社区股份合作制

2024-08-31

社区股份合作制(共6篇)

社区股份合作制 篇1

一、明晰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产权的改革思路

(一) 以构建“归属清晰, 权责明确, 保护严格, 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目标

要按照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要求, 明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各项权能的归属, 提高股权人格化程度;理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与村委会、村民的关系, 形成按“产权规则”运行的制度规范;确立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市场主体的地位以及保护农民利益的长效机制, 最终全面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集体产权资产营运机制。

(二) 以土地产权改革为突破口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的财产主要包括农民承包地、自己的农具和其他生产资料、村提留以及征地款等, 其中土地财产占了绝大部分。集体土地产权残缺是整个农村产权改革的核心问题。农村土地产权面临的问题是:第一, 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按照现行法律规定, 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是集体, 但是, 集体可以有乡镇、村、村民小组三个层次,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究竟是谁, 立法和实践中都不甚明确。第二, 承包经营权没有完全物权化。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下, 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相分离, 承包经营权从其本质上说还没有彻底物权化, 还不属于完整意义上的使用权, 实际上只有耕种权和收益权, 农民没有转让、出租、抵押和入股的权利, 承包经营权的权能不充分、不明确, 导致土地流转困难。第三, 土地股权残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在坚持土地所有权集体所有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个人拥有的前提下, 以个人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分别入股的方式获取土地的“股权”。由于农民和集体拥有的都只是部分产权, 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产权, 因此, 有学者称之为“准土地股权”。农民以其承包的土地投资于股份合作制, 确实拥有了对土地的股权, 但是, 这种股权与严格意义上的股权, 有较大差距, 除开收益权外, 其他方面都打了折扣。要明晰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的产权, 就要从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入手, 着力解决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和土地股权不充分的现状。

(三) 以建立新形势、新体制下的集体资产运营机制为重点

以土地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 通过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界定、股权设置、股份分配, 构建现代产权制度, 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机制。在具体资产运作机制上, 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把握好政府推动与村民自治的关系, 既要体现政府的引导和推动, 又要体现农村的民意要求。二是协调好股东个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 在股权设置、股权界定、利益分配、公积金提留等具体制度安排上, 把握好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尺度。三是把握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到不同的利益群体, 在资产量化和股权确认上, 既要公平合理地处理历史问题, 又要承认差距, 确保改革取得预期的成效。四是处理好规范操作与民主监督的关系。改革方案要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和可行性论证, 改革环节必须经过合法的民主监督程序, 要规范资产清查、资产评估、债权债务处理、审计监督等各项操作, 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

二、创新资产运作机制, 加快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一) 科学清产核资

清产核资是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改革的基础环节, 合理评定集体资产的价值总量成为重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的首要工作。具体做法是, 要在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主管部门指导下, 对各类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 依法界定所有权归属。由于清产核资工作涉及到各方的利益, 因此一定要完善资产评估制度, 保证清产核资的科学与公正, 要选择有资格、信誉良好的社会中介和村民代表共同参与评估。集体资产清查核实和产权界定的结果, 应当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村民代表会议予以确认。通过清产核资、股权量化, 无论是个人产权还是法人产权都比较清楚, 个人产权归村民个人, 法人产权归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1]。股权量化给个人, 通过股权证书证实个人对股份资产的产权, 并由农村股份合作组织主管部门予以登记。新增人口不再参与资产量化, 实行股权的“生不增, 死不减”和“迁入不增, 迁出不减”, 减少改革运作成本。但可以继承和接受本组织成员转让的股份, 以及出资购买个人现金股, 成员所持有的个人股可以继承、转让或赠与他人, 本组织成员有优先接受转让权。

(二) 增设募集股

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股权设置类型, 比较好的方式是取消集体股。对于取消集体股后的股权设置, 一种观点认为应当设立募集股, 另一种观点则反对设立募集股。之所以反对, 是因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实行按份共有, 既对股东利益负责, 又要承担一定的社区责任, 设置成募集股将打破股权的福利性, 体现不出合作股的性质, 不利于农村公益事业的建设。本文同意第一种观点, 认为应当增设募集股, 因为增设募集股, 可以解决入户妇女和新生儿等特定人员享受股份权益或募集发展资金等问题。通过向外募集股份, 吸收外部资金, 增加集体资产总量, 增加村民收益, 促进股权流通, 引入竞争机制, 增强股东的风险意识, 使股份不再具有福利色彩, 是股权从封闭走向开放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 募集股的所有权应该属于个人所有, 可以继承、馈赠、转让等。同时, 在股份分红时, 可以通过提留公积金、公益金的方式实现积累, 以保障农村公共管理和公益事业的正常运转。

(三) 扩大股权流转范围

即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成员可以转让、买卖、抵押和继承由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个人的股权。股权应该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目前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往往只考虑到股份的收益权, 忽视了股份的转让权。这样的股权流转机制是不完善的, 使得股权交易、重新配置难以实现。村民所持有的股份因为是不可交易的内部股, 削弱了其对经济组织和经营者的监督能力。只有扩大股权的流转范围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获取最大的增值效益。为此, 应该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赋予股东股份的完备所有权。要进一步明确股东对所持有股份的收益、转让、继承等权利, 使之具有完备的股权性质[2]。通过赋予股东完备的股份权, 使股权流转从封闭发展为开放性, 促使大股东的出现和经营者持大股, 不断增强股份合作经济的发展活力。二是促进产权要素市场化。先允许村民个人股权在本村范围内流转, 再逐步扩大到在本村范围外转移, 最终建立农村股份产权市场, 允许个人产权要素进入市场自由流通。三是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 允许非本社区的资本进入股份合作组织, 突破区域和所有制的局限性。

三、深化以土地产权为核心的产权法律制度改革, 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一) 明确所有权主体为村一级集体经济组织

明确土地权利主体的最好途径是给予使用者所有权。针对现实中“三级所有”的格局, 应对哪一级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作出明确的规定, 解决所有权主体缺位的问题。在乡镇、村和村民小组三级所有的格局中, 乡镇级组织因为范围太大, 管理成本高, 现实中已经基本被排斥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范围外;村民小组既不是一个经济组织, 也不是一级行政单位, 它是乡村体制中职权最模糊、管理最涣散的组织, 所以它不应该成为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而村民委员会是由全体村民选举产生的, 是农村最基层的一级组织, 它能够代表农民意愿, 独立行使权利, 又有能力行使所有权的职责, 因此, 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应明确为村一级集体所有。

(二) 促进土地权利的物权化

农村集体土地权利缺乏物权上的确立和保护, 表现在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进入市场进行交易[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只表示使用权人与所有权人间的一种债权关系, 农地使用权则表示权利的内容和权利人对土地之支配的地位, 体现了一种物权关系, 应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改为农地使用权, 彻底物化土地承包经营权, 达到稳定集体土地权属的目的。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方式, 能够在坚持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的基础上, 放活土地经营权, 以股份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农户承包权的收益功能, 使村民按其资产占有份额直接分享到相应的集体二次分配权, 更加清晰地体现了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

(三) 突破传统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形式限制

传统的集体土地流转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农户与农户之间的转包, 另一种方式是业主租赁搞规模经营, 流转形式简单。在实际中, 要实现土地的合理有效流转, 应该做到:第一, 要坚持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土地流转的只是使用权, 不能在流转中变更土地所有权属性, 侵犯农村集体利益, 这是农村土地流转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第二, 要建立农地流转市场。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效率低的直接原因在于缺乏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通过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实行土地流转委托管理, 是实现土地高效率、低成本流转的有效途径。第三, 解除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和入股的禁止。目前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都作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可以抵押和入股的规定。立法机关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 给农民以更大的土地自主权, 加快土地的流转, 以进一步明晰产权, 解决束缚农民创业致富、走向自由的制度障碍。第四, 要变单一的土地经营权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权统一的土地承包权利束, 特别是处分权一定要赋予到承包权中, 这种处分权应包括对承包权的出租、入股及抵押等。

参考文献

[1]杨宏翔, 王槐生, 杨继友.现代产权制度视角下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J].理论探讨, 2005, (1) :64-65.

[2]郁伟年.论农村社区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J].宁波通讯, 2004, (10) :29.

[3]俞瑛.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重构[J].消费导刊, 2006, (1) :367.

社区股份合作制 篇2

--苏南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考察报告

中共鼓楼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区堤北、马场等12个村在撤村建居的转轨转制过程中,普遍存在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弱化,经济发展乏力,九里街道随着“融入崛起,三年跨越”计划的实施,其6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与收入增长缓慢相反,村民福利支出、生活保障支出普遍提高,集体经济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引发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发展和稳定。为破解发展难题,探索发展新路子,5月23日,区委、区政府组织8个涉农社区(村)书记、三个办事处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区委农工办负责人共15人,在副区长朱文凤带领下,赴无锡北塘区黄巷街道庄前社区、高泾社区和苏州相城区北桥街道灵峰社区等地考察学习,着重对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感触很深,收获颇丰。

一、苏州、无锡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践经验 苏州、无锡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强大,发展条件优越,在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方面步子较快。北塘区是无锡市老城区,位于无锡市中心商贸区的西北部。2003年初,无锡北塘区委、区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村级股份经济合作制改革的意见》,全面部署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2003年底,北塘区22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北塘区黄巷街道庄前社区由原陈巷村、庄前村、庄前新村合并成立,总面积2.6平方公里,总户数共3025户,总人口数9961人,居民小组45个。2003年实施社区股份制改革,资产总量为6000万元,总资产股份量化后分割为两块,一是集体股,占40%;二是村民股,占60%。村民股按两种形式量化到个人,一是人口股,即18周岁以上,有农村工作经历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参与量化分配;二是贡献股,贡献股分两个时段、按两种系数计算,一是从58年人民公社到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为一个时段,该时段每一个农年为0.7个系数;二是78年改革开放后至今为一个时段,该时段每一个农年为1个系数,贡献股总量按20%控制。改制后,股份总量不变,股民不变,股份不能转让、不能拆分、不能变现、可以按继承法继承。黄巷街道高泾社区由原高泾村、瓦屑坝村和龙塘岸村三个行政村撤村建居合并而成,共有成员6000多人,2003年成立社区股份合作社,将60%资产股份量化到村民,合作社现在年收入1100多万元,收支平衡,股红分配约占纯收入的6%。

苏州相城区自2002年起全面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区委、区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着力抓好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通知》,到2007年全区所有涉农社区和行政村全部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2003年相城区北桥镇(街道)将灵峰村合并扩容,谈埂、庄浜、凡店、姚浜4个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合并到经济较好的灵峰村,合并后,灵峰村总面积6.9平方公里、1836户农户、5791位村民分布在36个自然村。2005年灵峰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挂牌成立,对1623万元经营性资产进行量化,设资产量化股3685股。当年,灵峰村花100多万元,从村民手中流转出了2000多亩低洼田和抛荒田,建设了灵峰工业园。2010年,灵峰社区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4128万元,人均收入17800元。

实践表明,实行社区股份合作制,对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维护农民利益、实现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有效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其次,是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第三,明晰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第四,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土地资源由合作社按照统一规划和产业布局统筹经营,大大促进了集体经济加快发展。第五,统筹解决农民养老问题,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征地款不分配,失地农民由合作社安排进入社保系统,农民象市民一样享受退休养老金。对于超过社保年限的村民,合作社按照每人3--5.5万元的标准一次性缴 纳社保资金购买工龄,使退休村民(男60周岁、女50周岁)进入社保,生活无忧,安享晚年。

二、我区推行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借鉴苏州、无锡等地的成功经验,我区加快推行村级经济股份制改革,对于加快发展集体经济、维护农民利益、保障社区社会稳定,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其实,早在2004年,市委办公室就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今年,市委在《关于实施农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的意见》中再次要求,到2016年,全市集体资产200万以上、年经营性纯收入20万元以上的社区(村)全面实现股份合作制。根据这一要求,我区12个涉农社区和九里街道的6个行政村,2016年前都要逐步实现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目前,我区只有殷庄社区成立了股份合作社,全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任务十分艰巨。

1、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利于解决产权虚置问题。目前,集体资产从表面上看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人拥有,实际上却是人人没有的悬空状况。实行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使村民人人持股,重新确定农民对集体财产的个人占有权、利益分配权、民主决策权和民主管理权,从而解决长期存在的产权虚置问题。

2、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利于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实行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按市场化企业化运作项目、使 用资金、经营资产、配置资源,必将促进我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尤其是有利于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流转,将加快土地开发利用,便于对上争取政策支持,减少土地征用矛盾。社区(村)合作社向具有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转变,真正走向市场,从而打破城乡壁垒、地区分割,促进城乡经济相互渗透、优势互补,走出一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

3、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实行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是创新建立农民增收机制新举措,农民不仅有从事不同职业的劳动收入,而且有股份合作社资产经营收益中的“二次分配”收入,这就从产权收益上建立了农民的经济保障机制。

4、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我区“城中村”、“城边村”,大都撤村建居,但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保住村民福利,一心靠着村组集体吃大锅饭,要福利待遇,缺乏面向市场,自主创业就业的激情。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实施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明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村集体资产中的权益,把集体资产量化分到人头,消除村民的后顾之忧,让村民放心地离开村、组,走出去就业创业,完成从农民到城市居民的历史性转变。

5、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利于解决信访稳定问题。区委、区政府制订了《关于实施九里街道办事处“融入崛起,三年跨越”战略的意见》,九里街道开发建设的进程将加快,从堤北、下淀等12个撤村建居的社区来看,有关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和集体资产处置等方面的信访不断增加。应该看到,由于发展带来的征地矛盾、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等都比较突出,需要我们提前思考,认真谋划,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要妥善解决这些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必须走股份合作制的改革道路,而且宜早不宜迟。

6、我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体制亟待改革。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失地农民和农民非农化转移不断增多,农民就业渠道、居住区域、利益心态日益多样化。但是,村级集体经济运行管理体制改革滞后,集体资产产权不清,收益分配不规范,资产保值增值难度增加,由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工作引发的矛盾也逐步凸现,村民上访事件增多,直接影响稳定和发展,一些社区(村)为了平息上访,不断提高村民生活保障和福利支出,由此造成经营性收入与福利保障性支出矛盾不断加大。今年1—3月份,全区村组两级收入1472万元,支出845万元,结余627万元,但应付福利费总额高达1040万元,赤字413万元。这种体制问题严重制约集体经济发展,亟待通过改革创造发展新活力。

三、积极稳妥推进我区社区(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一项政策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一定要 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及省市有关集体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以明晰产权主体、理顺分配关系、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为核心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推进,具体要做到资产存量清楚,价值总量真实;产权主体明晰,股权量化合理;组织机构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完善;经营机制灵活,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落实,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六个环节:

1、清产核资。由区集体资产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和村民主理财小组联合组成清产核资小组,对村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摸清资产家底,依法界定所有权归属,并经村民代表大会确认,报街道办事处和区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审核。

2、股权设置。依照各村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折股量化的范围和股权设置的类型。折股量化的范围,原则上为村集体的经营性净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含尚有的集体土地)可以只登记产权,暂不作评估量化,待转化成经营性资产后再进行折股量化。股权设置的类型一般可以设集体股和个人股两类。集体股主要为村办公益事业筹集资金、保障村日常行政开支。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资金、村日常行政开支可在股份合作社年终可分配收益中预先提留。个人股一般又可以细分为人口基本股和劳动贡献股两种。可以根据村 7 级集体收益状况、村级正常开支情况确定集体股所占比例。

3、股份量化。一要全面调查、准确核实全村各类人员的户籍状况、出生年月、劳动年限和就业安置等基本情况;二要合理确定个人股中人口基本股和劳动贡献股的比例。人口基本股的量化,可以依照实行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时户籍在村的实际人口,或者依照撤村建居时户籍在村的实际人口,按照年龄分类分级定档确定各类人口的分配系数。劳动贡献股可以根据村民在村的劳动年限,按照分期分级定档的办法,合理确定每个人在劳动贡献股中的分配系数。在校大中专学生和义务兵现役军人等特殊人员可保留享有人口基本股、劳动贡献股的权利。可以兼顾历史因素,按照民主、公正、合理的原则对农转非和其他相关利益群体给予一定的补偿。集体资产量化要坚持男女平等原则,不得歧视妇女。

4、制订章程。新成立的股份合作社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制定《股份合作社章程》,规范股份合作社的管理和运作。

5、建立机构。股份合作社组织机构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股东代表大会是股份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份合作社的经营方针、发展规划、重大投资决策、计划及其执行情况、财务预决算和年终分配方案,要经 股东代表大会审议,由三分之二以上股东代表同意方可通过。董事会是股东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和日常工作机构,由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股东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全体股东的民主监督。监事会是股份合作社的监督机构,要对集体资产的投资、经营、收益和收益分配等实行有效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维护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苏 州灵峰社区的村民代表就是股份合作社股东代表,这是实践经验,值得借鉴。

6、收益分配。股份合作社的当年收益按以下程序进行分配:①弥补上经营亏损;②提取公积金;③提取公益金;④剩余部分按股分红。要针对我区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福利支出过大、集体负担过重的实际情况,当前,在保持群众收益总体不降低的原则下,逐渐推行福利变股红,今后,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股红为主要形式提高股东收益。

四、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要研究把握好四个到位

1、组织领导要到位。苏州、无锡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践表明,各级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是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如苏州市把“推行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写入市第九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把基层干部在“推行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中的态度作为衡量干部是否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来考核。改革实践表明,社区股 9 份合作制改革的阻力不是来自于农民,而是来自于基层干部,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和决心很难取得成功。

2、“目的”认识要到位。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保障和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发展的创新举措,通过明晰产权,激发活力,解决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使社区股份合作社具有市场主体地位,能够象其它法人机构一样实现市场化发展、企业化管理,发展活力大大增强,但集体经济要真正发展壮大,关键在人,关键在基层干部。所以,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面向市场,争取政策,用好政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使发展成果最终惠及股民,这是广大基层干部必须解决的一个全新课题,也是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所在。

3、政策支持要到位。社区股份合作社是一个新生事物,要顺利推进这项改革,必须要有政策支持。一是省市应尽快出台入社社员的身份界定政策;二是市政府对社区股份合作社要继续给予集体经济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市政府对社区股份合作社要给予留地发展的政策,促进集体经济组织盘活资源,加快发展;四是市政府对失地农民给予城市居民相同的养老保险政策,对失去劳动能力的“退休”农民,给予补办养老保险优惠政策。政策支持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改革的配套措施,是发展惠农的具体要求,是顺利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措施。

社区股份合作制 篇3

追本溯源专注业务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行业的先锋队, 早在1984年就开始涉足楼宇智能化业务, 1994年太极公司承接了多个大型重点项目, 同时更好的促进了公司内部的技术与项目管理能力, 实现了各个技术专业的融合;1997年, 经过上海文新报业大厦等项目的洗礼, 太极已经初步拥有了自己的建筑专业服务团队, 楼宇科技事业部正式成立, 针对当时的用户迫切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总承包商来为他们越来越复杂的业务系统保驾护航, 并且对管理、成本进行控制的需求, 太机及时抓住了这个机遇, 开始了智能建筑总包业务, 也为今后太极的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如果说总包业务是太极公司的第一个转折点, 那么2002年太极公司的股份改造, 就是智能楼宇业务的第二个转折点, 2002年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 公司确立了智能化工程服务为公司的四大主营业务之一, 2003年底以太机楼宇事业部、机房公司、工控事业部为基础成立了今天的太极楼宇科技和数字社区事业本部, 成立当年合同总额达到了2.8亿, 在其后的5年里保持了年工程总额超过3亿的水平和每年超过30%的业务增长, 楼宇本部的经营管理也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随着近年来能源危机的呼声越来越高, 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如何推动节能降耗的问题。太极楼宇本部有意识地引入绿色节能的课题, 针对智能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积极开展合作, 在弱电工程招投标设计中更加关注智能建筑领域的绿色节能问题。

为推进公司IT服务价值链持续向高端迈进, 积极实现业务软化是太极公司近年来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太极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发展策略也发挥了自身在研发与软件开发方面的优势, 强化业务软化策略。2000年, 楼宇本部开始加大投入, 设立专门部门进行项目需求产品的实际研发工作。到目前为止, 已完成智能建筑集成管理平台IBMS、机房集控软件、通用一卡通管理平台、综合安保管理平台、电子公告系统、法院智能庭审等一系列产品的开发并都获得著作权及产品证书。在其后的很多工程上也成功实现了实际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于这些软件, 太极在实施的项目中不仅能够实现基于产品的功能, 还可以满足用户在管理层面、使用层面的一些更个性化的管理需求, 为用户提供更具有特色、更实用的解决方案。

竞争加剧行业洗牌

智能建筑行业正处在洗牌阶段, 经过逐步的市场发展、考验、优胜劣汰, 从计算机、控制、建筑安装三大行业发展来的企业逐步体现出在行业竞争中的优势, 特别是有计算机集成业务的公司, 在技术上的实力逐步显现, 在重大项目上的竞争能力也越来越强。

作为业内最早提出通过“IB+IT”的发展思路实现智能化与信息化融合的企业, 基于软件的研发与应用, 今天, 太极对原有的理念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扩展寻求智能化与用户核心业务系统更加紧密的结合, 比如针对当前各行业与政府机关建立应急机制与平台的需求, 太极开发的应急指挥平台、安全平台已经在国家安保部门等多个重点行业中得到了有效应用, 下一步, 太极将在应急联动领域深入拓展。

定位高端国家队+设计院

“智能建筑领域的国家队”是太极楼宇本部成立时柴总设定的发展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太极人制定了品牌、市场、产品等一系列的策略, 在“建一个工程, 树一座丰碑”的理念下, 太极相继打造了上海高级人民法院,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智能化工程等样板工程, 得到了行业内用户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太极公司更是发扬自己的品牌集大成者精神, 积极配合行业主管单位进行规范与标准的编制工作, 努力推进行业健康发展, 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做智能建筑领域的设计院”是今年太极楼宇本部为保持业务健康持续发展提出的更高目标。由于建筑智能化发展初期, 智能化行业用户没有足够意视到智能化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导致了许多项目重施工、轻设计, 厂商中标后还要对工程重新深化设计、修改预算, 有些预算在修改后与前期相比变化非常大, 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 现在业内已经普遍认识到前期设计如果能够做到位, 可以为后期节省更多的资金与时间。随着用户近年来对咨询、设计与维保服务的逐步认可与接受, 加上这些业务的服务模式越来越清晰, 客户群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太极将发挥咨询、服务方面积累的经验, 持续提升智能化综合服务能力。

编后语

目前太极中标的项目中, 40%来自与太极合作多年的老客户。这也是太极坚持品牌战略和项目生命周期全程服务理念的集中体现。柴总介绍, 太极楼宇本部及公司其它业务部门自2005年以来担任了十余项关键性奥运工程建设, 先后有200余人参与了奥运工程建设或咨询、监理任务, 并且还精心挑选了近百名技术骨干将在赛事期间保驾护航。柴总表示, 本土企业服务奥运, 并不单单是商业业务, 从某些方面来讲也是一项政治任务、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社区股份合作社工作总结 篇4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经济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1、计划应收租金4881万元,1至6月份实际完成租金收入2715万元,完成年租金收入55.6%,除动迁因素外基本达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

2、20计划完成净利润2727万元,1至6月份实际完成1450万元,占年度计划53.2%。

3、由于沪闵路沿线改造和XX区开发企业动迁及合作社对申南路小区动迁改造,企业税收同比下降,1至6月份纳税完成11242万元,上年同期完成12930万元,减少1686万元,比上年减少13%。

(二)推进重点项目落实

1、瓶北路109号地块施工情况。

一是在施工中监督落实工地各项安全措施,督促施工方根据施工安全规定,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时下高温季节来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做到安全无事故,施工有保障;二是严格按照施工计划,逐步推进施工进度,目前完成土方开挖及外运,底板混凝土浇筑,基础墙及顶板混凝土浇筑,地下室外墙防水工程;三是督促施工方加强工程项目在建设中的监管力度,确保把优质工程交付给合作社。从“安全、质量、进度”三方面加强施工方及质检部门的协调、督促和落实。

2、重点项目办证情况。

(1)瓶北路109地块。在施工同时一是完成109地块项目道口的各部门征询意见,取得《道口许可证》;二是完成项目门牌号码的申请,办理项目楼盘预搭建、面积预测绘等手续;三是取得109地块土地证,以便下阶段向银行申请基建项目贷款,提供资料。

(2)申南路150地块。一是完成项目立项工作;取得150地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二是完成项目方案设计各职能部门征询,取得规划局的项目工程《设计方案批复》,取得环比批复;三是完成项目报建,设计、勘察的招投标及合同备案手续;四是完成项目总体设计各职能部门征询,完成审图公司摇号,目前项目正在建交委办理总体设计审查。

(3)申南路补地价地块。5月签署《出让合同》,已支付出让金约730万元。同时办证科与设计院联系,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项目的方案设计进行不断修改。 5月29日合作社与总公司总经济师、设计院对第一稿进行探讨、修改;6月9日,邀请总公司领导、招商部、工程部讨论第二稿方案,最后决定戴得梁行为合作社作产业定位策划,避免将来建成后与东XX区的产业产生冲突导致招租困难。

(三)支持配合动迁工作

1、沪闵路沿线区域动迁情况。在沪闵路沿线二次开发区域内,涉及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产权面积共89亩,厂房面积30651平米,年租金共达到838.51万元,其中不包括合同到期租赁费提数约100万/年。动迁范围内企业纳税总额6246.84万元。合作社为保证原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股民利益,同时保证动迁工作有序进行,特成立组长朱佳其、副组长张永源的动迁领导小组。合作社和动迁组拟定动迁时间安排和产权置换形式方案,报批管委会和党工委。目前动迁方案待党工委批示。

2、对申南路小区动迁,采取逐家挨户走访,发放书面动迁通知,帮助企业寻找新厂房等方法,目前,15家企业中14家已签订终止协议并全部搬迁完毕,1家6月底完成搬迁。在动迁过程中,许多企业提出赔偿装修费及搬迁费补偿要求,由于我们前期动迁工作准备充分,对到期合同不再续签,利用合同到期终止,故动迁时不作任何赔偿,减少合作社因动迁带来的经济损失。

(四)加强物业管理

一是加大催收租金,水电费管理力度。年初经班子会议商量,制订水电工及物业专管员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即管理人员的全年指标收缴额度与年终奖金实行挂钩,脱罚超奖。实行考核办法后,提升了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上半年资金回收较好,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二是回笼拖欠款。对紫江集团,5年拖欠土地费 464余万元,合作社通过诉讼,对方答应年内全部付清。针对其他拖欠户,发放催款通知书,收到良好效果。

(五)促进股民监督

合作社监事会组织部分股民代表例行工作检查,巡查工业小区卫生、安全、环境等针对租赁企业的管理服务状况, 20余巡查人员认真巡查小区各方面管理情况、租赁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和瓶北路施工情况。要求抓好安全风险管控,狠抓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每一个重要环节。

(六)确保安全工作

为确保合作社所辖各工业小区的企业生产安全,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合作社坚持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方针,一是4月份对管辖所有企业单位进行了五一节前专项安全大检查,共检查单位150家。二是5月合作社理事会和安监所、拆违办组成安全生产跟踪督查组,对前期发现违章建筑的各企业进行整治检查。加强企业宣传教育,做好防台防汛措施。

(七)加强支部工作

浅析中小国企的股份合作制改革 篇5

一、股份合作制基本内涵

对于其精确定义, 目前经济学界和法学界尚缺少统一的认识, 在1997 年国家体改委颁布的《关于发展城市股份合作制指导意见》中, 关于股份合作制的表述是:股份合作制是采取了股份制一些做法的合作经济,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是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 仍然是职工共同劳动, 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 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民主管理。其公有制特点主要体现在产权结构上。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第一要务则是明晰产权。传统的马克思产权理论认为,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体现的是不同所有制背景下, 包括个人在内的社会主体所拥有的物质权利以及相应的法律形态。产权关系的问题, 就是所有权量化分配的问题, 在股权上着重体现为股权设置的问题。股份合作制企业首先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并认购, 再以股份的形式明确企业的产权, 将国有资产从实物转化成资本, 在不改变国有资产总量和公有制性质的基础上, 巧妙规避企业财产权归属模糊的情况。原国有股份所有权在国有资产流动改组中的转换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 由本企业职工分期或一次性买断原企业产权;第二, 由职工集体股的收益购买;第三, 采取租赁形式, 由企业根据租赁合同在规定年限内向出租方缴纳包括资产折旧费和使用费在内的租金。租赁期结束, 产权归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全体股东所有。这种转换将概念上的全民所有落到了实处, 实质上并未改变公有制经济性质却有效地明确了产权归属, 增强了企业活力。从股权设置上看, 股份合作制企业除职工个人股、职工集体股外, 还设置了法人股、社会个人股和其他经济组织持有股 (统称累计优先股) 。与累积优先股相对应的称为普通股, 在企业中属于最基本、数量最多的股份, 包括职工个人股和职工集体股。股份合作制企业运作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股权设置的问题, 其基本内容有:

1、职工股东不仅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劳动, 还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对重大事务讨论决策, 是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职工股东会的成员。职工股东的利润分配秉承按资分红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合理、公平地进行分配。

2、职工个人股和职工集体股的股本金只和应在总股本中占大多数, 即不低于企业注册资本的51%。政府, 其他社会企业、个人可以直接对企业投资形成国家股、法人股及社会个人股, 其权益的界定和保障方法由出资人商议决定。

3、职工个人股最低和最高持股额差距不宜过高, 由企业章程规定。股份合作制企业中职工股东人数不得低于正式职工的80%, 且在企业宣告成立后不得退股, 允许在企业职工之间转让。

4、职工股东对职工集体股享有收益权, 不拥有实际的所有权。职工集体股主要用于照顾离退休老职工的生活, 支出内部待业职工的生活保险费用及职工培训费等。

5、股份合作制企业可以设置累计优先股。累计优先股可以转让, 持股股东不参加企业管理。累计优先股应分得的股利在企业当年无利润分配时累计到下一年度。在税后利润的分配上, 优先股的固定红利在普通股股利分配之前支付。当企业破产或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时, 累计优先股股东先于普通股股东进行分配。职工股东会在修改企业章程;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为他人提供担保;企业合并、分立、终止、清算等事项表决时应征求优先股股东意见。当优先股股东意见不被采纳时, 持股股东有权要求普通股股东购买其股份, 其价格不应低于上一年度每股净资产值。购买后的优先股转为普通股。

6、股份合作制企业不发行股票, 只是向出资人签发出资证明。股东可以用货币投资, 也可用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实物或无形资产 (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 作价入股。以除土地使用权外的无形资产作价入股的金额一般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的20%。

二、国有中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义

股份合作制的推广和流行并不是偶然的, 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最符合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现实。首先, 股份合作制更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标是发展生产力, 实现共同富裕。股份合作制在没有改变公有制基础的前提下, 使全民占有生产资料具体化, 落实企业资产经营责任, 提高了职工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 大大激励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且将按劳分配与按资分红相结合, 分配方式更为合理。其次, 股份合作制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本结构, 调动闲散资金。拨改贷之后, 国家断绝了对国有企业的拨款, 相应的金融市场却迟迟没有建立。国有中小企业在不具备实行规范的股份制的条件下无法向社会合法募集资金。因此经济情况很不乐观。与此同时, 民间资本呈现出分散、闲置的特点。股份合作制的推行要求广大职工拿出闲置资金进行投资收益, 既可以缓解国有中小企业集资难的困境, 又可为民间资金开辟了投资市场,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第三, 股份合作制可以解决“产权重组”与“无人购买”的矛盾。产权问题是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在拍卖和兼并中, 国有中小企业往往因社会观念和定价问题而无人问津。股份合作制则是将企业的所有权转给与企业休戚相关的企业职工, 较拍卖、兼并相比, 能更为有效地达到产权重组的目的。最后, 股份合作制模式迎合了国有中小企业以劳动就业型这一特征, 解决了广大职工就业问题, 规避了其他改革中职工安置问题的弊端, 在解决产权根本问题的同时不至引起太大社会震动。由此可见, 只有股份合作制才能解决中小国企的现实危机, 是中小国企改革路径的不二之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编译局, 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608.

[2]蒋黔贵.国有企业改革及相关配套改革[OL].“国家经贸委”网站, 2000, 11:58-62.

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篇6

一、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企业制度体系的核心。对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企业来说,只有在产权制度上创新,才能建立起企业的法人制度,真正做到产权清晰、政企公开,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机制,这是企业走向市场的前提条件。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目前有一部分股份合作制企业,特别是改制起步比较早的企业股权不合理,表现为股权平均化,产权的激励和约束功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企业有必要对股权结构进行调整,适当拉开股份的比例,优化股权结构,促进企业新机制的形成。

调整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权结构,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根据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具体情况,大体有以下几种可供选择的办法:一是对于原企业经营情况比较好,企业改制后仍保留一块国有净资产所有权的,一般可以采取依据工龄和贡献等因素,按一定比例优惠配售给内部全体职工的办法;对生活困难,买不起股的职工可以采取赊股的办法,将配售的股份赊借给职工,待以后企业真正搞活了,职工有了承受能力,再收回所有权。二是集体企业改制后仍保留较大集体股的,可以采取按工龄和贡献等因素一次性划给全体职工的办法。又可以拿出一部分来内部优惠出售,这样既可以拉开股权比例,又可以吸纳一定数量的增量资本。集体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应保留一定数量的公共积累,但不宜过大。三是对于改制时没有净资产,债务包袱沉重,在负债的情况下由职工入股的企业,应尽可能帮助化解一些债务负担,在减债的同时内部扩股。对其中特别困难的企业可以将部分或全部土地资产无偿转让给企业,用于企业增资减债和完善资本结构。四是采取扩大内部增量股的办法,改变原有的股权结构。对改制后经营情况较好的企业,可以将职工的部分收入留到企业转为股本金。五是无论何种企业,经营者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多入股,这样有利于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规范和创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股份合作制企业兼融了公司制企业的特点,其典型特点之一就是建立了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约束的制衡机制。这样的制衡机制能保证企业有效地运行。

当前,首要的是规范和完善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在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企业中,有些企业缺少与公司章程相配套的具体制度,企业的运行很不规范。因此,要在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自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整体的和各个方面的运行规则及程序,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使企业的运转协调有序地进行。规范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特别注意建立制止错误决策的机制。目前有些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新的制衡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企业的决策随意性仍然很大,长此以往,难免给企业造成损失。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因运行不规范造成的错误决策。在规范和完善的同时,还应根据小企业的特点,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符合股份合作制企业实际情况的法人治理结构。

三、深入推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改革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要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在用工制度上,要向国有大企业一样,建立减人增效的机制。二是在分配制度上,要适当加大生产要素的分配比重。目前一些股份合作制企业偏重于劳动联合,而忽略了资本联合,表现为一些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资本的分红率过低。这样不利于调动职工投资入股的积极性,完善和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也不利于扩大企业资本金,解决当前面临的投入不足和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同时,企业应适度提高资本在收益分配中的比重。此外,技术参与分配能够鼓励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形成。三是加强职工对企业的民主管理。衡量一个企业是否转换了经营机制,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是否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要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可靠的制度来保证。股份合作制企业要结合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制度,使职工的权利切实得到落实。

四、以新的思路和方式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从一定意义上说,搞活企业制度是根本,人的因素是关键,没有高素质的人来管理和操作,任何好的制度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企业在制度改革和创新的同时,要加强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尤其是领导班子的建设。近年来,在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改制中,企业普遍采取全体股东或员工民主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成员,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民主选举不仅有利于促进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法人主体,而且对于增强职工的参与意识和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人才市场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多数企业仅在本企业内部选择经营者,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个问题靠企业自身是难以解决的,组织、人事和有关部门要加快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步伐,由过去直接选派经营者转向间接地宏观管理经营者队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选举、聘任和解聘的具体规则,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考核评价和资格认证制度,逐步形成经营管理人才市场,为经营者合理有序流动创造条件,最终实现由市场配置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企业领导班子管理制度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企业领导班子要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形成一种新机制的具体实现方式。近几年,一些地方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对改革事会和经理人员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对外企业没有约束作用,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尚未形成之前,类似这种经营责任制的一些方法,可以说是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经过总结完善值得推广。

五、实施对公有资产的有效监督

从近年来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改制时,事实上已经没有净资产,有些甚至是资不抵债。为了扶持企业尽快转换机制,走上市场,改制时国家付出了较大的成本,职工在困难的情况下从腰包中掏钱入了股。因此,必须加强对股份合作制企业经营者的有效监督。这种监督主要应当通过企业经营者来实现。但是,由于企业新机制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过程,再加之职工的参与意识不强,经营者的有限理性等原因,在完善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的同时,外部的监督也是不可缺少的,起码在转轨期间对公有资产的外部监督是很有必要的。在一定时期内,政府应当对一些较大的股份合作制企业采取定期审计和评估,以便配合企业股东大会对经营者的考核评价。这样,才能够促使经营者规范管理行为,防止公有资产流失,保护股东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除了上述几个问题外,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外部的配套改革,也是当前深化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的紧迫任务。各级政府需加快职能转变,在更高的层次上行使社会经济管理职能,重点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劳动力市场,开通融资渠道,提供信息服务,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等,为搞活股份合作制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守梅.政治经济学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9.1.

[2]詹姆斯C, 范霍恩.财务管理与政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12.1.

[3]仲鑫.开放条件下贸易保护政策的经济分析一中国外贸政策的适应性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1.

【社区股份合作制】推荐阅读:

股份合作制06-25

股份支付05-10

中铁股份05-13

海马股份06-04

股份期权06-21

股份回购07-26

股份权益08-11

股份转让09-12

股份持有09-27

股份改革10-06

上一篇:患者随访管理下一篇:阴部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