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标准(精选12篇)
质量控制标准 篇1
摘要:提高管道焊接技术水平是整体运输管道正常工作的关键,本文笔者对管道焊接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管道焊接,质量控制
当今社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各个城市也在飞速的发展着。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都在努力的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地下管道作为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建设,在城市的发展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而管道焊接技术作为管道工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一旦此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管道工程建设的努力将付诸流水。只有保证在管道的焊接过程中不出现问题才能保证整个管道工程的建设顺利进行。
1 管道焊接工艺技术
1.1 自动焊接技术
在管道焊接的过程中采用自动焊接技术,即使用焊金属与可熔焊丝产生的电弧使得钢管等融化。这种焊接工艺能够有效的隔离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而且在焊接的过程中便于操作人员的观察和控制,工艺也相对较为简单。
1.2 采用低氧焊条焊接技术
焊接管道时使用低氧型焊条进行焊接能够延长管道焊接处在恶劣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同时焊条的抗裂和低温下的人形也能够得到大幅的提升。
1.3 组合焊接技术
在管道焊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管道钢较厚的情况,如果采用不当的焊接技术容易使得管道厚度增加并且损耗大量时间进行焊接。因此,在此情况下采用组合焊接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保证焊接工程的正常顺利进行。
2 管道焊接质量的保证
2.1 焊接人员管理
任何技术的实行都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操控,因此,在管道焊接的过程中,焊接人员的焊接技术对焊接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由于焊接工程的繁琐和浩大,焊接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所以为了保证焊接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焊接的高质量,需要对从事焊接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能够完备对焊接专业知识的了解,能够在焊接过程中独立自主的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同时,对焊接人员的管理制度也需要得到创新和加强,考核每一个上岗的焊接人员,以此来保证焊接人员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进而保证焊接的质量。
2.2 焊接材料管理
焊接工程中除去焊接人员造成的人为因素的影响,焊接材料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焊接质量的优劣。因此,对焊接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从源头使得焊接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然而焊接材料的优劣不仅仅取决于选材的好坏,在焊接材料放置的过程中,焊接材料由于直接与环境接触,环境的优劣也间接的决定着焊接材料的好坏,继而影响焊接的过程。所以焊接材料的安置也不可小觑,而在焊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也显得尤为重要。施工单位需要制定合理可行的焊接材料管理政策,严格核实审查关于焊接材料的保存使用等,并且在焊接的现场安排维护人员来保证施工的质量。焊接过程中备好各种问题所涉及需要的设备以备问题出现时的不时之需。从而在焊接材料方面从焊接材料的选材、保存、使用、施工、解决问题等各方面全力保证焊接质量的优质和焊接工程的顺利进行。
2.3 焊接施工的环境要求
在实际的焊接过程中,往往焊接施工条例要求焊接人员对工作现场的环境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要保障现场的温度、风速、湿度以及天气条件都在可施工的范围之内,不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出现承插焊口、三通焊口、计量孔板焊口等不规范的焊口。因而焊接施工除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作业之外,检测人员要严格对焊接质量进行控制,通过严格的现场检测以及整理分析得出检测报告,检测报告要求对焊接的焊口质量、管道标记、焊口标记等内容依次进行检查,使得焊接出现的问题能够顺利解决
2.4 焊层间的温度控制需严格按照焊接管理规定
在管道焊接的实际过程中,管道焊层的温度需严格按照焊接管理规定来对其进行准确的控制,要确保各层间的温度不得低于规定的标准值。一般焊接工作都需要专门负责监测焊接施工温度变化的专业人员,当出现温度过低小于焊接规定的标准温度值时,就需要相关人员立即停止焊接工作并进行温度加热处理,确保层间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焊层温度的有效控制对于焊缝施工质量的好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严格按照焊接管理规定才能保障整个焊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对管道焊接施工进行质量控制的显著意义
3.1 可以很好的节约施工成本
焊接施工的实际过程中,考虑的因素较多因而施工技术比较复杂,不可避免的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施工问题,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而良好的管道焊接质量控制可以使得焊接工作的开展更加井然有序,并使焊接工程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阶段都能高效进行,这样间接地就减少了因为焊接施工的管理不当而造成的资源成本的浪费。
3.2 可以极大地提升焊接质量
管道焊接的质量控制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有效合理的管理条例以及管理措施来保障管道焊接高质高效的进行。高质量的焊接水平才是管道焊接相关单位不断发展的前提,因而管道焊接的质量控制对于整个管道焊接工程的质量的提升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
3.3 可以持续稳定的提高工程效益
管道焊接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因而各个单位的焊接水平的提高就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前提,而对管道焊接施工进行合理的质量控制,在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的同时,节约了生产成本,为单位在焊接行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从而间接的保证了焊接工程的效益不断提高。
4 结语
我国管道焊接技术因为资金的投入不够、相关行业专业化人才缺少等原因相比于国外先进的焊接技术而显得较为落后,因而相关从业人员应该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管道焊接技术,并结合实际的焊接情况对管道焊接进行合理的质量控制,不断完善我国的管道焊接质量管理制度,进而促进我国管道焊接行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金广,浅谈如何提高焊接管道的质量,《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第04期
[2]孔凡利,薛朋.焊接质量控制经验之谈[J].现代焊接,2006,(09):42.
质量控制标准 篇2
病情变化危及生命,告病危等未及时记录; 抢救病人后未在6小时内补记护理记录; 病危病人未按要求每班记录病情一次;
输全血或成份输血无两人签名,交叉配血、血型; 院外压疮入院评估单及特护单第一次未详细记录; 护理记录与病情严重不符。中缺
无执照护士及实习生书写的各项记录及治疗执行签名后,带教老师未签名或学生代老师签名,同事之间相互代签名,书写签名。
三测单40C线上要求的手术、分娩等未标记,转科死亡。高热病人39.5C以上,未按要求进行三测(每天6次),高热处理降温后三测单未标记或特护单无降温后的体温记录; 房颤病人三测单未绘制;
药物过敏,三测单底栏及入院评估单无记录; 抗菌素皮试无结果或无两人签名; 输液卡签名不及时;
输液执行卡无配药、核对者签名; 临时医嘱无执行时间及执行人签名; ST医嘱未在15分钟内执行;
入院首次护理记录未按要求记录(性别、年龄、入院病因、入院时间、护理体查、主要的治疗、饮食要求、护理要点、所实施的护理措施、健康宣教、下班需重点观察的内容)各项护理操作(插胃管、导尿、上呼吸机、灌肠、卧气垫床等无记录; 未总“日间小结”或“24小时总结”;
新病人特护单未按要求记录(白、晚、夜班各记录一次); 病危病人未每班在病情栏内标记危字及重字;
病危病人、截瘫病人或因病情需绝对卧床病人,每班未记录皮肤及卧位,医嘱开卧床休息或绝对卧床休息必须要记录皮肤及卧位。
重要的、特殊的治疗用药无记录、无用药后效果反馈记录。(止血、强心、止痛等)院外压疮除详细记录外,处理后无转归记录,一天或两天记录一次; 告病重无病情记录;
房屋建筑质量控制及标准化施工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土建工程;质量控制
建筑企业在电力行业的施工,因其存在要求标准高,高度模块化,施工位置偏远等特点,尤其是风电项目,还存在高海拔冻土等实际情况,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别于其他建设项目的施工。同时资金的投入量相对较大,而且技术含量也相对较高。下面就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中房屋建设质量控制及标准化施工进行研究分析。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开展初步设计、施工、调试以及运行等多个环节。在电力企业进行土建工程的施工中需要各个部门进行积极配合,其中包括业主、供货商以及设计施工单位等等。为了实现电力企业的建筑工程达到一定的标准,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控制。
1.电力企业土建工程的特点
对于建筑企业在电力行业的建筑施工来说,和其他的建筑工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地分析:
(1)工程施工的技术含量要求较高,且资金的投入量相对较大,要求的设备也相对较为先进,其主要的发展趋势就是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由于电力企业在进行建筑的过程中,主要选择在郊区地区,因此施工现场的地形和地质条件相对较为恶劣。地形的高低起伏是影响电力企业建筑的直接原因。
(3)建筑的占地面积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于建筑设备的功能不同,因此,所用的面积也不同,而且建筑的种类也相对较多,复杂程度明显。
(4)和其他的建筑工程相比,所涉及到的施工阶段也较多,主要包括对建筑工程进行可行性的研究,对其进行初步设计,施工,调试等。同时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地控制,同时也要包括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要符合工程的预算。另外,就按住工程的施工需要得到多方的支持,只有各个部门团结协作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
2.基础测量定位准确
在整个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对于基础测量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同时也是最难控制的一个工作。其中数据出现误差的现象较为常见,如果将偏差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则对于建筑工程不会出现损失,如果误差较大,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很难控制。因此,为了保证基础数据测量的准确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分析:
2.1建立测量控制网
在进行具体的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基本形状、地质以及地势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明确各个坐标点的数量,进行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在变电站工程中,变电的架构和设备采用多边形的钢管形式,设置空间绞架,因此,需要架设高强螺栓。为了能够保证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对螺栓的位置进行明确,需要注意的是,要将使得数据的偏差控制在2㎜之内。从整体的建筑施工方面来说,对这一环节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对于测量控制网的建立是保证电力企业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
2.2测量设备管理
在测量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诸多测量设备,因此,设备的精准度也是影响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过程中,设备的精准对也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要考虑到设备的型号和数量的要求。在具体的施工测量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校正和检测。如果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就需要通过计量单位来对其进行校验。如果施工设备长时期不使用,需要在重新使用的时候对其进行重新检测,这也是保证电力企业土建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3.严格控制焊接质量
钢筋工作主要是在对设备进行基础定位或者是开挖之后进行的一项工作,同时,钢筋的施工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序,是保证建筑工程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前提和基础。
3.1焊接质量的控制
钢筋的质量确认合格后,在用于工程的过程中往往还需要进行焊接,焊接后的钢筋在受力的情况下,接头部位会出现应力的集中,所以焊接后的钢筋能否正常受力,焊接的接头是关键部位。要保证焊接的质量首先要由合格的焊工进行焊接,并要求每一个进行焊接的施工人员必须要经过考核取得上岗证。不同的焊接工艺情况下的接头检验是不完全一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3.1.1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
在同一楼层或同一施工区段、同一焊工,以300个同级别钢筋接头为一批,不足300个接头仍为一批,在一批中随机抽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拉伸试验结果3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小于该级别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当试验结果有一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值,应再抽取6个试件进行复验,其结果如仍有一个试件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则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品。钢筋焊接工艺还有很多种,这里仅是工程中较为常见的几种。钢筋工程还包括钢筋绑扎等工序,施工过程中较为明显,易于控制。
3.1.2钢筋电弧焊接头
在现场焊接条件下,同一楼层、同一焊工以300个同接头形式、同钢筋级别的接头为一批,不足300个接头仍作为一批,每批从成品中取3根试件做拉力试验。取样长度为焊缝两端各留200mm。
3.2原材料的控制
要有好的钢筋工程首先要保证钢筋的质量良好,凡施焊的各种钢筋、钢板均应有质量证明书:焊条、焊剂应有产品合格证。如果钢筋的质量不合格,其它的要求则无从谈起。一批钢筋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要有试验报告和材质单,进入现场后还要按国家标准中的规定做复检,复检合格后这批钢筋才可以用于工程。现场的材料员在接收材料时应该先查对钢筋的数量、型号是否和材质单、实验报告相符,再由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做复检。使钢筋的质量得到确实的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对结构物的安全、使用寿命、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
4.结束语
虽然电网工程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其具有规模大、不确定和不精细因素多、涉及部门和专业领域广的特点,但只要很好的把工程质量与工程的日常施工管理有机的进行结合,抓住两者的结合点,就能实现电网建设工程“安全、优质、高效、零缺陷”的目标。 [科]
【参考文献】
[1]邵国华.变电站土建工程质量控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科技视界,2013(31).
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标准 篇4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措施
要实现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就要从多方面入手, 以其性能和设计要求为依据, 针对性地研究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政策。
1.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概况
1.1 开展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在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 路面施工及检测情况直接决定了路面质量, 对于沥青道路这种常见于高等级路面的路面结构,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这一路面结构仍将广泛应用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中, 因此, 为了充分利用其优良特性, 如舒适性与稳定性, 维修便捷等, 必须对现有的路面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开展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对我国道路交通建设, 乃至经济水平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施工质量指标、加强施工管理和施工检测等, 将是未来我国沥青路面改进发展的重中之重。
1.2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
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即原材料控制, 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控制, 以及路面施工质量检测体系。沥青路面施工控制的任何一阶段都对未来的路面质量和行车舒适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些关键步骤甚至直接决定了施工的成败, 例如, 混合料的配合比以及拌和设备的选择能够直接决定路面基础质量, 施工工序的管理不当则会引起路面早起损坏和寿命缩短。研究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应着重考虑这些特点。此外, 许多先进技术应用到了这一施工过程中, 如利用编程语言工作的沥青混合料一体化自动系统, 在未来的路面质量控制工作中, 不仅能有效解决现存问题, 同时将为沥青路面施工的高效与便捷化提供了可能性。
1.3 我国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现状
较许多发达国家,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晚, 公路道路的普及程度较为欠缺, 阻碍了路面施工技术的发展。在路面质量提升的问题中, 路面的早期破坏以及较低的耐久性是制约路面优化的主要问题。这一状况来源于多种因素, 如对于路面早期破坏, 原材料质量以及施工不当都能导致这一问题, 而我国一些地区使用沥青混凝土时未能充分意识到其敏感性, 缺乏对原材料质量、拌和条件等的了解, 因此施工后路面极易产生损坏。对于耐久性, 任何一个环节的缺陷都有可能造成路面寿命不同程度的缩短, 因此, 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充分考虑沥青路面这一特点。
2. 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措施
2.1 加强施工原材料控制
沥青的原材料质量在根本上决定了路面质量, 而原材料的把控除了对供应商的严格选择, 还用包括定时检测和日常保管。首先是原材料的招标和进货。为了保证原材料质量, 竞标者的产品性能应当放在首位, 避免过分追逐低成本。在进货方面, 施工方不仅要对招标前的产品进行检验, 对招标成功后的每一批产品都应按照相关合同和条例进行验收, 沥青材料在接收后同样需进行检验确认, 只有得到双方共同认可的沥青产品才能投入使用。而对于不合格的产品, 施工监理方应及时采取措施, 进行复检并等待仲裁。在招标和进货之后, 原材料的检验还应贯穿到日常使用中。沥青原材料在入场前应妥善储存到合适位置, 进场之后施工监理单位应对每天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抽检, 且及时备份, 保证施工进程中的原材料达到合格。原材料的检测过程不仅需要施工方的密切关注, 还要求各个机构, 如施工方和监理方、施工方和业主等, 保持协作, 共同保障沥青原材料的质量。
2.2 提高混合料生产质量
我国规定沥青路面施工一般使用间歇式拌合设备, 这是由于沥青混合料本身对沥青含量以及油石比的高要求, 且设计要求下沥青的用量由计算得来, 不会轻易改变,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 沥青的含量往往达不到恒定的数值, 因此, 使用间歇式拌合设备可以这以生产特性, 使其发挥出最佳性能。出场混合料的质量控制对路面质量同样重要, 对拌和设备的计量装置和温度传感器进行定期校正, 保证其精度;拌和开始前, 应进行试拌, 以确保设定温度符合要求, 同时, 对拌和设备的定期维护也十分重要。此外, 装料、卸料等步骤也会对混合料的质量产生影响。运料和卸料过程应注意以下问题:装料时为减少离析, 应多次移位, 且为混合料遮盖帆布或保温材料。混合料的运料车之间应涂抹隔离剂, 防止黏结;卸料时参与在运料车上的混合料需及时处理避免后续摊铺出现问题。混合料的使用要经过拌和、运输、摊铺等过程, 只有保证其在不同环节都能保持稳定的性能, 才能为施工以及后续检测增加保障。
2.3 完善质量监测体系
沥青路面质量监测体系不仅包括路面施工质量, 还包括施工过程。沥青路面由于材料特殊性等, 所引起的力学行为复杂, 使得实际监测管理往往达不到检测要求, 引起诸多不必要的问题。因此, 完善沥青路面质量监测体系, 需要更多的科学检验, 使其充分发挥监测作用。弯沉检测是我国常用的路面控制检测, 弯沉指标能够表明沥青路面弯沉控制量, 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了路面施工质量。除此之外, 利用路面雷达的路面厚度检测近年来得到广泛使用, 由于路面典型的层状结构, 路面雷达通过电磁特性对各层厚度进行检测和记录, 不仅可以实现连续检测, 同时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传输, 且兼具容量大的特点, 这些特性都使其在今天的沥青路面检测中发挥作用, 也必将广泛应用于未来的质量监测体系中。
结语
道路施工问题不仅牵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同时影响着社会生活的稳定和便捷。沥青路面在我国高等级公路中的重要性, 决定了现在以及未来其质量控制技术手段的发展和革新。沥青路面的发展也将成为未来我国交通道路良性发展的契机, 实现经济与道路质量安全的双重飞跃。
参考文献
病房护理质量标准及控制要求 篇5
一、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质量标准:
1、护理质量管理有工作计划、季安排、月重点、周有安排。
2、有护理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并有落实措施,定期检查。
3、有质量控制管理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有健全的护理工作质量登记、统计制度,总结,分析、改进。
二、护士长工作质量标准
1、护士长具有专科护理学术带头人的水平。
2、准确及时传达医院或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有关制度规定和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
3、病房规章制度齐全,岗位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弹性排班。有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等资料,有工作计划与总结。
4、各种登记、报表按要求及时、准确完成,原始资料记录准确、完整。
5、进行日间护士长五查房和月病房护理全面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处理。每月向病房护理人员做有关护理工作总结及布置下月工作等,并有记录。
6、护理各项质量指标达标率≥90%,病人满意率不低于95%。
7、完成医院要求的其他有关工作。
三、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标准:
1、护士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稳重,符合职业要求。
2、认真执行护士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等,保障病人安全。
3、护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遵循“热情主动、细致周到、体现人文 关怀”的原则,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恰当称谓,实行首诊、首问负责制,营造温馨气氛。(2)将护患沟通和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3)及时满足病人需要。
4、服务对象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满意率≧95%。
四、基础护理质量标准
1、新入院的病人,由当班护士负责宣教,病人个人卫生良好。
2、按护理级别要求,定时巡视病人,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及时、准确记录。
3、病人床单位,物品摆放整齐,且使用方便;床单被褥平整干燥,无碎屑,床下无杂物。
4、病人卧位舒适,符合病情要求,并有安全措施。
五、健康 教育管理标准
1、有健康教育管理组织。
2、护理人员应人人参与健康教育,并将健康教育贯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
3、按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运用沟通技巧。
4、科室有常见病标准健康教育资料。
5、有完善的健康教育检查标准,定期检查健康教育落实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及反馈。
六、消毒隔离质量标准
有预防院 内感染的健全组织机构和消毒隔离制度与管理措施。(一)一般标准
1、护士进行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无菌物品、器材必须放置于无菌物品专用柜储存,无菌物品无过 期失效。
3、存放无菌物品(含无菌液)的容器 清洁,定期灭菌,无菌物品微生物检测符合要求。
4、熟悉各种消毒方法、消毒液的浓度、配制方法与使用方法,器械 消毒达到标准,无菌溶液注明开启日期,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5、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二)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
1、有统一的管理规定。
2、室内清洁整齐,按规定用消毒液拖地及擦拭物体表面,有专用的 清洁用具。
3、物品按规定放置,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及污染区,室内无私人物品。
4、有疑似感染者对物体表面、空气、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检测,有报单。(三)病床单位
1、病床单位清洁整齐,被服按时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
2、床旁桌、椅每天湿抹,做到一桌一巾,用后彻底消毒。
3、病人离院,床单位必须终末消毒处理。(四)污物处理
1、污染被服定点放置,不乱丢乱放。
2、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菌群感染的器械、衣物要按规定严格 处理,敷料用特殊医用袋包装或焚烧。
七、护理安全管理标准
1、明确责任。设立医疗安全管理小组,科室成立医疗安全监控小组。
2、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有防范处理护理缺陷和过失的预案。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重视前馈控制,做到“三预、四抓、两 超”,即:预查、预想、预防;抓易出事故的人、时间、环节、部门;超前教育、超前监督。
4、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发生或发现护理过失,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 疗过失行为或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做到立即逐级汇报。
5、科室有护理过失和缺陷登记本,对发生的过失或缺陷进行登记。
6、科室每月对出现的过失或缺陷作出定性分析,作出相应的处理,并有改进措施。
二、病房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一、护理组织管理
(一)建立规章制度
1.健全护理工作制度、护士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各类疾病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服务流程、各级护理人员培训及培养计划等并成册。
2.护士熟知以上各项内容并在工作中付诸实施。
3.制定并落实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包括:;护理技术操作标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标准。制定落实计划的措施。
4.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做好质量监控记录。护理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现持续质量改进的机制。
(二)护士素质 仪表:
1.仪表端庄,着装规范。护士服整洁、庄重,衣帽整齐统一。
2.春、秋、冬季穿长袖工作服,配蓝色长裤、工作鞋。夏季穿短袖 工作服,配白色工作鞋,同肤色长筒袜,衣领及裙边不外露。
3.不浓妆上岗,上班不戴耳环、戒指、手链、脚链及有色眼镜。不染有色指(趾)甲。
4.不戴彩色头饰,头发前不遮眉后不过颈。5.佩带胸牌于工作服左上口袋处。仪态:
1.精神饱满,仪态端庄。
2.作风严谨,工作认真、一丝不苟。
3.讲普通话,使用文明言语,态度和蔼,礼貌待人,服务热情。4.爱护、体贴病人,熟知病人的姓名,称谓尊重。
5.站立、行走姿势优美,步态轻盈敏捷,符合护士礼仪要求。工作行为:
1.严格遵守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和医院的规章制度。
2.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不收受红包、礼品、宴请,不通过病人办私事)。不与病人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3.耐心答询,实行首次接待负责制。
4.不谈论病人的隐私,暴露病人的操作时注意遮挡。5.上班时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看手机、玩游戏等。6.工作中不嬉笑、闲谈、大声喧哗,不在病人面前窃窃私语。7.工作时做到四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走路轻。8.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电话请假。9.不脱岗,不会客,不携带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上岗。10.坚守工作岗位,必须外出时向护士长请假。
(三)护士长工作要求
1.熟知病房各项护理规章制度。2.运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行为。
3.有年护理管理目标及工作计划、季度护理工作安排、月护理工作 重点与小结、周计划,按时完成,有记录。
4.按时出席会议,及时传达会议精神,组织落实,有记录。5.晨会提问每周1次,有记录单。6.组织业务学习每月1次,有记录。7.组织科内护理查房每月1次,有记录。
8.对护士进行业务知识及技术操作考核每月1次,有成绩记录。9.按周计划质控自查,有详细记录。
10.发生差错事故时,认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有处理记录。
11.按时完成医院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有记录。12.及时完成护士长手册。
(四)健康教育
1.科室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2.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适合病人康复的需要。
3.入科介绍及时恰当,病人及家属能掌握入科介绍的内容。4.病人了解疾病的康复常识、各项诊疗护理的目的及结果。5.执行各项操作均向病人进行告知,并与病人保持有效沟通。6.出院指导从病人恢复期开始执行。7.病人掌握疾病康复知识及技能。
(五)护理服务流程(自然来诊患者)
1、热情接待
(1)护理人员实行“首迎负责制”。
(2)新病人入院时,值班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主动帮病人拿行李,引导病人至床前。
(3)分管护士在10分钟之内至床前做自我介绍,并介绍主管医师、护士长、同病室的病友;示范呼叫器、床挡使用方法;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包括护士、医生办公室、厕所、开水房等具体位置。(4)护士长在半小时内至病人床前做自我介绍。
(5)病人、家属、来访人员及探视人员到护士办公室,护士面带微笑、主动询问并提供适当帮助。(6)护士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人文关怀服务的制度与规范,适宜地与病人交流。
2、耐心讲解
(1)护理人员实行“首问负责制”。
(2)主动与病人交谈,消除其不良情绪,使病人建立积极的就医心态。(3)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对住院患者的用药、治疗提供告知服务。(4)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详细的解答,如病人有不理解的地方,耐心解释至病人满意。讲解的内容包括:住院须知、探视、陪伴制度、医院有关规章制度、操作、各项检查注意事项、疾病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
3、细心观察
护理人员及时、主动巡视病房,细心观察病人病情及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适时采取措施,确保病人安全。
4、主动帮助
(1)尽量为病人提供各种生活上的便利,协助病人解决困难。(2)对行动不便、需做特殊检查的病人,要给与帮助。(3)在院内遇有行动不便的病人主动提供帮助。
5、亲切送出
(1)协助无家属、不方便、有困难等情况的出院病人办理出院手续。(2)出院病人由护士长或分管护士护送至病房门口,目送其康复出院。
(六)、病房环境及安全管理
(一)病房环境
1.病房环境舒适,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2.床上、床下、窗台等无杂物。
3.病床间及公共通道无杂物,空间便于人员活动,适合治疗及抢救需要。4.家属及陪探人员管理有序。
5.病房公共用品有消毒措施,垃圾箱及时清理,周围保持干净。6.墙壁:无张贴物,无扯绳悬挂,无蜘蛛网,墙边及角落无污渍污垢。7.地面:干燥、清洁无污迹,定期消毒。
8.物品放置:各个工作间物品按标准要求分类放置,管理有序。9.护士办公室:整洁、无杂物,洗手池清洁,有洗手方法说明。10.治疗室、换药室:严格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定期空气消毒,治疗车无污垢。
11.冰箱:定期除霜清理,保存物品有标记,使用中的药品有开封日期,不存放非低温保存药品及私人用品。
12.休息室、更衣室:整齐、清洁,床及橱上、下无杂物。
13.仓库:清洁整齐,各种表格、器械、医疗用品分类摆放,整齐有序。14.处置室间:无死角,无异味,垃圾分类管理,标记清楚。15.卫生间:无尿碱、粪迹,无异味,无死角,地面干燥。
(二)病房安全管理
1.制定病人安全管理制度: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病人安全管理 工作方案及措施、职业防护教育制度、措施和实施方案。
2.制定风险管理(跌倒、坠床、走失)防范措施及处理程序,有记录,护士知晓。
3.制定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报告制度及处理程序,有记录,护士知晓。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三查八对”。5.手术的病人佩戴手腕带标记清楚。
6.儿童、老年人、神志不清的病人应加床档及其他安全防护措施。7.加强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做好警示说明,如防滑、跌倒等各种安全警示提示。
8.药物过敏标示清楚、醒目。
质量控制标准 篇6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
1.工民建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工民建现场管理分为施工管理和工程管理两部分,无论是哪部分,起关键作用的都是人。因此,技术型人才对于工民建的工程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作用。
1.1管理准备工作
在施工管理方面,由于劳动力投入众多,物料投入繁多,使得工民建的现场施工过程过于复杂,难以对其实现有效的施工管理和控制。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产业,工民建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求投入的劳动力较多,尤其是在施工现场方面,施工人员更是众多且劳动力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所以很难以对每一位施工人员实现有效的控制管理。因此,在工民建的准备工作中,对于人的管理要全面、仔细,并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彻底杜绝在实际工程中由于个别施工人员违规操作而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
此外,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其质量控制过程中物料的投入种类较大较多,加之施工过程所用的砂石等材料的质量的离散性较大,且物料的质量层级也较多,而实际工程中由于施工监管人员对于材料进入控制得不严格,往往很难做到对施工现场的精准控制和有效管理。因此,对于物料的投入要从源头起,每一步都要做好记录,以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杜绝偷工减料的现象。
1.2技术操作准备
实际生产中,由于技术人员对工民建施工中现场质量的检查不够严格而造成严重的现场施工管理漏洞的问题屡禁不止。众所周知,工民建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产业,对其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过程堪称一个极其复杂的管理过程,若其现场质量检查存在很大的漏洞,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而施工过程中的现场质量管理又涉及甚广,难以实现全面检查。因此,在其技术准备阶段,技术人员要对每一个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安全教育,确保每一个工人都能够按国家相关要求独自、正确完成工作,杜绝建筑物实际质量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情形。
1.3现场前期工作
工民建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往往对相关施工现场的安全意识较淡薄,从而导致事故率有增无减。安全是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关键,所以安全意识在施工的现场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工民建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关系到整个工民建工程的施工进度。然而,许多现场的管理人员未能将其思想意识放在一定高度上去强调,导致工民建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现场的部分施工人员不带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的现象随处可见,其安全措施和意识极其淡薄,这种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对安全方面的忽略往往会导致施工现场管理上出现安全隐患。因此,在施工现场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同时,由于对建筑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混乱,使得技术资料的存档工作严重滞后,从而阻碍了施工现场管理的有序进行。工民建工程中的现场施工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生产管理系统,除了需要对施工、材料、技术、人员和现场进行组织管理外,还需要注意对施工技术资料的识别、存档和管理工作。因此,技术人员在明确如何组织人员设计与制订工程项目建设计划,如何配合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设备的安装设计、招标工程的审查核实及安装调试等相关工作之外,还应明确施工设计图纸、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施工进度等,从而配合施工单位完成工民建项目施工。
2.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2.1工程设计质量控制
应加强工民建工程的现场巡视工作,明确对其巡视的查控对象,并落实对技术人员的监督。在工程的设计阶段,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设计建筑工程的图纸,确保工民建工程设计的质量。在工程施工阶段,应查控施工管理人员、质检人员、技术人员以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到岗,特殊工种及技能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并要对参与施工的劳动力进行技术水平审查,以确保其符合图纸设计要求,保证工程的质量。
2.2材料质量控制
应加强工民建工程的现场巡视工作,明确对其巡视的查控对象,并落实对材料的监督。对于一项工民建工程来讲,其需要众多的材料,技术监管人员在现场施工的同时,应当对其建筑材料进行随时的抽样检查,要随时监控不同批次的材料质量,获得的资料要与材料的资料相符合,以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工民建工程项目的要求。
2.3施工工艺的控制
应加强工民建工程的现场巡视工作,明确对其巡视的查控对象,并落实对工艺的监督。在工民建工程现场,应实时监控施工方案和流程工艺的进程,并及时纠正投机取巧、不保证质量的工序,以此防止因项目施工工艺流程的更改而成为安全隐患的现象,或者导致工程质量下降的后果。另一方面,工民建工程施工单位应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并把培养人才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这样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4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应加强工民建工程的现场巡视工作,明确对其巡视的查控对象,并落实对质量的监督。对工民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应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管,并要从源头抓起,规范工民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体制,全面提升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的实效性,为打造高质量的精品工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更要从细节抓起,彻底杜绝乱搭安电线、不带安全帽等施工中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以及关于防火、脚手架搭设、安全带等相应的现场施工安全问题,努力达到施工现场的“零事故率”。
3.施工后的质量检验
3.1加强质量检验的意识
加强工民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意识,即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和保证。在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中,质量检查也是进行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质量监控人员通过质量检查或旁站控制来确保工序的现场施工质量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以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3.2明确质量检验的标准和方法
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质量控制过程,监控人员可以通过对工程的实地测量过程所得到的数据来判断建筑工程的实际质量。建筑施工人员应该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建筑材料的取样、送检,或者对某个工序进行质量检测,以保证检验过程中的取样频率、数量、地点、部位符合技术规范,确保送检过程的数据真实有效。监控人员应该多次的、综合性的巡视,并在巡视的过程中利用观察、测量的实际数据来发现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共同见证工程的质量。
4.结论
成功管理工民建施工现场不仅要求施工企业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更需要施工企业具备擅长分析工民建施工现场管理必要性的能力。工民建工程施工的现场施工管理是一项全面、深入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施工项目的全过程,因此,要搞好工民建工程的现场管理,就要确保每一个环节的现场施工管理,以提高工民建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质量,从而打造精品工程。 [科]
【参考文献】
[1]李辉.浅谈现场施工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1).
质量控制标准 篇7
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因为对于建筑工程而言, 质量就是建筑的生命, 只有保证建筑的质量, 才能够实现对建筑功能的设计和划分, 保证有长时间能够使用。如果工程质量都无法保证, 那么这样的建筑工程将会给社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也给民众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随着社会的发展, 施工单位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 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的加以解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造出过硬的建筑, 创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
1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作用
1.1 提升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对整个工程的质量的控制有着很大的意义。严格管理房屋的建筑施工质量, 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 在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严把质量关, 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中。这样也能够更加有效的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实时把控, 便于在发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提出处理的办法。这样也能够做到进一步减少施工中的不必要损失, 降低公司的成本, 有利于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1.2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严控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关, 可以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房屋建筑施工工作, 在实际过程中, 严控各个施工环节可以防止施工材料的浪费行为, 可以使得这些材料能够发挥最大作用, 同时还能为我们节约更多的成本, 为公司增加更多的经济利益, 还能在竞争的过程中增加更多的砝码。
1.3 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 建筑施工单位一般都会设置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 我们应该准确的对待施工阶段的各个方面, 结合实践不断总结提高我们的技术管理水平, 使得我们的房屋建筑质量能够得到更大的进步。
2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2.1 施工技术管理控制
(1) 做好高层建筑“三线”控制工作。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常见特征中, 我们了解到, 其有工作空间狭小, 建筑难度大, 结构复杂, 涉及的点多, 这也造成了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标高有差池的现象, 因此, 在三线的控制中,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 难度非比寻常, 也是整个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这里的三线主要是标高线、垂直线以及轴线,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常会用到经纬仪以及水准仪来检查和核查。 (2) 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混凝土和钢筋的管理控制:钢筋和混凝土在日常施工中非常普遍, 是施工中用的最多的原材料。所以我们必须根据设计要求严格把控钢筋和混凝土的质量关, 绑扎完后必须与设计图纸核对, 同时还要求监理单位派出相关技术人员进行验收工作。 (3) 高层建筑裂缝的管理控制:当混凝土在受到外部因素影响时其内部会产生过大的拉力从而导致高层建筑产生裂缝, 在对混凝土设计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设计, 同时还要考虑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例如:强烈地震, 建筑规模, 技术等因素, 对混凝土构件采取有效措施, 把控混凝土温度变化, 地基不均匀等原因产生的地震。 (4) 给排水施工工程在高层建筑中, 也是一项重要的工程, 因为高层建筑中, 给排水的使用质量将会直接对建筑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年限造成威胁。一个合理的给排水工程模式能够充分保证质量的控制, 以及建筑成本的控制。高层建筑的土建环节, 常常会把排水系统的预埋工作忽视掉,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预留位置不够准确, 或者是忘记留出相应的给排水位置。另外, 在高层建筑中, 往往在日常中会遇到水压过小或者其他一些情况, 导致供水不足, 或是水管的堵塞, 冻结, 不能正常生活。
2.2 施工材料管理及控制
施工材料的选择的好与坏都与施工质量的好坏有着必要的联系, 而对工程材料进行规划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1) 建筑材料在进入建筑工程施工工地的时候, 要按照规范的标准和设计要求来验收和监测, 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核之后才能够进入施工现场, 采购的施工材料和进场的施工材料要确保为一致的, 而且还要对其进行种类的纪录和分放。 (2) 当建筑材料在采购过来时, 我们必须还要派出相应的检验人员对此进行二次检验, 以保证符合施工标准。 (3) 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是需要对其采取规范的管理方法, 杜绝发生一系列问题, 如因为没有对其采取防潮措施而造成材料的使用性能发生改变, 严重的影响是可能会出现不能使用的情况。
2.3 施工人员和环境管理
施工人员在建筑过程中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需要对其实施规范的管理方法, 一名合格优秀的施工人员是必须要对施工技术有着正确和精通的掌握, 也要对其中的一些规范充分了解, 以防止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施工单位的管理层应该对基层的施工人员多家培训和宣传施工中的安全生产意识, 可以使施工任人员充分意识到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关键性。施工现场的管理层应该对施工人员的奖惩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错的事情要给予相应的处罚以借此警告他人减少犯错, 对的事情要给予相应的奖励, 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长期的施工过程中是需要那一个施工人员全力以赴的, 应做好本职的工作, 以便可以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环境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要防止废气、扬尘等物质对空气的污染, 形成施工环境的恶化。施工环境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心情, 好的管理可以让施工人员在舒适的空间里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 高层建筑施工由于存在周期长, 工程量大以及难度较大等特点, 使得高层建筑从设计到真正完工, 一整个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关于施工质量问题的关键点, 各个环节的施工都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威胁。我们只有在施工过程中, 做好各个环节, 各个点的质量控制工作, 才能够保证建设出让人民住着安全、满意的建筑。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也随之快速发展, 建筑技术与教育科学也有些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用地比较紧张的城市, 需要把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发挥充分, 在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已然成为主体。因为高层建筑在投入方面比较大, 楼层也比较高, 而且施工的周期较长, 混凝土浇筑量较大, 工程安全和质量方面使具有它独特的性质。所以在发展的时候就应该对施工进行严格的把控, 不管是在施工过程中的哪一个阶段都要对相关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 从而使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得到相应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避免一些因为施工质量而引发的相关问题, 杜绝危害人命生命安全的事故。本文结合自己实际的工作经验主要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作用、施工材料管理及控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刘伯涛.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的研究[J].科技风, 2014 (13) .
[2]吴晓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4 (9) :112-113.
质量控制标准 篇8
1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涵义
传统的统计数据质量仅仅指其准确性,通常用统计估计中的误差来衡量。但“质量”的概念被拓宽以后,“统计数据质量”的概念也有必要拓宽。从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质量的定义出发,把用户的需求作为衡量统计数据质量高低的首要因素,那么可以把统计数据质量定义为“影响统计数据满足用户需求的特征”。在这个定义中,质量的主体是统计数据,质量的客体是用户,质量控制的本质就是主体满足客体的需求的特征。由于用户多种多样,且其对统计数据的使用目标也不一样,从而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也不一样。而影响由政府统计机构提供的作为公共产品的统计数据满足用户需求的特征即为政府统计数据质量。
2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标准
目前,世界各国统计机构和有关国际组织都从本国的统计实践出发,确定了各自不同的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标准。例如:加拿大统计局确定了衡量政府统计数据质量6个方面的标准,即准确性、及时性、适用性、可取得性、衔接性、可解释性;英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标准是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客观性;荷兰统计局的数据质量标准包括4个方面,即准确性、适用性、及时性、有效性;美国国民经济分析局要求满足可比性、准确性、适用性的数据质量标准;澳大利亚国际收支统计局要求达到准确性、及时性、适用性、可取得性、方法科学性的数据质量标准;韩国的数据质量标准则是适用性、准确性、时效性、可索取性、可比性、有效性;国际货币基金统计局的数据质量标准是准确性、适用性、可取得性、方法专业性。
这些标准是各国政府统计机构对数据进行质量监控的重要内容和依据,概括起来有以下7个标准。
2.1 精度
要求统计数据具有最低的抽样误差或随机误差。也就是通过调查的样本数据得到的总体估计值与研究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最小。因为实际上许多研究总体的“真值”几乎永远是个未知数,一般要通过计算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在特定的概率保证下进行估计,所以精度问题就转化为抽样误差问题了。
2.2 准确性
要求统计数据具有最小的非抽样误差或偏差。按产生误差的来源可分为空间误差、时间误差、方法误差和人为误差4种。
空间误差:是指因统计调查范围的变化所产生的误差,包括:重漏调查单位、跨区域统计等所导致的误差。
时间误差:是指对统计调查对象的时期或时点界定不准确所产生的误差。
方法误差:是指因使用特定的统计调查方法所产生的误差。如:抽样调查中的抽样平均误差。又如:统计部门因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不足,致使报送渠道不畅通,推算方法不科学、不规范所产生的误差。
人为误差:是指在统计设计、调查、整理汇总和推算等过程中因人为过错产生的误差。人为误差是统计误差中产生因素最多的一类,它又分为度量性误差、知识性误差、态度性误差和干扰性误差。度量性误差是指原始数据测量中,因测量器具或计量单位的精度,或者从生产量到价值量换算中所产生的误差;知识性误差是指因统计人员知识的不足,对统计指标的涵义不理解或错误理解所产生的误差;态度性误差是指因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不负责而随意填报统计数据而产生的误差,包括:有意编造、无意漏填或不按规定的计量单位和要求填报等所引起的误差;干扰性误差是指调查对象或统计部门受某种利益驱动而虚报、瞒报、篡改或者伪造统计数据所形成的误差。
2.3 适用性
也叫关联性,是指收集的统计信息要满足用户决策、管理和研究的需要。政府统计数据是要为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阶层服务的一种“公共产品”。因此,怎样使统计数据最大化地满足用户,就是保证统计数据适用性的根本。
2.4 及时性
是指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并公布数据。及时性要求缩短统计数据从搜集、加工整理到数据传输的整个过程,缩短调查基准期与数据结果发布时间的间隔时间。另外,应预先公布各项统计数据发布日期,并按时发布数据,建立和规范统计数据发布制度,使用户及时掌握使用统计数据。
2.5 完整性
是指根据调查目的与调查任务的要求,取得了必须的全面的统计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完整性和调查项目和统计指标的完整性。
2.6 一致性
要求统计指标在时间序列上具有可比性。包括:时间和空间的可比、总体范围的可比、指标内涵与口径的可比、指标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的可比等。
2.7 最低成本
要求以最少的支出取得调查目的与任务所需的数据。在统计实践中,主要指政府统计中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调查和人、财、物的浪费,在调查经费有限的条件下,不仅要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还要提高调查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3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对策
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在于有效地控制统计数据调查、数据整理、数据汇总和分析各个环节的误差。
3.1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原则
3.1.1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每进行一步,都要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对已发生的差错及时进行纠正,做到层层把关,防止差错流入下一个工作环节,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3.1.2参加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人员应是全面的。
全体统计工作者都要树立数据质量意识,各个主要的工作环节都要落实专人负责。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是许多工作和许多统计工作环节质量的综合反映,牵涉到统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因此,提高数据质量需要依靠所有统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决不是单纯靠某一个部门或少数人所能搞得好、抓得了的。只有人人关心数据质量,大家都对数据质量高度负责,产生优质的统计数据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因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求把差错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这就要求有关人员在质量控制中必须具有超前意识,抛弃那种出现了统计数据问题才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被动局面。实行全员性的质量控制,就要把统计数据质量目标及其关键交给广大统计工作者,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使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质量标准,做到合理分工、职责明确,职责越明确,数据质量控制就越有保证。
3.2 统计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环节,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首先决定于这个过程,它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如果设计过程的工作质量不好,就会给统计数据质量留下许多后遗症。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3.2.1 正确规定统计数据质量标准。
数据质量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对统计数据精度所提出的要求。满足统计目的精度的统计数据就是准确的、高质量的统计数据。首先要作充分的调查,系统地收集市场和用户对统计数据的反映和实际使用效果的情况;其次要分析研究过去统计数据的主要质量问题,找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主攻方向;最后要进行反复论证,考虑到统计工作中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
3.2.2 合理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
统计指标设计得是否合理,也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之一。采用统计报表搜集资料,首先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的指标要符合统计制度的规定,范围要广,分组要准,指标涵义的解释和计算方法要精确;其次要对统计报表的设计、颁发、填制、汇总的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3.3 调查与整理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资料搜集整理阶段出现的差错是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主要方面。统计资料的搜集,就是统计调查。调查时,要尽量减少登记性误差,降低代表性误差。对于调查得到的资料,要特别注意审查资料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要弄清楚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和时期时点。对于口径不一致或不完整的资料,需要进行调整、补充;对于相互比较的资料,必须要注意有无可比性;一旦发现数据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应进行核实,避免有质量问题的资料进入汇总处理阶段。总之,对搜集到的资料,经过鉴别推敲、核实审定,使之准确无误,才能使统计数据的质量得到保证。
3.4 主观人为误差的控制
3.4.1 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同时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计算机作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高科技产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运用计算机整理、汇总统计资料,速度快、效果好,其优越性是手工整理无可比拟的。现在国内大部分著名企业基本上实行网络化、全球化,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世界先进行业信息,采用科学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找差距挖潜力,努力赶超世界先进企业。要能够写出有一定深度的统计分析预测报告,系统、全面、科学地去挖掘利用网络资源和从市场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完善整个分析、预测手段方法和过程。但是,也应重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质量问题,提高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关键在于提高录入数据的可靠性。
3.4.2 统计工作者本身应提高自身素质。
统计人员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没有跟上时代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不善于统计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就写不出有一定深度关于本企业某一方面对决策层有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因此,对统计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工作,企业内部应建立配套的培训机制,对每一层次统计岗位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必要时到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或到相关先进单位进行考察学习,做到取长补短。统计工作者本身也应该努力学习统计知识,钻研统计业务,不断提高统计业务素质和水平,杜绝因业务不熟悉而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
3.4.3 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目前,上级部门下达计划和各类政绩考核对统计数据的干扰不可低估。有些地方,以是否完成计划和各类数据的高低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依据,导致很多下级部门所报的统计数据高于计划数或持平,这并不是计划部门的计划多么精确合理,而是说明某些统计对象或统计部门受某种利益的驱动而使统计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当然,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统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对统计数据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每一个统计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统计数据,如实地反映情况。
3.4.4 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统计部门今后应在加强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从数据采集的圈子中跳出来,重点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对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要以经济处罚为主,坚决严肃查处。在立法上,罚款数额应该大幅增加,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处罚要一视同仁,进一步加大对机关、企事业单位责任人的行政处罚力度,以威慑统计违法者,逐步建立全社会的统计诚信体系。
3.5 抽样误差的控制
对于抽样误差,从抽样方案设计开始就要高度重视,确保在实际执行中完全严格按照调查方案要求的细节组织和实施调查及整理分析,便可有效控制抽样误差。完整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对象与单位、调查目的与任务、调查项目与调查表、调查方法与时间、调查组织与实施、调查人员与经费。
质量控制标准 篇9
这些装置没有相关的规定来对应, 生产单位所能做的只能是以顾客需求来进行设计, 所以要求很多的信息量来支持。需要多次的和技术工作者进行交流和探讨, 交换双方的想法和意愿, 对每个细节都进行斟酌和探讨, 处理好这些问题。同时要进行准备工作, 各种后期的调试以及性能测试等都需要先准备好, 为后面的工作提供基础条件, 实际工作中要注重以下内容:
1 设计问题
设计师机械制造的前期工作, 设计是否合理关乎设备的使用质量。设计的最初阶段是需要根据顾客的需求来进行需求性分析, 依照实际的用途来进行设计, 要充分的考虑到实用性以及经济性, 平衡两者的关系。设计中需要加入新技术, 让设备的质量更加高。各种规格和参数的制定都要结合设备的预期性能来进行设计, 保证各项参数都符合要求。参数的选取可以以现有的一些设备参数作为参考, 取得比较准确的参数。设计时还需要多设计几个方案, 从中挑选出最佳方案。为了保证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设计完成后要进行模拟实验, 满足设备的运行需求, 取得更加精确的参数。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来调整设计过程中的一些不利现象。
2 最好是用成品
在开展生产活动的时候, 最好是用标准的部件, 这主要是由于此类零件是结合专门的规定获取的, 它们的尺寸十分的合理, 并且品质也非常优秀。在经过无数的实践活动后, 它们的工艺已经臻于完善, 而且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资金。在进行上述的生产活动时, 最好是使用标准的部件, 只有这样才可起到提升品质, 减少投资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如果全部的进行新的设计和生产的话, 其难度是非常大的。不但浪费金钱, 而且会耗费非常多的精力。最主要的是得到的产品因为没有受到实践, 所以必然会有一些不利现象存在, 用到装置之中, 必然会发生许多的不利现象, 所以最好是用已有的部件。
2.1 提高非标设备的操作可靠性
零部件的成品件, 一般都是经过反复实践和试验才投入市场的, 与只经过初次设计、制造的非标零件相比, 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在初次设计非标零部件时, 或多或少的会存在设计上的缺陷, 这些缺陷往往会因为经济和时间上的限制没有得到及时的改进, 设备在使用了这些带有缺陷的非标零部件后会降低设备工作的可靠性。
2.2 降低非标设备的制造成本
生产单件非标零部件时, 其成本往往比零部件成批化生产要高得多。这样使得非标产品在原材物料消耗、成品率、管理费用、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成本, 要比批量生产的商品化产品高得多。由于是单件生产, 设计费用占成本的比例也比较大。一些繁琐的零件, 并非是只进行一次就能够获取效果的, 往往要进行非常多的实验, 严重时还要完全的重新设计, 此时会增加费用。
2.3 提高设计效率缩短制造周期
设计活动从头开始, 要涉及很多的问题, 包括后续的生产, 因此活动量非常的巨大, 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些工作, 这样装置的生产时间就会增加, 如果使用成品部件, 这些时间就能够节约出来, 一方面降低了设计和生产的时间, 另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确保组装活动合理开展
其组装过程是从具体的零件进行的, 零件的组装是否优秀关乎到整个的装置的性能。在进行此项活动的时候, 规定要将零件认真有效地清理, 而且要有专门的器具辅助进行, 而且其外在条件也要良好, 对于意义关键的零件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应该确保温度合理, 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活动的效率以及品质。当完成之后, 由相关的人员负责详细的查验。
结束语
根据本文的叙述, 装置生产工作有很多的环节, 要收集各种信息, 需要对设计生产收效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这样对装置的效果有一个综合性的评判。装置的合理性, 是否满足实际的需要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设计过程中使用成品能够大幅度降低设计周期和生产时间, 同时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 让装置的品质获得提升。
摘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是联系在一起的, 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的快, 社会中表现为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各行业领域的标准和要求也随之提升, 机械加工行业也因此成为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我国现在有很多关于机械制造的条款和规章制度, 目的就是进一步提升这个行业的标准, 让机械制造更加合理, 提升产品的品质。但是在实际的活动开展中却不是那么顺利, 很多的问题是我们所没有想到的, 本文就非标准机械设备的制造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非标准,机械设备,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韩银中.X-程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管理[J].资治文摘 (管理版) , 2010 (6) .
机械标准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篇10
1 机械标准件生产过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影响标准件生产过程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通过总结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两个,一个是机械标准件的驻波比,另外一个是机械标准件的同轴度问题。
1.1 机械标准件的驻波比问题
驻波比是机械标准件最为重要的一项性能指标,其直接影响机械标准件的性能好坏。机械标准件驻波比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影响驻波比最主要的因素是生产机械标准件的零件质量及机械标准件零件的组装质量。因此,在机械标准件的生产过程要严格控制零件组装过程的质量,并保证各组装零件的质量以使机械标准件具备较好的驻波比,提高机械标准件的性能。
1.2 机械标准件的同轴度问题
机械标准件生产过程的中的同轴度问题不可避免,机械标准件的同轴度问题出现在机械标准件组装装配过程中,其只能在在生产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质量控制并设置检验点尽量对其进行控制。因此,在机械标准件实际生产过程中要严格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并设置适宜数目的检验点,以生产出性能高、质量好的机械标准件。此外,机械标准件的端口清洁度及碰损程度、内导体明显切痕、内导体倒角、机械标准件表面的粗糙程度等都会影响机械标准件生产过程的质量。
2 机械标准件生产过程的工艺质量要求
生产图纸是机械标准件生产过程的参考标准,图纸上明确表示了机械标准件生产的设计思路及工艺要求,图纸也是机械标准件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标准,因此机械标准件生产过程的图纸要严格按照制图标准设计,图纸上要明确标明机械标准件生产零件的尺寸、材料、表面粗糙度等与其相关的数据,数据要尽可能全面,不能遗漏。此外,机械标准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必要工作,因此,在机械标准件的生产过程重要科学制定其质量控制检验点,以监测机械标准件生产的质量,及时对生产不合格的机械标准件进行检修或处理,提高机械标准件生产的质量与效率。
3 机械标准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3.1 标准件的组装质量控制
标准件生产过程的组装质量控制主要是保持生产过程部分零件的清洁度、控制零件的同轴度问题、控制组装过程的质量、减少组装过程中对零件的损坏等。机械标准件组装过程的关键是尺寸问题。组装过程中的尺寸轻微的凸出或凹陷都会影响机械标准件生产的质量,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零件组装的尺寸,根据制定的组装零件尺寸标准选择尺寸匹配的零件进行组装,以保证机械标准件生产的质量。零件的同轴度问题也应十分注意,特别是内外导体的同轴度必须良好,否则会严重影响机械标准件生产的质量。一部分零件组装过程要求其必须保持洁净,在对这些有特殊要求的零件组装前要对这些零件进行清洁,并在其清洁度达到组装前要求后再进行组装。零件组装过程要对零件进行仔细的防护,因为零件的清洁度、粗糙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机械标准件生产的质量。对于组装使用的零件需要有准确、清晰的标志,零件的标志是机械标准件组装过程的参考依据之一,如果零件的标识不明或错误,都会导致机械标准件组装过程的失误,影响机械标准件生产的质量。
3.2 标准件零件控制
机械标准件是由一个个小零件组装而成的,零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机械标准件生产的质量。因此,要想提高机械标准件生产的质量必须先要保证其组装零件的质量。影响零件质量的最直接因素是加工零件的原材料,其次是零件生产那的工艺、环境等。为了保证机械标准件生产的质量,在其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检测其组装零件的质量。首先,要对零件的加工艺术、生产批次、质量要求、原材料、生产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保证零件的质量。此外要对零件进行质量抽查,制订科学的零件质量检测方案,并根据机械标准件生产过程对零件质量的要求制定科学的零件监测标准,并对零件质量进行严格检测,及时剔除不合格的零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零件要对其相关性能进行特殊分析,以尽量监测出准确的零件性能参数。一部分零件检测合格后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加工或处理,在其加工过程中要严格监督并对其加工质量进行检验,以及时纠正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保证零件质量。
3.3 标准件调试控制
机械标准件的调试控制是利用相关的调试仪器对已经生产好的机械标准件进行性能或故障的监测。标准件调试过程要严格按照相关调试仪器的操作要求进行,既保证调试过程的安全性,又提高调试的准确性。对于调试出的有故障或性能不好的机械标准件要及时找出其质量不过关的原因,并对其质量问题进行处理。
4 结语
机械标准件的生产需要十分注意,并对其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机械标准件生产的质量。
摘要:机械标准件是现代工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机械标准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工业生产制造的质量。因此,要严格对机械标准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控制,以提高其质量。本文阐述了机械标准件生产过程的工艺要求,并分析了影响机械标准件生产过程质量的因素,最后对机械标准件生产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简单介绍。
姜黄片质量标准研究 篇11
【关键词】姜黄片;姜黄素;含量测定
姜黄片是由姜黄、蒺藜、川芎、蝉蜕四味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祛风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皮肤白癜风病症。本实验采用TCL法鉴别制剂中的姜黄、川芎;硼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的含量,为有效地控制该制剂质量提供依据。
1仪器与试药
UV-754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TD-100分析天平,北京光学仪器厂;KG-100超声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姜黄片,本院制剂室(批号20110306、20110315、20110409);姜黄素对照品(供含量测定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823、0902);川芎药材对照(中国药品生产制品检定所,批号0917-9603);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鉴别实验
2.1取本品2片,研碎,加无水乙醇30ml振摇提取,放置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姜黄素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1试验,吸取上述二种溶液各5U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96:4:0.7)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1]。
2.2取本品5片,研碎,加乙醚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二种溶液各4U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已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村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含量测定
3.1姜黄素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干燥恒重的姜黄素对照品10mg,用甲醇溶液定容于10ml量瓶中,得对照品溶液(1.0141mg.ml-1)。
3.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10片,研细,混匀,精密称定0.2g加入甲醇30ml超声提取30min,3×103r.min-1离心5min,倾取上清液。再用甲醇15ml分两次洗涤残渣,按上述方法同样操作,合并上清液,定容至50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3.3测定波长的选择取姜黄素对照溶液0.5ml,置10ml量瓶中,加1.2mol.L-1硼酸甲醇液1ml,浓硫酸-冰醋酸(1:1)3ml,加甲醇至刻度,放置10min,以甲醇为空白,测其吸收曲线,在520nm处有最大吸收峰。
将处方中的姜黄去除,制成阴性对照,依法在520nm处测其吸收度,结果在此处无吸收。故选520nm为测定波长。
3.4线性关系考察精密量取姜黄素对照品溶液0,8,12,16,20,24ul,分别置10ml量瓶中,加1.2mol.L-1硼酸甲醇液lml,浓硫酸-冰醋酸(1:1)3ml,加甲醇至刻度,放置10min,依法测其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进行回归处理,得回归方程:Y=0.2716x+0.0322, r=0.998 3;姜黄素在8-24u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3.5稳定性试验精密量取姜黄素对照品溶液,照线性考察项下的方法,每隔15min測定一次,直至lh,测得吸收度基本不变,RSD为1.07%(n=5)。
3.6精密度度验 精密量取供试品液0.5ml5份,照含量测定为方法测定含量,得RSD为2.45%(n=5)。
3.7加样回收试验精密量取已测含量的供试品5份,分别精密加入姜黄素对照品适量,依法测定含量,计算回收率。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1.8%,RSD为1.48%(n=5)。
4讨论
姜黄素本身在420nm处有一最大吸收峰,但在中药复方多组分时,易受到干扰。硼显色后520nm处最大吸收峰,专属性较强,干扰因素少,更适用于复方制剂中的姜黄素测定[2]。本实验为化学显色反应,为使反应完全,需放置10min后测定。
本实验以TLC法鉴别处方中的姜黄、川芎及姜黄素含量测定作为质量控制方法,其重现性和专属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一部【S】2010,附录VIB
质量控制标准 篇12
由于非标准机械设备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完全依靠客户所提高的信息进行设计和生产, 这就要求尽可能的获得详细的信息, 包括具体的技术参数以及对精度的要求等。积极同客户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 对设备的相关技术问题交换意见, 对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进行磋商, 及时解决相应的技术难题。在这期间还要做好相应的设备准备工作, 对其进行调试, 使其保证良好的工作状态, 为后期的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非标设备设计的合理性
设计工作是非标准机械设备制造的关键所在, 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决定后期的设备质量。在进行非标准机械设备设计的过程当中, 首先是根据设备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要考虑实用性, 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积极的引进新的技术, 从而提高设备的质量。在设计过程当中应该严格制定相应的参数, 从而保证设备的性能能够满足预期的目的, 可以和现有的设备进行对比, 从而能到较准确的参数。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方案的设计, 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方案进行选择, 从而获得最佳的设计方案。为了确保设计的合理性, 可以进行相应的模拟实验, 尽可能满足设备运行的实际条件, 从而得到设备正常运行的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和优化, 不断的解决在实际运行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于各个零部件进行科学的设计, 确保其规格、强度符合设备整体的要求, 避免某个零部件存在短板导致整个设备运行不稳定。为了做到这一点, 应该参照标准零件的强度, 以其为参考, 同时也不能忽视零部件的耐久度。根据机械设备整体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材料以及加工工艺进行零件的生产, 保证机械设备整体的性能均衡, 不会因为某一个零件的提前老化或者是损坏造成整个设备的故障。
2 标准零部件尽量采用成品件
在进行非标准机械设备制造过程当中, 应该尽可能的实用标准的零部件, 因为这些成品零部件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强制标准来进行生产的, 其规格尺寸十分标准, 而且质量也有保障。在长期的生产过程当中, 这些标准零件的生产工艺已经十分成熟, 成本很低。在非标准机械设备制造过程当中尽可能的实用标准零件有利于降低成本, 保证设备的质量。因为即使是非标准机械设备, 如果完全重新设计和制作零件也是十分困难的。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设计出来的零件也没有经过长期的验证, 往往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 用于设备当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 而是尽可能使用标准零件具有很大的优势,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提高非标设备的工作可靠性
零部件的成品件, 一般都是经过反复实践和试验才投入市场的, 与只经过初次设计、制造的非标零件相比, 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在初次设计非标零部件时, 或多或少的会存在设计上的缺陷, 这些缺陷往往会因为经济和时间上的限制没有得到及时的改进, 设备在使用了这些带有缺陷的非标零部件后会降低设备工作的可靠性。
2.2 降低非标设备的制造成本
生产单件非标零部件时, 其成本往往比零部件成批化生产要高得多。这样使得非标产品在原材物料消耗、成品率、管理费用、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成本, 要比批量生产的商品化产品高得多。由于是单件生产, 设计费用占成本的比例也比较大。有些复杂的部件, 不一定一次设计就能完全成功, 大多需要局部修改, 个别甚至要推倒重来。这些情况会使成本更高。
2.3 提高设计效率缩短制造周期
自行设计制造零部件时, 从设计到制造, 工作量往往很大, 需要消耗很多的时间, 使得设备的设计制造周期延长。如果采用零部件的成件品则可缩短自行设计零部件的时间, 进而缩短设备设计制造的周期, 提高了设计效率。
3 设备主要部件组装的精度
设备的组装是从部件组装开始的, 部件组装精度直接影响设备最终的安装精度。部件组装时要求零件清洗干净, 配备必要的组装工具, 组装的外部环境也要清洁, 重要部件组装必要时还应在恒温的环境下进行, 以确保部件组装精度。部件组装完成后, 监造人员要对部件的组装精度进行检测。在公司以前的设备制作中, 屏面加工设备的主轴传动部件、行列式加工设备的工作台、屏封接面加工设备的主轴和研磨臂等都作为重要部件, 对其组装精度进行检测、控制, 包括旋转部位的径向跳动、端面跳动的数据, 工作台上的滚轮间距等。
4 设备的整体组装质量
设备整体组装完毕后要对组装质量进行确认, 对设备的整体组装精度进行检测, 检查设备是否完全实现了工艺技术要求, 并在设备制造厂家对设备进行单机空负荷试车和负荷试车。有条件时还要进行联动试车, 并根据试车情况对设备进行进一步调整、改进, 最终完全达到工艺技术要求。
设备监造人员在设备制造厂进行设备监造期间, 应记录设备制作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及关键参数等情况, 并定期向公司汇报。设备加工质量的检验、检查工作是由设备制造厂的质量检验部门全部完成的, 设备监造人员只是进行抽查或确认, 并不代替质量检验部门的工作。设备监造人员和设备制造厂的质量检验部门相互配合, 共同做好设备制作质量的控制工作。
5 结语
在进行非标设备设计制造时要首先要考虑非标设备设计制造的效果和效益, 它是衡量非标设备成败的主要标准。同时要考虑非标设备设计的合理性, 使设计满足生产需求、工艺和节能低耗要求。在非标设计时, 要尽量采用标准件的成品件, 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降低设备制造成本以及缩短制造周期提高设计效率。
参考文献
[1]韩银中.工程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管理[J].资治文摘 (管理版) , 2010, (06) .[1]韩银中.工程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管理[J].资治文摘 (管理版) , 2010, (06) .
[2]闫忠杰.施工机械设备的可靠性预测[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0, (06) .[2]闫忠杰.施工机械设备的可靠性预测[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0, (06) .
【质量控制标准】推荐阅读:
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控制标准10-01
放射科图像质量控制标准05-19
质量控制下审计质量07-02
保温质量控制07-20
分析质量控制10-14
材料质量控制10-21
内部质量控制05-14
远程质量控制05-15
设备质量控制05-17
在线质量控制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