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控制(共12篇)
教育质量控制 篇1
一、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相关概念
(一) 教育内部审计
根据教育部2004年颁发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教育部17号令) ,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是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评价的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定, 实行内部审计制度, 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配备审计人员,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教育内部审计是保障教育系统经济建设健康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随着《审计法》的修改, 以及国家审计署和教育部一系列文件下发以及两办按《规定》的公布, 原教育部17号令关于教育审计的定义显然已经落后于形势, 教育部正着手修改17号令。中国教育审计学会常务副会长沈国强认为:教育审计是教育系统内部具有内部审计资格的机构与人员独立对本组织教育经济运行全过程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评价、鉴证、控制及其咨询服务的行为, 以保障、促进、加强教育经济管理和实现事业目标。
(二)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分为广义质量控制和狭义质量控制。一般认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应从审计的计划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等各个环节加以控制, 也就是说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实施程序的各个阶段, 这是狭义上的审计质量控制。
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指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般包括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三个方面, 其中, 内部审计督导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最基本内容, 是保障审计质量的重要内容;内部自我质量控制, 是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通过适当的手段对内部审计质量所实施的控制;2009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内部审计督导办法》 (沪教委审【2009】7号) 指出:“审计督导是指市教委审计部门对全市市属高校、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市教委直属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所进行的监督和指导”。审计督导、自我质量控制、外部评估是广义上的审计质量控制。
二、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特征
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素应该符合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特征要求。《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曾提出, 要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实行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 并在规划中提出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应具有以下特征: (1) 全面性。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涉及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反馈等各个方面, 包括实现审计质量目标的组织结构及物质手段, 涵盖各机构的职责、工作标准和程序等, 因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必须是全面的。 (2) 系统性。审计组织内部不同部门的职责不同, 审计组内每人的分工不同, 不同审计类别的审计质量控制方法、手段、标准也不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关系到审计机关内部的综合部门和各业务处室, 贯穿于审计实施的各个阶段因此具有系统性。 (3) 严密性。审计质量控制的各种要素相互依靠, 相互钳制, 丝丝入扣, 少了任何环节或那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都将影响整个审计质量, 因此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不能有漏洞, 具有较强的严密性。 (4) 有效性。任何控制系统必须是有效的, 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审计质量管理, 既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有直接效果, 又能进一步促进审计工作发挥更大的社会效果;二是通过质量控制, 既对某一环节、某一项目的审计质量产生效果, 同时也对整个审计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三、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SWOT分析
(一) 优势分析
近年来, 各教育部门或单位对于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识不断提升, 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了该项课题研究的行列, 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教育部门或单位主管领导也较以前更加重视审计部门, 大部分高校内部都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 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 壮大审计队伍。审计经费不断得到保障, 目前高校的审计人员基本配备了计算机, 单位内部的硬件设施达到了一定水平。内部审计业务基本涵盖了各种业务类型, 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在各教育系统纷纷开展, 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随着人员、资金、技术的不断投入, 审计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
(二) 劣势分析
钱华 (2010) 和兰艳泽等 (2008) 分别对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他们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较弱, 内部审计部门没有真正参与到高校的管理, 学校管理层及普通员工对内部审计缺乏了解和理解;各高校普遍缺乏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审计技术和方法相对落后, 主要业务范围仍局限于财务、基建、后勤、资产等保障部门, 对学校管理的核心业务如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缺乏有效的控制途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参差不齐, 大多高校没有形成系统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对高校内审质量的约束 (外部监督检查) 和激励机制。这些可以基本反映出我国教育内部审计的现状, 这是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起步较晚, 控制环境较差, 控制具体操作不规范等造成的。
(三) 机会分析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 审计质量控制也越来越受到各层审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审计署发布的《国家审计准则》中要求审计机关应当针对审计质量责任、审计职业道德、审计人力资源、审计业务执行、审计质量监控这个几个要素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2005年,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明确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 这对于内部审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2009年, 特别针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中进一步明确要求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定期接受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对所属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的质量评估。这一系列法规的出台对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给予了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审计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给传统的审计质量改善方法带来了新的契机。
(四) 威胁分析
与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相比, 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作为一个完整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必须拥有一整套控制标准, 然而目前我国已有的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 缺乏操作性和系统性。一些办法缺少具体的操作细则, 从而影响了审计质量控制的效果。如《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只是对质量控制的一般原则作了规定, 仅仅是一个框架性的文件, 具体应用起来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 可操作性不强。对于实际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来说, 期盼着具体操作指南和操作标准的出台。另外, 计算机辅助审计虽已逐渐引入内部审计的工作中, 但教育系统专用的审计软件还未成熟, 也并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通过上述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SWOT分析, 明确了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发展方向, 即应加快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法规建设, 形成一套完整的控制标准, 巩固现有教育内部审计部门的优势, 推进内部审计部门的自身建设, 利用良好的外部条件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
然而无论是美国还是我国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定都是针对企业而言,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内部审计, 在参考的同时要根据教育系统的特点予以创新。由于专门针对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方面的规范还不够全面, 主要包括《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和《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依据这些规定, 结合我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现状, 总结上海教育系统二十多年内部审计的工作经验及2009年以来推行的教育审计督导的实践经验。并顺应国家金审工程规划要求, 笔者提出了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八大要素。
四、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素
(一) 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在推动本部门或单位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3年, 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考察石家庄市审计工作时, 以“领导重视和支持是搞好审计工作的关键”为主题做了讲话, 指出国家审计工作必须得到领导重视。当前我国在法律法规和制度层面上, 对各教育单位的领导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 已有了明确的要求。教育单位领导重视审计工作, 是防范风险、保证经济运行安全的必要途径, 是内部审计部门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
(二) 队伍建设
内部审计人员是顺利开展教育内部审计业务的根本, 只有保证审计人员配备充足, 审计人员队伍稳定才能保证审计质量。内部审计人员需具有必须的业务知识, 能够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并遵守相关法规才能保证审计质量的可靠。只有审计人员的个体素质提高了, 整个审计队伍的素质才会得到提高, 审计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都对整个系统效用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实务开拓
目前, 一些内部审计机构在业务开拓上, 只是维持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 且只是开展事后审计, 认为内部审计转型不现实, 没有进行过程审计或跟踪审计。为了规范审计行为, 提高审计质量, 明确审计责任, 应进一步强化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和措施, 并从审计实务操作和实务开拓各主要环节着手, 给出审计质量评价的依据、内容和方法, 用于教育审计管理机构检查审计质量, 进行审计督导。
(四) 制度建设
合理的制度安排应该能够防范审计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严谨科学的审计工作制度是发展教育审计的保证。制度建设完善与否, 是关系到教育审计工作能否有序、持续、健康开展, 关系到审计质量的好坏, 关系到审计目的是否达到;审计工作制度完善与否, 是关系到审计工作成效、成败, 关系到能否规避审计风险、把审计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
(五) 体制机制
在任何一个系统的运行过程中, 机制体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 有了良好的机制, 系统才能全面实现系统总体目标。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离不开机制体制的优化和完善。教育审计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服务教育事业发展、推动机制体制优化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政策推动、优化环境, 领导重视, 理顺体制, 加强自律, 强化机制, 结合实际, 采取得力措施等手段, 积极推进教育审计机构自身的管理机制体制、保证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的创新。
(六) 审计信息化
审计信息化是适应教育审计工作质量和评价体系建设的必要基础工作。实现审计信息化管理是顺应国家金审工程规划的要求, 对于辅助审计作业和提高审计管理水平, 具有现实意义。在审计信息化条件下, 可以规范审计程序, 全面纪录审计工作内容,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降低审计风险。根据设定要求自动反映审计质量评价的结果, 还能够将审计质量改善的方法直接转化为提高审计质量的智能化措施, 为审计工作改善提供依据, 从而真正实现审计质量的过程化控制。
(七) 理论研讨
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2011年4月2日, 国家审计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 强调指出, 加强审计理论研究, 有利于促进各级审计机关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把握审计发展规律, 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有利于提升审计机关的创新能力。作为审计重要的一项工作, 理论研究开展的状况往往折射出一个单位整体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高低, 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带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与发展。
(八) 审计整改
审计整改是审计成效的具体体现, 也是审计工作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更是反馈检验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工作效能的标准。2010年中央“两办”下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和2011年上海市教委下发了《上海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的暂行办法 (试行) 》等文件, 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整改工作在审计工作全局中的地位以及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要求。因此, 明确审计整改的具体要求, 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反馈审计整改情况和结果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国家审计署第8号令:《国家审计准则》, 2011年1月1日实施。
[2]钱华:《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财会通讯》 (综合·上) 2010年第7期。
教育质量控制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国以英语授课形式开展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的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面向来华留学生以英语授课形式开展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质量控制工作。
第三条 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应按照我国医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及要求制订教学计划,与我国医学本科生趋同培养,达到我国医学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在此前提下,可以根据留学生来源国家对医学的要求以及毕业后回国或到第三国服务的国际化要求,适量增减有关课程和调整课程学时。
第四条 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基础医学知识扎实、临床技能规范、职业素质良好的医学本科毕业生,为其进一步深造打下一定基础,也为他们在医学研究、卫生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条 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学制六年。医学本科留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学习成绩合格者,经审核准予毕业,由所在医学院校为其颁发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英文副本可为MBBS(Bachelor of Medicine & Bachelor of Surgery)。
第二章 培养标准
第六条 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的培养应坚持以下原则:
(1)医学知识授课应基于科学原理,使本科毕业生掌握科学方法,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相应临床技能及良好职业道德。
(2)医学本科教育注重医学科学基本原理与基本业务技能以及基于证据及经验之上的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而非仅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传授。
(3)医学本科毕业生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基本医疗实践,并通过进一步接受职业教育,成长为独立执业者。
第七条 医学本科毕业留学生应具备如下职业素质与思想道德:
(1)愿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2)关爱病人,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坚持原则,发挥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
(5)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个人信仰。
(6)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自己不能胜任的医疗问题,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7)具有创新意识。
(8)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9)依法行医,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第八条 医学本科毕业留学生应具备如下知识:
(1)掌握基本汉语知识,了解中国概况。
(2)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3)掌握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心理状态。
(4)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认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5)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6)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7)掌握正常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及产后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医学知识。
(8)掌握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有关知识。了解全科医学的基本知识。
(9)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
(10)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11)基本掌握公平有效分配和合理使用有限资源的原则。
(12)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树立整体观念。
第九条 医学本科毕业留学生应具有如下能力:
(1)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2)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3)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4)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
(5)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6)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诊断、治疗手段的能力。
(7)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进行医学实践,完善诊治方法。
(8)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和调动病人合作的能力。
(9)具有与医生及其他医务人员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10)结合临床实际,能够独立利用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
(11)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第三章 课程计划
第十条 招生学校必须根据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按照教育部有关我国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及其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计划,明确课程设置及其基本要求。
第十一条 学校应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课程设置应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两者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二条 学校必须有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医学留学生课程计划管理,在学校相关部门指导下规划并实施课程计划。
第十三条 课程计划应包括三个部分:
(1)中国文化教育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包括:中国概况、汉语、医学汉语、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体育等,要求各门课程考试或考查合格。
(2)生物医学课程,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预防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要求各门课程考试合格。
生物医学课程通常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等,还包括体现这些生物医学内容的整合形式的课程。
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伦理学课程通常包括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及卫生事业管理等。
预防医学课程的内容通常包括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社区预防、职业卫生安全、环境与健康、药物毒理学、食品卫生学、营养与疾病、少儿与妇幼保健以及初级卫生保健等。
临床医学课程通常包括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学、口腔医学、皮肤性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康复医学、中医学等。临床能力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和执行诊疗计划、临床操作、临床思维、急诊处理、沟通技能等。临床见习应在就学学校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完成。
(3)学校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时间为一学年(不少于48周),安排在学校教学医院或国外卫生部门认可的教学医院进行。学校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制订实习内容及实习要求,必须掌握毕业实习情况。留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必须参加就学学校的毕业考试。
第十四条 汉语作为必修课程应贯穿教学全过程,以适应学生在华学习生活的便利和后期接触病人的需要。
第四章 授课与督导
第十五条 学校应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注重科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的方法,提倡采用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等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第十六条 学校必须建立留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必须进行考试方法的研究。对学生考核类型及成绩评定方法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人际交流能力。
评定体系包括形成性评定体系和终结性评定体系,形成性评定体系包括测验、观察记录、实习手册等;终结性评定体系包括课程结束考试及毕业综合考试。
第十七条 学校的评价活动必须确保并强化培养目标和课程目的与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应该进行实践能力的综合考试,以鼓励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提倡学生自我评估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考试数量和性质的确定应注意发挥考试对学习的导向作用,避免负面作用。
所有考试完成后必须进行考试分析,分析结果应以适当方式反馈给有关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提高教学水平。考试分析可以包括整体结果、考试信度和效度、试题难度和区分度,以及专业内容分析。
第十八条 学校应建立课程计划的监查和评估机制,教学质量的督导机制,建立英语授课教学督导小组,以监督课程计划实施及留学生学习进展,并保证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十九条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制定完备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
第五章 招生与录取
第二十条 申请来华接受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的外国公民,应具备高中毕业以上学历,成绩良好,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的留学生必须提供其中小学全程英语学习的证明或英语能力考试的证明,同时必须承诺在华学习期间能够遵守我国的宪法、法律和所在学校的校纪校规。
第二十一条 申请来华学习者应有可靠的经济担保和在华事务担保人,必须承诺按学校规定购买在校学习期间的医疗保险。
第二十二条 录取工作应严格掌握招生条件,对申请学习者进行入学资格审查、考试或考核,保证生源质量,并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合格者予以录取,并由学校留学生管理部门将《录取通知书》和《外国留学人员来华签证申请表》(JW202表)寄送学生本人。
第六章 学校基本条件
第二十三条 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同时具有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第二十四条 各个学科均应具有英语授课以及用英语讲授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各门课程能力的教师。外藉教师的授课学时不得超过总学时的20%,且每位外藉教师承担的主干课程不得超过一门。外藉教师应具有所承担教学任务学科所规定的学位级别或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临床实践课程的外藉教师应具有在我国行医的执照或临时执照。外藉教师的聘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 学校有严格的教师队伍资格审查和师资培养遴选制度,对授课教师必须在上岗前就授课能力、英语水平、留学生政策水平进行培训,合格者上岗,并为教师的进修深造创造条件。
第二十六条 具有与留学生教学的课堂讲授、辅导讨论和实验课相适应的教学设施。
第二十七条 学校图书馆应收集并保存足够的英语参考教材与专业资料,以满足实施授课计划以及留学生和教师研究的需要;图书馆应有相应人员指导留学生,并提供计算机查询服务。
第二十八条 有临床教学基地供留学生开展临床教学和实习,临床教学基地必须为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其中医院提供给本科留学生临床教学和实习的病床数量与留学生数量的比例应达到我国医学本科生的有关规定。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收费标准:
根据教育部(国家教委)、国家发改委(国家计委)《关于调整自费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的通知》(教外来 [1998] 7号),医学本科留学生的学费应比照文科本科专业留学生的学费上浮50%-100%。医学教育英语授课可按上限上浮。
第三十条 教育部将委托全国医学(西医)来华留学生教育专家组对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并公布评估合格的学校名单及招生规模。未列入名单的学校不得招收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留学生。
申请招收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留学生的学校经全国医学(西医)来华留学生教育专家组评估论证,符合条件者将列入下一年度名单。
第三十一条 口腔医学专业及其它专业参照本规定执行。
教育质量控制 篇3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
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发展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设范围的逐渐增大,城市道路建设也越来越多,如何在完成大规模城市道路建设的基础上,保证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已经成为了施工企业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从城市道路工程的施工类别、建设流程以及功能性角度分析,可以将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分为路基、路面以及配套管线工程,想要实现对城市道路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做好上述三方面工程施工控制缺一不可,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在建设过程中实现对道路工程的全面质量控制。
1 城市道路工程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1.1 道路路基、土方工程质量问题
道路路基、土方作为道路工程当中最为基础的施工内容,其质量问题会对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造成直接性影响。从当下的城市道路路基、土方工程施工和质量来看,其主要易出现路基压实程度不够、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道路凹陷、路床内有积水以及边坡滑塌等质量问题与道路病害。造成这些病害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道路建设区域土质不好、客观施工条件不好、施工设计存在缺陷以及施工人员施工失误等都可以造成道路路基、土方工程的质量问题。除了上述问题外,很多企业在进行道路路基、土方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容易忽视管线沟槽的回填质量控制问题,具体表现形式为回填厚度不符合规定标准、倾斜碾压操作步骤存在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对道路工程质量产生直接性影响。
1.2 道路路面工程质量问题
道路路面工程是城市道路施工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不仅会影响城市交通行车安全,还会影响行车舒适感觉。近年来,道路路面工程质量问题频频出现,导致城市道路路面进行反复的修补,这无论是对于道路施工企业的工程经济效益,还是百姓交通出行的安全性和便利性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因素。在道路路面工程质量问题当中以路面裂缝和路面平整度问题最为严重,影响效果也最大。其中引起路面裂缝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原材料选择失误、没有做好路面碾压施工控制以及日常维护保养欠缺三个方面。引起路面平整度问题的主要原因有路基压实程度不够、振捣力度不够、混合材料密实度不足等。除了上述问题外,路面的路面表皮开裂、起砂、脱皮等问题也会造成路面工程质量降低。
1.3 道路配套管线工程质量问题
目前,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环节当中,很多施工企业都存在对道路配套管线工程质量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对道路配套管线工程质量功能性发挥带来影响,更会直接影响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水平。目前,在道路配套关系工程质量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雨水井、检查井路面接缝处塌陷。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回填压实程度不够而导致。为了实现对城市道路的最佳应用,很多雨水井、检查井都设置在道路当中,接缝处塌陷质量的出现为道路行车安全和舒适度产生了直接影响。(2)道路管道渗水、避水检验不达标,这种质量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管道基础质量不好、管道材料质量不达标,管道接口的质量不达标等。
2 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控制策略
2.1 提升道路路基、土方工程质量控制
在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控制环节当中,做好对道路路基、土方工程环节的质量控制是基础。在这一环节当中,施工企业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全面的统筹管理来实现对道路路基、土方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首先,施工企业要做好道路路基土质分析,考察其是否符合道路建设的基本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就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置换。其次,要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行为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保证道路路基工程建设的质量能够在施工环节上有所保障。再次,要保证所置换的路基填土和土方填土的质量符合道路建设需求,做好不符合要求的土坚决不用,为道路工程路基环节的质量保证提供基础支持。在完成路基回填、土方工程填筑外,必须要将其充分的压实,避免路基没有得到充分的压实而为道路的整体建设质量带来威胁。
2.2 提升道路路面工程质量控制
对于路面工程质量方面,施工企业想要实现对路面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就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内容。(1)保证混凝土质量。混凝土作为道路路面铺设的直接材料,其质量水平对于道路路面质量能够产生直接影响。想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施工企业第一要保证水灰比配合的科学性,第二要做好搅拌的充分性,第三要做到即用即拌,让混凝土在最好的温度下得以摊铺,保证其基本施工质量。(2)充分的进行振捣和压实。在路面施工过程当中,充分的振捣和压实是不可或缺的施工环节。在这一环节当中为了实现质量控制,需要施工企业做到“即铺即压,充分均匀”,进一步保证道路路面工程的质量。(3)定期进行道路维护与保养。有句俗话说的好“道路工程三分建设七分养护”,如果道路工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养护,那么即使道路工程质量建设再高,其也会迅速出现质量问题。在这一环节当中,施工企业必须要派专人对道路进行定期巡查,充分做好保养,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道路路面出现不安全质量问题。
2.3 提升道路配套管线工程质量控制
在城市道路功能中,与其配套的管线工程质量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如果城市道路管线工程质量出现故障,那么不仅会对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更会对城市道路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必须要做好对城市道路工程配套管线工程质量问题的控制。在这一环节当中,施工企业一方面要在施工过程中保证管材的质量、施工的规范性,另一方面也要定期对管线工程进行维护,查看其是否存在渗漏等质量隐患,通过全面的养护来降低管线控制的质量出现隐患几率,为城市道路工程功能性的更好发挥提供支持。
3、结语
在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一些问题与不足现象的发生难以避免,如何解决该问题的存在避免公路路面质量受到不良的影响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大话题。因此,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对道路工程進行严格的控制。在进行道路质量控制的时候,要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为提高道路质量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好地避免道路出现早期的损坏情况。在对路面工程进行质量控制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方面的质量控制,进而有效的提高道路的运输能力和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陈龙.城市道路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7:122.
[2]周黎罗.关于加强城市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2,11:68+70.
[3]鲍百卉.浅析城市道路路面沉陷质量问题与防控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5:
[4]徐庆江.基于车载传感器的路面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教育质量控制 篇4
一、创业教育组织支持指标体系及解释
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支持是高校行政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对创业教育活动的系列鼓励性措施。为了了解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支持情况, 从以下四个方面设计了10个调查指标。
第一方面, “专职机构”。NO.1专职管理机构:学校是否有专设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 (比如创业教育委员会等) ?
第二方面, “主体参与”。NO.2院系参与:不同院系代表是否参与创业教育主管机构所做的创业教育 (含课程) 的计划和调整?NO.3师资参与:创业课程教师代表是否参与创业教育主管机构所做的创业教育 (含课程) 的计划和调整?
第三方面, “制度激励”。NO.4选课制度:学校是否允许跨院系选择创业课程?NO.5教师激励:为调动创业课程授课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是否有相应的激励措施 (比如倍加工作量, 高薪水, 颁发奖励等) ?
第四方面, “课余活动”。NO.6交流场所:学校是否有专门学生创业活动交流中心 (比如阅览室, 计算机室、咖啡厅等等) ?NO.7创业论坛:学生间是否经常通过论坛系列, 讨论会或演讲等方式, 进行正式 (非正式) 的沟通交流?NO.8计划书大赛:学校是否举办创业计划书大赛?NO.9社团活动:学校是否资助学生创业社团组织的活动?NO.10典型宣传:学校是否宣传创业典型?
二、创业教育学科课程指标体系
创业教育的学科课程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 是创业教育理念转化为创业实践的桥梁, 是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为了了解高校创业教育学科课程现状, 从以下两个方面设计了7个调查指标。
第一方面, “创业学科”。NO.1独立学科:学校是否提供创业学学士学位 (或MBA学位) ?NO.2准学科:学校是否提供创业的结业证书?
第二方面, “创业课程”。NO.3课程学分:创业课程是否纳入学校学分教育体系?NO.4基础课程:学校是否开设“商业计划书”方面的课程?NO.5本科生课程:学校是否为本科生开设了多种创业课程?NO.6研究生课程:学校是否开设研究生层次的各种创业课程?NO.7短训课程:学校是否为学生创业者提供高实践性的短训课程?
三、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指标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指的是课程师资在必需的教学条件下, 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 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行为。为了了解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了12个调查指标。
第一方面, “教学师资”。NO.1师资团队:学校是否有创业教育师资团队?NO.2主讲学习经历:大多数创业教育师资是否具有经济学 (或管理学) 的学习背景?NO.3主讲专业培训:大多数师资是否接受专业的创业教育培训?NO.4主讲创业经验:一些创业课程教师自己是否有创业的背景?NO.5客讲授课:创业课堂是否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客座讲师 (或创业人士) ?NO.6客讲教学经历:客座教师 (或创业人士) 是否有过 (或接受过) “做教师”的经历 (或培训) ?
第二方面, “教学方法”。NO.7参与式方法:教学中是否常用参与式教学方法?NO.8方法掌握:教师能否娴熟恰当使用参与式教学方法?NO.9教学导向:教师是否教授大部分学生像企业家一样思考?NO.10教法交流:教师对教学方法是否有比较良好的同行交流?
第三方面, “教学条件”。NO.11教学规模:教学中是否小班授课?NO.12教室设置:创业课教室是否可设置成“U”形, 便于教学互动?
四、创业教育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质量监督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监督是连续收集和分析与某一特定活动有关的各项信息, 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评估是对评估客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价, 以确定评价客体是否实现预期效果。为了了解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控制现状, 从以下两个方面设计了6个调查指标。
第一方面, “质量监督”。NO.1教学反馈:教师本人是否定期对课后教学反馈进行总结?NO.2档案跟踪:学校是否 (计划) 为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建个人档案?NO.3职业跟踪:学校是否 (计划) 监控创业教育对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NO.4创业素质跟踪:学校是否定期向创业老板 (比如以前毕业生、公司代表等) 讨教创业素质要求方面的变化?
第二方面, “效果评估”。NO.5效果评估:学校是否对创业教育效果进行评估?NO.6示范借鉴:其他学校是否借鉴过本校的创业教育模式 (或做法) ?
五、创业教育延展活动指标体系及解释
创业教育延展活动是指学生接受创业课程教育后, 所开展的创业实习实践、创业扶持、以及创业辅导等活动。为了了解高校创业教育延展活动现状, 从以下三方面设计了9个调查指标。
第一方面, “实习实践”。NO.1校内实习实践基地: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是否有机会在中小企业实习实践?NO.2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学校是否有创业教育实习 (或实践) 基地供学生使用?NO.3学生校内创业:学校是否有学生经营的创业实体活动 (比如, 投资企业、网络创业) ?
第二方面, “创业实体扶持”。NO.4社会孵化器:学校与小企业孵化器有联系吗?NO.5校内孵化器:孵化器是否属于学校的一部分?NO.6创业基金:学校是否有创业基金 (比如, 企业天使基金) 支持学生创业?NO.7创业校友支持:创业校友支持:学校是否利用“创业校友网络”来支持学生创业活动?
教育质量控制 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 施工质量 管理 落实 控制1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落实与控制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和方法。要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就必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对工程建设进程中各个阶段质量严格控制。主要从以下8个方面进行论述:
1.1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阶段
(1)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运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在对投资建议有关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所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的拟建方案和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预测和论证,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并在可行的情况下提出最佳建设方案作为决策、设计的依据。
(2)项目决策阶段。确定工程项目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及水平。对于工程项目建设,需要控制的总体目标是投资、质量和进度,三者之间互相制约。要做到投资、质量、进度三者协调统一,达到业主最满意的质量水平,则应通过可行性研究和多方案论证来确定。
(3)工程设计阶段。根据项目决策阶段已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通过工程设计使其具体化。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等,是决定工程项目建成后的使用价值和功能。
(4)工程施工阶段。根据设计文件和图纸的要求,通过施工形成工程实体。
(5)工程竣工阶段。对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试车运转、检查评定、考核质量目标是否符合设计阶段的质量要求。
1.2工程质量控制主要任务工程质量控制的任务就是根据工程合同规定的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目标,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实施监督管理。工程质量的优劣,对工程能否正常运作关系重大。不仅严重影响承包商的信誉,也将影响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方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直接反映出监理工作的好坏。因此,工程质量问题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利益之所在。搞好工程质量控制,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参与工程建设各方所处位置不同,各自所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施工单位的主要任务是:编制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明确施工质量目标,控制要点,控制方法、质量措施,及时做好施工班组和操作人员的技术交底;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任务书)》指导施工,特别注重质量标准、注意事项和强制性条文等对工程监督实施;严格监督工程施工质量及查对是否按设计图、施工规范、验评标准实施;严格执行“三查四检”制度,按质量计划履行。建设单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以质量控制为纽带,协调监理、设计、施工单位三者关系,加强对监理、设计、施工的质量控制,监督合同履行和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保证工程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1.3工程质量控制基本内容工程质量是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最有效方法,并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为确保工程质量,建设单位会从以下5个方面对建设项目进行质量控制:①预测工程建设期和使用期对质量影响的全部因素,做好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规划;②选择资质等级、经验、信誉合格的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在合同中必须涉及质量条款并明确质量责任;③做好对重大技术方案、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④做好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如: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施工准备、材料机具供应及施工中的质量控制;⑤做好质量信息反馈,通过组织与调手段,进行合同的履行、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及全面的质量管理。
1.4对监理、设计、施工的质量控制在各阶段,建设单位要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重点,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手段,来实现最终完成对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1)对监理的质量控制。项目的建设过程执行工程监理制,是建设市场走向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并与国际上通行的项目建设管理方法接轨。建设工程项目监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控制。为了能够保证项目的正确实施和有效地对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签订监理合同、明确质量责任,将监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并赋予监理相应权力。为确保监理单位有能力履行监理合同,业主必须对监理单位进行资质审查,优选监理单位。在此基础上,建设单位通过对以上委托内容具体实施过程的监督控制,使监理工程师较好地履行监理委托合同所规定的各项职责,达到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控制的目的。建设单位对监理的监督控制,主要通过监理工作月报和进行现场监督。监理工作月报主要反映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控制情况,包括: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验收,旁站监理和隐蔽工程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率、优良率统计;施工试验情况;质量事故;暂停施工指令;本期工程质量分析(包括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质量对策一览表)等。根据监理月报反映的质量情况,并通过现场勘察来督促监理和施工单位对有关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搞好质量控制,达到质量控制的预期目标。
(2)对设计的质量控制。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就是要追求质量的合理化。所谓合理的质量,是指在一定投资限额下,能达到建设单位所需要的最佳功能和质量水平。设计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及时准确地提供设计图纸、处理工程重大技术问题,对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单位对设计总要求是:应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做到适用、经济、美观、合理、防灾、抗灾、安全、节约用地,环境协调,低价高质。为达到这一目标,应采取以下措施对设计质量进行控制:根据项目建设有关批文、资料要求,编制出规划设计大纲,明确设计的质量标准,组织设计招标或方案竞赛,评定设计方案;进行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审查,优选勘察、设计单位并签订合同、明确质量责任和按合同实施,并加强对合同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控制设计质量,审查设计方案,以保证项目设计符合设计大纲要求,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现行设计规范、标准,符合国情,工艺合理,技术先进;设计图纸是设计工作的成果,又是施工的直接依据,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最终要体现在设计图纸的审查上;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配合施工,解决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提出的质量问题,设计变更和处理预算修改。
(3)对施工的质量控制。在开工前,项目建设单位应组织招标,选定与工程建设任务相适应的承包商,并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建设单位对施工的具体质量控制主要是委托监理进行的。监理依据项目建设单位与承包商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监理,使承包商的工程质量活动完全处在监理的控制之中,有效地开展质量控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问题不是监理和施工单位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建设单位做大量工作。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确定工程质量控制流程中主动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材料、机具、设备、施工顺序和方法等),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组织,如建设单位可设质量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监督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并协调二者关系;
②抓好质量检验、落实检验方法;
③对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及隐蔽工程组织验收;④审查质量问题(事故)报告,参与质量监理会议。当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事故),应及时引起重视,防止诱发重大的质量事故,组织专人调查分析原因及特点,并审查监理、施工单位填写的工程问题(事故)报告单及处理方案报审单等。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总结与探讨。
近几年来,大批建设项目立项、建设与投产,加快缓和社会(开发商)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但对工程建设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材料、设备供应订单多、人手少、任务紧等,使材料设备供不应求,供货材料设备制造质量有所下降;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承接项目过多,人手少、人员调整不合理,人员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工程进度节点超常发挥,为满足市场需求,加快施工进度,过度压缩工期,使施工质量有所下降等等。为此,建议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主管人员应根据上述现象,根据不同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同时,根据现有的工程建设特点,及时把握好质量与进度的矛盾。当进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质量必须放在首位。同时,应在进度节点被调整确定之前,预先组织对进度节点实施阶段做好哪些施工质量会受到影响作一次分析与评估,并提出这一进度节点实施阶段的质量分析评估意见与建议书,作为提供决策部门和领导决策的参考依据。
2提高工程质量,以质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施工企业作为建筑业的重要支柱力量,始终站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上,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和强大的市场压力。提高工程质量,以质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已成为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不仅会成为国家和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素质,改造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的落实与控制,已成为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1从管理者做起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创施工质量“零缺陷”工程企业管理者对工程质量要有足够的认识,并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模式。全球质量管理权威专家克劳斯比精辟指出,质量管理的四项原则,即:客户的要求是确定业务质量的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目的在于预防;工作的最高标准就是“零缺陷”;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用返工而发生的额外成本增加。从此可以看到,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必须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在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内部外部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的条件下,业主的要求愈加复杂和多样化,并对工程质量提出更高更精的要求,由此引发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方式的变化。企业管理者应以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为中心,将质量效益寓于管理活动之中,建设质量文化,实施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同时,企业管理者更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将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和改进当作长期和首要的任务。
2.2从工程实际出发做好施工前技术准备工作,按“零缺陷”团队管理、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工程承揽后,要根据工程特点和业主的要求,制定一个先进合理、结合公司实际、因地制宜的施工方案,以保证整个工程施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面实现合同目标,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中要求依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方案,制定相应的单项技术和质量保证措施,并以技术交底形式向有关施工人员详细交底。交底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进
行不同内容的技术交底。一般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内容:
(1)结合具体操作部位,贯彻落实施工的各项技术要求。
(2)落实对关键项目、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质量标准、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
(3)必须注意的尺寸、轴线、标高以及预留孔洞和预埋件位置、规格、数量等。
(4)使用材料的品种、规格、等级、质量要求以及混凝土、砂浆、防水材料的配比。
(5)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工种配合、搭接、安全操作要求及注意的事项。
(6)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和实际措施。
(7)设计变更情况。
(8)必须保证技术交底的质量,使操作工人、专业工长等基层人员能按设计意图和规范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必要时还需示范操作方法,先做工程样板等。
2.3从源头抓起把住进场材料的质量关,确保进场材料“零缺陷”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也可以说,原材料的好坏是关系到工程能否优质完工的重要前提。为此,要求质检员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为利所动。对每一批进场材料均遵循严格的报验制度,抽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才允许使用,对关系到结构安全和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关键材料,必须采取抽样和普检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用材质量。如今一些小水泥厂、小炼钢厂生产的劣质产品充斥建筑市场,这些材料一旦用于建筑结构中,就会存在质量隐患,甚至导致“豆腐渣”工程或还未正式使用就已成为“危楼”。为此,必须严格把好进场材料质量关,消除材料质量隐患,杜绝质量缺陷。
2.4严格质量控制打造工程质量“零缺陷”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各工序的施工质量则是单项、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控制工程质量,必须从以下5个环节抓起。
(1)增强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施工中某些工序或操作重点因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强,而造成人为失误,影响工程质量甚至造成质量事故。精密度和操作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工序施工过程等,应严格从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技术能力的考察着手,采取适当手段,加强技术交底、特提醒操作要点、注意质量标准并严格监督检查等。如我公司在深圳万山珠宝园外墙改造工程的幕墙施工中,开始时曾出现小变形、边角翘起等现象,经现场质检人员检查发现并口头警告,发返工整改通知,强调工程重要性和质量标准等,使施工操作人员提高质量意识,端正了施工态度,并严格按交底要求认真操作、执行,使质量得到了保证。
(2)加强技术复核。在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或关系整个工程的技术工作,必须加强复核,避免发生重大的差错,影响工程质量和正常使用。除按质量标准的规定复核、检查外,还要在分项工程正式施工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对标高、验线、模板、钢筋、混凝土和砂浆、结构吊装、装饰、屋面等工序,严格检查复核,保证主体结构的强度和尺寸得到有效控制,使主体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同时,避免由于主体结构的方正、平整或几何尺寸控制不到位,造成装饰材料的浪费,影响经济效益。
(3)加强质量检查。施工中的质量检查是控制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检查可以有效的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加以处理,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4)完善质量记录,作好资料整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证明一些工程部位的质量状况和各项质量保证措施的有效运行,必须有完善的质量记录。这些质量记录是工程技术资料的核心。因此,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质量保证资料的建立、收集和整理工作,明确各阶段应做的质量检查记录和检验测试的项目和内容,并有
专人负责管理,以便全面说明工程项目的质量状况,使用户通过质量保证资料,对工程的质量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同时,通过这些资料的分析又能进一步促进施工企业改进管理方法。做到实施工作质量“零缺陷”管理。
(5)做好成品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分部工程已经完成,而其它工程尚在施工。如果对已完成的成品不采取妥善的措施加以保护,就会造成损伤,影响工程质量。这样,不仅会增加修补工程量、浪费工料、拖延工期,更严重的是有的损伤难以恢复到原样,成为永久性缺陷。为防止成品受损,可采用提前保护、及时包裹、表面覆盖、局部封闭等措施进行保护,确保工程质量“零缺陷”。
3结束语
控制阀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篇6
关键词:控制阀;监理实务;质量控制
一、控制阀的特征
控制阀也被人们称为是调节阀,通常包括了执行机构和阀门两个部分,主要的控制原理就是执行机构通过驱动阀杆阀芯的行动,来改变阀芯和阀座间的流通面积,从而实现控制流体的流量目的。其主要的特征如下:(1)数量比较多。可以看到控制阀是发电厂等使用比较多的控制设备,也是当下电站安全运用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即便是一个具有两台100万Kw机组的电站就会拥有超过3万个的阀门。(2)品种和规格多。控制阀的种类非常的多,单座阀、双座阀、角阀、偏心旋转阀、蝶阀、球阀、隔膜阀、套筒阀以及快速切断阀等等。每一种控制阀都拥有其相应的规格和名称,而且所产生的作用和使用的方法也存在着区别。(3)标准严格。由于控制阀在企业当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其需要能够保证密封的严格性,以保证阀门不出现泄漏的情况。特别是对阀门的可靠性要求非常的高。控制阀各项技术的要求指标非常严格,需要能够按照具体的标准流程来进行质量上的控制和管理。
二、阀门质量的控制模版
(1)原材料问题。需要认真审核看质量说明书是不是与其实际的使用号码或者尺寸匹配。通过文件、食物以及检验等之后,保证原材料的规格使用不能够低于合同上的要求以及技术上的保证,这样才能够使用。
(2)外观质量检查问题。外观质量检查同样是控制阀检查的重要工作,主要是通过目视检查的方式,看看外观是不是能够达到要求,避免出现质量问题或者产品缺陷,发现问题或者缺陷时一定要及时加以解决。
(3)做无损检测。根据工艺生产的要求,对制造厂生产的产品进行无损检测,需要逐一的确定所有的无损检测的部位、方法、比例、标准、级别、人员资质、报告规范性等等,均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用。
(4)泄漏检验问题。每一个控制阀都要能够针对其阀门做好严格的泄漏检测。可以采用充气皂泡或者是氨气的检验方式。其中氨气检测是比较先进的方法,但是成本相对高一些。通过泄漏检测保证产品符合技术协议的需要。
(5)水压试验问题。在水压试验的时候,要能够实现密封严密的效果,就要在进行试验之前做好仔细的检查,还要能够做好对试验的旁证证明。
三、控制阀制造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1.在原材料控制上。在原材料进入企业之后,需要能够根据要求进行逐一的检查,工作人员需要核对设备制造质量监督流程以及相关的梳理工作,同时需要将采购管理的要求告诉有关的供应商。特别是在对制造开工文件进行检查的需要,应当根据采购合同、执行文件、技术协议进行检查,从而全过程的保证原材料的标准。具体在检查上需要关注的典型事件是:
第一,出现如不同的材料有关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使用同一个材质的合格证号。包括在原材料化学成分上的短缺,例如某控制阀厂在阀门的设计上虽然采用了合适的标准规范,但是却没有检测到所需要具备的N、co等元素,这就是存在缺项的文体,需要在进行分析的时候,提供一定的化学分析报告。再有是出现性能试验上的不规范或者漏项。比如说有些控制阀的检测没有对阀门进行硬度上的检测等等。还有一种就是一些棒材力学性能试验的取样要求,是需要针对两个不同的极端,最高和最低的情况上取样,但是事实上使用的趋势随机采取的。第二,材质合格证出现多份,而且没有相应的供应商工作人员的签字要求。包括在制造厂方面的采购,需要提升自身的采购控制和管理能力,特别是重要的检验和试验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以及抽查,对原材料严格把控,进入企业之后还需要进行复验。再有没有根据技术要求进行采购的,需要根据要求重新采购。还有一种就是在铸件材料方面的质量问题,也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2.在生产过程控制上。控制阀的生产过程包括了,热处理、焊接、无所检测、水压试验等,所以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发生:第一热处理上,包括出现的参数控制不达标、处理工艺不符合标准、不需要进行热处理的进行了热处理等情况。举例来说,某控制阀厂需要进行消应力处理,但是实际的装炉温度大于要求;在硬化处理温度上,同样没有满足需要,标准要求是720上下浮动10摄氏度,但是实际上超过了720,而是725,再有就是不需要进行阀门阀座的消应力热处理.结果却进行了550摄氏度的消应力处理。第二焊接问题上,需要在进行焊接前,对从事操作工作的人员相关的资质、操作的设备、操作的对象、操作的工艺等等进行检查。满足焊接工艺的要求,找出问题并且及时处理问题。第三无损检测问题上。作为控制阀的阀门都是需要进行无损检测的,比如说其渗透探伤等。检测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环境条件的变化、检测的表面不够干净等等。要能够避免上面的文体发生,及时的和厂家进行沟通和处理,提升检测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四水压试验上。首先要能够保证水压试验中水的质量。选择水压试验的时候需要出示A级的水质报告,同时需要根据特殊情况提供桶装水等,保证水压试验的效果。其次是关注压力表的精度,比如说在生产过程中对计量表进行抽查,保证其精度等级在1.5或者是以下,不符合的需要进行调整。再次就是要能够时刻关注阀门的开关时间,比如时间应为14.31-14.61s。如果不符合这个要求的,则需要调整,确保最终的技术规范性。
3.在最终装箱和检查控制上。最终进行检查的需要,需要确定最后的图纸,包括检查控制阀尺寸、通道、名牌、印号等等。比如说控制阀阀门上的标志O/F,但是阀体上的标识是O/c,在设备上这两个地方的标识不一样,工作人员就要让制作厂立刻做出修改。而在对不锈钢的控制阀进行检查时,可能会发现阀门内部存在污物或者是锈蚀等,这就要求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防止水压试验之后,出现污染情况。
4.在制造完成报告控制上。控制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除了对产品进行严格要求之外,还需要对相关的文件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在产品完成报告上,有些厂家对于报告要求不够清晰,出现了控制阀多零部件、生产过程繁琐、报告收集过程和生产进度不一致等情况。
教育培训产业的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篇7
关键词:教育培训,柔性化,营运战略,质量控制
教育培训产业是我国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兴产业, 其发展速度相当迅速, 但同时对教育是否应当产业化的各种争论也是此起彼伏。在教育产业化实施的过程中, 既有好的经验又有坏的教训。教育培训作为一种服务, 应当以满足消费者的教育产品需求为出发点, 并全面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我国教育培训产业的现状是教育培训项目众多、各类教育机构水平参差不齐, 教育资源匮乏。虽然教育整体质量不容乐观, 但其却以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前进。这是由于中国人对教育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而形成的, 这种增长势头满足了一部分群体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和对获取知识的要求, 但与此同时也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其中尤其以高校扩招以后产生的问题最为突出。在各类教育项目中, 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职培训各分天下。近年来实施的教育改革通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建立了新的管理体制, 改革了办学体制, 建立了教育产权制度等方式, 使教育产业化的进程得以迅速发展, 但同时教育问题受到的社会关注度也大大提高。然而这也直接导致教育质量问题受到的质疑面迅速扩大, 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反对者对教育产业化的讨伐力度。
笔者围绕这一尖锐的矛盾, 提出了提高教育培训产业培训质量的方式, 旨在找到一条解决现有矛盾的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研究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
我国目前有各类注册教育培训机构数万家, 为了准确了解各级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质量状况, 笔者参考了许多案头资料, 同时笔者历时两年多的时间对南京地区幼儿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类的教育机构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实践中, 笔者发现:研究教育质量问题首先是要找到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研究发现, 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因素众多。比如, 家长带孩子到某培训机构报名学习少儿舞蹈, 任课教师是某高校音乐系退休教授, 这是一个好的前提。教师的因素在所有外部因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这并不一定能保证孩子的学习效果。因为影响学习质量的因素还有很多, 比如孩子自身的基本功是否好, 是否具有舞蹈方面的天赋, 等等。笔者对100多位家长进行了调研后发现, 他们普遍自身因素。它通常与过程分析结合在一起。笔者通过五年的教学经历对1000多位大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分析, 发现学生的学习效率主要取决于两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 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基础、学生上课时的集中度、学生的接受力。另一个方面是精神层面, 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生的情商、学生的道德品质。这里面每一个因素都对最终的学习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因此, 培养一个成绩优秀的大学生需要从各方面努力, 特别是加强精神层面的控制改进, 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而要改进技术层面的影响因素则相对困难, 要从源头抓起, 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这种对教育对象的研究和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综合以上分析, 笔者将影响因素用下表表示出来。这里的权数只是估算, 和赋值相乘用来对最终影响结果进行说明, 表中赋值根据实际情况打分, 最终合计分值表示学习的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这种因素研究方式为我们找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二、实施6Sigma的教育质量革新战略
研究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 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还需要进一步实施更有效的质量控制, 如运用科学、全面、细致的教学管理模式。教育的质量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 要控制最终教育产品的质量就必须保证过程质量。教育培训机构应该重视预防而不是通过检查和改正提高教育效果, 而是每一次都要把培训效果做好, 让“零缺陷”成为教育工作的标准。教育质量还应当用质量要求没有符合时发生的边际负效应来衡量。比如一个儿童珠心算兴趣班的教学效果达不到家长期望值时, 可能会失去更多的家长来报名学习。即使教师水平很高, 教学能力也很出色, 但教育效果却不一定理想。因此, 提高教育的质量, 首先必须认识到教育培训工作和在工厂里生产产品一样, 同样需要质量控制, 需要引进现代化的质量管理系统, 将实体性的质量控制系统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这在我国的各类教育机构中几乎是没有一家能够做到的。
在此, 笔者提出了采用6Sigma质量革新战略。即从每一个教育培训进展环节中对教育过程进行把关, 对教育质量加以控制。
6Sigma管理是一种致力于监测和纠正流程设计错误, 提供独特的方法进行流程创新, 从而在根本上防止缺陷和错误产生的一种质量控制方法。它注重的是流程改造和质量革新, 在工业生产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创立之初被运用在生产领域, 到后来被运用在服务领域, 6Sigma质量管理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而在教育服务领域目前还是空白。
以南京市幼儿培训教育为例。笔者针对南京地区几家儿童教育培训中心进行了调查, 搜集了南京市文联儿童培训中心、南京新起点双语艺术培训中心、南京新华培训学校、智多星珠心算培训学校及江苏省多元智能皮纹检测中心的部分教学信息, 并在南京市芳园绿茵幼儿园、佳佳幼儿园、73681部队幼儿园、江心洲中心幼儿园进行了调研。通过和100多位家长的访谈, 笔者发现他们都是鉴于种种原因而给孩子报了课外兴趣班, 但家长对课后兴趣班的满意度却不到30%, 其主要原因在于培训效果和家长的期望值存在很大差距, 教育质量不能保证。这里以13名读中班的小朋友学习儿童珠心算初级教程为例, 采用了致力于改进教育培训质量的6Sigma质量革新战略的DMAIC过程分析模式, 并提出了一套模拟的教学效果改进过程。
首先对学习过程进行定义, 进行问题描述, 问题确定和制定期望目标。
1. 问题材描述
孩子的学习流程如下:
每个孩子的最佳学习途径都经过多元智能检测, 发现其先天的多元智能优势、学习管道和ATD敏感值, 通过潜能激发后再实施教育培训过/程。就学习珠心算而言, 主要包括认珠、认数、掌握拨珠姿势和动作、记忆补数和几句口诀, 成象训练, 速度训练几个部分。而这些环节在目前情况下有的是完全没有做到, 有的是大打折扣。
2. 问题确定
对南京市示范幼儿园芳园绿茵幼儿园13个小朋友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 发现学习效果差异明显, 由于学习时间不足等客观因素, 导致最终完成各阶段学习任务的人数如下图:
这样的结果很难满足家长对教学质量的要求, 其原因在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出现的问题。
3. 目标陈述
依据教学目标, 将13个小朋友学习结果中达到100以上+-心算水平的人数增加1人, 能够进行百子连加的人数达到3人, 100以内加的人数变为4人, 20以上加减的人数保持不变, 最低水平需达到破10减的只有1人。
4. 改善控制
本项目属于对教学过程的流程优化改进, 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它的收益虽然很难定量分析, 但其潜在的收益却是巨大的。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损失的不止是在家长中的信誉度, 而且有时很可能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成长。
教学设计有缺陷, 未经严格测试或者测试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孩子进入下一阶段学习过程, 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要解决的是提高每一环节测试力度和教学质量, 避免将上一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带到下一环节, 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教学中要增加教学环节转移审查, 优化教学流程, 对教学控制提前介入, 前期渗透, 尽早发现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 协助每一个孩子达到中期学习目标, 对教学工作者实行教学培养责任制, 完善审核制度, 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以上流程可以使教学效果与期望目标更加接近, 使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效提高, 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进, 为改进教学水平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三、选择柔性化的教育培训营运战略
从战略意义上讲, 柔性指的是企业为顾客提供多种类型产品的能力, 是一种个性化定制的体现。教育培训产业提供的是服务类的产品, 其顾客就是受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培训产业提供的无形服务看作有形产品, 根据受教育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是提高教育培训产业服务质量的关键。
笔者所提到的柔性化营运战略, 就是要借鉴工业生产领域的成功模式。柔性化制造系统在工业生产领域起到的作用是由于市场向“情感市场”或“关系市场”变化, 顾客对产品的服务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 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因此, 企业必须能够用尽可能短的时间研制和生产出新产品并及早地投放市场。而教育产品作为提高教育对象自身素质的一项特殊服务, 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受教育对象个人的发展, 以及整个民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因此, 引入柔性化教育模式不仅有必要, 而且具有重大意义。不可否认的是, 由于教育资源具有稀缺性, 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当匮乏, 许多拥有较丰富教育资源的机构并没有将提高受教育对象的培训效果作为重要工作, 而许多教育资源并不丰富的机构为了获取利益往往进行无序的竞争, 更是忽视了提高培训效果。比如, 一些名牌大学的EMBA教育收费每年高达20万左右, 因为他们手中拥有一流的师资, 只要提供比较丰富的课堂教学就足够了, 至于每位受教育者最终取得的学习效果并不是他们所考虑的。某些考研辅导班、英语四六级辅导班动辄几千人的大课效果也是非常低, 他们更无法保证每位受培训的对象得到满意的培训效果。
柔性化体现在教育培训领域主要是指针对受教育者实行一对一的教育方式, 即订单式培养, 但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往往又决定着一对一的培训模式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有些提供一对一外教上课的英语培训机构或者小班化教学的培训单位往往将收费价格提得很高, 这实际上是变向地提高了教育成本, 抬高了受教育的门槛。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既能实施个性化教学又能产生规模效益的方式, 这就是实施大规模定制培训。
具体操作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教育培训产业的大规模定制。
1. 订单式培训模式
这类似于直销的渠道销售模式, 企业根据顾客需求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 也就是订单式生产。提高教育培训机构培训质量的一种途径就是对培训对象实行订单式培养。比如培训中心采用现场确认、800免费电话和互联网等模式下载客户订单, 然后每隔一定时间将订单下发至分管教学的部门。在对受教育者基础信息进行检测的前提下, 再针对每个受教育者的情况生成一份培训目标, 由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员共同制作一份教学培训计划, 将培训过程细化到每一道细节, 以有利于进行质量控制, 从而为实现订单式培养目标打基础。
2. 教学系统的柔性
教学系统的柔性是指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教学资源储备系统和一批核心教师资源组成的, 以适应受教育对象各种需要的教育培训系统的性质。
柔性教学系统的教学基础是成组教育模式, 它按照成组的受教育者确定教学过程, 选择相适应的教师和教学资源储备系统, 并由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控制, 故能自动调整并料现一定范围内多类受教育者的成批高效培训 (即具有“柔性”) , 同时能及时地改变培训效果以满足市场需求。柔性教学系统兼有技术培训和理论培养两方面优势, 因此能综合地提高培训效益。柔性教学系统的范围可以包括素质培训、应用技能培训、理论培训、兴趣培训等。
采用柔性教学系统的主要教学效果是:能按受教育者的需要, 及时安排所需教学资源和教师, 实现及时高效有针对性地授课, 从而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和相应资源占用量, 缩短培训周期, 提高培训效率。
3. 先进的技术支持
实施教育培训产业的大规模定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首先是先进的网络技术。互联网可以使教育培训机构自如地同每一个需求者进行持续的一对一的对话, 确切了解他们的学习目的和基础水平并作出迅速反应, 以满足教育服务需求者的一切要求, 同时也便于培训中心在内部建立起处理客户订单的专门机构。其次是具备在管理信息系统控制方面的软件设备。教育不是生产实物的产品, 但同样需要质量检验。传统的教育督导制度主要包括听课、检查备课讲义、教学进度表、授课设计等方式进行的质量控制, 但这都是人工的低水平管理。有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应当运用一定的教育管理系统进行质量控制, 减少传统教学督导缺乏统一标准的弊端, 加强对每个学习环节的质量把关, 使教学管理更加流畅。再次是先进的教学资源统筹安排系统。解决当前教学资源稀缺的一种方式就是实现教学资源在各地区的相互交流。比如最近南京地区针对择校热的问题酝酿改革优秀教师固定在一所学校任教的模式, 将优质教师资源实现在一定区域内共享。又如在大学城内实施多种教育资源共享的方式:实现学分互认、图书互借、教师互选等。有些考研辅导中心、会计培训中心等社会培训机构也开始实现了任课教师在不同单位中的相互交流。因此, 充分运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对教育资源实现合理配置, 是保证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
以上三个方面是实施教育培训产业大规模定制培训的基础。具体流程可以如下图所示:
四、总结
提高教育培训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和教学质量是行业本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确保受教育对象个体利益的有利保证, 是提高全民族教育素质的有效方式。笔者对教学过程的细化研究主要从技术层面上加以分析, 调研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但整体上倾向于经验分析而非实证分析。对教育培训产业的质量控制研究问题将是今后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信一定会有更深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称德.运作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
[2]卢勇, 陶鹏德.高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创新研究.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6) .
[3]高莉.教育培训业特许经营控制方式研究.发展, 2007.1.
[4]张华, 尚璐.信息技术推进现代教育智能化发展.办公自动化, 2008, (15) .
教育质量控制 篇8
一、高校建立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ISO9000系列标准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布的质量标准基础上, 融合了国际质量宗师 (如朱兰、戴明、费根堡姆等) 的质量管理经验、质量改进方法和质量管理思想, 自1987版发布以来, 先后经过三轮修改, 目前已更新至2008版, 使标准不断协调与完善, 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 其中包括学校。
该标准承载着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 其目标是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 满足顾客要求, 增强顾客满意度, 并通过实现、保持和改进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 使组织获得持续成功;其采用的“过程方法”, 是对质量管理体系中诸多单个过程之间的关系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以达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此外, 还要求按一定的时间频次实施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审核, 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的机制, 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使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并促使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由此可见, ISO9000系列标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 其基本理念完全符合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两者具有高度的相合性, ISO标准完全能够适用于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工作。
二、基于ISO的高校教学质量控制
1.实施质量控制的基本思路
依据ISO9000中所阐述的质量管理领域相关术语的含意, 我们可以定义:学校的产品是教育教学服务;学校的顾客包括学生、家长与用人单位;学校的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学校的协调活动, 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致力于满足顾客的质量要求。对质量术语的统一理解, 有利于学校师生员工之间的内部沟通以及对产品质量要求的共识, 并达到在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协调一致。
按照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学校可通过一定的步骤与方法建立自身的ISO质量管理体系 (以下简称QMS) , 形成文件, 加以实施和保持, 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其中, ISO9001所强调的“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诠释了完整的质量控制过程, 如图1所示。
该图展示了ISO9001:2008版第4-8章中所提出的过程联系, 反映了学校在确定输入要求时顾客起着重要作用, 顾客要求作为产品实现过程的输入, 学校通过产品实现过程, 并将过程的结果 (即教育教学服务) 提交给顾客, 以增强顾客满意。顾客是否满意则需要学校通过监视、测量和分析来评价顾客关于学校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相关信息。从顾客要求到产品实现, 再到顾客满意, 这一连串的活动是增值活动。圆圈中的四个方框“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分别代表了标准中的第5、6、7、8章, 四个箭头表示这四章之间的内在逻辑顺序, 通过这四个箭头形成闭环, 表明学校QMS是不断循环上升的。图1中, 在管理职责与顾客要求之间, 在测量、分析和改进与顾客满意之间, 都存在一个双向虚线箭头, 表明它们彼此之间存在双向信息流。图中的大箭头表明一个学校QMS的所有过程都应得到持续改进。
2.实现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 为例, 学院始终坚持“教学质量是学院的生命和发展的基础, 是关系学院和全体员工利益的根本所在”, 并将“以卓越课程和优质服务, 使我们的学生‘好学、敬业、德高、技强’, 持续不断满足企业需求”作为自己的质量方针。在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基础上, 不断加强内部管理, 大胆创新, 学院于2003年初开始贯彻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努力下, 经历了体系策划、体系建立、试运行、认证四个阶段和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模拟审核三个重要过程, 取得了显著成效, 并于2003年12月顺利通过了认证审核, 获得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QMS的建立与实施使学院的教育教学服务更加关注顾客的要求与期望, 也使教学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更有成效。在学院QMS建立、实施、保持、改进的过程中, 通过两种方法实现了对教学质量的控制:一是运行控制;二是审核控制。
(1) 运行控制。学院通过运行QMS, 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达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控制。QMS的文件结构分为四层, 顶层为质量手册, 其中所阐述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开展一切教学工作的宗旨和方向, 此外, 质量手册还明确了质量管理途径与职责;第二层和第三层分别为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管理制度) , 依据这两种文件的规定实施教学, 可以使教学服务过程得到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第四层为表单或质量记录, 这种实时的质量记录不仅为审核提供了证据, 也使教学质量的测量、分析成为可能, 同时也为进一步改进以及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构建了基础。
以学院专业设计开发的质量控制为例, 根据ISO9001标准条款7.1, 7.3的有关要求编制《专业设计开发管理程序》, 明确专业设计开发的作业内容包括:
专业设计开发的策划主要是明确教学管理部、招生就业部、专业系部、项目负责人在专业设计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工作职责以及项目负责人制定《专业设计开发实施计划》所应包含的内容及具体要求。
专业设计开发的输入包括:以前类似专业的有关信息;国家/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董事会和各种企业联谊会议的综合信息;各种企业培训和行业培训的信息;政府和行业的指导性意见以及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实习生和毕业生的反馈意见综合;社会公众心理调查数据/中学毕业生家长调查数据;上年度类似专业就业和岗位调研数据;对以上信息进行评审形成的评审记录等, 以上这些输入的信息需反映在《专业设计开发可行性报告》中, 并进行相应的论证。
专业设计开发的输出包括《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教学标准》以及相应的教学保障条件, 如师资队伍条件、实验实训条件等。
专业设计开发的评审是指项目负责人依据《专业设计开发实施计划》中所列的评审计划, 分阶段实施对专业设计开发的评审, 并明确评审的办法、评审的内容、评审的要求以及评审结果的处理。
专业设计开发的验证目的是验证与输入的符合性、适宜性、有效性, 由教学管理部组织有关人员 (包括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有关专家、项目负责人、任课教师、学生等) 开展新专业设计开发成果的说明、验证活动。验证方式可以包括:项目负责人对新专业设计开发情况的说明、讨论、听课、问卷调查、试讲或模拟教学等。在验证活动结束后, 项目负责人根据验证活动的情况形成《专业设计开发验证报告》, 并对验证活动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提出改进计划和实施方案。
专业设计开发的确认主要包含以下几项工作:在专业设计开发经过评审、验证达到要求后, 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 开始实施教学服务, 并由专业系部负责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教学管理部在该专业首轮运行的每学期末组织一次专业实施情况的全面评估, 形成《专业实施评估报告》, 有必要时, 采取或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 并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改进。在完成第一轮的专业教学任务后, 项目负责人提交《专业设计开发总结报告》, 教学管理部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该专业首届毕业生代表、该专业用人单位代表以及有关专家, 对该专业进行全面的总结、评估、分析, 形成书面评估报告, 并以此为依据对该专业的后续教学实施持续改进。
专业设计开发的更改控制是指在专业的教学实施过程中, 相关人员均可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专业设计开发更改建议书》, 由项目负责人对该建议书进行分析, 确定是否需要更改, 如确需更改, 则经评审后实施;当较大幅度地更改专业设计开发内容时, 则需按专业设计开发的程序重新作业。
由本案例可知, 依据QMS的要求运行专业设计开发的流程, 一方面凸显了学院的顾客 (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 的重要性, 如在输入、评审、验证、确认、更改控制等阶段, 不仅顾客的需求与期望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与尊重, 而且他们也全程参与学院专业设计开发的过程以及绩效评价, 体现了ISO“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原则, 也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定位于学生是否得到了发展, 社会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真正落实在了行动上;另一方面, 在专业设计开发的每一个环节, 都有相应的评审、测量或分析, 并根据情况适时提出纠正措施, 实施改进措施, 做到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 使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得到了保障。
(2) 审核控制。依据ISO有关标准的要求, 组织由于管理或经营的目的, 应该定期开展QMS审核。QMS审核的含义可理解为:为获得QMS活动和其有关结果的的证据, 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以确定满足QMS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由此可见, QMS审核的目的是为了确定QMS与标准的符合性及实施保持的有效性, 以达到QMS的持续改进。QMS审核按实施者和目的的不同, 通常可分为内审与外审。对于学校而言, 由于产品及顾客的特殊性, 通常启动的是第一方审核与第三方审核。
(1) 第一方审核。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一方审核 (内审) 方式, 是实行每年1-2次集中对各部门和各过程的例行审核。学院高度重视内审工作, 在建立QMS之初, 就对内审工作进行了策划和考虑, 培养了一支内审员队伍。
内审工作在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 制订内审实施计划, 组建由审核组长和审核员共同组成的审核组, 按照审核准备、现场审核、编写审核报告、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年度审核报告的编写和纠正措施完成情况的汇总分析这五个步骤完成年度的内审任务。内审工作的开展以事实为依据, 以标准或其他文件的规定为准绳, 收集客观证据, 做出公正的判断, 若发现不合格教学服务, 则按规定填写“不合格教学服务报告单”, 并请受审部门负责人对事实进行确认 (签字) 。在末次会议上, 审核组报告审核结果, 宣读不合格报告, 并请受审部门负责人及时填写纠正措施计划。若不合格项涉及的是教学服务, 则由教学管理部会同审核组对纠正措施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此外, 在发生严重的质量问题时, 或即将进行第三方审核时, 往往还要临时组织一次特殊的追加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由以上内审工作的实施步骤可知, 内审在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构建内部评估机制、健全质量保障措施方面, 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第三方审核。第三方审核属于外审, 在学院获得认证后, 认证机构定期对学院进行监督审核, 频次为每年1-2次, 其实施步骤为文件初审、审核准备、实施审核、编写审核报告、纠正措施跟踪与验证。通过第三方审核, 可确定学院的QMS过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确定现行的QMS实现规定质量目标的有效性;为受审方提供改进其QMS的机会;提高学院的声誉, 增强学院的竞争能力。
由于第三方审核的主体来自于学院外部, 审核的目的中包含了确定学院质量管理体系能否被认证/注册, 因此, 学院对于第三方审核的审核发现与审核结论往往会格外重视, 对于提出的改进及不符合项报告会慎重对待, 这无疑增强了学院对于教学质量控制的效果。
三、总结与思考
ISO9000系列标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 它能够帮助学校建立一种系统和透明的管理模式, 通过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期望, 提高学校自身的竞争能力, 并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而使学校获得成功。通过QMS的建立、实施、保持与改进使教学质量的控制得到保障, 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 需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
1. 高校建立QMS应确保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规范、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控制的基础, 因此, 体系的结构、内容需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 不可千篇一律, 生搬硬套。
2. 运用QMS实现教学质量控制应重在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过程方法”是ISO9001的重要原则, 在运用过程中若能紧密结合“PDCA方法”, 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 无论是预防或控制, 在必要时都应充分应用纠正或预防措施, 并实施有效的跟踪。
3. 教学质量控制的效率与效果取决于内部沟通。只有学校内部沟通的渠道是畅通的, 内部沟通的信息是准确的, 内部沟通的反馈是及时的, 教学质量的控制才能提高效率、提升效果。
当一所高校建立了QMS以后, 若能从主观意识上和行动上变“符合要求”为“追求成效”, 变“预防为主的质量保证”为“主动进攻的质量经营”, 那么这所学校一定能够收获成功。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 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并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是值得高等院校探索的课题。实践证明, 依据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高校自身的ISO质量管理体系, 能够帮助学校自我审核、自我诊断、自我完善, 从而实现对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
关键词:ISO,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嵇国光, 赵菁, 龚春香.2008版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培训教程[M].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2]李在卿, 陈红.GB/T19001-2008/ISO9001:2008理解应用与审核[M].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教育质量控制 篇9
资料与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3月收治在本院产检且分娩的初产妇9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5例。观察组年龄22~34岁, 平均 (28.13±6.25) 岁, 分娩孕周39~41周, 平均 (39.67±0.82) 周。对照组年龄22~35岁, 平均 (28.64±6.31) 岁, 分娩孕周39~42周, 平均 (40.67±1.33) 周。两组产妇均为单胎妊娠, 无妊娠合并症, 已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本次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产妇在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产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 包括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 不作详述。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产妇模拟分娩教育, 具体方法如下:①产妇模拟分娩教育规划:利用产妇在医院门诊产前检查 (指导) 机会, 开始产妇模拟分娩教育授课, 并根据产妇情况制定教育计划[3]。教育内容:首先, 从妊娠35周开始, 先进行分娩模拟知识讲解, 向产妇介绍分娩的各个阶段, 如见红、子宫收缩、胎头下降等, 使产妇了解分娩的各个环节;其次, 在产妇掌握一定分娩知识后, 开始自然分娩体验, 让产妇了解具体的分娩过程;再次, 强调自然分娩时胎儿受产道挤压后, 肺功能的改善, 对新生儿发育的影响和优势, 同时也要说明剖宫产对新生儿的不利影响, 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肢体功能不佳等, 帮助产妇树立正确的分娩态度;最后, 与产妇进行一对一交流, 回答产妇疑问, 交代分娩流程等[4]。②模拟方法:由产科护士带领产妇模拟分娩前住院流程, 期间要回答产妇问题和注意事项, 使产妇感受到医院的温馨服务[5]。协助产妇在分娩床上摆好体位, 告知其分娩各个过程的感受, 及各种护理措施的作用, 训练产妇胸式呼吸、深呼吸等方法[6]。护理人员要指导产妇经历各个产程, 告知产妇各个阶段生理变化, 尤其要强调配合事项等, 告知产妇有效配合医护人员可顺利娩出胎儿。模拟结束后, 要进行母婴保健相关教育。
观察指标:产房质量控制相关指标主要包括剖宫产、会阴侧切、会阴撕裂、伤口愈合不良、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统计两组产妇各指标发生率, 评估产房质量控制效果。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于产妇出院当天, 指导产妇填写问卷, 并当场收回。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技能、服务态度、服务主动性、操作舒适性、健康指导等, 满分100分, 分值越高, 表明患者满意度越高。总分:①满意:80~100分。②一般:79~60分。③不满意:<80分。满意度 (%) = (满意+一般) 例数/样本数。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产房质量控制指标比较:在剖宫产、会阴侧切、会阴撕裂、伤口愈合不良、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面, 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护理满意度比较:在护理满意度方面, 观察组 (9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 (66.67%) ,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讨论
近年来, 关于产妇的模拟分娩教育的文献报道增多, 较多研究报道, 该产前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产房质量控制水平。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产妇给予了模拟分娩教育, 剖宫产、会阴侧切、会阴撕裂、伤口愈合不良、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产房质量控制指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可知产房质量控制指标可提高产房质量控制水平。
注:两组满意度相比, P=0.002, χ2=10.000。
对于初产妇而言, 未知的分娩过程可导致产妇出现恐惧、焦虑、紧张等情绪, 而这些不良情绪可导致产妇宫缩异常, 并放大分娩疼痛, 因而必须提取给予产妇正确干预措施, 以避免分娩过程惊慌或倾向于剖宫产。经过产妇模拟分娩教育后, 产妇已经消除了分娩的陌生感, 同时与医护人员建立了信任的关系, 可以较为理性地配合医护人员, 避免了不必要的剖宫产、阴道撕裂等情况。
综上所述, 产妇模拟分娩教育可有效提高产房质量控制水平, 有助于指导产妇顺利分娩, 应推广该产前教育模式。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模拟分娩教育对产房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收治初产妇90例, 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产妇模拟分娩教育, 比较两组产房质量控制相关指标。结果:在剖宫产、会阴侧切、会阴撕裂、伤口愈合不良、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面, 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产妇模拟分娩教育可有效提高产房质量控制水平, 有助于指导产妇顺利分娩。
关键词:分娩模拟,产房,质量控制,剖宫产
参考文献
[1]项旭慧, 严敏婵, 江雪娟, 等.互动式模拟分娩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 2014, 6 (2) :42-44.
[2]刘嘉, 冯世萍, 夏珊敏.助产士门诊模拟分娩教育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4, 9 (14) :1-3.
[3]李芯, 朱玉莲, 包理丽, 等.对初产妇进行产前模拟分娩教育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0 (18) :85-86.
[4]刘哲奕.孕期情景模拟访视对初产妇焦虑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 2015, 8 (7) :503-505.
[5]赖荣娣.模拟教学模式在产前教育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6 (8) :73-75.
教育质量控制 篇10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看似简单,实则由多个相辅相成的多个环节环环相扣而成,为此,构建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用科学可行的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和方法,形成严格规范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永恒的课题,引起了世界高等教育界广泛的关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中国成人高等教育声誉急剧下降,关注这一主题尤显迫切和必要,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为方便起见,分析分按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来进行。
一、教学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根据专业知识体系的要求而科学制定的课程设置、教学时数、先后次序安排等内容,这一方面总体来说不错,但也存在沿袭和模仿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做法,尤其是课程设置方面不能体现成人教育特色和与时俱进两个问题;与时俱进就是要求计划能体现成人教育特色,能学以致用,使所学知识能对学生的实际工作有实际指导意义,帮助他们用所学知识改进或完善原已学会的工作方法和技能。这就要要求计划能根据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增加新课程,特别是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能在工作中立竿见影地加以应用的课程或课程内容,删除淘汰旧课程,特别是技术落后,在生产实际中已经不用被淘汰的课程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学生的基础和掌握技术或技能的难易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时数。另一方面,成人教育学生大多年龄较大,世界观早已形成,工作单位也有自己的政治教育体系,政治课部分应该从教学大纲中删除或减少学时数,把宝贵的集中面授时间用于解决平时在单位或工作无法自己学会的技能或知识难点上;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成人教育毕业生使用外语的机会不多,实用性不强,是减少课时,加强汉语课时的时候了。
(二)教材
教材是教与学的联系纽带,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可以说,教材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只有内容上与时俱进,便于学习并能学以致用(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指导实际工作的教材,才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实践来看,多数学校成人教育教材几乎沿用普通高校学生教材,先不论这些教材的好坏,但这些教材确实常常脱离成人学习的实际,不能发挥他们有一定工作经历,理解能力强的优势,反而使他们工作忙、事务多,水平参差不齐、年龄偏大、记忆差、没有整段时间学习的弱点无限放大,不仅不利于学生平时自学,而且也违背了成人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的原则,也不方便教师对成人学生以案例分析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的教学改革方向。
(三)教师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其综合素质的到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习兴趣,其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其表达能力的高低,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听懂的关键,对专业课教师而言尤其如此,在我国,没有专任的成人教育任课教师,他们大多由普教老师兼任,根本无法体现成人教育教学的特色,如何填补这一空白,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真正把成人教育办成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以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决定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成败的关键。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缺乏统筹意识
因为教学过程是纷繁复杂的,它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涉及学的对象———学生、教的主体———教师;教与学的大环境(教学条件、课程安排、教材购买、教室安排、考试)等诸多其他配套环节,如果哪个环节没安排好、哪个环节没到位都会出现问题,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学总体统筹安排非常重要。只要安排得当,计划周详,方可按计划执行,取得预期效果。可从现实来看,不少学校教学恰恰缺乏总体安排,只是面授任务来临时,才匆匆安排课程、教师等,这样既缺乏安排的系统性、连贯性,又容易工作出错,无形中又增加了工作难度,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证。
(二)教师授课照搬普教模式,重知识传授,轻应用能力培养,针对性不强、应用性不够
从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成人教育的学生情况复杂,学习目的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部分是为生产、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需要或者为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而学,这一部分是主体,第二部分是普高失利,为圆大学梦而学,这一部分人数不少,构成了成人教育全日制教学班的主体,第三部分是来“混文凭”的,这一部分人数不多,但确实存在,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对学习风气的好坏的影响很大。我们安排面授时并没有将他们区分开来,通常是聘请同一个教师,安排在同一个教室上课,用同一个模式和同一本教案上课,而且这些教师本身都有繁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教学任务,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成人教育,基本上还是按照在校大学生模式来授课,按篇章结构,一点一点讲,由于面授时间短,有经验、概括能力强的教师能把主要内容串讲一遍,使学生知道本课程的大致情况,掌握一些基本概念,课前自学能力较强的也能掌握一些基本理论,至于基本技能,有限的时间怎么可能提高,主要靠实际工作中区慢慢培养;而对一些没有经验,概括能力又差的教师而言,可能连教材没讲完就课时用光,只好硬着头皮讲些复习重点,内容讲不完就参加考试交差,学生学得稀里糊涂,教学结果可想而知。
(三)教与学互动缺乏,交流困难,难以做到教学相长
教与学本是互动的过程,成人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有生产第一线的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有些技术的应用比较超前,领先于教材内容,而这也正是目前相当一批以教学为主缺乏科学研究的教师的知识盲点之一;教师正确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把学生实际应用的技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提取,让学生不仅知其全而其知其所以全,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用学到的新理论知识去指导实际工作,找出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把教学中学到的新技术补充到教材中去,更新教材内容,让教材与时俱进,形成成人教育的教与学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教学后存在问题
(一)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是督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练习,也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学习机会,是教师评价学生真实水平的重要依据。应从选题开始,就严格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环节,达到既锻炼学生提高能力又让教师了解学生真实水平从而给予正确评价的真正目的;目前成人教育这一环节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指导教师人数严重不足,选题脱离实际,加上学生在校面授时间有限,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机会很少,致使指导时间严重不足,更无法监管、监控学生,学生抄袭现象严重,或直接从网上下载、或找人代做、直接复印拼接……各种现象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成了成人教育的一大顽症;近年来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克服成教师生时空差异的缺点,强化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的互动,加强监控和管理,严把毕业设计(论文)关是保证成人教育毕业生毕业质量的关键。
(二)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糊里糊涂进来,匆匆忙忙离去,经过几年的学习,自己那些方面有所提高,没怎么总结过,老师也不知道,如果这样,我们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是什么呢?这个环节不难,但几乎没有单位认真去做,或者学生没有认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写,或者是写了没人看,但如果要把这项工作做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这一关非过不可。
(三)用人单位反馈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对毕业生进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是正确评价成人教育教学最终质量的最有力依据,而这一方面的工作一直很缺乏,除个别单位科研工作需要做过调研外,真正落实去做的学校很少,设计一套毕业生工作情况跟踪调查系统,是我们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教材内容和教学时数的最主要、最直接的依据,是保证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四、成人教育的未来
近年来,成人教育社会声誉日益下降,除了成人教育的办学管理混乱的原因外,办学质量日趋下降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学员投诉多,社会反映强烈,专家学者也在大声疾呼,政府虽然也很重视,但效果不够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不能实现差异化教学,缺乏一套完整的具体成人教育特色的教学管理和监控体系。基于前面的几点分析,我们认为建立这一体系时,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
1.从教学计划开始,建立健全评估控制体系,有计划地定期更新教材,3-5年做一次修订和更新,计划中应留1-2门专业课程由学校自己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用讲义代替。
2.在专业设置上,既要统筹社会需要,又要兼顾个人需求。各招生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强化自己的“强项”和特色专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供求专业(需要2-3年提前量),申报紧缺专业以短线为主,兼顾长线专业,构建交叉学科体系,培养全方位配套人才。
3.下大力气培养建立一支“双师”型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并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最好3-5年一次,有条件的可以送国外进修1-3个月,以更新知识,强化技能,使成人教育教师真正具备成人教育特色,教出成人教育的气势和效益,缓解国家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矛盾,借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东风,重振成人教育雄风。
4.采取以下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成人教育教学过程的交流和监控,注重教学信息反馈,确保学生听课有学,学而能用,用而有效。
1)查课制度。为加强对成教教师教学行为及学生出勤情况的监督,成人教育应制定统一表格,实行查课制度,要求查课人员详细记载检查情况,如实反映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上课情况。
2)听课制度。直观地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和学生听课情况,是实现监管监控的基本依据,学校应制定规定主管成教教学的领导和助学站工作人员每学期听课制度,并在听课的基础上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分析和讨论,将结果与任课教师及时进行沟通,促进教师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并在教师聘用上采用优胜劣汰机制,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教学日志检查。学生面授期间,应要求学生干部对每天上课情况做详细记载,填写课堂教学情况记录表,课程结束后,交教务管理部门检查,了解情况,以便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和改进。
4)网上学生评价。网络社会的发展,给成人教育提供了新的监控手段,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学生与老师见面机会较少,缺乏应有的交流,老师上课效果怎么样?学生能否正确接收,难度如何?这些内容都需要及时反馈,建立网上及时评价系统,可以弥补这个空缺,老师上完课后,把评价网址告诉学生,登陆后进行有名或无记名现场评价,获得第一手信息,进而根据这信息来调整下次的教学要素,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5)制定学生集中面授前学习管理考评办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由于成教学生平时学习自觉性差,忙于工作、家务或应酬,集中面授前看书学习的学生很少,学校应聘请一些编写比较精简的自学辅导材料,编写一定数量的习题供学生自学用,要求学生在面授前完成这些习题,使他们在面授前对本课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在线辅导,解决时空问题,实现差异化教学,这样在集中面授时可以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缓解集中较少的矛盾。再通过面授期间要求教师在课后为学生布置综合性思考题,检查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批阅作业、答疑等形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指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并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到课情况给出课程综合评定成绩,作为课程考核依据。
针对以上5个环节,设计一套专门的评价管理表格,组织学生、教师同行、管理人员如实填写记录,事后统一分析,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理性评估,然后将情况反馈给面授教师,构建良性互动的教学机制,使今后教学活动更富成效。
5.加强考试管理。制定考试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标准化命题,采用试题库,教考分离、建立考试资格审查、巡考等制度、采取集中阅卷方式、统一登分等方法,有利于统一成人教育的考核评价保准。
6.加强毕业生工作情况跟踪调查工作,健全事后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丁书俊.普通高校成教与普教协同发展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25.
[2]苏俊宏.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3(5):38-39.
审计质量控制 篇11
为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榆林市审计局在全市审计系统开展评选“十佳审计能手”活动。评选活动坚持“重实绩、重成果、重能力”的原则,评选条件分为4项基本条件和6项业绩条件,对审计能手提出量化标准,同时,还制定了3项否决条件。审计能手候选人由各县区审计局、市局各业务科室进行推荐,经局评选领导小组审定后,报局党组会议研究通过后公示。
◆镇安县
今年以来,镇安县审计局围绕审计质量提升,确定了“一考二转三定四提”工作法。“一考”即严格考核,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二转”即转变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与时俱进地跟进新的形势需要;“三定”即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按照预定目标,夯实各自责任,有奖有罚;“四提”即学习提本领、成果提质量、管理提效率、队伍提素质。 (卢锋)
◆华县
教育质量控制 篇12
在强调终生学习的知识社会,继续教育成为提升个人素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方式,也是国家贯彻落实“科技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具体体现。继续教育已经成为各个行业重要的教育形式,医学领域自然也不例外。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学历教育的重要补充,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终生教育,是采用多种形式、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的教育活动。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继续医学教育成为提升医学教育质量、促进医务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形式。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目前实施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手段。质量控制是提升继续医学教育质量的重点。基于此,本文结合有关资料和实践经验,提出一套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控制的体系。
1 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控制主要针对项目实施情况的评估、实际质量与项目标准质量之间的比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确认和原因分析以及针对问题采取的具体解决措施等一系列环节。我国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形式多样,层次多元,有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单位自管项目等。通过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技能操作演示等多种方式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所有这些形式和内容都必须以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为原则,不能违背项目申报的宗旨,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控制就是使其符合申报时承诺的条件。
2 影响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继续医学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员、流程、文本和环境,只有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质量管理控制,才能保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实施成效。
2.1 人员控制
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负责人、培训专家、会务组成员以及会场服务人员等一系列参与项目实施的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控制,是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的首要和关键因素。负责质量控制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质量意识的引导、监督和评估,确保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责任人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重视项目质量,从而提升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2.2 流程控制
人员控制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规范的流程控制,即使再有素质和经验的人,在项目实施或举办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无章可循的混乱局面。尤其是参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执行者会经常变动,很多人都是首次参与项目,没有太多的经验,加之临场应变能力和组织、沟通、协调能力不足,导致项目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失误,项目质量可想而知。因此,制定内容明确、可操作性强的标准操作流程(SOP)是控制和保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SOP的建立也有利于分析、寻找项目质量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当然,对于项目执行的标准操作流程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政策的变动性,流程控制必须“与时俱进”,结合使用PDCA循环法,可以让SOP更加完美。
2.3 文本控制
所谓文本是指从项目举办前的通知、培训材料等,到举办过程中的签到簿、学员考卷、学员调查表、学分证书,再到项目举办后的会议纪要、项目执行情况汇总表、学员考试成绩单等一系列材料。文本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施的成效。对文本材料进行控制,可以保证项目实施的客观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杜绝乱授学分、乱发证书的管理混乱状况,从而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含金量。
2.4 环境控制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执行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包括会议环境、技术环境、管理环境等。应当根据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
3 质量控制的具体过程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控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人员和部门,时间跨度长,牵涉流程多。因此,只有对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和流程都进行质量控制,才能确保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从而进一步提升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
3.1 初始质量控制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控制应该从项目申报时就着手。拟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医疗卫生单位应该对承担项目申报的相关科室和具体负责人进行评估和指导,保证项目申报的规范性和成功率。
项目申报获得审批后,管理部门还要对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与人进行培训。同时,督促项目负责人针对项目本身进行准备,如组织相关人员熟悉项目举办内容和日程安排、编订审核培训用的教材、制作学员考卷及调查表等。
3.2 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质量控制是关系到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施成效最关键、最重要,也最复杂的控制环节,主要包括:对授课教师和培训学院的情况了解,对授课现场的调查,项目执行过程的规范性,授课环境和设施设备的准备和使用情况等。重点应该放在学员考勤和学分证书发放的控制上,因为这两个环节是影响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施质量和授课效果最为关键的因素。如果不加强质量控制,极易造成学员代签、不签、缺课、迟到、早退以及考核走过场、随意乱发证书、乱授学分的现象,从而影响授课教师的积极性和授课质量,起不到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应有的效果。相关责任人员应该加强质量控制,强化考勤和考核,避免和杜绝走过场的面子项目。
3.3 终末质量控制
对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控制应该一以贯之,不能虎头蛇尾,草率收场,这样不仅会降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也会影响其再次申报的成功率或公信力。良好的终末质量控制应该做到: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完毕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将有关材料进行汇总,提交学员签到、考勤、考核的原始材料与项目执行的审核材料。
参考文献
[1]严娟,王琴,王淑霞.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对策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11):1375-1377.
[2]刘樑.知识管理理论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6(35):33-35.
[3]付晓宇,孟群,敬蜀青,等.新时期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对策[J].学术论坛,2009(4):10-13.
[4]张珊珊,尚莉丽,李增林.质量控制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9):823-824.
[5]王伟,任璐,魏秀娥.医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4(27):46-47.
[6]马晓红.某所2008—2012年继续医学教育数据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49-15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