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池技术(通用5篇)
MSC池技术 篇1
黄鳝又名鳝鱼或长鱼, 在我国分布极广, 它不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具有补气、补血、消炎、祛风除湿等功效。黄鳝的适应能力强, 耐低氧、饥饿, 便于运输, 是很有养殖前途的品种。家庭小规模养殖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建造水泥池养殖, 其养殖方法简便、成本低, 经济效益高, 现将黄鳝水泥池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 鳝池建造
要选地势稍高、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 可建成地上池、地下池或半地下池。面积以30~50 m2为宜, 池壁和底部要打磨光滑, 以免鳝鱼在活动中擦伤皮肤造成各种细菌、病毒的感染;池深80~100 cm, 池形一般为长方形、椭圆形或正方形, 东西走向[1]。并设置自然溢水口, 进排水管用铁丝网牢固封闭, 严防黄鳝外逃。池子顶端应高出水位30 cm以上, 池壁顶部可做成“T”字形。底层铺20~30 cm河泥或用青草、牛粪沤制的壤土, 泥层以上水位保持在20~25 cm为宜, 池面1/3的水面可适度种植茭白、水花生、水葫芦、蒿草等水生植物, 以供鳝鱼遮荫躲避, 还能降低水温, 改善鱼池环境。同时可在池边种植丝瓜、南瓜、扁豆等藤蔓作物, 将藤蔓牵引于架上形成遮阳棚盖, 其遮阳面积以占水面的1/3为宜, 保持池水有一定的光照。
2 苗种选择与放养
苗种有来源于笼捕的野生幼鳝, 也可从市场收购, 但受伤破皮、断尾的鳝要除去, 最好选择人工繁殖的苗种。苗种应选择体质健壮、体表光滑、活动力强、大小一致的黄鳝。一般要求重量以20 g/尾为宜, 也可投放30~50 g/尾的大规格鳝鱼。
在鱼种放养前15 d, 用10 mg/kg的硫酸铜和100 mg/kg的高锰酸钾混合液进行全池泼洒, 浸泡7 d后, 换上清水。放养前为了测定鱼池是否留有残毒, 可用体长5~10 cm的鳙鱼或鲢鱼苗按2~3尾/m2作“试水鱼”, 如鱼活动正常则池中毒性已消失, 反之则应推迟放养。放养时间以早春为好, 1周内放齐。放养量一般为1.5~3.0 kg/m2, 条件好的可放到5~6kg/m2。鳝种放养前, 用4%食盐水或10 mg/kg漂白粉浸浴10~20 min, 以消除鱼苗体表的病原和寄生虫, 增加抗病力。放养时要注意暂养池与放养池的水温温差不宜过大, 不得超过3℃。如相差较大, 应适当调节水温。
3 合理投饲
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特别喜食鲜活饵料, 或蛋白质含量高的混合饲料, 如各种昆虫的幼虫、小鱼虾、螺蚬、蚌肉、蚕蛹、蚯蚓、蝇蛆、禽畜的下脚料等, 也可投喂一些植物性饲料, 如米糠、麦麸、豆渣、瓜果等[2]。鳝种入池后必须进行饲养驯化工作。驯化的具体方法为:鳝种放养后3 d内不投饲, 以使鳝种体内食物全部消化, 使其处于饥饿状态, 然后从傍晚开始用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配合投喂, 投喂量应由少到多, 逐步增加。投喂时间逐步提前, 并结合条件反射训练, 直至能吃多种配合饲料, 并能在9:00、16:00左右摄食为止。
要定点投喂, 一般每池设5~6个食台, 要求将饲料投入食台, 便于掌握食量和清除残饵。一般鳝池每天投饲料400~500 g/m2, 占黄鳝体重的5%~8%, 投饲应在傍晚进行, 日投量占鳝鱼总体重的3%~5%, 6—8月投饲量为总体重的6%~7%;投饲量随鳝体增长而加大, 在生长适温时应多投勤投, 15℃以下时可少喂或不喂。
4 日常管理
水质调节:一是保持适当水位, 水位必须长期控制在5~15 cm, 不能超过20 cm。水浅易导致水质恶化, 引起黄鳝停食和患各种疾病。二是坚持勤换水。一般情况下, 3~5 d应换水1次, 盛夏时节最好1~2 d换水1次。新换的水特别是井水, 要提前1 d抽到蓄水池, 使水温调节至与池水相近, 温差不能超过3℃;如能长期有一股微流水注入则较为理想。三是及时清除残食。每次喂食3~4 h后, 对残留的饵料要用细网瓢清除。特别是盛夏高温时节, 为防止残饵发酵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 还必须坚持每周向池中泼1次生石灰水, 以杀灭病菌, 调节水体酸碱平衡[3]。
对当年达不到上市规格或准备囤留到春节期间价高时上市的黄鳝, 应及时采取安全越冬措施:一是干池越冬。11月以后, 当水温逐渐降至15℃以下时, 黄鳝开始钻入土层深处越冬, 直到翌年2月。在越冬期间可将池水排干, 并在上面铺1层15~20 cm的稻草或麦秸, 以保持泥土湿润和防止土层结冰。二是带水越冬。在黄鳝进入越冬期前, 将池水升高到1 m左右, 让其钻入水下泥土中冬眠。水面结冰时要及时将冰打破, 谨防黄鳝缺氧窒息死亡。
5 病害及其他生物危害防治
因为黄鳝体表无鳞, 易受致病菌、寄生虫的侵袭, 再加上黄鳝对少数药物敏感, 专用的特效药不多, 所以在生产中要以生态预防为主, 比如:养殖用水严格消毒、过滤, 在鳝池中放养蟾蜍, 减少人为损伤等, 巡池时见到病鳝应及时捞起隔离, 查明病因, 对症下药[4]。在水霉病防治上, 选择体表无伤、体质强壮的幼鳝, 在放养前用石灰对鳝池进行消毒, 发现患有水霉病的黄鳝要及时用5%的碘酒涂抹患部, 或用3%~4%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 min, 就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在梅花斑病防治上, 由于蟾蜍可在鳝池中放养一些身上的蟾酥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若已发病, 应立即更换池水, 把剥去皮的蟾蜍, 用绳子系好后在池内反复拖动, 1~2 d即可除病。在发烧病防治上, 在养殖池中投放少量泥鳅, 利用其吃掉残饵和上下窜动, 增加水中溶氧量;发病后应立即彻底换水, 并泼入0.07 mg/kg硫酸酮溶液50 m L/m2或青霉素30万U/m2对水25 kg泼洒。生长期间, 尤其是刚放鳝苗和黄鳝的繁殖季节, 绝对不能够放鸭子入池捕食。为防止猫、鼠、鸟类等动物入池捕食黄鳝, 最好用旧网片盖住池子, 或是采取其他保护措施[5]。
参考文献
[1]陆友福, 杨正锋.黄鳝水泥池高密度养殖新技术[J].科学种养, 2009 (7) :37-38.
[2]胡王.黄鳝养殖实用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2) :104-107, 188.
[3]柳富荣.黄鳝池塘网箱健康养殖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 2010 (5) :81-83.
[4]周军.黄鳝网箱生态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9) :332.
[5]胡宝林.小面积水泥池黄鳝养殖技术探讨[J].渔业致富指南, 2002 (12) :42-43.
室内水泥池美洲鲥鱼养殖技术探讨 篇2
关键词 室内水泥池;美洲鲥鱼;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美洲鲥鱼可以在半咸水或者淡水中生活,属于一种广温性的洄游鱼类,因为这种鲥鱼和长江鲥鱼的外形比较相似,应为当时长江鲥鱼已经濒临灭绝。因此,我国美洲鲥鱼的养殖前景非常好[1]。美洲鲥鱼的性情比较急躁,通常在水体的中上层活动,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
1 材料与方法
1.1 养殖条件
钢架结构的温室,温室顶部覆盖透明采光瓦,采用塑料薄膜作为维护材料,由养殖水泥池和水质净化池组成养殖场地,其中水泥池采用水车式增氧机进行增氧,水质净化池采用塑料管与养殖水泥池相连通,利用浮泵抽取净化池中的水,向养殖池中冲水,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两池相连通循环的效果。
1.2 养殖用水
鲥鱼利用长江水进行养殖,对长江会进行消毒过滤,然后引入水质净化池中,最后将其放入到养殖池中。
1.3 苗种放样
将美洲鲥鱼放入到水泥池中,注意放样密度控制在2尾/m2,次年将放样密度控制在4尾/m2,鱼苗放样的时间在每年的6-7月,因为这时池水的温度约为25~30 ℃。投放过程中应注意投放池水应该与尼龙袋水温相差不超过3 ℃,将装鱼的尼龙袋漂浮在水中,待10~15 min以后打开袋口使雨游入到水中,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动作轻缓[2]。
1.4 饲料与投饲管理
美洲鲥鱼的主要食物为枝角类或者挠足类的轮虫和幼体,待鱼苗都下塘以后,应该先将天然饵料捞出来进行投喂,2次/d,然后投喂专用的0号饲料和微囊饲料,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大约为50%,然后逐步添加配合饲料,2~4次/d。
1.5 水质调控
增氧机一定要全天开启,并注意水溶解氧始终需要保持在5 mg/L以上,还要注意定期检测水质溶氧,每日利用定时虹吸的方式清除鱼池中的粪便、残饵,避免出现水质恶化的问题[3]。此外,要将养殖水池和水质净化池相连通,实现连通循环,利用这种方式对水质进行控制,泼洒EM菌、放置充气石增氧曝气、生物滤膜等方式,对水中的杨硝酸盐、氨氮等有害物质进行控制,每6 d进行一次检测。此外,因为水分蒸发、吸污等会造成一部分水量损失,所以应注意水量的及时补充。
1.6 病害防治
要想防治鲥鱼病害,首先需要减少其受伤概率,注意对其应激反应加以抑制,不断改善水池中水质的条件,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扰动,避免出现应激,减少对鲥鱼的损伤。同时,还要定期预防感染,鲥鱼受伤以后很容易会受到感染,所以应该定期利用消毒杀菌药剂抑制疾病的发生。渔药使用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可以适当在饵料中添加一些复合维生素,也可以加入一些大蒜素,以有效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
1.7 越冬管理
冬季应加强保温管理,可以利用烧锅炉的方式,将养殖池水温控制在15 ℃左右。可以在养殖池上面加盖薄膜,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保持水温,还能促进加温效率的提高。此外,在越冬的过程中,可以将适量食盐投放到养殖水体中,不仅可以有效防治水霉,而且在消毒杀菌等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4]。这些措施的利用可以保证鲥鱼在冬季正常生长,缩短养殖周期。
2 结果与分析
1 a间共收获了美洲鲥鱼3 700尾,平均规格为668 g/尾,其成活率为91.7%。养殖期间投入的费用为24.7万元,平均每尾鲥鱼的利润为232.92元,总产值109.98万元。
3 讨论
室内水泥池鲥鱼养殖水质调节与病害防治也比较容易,在这种环境中鲥鱼可以一直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生活,有利于鲥鱼的快速生长,有效缩短了鲥鱼的养殖周期。
因为鲥鱼的肠道非常短,如果一次性投喂的饲料过多,可能会使鲥鱼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对其成活率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如果投喂过少的话,其生长速度也会跟不上来。可见,最好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
美洲鲥鱼对水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室内养殖中应该注意溶氧不能低于4 mg/L,如果溶氧低于4 mg/L,鱼体游动情况将会有异常情况出现,在鲥鱼的室内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养殖水土应该保持在充气的状态中,一旦缺氧鲥鱼就可能会出现浮头的现象,为管理工作增加难度,所以在平时的养殖中应该经常对溶氧含量进行测定,一旦发现溶氧降低,应注意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为了避免异常情况出现,可以配备发电机组,以有效预防由于停电等因素而引起的事故。
从增氧方面上来看,通常情况下应利用水车式增氧机展开机械增氧,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利用曝气提供增氧,还可以形成环形水流,这种环境的创建对鲥鱼环游非常有利,有助有鲥鱼对溶氧的吸收。
鲥鱼性情是非常暴躁,如果鲥鱼发现养殖环境有变化,或者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都可能会出现应急反应。这种情况下应该注意在水质净化池中进行水质调控。同时,在饲养管理工作中,要注意不能使鱼体损伤。总之,在室内鲥鱼养殖过程中,有效降低应激反应是保证室内鲥鱼养殖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徐钢春,张呈祥,郑金良,等.美洲鲥的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的研究[J].海洋科学,2012(7):89-96.
[2]张呈祥,徐钢春,徐跑,等.美洲鲥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与生长特征[J].中国水产科学,2010(6):1227-1235.
[3]练青平,宓国强,汪亚平,等.氯化钠浓度对美洲鲥鱼精子活力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5(12):56-257.
[4]侯冠军,李海洋,汪留全,等.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美洲鲥鱼苗种食性驯化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3(3):51-54.
太阳池技术的进展综述 篇3
1 太阳池的定义和构造
太阳池 (solarpond, 也称盐田) 是一种以太阳辐射能为能源的人造盐水池, 它利用具有一定盐度梯度的盐水为载体, 吸收和储存太阳能并作为热源用的水池。因为盐水池中存在不均匀的盐浓度分布, 由于盐浓度梯度所形成的密度梯度可以有效地抑制盐水的上下对流, 因此可以使湖底的水温显著升高 (可达70~90℃) 。
太阳池可以分为两类:非对流型太阳池和薄膜层型太阳池。非对流型太阳池如图所示, 池深通常1m左右, 面积根据所提取的热量的多少可大到数平方千米。池底涂黑, 池中为具有一定浓度的盐水。池表层为较浓或饱和盐水融液。由于盐水的浓度梯度阻止了自然对流发生, 因此保持了池水的稳定性。太阳能辐射到池中后, 池底水温升高, 形成一层热水层;由于水池和池底周围土壤的热容很大, 所以太阳池的储热量非常可观。
为了进一步改善太阳池的性能, 通常可以在池中部有以透明塑料的下隔层, 用以阻止池中水的自然对流;在池顶也加一隔层, 用以防止池表面水的蒸发和风吹的影响。这种太阳池就成了薄膜隔层太阳池。
2 传统太阳池的分类
2.1 盐浓度梯度太阳池
2.1.1 隔膜分层太阳池
为了减少盐向上扩散降低对流, 1980年, Hull提出了隔膜分层太阳池。
2.1.2 带漂浮环太阳池
减低风效应导致溶液混合对流。A.Karazateh等设计了用聚乙烯制成飘浮环放置于太阳池表面, 它可以减少50%以上的风效应。
2.1.3 潜热太阳池
采用氯化钠、氯化镁等盐溶液储热, 使太阳池蓄热, 又保持近似恒温的状态。利用水和盐相变材料来提高太阳池蓄热能力。
2.1.4 凝胶太阳池和盐饱和型太阳池
采用较好光学特性和隔热性的透明聚合凝胶材料, 通过凝胶效应作为太阳辐射体和隔热体。
2.2 淡水型太阳池
2.2.1 淡水型太阳池
1976年, 美国劳伦斯实验室提出一种类似平板形的太阳能集热器。采用聚氯乙烯薄膜制造成大水袋, 底层为0.5mm厚的黑色薄膜, 袋中为淡水, 塑料袋上面覆盖有0.3cm厚的透明盖板, 避免可能受到的风力、灰尘的影响, 一个水深为10cm, 面积为5m×6m的浅太阳池, 在夏季能使15℃30t的水吸收太阳能后, 水温升到60℃。
2.2.2 蜂窝太阳池
蜂窝太阳池池子顶盖采用双层聚酯薄膜蜂窝结构, 在蜂窝尺寸与空气层表面和底面温度相匹配的情况下, 蜂窝行列能够保持空气层的稳定性, 无对流。又因为空气的导热率相对于水极小, 因而一个较薄的蜂窝变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此外, 这一层空气层既可以透过太阳光又可以减小散热, 据研究一个合理的蜂窝可以使池效率是常规太阳池的两倍。
2.2.3 淡水漂浮式太阳池
一种在淡水表面安置漂浮式太阳能集热器的新型太阳池, 用淡水收集太阳能来进行长期的热量储存。
3 太阳池的发展近况
3.1 苦卤太阳池
苦卤太阳池是利用晒制海盐剩余的苦卤灌注下不对流层, 以不同比例的苦卤、海水和淡水构造中间非对流层和上部对流层的盐梯度太阳池。利用NaCl饱和溶液灌注的太阳池的用盐量很大, 盐的费用约占太阳池总造价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3.2 芒硝太阳池
根据盐湖水文、地质、芒硝资源情况, 选择有芒硝底板, 地下水位较低, 溶洞较少的地方, 用推土机将覆盖在芒硝层上的沙土层推开, 堆积在池的周围, 使芒硝层裸露, 每年三月底, 向太阳池中引入淡水, 水位60~90cm, 随气温升高, 池中淡水溶解相当数量的盐和芒硝, 逐渐成为饱和卤水, 这便形成了芒硝太阳池。
4 结语
在石油和煤炭价格日益上涨的今天,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迫在眉睫, 而作为太阳能利用的基本形式之一的太阳池也越来越受收到人们的重视。在国外, 太阳池已开始慢慢得到了应用, 而在我国, 太阳池的利用还处在初级阶段, 国内的多位学者也开始在太阳池的发展上做出很多探索, 我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的太阳池一定会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缪仁杰, 谭永璐, 李淑兰, 周芳.太阳池热能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 2008.
浅水莲藕无公害池栽关键技术 篇4
一、品种选择要适宜
近几年我县选择的品种有雪莲藕(从南斯拉夫引进)、花奇莲(从泰国引进),这两个品种都具有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抗冻、茎粗大强壮抗倒伏的特点,而且莲藕产量高,外观洁白,口感清脆、微甜、无渣、似水果味,淀粉含量高,品质优。
二、选址、建池很关键
1. 选址 选择交通便利,土质疏松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克/千克以上,地势平坦,生态环境较好,且土壤没有污染的地块种植。土壤pH值宜为5.6~7.2,含盐量在0.2%以下。要建好水利排灌配套设施,确保排灌方便,水源要求充足、无污染,而且要远离树木、林地,以保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
2. 挖池 藕池一般要求南北走向,面积大小设计为333~667米2。池宽以7~8米为宜,池与池之间留1.5~2米宽的走道。下挖0.3~0.4米,取出的土放在池子边缘,以备回填和修整池壁时使用。建成后的池子深度应在0.75米以上,地平面以上起0.3~0.4米高的土埂,池子底部要整平,并分别夯实,铺0.3毫米厚的莲藕种植专用膜,同时将池底四周池壁、土埂铺好。莲藕种植专用膜是适合莲藕浅水种植的环保专用膜,其韧度、拉力是普通土工膜的2~3倍,且添加了有氧、抗腐蚀、抗老化成分,降低了化学有害成分,有利于无公害莲藕的生产。
三、回填土、施用基肥有讲究
藕池晾干后,将之前取出的上层熟土回填池中(如果回填生土,将不利于莲藕的生长,对产量影响很大),回填土层厚度以0.2米左右为宜。回填土时,池内不能进入大中型机械,防止压坏池底,损坏塑料薄膜。结合回填土施入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千克(尽量不要用鸡粪,应施用猪、牛粪),硫酸钾型复合肥50千克,腐熟豆饼100千克,硫酸锌1.5千克,硫酸亚铁1.5千克,硼砂0.75千克,以上肥料要与池内土壤混合均匀。
四、栽种要科学
1. 栽种时间 在日平均气温达到15℃以上,10厘米深地温达到12℃以上,气温较为稳定,幼苗生长至3~4片浮叶时进行。砀山县以4月15~25日栽种为宜。
2. 种藕选择 种藕在栽种前挖出,要求略带泥浆、新鲜、粗壮、芽旺、有须根、皮光、充分成熟、无病无伤,节间短(0.20米左右长),具有3节以上,且带1~2个子藕。最好选用整藕做藕种,不能去掉后把节。
3. 种藕栽前处理 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种藕喷雾,或用1%生石灰水浸种,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闷种12~18小时,晾干后栽植。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10分钟后栽植。
4. 种藕栽植与灌水 一般每亩需种藕350千克左右。可采取干栽法,栽植深度0.10~0.15米,即种藕不外露即可,行距1.5~2.0米,株距0.8~1.0米。藕头朝同一方向,藕池周边行藕头朝向池内,以免藕鞭伸到池外。藕头一端埋入略深些,后把节一端可略浅些,前后形成20~30°的倾斜度,这样有利于吸收阳光促进萌芽。种藕栽植后及时灌水,最好用坑塘的富氧水,水深0.05~0.10米,有利于接受阳光,保持水温,增加莲藕的生长期。
五、藕田管理要细致
1. 水位调节 其水层管理概括为“大-浅-深-浅”。栽植后,第一次灌水可以大水漫灌,以水不外漏为宜。定植至萌芽阶段,水深为0.05~0.1米,这样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成活。立叶抽生至开始封行,水不宜深,以0.10~0.15米为宜。7~8月水深为0.2~0.3米,但如遇暴风雨,还要加大灌水量,使叶柄泡在水里,防止被折断。9~10月水深宜为0.08~0.1米。
2. 追肥 5月15~20日施发棵肥,每亩施尿素15千克。7月初进入初花期,应重施促藕肥,每亩追施高氮高钾三元复合肥(或配方肥)40千克。8月10日前后补施膨大肥,每亩施尿素10~12千克、硫酸钾8~10千克。追肥应选择晴天、无风、露水干后进行,最好选择下午。施肥前排去池水,肥料施入土中后方可注水至原位。如果排水困难,可将肥料直接撒在水中,不仅要力求撒均匀,而且尽量避免将肥料撒在叶片上,如不慎撒上,要立即喷水洗净。
同时,应视土壤肥力状况,增施一些微量元素肥料。莲叶叶脉间变黄可作为诊断肥害或缺素症的指标。如果盐浓度较高或养分过量,嫩叶整个变黄表现灼烧状,此时应停止施肥,并提高水位以降低盐分和养分浓度,持续20天左右,直到浓度降低,莲叶开始恢复。水和土壤的pH值较高或某些元素过量时,容易出现铁缺乏症,表现叶脉间失绿(黄化),补充硫酸亚铁可以矫治。
3. 除草 莲藕田杂草主要有禾本科杂草以及牛筋草、马唐、青泥苔等,在莲叶封行前,人工拔除池内杂草;此外,还可选用12.5%吡氟氯禾灵(盖草能)40毫升对水50千克进行喷雾。
4. 转藕头 常在6月底至7月底进行,每7天转1次,共进行4次左右,前两次调整距田埂不足0.6米的新叶,后两次调整距田埂不足0.4米的未展开的新叶卷叶。具体方法是:先在田埂上按卷叶的方向找到要调整的藕鞭头,扒好向里的调整沟,将藕上的浮土扒松,再将藕轻轻端起,慢慢转动后放入调整沟内,使藕鞭上的主茎芽和侧芽都向里,然后用土压好。
5. 摘叶折花梗 主叶布满田间后,可将浮叶和一些衰老及因病枯萎的主叶摘除,以提高地温和改善通气条件。现蕾后将花梗弯曲但不要折断,以减少藕表皮的锈色,提高商品质量。
六、病虫草害防治要适时
1. 病害防治 莲藕病害主要有褐斑病、叶枯病和黑斑病等。农业防治:合理密植;搞好肥水管理,培育壮藕,增强抗病力;暴风雨来临前灌深水,减少风害;在莲藕收获后,将莲叶、病残体清理出藕池。药剂防治:褐斑病在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叶枯病发病初期,喷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500倍液;黑斑病可喷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500倍液。以上几种病害防治都是每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
2. 虫害防治 莲藕虫害主要有莲蚜和蓟马,在麦收前后为害较重,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七、收获和留种根据市场行情走
1. 收获 莲藕收获一般根据市场行情走,在7月20日以后采谢花藕,抢先上市提高效益。大量采收应在叶片枯黄衰败后至翌年3月底进行,主要供应元旦、春节市场。采收过程中所用的工具应清洁卫生、无污染。
2. 留种 留种田块应在封冻前覆盖25~35厘米厚的麦草或土杂肥,也可灌水深30厘米进行保护,以防藕体受冻。如果留的是商品藕种,要根据市场行情出售,以提高效益。
(作者联系地址:于德科 安徽省砀山县瓜菜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邮编:235300;李静水 砀山县种子管理站 邮编:235300)
草池草莓苗床管理关键技术 篇5
一、水肥管理
草莓母苗移栽后, 要及时浇透定根水。在母苗成活前的10天内, 晴天浇水3次, 阴天浇水2次;也可进行沟灌, 间隔3~5天一次, 但要避免沟灌成涝。草莓不耐旱、不耐涝, 要求土壤湿润。在7~9月, 旱时要及时浇灌, 如雨水过多, 要开沟排水, 过干过湿都不利其生长。在母苗成活后, 第一次施用30%的清淡无渣腐熟粪水, 浓度不宜高, 防止烧苗。之后每隔3~5天进行1次, 共施4~5次。在母苗的第一节匍匐茎抽出时, 每亩施用中氮高磷高钾的三元复合肥15~20kg, 采取穴施或沟施的方式施入。然后每隔15天用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1次根外追肥。根据苗情长势, 也可用0.2%的尿素进行根外追肥。8月上旬过后, 要停止施用尿素, 以免嫩绿旺长。
二、喷施九二O
在母苗成活后, 长出3~4片新叶时, 结合摘除花序和老叶, 及时喷施浓度为30~50mg/kg的九二O, 促发匍匐茎, 控制母苗开花。
三、摘除花序
母苗抽生花序, 要尽早摘除, 减少其养分消耗, 集中供给幼茎幼苗生长。
四、中耕除草
小苗生长期正值春夏杂草旺长期, 稍有不慎就成草害, 严重影响繁苗。生产上要及时中耕除草, 以免与小苗争水争肥。
五、去掉老叶
草莓在新叶长出时, 下部叶片逐渐衰老, 要经常摘掉老叶, 减少营养消耗, 促进苗间通风通光, 减轻病虫危害。
六、管理好匍匐茎
母苗抽生匍匐茎后, 要将其均匀摆在母苗四周, 并用泥土把匍匐茎节压住, 促进小苗生长。进入8月份后, 小苗铺满苗床, 及时去掉多余匍匐茎, 减轻田间遮闭度;也可喷施100~200mg/kg的15%多效唑, 控制匍匐茎抽生, 促使苗子健壮, 减少后期小苗, 有利花芽分化。
七、防止高温热害
7~8月的高温时节, 容易造成草莓热害, 轻者萎蔫, 重者叶焦枯, 甚至整株死亡。在傍晚要喷水或浇灌苗床;或在苗床中套作玉米等高秆作物遮阳降温;有条件的可用遮阳网搭棚盖苗。
八、病虫防治
草莓生长期长, 田间密度越来越大, 极易发生病虫危害。常见的苗期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叶斑病、炭疽病、黑斑病、叶枯病、病毒病, 蚜虫、红蜘蛛、斜纹夜蛾等。
1. 病害 (1) 防治白粉病:
3~5月是关键时期, 可选用10%世高水溶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 或40%的杜邦福星乳油3 500倍液或50%翠贝干悬浮剂3 500倍液, 连防2~3次, 间隔7~10天喷1次。 (2) 防治叶斑病、黑斑病、炭疽病:在初发期, 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 或80%的大生M-45、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连防2~3次, 每隔7~10天喷1次, 药剂交替使用。 (3) 防治草莓病毒病:关键是及时防治蚜虫, 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也可用20%的病毒A500倍液或1.5%的植病灵1 000倍液喷雾, 连喷2~3次, 间隔7天喷1次。
2. 虫害 (1) 防治草莓苗床蚜虫:
用70%艾美乐或50%的蚜虱净2 500倍液, 喷雾防治。 (2) 防治草莓红蜘蛛:可选用15%扫螨净乳油2 000倍液或9.5%的螨即死2 000倍液, 均匀喷雾叶片背面。 (3) 防治斜纹夜蛾:草莓斜纹夜蛾俗称花虫, 一般在7月中旬后注意观察和防治, 用15%的杜邦安打悬浮剂4 000倍液, 或20%的杜邦康宽3 000倍液或5%的甲维盐3 000倍液防治2~3次。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 8月中旬至9月初的草莓苗, 植株矮健, 叶厚色深, 苗高25cm左右, 单株苗重达25g以上, 新茎粗度0.8cm以上, 根系发达, 新根20条以上, 达到壮苗标准, 能为早熟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MSC池技术】推荐阅读:
数据库连接池技术09-30
亚热带地区大型青贮池青贮蔗梢技术初探05-16
技术合同:技术转让技术秘密合同07-03
技术与科学技术07-24
节能技术的技术划分09-05
蔬菜施肥管理技术技术06-01
环保技术节能技术09-15
信息技术整合电子技术09-27
质量技术监督信息技术10-08
数字技术测绘技术应用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