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和保护

2024-09-19

共享和保护(精选10篇)

共享和保护 篇1

馆联盟的建设、图书馆跨区域与远程服务都使图书馆处在最为关键的转型时期。而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完善已成转型时期图书馆必然面临的两大课题。

1 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互矛盾

1.1 信息资源共享性与知识产权“专有性”的相互对立。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传播途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馆际互借模式的应用以及图书馆内部资源整合需要对信息资源利用采用新的方式和手段。信息资源的存储、传播、共享都与传统的信息传输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最大特点就是快捷、方便、自由以及跨区域性, 换言之, 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是信息社会的显著特征。信息资源共享明显功效是能够满足用户多层次, 全方位的多样化需求, 这种摆脱时空的羁绊的共享性知识服务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空和地域都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复制、下载和传播。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对信息产品的促进和提升, 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效应将会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和领域成为可能。知识产权具有鲜明的个人智力成果和精神产品的标记, 未经允许他人不能越权使用, 知识产权代表着一种“私权”, 并且著作人凭借对知识产品的交易可以获取相应的经济收益, 因此知识产权为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 具有“排他性”和“垄断性”特征。而在数字化图书馆和馆际互借中的资源共享不可避免会存在非法复制与链接、对数字库解密和修改密码等侵权行为法。

1.2 知识产权保护对信息资源共享数量的削弱。

信息资源共享的达成需要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作为支撑, 以保障信息资源传递的深入和广泛。图书馆流通的信息资源大多是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之内的智力成果, 具有很强的垄断性, 著作人为使自身的利益得到不受到侵害, 不经授权同意, 图书馆其他用户不能任意利用这些信息资源, 需要给予著作人一定的版权费用, 公众才拥有此类信息资源的使用权限。另外一些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如音像制品、黄页和有线电视等都属于有偿服务的范围之内, 受到这样的限制和约束, 地处偏远山区和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就失去了享有这些信息产品的机会, 导致信息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和公民基本权利的缺失。

2 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期契合

2.1 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信息资源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共同目标。

知识产品是全世界信息资源组成的重要源泉, 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社会进步不竭的动力, 而传播文化, 为文化、科学、教育服务, 缩小全社会的文化差距和信息资源不平衡一向是图书馆的职责所在。我国国家图书馆以“传承文明, 服务社会”为追求的目标, 以实现公众的均等机会, 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为核心价值。秉持着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机会均等、面向社会的人本精神, 不断增强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占有率和流通率, 以期实现更大的公共利益。我国著作权法的主旨是保护个人创造的劳动成果, 鼓励著作权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支持作品的广泛传播, 推动社会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健康发展。美国1988年实施的《伯尔尼公约》中也强调:著作权的根本动因是社会公众能够从作者的创作中获取智力因素和创新观念, 而不是单纯地对著作人的奖赏。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高效运行, 通过制度管理有效地维护公众利益, 使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

2.2 信息资源共享中知识产权个人利益的满足。

知识产权制度的系列政策法规在于对著作者个人利益的尊重, 给予作者一定的物质回馈和产权报酬, 而且随着产品的传播速度和范围的不断扩大, 著作人的劳动报酬会日益丰厚和增值, 从而激励产权人创造出丰富的知识产品和精神产品, 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和进步。信息资源共享的主旨是信息的迅速传递和传播地域的广泛覆盖, 为用户提供迅捷的获取和利用知识的途径, 从而为知识产权人搜集、扩散和发表知识成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现代图书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信息资源远程服务、馆际互借、和电子资源的社区化服务都极大地推动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用率, 信息资源共享的成果充实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来源。与此同时, 信息资源建设是资源共享的前提和首要任务。构成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部分包括文献书籍、光盘磁带和是数据库, 此类信息资源都涵盖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区域范围内, 需要通过市场行为支付知识产权人相应的对价来获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旨在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 促成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和谐一致, 在购置信息资源数量和经费必然要加大力度, 使知识产权人获得更为丰厚的经济收益。

3 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互提升

3.1 信息资源共享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日趋完善。

信息化时代环境下, 为了使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地传输与利用, 国内外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都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文献资源的复制、网络传输的快捷和无偿服务的技术风险回避方面都给予一定的允许。著作权法的有限豁免势必对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一定的冲击, 面对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中的非法复制与转载, 网络信息解密等侵权行为, 为了应对网络环境下的复杂局面, 国内外的著作权法也日趋完善和成熟。《美国著作权法》第107条“专有权的限制:合理使用”和108条“图书馆的合理复制”对于图书馆文献使用中的复制、馆际互借复制和信息资源的传播都有相关的规定和说明。通过对图书馆文献使用权限的规定, 界定了图书馆的法律责任, 使图书馆在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 能有效地规避侵权行为的发生。相对于发达国家, 我国在数字化图书馆和图书馆合作中的文献传递中都没有适度的法律阐释,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资源共享的进程和知识保护制度的完善。我国图书馆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法律法规使信息资源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协调发展。

3.2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信息资源共享的保障促进。

知识产权制度是国家的知识产权法规, 是为了支持国家其他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最终目的。在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建设方面, 凭借健全的购买合同制度, 与资深的资源供应商协商文献复制权限和网络传输的合法使用, 能使图书馆的资源构建具有法律上的支持, 从而有效地优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系, 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度上深度的整理和挖掘。现代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人本精神的发扬、服务机会的均等, 社会文明的推进。由于图书馆服务受众的复杂性, 要求赋予图书馆一定的知识权利, 才能避免资源使用过程的侵权风险, 著作权法的实施使图书馆的功能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能够使信息资源共享始终保持在平衡有序的发展空间中, 以适度的知识产权政策的为依托, 鼓励著作人不断生产出优秀的科学文化成果, 保障文献信息资源在广泛的地域内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接受和使用。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提升网络信息时代公众对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和利用率, 并尊重创作者的人权益, 使信息资源的构建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始终处于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中, 是图书馆一贯秉持的价值追求, 更是社会文化事业蓬勃向上的愿景。

摘要:本文通过系统阐述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的的相互矛盾、利益契合和相互提升来论述转型时期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关键词:信息资源共享,知识产权保护,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张会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6) .[1]张会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6) .

[2]高凡.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图书馆联盟实现机制与策略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211-223.[2]高凡.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图书馆联盟实现机制与策略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211-223.

[3]王红.基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现代情报, 2008 (4) .[3]王红.基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现代情报, 2008 (4) .

[4]汤树俭.文献的合理使用与著作权劣竭的反思[J].图书与情报, 2006 (4) .[4]汤树俭.文献的合理使用与著作权劣竭的反思[J].图书与情报, 2006 (4) .

[5]王东霞.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面临的问题及其保护对策[J].潍坊学院学报, 2006 (1) .[5]王东霞.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面临的问题及其保护对策[J].潍坊学院学报, 2006 (1) .

保护发展森林共享绿水青山 篇2

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竹藤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的代表,韩国、英国、美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加蓬等国驻华使馆的代表,中央和北京市、海淀区相关部门的干部职工及当地群众,人民解放军官兵,共约200人参加了植树纪念活动。

在植树纪念活动中,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首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夏占义,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副代表张忠军分别致辞。

张建龙在致辞中说,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在保护生态安全、淡水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与水血脉相依,正所谓“青山常在,碧水长流”。联合国以“森林与水”为主题,立意高远而明确,揭示了森林与水的密切关系,突出了森林在保护水资源、维护水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张建龙说,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森林和水资源的保护,对发展森林资源、确保水安全有着全面深刻的认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大局”,作出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今年1月26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2次会议研究森林生态安全问题时,习总书记又发表了重要讲话,为今后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张建龙指出,为进一步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中国政府最近作出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重大决策,确定到“十三五”末,全国森林面积达到2.23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认真实施“三北”及长江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全面保护天然林,强化生态资源保护,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着力提高森林质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良好的生态

条件。

据介绍,为推动世界各国更加重视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推进全球性植树活动,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第67届联合国大会于2012年12月21日通过决议,确定每年3月21日为“国际森林日”,号召世界各国举办纪念活动。本次植树活动,共栽下油松、银杏、碧桃、垂柳等乡土苗木800余株。

共享和保护 篇3

继网络约车平台之后, 以引导居民绿色出行的互联网自行车租赁平台应运而生。为规范互联网自行车市场, 近日, 深圳市政府率先出台了《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 旨在为这一新兴行业设置方轨, 引导互联网自行车健康成长。

互联网自行车业务无疑具有着共享经济的典型创新特征, 通过网络租赁方式为居民提供代步的绿色出行工具, 既方便居民短距离接驳出行, 又可舒缓机动车辆造成的交通拥堵。

但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任何创新自由都是有可行边界的, 放任创新自由很容易产生负外部性。就目前的互联网自行车实际运行情况看, 确实出现了乱摆乱放、随意丢弃等问题, 给城市治理带来困扰, 引发社会和舆论的强烈关注。有的地方城管部门甚至将这些乱停放的共享单车收走。

鼓励创新既需要创新者对市场的警觉和洞察力, 又需要政府基于负面清单管理理念, 为经济社会提供透明性担保和防护型保障体系, 避免创新自由放任化。如果说挖掘这一绿色出行业务的创业者, 具有熊彼特所言的企业家精神;那么深圳市政府及时出台的《若干意见》, 则体现出深圳对创新的包容、鼓励。

深圳市的《若干意见》尽管原则性强, 需要出台相应细则落实, 但在基调上充满了对创新的包容。如要求交通部门编制自行车道规划, 完善慢交通系统, 编制道路系统自行车停放区域设置指导, 要求各区政府做好本辖区自行车车道、停放区等配套设施建设, 及停放秩序的管理等等。这些都可看作是政府为企业提供的防护型保障和透明性担保服务。而《若干意见》对互联网自行车租赁企业的规范监管, 旨在厘清企业与用户权责, 规范企业行为, 强化对消费者的保护。

稍有争议的是意见第五条第一款的“所投放车辆规模要与全市的车辆承载能力相匹配”等, 这容易被解读为政府对自行车投放进行总量控制和配额管理, 而带有干预企业运营自由的问题。

此外, 鉴于互联网自行车是一个新兴事物, 其本身牵涉的利益相关者较为复杂, 互联网自行车租赁服务商、用户、保证金托管行、保险公司、支付方等等, 相互间形成了虽相互独立又藕断丝连的法律权责关系, 这尚需要通过干中学来完善。

不管怎样, 深圳针对互联网自行车的规范显示, 惟有公私合力共济, 创新的自由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护卫, 企业家的创新自由才不会妨碍其他人的合法权益, 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经济增长的秘密来源于由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通过政府改革, 为制度和技术创新提供容错、试错的宽松环境, 为市场主体的创新提供稳定可预见的防护型保障和透明性担保, 才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

共享和保护 篇4

关键词:社区参与;世界遗产地旅游;保护性开发;青城山-都江堰

1.相关概念的理解与特征

1.1 社区参与旅游的内涵。社区参与旅游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社区参与旅游的主体是居民;第二,社区参与旅游的客体是有居民参与的社区内与旅游相关的各类事物和活动;第三,社区参与旅游的目的是促进旅游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全面发展。

1.2 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或群体。“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仅仅在管理学中运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公平伦理等旅游业发展的相关研究之中。

1.3 保护性开发。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理论认为:生态旅游的特征是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要坚持保护主导的原则,是保护和开发融合的模式。对极其脆弱、稀少、珍贵,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的世界遗产旅游资源一样适用。

2.研究地旅游概况

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山上的道教宫观建筑及建筑装饰对研究中国古代的道教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都江堰是世界上唯一的一项古代无坝引水工程,它以独特的水利建筑艺术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是人改造自然的典范,被称作是“活的水利博物馆”。

2.1 旅游资源的保护现状。政府现在对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的保护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重规划,编制了景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等;二是加强领导,实行统一管理;三是严格保护景区植被和地形、地貌,维护自然生态;四是积极稳妥地做好景区的开发建设工作;五是有预算维修经费和专业人员,并建立了覆盖全景区的视频监视系统;六是坚持做好景区资源的调查、评价和鉴定工作。

2.2 社区参与度现状。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方式主要有:受雇于旅游企业、参与景区基层管理工作、导游讲解员、经营旅游纪念品商店、开办家庭旅店或餐馆、租赁相机服饰、抬滑竿、开展民俗表演活动等。但是在旅游规划以及决策方面,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明显不足,旅游开发的决策,一般是根据省市政府国民经济要求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上级旅游部门的规划,再结合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及青城山的道教文化等旅游资源特色来决定的。

3.遗产旅游开发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冲突

3.1遗产地和当地社区。许多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开发过程中,都要求当地居民迁移,并且将社区居民排除在景区规划开发相关工作之外,这使得社区居民对遗产地怀有敌意,不愿意开展旅游活动,甚至出现破坏遗产地环境的行为。

3.2旅游企业和当地社区。旅游企业要获得利益,而社区则要求改善经济,维持生态和谐。社区提供了生态自然、社会文化,却只能经营家庭旅店餐馆,制作销售手工艺纪念品,生产销售果蔬、腊肉等农产品,提供餐饮、休闲娱乐服务等方式获得少量利益,使得社区居民心理不平衡,引发社区安全问题。

3.3旅游者和当地社区。遗产地优美的自然风景、良好的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是吸引旅游者的原因。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带入的不同文化信息,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社会标准、价值观和态度。

4.社区参与世界遗产地保护性开发的途径

4.1参与遗产地旅游规划决策。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社区居民可以决定旅游发展目标、对旅游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提出建议、参与选择旅游发展的具体形式。在社区参与的遗产地旅游规划中,政府必须保证居民的参与通道畅通,让居民的意见建议体现在旅游发展规划中,促使旅游规划决策的实施成为社区居民的责任。

4.2参与遗产地的旅游营销。遗产地的居民作为遗产的主人,应该了解本地发展旅游潜力和前景,了解旅游资源的特色,增强旅游意识,自觉保护当地的文化符号,有责任有义务对遗产地进行宣传营销,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遗产地保护。

4.3参与遗产地旅游经济利益分配。社区参与旅游规划决策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居民的旅游收益,包括:参与遗产地旅游规划直接获取的利益,因为旅游发展不断增加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遗产地的旅游纪念品采用当地原料加工出售给旅游者获利,由遗产旅游对社区的反哺,向居民开放为了旅游者兴建的服务设施、环保设施、文化教育设施等。

4.4参与遗产地的资源保护。大量的游客涌入遗产所在地,遗产地的环境和文化均可能遭到破坏。为了保护遗产地的环境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居民必须提高保护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参与保护生态环境,认识到保护旅游地的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通过参与旅游开发这种方式避免旅游开发商的掠夺性经营和过度开发,把对遗产地的开发损害控制在生态环境能够同化和自净范围内。

5.达到社区参与遗产地保护性开发的措施建议

5.1政府有限主导。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干预,但是政府的主导地位应该是有限度的。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可行的旅游公共政策;提供社区居民参与的制度平台;当好社区参与规范制定者的角色;从旅游经营领域淡出,充分协调相关利益者的关系,不与民争利,等方面提高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程度。

5.2社区能力建设。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教育和引导,使居民了解遗产资源的价值,旅游开发带来的各种好处和环境破坏、传统文化失落等坏处。让社区居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抑制开发商对遗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开发。社区旅游从业者在接待游客、经营小店方面应该保持当地的传统风貌,获得旅游者青睐的同时保持遗产地文化的生命力。

5.3第三方力量的介入。第三方力量主要是指独立于政府之外又区别于市场部门的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行业协会、志愿者团体、学者阶层、新闻媒体等组织和群体。第三方力量一般具有公正性,并且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可以扶助相对弱势的社区,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贯彻科学的观念,允许并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规划开发中,同时,他们还能为为政府提供咨询服务。(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涛,张立明,任亮平.基于社区参与的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5):114-116.

[2]张灵波.世界遗产旅游地旅游开发的社区参与问题研究[J].绿色科技,2010(7):162-163.

[3]苏明明.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社区参与[J].旅游学报,2012,27(5):9-10.

[4]邓明艳.世界遗产旅游与社区协调发展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4(4):107-110.

[5]赵娜娜,熊康宁,肖时珍.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旅游与保护研究进展[J].旅游論坛,2010,3(6):682-686.

共享和保护 篇5

伴随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物联网技术应运而生。物联网的出现成为了重点研究的内容。与此同时, 物联网信息共享的数据信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 并且其感知关联度很大, 因而物联网信息的感知性和敏感性对物联网信息共享的安全隐私保护的要求尤为迫切。当前针对物联网信息共享平台的重点内容为网络的自治性与智能性、信息共享方面, 而保护用户信息隐私安全方面措施不够, 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重视。基于此, 本文针对物联网共享平台的安全隐私保护开展了研究, 在综合考虑了影响物联网安全隐私因素的前提下, 在扩展泛化K-匿名算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物联网保护共享信息安全隐私模型, 详细介绍分析了该模型, 采用了XCAP等安全协议进行了设计, 给出了详细的设计要素和架构。

2. 物联网体系结构

在物联网体系结构里, 比较有典型代表的架构为EPCGlobal框架结构。该框架由以下部分组成:EPC标签及其读写器, EPC编码, EPC中间件, EPCIS服务器, 以及ONS服务器等。EPCGlobal体系划分物联网成3个层次, 即:最上层是内容应用层, 负责物联网应用的构建;中间层是网络层, 负责传输数据;最下层是感知层, 主要是用来数据的感知。

3. 隐私保护的信息流控制模型

3.1 物联网安全隐私建模

基于物联网信息流控制和共享中信息特点, 本文将在物联网共享中有可能会泄露安全隐私信息的类型划分成3种, 即:一是直接隐私泄露 (Direct Privacy Leakage, DPL) , 即在信息流中, 由拥有信息者其自身导致的节点信息泄露;二是间接隐私泄露 (indirect Privacy Leakage, IPL) , 即由于在信息的共享或传递过程中, 导致的隐私信息泄露;三是环境感应隐私泄露 (Context Privacy Leakage, CPL) , 即通过和具体用户有关的数据流中, 利用环境感知、逻辑推理等手段寻找关联而导致的安全隐私泄露。

对于直接隐私泄露问题, 需要重点保护数据流节点的隐私, 构建平台安全模型, 维护平台的安全性;对于间接泄露问题, 需要进行控制数据流, 特别对于安全级别不同的数据, 在其流动时注意数据的处理;对于环境感应隐私泄露问题, 需要构建多隐私关联模型, 成立关联知识库, 利用系统对用户进行提醒, 注意信息的处理或安全级别的改变。

3.2 基于K-匿名模型安全隐私控制模型

K-匿名的技术是上世纪末由L.sweeney和Samarati在PODS上提出的。该技术能够对全部个体敏感属性进行保护, 将其隐藏于K规模的群体里。之后, L.sweeney又提出了K-匿名的保护模型, 并给出了应用该技术的隐匿及泛化方法, 有效地提升了保护隐私的力度。

K-匿名的定义是:若一拥有数据者, 其想将个人数据R (Dl, …, Dn, C) 进行共享。数据记录的形式如下:, 其中V为属性Di的数值, cls为一个属性C的类别。如果R与外部数据记录E共享一些属性, 则将其记录为R*E。假设R*E中值比较特殊, 则依据它就能够在极大的概率下, 进行推断一条对应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记录。所以, 针对所有在R*E里的值, 持有数据者需确保在R中, 均有记录和它进行对应, 该记录的条数可等于或大于某一最小值。于是, 就能够防止利用R*E中的值对R里数据隐私性的破坏。

4. 物联网共享平台设计

4.1 平台构架

该物联网共享平台是基于云计算的框架基础上, 进行物联网共享平台开发实现的。平台使用标准化的结构, 其传感器数据遵循重用性及可用性。该种架构能够为用户方便地上传本地数据, 以及应用别人的数据。平台的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平台从架构上, 能划分成3个层次, 即:感知层, 服务层, 应用层。

感知层:包括全部的源数据节点。利用传感协议传感器原始数据采集存储到节点数据库后, 利用服务器和节点之间的通信程序, 把格式、种类不同的数据上传至服务端里。

服务层:包括数据中心及应用中心两个部分。应用中心进行用户请求的解析, 同时利用请求建立查询数据中心的最佳策略。

应用层:也称用户层, 为用户使用平台的入口, 例如客户端程序、浏览器等。

在该架构中, 隐私保护服务和Qo S贯穿了全部架构, 提供给平台良好运行以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4.2 隐私策略与过滤器设计

在安全服务器中, 平台设置了隐私授权策略文件, 包括权限说明及授权规则。授权策略文件主要是阐述了数据信息流动的方向, 以及相应的隐私保护策略, 它为平台信息流控制关键部分。授权策略采用的是XML权限配置协议 (XML configuration Access Protocol, XCAP) 实施修改及创建。设计隐私过滤器时, 需遵循隐私策略文件基础上设计的对于信息流控制的功能, 其可以在信息流动时, 依据隐私控制模型把一些隐私数据过滤掉, 或者匿名掉隐私数据, 将其转成非隐私数据。构成隐私授权策略文件的规则有三个方面, 即:动作 (Action) , 条件 (Condition) , 转换 (Transformation) 。通常将转换和动作组合叫做许可 (Permission) 。

隐私授权策略文件还规定了K-匿名方法对信息集合及其属性的保护策略:针对持有单一标识符的敏感信息项, 不进行直接的操作, 首先需把它进行信息泛化, 通过XCAP的控制, 完成K-匿名保护信息隐私。隐私过滤器担负隐私授权策略的执行, 根据策略规则, 过滤器实施对各种信息的信息过滤操作。下面为平台通过K-匿名的方法进行保护信息的隐私操作实例。如果某用户需取得01号用户的03号数据信息, 则需对搜集的信息和搜集时间实施2级匿名操作。

4.3 平台安全隐私服务设计

(1) 风险提醒服务

针对环境感知类泄露隐私情况, 在信息敏感关联库里, 难以对各种种类信息间的关联性进行完全的考虑。与此同时, 对于个人用户的认定也不尽相同, 一些用户可能认为在某些信息之间存在环境感知泄露, 但其他一些用户可能看法不同。即使对于隐私保护非常的严格, 有时也不能绝对地确保安全隐私保护不会出现不足。敏感关联知识库需要伴随平台的改进而不停地丰富, 所以, 该平台提供了采用PUSH机制的隐私提醒服务, 用户的反馈被平台接受, 对信息敏感管理库进行补充之后, 就对可能有相同风险的用户进行风险推送提醒, 提醒用户修改有关信息隐私设定, 同时可以提供修改功能。

(2) 数据主权服务

每个信息都会在服务端有存在一个虚拟表, 主要是记录此信息流向。一旦用户登录了平台, 那么用户就能够修改、查看和此用户自身相关的信息流。因为平台的用户间是个社交网络, 当在用户间进行信息流动时, 信息就分配至了其他用户, 拥有信息者具有数据主权。

(3) 混合认证服务

认证是实施安全保护的一个重要手段, 由于物联网特殊性, 平台没有采用单纯的密码认证手段, 采用的是混合认证服务, 该服务混合了传感器特征, 有效地提升了密码空间, 将认证安全性进一步地增强了。针对互联网平台, 采用键盘输入密码是一种常用的认证方式, 这种认证方式的缺点是密码空间比较小, 密码空间是由10个数字和26个字母组成的, 较容易被穷举法进行攻击。本共享平台采用的传感器节点, 其特征数据非常多, 例如声音传感器, 能对声音特征进行捕捉;图像传感器, 能够对图像特征进行捕捉。在认证服务中应用这些特征, 将会大大地提升认证安全性。

5. 结束语

当前物联网因其易用性、便捷性及必要性等特点, 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受到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 为了实现广泛化的物联网信息共享, 就一定要在物联网共享过程中, 实施严格隐私安全保护, 这样才可以避免信息数据的隐私泄露问题。而进行安全隐私的保护, 其前提就是充分利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的不同特点, 根据物联网感知、自治等特点, 实施安全隐私保护, 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物联网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曹松.物联网安全性能分析.计算机安全.2010 (6) :51-52, 55.

[2]Jun-bin Liang, Ning-jiang Chen, Min-min Yu.A cloud model based multi-dimension QoS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Computer Science&Education, 2009.ICCSE'09.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vol., no., pp.348-352, 25-28 July 2009.

[3]谷汪峰, 饶若楠一种基于K-anonymity模型的数据隐私保护算法.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25 (s) :65-67.

[4]暴磊, 张代远, 吴家宝.物联网与隐私保护技术.电子科技.2010.23 (7) :110-112.

数字图书馆共享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篇6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资源,著作权保护

在当今的数字化环境下, 之所以要注意强调著作权问题, 是因为目前所建立的关于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法规, 已经不能满足现今著作权保护的需要了, 所以在现有的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之外, 要通过其他的办法来进行数字化图书馆的共享作品的保护。下面对著作权所存在的有关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阐述。

1 用户使用时涉及的问题

1.1 信息查询方面

对于当前的数字化图书馆而言, 一般都是通过网络联机的方式向用户来提供资源的, 且都是有偿性质的。如果说有的检索员将一份得到的文献信息提供给了其他有相同需要的用户的话, 他就侵犯了所谓的数据库的专有权, 是一种违法行为, 另外, 检索员要在经过作者同意的情况下, 才能够对未发表的文献进行下载, 否则也是违反国家的法律的。

1.2 数字化图书馆的最大优势就是, 可以通过网络连接的方式来实

现跨地域的向读者提供资源和信息, 使读者可以自选地域的进行资源的利用, 这也是数字化的主要提供方式。我国的著作权法对此也有明确的规定。信息网络的传播权利是著作人的专有权利, 著作人可以将其转让或者出卖, 并且获得一定的报酬, 这在我国的著作权保护法里是有明确规定的。所以, 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下的几点:第一, 在没有经过作者许可的情况下, 将别人的作品进行传播, 是一种侵权行为, 是会受到法律制裁的;第二, 在未经过许可的情况下, 将由合法手段购买的电子出版物在网上进行传播, 也属于侵权行为;第三, 未经过作者的许可, 将别人的作品下载作为藏品, 也是属于违法的。

然而, 在保护作者的著作权的同时, 也要保证资源的正常传播, 使其可以为社会服务。所以, 我国的著作权法也有规定, 在有些情况之下, 是可以不经作者同意将其作品进行使用的, 而且不用支付报酬, 但是在使用时, 一定要注意标注明白作者的姓名, 不得侵害著作人所享有的合法权利。

2 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著作权问题

2.1 关于网络资源数字化的著作权

图书馆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及资源, 然后数字化图书馆再将这些资源进行整理, 这样在丰富图书馆馆藏的同时, 也给读者提供了图书馆以外的信息资源。图书馆通过使用专业的导航库, 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组合, 然后提供给读者。主要是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对网页资料直接引用, 只要是在一定的内容范围内使用, 都是合法的, 但是超出了法律所规定的范围, 无论是以什么为目的的, 都是属于违法的;另外一种方式是超文本链接, 现在的数字化图书馆大多都是使用的这种方式, 在使用网页名字或者是网页的组织者进行链接时, 一般不会侵权, 但是如果使用图片等作为链接的标记的话, 就会造成侵权。

除了以上的方法之外, 还可以通过建立特色的虚拟馆藏的途径。由于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资源, 信息量比较大, 用户使用比较困难, 图书馆要进行组织和整理。

2.2 图书馆内资源的著作权

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 是当前时代发展的必然。它可以节约大量的空间, 减少很多的工作量, 另外, 还给读者提供更多的资源。资源的数字化就是将文字化的信息资源, 在计算机上, 通过二进制的编码技术进行转换。但是, 这种转换必须在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之下才可以进行的, 否则就违反了国家著作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另外, 国家的著作权保护法也有规定, 对于作品的保护都有一定的保护期限, 超出这个保护期限的作品就被视为公有领域的作品, 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 公民可以自由使用, 不会违反法律法规, 造成侵权行为。图书馆对于这些资源也可以自由的转换成图书馆的的资源来丰富馆藏, 但要注意, 在进行转换时, 对于这些资源, 要将作者的姓名标注明白, 否则也会造成侵权行为, 是违法的。

3 有关的对策与措施

由于现在资源在向数字化发展, 对于其中的一些问题, 就要有一定的对策和处理方法, 在笔者看来, 主要可以通过以下的措施, 来加强对著作权的保护:

3.1 提高保护意识

在现在社会中, 国家的法律体制虽然说已经相对比较完善, 但是人们的法律意识却仍是比较淡薄, 尤其是对于知识产权这一方面, 所以首先要加强对社会人士的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的宣传以及教育, 尤其是在网络著作权方面。只有让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了解了知识产权的意义, 并且尊重著作权的时候, 知识产权的法律作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在数字化的图书馆中, 要加强对管理员的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的教育, 避免其发生侵权的行为。另外, 图书馆也应当向广大读者进行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的宣传, 提高大家在这方面的法律意识, 使他们在获取网络资源时, 要自觉地遵守法律, 不发生侵权的行为。

3.2 加强立法保护

我国在网络注册, 以及计算机安全等方面都有比较详细的法律法规来维持良好的网络渠道。但是, 对于网络知识产权以及网络著作权这一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完善, 所以说, 国家的有关部门要对在知识产权这一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建设, 只有较完善的法律程序, 较严格的法律制度, 才能真正的制约人们, 才能够真正的保护知识产权, 广大网络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利和利益才能受到更好的保护。

3.3 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

在我国的新制定的著作权法律中, 对于著作权的管理组织的合法的地位以及它所要执行的任务都有规定, 作为著作人, 可以用过此组织来行使自己的权利。由于现在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 依靠单一的著作权人要想掌控他的作品所应当享有的每一个过程并且使它所应当享有的物质权益以及精神权益是不可能的。对于网络资源的使用者来讲, 他们也不愿意去在损害别人利益的情况下去利用这些资源。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 作为网络服务商也是不能和每一位作者都签订合理的协议的。所以说, 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建立一个相应的组织来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规范和管理。在目前的形式下, 著作人都是以信托的方式对此组织进行授权的。著作人将其所有著作中的部分著作权益以信托方式来交给此组织, 由他们来进行监视, 并对使用者收取一定报酬, 还要保证其作品不受侵害。

4 结论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 数字化的形式, 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主要形式, 但数字化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要注意对它的管理。在网络知识产权的问题上面, 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保护作者的利益和权力, 使他们在为人们提供服务的同时, 合法权利和经济利益不会受到损害。笔者希望有关单位和个人能够尽快找出合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同时, 也呼吁广大读者尊重作者的权利, 遵守法律法规, 做一个守法的网络资源使用者。

参考文献

[1]汪张林.论数字图书馆版权立法的现状与出路[J].新世纪图书馆, 2012, 2.[1]汪张林.论数字图书馆版权立法的现状与出路[J].新世纪图书馆, 2012, 2.

[2]史敏.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思考[J].中国版权, 2003 (5) .[2]史敏.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思考[J].中国版权, 2003 (5) .

[3].都东浩.谈数字图书馆建设与著作权保护问题[J].时代文学 (双月版) , 2007, 1.[3].都东浩.谈数字图书馆建设与著作权保护问题[J].时代文学 (双月版) , 2007, 1.

[4].徐华.图书馆著作权保护的社会价值认知及策略——基于《关于加强图书馆著作权保护工作的通知》之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 4.[4].徐华.图书馆著作权保护的社会价值认知及策略——基于《关于加强图书馆著作权保护工作的通知》之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 4.

共享和保护 篇7

关键词:“双轮驱动”,网络实验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实验信息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

高校实验信息资源是高校整体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与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逐步成熟,高校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认同与研究,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通讯技术基础上的高校实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对于高校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则相对滞后很多。网络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保护是一对矛盾体的两个方面,重视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后果则会造成整个高校实验信息资源的发展失衡或一方的快速发展反而迟滞了另一方的发展,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个高校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本文认为,高校网络实验信息资源应基于共享与保护的“双轮驱动”模式下进行建设、管理与保护,既注重高校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共享,又注重实验教学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尊重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实现整个资源的共享。

1 网络实验信息资源共享是实现高校教学、科研互惠共赢,避免教学资源浪费的重要保障

高校网络实验信息资源是指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满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能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存储与传输的数字化资源。其中包括各种教学课件、教师教案、教学资源库、实验数据、科研成果、网络音频视频作品,各种教学软件、教学案例、教学参考资源,以及数字图书馆中供读者检索、阅读的各种数字资源。高校网络实验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在不同高校之间,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建立在互联网平台基础上的实验信息资源的相互交流、相互传播与共同使用。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建立了网络实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使各高校之间方便快捷地访问每个高校的实验信息资源及相关实验信息,并把它们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与科研实践及学生学习中去。网络实验信息资源共享是提高高校实验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率,减少或避免实验信息在采集、加工制作、存储与管理过程中的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实验信息资源,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育理念,实现高校间实验资源集约化、高效率、互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重要举措。在教学实验中,师生可通过网络通讯工具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应用于教学、实验、研究、学习中去,并在教学科研中实现资源的应用和共享,达到信息社会化所要求的目的。在此,如何利用好网络实验信息资源,在达到共享的前提下实现对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保护,使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二者兼备,良性循环,是目前所要解决的难题。只有通过有效地实施对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保护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模式,才能推动高校实验信息资源开发、建设与保护的相互促进,互惠双赢,良性循环,进而实现对网络环境下实验信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网络化背景下,高校网络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是大势所趋,它既提高了实验资源的利用率,又优化了实验资源配置,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实验信息资源的运用模式与管理模式,缩小了各高校间的差距,避免了各高校因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现象。

1.1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实验信息资源共享打破了传统封闭式的实验资源利用模式

以数字化、交互式、多媒体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实现高校实验信息资源的全球化传播与共享提供了实时互动的物质基础和承载、传播的共享平台,同时也使高校实验信息资源由传统的封闭式传播和使用转向了开放式、交互式、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共享与应用。互联网作为巨大的多媒体信息存储、传输平台为实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和共享提供了物质基础。高校老师、科研工作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把各种教学资源、科研资源、学习资源和管理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文体、音频、视频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中供各高校及本校各部门的老师、科研人员及学生浏览、学习、下载,并且通过网络自身的交互性工具实现与信息资源的管理之间的互动式交流,解决教学、科研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把优质资源传播到其他渠道供别人分享,从而达到实验信息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1.2 基于互联网的实验信息资源共享打破了传统的实验教学空间,拓展了实验教学功能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老师与学生的面对面的知识传授与技能传授并答疑解惑,即“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资源利用模式是基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的,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实验教学资源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发挥效益和作用。而在网络环境下,实验教学资源突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封闭式、面对面的传授限制,呈现为不受时间和空间局限的全方位、全天候的实验资源共享模式。同时,网络中的实验教学资源使用的便捷性和复制的无限性,也拓展了这些信息资源使用的范围。任何人在法律充许的情况下都可以浏览、下载、复制、传播这些资源而不会使这些信息资源受到丝毫的损耗。网络实验信息资源如同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无论使用者人数多寡,也无论是何时何地都可以享用这些实验资源。并且在对这些资源进行使用时资源本身不会产生任何有形的损耗,其信息量也不会因为使用而减少,教学的功能效用不会因为其被使用而降低,相反使用得越多这些教学资源的价值就会越高,其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也越大。

1.3 基于互联网的实验信息优化了高校间实验资源配置,避免了教学与科研资源因重复构建而带来的浪费现象

在传统的实验信息资源的运用模式下,各高校甚至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都可能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实验教学资源大多仅局限于本校或本部门之间的应用,无法做到实验资源的全方位共享。由此带来的实验信息资源的重复开发,重复建设很难避免,产生大量的冗余信息并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实验资源。在网络环境下,互联网架起了各高校间信息互通的桥梁,相互之间联系容易且便捷,为实验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平台和物质载体。通过互联网构建的实验信息的共享平台可以为任何高校利用与分享,避免了其他高校因重复建设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一些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在网上构建的优质实验信息资源库也为那些相对落后的高校的教学、科研与学生学习提供了优质资源,缩小了彼此之间的差距,促进了优质实验信息资源的普及与共享。

2 尊重和保护网络实验信息资源是实现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随着各高校对建立网上实验信息资源认识的逐步提高和日益深化,网上实验信息资源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形态。与此同时,要求对网上实验教学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实行保护的呼声也与日俱增,并且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依法保护网上实验信息资源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也是实现网上实验信息资源良性发展的有力保证,是合理开发、有效管理,保护开发者权益,尊重开发者智力劳动成果,防止网上实验教学资源滥用带来的不良后果及侵权行为的根本措施。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保护与其他网络数字资源的保护同样不容乐观,存在着重使用轻保护,借用资源非法谋利,实验信息资源滥用等问题。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通过侵权复制谋取经济利益

这是发生在网络实验信息资源服务中最多的一种侵权行为。有些网络实验信息资源使用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网络上各类课件、教学文案、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教学软件、音频、视频资料采用下载、复印、刻录、印刷等技术,把它们汇编成册或翻刻成软件,出售给需要的用户,其目的已不是教学、科研与学习的需要,而是带有纯粹的商业化营利目的。

2.2 对网络实验信息资源非法修改

网络实验信息资源是制作者和传播者按照一定的程序上载的,具有完整可靠的特性,是用户自由获取信息的前提,也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保证。一些用户凭借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检索、浏览、使用信息资源时,可能会对原有的实验信息进行有意或无意的随机修改、删除网络数据或程序。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网络实验信息中的数据、程序或其他信息资源的应用程序,给其他使用者带来不便。同时,这种随意的修改或删除是对产权人的侵犯和对网络实验信息资源完整性、系统性的破坏。

2.3 未经许可擅自转载侵权

一些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将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在未经允许或授权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予以转载,在转载时既没有标明作者姓名,转载发表后也没有向相关的著作权人支付使用费。此种侵权行为侵害了网络实验信息资源所有者的著作权,挫伤了著作权人继续创作、开发实验信息产品的积极性,不利于整个网络实验资源的进一步充实与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对网络实验信息资源在实行共享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给予保护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唯其如此,才能激励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采集者、开发者、制作者与传播者的热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信息产品,实现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良性发展。

3 “双轮驱动”下的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保护

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保护是驱动实验信息资源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两上轮子,缺一不可。前者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特征;后者则是一种资源所有者的一种个人私权,是网络作品采集、制作、发布、维护者的私人知识产权。从知识产权的层面来说,一个人享有自己的智力劳动成果是因为他有权获得自身劳动的报酬,别人也应当尊重这种智力劳动成果。因而,既要合法使用网上的实验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又要在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唯其二轮驱动才会不断激发实验信息资源的制作者的创作热情,使网上资源不断丰富、不断更新,大量的优质实验资源源源不断地充实到互联网上,供人们共享。

怎样才能处理好既能充分利用、共享网络实验信息资源,又能恰到好处地保护这些资源所有者的知识产权?这涉及到网络实验信息资源所有者所具有的知识产权的私有权与信息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共享性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大力提倡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的今天,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都积极推动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数字资源库建设,数字资源共享正在成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促进社会科技文化进步,优化教学、科研资源配置的巨大推动力量。作为服务于高校师生教学、科研、学习的网络实验信息资源是在传统的实验资源的基础上的数字化、网络化的表现形态,凝结着前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是建立在前人智力劳动基础上的数字化智力成果。因此,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共享是建立在信息开放基础上,总结前人知识、经验并加以创造的智力成果,在根源上具有公共性、共享性的本质属性,其一经上网就可能被所有接触网络的个人或集体使用。

从信息全球的角度来看,数字资源共享正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种共识,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大价值,体现着社会的公共利益。但是在涉及到私人利益的著作权保护时却存在着矛盾的一面,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扩张使两者的利益出现失衡。著作权作为一种私权,是个人基于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具有专有性、排他性,代表着权利人的私人利益。在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管理的问题上,我们既要保护著作权所有者的知识产权,又要维护建立在信息开放基础上代表广大公众利益的数字化实验资源的公共权,即通过“双轮驱动”,谋求二者平衡,使二者矛盾得到合理化解。

3.1 在现有著作权法范围内,协调解决好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公共性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面对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共享与资源创造者、建设者个人利益需要保护的矛盾问题,如何做到既要维护资源所有者的个人知识产权,又能实现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共享之间的平衡,是当前网络实验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国外著作权立法的初衷来看,其目的都基本体现为维护公众利益,使社会公众能从创作者的作品中获得更多的精神产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著作权立法的宗旨也是通过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激励其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进而繁荣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其公益性也是显著的。著作权虽是一种私权,但这种私权是带有强烈公益性特质的私权。

我国的著作权法一直追求“知识共享”与“著作权保护”之间的平衡,一方面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力求保护公众的利益。2001年10月27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在协调著作权人利益与公众知识共享方面明确其立法初衷是“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第2章第4节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的“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2005年4月,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制定了我国第一部专门的网络著作权管理规章《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用行政手段切实保护著作权人的网络作品的知识产权,对规范互联网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2006年7月1日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6条规定通过信息网络“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向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少量已经发表的作品”,“ 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以上的法律法规以及条例都明确规定在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发挥网络传播作品的潜能,满足公众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正常需求。在著作权保护过程中,其平衡的精神所追求的实质上是各种冲突因素处于相互协调之中的和谐状态,既包括著作权人权利义务的平衡,也包括创作者、传播者、使用者三者之间关系的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保护也相应适用这些法律规定。

3.2 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促进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产权保护

对网络空间中所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我国著作权法及有关法规在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考虑到了网络资源的公共与共享性特征,并力求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种问题的层出不穷,现有法律法规、管理条例中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保护规定中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因此,立法机关应当及时根据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细化现有法律体系以适应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保护。现行法律规定对于网络教学系统建设中教学资源的属性未作明确规定,且对教学资源合理使用的范围界定亦缺乏具体性与可操作性。因此,应当在完善现有著作权法及相关信息网络传播条例中明确规定网络信息资源的权利属性及权利归属的具体情形,以及对于教师以及教学资源合理使用的具体范畴,如:对教师上传的独创性资源,像讲稿、教案、视频等内容做明确的知识权利归属界定。对非独创性资源做界限做认定,复制及合理使用的数量做明确规定,这样才能保证网络系统中教学实验信息资源的规范运用,从而维护不同主体的利益。

从网络实验信息系统开发及现行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来看,我国现存的相关法律制度并未对网络信息系统中的实验信息资源做专门的保护界定,即未对网络实验信息系统中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做出明确规定。应当在现有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框架下细化著作权人的权利与资源使用的义务,避免侵权的发生。因而在今后的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保护中,还需要不断修改、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使其逐步适应网络时代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保护。

3.3 通过经济手段,运用经济杠杆调节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各个学校之间、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我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这一宏伟蓝图强调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共享,让全国人民都能分享科技发展带来的变革性成果,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科研机构又是一个个独立的实体,它们的建立、发展与强大离不开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网络实验信息资源作为科技创新的一种,每一项发明创造都带有强烈的个人智力劳动的特征,拥有一定的知识产权,这些资源既要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的现实需要,又需要一定的经济回报以维持实验信息资源的更新、充实与完善。唯其如此,网络实验信息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整体目标。因此,在调节高校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保护的关系时可适当采用经济杠杆调节各高校间,高校内部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资源开发、创造、维护、管理的个人和集体在为公众提供资源共享的同时也能得到一定的经济回报。比如,网络实验信息资源所有者与使用者通过签订合同在提供实验资源的同时得到一定的经济回报,为其后续研发、维护奠定经济基础。

3.4 建立网络实验信息资源共享的保护机制

针对网络实验信息资源现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在设立网络实验信息资源共享和保护的同时亦应充分体现这一共享、保护原则的“权威性、公正性和服务性”。制定相应的共享保护机制,坚持做到“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标准,以促进网络实验信息资源共享和保护的持续、健康、高效发展,从而使网络实验信息资源能更有效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建立监督、保护平台以及在线申报有偿服务专栏,开辟诚信记录,解决共享与保护中的冲突与纠纷,实现互惠共赢的和谐局面。

(1)推进监管体制创新,建立集中统一的监管平台。构建适应高校实验信息资源共享与保护的科学的监管体制机制,形成以有效监管为导向、以资源共享为中心环节、以平台建设为基本模式,适应高校教学、科研根本要求的大监管平台,以适应我国科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实验信息资源需求。

(2)推进监管手段创新,建立诚信记录监管平台。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与推进,传统的监管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校实验信息资源共享与保护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不能很好地协调资源共享与保护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与之相关的复杂问题。必须通监管手段的创新,实现实验信息资源保护的全面与有效到位。建立诚信记录监管平台,完善以诚信为主的信用监管体系,通过注册、检查等方法掌握信息资源使用者的诚信情况。建立和完善用户信用记录制度,进行事前预警式监管,对于失信行为及被查处情况由监管平台进行全面客观记录,对失信的集体或个人进行惩戒。

(3)推进监管制度创新,建立纠纷自行和解平台。建立以互联网为载体推动实验信息资源共享与保护争议的自行和解制度,不断推进监管制度创新,化解实验信息资源共享与保护中出现的纠纷与矛盾。一方面为产生纠纷的当事人提供了一个化解矛盾纠纷的综合平台;另一方面还可以主持和引导纠纷当事人的和平协商,促进和解。

(4)创建“网络实验信息资源共享网上超市” 服务平台。建立在线申报有偿服务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依托全国的网络传输系统,在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高校中实现实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这就好比一个巨大的网上实验信息资源的大型“超市”,为了规范进入这一“超市”的人的行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在线实验信息资源的使用申报平台,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补充、完善,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建立有特色的专题数据库、知识库、信息库,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较为完整的信息服务。为他保护网络“超市”的知识产权,这个平台可以是有偿的,付费的方式可以灵活选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在这个“超市”中各取所需,为自己的教学、科研服务。对所有用户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让实验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发挥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1]赵丽莉.浅议高校网络教学系统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J].现代情报,2009(10):192

[2]孙进康,陈章其.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J].中国电化教育,2008(1):62-63

[3]林亮亮.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86

[4]李更良.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07):39

[5]刘其淑,赵琦,位广红.远程教育资源共享的利益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07):52-53

[6]刘香.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J].信息网络安全,2009(2):5

[7]魏孔鹏,余巍巍.数字媒体技术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中的应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2

共享和保护 篇8

在波分复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光网络中,每条光通道往往都承载着大量的高速业务,一旦网元失效将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保护机制通过为工作业务预留备份资源,可以减轻网络故障的影响,是提高网络生存性的有效手段。在WDM光网络中,保护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按资源预留方式,可分为专用保护和共享保护;按被保护对象,可以分为链路保护和通道保护。其中,由于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和较快的保护速度,共享通道保护一直是研究的热点[1,2,3,4]。

通道保护是指网络在为一个业务请求分配工作光通道的同时也分配一个路由不相关的保护光通道,当工作通道故障时,业务被切换到保护通道中。因为网络正常时,保护通道并不承载业务流量,所以不同的工作通道可以共享备份资源,前提是工作通道间必须满足故障分离,即网络故障时这些工作通道不会同时失效。通常假设网络只能同时存在一个链路故障,即单链路故障模型[4,5]。在此模型下,不同的工作通道只要链路不相关就可以实现故障分离。WDM光网络的业务可以分为静态业务和动态业务。静态业务是需要建立连接的业务需求是预知的,而且一旦这些业务建立,将“永久”地维持连接关系。动态业务是指业务按一定时间间隔依次到达,并且如果能够成功分配连接,经过一段业务连接时间后,该业务将撤销,同时释放连接所用的网络资源[6]。工作和保护通道分配算法是共享通道保护研究的重点,其目的是通过使用最小的网络资源来提供最大程度的保护。文献[3]提出利用整数线性规划解决静态业务模型下的路由和波长分配RWA(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问题。文献[4]证明了动态业务时,在不影响已有连接的前提下,寻找一对合适的工作和保护通道对是一个NP-C问题。文献[1]提出通过列举候选工作路径来减少网络资源消耗。

本文研究单链路故障模型下的WDM光网络的动态共享通道保护方法。

1 共享通道保护模型

考虑到全光波长转换器以及可调谐的光收发机技术还没成熟,未大规模商用,本文假设在WDM网络中没有配备两者。这意味着工作通道和保护通道必须使用相同的波长。

1.1 WDM网络波长分层图模型

设WDM光网络的拓扑为有向图G(V,E,W),其中V代表网络节点集合,E代表网络中链路集合,W代表光纤中的可用波长数。文献[7]提出用分层图模型来描述网络中的波长资源:网络拓扑G被复制成相同的W份,每份都是一个分层图LG(V,E,i),1≤iWLG(V,E,i) 也就是波长层,代表了波长i在网络各链路中的使用情况。 图1(b)即为由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得到的分层图结构。光网络的分层图模型使业务的路由和波长的选择在不同的波长层完成,即在同一个波长层完成路由的选择,从而消除了波长连续性限制条件,简化了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的分析。

(a) 光网络拓扑 (b) 光网络分层图 (c) 网络状态示意图

下面利用分层图模型描述WDM光网络的资源利用状态。对于波长为i的分层图LG(V,E,i),采用文献[8]提出的基于邻接链表的有向图类数据结构。对于图中每条链路的使用状态,使用以下的Edge类结构记录:

其中edgeColor描述链路的使用状态,可以是FREE、WORK及BACKUP,分别表示空闲状态、被工作通道占用及被保护通道占用;sNode和eNode分别为链路的源宿节点索引;Flag为链路不相关标记;weight为链路的权重,可以是跳数、链路距离等;cost为链路的代价值,用于在网络中寻找最短路径;flagSet为使用该链路的保护通道各自对应的工作通道所经过的所有链路的不相关标记集合。使用以上的数据结构描述网络状态,只需记录各链路的使用状态,而不用记录网络中承载的光通道,与传统的链路-通道矩阵结构[6]相比,数据结构的大小只与网络的拓扑有关,而不再随网络中的通道数目动态变化,这就提高了计算效率。

1.2 工作和保护通道分配算法

工作和保护通道分配算法采用文献[9]提出的最具代表性的两步通道选择方法:首先遍历所有波长,在每个波长层中利用最短路径法(例如,Dijkstra法)计算一条工作代价最小的路径作为候选工作路径;接着在所有候选工作路径中,选择工作代价最小的路径作为工作通道路径,其所在的波长作为工作通道波长;然后在工作通道所在的波长层选择一条保护代价最小的路径作为保护通道路径。

为了满足共享通道保护条件,设每个链路e的工作代价函数CWork(e)和保护代价函数CProtection(e)分别为[4]:

式(1)中Cweight(e)为链路额e的权重,ε1为负载均衡系数(例如,10-3),W为总波长数,λ为链路e的剩余可用波长数,color(e)为链路e的状态。式(2)中ε2为空闲代价系数,一般为很小的值,例如10-4,Setbackup(e)代表经过链路e的保护通道各自所对应的工作通道经过的所有链路的不相关标记集合,Setwork(p)代表第一步选好的工作通道p经过的链路的不相关标记集合。

工作和保护通道算法的流程图见图2。

2 模拟仿真及性能评估

(a) 类Cernet (b) 5×5 Mesh_Torus

为了评估工作和保护通道分配算法的性能,本文采用类Cernet和5×5 Mesh_Torus两种典型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仿真实验,如图3所示。用距离作为链路权重。每个链路由两根相反方向的单向光纤组成。假设业务请求按照均值为1/λ的指数分布间隔时间到达,如果能够成功分配工作和保护通道对,则连接的维持时间满足均值为1/μ的指数分布,定义网络的负载为ρ=λ/μ(Erlang)。同时假定所有的节点对间等概率地产生业务请求,即均匀分布业务量。仿真实验研究不同的网络负载或波长数对连接请求阻塞率的影响,每次仿真都产生106次业务请求。当业务请求到达时,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和保护通道对,则为该请求分配连接;否则阻塞该请求。

图4为类Cernet和5×5 Mesh_Torus两种网络拓扑的仿真结果。

(1) 随着网络负载的增加,阻塞率增加;随着光纤波长数的增加,阻塞率减少。

(a) 类Cernet (b) 5×5 Mesh_Torus

(2) 在相同的网络负载和波长数前提下,类Cernet拓扑的阻塞率高于5×5 Mesh_Torus拓扑。从拓扑图可知类Cernet拓扑的顶点数为10,边数为16,平均顶点度为3.2;而5×5 Mesh_Torus拓扑的顶点数为25,边数为50,平均顶点数为4。因此5×5 Mesh_Torus拓扑比类Cernet拓扑更容易找到链路不相关的两条路径,故而阻塞率较低。

(3) 在图4(a)中,当100≤ρ≤240时,阻塞率高于0.1,此时网络处于重载状态,增加波长数可以显著降低阻塞率;在图4(b)中,在60≤ρ≤120时,阻塞率低于0.04,此时网络处于轻载状态,增加波长数基本不改变网络阻塞率,主要原因可能是文献[4,10]提到的“保护陷阱”问题,即由于最短路径方法倾向于寻找代价最短的链路,造成过度使用某些链路,从而形成瓶颈。而如果工作路径能够避开这些链路,反而可以更加容易地找到链路不相关的保护路径。

3 结 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WDM光网络的动态共享通道保护方法,利用分层图模型来记录网络波长利用状态,提出了链路状态描述模型。给出了动态工作和保护通道分配算法,先在所有波长层中寻找一条工作代价最小的路径作为工作通道,然后在该波长层寻找保护代价最小的路径作为保护通道。对类Cernet和5×5 Mesh_Torus两种网络拓扑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网络负载的增加,阻塞率增加;随着波长数的增加,阻塞率减少。在相同的网络负载和波长数时,类Cernet拓扑的阻塞率高于5×5 Mesh_Torus拓扑。当网络处于重载状态,增加波长数可以显著降低阻塞率;而网络处于轻载状态,增加波长数基本不改变阻塞率。

参考文献

[1]Xin C,Ye Y,Dixit S,et al.Ajoint lightpath routing approach in surviv-able optical networks[J].SPIE Optical Networks Magazine,2002,3(3):13~19.

[2]Yan S,Jue J P.Shared protection routing algorithm for optical networks[J].SPIE Optical Networks Magazine,2002,3(3):32-39.

[3]Ramamurthy S,Sahasrabuddhe Laxman,Mukherjee Biswanath.Surviva-ble WDMmesh networks[J].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2003,21(4):870-883.

[4]O C Zhang J,Zhang H,et al.Newand improved approaches for shared-path protection in WDM mesh networks[J].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2004,22(4):1223-1232.

[5]Tacca Macro,Fumagalli Andrea,Paradisi Alberto,et al.Differentiated reliability in optical networks: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ults[J].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2003,21(11):2576-2586.

[6]顾畹仪,张杰,王健全.光传送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77-178.

[7]Chen C,Banerjee S.A new model for optimal 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in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optical networks[A].Proc.IEEE INFOCOM[C],1996:164-171.

[8]Ford W,Topp W.Data Structures With C++Using STL.Prentice Hall Inc,2002.

[9]Li D,Wang D,Kalmanek C,et al.,Efficient distributed path selection for shared restoration connections[A].Proc.IEEE INFOCOM,2002:140-149.

别和宝宝共享“隐形盐” 篇9

“超盐”惹的祸

浮肿。不少准妈妈孕期里常常觉得“嘴里没味儿”,喜欢吃点咸的,可是刚三,四个月就变成了“小象”——小腿和脚开始浮肿,一按一个坑。要知道,准妈妈在怀孕期间本就容易出现浮肿,如果吃盐过多,会加重水钠潴留,更易加重浮肿。

高血压。妊娠期间,准妈妈就是患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再加上吃得过成,恐怕很快就要“转正”了。

肾脏增负。肚子里多了个小人儿,准妈妈除了要喂饱他,还要帮他代谢。这样一来,肾脏的负担就会加重,倘若食盐过多,肾脏可就要累垮了。

吃盐会上瘾?

我们都厌恶盐罐子,但盐中的钠离子确实在保持体液平衡,维护肌肉和神经的正常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偏咸的食物吃起来更美味。

英国关注食品盐分与健康关联组织的专家说,吃盐是会上瘾的,如果你吃惯了高盐食物,舌头对盐的味觉感受功能就会受到抑制,致使你对高盐食物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越吃越咸。

“隐形盐”藏身之谜

从味精、酱油到大鱼大肉,盐已经渗透到圣诞餐桌中的诸多美食中,就等你来吃呢!

藏身处:调味品

平时常用的味精,番茄酱、蚝油、酱油,甜面酱等调味品,都是含盐大户。一勺5~6ml的酱油中就含有1g钠,20g黄酱中含有2g多钠,1块酱豆腐约含1.5~2g钠。除了汁状调料,像酱菜、咸菜这些菜料就更不用说了。

“隐盐”代表: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会与血液中的锌结合后排出体外。如果准妈妈在孕期摄入过多味精,就会耗损大量的锌,而锌正是胎宝宝生长发育最需要的营养。

藏身处:甜品

吃过大餐后享受一道美味的甜品吧!什么?甜品竟然高盐?!这听起来似乎匪夷所思。一起来扫扫盲吧,在奶酪、糕点成胚后储存发酵前,表面是要抹上一层盐来腌的,这是发酵和储存的需要。如果吃正宗的圣诞大餐,会用很多咸味奶酪入菜,不知不觉就会吃进很多盐。

“隐盐”代表:冰淇淋

很多准妈妈都爱吃冰淇淋,却担心吃多了会胖,也怕太凉的食物刺激胎宝宝。现在,又多了一个让你少吃冰淇淋的理由,那就是冰淇淋也是藏盐“高手”。为了口味的完美,冰淇淋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很多盐分,只是浓郁的酸甜味把咸味覆盖住了,欺骗了味觉。

少盐主义,少吃冷饮的同时,准妈妈在选购奶酪,糕点时也仔细阅读盐含量标签,而且别被烘烤或无脂点心所蒙蔽,它们只是低脂,但含盐量却一点不少。

藏身处:快餐

就拿准妈妈最馋的节日大餐鸡翅,比萨、面包、薯条来说,四样都吃就要摄入12.3克盐,就和喝海水一样。而且,快餐之所以含盐量高,不光是因为其中加入了大量食盐,还有各种高盐佐料。

“隐盐”代表:方便面

一包方便面的含盐量能达到6.7g。其实方便面本身并没什么盐,但当你打开各种调味包,这一餐摄入的盐就已经超量了。

藏身处:熟食

香肠、熏肉、火鸡、午餐肉、腊肉等熟食,是节日大餐中的“硬货”,也是最能廨准妈妈口腹之欲的美味。它们虽然吃起来简单方便,但却含有大量的盐,南方人最爱吃的腊肉,每25g就含5g钠。

“隐盐”代表:火鸡

火鸡是圣诞节必吃的大菜,很多欧美家庭还喜欢自己做,将大量甘笋、西芹、洋葱,栗子等蔬菜塞进火鸡肚子里,再在表层抹上多种香料,放入烤炉中烤。

和他们相比,中国人吃的火鸡是最“实惠”的,因为菜少肉多,而且调料丰富。所以,一餐下来,只吃火鸡就至少要吃进去1g左右的盐。

少盐主义,只有一个要求,少吃熟食,非要吃的话一定要选品牌熟食,含盐量会低50%左右。

藏身处:罐头

罐头食物以其方便、美味赢得了不少准妈妈的青睐,但它的营养价值其实很低,而且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大量盐、酱汁和调味品,准妈妈千万别“迷恋”。

“隐盐”代表:浓汤

圣诞大餐中怎么能少了浓浓的热汤?很多准妈妈会选择既省事又充满浓郁味道的老母鸡汤、猪骨浓汤、浓滑鱼汤、牛肉浓汤等罐装浓汤,但这种汤的含盐量却相当高。比如,蘑菇奶油汤中每18g就含有0.4g钠,紫菜蛋花汤里每8g就含有0.536g钠。

少盐主义:尽量少吃罐头,购买罐头食品后要仔细漂洗,或干脆买“无盐”罐头,回家自己添加适量的盐。想喝汤,最好自己动手做,图省事用罐装浓汤时,要多放水和新鲜蔬菜,蔬菜中丰富的钾对钠有一定的平衡作用。同时,大量的盐也会溶解在汤水中,因此要少喝汤。

藏身处:小零食

瓜子、话梅,花生,饼干等小零食,制作时都会用食盐来调味,吃起来口感就偏咸。

“隐盐”代表:爆米花

爆米花,是不少准妈妈在家“解闷儿”时的吃食,但爆米花的含盐量却超高。一大袋爆米花所含的盐分大约有5~7.5克,比一天的摄入总量还多。

沙拉

那么多藏盐的东西不能吃,来点沙拉总可以吧?按说,沙拉的主要原料是新鲜蔬菜,水果,绝对是营养的来源,但沙拉的健康与否,关键还要看它的配料和酱料。

番茄酱

沙拉酱的含盐量本就不低,若沙拉的配料中加了火腿、熏肉,乳酪等含盐大户,沙拉就变得不那么健康了。

少盐主义:尽量选择无盐或低盐小零食。比如说,相同的热量,油炸花生米含盐量约0.09g,比五香干果花生就要低很多。

藏身处:含盐饮料

运动饮料的含盐量很高,是为大量运动,流感需要补充电解质的人准备的,准妈妈的活动幅度和活动量都不大,喝这样的饮料只会给肾脏增加负担,很容易引起浮肿。

“隐盐”代表:蔬菜汁

每杯成品蔬菜汁的钠含量约为0.7g,准妈妈如果想喝蔬菜汁的话,最好自己在家用榨汁机制作,尽量不要买市售的蔬菜汁。

“低盐”小菜

番茄炖牛肉

把牛肉切成小块,用开水焯一下。炒锅加底油,煸炒西红柿块,而后加汤。汤滚后下入牛肉,香叶和山楂,炖熟时加入1g左右的盐,炖一会儿再出锅。

低盐秘诀:山楂和番茄中的有机酸有助于纤维粗大的牛肉变得软烂易熟。

醋烹翅中

用花椒、姜水、2克盐把面粉调成面糊,将翅中放进去腌半小时左右,而后下锅炸至8成熟。将底油烧热,煸炒葱花、胡萝卜、笋片,加糖、醋和水,用淀粉勾薄芡,下入翅中烹至汁浓翅熟。

低盐秘诀,醋烹能让菜肴更焦香滑嫩,还可以很好地弥补低盐带来的味道不足的缺憾。

防盐出招

准妈妈在怀孕中晚期,很容易出现浮肿甚至妊娠高血压。所以整个妊娠期吃东西都要注意,低盐饮食有助于增加乳汁分泌量。

第1招:菜到嘴边再放盐

炒菜、做汤时先别放盐,尤其是做汤时,水要一次放到位,不要中途加水,否则汤水的温度突然下降,会损害汤的美味。等到菜和汤做熟了,快上桌面的时候再撒点盐。

第2招:以酸代盐

尝试借助甜,酸来调剂食物的味道,可以减少盐的摄入,同样能刺激准妈妈的食欲,有时候甚至比单纯放盐来得更美味。

第3招:清淡本色

有些菜偏偏因清淡而美味。就像蘑菇汤,越清淡越能衬出蘑菇的鲜香,而且蘑菇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准妈妈不妨多吃。

第4招:大鱼大肉不放盐

鱼和肉本身就含有无机盐,所以在烹饪的时候尽量不放盐,吃它的本味儿就好。如果怕腥,可以稍微放点盐提提味。

第5招:边尝试边加盐

共享和保护 篇10

版权, 即著作权, 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对其所创作的作品享有的权利。概念中的作品是指具有独创性的各种形式的创作成果。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等。版权的狭义概念, 指作者就其所创作的作品而享有的权利。广义的版权, 还包括作品传播者的权利, 如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组织的权利。这叫做邻接权或相关权, 是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组织在传播作品的过程中, 就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版权是作者的财产权利与精神权利的统一体。其中, 精神权利是与作者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只能由作者本人享有和行使。财产权利, 是可以让作者或其他权利人控制作品的使用, 从而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在我国, 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 版权属于一种民事权利, 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前言中, 明确规定“知识产权是私权”, 因此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 在理论上当然也被确认为是一种私权, 具有民法上财产权的性质, 是应该受到特别保护的权利。

二、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

信息资源共享是由信息资源、信息传播机构和利用者三部分组成的。其中信息资源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信息传播机构在信息资源共享中则发挥着桥梁、媒介的作用, 用户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则是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在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中, 信息资源共建和信息资源共享是其在实践中的两个过程。信息资源共建是信息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 而信息资源共享则是信息资源共建的目的, 是整个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中的最终结果。作为图书馆等社会公共信息服务机构来说, 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利用需求, 以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

通过分析, 我们可以对信息资源共享作如下定义:信息资源共享是指拥有一定信息资源的各个部门, 通过共建和共享活动, 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信息资源共享”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也是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要求。信息资源共享是迅速提高社会对信息资源的获知能力和利用率的最佳途径, 其目的是使每个组织和个人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在发表的《数字化环境下版权立场》中强调:“信息是为所有人的, 无论何种形式的信息均应被公共获取, 版权不应当成为信息与思想获取的障碍。”我国《著作权法》虽然把保护版权作为其主要目的, 但其终极目标是“为了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而信息资源共享可以说是实现这个终极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三、版权保护和信息资源共享利益冲突的法理分析

《牛津英汉大辞典》将“利益”定义为:“个人或个人的集团寻求得到满足和保护的权利请求、要求、愿望或需求。”《应用汉语词典》将“冲突”定义为“相互矛盾或抵触, 不协调”。故此“利益冲突”的含义应为“个人或个人的集团寻求得到满足和保护的权利请求、要求、愿望或需求发生了矛盾或抵触, 不协调。”

版权是个人基于其智力创造性劳动成果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为权利人所独占或垄断, 具有专有性和排他性, 代表的是权利人的私人利益。而图书馆等公共信息服务机构是建立在信息开放、扩大交流的基础之上的, 具有普遍性和共享性等特点, 代表的是广大公众的公共利益。在既要保护私人利益, 又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中, 就必然会产生一些冲突。掌握它们之间的利益冲突, 有利于为实现版权保护和信息资源共享这一双重价值目标提供解决的机制与方法。

作为社会共同体中的一部分, 人与人之间必然会经常性地发生利益冲突, 为解决或避免这些矛盾, 法律创设了“权利”这一基本概念, 所以利益冲突在法律上就表现为权利冲突。各种利益关系中的人都被称为“权利主体”, 而具备价值性 (能对人构成法律认可的利益) 、可控性 (能为人所利用) 、稀缺性 (其上利益不足以平均分配) 、非人格性 (人自身以外) 的客观事物则被称为“权利客体”。依据法理学的观点, 权利是有一定的“边界范围”, 权利主体对权利的行使是权利人享有法律设定的边界范围内的自由。权利的这一特性表明, 权利主体的权利效能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超出这个范围, 就可能构成侵犯他人权利, 或者是与他人权利发生冲突。

传统的法学理论一般认为, 权利与权利之间是可以划清界限的, 严格依法界定并保护一个主体的合法权利时, 实际上也就界定和保护了他人的权利。但是科斯通过其“权利的相互性”理论对传统法学理论提出了挑战。他在分析“公害”及其他类似侵权案件时指出, 传统的做法是要求公害施放者对其引起的公害给予损害赔偿, 这似乎是毫无疑问的, 但实际上却掩盖了选择的实质。通过分析, 科斯提出了他著名的“权利的相互性”理论, 即任何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都是相互冲突的, 一方主体权利的实现意味着另一方主体权利不能实现, 即法律在保护一种权利的时候, 必然会侵犯到另一种权利。

具体到版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领域, 也可以运用“权利的相互性”理论来进行分析:如果我们只注重保护版权人的权利, 则会影响公众对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自由流动, 必然导致信息闭塞, 从而损害社会公众利用信息资源的需求;而如果只注重维护公共利益而不顾及版权人利益的保护, 则必然会使版权人创作积极性下降而使信息生产原动力不足, 最终导致全社会的信息贫乏。

因此, 权利设置的功能就是运用法律的力量在各主体之间对特定客体所产生的利益进行配置。科斯认为, 在出现权利的相互性时, 如果交易费用为零, 无论初始权利配置给谁, 最终的结果都将是一样的:产值的最大化, 或避免最大的伤害。但现实生活中, 不可能有交易费用为零的理想状态, 因此不同的初始权利配置, 将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总产值。因此科斯主张, 在权利冲突时, 法律应当按照一种能避免较为严重的损害的方式来配置权利, 或者反过来说, 这种权利配置能使产出最大化。所以我们就要对版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之间的各方权利进行合理配置, 从而避免损害, 使其产出最大化, 既满足版权人又满足社会公众的利益要求。

在法哲学视野中, 权利之间的关系大致有三种形态:一是同主共存形态, 即根植于同一客体的各项权利归属于同一主体;二是异主共存形态, 即根植于同一客体的各项权利属于不同主体, 但各权利之间通过构造相容管道, 使得彼此的权利和睦共存, 各得其利;三是异主抵触形态, 即根植于同一客体的各项权利归属于相异主体, 彼此之间没有构建起相容管道, 致使一方权利主体的权利行使阻却了他方权利主体的权利实现, 从而引发权利冲突。就版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之间的利益冲突来看, 就属于异主抵触形态,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 构建起相容管道, 以实现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的共存。

参考文献

[1]李明德.著作权法概论[M].辽海出版社, 2005:2.

[2]陈传夫.防止知识产权对公共利益的损害.情报资料工作[J], 2002 (6) :5.

[3]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4]谢群.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专有.中国社会科学[J].2003 (4) :1.

[5]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181.

[6]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183.

[7]曹新明.论知识产权冲突协调原则.法学研究[J], 1999 (3) :73.

[8]熊艳玲.论版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益冲突及平衡[D].2004:15.

上一篇:自组网络下一篇:框架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