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应用与表现

2024-07-16

创新应用与表现(共10篇)

创新应用与表现 篇1

在当今设计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随着他的影响不断地再深入到我们各个领域。视觉传达设计中就包含了包装设计,VI设计、招贴设计等方面,可以说视觉传设计中是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它可以延伸到工艺美术、平面设计、环艺设计等诸多领域。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正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出的“语言”。便形成了设计者风格所在,更是时代表的标记。

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在不断的提高,体现出生活的不断提高,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视觉传达的设计正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延伸扩大,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着装、出行、饮食、住房无不反映出时代的变更,正是这种变更是我们的设计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更符合国际化的标准更具有国际化的水准。在继承传统的表现方法以外,形成创新的手法既保证设计的功能性又具有了新的突破。

在视觉传设计之中,我们标志设计为例,在不同时期标志设计有着它不同设计的表现更多是体现了商品的特性,在我国标志设计中,最早是以实物标志为主,更具别其功能性。随着时代的演变。标志从原本的、单一的实物标志进行转化,使其具有更加鲜明的传播功能,标志设计利用字体变化、图形设计、色彩搭配,将所传播的物品具有美化等功能,更赋予了时代的气息,成就时代的风格,当我们看到博物馆中各个招牌、身着旗袍美女的海报时我们便会想到各个时期的设计风格和理念。

在我国解放以后,设计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使设计更具有时代的不同的韵味,从原本的手绘到今天的电脑绘图,从原本的机械印刷到今天的数字印刷等等,以至于不同材质为标志设计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使得标志设计更具有了可延伸性。在这一些列的条件下我们对于新的设计便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水准。

传统化的设计有其自身的优越性,要求设计者需要较为深厚的绘画水平,但是传统的设计中对于设计的字体、图形、颜色的精准度需有待于提高,然而今天我们对电脑的利用恰恰可以解决到这一难题,并可以任意调节设计的图像的尺寸。为我们的设计大大提供了便利,但更要求设计者不仅需要拥有良好的美术功底更需要设计的软件的合理运用。

设计的理念是设计的根本,随着我们全球的一体化的发展,我们的设计更需要的是设计的国家化标准,只有紧跟国际化的标准才能使我们的设计不断的出新。但这种创新必须在我们的设计基础上,才能保持我们的设计风格。

我们可以看到在国际化的今天,我们能够看到平面设计具有各个地域的风格和理念。不乏一些设计师只是单纯拿来国外设计不假思索的改了改,便形成自己所谓的“风格”这个方法是不可取的,单纯的拿来主义只会让设计走向末路,不会形成自己真正的风格,更会让一些设计者丢失了创作力和表现力。

近些年我们能够看到许多关于我们自身元素的影子,这些设计可以说是成功的,更具有我们广泛的设计意义,字体中中国书法的灵活运用,中国标志的颜色的推广,和中国传统图形的利用,是我们的设计不断的升华和提升。这些元素的展现更加突出我们对于设计的追求。

设计是需要灵感的,更是需要设计师对于情感的投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这正是进步的表现,在设计的过程中只要他们学会设计的手法和方法,形式完全可以突破,我们便可以见到有所创新的设计。更多的展示出他们的原创性。

传统设计中的元素精华是可以借鉴和使用的,我们不能只顾着出新而抛舍掉设计的本身价值,在掌握自身的特点之后集百家之所长,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视觉传达设计中我们的文字、图形、色彩在我们的设计中会体现出时代标记,只有我们大量的研究设计才能形成我们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设计生命是时代赋予的,创新更给了设计灵魂,可以说设计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反复琢磨和推敲,形成现代审美需要。科技在不断地进步,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今天的设计也终将成为历史,但是设计的根本是能够极大限度的发挥设计的灵感和要求,在设计中表现出设计者的设计想法,突出时代的气息。

时代赋予我们很多东西,这要求我们设计者必须要懂得生活,才会表现生活,正是“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的道理,时代更赋予了我们设计表现的机会,我们要学会合理的运用它,争取我们更大的突破。

我们必须要审时度势的去看待设计,在不同的国家、地域、文化中我们能够看到他们各自的特点,在这些设计中既有共性所在又有个性的展现,“求同存异”是我们每一名设计者都需要掌握的理念,才能够在有利的设计环境中展示自己。

设计元素中文字、色彩、图形、是我们设计的三大要素,在保证设计的基础中创新成为了我们必要的环节,创新不只是照搬他人的,不加思索的利用他人的设计形式,对于字体图形色彩毫不关注,这样很容易使设计走向歧途。我们知道设计手法和设计方法是我们在设计中运用的手段,这是经过正规的学习和培训得来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形成我们的设计风格,这是经过在实践中的感悟和摸索形成出来的,我们深知如果你单纯的去模仿他人,最后形成的设计风格会是混淆不清的。

很多设计者将国外的一些设计照搬到自己的作品中,使设计缺乏生命力,成功的案例中表现出我们的设计是需要生动的形象进行表现的,我是利用什么元素打造什么品牌,树立什么形象,这些在设计的道路上会给你提供很鲜明的标志,依照我们设计的对象进行合理的字体设计、图形变换、色彩搭配,是我们的设计形成鲜活生命力的根本。作为设计者必须发现生活中设计元素的所在。将这种元素发挥到极致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

创新性并不是单纯的改变,它需要设计者拥有自身的内涵和创造力,创造力更多的来源于生活,是生活赋予设计者感悟和认知,我们今天的设计再利用元素的基础上,要发挥我们的想象不要完全被无形的意识所束缚,我们应敢于突破设计理念形成新的风格。

参考文献

[1]《设计美学》华中科技大学祁嘉华2009

舞蹈毯技课中的美感表现与创新 篇2

关键词:舞蹈毯技;美感表现;创新

舞蹈是舞者借助身体来表达情感,若需要将舞蹈中的情感进行完美地演绎,这必须要求舞者有熟练的舞技进行深情的表演,并让观众从舞者精湛的舞技中感受到表演中传递出来的感情。舞蹈,是身体最美的语言。随着人们受到的教育水平的提高,其审美水平也同样得到提高。为了使舞蹈能够得以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舞者在训练舞蹈毯技的同时也要训练其美感,将舞蹈中细腻、丰富的情感完美表达出来。

1.舞蹈毯技课中美感的作用

舞蹈的美感与动作的难度不能相提并论,在实际的舞蹈学习中,一些老师与学生通常只是追求难度,对美感在舞蹈中不可取代的意义不够重视,美感是对动作技术进行检验的方法之一,舞蹈毯技表演没有美感,只是简单地将每一个动作机械的完成而不是表演,这样的舞蹈毯技就没有价值性,整个舞蹈毯技表演的过程中除了高难度的动作表演就没有其他的内涵了,这样就会显得舞蹈表演的内容空洞、苍白。在舞蹈教学中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求难度还要更加重视动作的美感,就算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也要要求学生能够以美的感觉精美的呈现。

2.舞蹈毯技课中美感的表现

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动作标准的考验不是考验动作的难度,而是动作带来的美感。一个优美的舞蹈动作可以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使人沉醉与没有语言的画面中,就好像与表演的人一起绘画出美好的艺术作品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表演的美感越好其发挥的效果就越好。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不应该只是一味的追求学习动作的难度,还要注重动作的美感,进而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好的呈现出来。如果在学习动作难度的时候还兼备动作的美感,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舞蹈毯技课中美感的表现进行分析:

2.1规范学生的舞蹈毯技的培养

老师要想学生的舞蹈毯技的美感更好地呈现出来,就必须对学生舞蹈毯技的基础进行培养。老师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技巧开发儿的规范,向学生示范正确的毯技动作,同时还要对学生的不规范的动作及时纠正,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对学生舞台美感的认识进行培训

在舞蹈毯技教学中,老师必须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美感在舞蹈毯技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美感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自觉规范自已的舞蹈动作的美感。舞蹈毯技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美感与舞蹈动作洁、轻以及稳是离不开的。老师必须对学生的舞蹈动作的干净和敏捷进行培训,这样就可以减少舞蹈表演中出现多余的舞蹈动作,从而对整个舞蹈的美感造成影响。

2.3注意舞蹈动作的连贯性

一个完好的舞蹈表演都是经过各种舞蹈动作的编制而形成的,这些舞蹈动作都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只有将全部的舞蹈动作进行完美的连接,这样完美的没有瑕疵的舞蹈才可以带来良好的美感。因此,老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应该重视学生的舞蹈动作的连贯性,指导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自觉规范舞蹈动作的连贯性以及毯技和舞蹈之间的关系,确保自已表演的动作能够衔接与娴熟,进而较好的控制舞蹈表演的动作出现失误,使学生的舞蹈表演达到美感的效果。

2.4对学生的舞蹈节奏感进行培养

舞蹈表演属于韵律较强的艺术表演,要求表演者必须具有很强的舞蹈节奏感。一般情况下,进行舞蹈表演时都是需要音乐配合的,表演者应该如何才可以完美的将舞蹈动作和音乐进行结合是展现舞蹈美感的重要基础之一。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老师必须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舞蹈节奏感进行培养,通过不断增强学生舞蹈训练的节奏感,从而使学生学习舞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3.舞蹈毯技课中美感的创新

创新舞蹈毯技的美感要求从舞蹈教学模式和舞蹈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着手,进而能够组成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舞蹈表演作品。舞蹈课堂中就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舞蹈课堂的创新能力,从而在舞蹈中更好地将自已的风格进行有机的结合。创作一个舞蹈毯技的美感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舞蹈毯技课中的美感创新必须充分利用传统的舞蹈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科学的创新,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捏造。舞蹈的创新其实不是追求较难的舞蹈动作,而是由于舞蹈的美感能够给人一种视觉冲击的感受,从而更好地展示舞蹈的美感,使人可以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进而实现创新的效果。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增强体能训练,进而加强学生学习舞蹈毯技的训练要求,重视对学生的舞蹈能力和其他领域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地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教授一些有利的戏曲、杂技以及武术等知识,这样就可以不断丰富学生学习舞蹈毯技的知识,从而达到美感的目的。老师必须对学生舞蹈毯技的多样化动作进行培养,在舞蹈表演中,才可以给人带来很好的视觉享受,这样就可以达到创新舞蹈美感的效果。

4.如何培养舞蹈毯技中的美感

要想培养出新时代的舞蹈表演者,老师就应该科学的、合理的掌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训练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这样才可以适合新时代舞蹈艺术的发展需求,实现舞蹈毯技教学的目标,创新的舞蹈毯技教学具有自身的特色,而这些特色是传统舞蹈教学没有的,因此要求老师在实践教学中更好地与舞蹈专业技能有效的结合。

老师要想在教学的课程中较好地完成舞蹈毯技教学,应该就舞蹈教学和毯技的共同点进行教学,舞蹈毯技和其他舞蹈基础训练有效的进行结合,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舞蹈毯技的教学效果。第一,有机的结合舞蹈教学的要求。老师在进行舞蹈毯技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舞蹈基础教学的度、开和绷脚等标准,实现舞蹈动作刚柔并济的目的。在练习舞蹈毯技动作之前,应该放松自已的身体,将两个手臂向前展开;每个动作都应该尽量伸展开,动作前后必须以具体毯技的动作为基础;在进行舞蹈毯技教学时,把伸展、绷脚和线条美在整个学习中更好地展现出来,并且还应该将一些和舞蹈毯技有关的动作技术进行重点教学。第二,老师在教学毯技内容时必须结合舞蹈技巧相关的动作,如:侧空翻、侧手翻和小翻踺子等动作。第三,有机的将教学方法进行结合。可以一起学习舞蹈技术和一些毯技动作,同时放一些相关的舞蹈音乐,打造一种艺术美感,使学生在优良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将舞蹈毯技课程进行编曲,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而且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吸收艺术精神。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健美操和韵律操等,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肢体协调度[2]。

舞蹈毯技课程是一套早期照搬戏曲具有舞蹈技巧的教学模式,舞蹈毯技课的教学内容也是传承了戏曲中的毯子功的动作知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这些动作内容,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舞蹈基础。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因此,要求不断地创新舞蹈教学方法和内容。舞蹈技巧的形成具有各种形式、各种特色以及多种特点,舞蹈技巧的表现有许多技巧都可以由不同的美感进行表达。如:灵活多变的美、刚柔并济的美等。如:在戏曲中旋子的标准主要是力量与速度,并且停留在空中的时间不能太长。在旋子完成的时候,舞蹈中旋子的空中舒展与戏曲中的旋子姿态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舞蹈的旋子姿态相对比较舒展。舞蹈中的旋子姿态有多种多样,在空中腾空过程中的舒展表现即把动作的腾空感较好地表现了出来,使人在看完整个表演的时候还能够欣赏舞蹈的美感。但是不管表演者表演的动作有多好,都必须与表演的情节和内容融合一体,这样才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对舞蹈表演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舞蹈美感的创新效果,让舞蹈表演锦上添花。

结束语:

综上,为了舞者能够将舞蹈完美地表达出来,舞蹈的技巧是必须掌握的,舞蹈毯技作为舞蹈技术的一种,必然也要掌握。舞蹈毯技的培训是舞者专业化的必经之路,老师在教授舞蹈毯技的过程中,应该要做到合理培训,依照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科学教学。舞蹈,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舞者除了掌握技巧之外还应注意其美感,并且还要注意创新,使舞蹈在表演过程中向观众传递丰富的情感以及不同美感的氛围。

参考文献:

[1]许维刚.舞蹈毯技课中的美感表现与创新[J].戏剧之家,2014,(10).

[2]李慧.谈美感在舞蹈毯技课中的表现与创新[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6).

创新应用与表现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方法

新《课标》对创新意识有如下释义:“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 并加以验证, 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我从数学学科教学角度, 对学生创新意识的障碍做了分析之后发现:学生数学学习中创新意识的障碍主要来自学生自身学习的消极因素和教师的教学误区。

一、学生自身消极因素造成的创新意识障碍的表现

1.学生不明确数学学习的目的, 导致对数学学习不主动;

2.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不认真思考数学问题, 往往只重视问题的答案或结果, 忽视过程, 通常在得出正确的结论后, 不愿多想其他的解决方法;

3.对数学基础概念的掌握不到位, 理解不深透, 在解决问题时, 难以展开联想, 往往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4.受小学或前期知识影响, 存在思维定势, 面对新问题不会变换思路;

5.面对综合问题, 只能抓住问题的一个方面, 以偏概全, 不能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6.在数学学习中害怕犯错误、害怕同学或教师的嘲笑, 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不敢打破常规的模式、不敢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设想。

二、教师不恰当的态度和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创新意识障碍的表现

1.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角色, 导致学生习惯接受知识而忽视自我的独立思考;

2.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重视分析错误原因或轻易采取批评态度, 使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3.“题海战术”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化, 阻碍了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4.教师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够, 使学生思路狭窄, 呆板单一;

5.教师在讲课过程中, 不注重视数学思想、数学建模、解题过程的讲解, 使学生难于掌握数学概念和规律的本质;

6.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 多样性, 研究性, 探索性, 应用性。

三、消除阻碍,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应对学生数学学习中创新思维障碍的分析结果, 下面我谈谈消除学生创新思维障碍、有效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1.通过家校联系或家访活动, 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实情, 调整和改善学生学习的目标。

家校联系是了解学生及家庭情况的最好方式, 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在家学习状况, 也了解家长对学生的管理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在家与在校学习的情况对比, 来发现学生的个人想法, 尤其是学生对待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我们就可能争取更多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从源头上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向、方式、方法。只有目标正确了, 学生学习才有了方向, 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2.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兴趣也是学习的重要动力, 兴趣更是创新的力量源泉。所以,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例如在七年级的新学期, 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数学问题。例如:通过某人的身份证号“320523196707098915”识别, 如何看出该人的出生年月, 目前的实足年龄;用法国“小九九”手势变化来寻访“不同手势”与计数的联系。从而让学生理解数学来自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这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有了兴趣与动力, 因为他们能发现数学知识是实用的, 可利用的, 也是必须利用的。同时, 我也用国内外著名数学家的成长故事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刻苦学习。

3.设计合理的问题, 提供给多层次学生,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打下增强创新意识的基础。

我们的学生为何迷恋游戏而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呢?原因有三:一是电脑游戏的情节他喜欢, 一般人人都能上手就玩, 并沉醉其中;二是游戏中常有相互对抗, 或是任务完成级别, 所以每升一级, 学生就有一种满足与成就感;三是游戏的结果往往不会影响学生的生活, 更不需要承担风险, 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有指责与打骂。所以, 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 我们可以仿效电脑游戏的构成思路:即不同层次的问题由不同基础的同学回答;同一类问题要设计成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回答;对于某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我们要设计逐级提高的层次, 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例如, 在讲“三角形边的性质”时, 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任意给出三条线段, 它们一定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也可以问:给你两根定长的线段, 要搭成一个三角形, 还需多长的线段方能解决问题?你能举出一个“用三根细木棒搭成三角形”的例子吗?等等。以上问题逐步分层, 人人能答, 也不怕回答。这样, 学生的学习就有兴趣。

常有父母给孩子出这样一道智力题:“树上10只鸟, 被人用枪打死1只, 还剩几只?”孩子一般都把它当成算术题做, 10-1=9 (只) 。此时父母往往笑着说, 打死的一只掉了下来, 其余的全飞走啦, 所以树上没有鸟。这似乎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如果我们耐下性子聆听孩子的回答: (1) 可能还剩1只, 因为树大, 打死的1挂在树上, 其余飞走了。 (2) 可能还剩9只, 因为枪可能是无声手枪, 打死一只掉了下来, 其余9只没有感觉也没飞走。 (3) 可能还有100只, 因为被打死的是鸟中国王, 它的臣民从四周飞来悼念。答案可以有无数个, 这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4.将数学与现实相结合, 让学生应用已学知识, 进行猜想论证, 从而掌握创新的方法并合理应用。

数学的本身是锻炼与增进人的思维与逻辑的。如果我们将其应用于生活, 我们的创新意识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问:“周长一定时, 长方形面积什么情况下最大?”学生的回答是“正方形”时最大。同样再问:“若一边靠墙, 其余三边总长为60米的长方形面积最大值是多少?”则很多的学生会根据原有经验, 立即说:“也是正方形时的情形。”此时老师可以请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 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得到锻炼与升华。因为:60÷3=20, 当以边长20围成正方形时面积S=400;当垂直于墙的这一边长为x米, 则矩形的面积S=x (60-2x) =-2x+60x=-2 (x-15) 2+450, 所以当x=15时, 矩形的面积最大, 为450。

以上过程应用了经验与新的知识, 回答了一个要使面积最大怎么操作的问题。然而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 因为它提供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多个思路, 而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只有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才是创新意识得以发展的归宿。

5.“展示错误, 让学生成为发现问题的能手”, 这将是我们培养创新意识的真正的起点。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问题它既是思维的起点, 又是思维的动力。新的创造发明往往是在实践性理论的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进而引起人们去解决问题的。

对于“一张正方形的白纸, 剪去一个角, 问还有几个角?”的问题, 如果按传统的思维逻辑, 即4-1=3, 只有一个答案。然而, 不同的剪法, 会剩下不同数目的角。这个问题远远比我们手把手教会他的更有意义, 因为这里蕴藏着发现的能力, 也有着发散思维的模型, 更有着创新意识的基础动力。

创新应用与表现 篇4

摘 要:文章从别墅建筑景观设计的含义入手,论述了别墅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关系,别墅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重点从别墅建筑景观设计、庭院设计、色彩与方位、植被与铺装、布局与造景等方面论述了别墅建筑景观设计的表现与应用研究。

关键词:别墅建筑;景观设计;表现;应用

一、别墅建筑景观设计的含义

别墅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建筑与景观的共合体,其包含了建筑艺术文化、时代潮流、生态环境、景观园林文化、高科技配套设施、优质的服务、室内设计理念等等,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文含义的渗透、精雕玉琢的工艺。就别墅建筑景观设计而言,通常设计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带,为消费者提供了适宜居住和栖息的独特住宅,从室内空间的各个功能区域延伸到面积不大但富有诗意栖居的室外景观环境,达到生活与幻想的环境。

别墅景观设计包含了别墅建筑及建筑空间和建筑外景观设计,如果单单考虑建筑、植物绿化就失去了别墅本身的价值了。别墅景观设计包含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及景观文化,如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景观园林、景观文化、配套设施、人文艺术等,还有就是优质的服务。无论是墙体设计、屋檐设计、景观小品等都要精雕细琢,并赋予其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文化内涵。其建造的环境在优美的地带,提供人们栖居的住所,从室内空间的各个功能区域到室外的景观环境都给人以舒适优美的享受。

二、别墅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别墅的特点在于空间更加广阔,居住功能划分更加细致化,提供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拥有私有的庭院空间,环境绿化比率较高。别墅设计与景观设计就是在于研究别墅空间中,景观、植被的合理分布。创造一种可循环,可持续的低碳环保空间,使其符合形式美法则,更加人性化。需要进行资源、生态以及材料和功能的划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的同时要合理分布植被景观,符合居民居住、休闲的景观需要,提升生活品味,展示绿色、人文的人居环境形象。一个完整的别墅设计不论从选材、建筑结构还是配饰的搭配都应该是全面的。景观设计是一种对于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地理的规划与整合。只有景观设计与别墅设计的完美结合,才能算是一套完整的别墅设计。

三、别墅建筑景观设计的表现与应用

(一)别墅建筑景观设计布局的表现与应用

窗体顶端

别墅景观设计的布局是整个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通过景观设计中的造景、铺装、建筑物等元素进行合理的布局,形成整个景观园林的布局效果。利用简洁丰富的花卉与植被、景观小品造景等形成曲折搭配的景观效果,曲折的园路配有花卉与植被形成庭院幽深效果。另外,还要考虑布局的方位。某些植物对于水分、阳光的需要不同、质感的差异等,在进行布局时要充分考虑景园的水路问题、阳光光照问题、土壤成分问题等的方位所在,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植物生长发育的效果。通常在布局设计过程中,植物建在采光效果极佳的区域,或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而进行布局,朝南方向为最佳。但采光效果较差的区域,也就是背阴处,可以建造成阴地植物的观赏区域。

(二)别墅建筑景观设计色彩的表现与应用

影响别墅建筑景观设计风格的因素之一包括别墅景观色彩。确定别墅庭院色彩主色调的一个技巧,就是运用建筑的色彩以及周围环境的色彩。色彩设计会结合建筑物本身的色彩与景观造景元素相结合,尤其是与花卉与植被的色彩相互混搭。通常建筑物的色彩较为单一,成深色、灰色较多,因为花卉与植被的颜色较为复杂,所以主体建筑物的颜色不宜复杂,这样才能形成统一的色彩效果,避免色彩错中复杂。在西方国家的观念里,在花园中栽观叶植物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可以栽种一些色彩鲜明,有强烈对比的植物,增加花坛的明亮度,比如橙色、黄色、红色和紫色的观叶植物。

(三)别墅建筑景观设计植被的表现与应用

别墅建筑景观设计中无论是外部景观还是室内景观设计,都离不开植被的衬托与造型艺术。室外景观赋予了设计师在园林造园方面更多的设计灵感,不仅能体现出设计师的艺术修养、文化内涵,更能反映出设计师对园林景观设计的专业能力,以及对当前景观设计所具有的时代潮流的掌握与创新发挥。对于园林造园的植被方面,对于喜欢中式风格的居住者来说,更多的会选择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苏州园林景观设计作为设计来源;对于喜欢欧式风格的居者来说,更多的会选择欧洲景观设计元素。无论哪一种,其在庭院中都是以灌木植物为主,将花卉穿插其中,或者建造些凉亭、木桥等。花卉一般会选择生长周期较长、能满足四季观赏的品种。对于具有经济条件的、喜爱花卉的居住者来说,在花卉的选择方面种类较多,品种复杂。但无论什么花卉与植被,最重要的是后期保护设施与配套设施,尤其是面积较大的、四季时令的、观赏性极高的花卉与植被,需要四季变化的配套设施,如暖棚、水养、湿度等;而面积较小的、花期较短的花卉与植被,在配套设施方面的投入则会较小。总之,别墅景观设计中花卉与植被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配套设施,这样才能保护好景观植被。

(四)别墅建筑景观设计铺装的表现与应用

别墅景观设计离不开路面铺装,。路面铺装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功能上要合理,如果违背了合理的路线,任何路面铺装都是没有意义的。合理的路面铺装要考虑居住者的人群特点,从年龄、身体状况、个人的生活方式等方面考虑。这样就决定了道路如何铺装,铺装在什么地方。例如,车库门前的铺装、入园的铺装、主干道的铺装,要牢固和防滑,在材料上要坚固实用,在形式上要简洁大方、整体,不仅要便于施工,还要利于后期的保养与维修;对于观赏区的道路铺装,应当与主干道的铺装相互呼应,不能脱离整体道路的线路,根据景观设计的设计而便于流通与观赏,对于花卉区域要与植物的自身特点而设计铺装。另一方面则是铺装材料的选择上要合理。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材料本身的材质特点,还要考虑材料的图案类型与色彩。材料的材质特点决定了铺装的质量,对于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材料质量,容易损坏的区域要坚固的材质,材质的质量也决定了铺装的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度。另外,对于设计者来说,图案与色彩是造园铺装的重点,色彩的搭配、图案的拼装会直接影响景观设计的效果。在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下,选择合适的色彩与图案的铺装材料,可以为整个景观设计增加设计韵味。

对于别墅景观设计中园路的设计,多采用我国古典园林手法,普遍采用了窄、幽、雅的造园特点。窄,是道路狭窄,可以充分节省空间,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为别墅作为私家园林,人数较少,即便有客人来访也是寥寥无几,所以没必要设计得比较宽阔;幽,可为幻觉理解,将道路设计的较为崎岖或是多变曲折的造型,增加景园的神秘感,可以带来趣味的效果,使人产生神秘的错觉视觉效果,有种身临其境、幽深的感觉,同时也会产生庭院宽阔的视觉效果;雅,是优雅,是古人对园林造园的最高境界,多而不乱、少而不空、密而不重、松而不轻,既能达到观赏的目的,又不会减少使用的价值。园路的铺张设计从建筑学的角度讲可以分为加法和减法,也就是根据景观中水景、植被、建筑物、凉亭、桥等进行添加和减少的处理手法,来贯穿整个景园设计。

(五)别墅建筑景观设计造景的表现与应用

造景是别墅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点部分。别墅景观设计中造景是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整个园区的亮点。造景包括多个方面,如水体造景、雕塑造景、景园小品等。造景的设计不仅与整个景观风格相统一,而且要有创新的造型和设计灵感,而这种设计必须要具有设计的灵魂,不能呆板,更不能只是为了造景而造景。

水体设计是景园设计中的一部分,也是造景常采用的方法。作为庭院,本身的面积较小,不同于大型的景观设计,所以水景设计面积较小,通常会配有假山、凉亭、小桥、流水、雕塑等最为组合搭配。虽然面积小,但在建造水景时要更加注重造型精致、表现寓意、安全实用的设计手法,尤其是居住者有较小年龄的人群更要注意安全性。如果运用水池的设计形式,要考虑水池的深度,不宜过深,但也不能过浅,否则就失去水景建造的意义了。

另外,就是精雕细琢的庭院景观小品。景观小品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是造景的灵魂所在。如何具有诗情画意、诗意栖居的效果感受,是考验设计者的水平所在。景观小品无论是组合搭配还是独立存在,均应当在艺术工艺上精益求精、精心雕琢、搭配合理、裁剪得当,做到虽然面积小但不失艺术效果,所谓小而不贱、从而不卑、相得益彰的园林景致。

巧妙地组合造景元素,从景观的空间进行塑造,使得景观整体风格、整体效果、整体环境与景观小品本身相互融合,形成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假山的堆砌技术不同于建筑物本身的建筑设计,通过图纸设计及数据,就可以进行施工建造,以达到设计者的要求,而是要通过不断的推敲和实践摆砌才能创造出设计的灵魂。正如叠山之艺,则在于且叠山之石,须现成的天然之石,不可以斧凿加工,否则就不自然。因此叠山之事,可谓因材施法。陈从周在《说园》中说:“石无定形,山有定法。”这就是堆山的要诀。

通过探究别墅建筑景观设计表现与应用,进一步思考,对景观与居住环境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生态环境与人类居住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生态环境是居住空间发展的基础。居住环境离不开生态环境,对景观的设计的合理运用是环境艺术础课的重要使命。具备正确景观设计基础知识和正确的市场趋势,对设计师极为重要。无论是别墅还是其他居住环境,在景观设计上都应当遵守生态环境的原则。和谐的生态环境作为设计的表达,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景观设计,在此基础上赋予别墅景观设计的思想来体现出景观设计作品的功能与价值。强调与植被结合,保护生态平衡,归根结底就是使人工建筑成为连接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纽带,通过这一手段使生态与人的居住需求达到和谐统一。通过全文的论述表达,阐明了个人观点,不仅达到了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满足了环保生态的新的趋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把更多的畅想变为现实,让家园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别墅设计——色彩的搭配原则.鸣仁别墅网

[2]郑阳编著.景观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李薰. 十年来中国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J]. 金属学报,1964,(07):442.

[4]许浩著.景观设计从构思到过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5]鲍诗度.中环境艺术设计,景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6]李倍雷,赫云主编.景观设计基础[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刘治保,鞍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创新应用与表现 篇5

1 儿童图画书中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

1.1 性别刻板印象的特点

性别刻板印象是指针对两性形成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刻板印象作为一种角色图式, 是人们通过对范畴中个体的各种特征的观察并经过抽象形成的,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 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很难随着现实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稳定性造成了刻板印象尤其难以反映正在变化着的现实。容易导致社会偏见与社会歧视。媒介中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化一直是传播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 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男性与女性角色的性别特质, 如性格, 形象, 智力, 社会分工, 家庭角色等不断地的注入新的内涵, 僵化的刻板印象无法正确的反应正在变化的性别事实。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源自于个体间接或直接的体验, 其中, 大众媒介是儿童间接形成角色图示和刻板印象的重要途径, 通过观看媒介内容中对男女两性的表现, 人们会形成对不同性别群体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即性别刻板印象。图画书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 是儿童早期接触频率较高的儿童媒介, 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复制和摹写, 其中的两性气质特征、性别关系、两性生活方式等性别表现对儿童早期性别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1.2 儿童图画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目前, 部分图画书中对于男女两性的形象的表现仍然具有刻板印象的特点。传统性别中的女性形象一般是温柔、美丽、被动、顺从、情绪化、善于依赖, 如《睡美人》中等待被营救的睡美人;《贝贝熊》系列中操劳、温柔的熊妈妈;而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被人们熟知的是《灰姑娘》, 灰姑娘遭到继母与两个姐姐的虐待, 境遇悲惨, 但是因为魔法的帮助, 灰姑娘穿上了华美的礼服, 最终获得了王子的青睐, 从此以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是一个令许多女孩儿憧憬和幻想的故事。但是仔细分析该故事中的逻辑, 则不难发现其中针对性别的悖论, 如果灰姑娘没有魔法的庇护, 失去华美的礼服, 王子也许根本不会注意到她, 更谈不上会嫁给王子, 过上幸福地生活。在这里, 女性的幸福源自于美貌与物质的烘托, 而所谓成功与幸福的定义的标准则是平凡的灰姑娘嫁给了高贵的王子, 女性的价值凸显则是表现为最终获得了婚姻的成功。而女性的自尊、自立、自信在这类故事中几乎没有体现。与女性形象相对应的是, 传统性别观念中的男性形象大多是理性、勇敢、智慧、坚强的, 我们已经习惯了故事中的王子形象, 他们各个身怀绝技, 英勇无比, 并且英俊优雅, 历经艰险, 最后总能打败怪兽, 赢得美人归。但是仔细回味, 这些看起来几近完美的王子形象却如此千篇一律, 正是因为缺乏个性与特质, 因而面目模糊, 难以辨识。

2 儿童图画书中性别表现的突破与创新

实际上, 传统的性别文化观念中对性别角色泾渭分明的划分与对男女两性行为规范的规定, 无法正确反映现代社会多元化的性别特征, 容易造成儿童性别角色的定型, 不利于儿童性格的多元化发展。因而, 在一些图画书中, 注意到这一特点, 有意的实现了对这一现实的突破。

2.1 图画书中女性形象的突破

近年来, 随着经典儿童绘本的引进, 多元化的性别角色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呈现。女孩不仅是文静甜美, 只会被动等待, 需要被营救的“睡美人”或“白雪公主”, 也出现了“顽皮公主”、“纸袋公主”这些与以往角色有着巨大反差的公主形象。顽皮公主养了大象、老鼠和鳄鱼这些平常女孩子害怕的动物做宠物, 拒绝华丽厚重的礼服, 穿着背带裤和沾了泥巴的靴子, 为了不出嫁而百般拒绝王子们的求婚, 只为了独自快乐的生活下去;而纸袋公主则身穿破纸袋去征服火龙, 拯救王子后发现这个狂妄自负的家伙根本配不上自己, 而决定保持单身。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的女性形象都有了新的表达, 穿着妈妈的高跟鞋, 涂着鲜红口红的小猪奥莉薇, 她精力超级充沛, 能把把别人累晕也把自己累晕, 不同于传统表现中对女孩乖巧的呈现, 她的顽皮丝毫不逊于任何一个男孩;而大大小小的“卡梅拉”们则更为突出, 卡梅拉为了看海独自离开家去闯荡, 最终美梦成真, 并赢得爱情;卡门用棍子果敢的劝阻小公鸡们打架, 把哥哥从笼子里救出来, 和以往总是跟在哥哥后面被嫌弃的妹妹形象不同, 卡门成了哥哥的偶像;还有心怀梦想、孑然一生却充实、自信的“花婆婆”;《妈妈的红沙发》里妈妈、女儿和外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虽然故事表现的是单亲家庭的生活, 但是采用细腻温馨的笔调呈现, 传递给儿童平和安静的信息;而《狼和七只小羊》虽然从始至终从没出现过山羊爸爸, 却因为山羊妈妈的端庄、冷静和镇定, 暗喻外表柔弱的山羊妈妈身体里孕育的强大力量, 带给孩子们十足的安全感, 这些角色的在不同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中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定型, 赋予女性更为多元的性别品质, 也为儿童的性别认识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参照。

2.2 图画书中男性形象的创新

除了图画书中对女性形象的突破, 在男性的角色塑造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尝试, 如《爱花的牛》里身形健硕却温柔安静的小公牛费迪南, 他不爱跑跳和争斗, 只爱静静地享受花香;《奥利佛是个娘娘腔》与《爱花的牛》有异曲同工之处, 奥利弗喜欢安静、看书和图画、跳绳和跳舞——被传统定义为女孩子的游戏, 却不喜欢男孩子的游戏, 因此遭到排斥和嘲笑, 但是他通过努力最终获得认可, 变成“大明星”, 作品表现了这样的“异类”男孩独特的性别意识被接受的过程, 是对以往图画书中男孩形象的突破。此外, 《小熊和最好的爸爸》里的熊爸爸集粗犷与温和, 睿智与谦逊于一身, 带着小熊看世界、做游戏、当厨师、做一切有意思的事情, 温柔、耐心、包容、细腻。区别于以往父亲形象侧重表现中坚毅、勇敢、刚强男性特质的呈现, 熊爸爸展现的丰富的性格特质具有别样的性别魅力。

3 图画书中模糊的性别设定预留想象空间

此外, 有一些作品在表现主题时, 没有刻意凸显主人公的性别, 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两只互相诉说爱的兔子, 一大一小, 他们究竟是父子、母女或者父女、母子?作者并没有直接表现他们的关系, 这种开放式的角色设定, 突破对亲子关系的固有角色设定, 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还有如《古利和古拉》, 两只田鼠身着红色和蓝色的背带裤, 唱着“我们的名字叫古利, 叫古拉/这个世界上最最喜欢啥/做好吃的, 吃好吃的……”, 他们一起大扫除、种南瓜、野餐, 他们喜欢的是几乎所有孩子都会喜欢的游戏, 于是这两只小田鼠带着一个看起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关于吃和玩的故事走进小读者心里, 作者也并未设定他们的性别角色, 可这丝毫不影响儿童对他们的认同和喜爱。男孩女孩都一样, 爱好有趣而美好的事物。真正的美好品质是不分性别的, 如善良、宽容、乐观, 这也许正是作者想要深层传达的意涵。这样的作品虽然采用开放的角色设置, 没有直接表现男性或者女性的特征, 对儿童形成多元化的性别认识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性别价值多元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多元化的两性发展, 要求多元化的媒介表达。而作为对儿童早期性别观念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的儿童图画书应当摆脱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 更新性别教育理念, 尊重儿童的不同个性, 呈现更为多元化的媒介表达, 这需要作者、编者、读者的共同努力。

摘要:儿童图画书中的性别表现对儿童早期的性别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通过对经典儿童图画书中性别构建存在问题的分析, 指出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探讨从女性形象、男性形象以及模糊性别呈现三个方面对儿童图画书中性别表现的突破与创新, 揭示图画书未来性别角色塑造的多元化趋势。

关键词:儿童图画书,刻板印象,创新,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陈宁.儿童绘本中性别教育理念的突破——兼论对中国童书出版的启示.出版发行研究, 2012 (5) .

[2][加]佩里·诺德曼, 梅维丝·雷默.儿童文学的乐趣.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8, 12.

[3]彭懿.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接力出版社, 2011, 9.

创新应用与表现 篇6

关键词:广告创意,素质教育,改革创新,实践研究

强化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社会职业岗位需要的优秀人才, 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永恒的课题。高职教育《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 以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 致力于培养适应广告创意岗位需要的优秀人才。

1 以学生为主体, 强化素质教育

《广告创意与表现》教学目标着眼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的选择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彻底破除过去单纯传授知识旧观念, 要把大量时间转移到学生创意训练的指导上来,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设计教学环节, 体现素质教育宗旨, 显示素质教育的效果。表达能力是广告创意人才必备的基本才能。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意提案能力, 根据学生有自我表现的心理特点, 课前十分钟要求两名同学走上讲台, 讲故事。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声音洪亮, 内容要突出主题, 并富有创意。在授课过程中, 要求学生自主进行案例分析, 以提高其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 教师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尝试用自己的角度去评价不同的广告创意作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2 革新教学方式方法, 培养创新能力

广告创意拒绝平庸, 优秀的广告创意必须具有创造性。《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改进, 注重学生对广告创意技法的应用和创新, 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力争在教学中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案例分析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case-based teaching) , 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 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 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教学方法。《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中通过经典广告案例分析, 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拓宽视野, 肯定和借鉴他人智慧启动自身思维, 在鉴赏能力的基础上, 把握不同的创意技巧并提升自身的创作水准。在《广告创意与表现》的课堂上, 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经典的平面广告设计图片, 而且通过教学多媒体可观赏到世界各国的优秀广告创意视频。如:近期的世界广告、华语时报、中外经典广告集锦等作品。通过鉴赏分析这些经典的广告案例, 学生能运用专业术语评价各种广告创意, 为广告专业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 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促进身心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 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 更是一种教学思想, 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当代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启发式或和启发式相联系。《广告创意与表现》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创意训练时间, 从学生实际出发, 在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前提下, 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思维活动。在教学内容行, 主要针对确定的广告主题, 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广告创意技法进行创意训练。在广告创意训练过程中着重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

2.3 情境模拟式教学法

情境模拟式教学, 是指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 让受教育者理解教学内容, 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在《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中模拟广告创意提案会情景, 划分创意团队, 学生自主完成确定广告主题下, 不同广告媒体的广告创意表现形式, 并制作提案稿。通过广告创意提案的形式, 展现广告创意作品, 设定广告客户作为评委, 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广告创意提案中, 有意识地培养广告创意能力的基础上, 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面对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3 强化技能训练, 增强职业意识

当今广告创意呈多元化发展时期, 在创意风格的构思上异彩纷呈, 而其中“人性化”的创意风格是打动消费者的制胜法宝。所谓人性化, 在广告创意中, 就是指那些具体的、最大限度地适应生活和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审美需求的广告。一个优秀广告创意人要具备聪明才智, 善于像海绵一样, 大量吸收新知识, 敏锐搜集生活中的精彩并充满好奇心, 勇于挑战自己, 否定自己, 并能敏锐地感受消费者的心理脉搏, 善于创作和运用不同的创意技法, 力争与目标消费者产生心理共鸣, 为商品打开销售之门。

在《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中, 通过广告创意技法训练, 尤其是脑力激荡法, 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 互相肯定, 互相借鉴,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在实施广告创意提案训练的过程中, 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体会职业广告人在提案中积极面对客户提出的不同问题, 肯定和借鉴同行提出的不同创意, 体会一个广告人在职业生涯中应具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面对挫折的积极态度。将创新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学过程中应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师要充分运用不同的手段和策略, 切实达到教有所能, 点有所通, 启有所发, 导有所悟。在《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中, 培养学生掌握广告创意技法, 能够完成不同信息主题的广告创意任务, 具备较强的创造力和一个优秀广告人应有的职业素养。通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并形成新型的教学机制和教学思路。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征途中, 深感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张莉.优秀广告创意的三大原则[J].青年记者.2010 (.12) .[1]张莉.优秀广告创意的三大原则[J].青年记者.2010 (.12) .

[2]曹菲.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创造性艺术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0 (.10) .[2]曹菲.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创造性艺术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0 (.10) .

[3]马林.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M].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 (.4) .[3]马林.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M].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 (.4) .

创新应用与表现 篇7

由于Flash是一种技术门坎比较低, 开发成本也相对较低的优秀动画制作软件。因此, 它所制作出的动画作品, 图文并貌、声色俱全, 还能根据用户的喜好特点进行编辑, 充分体现Flash极具优势的功能特点。Flash的功能特点主要包括;第一, 它是基于矢量的图形系统, 各元素都是矢量的, 我们只要用少量向量数据就可以描述一个复杂的对象, 占用的存储空间只是位图的几千分之一, 非常适合在网络上使用。同时, 矢量图像可以做到真正的无限放大, 这样, 无论用户的浏览器使用多大的窗口, 图像始终可以完全显示, 并且不会降低画面质量。第二, 它使用插件方式工作。用户只要安装一次插件, 以后就可以快速启动并观看动画, 而不必像Java[2]那样每次都要启动虚拟机。由于Flash生成的动画一般都很小, 所以, 调用的时候速度很快。Flash安装程序也不大, 只有170K左右, 很容易下载并安装。第三, 它还提供其它的一些增强功能。比如, 支持位图, 支持声音, Alpha透明等。拥有了这些功能, 你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全部由Flash制作的站点。第四, Flash影片其实是一种“准”流[3]形式文件。这就是说, 我们在观看一个大动画的时候, 可以不必等到影片全部下载到本地再观看, 而是随时可以观看, 哪怕后面的内容还没有完全下载到硬盘, 我们也可以开始欣赏动画。

二、Flash动画制作的主要表现特点

Flash可以将音乐, 声效, 动画以及富有新意的界面融合在一起, 以制作出高品质的动态效果。Flash动画具有的优势, 可以更好地满足观赏者的需要。它可以让欣赏者的动作成为动画的一部分。通过点击、选择等动作, 决定动画的运行过程和结果, 这一点是传统动画所无法比拟的。以下我们在Flash制作动画的过程来阐述主要的表现特点;

第一、Flash动画的制作流程

传统动画有着一系列的制作工序, 首先要将动画镜头中每一个动作的关键及转折部分先用画笔画出来, 也就是要先画出原画, 根据原画再画出中间画, 然后还需要经过一张张地描线和上色。然后通过摄影机、摄像机或电脑的逐格拍摄或扫描, 以每秒钟24帧或25帧的速度连续放映或播映。相对传统动画片繁琐制作流程, Flash动画操作却简单而又快捷。动画制作的成本非常低, 使用Flash制作的动画能够大大地减少人力、时间、物力资源的消耗。

第二、Flash中的动作设置

在Flash中, 一般的动画都是依靠关键帧来实现的, 方便而又快捷。用户只需给出一个对象的几个关键动作, 生成关键帧, 用Flash特有的脚本语言把各个元件组织起来, 调动这些组织好的元件群, 系统就会根据需要在各个关键帧之间自动插入平滑的动画, 因此, 一个简单的动画可以在几分钟之内自动生成。例如;以流畅的打斗动作场面而风靡一时的小小Flash动画系列片。虽然他的动画画面中人物造型简单, 色调简洁, 却创造出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镜头画面的视角变化, 有效丰富和发挥了动画艺术的表现力。Flash还使用了“层”的概念, 不同的角色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层面上, 互相掩映, 但是不会互相干扰。我们可以单独对某一个层面进行操作, 并且可以看见效果。这样, 即使动画已经生成完毕, 需要修改的时候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

第三、Flash动画中的色彩表现

虽然说Flash动画有着成本小、制作快速、进入门坎低等许多好处, 不过正因为是矢量文档, 使得Flash在制作动画上面也有先天的限制以及缺陷。我们通常所看到的Flash动画片中的场景, 就像一般的简笔画, 多半是由大块的色彩拼贴而成, 它只有一个大概的形体, 而且缺少细节。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构图简洁, 色彩亮丽, 造型粗略。而传统动画片中精致的背景造型所表现出来的画面又是另一翻景象。由于Flash就很难做出色彩丰富、自然的图像, 因此完全无法达到传统动画的质量, 为了回避这一弱点, 又不得不采用其它软件或者手工绘制的位图来解决, 这样又使文档体积增大, 从而不能体现出Flash的原本优势。

第四、Flash动画中的补间动画与遮罩效果

补间动画和遮罩效果是Flash动画表现的主要特点之一。补间动画也是Flash动画的最大优势, 它包含动画补间与形状补间两种形式。我们制作Flash动画, 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补间动画的技术。在图形元件和剪辑元件创作动画时, 准确地处理好前后之间细微的差别。遮罩效果是Flash动画创作中用途最广的主要环节。如何使用遮罩技术与补间动画的配合, 是可以创建出许多丰富的动画表现效果。其实, 遮罩效果的原理十分简单, 实现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图像与图形的切换、文字与场景的切换、都是能够充分体现极为实用的Flash动画表现特点。

三、Flash动画的广泛应用

第一、在网页设计和网络广告中的应用

由于良好的视觉效果, Flash技术在网页设计和网络广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有些网站设计为了追求美观, 甚至将整个首页全部用Flash方式设计。从浏览者的角度来看, Flash动画内容比起一般的文本加图片HTML[4]格式的网页, 整体上增加了网页的艺术效果, 对于展示产品和企业形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第二、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是将教师的教学思路融到动画中而制作出来的。虽然Powerpoint[5]、Authorware[6]等多媒体开发软件, 此类软件可以很轻松地上手操作, 即使没有任何编程知识的操作者也能开发出具专业水准的多媒体文档, 而Flash特别适合表现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抽象概念。因为应用Flash开发出一个完整的课件, 生成文件小, 适于网络传播, 所以Flash制作课件已经逐步走进我们的教学, 起着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第三、在3G时代手机平台的应用

伴随着3G时代的来临, 手机Flash动画的业务是即采用交互式矢量图形技术制作多媒体动画内容, 并通过移动互联网提供下载、播放等功能的一种服务。尤其是中国手机用户数量世界为首, 年轻用户将占绝大多数, 其中相当多的用户又是动漫游戏的忠实客户。显而易见, 手机Flash动画业务即将搭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交流平台, 为许多相关行业提供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第四、在网络电子杂志中的应用

电子杂志与普通杂志的一个不同处就是电子杂志是有动画效果的, 而普通杂志是没有的, 这也是电子杂志吸引读者的主要原因。制作电子杂志中, Flash动画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它是让电子杂志丰富起来的关键所在。在某个Flash制作模版中将图片、动画和声音效果组合起来, 可以通过Flash动画技术制作出各种电子杂志的模版。

总之, 当今Flash动画创作中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被广泛应用各种综合领域里。虽然Flash只是动画制作的工具软件之一, 还需要艺术创作者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我们坚信凭借Flash的表现绝对优势, 充分借鉴传统动画的艺术形式及特点, 是能够创新出具有时代风格的Flash动画作品。

摘要:本文主要以Flash动画的表现特点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Flash动画软件与制作方法的概述, 证实其表现特点与功能方面的绝对优势。文中也结合了相应的案例分析, 阐述我们在Flash动画创作中所广泛应用的综合领域, 并客观地评价Flash动画的研究意义。

创新应用与表现 篇8

一、动画中的可用中国元素

(一) 水墨画元素

所谓的水墨艺术产生于传统的水墨画。简而言之就是用墨和水所画成的艺术品。虽然其颜色单一, 却注重层次的变化, 对于浓淡意境的体现是十分完美的。水墨画乃中国特有, 不可谓国宝级艺术, 注重在水与墨的交汇中达到中国画天然的意境。水墨画十分重视笔锋和线条的勾勒, 从而弥补了先天的色彩不足。作为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中国人追求境界和虚无的重要反映, 是书画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形成的结果, 是千千万万文人墨客智慧的结晶, 甚至可以说其与中华文化血脉相通。

(二) 剪纸元素

剪纸也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 有时候也被称作为窗花或者剪画。尽管制作的工具和方式不尽相同, 但其总体的形态面貌却大体一致。剪纸的传统工具是用剪刀或者刻刀, 然后利用独特的手法将最普通的纸张制作成为各式各样的精美图案。剪纸的历史十分悠久, 流传也甚为广泛, 可以说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剪纸艺术的存在。尤其是剪纸艺术所用的工具十分简洁, 方便携带, 而所用的技法也并非过度繁复。因此, 在很长的时间内剪纸成为广大的人们群众发挥他们创造力, 以及认识人和认识世界的重要载体。剪纸所追求的往往不是形态上的相似, 而是神韵上的一致, 成为了中国动画角色的来源地之一。

(三) 皮影元素

皮影戏的诞生, 最早要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汉朝。那时候皮影戏还没有发展成熟, 被民间称之为人头戏或影子戏。到了宋代, 皮影戏就有了固定的表演形式, 在打击类或弹奏类乐器的配合之下, 表演者们常常通过对皮影的操作, 并通过口述来反映出所演绎的故事内容, 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感。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 这种传统的戏剧类型受到广泛好评, 可谓是现代电影的“先驱”。作为最早传入西方国家的中国民间艺术, 皮影戏对于传承中华文明的贡献是不容小觑的。

二、中国元素在动画角色中的应用与表现

(一) 水墨画元素的动画角色运用

水墨画与动画艺术相结合的传统由来已久, 其中经典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是不得不提的。该经典动画片的创作者将我们国家的传统水墨画的技术和现代动画结合得完美无瑕。该影片反映了我们国家水墨画写意花鸟画的意境, 将一代名师任伯年、齐白石等人的小蝌蚪作品活灵活现地展现在银幕中。可以说是《小蝌蚪找妈妈》让原来“神动”的水墨画, 变成了“形动”的动画。成就了中国动画史上的一个不小奇迹, 是水墨画元素在动画角色中运用的里程碑。

(二) 剪纸元素的动画角色运用

相对于水墨画元素在动画人物角色上的应用, 剪纸元素的出现频率就相对较低了。但是, 也并不妨碍其有出彩之作。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的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就是借鉴吸收了民间剪纸文化的最好例子。该类型的剪纸动画在角色设计上富于装饰美感, 色彩明快、鲜亮, 又不失乡土气息。这对于动画角色情感的表达和渲染来说是良好方式, 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三) 皮影元素的动画角色运用

中国动画中的人物设计, 往往与皮影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众所周知, 皮影以单一的线条, 反映出人物的面部特征, 注重是点线面的结合, 外形具有卡通画的特征。以皮影戏中的《龟与鹤》为例子, 其中的鹤所显示出来的细长的脖子, 优美的线条感, 整体的造型十分和谐, 且与丹顶鹤的傲慢本质相符合。动画片也借鉴了皮影中的人物造型艺术, 通过点面结合来给卡通化人物造型。当然, 皮影的颜色搭配也常常被用于动画的尝试中。好的颜色搭配可以达到角色好的面部形态以及身体语言的效果, 让其能够更好地表情达意。比如动画片《狐狸与乌鸦》就是将皮影艺术进行化用, 通过最常见的黑色、红色、青色、黄色和白色的搭配, 将狐狸和乌鸦的性格表现得一览无余。对于皮影戏的借鉴, 是现代中国动画发展的又一可行性方法, 值得更多人去实践。

三、总结

我们国家的动画产业落后于欧美和日本并非一朝一夕,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创新能力不足, 一味地模仿著名动画, 导致观众失去兴趣。本次论文对于中国元素的深入剖析, 以及中国元素在动画角色中的应用的经典案例分析, 对于未来动画发展起到提示性的作用。对于动画市场的开拓, 动画角色的深入人心, 甚至于提升整个国家的动画产业竞争力, 都和中华传统文明的弘扬, 以及传统元素的应用息息相关。

摘要:一个成功的动画作品, 依赖于成功的角色塑造。好的角色不但可以反映动画的中心思想, 还可以将这些理念无形地渗透到人们心中。与此同时, 完美的动画角色对于人们喜好这部动画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国乃泱泱大国,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源远流长, 文化中所含的元素给中国的动画角色设计带来很多参考意义。

关键词:中国元素,动画角色,应用表现

参考文献

[1]皮春华.关于中国动画发展趋势的预测报告[J].艺术界 (学术版) , 2013 (21) .

创新应用与表现 篇9

关键词:葫芦丝演奏技巧  葫芦丝教学  器乐进课堂

葫芦丝是一种吹奏类乐器,演奏时气息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在说气息技巧之前,不得不先说一下呼吸的技巧,因为会不会呼吸,对于所有的吹管乐器的发声很重要,也对于吹奏过程中的技巧的运用和乐曲情感的正确表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气息技巧及其情感表现

“正常的情况下,一个成年人一分钟呼吸次数为16-18次,对于空气的吞吐量也不是很大”,但是在吹管乐器的演奏过程当中,由于乐曲的情感需要,普通呼吸所用的节奏和吞吐量就改变了。这一改变,同时也就带动了演奏者呼吸途径和方法的改变。

一般情况下,呼吸是靠鼻腔吸气,靠鼻腔吐气,然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一些快速的旋律或者悠扬慢速的旋律运行时,就不能只靠鼻腔来吸收足够的气,所以要适当地运用到口腔,要口鼻同时吸气。呼吸方法基本上有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法。顾名思义,胸式呼吸的特点是主要在胸部进行;腹式呼吸主要在腹部,有横膈膜的参与,所以也叫横隔膜式。在自由呼吸或者睡眠中,就是运用的这种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法就是我们吹管乐器演奏所提倡的呼吸方法,它综合了以上两种呼吸方法的优点,也大大加大了气息存储量,但笔者觉得这种呼吸方法消耗体力比较多,平时呼吸也用不到,所以要慢慢训练才能养成习惯。著名演奏家林克仁的研究认为:“吹奏过程中,遇到不太长,音量不太响的乐句,还是运用腹式呼吸比较好”。在此,笔者认为也不全无道理,但是在耗气量大的乐句中运用胸腹式呼吸法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在吹奏的同时,要选择呼吸的深浅以及方法,才能更好更省力地表达乐曲的情感与意境。

气息技巧中,腹震音又可以称作气震音。“气震音是修饰音色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音乐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这一技巧主要依靠腹部收缩力量引起的气流颤动而产生。腹震音有大、小,快、慢之分,它与弦乐器,弹拨乐器的揉弦效果和声乐演员歌唱时所产生的颤吟效果(指极微细的音高波动)具有同样的作用。腹震音可在保证音准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要求均匀流畅,一般是运用在长音的基础上,根据乐曲内容和情感的需要而定。

还有一种气息技巧就是循环吸气。它是民间艺人在演奏时摸索出来的技巧,“曾令外国吹管专家惊叹不已,并习之。它使音色连绵不绝,长久不息,它的原理就是在吹奏的时候,在用掉了2/3气的时候,再用腮帮将口腔里的气逼进吹孔,而与此同时,鼻子尽快吸气。从辩证分析问题而言,一方面,它使得气息更绵长,使得一些要急于一口气表达出来的音乐内涵有了更大的长度空间来表达,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用真实的声音来刻画余音缭绕,三日不绝于耳的感官感受;另一方面,它不符合正常的呼吸规律,因为在葫芦丝演奏的时候,听众的耳朵和感觉是跟着演奏者一起同步呼吸的,而循环吸气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的技巧,听众在听的时候,会和音乐一起呼吸,音乐不断,听众的呼吸也不断,这样便导致了听众呼吸不畅的感觉,从生理机制的不适应再到情感的不适应。一件事物的存在,就会有存在的价值,我们能做的,就是用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就像鲜花一样,它是生命,它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是花店将它采摘,采取冷冻或者制止其开放来保存更长的时间,很明显,违背了自然规律,但这种做法,让人们能够更长时间享受鲜花的美,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说摘鲜花不好或摘鲜花好。

二、舌头技巧及其情感表现

“舌”,在众多吹管乐器表现音乐风格以及表情特点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部葫芦丝作品,如果没有了舌头的技巧,那就宛如炒菜不放油盐酱醋,让人吃得索然无味。

“在吹奏一般乐曲时,常用连音和断音两种方法,吐音主要是用来解决断音问题,这个动作主要靠舌头来完成。”例如单吐、双吐、花舌等都始于近代,在抒情乐句的每一个音的开头,也是用舌头轻轻吐出。在一些北方的作品中,倚音,厉音等,开头也需要舌头轻点下。单吐,顾名思义,就是吐单音。一般在学习的时候是最先学到的吐音技巧,较简单。但是要对速度有要求的话,一般会有双吐,而有些特有的节奏,比如前八后十六或者前十六后八等,就会运用到三吐。

三、指法技巧及其情感表现

一般来说,指法技巧和上面说的“气”、“舌”是分不开的。那么在拥有灵活的手指以后,运用上述这些技巧时也要注意和气,舌的紧密配合一定要保持同步。下面,笔者就简单介绍一下葫芦丝演奏的指法技巧。

倚音是葫芦丝演奏中常用的装饰音之一,没有地域风格之分,一般有单倚音和复倚音两种。可以举的例子很多,很多乐曲都有倚音的存在,主要是来增加乐曲的味道。

如果想让乐曲变得更柔,或者更能表现其内涵,不妨试试运用滑音技巧。滑音能使乐器更加华丽、流畅并富有色彩,滑音有“指滑音”和“气滑音”两种。指滑音是用手指在按音孔上渐按或渐开而发出的滑音效果。气滑音是通过气息的控制,例如口风的强弱、急缓、风门的大小及位置的变化而发出的滑音效果。演奏滑音时,一般都用这两种滑音方法互相结合,也就是在手指渐按或渐开的同时,配合气息的控制和风门位置的移动来造成滑音效果。在乐曲中,由一个较低的音向上滑到另一个音,叫“上滑音”;由一个较高的音向下滑至另一个音,叫“下滑音”。

总之,不管是气息技巧也好,舌头技巧或指法技巧也罢,都是为音乐的意象或是内容来服务的。音乐是非物质的,音乐研究的对象就是怎样演奏并表现音乐的内涵。“可以说,演奏音乐作品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表现是音乐的最终目标,也是它的目的。因此光掌握技巧是不行的,关键是怎样通过技巧来达到表现作品的目的,因此要准确了解作品的内涵,加上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情感,从而达到传神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杨会章.论葫芦丝演奏中的艺术体现[J].音乐大观,2014,(02).

[2]李生军.葫芦丝王哏德全的音乐人生及演奏技法概览[M].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02).

创新应用与表现 篇10

一、民俗摄影的内容及其本质

通过民俗摄影, 我们能更为清晰地看到某一地区的民俗文化。某一种程度上来讲, 民俗摄影是民俗事象的文化涵量和人的精神本质的反映, 众多民族的衣食住行、婚丧礼仪、节庆活动、服饰、建筑、交通、渔猎生活、宗教信仰、生产活动也都尽显在民俗摄影中。例如, 新疆地区有着明显的中西文化融合交汇和历史文化的痕迹, 为了清晰表现这种民俗文化, 摄影过程中我们不要去在意地区的脏、乱、差, 我们更应该看到其中蕴藏的文化内容, 才能将一个地区的民俗事象很好地表现出来。通常情况下, 历史文化表现最完整的往往是在最边远、穷困、欠发达地区部落, 新疆正是这样一个地区, 所以民俗摄影可以在这一地区得到最大程度的表现。

民间风俗是当地文化传统和生产方式的反映, 它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民俗摄影应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感, 应在民俗摄影中摄取民俗文化的实质。如果不能正确把握民俗摄影的文化内涵, 而只拍些无足轻重的镜头, 就失去了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民俗摄影是一种向人阐释今天的最佳手段。民俗摄影包涵着历史文化的积淀, 帮助人类认识昨天, 呼唤未来。当我们对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文化现象深入认识和研究时, 用民俗摄影这个手段来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 对某种现象整体、深入的纪实性拍摄, 可以达到其它艺术形式 (文学、绘画) 可望而不可及的目的。因摄影纪实的结果是真实的、形象的、生动的。我们也就有责任去完成这项工作, 不给历史留下空白和遗憾。民俗摄影家需要更多的注意其作品的文化价值。

摄影的本质是纪录性、实用性, 摄影的魅力是艺术性, 这些方面在拍好民俗摄影作品中缺一不可, 只有纪实, 才真正决定了民俗摄影在民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民俗摄影的文化史料功能是主要的。而在我们的摄影活动中, 更多的朋友只注重了摄影的艺术性, 而忽视了摄影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史料性和艺术性是民俗摄影的双重性。民俗的史料性决定了它在民俗研究中的地位, 而艺术性正是作为视觉艺术的立身之本。艺术性可使民俗摄影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同样, 民俗的独特性又能使民俗摄影作品有别于其他艺术摄影作品而自立于摄影天地。简单地说, 民俗摄影就是用摄影语言来讲一个民族古老的故事, 这故事越古老、越稀有人们就越爱听, 如果不只会讲大白话, 而加进一些诙谐、幽默的艺术语言它会更动听, 人们也更爱听。首先是故事的真实, 再就是语言的艺术。艺术性的发挥要在纪实的原则上去完成, 绝不允许违背其真实性去虚构、合成、制作。翻开摄影发展百年来的历史, 最感人的仍是那些朴实无华直接的历史记录。

从文化意义和历史角度去分析, 民俗摄影远远超过了自身属性, 其不仅是一种艺术作品更是一种了解历史、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的一种方式, 这恰是民俗摄影的本质所在。一直以来, 一些摄影人士为了寻求突破常常借鉴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 虽然绘画艺术与摄影艺术有着相同点, 如果长期这样必然消弱摄影艺术独特的魅力, 因此, 我们必须寻找另一个突破口。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民俗摄影的本质所在, 民俗摄影家们为何不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去创造、感受民俗摄影, 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我们不能把民俗摄影仅看成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应该让其回归历史、回归自然, 只有这样作品的内容才会有力度和深度。

二、民俗摄影在文化传承中作用的具体表现

由于新疆地区保留着当地最为完整的民族文化, 此地生活着很多摄影工作者。但是, 他们拍摄的民俗、民情作品大多都是表层的东西比较多, 很少有人将拍摄的重点放在民俗文化上, 以致一些民俗、民情摄影作品缺少深刻的文化价值和内涵。为了研究新疆文化发展, 挽救更多频临消失的民俗文化, 一些摄影工作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将拍摄点立于免俗摄影的文化含量, 通过“系列”民俗作品将新疆地区的风情是、民俗与文化展现淋淋尽致。不仅增加了摄影作品的文化内涵, 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新疆悠久文化的魅力与生活原貌。

在笔者看来, 民俗摄影只有具备了文化意识才有了独立的艺术品格, 而民俗作品的文化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注重摄影本身, 而不是从固有的艺术教条出发。应从大文化的范畴中去寻求新的艺术因素和艺术感觉。二是要努力在作品中注入大量的文化信息, 让欣赏者在大文化范畴中得以全新的感受。在民俗摄影作品中, 摄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符号。一些民俗、民情通过摄影真真实实地展现在广大人民的眼前, 让世人看到了我们古老而悠久的文化, 从而在文化传承上有着显著的作用。为了表现“真”, 摄影人需从文化信息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民俗摄影, 切记不可用一些概念化的艺术欣赏程序去感悟它, 否则会使作品失去真正的含义。

通过摄影可将历史瞬间定格在影像上, 对历史、生活等有着记录功能, 在这种能力作用下使得摄影担负起观察人类发展的重要职责。尤其, 民俗、民情摄影的职责更重。民俗摄影是一些以民俗、民情为拍摄题材的摄影人所拍摄的影像作品, 这样的作品中涵盖者一定的文化气息和内涵, 为了能够深刻地表现某一地区的文化、民俗、民情与文化, 民俗摄影人应收起玩赏的心态、摆脱商业操作, 让作品真真实实有文化、朴实无华。怎样才能做到这些, 关键在于把握住民俗摄影的本质, 只有这样其才能成为民俗文化的记录与见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名垂千古, 除了表现了绘画艺术外, 也在于该画作真实较为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北宋开封城内外的一些石井生活。由此可见, 摄影回归真实、回顾生活、回归自然的重要性。

三、结论

一直以来, 许多人都认为摄影只是生活的复制, 并无创造性和文化气息。其实不然, 摄影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 如果我们从文化角度看待摄影、看待民俗摄影, 不难发现摄影在文化传承上的重要作用。摄影只有与历史、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才能产生巨大的震撼力。从这一点来看, 摄影不仅是一种艺术, 也是人们了解历史、了解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晓.摄影艺术与民族性[J].学理论.2010 (11) .

[2]杨昊.历史学语境下的影像意义转换——以沃克.埃文斯的摄影作品为例[J].艺术百家.2010 (S1) .

[3]钟林卡.中国摄影艺术的民族化进程[J].江西社会科学.2010 (08) .

上一篇:采油技术石油工程下一篇:微信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