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阅读教学

2024-07-14

中国英语阅读教学(精选12篇)

中国英语阅读教学 篇1

阅读在儿童的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听说领先, 阅读跟进”, 当儿童有了一定的英语听、说基础之后, 就需要不失时机地加强阅读学习。近年来, 我国社会各界对儿童英语阅读学习给予了高度重视, 学校、家庭都投入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然而, 分析我国儿童英语阅读现状, 不难发现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如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不合理;教师对儿童英语阅读发展规律认识不足, 现有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未能遵循儿童英语阅读发展规律;儿童英语阅读兴趣不高、英语阅读量不足等, 使得我国儿童英语阅读效率不高, 效果不好。为了改变中国儿童英语阅读的不良现状, 在更大范围内寻求这一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方案, 2013年5月14日, 首届“中国儿童英语阅读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召开。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及全国各地小学英语教育教研部门的200余位同仁齐聚北京, 针对如何把握中国儿童英语阅读的发展规律, 把握哪些规律;如何科学地为儿童选择英语阅读资源;如何构建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如何通过课内外活动的开展促进我国儿童英语阅读素养的整体提升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和交流。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主办, 北师大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学习科学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和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小学承办。会议特别邀请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的秦家慧副教授和邓丽暚助理教授等一行5名专家学者及香港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正慧小学的梁翠珍校长和英国语文教育主任仇咏娴等。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致力于研究儿童脑发育与心理发展特点, 探索适于脑的教育和学习方案, 在儿童英语学习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其承担的国家攀登计划、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攀登英语学习实验16年来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上千所小学进行了实验, 赢得了教育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 近年来, 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在儿童英语阅读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自主研发了以图画书为载体的攀登英语阅读系列, 并在全国近300所实验校进行了实验, 初步探索出了一系列因校制宜、因生制宜的儿童英语综合实验方案。

本次研讨会通过经验介绍与分享、现场课展示和录像课解读等多种形式重点探讨了课堂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与策略、基于学校的英语教师共同体建设模式、课内外阅读活动的开展等问题。

一、学术引领, 促进我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在推行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 学术、教研的引领是改革实践顺利进行、各校教育教学专业化的有力保障。本次研讨会集结了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王文静教授、李燕芳副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秦家慧副教授、邓丽暚助理教授等多位领域内的专家学者, 香港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正慧小学梁翠珍校长、仇咏娴主任, 北京市教研中心王建平老师,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 海南省海口、三亚、琼海市及北京市海淀、西城、石景山、大兴、朝阳、密云、顺义等多个区县强有力的教研力量。活动中, 王文静教授、秦家慧副教授、李燕芳副教授、邓丽暚助理教授结合心理学、教育学、英语语言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指出, 在教学中要把握中国儿童英语阅读的发展规律, 在适当的时机, 选取合适的英语阅读资源, 进行科学设计, 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培养儿童的英语阅读策略, 提升儿童的英语阅读素养。同时, 立足课内, 联动课外, 通过课内外英语阅读活动的开展最终实现“学生乐读、教师乐教;学生会读、教师会教”。而梁翠珍校长和王建平老师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 重点从学校英语教师共同体的建设、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英语阅读环境创设等几个方面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二、行政牵头, 促进区域英语教育教学均衡发展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承办单位之一, 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在儿童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 做出了大胆创新。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张朝晖副主任在本次活动中介绍了朝阳区作为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 同时也是北京市中小学系统中接纳流动人口子女最多、城乡发展严重不均衡的区域, 如何依托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 依托攀登英语学习实验, 推行“朝阳区儿童英语综合素养提升计划”, 探索区域小学英语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实践路径。实验推行4年以来,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朝阳区广大农村校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一些学校还形成了自己的英语特色, 城乡差异得以缩小。本次研讨会中承担现场课展示和经验分享的朝阳区大望路小学就是一所典型的、以打工子弟生源为主的学校。

三、深度探索, 构建我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新模式

在本次研讨会中, 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小学赵红枫老师和二年级的孩子为大家带来了一节攀登英语口语课, 孙彦萍老师和四年级的孩子为大家带来了一节攀登英语阅读课。香港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正慧小学的梁翠珍校长和仇咏娴老师结合本校六年级的一节阅读课例与大家分享了其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方面所作的探索, 并与现场的老师们进行了互动, 使大家直观地了解到香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模式, 真切地感受了其英语课堂的氛围。

在两校的课堂上, 我们看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 看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 看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活动设计, 看到了不同类型学习资源的创造性使用, 看到了孩子们综合英语素养的体现以及大胆、自信、勇于展示、积极表现的良好品质……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 中国儿童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一定能够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四、搭建平台, 建设校本英语教师共同体

教师是教学的实行者, 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如何更新教师的理念, 提升其专业素养, 改善其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如何为教师创造学习机会, 搭建展示的平台, 提升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促进其专业化成长是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在本次研讨会上, 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小学的赵艳艳校长做了题为“依托攀登英语学习实验, 构建校本英语教师共同体”的主题发言, 详细介绍了大望路小学作为一所规模小、生源基础薄弱、师资不足的再普通不过的小学是如何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 通过引入攀登英语学习实验, 构建校本教师共同体, 通过集体教研、外出学习、承担观摩活动等多种方式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 使每一位英语教师都成长为专家型教学能手, 为本校的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正慧小学作为首间香港两次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 (英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 的得奖学校, 在英语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构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本次活动中, 梁翠珍校长和仇咏娴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该校校本英语教师共同体构建及英语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五、创设环境, 全面促进学生英语素养提升

学习环境的匮乏一直以来都是阻碍我国儿童英语素养提升的一大瓶颈。长久以来, 由于环境缺乏、氛围不佳, 我国儿童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 效率较低, 效果较差。在本次研讨会中, 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小学和香港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正慧小学和大家分享了两校在英语学习环境创设方面的做法。大望路小学通过将上下课铃声设置为英语歌曲童谣, 将校园内的指示牌和标语设置为中英文, 开展图画书DIY活动, 举办一年一度的英语节, 发动全员说英语、用英语……为学生创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英语学习环境, 让孩子们没有任何压力地快乐学习英语。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正慧小学通过校内外各种活动的开展为孩子创造说英语、用英语的机会, 以活动为载体,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说英语、用英语, 切实提高学生英语素养的整体提升。

首届“中国儿童英语阅读教学研讨会”的召开在探讨以上系列主题的同时, 为京、港及各地有志于提升我国儿童英语素养的同仁们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本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将和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进一步开展多层面合作, 与广大英语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一起, 深入探讨中国儿童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大力推动科研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运用, 为推进我国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进程贡献力量。

中国英语阅读教学 篇2

近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在离海最近的大学——烟台大学,2012年“外研社杯”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英语能力大赛暨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

2012年“外研社杯”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英语能力大赛暨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由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中国翻译协会共同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支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战略合作、烟台大学等特别支持。

自2010年起,中国青少年英语能力大赛组委会成功组织了三届 “中国青少年英语能力大赛暨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该项全国范围内的盛大英语文化活动由学生组比赛、教师组比赛和英语教育教学论坛三部分组成,旨在推进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落实,使“青少年的英语学习不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成为提高人文素质、建立全球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的过程”的课程目标落到实处。

2011年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英语能力大赛暨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初赛选拔覆盖全国24个赛区,40个省市,影响学生100万余人,最终100多支代表队,1800余名大、中、小学师生参加了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举行的全国总决赛。

2012年“外研社杯”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英语能力大赛青少组组比赛从前两届的小学A、B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四个组别发展为小学A、B、C组、初中组和高中组五个组别,活动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初赛覆盖全国26个省级赛区、5个市级赛区,影响学生数百万人,经过初赛、复赛选拔,共有100多支代表队1200余名中小学师生参加了全国总决赛。

2012年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英语能力大赛暨英语新课程改革教

学成果展示活动”学生组比赛从语言知识技能、语言情境运用、语言文化展示等三个层面设置了小学B、C组、初中组和高中组的快速拼词、快速阅读、书面表达、口语表达和小学A组的看图说话、歌曲歌谣、英语故事等必选的个人比赛项目,以及英语模仿秀、英语阅读能力机上测试、视图与表达等自选的丰富的个人赛间赛项目和英语短剧、英语小合唱和电影配音等团队比赛项目。综合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和他们协作、思考、表达、解决问题等英语语用能力。教师组赛事采取提前提交、现场展评和现场限时教学设计并展评两种方式,从英语教学设计、实施、反思三个方面进行教师教学素养和能力的展评与研讨,突出展示教师们英语教学生活的形象和风采,重点展示了英语教师优秀的英语教学素养和英语教学能力。

2012年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英语能力大赛暨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学生组比赛共有98位选手荣获个人全能一等奖,有371位选手获得各单项一等奖,其中,60位选手分别获得5个组别的快速阅读、快速拼词、书面表达、口语表达、歌曲歌谣、看图说话、英语故事之星的称号(各组别前三名);教师组活动中,有5位老师获得现场教学设计一等奖、2位老师获得英语教学课堂课例一等奖。

总决赛期间,大赛组委会除举办各项比赛外,还安排了英语教育教学学术论坛、英语学习方法讲座、大型师生才艺晚会、社会实践考察等活动,真正给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师生提供了一个尽情地弘扬个

中国英语阅读教学 篇3

关键词:阅读障碍 阅读兴趣 阅读技巧 阅读能力

著名英语教育家、语言学家许国璋教授曾经提出:“只有通过读,你才能获得更大的实践量,才能享受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甜头。读,给你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既然我们都知道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真正爱上英语、学好英语呢?笔者将从学生阅读的障碍、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技巧的训练和阅读能力的拓展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学生阅读的障碍

1.认知障碍。很多学生热衷于做单选题,一遇到阅读理解题就觉得头疼,为自己找借口,说什么生词量大、句子结构复杂、考题模棱两可等等。

2.文化背景障碍。很多时候我们认识文中的每个单词,但总觉得无法理解文章的某些信息。这可能就是因为文化差异的问题,我们不了解英美文化,或者说对英美文化背景知之甚少,自然阅读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很难准确解答文章所提出的问题。因此,学生最好扩大阅读范围,增强阅读量,增加各种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3.词汇障碍。词汇是阅读的首要环节,词汇量大小直接决定阅读的效果。因此,学生一定要以词汇量的增加来扫除阅读的障碍,同时又以阅读量的增大来扩充自己的词汇量。

二、阅读兴趣的培养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科学地、艺术地去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启发学生,那就能唤醒他们对阅读的热情,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我们的教学拥有意外的惊喜与收获。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内在动力呢?

1.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难度一定要由浅入深。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阅读难度较大的文章,必然导致学生弃学的情绪。但学生要是能读懂简易英语读物,他们就会感到有收获,兴趣就会产生。

2.每天都让学生有读的内容和读的时间,不要局限于做考题才读。每节课可以让学生有五分钟左右的读书时间,费时不多收获却大。另外,课后给学生留同步阅读训练,以开阔学生眼界。异国他乡的风俗习惯、名人趣事,如果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在英语阅读中了解到这些,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

3.不断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比如让学生阅读后相互分享阅读的感受,探讨文章的主题、意义,而不是纯粹地做阅读理解的选择题,这样当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后,他们会爱上阅读。

三、阅读技巧的训练

《新英语课程标准》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朗读各种文体、英文诗词、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找出或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的相关信息。根据情景、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发生顺序、人物行为,预测事件情节发展和可能的结局。用参考资料、工具书、网络等不同资源、渠道,推理、提取筛选、重组加工信息,解决各种问题。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应如何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呢?

1.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在阅读时爱出声;有的喜欢用笔勾画助读;有的用眼不科学,阅读时不是以意群为单位,而是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单词;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查词典,一词一句地分析。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意义的办法。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告诉学生碰到生词不要惊慌,因为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线索或可根据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等关系或上下文暗示猜出来的,甚至有的词汇对整篇文章的阅读根本没有影响,要教会学生如何跳开这些生词去抓文章的重要细节。

四、阅读能力的拓展

1.英语阅读教学与书面表达训练的结合

阅读教学不能忽视读后的反馈活动,当学生对教材某一模块的文章阅读结束后,为了检查学生理解材料和完成阅读任务的好坏,教师可让学生概括大意,回忆主要信息,并回答具体问题,同时还不妨建议他们再上网搜索与这一话题相关的资料,并结合教材整理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得到一定的训练。

2.英语阅读教学与口语表达训练的结合

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我们可以要求他对课文进行简单的复述。而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把自己整理出来的个人见解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且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进行展示。这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好机会。

3.除了将阅读与写作、口头表达等语言技能相结合之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将阅读与朗读、翻译、表演等互补结合。这样就能更好、更有效地实现英语阅读对学生语言学习多方面的促进,而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也自然能被激发出来了。

总之,阅读是我们应坚持一生的习惯。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种种障碍,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技巧,从此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中国英语阅读教学 篇4

2003年,徐飞用“铺天盖地”来形容关于“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的文章数量之巨,并指出,“图式阅读模式在外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2003:58)。然而,4年过去了,这一研究非但没有降温,却呈泛滥之势,真可谓“瑕不掩瑜”。据笔者统计,5年来在国内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的文章共计达236篇,约占20多年来同一研究课题的文章总数的70%。从下表中的数据来看,2003年至2007年基于此项研究发表的文章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什么原因使得图式理论受到如此青睐呢?不妨让笔者先介绍它的来龙去脉。

2. 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的概念来源于德国哲学家康德;不过,“schema”一词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被译为“图型”(1957:143)。图式理论的提出则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才有的事情。早期介绍图式理论的文章均提到了它的创立者———巴特利特(Sir Frederic C.Bartlett)。1932年,这位英国的格式塔心理学家在其经典著作《记忆》(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中,把“图式”定义为“对过去的反应和经验的积极组织”(齐齐、李陆平,1999:37)。他提出图式理论,欲解释背景知识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吴棠,1986:20)。图式理论的完善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研究专家鲁梅尔哈特(David E.Rumelhart)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他把“图式”解释为以等级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里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亓鲁霞、王初明,1988:24)。他认为人们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会影响或支配其对于新信息的理解,因而人们认识新事物时,总是设法将其与已有的(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找到关联),以促进对新事物(信息)的理解(韦汉、章柏成,2004:63)。

图式理论的一个主要理论基础是,“任何文本,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据此,图式理论认为,一个文本仅仅为听者或读者就如何根据他自己的原有知识建构意义这个问题提供指导。原有知识被称为读者的背景知识,而原有知识框架则被称为“图式”(schemata)。根据图式理论,理解文本的过程就是读者的背景知识和文本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效的理解要求读者把语言材料和他的原有知识联系起来;理解词汇、句子乃至整个语篇不仅依赖读者的语言知识,而且同样牵涉到他对于世界的认识(Carrell&Eisterhold, 2006:76)。

图式理论试图从人们如何处理新的信息过程来说明理解过程。根据这个理论,理解过程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把新的信息纳入原有的知识框架,也就是吸收。另一种情况是根据新的信息修正原有的知识结构,也叫适应。还有第三种可能:学习者无法接受新的信息,因而理解也就不可能产生了(黄丹丹,1992:37)。

根据图式理论,析取意义的过程依据一个原理,即输入的信息被拿来与某个现存的图式相比对,且该图式的各个层面必须能和输入的信息协调一致。这一原理导致两种信息处理方式———“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方式。自下而上方式是由输入的数据引发的,故称为“数据驱动”(data-driven)加工方式。相反,自上而下方式的产生是当人们依据高层次的、概括性的图式作出预测,然后从输入材料中搜索数据来填充这些尚未完成的高层次的图式。这种方式也称“概念驱动”(conceptually driven)加工方式(Carrell&Eisterhold, 2006:76-7)。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交互作用过程,且对于熟练读者来说,这两种方式是同时出现的(鲁忠义,1989:43)。

图式理论因其是心理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研究相互促进形成的产物,其解释力随着这些领域的研究发展而不断得以阐明,其中的不少观点对阅读研究,包括第二语言阅读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期,卡雷尔(Patricia L.Carrell)等人基于图式理论创立的“第二语言阅读的交互模式”(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逐渐成型,为世界范围内的第二语言或外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摹本。

3. 图式理论与中国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现状

中国外语界首先介绍“图式理论”的是白云(1985:31)。她摘译了卡雷尔(1984)的文章;后者是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的教授,是较早把图式理论的观点应用于第二语言阅读研究的学者之一。一年之后,吴棠(1986)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阅读的图式理论模式。对“图式理论”作出较完整的介绍见于王初明的《应用心理语言学》(1990)一书。此后仍不断有人介绍该理论,如:乐眉云(1991)、朱中都(1991)、黄丹丹(1992)、朱钟毅(1993)、娄丽君(1993)、潘井伦(1993)等。在心理学界,同样有学者给予关注,如:沙吉吾(1983),张必隐、郭俊德(1988),鲁忠义(1989)。

图式理论被引入中国,是中国英语阅读教学实际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通过对句子、单词的分析来理解文章,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接收信息的状态,这严重制约了交际能力的发展(李红,2003:77)。上海交通大学与英国文化协会合作的调查显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仍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课堂教学基本上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型的教学”。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便是“自下而上”,从词到句,对文章逐句讲解,逐段分析,学生所要做的不是“读”懂文章,而是“听”懂教师的讲解;不是主动地参与阅读,而是被动地当一名听众(李慧,1999:77-8)。

近年来图式理论一直备受中国外语界,特别是英语教师的青睐。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的确给我们提供了新鲜的理论基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徐飞,2003:58)。在实践中,英语教师纷纷传授“自上而下”的阅读方式,将阅读教学从以往的以“词、句”为中心转移到以“篇章”为中心上来,达到了使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积极思维的目的(李文洁,2005:70)。

图式理论似乎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被竞相传颂,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描述的研究“热”。据笔者统计,标题同为“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的文章多达28篇,其中2004至2007年就有25篇。据笔者了解,在如此多的同名文章当中几乎没有出现新的研究成果,作者大多停留在理论思辨的阶段。针对以往研究,有人曾指出,“有些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倾向于把图式等同于狭义的背景知识,甚至把背景知识与外语语言知识对立起来”(张伊娜,2001:65)。而今,这个问题仍然存在,正如徐飞指出的那样,“人们对图式阅读理论有矫枉过正之嫌”(2003:58)。

有些学者对“图式”的理解有偏差,而有的对“图式理论”的理解也同样成了问题。笔者发现,不少人讨论“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然而,图式理论不是一种指导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而是一种解释阅读理解过程的理论,其涉及“人如何理解新的语言材料”,“理解过程中哪些图式起作用”,“哪种图式状况会造成理解失误”等问题。可见,这种理论对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但谈不上有直接指导作用。

更有甚者,把两个关键人物的有关情况弄错了。如有的学者把美国人工智能研究专家鲁梅尔哈特(David Rumelhart)的身份变成了“人口智能专家”,而有的则把他称呼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爱鲁默·哈特(K.E.Rumel Hart)”。而在有的学者笔下,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Sir Frederic C.Bartlett)摇身一变,成了“德国心理学家巴尔利特(F.C.Barlette)”。

国外研究者的真实情况或许难以考证,而国内研究者的情况也被混淆则令人难以理解。据笔者统计,1988年以来,有16篇(册)文章(书)提到国内早期研究图式理论的学者亓鲁霞,其中把亓先生的姓做对的有7篇,而错误的有9篇(册),其中3篇(册)作“方”,2篇作“元”,1篇作“六”,1篇作“卞”,1篇作“齐”,还有1篇作“刁”。

显然,研究的泛滥与研究者的治学态度有一定关系;英语教师急于抛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而寻求新的理论依据的心理,更加剧了泛滥之势。然而,和任何理论一样,图式理论有其缺陷。直至1991年,格雷布(William Grabe)仍指出图式理论“并不是一种已经有了精确定义的能用来表示知识状况的框架”(朱钟毅,1993:5)。如果不注意它的完善过程,就会授人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话柄。而且,不同的研究者会通过不同方式解读此理论,以达到为自己服务的目的。例如,“图式”的分类和命名就有“见仁见智”的做法。其中一类在1983年被卡雷尔等人称为“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ta),而5年之后卡雷尔改称之“修辞图式”(rhetorical schemata),而库克(Guy Cook)则称之为“语篇图式”(discourse schemata) (1999:15)。

4. 结语

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图式理论与中国英语阅读教学”研究要有所突破,需要我们对“图式理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而理论的发展、完善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即理论“中国化”。只有这样,研究才更有利于指导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在转变思想之后,行动上也应该有新的表现。首先,有必要对这一研究的历程进行总结。其次,实证性研究有待加强,毕竟影响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因素除了图式之外仍有多种。

摘要:统计数据表明, 近几年来, “图式理论与中国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备受英语教学和研究界关注。文章首先探讨这一个研究热点的成因, 通过追溯图式理论的产生过程并分析其基本观点, 认为根本原因是该理论对阅读理解过程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而国外第二语言阅读研究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文章接着回顾这一理论进入中国并和中国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相结合的历程, 然后指出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存在不少问题, 令人堪忧。旨在想让这些问题得到足够的重视, 并为这一研究如何走出困境提出建议。

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篇5

学案导学:设计提问,兴趣激发,增强学生的主体思维

课堂上的导学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要把问题立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引发他们的阅读愿望,吸引到英语语言本身上来,把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教给他们,让他们读懂英语语言材料,体验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体会英语语言的优美和丰富内涵,感受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因此,在实施阅读教学前应全面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互动交流:当学生的思维都集中在文本内容上时,可进入第二步。阅读过程既是知识、信息的获取过程,又是能力培养、方法指导的过程,是阅读课教学的关键。可分三种形式进行:

1.扫描阅读。其目的是通过快速阅读使学生获取各段大意,从而了解整篇文章写了几个方面的问题。这里,必须同时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

A.“△”此图形表示这一段落在写作上的发展方向,首句为本段大意,而后是举例加以说明。

B。“▽”此图形与图形“△”相反,先举例,后归纳总结,末句是本段的主题句。

C.“◇”此图形指的是本段先提出看法,然后用具体例子进行说明、证实,最后又归纳总结出本段的中心意思。

D.“□”此图形表示本段没有明显的表达大意的中心语句,但字里行间却隐藏着一条中心线,这可以通过阅读体会而得。

2.细节阅读。这一阅读过程是使学生获取重要细节的过程,一般要求学生抓住最能说明本段大意的关键词(keywords)。通过细节阅读之后,学生对本段(篇)已达到粗中有细、大中有小的程度了。

3.计时阅读(Timereading)。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舌头、语音、语调的训练,要求学生阅读速度快、语音清楚、语调正确。老师此时充当计时员,看谁读得又快又好。当然,事先放一篇或几篇录音也是可以的。

检测。当学生采用以上三种形式的阅读之后,学生到底获取了多少知识信息?检测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表层测试。对课文内容的提问、填有关细节的关键词等。二是深层次的检测。如让学生自己创设阅读理解题并附三个或四个选项,问题内容可以是关于段落大意、全文大意、文章题目、细节理解、作者的看法、态度、见解等方面。之后,老师抽查,然后学生交换题目进行互测。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主动性、创造力和判断力,同时老师又可以了解学生对材料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总之,阅读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阅读的步骤、检测的过程都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阅读过程和测试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将比以前有明显提高,尤其是自学能力大大增强。要营造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要尽量让学生动。不理解的让学生讨论。这样的讨论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讨论中,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巩固了知识,强化了技能。

3、培养学生归纳理解能力。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材料的阅读,抓住大意,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理解 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点拨释疑: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指导学生认真预习。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对学生来说,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就这一话题联系自己的实际作些准备,以便课上参与讨论,学生都想独立,以便在陈述问题时,各抒己见。

2、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要使学生踊跃参与,首先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熟悉话题,使他们有话可讲;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多次课堂实践证明,学生对此类任务完成非常感兴趣,踊跃参加,提供了不同的可行的答案,充分发挥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这对于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其理解能力极为有益。

小结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以使他们认识不足,发扬成绩。同时总结规律性的东西。

当堂训练:提供一篇类似题材和知识点的文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迁移。

中国英语阅读教学 篇6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适量的拓展性阅读有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本人根据平时的教学感悟和体会,针对如何激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总结了如下方法。

一、有效整合教材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语言材料训练阅读

教师需要对教材全面了解,根据课文特点巧妙安排。《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安排了各种各样的阅读材料,而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有趣。除此以外,教材配套练习册还提供了丰富的听力素材,教师往往在处理完听力练习后便弃之一边。其实可将其中的短文整理成阅读材料供学生使用,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会更为深刻。

除充分利用教材,还可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但选择时需注意材料要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心理特点;难度要适宜,内容尽量与教材匹配。这样既便于学生巩固课本知识,又能适度拓展英语的知识面,加强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体会英语文字美

1.让学生在欣赏中阅读,在阅读中感知

小学生有着好奇、爱思考的特点,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声、色、画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在欣赏美的画面的同时,感受美的形象,激发他们的阅读愿望。

在 6A Unit 6 Holidays一单元的E部分,教材为学生准备了有关Holiday的五段小短文。这些短文中句子都很长,生词也是难点,如delicious, dumpling等,学生没读就已经产生了畏难情绪。于是,我决定从Rhyme入手。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欣赏图文并茂的配乐诗“It’s Spring Festival again!”在连听两遍朗诵之后,让学生一起朗诵。学生通过欣赏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对Spring Festival这一节日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接着,我趁热打铁地引出了短文,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了语言知识,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语言的理解,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2.让学生在活动中阅读,在阅读中体验

《牛津小学英语》的每个单元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图文并茂,有的是幽默小故事,有的是风趣小对话,也有的是知识性的小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感悟和表现。

6A Unit 1 Public signs E部分是一个由“公共标志”引出的幽默故事。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对其中的重点词句作讲解和朗读指导,然后我让学生扮作Mr. Smith,用自己的语言来表演这个故事,看谁说得最生动,最有趣。一连串有趣的动作,诙谐的话语引来了阵阵掌声和笑声,学生们跃跃欲试。

这样的阅读活动,焕发了学生的思维,也真正地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让学生在悬念中阅读,在阅读中领悟

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转入活跃,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学生阅读之前,我会先给出一些句子,鼓励他们通过阅读自己判断正误,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例如,6B Unit 3 Asking the way 中有一个关于抓小偷的故事。阅读前,我给学生提供了几个判断题:

1.I was in a supermarket last Sunday afternoon.

2.I wanted to buy an interesting book about animals.

——

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和判断,可以准确地感知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场合和故事的主要人物。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多方面、多角度地解决问题,既开动了脑筋,又发展了思维,大脑也越用越灵活。

三、采用多种阅读训练方式,加强读后检测

1.听力与阅读训练相结合

教师可借助文本主题图画、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呈现对话内容,使学生对语言背景有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看图,带着问题听录音,发展听力理解的水平和能力,并对全文大意有整体的把握;阅读短文后,以排序、选择、判断、连线等检测方式帮助学生理清语篇脉络。这种听读结合,多种感官参与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2.口语与阅读训练相结合

通过多层次、多梯度的操练和师生、生生互动问答、对话,引导学生多开口、多表达,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这种训练方式还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所读内容,或根据文章内容自编对话,然后开展对话练习,甚至是情景剧表演。这样做,既训练了朗读、理解文章的能力,又提高了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书写与阅读训练相结合

“以问题推动学习,以任务贯穿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一条准则。采用此种方式,根据短文回答问题不仅仅停留在口头,把答案写下来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语法规范训练。还可通过完成填空、填表、画简图等稍为复杂的任务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篇内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要求他们根据范文仿写短文,根据一定的句法和语言规则进行再创造,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中国英语阅读教学 篇7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有语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听说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均强调阅读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很少涉及语音知识和拼音规则。英语是一门与汉语不同的拼音文字系统,而在此系统中,语音技能可能是拥有良好阅读能力的关键,良好的语音意识可以使初学者有效地进行语音分解和合成,发现音形转换规则,建立起书面语和口语的对应关系,从而对陌生单词进行语音解码,提高识词速度。对于儿童英语的初学阶段,教师需要帮助他们建立音形联系。自然拼读法教学能够让学生对字母建立两个概念,即lettername和letter sound。letter name是字母本身的名字,同时每个字母又对应一个sound。如,单词egg中的字母e对应/e/音。

二、自然拼读法与英语阅读基础教学的关系

自然拼读法强调以音形对应关系为基础的拼读能力,而拼读能力是拼读能力是英语阅读的基础。拼读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单词的音和形,同时通过建立书面词汇与口语词汇的联系,明确单词的义,然后把音形义三者相结合,这就是词汇阅读的过程。而词汇又是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拼读能力增强会促进字形上的流利阅读,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相反,如果音形义掌握的不熟练,不能把三者同时结合起来,那么阅读或听音时便会走走停停,影响阅读速度,更加影响理解。

自然拼读法有助于阅读技巧的形成。语音意识增强了,那么对于语音的敏感度还能增强语感,提高对语法、句法的理解和掌握。熟悉的音形转换可以在短时记忆中为加工文章而保持住成系列的单词,并为加工文章意义提供更多的可用空间资源。美国教育家ADAMS1990提出,当字母、音素间的对应能迅速实现时,文章阅读的准确率和效率度就能提高。熟练的音形义转换可以增强对意群的理解、识别,从而能对再出现的词组、意群进行整体性识别,以此达到跨越式阅读,大幅度提高阅读速度。如在《朗文英语2B》中出现的It’s time to的句型,当学生以整体的形式阅读这种结构时,他们看到的不是time,也不是to,而是It’s time to整体,接下来便是去寻找后面的动词短语。同样的句子,开始读要把目光聚焦在每个字,如:It’s time to get up and wash my face.当习惯了词组或意群之后,同样的句子就会把对每个单词的停留缩减到只对意群或词组的停留,变为It’s time to get up and wash my face.从而阅读的速度提高了,对句意的理解也更加清楚了。

拼音教学并不局限于教英语字母或字母组合与语音的对应关系,它代表了一种“自下而上”的阅读技能教学的理念。它强调阅读的准确性,鼓励孩子读出文中出现的每一个单词,并直接教授单词的书写、拼写和读音方法,认为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拼读识词等基本阅读技能后才能学习阅读理解能力和培养阅读兴趣。

三、自然拼读法教学策略

自然拼读法主要通过音图教学帮助儿童了解音形对应规则,但又不仅仅学习音图,而是把语音、拼读、拼写、阅读学习蕴含其中。对于处在英语阅读基础阶段的儿童,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性的特点。在采用自然拼读法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儿童的学习、阅读热情,延续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持续发展。

1.实物或图片教学策略.实物或图片教学策略的优点是直观明了。儿童在用自然拼读法学习发音规则的同时,通过观察实物或插图,进一步了解拼读单词的含义,做到音形义三者相结合,使认识更加深入,记忆更加久远,潜移默化中便积累了阅读词汇。如让孩子根据发音规则读出配有图片的单词can、cap和mop。在每个单词后添加不发音的e,为cane、cape和mope并配有新单词的图片。使孩子们熟悉长元音的发音,并运用图片策略,使他们同时了解单词的含义。

2.歌曲歌谣教学策略.英语儿童歌曲音韵悦耳和谐、节奏鲜明欢快,英语词汇的大量反复使用,不但能使儿童产生愉悦感,并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借用儿童歌曲旋律来教学发音,如教授ai,ay发音时教授下面歌曲:

Rain,rain,go away Come again another day,

Little Johny wants to play,Rain,rain,go away.

也可以借用韵律诗歌增强孩子们的押韵意识。

My Fat Flat Cat I sat on my fat cat

Until it was flat After that

I fed my flat cat A rat and a bat

Until my cat was fat

有点语言基础的孩子还可以拓展语言知识练习:

This is a poem.The title is ______.

There are______ lines in this poem.

The rhyming words are____ _____ _____ _____.

3.游戏教学策略.游戏精神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在儿童的所有活动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论他是游戏着,工作着,还是进行其它活动,往往都会以一种游戏的态度和心境来行事,以游戏的精神来关照外物和自己的活动。如卡片拼读比赛,每两个人一组(班级人多也可以分成两大组),每人10张卡片。老师选择一个组合如ed,写在每张卡片上。孩子们根据所学在ed的左或右边加字母构成单词,再像打扑克牌一样,念出对方写的是什么单词,念错丢牌。写不出5个单词的一方也算输。孩子们在游戏当中就可反复练习所学组合的拼读,同时也能激发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4.故事阅读教学策略。著名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儿童智能的观点,认为儿童具有一种叙事结构的功能,以叙事结构方式学习,是儿童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意味着加强儿童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自然拼读法教学中,采用的是带插图的故事为阅读材料。如hhooookkeedd oonn pphhoonniiccss中,学习--aatt发音时阅读的故事:

在朗读教学完成后,教师利用动作的演示,教授故事中的新词。分配学生自由结组,按照故事情节表演,把故事中的语言汇编成台词。

5.视觉词汇sight words教学策略。学生掌握了拼读方法后,会对单词进行解码,并拼读出来。这个过程在整个故事中会比较费时,更容易只读到细节,为了解整篇故事大意。对成年人来说大部分单词都已很熟悉,不需要进行单词解码,因此能流畅地阅读各种材料。对儿童来说,提高阅读速度就是教会他们认识视觉词汇。如根据拼读方法教授视觉词汇he,can和a,反复朗读,教师也可以借助单词卡让学生快速读出单词读音,最后进行含有这两个视觉词汇的故事拼读。Cat/cat can tap./He can tap a pan./He can tap a can./ He can tap a fan./Tap! Tap! Tap! / Cat can nap.

四、总结

在儿童英语阅读基础教学中,自然拼读法教学是不容忽视且必不可少的。自然拼读法的运用不仅能促进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更是培养学生英语基础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阅读潜能,帮助他们养成阅读习惯,也为成功的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语言学家普遍认为,任何形式的语言学习均离不开阅读这个重要环节。对于英语为第二外语的中国儿童而言,英语阅读基础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建立书面词汇与其读音之间的联系。本文就采用自然拼读法教学,引导儿童根据字母和字母的发音关系,解码不熟悉的单词,进行拼写,已达到独立完成英语文章阅读。

中国英语阅读教学 篇8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纵观目前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虽然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上作了一些改进,但学生参与的兴致并不浓厚。很多学生被动跟进,虚于应付,貌合神离,总是呈现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与教师的课堂预期有着较大的落差。

小学英语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阅读语篇中存在的阅读障碍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阻挡了学生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阅读活动狭窄,阅读教学始终围绕教材中的课文转个不停,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训练单调,“教单词——读课文——回答问题”这种最常见的教学模式,缺乏了有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效率低,阅读的效率主要指学生对阅读文章理解的正确率与理解的速度。在实际教学中,却频繁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忽视阅读情感因素,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把学习的焦点放在课文的理解上,从而忽视了学生阅读情感因素

细细分析,原因在于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差异很大的语言系统。学生在遇到和自己母语毫不相干的生词和句式时,会感到很大的不适应,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再加上许多教师过多地讲解语法,单调地要求学生背诵单词,忽视了课堂英语情境的设置以及方法的指导。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笔者认为,小学生需要更加有效的语篇课堂教学以及更加科学的阅读训练阅读兴趣的培养小学英语教学应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入手,必须通过种种巧妙的手段,让小学生喜爱上英语,让他们爱上英语课,爱唱英语歌,爱用英语交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课堂是小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第一阵地,教师应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让英语课堂变成活泼愉快的、有着强吸引力的场所。在英语教学过程,特别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丰富阅读内容的呈现手段,通过多媒体的情境演示或课堂内的情境创设等吸引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教师既要注意巩固、扩大学生的词句积累,使其逐渐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基本技能,又要将故事化、情节化、趣味化贯穿于教学环节的始终,让学生在快乐和情趣中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帮他们琢磨探究教材,了解内容,咀嚼滋味,品评其中的奥妙和乐趣所在,帮助他们融入情境,真情表达,分享收获,进而使学生达到热爱学习,不断进取的状态。

教师还要用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建立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平时关心学生,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时时处处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和学生心心相印,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探寻教材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灵活运用教材,使之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源头,健康思想的引领,达到教学目标的多重收益。

三、小学英语阅读有效训练的方式

刚刚学习英语的小学生由于处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进行阅读有着很大的困难。他们产生一定的畏惧情绪是很正常的。

1 . 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惧怕心理,通过教师的积极示范,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使他们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

2 . 教师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技巧,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养成一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下面是我 在教学中 常用的几 种阅读方 法。略读 。 (Skimming )即迅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大意和主题句,明确作者的态度和意图。跳读。 ( Skipping )即快速查找某一相关信息,读时要一目十行,对不相关的内容一带而过。猜测生词。 (Guessing the new words) 小学生往往一遇到生词就束手无策,无法阅读下去时,首先想到的是问教师或同学,或是查阅各种词典、参考资料,还没有学会根据上下文、背景知识、生活常识等去理解猜出词义。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依赖思想,影响了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速度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在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依据语文常识、生活常识、科技知识去揣摩句意,进而猜测文中生词的意思。

四、适当增加学生英语阅读范围与阅读量

目前的小学英语教材,特别是高年级阅读内容题材比较单一,阅读内容不够宽泛。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补充一些与小学生生活贴近的,让小学生感兴趣的阅读篇目,难度适中,内容精当,既要有一定的阅读量,也不要过重增加学生的负担。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帮助学生遴选一些适合的英语读物。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去读,还要让学生有表达阅读收获的机会,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增强阅读的原动力。让学生在踊跃阅读的基础上,积极地运用各种学习的平台进行交流,可以是情节剧目,可以是英语故事,可以是英语歌曲,也可以是英语谜语、谚语。教师可以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可以评每天的英语金嗓子、每周的阅读之星、每月的英语小博士,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课外阅读,不断增强学生积累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阅读和理解的层次。

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策略探讨 篇9

根据阅读材料的体裁上划分, 共有三大类型的区别, 分别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所以在英语阅读中, 教师就要给学生理清一些阅读材料的脉络, 并逐个的分析每一份材料的细节内容, 通常要掌握文章归属的类型, 是描述的人物生平还是科普文等, 在通读全文后就要有大概的掌握, 然后就要分析文章中的故事的发展脉络, 时间、地点、人物等, 处理这种文章, 教师在传授的时候就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文章中是根据人物或时间为主要发展方向。如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说明文中, 教师就要让学生画出有关的具有特别指向意义的专有名词、数字等隐含的信息, 并可以根据制作表格、图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在看到有关议论性的文章中, 教师就要启发学生去找文章中相关的论点、论据等。因此, 只要教师在英语阅读训练中, 有意的针对某一方面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为每一篇文章都其形成的形式, 它们的段与段之间具有相关的联系性, 不可能单独的存在。并且, 为了辅助学生直观性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教学生制作表格等方式来帮助阅读材料的掌握。

二、注重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

英语阅读是有迹可循的, 因为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呆板、机械的文字, 它们都集中反映一个主题或说明一个问题, 并且每个段落也具有一定的联系性, 它们都在围绕一个主题而展开的。因此, 教师在英语阅读中就要特别鼓励学生去寻找关键性的句子, 加强雪中总结文章大意的训练。文章中心的掌握能帮助学生进行全文的阅读, 所以教师在第一步就要学生去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并通过关键句的提醒来帮助学生的总结语句, 并且在起初的训练中, 教师也要作一个系统性的强调, 寻找文章的关键句不是盲目进行的, 关键句有一定的特征, 首先关键句必然是能总结前后的意思;其次关键句的句型一般都不会是长而复杂的句子;并且关键句在该段中是总结性的, 所以其他的句子都是在围绕着关键句在解释、说明的作用。所以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时, 教师应总结出具体的教学方法来辅导学生的学习:1、通读全文大意, 再把全文进行段落的划分;2、把每一段的中心意思总结出;3、进行精读练习后, 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教师就是通过这样安排学生学习任务的方式来压制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组, 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学习, 互换意见。

三、强化推理判断训练

在英语阅读中, 阅读能力层次的上升就要加强学生的推理能力, 不能指关注文章表面上的意思, 这是阅读中的一大误区。文章作者有时并不会把意思很明显地表达出来, 但只要稍微的进行对文章细枝末叶的揣摩, 并结合整体的大意, 就能准确的推理出作者的方向与观点, 这样就又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理解能力也能逐渐上升。所以, 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应在确定学生都理解大意的基础上, 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与口吻出发, 把文章中前前后后的信息进行一次整理, 并寻找出可靠的隐含意味、常理知识等方面, 进行对文章深层次的挖掘, 来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利用课文中的语境线索进行猜词训练

在英语阅读中, 难免会遇到一些生词或难以理解的词汇, 但这些词都涉及语句甚至文章整体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中, 教师就要启发学生根据全文提供的语境和大意来进行词汇的猜测, 不仅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课堂气氛。词汇的猜测也是有一定方向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往与词汇相关的同义词、反义词等方面进行猜测。词汇是出现在语篇中, 必然是处在一定的语境中, 所以根据上下文的联系性就能把握词汇的大概意思。也有很多已经是明确意思的词汇, 如果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 就更能理解和掌握其中心意思。如果在具体的阅读情景中, 遇到了难以理解的词汇, 教师可以根据词汇所处的位置进行揣测, 并要注意逻辑性的关系。

如在句子The sitting room of the officer walked into the adjutant, he sat down and ordered a large glass of whisky, 通读整句话后, 卡在adjutant, 所以要猜测这个词汇的大致意思, 就可以来看这个词前面有一个定冠词the, 并且伴随他的一系列动作walked、sat down、ordered, 并且在后面的一个分句中用了he, 可想而知这个词汇就是指一个人。也可以根据语段中相连接的词汇来进行猜测。文章的上下文都是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所以也可以针对相关的逻辑词汇来猜测, 所谓逻辑词汇就是主要表现作者意图的一个转变, 并且用来连接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所以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训练时就要特别提到一些具有逻辑关系的词汇, 这样才有助于词汇的猜测运用, 也能更好的掌握全文整个句子的句意。逻辑连词也包括多个方面, 其一是表示同等关系的, 这种词汇是为了加强意思的解释, 如in the same way、that is等等, 如句子They did not seem to know you, that is you lie, you are stranger。在这句话中, that is就是充当意思解释的作用。其二, 表示递进的逻辑关系, 这些词汇有however、on the other hand、while、but等等, 如在句子The war has just sound trumpet, however relevant national leadership again in the war。在这句话中, however就加深了句子的意思。

参考文献

[1]孟悦.英语阅读策略的训练[J].辽宁教育研究, 2003 (10) :75-76.

中国英语阅读教学 篇10

一、大学英语四级阅读题型的变化

“四、六级考试自1987年以来, 形式虽有变化, 但本质上走的还是一条结构主义的老路子。从测试的理论基础来看, 它是基于第二代语言测试理论模式, 其特点是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形式, 忽视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 不符合现代语言测试的发展方向。”[1]为了适应现代语言的发展, 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 国家考试委员会在2006年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形式做出改革。从新题型中我们可以看出取消了以往的词汇和语法题型, 大大增加了听力和阅读部分的比重, 而且题型更加多样化。在710分中听力和阅读的比重均为35%。阅读部分中把以往单一的测试阅读能力试题又划分为仔细阅读和快速阅读两大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仔细阅读中除保留原有的篇章阅读理解外又增加了一个新题型——篇章词汇理解。它综合篇章阅读和完型填空于一体, 在给出的15个词中根据文章内容选择10个填入其中。这无疑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考察学生理解篇章的能力和对词汇掌握的程度。新增加的快速阅读部分是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阅读完1 200字左右的文章, 并且做出7道是非判断题和3道句子填空题, 这部分对学生的快速阅读和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题型设置上可以看出, 新四级中的阅读考试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技巧的考察。

从考试成绩反映出, 阅读理解仍是大多数学生的弱点, 得分普遍比较低。因此, 如何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当前任务之一。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

(一) 阅读的目的

学习外语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在掌握语言技能的过程中, 阅读是一个能动地、积极地认识与思维的过程。阅读教学, 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言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偏离这一中心。并且要学生明了阅读不是单纯地回答问题, 应付考试, 而是要通过阅读文章了解文化知识, 掌握语言并能运用语言。

(二) 教师的角色的转变

以往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 而且大部分教师仍然传承了初高中的英语教学模式:大多数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味地讲述单词和短语, 有的教师每碰到一个生疏的单词, 除了介绍词义及词性外, 还要引出一些没有学过的同义词, 介绍它的固定搭配、习惯用法, 甚至给出几个例句。以为这些就是学生所需要学的, 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了, 殊不知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很快就使学生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 即便是一篇学生再感兴趣的文章他们也都“食之无味”了。这些都是重教师的主导而轻学生的主体, 重知识点的分析而轻语篇的整体理解, 重阅读的结果而轻过程的指导, 重文本信息的捕捉而轻文化背景的渗透的表现。这些弊端导致了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 因而消损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而且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力, 不能运用英语知识进行有效交际, 也更使我们的英语课堂失去了许多的激情和精彩。

语言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真正的学习者是学生, 即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 即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各教学环节都应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正如Johnson 和Morrow所认为的, 教师只能起帮助、建议和引导的作用, 学习的任务只能靠学习者自身去完成。也就是说, 学习者必须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具有真实目的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地感知语言使用的某些规则”。[2]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教学活动, 指导学生自学, 掌握自学方法,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由“教师教什么”转换成“学生学什么”, 改善传统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词汇教学模式, 及时给学生指出阅读方向, 提示阅读方法。真正地把培养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三) 阅读技能的培养

1. 阅读并不是一种消极技能

阅读是一个能动地、积极地认识与思维的过程。每当我们阅读文章的时候, 对于每一个单词的意思要有所了解, 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读懂作者写作的目的。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大致分为“感知、理解、评价、创造”四个阶段, 这其中, 阅读主体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部分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心不在焉, 多年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们认为只要把题作对就完成任务而忽略了阅读的真正目的。阅读已经成为大部分学生“头痛”的问题, 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影响了阅读的效果。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 它包括:思维活动、情感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 准确捕捉学生的阅读情感活动并予以适时引导。

2.应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 探索某种事理的倾向。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兴趣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始终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些作用, 对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选择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入手, 让学生逐渐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教师必须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科学地引导学生, 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 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积极性与创造性, 自觉地获取知识。好的教学设计是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的显性活动过程, 同学生情感发展的隐性活动过程有机结合, 不断地将求知的渴望和信心注入学生心灵。

3.应鼓励学生注意阅读的内容, 而不仅是语言形式

语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和目标, 词汇教学要服从和服务于语篇教学。英语基础课历来有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言语交际能力两大任务。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前者只是手段, 后者才是目的, 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 如果仅仅传授了语言知识就认为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或者将其作为英语教学的唯一内容, 会严重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因为语言知识只解决了语言形式, 只能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正确的句子, 却不能保证学生获得言语交际能力。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词汇和句型分析上, 这只会增加学生的厌烦心理。毕竟我们读的是文章, 要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思路而不是词和词组。词汇教学应当花费少量时间, 选择最佳方法达到较好效果, 过多的词汇和句型的教学会使得阅读的思路支离破碎, 不利于对全文内容的理解。

4.预测是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 预测对学生的阅读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并进行思维训练。预测之所以能提高阅读效率是因为预测能使读者产生对文章内容的“期待”。带着这种“期待”读文章会使读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文中的重要内容上。而且如果学生学会识别信息提供的一切线索,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网络构建文章的语义图像, 预测全文或下文的内容, 工作记忆加工信息要做的选择就会被减少, 阅读速度就会变快, 因为他们往往只需验证和调整阅读前和阅读过程中形成的预测和假设。阅读也是一个心理语言猜测活动。一个好的读者总是不断猜测下文是什么, 然后用作者所给的信息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如果预测正确就开始下一个预测;如果错误, 就必须修正原来的假想。

大学英语四级新题型中的快速阅读部分就要求学生有对文章内容的预测能力。考试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阅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教授阅读的技巧, 培养他们对文章的预测能力。

5.教师应深入挖掘阅读教材

(1) 文化背景知识的融入。

背景知识是英语文化的部分, 挖掘英语文化, 并将这种文化融入到外语教学中, 是将英语作为一门活脱脱的语言进行教学的体现。阅读是个认知过程, 阅读的内容, 语篇的意义不仅需要从句子中发现, 还需要从读者存储的背景知识中导出。阅读第二语言写成的语篇时, 如果读者头脑里的情景框与语篇中的情景框不一致, 即使他的语言知识没有问题, 阅读理解也会遇到困难。阅读理解不仅是语言问题, 教学生阅读的时候, 不能只教语言, 还要教学生背景知识和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3]目前, 大部分院校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是《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这套书中每一单元的三篇文章都与一个主题有关。因此, 在讲解课文时有必要把相关的知识和文化社会背景做以介绍。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中, Unit 1 Section A Time-Conscious Americans 如果对于美国人的文化和社会状况给予介绍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Unit 10 Section A Reports on Britain Under the Bombs 是关于二战中纳粹德国轰炸伦敦的事件, 在教学中应涉及一些二战的历史, 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也进行了历史知识的教育。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 学生会更加明确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 真正让学生逐渐摆脱汉语思维的习惯, 达到基本上能自由灵活地阅读和使用英语。

(2) 文章题材与教学形式。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是表情达意的载体, 作者借助语言是为了描述事物, 说明事理, 表达情感。因此, 在读出语言形象的基础上, 让学生进人情境, 充当角色, 以深切体味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 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对于不同题材的文章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上课形式多样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保持他们持久的学习热情。英语教育专家Harmer指出:只有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才能确保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单一的教学方式只会令教学枯燥无味, 学生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中, Unit 7 Section A Face to Face with Guns 是一篇记叙文, 在文中描写了作者与匪徒相遇的场景, 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并参与到教学情景中, 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设想自己遇到这样的状况会怎样做, 然后与作者的经历进行对比。第三册 Unit 5 Section A Graceful Hands 是一篇精彩的记叙文章, 通过环境和病人的动作, 语言生动地描写了老妇人临终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文章时要体会其中的用词和写作手法, 有助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第二册Section A Marriage Across the Nations 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辩论, 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而且对于这个现今比较敏感的社会问题有了认识。这些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的内容、篇章的布局、作者的思路。

摘要:英语四级新题型考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已经一年, 新题型中对阅读进行大范围的改革, 从中可以看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明确阅读目的, 转变角色,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并使他们从学习中得到乐趣。

关键词:阅读,大学英语四级,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韩宝成.高校学生英语能力测试改革势在必行[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1) .

[2]徐锦芬.精读教学中的综合技能集成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6) .

[3]VIVIAN COOK.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 2000.

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篇11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技能;阅读技巧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五种能力。严格意义上讲,这五种能力不能失之偏颇。但是阅读可以为其他几种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基础和物质保证,阅读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人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融合。为了直接获取所需的信息,必须运用语言知识,使用各种阅读技能,进行判断、推论,找出所读语篇承载的观点和信息,并对这些观点和信息做出估价。这种阅读活动无疑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交际活动。现代社会,信息源种类繁多,而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目的都是为了交际,对学习者而言,应试是手段,而交际才是目的。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打好词汇和语法基础

提高阅读能力要从扩大词汇量和巩固语法人手。掌握记忆单词的方法非常重要,如音节记忆法要求学生掌握音节的划分方法,按音节来记忆单词的拼写;构词记忆法要求学生掌握派生、合成、转化等构词法;语义联想法是通过上下文联想、同义联想和反义联想,把语义相关的词汇收集在一起记忆;上下文猜测法是让学生利用同位语关系、反义关系、因果关系、描述关系等来理解生词的意义。语法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阅读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语法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看懂长句、复杂句较多的文章是很困难的。有些句子本身不难,但是句子成分多而且长,各式各样的从句、介词短语修饰、分词修饰、不定式修饰和层层叠加的形容词、副词修饰,而各种修饰手法纠结在一起,更让人头痛不已。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办法就是层层剥离。要先确定句子的主、谓、宾语,然后再分析句子的结构。大段的插人语或同位语,割裂了前后之间的联系,造成打岔效应,从而忘记前面阅读的半句,造成阅读障碍。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有意识地省略擂人语或自觉将插人语拿到句子的最前端或后端。英语语法是较为系统和严密的语法体系。所有的文章都是在灵活运用语法的基础之上写成的。没有较好的语法基础,想要提高阅读能力是不可能的。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一般是指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快读法,是指快速浏览文章大意,在短时间内抓住全文的中心;第二寻读法,是指快速扫视文字,在一个段落中查询出所需要的细节(诸如找地点、人物、数字等),跳读与内容无关的信息,待找到有关信息时放慢速度,得到答案。第三意群阅读法,是指以意群为单位成组阅读,有效提高阅读速度。第四寻找主题句法,是指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阅读时要选择不同的查找主题的办法。比如对于叙述性文章,注意抓住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结果,通过故事梗概、情节理解其中心思想;而说明性文章,一般是通过举例、定义、分类、对比等方法来说明和解释某一事物的,因此主题句一般都在文章的起始段或归纳段中;议论性文章中一般提出两种观点并加以论述或比较,所以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两种观点,抓其实质内容。第五注意提示词的作用,提示词是联系句与句之间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纽带,阅读中抓住这些词可有效预测下文,并掌握文章的脉络,提高阅读的速度。

三、注重英语阅读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

“交际能力”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的人类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在六十年代中首先提出。八十年代初,卡纳尔(Canale)和温斯(Swain)提出了著名的“交际能力模式”,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语法能力。指对语言特征和规则的掌握,包括词汇、词法、语法、拼写及语义等内容;语法能力强调正确理解和表达语句的字面意义所需的知识和技巧。(2)社会语言能力。包括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规则。(3)话语或语篇能力。即如何将语法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语篇。(4)交际策略能力,即应付交际困难的系统性技能。现在,外语界一般认为交际能力指的是,在语篇水平上恰当得体地使用各种语言技能,获取或表达信息的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但阅读教学的过程总是涉及上述(2)和(4)的有关知识及能力的培养。在五项英语技能(听、说、读、写、译)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对发展和培养交际能力的作用可以说最大,在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方面作用也最大。

四、提升阅读教学地位

由于英语学时数极为有限,不少学校系则只开设集听、说、读、写、译等多种技能培养于一身的“英语综合技能课”。也有把听、说合并为“听说课”,把读、写、译合并为“精读课”,使其成为特殊课型。把“听、说”和 “读、写、译”分别地列为两个大的课型,是个可取的做法。但无论是综合课还是“合并课”,都不可忽视英语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地位的规定,以及对阅读的质和量的要求。还有就是必须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阅读课程的教学中应当运用提问式教学手段。提问是最常用和有效的启发手段。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目的和作用。在讲授新材料之前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去预习了解新材料的内容和重点等。在讲授新课程过程中,提问可保持学生高度注意,了解学习理解情况,从而提高讲授效果。在讲授新内容之后,多用提问检查理解,并推动学生运用所学材料积极参加语言实践。在实践训练中多用提问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更主动更顺利地进行语言交流活动。除了提问,课堂讨论也是启发教学的有效方式。通过对所学材料的有关内容设定话题,组织讨论,促使大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准备,并通过口头表述出来。

由以上可以得出:阅读技能技巧的训练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应当把“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作为第一层次的教学目标,重视阅读,研究方法,使英语教学步人一个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桂诗春.试验语言学纲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张正东.语言知识是外语教学的立足点[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4).

[3]邓刚.墓于网络条件下的英语阅读[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4]张昌荣.英语阅读技巧与训练[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5]胡春洞,戴重信.英语阅读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中国英语阅读教学 篇12

一、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英语阅读是非常枯燥的事情, 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在学生学习英语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喜欢英语阅读, 引导学生喜欢上阅读理解类的题目。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要选择知识性强, 趣味性强的学习内容,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征,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初中英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 例如, 在教学的开始阶段, 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教学文章作为教学的内容, 而不是选择生疏的内容, 或者学生不容易读懂的内容。 教师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些新颖的文章, 通俗的故事, 幽默故事等, 这样学生就容易学习得充满乐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到激发, 也容易培养起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学习更有收获, 得到学习的成就感。 等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有了一些阅读理解的能力, 到初二、初三的时候, 教师可以增加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 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没有涉猎过的内容, 增加阅读理解的难度, 这样, 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充满挑战, 学生就能用原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才能, 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

1.阅读的目标要明确。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重视不同的阅读方式有不一样的阅读目标, 无论是兴趣阅读还是解题类的阅读, 都要拓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从中拓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解决阅读理解后面的问题, 通过阅读理解, 完成目标, 快速解题。

2.阅读理解是有技巧可以遵循的。 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好的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好的阅读理解的习惯, 帮助学生理解一个词组在文中的意思, 实现上下文的联系, 进而读懂整个句子的含义。

3.提升阅读的速度。 阅读理解都有一定的速度, 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内容, 这是初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

4.学会猜测词语的意思。 很多单词在文中有不一样的含义, 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也有不同的含义, 教师要在单词的多重意思的基础上, 在文中猜测出科学合理的意思, 实现上下文的理解和贯通, 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别设计阅读教学的内容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 能力也不一样, 教师在初中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个特点, 给学生设计合理的阅读过程, 实现教师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 1) 引导学生提问

当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的时候, 就要及时询问老师, 老师会及时地给学生指导, 并能指引学生更好地独立地自己解决问题。

( 2)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

阅读不仅仅是学生一个人的事情, 教师要和学生, 和文本展开对话, 沟通, 互动和交流。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的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科学合理的英语小故事, 让学生阅读, 故事新颖选择, 有趣, 长度适合, 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讨论, 在互动中形成科学的合理的结果。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故事续写的活动, 让学生在语法上, 故事情节上多讨论。 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活动, 教师要让学生形成强烈的阅读理解的能力, 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此外, 在小组合作阅读中,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分角色表演的活动, 教师也可以组织简单的英语童话剧活动。 总之, 学生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故事进行充分地拓展, 加上一些文章中没有的语言来增强故事的趣味性, 这样就能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加深学生的印象了。

( 3) 学会领会文章的意图

初中英语学习中, 文章都不是作者随意写的, 都是为教学而设计的, 有的文章能够表达一定的思想, 因此,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指导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的意图。 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中表达的深刻的思想, 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 学习故事的经验道理, 学习文章带给我们的思想的启迪等, 从领会文章的意图中受到启发。

四、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英语教师应该更新观念, 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对阅读教学的作用。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技能和策略的开拓, 将枯燥的英语课堂教学变得活跃起来, 变成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舞台。 教师和学生互动,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 感受到学习的信心,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五、多种方法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取决于阅读速度、知识积累和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保证学生高质量地完成阅读内容, 并且是在单位时间内完成, 这样才能达到中考的要求。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阅读量的积累又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前提。 因此,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增加自己的单词积累。 另外,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每完成一篇比较重要的文章, 都要圈出重要的常见的单词让学生记忆和理解, 让学生强化词汇的掌握, 提高阅读的速度。

总之, 初中阅读教学要落实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根据实用性的教学原则来组织教学, 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塑造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 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科-专业-产业链下一篇:实践教学效果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