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出口管制(通用5篇)
技术出口管制 篇1
一、美国出口管制制度概述和针对北非国家的名单
(一) 美国出口管制制度概述
出口管制指的是国家或地区通过立法、制定政策, 或采取行政手段限制某些商品或技术输出, 其目的是防止受管制的商品流入某些特定的国家或地区。
根据上述定义, 美国出口管制的目的在于国家安全、国际政策、不扩张及保护美国紧缺资源等方面, 在有些情况下出于履行国际义务考虑。此外一些管制措施旨在限制外国国家或国民将军民两用的物资用于对美国不友好的目的, 这些包括:阻止大规模杀伤武器流往某些国家所支持的恐怖主义或军事主义组织。
美国的出口管制制度的主要法律基础为国会通过的《出口管理法案》 (Export Administration Act, EAA) , 根据此法案美国商务部制定了《出口管理条例》 (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 EAR) 。此外, 美国还有其他与武器出口管制有关的法律, 包括1976年制定的《武器出口控制法》 (Arms Export Control Act, AECA) , 及1954年制定的《原子能法案》 (Atomic Energy Act, AEA) 。除以上所述外, 美国政府还会视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动而制定新的法案作为技术出口管制的法律依据。如1976年, 美国为了应付紧急情况的需要, 保障国家安全, 由国会制定了《国际危机经济权力法案》 (IEEPA, 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 Act of 1976) , 该法案授权总统在美国面临危急情况下或受到非常威胁时, 实施出口管制或贸易禁运等措施的权力。
美国出口管制涉及到的物项包括美国原产的技术和软件 (包含技术文档和技术资源) 以及产品;包含了美国产的元件、配件及材料的外国产品 (判断依据:占整个产品价值的比重及所起作用的大小、最低美国成分比率来衡量一项外国产品是否属于管制之列) 。使用美国技术生产的外国产品。 (判断依据:生产该外国产品的技术或所使用的软件是否来源于美国) 。
(二) 受美国出口管制的北非国家名单
美国工业和安全局The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 认定的禁运国并严厉管制美国商品或技术向这些国家的出口或再出口:朝鲜、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 (五个) 。其中北非涉及的国家为苏丹。但是美国部分科技公司在自己公司网站上公布的名单与美国工业和安全局的名单有一些差别。比如, Oracle公司官方网站上的名单为:古巴、朝鲜、伊朗、利比亚、苏丹、叙利亚 (六个) , 涉及北非的国家多了一个, 即利比亚。当然也有公司直接引用BIS的名单如Mc Afee, 在其网站上说明:“不得将Mc Afee产品销售、出口或转口给任何被美国政府机构指定为禁止或限制贸易往来的个人或实体。不得向特别指定国民名单、禁止贸易方、实体和其他政府名单上列出的公司、机构或个人出口Mc Afee产品。请查阅所附的美国政府禁运清单链接http://www.bis.doc.gov/Compliance And Enforcement/Lists To Check.htm。”其中利比亚于2004年已被美国解除制裁, 因此, BIS的名单中已没有利比亚。但是有一些美国公司自己的网站上还是列出了利比亚, 由于中国公司购买的是美国公司的原配件等商品, 实际上购买的产品运往利比亚也会受到影响。
二、北非出口管制的法律风险
(一) 美国出口管制涉及的行为包括出口和在出口
出口:指向美国境外运送在美国出口管制法管制之下的产品或者向外国人转让美国出口管制法管制之下的技术或软件。再出口:指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运送在美国出口管制法管制之下的产品或者从一个国家再向外国人转让美国出口管制法管制之下的技术或软件。此处有一个问题是, 该种再出口是否包含了禁运国企业在他国的购买使用的情况。比如苏丹的国有电信企业苏丹电信Sudantel在毛里塔尼亚投资设立了一家电信运营公司Chinguitel, 那么毛里塔尼亚这家公司Chinguitel购买受上述的Oracle产品, 是否受管制?从严格的角度看, 美国出口管制的对象包括了受管制国家的企业, 特别是国有企业, 如苏丹电信Sudantel, 那么这家公司在其他国家的子公司的购买受美国出口管制的产品, 同样不被允许。
(二) 对不遵守出口管制者的惩罚
美国出口管制的执行主要依靠规范严格的事前出口审查及许可制度, 以及事后严厉的违法惩罚措施来保障执行的。对于违反出口管制法的美国人或美国的组织机构, 将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惩罚措施:剥夺出口权;禁止从事相关行业;对每次违法处以12 000美元以下的罚款;对涉及国家安全的违法可处以每次120 000以下的罚款。因此为了规避以上的风险, 美国的供应商通常会在供应合同中加入免责条款, 一旦外国买方的再出口行为违反了美国出口管制法律, 导致美国厂商被政府罚款, 他们会根据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向外国买家索赔。如果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将会带来如下不利的结果:影响美国供应商的合作;如果与美国禁运国的交易被BIS知悉, 肯定会损坏公司在BIS心目中的形象, 从而会加大公司所需受管制器件出口许可申请的难度, 更为严重的是, 如果导致BIS将公司列入其Denied List中, 则会使所有美国的厂商都不能正面和公司进行交易。
三、法律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 许可证申请
在购买直接受管制的美国产品之时, 需要美国供应商向BIS申请出口许可证, 并通过核准之后, 可以凭此许可证购买美国供应商的管制产品。而对于美国出口管制下的转出口申请, 则需要判定是否要向美国商务部申请转出口许可证: (1) 对于含有美国生产的高性能计算机, 加密编码长度大于64位的技术 (软件) , 如果出口到被美国定义为禁运国家或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必须申请转出口许可证, 不适用De Minimis原则。 (2) 对于出口到被美国定义为禁运国家或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的其他产品 (除了 (1) 所述以外的产品) , 按照De Minimis原则, 需要满足美国产品和技术的含量小于出口产品总价值的10%, 否则要申请转出口许可证。 (3) 对于出口到其他国家的产品 (除了 (1) 所述以外的产品) , 按照De Minimis原则, 美国产品和技术含量应小于25%, 否则要申请转出口许可证。 (4) 除了De Minimis原则之外, 还有其他一些免许可证条件, 如果满足, 则仍然可以不需要申请转出口许可证而直接出口。
如果判定需要申请转出口许可证, 则需要向相关供应商公司出具授权委托书由供应商公司代申请转出口许可证, 同时填写由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指定的表格, 并提供其他相应的文件。 (1) 向美国供应商公司出具授权委托书。由于转出口许可证为一次性使用, 故每个项目 (合同) 必须单独申请许可证, 并重新向供应商公司出具授权委托书。 (2) 填写表格。这里需要填写两个表格:BXA-711 (或BIS-711) 和BX-A-748P (包括B、C、D) 。表BXA-711为最终用户 (买方) 申明, 需要最终用户签字。表BXA-748P需要填写产品描述等信息。但ECCN、CTP和CCATS Number由美国供应商公司填写;其他信息可各方协商填写。 (3) 其他说明文件, 包括各方企业性质描述、产品介绍、合同信息 (尽可能提供) 、说明申请出口许可证原因的解释文件 (White Paper) 等。
如果转口货品需要领取许可证, 也可通过网上简化申请程序 (SNAP) , 以电子方式申请转口许可证。
(二) 可能发生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政策时的应对措施
在出现违反出口管制政策风险时, 可以考虑采购替代产品的办法解决。如出口到苏丹的电脑显示器, 采购的是美国供应商惠普的产品,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考虑替换为其他的品牌如原产中国的联想的产品, 这样通过替换美国成分的产品来达到出口同类产品的目的。
对于采购美国成分的商品最终客户是受美国管制国家的企业在其他北非国家的子公司的情况, 如购买Oracle产品最终提供给苏丹电信在加纳的子公司时, 可以考虑要求苏丹电信加纳子公司自行购买Oracle产品, 因为加纳不受美国出口管制, 只要是与苏丹企业无关的其他加纳公司, 都可以作为最终用户购买美国成分的商品, 如加纳的代理公司, 可以购买Oracle产品, 然后在加纳当地通过交易, 苏丹电信加纳子公司即可以购买到Oracle产品。
对于大批量的采购美国成分的商品的情况, 可以考虑通过多次出口的方式规避美国的出口管制。如在购买美国产品时, 填报给美国供应商的出口地是迪拜, 最终用户是位于迪拜的一家公司, 这样该批商品可以正常购买并出口到迪拜。在一段时间, 如6个月后, 位于迪拜的这家公司又把该批商品出口到另外一家位于埃及的代理商, 由于埃及与苏丹贸易往来频繁, 这批商品可能又被卖往苏丹。由于多次的出口, 这批商品的最终出口地和最终用户已很难被美国供应商跟踪得到。这样也可以达到规避美国出口管制的目的。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这批商品在购买时填报的出口地是迪拜, 而实际的最终出口地是苏丹, 最终用户也不是位于迪拜的公司, 而是苏丹的用户, 严格来讲依然是不符合美国出口管制的规定要求的, 但是由于转出口多次且时间较长, 实践中很难被检测跟踪到。
当出口行为已经发生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并被要求解释时, 应积极联系美国供应商寻求解决办法、补救措施。提供相关商品的数量、价格、出口地和最终用户等信息给相关的美国供应商;召回产品对其中的美国成分进行替换;协助供应商处理后续事宜。应及时联系专业律师处理, 根据律师的建议对产品中的美国成分进行分析并积极应对。
摘要:当今国际贸易实务中, 美国的出口管制为其当局严格地执行并且被世界各商家所广泛地认知, 北非部分国家如苏丹受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影响较大, 对中国公司原配件采购和对外销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研究美国出口管制制度, 结合北非国家受到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影响的案例, 希望达到最大程度减少和避免中国公司在美国出口管制方面遭遇法律风险的目的。首先对美国出口管制制度进行总体介绍和说明, 然后重点分析受美国出口管制的北非国家的名单, 并结合实际案例, 分析相关的法律风险, 最后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出口管制,北非,风险,应对
参考文献
[1]田辉.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新管制出台[Z], 2007.
[2]梅新育.美国应放松对华出口管制[J].上海国资, 2006, (8) .
[3]沈国兵.美国出口管制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 (3) .
[4]苗迎春.中美经贸摩擦的主要特征[J].对外经贸实务, 2007, (5) .
[5]李润峤.中美高科技贸易面临新阻力[J].WTO经济导刊, 2006, (9) .
[6]虞孝成.出口管制制度之探讨[J].科技发展政策报道, 2001, (9) .
技术出口管制 篇2
一般许可证又称普通许可证,这种许可证相对较易取得,出口商无须向有关机构专门申请,只要在出口报关单上填写这类商品的普通许可证编号,在经过海关核实后就办妥了出口许可证手续。
特殊许可证
出口属于特种许可范围的商品,必须向有关机构申请特殊许可证。出口商要在许可证上填写清楚商品的名称、数量、管制编号以及输出用途,再附上有关交易的证明书和说明书报批,获得批准后方能出口,如不予批准就禁止出口。
技术出口管制 篇3
意大利出口管制体系概况
作为欧盟成员国,意大利的两用品出口管制离不开欧盟整体框架。在遵循欧盟通过的有关敏感物项出口准则的基础上,意大利政府制定了本国的出口管制政策。
(一)完善的法律体系
意大利是欧盟的重要成员,遵循欧盟统一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和法律。依照欧盟理事会2000年6月公布的《关于建立两用产品及技术出口控制体系的1334/2000号理事会规章》,意大利政府于2003年4月,颁发了关于欧盟1334/2000号的出口管制规章。随后又多次修订并制定了相对完整的意大利两用品出口贸易规则,对包括软件、技术等无形产品在内的两用品出口贸易活动加强全面管理。
(二)专业的管理机构
意大利的出口管制领域涉及若干政府部门,相关部门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国际贸易部是意大利负责两用品出口贸易的主管部门。该部门下设的贸易政策司主要负责发放两用品出口许可证。贸易政策司在征求协商委员会意见后,做出发放许可证的决定。
协商委员会是意大利实施出口管制的重要机构,设在国际贸易部,主要承担审查两用品出口申请的职责。协商委员会成员由外交部、国际贸易部、经济财政部、海关总署、国防部、内政部、通讯部、大学和科研部、卫生部组成。此外,参加协商委员会会议的还有4名来自战略材料、导弹、化学、核能利用等领域的两用品管制技术专家。
出口协商委员会在接到国际贸易部提出审查许可申请的60天内,必须表明意见,但对许可证的发放、拒绝、取消、吊销、中止和修改的结果没有约束力。
(三)独特的许可制度
意大利两用品出口许可证分为个人特殊许可证、全球许可证、国家类许可证、欧盟类许可证和未列入欧盟《1334/2000号理事会规章》附件I中的两用品出口许可证五大类。
个人特殊许可证授予那些将欧盟《1334/2000号理事会规章》附件I和IV中第一个四类两用品出口给指定的终端用户的个体出口商。个人特殊许可证是在事先征求协商委员会意见后由国际贸易部签发的。
个人全球许可证授予那些将欧盟《1334/2000号理事会规章》附件I和IV中第一个四类两用品出口给一国或多国的私人出口商。在获得协商委员会评判后,由国际贸易部签发,最长不超过三年。
国家类许可证是指持该类许可证,除一些特殊的物品外,可以出口欧盟《1334/2000号理事会规章》附件I和IV中标明的几乎所有两用品至土耳其、韩国、阿根廷以及南极意大利站。
欧盟类许可证是指持该类许可证的两用品,只限于欧盟《1334/2000号理事会规章》附件II限定的物品和接受对象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挪威、新西兰、波兰、捷克共和国、美国、瑞士、匈牙利。只有经意大利政府同意,货物才能再出口。
未列入欧盟《1334/2000号理事会规章》附件I中的两用品出口许可证是根据欧盟《1334/2000号理事会规章》第四条第1、2、3段的规定,国际贸易部可就未列入欧盟《1334/2000号理事会规章》附件I中的两用品发放出口许可证,并将发放许可证情况及时通知外交部、国防部和内政部。
(四)高效的执法体系
国际贸易部是负责处理两用品出口控制的权力机构,对两用品出口贸易的准备和后续阶段的管制进行监督和核查。此外,维护公共安全和秩序的机构以及海关、税务和货币管理机构,包括国家安全与信息机构等均配合国际贸易部工作。
1.清单管理
意大利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基本遵守欧盟《第428/2009号欧盟理事会决议》的规定。同时,意大利禁止出口未列入欧盟《1334/2000号规章》附件Ⅰ中的两用品。出口这些两用品必须预先获取主管部门签发的出口许可证。国际贸易部在征求外交部、国防部、内政部、经济财政部、卫生部和通讯部的意见后才能酌情发放。
2.最终用户管制
国际贸易部负责对出口产品进行最终用户监控,发放“国际进口产品证书”,参与“国际进口产品证书”缔约国间的合作和检查程序。意大利政府要求持个人特殊许可证和个人全球许可证从事两用品出口贸易活动的出口商,提供有关最终用户情况。申请个人特殊许可证从事两用品出口贸易,必须提供最终用户申报,其内容有:准确的公司名称、法定所在地和从事业务;进口产品及其数量和价值、合同的要点描述或合同的复印件;产品的特定民用作用及准确的收货人地点;不使用这些产品用于军事或核爆炸、集体开发和生产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与这些武器有同等性质的导弹的保证书;保证不重新出口和转让进口品,不改变运输进口品路线。最终用户的申报由最终用户的一位法定代表签字盖章。当国际贸易部需要验证时,须由国外行政主管部门或意大利外交机构核对认证。主管当局还要求出口商交验一份“国际进口证明书”,或最终用户所属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发放的“最终使用证明”。
3.处罚措施
如果没有指定的许可证或者使用通过提供虚假信息或文件而获得的许可证进行两用品出口,一旦被海关等部门查获,企业负责人将面临2~6年徒刑或处以2.5万~25万欧元不等的罚款。司法当局对以上违规者进行处罚后,将立即通知国际贸易部相关判罚情况。
(五)广泛的国际合作
长期以来,意大利政府在防扩散出口管制上十分重视与国际社会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防扩散进程,已参加了防扩散领域的所有国际条约和相关国际组织。意大利还是最早加入多边出口控制机制的成员国之一,参加了包括桑戈委员会(ZAC)、核供应国集团(NSG)、澳大利亚集团(AG)、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TCR)、瓦森纳安排(WA)在内的所有多边控制机制。
nlc202309031530
意大利对华出口管制的变迁
1949年,意大利加入了美国组建的“巴黎统筹委员会”,支持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和一些民族主义国家实施限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新技术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美国相对放宽了对华出口控制,逐步向中国出口较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意大利也随之放宽了对中国的出口管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意大利与中国构筑了军售关系,与中国军工企业建立了广泛而良好的合作,成为欧盟向中国出口雷达、声纳及鱼雷技术的主要国家。1989年后,欧盟决定对华实施军事制裁,中止与中国的军事合作,禁止与中国进行武器贸易。意大利作为原“巴统”和现“瓦森纳安排”的成员国,按其管制清单对常规武器与敏感两用品和技术的出口实行控制。1994年“巴统”解散后,尽管欧盟仍坚持对华军售禁令,但意大利等军工相对先进的欧洲国家,主张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与中国加强防务交流和对话,拓宽军事互信的渠道,恢复多方面的军事合作。1997年,意大利向中国出口了近程火炮技术。
近年来,意大利在支持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同时,继续向中国出口军品,除软件和机器配件外,还有战斗机、电子对抗项目和战斗机雷达项目,甚至包括导弹等致命性武器。2002年,意大利向中国发放了7个出口军品的许可证,价值2280多万欧元,加上2003年发放的3个许可证,价值总额达1.27亿欧元,使中国成为意大利武器装备的第三大进口国。
中意高技术合作发展趋势
目前,意大利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三大技术进口来源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五大直接投资来源国,中国是意大利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意高科技企业加强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双方的合作潜力巨大。
(一)国内经济形势或可成为助推器
意大利是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但债务负担沉重,且经济增长缺乏活力。过去几年里,该国公共债务一直徘徊在1.9万亿欧元左右,相当于GDP的120%以上,仅次于希腊。据意大利商会联合会预计,2012年意大利GDP将下降1.5%,并减少13万个就业岗位。为了缓解目前的这种状态,意大利政府开始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尤其是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2012年4月,意大利总理蒙蒂访华时明确表示,意大利虽是欧盟国家,但意大利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同时,为了欢迎中国扩大对意投资,促进两国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贸易增长,意大利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颁布新的法律法规、简化中小企业开业程序、设立专门帮助中小企业投资出口的政府部门等。
(二)加强重点领域合作
意大利有着良好的科学传统,其空间、生物医药、电子、航天、环境、核能等高新技术在世界上均占有一席之地。相比于德国和法国,意大利在高新技术领域对中国的出口管制要相对宽松一些。中国应在“十二五”战略规划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意大利政府在空间、生物医药、航天、环境、核能、电子等六大重点领域的合作。例如,中意在空间技术上合作研发,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绕开管制门槛,也对两国经贸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加强出口管制交流,突破管制门槛
近年来,中意经贸合作正处于最有成效的时期。双方都抱有继续加强经贸合作的良好意愿。在欧盟对华高技术管制难以放宽的大形势上,中意两国开展多渠道、广领域的合作,降低或突破管制门槛,可成为有效途径。我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起步较晚,对外宣传与国际合作相对滞后,欧盟各国缺乏对我国出口管制法律与政策的了解是其难以放宽管制的原因之一。今后,中国应加强出口管制领域的宣传,通过与意大利政府或非政府组织间两用物项出口管制的交流与合作,使意大利各界充分了解到中国出口管制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从而进一步放宽对华出口管制。
英国出口管制进展与中英高新贸易 篇4
英国出口管制体系概况
英国的出口管制被称为战略性出口管制(Strategic Export Control),自1939年制定《出口管制法案》以来,出口管制在英国的发展已有超过60年的历史,在政策、法规及机构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和完整的体系,成为英国规范出口、实现防扩散目标的有力工具。
英国对“战略物品(军品和两用品)”的管制由欧盟法律和英国本国法律衍生而来。主要相关法律为《出口管制法(2002)》以及依据该法制定的《出口管制条例(2008)》和《放射源出口管理条例》。此外,防扩散领域的国际条约和国际不扩散机制的相关规定也是英国出口管制法律体系的主要依据。
英国颁发的出口管制许可证分为7种,包括开放通用出口许可证、欧共体通用出口授权、标准个体出口许可证、开放式个体出口许可证、全球项目许可证、转运许可证和贸易管制许可证。
英国战略出口管制许可证体系由出口许可证共同体(Export Licensing Community)管理,这一共同体包括六个政府部门和机构,分别是:商业、创新与技能部(BIS),外交和联邦事务部(FCO),国防部(MOD),国际发展部(DFID),税务海关总署(HMRC)和边境管理局(UKBA)。其中,商业、创新和技能部是出口管制的核心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出口管制规章制度,出口许可证审批、发放及管理,向企业的宣传和教育、为企业提供咨询,对拥有许可证的企业进行监督以及维护官方网站等工作。外交部、国防部和国际发展部通过相关分析,对有关出口申请提出意见并提供商业、创新与技能部参考。税务海关总署为出口管制的具体执行机构,负责调查潜在违反规定的行为。边境管理局负责出口管制的相关监管工作。
许可证的申请、审核和发放由各政府部门共同完成,商业、创新与技能部处于整个流程的核心位置。其他部委、海外办公室和相关专家提供参考意见。
中英高新贸易的基本情况
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国际贸易优势地位,其高新技术的发展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与英国的经贸合作源远流长,近年来,双边贸易及高新贸易更进一步发展,并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1.中英贸易总额增长迅速且中对英贸易顺差不断加大
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传统重要贸易伙伴,而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在英国出口市场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中英货物贸易总额为103.07亿美元,到2011年已经到达了586.79亿美元,增长了近6倍。如图1所示,2001-2011年11年间,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双边的贸易额是持续增长的。
从双边贸易的结构来看,中国对英国出口较多产品为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等办公设备、服装、玩具、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等。中国自英国进口主要是汽车及其零部件、发电设备、医疗设备、电子通信设备、药品、木浆、废铜等。
与贸易总额增长保持同步,中国对英国贸易顺差也在不断扩大,如图2所示,顺差额从2001年的32.54亿美元,到2011年的295.65亿美元,增长了8倍。
2.中英高新贸易额稳步上升但高新进口增长幅度不大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从2001年到2011年11年间,中国与英国的高新贸易额从19.48亿美元增长到121.03亿美元,增长5倍多。从图2来看,该阶段高新贸易额有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18.06%。
虽然总体的平均增长率较高,但仔细分析,这11年间,中国向英国高新出口额要明显快于中国自英国高新进口额。
3.管制因素制约了中英高新贸易健康发展
通过对中英高新贸易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中国与英国高新贸易的格局与英国所处高新技术的世界优势地位以及中国国内对高新技术的实际需求是极不相符的。除了上述中国高新技术向英国出口明显大于中国高新技术自英国进口外,还主要体现在两组数据上:
第一,从2001年到2011年,中国自英国高新进口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0.24%,除明显低于中国向英国高新出口年均增长率22.02%外,也明显低于中国同期高新总进口18.13%的平均增长率。
第二,从2001年到2011年,虽然中国自英国高新进口额在稳步增长,但高新进口额在同期中国自英国总进口中的占比一直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如图3所示。
正是由于英国对中国高新技术的出口管制,阻碍了中英之间高新贸易的正常发展,也正是出口管制这一影响因素,使得英国在中英之间的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并持续扩大的状态。
中英高新贸易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推动英国放松对华高技术管制、加快中国自英国高引进技术,是实现中英两国贸易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消极因素
英国对华实施出口管制受美国政策影响颇深,是美国立场的坚定追随者。早在1949年,英国就加入了美国组建的“巴黎统筹委员会”,支持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和一些民族主义国家实施限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新技术政策,其中就包括对中国的出口管制。
(二)积极因素
从英国国内的经济形势来看,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高度依赖以金融业为代表的服务业,英国经济遭受重创,陷入深度衰退。
而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市场需求旺盛,消费增长强劲,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因此,放松对华管制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一方面可以缓解受欧债危机影响带来的经济拖累,一方面可以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对高新技术的强烈需求。
实际上,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现代化和技术进步,原先只为少数发达国家掌握的管制物项,许多已经可以在其他国家进行生产,继续对这些物项进行管制,不仅无法实现目标,还会给产业竞争带来负面影响。美国等国已适时而变,着手改革。由此,也为在特定领域放松对华高技术管制提供了可能。
推动中英高新贸易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迫切需要引进高技术。而英国是当今世界高技术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争取扩大英国对华高技术出口和转让对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要增进两国政治互信。金融危机后,中英两国在深化经贸合作的意愿进一步增强,因此,应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完善政府间的对话和沟通机制,在寻求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性的交流,减少英国对放松管制影响国家安全利益的顾虑,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
二要推动智囊及研究机构合作。通过搭建二轨机制的合作平台,在培养国内出口管制领域智囊和组建研究机构的同时,加强与英国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协会学会等出口管制领域的专家合作与交流,对相互关注的问题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减少误解。从民间渠道着手,在放松管制方面增加双方的共识。
技术出口管制 篇5
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文■杨长湧
出口管制是美国维护国家安全、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的重要手段,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体现。当前,美国正在对“二战”后形成的出口管制体系进行最深刻的改革,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在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出口倍增”计划实施。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一直是中美经济关系中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深入研究美国改革动向,准确把握美国战略意图,有利于更好地应对美出口管制,采取有效策略维护国家利益。
一、改革前美国出口管制体系的特点
美国出口管制体系形成于冷战时期,当时主要是为了防止尖端武器和敏感技术流入社会主义阵营。经过较长时间补充和完善,美国形成了内容庞杂、涉及众多联邦机构的出口管制体系。其核心特点是围绕军品及军民两用产品和技术,形成“双轨制”管制体系。两套体系在法律依据、执行规制、管制清单、审批机构、审批政策、审批程序、执法机构、处罚措施等方面都存在显著不同。
较之军品管制体系,军民两用产品和技术管制相对宽松、更加灵活,主要体现在“一高三少”:
一高。出口目的地是美国盟友或与美国政治外交关系较亲密的国家,出口许可申请获得批准的可能性较高。
三少。一是禁运国少,军民两用产品和技术的禁运国只有5个,而军品禁运国有21个;二是审批时间少,军民两用产品和技术的出口许可审批一般在30日内完成,除非各部门意见相左、需要进入争议解决程序,而军品出口许可审批需要60日;三是民事处罚少,违反军民两用产品和技术出口规制的民事处罚为25万美元罚款和暂时取消出口权利,而违反军品出口规制的民事处罚则为50万美元罚款和永久性取消出口权利。
二、美国出口管制体系改革的动因、计划和进展
2009年8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美出口管制体系进行综合评估,以摸清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2010年4月,美国时任国防部长罗布特·盖茨发表讲话,公开了美出口管制体系改革的关键要点。时至今日,美出口管制体系改革在一些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一)改革动因
美国之所以要对出口管制体系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有限行政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管制需求。改革前,美国出口管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零部件与成品同等对待,这在军品管制中尤为明显。其结果是,螺丝钉等微小零部件必须遵守与武器制成品同样的审批要求,这导致大量行政资源浪费,无法将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集中到对美国国家安全最有影响的产品和技术监管中去。
二是严苛的军品管制对美国制造业造成损害。美国军工出口企业要为零部件和武器制成品分别申请出口许可,提供保养、维修等售后服务也必须申请许可;出口后每年要向联邦政府缴纳注册费。同时,购买了美国军工产品的盟国,如将美国控制的设备出租、销售或转让给他国,必须知会美国政府,一定情况下甚至需要美国批准;如果盟国使用美国军品清单中的零部件开发本国武器系统,那么转让该系统时要得到美国批准,无论此零部件是否重要。严苛的管制制度导致美国不少盟国不愿从美购买军工产品,损害了美国军事工业竞争力,间接影响了美国军事技术进步。
(二)改革计划
美国出口管制改革计划可概括为“四大领域、三个阶段、两手推进、一个体系”:
四大领域:对管制清单、许可政策、管制执法和信息系统等四个领域进行全面改革。其中,管制清单改革是关键。
三个阶段:每个领域的改革都分三步进行。在第三阶段完成时,达到改革的最终目标。
两手推进:一方面,甄别关系美国国家安全的关键产品和技术,对其出口施行更加严格的管制,在“更少的物项周围筑起更高的围栏”;另一方面,将那些对美国国家安全重要性相对较低的零部件、产品和技术,从军品清单移至商业管制清单,适用更加宽松和更加灵活的出口管制政策,促进这些产品和技术出口。
一个体系:美国出口管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四个一”体系,即单一的管制清单、单一的管制机构、统一的执法体系和统一的信息系统。
(三)改革进展
美国出口管制改革于2010年12月正式启动,迄今已4年。期间,经过联邦政府相关部门内部沟通、与美国国会磋商并听取公众意见,美国在四个领域的改革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一是管制清单改革。美国国务院和商务部颁布关于管制清单改革的三套最终规则,军品清单21个大类中15个大类下的物项和技术,部分或全部移至商业管制清单。其中,第8类飞机及有关设备和第19类中天然气管道机械的转移尤为重要。这两个领域的零部件出口许可占美国军品清单出口许可的75%,是美国企业申请出口许可的主要产品。同时,军品清单和商业管制清单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进一步明确,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交叉重叠进一步减少。
二是许可政策改革。目前,美国国务院、商务部、财政部各自管理的出口筛选清单(Screening list)已合并,方便出口企业快速查询境外交易伙伴在美国出口管制体系中的位置,以更好地遵守美出口管制法律。同时,三个联邦机构开发了单一的许可申请表格,对一些关键术语的含义进行了协调。
三是管制执法改革。2010年7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关于伊朗的制裁法案,修改了违反军品管制法律的刑事处罚措施,将最高10年的监禁提高到20年,与违反军民两用产品和技术管制法律的刑事处罚措施实现协调,进一步突出了军品管制的严格性。同时,2011年11月9日,根据奥巴马总统的13558号行政命令,“出口执法协调中心”(E2C2)正式成立。该中心由美国国土安全部、商务部、司法部、国务院、国防部、能源部、财政部、国家情报主任办公室、邮政局、进出口银行等10个部门的若干内设机构组成,归口国土安全部管理,负责对相关部门的出口管制执法工作进行协调。
四是信息系统改革。目前,美国国务院和商务部的出口审批机构都统一转向了国防部2003年开发的许可数据平台(USXPorts),信息系统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三、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变动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冷战结束后,我国一直是美国出口管制的重要对象国。未来,随着中美力量对比继续发生有利于我的变化,及美国对我对外战略意图的疑虑加深,美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实质性放宽的可能性较小。美国商务部2010年12月公布战略贸易许可例外授权法规草案,允许向164个国家出口一些受控物项时不必再办理出口许可证,但我国被排除在外,不能享受许可例外带来的便利。
不过,当前中美正在着力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美国出口管制体系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是放宽一些相对并不重要的产品和技术出口管制,因此美国在部分领域放宽对华出口管制依然是可能的。特别是那些制造技术相对成熟、国际竞争相对充分的领域,即使美国不放松对华出口,我国企业也可从其他国家得到同类产品或技术,美坚持管制只能越来越失去我国市场。
基于此,我国应认真研究美国出口管制体系改革动向,找准趋于放宽的出口管制领域,立足自身需要向美国提出放松部分领域出口管制的要求,甚至可考虑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下,要求美国给予对华出口以特别授权和优惠。目前看,电子技术、航空、信息通讯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等四个领域是美国对我先进技术出口的主要领域。这四个领域民用性较强,部分领域的出口管制已从军品清单移至商业管制清单,要求美国放宽这些领域的出口管制更易为美方接受。同时,这些领域的技术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扩大进口有利于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下一步,我国可重点围绕这些领域展开与美国的谈判,推动美国放宽这些技术领域的对华出口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