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应用模式

2024-05-20

互联网应用模式(精选12篇)

互联网应用模式 篇1

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 (2011) , 他认为企业家们应该要有互联网思维, 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 但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目前这种观点已经被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所认可, 关于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目前有不同的定义[1]。笔者理解无论如何定义互联网思维其核心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 满足客户需求并为其带来良好的体验。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彼此渗透和交叉学科的涌现, 均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2]。针对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明确指出要更新教育观念,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3]。因此, 本文拟应用互联网思维就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意义

1.应用型英语人才基本含义。2000年教育部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培养目标中就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济、贸易、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营销和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4]。

2.应用型英语人才基本特征。应用型英语人才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包括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 语音、语调、词法、句法、章法正确表达能力等;二是具备宽广的知识面, 包括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三是具备一定的相关行业领域专业知识;四是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五是具备较好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4]。

3.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意义。目前我国因社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已呈现多元化趋势,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必须要拓宽人才培养模式[5]。对于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高等教育目前普遍存在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严重脱节现象[6]。基于应用型英语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英语社会实践能力, 其直接能够参与与英语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之中, 即能够在外事、教育、经济、贸易、文化、科技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等活动, 同时也能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营销和研究等项工作, 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近年来,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国外高新技术和科学管理理念的引进, 以及频繁的外事往来, 对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均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互联网思维与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

互联网时代使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也为管理者们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 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管理思维和行为方式。

1.互联网思维与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关系。在用互联网思维探讨高校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模式时, 我们可以将高校视为“企业”, 高校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培养出的各类专业人才和研究出的不同领域科技成果 (注:本文以下仅涉及讨论应用型英语人才) , 而高校的服务对象 (“客户”) 既包括学生主体又包含各行各业、各个用人单位。高校如何根据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如何在满足学生个性化英语能力发展的基础上, 为用人单位输送英语能力强、语言文化知识全面、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英语人才, 如何在培养应用型、国际型英语人才方面打出特色, 在全国众多的英语专业中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并树立自己的品牌, 借用互联网思维中一些新的理念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然而需要强调的是高校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企业, 更不是电子商务的平台, 本文试图引用互联网思维先进的理念来探讨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2.互联网思维与需求分析理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围绕“客户”进行考量, 高校为用人单位提供有用的英语人才的前提一定是基于需求分析基础上进行的。需求分析 (needs analysis, NA) 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研究需求的技术和方法[7]。在英语人才培养中需求分析主要涉及制订英语教育培养方案、明确英语教学的目标和为实现既定目标所实施的教学方法、设计并实施英语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对现有英语课程的检查和评估[8]。在互联网思维中“需求分析”恰恰是最重要的, 而需求分析中应以学生个性化需求分析为基础, 毕竟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并以社会需求分析即社会对英语人才要求分析为重点考量, 因为高校培养英语人才最终要服务于社会。需求分析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实施于英语教育的改革中, 以此促进高校英语教育生态的改观, 语言教学活动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注重课堂教学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活动的有机结合, 发挥各自的语言长项,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带动整体语言能力的提高, 达到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目的[9]。

三、应用互联网思维建立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必须从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 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不断改变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理念, 掌握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马钟元等 (2011) 曾指出“应按照培养市场型人才的指导思想实施新型的培养方案”[10]。

(一) 建立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思维中核心的内容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高校培养的英语人才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要求,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人单位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满意度。虽然需求分析已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各个领域, 并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大纲设计和教育政策制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1], 但一些高校涉及到具体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 往往与培养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英语人才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如何建立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

1. 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英语教学模式改善之前提。

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建立官方网站、视频、微博、微信等平台, 为学生和用人单位分别提供交流渠道, 这种交流渠道的建设则非常有利于高校进行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一方面高校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英语个性化需求及对学生进行英语水平的评价;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动态了解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人才不断变化的新要求及对高校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反馈性评价。这是高校设置大学英语课程和改善英语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前提。

2. 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式。

按照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在动态收集和及时总结学生学习英语个性化需求及有关社会用人单位对英语人才的具体要求后, 高校按学年、学期动态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高校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培养, 另一方面要根据社会需求进行针对性英语课程设置和灵活的教学模式安排。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采用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和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结合的教学模式, 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需求[12]。以笔者所在天津医科大学医学英语与健康传媒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 为例, 学院除承担着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心理学等12个专业的大学英语和医学英语授课任务外, 重点承担本学院英语专业 (医学方向) 人才培养。英语教学任务涵盖医、理、工、法四个学科门类和研究生、七年制、五年制、继续教育等四个学生层次。

(二) 应用互联网思维成立英语人才教育服务中心

互联网思维本质上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 价值领域的不断创新与扩展是未来发展趋势。高校如何为社会各个行业用人单位源源不断地提供符合其要求的英语人才呢?从培养人才的价值链层面考量, 建议应用互联网思维成立英语人才教育服务中心。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 本校毕业生将主要就职于各医疗机构 (医院) 、医药卫生企业、公共卫生、医药信息管理、医学英语教育、国际交流、国际医院管理等医学相关领域, 由于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差异较大, 建议学院在原有大学英语教研室和英语专业教研室基础上增设“英语人才教育服务中心”, 主要负责建立学院官方网站、视频、微博、微信等各种交流平台并分别与学生及用人单位建立交流渠道;不断收集学生学习英语个性化需求及社会用人单位对实习生及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动态评价, 及时总结学院亟待改善英语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 同时动态掌握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不断变化新的要求;向学院提议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调整方案, 并监督及评价执行效果;根据用人单位要求, 对实习生及毕业生开展英语应用能力教育服务及在线培训;负责学院招生、学生管理及就业指导等。

“英语人才教育服务中心”的设立, 起初可以“虚拟机构”的方式存在, 如在学院办公室、大学英语教研室和英语专业教研室各抽出若干专业人士组成学院“英语人才教育服务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 条件一旦成熟, 学院便可以向主管部门申请正式设立“英语人才服务中心”, 并规定其职责及编制等。

(三) 以C2B模式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

高校虽然不是电子商务的平台, 但其C2B (customer to business) 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 即用户对企业模式完全可以在高校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方面进行尝试。所谓C2B模式是指先有用户需求产生而后由企业组织生产;其用在高校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方面即可理解为先有用人单位具体岗位要求, 而后由高校按照协议要求为用人单位打造满意的人才。

1. C2B模式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意义。

基于对学生及社会用人单位需求分析, 原则上完全可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用人单位人才招聘的有效对接。这种培养模式一方面会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即可掌握与未来工作有关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应用技能, 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因为学习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定位则更加明确, 高校更容易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使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学生更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

2. 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C2B模式。

在高校拥有大量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后, 根据自身教育资源, 结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可以分成不同模块定向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 而对于具体的培养细则, 如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则可以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科学地进行统筹安排。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建立在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基础上, 按照双方的协议要求进行有针对性英语教学。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仅要针对某个单位, 也要以行业作为分类基础, 高校应根据各行业实际需求情况制订多层次和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样才能保证C2B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可持续性。高校除了要求学生学好英语专业基础知识, 应重点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以便未来能很快地适应工作要求。以天津医科大学医学英语与健康传媒专业为例, 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相对固定的医学基础英语系列课程和医学学术英语系列课程;在三年级开设通识英语基础上, 根据人才培养协议要求开设专项职业应用英语课程;四年级将重点安排实习生在协议用人单位进行实习体验, 上岗培训, 直接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一方面学生结合本身在学校学到的医学英语基础知识、医学学术英语知识, 以及专项职业应用英语课程, 能迅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工作实习及用人单位评价反馈将有助于高校教学改革, 使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并使之更加科学, 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四、结语

探讨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需要不断创新的, 而本文应用互联网思维方式进行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实际上可以广泛应用于高校所有其他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特别强调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让职业应用型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由此可见, 高校建立和创新各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何等重要。

互联网应用模式 篇2

武小龙 贾金元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创客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以培养创客精神为导向的创客教育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探讨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创客和创客教育,分析了国内外目前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的现状、给出了在国内中小学创客课程活动开展流程和创客教育模式的应用模型,分析了创客教育发展模式的若干路径并对目前的创客教育模式提出建议及思考。关键词:互联网+ 中小学 创客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小学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和授课方式都在发生改变,课堂已不全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创新思维和创客教育的应用。近几年,随着创客活动在国内的深入与发展,中小学创客教育模式也随之在发生相应的改变。创客活动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新方法、新思路、学生可以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动手制作和设计作品。“互联网+”是一种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技术与教育全面融合,成为人类表达自身智慧的重要内容。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和计算机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3D打印等),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已成为提高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人们普遍希望“互联网+”能给教育发展带来教育内容、教育样式、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因此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小学创客教育模式研究也日益得到教育者的重视与认同。

一、创客与创客教育概念解析

1、“创客”起源于美国,它源自英语单词“Maker”,原意是指“制造者”。概念比较泛化。百度百科的定义是指出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不以盈利为目的,乐于分享技术、交流思想,努力学习知识把自己的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创新为核心理念,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创新项目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创客空间得到了快速分享和交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创客行列。2016年由清华大学创客教育实验室和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联合发布的《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2015》显示,在创客运动的带动下,创客教育正在中国蓬勃兴起。

2、传统的教学方式、模式与方法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正在慢慢发生转变。由于创客教育是新生事物,学术界对于创客教育迄今尚无统一的界定,祝智庭等认为创客教育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创新教育、DIY 理念等,是一种基于团队协作和学生深度参与的自主学习。郑燕林认为创客教育是基于创造的学习,具有整合、开放和专业化特征。杨现民等认为,创客教育既是“创客的教育”,又是“创客式教育”。当前研究的共识是,不应把创客教育仅仅看作是“教育中的创客行动”,应逐步发展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

创客教育在本质上应是信息时代创新教育的新载体、新形态,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一定是高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竞争。在归纳众多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基于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教育方式,目的在于将学习者培养成具有创客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创客教育融合了项目教学法、做中学等教学思想,这些教学模式都以学生为中心,丰富了创新教育的教育内涵。基于上述创客教育理念,笔者构建了下图。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重点课题” 创客教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探索与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6]GHBZ096)阶段性成果 [7]

[6]

[5][4][3]

[2][1]

图1创客教育实践框架

二、国内外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现状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教育创新运动”的发言中提倡“每一个学生都应成为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2012年美国政府宣布,在未来4年内,为美国千余所中小学建设配备创客资源和创客空间,其目标是为全美所有的青少年在STEAM教育方面成为创客而提供基础。同时,美国的Ahris Anderson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预测,随着数字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赋予每个人发明的能力,“创客”一代使用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必将成为下一次全球经济大潮的弄潮儿。国内的部分学者也开始关注并研究,北京景山中学的青少年创客基地、温州实验中学DF创客空间,每周每月定期开展创客活动,给爱好动手制作、热衷创客活动的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平台和沟通环境,鼓励自己动手设计产品,交流,合作共同研究跨学科的综合性项目。从笔者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教育界对创客教育研究也开始兴起,高校以理论研究居多,中小学以实践居多,从研究对象而言,App Inventor,scratch、开源硬件、Arduino,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开发和制造工具。如何将创客研究与创客实践结合起来,培育新型创客空间,提供了开放、专业、自由的创新场所和氛围,解决创客教育教学设计模式,教育创客师资人才缺乏,资源与资金不足等问题,是目前国内中小学创客教育的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互联网+模式下创客教育模式的应用模型

1、创客课程开展的流程

中小学创客教育的活动开展,可以从目标设计、过程设计、活动开展、评价反馈等4个环节入手,形成活动主题鲜明,过程设计科学合理,在开展过程中充分利用3D打印机、开源硬件、各种信息资源、认知工具等支持,根据活动任务与活动流程的实际需求开展活动,形成良好的反馈评价机制。全国很多中小学都开展了一系列成功课程案例。如北京吴俊杰老师开发了“人工智能”和“Scratch编程”课程,笔者开发了“机器人竞赛与搭建”“3D创新与设计”,以下为创客课程开展的模型。

[8]

图2创客教育课程开展的模型

2、互联网+模式下创客教育模式的应用模型

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创客教育,要充分运行计算机科技和网络技术,建立课程资源共享平台,课程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科学的信息检索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客理念,将创客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契合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

图3互联网+模式下中小学创客教育模式模型

四、创客教育模式发展的若干路径

创客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现代科技和教育制度的保障,依赖于创客教育模式的应用推广,也依赖于人的信息化素养和ICT应用能力的提升。结合现阶段技术水平及其应用能力,本人提出以下几条创客教育发展的若干途径。

1、以学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导向,建设创客教育课程体系。

在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应以STEAM课程为基础,结合机器人教学、3D打印教学,采取基于项目的合作学习与探究,立足解决现实问题和真实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变成作品,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成就和快乐,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根据年级的不同,学习内容也相应的分为多课程,从最初的激光切割、三维打印、编程到自主探究,参加相关比赛,学生不仅学习了技能,掌握了技术,还开拓了知识面。笔者有幸带领学生参加2016年FTC机器人挑战赛中,此次主题为FIRST救援团,不仅要求制造出机器人小车,还要清理场地上的障碍物并攀登悬崖解救登山者,这个项目的难度较高,涉及到计算机编程、物理、电路知识等,要求制作者通过学习和讨论,根据任务设计相应的方案,安装程序软件,设计比赛方案,构建3D建模图,最后通过工程笔记记录机器人从设计到搭建的全过程,在搭建的过程中,对于底盘、机械臂、舵机的设计不仅要了解各种器材的具体使用方法和原理,也要懂得马达、导线等电子元件的性能等,还要对现场评委的提问进行解答。这对参与者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团队精神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平时的时候对这些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的辅导和建立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2、以做中学为教学主要方式,培养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

杜威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其基本教育原则是:以学生活动来架构课程,以直接经验的获得为核心目标,设计情景化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游戏等来组织实施教学。创客的活动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很广,最为突出的就是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涉及到很多知识都是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寻求各种帮助,通过自学和协作才能完成。在3D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做中学教学方式,通过3D打印对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的支撑。利用3D打印打造实物模型,机器人和航模零部件,建筑结构以及类生物组织如骨骼,让学生的想象转换为作品,抽象工程术语转换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绘制,学习者自然完成了创造者的蜕变。

3、组建校企等多方战略合作联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参与度

第四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一大批技术先进、产品丰富、服务到位的高科技企业。企业参与到学校创客教育活动中是保证创客教育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组建校企战略合作,充分利用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学校和区域之间固有的堡垒,以创新创业引导式教育为合作目标,共同为高中生提供一体化全要素创新创业引导式教育。将学校有创新创意兴趣的学生以兴趣式观摩学习的方式链接到创业孵化平台,激发学校学生的创客思维。以笔者带领学生开发的自动扫地车为例,项目具有扫地和自动避障功能,用于家庭地砖地面和地板地面的清洁,车体内的红外传感器可以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当传感器接收到障碍物信号时把信号传给单片机,由单片机控制车轮的转速和转向,使小车自动躲避障碍物,联合企业,可以进行推广和生产。

4、培育学校创客师资团队、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创客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创客指导教师最好是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专业,熟悉电路和程序, 笔者开发的创客资源库,汇集了网站开发,程序设计等多种资源, Arduino普及了用c++开发嵌入式软件,c++面向对象的特性,各种继承,多态,使用强大, 逻辑简单,完成一个想法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创客教育模式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所承担的角色更加多样。在创客教育模式下,教师需要做好角色的转变。对不同学科要有一定的了解,指导学生开展创作实践,并在教学过程中向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较差的学生提供帮助。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始Scratch,App Inventor,DFRobot等多种可视化软件供学生选修,这些课程可以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成为数字时代的创造者,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创客思维,也可以为学生的进一步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创客教育的首选,开源硬件是重要的创造工具,Arduino是为实现创意,设想,可自主设计的智能控制器。笔者用Arduino开发出的可以爬行的蜘蛛机器人,自动绕开障碍物的扫地机器人,Arduino虽然是以硬件为载体,却玩的是创意和分享,在创客教育中,学生被看作是知识的创作者而不是消费者,学校正从知识传授的中心转变成以实践应用和创造为中心的场所。

五、结束语

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着完成产业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巨大挑战。“互联网+教育”时代技术正催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学习行为、认知方式、学习模式等方面的变革。作为一项新兴事物,从国家课程、地方政策到校本课程,中小学创客教育还没有形成既定的教育形式,缺乏完整、成熟的课程和应用实践。已开始课程的学校,教法和学法,采用的机器人类型也不尽相同,学校要为创客教育提供平台支持,维护学生个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用批判性思维开展创客项目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并将创客的学习方法移植到其他学科中去,促进学校创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9]参考文献

[1]王娟,吴永和.“互联网+”时代STEAM 教育应用的反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6,(2).[2](美)克里斯.安德森,译者:萧萧.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9-23 [3]徐思彦,李正风.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运动与创客空间[J].科学学研究,2014,(12).[4]宋述强.《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报

[5]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6]郑燕林,李卢一.技术支持的基于创造的学习———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4,(6)

互联网应用模式 篇3

【关键词】“互联网+” 应用型英语人才 培养模式

2015年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不仅仅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从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互联网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迁徙已经成为定局。这使得个性化推送和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我们认为当前正面临“互联网+教育”时代。

一、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意义

2000年教育部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培养目标中就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济、贸易、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营销和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应用型英语人才具有较强的英语社会实践能力,能够直接参与与英语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同时也能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营销和研究等项工作,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目前我国因社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已呈现多元化趋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必须要拓宽人才培养模式。

二、互联网思维与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

1.互联网思维与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关系。在用互联网思维探讨高校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模式时,我们可以将高校视为 “企业”,高校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培养出的各类专业人才和研究出的不同领域科技成果,而高校的服务对象既包括学生主体又包含各行各业、各个用人单位。高校如何根据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如何在满足学生个性化英语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为用人单位输送英语能力强、语言文化知识全面、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英语人才,如何在培养应用型、国际型英语人才方面打出特色,借用互联网思维中一些新的理念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2.互联网思维与需求分析理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围绕“客户”进行考量,高校为用人单位提供有用的英语人才的前提一定是基于需求分析基础上进行的。需求分析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研究需求的技术和方法。在英语人才培养中需求分析主要涉及制订英语教育培养方案、明确英语教学的目标和为实现既定目标所实施的教学方法、设计并实施英语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对现有英语课程的检查和评估。在互联网思维中需求分析是最重要的,需求分析中应以学生个性化需求分析为基础,并以社会需求分析为重点考量,因为高校培养英语人才最终要服务于社会。需求分析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实施于英语教育的改革中,以此促进高校英语教育生态的改观,语言教学活动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注重课堂教学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活动的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语言长项,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带动整体语言能力的提高,达到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目的。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施

1.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坚实的知识基础,而且还要有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增强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打破狭窄的专业界限,加宽加厚基础课程,不断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形成起点高、立意新的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为能力培养打下坚实合理的知识基础。

2.能力培养。学生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为此而精心设计。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开展第二课堂、学生竞赛,以及开放式教学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社会活动能力、自信心、独立性等。

3.个性培养。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找答案,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培养发散性思维、求新求异思想,多动脑筋,多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观念,麻省理工学院做得特别好,堪称世界的典范,其造就培养了20多名Nobel Prize得主,原因就在于此。

4.积极开展弹性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的实施。为了让学生能够接触多种学科知识,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适应个体差异,实施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弹性措施是灵活得力的管理手段。这种管理体制以选课为核心,选课必然选教,因此,不仅使学生有了较大的学习自主权、更大的压力和动力,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激发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高校作为新世纪外语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也应与时俱进,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所需,建立健全新型高效的辽宁省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我们要运用先进的翻译理论有效指导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和教学,开辟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为新世纪社会外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阿里研究院.阿里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报告[J].2015,(3).

【基金项目】2016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6lslktwx-15)。

互联网应用模式 篇4

移动互联网很热, 比移动互联网更热的, 则是这个领域的专利交易和专利诉讼大战。2011年7月, 当谷歌在智能手机市场一路高歌之时,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HTC的Android手机侵犯了苹果的两项专利, 苹果赢得了对HTC侵权指控的第一场胜利。2012年1月, 摩托罗拉致信苹果及高通, 要求禁止苹果i Phone使用嵌入到高通芯片中的两项专利。2012年8月, 美国地方法院认定三星侵犯了苹果的一些专利并命令三星赔偿苹果10.5亿美元损失。三大阵营、诸多厂商的竞争、合作与专利诉讼, 上演了一场移动互联网版的三国演义与三国杀。

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专利特点

有数据显示, 在智能手机行业, 仅一款手机就包含了25万多个专利, 这么密集的专利在其他任何产品和行业都是绝无仅有的。纷繁复杂的专利交易和专利诉讼背后, 体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专利特性。

1.1 专利的组合性

移动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的专利保护具有非常强的组合性, 诉讼双方发起的往往是一个专利组合, 比如HTC向苹果发起的专利诉讼中, 就涉及到了10个专利的组合。

1.2 专利的地域性

专利的地域性特点, 在智能手机上的诉讼中表现突出。在美国, 法院判决三星侵犯了苹果的专利权, 并判10.5亿美元的赔偿。但在日本的另外一件由苹果向三星发起的专利诉讼案中, 判定三星没有侵犯苹果专利, 同时驳回苹果提出的禁售三星相关产品申请。

1.3 专利的交叉性

移动互联网专利密集程度如此之高, 必然带来另外一个特性, 专利的交叉性。一款手机涉及到了不同厂家的专利权, 持有专利的厂家可以互相授权或交换专利权。

1.4 专利的生态性

三大阵营的形成, 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 赋予了专利的生态特性。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之前, 拥有1.8万项专利的微软频频借专利问题向Android阵营发难。谷歌通过收购把摩托罗拉拥有的1.7万项专利和7500项仍在等待批准的专利收入囊中, 将巩固Android阵营并有效地抵御苹果和微软阵营的攻击。

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专利应用模式

以专利为主要目标的企业合并与收购交易, 以破坏其他阵营联盟和生态系统为目的的专利诉讼,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专利大战, 已经远远超出“产品级别”的专利保护范畴, 并形成独特的移动互联网专利应用模式。

2.1 专利是产品

“专利是用来保护产品的”, 这是基本的、以往的专利应用模式。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却出现了一个新模式, “专利本身成为产品”。谷歌收购摩托罗拉, 苹果、微软收购北电的专利组合, 柯达公司宣布破产保护后其1100多项专利成为苹果谷歌等公司新的争夺目标, 移动互联网先驱Openwave公司甚至停止其原有的产品销售的业务模式, 转向于专门的专利诉讼和专利授权, 通过出售“专利”这种“新产品”, 以此来获得公司收入。

2.2 专利是武器

在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之前, 拥有1.8万项专利的微软频频向谷歌Android阵营发难。苹果在美国对三星和HTC的专利诉讼的胜利, 也有效地打击了Android阵营。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后得到的1.7万项专利权, 将有效地帮助本阵营对抗来自苹果、微软等公司专利维权行动。专利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阵营间斗争的强大武器!

2.3 专利是利润

专利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重要的利润来源。微软凭借其强大的专利组合, 对Android阵营提出巨额专利使用费, 每卖出一部Android系统手机, HTC要交给微软5美元, 三星更要交出15美元。据报道, 作为使用摩托罗拉专利的授权费用, 谷歌将要求苹果以及移动手机市场的其他竞争厂商为每项产品销售支付2.25%的销售额。

2.4 专利是行业地位

苹果公司依靠其严密的专利组合, 确保了苹果模式的成功, 有效抵制了谷歌和微软阵营的专利攻击, 并通过对三星和HTC的专利诉讼, 获取了巨额利润和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微软阵营则通过收取Android阵营高额的专利授权费, 迫使竞争对手转投自己的阵营, 目前已与诺基亚联盟, 而且三星、HTC也已经投诚。而一路高歌猛进的谷歌Android阵营, 则在收购摩托罗拉强大的专利组合后, 稳住阵营并后发制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专利意味着行业地位, 正所谓“得专利者得天下”。

摘要:本文基于最近广为业界关注的跨国公司专利交易以及三大阵营间的专利诉讼案例, 分析和总结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专利特点及专利应用模式。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专利,专利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MSN中文网:http://digital.msn.com.cn/3g/191588/258549124451b.shtml.

[2]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8/04/c_121814842.htm.

互联网应用模式 篇5

依托桂林市“国家新型工业化( 电子信息) 产业示范基地”,借助“桂林物联网技术创新中心”的资源优势,立足电子信息、仪器仪表、汽车工业等区域经济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成立广西首个物联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思科-桂航物联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探索基于校企深度互嵌的校企合作机制内涵建设。

以协同育人基地为依托,结合物联网专业优势,与思科公司共同开发物联网应用能力标准,并联合制定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立基于校企深度互嵌的物联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产业应用对接,促进产业应用人才培养规范化; 建立由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校友代表等组成的物联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思科-桂航物联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为抓手,建立“系-专业”二级校企合作架构,以桂林市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确人才服务对象,明晰人才培养规格,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拓展校企合作领域,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3.2 构建“应用型岗位”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并重,本着“立足产业发展、校企深度融通、工学密切结合”原则,依据物联网岗位工作环境,通过社会调研,聘请企业专家共同研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应用能力需求,提炼出典型的工程应用工作任务,构建“应用型岗位”的系统化课程体系,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互相渗透、密切结合,通过项目导向、生产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学习过程置身于“工作应用过程”中,完成应用训练。其核心课程体系如下。

( 1) 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为: 电路分析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RFID 原理及应用、物联网与智慧思维、计算机网络、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数据结构、物联网通信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与设计、物联网定位技术、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

( 2) 桂林市作为国际旅游胜地, 年就入选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以打造“旅游”和“智慧城市”为契机,在物联网人才培养中,专业核心选修课程设置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分为两个方向,分别为: 旅游方向和智慧城市方向.该课程体系教学重点明确,注重物联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衔接。通过本核心课程体系的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物联网行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同时具备较强的物联网技术的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并且还能够为部分技术革新提供智力支持。

3.3 实施“以赛促学、以证促改”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

以应用为导向,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物联网专业多种相关竞赛,同时开展职业认证,工学结合,全面促进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在进行物联网应用竞赛培训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具有针对性、逼真性的专业知识理论教学、设计操作训练、实际能力演练考核等举措,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理性思维与实践应用能力。

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职业院校应用大赛等竞赛,引入国际数码及嵌入式技术认证机构( IDETCO) 的国际物联网资格认证和全国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认证( IOTT) 等项目,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将国际物联网认证的教学课程和内容引入到培养学生过程中,并开展系统的专业认证和人才实训工作,全面提升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达到物联网中级职业资格。

在课程实践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有在真实的实验环境下才会发现各种问题。因此,我们通过建设课程网站,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实时直播教学视频、课件等,并且让学生和老师在网络上进行实时、快捷地课堂交互,学生的问题能及时和老师沟通,并得以解决,从而顺利完成实验内容。

3.4 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依托“1-2-3-6”模式,通过培养、引进、聘请等途径,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所谓“1-2-3-6”模式是指: 培养1 名专业带头人,通过参加物联网高端技术培训,学习物联网项目开发新技术,积极参与企业物联网相关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引进2名企业“双师型”教师,依据其物联网应用项目实施管理经验,参与课程标准制订、教材编写、实训指导等建设工作; 培养3 名“双师型”教师,通过物联网专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多种形式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实践锻炼,通过到企业挂职,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增强把握专业发展方向能力,提高实践教学和项目开发能力; 聘请6 名来自企业一线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专业顾问,充分利用思科公司等知名企业的行业技术优势,聘请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制订课程建设标准等,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并且在制度上要求兼职教师和专业顾问每年在校工作时间不低于3 个月,充分保证其工作时间。

3.5 完善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 1) 实施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开展物联网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的稳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学校确立校系两级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并建立教学工作考核评估制度和教师教学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将评估结果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内容,并与评奖评优、职称晋升挂钩,强化教师教学质量意识。

( 2) 建立管理质量标准。依据物联网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完整规范、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质量标准。通过开展常规教学检查和专项检查,依据相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教学建设、运行、保障、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问题,保证各环节顺利运行,不断改进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 3)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常规教学检查、领导听课,学生网上评教、期中期末学生座谈会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6 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

互联网应用模式 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社会资本

一、引言

打造智慧城市的提出和提高城镇化率水平的推进,促使我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紧张有序的开展。由于财政资本约束,地方政府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赖地方融资平台筹资,为了保增长加快城镇化,地方政府过度运用杠杆解决资金困扰,致使负债率过高,最终土地财政成为地方债务的救命稻草。这导致了地方金融风险加大,经济增长潜力透支。为降低地方政府的财务风险,有效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资金瓶颈,PPP模式被深度推广。

PPP模式自被提出以来在国外早已广泛应用于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并被公认为是能够有效解决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失灵”和“政府低效”的融资方式。我国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尝试这种融资模式,但是囿于吸引社会资本过程中风险分担、产品定价、政府与社会资本间关系错位等等,该模式一度停滞。2014年以后,财政部发文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PPP模式。该模式在新的形势下与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契合,政府通过投资补助、资本注入、设立基金等方法,把社会资本引入基础设施领域,但社会资本的筹集与运营仍然是焦点。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兴起。通过互联网可以把存量巨大的社会资本集聚在一起,再通过PPP模式投资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二者联手发展空间广阔,既拓展了社会资本的投资渠道,也可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2015年“互联网+”首次提出并被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在此推动下互联网金融发展普及化,从支付宝春节时咻一咻的国民化可窥见一斑。互联网+金融成为经济领域改革一大亮点。作为社会资本的融资利器,它和PPP模式一起被推向市场前端。而且我国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着力提高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同时放宽金融市场准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机制。这为互联网金融投身PPP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互联网金融引入基础设施建设PPP融资的运作模式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起源于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业务创新。其本源还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载体,借助人们的金融需求,把业务渗透到各行各业。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借助电子商务也将金融服务推向极致。其中包括金融机构的电商平台;进行金融运作的电商企业,如淘宝、阿里巴巴等;P2P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众筹模式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

从吸引社会资本的能力和潜力来看,只有P2P 和众筹能够满足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的结合。P2P模式是把需要借贷的人与有出借意愿的人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借贷条件的匹配,帮助贷款人通过利率选择获得所需资金,同时也帮助放款人完成资金的投放。由于P2P是一种将小额度的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因此,众多放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众筹模式是把一些创意和项目通过互联网和SNS向公众展示,吸引公众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资金援助。P2P模式是募集债权资本,而众筹是募集股权资本。通过P2P模式募集的是杠杆资金,而通过众筹募集的是自有资本,它们在PPP模式中均能弥补项目的资金需求。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发展的基石,其中大部分的基础设施都直接参与了社会生产和企业运作,例如,供水、供电、道路交通、燃气、热力、通信等,它们都以各自特殊的方式进入生产领域进行产品生产。一小部分基础设施虽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但能够间接地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进而影响整个城市的经济运转。例如,城市地铁的开通、城市污水处理、环境综合治理等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长期以来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而增进整个城市的总体效益,而不单单着眼于自身经济利益。同时其建设投资大、运营时间长,一般运营前期获利少,后期回报才会逐年增加,其投资效益很难短期内能实现,加之基础设施的国有属性和利用社会资本的政策导向的波动性等特点,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时,吸引力不足。

(三)PPP运作模式。PPP包括特许经营权、外包、私有化三种类型。由于基础设施具有服务同一性和公共性,即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服务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为生产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难以分开。采用外包和私有化的形式不符合基础设施的特性。所以,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成为必然选择。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政府也积极推广过特许经营方式。BT模式曾兴盛一时,但其导致政府债务负担过重被叫停。由此,BOT作为PPP的一种融资类型,成为建设基础设施融资的时代选择。

PPP吸引社会资本的模式是将基础设施证券化,政府财政资本与社会资本按一定比例投入新筹建的SPV,即项目公司,SPV是一个专门为实现资产证券化而设立的信用级别较高的企业,它与政府签订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经营权合同,该基础设施即证券化资产,再以证券化资产进行融资,最后将所募集到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经营期满将基础设施移交给政府。整个运作过程中政府虽然是SPV的股东但其出资比例较低,并不参与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它作为监管者对项目的设计、建设质量和维护效果提出要求。

(四)采用互联网金融+PPP的模式选择。SPV筹资包括股权筹资和债权筹资。吸收社会资本满足股权筹资需求使项目投资者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受益者,加强了对资产运营、维护和SPV管理的监督,同时在当下股市不景气投资渠道狭窄的情况下,疏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能够加快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和谐。因此,利用众筹模式融资弥补政府财政资本不足,满足SPV股权资本需求。

适度负债能够降低SPV的资金成本,调整其资本结构。除了传统的债务筹资方式,SPV可以通过P2P模式借贷社会资本。由于P2P模式筹资速度快,资金成本更低,通过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并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政府发起,跟鱼龙混杂的各种投资平台比,其具备风险小、收益稳定的优势,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目前很多PPP 项目是高负债运行,有的债权资金占 PPP 项目公司总资产的 70%以上,但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大收益延迟的特点,SPV筹集较多的债务资本势必导致项目运营前期每年因利息支出和偿债基金的提取使得项目公司资金压力过大。因此,基础设施领域采用互联网金融+PPP的模式应根据SPV的具体情况,适度负债。其股权融资可以适度选择发行优先股。

三、互联网金融+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存在监管空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并且向各行各业渗透,金融创新产品的增加和金融监管体系的匮乏成为我国经济日益发展的两大矛盾。由于金融监管缺位,P2P网贷野蛮生长。自2014年以来,P2P网贷市场恶性事件频发,非法吸储、诈骗、倒闭、跑路等层出不穷。近日,P2P校园网贷致一大学生自杀,又一次把互联网金融推上了风口浪尖。监管空白使互联网金融处于成也萧何败萧何的状态。在2016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指出,只有实现金融风险监管的全覆盖,中国才能有更足的底气来继续推动传统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和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二)基础设施项目对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的吸引力不足。首先,投资者没有走出过去吸引社会资本模式的阴影。我国吸引社会资本的实践,由来已久。政府和社会资本投资人的关系始终处于合谋或者零和博弈状态。现行的PPP模式中政府是否真的能转变角色,消除权力寻租,确保社会投资人的合法利益,是决定该模式成败的关键。项目公司虽是政府与社会资本投资者共同出资设立的,但政府与社会资本投资者未必真正能够建立起平等的契约关系。在发生争端时,通过何种程序解决,缺乏有效的机制。其次,基础设施投资回报速度慢,收益低,风险大。

SPV本质上是资产证券化的载体,其通过众筹和P2P筹资本质上是打造了一个金融产品在互联网上出售。投资者决策关注的核心是安全、期限、收益。由于投资者无法衡量安全性,一般通过对融资平台的信任度来判断安全与否。基础设施建设有政府参与,其安全性较高。期限和收益的选择,根据投资原理,收益相同的情况下选择期限短的,期限相同的情况下,选择收益高的。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特性,投资者投资期限长。并且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势在必行,宏观政策的波动和PPP模式的风险分担机制不规范加大了社会资本投资者的风险。

四、推进互联网金融+PPP模式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金融监管。互联网金融运作的不规范给借贷双方带来很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在主张金融创新的同时,政府加强金融监管也应精细化区分。SPV方面,由于债务资本风险较高,监管机构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负债率进行穿透式审查,防止项目过度利用债务资本,导致风险加大,项目资金链断裂,或是从项目质量保证和后期维护上减少资金投入。融资平台方面,严格监控从事金融业务的企业,有效辨别其合法性,确保公众资金的安全。

(二)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SPV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中存在系统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政府和SPV应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针对系统风险,即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可控的风险,根据风险的动因来划分。宏观环境的变化,如法律、利率等带来的风险,应由政府公共部门承担;不可抗力导致的风险可由政府与SPV共同分担。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不同时期其面临的风险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动态的风险管理机制,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调整风险分担。

(三)提高基础设施的投资吸引力。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的吸引力需要政府简政放权,通过免税、补贴、购买服务、延长特许经营期等多种模式,有效减少SPV的运营成本,增加可支配收入,同时政府监督SPV完善治理结构,制定合理的股利分配制度,保障社会资本投资者获取合理回报。并且建立合理的资本退出机制,当原有社会资本投资者退出时,及时选择新的投资经营者,妥善处理投资回收、资产处理等事宜,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 姜军,唐琳. PPP模式下的股权融资模式创新[J].开发性金融研究,2015(2)

互联网应用模式 篇7

一、高校网上报销的定义及其具体流程

(一) 高校网上报销的定义

高校网上报销是网络时代一种新型的“不见面、不等候、无现金”的报销模式, 是指报账人可随时随地登陆网报系统, 填写报账信息和提交网报确认单, 并将办理完审批手续的网报纸质材料递交财务处;财务人员审核网报材料, 提取网报信息并自动生成凭证, 依托银校互联的网转功能, 实现无现金报销的过程。

(二) 高校网上报销的具体流程

结合银校互联的网转功能, 网报系统对传统的报账流程进行重组, 很好地解决了高校师生排长队报销的问题, 财务服务质量和报账处理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无现金支付功能也更好地保障高校资金安全。依据网报系统不同使用者, 具体的网报流程如下:

1. 经费项目负责人

对于经费项目负责人, 不需要任何授权就可以直接进行网报, 但其往往由于担当重要教学及科研事务, 难以事必躬亲, 通常会授权其他教职工或研究生办理网报事务。因此, 经费项目负责人在网报系统的操作主要是经费查询和委托授权。通过网报系统的实时经费查询, 其能全面掌握名下经费项目收支变化、余额、项目冻结原因和借款情况等信息, 更好地管理资金, 有利于科研项目的申请及决算。

2. 实际报账人

经授权的实际报账人的整个网报流程主要包括:首先, 报账人预先分类整理原始单据, 自主选择地点和时间登陆网报系统, 选定授权项目, 根据系统分类清晰的业务模块及详尽的报销指引, 填写业务信息, 选择支付方式, 提交并打印网报确认单;第二, 报账人将网报确认单及相应的票据、审批文件等附件夹在一起, 找相关审批人签名盖章;第三, 报账人将办理完审批手续的报账材料装入专用信封并递交到报账窗口。报账人在完成以上步骤后就完成网报任务, 如果想了解网报后续情况, 可通过系统查询报销单处理情况。

3. 财务人员

财务人员根据报账人提交的报账材料, 在网报系统上输入网报确认单编号, 提取相关报销信息并审核原始凭证, 若有问题则电话通知相关报账人, 若审核无误则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财务人员只需对自动生成的账务处理凭证进行确认或修改就可以打印记账凭证, 经由稽核会计再次审核通过后, 由银行出纳将网报金额, 属于对公业务的, 通过汇款或网银转入相关单位账户;属于校内人员的, 通过网银转入网报人员指定的银行卡, 即完成整个网报业务。

二、高校网上报销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 使用者不适应网报系统, 对其存在怀疑态度

高校网上报销需要广大师生了解网报系统的操作流程和运用, 才能顺利完成网上报销。相对于传统报账而言, 网报需要教职工在系统录入相关报账内容, 他们认为这增加了其额外工作量;另外, 有些教职工整天忙于教学和科研工作, 他们不愿花时间去熟悉网报系统的操作, 认为网报操作很复杂。由于对网报系统操作的误解及不熟悉, 因此, 部分教职工对网报产生抵触心理, 更愿意选择传统报账方式, 从而影响网报的推广。

(二) 双方沟通不畅, 报账效率不升反降

财务人员与报账人员在传统的报账形式下是面对面的沟通, 报账存在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实行网报后, 财务人员在审核报账人员的网报材料时, 对于票据不合规、汇款材料缺失、开支额度不足及审批手续不齐等问题, 一般采用短信和电话的方式与报账人员进行沟通。虽然网报系统内置了短信功能, 但在当前垃圾短信盛行的境况下, 很多短信都被屏蔽了。而电话沟通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比如:财务人员工作的时间也是广大教职工教学和科研的时间, 繁忙时期很多人都没有及时接听电话;或者有些教职工在网报填写的号码是错误的, 也造成财务人员无法联系到相关人员。种种原因导致双方沟通不畅, 报账效率不升反降。

(三) 网报审批功能不完备, 未能实现全面网报

当前, 我国高校财务报销有着严格的财经审批制度, 报销票据需分经费类型、业务性质和额度经由不同审批权限的审批人审批后, 才能进行报销。虽然网报系统附有网上审批功能, 但其功能还不够完备, 导致很多高校最后都选择线下审批。首先, 网报系统没有影像或扫描功能, 对上传文件的类型、大小、像素等方面又有严格的要求。而报销业务所需要的原始单据及其证明附件数量繁多, 类型复杂, 如果要上传到网报系统, 则需要依赖第三方设备的影像或扫描功能, 费时费力、工作难度大。另外, 网报系统的网上审批提示功能还需加强。因为很多具有审批权限的领导往往工作繁忙, 不可能实时上网报系统审批单据。如果某一环节的审批程序耽搁了, 则影响到整个审批工作的效率。

(四) 网报系统集成性差, 信息无法做到共享

目前, 高校网报系统在整体规划设计方面考虑不够周到, 集成功能尚需加强。例如:网报系统的支付模块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 科研经费核算模块与科技处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学费核算模块与教务处学费学籍管理系统, 薪酬发放模块与人事处的薪酬福利管理系统, 资产核算模块与设备处的资产管理系统等等, 网报系统都没有与这些部门管理系统相互对接, 各自成为信息孤岛, 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造成财务报账环节复杂、冗余以及重复性的劳动。

三、高校网上报销应用的建议及设想

(一) 加大网报宣传力度, 做好网报培训工作

为顺利推行网报系统, 财务部门应做好网报的宣传推广和培训工作, 争取得到广大师生对高校财务报销改革工作的理解认可和支持配合。首先, 高校财务部门应加大网报宣传力度, 通过在学校和财务处网页、学校BBS、微信群和QQ群等多渠道宣传网报系统, 并印发有关网报流程、须知和系统操作等内容的网报指南手册, 让广大师生充分了解网报的优势和便捷性, 激发其积极尝试使用的兴趣。第二, 除了通过宣传手册、PPT及视频文件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对网报系统操作步骤和流程进行讲解和演示外, 高校财务部门还应细化培训工作。如对于经费项目负责人而言, 主要培训常用财务制度、各种经费的使用规定及网报授权审批和查询功能等内容;对于实际报账人员, 主要培训网报系统具体操作步骤、网报不同业务类型的区分及填写、网报常见具体问题处理等内容。这些细化的培训将为网报工作的开展打好坚实基础, 提高网报质量。最后, 高校财务部门应重视广大师生对网报系统操作实践的反馈, 分析问题和总结经验, 完善网报系统, 逐步扩大其对财务工作的影响力。

(二) 搭建高效的互动平台, 促进双方沟通联系

在“互联网+”时代, 网报系统可以融合微信的交流平台。据统计, 每月活跃在微信上的用户超过6亿。微信能够随时随地接收信息, 并提供包括图文、语音、视频和定位信息等丰富的信息传递形式, 其新颖的传播和互动形式, 更易让广大师生们接受。通过微信平台, 报账人员能将困惑的报账问题随时随地进行咨询, 而财务人员能将审核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与报账人沟通和交流。同时, 财务人员可以将报销规定、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预存入系统, 微信平台还能提供自助解答的智能化服务。微信平台的搭建, 拓宽了财务信息服务的空间和时间, 强化了财务人员与报账人的沟通和交流, 增强报账人对财务工作的理解及支持, 提高网报成功率。

(三) 完善网上审批功能, 全面实现网上报销

网上审批功能应进一步完善, 审批模块设置上应增加单据影像、电子审批和反馈功能, 达到真正的动态审批。单据影像功能可参照微信的“扫一扫”功能, 通过系统直接扫描单据的便利性, 可以大大减少报账人利用第三方设备扫描并上传单据的额外工作量。网报电子审批功能是指系统能依据审批额度、经费类型和报账事项等类别自动将电子单据流转到相应审批模块;审批人根据系统提示, 审阅电子单据和网报申请单, 签署审批意见并进行电子签名, 实现网上无纸化签批。反馈功能则贯穿整个网上审批流程, 报账人提交网报申请单和上传票据后, 系统能自动识别相应审批人的邮箱并发送提醒信息;而当审批人提交审批结果时, 系统也能相应发送信息告知网报申请人最新审批结果, 从而确保网上审批的实时性。通过实现全面网上审批, 简化纸质审批的手续, 一方面领导可实时或集中进行网上审批, 审批工作自主性增强, 另一方面报账人也可节省找领导审批的来回奔波时间, 加快了网报单据的流转速度, 提高了网报效率, 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 加强网报功能集成, 实现系统信息共享

一款好的网报系统应能根据各高校用户的需求不断研发升级, 加强系统的集成功能, 实现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当前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广, 业务类型日益复杂, 大量的专项经费和科研项目都要求专项明细管理, 经费核算管理难度加大, 网报系统应做到与科技处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及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对接, 实行各专项经费的预算控制和执行监督, 确保经费有序执行和支出结构合理。另外, 网报系统还应与设备处的资产管理系统对接, 实现高校资产实时自动对账, 确保高校资产账实相符;而通过与人事处薪酬福利管理系统的对接, 实现高校薪酬发放数据的共享, 提高人员薪酬福利的发放效率。

四、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和高校财务系统的融合应用势不可挡。互联网+高校财务报销的应用结果是高校财务报销工作都围绕互联网来进行, 项目负责人通过互联网实时动态管理其经费的使用, 实际报账人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进行自助网报, 财务人员在互联网上审核网报信息、生成凭证及网银支付, 使财务报销工作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及信息化。高校网报系统的运用, 是对“互联网+”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贯彻执行, 是改革创新高校财务报销模式的重要举措, 在今后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优化, 推进加快高校财务现代化的步伐。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理念及技术显著影响着高校财务管理系统, 传统的报销模式产生的“排长队”、“报账难”的问题成为制约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瓶颈。如何改革和创新高校财务报销模式, 提升财务服务水平, 成为高等学校迫切改革探索的新课题。本文简要介绍网上报销的定义及其流程, 分析网上报销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优化网上报销应用的建议及设想。

关键词:高校网上报销,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徐昆龙.财务远程报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会计之友, 2014 (04) .

互联网应用模式 篇8

一、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的发展主要面向的是移动互联网终端服务, 能过在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将云计算的数据信息向用户传递。云计算是现代互联网发展中最为先进的技术之一, 在用户信息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云计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 减少终端的计算能力。在移动互联网中, 云计算将系统的“数据计算”能力转移, 从移动端转移到服务器端, 因此在移动端的信息处理需求被弱化, 移动端不必要处理过多的复杂数据运算, 就能够将相应的结果向用户展示。第二, 提升了移动终端的拓展应用。当用户需要查看相关部分的数据信息时, 在云计算模式下, 不需要将整个文件传输给用户。移动终端对具体应用不感知, 进而增加了拓展应用的便利性[1]。

二、云计算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安全策略

2.1安全监管问题以及防护措施

基于云计算的信息监控技术体系建立, 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信息掌握的主动性以及竞争力, 而提升云计算的监控, 首先需要从以下问题入手: 第一, 基于云计算的安全攻击识别。当黑客攻击入了云客户的主机, 并向客户发送DDos攻击, 云客户在毫不知情前提下, 以原来的付费方式, 为黑客发起的资源进行付费。当受攻击的对象是大型的云服务提供商, 那么黑客所带来的影响重大, 进而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因此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实时识别与阻断, 从而降低重大灾害发生的频率。第二, 对云计算内容进行监控。“云”具有动态性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 对云中的数据信息安全比较困难。很多恶意网站根据云计算的动态性特点, 随机建立网站或者或者关闭网站, 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对用户信息的攻击。例如, 网络中总会出现一些反动内容, 以打游击的形式在网络中移动, 在移动互联网中的追踪管理难度比较大。此外, 云服务一般还具有国际性特点, 对于数据信息的存贮也具有一定的跨国性, 因此在不同地区的信息监管上也存在着差异性, 要想避免信息安全问题出现, 首先需要采取法律支持, 注重地域法律监管与规则之间的冲突与联系, 一旦出现移动互联网问题, 则需要在法律支持下, 作出应允裁决[2]。

2、云计算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在云计算模式下, 建立数据信息安全指标, 以及风险测评技术体系, 是实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重要技术。在云计算体系中, 安全标准是云用户安全目标与云服务商安全服务能力的衡量。基于云计算的“安全服务品质协议”, 能够在科学测评基础上, 当出现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时, 进行责任认定。在传统意义下的服务商安全风险评估法方式, 只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全面的识别、系统分析等, 对资产潜在影响进行安全风险抵御能力分析。在云计算环境下, 云服务能够向提供商提供多种服务基础设施, 用户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 购买多个服务商软件服务, 并在实际系统使用中选用。因此在实际的云服务安全水平等级化的环节中, 需要以直观的理解, 进行安全标准选择[3]。

3、云计算服务性能保持。云计算在信息高负载的情况下, 能够对将系统的潜在缺陷揭露, 最终导致系统的实际运行出现问题, 系统的稳定性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在高并发用户访问请求下, 建立可信云计算机系统是一项比较关键的技术。因此, 在实际的云计算系统中, 需要采用云计算系统的动态监测技术, 分析软件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 采取局部再生的云计算系统, 提升系统抗衰能力[4]。

结论:综上所述, 在本文中, 通过对云计算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中的安全威胁进行分析, 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 建立云计算模式下的安全体系, 针对云计算系统对用户的隐私保护功能、数据安全功能等, 需要建立客户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首先, 对安全监管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防护措施, 其次建立云计算风险评估体系, 最后对云计算服务性能保持进行分析, 希望能够提升云计算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安全系数。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 云计算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云计算的发展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诸多便利。由于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相比, 具有携带方便、鉴别简单等优点, 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信息处理方面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 云计算应用到移动互联网中, 将会对互联网发展带来威胁, 基于此, 在本文中对云计算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安全进行分析, 提出一些提升移动互联网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安全分析

参考文献

[1]石莎.移动互联网络安全认证及安全应用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2.

[2]王文婧.移动云计算的Qo E评价与优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3.

[3]靳琦.云计算应用模式下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5, 06:42+44.

互联网应用模式 篇9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发展,互联网方式下产生的金融融资将对人类传统的融资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即“互联网金融模式”,其拥有便捷的支付方式,统一的超级与个人集中支付系统,网络化的风险评估方式,缓解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成本问题,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促进民间融资的阳光化、规范化,更可以被用来提高金融的惠普性,促进经济发展。从2011—2015年,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投资状况呈现出爆发式发展,互联网金融将会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

相应的,光伏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巨大,寻找合适的融资模式对其初级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光伏前期成本高,回收周期长,发展还未形成规模,通过商业银行间接融资。由于光伏本身不稳定性及2012年“双反”导致的大量违约发生,使其对光伏贷款避而远之;通过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由于我国金融体系不够成熟,上市公司门槛高,而大多数的光伏公司远达不到要求也阻碍了其发展。互联网金融作为第三种融资方式与光伏行业是一种完美的结合。

1 国内外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金融与光伏产业的融资模式都有相关的研究,但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首先,是对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融资手段的研究。Merton和Bodie(1993)认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融资过程中信息的集合与风险的处理能够有效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1]。谢平、邹传伟(2012)总结了目前主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手机银行及P2P(peerto-peer)融资两种,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将会对传统金融模式带来巨大冲击甚至会形成无金融中介的状态[2]。刘芸(2013)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核心问题,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可使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得到缓解,从而增强借贷的风险可控性,降低融资成本与征信成本[3]。可见互联网金融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是对光伏产业融资问题的探讨。Udell和Berger(1998)提出中小企业普遍具有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息统计不标准,经营状况不够透明的特征,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是多以内部融资解决[4]。林毅夫、孙希芳(2005)从银行方面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进行剖析,认为企业信息披露不完整、道德风险较高等因素是其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5]。范继良(2014)分析了国外光伏产业的融资方式,认为寻找适当的融资模式是光伏产业健康发展重要的一步[6]。因此融资影响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达成共识。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融资方式主要通过政府扶持(税收优惠政策、上网电价补贴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及资本市场融资(创业板、新三板、债券、资产证券化等),但中小型光伏公司通过上述渠道获得贷款的难度还是很大,真正解决其融资问题还有一定差距[7]。

2 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光伏产业的应用

面对光伏高昂的初装成本,漫长的资金回收期以及2015年不断的弃光问题,使初见起色的光伏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度电成本补贴借鉴发达国家将会不断减少,光伏企业融资更是雪上加霜。我国的融资环境以间接融资为主,双反期间大量光伏企业银行坏账使得银行对光伏企业融资贷款变得尤为谨慎,以间接方式进行贷款对其注入的活力远远不够。而新三板、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资本市场对企业的门槛较高,光伏企业大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形成规模达到上市条件。面对光伏企业两头困难的融资困境,互联网金融模式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值得我们研究。以下主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3种主要融资模式在光伏产业的应用、优势及风险。

2.1 P2P融资模式

这种融资模式搭建了有闲置资金的个人同有融资需求的桥梁,通过P2P模式,可以有效地将供需双方匹配,减少信息不对称与搜寻成本,其具体方法如图1所示:

通过P2P方式,互联网金融公司作为一个中介平台,帮助需要筹集贷款的企业寻找具有相应贷款能力的一个或者多个贷款方,进行信用审核,达到借贷的最优匹配。一方面通过互联网中介平台联系并匹配合适的借贷双方,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中介平台的不断发展,帮助中小企业创建信用数据库,对光伏企业在金融市场进行风险识别,产生有较为专业的信用评级,帮助贷款人寻找与自己风险偏好相适应的项目。这种方式的优点有三个方面:一是释放闲置资金,截至2014年,我国的P2P融资平台每月平均融资量达到157亿元人民币,其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8],有效地撬动了民间资本投入。二是搭建借贷双方桥梁,为大多数民间有投资意愿却缺乏投资途径的资金找到平台,有效的扩宽了我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三是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性及搜寻成本,P2P模式增加了网络平台信用数据的创建,对企业信用评级并对其进行划分,帮助借贷双方进行匹配,有效减少搜寻成本;同时,在贷款发生后网络平台能够反映实时借贷利率、金额、状态等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坏账问题。

这种模式同时也存在缺点,首先是借款期限较短,以人人贷为例,主要借款期限为5个月,而光伏回收周期至少为5年,形成资金缺口。其次是成本较高,一般4年期P2P项目借款利息高达10%,而大部分光伏电站都难以承担这样高昂的利息。最后是风险问题,互联网中介平台发展时间不长,其信用评估体系还存在漏洞,特别是对光伏产业这样专业的项目更是缺乏经验,因此产生的信用风险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其一是因为互联网平台公司大多数成立时间不长,且公司资质参差不齐。虽然互联网金融支付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纳,但主要由于其背后母公司的支持,如果脱离母公司支持,平台未形成口碑效应,投资者将会处于观望状态。其二是由于信用数据缺失。互联网平台成立初期,难以获得全面的风险数据对企业做出准确的信用评级,尤其是光伏企业需要长期贷款风险较大,对信用评级要求更高。作为风险补偿,导致贷款利率上升,企业负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其三是相关法律不完善,几年来涌现的不正规P2P平台接连曝光,极大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提高相关监管对P2P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供应链融资模式

光伏现有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主要是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保理、保兑仓、存货质押等形式[9],但没有很好运用到大数据与云服务的方法,有效监管运营风险和信用风险,面对光伏供应市场远远滞后于产业市场现状,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具有很大优势。以下是结合大数据与云服务技术后的光伏产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图(见图2):

首先建立光伏电站信息运营平台,收集整理光伏企业相关信用数据,并通过这个平台将光伏安装运营企业与光伏上游的制造商连接起来。光伏企业向光伏电站信息运营平台发出贷款申请,信息运营平台通过所得到的数据对贷款企业进行评估,并作出信用评级。通过还贷能力评估将财务、运营状况对上游制造商反馈。贷款期间信息平台还会不断进行信用跟踪评价,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减少坏账损失。最后信息平台还会实时监控光伏企业及上游制造商的借款、还款状态,纳入信息数据库中。

这种方法有以下优点:解决了光伏企业初期的融资问题,为光伏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简化了审批程序,避免不必要的摩擦成本;节省了仓储空间,减少了光伏企业及其上游企业成本;增加了事后评级一步,有效规避风险;同时作为上游制造商为了保证贷款的回收,就会保证电池板的质量问题,形成了良性循环。这种融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融资问题,还可以保证上游厂家对光伏发电项目产品质量的保证,增加上下游的信息交流,形成产业一体化,减少成本与风险。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国内很多上游制造产品由于双反问题产生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其质量,光伏电站使用年限缩短,增加还款压力;其次光伏电站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及信息搜集需要时间,在建立之初很难对下游企业做出准确的信用评估。最后,国内还没有成熟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友好的交互平台将借贷双方很好地连接起来。光伏电站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借鉴阿里小贷创立属于光伏行业的贷款信息服务平台,逐渐完善信用数据缺失等问题。同时作者建议几家上游产业公司及下游安装运营公司可以牵头在当地银行的监督下,率先建立独立的光伏电站信息服务平台,解决上游产能过剩及下游融资困难的问题。

2.3 众筹融资模式

我国已经有了相关众筹模式的光伏项目,2014年深圳前海光伏众筹项目推出,募集金额1 000万元[10]。这种融资模式以互联网或社会性网络为平台,发布自己所需筹款的项目相关信息,以合资资助或者预购的形势向公众筹集资金。众筹模式包括两种类型,分别是股权众筹模式及创新项目众筹模式。光伏众筹模式一般采用股权众筹模式,其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众筹融资模式响应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使每一位资金持有者都可以有自己认为有潜力项目的投资权利,打破了以往风投和天使投资门槛高的局限性,弥补我国民间投资渠道的缺失。对于光伏企业来说,这种融资模式有以下优点:获得融资,简化融资程序,企业尽可能详细的展现自己项目内容及收益水平,由投资者自行甄别;通过网络平台公开融资,可以起到公众监督的作用,增加其透明度,有利于行业的优胜劣汰,形成良性竞争发展;撬动民间资本,我国投资渠道还十分有限,投资门槛高、种类有限,大量民间资本无投资渠道,众筹的融资方式收益教高,前景广阔,能够极大地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有效解决融资困境。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我国对股权众筹人数限制还未开放,超过200人将会触碰非法集资的法律灰色地带。其次,众筹的一大特点是数额小,而光伏发电项目想要达到预想的规模效应,这些筹得的资金还远远不够。第三,众筹期望收益较高,由于他面对的企业一般是高新技术的创新行业,风险不确定性较高,投资者期望收益相应也高。光伏发电项目属于稳键型收益项目,面对市场上高昂的众筹成本可以另辟蹊径,以低风险、绿色环保为特点寻找符合条件的投资者。

3 问题及建议

在光伏产业发展中,首先是政策不确定性。由于光伏成本高,运行周期长一般为10年至15年,对政策依赖性很强,国家补贴是保障光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对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补贴为0.42元,且各地也有不同的补贴政策,但随着国际上对光伏的补贴不断缩水,我国未来政策也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光伏投资回报率的准确性。其次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制约着光伏企业发展。大多数光伏企业上网度电补贴落实滞后,形成资金链断裂,影响着光伏企业项目的开发运营。同时,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由于成本高以及发电不稳定对电网形成不确定性造成“弃风”、“弃光”现象频发,甘肃省作为光伏产业重点区域,“弃光”现象尤为严重。

在互联网金融层面,作为新兴的融资方式,现存法律不完善,融资安全性难以保障,融资限制还较多。如P2P融资平台近年来频传非法集资丑闻,严重影响这类平台的声誉。而互联网供应链融资模式在光伏产业中的应用,还存在信息收集、评级标准、风险利率的确定等问题。最后是众筹模式,其与非法集资模式的法律界限存在争议,根据《证券法》规定,这种模式需公开向不特定人群公开募集资金,且人数限定在200人以内,将众筹原有优势大大削弱。最后,互联网金融模式还未形成一定规模,对投资者保护措施不够,风险不确定性导致融资利率普遍较高,无法体现其相对于传统融资渠道的优势。

建议确定长期有规划性的补贴政策,减少政策不确定风险。我国已经探索光伏补贴逐年递减机制,补贴金额如何厘定还需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再做确定,一方面促进光伏产业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相衔接,另一方面倒逼光伏企业在技术和应用方面加快创新,帮助光伏走向市场化。面对弃风、弃光现象,加大分布式光伏发展支持力度,通过调高各地新能源上网电量比例促进消纳过剩风电、光电。加大扶持光伏电池板等设备技术升级改造,减少成本,增加竞争力,推动光伏产业市场化。

同时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目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已有相关法律,现行的法律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法律基础和创新空间,但仍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制度缺失的问题。可以探索互联网金融监管多元化、地区化,实行原则导向监管,“找准底线、放开空间”将监管侧重于交易过程而不是第三方交易机构。理清互联网金融融资与非法集资边界,构建资金第三方托管机制,使互联网金融融资公司作为一个信息平台而非资金中介,避免资金集合带来风险,从根本上区别互联网金融融资与非法集资。最后还需加快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成立专门的消费者保护协会等组织,构建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加大对消费者保护力度。

4 结论

互联网应用模式 篇10

我们需要什么平台呢?答案是基于云计算的移动互联网平台。这是3年前对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早期判断, 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 云计算成为一种公共服务, 手机可能是将来唯一的移动设备———这是3年前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

今天, 云计算已经落地了, 云和端、云和移动互联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这是现在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智能移动终端推动互联网发展, 互联网公司被移动互联。智能终端发展越来越迅速, 手机越来越强大, 今天的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3G性能越来越强大, 用户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挑战也越来越大, 手机可能是唯一必须随身携带的东西, 它可能会记录你的一生。数字遗产是可以继承的, 这些东西应该存放在哪里呢?这就是数据流动的需求。

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一生的数据记载下来, 这种需求在端上不可能满足, 需要一个云支撑起来。用户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怎样把互联网精髓的服务搬到手机上, 这将极具挑战性。

一个是数据的需求, 一个是服务的需求, 怎么构建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平台?云将成为手机的标配, 现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 并不是把简单的互联网和移动加起来就是移动互联网, 能够把可能是孪生兄弟结合起来, 才能构建出真正意义上大家欣赏的移动互联网。

从智能手机到云智能手机的完成过程, 我们给用户提供基于云端的手机空间, 你可以在这里放你所有珍贵的东西。同样, 用户还可以将云上的服务搬到手机上。

云和端是密不可分的, 阿里云开发了一个云OS, 一边是基于数据中心, 构建底层大规模的存储计算, 提供数据服务, 数据服务上有一个引擎, 为云计算和应用提供良好的应用环境。上面可以提供搜索、电子邮件、地图导航等基础服务。一边是移动设备, 可以构架能够支撑本地应用的环境, 可以和云加起来, 云和端能够打通, 实现将云计算应用、互联网应用移植到移动互联网上。

此外, 这种架构还可以同时支持本地云应用, 在手机上形成一个应用环境。云和端打通, 体现统一的环境, 不用关心在云还是端上, 应用可以直达手机上。

这样的操作系统, 同时架在云和端上, 同时支持本地应用和云应用。本地应用叫做App, 云应用叫做Cloud App, 本地程序有控制能力, 需要安装和更新。对于云应用来说, 本质上是一个互联网服务, 特点是不需要安装, 可以即点即用, 对用户来讲看到的就是你想要的。

在运营上, 对于本地来讲, App近几年给手机带来很大的变化, 需要一些传统方法运营, 按应用、下载收费。对于云应用来说则不然, 它完全继承互联网的精髓, 在互联网与运营环境架构上部署、每天更新, 可以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开展运营。

对于云应用来说, 今天的网站有几亿个, 每一个.com的网站可以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开发环境发生了变化, 怎么样让开发者体验呢?这完全可以在线实现, 有一个账号可以登录, 集成部署、安装、调试, 包括发布也在一起, 简化了开发的过程, 降低了门槛, 可以把广大互联网开发者吸引进来, 推动发展, 创造出更好的应用。

云应用可以改变大家的生活方式。包括购物、股票等信息服务都可以包含其中。在平台架构、账号体系和支付体系做支撑, 用户可以非常容易地体会到互联网服务。

互联网模式中服装营销模式的探索 篇11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与发展,B2B、B2C等电子商务平台的蓬勃发展,促使我国服装业电子商迅速增长,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线上营销竞争。对于传统的服装类企业来说,整体的营销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装类企业唯有认真分析互联网模式下自身所具有的机会、威胁、优势和劣势,充分了解网上营销情况,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才能在更为激烈的电商竞争中占据优势。在全民电商的环境中,国内大中小型服装企业皆顺应这一潮流和趋势,在网络营销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力求充分掌握互联网模式中服装营销的模式。

互联网模式下服装网络营销现状

当前,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互联网环境日益开放。互联网行业的经营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发展,网络安全与信任环境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下日益改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出台对消费者网络购物7日内可无理由退货进行了规定,加强了保障网络购物的保障,这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加入进来,为服装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其次,近年来我国网民的整体数量直是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网络购物日益普及并成为人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部分,加之4G网络的出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移动终端设备给人们网上购物提供了便利,企业也正在将营销重点慢慢放到移动网络营销上面,为移动网络购物的客户提供更多的优惠待遇。

最后,与网络购物密切相关的物流业也得到了进步和发展,快捷、便利的物流使得人们网上购物的便利性大大增加。服装作为网络营销产品中较为活跃的产品,在电商购物平台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并以较高的重复购买率和较高的利润率成为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重要利润来源。

服装网络营销模式运用存在的问题

1.无法试穿的问题

与实体店购买不同,顾客在网上购买服装的时候不能试穿和感受细节,服装色彩也必定存在定的色差,因此顾客在购买时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衣服到手后发现尺寸有偏差、颜色与网上不同或是不适合自己、材质细节不满意等等。网上模特展示的服装效果在普通人身上也会有比较大的区别,“卖家秀”与“买家秀”的著名笑谈就出于此,也经常会有顾客因为服装不符合心理预期而失望差评,双方都不愉快,因此不能试穿在服装的网络营销中还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2.售后服务问题

当顾客从网上买到的衣服到手后感觉不符合心理预期、尺寸颜色不合适、甚至实物与网上展示差别过大时,就会产生售后问题,最常见的就是退换货。目前来说大部分的网站都支持一定时间内、在不影响服装二次销售的情况下无条件退换货,但在实际的售后处理中,只有一部分店家能够真正做到此项要求,有很多消费者会遇到态度差、推卸责任、找借口拒绝退换等情况,对于消费者网上购买服装也有很大的不良影响。

3.诚信问题

由于网上购买服装时顾客只能通过图片、简介以及询问客服来了解所要选购的商品,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我国目前在电子商务领域设立的法律制度也不是十分健全,就会有一些不良商家钻漏洞,给顾客带来不好的购物体验。以网上购物网站巨头淘宝网而言,据统计其中的假冒产品占到一半以上,由于大量店家借助于B2C、B2B等电商平台进行产品销售,而网站本身又很难

核查并控制好产品质量,近年来还出现了部分顾客网上购物后个人信息被泄露甚至上当受骗的情况,对正常的网络销售产生了负面影响。

互联网模式中服装企业制定营销模式的建议

1.网络营销促销策略建议

网络促销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进行,并且其促销信息的传播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因此互联网模式下服装企业进行促销策略的制定要符合网络的特点,达到短期之内刺激销售、扩大营业额的目的。目前来说网上促销效果比较好地措施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团购,即以部分折扣的价格吸引更多的顾客来选购商品;二是秒杀,所谓服装秒杀就是商家在购物网站上将某一件服装商品设置成非常低的价格,数量与抢购时间都十分有限,重点就在于价格极低、数量很少,必须靠速度“取胜”,往往会吸引顾客迅速购买以获得优惠;三是有奖促销,这是一种比较常见、也比较长期的销售促进方式,比如,卖家可以在顾客购买商品后赠送顾客彩票、礼物、购物券等等。

2.网络营销广告投放策略建议

由于网络上信息传播的迅捷和不限时空的特性,因此在互联网上进行合理的广告策划与投放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服装类企业在进行广告策划的时候,要注意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和网络消费者的特征:首先在考虑整体促销策略目标的基础上选择宣传目标,比如是宣传企业形象还是重在产品介绍;其次要进行目标群体的确定,如果目标是广大普通消费者,就可以选择购物网页主页的网幅广告,如果目标受众群是某些高端类的客户,则可以采用电子邮件广告的方法;再次是广告创意,打破千篇一律才能吸引消费者眼球;最后还要进行广告效果的检测和评价,通过对广告的点击率及效果进行研究和反馈,不断提高广告的质量与有效性。

3.网络营销渠道的整合建议

服装网络营销有企业直接销售渠道和各种间接渠道,这些渠道各有优劣,因此对其进行整合、扬长避短,在实际销售中发挥出大于渠道简单相加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如中小企业可以先从知名的第三方平台建立知名度,同时着手建设自己的网站;实力较大的企业来说则可以重点加强自身企业网站的建设,以此来更加直观地吸引消费者目光,同时谨慎选择知名度高的第三方平台,双管齐下扩大品牌营销力,同时在各渠道要做到信息一致,避免出现价格、品质的差别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形象。

结论

互联网应用模式 篇12

1 通过互联网思维再造传统广电媒资服务用户新模式

首先要做的就是再造传统广电媒资服务用户模式,这一再造内容的实现要求传统广电媒资充分地运用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将“把握用户心理、满足用户需要”作为服务用户的新模式。传统广电媒资应该放下身价,真正地走到群众当中,对当前人民群众的正真兴趣进行跟踪和服务,做好可以掌控主流人群,并黏住新兴媒体的消费人群,进而促进传统广电媒资的更好发展。传统广电媒资具有较高的传播公信力、社会影响力及舆论引导能力,属于主流媒体,但随着新兴媒体的高速发展,传统广电媒资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传统广电媒资应该对服务用户的模式进行一定的改变和再造,并及时跟进服务,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更好地控制媒体的主流消费人群[1]。

2 通过互联网思维再造传统广电媒资的信息挖掘业务

在以互联网思维再造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的过程中,应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传统广电媒资信息挖掘业务的再造。媒体信息的挖掘业务主要是通过对配套数据深度挖掘及情报分析系统的增加,并以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作为基本手段,对特定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鉴定、评价及分析等一系列的加工和完善,进而形成一种崭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实现为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大中型企业等特殊用户提供特殊信息的目的,对传统广电媒资的信息挖掘业务进行再造可以满足政府了解相关民情,把握事态发展动向以及企业了解行业行情,并及时调整市场配置等需要,为不同的组织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这样的传统广电媒资信息挖掘业务新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传统广电媒资发展和与各种新媒体竞争的需要,有效实现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的再造。

3 通过互联网思维再造传统广电媒资的内容分发业务

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和应用的条件下,应该对传统广电媒资的内容分发业务进行创新和再造。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传统广电媒资想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对其内容分发业务的模式进行一定的改变和创新。首先,应对媒体内容库进行一定的丰富,进而吸引更多的媒体渠道商,同时要为各媒体内容商提供灵活和便捷的内容发布方式。互联网思维影响下传统广电媒资内容分发业务再造后应该形成一种媒体内容多渠道发布的体系,为媒体的内容提供多种形式以及覆盖面相对较广的方案。其次,同时媒体内容分发业务也要有一个统一的集成分发平台,达到提高媒体内容分发便捷性以及时效性的目的,通过传统广电媒资内容分发业务的创新可以有效地实现以互联网思维再造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的目的[2]。

4 通过互联网思维再造传统广电媒资的信息交换平台

在以互联网思维再造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的大背景下,要求传统广电媒资可以充分的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信息交换平台的再造。将“面向市场、面向创新、面向发展”作为业务的主要指导思想,并运用“互联互通”以及“开放性”的设计理念,建立媒资共享平台,并对传统广电媒资的管理系统功能应用进行一个突破。传统广电媒资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应将业务模式改变为连接节目内容制作方、媒体发布群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用户的多功能信息资源平台,这一平台不仅仅可以对各种媒体的内容进行一个有效的整合。

5 结语

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对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进行再造是非常必要的,其对传统广电媒资的更好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传统广电媒资应该对平台思维、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及社会化思维等进行充分的运用,实现其进一步发展,为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的实现提供有利的保证和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提高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广电媒资的综合竞争能力。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大数据、与计算和三网融合的不断深入,传统广电媒资系统在运行管理、业务经营及技术支撑等诸多的方面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提升空间。互联网思维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进行融合和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思维可以有效地达到促进媒体间融合深度以及再造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的目的,使传统广电媒资进入异常创新大突破和转型的过程中,为广电媒资的创新以及与新媒体和互联网的更好融合提供基础和保证。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安凭,石磊.以互联网思维再造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J].现代电视技术,2015(15).

上一篇:有效课前演讲下一篇:开关电源的制作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