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6-磷酸

2024-06-22

葡萄糖-6-磷酸(精选6篇)

葡萄糖-6-磷酸 篇1

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6-PD) 缺乏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在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 缺陷的情况下使用新鲜蚕豆, 服用相关药物或解除樟脑丸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该病报道广东广西较多[4].这种病多见于9岁以前儿童, 此病通过性联不全显性遗传。G-6-PD基因在X染色体上, 所以病人大多为男性[3], 一般发作2-6天后能自行恢复, 可通过病史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还远率>75%) , 特别是荧光点试验诊断[2]。严重病例可见昏迷, 惊厥和急性肾衰竭, 若抢救不及时常于1-2日内死亡。我科2008-2010年收治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患儿共15例, 经过积极, 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 均治愈出院,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 其中男13例女1例, 年龄最小的4个月, 最大的9岁, 发病季节4-5月, 除了一个4个月的患儿是接触了樟脑丸以外, 其余均入院前2-7天进食过蚕豆。贫血程度:轻中度贫血13例, 中毒贫血2例。

1.2 临床表现

15例患儿均有皮肤巩膜黄染, 贫血貌及解酱油色或侬茶样尿, 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11例有少尿症状, 心率加快在120-160次/min。入院前2例有呕吐史, 1例有腹痛史。

1.3 实验室检查

15例患儿血常规表现为血红蛋白尿及红细胞总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白细胞总数除了3例正常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网织红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尿常规:隐性试验 (+) -- (+++) ;尿蛋白 (+) - (++)

1.4 治疗及转归

输洗涤红细胞, 输血是抢救蚕豆病的关键。根据病情一次或多次输注。输血前先补充液体, 扩充血容量以维持有效血循环, 促进肾脏排酸及排血红蛋白尿功能。纠正酸中毒, 碱化尿液也是抢救的关键措施。本组患儿经治疗4-8天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该病起病突然, 可在无任何前驱症状下出现大量溶血, 贫血, 解酱油色或浓茶色尿。年龄稍长的患儿及家属及其紧张, 我们应以热情和蔼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去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 并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及时加强沟通利用所学的医学和心理学基本知识耐心详细的讲解该病的发生, 发展及转归。让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全力配合我们的治疗。

2.2 一般护理

严格卧床休息避免活动, 病房要保持安静创造有利于患儿休息的环境, 对于极度烦躁的患儿给予镇静剂。讲患儿安置在非感染病房, 避免交叉感染而加重溶血。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加强病房消毒隔离, 并嘱咐家属注意患儿保暖, 定时开窗通风,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 避免呼吸道感染, 还要向家属做好卫生宣教, 限制探视人员。由于黄疸对皮肤的刺激, 患儿有可能出现皮肤瘙痒, 应加强皮肤护理并剪短患儿指甲, 避免抓破皮肤, 同时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促进患儿食欲。

2.3 生命体征的观察

入院后严密监测神志, 生命体征及皮肤巩膜感染程度, 贫血貌以便及时发现因严重贫血, 缺氧引起重要脏器损伤的早期表现, 并予以心电监护, 如安静状态下, 患儿出现心律>160次/min呈奔马律, 呼吸急促或不规则, 提示合并心力衰竭;如出现嗜睡, 昏迷, 抽搐头痛及恶心呕吐, 提示有脑水肿存在, 如24h尿量少于300ml, 提示肾功能衰竭, 以上情况均应及时汇报医生, 给予镇静强心利尿等处理, 维持重要脏器的生理功能。

2.4 缺氧的护理:

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 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缺氧, 入院后给予低流量吸氧以改善各脏器的缺氧, 并做好痒导管的护理。

2.5 输血的护理

本病为急性溶血且贫血严重, 输血或洗涤红细胞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 严重者可反复输血, 但应避免输亲输血。入院后应积极做好输血准备, 及时交叉配血和血型鉴定, 输血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检查受供血者的血型是否一致, 并做好两人核对双签名, 同时严格控制输血滴速及血量, 防止输血过快进而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在输血过程中防止血液污染, 还应积极做好输血反应的应急抢救准备, 如出现高热, 寒战, 皮疹, 呼吸困难, 恶心呕吐, 过敏性休克表现或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进一步处理。由于溶血多为自限性, 经输血1-2次后病情即好转。若血压低者可加输低分子右旋糖酐以改善血液循环。

2.6 饮食护理

由于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主要是进食蚕豆或豆制品后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 故应立即停止进食蚕豆或豆制品, 多摄入一些含抗氧化剂丰富的新鲜蔬菜, 水果如西红柿, 胡萝卜油菜, 芹菜黄瓜等, 也可多吃富含蛋白质食物, 如猪肝, 鱼, 疫肉。

3 出院指导

3.1 给予营养丰富, 富含造血物质的食品 (红枣, 花生衣) , 进食蚕豆及豆制品, 避免在蚕豆开花结果或收获季节去蚕豆地。禁止用和慎用氧化性药物, 如伯安喹啉, 磺胺及解热镇痛药泰诺林, 心理痛, 散利痛等[1]小婴儿要暂停母乳喂养, 防止接触樟脑丸。

3.2 脾大的患儿平时生活要注意安全, 防止外伤引起脾破裂。脾切除患儿免疫功能较低, 应注意保暖, 避免去人群集中的地方, 防止交叉感染。

3.3 出院后要定期检查血常规 (包括昂质红细胞计数) , 如发现面色苍黄, 血红蛋白低于60g/L应来院复诊, 必要时输血治疗。

3.4 患儿要随身携带禁忌药物卡和食物卡, 注明禁忌的有氧化性的药物, 供医生及家属参考[5]。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汪载芳, 主编.诸福堂使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759-1760.

[2]黄绍良.小儿血液病临床手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92-310.

[3]金汉珍, 黄得珉, 官希吉, 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656-661.

[4]吕群, 王勇.广西南宁地区2033名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筛查结果分析[J].新生儿杂志, 2003, 18 (1) :27.

[5]吴华升, 主编.儿科住院医师手册[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702.

葡萄糖-6-磷酸 篇2

关键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黄疸,基因检测,基因突变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 是磷酸戊糖旁路途径的第一个限速酶, 它能催化6-磷酸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 同时生成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NADPH) 。NADPH不仅是体内多种物质合成的供氢体, 也可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 保护红细胞免受氧化性损伤。G6PD缺乏症是一种常见的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性酶缺陷综合征[1], 俗称蚕豆病。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从无症状到新生儿黄疸、药物或感染引起的急性溶血等, 严重时导致新生儿期核黄疸, 引起永久性神经系统的损伤或死亡。基因点突变是引起G6PD缺陷的主要原因, 中国大陆人群中, 1388G>A、1376G>T和95A>G是最常见的3种基因突变类型。G6PD缺乏症的婚前和产前筛查对降低患儿出生率极为重要, 且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筛查和诊断则对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救治有着重要意义。基于酶活性检测的诊断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检测基因突变是该病在分子水平上的诊断, 能真实反映该病的分布状况。本研究以159例湖南娄底地区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G6PD酶活性及3种常见基因突变类型的分析检测, 探讨本地区G6PD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12月~2011年6月湖南娄底中心医院产科新生儿159例, 男女比例为83∶76, 新生儿父母均为娄底市居民, 汉族。排除血型不合、新生儿感染、先天畸形、高危儿及母亲患病等因素后, 将日龄总胆红素达到或超过“光疗”值[2]的新生儿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品采集

对159名新生儿进行静脉采血1.0~2.0 m L, EDTA抗凝。-20℃保存。

1.2.2 G6PD酶活性测定

应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检测试剂盒 (G6PD/6PGD定量比值法, 中山天洋, 广东中山) 检测G6PD活性, 具体方法如下:每份标本取玻璃试管3支, 1支写上标本编号用于制作溶血液, 200μL蒸馏水加15μL全血;另两支试管标记为1、2号, 分别加入上述溶血液50μL, 将新鲜配置制的A、B液各50μL分别加入1、2号试管中, 放37℃水浴20 min, 最后加入终止液2m L;以蒸馏水调零于650 nm波长处读取1、2号试管光密度值A1、A2。结果计算:G6PD定量比值法结果=A1/A2 (G6PD/6PGD) 。参照说明书, 结果判断参考范围:G6PD/6PGD≥1.1为G6PD正常;G6PD/6PGD在0.6~1.1为中间缺乏;≤0.6为重度缺乏[3]。

1.2.3 基因组DNA抽提

全血标本1.0 m L经红细胞裂解, 取白细胞用10%SDS和蛋白酶K 56℃消化过夜, 应用传统酚/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NA, 加60μL灭菌双蒸水溶解, -20℃保存备用。

1.2.4 G6PD基因G1388A、G1376T和A95G突变检测

采用突变区域PCR扩增结合DNA测序方法检测G6PD基因G1388A、G1376T和A95G突变。用于扩增A95G突变区域的上游引物5'-GGTGTGAG ACCCCAGAGGAAC-3', 下游引物5'-GGATGATCCT GGCGCACTAG-3';扩增G1388A和G1376T突变区域的上游引物5'-GGAGCCAGATGCACTTCGTG-3', 下游引物为5'-TGGGGGTTCACCCACTTGTAG-3'。PCR扩增体系为25μL:1×PCR Buffer, d NTPs (0.2mmol) , 上下游引物 (10 pmol) , 基因组DNA (50~100ng) , r Taq酶 (1.0 u) 。反应在循环反应仪上进行, 扩增条件为95℃预变性5 min;95℃变性30 s, 60退火30 s, 72℃延伸30 s, 共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取5μL PCR扩增产物在1%TBE琼脂糖凝胶电泳, 用紫外投射仪观察结果, 并用凝胶成像系统摄像记录。然后将目的条带切胶纯化, 用DTCS测序试剂盒 (美国Beck Man公司产品) 按试剂盒说明书, 于Ge XP遗传分析仪 (美国Beck Man公司产品) 上进行基因测序分析。

2 结果

2.1 G6PD酶活性测定结果

159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之中, G6PD正常92例 (57.90%) , 中度缺乏58例 (36.50%) , 重度缺乏9例 (5.60%) 。

2.2 基因突变结果

159例病理性黄疸儿之中, 共检出42例G6PD基因突变者, 发生率为26.42%, 其中G1388A杂合突变女婴24例, G1376T杂合突变女婴3例, A95G杂合突变女婴6例, A95G纯合突变女婴2例, A95G突变半合子男婴3例, G1376T突变半合子男婴1例, G1388A突变半合子男婴3例。见附表。

注:覮此两例为A95G突变纯合子

3 讨论

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可引起新生儿黄疸, 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造成神经系统损害, 甚至引起死亡。因此, 积极寻找病因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治疗尤为关键。G6PD缺乏是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病因之一。G6PD是由看家基因G6PD编码, G6PD基因位于染色体Xq28[4]。其遗传方式为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男性半合子和女性纯合子表现为G6PD严重缺乏, 而女性杂合子部分表现为G6PD缺乏, 部分表型正常[5]。因此, G6PD酶活性检测中能检测有表现型的个体, 而对无症状杂合子只能以基因检测来诊断。

本研究中, 通过对159例新生黄疸患儿进行G6PD基因检测, 其中9例G6PD酶重度缺乏患儿均为G6PD基因突变纯合子或半合子, 且病历档案也显示其黄疸程度较其他病例更重, 治疗周期更长;58例G6PD酶中度缺乏的患儿之中, 检出30例G6PD基因突变女性杂合子;92例G6PD酶正常患儿之中也检出3例G6PD基因突变女性杂合子。由上述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湖南娄底地区G6PD基因突变是导致G6PD酶重度缺乏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且G6PD酶重度缺乏主要为男性半合子患儿, 这可能是因为常见的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性酶缺陷综合征, 与相关报道相符[6]; (2) G6PD基因突变女性杂合子的表型差异, 利用G6PD酶活性检测方法对表型进行分析, 具有一定的漏检率, 基因突变检测方法能够弥补这一缺陷, 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中国人群中G6PD基因突变以G1388A和G1376T最为常见, A95G次之。而本研究的结果初步提示, 本地区的G6PD基因突变以G1388A为主, A95G次之, G1376T较少见, 与我国南方省份的其他地区的分布情况有所不同, 可能是由于样本量小, 且其他突变类型也未检测, 此结论还有待进一步大样本检测予以证实。

159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中检出G6PD基因突变42例, 发生率为26.42%, 与黄涛等[7]报道的16.8%有所差异, 这是因为本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 已排除了一些病因明确的黄疸标本。由此也进一步说明, 原因尚不明确的黄疸标本中, G6PD基因突变所占的比例高达1/4, 凸现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G6PD基因突变检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目前已报道的G6PD基因突变检测方法主要有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 (ARMS) 法、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HRM) 分析、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DHPLC) 法、反向点杂交 (RDB) 法、DNA直接测序等, 但是G6PD基因突变检测当前尚未广泛开展, G6PD缺乏症的常规诊断方法仍为基于G6PD酶活性检测的表型分析手段。本研究的结果再次证实表型分析的局限性和基因检测的必要性。总言之, 对病理性黄疸患儿及时准确检测G6PD活性及基因型, 有利于掌握其病因及特点, 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NANTAKOMOL D, PALASUWAN A, CHAOWANATHIKHOM M, et al.Red cell and platelet derived microparticles are increased in g6pd deficient subjects[J].EurJHaematol, 2012, 89 (5) :423-429.

[2]Pediatrics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branch of newborn group.Neonatal jaundice intervention recommend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01, 39 (3) :185-187.Chinese.

[3]YAO YZ, FANG XW, YANG Z, et al.Fluorescence spot test and G6PD/6PGD rate test detecting of G6PD[J].Chinese Journal of Birth andHeredity, 2010, 18 (8) :78-79.Chinese.

[4]CHEN JX, WANG JX, YUAN WJ, et al.Expression of G6PD in gastric cancer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prognosis[J].China Journal of ModernMedicine, 2011, 20 (20) :3061-3063.Chinese

[5]WANG X, JIANG F, TANG Y, et al.A study of gene mutations in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in Guangzhou[J].Chinese JournalofBirthandHeredity, 2013, 21 (7) :17-18.Chinese

[6]DENG CH, XIAO CX, WU ZH.The G6PD screening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neonatal hyperuricemia[J].Chinese Journal of Birth and Heredity, 2011, 19 (9) :97-98.Chinese

葡萄糖-6-磷酸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院新生儿筛查中心实验室管辖的本市接产单位出生的新生儿,从中选择足月健康新生儿462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78例,女2547例。所有新生儿均无TORCH感染(T:弓形虫;O:其他微生物;R:风疹病毒;C:巨细胞病毒;H:单纯疱疹病毒)、地中海贫血。

1.2 方法

1.2.1 试剂与仪器:

G6PD酶活性测定使用广州市科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直接自动化检测速率法试剂盒,应用深圳迈瑞公司BS-420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测定,严格按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1.2.2 检验方法:

以脐带血样本作为检测对象,并与静脉血样本进行对照分析。脐带血样本由接产护士采集,取0.5ml脐带血注入含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剂的子弹头离心管内,盖紧充分混匀,用记号笔标记后送检。同时每位新生儿于出生72h后使用血常规真空采血管抽取0.5ml静脉血送检。不能当天送检的单位可置于2~8℃冰箱保存,但需于3d内集中送检。正常参考值为2000~5800U/L。以检测结果<800U/L作为G6PD重度缺乏症,800~2000U/L作为G6PD轻度缺乏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G6PD缺乏症检出率

新生儿脐带血G6PD轻度缺乏症检出率为6.07%高于静脉血的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脐带血G6PD缺乏症总检出率为9.23%,静脉血为8.41%,2种样本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静脉血比较,*P<0.05

2.2 G6PD缺乏症与性别的关系

选取脐带血与静脉血样本中G6PD水平均<2000U/L的新生儿进行性别统计分析。结果384例G6PD缺乏症患儿中,男性患儿检出率为83.33%高于女性患儿的16.6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注:与女性患儿比较,*P<0.01

3 讨 论

G6PD是红细胞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的关键酶,是红细胞产生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的唯一途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保持红细胞膜完整性的必要条件。G6PD的缺乏导致NADPH生成减少,并间接导致GSH生成减少,使红细胞膜失去巯基的保护而功能受损发生溶血,同时间接导致胆红素升高,进而引起核黄疸。该病核黄疸的发生率较新生儿ABO溶血更高,且可在血清胆红素较低的水平时发生,是新生儿的急症之一[2]。目前,G6PD缺乏的筛查方法很多[3],主要有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荧光斑点试验、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生成试验、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纸片定性法等,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目前商品化的G6PD酶活性直接检测试剂盒已开始应用于临床,通过利用全自动生化仪直接测定G6PD酶活性,该方法反应量微小,试剂用量和样本量少,10min即可直接检测出酶活性结果,还可检测出杂合子[4,5]及大批量临床筛查。本实验采用直接上机定量测定试剂盒,操作简便、准确、快捷,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标本低温保存和及时测定均可取得准确的检测结果。本实验结果中,脐带血G6PD缺乏症检出率为9.23%,静脉血为8.41%,2种样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6PD轻度缺乏症患儿中脐带血酶活性检出率稍高于静脉血,这可能与6-磷酸葡萄糖(6-PG)干扰有关,表明提取新生儿脐带血进行G6PD活性检测与静脉血一样能客观反映G6PD缺乏症的诊断要求。

G6PD基因定位于Xq28,G6PD缺乏症以X染色体连锁不完全显性方式遗传。男性只有1条X染色体,一旦出现G6PD基因缺陷,则表现为G6PD严重缺乏。女性有2条X染色体,若1条X染色体有G6PD基因缺陷,则为杂合子。根据Lyon假说,女性1条X染色体在胚胎早期即行灭活,若有G6PD基因缺陷的X染色体被灭活,正常的X染色体保留下来,则此女虽有G6PD基因缺陷,但表型可正常,G6PD活性完全正常,但其基因缺陷可遗传给下代。若正常X染色体被灭活,有G6PD基因缺陷的X染色体保留下来,G6PD活性可呈不同程度缺乏。如果2条X染色体均有G6PD基因缺陷,则为纯合子,表现为G6PD严重缺乏[6]。因此,男性G6PD缺乏症发病率高于女性,与本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新生儿脐带血取材方便、简单,可早期有效检测G6PD缺乏症,开展新生儿脐带血G6PD筛查检测,可对G6PD缺乏症引起的新生儿黄疸尽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且对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带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在新生儿G6PD缺乏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新生儿4625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新生儿脐带血进行G6PD活性定量检测,并与新生儿自身静脉血进行对比,根据说明书参考值判定G6PD是否缺乏。结果 本组新生儿脐带血G6PD轻度缺乏症检出率为6.07%高于静脉血的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G6PD缺乏症总检出率为9.23%,静脉血为8.4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与静脉血样本中均检测为G6PD缺乏症的384例患儿中,男性患儿检出率为83.33%高于女性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脐带血取材方便、简单,可早期有效检测G6PD缺乏症,开展新生儿脐带血G6PD筛查,可对G6PD缺乏症引起的新生儿黄疸尽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且对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脐带血,静脉血,新生儿

参考文献

[1]曾溢滔.遗传性血液疾病[M].1版.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1:37-46.

[2]李锡福,林杏娟.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早期诊断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5):402-403.

[3]谭其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2-143.

[4]黄海樱,陈波,黄俊健.G6PD和G6PD/6PGD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的实验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95-2096.

[5]梁栋伟,区丽群.生化仪直接测定G6PD活性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8):709-710.

葡萄糖-6-磷酸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方案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①收集于我院住院的G6PD缺乏患者15例,入选标准:G6PD活性活性<6.7 U/gHb;男性,年龄18~60岁,无其血液系统疾病。②招募健康正常人15例,入选标准:G6PD活性活性>6.7 U/gHb;年龄18~60岁,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正常;无溶血、感染性疾病病史,无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愿意配合完成试验。

1.2 材料与仪器:

槲皮素(98.5%、批号:201906-202602)购自Sigma Aldrich公司;α-萘酚(纯度≥96%批号:1542551,2500815)购自Sigma Aldrich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购自广州化学试剂公司、G-6-PD缺乏症诊断试剂盒(批号:20120803)购自广州科方医疗、谷胱甘肽试剂盒(批号:201200816)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血红蛋白试剂盒(批号:20200925)购自上海科欣生物技术研究所;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购自日立公司;UV-25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购自岛津公司;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1.3 试剂的配备二甲基亚砜(DMSO):

配成1、5、10 mol/L储备液;α-萘酚:用DMSO配制成0.4mmol/L储备液,临用前将各储备液用5 mmol/LPBS稀释成50%备用。

1.4 方法

1.4.1 样本采集采集肘静脉处血液2~3 mL置于内含EDTA真空管内(BD公司生产):

为防止溶血的发生,于常温下1~2h内或4℃冰箱内可延长至4 h内进行处理;使用离心机分离血清,条件为4℃,3000 rpm,10 min;④为防止重复实验过程中反复冻融导致蛋白质损失,将血清分装至三个管内,冻存于-80℃冰箱内。⑤采血后12h之内要完成血常规、G6PD活性测定、肝肾功能及药物体外孵育试验。

1.4.2 G6PD活性测定:

①EDTA-K2抗凝血以4000 r/min离心5 min,避开血浆层准确吸取压积红细胞20μL加入1 mL溶解液溶解,待红细胞完全溶解后(约1~2 min)上机测定;②参数设定:试剂(1) 220μL,试剂(2) 25μL;试验温度37℃;主/副波长340/660 nm;反应时间10 min;计算因数209084,结果以U/L表示。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Hb (g/L),取EDTA-K2抗凝血2 mL,进样量约200μL。最终,G6PD活性=G-6-PD (U/L)/Hb (g/L),结果以U/gHb表示。

1.4.3 药物体外孵育试验全血离心后,分离血浆和白细胞层。

压积用4℃PBS洗涤3次后,以40%体积重新悬浮于PBS中制备40%红细胞悬液,加入槲皮素使终浓度为50、250、500μmol/L;同时设立α-萘酚组(0.02 mg/mL)、DMSO组(5%)和PBS组,孵育管置于37℃水浴中,振荡孵育2 h。同时,将未处理的全血直接与药物孵育,药物终浓度及对照组的设置同上。

注:与正常者比较,aP<0.05,bP<0.001;与DMSO组比较,cP<0.001与40%红细胞悬液中比较

1.4.4 GSH及MetHb测定孵育后的血样离心

(2000 r,10 min),取红细胞以1:2500比例加入纯化水中制备溶血液。区溶血液用比色法对GSH进行定量测定;溶血中MetHb以加入氰化钾前后630 nm处吸收光度的差值作为定量依据,测定MetHb所占比。

1.5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受试者一般情况:

G6PD缺乏组G6PD活性(0.3±0.39) U/gHb,正常组(13.8±2.5) U/gHb,G6PD缺乏组G6PD活性显着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α-萘酚及DMSO对红细胞GSH和MetHb的影响;

把实验分为α-萘酚组、DMSO组和对照组,分别用α-萘酚、DMSO和PBS进行干预。结果显示,α-萘酚组和DMSO组中,G6PD缺乏者及正常者红细胞的GSH和MetHb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3 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对正常者及G6PD缺乏者的红细胞GSH和MetHb的影响(,n=15)。

在40%红细胞悬液中,低浓度槲皮素对正常的红细胞GSH水平无影响,MetHb稍增高,没有明显差异(P>0.05),中、高浓度对G-6-PD缺乏者红细胞GSH活性明显下降(P<0.001),而MetHb水平明显上升(P<0.001)。见表2。

2.4 全血中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对正常者及G6PD缺乏者的红细胞GSH和MetHb的影响。

槲皮素对G6PD正常红细胞GSH水平无影响,MetHb水平稍增高,但增高无明显差异,对G-6-PD缺乏者红细胞GSH活性水平明显下降(P<0.01),MetHb水平明显上升(P<0.001)。见表3。

3 讨论

槲皮素为五羟黄酮,其分子中2、3位间有双键,37、47位处有2个羟基故具有能作为金属螯合作用或油脂等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团接受体的功能,可作为油脂、抗坏血酸的抗氧化剂。

槲皮素的功能研究主要侧重于其抗氧化作用,但槲皮素对体内红细胞的氧化作用则知之甚少,尤其对G6PD缺乏者。另外,红细胞的氧化性损伤具有累积效应,也就是说长期使用一些强化剂,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会发生溶血反应等。因此应全面了解槲皮素功能。由此可见了解槲皮素对体内红细胞的氧化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槲皮素对红细胞氧化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有的认为槲皮素亲脂性较大,可通过细胞膜而直接氧化Hb;有的认为其含黄酮醇形成的不稳定酚自由基或自氧化产物具有氧化作用,对G6PD缺乏者由于没有足够抗氧化物质,槲皮素极易造成红细胞损伤。

抗氧化物质、脂质及蛋白等物质会富含于正常人的血浆中,从而保证了在全血中的红细胞不易被氧化。因此正常人使用含槲皮素食物不易产生这些氧化作用。据报道红细胞的压积与其对抗氧化物损害的能力密切相关,红细胞的压积大小与其损失程度呈反比。因此本实验设置40%红细胞悬液孵化体系。表1显示α-萘酚干预组G6PD缺乏者发生溶血性贫血,红细胞水平显着降低,MetHb水平明显升高,而对G6PD正常者GSH水平无影响,但红细胞MetHb升高,因为体外高铁血红蛋白在体外无递氢体亚甲蓝参与不能还原。至于槲皮素的试验浓度(50、250、500μmol/L)是根据以下依据设定的:参考其他相关研究中槲皮素应用的浓度、结合临床可能达到浓度范围,经预实验设定。

结果显示,槲皮素的氧化作用与其浓度密切相关,呈一定浓度依赖性,中浓度下已可对G6PD缺乏者红细胞造成较大的氧化性损伤,高浓度下这一损伤更明显(P<0.001)。在食物中,所含槲皮素量少,G6PD缺乏者饮食摄入量不至于对其红细胞造成损伤。另外,在常用中药材或口服液中,由于槲皮素的含量较高,G6PD缺乏者要慎用。

本实验通过体外试验考察了槲皮素对G6PD缺乏者红细胞的氧化作用,我们把实验分为α-萘酚组、DMSO组和对照组,分别用α-萘酚、DMSO和PBS进行干预,结果显示,α-萘酚组和DMSO组中,G6PD缺乏者及正常者红细胞的GSH和MetHb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有报道称槲皮素、黄芩素等9中黄酮类可不同程度地增加G6PD缺乏者红细胞的氧化性压力,造成了一定氧化性损伤,这给我们临床用药带来了很大的启示,也就是说对于G6PD缺乏者来说槲皮素、芹菜素等9中黄酮类是要谨慎使用的。G6PD缺乏症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G6PD缺乏者的新生儿、儿童来说,要谨慎使用大剂量应用富含槲皮素的中草药和中草药制剂[4]。

参考文献

[1]谭君,王伯初,祝连彩.槲皮素金属配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2):1688-1691.

[2]常富兴,汤林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7,34(3):128-129.

[3]谭毅菁,招钜泉.两种检测方法对G6PD活性检测的比较[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2):68-69.

葡萄糖-6-磷酸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研究中入选的36例EORA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间的门诊或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完全符合ACR 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36例EORA患者中,男7例,女29例,年龄61~76岁,平均(67±12)岁。82例NEORA患者中,男17例,女65例,年龄60~75岁,平均(66±11)岁。48例正常老年人均为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其中男8例,女40例,年龄61~74岁,平均(63±12)岁。

1.2 实验方法

采集以上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后当天检测。血清中GPI浓度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购自上海北加生化试剂有限公司。GPI浓度的检测完全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结果参考值范围定义为<0.2 mg/L为正常,GPI≥0.2 mg/L为阳性。EORA病情活动性的评价采用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其计算公式为:DAS28=0.56×触痛关节数+0.28×肿胀关节数+0.7×ln红细胞沉降速率(单位为mm/h)+0.014×在100 mm图像模拟量表中所呈现的整体健康状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在比较不同组间率的差异时采用χ2检验,在比较不同组间病情活动性的差异时采用独立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ORA、NEORA及正常老年人血清中GPI浓度的检测结果

与NEORA组和正常老年人组比较,GPI检测结果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GPI在EORA患者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5%及82.7%,其中敏感性的计算方法为患者检测结果的阳性例数(27)/患者总的阳性例数(36);特异性的计算方法为正常老年人检测结果的阴性例数(43)/患者和老年人中检测结果的总的阴性例数(52)。

注:与EORA组比较,**P<0.01

2.2 血清GPI浓度与EORA患者病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

以DAS28来评价EORA患者的病情活动性时,GPI阳性组EORA患者的病情活动性(4.10±0.23)显著高于GPI阴性组EORA患者(2.32±0.40, P<0.05)。

3 讨论

RA是免疫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体内有多种自身抗原和自身抗体,不同患者自身抗原可能不同。GPI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菌和古细菌,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胞浆酶。有文献报道[10],GPI抗原存在于大多数R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并作为自身抗原诱导机体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引起关节炎,GPI同时作为一种自身抗原与抗GPI自身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关节炎症状进一步加重,可能对RA 诊断有帮助,或成为RA 患者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鲍春德等[11]通过ELISA 法检测GPI 浓度,发现RA 患者血清GPI 浓度较其他风湿病患者及健康人显著增高,RA病情活动者较非活动者也有显著增高。

为了进一步探讨GPI在EORA中意义,本研究在36例EORA患者及48例正常老年人中对GPI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与EORA病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GPI在EORA患者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5%及82.7%。以DAS28来评价EORA患者的病情活动性,在EORA患者中,GPI阳性组患者的病情活动性显著高于GPI阴性组患者(P<0.05)。至于药物治疗是否影响GPI的结果,以及阳性者中GPI的水平高低是否和病情活动相关,目前尚未见这方面的权威研究报道。

总之,本研究初步探讨了GPI在EORA中的临床意义,结果显示GPI有助于EORA的诊断及病情活动性判断。

参考文献

[1]Deal CL,Meenan RF,Goldenberg DL,et al.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elderly-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A comparison with younger-onset disease of similar duration[J].Arthritis Rheum,1985,28(9):987-994.

[2]Tutuncu Z,Reed G,Kremer J,et al.Do patients with older-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 receive less aggressive treatment?[J].Ann Rheum Dis,2006,65(9):1226-1229.

[3]Olivieri I,Palazzi C,Peruz G,et al.Management issues with elderly-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an update[J].Drugs Aging,2005,22(10):809-822.

[4]Hellier JP,Eliaou JF,Daures JP,et al.HLA-DRB1genes and patients with late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J].Ann Rheum Dis,2001,60(5):531-533.

[5]吴东海.老年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02,16(4):180-183.

[6]栗占国,王慧.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08,22(1):7-10.

[7]施桂英,袁国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J].风湿病学杂志,1997,2(3):3-5.

[8]李博,胡秋侠,叶志中,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在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67-68.

[9]李博,叶志中,胡秋侠,等.抗角蛋白抗体、抗RA33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在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J].广东医学,2007,28(10):1644-1646.

[10]Jouen F,Vittecoq O,Leguillou F,et al.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values of anti 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 anti-bodies in community-recruited patients with very early arthri-tis[J].Clin Exp Immunol,2004,137(3):606-611.

葡萄糖-6-磷酸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RA患者80例,其中,男15例,女65例,平均年龄(47.8±12.9)岁,平均病程(2.1±0.4)年,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需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的诊断标准[2]。选择同期收治的自身免疫疾病(非RA)患者60例,男12例,女48例,平均年龄(44.1±9.8)岁,其中,干燥综合征24例,皮肌炎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0例。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52例,男13例,女49例,平均年龄(45.0±11.6)岁。将80例RA患者作为A组,60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作为B组,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三组在年龄、性别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类风湿因子测定

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仪器为美国德灵公司BNProspec全自动特种蛋白仪,试剂由DADE behring公司提供。判断标准:RF>20 IU/mL为阳性。

1.2.2 葡萄糖-6-磷酸酶测定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与标准品由上海北加生化试剂有限公司提供。判断标准:GPI>0.2 mg/L为阳性。

1.2.3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含量测定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由瑞典欧洲诊断公司提供的第二代抗CCP试剂盒,具体测操作步骤按说明书进行。判断标准:以血清抗CCP抗体<25 RU/mL为阴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抗CCP抗体、GPI、RF水平及阳性率比较

三组抗CCP抗体水平和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最高,C组最低;A组GPI水平和GPI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B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RF-IgM水平和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见表1。

2.2 RF、抗CCP抗体和GPI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符合率情况

RF、抗CCP抗体和GPI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符合率情况,见表2,其中,GP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三项指标联合应用的阳性符合率达到91.25%,高于所有单项指标。

3 讨论

RA的早期规范化治疗可使相当数量的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达到治愈的目的。因此,RA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而实验室检查作为诊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CCP抗原在患者体内早期出现,并可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值,而其抗体的出现于骨关节的损害存在密切的联系[4]。本研究发现,抗CCP抗体在RA患者血清阳性率为70.0%,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而正常人群中含量极低,未见抗CCP抗体阳性者,提示抗CCP抗体与RA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抗CCP抗体用于RA的早期诊断,有较好的效果。程鹏等[4]研究表明,抗CCP具有瓜氨酸抗原决定簇,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证明,抗CCP与RF因子在RA患者体内存在着统计学关联,且灵敏度较高,可以作为RA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

注:与A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P<0.05

GPI作为体内糖酵解和糖异生的一类酶,普遍存在于细胞质内。有研究表明,RA患者血清GPI浓度明显升高,且部分患者可检测到抗GPI抗体,且在RA患者体内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增高,而其他血管内皮细胞中含量正常,认为GPI免疫复合物可通过Fc受体介导替代途径激活补体诱发或加重关节炎症,与自身免疫疾病存在相关性,可能成为RA新的标记物,在RA诊断中发挥作用[6]。本研究发现,RA患者中GPI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自身免疫病组GPI阳性5例患者均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提示GPI含量与某些免疫疾病存在一定的关联,国内其他研究也验证了该观点[7]。

本研究发现,RF、抗CCP抗体和GPI诊断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符合率比较,以GP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但显著低于三项指标联合检测RA的敏感性,提示三者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阳性诊断率,且三项治疗联合应用的阳性符合率达到91.25%,高于所有单项指标,提示三项指标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总之,抗CCP抗体和GPI均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可作为RA诊断的实验室有效指标,但单独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若临床中与RF联合应用,则可以起到增加敏感性,提高阳性符合率的互补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及评价类风湿因子(RF)联合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G-6-磷酸酶(GPI)检测在自身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RA患者80例(A组),非RA自身免疫病患者60例(B组),健康体检者52例(C组),取空腹血制备血清,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RF,以酶联免疫固相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抗CCP抗体,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固相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GPI水平,并分析RF、抗CCP抗体和GPI在诊断RA中的价值。结果 RA患者中RF、抗CCP抗体、GPI的敏感性分别为63.75%,70.00%和83.75%,以GPI最高;三者特异性分别为66.25%、90.00%和91.2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6.25%,显著高于任意单项指标(P<0.05),且阳性符合率为91.25%。结论 抗CCP抗体和GPI可作为RA诊断的实验室有效指标,临床中与RF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增加敏感性,提高阳性符合率的互补作用。

关键词: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葡萄糖-6-磷酸酶,类风湿性关节炎

参考文献

[1]叶伟胜,张铁良.类风湿关节炎流行病学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9,30(3):144-147.

[2]徐建华,姚寿林.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0,16(6):281-284.

[3]Aletaha D,Neoti T,Silman AJ,et al.2010 rheumatoid arthritis classificationcriteria:an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European league againstrheumatism collaborative initiative[J].Ann Rheum Dis,2010,69:1580-1584.

[4]程鹏,钟丽民,沈杰,等.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8,24(11):1028-1032.

[5]Schaller M,Stochl W,Benoit V,et al.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arthriticdiseases harbor elevated serum and synovial fluid levels of free andimmune-complexed 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6PI)[J].BiochemBiophys Res Commun,2006,349(2):838-845.

[6]张琦,齐文成,韩锋.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2010,50(9):62-63.

上一篇:公共广播与商场经营下一篇: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