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2024-10-21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精选7篇)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 综述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各类应用。结果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疗效确切。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应用日益广泛, 疗效肯定。

关键词: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应用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是丹参素、川芎嗪的复合制剂, 具有扩张动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加速红细胞流速、改善微循环、增加缺血区血流灌注等作用。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其应用范围也有所拓宽, 现将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治疗心血管疾病

1. 1 治疗冠心病合并高粘血症

王焱[1]报道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均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疗程均为2周。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观察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全血粘度 (高切、中切、低切) 、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均显著性下降 (P<0.01) , 而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高粘血症是血液粘度异常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以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有效保护心脏血管的内皮功能, 具有抗缺血缺氧后炎性损伤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高粘血症, 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 5%, 心电图改变总有效率为75%, 同时降低血粘度方面亦优于对照组, 且临床观察未见明显副反应, 所以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冠心病高粘血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2 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

刘旭[2]报道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75 例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同时口服消心痛;对照组仅口服消心痛。结果两组均能减少受试者ST 段压低次数和 ST 段压低持续时间, 而治疗组疗效更佳。冠心病心肌缺血属中医学 “胸痹”范畴。治疗上多以行气活血、豁痰泄浊、温通心阳等为大法。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由川芎、丹参组成, 具有行气活血化瘀功效, 适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等疾病治疗。药理研究证实, 川芎、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疏通微血管、抗动脉硬化等作用。本观察表明,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证属气滞血瘀者疗效确切, 优于单纯用硝酸酯类药物, 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1. 3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欧茂发[3]报道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30例, 疗程14 d,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口服或静脉注射硝酸酯类药物, 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抗血小板制剂和营养心肌药物。治疗组除应用常规疗法外, 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 1次/d。结果心绞痛疗效:对照组和治疗组显效率分别为20.00%和53.33%, 总有效率分别为53.33%和86.66% (P<0.05) 。心电图疗效:对照组和治疗组显效分别为13.33%和46.67%, 总有效率分别为53.33%和86.67% (P<0.05) 。结论两组对照观察表明, 参芎葡萄糖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能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缓解症状, 减轻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 且无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其发生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痉挛引起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与缺氧。血粘度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丹参注射液有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抑制微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盐酸川芎嗪不但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的作用, 而且还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微循环作用, 有改善心肌供氧及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1. 4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金明[4]报道选择76例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38例, 治疗组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次, 静脉滴注2次/d, 硝酸甘油10 mg/次, 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以硝酸甘油10 mg/次, 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记录并比较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血压及静息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消失, 发作时间缩短, ST段明显改善,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治疗后心率、血压较治疗前改善 (P<0.05) , 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

1.5 对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叶贤伟[5]报道2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芎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 治疗14 d后观察D-二聚体、Fg, PaO2水平变化。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 采用半自动血凝仪检测Fg, 动脉血气分析测定PaO2。结果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Fg , PaO2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 且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Fg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可呈现血液高凝状态或形成微血栓, 使肺动脉压力明显升高, 增加右心负荷, 致肺心病症状加重, 甚至危及生命。参芎注射液可改善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体内高凝状态、改善缺氧。

2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张永忠[6]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予与不予参芎注射液进行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芎注射液能较快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疼痛, 减轻运动障碍。腰椎间盘脱出症系腰椎间盘退变后凸起或破裂、压迫脊神经根, 从而对神经根进行机械、化学及自身免疫刺激, 引起神经根周围无菌性炎症, 即引起神经周围局部水肿、粘连、增生、瘢痕, 从而卡压、牵拉局部神经, 从而引起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及牵涉痛发作。故如果减少脊神经根周围组织的水肿、粘连是问题的关键。据药效试验报道, 参芎注射液可以保护血管内红细胞, 改善血液循环, 从而减少神经胶质细胞变性坏死, 从而有利于神经元及神经根的渗出, 从而减少疼痛反应。

3 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

郭红云[7]将80例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0例给予能量合剂静脉滴注+盐酸培他司汀口服, 治疗组40例加用参芎葡萄糖静脉滴注, 疗程均为14d, 观测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显效率分别为80%和45%, 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85%, 两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P均<0.0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类型, 尤其老年者更为常见, 常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出现眩晕、恶心、呕吐、上肢麻木等症。本组80例患者62例行椎-基底动脉超声多普勒示颈动脉硬化, 更易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致眩晕等症。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具有舒张血管, 抑制血小板聚集, 疏通血脉, 降低血黏度, 加速血液的流速, 抗缺血、缺氧后炎性损伤功能及维持血管内皮功能, 解除血管痉挛等作用。其用于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可降低血黏度、扩张血管、解除痉挛而改善脑部供血, 使眩晕症状得以缓解, 因此对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 可常规使用。

4 治疗急性脑梗死

封丽[8]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参芎组40例和丹参组40例, 两组除接受常规脑梗死治疗外, 参芎组应用参芎注射液100 ml, 2次/d静脉滴注;丹参组应用丹参注射液250 ml 1次/d静脉滴注,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参芎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脑梗死是脑血管内膜受损引起的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痉挛等脑血管自身的原因和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等血液方面的原因, 最终形成血栓堵塞了脑血管, 引发脑梗死。参芎注射液提纯到丹参素和川芎嗪单体, 静脉滴注后药物能快速透过血脑屏障, 在脑中持久存在。丹参和川芎嗪具有改善脑部微循环, 增加缺血区的再灌注、抗缺血再灌注损伤, 抗血小板聚集、增加脑组织ATP含量、改善脑水肿、改善血液粘滞状态、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 疗效确切, 可以作为抗缺血缺氧后炎性损伤首选药物。

5 佐治重症急性胰腺炎

曾俊涛[9]在4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中, 21名患者为生长抑素、参芎注射液治疗组, 20名患者接受为生长抑素,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的演变。结果:生长抑素和参芎注射液联合治疗组在APACHEⅡ评分改善方面较单纯生长抑素治疗组疗效好 (P<0.05) 。结论: 参芎注射液和生长抑素联合应用治疗重症胰腺炎, 可改善患者的预后。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是一种由多因素诱发、累及多环节的急危重疾病, 常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 进而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研究表明生长抑素可以抑制胰腺的分泌, 而参芎注射液具有改善胰腺及其他器官微循环的作用, 并且能抑制自由基的生成, 有效清除氧自由基, 能通过抗氧化、抑制炎症等作用对胰腺因微循环障碍、 多种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参与的炎症反应导致的胰腺细胞损伤、发挥一定保护作用 。

6 治疗支气管哮喘

滕铁楠[10]将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30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通畅呼吸道、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芎注射液治疗, 100 ml静脉滴注, 1次/d, 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参芎注射液主要含丹参、川芎嗪两种成分, 其中丹参有促进血气交换, 改善微循环和增加毛细血管开放, 抑菌、抗炎、降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 抑制其溶酶体酶和肥大细胞内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本研究显示该药治疗哮喘方便、简单, 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应用。

7 治疗肾病综合症

黄志清[11]将86例N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为常规治疗加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 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尿蛋白定量进行疗效评价, 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6.0%和65.1%,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聚集指数、血沉均明显下降 (P<0.05) ,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NS属中医学“水肿”等范畴。脾肾两虚、气虚无力推动血流运行, 可致气血不畅、肾络瘀阻。西医认为, 引起NS患者肾损坏的病理因素是补体激活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及继发的凝血障碍, 特别是凝血紊乱是导致肾单位毁损的重要因素, 也说明凝血障碍在NS发病中的重要性, 在激素治疗的同时, 又使肝脏增加脂质合成, 更加重高黏血症, 而影响病情的恢复。因此, NS的抗凝疗法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肾小球血流量是治疗NS的有效途径。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 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 使红细胞电泳时间加快, 对抗红细胞聚集, 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能有效保护血管的内皮功能, 具有抗缺血缺氧后炎性损伤的作用, 可以通过抗凝作用, 缓解凝血系统参与所致的肾脏局部炎症反应对肾组织的损伤作用, 达到抑制肾炎发展、减少蛋白尿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目的。本组患者经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后总有效率86.0%, 明显高于对照组 (65.1%) ; 尿蛋白明显降低, 胆固醇恢复正常; 全血及血浆黏度、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和血沉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凝血、降低血黏度、降血脂作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对改善NS患者的高凝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紊乱、降低尿蛋白、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均有一定作用。

8 治疗皮肤病[12]

8.1 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

带状疱疹中医称“蛇串疮”, 是疱疹病毒侵犯神经, 引起该神经支配区疼痛及皮肤疱疹为特征的一种疼痛性疾病。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者一定义为 (PHN) , 是困扰中、老年人的顽固性痛症之一。参芎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 1次/d, 半个月为一疗程, 一般用1~2个疗程, 并针对患者一病症的不同辅以不同的扶正祛邪药物, 根据发病部位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引经药 。如年老体弱患者, 考虑到“因虚致瘀”、“寒凝血瘀”等病机的不同, 而分别采用补气、温经等法则, 或用党参、黄芪、太子参等补中益气, 经脉气血旺盛则络脉亦充盈流畅;或用细辛、桂枝等温通经络, 气血得温则往来流畅;发于头面部采用白芷、升麻等, 发于四肢用桂枝、姜黄, 腰腹部的用柴胡、川辣子等, 每每取得良好的疗效。

8.2 治疗银屑病

银屑病的发病与皮肤微血管异常及血粘度增高有关。因此, 为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提供了理论基础。用参芎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 1次/d, 半个月为一疗程, 一般用1~ 4个疗程, 常以此作基础治疗再并用其他疗法, 均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8.3 治疗系统性硬皮病

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及各系统发生胶原纤维增生和硬化为特征的慢性结缔组织疾病。用参芎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 1次/d, 半个月为一疗程, 一般用1~4个疗程, 取得了有较好的疗效。研究表明, 丹参可抑制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 降低细胞中可溶性胶元的含量, 从而抑制胶元的合成, 同时丹参制剂能使胶原酶合成增加, 可促进体内沉积胶原的分解, 这是参芎注射液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

8.4 治疗寻常座疮

寻常座疮病情日久, 湿热痰瘀互结凝滞肌肤而成粉刺、脓疤或结节、囊肿, 根据临床经验观察, 寻常痊疮患者一人多有皮疹紫暗, 月经前加重, 月经不调, 舌质暗红等血瘀症。因此, 本病的治疗始终贯穿于活血化瘀法, 即使皮疹色红, 如果舌质暗红也可以用活血化瘀法, 用参芎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 日一次半个月为一疗程, 一般用1~ 2个疗程, 临床效果很好。当然, 临床上还须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表现, 决定活血化瘀、清热、化痰散结等药用的轻重。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篇2

关键词: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腹水系失代偿期肝硬化, 预后较差, 病死率高, 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 目前临床多以支持治疗为主, 改善症状和肝功能。我院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 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患者共85例。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腹水, 均符合2000年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按child-pugh分级为C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住院病人, 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5例中, 男25例, 女20例, 年龄45±3岁, 对照组40例中, 男30例, 女10例, 年龄50±4岁, 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及各种辅助检查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综合治疗包括休息、限盐限水易消化饮食、人血白蛋白、利尿、护肝、补充维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 疗程4w。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同时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 每日1次, 疗程4w。

1.3 观察项目

患者在治疗前后测肝肾功能 (ALT、AST、T-Bi L、ALB、TBA、PTA、Cr、BUN) 、电解质测定, 肝纤4项 (HA:透明质酸;LN:层粘蛋白;Ⅳ-C:IV型胶原肽;PCⅢ:Ⅲ型前胶原) 及B型超声腹水定量。治疗前检查腹水常规、生化, 期间常规测体重、血压、腹围、24h尿量。每周超声测肝脏脾脏及腹水定量1次, 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1次。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主要症状消失, 腹水消失, 肝功能好转, 白蛋白升高;有效:患者主要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肝功能稍好转, 腹水减少;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 腹水未减少, 肝功能无好转, 病情进一步恶化或死亡[1]。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部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比较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4项测定结果比较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3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见表3。

2.4 药物不良反应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过程中,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偶有轻度头晕、恶心, 减慢滴注速度, 症状即可缓解或消失, 不影响继续用药。未发现药物性皮疹及输注部位血管疼痛、发红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肝炎肝硬化腹水, 其产生机制复杂, 主要与门静脉压力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血容量不足等有关, 它的发生、发展与肝微循环障碍及肝细胞受损有着密切关系, 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 保护细胞膜的完整可以有效治疗该疾病[2],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是丹参、盐酸川芎嗪及葡萄糖经优化配伍和科学加工而制成, 丹参是一种活血化瘀中药, 可改善肝肾的微循环[3], 提高耐缺氧能力, 增加肾血流, 改善肾功能, 能保护肝细胞损伤, 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肝脏蛋白质代谢功能的恢复, 可明显减轻肝细胞的炎性反应及坏死, 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 促进肝细胞DNA和蛋白质的合成, 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目前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治疗慢性肝病的有效药物[4]。川芎其主要有效成份为川芎嗪, 有研究表明[5,6], 能通过抑制TXA2合成酶, 增加肝脏微循环血流量及血氧供应, 促进游离脂肪酸的代谢, 具有保护肝细胞作用, 且有钙离子拮抗作用, 能松弛平滑肌细胞, 扩张血管, 降低门静脉阻力。综上所述,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目前已经成为辅助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主要方法, 对我国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吕胜益, 阎双缓.前列地尔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 2008, 30 (9) :1308-1309.

[2]施海东.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肝硬化腹水伴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1, 27 (9) :962-964.

[3]刘田凤.血浆置换模式行腹水回输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大量腹水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 2011, 31 (1) :2.

[4]王昭, 候永玲.强力宁加复方丹参治疗慢性肝炎41例[J].医药导报.1999, 18 (2) :72.

[5]张波, 张余芬.川芎嗪联合安法特对慢性肝炎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 2006, 10 (4) :299.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48例为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男26例, 女22例, 年龄62~86岁, 平均 (65.6±7.6) 岁, 发病距入院时间3~48h, 平均 (16.8±14.12) h,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 对照组24例, 全部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 头颅CT除外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采用改良爱了堡一斯堪的那亚评分, MESSS) ≥8分。按MESSS评分, 分为轻度0~15分, 中度16~30分, 重度31~45分。治疗组轻, 中重别为14.28和6例, 平均 (21.6±7.8) 分。对照组轻、中、重分别为15、26和5例, 平均 (21.4±7.5) 分, 2组年龄、性别, MESS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2组病人根据病情应用20%甘露醇, 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 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1d1次。根据病情用降压, 降糖治疗。治疗组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 L静脉滴注 (糖尿病患者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普通胰岛素3个单位) , 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 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 共21d, 治疗期间均未进行专业康复训练。

注:χ2=6.505, P<0.0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括号) 内数据为百分构成比 (%)

1.3 疗效评定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值减少的程度判断, 基本痊愈: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 评分减少46%~90%, 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评分±17%内;恶化评分增加18%以上。无变化+恶化为无效, 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为显效, 显效和进步为有效, 同时在治疗前后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 (采用Barthel1index1B I) 。安全性评估:严格记录不良事件, 治疗前后查头颅CT或/和MR, 检验肝肾功能, 血常规, 凝血功能等。

1.4 统计学方法

2组年龄, 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 其他计量资料采用WILCONXON秩和检验;治疗后显效率与有效率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21d, MESSS值改善较对照组明显, 差异有统计意义, 见表1。治疗组治疗后21d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其发病率高, 病残率高死亡率高,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故应积极有效治疗。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是丹参素和川芎嗪单体的小输液剂型。丹参的药理学作用已被证实, 可改善微循环, 抗血小板聚集, 降低全血粘度, 增加脑组织ATP表达, 拮抗缺血后脑组织中单胺类介质和兴奋性氨基酸的异常变化, 基中的丹酚酸A和丹酚酸B还对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氧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 可以保护细胞膜抑制自由基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川芎嗪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 抑制血小板聚集, 减少脑缺血时氧自由基的产生抑制脑缺血区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和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和蛋白的表达, 多种途径降低对脑缺血损伤,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摘要:目的 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结果分析。方法 将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组 (24例) 和丹参注射液治疗组 (24例) 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变化。结果 参芎组有效率明显高了照组 (P<0.05)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芎组 (P<0.05) ;2组并发症天明显差异。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显效率显著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丹参

参考文献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1992年6月中国肾脏病学会肾病专题会议通过的“慢性肾衰竭的分期诊断标准”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8~78岁;血肌酐在177~442µmol/L。B超示:双肾体积轻度缩小,轮廓欠清晰,皮质变薄,实质回声增强。

1.2 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因、肾功能衰竭的严重程度及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分组治疗。①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包括降压、生血、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以及低盐低磷优质低蛋白饮食);②治疗组:在上述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由上海景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100mL:丹参素20mg、盐酸川芎嗪100mg、葡萄糖5g)200m L缓慢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4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值、尿蛋白定量及纤维蛋白原,同时观察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14d后,明显改善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同时降低了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及纤维蛋白原含量(表1)。治疗组在临床研究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病缓慢出现的肾功能损害,资料表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25%左右时,肾功能不全就会呈进行性发展,最终发展为尿毒症。因此如何使疾病在早中期得以控制,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已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P<0.05

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在肝脏中合成的大分子球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40000,是血浆黏度增高的主要因子,与血浆凝固有关。纤维蛋白原能增强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提高全血黏度,使血液处于高凝和高黏状态,影响组织血液灌注。研究证明不论是原发还是继发的慢性肾病所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存在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为其重要特征[1]。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静脉滴注后药物在体内吸收完全,分布广泛,其中,以心、脑、肾等血流丰富的组织器官药物浓度最高。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全血黏度,改善微循环的功能。伍泠露等[2]采用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型心绞痛36例,结果提示丹参川穹嗪注射液通过保护血管内皮、抗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脉血流量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疗效好。李奇志[3]观察丹参川穹嗪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也比较好。本次我们的临床观察发现,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4d后其血清肌酐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明显降低(P<0.05),同时尿蛋白定量有所下降,纤维蛋白原含量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减少。提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有效改善CRF患者肾功,减少尿蛋白的丢失;其改善肾功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尿蛋白,通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肾微循环,从而增加肾血流量来得以实现的。

4 结论

本次临床观察实验说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有效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患者尿蛋白定量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临床治疗安全、经济,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有良好的治疗价值。

参考文献

[1]周立红,刘敏娟,石惠敏,等.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对纤维蛋白原的影响[J].中原医刊,2000,27(2):28-29.

[2]伍泠露.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090-1991.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篇5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均为我院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 其中男性19例, 女性21例;年龄40~78岁, 平均62岁;伴动脉硬化18例, 高血压11例, 糖尿病3例, 颈椎病6例。对照组30例, 其中男12例, 女性18例;年龄41~78岁, 平均62岁;伴动脉硬化12例, 高血压8例, 糖尿病1例, 颈椎病5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神经病学》[1]眩晕的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治疗组: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贵州益佰注射剂制药有限公司) 100ml静滴, 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尼群地平20mg, 每日3次。两组患者伴基础疾病, 则进行常规降压、降糖治疗。2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全部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观察眩晕等症状改善情况及观察血液流变学情况。统计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 头微有昏沉, 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 可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头昏、眩晕等症状减轻, 仅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 虽能坚持工作, 但生活及工作受到影响。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2 结果

见表1~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本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P<0.01;疗后组间比较*P<0.05

4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属中医“眩晕”范畴, 常见于中老年患者, 多因脏腑功能衰退, 气血阴阳渐虚, 导致痰瘀生成, 形成本虚标实、痰瘀互结的病理变化。气血虚弱、气机阻滞是促成痰瘀互结、脑失所养的重要原因。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为复方制剂, 其组成为:丹参素20mg, 盐酸川芎嗪100mg, 葡萄糖5.0g, 甘油1.0ml, 可抗血小板聚集, 扩张冠状动脉, 降低血液黏度, 加速红细胞的流速, 改善微循环, 并具有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能快速透过血脑屏障, 在脑中持久存在。

本文结果表明, 两组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但治疗组无论在改善眩晕症状上, 还是在降低血液黏度上及提高脑部血液流速和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方面, 均较对照组为优。提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篇6

1.1 病例来源

53例患者均来自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神经内科病房2007年5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住院患者, 全部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 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病程6 h~5 d, 其中男25例, 女18例;年龄38~80岁, 平均 (60.19±10.86) 岁。伴高血压患者34例, 糖尿病患者12例, 冠心病患者13例, 高脂血症15例, 贫血2例。所有病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组, 对照组25例, 治疗组28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梗死部位, 梗死面积大小) 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 (糖尿病患者在每100 ml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普通胰岛素2 u) 、以及常规的体针治疗, 治疗组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背俞穴加神门穴简易穴位埋线, 每7~10 d埋线1次 (从入院后患者生命征稳定开始) , 疗程28 d。两组同时接受管理血压、血糖、调脂等治疗。

1.3 评价方法

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SSS) [2], 评定2组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疗效标准:①基本治愈, SSS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 SSS评分减少46%~90%, 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 SSS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 SSS评分减少或增加17%以内;⑤恶化:SSS评分增加18%以上;⑥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 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进行比较, 治疗组的总显效率 (基本痊愈+显著进步) 基本同对照组, 但总有效率 (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基本相同 (P>0.05) , 但治疗28 d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均未出现肝肾功能的损害。

3讨论

参芎注射液是采用丹参和川芎合剂的小输液, 它的抗脑梗死的基本药理作用是改善血液流变学, 使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明显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加快, 对抗红细胞聚集;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改善脑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 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反应, 提高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 (cAMP) 水平, 降低血栓素 (TXA2) 的合成;抑制脑血栓形成, 改善卒中症侯, 抑制缺血后脑组β-内啡肽 (β- EP) 的升高, 改善脑组织营养代谢、炎性反应及水肿,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另外它有抗氧化作用, 清除氧自由基, 减轻自由基对线粒体膜流动的影响, 起到保护线粒体的功能, 能有效对抗组织抗氧化作用, 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极为明显, 同时能够保护缺血再灌注大脑[3]。川芎的有效成分阿魏酸可明显抑制血小板、血栓素B的生成、释放和 MDA (丙二醛) 的形成[4]。且治疗期间未发现肝肾功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 是临床疗效较为肯定的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有效药物, 此次临床观察也进一步证实了它的临床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 笔者结合中医针灸治疗的特色, 根据辩证分型采用背俞穴简易穴位埋线, 以线代针, 充分利用其“长效针感效应”, 达到调理脏腑功能, 协调阴阳, 另取心经原穴神门, 开窍醒神, 此穴是治疗神志异常的重要穴位, 针刺神门穴可明显增强患者大脑皮层功能, 多处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区域被激活[5], 使患者能够及早地改善神经功能的缺损症状, 改善患者的预后。尤其是在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治疗后获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8, 21 (1) :60-63.

[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81-383.

[3]陈孝东, 曹勇军, 王引明, 等.参芎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6, 14 (4) :270-274.

[4]王君, 贾在金, 吕振军, 等.参芎通脉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临床研究.山东中西药大学学报, 1998, 23 (4) :281-283.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2007年4~11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 均符合以下条件: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且经头颅CT扫描证实;②起病5 d以内;③首次发病或既往有脑卒中病史, 本次发病前无后遗症;④入院前未经任何治疗。治疗组40例, 男27例, 女13例, 年龄45~75岁, 平均63岁;病程3 h~4 d, 平均2.2 d;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轻型 (0~15分) 24例, 重型 (16~30分) 16例。对照组20例中, 男16例, 女4例, 年龄45~72岁, 平均60岁, 病程6 h~5 d, 平均3.6 d,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轻型14例, 重型6例。

1.2 方法

治疗组给予贵州益佰注射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 2 h内滴完, 2周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入香丹注射液20 ml, 每天一次静脉滴注, 2周为1疗程, 两组同时辅以脑细胞活化剂, 钙拮抗剂, 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以营养脑细胞和改善脑组织供血, 但均未采用其他抗凝溶栓等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

1.3.1 基本痊愈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0级。

1.3.2 显著进步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 病残程度1~3级。

1.3.3 进步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

1.3.4 无变化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之内。

1.3.5 恶化 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以下。

1.3.6 死亡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2.52±7.24) ;治疗1疗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5.12±5.38) 比治疗前减少7.40。生活能力状态评分:治疗前 (3.38±1.34) , 治疗1疗程后 (1.78±1.79) , 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1.6等级。经临床经验判断, 治疗级显效率 (基本痊愈+显著进步) 75%, 总有效率95%。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45%) , 临床疗效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本药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副作用, 缩短了患者的输液时间。

3 讨论

参芎葡萄注射液是国内第一个丹参和川芎合剂的小输液, 它的抗脑梗死的基本药理作用是改善血流变学, 使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明显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加快, 对抗红细胞聚集;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改善脑循环, 增加血流量, 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反应, 提高血小板内环磷酸苷 (CAMP) 水平、降低血栓素 (TXA2) 的合成;抑制脑血栓形成, 改善卒中症侯, 改善脑组织营养代谢、炎症及水肿,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另外它有抗氧化作用, 清除自由基, 减轻自由基对线粒体膜流动的影响, 起到保护线粒体的功能, 能有效对抗组织抗氧化作用。川芎的有效成份阿魏酸可明显抑制血小板, 血栓素B2的生成和释放。

通过临床对照观察, 参芎葡萄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明显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加香丹注射液, 疗效确切, 安全无毒,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孝东, 刘春风, 曹勇军, 等.参芎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因子变化的影响.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 27 (13) :1017-1020.

上一篇:藏族小学生下一篇:《九歌》与湖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