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融资问题

2024-07-11

职业教育融资问题(精选10篇)

职业教育融资问题 篇1

近年来, 广西民族地区地区教育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究其原因是职业教育的融资问题。文章在深入剖析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 提出该地区职业教育融资的对策与建议, 并探讨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融资模式无疑对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融资的主要问题

(一) “本养外供”办学模式, 社会融资力量锐减

广西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省, 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由于长期受内地劳动力到沿海务工的影响, 使之广西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形成了使用本地资源培养外地员工 (人才) 的“本养外供”的办学模式。如百色职业学院有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网络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机械、桥梁与道路工程技术、商务管路、金属材料等16个专业。这些专业中, 只有金属材料这个专业能服务铝都———百色, 而且大部分被本地高等院校所覆盖。这种办学模式的直接结果是专业陈旧缺乏特色, 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 学生就业相当难, 更重要的是本地办学不能服务本地经济, 致使社会各界缺乏投资职业教育的热情。

(二) 重“普”轻“职”, 资源分配失衡

民族地区的人们有着严重的重普通教育, 而轻职业教育的观念。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上好大学, 拿学历, 找好工作这样才有面子。这样务必会形成在职业学校读书的学生、就职在职业学校的老师都感到不光彩的错误观念。这样的观念就会形成社会舆论, 而舆论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如2009年百色市师资队伍的组成, 市属中职学校在编教职工1135人, 其中, 本科以下486人。教师中研究生学历7人, 本科学历479人, 学历不合格率为36.6%。这样的资源分配会影响学校声誉及招生, 无疑也影响社会资金乃至政府资金会偏向于普通教育。

(三) 以“劣”逐“良”, 政府投入态度漠然

截至2010年, 百色地区从“工商财”到“农林水卫”各类职业学校中, 有些职业学校办学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简陋、教学质量低下、学生人数不多, 而这样的学校照样能很好地生存下去。究其原因, 能“空壳”运行的法宝就是通过各种作假, 应付各种检查和评估, 甚至骗取国家资助资金。这种以“劣”逐“良”的坏象, 直接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使政府处于两难境地教, 一方面应该严惩这类事件, 另一方面又要考虑这类学校职工的生存和稳定问题。最终, 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采取漠然的态度。二是这种现状直接导致投资者对百色职业教育产生不信任, 从而导致当地职业教育缺乏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四) 低收益率、高风险, 投资者避而远之

自2008年起, 广西全区就开始了职业教育攻坚, 对职业教育实施投入。这些投入的项目基本是综合大楼、实训基地、教职工学生公寓及职教中心等。这些项目在交付使用过程中, 一是投资回收期长, 空置率高 (招生困难也导致) , 有的只是用来出租。二是重复建设多, 尤其是实训基地尤为严重, 如汽车驾驶与维修、模具车间及电子电焊等。比如在市内的职业学校彼此相隔很近完全可以资源共享, 提高使用率, 避免资产闲置。这种资源使用状况, 务必导致投资回收期长和收益率低的结果。此外, 站在出资人的角度, 出借大规模资金必须要有担保, 同时也要对项目可行性和未来现金流进行全面考虑, 但百色全市29中等职业学校所中, 先从校园面积来说 (尤其是市内的学校) 面积超过100亩的都很少。而且90%以上基本硬件为20世纪90年代所建制。同时教学设施陈旧, 更新换代少。这样小的办学规模, 再加上职业学校大多属于公办学校, 其产权归国家所有, 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 即使有些民办职业学校能实施贷款融资, 也因为自身规模太小, 导致信用等级低下, 金融机构也不愿贷款。另外, 教育融资抵押贷款的正处在试行阶段。因此, 这些原因使得资金提供者觉得收益与风险不匹配, 从而使他们避而远之。

二、解决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融资问题的意义

及时合理全面地解决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融资问题, 不仅是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内在需要和根本的动力, 而且也是解决就业问题,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解决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融资问题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经费来源, 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拨款、学校自筹及社会筹资三个方面。同时又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 从2006年起, 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 一般地区不低于20%, 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由此, 可知政府财政拨款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只有全面地解决职业教育的融资问题, 才能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为政府解包袱。

(二) 增加投资者投资渠道

广西百色地区职业教育对于广大的投资者是有非常大的利润空间和投资潜力的。目前, 百色地区民办职业学校少之甚少。谁愿意做第一个“拓荒者”, 想赚“第一桶金”, 这不仅需要投资者的独到的眼光和勇气, 同时更需要的是解决好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融资问题。这样才能为投融资者的创造有利的环境和增加社会投资者投资渠道。

(三) 激发学校自身的融资力量

科学合理地解决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融资问题, 解放一切不利约束, 扩大学校自主办学权, 增强激励机制, 为融资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必然会激发学校自身的融资力量:一方面, 赋予学校教职工入股分红的权益, 从而增加职业学校内源性融资的需要;另一方面, 全校教职工会千方百计增收创收, 增加资金积累。

(四) 提高城镇乡村人员就业能力, 发展地方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治穷先治愚”, 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的教育, , 要发展好当地的职业教育, 就必须解决职业教育融资问题, 否则, 无以谈发展。百色是红城铝都, 同时也是东南亚进出的门户, 蕴藏着成千上百的资源和就业机会, 更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优势只有发展好了职业教育, 才能发挥出来, 经济才会发展, 人民的生活才会得到改善。

三、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融资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章从实际出发, 结合国家和广西自治区相关的职业教育法规政策, 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 加强师资建设, 合理设置专业, 改变办学模式, 增强融资能力

职业学校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设置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有竞争力的专业, 才能增强招生就业能力。这样才能维持并扩大办学规模, 增强内源性融资 (主要是学费和其他学生费用) 。此外, 改变办学模式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 走产学研结合为学校创收之路也会顺畅, 同时也会激发社会对职教办学的投资热情。

(二) 教育部门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引导职业学校兼并合并, 优化资产组合, 整合教育资源, 产生规模效应

百色全市有职业学校共31所中, 除百色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工程职业学院两个高职加百色卫校有一定的办学规模和在校学生外, 其余的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相当小, 有的甚至没有学生了。当地教育部门针对那些办学实在难以维持下去的学校或者办学全靠政府补贴才能生存的学校, 应该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引导职业学校兼并合并, 优化资产组合, 整合教育资源, 产生规模效应。也能提高银行贷款信用等级。

(三) 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保

证财政投入合理到位, 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办学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的同时, 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保证财政投入的合理到位。实行相关领导人问责制。同时, 要合理确定职业院校的学费标准, 确保学费收入全额用于学校发展。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此外, 还必须规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投资职业教育获得的投资回报, 按相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办学。

(四)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作用

根据广西目前资本市场实际情况, 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融资可采取向银行借款、BOT和TOT模式、投资入股等形式融资。一是对于那些办学有前景有规模政府扶植的职业学校可采取银行贷款政府担保的形式融资。二是对于这两类职业学校, 可采取BOT和TOT模式, 进行融资租赁。一类是资金严重不足但有发展潜力的职业学校, 采用BOT模式。另一类是专业设置有发展潜力且师资队伍强大, 但学校位置条件特差的职业学校可采用TOT模式 (如广西百色财经职业技术学校已搬迁到南宁) 。三是对于那些生命力强大且投资回报高的职业学校, 可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入股 (如校企结合的直接投资入股办学等) , 进行办学。

四、创新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融资模式

根据国外职业教育融资的成功经验, 如德国的“双元制”融资模式, 澳大利亚的“三元制”及美国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制”融资模式, 带给我国职业教育融资的启示是:职业教育融资投资主体必须多元化。同时结合广西职业教育实际融资环境, 要解决好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融资问题, 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兼并整合政府担保多元融资”融资模式。

(一) 兼并整合

教育部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针对那些办学实在难以维持下去的学校或者办学全靠政府补贴才能生存的学校, 应该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引导职业学校兼并合并, 优化资产组合, 整合教育资源, 提高银行抵押能力。

(二) 政府担保

在职业学校融资的过程中, 政府作为学校产权归属人, 可成立职业教育基金为融资提供担保。职业教育基金的资金来源有三方种渠道:一是政府从每年财政拨款中拿出一定比例投入。二是职业学校本身每年学生学费的一部分。三是社会捐赠等。组织好职业教育基金后, 再由本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派基金管理经理运作, 并将获得的收益存放在政府专门账户, 作为政府担保的经济基础。

(三) 多元融资

兼并整合和政府担保之后, 各职业学校根据成本最低与收益最大的方法选择融资方式。职业教育融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债务融资, 这种融资包括三种:一是向银行贷款。二是发行偿还基金债券。三是采取BOT或TOT形式的融资租赁;另一类是股权融资, 可采取学校出管理和教学人员, 一方出物 (如场地、设备等) 的直接直接投资, 也可以是学校公平合理资产估价后直接吸引资金、技术及专利等入股投资。

摘要: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其原因之一是融资问题。文章以百色为例对职业教育融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及构建模式。

关键词:广西民族地区,百色,职业教育融资

参考文献

[1].戴俊.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融资问题探析——以百色为例[J].金融经济, 2011 (8) .

[2].曹晔.国外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比较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 (3) .

职业教育融资问题 篇2

我省中小企业总数为9.98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率为34%,对地方税收的贡献近40%。从业人员165万人,提供了75%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008年,中小企业贷款额约占全省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1/4,全省信贷增长近20%,而中小企业信贷增长为12%。考虑到中小企业融资本身基数很小,所以实际的差距还要大。以工业企业为例,如果剔除10%左右的中型企业,融资难更是量大面广的小企业共同面临的普遍问题。

一、现状

1、我省在金融机构贷款的中小企业户数仅占中小企业总数的40%,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均通过自筹和民间贷款的方式获得。特别中小企业在设立初期,所需资金主要依靠民间融资。这种资金筹措方式,不仅造成国家信贷政策失控,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而且成本高、风险大,加重了企业负担。

2、银行间接融资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最直接、最主要的渠道。

3、我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方式主要为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在企业上市方面,主板市场上市公司21家,占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的1.29%,募集资金171.4亿元,占沪深两市总市值的0.38%。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仅有中核太白、华天科技、独一味、海默科技4家,占中小板上市企业286家的1.04%。

4、中小企业通过担保机构获得贷款的比例不足5%,其中一些担保机构仅服务于所属的企业,担保体系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的作用还很小。

二、解决方案

1、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基金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包括10条支持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72大类2133亿元的投资项目,将打造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110户骨干企业,提升3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7大循环经济基地。特别是《总体规划》中10条支持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中也提出由甘肃省和有关机构发起设立甘肃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基金的要求。产业投资基金有望获得中央的首肯,获得类似渤海基金和海峡西岸基金类似的个案批准。

综合国内产业投资基金的经验,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在甘肃设立甘肃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基金应把握以下原则: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性资金的引导、示范与带动作用,以国有资本为基础,鼓励和推动民间资本的进入,坚持商业化运作,兼顾社会效益,建立一个政府辅助和鼓励,国内企业资本为主体,具备现代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的产业投资基金。

循环经济产业基金必须达到一定的经营规模,基金投资者才能享受基金组合投资和专业投资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考虑到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需求,渤海基金和海峡西岸基金的规模,甘肃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基金的规模设计为400亿~500亿,首期募集50亿元。募集对象应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包括全国范围的企业、个人及外资投企业。优先支持甘肃石化、有色、建材、钢铁、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的原材料基地,推进工业机构优化升级。

2、股权投资基金

股权基金是培育新兴产业、扶植产业创新、助力行业重组的的重要力量。它有利于加快城镇化,有利于拉动民间资本,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全国第五家、全省第一家甘肃省中小企业基金投资中心,由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与甘肃银隆中小企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伙成立,首期募集资金5.1亿元人民币。

省中小企业基金投资中心是一个母基金,十四个市(州)中小企业基金投资中心是子基金。到今年底,搭建三分之一的市(州)中小企业基金投资中心的平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不断吸引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源的参与,力争在两三年内建成覆盖全省、实力雄厚的中小企业基金投资平台网络,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强企业融资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促进全省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此,我们建议,尽快研究出台符合我省实际的《甘肃省鼓励和支持大力发展股权投融资平台建设的意见》,从政策、法律、资金、税收等各个方面给予一定范围的优惠措施,打造股权投资洼地效应,吸引更多的股权投资机构入甘。

3、上市公司的整合我省从1993年第一家公司上市发展到现在有23家上市公司,并获得良好的发展,上市公司在甘肃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辟了企业筹资新渠道,增强了企业经济实力,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加速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给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带来新机遇。

但从甘肃省上市公司所应担当的功能看,它对甘肃省经济发展贡献仍停留在较低层次,与全国及周边省市相比,上市公司的数量、规模、质量存有一定的差距。其特征一是上市公司数量少,规模小,二是上市公司数目在西部位次靠后,在西部十二省市中,甘肃仅排在贵州、宁夏、青海、西藏之前,属于中间靠后,四川、重庆、新疆和陕西上市公司数远远多于甘肃省。另外重庆、内蒙古等都发行有B股,而甘肃无一家B股和H股。

目前,甘肃省已初步形成以马铃薯、制种、蔬菜、中药材、啤酒原料、苜蓿草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及食用百合、球根花卉、黄花菜、油橄榄、小杂粮等一批地方性特色产品,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马铃薯、中药材基地。近年来,石化、有色、冶金、电力、食品、机械六大支柱产业对工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但从甘肃省的上市情况看,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有色、食品、机械具有明显优势和竞争力的企业没有上市,甘肃省的特色优势产业没有完全得到发挥。

首先,各级政府领导要高度重视证券市场的发展,要充分认识到企业上市不仅对自身发展有着巨大作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举足轻重,要将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议程。

其次,政府要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对企业改制上市进行扶持,为企业上市提供绿色通道服务,以着力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切实降低企业上市的成本与风险。

再次,改变上市仅仅是解决资金短缺的狭隘认识。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来实现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而上市则为企业建立了直接融资的平台。根据跨国公司的发展经验,当产业发展积累到一定的阶段,通过进入证券市场可以促进企业爆发式增长。

甘肃上市公司中,有国投电力、酒钢宏兴这样的业绩优秀的公司,也有荣华实业等亏损企业。总的说来,目前甘肃上市公司的总体水平不高,应当根据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政府在其中的宏观指导、资源配置的作用,加快上市公司资产整合的力度和速度,支持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优化上市公司资产结构,增强上市公司实力。根据甘肃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不同措施,鼓励业绩优秀的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对一般微利及亏损公司,加大并购、重组力度,实施融资再扶持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参股上市公司,改善股权结构。在证券市场上塑造“甘肃板块”的良好形象。

4、组建甘肃银行,壮大兰州银行

2009年上半年,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最大的前三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兰州银行(190.46亿元)、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146.76亿元)、甘肃省农村信用联社(146.33亿元);上半年中小企业贷款增速最快的前三家银行分别是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146.68%)、邮政储蓄银行甘肃省分行(127.79%)、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42.43%);中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最高的前三家银行分别是兰州银行(86.63%)、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65.09%)、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33.65%)。在各家银行中,交通银行甘肃省分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最小,仅1.91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的比例最低,仅为1.38%。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最大的是仍然地方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1)为更好地顺应地方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要,应尽快启动组建甘肃银行,进一步整合了技术和业务资源,提升了软硬件实力,打造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本外币一体化营销的要求,并在发展规划中将国际业务作为大力拓展的业务品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国际业务的发展。依托资金、技术、人才支撑,以实现对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

作为地方性法人银行,甘肃银行具有其他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体制优势。与境内外各大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直接沟通,建立了相互信任的业务合作关系,尤其是在甘肃银行尚未在异地设立机构的情况下,取得的授信全部可用于支持甘肃省内企业发展。

作为地方性法人银行,甘肃银行具有快捷的经营决策优势。甘肃银行更贴近当地企业实际,可以为企业提供快捷的融资便利,有效解决其生产经营中临时性资金缺口;同时可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快速反应,适时推出新的业务品种以满足企业需求。

作为地方性法人银行,甘肃银行具有收付汇渠道的畅通优势。甘肃银行直接在境外账户行开立各币种的外汇清算账户,中间环节少,可为客户选择最快的收付汇路线,减少在途资金占用时间。

充分利用产品的优势。甘肃银行成立后,重新整合了辖内各城市商业银行资源,进一步拓宽了结算渠道,为客户提供更为广泛、灵活、快捷的服务此外,目前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下,尚可灵活调剂部分外债额度和外资银行授信额度,为重点客户、优质进口企业提供无风险的套利理财机会。

(2)做强做大兰州银行

截至2010年12月末,兰州银行总资产达到580亿元;各项存款实现有史以来最大幅度增长,达到508亿元;各项贷款在把握节奏、有序投放的前提下增量突出,市场份额明显提升,余额达到306亿元。赢利能力大幅提升,实现经营利润8.9亿元。

2011年,兰州银行提出的跨区域发展的方针是“三步走”,即“本省覆盖、经济密集区拓展、外部地区设立”。他们将此概括为“2+8+10”,其中“2”即省外西安、天津分行要实现开业,“8”即完成省内8家分行的布局工作,“10”即紧紧抓住甘肃银监局全力支持的历史性机遇,争取在省内设立10家村镇银行,同时做好兰州市内营业网点的重新布局工作,对市内所有营业网点进行整合、重组。

远期目标:用3年时间,力争把兰州银行打造成一家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年盈利能力超过10亿元、监管指标达到“好银行”标准、甘肃省主要城市设立营业网点、全国经济发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资本充足、治理完善、内控严密、营运安全、功能齐全、运作高效、效益良好的区域性“好银行”。

5、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

我省小额贷款公司由省政府金融办审批,目前已审批小额贷款公司50家,开业30家,除临夏州外,全省其它13个地州都设立了小额贷款公司。2010年小额贷款公司要力争达到100家,基本覆盖全省86个县(市、区)。

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由省银监局负责审批和监管,村镇银行目前已发展到8家,分别是庆阳瑞信村镇银行、泾川汇通村镇银行、静宁成纪村镇银行、敦煌金盛村镇银行、秦安众信村镇银行、民勤融信村镇银行、会宁会师村镇银行、武都金桥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目前有3家,分别是岷县洮珠村岷鑫农村资金互助社、景泰龙湾村石林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宕昌县计子川农村资金互助社。

全国首家、全省首家村镇银行是2007年3月创建成立的庆阳瑞信村镇银行,由西峰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与辖区内5户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和76位自然人出资3000万元组建的股份制金融企业。截至2010年4月底,全行资产总额3.1亿元,负债总额2.6亿元,存款余额2.6亿元,贷款余额2.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333.9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990.5万元,税后净利润1522.9万元。

全国第三家、全省第一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是2007年3月成立的岷县洮珠村岷鑫农村资金互助社,由岷县洮珠村的18位从事当归加工、种植的农民和一家生产当归醋的小企业共同发起,注册资本30万元。当地村民和在该地居住3年以上的自然人,最低100元就可以申请成为资金互助组社员,享受存、贷款和结算业务等一切银行服务。2000年前后,国有商业银行出于防范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益的考虑,大规模撤离农村,农村的金融运转体系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岷县是著名的“当归之乡”,中国当归城每天的交易金额高达200万元,岷县洮珠村农民每年种植、加工药材的贷款需求量达2000多万元,然而该辖区内却没有一家金融服务机构,每天交易时现金的提取、携带和存放极为不便,大量贷款的需求更是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迄今为止,岷县洮珠村岷鑫农村资金互助社仅开展存贷款业务,未开展结算业务。

(1)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目前存在的最大困难是没有人民银行的结算行号。由于不能办理结算,可贷资金来源收到一定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贷款规模也受到了限制。

(2)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目前不能利用人民银行的企业征信系统,在贷款审查时完全依赖自己的信贷员进行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营成本。

(3)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不能跨区经营。

(4)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资金规模太小,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有限存贷比过高、人员素养、资本金太小、网点不够带来的业务发展受限等问题。

(5)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人员及社员素质不高、培训力度不够,农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低,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的管理人员素质相比,差距比较大,制约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和进一步壮大。

(6)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向银行机构融资难主要是政策不配套。一是支农再贷款,目前央行还没具体政策;二是政策银行没有开展相关业务。

(7)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商业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有合作意向,但没有上级机构或监管机构相关融资规定办法,而无法操作实施。根据《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第四十一条: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吸收社员存款、接受社会捐赠资金和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作为资金来源。在存款不足情况下,符合审慎监管要求条件下,开展向银行机构融入资金是互助社一项基本业务内容。但这项业务还无法开展,因此制约了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

(8)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缺乏针对合作金融的法律。缺乏专门的法律势必导致监管部门无法可依,不利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良好发展;无法避免政府对合作金融组织的不正当干预;合作金融事业的参与者不能从立法中明确了解各自的基本权利、义务和风险,参与者之间无法形成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关系等等。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扶持力度

农业是一个具有正外部效应的高风险产业,但农业又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所以,其良好发展对国民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又因为、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成立初期资金规模太小,对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有限,故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资金社的扶持。政府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实现对村镇银行及互助社的扶持:

(1)建立专项资金入股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政府可以以社员总股金为参照物,以社员股金的一定比例入股,实现政府对农村小型合作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扶持,壮大其实力,增强服务功能;实现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号召作用,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合作金融组织,吸引社会资金入股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需要强调的是,政府入股互助社的,目的是扶持,而不是控制,因此,政府股金没有表决权和分红权。当村镇银行与互助社组织达到了一定的积累,走上了良性的发展轨道,政府可以抽出资金。

(2)免征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税金等相关费用。从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成立起五年内:(1)免征企业所得税、利息税、营业税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2)免交成立所需要的一切费用及金融监管费用等。五年后可以考虑免征利息税及金融监管费用,所得税、营业税及附加减半征收。

(3)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由于农业保险业务的高风险性导致利润低甚至亏损,商业保险公司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纷纷撤出农村市场,加之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业务范围比较集中,所以风险特别高。政府补贴入社农户的保费,让他们买农业保险,就能起到农业歉收或者绝收时,使农户能及时还款。

(4)加强商业银行、信用社与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合作。商业银行、信用社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合作,有利于解决商业银行及信用社由于对分散农户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高而不向农户放款的问题,又可以扩大业务范围,增加利润;商业银行向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批发资金,增加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实力;在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担保下,商业银行及信用社向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社员贷款可以简化手续、降低贷款利率,逐步扩大贷款担保金的杠杆率。

(5)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将其他金融机构寻找出路的资金,以再贷款的形式直接批发给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合作组织。(6)允许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贷款利率有更大的浮动幅度。

民间融资问题探析 篇3

一、民间融资概述

(一)资金来源民间融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闲散资金、企业富余资金、外地流入资金及从银行贷出的低息贷款等。民间资金究竟有多少无法统计,据调查,注册机构一般放贷量是注册资金的3至5倍,而没有注册的民间资金放贷量比注册的还要多。

(二)利率水平 以投资、担保、典当和委托寄卖为名的各类企业吸收公众资金的利率月息一般在10‰至15‰之间,最高达20‰,期限灵活,可随存随取,也可长期融资;办理手续简单,除部分为个人担保外,一般均为信用融资。而以投资、担保、典当和委托寄卖为名的各类企业对外融出资金利率月息一般在25‰至35‰之间,最高的甚至能达到50‰,期限一般比较短,短的10天半月,最长也不超过1年,通常在3个月左右。这一利率水平超出了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基准贷款利率的4倍左右,属于高利贷行为。

(三)资金流向 中小企业由于受自身存在的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透明度低、缺少抵押资产等问题的影响,以及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的限制,难以满足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只好通过民间融资渠道来筹集资金。因此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城乡居民既是民间融资的资金供给者,同时又是民间融资的资金需求者。民间融资主要用于中小企业的经营周转,也有的用于归还银行到期贷款和贷款利息。涉及的行业一般是一些高利润行业,如建筑业、运输业、开采业和羊绒加工业等。这些行业的贷款占民间融资总量的80%左右,单笔贷款数额由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有的达几千万元(如房地产)。

二、民间融资发展的特点

(一)借贷主体呈现多元化,借贷用途多样化 民间借贷的参与主体包括房地产商、中小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资金投向由消费性资金需求为主转为生产经营性资金需求与消费性资金需求并重。其中,500万元以上的资金投向主要是房地产开发、煤炭企业、高载能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500万元以下的主要是汽车经销商、个体工商户短期资金周转。

(二)利率高、期限灵活、手续简便 据调查,融资机构吸收存款的利率为月息18‰,最高可达25‰,资金需求旺季利率高达35‰至45‰。民间借贷的利率标准主要是依据借款人的实力、信用和借款时间长短而变化,对实力较强,借款时间在半年以上的,利率水平一般在30‰至50‰之间,对实力较差或借款用于临时性需要的,利率一般在20‰至40‰之间。由于民间融资手续简单,中间环节少,借贷之间只是一份协议、一张借条,对中小企业有较强的吸引力。

(三)信誉度高,资金安全性高 一是坏账率较低。民间融资的纠纷较少,借款人的信誉较高,借钱不还的现象较少出现。二是归还意愿强。民间融资非常讲究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民间借贷双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借款人的还款意识和经济责任较强,通常不会损害自己的信誉赖账不还。三是双方自愿。民间融资的借贷双方一般都提前讲清责权利,很少借助暴力手段或其他手段去解决问题,即使双方发生纠纷,一般会采取协商延期还款或变卖财产的方式解决,极少数经仲裁委员会裁决解决。

三、民间融资对经济发展的“双刃剑”效应分析

(一)民间融资对经济金融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主要包括:

(1)民间融资有力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改善就业状况。在国有金融机构无暇顾及的情况下,民间借贷有力支持了中小企业。特别是与国有银行贷款难度大、手续繁琐、抵押不足、找不到担保人相比,民间融资显示出优势,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民间融资通过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间接地支持了本地区的劳动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民间融资主要支持的房地产、公路桥梁等行业发展迅速,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2)民间融资促进了民间财富的积累。民间融资的发展,扭转了长期以来居民投资渠道单一,高度依赖于银行储蓄的局面,居民投资出现了多样化选择。民间融资投资的高额回报,加速了民间财富积累。

(二)民间融资对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不利影响 主要包括:

(1)民间融资的逐利本性,直接影响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民间融资的追逐利益最大化、自发性、松散性和信息滞后性特点,必然造成只关注利润收益,而漠视国家产业政策,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形成冲击。如近几年来国家已明令严格控制小煤矿、电石、铁合金等高载能高污染企业,在行业高额回报的刺激下,受民间融资扶持而屡禁不止,直接削弱國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

(2)民间融资分割了金融机构存款市场份额,影响金融稳定。民间融资市场吸引了居民闲置资金大量投入。储蓄存款的下降,影响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积累,对金融机构放贷能力、信贷支持水平造成负面影响。

(3)大量地下民间融资造成国家大量税收流失。税务部门对从事民间融资机构主要采取定额征收方式进行征税,对从事民间融资但未办理注册手续的机构、个人无法进行征收;一些机构在许可经营范围之外从事民间融资活动,形成事实偷税。

四、民间融资的正确引导

(一)政府合理引导规范民间融资 对正规的、合法的民间借贷机构及行为,要正确引导和规范,为民间金融构筑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资服务,充分发挥对正规金融的拾遗补缺作用。同时加强舆论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公众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的风险意识和鉴别能力,引导公众依法理性投资,防止扰乱金融秩序和风险的发生。

(二)加快中小金融机构建设步伐,扩大社会融资渠道 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体系组建民营银行、创投基金、小额贷款协会等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同时,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有效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应积极推动债券市场、票据市场的发展;积极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进行融资;对中小企业的票据融资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鼓励创办中小企业投资公司,鼓励风险投资发展。

(三)建立民间融资定期监测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局、地方政府应通力合作,选择一些民间融资较为活跃的企业和地区,长期进行跟踪监测。特别是当国家宏观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和地方经济运行中出现不稳定因素时,要及时给予银行业、企业和市民风险提示和指导,有效防范民间借贷风险。引导民间融资纳入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之中,有序健康发展。

(四)尽快颁布规范民间融资的法律法规 国家应该尽快修订有关法律法规,缩小非法融资的生存空间,严格界定违法融资活动。要明确开办民间融资业务机构的条件,加强对民间融资的管理。由于缺乏法律支持,银监部门、人民银行无法对这些机构实行业务监管,形成民间融资监管真空。制定明确细致的监管办法,有效监控民间融资机构日常的运营活动,降低经营风险。同时,明确对非法融资活动处罚标准和实施办法,对经认定的非法融资加大处罚力度。

参考文献:

[1]刘倩、雷立钧:《鄂尔多斯地区民间借贷解析》,《北方经济》2007年第17期。

[2]李军:《将民间资本引入到创业中来》,《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第3期。

河南省高等教育融资问题创新途径 篇4

(一)筹资渠道狭窄最主要的融资方式是财政拨款。近几年,我国高校资金结构有所改善,财政拨款比例与之前相比也有了明显的减少,但是高校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仍然依赖政府拨款。为了达到融资的目的,昂贵的学费也是主要方式之一。当前,国民人均收入并不是很富裕,不足以应对大学昂贵的学杂费,特别是对农村家庭而言,为了供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可能要花费积攒了半辈子的积蓄,显然这样的融资方式是不合理的。

(二)高校资产管理效率不高近年来,各高校通过很多方式取得一些自主融资的所得收入,包括开源节流、提供社会服务、创办校办企业以及出售无形资产等,最终获得一些收入以作为学校资产。但是国内高校资产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素质不够高,专业知识不够丰富,对资产缺乏控制管理和约束,最终导致资产利用效率低下。

(三)捐赠事业发展较缓,捐赠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国家并没有大力地鼓励捐赠事业的发展,对于捐赠事业的规范和立法比较落后,也没有明确的减税措施和鼓励方案等,这些对捐赠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目前,市场的运作方式不够完善,缺乏明确的法规和相关条例,资产得不到充分利用,不能很好地支持高校的发展。

(四)高校职能机构繁多,造成资金浪费当前,高校并没有把所有的资金收入运用到教学和科研的工作中去,而是花费了一些资金建造了某些机构或是投入到了人才引进上,使得教育资源浪费。

二、高等教育融资问题解决对策

(一)处理好政府与民间投资结构之间的关系高校融资问题能否得到良好的解决,政府是关键,因此一定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但是如果依靠政府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在高等教育的融资过程中还需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使之与政府的投资结合起来,控制好一定的结构和比例,确立起良好的关系。高校分为“公办”与“民办”两种形式,对于公办学校,其资金应当完全由政府投入,而民办的学校,应主要依靠民间投资,政府只需适当出资进行补贴。

(二)开拓高等教育的资金筹措渠道首先,可以鼓励河南省内的企业或者个人为高等教育进行捐赠和筹资;然后,可以通过社会服务来取得一定的收入。其次,可以通过兴办校办产业以增加学校的收入。既然融资不能够完全依靠政府,那么就要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力量,比如学校的体育馆可以在假期里对外开放,但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也就通过租赁获得了资金收入。最后,可以向学生收取一定的学杂费。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在学校中学习获得了知识,实现了自身价值的不断提升,因此在这段时间内投放一定的教育资产也是合理的。

(三)控制教育融资风险在整个融资过程中,政府和国家应当加强对其的管理和调控,合理的规划,并根据高校的数量和规模进行合理的布置等。要设置相应的人员或部门对其监管和控制,防止学校资产的使用不合理与浪费,要提高学校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设立合理的高校职能机构,杜绝浪费等。

(四)完善高等教育融资体制为了达到融资的目的,学校收取一定学杂费的做法是合理的,但是在收取学杂费的过程中,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必须遵循一定合理的体制。学费标准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如果太低就不能体现公平,而如果太高,有一些普通的家庭就会承担不起。因此,学费和学杂费制定过程中,必须参照多个标准进行拟定,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合理公平的标准,因而要对高等教育的融资体制进行完善。

三、高等教育融资问题创新途径

(一)实行加权学费制对于个人而言,高等教育是一种投资行为,可以获得明显的回报,但是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成本。政府对学校学费收费标准的制定必须参照多个条件,主要包括地区、时期、家庭的收入水平以及高校的性质等,主要依据的原则是“能力支付”和“利益所的”,要对学费进行科学制定,即实行加权学费制。

(二)发行教育债券利用债券融资有利于高校进行管理和控制,在一般情况下,债券的持有人并没有参与管理的权利,只能够按照期限收取本金和利息。另外,债券的利息是从公司的税前利润中扣取的,所以利用债券进行筹资的成本是比较低的。因此,河南省政府应当对高校发行教育债券予以鼓励和支持,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经费不足的问题。

(三)调整拨款比例及相关体制就拨款的比例而言,应当有适当层次的提高。首先,要将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百分点逐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另外,政府还需做出承诺:高等教育的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要逐步增加到国际平均水平;最后,河南省政府应拨款承担高校学生的培养,其所承担的款项应是人才培养成本中的60%。而对于改革拨款的体制而言,首先是要成立高等教育委员会,根据高校招生规模进行拨款,同时应当实行三级的财政负担机制,三级即为中央、省和市。

(四)尝试股票融资高校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向社会进行融资,为学校的运行进一步筹集资金,而在进行股份制探索时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教育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教育有限公司。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方式的实施还是存在着很多的困难,比如发行教育股票后人们的态度和反应以及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等。

(五)吸纳社会捐赠就高校融资问题,首先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另外需要借助其他的方式来加以辅助,比如通过社会所募集的资金等,还可以设立教育基金等。

(六)成立教育银行以河南省为例,银行发展比较良好,如果成立教育银行,就可以通过银行筹措更多的资金花费到教育投资中去,就高校的建设规模和数量而言,银行肯定可以保持良好的运作。

(七)实施公办民助应当充分发挥社会集体的力量,充分利用民间资本进行高校建设,提高办学的积极性。作为这种方式的典型,就是建立公办民助的二级学院,虽然在学校的收费标准上,是按照民办学校执行,但是师资力量的建设学校管理和文凭发放依靠的都是母体高校。

(八)改革助学贷款大学的学费制度进行了改革,而伴随着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高校学费拖欠问题越来越明显。就河南省的高校教育而言,为了让贫困的学生也能够上学,实现每个人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可对当前的助学贷款制度进行改革。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篇5

金融危机冲击下 五大措施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在回答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时,李毅中说,抽样调查发现,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去年底全国中小企业歇业、停产或者倒闭的大概占7.5%。金融危机中中小企业受创伤最重,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资金短缺。国家已经从担保入手,逐步采取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第一个措施:中央财政拿出10亿元,加上地方自筹资金,加快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目前10亿元资金已下达330个担保机构,可为4万户中小企业提供2500亿元贷款担保。同时对担保机构免征三年营业税。

第二个措施:各地政府为地县担保机构建立再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的建立,可以把担保功能放大,增加贷款额度。金融机构已采取了有效措施,希望今年对中小企业担保贷款能够达到6000亿元。

第三个措施:开拓其他融资方式。希望资本市场创业板能够设立,支持自身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中小企业还可以捆绑起来发集合债,还可以搭建平台让大企业支持小企业。

第四个措施: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去年是39亿元,今年要增加到96亿元。我们将调整全国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用好分散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商务部等部门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高校融资问题研究 篇6

关键词:高校融资,融资结构,校企合作,科研转化

随着教育的不断普及,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步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为能够适应新的形势, 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普通高校争相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 目前尽管国家对于高校的支持力度在不断的增大, 可是面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与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国家的财政支出日益彰显不足, 普通高校不得不依靠自己来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资金供需矛盾。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通过融资的途径获得发展的资金支持, 而且融资规模也在逐步加大, 由于学校不是一般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单位, 大半的收入来自政府支持, 因此常常拆了东墙补西墙, 银行贷款呈“滚雪球”式增长, 融资风险在不断增大, 而最可能承担风险的措施就是教育受益人、商业银行, 最终是政府。因此, 高校必须在在资本运作的实践中, 谨慎的分析目前高校融资中出现的问题, 借鉴企业融资模式, 结合高校自身的现状, 实现融资渠道的创新, 避免使得教育体系陷入困境。

1高校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的融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成因有些是由于客观的经济环境、教育体制本身的局限或者其他客观的国情导致, 但也有很多是由于政策或者政策的执行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决策问题, 对此我们必须正确客观的分析面对。

1.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在过去的十几年内,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一直在2-3%间徘徊, 200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 但也只占GDP的3.48%, 而世界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平均水平为4.9%, 发达国家为5.1%, 欠发达国家也为4.1%。由此可见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能力还很有限,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更是相差甚大。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虽然我们可以看到东南沿海地区的高校建设十分繁荣, 但是在西北地区的教育水平体现出了较大的不均, 没有了财政的支持, 高校必须要扩大社会融资的规模, 使得办学风险增大, 最终若这种风险嫁接到求学者的身上, 将使我国的教育体系面临困境。

1.2资金利用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费支出在拨付时未能合理的考察高校实际所需, 最常见的是采用前一年度的决算数据确定本年的需求数, 未能合理地预算, 虽然其操作简单, 易于对高校进行集中的财政管理, 但无法反映出当年的经济形式下教育成本的变化, 并且拨款数额不能够很好地与高校的业绩挂钩, 缺乏提高高校资源配置效率的激励机制, 这样的结果刺激各高校学科、专业的重复设置, 从而使得各高校盲目地扩大学校的规模, 疯狂基建, 购置设备, 直接导致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 高校资金利用浪费也十分严重, 部分高校大搞政绩工程, 如修建豪华公寓、宾馆式办公楼、大型喷泉等, 盲目攀比, 讲排场、比奢华, 铺张浪费;却存在忽视教学质量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经费捉襟见肘、学术研究投入不足, 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等问题。

1.3融资结构不合理

高校基建项目筹资渠道单一, 对银行信贷资金过度依赖, 贷款比重过大, 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高校通过不同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 可以筹集到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两种性质的资金。不同方式的资金来源应合理搭配, 以保证高校资金的正常周转。然而多数高校过于偏好债务融资, 债务资金特别是银行贷款占融资总额的比重过大, 这在加大高校债务利息负担、减少高校经济利益的同时, 降低了高校长期与短期偿债能力, 削弱了高校短期偿债保障, 使高校资金供给出现困难, 加上高校缺乏对贷款规模与还款计划的制定, 融资结构失衡带来还款期的过度集中, 加大了高校融资风险程度。另一方面, 我国高校经费收入中, 个人比例过高, 我国高校学费以平均20%的速度增长, 学费占教育成本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学杂费在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中所占的比例快速提高, 由此产生的高等教育机会竞争的不公平性很有可能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特别是让诸多农村家庭不堪重负, 这种方式十分不利于高校的长期发展。

2高校融资方式改进的原则

融资对于高校发展来说可谓是把双刃剑:一方面, 贷款改善了高校的资金状况, 极大地改善办学条件, 增强学校自身的发展能力, 为教育和科研提供更加优越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 融资也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潜藏着财务危机, 这种危机甚至可能危机到我国教育体系的健康持续发展。对我国的高校融资方式进行改进, 要遵循以下的几项原则:

2.1树立风险意识, 严格控制贷款规模

高校长期以来依靠财政拨款, 自身的经营管理不够重视, 严重缺乏市场的盈亏和风险意识, 对银行贷款资金的有偿性认识不足, 对于贷款坏账的后果缺乏认真对待, 这会导致盲目扩大贷款规模, 等到资不抵债时, 就一味的依赖政府的支持。因此, 确定贷款规模时, 高校必须以满足建设需要为标准, 对于资金的时候, 对于未来的经营状况有着清醒的认识, 做好预算, 认真研究学校的财务状况和发展需要, 确定科学、合理的融资规模。

2.2树立效益意识, 提高资金使用率

效益性是融资应遵循的根本原则, 也是融资的目的。高校应建立融资项目经济责任制, 加强债务资金的管理, 有效合理地使用资金;要经常地、分项目地对债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审核, 并对资金的使用效果作出正确评价;对效益好且对学校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融资项目要给予支持, 对效益差的项目坚决撤除, 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充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3树立教育为本的意识

教育者必须要意识到, 高校和一般的企业之间的区别, 不论高校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融资, 其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加优秀的教育环境, 为科研提供更加优厚的条件, 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首先要严格融资的方式, 真正做到以教育为本, 而不是为了自己的业绩, 为了高校的门面, 甚至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

2.4树立法律意识, 杜绝违规操作

要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法人主体地位, 本着对高等教育事业负责任的态度, 增强法律意识, 敢于承担还款责任, 制定合理的还贷计划, 严格遵循融资规定和程序, 避免出现失职、渎职行为。

3关于高校融资的建议

3.1加强和地方企业单位的融资合作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资金来源是政府的政策性拨款, 这当然是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理所当然的支持, 但是纵观国外多所著名大学, 更多的名校的发展资金来来自于社会企业单位的合作和支持。在目前我国的政策支持尚充足的情况下, 创新性的利用社会企业单位的资金进行合作, 不失为一种新颖高效的方式。首先, 学校和企业可以形成多种联合方式, 利用高校的科技优势和企业的资金实力开展校企合作。比如由企业提供资金委托高校培养人才和进行科研开发等, 高校依靠自身教学与科研优势为企业相关服务;或者双方合作建设大学科技园区, 依托高校科研、人才密集的优势, 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以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随着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全面实施, 该战略将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其次, 高校还可以校方政府在基础建设中经常实用的BOT方式进行融资。前者比如高校提供土地, 与项目公司签订基础设施建设合同, 由项目公司融资建设学生公寓、食堂等经营性设施, 投资方通过经营收取使用费或服务费, 回收投资;合同期满, 高校收回设施所有权。

3.2科技成果转化策略, 大力发展横向课题事业

高校有着的独厚的科研优势, 可是目前高校研究成果的经济效益却十分低下, 很难向实际的经济运作转化, 而更多的研究者更注重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数量, 而忽视了科研的任务在于实际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因此, 高校必须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并可以将所得资金用于高校建设。高校既可以和相关企业加强联系, 形成良好的科研成果转化通道;高校更可以独资或者合资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公司, 按公司化模式管理, 按市场法则和经济规律办事, 组织科技成果转化, 这些不仅可以使得科研事业更有价值, 更能够给高校带来客观的收益, 以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

3.3持续争取政府投入

如前文所述, 我国目前的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尚处于较低比例,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公共财政体制的确立, 政府将逐渐从竞争性的经济领域内退出, 给教育经费的增长更多的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 我国政府完全有能力拿出更多的经费用于教育投资。我国已经计划在2009年使得教育经费支出超过财政的4%。

3.4其他多元的融资手段的充分应用

我们应该在现有的融资方式下, 充分的探索新的融资手段。比如可以在适当时机发行教育彩票或者国债性质的高等教育债券, 并在利率和税收方面给予优惠, 政府进行担保, 以筹措足够的教育资金;还可以加大助学贷款的规模和力度, 这种方式由于银行参与, 分担了高校的还贷风险;还可以加强校友捐资助学的力度, 调动校友捐助的积极性, 加大捐赠收入在资金来源中的比例;此外还可以通过成立高校基金等方式来积极吸收社会的捐款。

参考文献

[1]房常华.地方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指标及体系设计[J].财会月刊, 2006, (35) .

[2]李德民.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管理观察, 2008, (15) .

[3]贾明霞.高等学校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局限性分析[J].经济师, 2009, (1) .

[4]刘美荣.对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认识[J].改革与开放, 2009, (12) .

[5]李丽.浅析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规避[J].工业技术经济, 2009, (12) .

[6]陈芳.AHP法下高校BOT项目风险评价[J].财会通讯, 2010, (8) .

增发融资问题研究 篇7

增发融资是指上市公司以原股本为基础, 再次筹集资金增加股本的行为, 又被称为成熟的公募发行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 。增发新股是国际证券市场上被经常使用的一种扩张上市公司股本的手段。一个广为认可的事实是, 增发新股的消息一经发布, 会带来股价平均3%的永久性下跌 (Asquith and Mullins, 1986) 。相反, 银行贷款协议的发布则会造成股价上涨 (James, 1987) ;纯粹的债务发行对于股价几乎没有影响 (Eckbo, 1986) 。

其实, 公司选择某种融资方式要取决于很多因素, 比如市场时机。银行融资就是反周期的 (Bernanke et al., 1994) ;在经济繁荣时发行公开债务的公司, 在经济衰退时往往求助于银行来满足其融资需要。一般而言, 较小和中等规模的企业由于对银行较为依赖, 所以比大企业更加受经济周期影响。股份发行在经济周期上升时要高于债务发行, 而增发融资更容易发生在公司自身股票价值上涨之后。股票市场时机选择尤为明显, 一般在股票高涨时增发, 在价格低迷时回购。

二、增发融资在我国的现状

美国上市公司融资特征十分鲜明, 绝大多数依赖于内部融资 (64.1%) , 然后是发行债券 (19.3%) 、银行贷款 (12.2%) , 发行股票的份额非常少, 只有0.8%。内部融资在发展中国家, 也是上市公司资金的重要来源, 但其在资金来源中重要性低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外部资金依赖程度大, 但不是发行股票这种融资方式, 银行贷款在发展中国家占到了主导地位。在我国资本市场上, 股权融资成本要低于债务融资成本。这是因为原本负债具有节税能力, 各种税收优惠弱化了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此外, 我国股市二级市场的股价长期被高估, 市场上出现过多的投机, 造成上市公司市盈率过高, 致使股息率很低。

首先, 从上市公司内部原因分析, 现金流不足是重要原因。国有企业等为主的上市公司长期存在有利润无现金的现状。公司发展前景好, 盈利空间大, 但是中短期又存在现金不足, 只得靠增发融资方式减轻现金流负担。同时, 国有企业管理层自身而言, 为了实现自己期权报酬, 选择增发股票有了动力。

其次, 外部市场原因看, 市场对于上市公司业绩考核指标不合理, 以及政策导向, 造成上市公司盲目圈钱。就当前而言, 金融危机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筹资偏好于增发融资。

三、增发融资导致股价下跌

中国证监会设置并多次修改了配股与增发的准入“门槛”对转债发行也规定了相应的资格条件。依据最新的准入门槛, 增发的业绩资格要求最高, 其次是转债, 而配股的业绩资格要求最低。就融资规模而言, 增发新股是三者之中融资规模最大的一种再融资方式。

增发在方案公布时市场往往表现出负面反应。主要有三种理论用于解释这种现象:资本结构变化假设、价格压力假设和负面信息假设 (Kalay, 1987;Rajiv, 1994)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发的股票数量越大是股票下跌的主要原因。市场的资金需求增加导致资金相对紧张, 引发股票价格下跌。如果公司资产负债比很高, 通过增发股票降低公司的债务负担, 改善公司的盈利状况, 股票价格是有所上升的。但是, 如果增发时市盈率非常高, 那么增发对公司来说就可以获取更多的溢价收入, 老股东就相对有利, 所以此时增发一般会使股价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此外, 公司的现金储备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 因为公司越是缺乏现金, 越趋于增发融资, 这就向市场传达了一个现金流不足的信号, 引起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不看好, 导致股价下跌。当然, 大盘的走势下跌时, 肯定会导致某一个股票产生下跌趋势。

四、增发融资的缺陷

增发融资尤其是定向增发容易滋生灰色乃至不法交易, 对流通股股东形成利益侵占。可以将增发同配股进行比较分析, 如果配股和增发都是是折价发行的话, 那么发行后的收益率应该表现为正的。由此可见, 配股方式下, 非流通股东获得净资产大幅增长的同时, 流通股股东获得部分超额收益。而增发方式的结果是, 非流通股东获得了净资产巨幅增长的同时, 流通股股东要按新的市场价购入公司股票, 这无疑等同于承受了超额损失。所以, 相比较而言, 配股方式在照顾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东的利益均衡上更为有效。高折扣率 (即相对低价) 配股在不影响非流通股股东权益增长的情况下, 使得流通股股东获得部分超额收益。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转变, 从配股融资到增发融资的过度实际上是老股东“圈钱”行为的一种延续, 在我国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特殊股权分置结构下, 增发新股有利于非流通的老股东。事实证明, 非流通股权比重较高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增发融资, 非流通股东利用其控股权通过增发议案, 并倾向于提高增发价格, 这样他们就能够从增发融资中享受到超额收益。

摘要:增发融资是指上市公司以原股本为基础, 再次筹集资金增加股本的行为。股份发行在经济周期上升时要高于债务发行, 而增发融资更容易发生在公司自身股票价值上涨之后。在我国资本市场上, 股权融资成本要低于债务融资成本, 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不一致, 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此外还分析了增发融资如何会导致股价下跌。最后揭露增发融资的缺陷即侵占流通股东利益等。

关键词:增发融资,股价下跌,利益侵占

参考文献

[1]袁显平, 柯大钢.增发、配股与可转换债券孰“优”孰“劣”[J].财经科学, 2006 (9) .

[2]李康, 杨兴君, 杨雄.配股和增发的相关者利益分析和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 2003 (3) .

[3]胡尊东, 陈宇.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收购研究[J].金融经济, 2005 (5) .

[4]胡乃武, 阎衍, 张海峰.增发融资的股价效应与市场前景[J].金融研究, 2002 (5) .

职业教育融资问题 篇8

近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猛, 截止到2009年5月,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600多万户, 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 GDP的60%, 工业新增产值的74.4%, 社会销售额的58.9%, 税收的53%, 出口总额的68%, 就业岗位的75%以上。我国中小企业以其占全部企业48%的资产创造69.7%的就业岗位。而且, 我国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在走出金额危机, 维护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不可置疑。

央行公布的数字表明, 2009年在中小企业贷款发放方面已完成了任务, 在各地调查的结果却难令人满意。但2009年能够得到贷款的中小企业多数是中等偏上的企业, 中等偏下的企业所获贷款很少。据融资困难的小企业经营者反映, 除通过企业之间互帮互助外, 其还靠35%以上利率水平的高利贷维持经营”。在中小企业发展较快的浙江省, 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中, 银行贷款仅占4%。2008年小企业产值占全部企业产值的35.2%, 利润占比27.7%, 提供就业占比44.1%。与其对国民经济的积极贡献相对比, 小企业贷款占到全部贷款总额的18.9%。进入2009年, 尽管政府和银行做了多方努力, 从银行监管部门2009年公布的数据来看, 中小企业贷款的比重已经很高, 平均接近50%左右。但是2009年上半年贷出7.3万亿新增贷款, 大型企业得47%, 中小企业44%, 300人以下的小企业得到8.5%。 (公布的数字是把中小企业合起来, 是53%) , 300人以下的小企业占中国企业98%左右, 得到的贷款比2008年还要低, 也就是说, 创造了不到10%的就业的这些大中型企业得到了91%的贷款。

我国小型企业融资的特点为:1、中型企业融资得到改善, 小企业融资更困难;2、资金短缺, 融资方式单一;3、主要依靠内部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于小企业的融资难, 微型企业融资则更难。各地的很多小额贷款公司, 可以缓解小企业短期资金匮乏的困难, 然而, 其只贷不存的业务模式无法保证众多小企业连续的融资需求。

二、小型企业融资的矛盾表现

(一) 小企业资金需要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控制的矛盾

长期以来, 我国小企业的内部融资不足, 股票、债券等外部融资也不是一般小企业可以实现的, 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是困难重重的。

这既表现为企业贷款难, 同时也表现为银行放款难。小企业资产规模小, 市场占有率低, 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状况难以衡量, 抵押物价值不达标, 大多存在信息不透明的问题, 他们在申请信贷的过程中, 很难向银行提供经过审计的合格的财务报表以证明其信用水平。而金融机构既没有充分时间也没有合适的渠道来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加之小企业较高的倒闭或歇业比率;资金需求额一般较小且频率多、随机性大、跟踪监管难度大、成本高等, 商业银行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商业银行持极慎重态度。这在客观上也给风险性较高的小企业的融资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往往会使一些非常有前途的小企业丧失极好的发展机会。

(二) 小企业长期资金需要与商业银行短期贷款的矛盾

我国小型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技术含量、取得产品定价权非常重要, 这就需要长期资金用于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但是按银监会小企业授信划分标准, 截至2007年末, 全国小企业授信户数381万户;小企业贷款余额2.52万亿元, 仅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9% (刘明康2008年4月16日) 。

现在几乎所有商业银行的长期贷款对象都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大项目, 而对中小企业, 特别是小企业, 则通常都是一年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 基本上不会提供长期贷款或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由于没有固定资产投资贷款, 企业只好将流动资金贷款作为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来使用 (张承惠2009、7) 。这就有可能出现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和银行贷款的风险。而小企业过低的折旧率, 无法满足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我国一直实行低折旧率制度, 在折旧率的计算中只考虑有形损耗, 没有考虑科技进步、生产能力提高所带来的无形损耗。使不少企业没有足够资金用于简单再生产, 更不用说更新设备了。

三、融资租赁——银行、大企业、小企业三盈的融资的方式

(一) 融资租赁是商业银行安全性较高的资产业务

融资租赁 (Financial Leasing) 又称设备租赁 (Equipment Leasing) 或现代租赁 (Modern Leasing) , 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 资产的所有权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

其主要方式可形象的归纳为:租鸡生蛋, 卖蛋还鸡, 赚得蛋鸡。有鸡有蛋银行贷款的风险得到控制, 向大中企业贷款, 支持小企业发展, 银行的盈利得到保证。

(二) 融资租赁是小企业融资的现实选择

1、以“融物”代替“融资”摆脱投资资金不足的困境。通过市场运作和赢利, 逐年偿还租金, 既避免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大量资金沉淀, 又可降低资本营运成本, 是真正意义上的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2、融资租赁费用相对较低, 且可以获得理财好处。

3、融资租赁可以促进小企业的技术进步, 保持竞争优势。

4、融资租赁方式多样, 可以满足小企业的不同需求。

(二) 融资租赁是大型企业当前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2009年我国融资租赁业务总量超过3500亿元。金融危机后, 工程、机械行业的资金压力较为突出, 而融资租赁业务具有首付低、还款时间长、回旋空间较大、操作方便等特点, 客户可以以较低的资金门槛和较少的时间成本, 获得设备的使用权。国内融资租赁业务的巨大增量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行业大公司。比如:日前“潍柴系”增资7.4亿加大了在融资租赁业务方面的布局, 中联重科等大型工程机械公司也早已启动融资租赁布局。2009年7月, 三一重工控股股东三一集团宣布与智联腾华联手打造融资租赁平台, 随后中联重科也宣布向北京中联新兴建设机械租赁有限公司增资13.32亿元。融资租赁业务不仅是大公司业务增长的需要, 也是当前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四、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租赁模式创新

(一) 观念创新

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建设初期, 小企业对于融资租赁认识不够, “重买轻租”的观念比较普遍, 而观念的转变对于发展融资租赁有着巨大的意义。因此要各方大力倡导, 社会的积极宣传, 通过种种媒介, 推广融资租赁, 让社会认可, 使小企业接受这种融资方式。

(二) 融资租赁的技术创新

融资租赁的基本方式是三方当事人 (出租人、承租人、厂商) 间的两份合同 (购买合同、租赁合同) 所确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从最基本的直接购买现代租赁, 可以诱导出多种变体, 如转现代租赁、售后租回现代租赁、托拉斯现代租赁、一站式按揭式融资租赁等。金海岸融资租赁公司开发的“一站式按揭式融资租赁”就是交易形式安排的成功例子。“一站式按揭式融资租赁”是指企业只要通过了租赁公司和担保公司的联合审查, 就可以以租赁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设备, 首期付款只需20%在承租期满后, 设备就永久归企业所有。按揭式租赁融资模式最大的受惠者是中小企业, 因为这种融资方式门槛很低, 只需交付所需设备款项的20%作为保证金就可以得到100%使用权, 且不需要设备、厂房抵押和第三方担保, 而且所费时间通常只有申请银行贷款的一半。采用这种模式进行融资有前提, 就是企业的信誉好、项目前景好、有还租能力。按揭式融资租赁把金融、贸易、生产三者紧密结合。将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有效叠加, 在功能上充分挖掘、放大除融资以外的其它功能。形成一个由“制造商——承租人——政策性担保公司——租赁公司——银行”等相关方面“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超大价值链和信誉链。同时利用电子商务,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方式至少存在四个合同 (买卖合同、租赁合同、贷款合同、担保合同) 和五方当事人 (承租人、出租人、供货商、担保公司、银行) 的存在、保证下, 将设备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集工业生产、商业贸易、租赁信用、银行信用于一体, 通过融物达到融资、促销的目的。

(三) 融资租赁的弹性设置创新

融资租赁一般有着严格的租赁期限, 出租人为了避免风险一般将租期限定在2—5年。这无形中加大了企业每期偿还租金的压力, 反而增加了风险。现在应该更加有弹性地确定租金的支付形式, 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来调整。当企业确实是因为不可抗力原因出现偿还困难时, 出租人应酌情减少本期的支付额。在期限上如果企业所投资的项目确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只是短期内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也可适当延长支付期限。

(四) 政策创新

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租赁业之所以得以迅速发展, 是因为把它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扶持。我国应尽快对中小企业租赁业实施产业化扶持政策。

1、税收政策。

允许按租期分期缴纳。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中小企业, 允许其以货物到岸价格按租期分期缴纳关税或减免缴纳关税。允许以租赁方式引进设备后将其产品返销出口后的承租企业, 按返销金额占设备货价的比例, 免缴部分乃至全部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等。

2、信贷政策。

有计划增加租赁机构筹措资金的渠道, 充实国内融资租赁的人资金来源, 鼓励发展租赁企业和各专业银行之间的横向联系, 如以租赁债权取得抵押贷款等有利于国产设备租赁业务发展, 并提供低息贷款。

3、保险政策。

开办有关租赁交易的专门保险业务。分别从法制引导和利益驱动两个角度, 鼓励租赁交易的当事人, 特别是出租方参加租赁保险, 以减小租赁信用的风险。

此外还应加快建设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 解决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不足问题。

摘要:在近年的经济发展中, 由于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其融资问题得到各方的关注。中型企业融资得到改善, 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些新的融资方式, 来满足小企业的需要。

关键词:小企业,资金瓶颈,融资租赁创新

参考文献

[1]、严华好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研究及政策建议[J]浙江金融2009、825-26

[2]、中国信贷结构问题仍突出, 小企业靠高利贷解决[Z]2009年9月2日, 中华工商时报

[3]、张婷汤敏: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笔糊涂账[Z]《经济观察报》2010年01月18日

职业教育融资问题 篇9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世界经济发展史清晰地告诉我们, 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与活跃并非来自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 而是主要来源于占企业总数80%以上的中小企业, 其中, 层出不穷的创业企业 (一般都是小企业) 以及创业活动的活跃程度真正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活力与未来。来自全球创业观察 (GEM) 项目的一项调查表明, 一国或一地区创业活动与一两年后的经济增长情况正相关。创业活动活跃的国家或地区, 经济增长速度快;同时,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现创业活动活跃而经济增长速度低的情况 (赵洪江, 2009) 。因此, 创业企业与创业活动正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企业技术的自主创新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现有企业的不断突破, 二是创业企业的全新创意。前者是建立在企业既有业务范畴内的持续发展, 而后者则更多地体现为全面突围的创新精神。所以说, 鼓励、扶持创业企业, 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也是优化民族创造力与提振民族创新精神的要求。因此, 对创业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提炼, 总结归纳关于创业企业融资问题的主要观点, 并通过对广东17家起步期创业企业进行走访及电话访问, 力图管窥目前我国创业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企业提出有针对性的融资对策和建议。

2 概念

2.1 什么是创业企业

对于创业企业, 许多学者曾给予不同的界定和论述, 包括从Schumpeter对创业精神、创业者、创业企业创造非均衡的论述, 到后来的Webster (1977) 、Carland (1984) 、R.L.Smith和J.K.Smith (2000) 等, 恕不赘述。本文将其界定为:成立时间不满3年、从事创新业务的中小型企业。

2.2 企业的生命周期

关于企业的生命周期, 历来有众多划分方法,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四期说 (Cardullo, 2007:226) 和五期说 (张东晨刘建勇, 2008) , 本文采用后者, 即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处在起步期的企业, 已经拥有初级产品, 费用增加, 但收入缺乏。在这个阶段后期, 企业产品完成定型, 着手实施市场开拓 (张蔚虹, 2009:125~126) 。

3 起步期创业企业的特征

3.1 以技术为基础, 未来变数较大

创业企业普遍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开发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产品、流程或服务。在本次受访的17家企业中, 100%拥有独特的技术产品、流程或服务, 其中23.5%的企业, 其核心产品属于全新的、独创的。

全新的技术产品、流程或服务找到了蓝海, 能够带给企业高成长, 甚至是跳跃式的发展, 但由于前面的路完全处在探索之中, 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 其未来的发展也无法得到相对准确的预测, 充满不确定性。

3.2 先天不足但充满活力

起步期的创业企业, 由于创建时间短, 往往规模小, 底子薄, 不具备足够的资本强度, 抗风险能力差;又由于其创业者大多以技术见长, 管理经验匮乏, 存在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少明确的发展战略和融资计划等情况。但是, 另一方面, 创业企业富有创新精神, 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朝气蓬勃, 未来空间广阔。这一点, 对于风险投资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3.3 无形资产远远超过有形资产

起步期创业企业的资产构成, 是以无形资产为主的, 它包括企业独家拥有的专利 (或专有) 技术和以此为基础开发出来的技术产品、流程和服务以及创业人员的智力资本。相比之下, 公司的有形资产则相去甚远。

3.4 融资需求普遍

起步期创业企业普遍具有融资需求, 无论是技术的升级和完善, 还是技术产品、流程和服务的持续开发及其转化, 一直到市场销售和推广, 无一不需要资金的支持。本次受访的17家创业企业, 100%具有融资需求, 其中50%以上资金缺口较大, 融资需求迫切。

4 起步期创业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

由创业企业的性质和特征所决定, 走融资发展的道路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但是, 创业企业融资难的情况一直没能得到解决, 这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未来发展与活力的严峻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 有政府及社会大环境的, 有金融体系方面的, 有投资方的, 有企业自身的, 近几年来讨论颇多。总结起来, 基本属于以下两个立场:

4.1 融资难的困境——“穷人”立场与“财主”立场

创业企业是“穷人”, 需要钱, 四处“乞讨”, 结果是要饭不成反被狗咬的事情屡见不鲜;投资方是“财主”, 有钱, 需要投资获取利润, 又担心投资没有保障, 而投资被骗的事例也时有发生。

4.1.1“穷人”立场

站在资金需求方的立场, 融资的难度太大了, 门槛太高了:政府资助的名额极为有限;银行无法给予必要的信任;天使投资、创投基金数量少, 条件苛刻。据有关部门统计, 美国的创业企业与创投基金的数量比为1000:1, 而我国是20000:1。

4.1.2“财主”立场

站在投资方的立场, 起步期创业企业质素较差, 投资风险大且难以控制:缺少足够抵押;未来不确定, 信用风险大;管理不规范,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数据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商业计划书不符合要求。

4.1.3 本文观点:寻求“条件匹配”是起步期创业企业实现融资的必由之路

本文之观点基于以下事实:

(1) 投 (融) 资是一笔交易

投 (融) 资活动是经济领域中一种常见的交易行为。既然是交易, 就要谋求双方交易条件的匹配。

(2) 融资环境不可能在短期大幅改善

起步期创业企业的融资活动关系到企业的生死成败, 因此融资需求比较迫切。尽管几年来各级政府已经为解决这一问题付出了许多努力, 但若将融资希望寄托在国家政策的巨大倾斜以及融资大环境的彻底改变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3) 内部融资可能性小, 外部融资是单边市场

创业企业在成立之时通过初始融资所得到的启动资金主要来源于创业家的自有资金、FFF投资和天使投资 (Cardullo, 2007:226~227, 233~236) , 在企业来到起步期的时候, 这些投资者 (包括创业家本身) 极少能够或有能力进行追加投资了;通过员工持股或期权的方式在企业内部进行融资, 这在一个创建不久、人员较少的企业中也很难行得通。

在外部融资方面, 针对创业企业的投 (融) 资市场, 不论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现阶段的中国, 都是典型的投资方市场。因此, 创业企业必须主动适应投资方的要求, 才能达成支持投 (融) 资交易得以实现的匹配条件。

4.2 对策及建议

4.2.1 明确融资认识, 端正融资态度

必须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 充分认识到融资的成败对于实现企业的使命、愿景、目标和发展路径的重要意义;要端正融资态度, 不能错误地将融资与圈钱划等号。这一点, 在本次接受访问的17家企业中, 只有5.9%能够真正做到。

4.2.2 制定融资战略, 选择融资渠道

(1) 融资策略的制定

只有进入策略制定阶段, 融资工作才真正开始。一定要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策略, 要使融资目标、融资渠道、融资方式与企业发展战略充分结合, 才能清楚地认识和评估即将发生的融资活动和融资成本, 同时, 也要令投资者通过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关注而意识到这是一个具有投资价值的、崭新的项目 (吉姆·斯坦塞, 2008:27~29) , 具有很好的前景。

(2) 融资渠道的选择

(1) 政府资助。这种融资方式成本最低, 企业受益最大, 但是并非人人可得。

(2) 银行贷款。这是目前在我国利用最广泛的融资方式, 但由于银行担心企业的偿债能力, 在无所抵押、又没有得到有力担保的情况下, 往往很难通过银行的审核。

(3) 商业票据融资。因其便捷、成本低、流动性高且在流动过程中使用价值会不断增加, 商业票据融资已经成为最受企业青睐的融资工具之一。

(4) 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方式不仅成本较低, 还能够保障股东的控股权。但是, 《公司法》所规定的发行债券企业的资质条件相对较高, 而且必须通过配额审核和发行审核之双重严格的审核。

(5) 融资租赁。对于自有资金不足, 又不具备发行股票和债券条件, 难于取得足够银行贷款, 而又急需扩张的创业企业来说, 这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 (张蔚虹, 2009:119~124)

(6) 战略联盟。战略联盟之所以被视为一种融资途径, 是因为众多企业可以联合在一起开展进入新技术领域或共同开辟市场的工作, 从而使起步期创业企业节省进行技术延伸开发和市场拓展的巨大费用 (Cardullo, 2007:227) 。成功组织战略联盟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联盟各成员间的利益。

(7) 引入风投。风险投资带给企业的, 不仅是企业急需的资金, 还有更重要的发展因素——管理经验、人脉, 甚至是市场。取得风险投资的概率虽然较低, 但只要下功夫, 也未必不能实现 (吉姆·斯坦塞, 2008:25) 。

4.2.3 写好商业计划书, 提升公司治理及经营管理水平

(1) 解决表象问题

所谓的解决表象问题, 就是一定要按照国际通行的格式, 完备、简洁、准确、真实地进行撰写——要实事求是地反映企业的现状与前景, 通过严谨的财务分析和测算, 凸显企业的投资价值。

(2) 解决本质问题

所谓解决本质问题, 就是说, 一部好的商业计划书不仅仅是“写”出来的, 而是“做”出来的。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过程, 本质上就是一个企业自我完善的过程;企业主动“寻求匹配, 实现融资”的过程, 就是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素质、从一个普通企业跃向成功企业的“蝶变”过程。

4.2.4 勤于沟通、善于沟通

机会往往来自于沟通。沟通能够带来朋友, 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能够建立信任, 能够使站在不同视角、具有不同需求的人达成一致, 共同完成一项多赢的工程。

参考文献

[1]Cardullo, M.W.著, 刘健均等译.技术创业:企业形成、融资和成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2]Carland J W, Hoy F, Boulton W R, Carland J A.Differentiating Etrepreneurs from Small Business Owners:A conceptualiz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4, 9 (2) :354~359.

[3]Smith R L, Janet Kiholm Smith.Entrepreneurial Finance[M].John Wiley&Sons, 2000:17.

[4]Webster F A.Entrepreneurs and Ventures:An Attempt at Classification and Clarific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77:54~61.

[5][美]吉姆·斯坦塞著, 邹琪译.创业融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6]张东晨, 刘建勇.成长期中小企业融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 (14) :87~88.

[7]张蔚虹.新创企业融资与理财[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商业信用融资问题探讨 篇10

一、商业信用融资现状

(一) 商业信用融资优点

主要包括: (1) 限制条件少, 融资成本低。在频繁的商品交易过程中, 由于双方长期合作形成的商业信用, 当买方向卖方提出赊购的请求时, 卖方通常同意将商品赊销给买方。在此过程中, 若没有现金折扣或商业汇票利息, 则买方几乎没有融资成本;若存在现金折扣或商业汇票利息, 则买方的融资成本等于放弃的现金折扣或商业汇票利息。 (2) 融资方式便捷, 操作灵活。商业信用融资通常在短期内能够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无需履行复杂的程序, 而且在债务到期无法偿还时, 债务人通过与债权人沟通, 一般可以延长信用期限。

(二) 商业信用融资缺点

主要包括: (1) 债务人占用债权人资金。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无法按时还款;债务人将本该偿还债权人的资金用于其他方面;债务人每间隔一段时间向债权人偿还一部分债务, 滚动式偿还债务。这些情况致使债务人不能及时清偿债务而占用债权人的资金, 债权人债务回收期长, 资金回笼率低。 (2) 债务人转嫁经营风险。债务人经营所需的原料或商品通过商业信用融资获取, 在经营一段时期后, 若债务人取得收入, 则可能偿还全部或部分债务;若债务人财务困难或经营失败, 则可以实施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债务人通过商业信用融资将经营风险转嫁给债权人, 使债权人承担较高的坏账风险。 (3) 债务环环拖欠, 资金流通受阻。随着生产现代化、社会化, 社会分工明细化, 企业间协作关系多样化, 交易日渐复杂, 商业信用融资广泛应用, 逐渐形成同行业间债务拖欠、上下游企业间债务拖欠。企业既是债务人, 又是债权人, 利用信用融资的同时, 又为客户提供商业信用融资。企业间交易活动过度依赖于商业信用, 形成庞大的债务链, 致使各企业资金匮乏, 互相拖欠债务现象严重, 阻碍资金流通, 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 (4) 信用关系恶化, 收债成本增加。虽然国家明令禁止“讨债公司”, 但是近年来“讨债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这一现象反映出债务人利用信用融资, 却不能恪守商业信用及时偿还债务, 迫使债权人需要借助第三方收回债务, 这不仅增加了债权人的收债成本, 也使原本互惠互利的信用关系逐渐恶化。

二、商业信用融资原因

(一) 注册资本少

新《公司法》大幅度下调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 虽然极大地鼓励投资创业, 但致使新成立的公司注册资本少。公司成立之初会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固定资产, 由于资金短缺, 经营所需的原料或商品主要通过信用融资取得。公司经营前期, 通常收入欠佳, 且资金需求量大, 待实现收入后, 公司先留有足够的资金以保证其正常经营, 之后才会考虑偿还供应商资金, 难免出现占用债权人资金的现象。

(二) 融资渠道窄

具体表现在: (1) 商业银行贷款难。银行出于规避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考虑, 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信贷条件高于大企业。首先, 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管理差、收益低、信息不透明、信用等级低而难以达到银行信用贷款的要求;其次,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可抵押物少, 难以申请银行抵押贷款;再次, 银行授权授信过于集中, 贷款审批环节繁琐, 贷款服务效率低。 (2) 资本市场不完善。首先, 国内资本市场上市门槛高, 虽然开辟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 但是仅限于一些收入增长快、盈利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 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股权或者债券进行直接融资, 仍然面临融资难的困境;其次, 资本市场规模小, 股票市场中流通股比例偏低, 债券市场发展滞后,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比例失衡, 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直接融资需求。 (3) 民间融资规模小, 缺乏规范性。民间融资来源于个人或企业的闲散资金, 缺乏统一的集资管理, 政府消极对待民间融资, 忽视民间融资的积极作用, 缺乏对民间融资的政策性引导和规范。

(三) 供求不平衡

企业未能充分考虑市场需求, 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造成产品积压, 为了扩大销量而实施宽松的信用政策, 将大量的产品赊销给买方。产品供过于求, 同行业竞争加剧, 卖方急于销售, 使买方处于优势地位, 有足够的筹码向卖方讨价还价, 从卖方赊购所需商品。买方实现现金收入后, 并不急于偿还债务, 先满足自身投资所需, 延期偿还卖方货款。尽管买方占用卖方资金, 但卖方处于劣势, 仍然无奈地向买方提供商业信用。

(四) 经营者信用意识薄弱

具体为: (1) 债权人信用政策宽松, 忽视信用管理。企业经营者为实现高收入、高利润的目标而放宽信用政策, 片面地依靠扩大销售规模来增加收入, 在实现赊销后, 经营者未能重视应收款的及时收回。经营者在事前和事后忽视信用管理, 致使企业应收款长期挂账且数额较大, 不仅收账成本增加, 而且坏账风险升高。虽然反映在企业账表上的收入和利润较高, 但实际现金流入却较少, 大量的资金被债务人占用。 (2) 债务人信用自觉性较差。接受商业信用融资人按能否按时偿还债务的主客观因素可分为四类:主观上信用自觉性较好, 客观上财务状况良好;主观上信用自觉性较好, 客观上财务困难;主观上信用自觉性差, 客观上财务状况良好;主观上信用自觉性差, 客观上财务困难。前两类定义为“善意信用融资人”, 后两类定义为“非善意信用融资人”。“善意信用融资人”信用自觉性好, 通常能够恪守信用按时还款, 若发生财务困难, 虽有拖延, 但只要财务状况扭转, 就会偿还债务。而“非善意信用融资人”信用自觉性差, 不管财务状况如何, 都会故意拖延还款, 占用债权人资金, 转嫁自身经营风险。

三、商业信用融资完善对策

(一) 增加注册资本

《公司法》对公司注册资本的要求较低, 尤其是有限责任公司。过低的注册资本易导致一些中小企业成立初期就出现流动资金不足, 需要通过借款或赊购来维持经营。若企业经营状况较好, 则能够扭转财务上不利的局面;若企业经营稍有差池, 则极易陷入财务困境, 甚至资不抵债而夭折。适当增加公司注册资本, 使公司成立初期不仅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固定资产建设, 而且有充足的流动资金维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这样, 既鼓励了投资创业, 又兼顾了新成立公司的质量。

(二) 拓展融资渠道

主要表现在: (1) 改善商业银行服务。商业银行出于贷款安全性的考虑, 更偏重于向大型企业提供贷款, 而市场上大型企业占少数, 不仅不利于广大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 而且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因此, 商业银行要重新审视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问题, 改善银行信贷服务, 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管理机制,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同时, 中小企业应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增加信息透明度, 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影响, 使银行充分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安全感。 (2) 完善股票市场, 发展债券市场。加快新股发行制度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 提高股票市场直接融资比例;降低上市门槛, 使更多的企业能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深化股权分置改革, 提高股票市场融资能力。调整束缚债券市场发展的不合理货币政策, 减轻国债和金融债对公司债的“挤出效应”, 扩大债券市场规模, 优化债券市场结构, 促进债券市场快速发展, 使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并驾齐驱平衡发展, 进而提升整个资本市场的投融资能力。 (3) 鼓励并规范民间融资。针对民间融资制定专门性的法律法规, 对民间融资加以规范, 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将民间融资纳入国家调控范围, 维护正常金融秩序。引导民间融资向组织化、机构化和正规化方向发展, 提高民间融资机构管理水平,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 促进民间融资健康有序运行, 充分利用民间融资拓宽融资渠道, 为企业融资另辟蹊径。

(三) 加强债权人信用管理

主要包括: (1) 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设置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并配备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 事前制定信用政策、事中分析客户信用风险、事后清收债务, 强化企业信用管理, 完善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能。 (2) 建立信用管理信息系统。企业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 建立适合企业信用管理的信息系统。信用管理人员将客户的信用记录输入该信息系统, 建立健全客户的信用档案。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将信用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联结起来, 通过对客户信用信息的系统性分析, 提出信用管理的建议, 供信用管理人员参考。

(四) 推进商业信用保险建设

发展商业信用保险有利于促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规避和转嫁坏账风险、降低坏账损失;实现信用风险共同担保, 增强企业信用能力, 降低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 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 完善商业信用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 使商业信用保险建设有法可依, 保证各方合法权益, 维护商业信用保险的正常秩序;其次, 加强商业信用保险知识的宣传力度, 深化企业经营者对商业信用保险的认识, 增强经营者信用保险意识;最后, 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用评价机制, 为商业信用保险建设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上一篇:审美课程下一篇:新型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