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风险

2024-07-19

区域环境风险(精选11篇)

区域环境风险 篇1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个行业发展迅速,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其中不乏一些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行业,其发展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威胁。所以相关责任部门还应当积极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活,并对环境风险制度进行完善,进而有效避免企业环境污染的产生,最终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完善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水平,对于企业的安全有序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技术支撑层面的建议

(1)提升化学品环境管理基础研究水平企业风险识别核心是贮存、使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有毒化学品,根据不同管理目的,国内外相关部门已经提出重大危险源辨识、管理物质、危险物质、极危险物质等清单。所以危险化学品环境危险程度和环境危险性评估亟待进行,根据相关安全管理条例评估和鉴定使用量较大化学品和常用化学品,并开展环境风险物质和重点化学品控制名录,进而实现重点化学品工业检核标准和准入标准的构建。

(2)进一步研究重点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方法我国以制造业为主并存在大量石化化工企业,相关部门对风险企业的监管活动需要分级进行,这样才能够优化环境风险管理效益和成本。由于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理是建立在风险分级和识别的基础之上,所以应当深入研究重点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方法,进行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标准的分类分行业构建,最终实现对重点企业风险源动态管理的规范。

2管理层面的建议

(1)完善立法,充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根据《意见》中“充分落实环境安全的责任主体”的要求,相关部门应当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契机,进行安全主体责任意见的制定,并对环境安全责任主体内涵进行明确,通过一整套防范环境风险制度措施的构建,为企业进行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企业环境安全责任主体指的是在环境风险隐患治理和排查的定期开展中主动进行环境风险状况的申报,通过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的完善实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制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在应急状态下责任部门应当开展预先处置活动并将事故源头切断,进而达到对事故最初态势的控制,避免次生环境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应当将事故情况主动上报相关部门,通过处置和救援活动的积极参与,为调查事件责任和原因提供有效配合,并支付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和产生的费用。

(2)通过风险申报登记制度实现对风险现状的掌握企业获得经营生产收益也就意味着承担申报企业风险防范措施和环境风险状况的义务。相关部门应当在环境保护法修改的过程中,对环境风险申报登记的法律依据进行明确,通过环境风险申报管理制度的制定实现企业申报贮存、使用、生产化学物质数量、种类、风险单元、防范措施的明确。申报制度建立后,企业主动申报就会代替传统责任部门上门检查,在常态化管理中纳入环境风险和化学品管理,进而为公众监督和环境部门监督提供便利。

(3)建立环境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制度企业落实环境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环境风险隐患的定期排查治理,相关部门应当对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规定进行构建,进而实现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内容、分级、概念的明确。企业则应当对环境风险隐患的定期排查制度进行完善,在全过程管理中评估、治理、报告、等级环境风险隐患。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则应当监督检查企业环境隐患的排查情况,在企业检查或企业上报中出现的较大隐患应当进行公示。同时责任部门还应当对风险隐患移交报告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对于涉及其他部门责权的隐患、非法行为应当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告知。

(4)构建环境风险分级管理制度相关部门还应当积极推动环境风险评估活动的开展,通过环境风险分级管理措施的制定,实现环境风险的分级管理制度的构建。相关部门还应当对企业周边环境敏感区、风险防范措施、内部化学品进行了解,并根据了解情况进行企业环境风险级别的调整。相关部门还应当根部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的不同,开展管理要求和模式的针对化实施,进而区别管理绿色信贷、上市环保核查、应急物资储备、环境风险申报、清洁生产、污染责任保险、应急演练、隐患排查。

3保证机制层面的建议

(1)强化合作,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六成到七成环境事件是由于化学品运输、安全生产直接事故造成或处置不当造成。所以,相关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方法中应当进行有效配合,尤其是在安全事故处置和运输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当保证责任主体充分履行防范和避免环境风险的义务,对于次生环境污染也应当进行有效处置。在受到安全事故报告后,相关部门应当将事故情况及时告知环保部门,并充分考虑专家意见处置事故,避免进一步引发环境污染。(2)建立应急救援物资评估制度相关企业应当依据自身性质进行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但关于应急物资数量、种类的规范还没有建立。相关部门应当进行环境应急救援评估制度的构建,并和安全生产部门、监管部门根据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应急物资配备标准的分等级分行业制定,进而实现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力的提升。

4结语

当前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进而推动环境风险评估活动的有序开展,最终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对环境风险制度完善进行了分析,但仍存在一定局限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强化重视,进而实现环境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志敏.强化环境风险管理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J].环境保护,2012,13:14-17.

环境风险呼唤“绿色会计” 篇2

关键词:环境会计;环境问题;会计改革

经济活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并相应地产生一定的社会后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原则和行为在人类创造了无限财富的同时,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环境破坏,到处可见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因此应从环境风险的视觉,呼唤企业要重视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加快会计改革步伐,建立绿色会计,以维持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风险加大

目前,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保监会联合向媒体通报,我国已经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7555个大型重化工业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接报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达到108起,平均每两个工作日一起。

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大家都还记忆犹新,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约100吨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水体,致使松花江水体严重污染,导致哈尔滨市紧急停水,沿江1000多万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对此,企业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包括清理费用、由污染造成的第三者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此外,还有可能涉及到法律诉讼费用,如果损失过大,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企业破产,企业将很难度过这一关。这都可以归结为企业的环境成本。

现了紧张的局面,为抑制生态环境的恶化,世界各国都规定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积极参与这一席卷全球的环保运动,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法律不可能也不应该把所有的问题都考虑进来,必须渗透各行各业,使其提高认识,主动承担法律以外的一系列环保社会责任。其主要表现:一是节约成本,合理利用资源;二是自觉自愿地处理“三废”,防止环境污染;三是慷慨解囊,资助环保事业。

二、企业认识不足

目前自然环境所遭受的污染物中大约有80%来自企业,因此企业对环境和资源所有现实和潜在的收益人要负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20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早已是企业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此概念中强调,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应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人的责任。这是因为,一方面现代企业在法律上讲是一种法人,它是法律认可的,享有自然人以外的权利义务主体。法人是被当作一个具有与哪些组成团体的自然人相区别的独立的“人”来看待,因此有人将公司称之为“良好的市民”,希望其恪守“市民”的义务与责任。但公司毕竟不同与自然人,其拥有的强大社会经济力量是自然人所不具有的。自然人仅能支配自己的所有财产,而公司却能以“资本多数决”的形式支配巨额出资者投入财产,形成强大的资本影响力;另一方面,企业是一种社会存在:它是存在于社会之中,它是依赖于社会才得以存在。因为企业虽然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但它的存在依赖于筹资、投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项经营活动。其中任何一项经营活动的中断或受阻,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能否顺利地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与企业经营活动能否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一部分人或企业的急功近利,导致价值规律对有关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的调节作用失控,所以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资源的枯竭与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制约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地震、水污染、自然气候恶化等引发的事件频频发生的社会大环境下,企业焉能正常发展。绿色会计则把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等问题当作反映和控制的对象,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去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传统企业不顾一切地追逐利润的短视做法,势必使企业的决策与环境的健康发展不相和谐。企业的社会责任须以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信条,强调"设身处地替人想一想的理念,环保经营,推崇双赢原则。

三、传统会计理论缺陷

传统的会计理论是不完整的,其核算的方法未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核算,经济增长的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虚增了国家富有程度,夸大了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企业成本只计算人造成本,而对“自然资本”忽视不计,造成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虚增利润。它仅能确认那些能够计量,且能用价格计量以及用价格交换的东西,忽视了公共物(空气、海洋等)以及拥有的那些不能以价格反映的东西(例如土地维持动物生活的能力)。根据现代会计原理产生的会计公式,即从收人中减去成本而得到利润,其成本仅仅包括了经济成本,而没有包含社会成本。目前,社会从收入中所增加的每份巨额资本在多大程度上是以属于未来子孙后代的资本费用为代价。我们是否依靠下一代的资本来生存。因此,利用这种会计技术与方法算得的利润,不仅导致了虚夸的税收,而且鼓励了以牺牲环境来取得当前利益的做法。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家郭道扬先生说,“经济之发展与环境之恶化犹如一个双面镜,一面显现出现代经济社会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而另一面却照出了人类文明的病态”。

绿色会计理论认为:空气、水、土地等维持动物生存能力以及臭氧层等都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以及他们子孙后代所共有的“特定财产”,这些财产有些不具有再生性,如矿藏资源、石油资源等;有些具有再生性,如水资源等。即使这些“特定财产”可以再生或替代,但对其损耗的补偿,也需付出一定甚至巨大的代价。由于资源总是稀缺的,所以这些“特定财产”就应该赋予一定的价值。绿色会计通过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加入于产品成本中,能较准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

四,环境风险的计量

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在会计实务领域,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特别是著名的跨国公司,迫于政府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企业环境信息。经过30年的发展,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由最初的环境影响信息扩展到环境业绩和环境会计信息。近日,我国环保总局和保监会联合向媒体通报,为顺应环保风潮,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构建“绿色会计”框架体系。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试图将会计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在市场经济下,会计不仅要为微观经济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经济调控;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兼顾社会利益。绿色会计不只核算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资金与物质商品,而且对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其所提供的信息既有经济性信息又有社会性信息;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服务,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并有助于会计理论的发展。除对上述两项信息进行披露外,财务情况说明书应专栏说明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治理措施。

(一)会计期间企业生产耗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如耗用多少吨淡水及海水);

(二)企业生产活动及排污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如排放多少二氧化硫、磷等);

(三)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所造成的社会责任成本,如因水被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对水中生物的影响、对旅游业的影响(水被污染游客会减少)等;

(四)企业已采用的控制污染措施及其效果(近期效果及远期效果);

(五)企业治理污染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措施(当前目标及长远目标)。

五、结束语

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应围绕着如何把生态环境与产品生产资源耗费的计量与管理结合起来,以及如何有效地监督绿色工程的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研究,相对于会计学来讲属于一个新鲜的、边缘性的科学。绿色会计的理论问题应该是站在会计的角度来看待环境问题,自然是用会计的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去加以分析和思考,以解决发展经济与维护生态环境关系方面的矛盾。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也是我国会计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绿色会计制度,设立相关的会计科目及核算办法,在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的企业先进行试点,随着我们的共同努力,绿色会计必将在会计学之林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乔世震,乔阳.漫话环境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甘华鸣.理财[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

区域环境风险 篇3

化学品的环境风险评价是在化学品客观属性和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描述和分析[1-2]。其中皮革行业主要的化学品涉及皮革用基本化工材料, 皮革用酶制剂、表面活性剂、助剂、鞣剂、涂饰剂、加脂剂和染料[3]。其中皮革中鞣剂、加脂剂、涂饰剂仅限于制革加工应用, 因此又称为制革专用化学品。据统计, 每加工1t原料皮需消耗的各类化学品原料:铬55~85kg、硫化碱10.6~26kg、铵盐18~20kg、表面活性剂10~14.5kg和所产生的污水量30~60t。全球从事皮革化学品生产的公司有2 000多家, 化学品2 000种左右, 产量100余万t。目前, 我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 同时也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皮革化学品市场[4]。每年皮革行业向环境排放废水达1.8×109t, 这其中排放的污染物:铬6 000t、硫化物1×104t、悬浮物15×104t、COD7.5×104t[5]。故针对皮革化学品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及健全的管理体系, 是制革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6]。

目前已有的针对化学品的风险评价与管理办法, 包括美国《联邦政府的风险评价: 管理程序》、REACH法规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等。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制度梳理的基础上, 针对皮革化学品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和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总结。其中, 环境风险评价主要是从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2 个方面着手, 而风险管理是根据国内外已有的有害化学品管理体系[2,7], 探索建立适合国内现状皮革化学品的管理体系。

1 皮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价

目前化学品的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2 个方面[7],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基本定型, 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日趋完善。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关于皮革化学品的环境风险评价体系见图1。

1. 1 皮革化学品健康风险评价

皮革化学品健康风险评价是指人体接触皮革化学品所造成潜在的、有害于健康的影响, 并对这种影响的可能性加以定性或定量表征。例如, 毛皮媒染中的六价铬可影响人体代谢过程, 使蛋白质变性, 干扰某些酶系统功能, 并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1. 1. 1 健康风险评价的步骤

皮革化学品的健康风险评价的基本步骤如图1 所示, 该风险评价体系参考美国国家科学院 ( NAS) 于1983年编制的有关风险评价的研究报告, 将健康风险评价概述为4 个步骤, 研究方法与内容如下[8]。

( 1) 危害鉴定

危害鉴定主要是通过评审该化学物质的现有毒理学和流行病学资料, 确定其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或潜在危害, 及待评价物的各项有关的理化特征参数, 进而明确人体接触该种化学物质时是否有害健康。该阶段的工作是风险度的定性评定[9], 风险度的定义如下:

R[危害/ 单位时间]= P[事故/ 单位时间]× C[危害/事故]

其中, 事故发生的概率称为风险概率 ( P) , 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害称为风险后果 ( C) , 风险 ( R) 是两者的积。

( 2) 受体剂量反应评估

这一步骤是表征毒物的剂量与接触人群中发病率之间关系的过程, 并估算发病率与接触的关系, 从而进一步确定不同剂量暴露的反应强度。由于多数情况下, 很难得到完整的与效应相对应的人群暴露资料, 故在动物试验后利用一定的模式得出近似的人群剂量- 反应关系[10]。

( 3) 接触评估 ( 暴露评价)

接触评估是对人群暴露于环境介质中有害因子的接触强度、频率和时间进行测量、估算及预测的过程, 接触人群的特征鉴定与皮革化学品在环境介质中浓度与分布的确定。皮革化学品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数据一般可通过监测获取, 不同污染物暴露在环境中所产生的影响和效应是有差别的。已有文献对于环境污染物的评价方法进行讨论, 但没有一种适用于所有污染物的通用方法, 因此必须根据每种化合物的具体情况, 逐个加以评价。

( 4) 风险评定

风险度评定就是根据前3 个阶段所获取的数据, 估算不同接触条件下, 可能产生健康危害的强度及过程。风险度评定主要包括: 对有害因子的风险大小作出定量估算与表达和对评定结果的解释与过程的讨论, 特别是对前面3 个阶段评定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作出评估。

1. 1. 2健康风险评价的模型及其在重金属铬中的应用

健康风险评价涉及多介质、多途径, 考虑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分配、迁移转化等过程, 要用到各种场地参数、暴露情景参数、生态毒理学参数等[11]。为简化评价流程, 已有一些模型被开发并应用, 如CLEA、RISC、RB-CA、ROME、RISC-Human和Sniffer等[12], 其中RBCA模型常用于重金属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如进行制革行业重金属铬的健康风险评价, 可选用RBCA (Risk based corrective action) 模型, 该模型中将化学物质分为致癌物质与非致癌物质2类, 若已获得三价铬转化为六价铬的环境参数, 即可按致癌物质计算铬的致癌风险值 (CR) ,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SF为致癌斜率因子; EF为暴露频率; ED为暴露持续时间; IR为摄入比例; BW为体质量; AT为平均时间。下标oral、dermal、inh分别为经口、皮肤接触, 吸入。

对于致癌物质六价铬, 计算其风险值, 并设定为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上限值为10- 6~ 10- 4;

对于非致癌物质三价铬, 计算其风险值, 并设定可接受非致癌水平上限值为1[13]。

1. 2 皮革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

在毒理学、生态学、统计学和数学模型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生态风险性评价的方法, 主要用于评价皮革化学品的潜在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 预测风险出现的概率及其可能的负面效果[14], 不仅要以皮革化学品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为基础, 而且还要考虑其降解后的生态恢复潜力[15]。

1.2.1生态风险评价的步骤

(1) 暴露评价

需要确定受体和暴露途径的强度及时空范围, 描述形成暴露的干扰源和暴露发生的可能性。

( 2) 受体剂量分析

即可能受到来自风险源影响的生态类型, 代表受体是那些对风险因子的作用较为敏感或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系统, 一个区域内的类型多种多样, 可以根据区域特征、评价目标选择特定的生态类型作为风险受体。

( 3) 危害评价

危害评价目的是确定风险受体的损害程度, 它应追溯以下问题: 生态完整性是否受到威胁, 生态危害的属性及强度, 生态恢复的时间尺度, 以及干扰与观察到的生态危害有何联系。

( 4) 风险表征

结合暴露评价、受体分析、危害评价的内容, 提供有关风险本质和范围的所有资料的综合研究结果, 供风险管理者做出环境决策。

1. 2. 2生态风险评价的模型及其在皮革化学品中的应用

由于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涉及到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降解和生物吸收、排泄等过程, 因此, 各类化学品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模型被广泛应用[16], 目前常用的模型主要有分布模型、效应模型[17]。

( 1) 分布模型

分布模型的结果用来找出计算浓度、预测环境浓度和无观察效应浓度之间的比率, 用此评价污染物的生态风险, 分为3 类[18]: 描述某个区域的某种化学物质的分布的模型、具体研究实例中的有毒物质污染的模型和针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模型。

( 2) 效应模型

效应模型是指能将生物体的某种污染物浓度或者体内负荷, 转化成对有机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或者整个生物圈的影响的模型。效应模型根据所考虑的生物等级可分为[19]:

a) 生物体模型的核心是有毒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 如对生长或生殖的影响。

b) 种群模型包括有毒物质浓度和种群参数关系的种群动态模型, 通常考虑的是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和生长参数。

c) 生态系统模型包括有毒物质对生态系统的参数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使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组分。现有的生态系统模型一般是考虑有毒物质在食物链或者食物网上流动, 导致生物富集效应的模型。

图2 以皮革化学品中常见的铬为例, 在生态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环境危害, 但它在皮革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也无法替代, 在运输、使用乃至最终的污水处理中, 都有进入到生态环境中的可能。铬进入到自然环境中后, 随水体进行流动, 首先被土壤吸附; 一定浓度下的表面活性剂进入土壤中后, 会改变土壤的疏水性, 导致土壤生态体系的改变, 持水性增加, 同时, 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对细胞膜作用后, 过多水分的转移会造成部分微生物的失活, 同时, 吸附于土壤内部的有毒物质会因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而转移到水体中, 继续进行生物迁移; 而部分染料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 微生物的接触会造成生物体的死亡, 并且随着生物链的延续, 生物富集作用增强, 生物链级别越高的生物所受毒害越大, 造成严重的生态损失。

1. 3皮革化学品风险评价终点的确定

与生命周期面临的问题相似, 如何确定风险评价的界限, 是进行评价的关键所在。评价终点是对那些需要评价个体界限的清晰描述。在健康风险评价中, 其界限到人类健康风险为止, 而生态风险评价, 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物质迁移过程的多样性, 不同评价人员可能选择不同的终点和不同的路线, 目前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方法来界定生态风险评价的终点。常用的测定终点有生物个体的死亡率、繁殖力损伤、组织病理学异常、群体水平的物种数量、群落水平的物种丰度等几个指标。生态系统水平以上层次的评价终点, 可以用生物量或生产力来表达, 但目前皮革化学品中的相关研究较少。

2 皮革化学品的环境风险管理

皮革化学品的环境风险管理是在其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上, 采取控制措施。管理者应了解评价中如何假设和估算的, 风险评估只是一个范围, 风险管理部门必需考虑所有因素, 才能获取成功[1]。

2. 1 国内外有关皮革中有害化学品的条款和标准

目前, 不同国家的对于皮革及其制品中有害物质的标准不尽相同, 主要指标包括六价铬、甲醛、偶氮染料、五氯苯酚、重金属浓度等, 具体标准见表1。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的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 GB20400- 2006) , 于2007 年12 月1 日起强制实施。该标准中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与欧盟、日本、美国禁用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保持一致。目前, 对于皮革及制革中的有害物质, 我国已出台相关标准见表2。

2. 2 对国内皮革化学品管理的启示

《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在提到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时, 讲到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有毒有害化学品等问题日渐突出[20]。为此, 结合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经验[19], 对我国皮革化学品的管理提出如下建议[21]。

( 1) 调整化学品管理的首要目标, 重点关注皮革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目前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欧盟REACH法规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高水平保护”, 我国在制定相应法规政策时, 也应该重点关注皮革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 2) 对高风险皮革化学品实行优先管理

进入21 世纪以来, 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对可能对职业卫生安全、健康和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的现有化学品建立“优先管理化学品名单”。我国目前尚未全面启动化学品优先管理机制, 亟待有关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 以保障长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 3) 实施新化学物质申报审批制度

目前我国对于化学品的管理现状比较被动, 经常是某些化学品已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时才采取措施。虽然, 化学品首次进口登记制度的实行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其危害, 但该项制度未涉及国内生产的新化学物质, 亦无配套的监督机制,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 更加不能适应国际发展的需要。新化学物质申报审批是对化学物质采取主动控制的必要措施, 应尽快实施和完善。

( 4) 不断深化皮革化学品数据测试和风险评价

随着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 大部分发达国家纷纷调整各自的化学品管理计划, 进一步深化化学品测试和评价的范围与深度, 坚持“无数据, 无市场”的原则。建议我国在制定工业化学品准入政策时, 应考虑企业对化学品数据测试和化学品风险评价的情况, 并据此进行监督管理。

( 5) 对消费品中化学品的危害进行立法管理

目前国内化学品管理目录较多, 分类分级标准不统一, 有的甚至相互矛盾, 给政府监管带来麻烦, 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欧盟REACH法规不仅管理化学品自身, 还包括了含有化学品的物品即化学品的下游产品, 如纺织服装、玩具、家具等消费品。为贯彻科学发展观, 减少化学品危害, 建议考虑对消费品中的有害化学物质进行立法管理。

( 6) 进一步加强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建立

皮革化学品管理技术支持体系是实现皮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与保障。技术支持体系包括化学品测试分析的合格实验室系统、化学品测试、评价使用的测试准则、合格实验室规范原则、风险评价准则等标准规范以及化学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以美国为例, 美国FDA和EPA于20世纪80 年代相继率先建立GLP准则 ( 合格实验室规范) , 规定所有化学品测试的问题。

( 7) 加快皮革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认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部分实验室基本具备了合格实验室的条件, 可以对管理中所需的测试指标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资料, 目前的关键是尽快建立认证体系, 提高检测能力及水平, 成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增强服务意识, 促进合格实验室的建设。

( 8) 加强国际及国内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交流, 有效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资源, 为化学品管理服务[2]。

3 展望

环境风险评估分析 篇4

1、加强行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要抓好环卫工作,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环卫队伍,我们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本,结合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大力开展职工教育,破除旧有思想,针对环卫工作又脏又累。有些职工思想不稳定的现实,让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做到“自尊、自强、自重、自省”。要求全体党员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转化为推动环卫工作发展的动力,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在全局上下形成了一种爱岗敬业、高效廉洁的工作作风,使我们的服务质量有很大提高。

2、对环境空气影响的主要因子有哪些

(1)主要是猪场粪便及尿液挥发的恶臭及恶臭气体,包括硫化氢、氨、粪臭素等。

3、在影响分析与评价中,除水环境影响、环境空气影响外,还应关注哪些方面

(1)关注以粪便为主的固体废物处理不当的污染问题;

(2)关注可能发生疫情的问题,或疫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

(3)关注蚊蝇孳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4)关注施工期&无疑考试网&的生态影响。

4、猪场粪便处理是否存在问题

(1)粪便由附近农民拉走肥田虽然是一种处置方案,但存在不能及时拉走或不能完全拉走而造成污染的问题。

(2)建设单位应采取措施彻底解决粪便污染,选择应急安全卫生填埋场或处置场所。

5、养猪场工作人员卫生风险及疾病

养猪场工作人员轮状病毒的阳率为21.62%,符合轮状病毒在人群中分布的一般规律。本次调查发现人、猪轮状病毒隐性感染的情况很相似,在21.62%至21.82%之间。有报道A组轮状病毒可从人和多种动物检出,提示有人畜共患的可能[2]。本病既然为人畜共患病,则人畜皆可为宿主,均可作为传染源,值得流行病学工作者的重视。

环境问题的风险与治理 篇5

土壤污染具有极高的生态风险、安全风险和社会风险。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复杂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土壤污染的产生与治理都与被污染地块整体的环境状况密切相关。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复合性、外延性、难可逆性和隐蔽性等特征。首先,土壤污染是各种有毒、有害污染物在土壤中长期累积的结果。其次,土壤污染的产生与流经该地区的污染水体和该地区受污染的大气环境密切相关,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流经土地的过程中滞留在土壤中,大气中的污染物也会伴随自然沉降和降雨等形式进入土壤环境中。同理,被污染土壤也会通过地表径流和自然挥发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带到该地区的河流和大气中。严重的土壤污染不仅反映了土壤遭受毒害的情况,通常也表明该地区的空气和水等污染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再次,土壤污染主要包括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土壤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降解,而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由于难以降解,一旦造成污染,其污染结果几乎是不可逆的。此外,由于土壤污染的机理复杂,污染物隐藏在土壤之中,不易被大众感知和理解,其危害因此常常被忽视或低估,这也使得土壤污染的风险具有了更大的隐蔽性,客观上给土壤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增加了难度。

土壤污染危害大,影响深远,不仅直接威胁到生活在受污染土地上的人、牲畜、野生动植物的健康和生存状况,而且会对农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各种食品安全事故很多都与种植农产品的土壤受到污染有关。此外,我国从建国之初开始的工业化建设,由于环境意识的缺失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给城市工业用地留下了大量污染。改革开放之后,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推动下,城市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乡镇企业的疯狂扩张不仅使得工业开发的国土面积呈几何级数增长,严重挤压了自然生态空间,而且化工、煤炭、有色金属等产业对工厂所在地的土壤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污染。近年来受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或停或搬,但其造成的土壤污染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很多基层政府在未进行有效土壤污染修复的情况下就将污染地块出让,目前全国各地城镇不少商品住宅、公共空间都建在这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污染土地上,安全风险随时可能爆发。

随着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城乡人群健康受损等问题日益加剧,公众越来越清晰地感知到各种环境风险的威胁。学界和政府多年来对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理论和政策的宣传也初见成效,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得到普遍提升,越来越多的公众能够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各种环境风险的危害。此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持续推进也为公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捍卫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权益受损的行动提供了合法性支持。为了预防各种因环境污染引发的风险,应对环境污染对人们健康、财产和其他权益的侵害,近年来我国城乡频繁爆发了各种形式的环境抗争。环境抗争风起云涌,已经演化为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对我国固有的社会秩序和政府管理体制造成了一定冲击,并对社会结构产生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近期发生的常州毒地事件再次表明,中国的环境风险形势严峻,已经进入了持续高发阶段。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环境污染状况还在继续恶化,已经从水污染、大气污染为主要表征的污染发展到更具复合性特征的土壤污染;第二,污染的高危受害范围已经从农村蔓延到城市,受害的主体人群从传统意义上以农民为主的弱势群体扩散到城市中产阶级;第三,污染的后果已经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发展到对社会安全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环境污染是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严重的环境风险对我国的自然生态、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重大威胁,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尽管我国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之中,但是,由于环境污染的形成是我国长期粗放式发展的结果,环境污染的治理也必须要经历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环境风险的防控将一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常州毒土事件为例,土壤污染的一系列客观特征及其引发的复杂后果都表明,对环境风险的预防和治理必然是一项长期的、高难度的、复杂的技术和社会工程。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是江苏省首批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心本着“致力于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等理论研究,服务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宗旨,一直对我国、特别是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跟踪研究。为了更加深入理解土壤污染及其后果,更好地防控和治理土壤污染引发的生态风险、安全风险、社会风险等一系列环境风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常州毒地事件爆发之后,中心主任王国聘教授第一时间组织中心的青年学者对事件进行了持续跟踪,从环境风险与治理的角度对此次事件展开了多维度的研究。

乔永平、郭辉在详细呈现常州毒地事件过程的基础上,从环境问题建构的角度对事件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在此基础上对环境问题建构的一般性模式和变量因素进行了总结。他们指出,环境问题作为社会问题,不仅表现为一种客观性事实,也是社会对其建构的结果。环境问题的建构通常分为矛盾冲突形成与升级阶段、媒体介入阶段、上级政府关注和环境危害(风险)“问题化”三个阶段。现阶段我国环境问题的建构正在由“政府主导型”模式向“多元主体共构型”模式转变,后者实际上反映了受害群体、政府、媒体、公众、民间环保组织和企业等不同参与主体之间复杂互动和相互博弈的结果。

杨振华强调了技术专家在环境风险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对技术专家在现实的环境风险治理中遭遇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技术专家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他指出,环境风险属于科技力量的非理性扩张带来的现代性风险。技术专家因其对技术的垄断获得了在环境风险治理中的权威地位,并因此承担相应的责任。环境风险客观上的不确定性和“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等现代风险治理难题,使得技术专家在现实的环境风险治理中常常陷入尴尬处境。“科技民主化和生态民主化”为环境风险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而专家主导下的科学决策体制与政府主导下的民主决策体制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是管控环境风险的发展方向。

区域环境风险 篇6

1 环境风险识别概述

1.1 环境风险识别

在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中其重要环节是进行环境风险识别,通过系统、全方位的风险识别工作,能够确定区域内的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相关流程的项目,并明确事故发生率较高的环节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等,进行风险识别时一般将危险因素按照其事故原因进行划分,通常可以被划分为火灾、爆炸以及泄漏这三种类型[1]。

1.2 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分析

环境风险受体主要指可能受到风险源影响的动植物、人群以及自然环境要素等,长久以来国内对于环境风险受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但随着这一工作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开始重视环境风险源对人群的影响,即对环境风险受体的脆弱性分析。

2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信息扩散法

信息扩散法是指当进行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时,区域内的信息收集不足则可以通过集值化模糊数学处理来利用样本中的模糊信息进行评价的方式,信息扩散法在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中有着广泛应用,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2.1 评价区域网格化

评价区域网格化将风险源信息与数学矩阵相结合,通过建立等步长大小的正方形单元列为ɑij,并采用矩阵的形式来表示这一二维空间,而矩阵中的个元素ɑij都代表了正方形单元的信息,则可以对研究区域内的环境风险进行较为直观的反映,矩阵形式如公式(1)所示。

2.2 子风险信息矩阵的构建

通过上一步骤对区域的环境风险源进行了网格化处理,从而建立了整个区域的环境风险值矩阵,如公式(2)所示,通过这一公式能够对环境风险值进行简化计算。公式中,r代表所计算区域的环境风险值;r0代表环境风险源点的环境风险值,可以根据国内外同类型物质的风险平均值进行计算;x是计算区域与风险源区域之间的距离;l’是重点影响区域的最大半径;l风险源的最大影响半径[2]。

2.3 数值修正

需要对矩阵相关信息进行数值修正的原因在于环境风险源的扩散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借助水体进行扩散的风险源,由于其扩散范围仅仅局限于河道周边,所以可以忽略其数值修正环节,而对于气体类环境风险源,其在空气中的扩散作用将受到该区域内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数值修正工作。

2.4 风险值迭加

风险值迭加是指将矩阵内各元素的风险值进行求和,则将得到如公式(3)的矩阵公式。在使用这一公式进行风险值迭加时,要注意不能将气体风险源与液体风险源扩散的风险进行直接的求和,必须在对区域内各风险源进行分析后,确定气体对水体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将这一影响值放在水体危害中进行比较,然后按照这一危险值比例对信息矩阵进行求和处理。

2.5 环境风险分区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将得到的环境风险数值按照风险标准进行分析,并参照美国EPA的规定对区域进行环境风险分区,并通过对分区结果的可视化处理绘制出区域内的风险分区图,从而有利于人们更好的评价区域的整体风险情况。通常环境风险分区根据其风险值分为五个等级,极高、高、中等级的区域需要进行重点管理,而低、极低等级则可以视作可接受风险。

3 环境风险管理与规划布局调整

3.1 环境风险管理

区域环境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在不影响区域发展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降低环境风险值,指通过责任保险、区域风险转移等方式将风险责任从受体穿一道其他社会群体中,从而减轻环境风险对目标群体的损害[3]。

3.2 规划布局调整

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对生态系统、目标社会群体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后,需要根据评价结果对区域进行产业布局的调整,将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相关环节的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并将可持续发展要求落实在区域产业的管理与规划中,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区域的环境风险值。

4 结语

根据信息扩散法能够对区域内的环境风险源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从而得出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的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本文详细的介绍了信息扩散法的五个步骤,同时也给出了具体的环境风险管理工作以及以风险评价结果为依据的规划布局调整工作,从而提升区域内产业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环境风险给人们生活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对区域内的风险源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区域的风险管理以及规划布局调整工作,从而有效优化区域内的产业布局规划工作。本文首先对环境风险识别以及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信息扩散方法的五个步骤,并给出了在环境风险评价指导下的风险管理以及产业布局调整。

关键词:环境风险评价,信息扩散法,环境风险管理,规划布局调整

参考文献

[1]谢元博,李巍,郝芳华.基于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产业布局规划优化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3,03:560-568.

[2]彭王敏子.规划环评中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的探究与实践[D].厦门大学,2009.

区域环境风险 篇7

环境风险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在失控状态下产生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灾害事故进行评价。本文针对的生产工艺过程为液氨由专用液氨槽车运送到厂区, 卸至液氨储罐内, 再由氨压缩机加压输送到液氨分装罐, 然后送至充装排进行气瓶充装。因此在整个充气储运过程中有多种危险有害因素。本文旨在对液氨的泄露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1 风险识别

氨在常温常压下, 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加压易被液化为无色液体。氨气易溶于水, 其水溶液即为氨水。氨气属可燃性气体, 遇火源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同时, 氨又是有毒物质, 当空气中氨浓度达700mg/m3时, 人吸入30min即可中毒, 1750~4500mg/m3时, 可危及生命。

储存过程潜在风险因素识别:液氨在存储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为储罐泄漏、火灾、爆炸, 以及由此间接造成的人员中毒。

运输过程潜在风险因素识别:环境风险来源于液氨泄漏。液氨泄漏因素主要有:管路系统泄漏、储气罐泄漏。

2 源项分析

本文中氨库有三台规格为50m3的液氨贮罐 (卧式罐) , 是主要的液氨贮存设备, 假定其中一座贮罐发生泄漏事故。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和氨气的物理特性, 泄漏量按照导则推荐的两相泄漏量公式计算, 公式如下:

式中:

QLG———两相流泄漏速度, kg/s;

Cd———两相流泄漏系数, 可取0.8;

A———裂口面积, m2;

P———操作压力或容器压力, Pa;

PC——临界压力, Pa, 可取PC=0.55P;

ρm———两相混合物的平均密度, kg/m3, 由下式计算:

式中:

P1———液体蒸发的蒸气密度, kg/m3;

P2———液体密度, kg/m3;

FV———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 由下式计算;

式中:

Cp———两相混合物的定压比热, J/ (kg·K) ;

TLG———两相混合物的温度, K;

TC———液体在临界压力下的沸点, K;

H———液体的气化热, J/kg。

经计算, 具体泄漏量见下表1。

3 事故情况下风险预测

预测模式。本项目氨泄漏属瞬时或短时间事故, 采用烟团模式:

式中:

C (x, y, o) ——下风向地面 (x, y) 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 (mg.m-3) ;

xo, yo, zo——烟团中心坐标;

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

σX、σy、σz——为X、Y、Z方向的扩散参数 (m) 。常取σX=σy

预测结果。根据选定的气象条件和假定的事故状态, 分析泄漏在空气中不同浓度下风向影响的最大距离。

通过预测可知:泄漏孔径为2mm时, 氨的影响范围为25-880米的范围, 如果泄漏孔径为10mm时, 影响范围为15m~大于2000m, 如果泄漏孔径为65mm时, 影响范围为110m~大于2000m, 如果发生罐体大面积破裂, 发生短时间 (20分钟) 大量氨气泄漏, 则影响范围较大, 而且属于氨的急性中毒 (3500mg/m3) 的影响范围, 在此范围内都可致人死亡。

小结。根据项目区气象资料, 冬春盛行西北风, 夏秋盛行西南风, 根据上表可看出, 不同的大气稳定度、风速和泄漏孔径, 液氨泄漏后急性、毒性影响范围是不同的。液氯储罐一旦发生泄漏, 其影响随泄漏孔径不同而不同, 发生泄漏孔径小, 其影响范围较小, 反之则大。

4 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措施

(1) 液氨储罐

液氨储罐本体应有良好的保温设施以及夏季自动喷水降温装置。倒罐作业时, 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外来充装液氨的汽车槽车, 实行过磅制, 严禁过量充装。

(2) 液氨罐车

罐车必须专用、定期检验, 不得混装。使用过程中必须留有不少于最大充装重量0.5%或100kg的余量, 且余压不低于0.1MPa。液氨罐车的充装系数不得超过0.52t/m3, 且不超过车辆最大载重质量。充装过程中, 罐车内的液氨或气氨不得向大气排放。严格运输管理, 慎重选择运输线路、运输量和运输时段, 有效地减少运输过程对环境的风险性。

液氨泄漏应急救援措施:液氨泄漏后, 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污染区,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通讯设备对外联系求助, 生产指挥系统立即根据情况采取停车处理, 派专人指挥交通进行接警工作, 对伤员立即进行救护, 并送最近的医院救助, 派专人保护现场。当可能威胁到友邻单位时, 指挥部要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和部门。

5 结论

生产过程中使用和贮存液氨, 其泄漏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应针对不同的生产经营规模做好预防工作, 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措施, 严格规范风险防治措施, 加强环境风险管理, 把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2004-12-11

[2]胡二邦, 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编写,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0-06-01

[3]李民权, 曹德扬, 欧阳福康, 等译.工业污染事故评价技术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2.83-86.

加气站环境风险分析 篇8

CNG是高品质的清洁燃料, 主要成分是甲烷。目前CNG加气站已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1]。鉴于CNG加气站的高风险状态, 有必要对CNG加气站生产运营过程进行风险识别和环境风险分析, 并提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2]。以铁岭某CNG加气站为例, 遵循《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3]的有关规定与要求, 就该项目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

1 项目概况

该加气站规模为日加气能力1×104m3天然气, 供铁岭市CNG汽车加气用。该站为CNG汽车加气子站三级站。

2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及重大危险源识别

评价工作级别划分原则见表1。

本项目建设地点不属于《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中规定的环境敏感地区。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 天然气的贮存区的临界量为10t, 本项目储存压缩天然气最大量为6.43t, 小于临界量, 不构成重大危险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3 环境风险物质识别

天然气具有可燃性, 主要成分是甲烷, 本项目压缩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大于90%, 其余为少量乙烷、丁烷、戊烷、二氧化碳、氮气等, 多在油田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天然气热值较高, 密度较轻, 泄漏后不易聚积, 在空气中的爆炸浓度为4.6~14.6%。甲烷不属于毒性气体, 但长期高浓度接触也会因缺氧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当空气中的甲烷含量增加到10%以上时, 则氧的含量相对减少, 就使人感到氧气不足, 此时症状是虚弱眩晕, 进而可能失去知觉, 直到死亡。天然气属危险化学品, 雷击、静电、明火、渗漏等均可能酿成火灾或爆炸事故。其主要燃爆特性如下:

(1) 天然气爆炸属分散相爆炸, 要有氧助燃, 与周围环境、燃气的组分和浓度密切相关。

(2) 天然气爆炸多为爆燃过程, 爆炸扩大的延伸主要依靠热学效应, 已爆介质向未爆介质的传播较慢。

(3) 天然气的爆炸下限为5.10% (体积百分比) , 爆炸上限为15.03%, 超出这个范围, 无论浓度过高或过低, 即使点燃, 也不会引发爆炸。

(4) 天然气爆炸过程, 本质上是一个快速氧化即燃烧的过程, 压力波的传播伴随火焰波阵面的传播, 这种“伴随”性在燃气泄漏严重、扩及范围很大的空间内极易引发恶性大火, 而大火又会促使周围其他一些燃气设备再次爆炸而形成连锁反应。

(5) 天然气爆炸相对于核爆和化爆升压时间较慢, 在易爆空间设置足够的泄爆面积是一项简易可行的减灾措施。

4 工艺潜在危险性识别

根据对本工程的分析及同类项目的类比调查分析, 将风险类型确定为:可燃、易燃物质 (压缩天然气) 泄漏、天然气泄漏引发火灾及爆炸三种。

4.1 管线泄漏燃气

管线阀门关闭不严, 管线及接口安装不合理, 压力调节设施故障、外界施工破坏等都可能造成管线内燃气泄漏。

4.2 车载储气瓶组

由于储气瓶组压力较高, 一旦出现泄漏, 遇明火、静电火花、雷击、机械火花等点火源, 易形成火灾、爆炸危险。

4.3 加气机

加气机在加气过程中天然气泄漏, 遇明火、静电火花、雷击、机械火花等点火源, 易形成火灾、爆炸危险。管线与设备接地不良遇雷电或静电火花均会引起火灾、爆炸。防爆开关的接头松动及电气接头等电气设施方面的安全隐患, 一旦天然气泄漏均可导致电火花引起的爆炸、火灾危险。

5 源项分析

5.1 事故案例

根据西华大学近期对全国34个CNG加气站的100起安全事故资料的调查报告, 安全事故按其损失及性质, 分为重大事故及一般事故。其中重大事故 (爆炸、燃烧、泄漏) 10起, 占总事故的10%, 发生重大可信事故的类型主要有泄漏、爆炸和爆燃。一般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有设计问题、产品质量问题、自然腐蚀、卡套脱落、冰堵管道等。另外, 安全拉断阀失效导致高压软管拉断或泄漏的事故在调查中也占了较大的比例。

5.2 事故概率分析

根据国内储罐爆炸事故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建立本项目事故树图。故障树的顶事件为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基本事件共有15种, 代号为S1-S15, 分别为达爆炸极限 (S01) 、危险区违章动火 (S02) 、维护时撞击罐体 (S03) 、运输过程发生撞击 (S04) 、雷击 (S05) 、避雷器失效 (06) 、电器不设防爆装器或防爆器损坏 (S07) 、汽车未设防爆器或损坏 (S08) 、液体流速过快 (S09) 、液体冲击罐内金属突出物或金属浮标 (S10) 、操作失误 (S11) 、管线腐蚀 (S12) 、安全阀卸压 (S13) 、密封件损坏 (S14) 、制冷装置损坏导致罐体温度过高 (S15) 。

本工程危险区划分为液压增压设备区、储气瓶组区、加气区。

本项目为车载储气瓶组压缩天然气, 对天然气来说, 其最大的风险来源于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 天然气泄漏所造成的毒性危害相对较小, 天然气泄漏之后可能发生3种事故状态: (1) 排放后不立即燃烧, 也不推迟燃烧, 形成环境污染; (2) 排放后立即燃烧, 形成喷射火焰; (3) 排放后不立即燃烧, 而是推迟燃烧, 形成闪烁火焰或爆炸。其中, 以喷射火焰、闪烁火焰和爆炸形成的事故后果突出, 对人、建筑物、自然环境、设备等造成的损失最受关注。

6 风险防范措施[4,5]

6.1 技术措施

(1) 严格按照GB50156-201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城市燃气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从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危险化学品贮运、工艺技术设计、自动控制设计、电气电讯、消防及火灾报警等方面提出风险防范措施。严格控制各建、构筑物的安全防护距离。

(2) 储气瓶组应设安全阀及紧急放散管、压力表及超压报警器。

(3) 子站的液压设施应采用防爆电气设备。

(4) 工艺设备、运输设施及工艺系统选用高质、高效可靠性的产品。加气站防爆区电气设备、器材的选型、设计安装及维护均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规定。

(5) 站内输气管道选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输气管线的始端、末端、分支和转弯等处设置防静电、防感应的接地设施。

(6) 按有关规范设计设置有效的消防系统, 做到以防为主, 安全可靠。

(7) 在可能发生天然气挥发及泄漏积聚的场所, 设置可燃气体检测器、报警器及切断系统装置;报警系统应配有不间断电源;可燃气体检测器和报警器的选用和安装, 应符合现行GB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8) 根据气温变化、设备运行状况, 来调整各项作业方案和设备运行参数, 并采取防冻或降温措施, 防止异常情况发生。

(9) 加气机的加气嘴泄压排气应排向安全方向, 以防止高压气泄放漏失时不安全。定期对天然气泄漏测量、报警装置进行检查和保养, 使其保持在完好状态。

(10) 在加气站醒目位置粘贴天然气化学危险品的性质及事故救援措施和疏散方案图示, 同时向附近企业和居民作好明示。

6.2 管理措施

(1) 装卸、加气、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 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 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 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2) 把每个工作人员在业务上、工作上与消防安全管理上的职责、责任明确起来。

(3) 对各类贮存容器、机电装置、安全设施、消防器材等, 进行各种日常的、定期的、专业的防火安全检查, 并将发现的问题落实到人、限期落实整改。

(4) 建立夜间值班巡查制度、火险报告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

6.3 应急预案

通过对事故的风险评价, 企业在投产前, 应制定详细的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应急预案、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施及应急处理办法。2010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建设单位应据此制定厂区的应急预案, 并经过专家评审, 审查合格后实施运行[6]。

7 结论

根据铁岭某CNG加气站环境风险分析可见, CNG加气站为高环境风险企业, 主要生产环节存在环境风险隐患, 一旦发生事故将带来较大的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 应积极采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最大限度降低加气站环境风险的发生。

摘要:分析铁岭某压缩天然气 (CNG) 加气站项目的环境风险, 对其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识别、源项分析, 并提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关键词:加气站,环境风险分析,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陈茂濠, 吴文佳.广东建设天然气储备的初步建议[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0, 39 (3) :193-195.

[2]乔蓓, 陈忱, 陈雪峰.CNG加气站风险识别评价和对策措施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1, 40 (1) :100-102.

[3]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S].HJ/T169-2004, 2004.

[4]刘嫣潇, 吕季峰, 陈慧芳.LNG加气站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实例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 (8) :135-136.

[5]彭园花.CNG加气站风险评价[J].浙江化工, 2009, 40 (2) :27-29.

分析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 篇9

一、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中各要素的现状

风险投资的金融环境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分别是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市场和金融人才等。这四个方面在风险投资中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为了营造我国良好的风险投资金融环境, 现在我们对风险投资金融环境中的各要素进行分析。

首先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主要指从事金融服务业相关的金融中介机构。其中包含银行、证劵、保险等行业。我国金融机构的现状是存在多而杂的状态, 就银行业而言, 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地方各级银行, 在管理上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统一管理, 但是在具体操作上, 每个银行却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方式。除了必须遵从的中行制定的相关规范之外, 其他银行在为群众服务的同时想得最多的也是为自己谋利。只有保证了自身的正常发展, 银行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在这个过程中, 中行并不能对其他银行的发展和推行的政策做到及时的监管。

其次是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指的是依赖于我国的会计事务所、银监会和审计署等部门的作用, 对我国的金融行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就目前的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而言, 国家银监会及审计署等部门在监管我国金融环境的作用是很大的。以审计署为例, 审计署的作用就是监管全国各地的金融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 对他们进行定期的检查, 以防止出现资金漏洞和私自定价的状况, 通过加大监管力度来净化我国的金融市场, 给企业的风险投资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易场所。顾名思义, 金融监管就是对金融行业进行监督管理, 通过对审计署的例子可以说明, 国家通过立法及审查的方式来管理金融市场的力度。但是, 就审计方面, 国家做的工作很多, 并且全部是国家部门来进行监管的。然而对于会计事务所的重视程度却不高。优秀的会计师多集中在各个知名的会计事务所里面, 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金融行业都会聘请高级会计师来对企业的内部账务及日常工作来进行审计。也就是说, 国家的审计署或者银监会所审计的对象都是这些高级会计师所提供的数据, 这就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通过做假账来蒙混审计署的检查。所以, 未来在对待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的时候, 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当加大对会计事务所的管理, 避免由于疏忽和遗漏造成检查不当且不彻底的情况的发生。

再者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顾名思义就是进行金融交易的市场, 他可以是有形的, 譬如证劵交易中心, 也可以是无形的, 譬如直接进行股票投资等。风险投资所投资的对象多是准备上市的或者发展势头良好的公司。对他们的投入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体, 在进行风险投资时都要认真观察整个的金融市场环境, 以及所要投资的公司的动态变化, 这样才能够为自己选择好投资对象提供前提。就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而言是不容乐观的, 因为我国的交易市场等金融市场都是刚刚形成不久, 并且参与金融市场的可作为风险投资的企业众多, 而国内对于金融市场的对待却远远不够, 所以这就容易被外国的专门进行风险投资的个体或大财团利用, 以达到吞并或者拖垮我国相关行业的目的, 破坏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的相关经济部门和证劵监管部门要认真观察和维护我国的金融市场, 通过立法来加大监管力度, 一方面监视外国风险投资集团的投资行为, 另一方面监督国内投资集团的投资状况。通过加大对投资集团的监管, 以及严格把守金融市场入口的形式来净化国内的金融市场, 为我国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最后是金融人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 加速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各国金融行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在时代的迫切要求下, 金融人才也一度被各国金融业所争夺。拥有一支超强的金融队伍, 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可谓如虎添翼。由金融人才所组建的风险投资观察团, 对于进行合理的风险投资是极其有利的。对不少风险投资者来说, 拥有了人才就等于拥有了财富。近些年来, 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向社会提出了金融人才方面的要求。目前, 我国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金融学, 重点培养金融学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社会缺口较大而人才供不应求, 所以我国的大多数风险投资集团不惜用高薪来聘请外国金融人才为自己谋取财富。当我国的金融市场被外国的金融人才所垄断的时候, 对于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发展就是极其不利的。所以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工作, 多培养综合业务素质高的金融人才, 为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良好高速的发展。

二、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的风险投资中的各要素的现状分析就可以看出我国在风险投资金融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从对金融行业的立法角度分析, 我国对于金融行业的立法还是有待完善的。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金融行业立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譬如《反垄断法》及银行内部审查工作考核等方面。但是, 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时多样的, 相对应的, 国内的金融市场的变化也是多样的, 之前的立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金融业的发展需要, 譬如出现的新型的金融事件, 通过利用法律的空子来进行零投入的风险投资事件, 这方面我国的法律并不能做到全面的监管与惩处。相对应的, 国家相关部门应当时刻关注金融市场动态, 改善政府部门立法滞后性的缺陷, 通过对金融市场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发展状态, 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进行及时的立法工作来避免相关问题的产生。并在日常处理金融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时进行总结和反思, 然后进行立法, 逐步在实践中完善我国金融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从而保证金融行业的正常运行。

其次是加强对进入金融市场的相关企业的监管力度。企业再进入金融市场时会经过我国的工商等部门进行前期审核。达到一定的标准时就准许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在这个过程中, 无论是工商还是其他什么国家金融部门都应当对提交申请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通过对提交申请的企业的相关材料, 以及经营状况和申请人的背景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考察来控制进入金融行业的企业整体正常运行, 避免由于前期疏忽给金融市场的良性运行带来隐患。

三、对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的分析

对于风险投资者而言, 进行金融投资时要对金融环境进行分析, 然后进行风险资金投入。在对金融环境分析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 进行风险投资金融环境分析要充分考虑科技和管理环境系统方面。因为现代经济就是依赖于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经济, 衡量一个金融投资环境的时候, 观察它的科技发展状况和应用科技的深度是否良好就可以很好地为进入资金投入做好前提工作。金融投资环境的科技水平含金量越高, 投资环境越稳定。我国的风险投资金融环境中的科技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 充分的证据就是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国内企业在逐年增多, 并且金融环境也在逐渐完善。相对应的, 未来我国的风险投资环境会更加安全。

其次, 是风险投资金融企业环境系统方面。风险金融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 多利用电子交易系统进行投资, 而金融投资企业是专门为了投资者更好地进行投资活动服务的。考察金融投资环境时, 考量金融企业的各个方面也是必须要做的工作。一是对于金融企业的专业机构而言, 衡量一个金融企业的成熟程度可以从它的金融机构上看出来, 机构数量越多的金融企业, 它的投资环境越安全。二是对于金融企业的硬件条件而言, 一个金融投资企业的硬件设施越完善, 给投资者的感觉就越安全。因为投资者进行投资的过程中, 自己的流通是依赖于电子交易系统进行的, 完整的硬件系统能够增加投资者的信任感。三是社会生活状况, 在投资者进行投资时, 可以观察该地区的投资社会生活状况, 一个地区的人们的投资观念越强烈, 说明该地区的投资环境越安全。

四、总结

对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的分析, 是为了向风险投资者提供顺畅的投资渠道并为投资者获得最大收益服务的。国家通过建立金融投资体系来保证我国金融投资体系的完整性并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本文通过对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的各个方面的分析, 向大家展示了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的整体状况, 希望对大家进行风险投资时会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永梅.论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金融环境[D].华南师范大学, 2010.

[2]张小玲.发展江苏风险投资的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渔港环境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篇10

关键词:渔港;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渔港作为渔业生产服务基地,一般依河流入海口而建。在春节生产、伏季休渔,台风季节和冬季停港期间,港内少则几十几百、多则几千条渔船停靠。大量渔船密密麻麻拥挤在一起,一般多为木质渔船,船上带有大量燃油、煤气罐、网具等易燃易爆物品。一旦发生事故,造成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1 环境风险事故识别

1.1 自然风险

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地震、上游泄洪等自然灾害所产生。给工程施工期及营运期带来溃堤、风损、浪损、船舶被泄洪水冲走失踪等不可抗拒的风险。

1.2 火灾风险

渔船上船员生活经常用火,维修改造使用电焊,加之船上有大量易燃易爆物品,空间狭小,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火灾,大量渔船拥挤不堪,首尾相连,造成火烧连营,危害极大。

1.3 溢油风险

渔港施工和营运期间,存在因管理、操作失误或者船只碰撞,船只沉没,维修拆解打捞等造成油品泄露的可能。油污难以清除,对港区水域造成油污染,波及周围海边休闲度假旅游区,水产养殖区,造成水产品食用安全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极大,后果极其严重。

2 环境风险事故分析

2.1 自然灾害分析

自然灾害属于不可抗力,毁灭性后果巨大。但自然灾害各具征兆。现代卫星遥感科学技术,已经能提前观测预报,给出了预防减灾的宝贵时间。

2.2 火灾风险分析

总结失火原因归纳为:

船员消防知识、安全意识淡薄,消防设备不会使用;

柴油品质低劣,油气挥发严重,遇火花引爆;

电气焊违章操作,未留值班看护人员,死灰复燃;

私拉滥接电线、机舱电线老化短路,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转产生火花引爆油气;

主辅机高压油管破裂,喷到高温排气管引燃;

厨房煤气罐燃烧无人看管,小火引发火灾;

加油过程中违规操作引起的静电或遇到明火引燃油气;

船东、港区消防资金投入不足,消防设备配备不齐全,不能消灭初起火灾。

火灾影响最直接后果是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经济损失,其次是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火灾的发生会对海洋水域环境带来较大影响,大量的焚烧灰飞及灰烬漂浮在海面,对海洋沉积物环境、海洋生物环境及渔业资源都有影响。

2.3 溢油风险分析

渔港工程在项目建设施工期间如有管理疏忽或操作失误会造成油品大量泄露事故。未来渔港营运期间会增加港池、航道区船舶通航密度,包括船舶航行过程、到港靠泊、锚地停泊等,存在潜在的通航交通安全隐患,船只相撞、船与码头碰撞等风险。其风险环节产生在水上运输过程、水上水下施工、渔船维修拆解、渔船加油、卸油过程中。由于事故导致油品大量泄漏会给海洋造成环境灾害风险。

2.4 溢油的中长期影响

进入海中的燃料油将严重影响工程所在海域的海洋环境,直接影响的是水质,进而是生态及底质环境。溢油事故如未得到及时处理,对渔业资源的中、长期影响主要是造成渔业资源种类、数量及组成的改变,从而使渔业资源长期逐渐减产,油品残留不但会影响周边水产养殖场和海水浴场等旅游度假区,还会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的水产品食用安全。这种影响在水域环境中可持续数年至十几年。渔船用油的跑、冒、滴、漏事故的积少成多则也会造成环境风险。

3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3.1 气象灾害预防措施

加强值班人员,密切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提早防范;

施工期间尽量避开台风季节,在台风到达之前施工船舶全部进入锚地避风;

工程完工后,应加强对岸堤稳定性和岸堤附近海底冲淤状况监测,及时掌握防浪堤工程海域稳定状况,及时维护修补加固;

台风和泄洪期间,加强防范措施,渔船首尾带好缆绳,并与码头牢固系缆;

密切与当地政府防灾抗灾指挥部建立联系,制定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大力争取人力物力支援,将损失减至最小。

3.2 火灾事故防范措施

鉴于火灾的破坏后果严重,为防范渔港内发生火灾,工程施工期与营运期应采取以下措施:

经常向广大渔民群众宣传防火安全知识,增强防火意识,普及培训防火知识和救火技能;

督导渔船及码头经营者备齐消防设备;

杜绝渔港内运载易燃易爆危险品和进行电焊、气割以及其他形式的明火修船的现象;

经常检查电器、线路,严禁私自以铁丝铜丝替代保险丝,及时更换老化线路;

渔港内及渔船上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加注燃油期间,严禁烟火。机舱内严禁吸烟;

严禁在排气管高温区烘烤衣物;

生活用火严加看管。

3.3 溢油风险防范措施

在渔港项目施工过程及营运中,为了防止船舶相互碰撞发生溢油污染风险事故。对船舶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

建设单位必须根据港区船舶动态,合理安排工程船施工作业面;

施工船在施工期间应加强值班和了望,尤其是能见度不良时,加强值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施工船舶按国际信号灯正确显示施工信号,警告来船避让;

发生船舶交通事故时,应立即停泵、关闭所有油仓管系统的阀门、堵塞油舱通气孔,中断作业,防止溢油事故发生;

施工水域设置日夜警告标志,严禁其他无关船只进入。并提前、定时发布禁航公告;

营运期间加强渔港水域交通管理,杜绝交通违章,防止撞船造成溢油;

如发生溢油,派船实行警戒或实行交通管制,监视溢油的扩散;

采取措施防止溢油发生火灾,如堵漏、驳油,驳船、拖浅、防火、灭火等措施;

对溢油的及时清除包括溢油的围控、回收、分散、固化、沉降、焚烧和生物降解等处理;

针对溢油的污染程度,决定是否向有关部门提出封闭海域、禁止捕捞和销售水产品的建议,防止误食造成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氯碱行业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初探 篇11

一、氯碱行业环境风险评价项目概述

在氯碱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价中, 本项目针对氯气的输送管道Ф200mm, 壁厚8mm, 常温下输送压力为0.7MPa, 每200m设置1个截止阀, 两个截止阀之间的最大在线储量为18.8t, 液氯卧式贮槽8个 (40m3) , 采用轻型防爆厂房来实现贮温-25℃, 压力为0.2MPa, 单个贮槽最大贮量50t。

二、氯碱行业环境风险评价的一般方法

1、环境风险识别

从氯碱行业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来看, 既包括可预测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火灾等事故, 又包括不可预测的人为和自然因素造成的环境危害, 因此, 从环境风险事故的产生条件来看, 一是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 二是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意外扩散。在对氯碱行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 首先需要从所有的风险环节和因素出发, 来评价其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及风险评价因子。在氯碱行业生产中, 对于易燃易爆如H2, C2H2等, 其燃烧产物为CO2和H2O, 对环境的危害较小, 而Cl2, Hcl, 氯乙烯等一旦泄露将造成重大环境危害和人员事故, 因此作为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对象。

2、源项分析

源项分析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首要工作, 在氯碱行业环境风险评价中, 明确源项分析的内容, 如对最大可信事故的发生概率的确定, 对危险化学品泄漏量的计算等, 都是建立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任务。在氯碱行业中将以液氯泄漏和氯化氢泄漏为主要研究源, 通过评价系统来进行风险的识别和分析, 并为其后果的估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和资料。

2.1 氯气管道的泄漏计算公式

在上式中, QG表示的泄漏速率, P表示为容器的介质压力, K为绝热指数即热容比, Cd为泄漏系数, 当裂缝形状为圆形时取1, 当裂缝形状为三角形时取0.95, 当裂缝形状为长方形时取0.90, A为裂缝的面积, M为气体的分子量, R为气体常数, TG为气体的温度, Y为流出系数值。

2.2 液氯贮槽的泄漏计算

Cl2作为易挥发气体, 按照其挥发原理可分为闪蒸、热量蒸发和质量蒸发, 而在计算器挥发量时以其和为计算基础。通常情况下其挥发原理如下, 液氯一旦泄漏, 在压力减低下而迅速蒸发, 即闪蒸, 并在吸收周围环境温度的条件下, 在地面形成液池, 液池继续吸收地面热量而形成热量蒸发, 同时, 在外力风的作用下形成质量蒸发。

闪蒸计算公式:

在上式中, Qf表示闪蒸量, F为蒸发量占液体总量的比值, WT为泄漏总量。

热量蒸发计算公式:

在上式中, Q2表示蒸发速度, T0表示环境的温度, Tb为常压下的沸点, H为液体的气化热, 为导热系数, S为液池面积, λ表面扩散系数, t为蒸发时间。

质量蒸发计算公式:

在上式中, W表示蒸发速度, M为分子量, R为气体常数, T为大气温度, P为液面蒸发压力, u为风速, r为液池半径, a, n为大气稳定系数值。

3、事故后果分析和计算

从氯气管道的泄漏事故后果进行分析, 当在1.5m/s, F稳定度的条件下, 对人群的危害主要是中毒性肺炎和肺气肿, 在下风向7km时, 会对人群造成呼吸道刺激等咳嗽症状, 当在下风向8km时, 会造成眼鼻刺激等症状。从液氯贮槽的泄漏事故来看, 其危害程度更严重, 影响范围更广, 在下风向400m内, 主要是对企业内部员工造成危害, 当在下风向1.6km时, 其危害范围涉及到周边人群, 因此, 需要结合液氯贮槽的泄漏应急预案, 来启动水幕来吸收氯气, 同时, 启动风机来抽送废氯气至烧碱配套处理系统中, 以减少事故危害。针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 从人类造成的危害效应来看, 可以从事故致死率和风险值计算中来估算风险和评价。

有毒气体对人类的致死率的计算, 结合不同的气体性质、浓度, 以及接触时间等有关, 事故致死率计算公式:

上式中Y表示为不同气象条件下的致死率, At, Bt, 以及n为物质系数, ρ为气体的浓度, te为接触时间。

结合风险评价技术, 最大可信事故对环境造成的风险计算公式如下:风险值R=事故发生概率P×事故的后果C, 也可以转化为风险值R=事故发生概率×不利天气的概率×致死人数。

三、总结

从环境风险管理的内涵来看, 一是从事故发生前可能存在的风险事故进行防范, 全面识别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 并从防范措施的预期效果来反馈风险评价;二是从事故发生后制定的风险应急预案来降低风险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周围人群的不利影响。为此, 结合氯碱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价因素分析和计算, 从对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危害上, 提高风险防范措施, 最大化的减少事故发生概率, 以及对周围环境、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

摘要:氯碱行业作为我国基础性化工行业, 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随着近些年来化工行业火灾事故的发生, 不仅给企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更重要的是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危害。为此, 加强对氯碱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价和控制, 切实从政策上和技术上减少氯碱行业的风险危害, 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预测技术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 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氯碱行业,风险,氯气管道,液氯贮槽,泄漏,环境风险评价

参考文献

[1]李俐, 郭洋.浅谈化工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价[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S3) [1]李俐, 郭洋.浅谈化工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价[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S3)

上一篇:实现自动控制模式过程下一篇:扬州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