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感培养

2024-11-09

球感培养(共9篇)

球感培养 篇1

摘要:篮球运动员的球感好坏在篮球运动训练与比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球感”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对球的支配。本文通过对篮球球感特点、作用及培养途径的研究, 为培养初学者“球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篮球,初学者,球感,培养

一、球类运动的球性, 主要体现在对球的弹性、旋转、速度、方向、距离等的预判能力上

球性直接影响击球者的取位、手与球接触的准确性。每周打篮球仅几次, 使得初学篮球爱好者练习时间较少。充分利用空余时间, 让他们在不多的练习时间内多接触球, 在反复与球接触中, 了解球性、熟悉球性, 才能由开始打球不沾手, 打球掉球, 打不到球, 打不准球, 尽快过渡到打球沾手, 打球不掉球, 打到球, 打准球。由于初学者对篮球的兴趣主要还停留在追求时尚的浅层次上, 如果打几次后, 看不到自己的进步, 他们便容易产生为难情绪, 甚至失去信心。随着抓球压球次数的增多, 以及对球控制力加强、做出各种难度动作及姿态, 他们便已能初步感受到篮球的魅力, 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二、球感是指运动员在击球时对各种来球感知程度和对自己击球过程的感知程度

这种感知是具有可控性的, 并且这种感觉是与客观实践相符合或相接近的, 它是运动员在长期的运动实践中形成的良好的肌肉感觉和运动中对人、球、场地等的观察及技战术运用时机的思维和判断。运动员对篮球的各种特性认识, 如篮球的气压、轻重、弹力、阻力力量、速度、落点、旋转的球等和不同力量击球动作、调节方法, 处理不同来球时都可以合理、准确地将球回击到自己所想打的位置上去。球感是经长期的训练获得, 由于篮球换手运球动作是瞬时性动作, 其反馈过程是短暂的, 不同水平运动员有不同球感。球感可因长期停止训练、情绪过于紧张、身体状态过度疲劳而减弱或消失。及时调整自己和放松自己做出协调球的控球动作。

三、球感练习是指通过对球的接触逐渐熟悉球性的手段与方法

(一) 单手举球转球

双脚与肩同宽、手臂伸直, 手的五指指尖拖住篮球举球, 手指与手腕放松、协调一致的向一个方向转动、刚开始一下一下的进行要慢, 手臂和手指不要弹、手指要多接触球, 手对球的控制力要加强, 这样练习的目的是练习初学者手指对球的控制和手腕对球的控制。

(二) 单臂左右两侧伸展练习

双脚与肩同宽, 手托住球手心向上、用肩尽可能的向两侧伸展, 手指放松手腕放松、当篮球到身体可控制最远端时、手指手腕先后发力向身体近端加速回、收到身体中线换手加速, 此练习时速度是由慢到快, 此种练习方法的目的是练习初学者对球处于左右两侧远端时对其掌握的感觉和控制力。

(三) 单手直臂向下扣球练习

双脚与肩同宽, 手托住球手心向上单手举球、用肩尽可能的向后伸展, 举球的手球一定要过肩, 当球到人体最高点时, 要求手指和手腕迅速的向下扣, 手指和手腕将球控制然后迅速换手, 此练习时速度是由慢到快, 此种练习方法的目的是训练初学者对球处于人体正上方远端时对其掌握的感觉和控制力, 篮板球练习此方法也适用。

(四) 单手左右侧环练习

双脚与肩同宽, 以人体肩为轴单手绕环练习, 动作要领要求动作连贯, 当球绕以肩为轴向后运转时, 手腕要逐渐的控制住球将球扣住, 以防止掉下来, 速度由慢到快, 然后由快到慢反复进行, 随时进行调换, 练习者一定听变换提示, 此种练习方法的目的是训练初学者对球处于身体远端时对其的掌握感觉和扩大控制范围。

(五) 慢跑双手拨球练习

双脚向前慢跑双手手臂放松、通过手指和手腕左右拨球, 手臂由曲逐渐伸直到最后尽量伸直, 拨球时眼睛看前面不看球, 拨球的速度逐渐加快均匀不间断, 记住拨球多数由手指完成, 这样练习手指对球的刺激感觉是最强烈的, 练习效果也很好。

(六) 慢跑双手前后抛接球练习

双脚向前慢跑、双手手臂放松, 向上抛球尽量抛的高一点, 向后抛时不要抛的离身体太远, 当球在身体后面接住时手指马上向上挑, 将球向前挑起来, 在前面接球要求三个点接球, 第一点就在头前, 第二点在胸前, 第三点在腰前接球, 主要是要求练习者感受不同角度接球, 感受球的力度和方法。

(七) 前踢腿绕球练习

前踢腿绕球练习注意要点是把腿蹦直, 在腿下面绕球时脚尖向前向上都可以, 尽自己的能力把腿提高, 绕球后在胯下换手、手托住球手心向上单手举球、用肩尽可能的向后伸展, 举球的手球一定要过肩, 当球到人体最高点时, 要求手指和手腕迅速的向下扣, 当球在腿中间时一定要换手快, 还有练习的速度一定由慢到快。

四、总结

球感是在长时间练习中逐步形成的, 要以遵循篮球运动训练的规律及发展趋势为前提在练习中存在很多可变因素、在出现问题时有针对性地提出球感的专门训练方法。在专门训练方法同时、也要注意激发练习者的激情, 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出篮球运动员敏锐的球感。

参考文献

[1]王惠民.心理技能训练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9.

[2]孙民治.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李建国, 刘慎本, 许尚侠.体育运动心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6) .

对台球运动球感理论的分析研究 篇2

关键词:台球运动 球感 运动技能 训练

1 概述

球感是运动员对球的感知觉的综合体现。在比赛和日常训练中,台球运动员“球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水平的发挥。“球感”在台球训练与比赛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这就需要我们好好的研究下具体是哪些因素在影响着运动员的球感。“球感”是指运动员在击球过程中对主球和目标球的感知程度以及运动员本身在击球过程中对自身的感知程度。这种感知本身是具有可控性的,并且这种感觉是与客观实践相符合或者相接近,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这种感知能力。正确认识台球运动的“球感”,可以提高对台球“球感”的理性认识,重而对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和提高台球运动的教学训练水平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 台球“球感”的概念及理论分析

2.1 台球“球感”的概念。“球感”是由于运动员击打台球时,各种感觉通过视觉分析器、运动分析器和皮肤分析器的刺激作用于大脑,然后在大脑中进行分析综合,最终形成复杂而稳定的神经联系的结果。“球感”的形成与条件反射的形成机制相同,是球类运动员具有的一种特殊的专门化知觉,这种知觉是通过运动员的视觉、触觉、动觉、平衡觉、机体感觉等多种感官信息分析器综合分析后产生的,它能对台球、球桌、球袋及时空特性等客体做出高度敏锐和精确化的识别与认识。从台球专业的角度看,台球运动员的“球感”是运动员击打台球的运动过程中形成由各种人体分析系统共同作用完成的,是一种复合性质的专门化知觉。专门化知觉是运动员在长期的专项训练中所形成的一种较为精细化的综合性知觉,这种综合性的知觉能对运动员自身运动以及运动周边的环境线索做出敏锐和精确的识别和觉察。运动员通过这种综合性的知觉可以对台球的大小、形状、弹性、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均能达到高度敏锐和精细分化的程度。

2.2 球感的特征

2.2.1 运动知觉综合性。“球感”是一种复合形式的运动知觉,它是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比赛意识等因素综合运用过程中所伴随产生的综合特性。

2.2.2 生理年龄限制性。良好“球感”的培养受生理年龄方面的制约。和其他球类运动一样,良好的“球感”的培养与台球训练的年龄成一定反比例的关系,接受台球训练的年龄越小,获得良好“球感”的可能性越大。

2.2.3 后天培养可塑性。台球运动员的“球感”是通过台球专业知识和台球运动训练及竞赛等形式后天形成和发展的。虽然“球感”是由台球运动员多种感觉分析器参与的复合感知觉,但起主要作用和决定因素的是运动分析器,这种趋势随着台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加强。因此,根据“球感”的成份及其产生的心理、生理机制,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可加速其“球感”的形成。

3 台球运动员的“球感”的心理、生理机制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3.1 台球运动员的“球感”的心理、生理机制。运动心理学认为:感觉是个体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应。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达到感觉中枢,形成感觉。人们是通过感知觉认识客观事物的,运动技能的形成也是首先通过感知觉开始的。任何一门专项运动技能都是由很多具体的环节所组成的复杂结构体系,都有自己的基本运动规律,这些运动规律就是我们常说的“球感”。运动生理学认为:运动技能是运动员在主体目标导向下,通过运动训练对机体平衡产生的涨落差,造成机体泛脑网络内、相关神经元权矩阵协同、自组织形成向大脑皮层递归的运动支配序参量表现形式。“球感”是运动员的本体感受器在学习运动技能过程中产生的综合性的反应。本体感受器在机体内部肌腱和关节中,它可以感受到身体各部分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姿势以及运动情况。运动员在学习某一个特定的运动动作时,首先需要借助本体感受器向大脑传入身体运动的信息,然后协调皮质下中枢和大脑皮层机能,通过这两个部分活动一致来完成动作。台球运动员只有借助本体感受器才能感知每个动作中肌肉用力的幅度、用力情况、用力的稳定程度。

3.2 影响台球运动员“球感”形成的主要因素

3.2.1 深度知觉——视觉反应判断因素。深度知觉是生命个体对同一物体的表面凹凸或对不同物体远近的反映。深度知觉主要通过视觉来形成,而且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要远远高于单眼。实践证明,通过相关的训练,可以提高深度知觉的能力,从而提高判断物体之间距离的能力,可以更好的瞄准目标球的击球点。这对提高台球运动员技术水平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台球运动需要准确的判断主球与目标球的距离,需要目测和判断目标球的撞击点,只有准确的判断加上良好稳定的挥杆击球,才能有良好的击球效果。一个好的台球运动员,必须要不断强化自己的深度知觉能力,要能够对台球在桌面的位置、距离、运动速度作出准确的判断,在周围情况变化时能及时作出正确的技术动作,这样才能将其技、战术的使用效果发挥到极致,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3.2.2 手臂(部)肌肉用力——力量控制调节因素。手部肌肉用力的稳定性是检查运动员手臂(部)肌肉用力稳定程度指标,它反映运动员在台球运动过程中对自身动作状态、对击球用力大小的控制,以求更好的判断主球和目标球相撞后各自不同的走向。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细致的、本体感受器的条件反应。如何运动员想实现对力量稳定性的精细控制,只有对手臂(部)肌肉的运动用力进行不断的训练,不断的精细反馈,通过调整和控制,运动员才能在在大脑皮层的直接指挥下实现这一过程。

3.2.3 注意分配——注意力的控制因素。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其条件是成熟的技能技巧和大脑皮层正常的兴奋性。注意力分配在台球“球感”的培养中,主要是要在击打该目标球时,大脑中要勾画出击打下一个目标球时主球的走位,还要考虑到出杆的稳定性和杆法的正确使用。因此,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不仅可以找准目前此目标球的击球点,更能利用娴熟的杆法使母球击完球后走到击打下一目标球的理想位置,同时也可以注意到在整个桌面上其他球的位置变化,并且可以根据母球的走位及时调整自己的技术、战术达到控制对手、提高发挥本方的技术特长的目的。

3.2.4 出杆稳定性——肌肉用力感知觉因素。出杆稳定性是指在挥杆击球用力的瞬间,以非常精细的感受去体会主球的速度与冲力以及球的旋转等方面的变化,是形成台球运动员球感感觉的一个重要方面。肌肉用力大小的精细感觉敏感度是台球运动员重要的心理、生理特征之一,它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用力的精细分化水平。运动员击打台球的力量控制杆法的使用、主球旋转时力量的控制都受手部肌肉用力大小、用力方向、用力速度控制。

4 结论

台球运动员肌肉用力精细程度的培养是台球训练中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各种台球技术动作的完成都必须依靠人体手部肌肉用力的精细程度来调控。手部肌肉用力控制越精细,调控机制越敏锐、越清楚,就越有利于在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完成各种精细的击球动作。在台球运动中,相当准确的肌肉击球感觉对出杆的稳定性、击球的动作幅度、主球

旋转程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球感是运动员能稳、

准、巧的进行击球入袋和主球走位而不致发生失误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2]李捷.运动技能形成自组织理论的建构及其实证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5.

[3]邓树勋,王健,高级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网球初学者球感培养的探析 篇3

关键词:网球,球感培养,初学者

网球是一项集健身性、趣味性、观赏性、竞技性于一体, 文明、高雅的体育运动, 与其它的运动项目相比, 它具有较高的可参与性、观赏及休闲性。如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网球运动作为一种以时尚、高雅、健康于一体的休闲方式, 成为我国人民普遍喜欢参与的运动, 尤其是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不断突破历史取得优异成绩后, 这股网球热已经在大众人群中扩散开来, 许多从未接触过网球的人们纷纷参与进来享受其中快乐。

一、网球球感的定义

“球感”是运动员神经系统高度综合集中作用于网球上的一种自身知觉, 它的获得依赖于长期训练和比赛中不断自我总结。这些运动系统都以球为主要对象的刺激物, 经运动员对它们进行精细的分化, 在大脑中形成稳定的神经联系的结果。网球“球感”的高低往往可以看出运动员的运动水平, 是提高网球技术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网球的“球感”是初学者和专业运动员脚下的奠基石。在一般教学和训练中, 尤其是初学者来说, 在基本技术动作学习掌握较为规范的情况下, 身体运用不够得当, 击球点往往不准、接发球表现不稳、获球期运动员对球“陌生”、对球的控制和支配显得有心无力。其原因就是“球感”获得不够, 当然每个人对“球感”的获得的进度都不一样, 天赋占有一定的比例, 但绝大部分都还是靠后天长期的训练和比赛实践中不断总结而获得的。

“球感”不仅仅是运动员对网球的一种感觉, 所谓“球感”应是网球运动员在长期运动实践中形成的对网球的所有感性及部分理性认识, 主要包括运动员对网球良好的肌肉感觉和对运动中球、人、场地与时机的观察、思维及判断。正确认识这一概念, 将有助于网球运动员的“球感”培养。

二、影响球感训练的重要因素

1、网球技术的影响

网球技术对运动员运动能力有直接影响, 球感又是一切网球技术的奠基石, 良好的球感对网球技术的发挥和完成高质量的击球有着重要作用。因此, 在实践网球技术的过程中, 完成球感的练习使球感练习进一步提高一个层次是很有必要的。当然, 在整个击球过程中肢体的放松和心理的放松是练习球感的前提条件, 如握拍方式。握拍的合理放松, 手腕、手指的运用才能灵活自如, 击球时对球的感知才清楚。握拍放松要适度:如果握拍过松, 击球时球拍易产生晃动, 会影响击球效果。还有击球前、后的放松。击球前的腕、臂、肩放松对球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击球前手腕、手臂放松取决于准备动作是否充分。只有在整个身体、手臂在击球时的动作协调柔和, 准备动作充分时, 才能有好的击球感觉。击球后的放松主要是指网球运动击球是连续的过程, 击球后非持拍手接住拍颈及时回到准备状态, 为下一次击球做好准备, 有利于下一次击球动作的完成。在应急击球方面, 运动员往往出现应急击球动作时, 动作就会相对不规范, 球感就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2、网球装备的影响

网球装备的选择对球感练习是至关重要, 也是开始练习网球必须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是球鞋的选择, 有一双舒服、质量好的网球鞋是非常重要的。当你跑动时, 鞋的柔软性能够缓冲你的踝关节和腿的震动, 鞋能支撑脚背和脚后跟的肌腱。网球服装应该宽松得体, 由天然面料制成。球拍的选择方面, 初学者最好使用较大拍面的非专业球拍, 拍区较大, 能够提高击球率。拍弦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天然的羊肠线弹性好且穿线磅数较高, 能够将力量很好的发挥, 但是价格较贵, 而一般初学者可选用优质尼龙细弦, 其对球的控制力好、弹性好, 粗弦感觉比较笨重、不敏感。同时穿线磅数不易过高, 否则影响对球的感知程度。在球的选择方面, 应选择软、弹性弱或专门用于练习的稍大于标准的球, 这样的球比较迟钝, 速度比较慢, 也比较容易控制, 这样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但是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选用标准球练习为佳。当然, 还应注意拍柄号、吸汗带等在细节方面的选择。学生应选择适合自己粗细的拍柄号, 手握拍时感到舒适, 并且要经常更换吸汗带。

3、身体素质的影响

身体素质是运动员机能的综合表现,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有高超技、战术水平发挥的基础。这不仅是先天的遗传, 还要有后天的科学训练。球感融入到身体训练过程中, 实际上是使运动员所有机能各器官系统功能协调发展, 具有完善从事运动能力的过程。而这些要求仅依靠专项技术、战术训练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的, 只有通过球感这个“粘合剂”, 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 才能是身体训练水平提高。所以说, 球感的提高, 又是运动员掌握复杂、先进技术、为全面掌握和发挥、战术水平创造良好条件。

三、球感的训练方法

对网球初学者来说, 掌握一些网球球感的练习方法, 是提高控球能力和技术动作的既省时又省力的最佳途径。在课堂的准备和结束热身与放松部分, 穿插一些娱乐性的球感练习,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球性, 又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网球的积极性。

1、单人练习:

单人练习最能增加触球的次数。单人练习每次击球都是自己完成, 凭着击球时的感觉, 对球的运行情况有先前的感知, 对下一次击球便于准备和校正, 也能在练习过程中自控高低和长短、前后左右, 速度与力量, 并能利用不间断的连续刺激强化, 形成敏锐的球感。常用的单人练习的方法有:各种手抛接球、拍抛接球、对墙击球、杂耍 (非正规动作任意击球) 、对墙对挡网截击与发球等。

2、双人练习:

双人形成了既是对抗又是配合的关系, 增加了练习的目的性、实战性和兴趣。在双人练习中对球感的培养要着重对力度与方向的控制。

3、多球练习:

多球练习既能尽量多接触球, 又能在网、球、场地、人等要素间形成确切的感知, 具有复合性和实战性。练习的方法及变化很多, 如三人一组、四人一组轮流按发球、接发球、抽球、截击等各技术顺序练习等。

四、建议

1、初学网球爱好者练习时间较少, 而且打几次后, 如果看不到自己的进步, 他们便容易产生浮躁情绪, 甚至失去信心。

所以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练习, 并摆正自己学习网球的心态, 在反复与球接触中, 了解球性、熟悉球性。

2、“球感”是一种复合的运动知觉, 它必须结合运动员的身

体素质、基本技术、比赛意识蕴涵而生, 它在网球运动中自始至终都潜移默化在每个技术动作中。

3、“球感”的获得应有一个生理的限制, 当然年龄越小时训

练获得“球感”的可能性就越大, 反之可能性越小, 从而可以看出, 切莫错过最佳年龄阶段对球员“球感”的培养。

4、“球感”还应在激烈的对抗比赛中多磨练, 才能让“球感”更稳定, 更能感受到网球的魅力, 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孙卫星.现代网球技术教学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2]赵民.影响高职学生网球球感训练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 2010, (21) .

[3]杨传高.浅析网球的球感和手感的教学与训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06) .

[4]岳华.对培养普通高校乒乓球公体课学生球感的探讨[J].内江科技, 2011, (03) .

对篮球运动员球感理论的分析研究 篇4

关键词:篮球运动;球感;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1.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1-1574-03

篮球运动员的“球感”和游泳运动员的“水感”,射击运动员的“枪感”、体操运动员的“时间感”、“空间感”等一样,在训练和比赛中,无时不影响着运动员的发挥,无时不影响着运动员的技术提高,也无时不困扰着教练员的教学与训练。它在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特别在少儿“球感”训练时期,更是如此。如何正确地认识篮球运动员的“球感”,分析其生理机制,了解其生理、心理学特点,提高对篮球运动员的“球感”的理性认识,对提高篮球运动的教学训练水平,促进篮球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好地发挥个人特长,以及更加科学地搞好运动员选材等工作都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1篮球“球感”的概念及理论分析

“球感”是球类运动员对球的特性的感知能力。它是球类运动员具有的一种特殊的专门化知觉,这种知觉是比较精细的、分化了的综合性知觉。 所谓专门化知觉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过长期的专项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的主体运动知觉。它能对器械、场地、运动媒介物质(空气、水等)及专项中的时间、空间特性等做高度敏锐和精确分化的判别和感知。 从篮球专业的角度看,人们一般认为:篮球运动员的“球感”是人体分析系统,在篮球运动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活动的集中表现,是一种复合的专门化知觉。它的特点是在于能对篮球的大小、形状、轻重、弹性、空间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均达到极为精细分化的程度。运动心理学认为:篮球运动员的“球感”是在训练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专门化知觉,它的特点是在于能对篮球的大小、形状、轻重、弹性、空间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均达到极为精细分化的程度、这种知觉能使运动员稳、准、快、巧地进行传接球、运球和投篮而不易发生失误。运动生理学认为:篮球运动员的“球感”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种复合知觉。这种复合知觉是由于在反复进行训练篮球的过程中人体对进入视觉分析器、运动分析器和触觉分析器的各种刺激物进行了精细的分化,并在大脑皮层形成复杂的、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综合生理学、心理学的定义及篮球专业的特点,可以认为:篮球运动员的“球感”是在训练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专门化知觉,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它的特点是在于能对篮球的大小、形状、轻重、弹性、空间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人体手部肌肉用力的稳定性以及场上注意分配能力均达到极为精细分化的程度。

2篮球运动员的“球感”的生理机制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2.1篮球运动员的“球感”的生理机制运动心理学认为:感觉是在事物的直接影响下,脑对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脑对于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二者合称为感知觉。国内外研究表明:运动技术是以运动操作为基础实现的,准确协调的运动操作,它是在本能和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条件反射,是以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为基础实现的,这种运动知觉的发展,不仅对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对运动员个人“绝招”的培养,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掌握、提高、改进运动技术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环节的重要因素。运动生理学认为:本体感受器是机体内埋在肌腱和关节中的各种各样的感受器,它可以感受到身体各部分所处的位置和姿势以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所以,人在学习每一个运动动作时,都必须借助来自本体感受器的传入信息,通过皮质下中枢和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协调一致,相互密切联系来完成所做的动作。而人的一切活动只有在本体感觉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借助本体感受器才能感知每个动作中肌肉用力的幅度、用力情况、用力的稳定程度,以及球在空间运行速度和方向变化等方面的感觉。所有分析器当中,运动分析器是运动技能形成的最基本环节,运动感知是形成运动技能的基础。这就是说,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感知信号来自身体的运动器官,以“肌肉感知”对自身的运动形成感知,并且转化为意识,即肌肉运动感知信号是形成条件反射的主要信号。因为在我们形成运动技能时,不管我们开始如何利用视觉、听觉,但最后还是要落脚到主要身体的运动器官上来。在这个过程中,肌肉运动的刺激引起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然后进行分析,指挥综合活动。这便是“球感”机能形成的基础——运动感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大脑中的反映。通过知觉才能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有一个完整的印像,从而感知篮球的整体特性。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只有对事物的属性感觉越丰富,才能对事物知觉得越完整、越正确。知觉的源泉就在于位于肌肉肌腔和各关节中的各种感受器。肌肉运动时,肌纤维长度不断发生变化而产生肌肉运动感觉。这些肌肉运动感知信号同样通过运动分析器在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灶,它和运动分析器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兴奋灶产生了暂时神经联系,从而能够精细地感知投篮、运球、传球等方面的力量,并对其进行精细调控。因此,感知觉的敏感度是掌握篮球技术、发展运动技能的重要方面;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知觉和触觉能力对篮球技术水平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2.2影响篮球运动员“球感”形成的主要心理学因素

2.2.1握力准确度——肌肉用力感知觉因子握力准确度是测定人体手部肌肉精细用力大小的自我感觉准确程度的指标。它一方面通过皮肤的敏锐感觉,另一方面通过肌肉的精细用力感觉。两者结合起来,在传接球、投篮、运球等用力的瞬间,以非常精细的感受去体会球的形变与弹性、速度与冲力以及球的旋转等方面的变化,形成篮球运动员球感感觉的一个重要方面。肌肉用力大小的精细感觉敏感度是篮球运动员重要的心理、生理特征之一,它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用力的精细分化水平。篮球运动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各种合理动作,将球投入对方球篮,并以得分多少决定比赛胜负。投篮是得分的唯一手段,而投篮的准确程度对一场比赛胜负有较大的影响。传球的准确性、到位程度、运球时控球能力的高低、突破能力的强弱都与手部肌肉用力大小、用力方向、用力速度密切相关。因此,培养运动员肌肉用力的精细程度是篮球训练中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上面所述的各种篮球技术动作的完成都必须依靠人体手部肌肉用力的精细调控。手部肌肉用力越精细,调控机制越敏锐、越清楚,就越有利于在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完成各种精细的技巧动作。在篮球运动中,相当准确的肌肉用力感觉对人体投篮、运球、传球等动作幅度、运动角度的准确程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运动技能形成的重要环节,是评价“球感”好坏的主要方面之一。

2.2.2深度知觉——视觉判断反应因子深度知觉是测定运动员视觉深度知觉(立体视觉)的准确性。也即判断客体之间距离的知觉。它是双眼的机能。实践证明,判断人或物体与自己距离的能力对提高篮球运动员技术水平来说是特别重要的。随着篮球运动向高速度、高技巧的方向发展,攻守双方处于激烈的对抗之中,快速灵活的配合、准确及时的投篮、迅速突然的跑动、严密紧逼的防守、积极控制篮板球的激烈争夺,使顽强对抗的程度大大提高,篮球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如果一个运动员没有良好的深度知觉技能做保障,不能对球在空间的位置、距离、运动速度作出准确的判断,在周围情况的变化时就不可能及时作出正确的技术动作,就会削弱其技、战术的使用效果,就不能发挥最大的运动能力,取得最后的胜利。研究证明:运动员在运动中所存在的大量失误和错误都是由于视觉的判断错误所造成的。

2.2.3手部肌肉用力稳定性——力量调节的内控因子手部肌肉用力稳定性是检查运动员手部肌肉用力稳定程度指标,它反映运动员在篮球运动员中对自身动作状态的控制。从人体生理学的本质来看,运动技能是一种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过程。反馈对运动技能的获得起着重要的作用。手部肌肉稳定程度如何,只有对手臂(部)肌肉的运动用力进行不断的精细反馈,通过调整、控制,在大脑皮层的直接指挥下,达到对运动稳定性的精细调控目的。

2.2.4注意分配能力——观察转移的支配因子注意分配能力是指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所谓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随着篮球运动向多样化、高速度、强对抗趋势的方向发展,运动员对球场空间区域的争夺和控制日趋激烈。篮球场上,就防守来说,在防住自己对手的情况下,还要迅速觉察出其他对手的行动并做出反应,达到控制对手、球的目的;同时,进攻队员投篮时的投篮动作,它的注意对象除篮圈外,还要对防守的情况和自己同伴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巧妙的传球、突分、投篮。因此,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是达到控制对手、球的目的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不仅可以控制支配自己所控制的球,同时也可以注意到同伴的行动路线的变化及场上队员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技术、战术,达到控制对手、提高发挥本方的技术特长的目的。

3篮球运动员“球感”的专项分析

3.1篮球“球感”在篮球教学训练中的作用篮球“球感”看不见,摸不着,给人以抽象感,但它却影响着篮球运动员基本技术运用的准确程度和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良好的球感基础,是运动员能稳、准、快、巧的进行传接球、运球、投篮等而不致发生失误。随着篮球运动向激烈竞争、激烈对抗的方向发展,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篮球队,不仅要有惊人的身体素质,全队整体配合默契,而且要求每个队员必须具备高超的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球感”的好坏是控制球和支配球的基础,是现代篮球比赛中各项技术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是优秀篮球运动员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一个球队取胜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运动员能够通过训练形成高度发展的“球感”,就能增强自己在比赛中的信心和力量,使自己的动作灵活自如,随心所欲;运动员的注意力便可集中于临场所需的迫切解决任务的技术和战术动作上,做到既快又准的完成投篮、运球、突破等技术。因此,球感的好坏,是争取胜利的重要因素。

3.2篮球运动员“球感”对技、战术学习掌握运用的影响篮球“球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练习者技术的掌握和战术的运用。良好的球感,使运动员能在较短的练习时间内,通过感知系统,能够精细感知到球的特性,熟练掌握球的运动规律、反弹特点。从而增强对球的运动速度、方向、用力大小等方面的控制能力,促进对篮球“球感”的提高,以及技术动作的掌握、提高和巩固。因此,良好的球感基础,是有效提高基本技术的关键,是战术配合得以实现,各种妙传、准确投篮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

3.3球感与球性的关系“球感”是一个能够感觉到而又不太容易说得清的东西。“球感”与“球性”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又有必然的联系。球感之所以获得是基于对球性的深透了解。所谓“球性”是指球所固有的特性,如球的大小、形状、轻重、弹性等。而“球感”是人对球所固有的特点、特性的认识,是一种高度的专门化知觉。它是在人体感知觉的感受作用的基础上,经过大脑神经的分析、综合与判断,从而精细感知到的。因此,球感是人对球性的深入感知、认识,是对球性的进一步深化,对球性的掌握是获得球感的基础。

4结束语

对篮球“球感”进行测定与评价研究是对当今篮球运动提高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篮球运动员的“球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体,然而,对篮球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个人特长的突出、战术配合的实现,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篮球“球感”的测定与评价,能够使我们了解影响篮球运动员球感构成的主要因素,认识篮球球感的特点,从而为教学、训练,特别是在少儿阶段的训练中,提供可靠的训练理论依据。同时通过评价,能使我们及时了解、掌握运动员的“球感”水平高低,从而为运动员球感方面选材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钟添发.篮球运动中的心理学问题[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2] 王步标.运动生理学[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5.5.

[3] 贾方业.从心理角度谈篮球运动员的球感[N].体育报, 1993,3.

[4] 张林.我国部分女篮运动员技术效能与运动感知、操作思维能力关系探讨[J].中国体育科学,1989.

[5] 季浏.9~15岁儿童女子篮球运动员深度知觉能力发展规律初探[J]. 浙江体育科学,1985,(3).

对篮球运动员球感的理论分析 篇5

一、“球感”的生理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

1. 篮球运动员“球感”的生理机制

运动心理学认为:感觉是在事物的直接影响下,脑对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脑对于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二者合称为感知觉。国内外研究表明:运动技术是以运动操作为基础实现的,准确协调的运动操作,它是在本能和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条件反射,是以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为基础实现的,这种运动知觉的发展,不仅对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对运动员个人“绝招”的培养,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掌握、提高、改进运动技术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环节的重要因素。

运动生理学认为:本体感受器是机体内在肌腱和关节中的各种各样的感受器,它可以感受到身体各部分所处的位置和姿势以及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情况。所以,人在学习每一个运动动作时,都必须借助来自本体感受器的传入信息,通过皮质下中枢和大脑皮质机能活动的协调一致、相互密切联系来完成。人的一切活动只有在本体感觉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借助本体感受器才能感知每个动作中肌肉的幅度、用力情况及肌肉用力的稳定程度、球在空间运行速度和方向变化等方面的感觉。所有分析器中,运动分析器是运动技能形成的最基本环节,运动感知是形成运动技能的基础。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感知信号来自自身身体的运动器官,并以“肌肉感知”对自身运动感知的形成转化为意识,即肌肉运动感知信号是形成条件反射的主要信号。因为形成运动技能,不管我们开始如何利用视觉、听觉,最后还是要落脚到主要身体的运动器官上来。在这当中,肌肉运动的刺激引起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然后进行分析、综合活动,这便是“球感”机能形成的基础———感觉。

2. 影响“球感”形成的主要心理学因素

(1) 握力准确度———肌肉用力感知觉因子。握力准确度是测定人体手部肌肉精细用力大小的自我感觉准确程度的指标。它一方面通过皮肤的敏锐感觉,另一方面通过肌肉的精细用力感觉。两者结合起来,在传接球、投篮、运球等用力的瞬间非常精细地感受到球的形变与弹性、速度与冲力以及球的旋转等方面的变化,形成篮球运动员球感感觉的一个重要方面。肌肉用力大小的精细感觉敏感度是篮球运动员重要的心理、生理特征之一,它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用力的精细分化水平。篮球运动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各种合理动作,将球投入对方球篮,并以得分多少决定比赛胜负。投篮的准确程度对一场比赛胜负有较大影响;传球的准确性、到位程度、运球时控球能力的高低、突破能力的强弱都与手部肌肉用力大小、用力方向、用力速度密切相关,因而它是篮球训练中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必须依靠手部肌肉用力的精细调控。手部肌肉用力越精细,调控机制越敏锐、越清楚,就越有利于在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完成各种精细的技巧动作。因此,相当准确的肌肉用力感觉对投篮、运球、传球等运动动作幅度、运动角度的准确程度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是运动技能形成的重要环节,是球感好坏评价的主要方面之一。

(2) 深度知觉———视觉判断反应因子。深度知觉是测定运动员视觉深度知觉 (立体视觉) 的准确性,也即判断客体之间距离的知觉,它是双眼的机能。实践证明,判断人或物体与自己距离的能力对提高篮球运动员技术水平来说是特别重要的。随着篮球运动向高速度、高技巧的方向发展,攻守双方处于激烈的对抗之中,快速灵活的配合、准确及时的投篮、迅速突然的跑动、严密紧逼的防守、积极控制篮板球的激烈争夺、顽强对抗的程度大大提高,篮球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如果一个运动员没有良好的深度知觉技能作保证,不能对球在空间的位置、距离、运动速度做出准确的判断,在周围情况的变化时就不可能及时做出正确的技术动作,就不能发挥最大的运动能力,取得最后的胜利。

(3) 手部肌肉用力稳定性———力量调节的内控因子。手部肌肉用力稳定性是检查运动员手部肌肉用力稳定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运动员在篮球运动中对自身动作状态的控制。从人体生理学的本质看:运动技能是一种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过程。反馈对运动技能的获得起着重要的作用。手部肌肉稳定程度如何,只有对手臂 (部) 肌肉的运动用力进行不断的精细反馈,通过调整、控制,在大脑皮层的直接指挥下,达到对动作稳定性的精细调控目的。

(4) 注意分配能力———观察转移的支配因子。注意分配能力是指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所谓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随着篮球运动向多变化、高速度、强对抗趋势的发展,运动员对球场空间的争夺和控制日趋激烈。就防守来说,在防住自己对手的情况下,还要迅速觉察出其他对手的行动并做出反应,达到控制对手、控制球的目的。同时,进攻队员投篮时的投球动作,他的注意对象除篮圈外,还要对防守的情况和自己同伴的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及时巧妙地传球、突分、投篮。因此,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是达到控制对手、控制球的目的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不仅可以控制支配自己所控制的球,同时也可以注意到同伴的行动路线的变化及场上队员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技术、战术,达到控制对手,提高发挥本方的技战术特长的目的。

二、篮球运动员“球感”的专项分析

1. 篮球运动员“球感”的重要意义

篮球“球感”给人以抽象感,但它却影响着篮球运动员基本技术运用的准确程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良好的球感基础,使运动员能稳、准、快、巧地进行传接球、运球、投篮而不致发生失误。随着篮球运动向激烈竞争、对抗的方向发展,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篮球队,不仅要有惊人的身体素质,全队整体配合默契,而且要求每个队员必须具备高超的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球感”是基础,是现代篮球比赛中各项技术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是优秀篮球运动员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球队取胜的一个重要方面。运动员形成高度发展的“球感”,就能增强比赛中的信心和力量,动作灵活自如,随心所欲,注意力便可集中于临场技术和战术动作上,做到既快又准地完成投篮、运球、突破等技术。

2.“球感”对技、战术学习掌握运用的影响

篮球“球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练习者技术的掌握和战术的运用。良好的球感,使运动员能在较短的练习时间内,通过感知系统,从而精细感知到球的特性,熟练掌握球的运动规律、反弹特点,从而增强对球的运动速度、方向、用力大小等方面的控制能力,促进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巩固与提高。因此,良好的球感基础,是有效提高基本技术的关键,是战术配合得以实现,各种妙传、准确投篮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

3. 球感与球性的关系

球感之所以获得是基于对球性的深透了解。所谓“球性”是指球所固有的特性,而“球感”是人对球所固有的特点、特性的认识,是一种高度的专门化知觉。它是在人体感知觉的感受作用的基础上,经过大脑神经的分析、综合与判断,从而精细感知到的。因此,球感是人对球性的深入感知、认识,是球性的进一步深化,对球性的掌握是获得球感的基础。

“球感”对篮球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个人特长的突出、战术配合的实现,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篮球“球感”的测定与评价,能了解影响篮球运动员球感构成的主要因素,认识篮球球感的特点,从而为教学、训练提供可靠的训练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钟添发.篮球运动中的心理学问题[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89.

[2]王步标.运动生理学[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3]贾方业.从心理角度谈篮球运动员的球感[J].体育报, 1983, (3) .

[4]张林.我国部分女篮运动员技术效能与运动感知、操作思维能力关系探讨[J].中国体育科学, 1989, (2) :74-77.

小学生乒乓球球感练习六法 篇6

关键词:乒乓球,球感,方法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 乒乓球运动在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我校立足“以乒乓特色兴校, 用国球精神育人”的宗旨, 通过“乒乓文化”在学校管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校本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渗透, 探索“乒乓文化”对于学生的育德、启智、健体功能, 将乒乓球运动推向了高潮。 乒乓球运动技术从娃娃抓起, 所以小学体育教育具有义不容辞的带头作用。 兴趣的培养、基本的、规范的动作的掌握, 都为他今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笔者结合多年的乒乓球教学和训练的体会, 对学生乒乓球感的练习方法进行总结, 和同行进行交流。

1、球拍颠球

这是用球拍的正面或反面向上, 球拍上下颠动, 球放拍面上下弹起而不掉下的一种方法。

动作方法:起初, 前脚掌着地, 提踵屈膝, 两腿微曲, 上体稍前倾, 执拍手持拍放胸前, 球放拍上向上颠起约20-40厘米, 可随球的移动而移动脚步, 数量多时间长而不掉下来效果好。

熟练后, 可加大颠起的距离40-60厘米。可原地颠球, 也可走动中颠球。 可正面颠球, 也可正反面倒换颠球, 还可以用球拍侧边颠球。 进一步熟练后, 可拍面倾斜用力颠球, 打出旋转, 然后用倾斜拍面去接, 用旋转抵消旋转。使垂直弹起。从而体会旋转球的发法与接法, 起到控制球的目的。

动作要求:颠球时, 全身放松, 上下肢、脚、手、腰协调用力, 用拍面的角度, 力的大小, 控制球的方向。 用手指感受球的力度。 做好细微的调整。

2、对墙击球

这是用球拍的正面或反面侧向墙体弹击, 球返回后连续推挡或击打而不脱板丢球的练习方法。

动作方法:起初, 站近一点, 离墙300-50厘米。两脚分开约与肩宽或略宽, 屈膝提踵, 上体微前倾, 持拍手持拍放胸前, 拍面与墙面约45度角。 对墙连续击打。

待熟练后, 可拉大与墙面距离。可正面推挡, 也可侧面提拉, (正手或反手皆可) 。 可定点推挡提拉, 也可移动推挡提拉。 可墙面定点人拍移动, 也可在墙面上下左右移动人拍定点。若进一步熟悉后, 可拉到墙面后等球反弹落地在拉到墙面上练习。以多样灵活有趣的方式勤加练习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动作要求:击打或提拉时, 一定要全身放松, 仔细体会球在拍子上击打的力度, 提拉的角度, 旋转的速度力争球拍、手、身体和谐统一, 发力集中。

3、两人对打

这是两人面对面相距1-2米。 其中一人面向对方推球或拉球, 对方以相同或不同的方式回档过去, 从而反复练习的一种方法。

动作方法:起初, 应定点练习。 两脚分开与肩宽或略宽, 提踵屈膝, 上体前倾, 根据来球可碎移动接球回击。 待熟练配合后, 可加大两人距离到3-5米, 尽可能控制住球到对方能击打上的位置。 对方也应提前预判, 做好回球准备, 及时移步到位把球准确的回击给对方。

动作要求: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 体会来球对拍的击打力度。回球接力反击式, 既要注意拍面角度, 还要注意发力方向。 移动时, 身体重心要跟上步伐速度。做的脚、腿、手身体重心、大小臂协调一致, 发力集中。 切忌只伸胳膊不伸腿。

4、画台对打

这是两人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 画出一个比球台略大的场地, 中间画上分界线 (即地面球台) , 然后仿台面对打的一种练习方法。 动作方法:起初, 两人可蹲在地上, 待球落到己方台面后推挡过去, 此时, 可适当多放高球搓旋转球。 待熟练后, 两人都站起来, 用搓、 拉、吊等手段, 放一些斜线, 直线球。 这时候要注意控球, 找好落点, 尽可能放在对方难接的位置上, 训练双方步伐的移动与身手的配合。

动作要求:全身放松, 提前做好预判, 前脚掌着地, 随时准备启动。 击完球后, 及时还原。 以两脚分开与肩宽, 屈膝提踵, 上体前倾, 随时准备接下一板的姿势准备。

5、悬吊拉打

这是在乒乓球上打一孔, 穿上一根细绳, 拴在高出垂下来直至击球人的胸前位置, 练球者采取各种方式击球练习的一种方法。

动作方法:一开始, 可以正面站在乒乓球前, 两脚分开与肩宽, 提踵屈膝, 上体前倾, 用拍往前以推、挡、切、搓的方式不停的将球送出去。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 仔细体会推、挡、切、搓送出去的球在返回来后的特点 (包括旋转、路线、力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 , 练习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控制住球并把它送到自己想要送去的地方。待熟练后, 可以用正反手采取拉、吊、提、冲等方法打出旋转弧圈球。体会球的飞行路线和返回后的特点, 进一步熟悉球性, 培养手感。

动作要求:无论是推、挡、提、拉、吊、冲都要严格按规范的动作完成, 避免随意。 在击球前和击球后, 都要放松身体各部。 要让学生明白, 人只有在击球瞬间是绷紧的, 其余时间都是集中精力而肌肉放松的。

6、自抛自拉

就是非执拍手抛起球后落在地上弹起来, 到腰部位置左右, 执拍手顺势转腰挥臂把球拉出去的一种方法。

动作方法:抛球前的准备姿势:侧身站立, 两脚分开与肩宽或略宽, 前脚掌着地, 提踵屈膝, 上体稍前倾。 抛球时, 抛球手小臂平伸, 将球托于掌心, 向上垂直抛起, 等球落地弹起于腰部位置时, 右脚蹬地, 迅速转腰, 持拍手挥拍击球。 (左手持拍者相反操作。 )

动作要求:两眼盯球, 肌肉放松, 蹬腿、转腰、挥臂一气呵成, 完成击球动作后, 迅速还原。

7、结语

篮球教学中的传接球“球感”训练 篇7

一、篮球教学中的传接球球感训练原则

(一) 应尽量增加接触球的次数

多练多触球是提高球感的有效途径, 要增大触球密度, 使学生在触球过程中对球的运行情况进行感知, 并对下一次的触球进行自我调控, 利用不间断的连续刺激强化, 形成敏锐的球感。

(二) 应由简到难, 不断提高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安排教学内容, 循序渐进, 防止学生在初学时望而生畏。同时, 需适当变换教学手段, 增强新鲜感和趣味性。

(三) 应发挥第二信号系统功能

教师 (或学生) 要针对传球的情况, 不断发出刺激信号, 如用语言纠偏、报数、鼓励等, 通过第二信号系统帮助学生准确地获得对传球效果的反馈信息。

(四) 要左右手并重且灵活多变

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强调左右手并重, 特别要重视学生非投篮手的加强训练, 并结合上肢和脚步, 采用形式多变的肢体练习, 提高全身协调运动的能力。

(五) 应注重开阔视野

视野范围和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全面、及时、准确地捕捉和判定刺激物存在的位置和方式, 才可能发挥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功能。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视野和观察对获得“球感”具有重要意义, 并要有目的地设置相关的教学内容。

(六) 应加强移动中的大空间、长距离练习

安排学生在一个相对大的空间进行技术练习, 客观上延长了学生与各种客体及背景的距离, 在人与球、人与人、人与球篮的空间位置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使球感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有效地锻炼和发展。

(七) 应配合实战情境

教师可在训练中安排模拟实战, 多制造比赛气氛, 使学生在被防守的压力下灵活运用各种传球技术, 巩固和提高练习中初获的球感。

二、篮球教学中的传接球“球感”训练方法

在篮球教学中, 通常使用的传接球“球感”训练方法一般包括三类:熟悉球性训练、结合基本技术训练、其他要素组合训练。但不管哪一类, 具体到哪一种, 都应该以传接球球感训练原则为设计依据。在此, 笔者介绍几种在原方法基础上改进的训练方法:

(一) 左右互搏 (单人自传球)

1. 方法

将自己的左、右手各视为传接球的双方, 并相互视为对手, 通过变换方式给对方增加接球难度。

2. 要求

(1) 开始做指拨球、两手指尖互相传递练习或指端持球绕头、肩、胯传递练习。 (2) 根据技术掌握的情况, 再做右手持球于体侧抛球经头至左侧, 左手接球, 左手再抛球, 右手接球, 连续抛接球的项目。 (3) 中间可穿插练习单手托球于肩上, 然后手臂前伸, 手腕做外旋动作, 做单手传球的假动作的练习。 (4) 最后做大臂举在最高点快速扣腕传球至体后, 另一只手接球。

3. 特点

(1) 增大了“传接球”密度, 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传接球的难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控制球的能力。 (2) 不受陪练者技术的制约可以独立完成。 (3) 对空间要求不高, 可安排多名学生在同一场地同时进行练习。

(二) 互为师长 (两人原地传接球)

1. 方法

两人相距4~5米, 面对面站立, 做各种传接球练习;也可两人传两个球进行练习。

2. 要求

(1) 先做双手传接球的练习, 后做单手传接球的练习, 最后单双手混合练习。 (2) 在每个阶段的练习中, 应多种技术交叉使用, 左右手全面发展。如, 在练习双手传接球时, 应交叉运用双手胸前传球、双手头上传球、双手低手传球;在练习单手传球时, 可左右手轮流运用单手肩上传球、单手体侧传球、单手背后传球等多种传球技术。 (3) 在以上练习中, 关键是要求双方互为“老师”, 针对传球要求, 接球方要及时发出“偏左了”、“偏低了”、“到位”等信号。

3. 特点

(1) 连续传距离、力量、速度相仿的球, 便于集中精力练习调节传球的方向和速度力量, 易于提高到位率, 树立自信心。 (2) 在定位条件下, 适当变换传球方式, 有利于球感与基本技术练习的相互渗透, 并能提高对来球速度的预感能力和调节轻重球的感知能力。 (3) 发出传球效果的信息有利于及时巩固到位时的用力感。同时, 避免重复传偏时的错误用力感。这种对反馈信息的输人、处理、再输出的过程, 即是“球感”建立的过程。

(三) 全场不规则和对抗传接球

1. 方法

如图1所示, 两人一组用一球, 分成三、四或五组, 在全场做不规则的移动传接球。要求接球后停留不超过1秒钟立即找到同伴传球。图2为在有防守情况下的对抗传接球练习, 如, 二对二、三对三、四对四或五对五。

2. 要求

(1) 在无防守的练习中, 要不停地移动, 并保持不在同一半场, 接球人要很快找到同伴传球;接球后球在手中不准超过1秒钟;出球要快而准。 (2) 在有防守时, 手中停球不准超过2秒钟;防守组触球五次换为进攻组, 防守者要积极抢球。 (3) 接球后不准运球、投篮;传球后要很快摆脱防守者去接球, 可用掩护。

3. 特点

(1) 结合实战, 加大传球距离, 提高传接球技术, 巩固已获球感。 (2) 提高判断、反应能力, 在空间位置不断变化情况下进一步强化球感。

参考文献

[1]余彬.对篮球运动员球感理论的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1:30.

球感培养 篇8

一、足球教学中的球感及球感训练

足球球感是运动员在进行足球运动过程中自身的分析系统形成的活动体现,其是足球运动员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同时也是球员掌握娴熟控球手段的基础条件。足球球感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累积,反复训练的过程。人进行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都是形成运动性条件反射的过程,并且在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中神经冲动是不可少的[1]。在这一过程中,肌肉运动感觉是形成球感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存在肌肉运动感觉持续的纠正运动中枢而形成另一个新的反应。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球感形成的过程,当这一神经练习得到持续强化且巩固的时候,运动员对球的感应能力也就相对提升了,这一过程充分说明球感是可以经过训练来提升的。因此,在进行体育足球教学训练中教师需要重视球感的训练。在足球球感的训练过程中必须要始终持续保持健康的思维状态、积极的训练态度,以便能够在训练过程中精准的感受到足球的质量、体积,从而更加灵活的控制足球的反弹、飞行方向等。

二、高职体育足球课教学中如何开展球感训练

1.球感训练设计

根据当前高职学生开展足球运动的心理与兴趣,再结合足球运动规律和不同的持球方式,对高职体育足球课教学中开展球感训练的方法做如下总结:第一,对墙踢地滚球或空中球、停反弹球练习。在距离2-4m的位置,固定环境下连续进行踢、停距离、力量相仿的反弹球有助于集中精神开展练习,持续调整踢、停与缓冲所使用的力度,对于提升控球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2]。连续对着墙踢空中球可以锻炼在控球过程中所使用的力度,以便在持续的练习、调整过程中建立球感。第二,接停力量不同的空中球练习。两人距离3-5米的位置,相互抛空中球,并且适当的调整改变空中球的力量与角度,然后开展左右脚停球的训练。这一练习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对空中来球速度与力量的预知能力,并且可以有针对性的控球力量进行调整,逐渐掌握缓冲理论,将不同重量的来球都停留在自己进行下一动作的位置,持续处于自身控制范围中。第三,进行原地或指定范围中的颠球练习。学生使用正脚面或脚内侧部位开展颠球练习。开展单脚颠球训练,然后进行双脚交替练习,根据掌握状态与水平再有针对的提升难度,开展高低不同的球训练过程转身球训练。在半径为1m的圆圈中开展颠球练习,在颠球过程中如果超出指定的范围即为失败。在这一训练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接触球的密度,以全面提升学生全身控球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进行自我检验与评价,对检查球感的提升情况。

2.球感训练方法

高职体育足球课的球感训练不单单要讲究技术,同时还要关注训练方法的使用,尽可能的减少某单一动作的反复练习对大脑皮层的消极作用,可以选择使用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训练方式来实现提升球感的目的[3]。第一,开展循环练习法。将多个球感训练技术动作分为一组,将所有动作分为若干个组,然后开展循环往复练习,以降低长时间练习过程中形成的枯燥感。第二,开展比赛型训练法。组织学生开展比赛,就各个技术动作进行竞赛,以竞争、赞扬、鼓励、引导的方式来提升学生进行球感训练的技能。第三,开展奖励性练习方式。根据学生完成球感训练动作的质量与掌握水平来进行评星活动,以激发学生开展球感训练的积极性。第四,开展有趣的游戏训练法。教师可以自编、参考各种足球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过程中完成球感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球感训练注意事项

高职体育足球课教学过程中开展球感训练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球感训练要与基本动作相互融合。正确掌握足球基本技能是提升球感的基本条件,假如学生没有正确的足球技术必然无法建立良好的球感[4]。第二,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在进行球感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逐步提升要求与标准,同时还需要适当的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成功,感受到趣味性,以便让学生更加轻松、更加投入的开展训练。第三,保持足够的触球训练。球感是基于触球训练,如学生停止触球或少触球,所培养的球感又会之间消失。因此,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足够的触球训练,让脚部的不同位置经常接触不同力量、不同角度的来球,以持续保持良好的球感[5]。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高职体育足球课教学中开展球感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足球教师要选择合适的球感训练技术、使用科学的球感训练方法、注意球感训练中的注意事项,以帮助学生建立足球球感,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

摘要:在进行足球教学过程中球感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其是控球能力的基础,也是提升足球技能的基础。足球技术完成动作水平的高低与球感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培养高职学生的球感就必须重视足球训练与足球比赛中关于球感的训练。现文章主要针对高职体育足球课教学中如何开展球感训练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体育,足球课程,球感训练

参考文献

[1]孙吉才.浅谈加强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球感练习的几个原则[J].新课程(教研),2010,(05);248.

[2]钱辉.浅谈中学生足球控球技术及能力的训练和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5):51

[3]曾翔.技校体育足球课教学中球感训练方法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3);109+121.

[4]张军.高职高专体育足球课教学中球感训练方法分析[J].新校园(上旬),2015,(02):100.

球感培养 篇9

1 研究对象、时间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时间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高中高二年级4个女生排球选修班,共计212人,其中实验班105人,对照班107人。实验时间:2010年3月至2010年6月,共16周,每周2课时,共计32课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1979年以来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研读近年来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

1.2.2 访谈法

根据实验研究需要,有目的、计划访谈了有关教师、教练员和学生,与他们探讨排球球感练习方面的问题。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运用计算机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1.2.4 实验法

实验班除了在专项准备活动、常规基本技术练习中注重培养球感外,其他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周学时数同对照班一样。实验步骤:① 实验班、对照班开课前进行基本技术状况诊断性测试,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排球项目考核内容为主要测试项目,测得原始指标四项(垫球、正面上手传球、下手发球、扣球),测试方法按《体育与健康》课程排球项目考核要求。② 实验班、对照班均在课程结束后,对四项技术统一进行达标和技评考核作为终结测试指标,保证了实验研究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2 球感练习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2.1 练习的原则

2.1.1 球感练习必须与基本技术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同步进行 即在球感练习过程中,必须强调动作方法和技术规格。

2.1.2 球感练习必须具有针对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提出各种标准要求 即在运用球感练习时,必须提出明确的练习要求。

2.1.3 球感练习应多实践,多触球,保证足够的练习量与强度 即通过一定的练习次数与练习密度加深对大脑皮层相关运动中枢的刺激,促进条件反射的形成。

2.1.4 球感练习必须加强即时信息反馈 即让陪练者针对击球情况,不断地发出刺激信号,如用语言报数、纠偏、鼓励等,帮助练习者准确地获得对击球效果的反馈信息。

2.1.5 球感练习应尽可能地采用动作与动作的组合练习,在组合时又应尽可能地采用完整练习方法。

2.1.6 球感练习应尽可能结合球网进行 有利于较快地使学生建立起人—球—网的时间与空间关系的概念。

2.1.7 球感练习必须长期坚持,即从动作技术教学的初始至在比赛中运用、巩固的各个阶段,不断地采用相应的球感练习。

2.2 练习内容与方法

在教学实验中,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实验班在教学中强化球感的培养。实验班球感练习课时与内容安排:1—6课时安排垫球的学习和练习;7—12课时安排发球的学习和练习;13-20课时安排传球的学习和练习;21-28课时安排扣球的学习和练习;29-32课时安排综合练习。各个阶段球感练习方法如下:

2.2.1 垫球球感练习方法

2.2.1.1 自垫球练习

连续垫球约一臂高,根据技术掌握情况,进一步要求连续垫出高低不同的球。可以限数不限时、限时不限数、限时限数或不限时不限数。让手臂不断地多触球,提高全身的协调性,调节垫球轻重的能力。

2.2.1.2 单人对墙垫球练习

由近及远,高度适中,体会协调用力和接墙反弹回来的球,加强用力感和移动变化能力。

2.2.1.3 双人抛垫球练习

① 接力量基本相同的抛球。两人相距2-4m,一人抛球,一人垫球,统计在10次垫球中的到位率。抛球者在不移动脚步的情况下,举手接住垫回的球,即算到位。同时,不断发出信号,便于垫球者不断调节垫球的方向、力量、弧度,增强手臂触球时的感知觉。② 接力量不等的抛球。组织形式和要求同[1],适当变换抛球的力量,让垫球者逐步适应和提高对空中来球力量轻重的预判力和调节力量的能力。懂得来球轻则击球要重,来球重则击球要轻,依来球做到缓冲用力得当,垫出相应的到位球。③ 在移动中接抛球。接球者与抛球者相距4-5m,接球者根据抛球者抛出球的方向、力量大小、弧度迅速移动到位,把球垫回。这样有利于培养在瞬时间对球的判断能力和协调力。

2.2.1.4 接发球练习

学生三人一组,相距10-12m,隔网接下手发球,后垫球给二传队员,逐步让学生适应和提高控制较长距离来球的能力。

2.2.2 发球球感练习方法

2.2.2.1 抛球练习

两人一组,一人持球做单手抛球。另一人观察、评定动作的质量。

2.2.2.2 对墙发球练习

在墙上距地面2.3m的距离划一标志线。两人一球,一人站在离墙9m左右距离对墙发球,另一人捡球。要求学生每次都要击到此高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前后调整距离墙的远近。

2.2.2.3 对墙发定点球

在墙上划若干区域,学生面对区域发球,每次发球前选好区域,向目标区域发球。

2.2.2.4 发球比远

在练习场地前方9m处每隔1m划上数条标志线,每人发球5次,记录最远距离。

2.2.2.5 发定点球

把排球场平均分成12个区域,学生分成两组,站在两端端线向指定的区域发球。

2.2.3 传球球感练习方法

2.2.3.1 持球练习

一人双手持球于对方额前,另一人用传球动作击球,但不能将球击出,持球人随击球动作将球抬起。让传球人体会击球点、击球部位、以及蹬地、抬臂、送球动作要领。

2.2.3.2 传抛来的球

两人一组,一抛一传,两人距离由近到远。一人抛球,一人由原地传球过渡到移动传球,互相观察手型、触球部位等方面。

2.2.3.3 双人对传球

两人一组,由近到远,由原地到移动,逐步提高传球的数量和质量。

2.2.3.4 自传重球练习

用足球或篮球进行传球的练习。① 连续向上自传。两臂抬平,肘关节伸直,向上传球高度离手0.5m左右,减少失误,增加连续次数,提高控制球的能力,体会球一下落压迫手指手腕的感觉。② 对墙传球。离墙0.5-3m远,向墙上的固定区域传球,配合脚步移动,保持正面传球,体会正确击球点和全身协调用力,提高控球能力。③ 对地传球。两脚左右开立同肩宽,微屈膝、上体前屈,将球放在体前地下,双手做好传球的正确击球手型,盖在球上,然后将球轻轻拿起,在眼的垂线前一球距离处,以协调的屈伸臂动作,手腕自然放松,对地传球。④ 传球比赛。可采取固定位置或不固定位置的比赛,三对三、五对五等,按排球规则要求,隔网进行传球比赛。

2.2.4 扣球球感练习方法

2.2.4.1 助跑与起跳组合练习

① 徒手原地做两臂划弧摆动的模仿练习。要求学生两臂积极前摆并上抬。② 原地徒手起跳练习。要求学生摆臂与下肢蹬伸动作连贯并协调配合。③ 限制性1步助跑起跳练习。在助跑的行进方向上划出相应的距离,要求学生尽可能在标志点上起跳,做出积极有力的制动动作。④ 限制性2步助跑起跳练习。在助跑的行进方向上划出2步助跑的步点,要求学生必须按步点的长度进行助跑起跳。⑤ 限制性助跑起跳头顶球练习。1~2步助跑起跳用头去顶固定球。要求积极制动并有力起跳。⑥ 限制性助跑起跳自抛自接练习。要求学生1~2步助跑起跳后用伸直的手臂在准确的击球点将球“摘下”。

2.2.4.2 助跑起跳与挥臂组合练习

① 单人对墙3-5m,连续对墙做扣球练习。②对墙1-2步助跑起跳的自抛自扣练习或2人1组,一人抛球,另一人1-2步助跑起跳扣球练习。要求学生必须把握准确的起跳时机,保持好人——球关系并找准击球点后再击球。③ 低网前限制性助跑起跳将排球掷过网练习。要求学生助跑步幅准确、节奏明快,躯干与挥击臂发力动作符合扣球发力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特征。④ 高、远网前自抛扣球过网练习。要求学生选准起跳时机,保持好击球臂与球的空间位置,做出高点弧形鞭甩的击球发力动作。⑤ l—2步助跑起跳叩击隔网抛过来的球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来球的性能,准确地选择助跑起跳的地点、时机与击球的手法。⑥ 4号位扣抛、传球练习。要求学生处理好人——球——网的空间关系以及起跳时机、击球时机。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考核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垫球、正面上手传球、扣球、下手发球的达标与技评考核。按课程评分标准,有四位教师参加达标、技评的测试,最后对有效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1 实验前达标与技评测试对比分析

在教学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排球教学原始水平进行了达标和技评的测试。结果见表1、表2。

注:垫球测试方法:双人对垫。达标:10次;良好:10-20次;优秀大于20次。传球测试方法:双人对传。达标:10次;良好:10-20次;优秀大于20次。 发球测试方法:发球10次。达标:6次;良好:7-8次;优秀9-10次。扣球测试方法:扣球10次。达标:6次;良好:7-8次;优秀9-10次。

注:技评的测试标准:见《体育与健康》排球课程考核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通过表1和表2的数据表明:教学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基本技术达标与技评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可见排球教学的原始水平是一致的。

3.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达标和技评对比分析

注:测试方法与标准同表1.

通过表3可知:经过教学实验,实验班的垫球、正面上手传球、下手发球的达标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扣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在基本技术的教学中增加球感练习,对学生垫球、正面上手传球、下手发球基本技术的掌握有良好促进作用。对于扣球来说,球感练习可以提高扣球时的扣球手法,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好助跑与起跳的结合、空中击球的时机,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弹跳才能扣好球。

注:技评的测试标准:同表2

通过表4可知:从整体上看,教学实验后技评成绩实验班均好于对照班。其中垫球和下手发球技评成绩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传球和扣球的成绩实验班和对照班差异性很显著。说明强化球感练习对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实验班与对照班各项技评成绩都不高,这和排球运动的特点、教学时间短、学生在基本技术学习过程中,注重达标,轻视技评,有着密切的关系。

4 结论与建议

4.1 强化球感练习对于垫球、正面上手传球、下手发球的达标成绩提高明显 扣球达标成绩实验班和对照班差异性不显著;对于技术的评定,垫球和下手发球可得到与传统教学法的相同效果;传球和扣球的技评成绩实验班高于对照班。

4.2 采用的培养学生球感方法对排球技术的掌握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并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无需增加课时量的情况下,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在中学排球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性。

4.3 建议在中学排球基本技术教学的各个阶段采用相应的强化球感练习,提高学生的排球意识,促进排球技术的掌握。

摘要:在高中排球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的技术动作很规范,但在运用时往往很不理想。究其原因之一就是“球感”不好。因此,课题组提出“排球技术教学中应强化球感练习”。通过在排球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球感,研究其对学生学习排球技术的作用,探索球感练习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和技术的掌握能力。通过对教学实验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强化球感练习对排球基本技术的达标成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垫球和下手发球的技评成绩与传统教学法效果相同,传球和扣球的技评成绩实验班好于对照班,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中学,排球,技术,教学,球感

参考文献

[1]葛春林.排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钟前涓,卢亮球.排球球感特点、作用及其培养途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98-400.

[4]冯永.对“球感”的理解及其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13(1):61-63.

[5]洪伟.普通高校排球专项课增加球感练习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9,(5):27-30.

[6]余彬.对篮球运动员球感理论的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30(11):1574-1578.

[7]陆国萍,周志仙.从心理学角度论球感和球感能力的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5(2):60-62.

[8][OL].http://v.ku6.com/show/wnc3PxM41UGqpOLE.html.

上一篇:中国农村选举问题下一篇:虚拟实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