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视觉效应

2024-06-13

色彩视觉效应(共12篇)

色彩视觉效应 篇1

在茶包装的色彩设计中, 协调色彩是一个关键问题。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决定色彩效果, 背景条件不同, 即使同一颜色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为此, 在设计创造过程中, 色彩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对色彩视觉效应在茶叶包装设计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希望能够对色彩设计配色处理、色彩设计表现效果的优化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1茶文化背景介绍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 而茶文化也与社会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茶既可以作为饮品, 又能够作为治病保健的良方, 更被许多文人的诗赋吟诵至今。在茶叶的包装、生产和销售中人们不断的对其中所蕴含的感情文化因素进行深入的挖掘, 尤其注重对消费群体色彩视觉效应的挖掘。另一方面, 茶文化能够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

2色彩视觉效应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的意义

在现代设计中, 包装设计是作为一个专业门类存在的, 其充分彰显了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 例如, 创造性、审美性、经济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色彩视觉效应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首要任务是协调色彩问题。在自然的生理条件下, 人们的视觉器官对色彩的搭配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 呈现出多种视觉色彩现象。视觉器官能够本能地调剂色彩, 促进建立一个互补的色彩关系, 从而使人们产生一个和谐的色彩视觉效应。

基于茶文化的背景, 对茶包装色彩设计的价值进行了强调。茶包装色彩设计的色彩感觉、心理感受与嗅觉、味觉、听觉以及视觉存在一定的关联, 按照色彩特征, 不同消费群体对茶包装色彩的喜好规律和偏爱存在很大的区别。为此, 色彩能够在茶包装色彩设计提供良好的主题服务, 其对意境的表达往往是具有象征意义, 但却不张扬的。

色彩视觉效应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容易的区分茶叶的档次。根据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 前20秒初次接触茶叶商品, 人们会有80%的色彩感知度, 20%的形状感知度。介于20秒与3分钟之间再次接触茶叶商品, 人们会有60%的色彩感知度, 40%的形状感知度;超过5分种的再次接触茶叶商品, 人们对形状感知度和色彩感知度各占一半的比例。为此, 茶包装设计人员要注意处理色彩明暗、深浅、对比、层次的关系, 同时, 也要兼顾到对色彩冷暖调子以及色相的处理。

3色彩视觉效应与茶叶包装设计的关系

3.1色彩视觉效应与民族地区的关系

各民族由于其经济、政治、社会、教育、科学、宗教信仰的不同, 使其传统生活习惯与自然环境呈现了不同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 其对色彩的心理感受也存在了较大的差异。为此, 在茶叶包装的设计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例如, 云南香格里拉海拔超过2500米高寒山区生长了“彩云之荞”———黑苦荞, 这聚居了回、白、藏等多个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崇尚自然, 喜欢简单的事物, 其最爱的颜色以白色为主。为此, 茶叶包装设计人员在对“彩云之荞”的包装进行设计时, 融入了当地人民喜欢的色彩, 将白色应用于大面积的包装设计上, 并伴有圆形的中间图案, 有效彰显了彩云之荞茶叶的文化性, 并强调了彩云之荞茶叶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 从而对茶叶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性进行了准确的传递。

3.2色彩视觉效应与年龄的关系

年龄不同, 对色彩的心理感受与认识也有所不同。根据相关数据研究表明, 未成年人喜欢鲜艳靓丽颜色居多。儿童年龄低于9岁, 多喜爱红色;超过9岁, 增加了绿色这一色彩。这是由于青少年看到红色和绿色很容易联想到自然界中的红花绿树以及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其偏爱的色彩与青少年热爱自然、精力旺盛的心理特点相契合。相对于青少年而言, 成年人的文化积累与生活经验要多得多, 一些不张扬而稳重的色彩是这一群体主要偏爱的色彩。

例如, 康师傅绿茶是针对年轻人设计的一款健康茶饮料, 对优质绿茶进行了精选, 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口感, 是健康茶饮料之一。康师傅绿茶以塑造贴近自然的品牌为主, 包装设计人员能够把握青少年偏爱绿色的这一习态, 而且, 绿色象征着健康与活力, 康师傅绿茶包装的整体色调为草绿色, 从而吸引了以青少年居多消费群体, 使其对商品的印象得到深化。

3.3色彩视觉效应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在时代日益进步发展的背景下, 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还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标准与意识。在这种态势下, 人们对茶叶包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具体体现在对设计时色彩视觉效应的重视方面。介于色彩的合理搭配与选择, 能够给人以舒适的心理感受, 使人们能够将这种茶叶包装, 作为一种礼品相送, 客观了反应了社会心理。现阶段的茶叶包装设计, 设计人员致力于追求自然, 与生态平衡保持的一种社会心理, 为此, 茶叶包装设计趋向于绿色设计的方向发展。

基于此, 色彩视觉效应与民族地区、心理年龄以及社会心理均有密切的关系, 茶叶包装设计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些差异, 并深入调查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 做出有针对性的茶包装设计, 从而使色彩视觉效应能够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得到科学的应用。

4茶叶包装设计的注意事项

色彩视觉效应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要紧密联系消费者的心理。通常情况下, 色彩不同, 给消费者带来的视觉效应和心理感觉也有所不同。从生理角度出发, 由于色彩具有安慰性、刺激性以及温暖性的固有属性, 使消费者能够产生心理愉快的反应, 有利于其从茶叶包装设计效果认同茶叶产品。而与之相对立色彩的运用, 不仅会使人感觉到眼花缭乱, 还会使消费者产生心烦、压抑等情绪, 直接对消费者的购买欲产生影响。为此, 在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 要考虑到色彩视觉效应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因素。

从联想角度出发, 良好的色彩视觉效应会令人想到合意的场景和事物, 继而引发愉快的心理感受;反之, 不合理的色彩视觉效应应用则会给消费者带来负面的联想;从性格角度出发, 色彩可以与人联系起来, 不同的色彩可以代表不同性格的人群, 那么, 色彩也会潜意识地为消费者带来产品的“性格”暗示。例如, 活泼、热情、鲜艳通常用红色来表示;淡雅、宁静和高洁通常用白色来表示;明亮、欢快和温暖通常用黄色来表示;忧郁、温和和安静通常用蓝色来表示;充实、肃穆和深沉通常用灰色来表示;典雅和庄重通常用黑色来表示。

色彩视觉效应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要注意尽量避免应用引人夺目的颜色, 包装设计主色调应贴近自然、和谐原理, 一般情况下, 多采用绿色和土黄两种色彩, 这是由于绿色是茶叶的主调, 土黄为茶叶的基调, 二者结合, 能够带来和谐、自然的色彩视觉效应。

5色彩视觉效应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5.1单色的色彩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单色的色彩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便于识别商品整体色彩, 并有效突出了茶叶包装的品牌形象, 为消费者带来一定的色彩视觉效应冲击。但需要注意的是, 单色的色彩设计很容易使茶叶包装整体产生呆板、单调的视觉效果, 在设计过程中, 设计人员要对单色的色彩设计运用特征进行科学的把握, 从而为消费者呈现一个和谐、自然、成功的茶叶包装设计。

5.2对比色的色彩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色相环上相对的色彩被称为对比色。对比色的色彩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能够为消费者呈现出一个不同的视觉冲击效果, 包括刺激、鲜艳、恐怖与激情等。在协调茶叶色彩包装的对比关系时, 要充分考虑到明度对比、色相对比以及纯度对比的物理属性, 使茶叶色彩包装的对比关系更加和谐, 给消费者带来一个良好的心理暗示。

5.3协调色的色彩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众所周知, 色系包括暖色系和冷色系两大色系。而色彩中的暖色系主要包括黄色、红色, 冷色系主要包括紫色、蓝色。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均有所体现, 调配各色系和色彩均属于协调色的色彩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范畴, 为给消费者带来一系列的舒适、和谐、富有美感的色彩视觉效应。

综上所述, 在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 对情感因素暗示规律的合理应用, 不仅能够使茶叶包装设计色彩搭配工作得到顺利的开展, 而且能使茶叶包装主题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 使消费者对茶叶包装设计内容的情感产生同化, 从而充分发挥出茶叶包装的宣传作用, 并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参考文献

[1]彭维新.论中国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视觉效应[J].林区教学, 2012, (2) :103-104.

[2]齐皓, 张琴琴, 张俏梅等.基于视觉效应的茶叶包装设计策略[J].艺术百家, 2013, (z1) :185-186, 148.

[3]付万云.六安瓜片包装中的色彩设计理念探讨[J].茶业通报, 2013, 35 (1) :42-44.

[4]李德荣.浅谈色彩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发展, 2014, (1) :123-124.

色彩视觉效应 篇2

<一>色彩推移的特点和种类

色彩推移是将色彩按照一定规律有秩序地排列、组合的一种作品形式,种类有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互补推移、综合推移等。其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明亮感和闪光感,富有浓厚的现代感和装饰性,甚至还有幻觉空间感。

1、色相推移将色彩按色相环的顺序,由冷到暖或由暖到冷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为了使画面丰富多彩、变化有序,色彩可选用色相环(似地球赤道),也可选用含白色或浅灰的色相环(似地球北半球的纬线),亦可选用含中灰、深灰、黑色的色相环(似地球南半 球的纬度)。

2、明度推移 将色彩按明度等差级系列的顺序,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一般都选用单色系列组合,也可选用两个色彩的明度系列,但也不宜择用太多,否则易乱易花,效果适得其反。

3、纯度推移 将色彩按等差级数系列的顺序由鲜到灰或由灰到鲜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互补推移是处于色相环通过圆心180度两端位置上一对色相的纯度组合推移形式。

4、综合推移 将色彩将色相、明度、纯度推移进行综合排列、组合的渐变形式,由于色彩三要素的同时加入,其效果当然要比单项推移复杂、丰富得多。

<二>色彩推移的基本构图形式

色彩推移是一种特殊的作品形式,其构图及形象组织亦有相应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

1.平行推移 将色彩按平行的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或不规则进行等间隔或不等间隔条纹状、有秩序地安排、处理。

2.放射推移

(1 )定点放射 又称日光放射、离心放射、画面应确定 一个或多个放射点,然后将色彩围绕入射点等角度或不等角度排列、组合,

(2)同心放射 又称电波放射,画面有一个或多个放射中心,将色彩从放射中心作同心圆、同心方、同心三角、同心多边、同心不规则等形象,向外扩散处理、安排。

(3)综合放射 将定点放射和同心放射综合在一个画面中进行组织、处理。

3.综合推移 将平行推移和放射推移的手法同时出现、安排在一个画面中,使作品的形态形成曲、直、宽、窄、粗、细等对比,构图复杂、多变、效果更为丰富、有趣。但为防止产生散、乱、花、杂的弊病,画面一般只应有一个中心或主体,或一主一次,切忌多中心和多主体。

4.错位、透叠及变形

(1)错位 有整体错位和局部错位两种情况 。整体错位是为了进行色相的冷暖对比、明度的明暗对比、纯度的鲜灰对比,将底、图的色彩作整体的、相反的排列。例如底色冷到暖,则图色暖到冷,底色明到暗,则图色暗到明,底色鲜 到灰,图色灰到鲜。

局部错位是处理有规则块状色彩排列时采用的方法。例如第一排用1、2、3、4号色,第二排用2、3、4、5号色,第三排用3、4、5、6号色等,每排错开一级或多级。有时,为了某种光感及立体感处理需要,也可同时向左右两边错位,例如第一排用1、2、3、4号色,左右第二排同时都用2、3、4、5号色作对称式错位。

(2)透叠 是一种当两个形体相重叠时,处理成两者都能显现形体、轮廓的表现手法。色彩透叠可产和透明、轻快的效果,趣味性和现代感很强。当底形和面形重叠时,如果设色相差级数小,则两者小有紧贴感。当色彩级数差增大时,则两者的空间感也随之增大而有远离感。

(3)变形 色彩推移的可变性及创造性开发余地很大,在掌握基本构图形式、凤色规律后进行种种变化,充分发挥个人的构思想象,将会产生无穷无尽的佳作。

视觉效应 篇3

讲究视觉效果的功能性

报纸设计与其他平面设计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因为报纸的大多数版面是以文字为载体,文字及其图片配置的好与否决定着纸媒的整体效应。如果背离这一点,可能会得到四个零的结局:如果对报纸是新闻载体这个属性不给以足够尊重的话,会发现缺乏新闻内容的形式美等于零;如果对报纸同样也是产品这个市场属性不给以足够尊重的话,会发现没有内容含金量支撑的形式美等于零;如果对自家报纸的核心目标读者群有什么样的审美情趣不了解的话,会发现没有适应读者审美需求的形式美等于零;如果对自家报纸的形象应该有别于其他报纸这种性格属性不给以足够重视的话,会发现与其他报刊雷同的形象美也等于零。可见,纸媒没有单纯的视觉审美,所有的设计都应该是综合的。只有这样,才能显现出它的整体效果。

比拼格式的时代到来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报刊进入读图高峰期,大幅图片伴随着版面上的粗分割线和大号标题字一起将“视觉冲击力”这个词语推向报刊改革的前沿。不久之后,报人开始意识到报刊形式语言除了有“冲击力”外,还有“精致度”、“欢快感”、“检索性”等等。后读图时代到来后,人们发现图片必须被格式化使用,才是与其他媒体竞争的重要原材料和重要的组版工具。

格式化版式对图片的应用,完全是形式先入为主的方法,它彻底改变了报刊以往的组版规律。从以往有好图片就用,没有也可以不用,到今天的格式已经确定,必须采拍甚至征集到格式中内容、位置和大小合适的图片。从“有事就照”到“找事必照”,从“有米才下锅”到“等米下锅”,报刊格式化版式风格的形成,已经把视觉审美要求提前到了格式初始的策划和确定阶段。

图片元素最能体现视觉

如今的报刊版面形象不单单是由一两位美术设计高手来完成。大量实例证明,报刊版面视觉形象的组成元素——标题、正文、图片、图表等等,哪一项都不是一个人完成,而且审美角度和审美标准也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的,它是众多创作者的智慧组合。因此,如何使报纸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并在任何环节给这个标准提供支持,直接关系到版面形象能否达到更高水平的关键。需要強调的是,图片元素在这里是最能体现视觉效果的环节。

重点图片从镶嵌式到挤压式。10年前报刊版面的设计者们在面对组版材料时,首先想到的是头条、二条、三条的文字内容安排。图片经常被当做平衡版面轻重关系、为版面增加黑白灰关系的点缀物。由此,将图片镶嵌在什么位置,是编辑在安排完文字新闻之后才会考虑的事情。今天的报人已经明显提升了对图片的重视程度,报刊的设计者也大多在格式化版型的控制中,在变化并不多的形式上,增加了对图片使用方式的判断力度和使用力度,形式上也比以往简单了许多,强调更多的是它的关联度和视觉效果。

非重点图片从装饰性配图到实用服务性。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的报刊除新闻版外,能够体现图文并茂的要数副刊版和专版最为明显。副刊、专版在图片的使用上以配图为主,与文章有直接关系的图片很少,这样产生的视觉美并不现实。今天,多家报刊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文字记者的采访到约稿时的图片意识,从建立社会摄影网到内部图片资料储存,报刊图片的资源正在逐渐丰满,有条件的还进行策划性拍摄。

守住视觉效应这条底线

就报刊中的视觉美来分析,有报刊定位问题,有地域审美习俗问题,有读者的审美情趣问题,还有自家团队整体运作的能力问题。纸媒的视觉效应最大化,仅靠图片的支持是不够的,还要从整个版式上进行系统的宏观设计。

当今国内报刊版式风格大致分为3种类型:一是省级党报党刊在保持大方、庄重的基础上,向增加视觉冲击力、增加亲切感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对图片的大胆使用是关键,对报刊增加节奏性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二是行业报刊在保持行业特色和权威性的基础上,改变原有的机关文件式形态,向更具有新闻属性的形象发展。这个过程中,对行业新闻图片的使用也成为重点。三是都市类报刊,在已经具备的形式美基础上,向实用美的方向发展。图片的使用和配置更是彰显报纸活力的重要元素。它是众多创作者的智慧组合。

(作者单位:包头日报社)

色彩视觉效应 篇4

关键词:视觉传达,色彩视觉化,设计色彩,应用研究

视觉传达专业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历程上已经走了相当远的路程, 基本上覆盖了我国所有的艺术设计院校, 它在艺术设计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意义。视觉化的艺术表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样式, 不同文化, 不同地域, 不同语言的人们, 通过视觉化表达进行文化的交流、信息的传达、情感的沟通。随着交流和审美的需要, 人们创造了更多更丰富的视觉化语言, 色彩就是其中相当典型的一种。色彩直观鲜明的视觉性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带动起一个新的视觉传达的领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体现色彩的视觉化语言的意义与价值, 不只是传达的需要, 也是人类情感寄托的需要。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了多层次高能力的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也非常具有科学性, 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这些专业都是在于看来作为媒介进行信息与文化的传达。作为一名具有多年教学工作经验的艺术设计教师, 我深深地体会到色彩的运用对于艺术的表达是多么的重要, 而只有让学生确实的了解的色彩表达背后的文化意义才是正确掌握运用色彩的方法。我经常跟学生讲解色彩的文化意义, 色彩的文化性来源于人类的文化与文明, 它受到历史, 习俗, 地域, 人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的范围内,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文化活动中逐渐建立起了对于文化包括色彩语言的共识。在这种共识下, 色彩的视觉化语言也在人类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中不断受到提炼和补充, 在人类活动中进行大量的发展与反馈, 从而逐渐丰富起来, 成为我们现在达成一致的、用于交流的“色彩的语言”。由于色彩语言是通过人们对自然万物和生活感触不同, 对色彩所产生具体的或抽象的联想, 所以色彩语言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有着密切联系, 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具有比形体与文字还直观、更丰富的魅力。我们在进行色彩的视觉化设计是就能比较准确地抓住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 从而使色彩能够充分的达到信息传达的作用。

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掌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使用色彩语言的方法。设计色彩课程是视觉传达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 我们将以此为中心, 通过对课程的概念体系, 课程内容的讲解, 帮助学生系统化的对色彩进行归纳和分析, 其宗旨在于训练学生深入挖掘设计色彩课程的内涵, 清晰的界定色彩语言的概念, 理清色彩视觉化语言的发展脉络, 需找色彩语言内容演变的内在逻辑, 推导出色彩语言文化体系演化的必然逻辑, 明确掌握色彩语言的设计方法。

设计色彩课程旨在训练学生准确地把握色彩的视觉化语言并加以运用。因此对于色彩的语言表达我们要给学生做以下归纳和划分:

1、色彩的传统文化表达。前文我们讲了色彩的文化特征和表述, 特定的色彩会产生特殊的精神感染力。视觉传达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色彩带来的民族感和时代感。色彩给人的感觉是因人而异的, 在缤纷多彩的世界里人们对色彩有着很重的依赖。从我们的历史文化发展来看, 节日时节庆祝用的色彩已经在我们的心理根深蒂固了。直到现代, 每逢佳节时, 祖国大地上都会使用大红色来庆祝节日, 此时人类在心理上需要从绚丽的色彩中寻求刺激和满足, 以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最极致的宣泄, 同时他们也在追求着色彩带给他们的情感的享受, 这种享受的过程从而形成了某种特定的色彩语言的识别效果。通过对色彩的传统文化的表达我们可以看到色彩的视觉化语言是有着很深的社会原因的, 她对于社会文化和人类生活是离不开的。富有文化气息的色彩语言最能够深入到视觉传达设计的心理情感表达之中。

2、色彩的多元化文化表达。现代社会的文化充分的接轨国际, 多元化的文化表达也是视觉传达设计趋势不可逆转的一部分。多元化重点在对于色彩语言表达的创新设计, 要完美的挖掘和利用各国传统色彩语言表现的风格, 将色彩语言与历史发展进行完美的结合, 赋予色彩语言别具一格的创意表现。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追求多元化而忽略了色彩语言的正确表达。色彩语言是复杂和多变的, 有时候将两种文化融合的过于草率也会适得其反, 因此我们要抓住色彩对于人类心理的反应, 辩证的一分为二地看待多元化的表达。

在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走向成熟、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 设计色彩教育所扮演的角色应当是意义重大的, 设计色彩教育是现代设计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社会的发展,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 色彩这一重要的形式语言与信息传达媒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算是在一些具有名望高等院校, 色彩的视觉化语言的运用也显得墨守成规和过于保守。这充分说明我们平时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对于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一种忽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打破以往的相对狭隘的色彩表现观念, 提高学生的宏观构思能力。对于高校设计色彩课程的改革创新, 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利用我们丰富的传统色彩这一深厚积累的财富, 教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充分的利用这个宝藏, 弥补先天的缺失和不足, 才能使我们设计教育培养的人才真正具有独立的、成熟的设计思维和掌握科学的色彩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德]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2, 145

[2]杨乃麟.色彩对人们心理感受的作用研究.科教文汇, 2006, (上半月刊) :169-170

[3]赵百祥.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表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8 (4) :108-110

色彩视觉效应 篇5

中医学理论中的“五色归经”深入阐述了颜色对人情绪状态的影响,视觉心理学同样证实颜色能够吸引目标消费者的注意力,延长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停留时间与在脑海里的记忆周期,增强客户对品牌的认同感与好感。不同的颜色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即使同种颜色,在饱和度、透明度以及距离上的略微变化就都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色彩的直接性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心理学家们对此曾经做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在红色的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从而把颜色分为冷暖两大色系:波长较长的红光和橙光、黄光,本身有暖和感;相反,波长较短的紫光、蓝光、绿光有寒冷的感觉。夏日,我们关掉室内的白炽灯,打开日光灯,就会有一种变得凉爽的感觉。

冬日,把卧室的窗帘换成暖色,就会增加室内的暖和感。冷色与暖色除去给人以温度上的不同感觉外,还会带来其它一些感受: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两者相比较,冷色的透明感更强,暖色则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有疏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

一般说来,在狭窄的空间中,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由于暖色有前进感,冷色有后退感,可在细长的空间中的远处两壁涂以暖色,近处的两壁涂以冷色,空间就会从心理上感到更接近方形。除去冷暖色系具有明显的心理区别以外,色彩的明度与纯度也会引起不同的感觉。一般来说,颜色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暗色给人以重的感觉,明色给人以轻的感觉。纯度与明度的变化给人以色彩软硬的印象,如淡的亮色使人觉得柔软,暗的纯色则有强硬的感觉。

色彩的心理效应就是如此神奇,有一个经典的例子:1940年,纽约的码头工人因搬运的 箱太重而举行罢工,一位色彩专家出了个主意,把 箱的颜色改漆为浅绿色, 箱的重量并未改变,但颜色使工人觉得它变轻了,罢工终于停止了!品牌设计一定要充分运用迷人之色。这些正是色彩的神奇效应。

论广告色彩与视觉效果的关系 篇6

平面广告中主色的选择与视觉效果

色彩在平面设计中具有迅速诉诸感觉的作用,它与公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密切相关。公众对平面设计作品的第一印象是通过色彩得到的,色彩的艳丽、典雅、灰暗等感觉影响着公众对设计作品的注意力,比如鲜艳、明快、和谐的色彩组合会对观众产生较好吸引力,陈旧、破碎的色彩会导致公众产生晦暗的印象,而不易引起注意。因此,色彩在平面设计作品上有着特殊的诉求力,直接影响到作品情感的表达。

设计师必须懂得用色彩来和受众沟通。在色彩配置和色彩组调设计中,设计师要把握好色彩的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混合调合、面积调合、明度调合、色相调合、倾向调合等等,色彩组调要保持画面的均衡、呼应和色彩的条理性,画面要有明确的主色调。首先通过色彩的基本性格表达设计理念,从而赋于作品设计个性;其次,设计者在运用色彩时,要让色彩突显出设计意图;再次,设计者要把颜色和设计思想相结合,并利用电脑设计和变化优势,充分挖掘色彩的丰富性和多变性,使作品承载的设计思想和情绪信息更丰富更广博,从而最大地实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

广告的色调一般是由多个色彩组成。为了获得统一的整体色彩效果,要根据广告主题和视觉传达要求,选择一种处于支配地位的色彩,作为主色,并以此构成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其他色彩围绕主色变化,形成以主色为代表的统一的色彩风格。例如,药品类商品的主色常用单纯的冷或暖色调。冷灰色适用于消炎、退热、镇痛类药品;暖色用于滋补、保健、营养、兴奋和强心类药品;而大面积的黑色表示有毒药品;大面积的红、黑色并用,表示剧毒药品。

通常主色选择不同,带给受众的感觉不同。一般红、橙、黄等暖色以及明度纯度高或对比强烈的色彩给人以兴奋感。相反,蓝、蓝绿等冷色以明度低、彩度低或对比柔和的色彩给人以沉静感。无彩色的灰色和黑色也给人以沉静感。平面广告设计中,除一些特别需要冷色的产品外,多数时候是要运用使人兴奋的色彩来刺激读者的感官,使读者兴奋,注意广告内容,并产生兴趣,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是一些以冷色为主色的广告,也要在明度和点缀色的对比上提高色彩的兴奋程度。

平面广告中色彩面积的占用与视觉效果

色彩面积的占用与合理配置在广告视觉效果方面是相当重要的。随着色彩面积大小的增减,色量等也会随之增减,对于视觉的刺激与心理的影响也会随之增减。如小面积的黑色出现在视觉范围里,会给人一种清晰干净的视觉效果,当人处于大面积黑色包围中时,则会有一种压抑、消极的感觉,进而产生一种阴森恐怖的心理反映。又如小面积纯色大红,使人感觉鲜艳可爱,当人处在大面积的纯色大红包围中,会有血腥、过分刺激而造成的疲倦之感,进而产生一种难以忍受的一种烦恼。

通常大面积的色彩设计多选择明度高,彩度低,对比弱的色彩,给人带来明快、持久和谐的舒适感,如户外广告。小面积的色彩常用鲜色和明色以增强对比,如小商品、小标志等,目的是让人充分注意。如小食品类广告,常用鲜明、丰富的色调。红色、黄色和橙色可以强调食品的美味与营养,绿色强调蔬菜、水果等的新鲜。

面积大小是色彩存在的形象要素之一。一个颜色的出现总是伴随一定的形状被我们感受。形状由集中到分散成逐渐分割,尽管画面总的色量未变,但对比的效果却大大改变了。在构成设计中,色彩形象所占位置的不同也给画面的视觉效果带来相当大的影响。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安排调整形象位置的过程,利用画面形象位置的变化,可设计出不同的画面效果。例如:红绿二色,红绿二色远离,对比效果弱;红色处于绿色的完全包围之中,作为底色的灰色完全起不到过渡的作用,对比效果则最强。

平面广告中色彩的空间构成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一种色彩的空间效果可以是多种成份构成的。在深度方面起作用的力量存在于色彩本身。这种力量可以在明暗、冷暖、色度或面积对比中表现出来。此外,空间效果还可以由对角线和重叠产生。

将六种色相——黄色、橙色、红色、紫色、蓝色和绿色无间隔地并置于黑色背景上,明亮的黄色就显然像是向前推进,而紫色却像潜伏在黑色背景的深处,所有其它色相都居于黄色与紫色之间。换成白色的背景,深度效果就会改变。这时紫色似乎从白色背景上向前推进,而白色背景则以它类似的光亮将黄色向后抑制。这些观察表明,背景色使用的色彩同样对深度效果起作用。

和相同明度的较暗淡的色彩相比,纯度色彩向前推进,但是如果有明暗对比或冷暖对比存在,深度关系便會相应改变。面积是深度效果的另一个因素。当一个大的红色色域有一个小的黄色色块时,红色就起背景作用,黄色就会向前推进。当把黄色扩大并侵占了红色时,便会达到黄色成为主导的地位,这时它就扩张成为背景色,而使红色向前突出。所以,主体色与背景色的关系要强调一下。广告画面中有商品主题形象的主体色,就必须有衬托主体色的背景色。主体与背景所形成的关系,是平面广告设计中主要的对比关系。为了突出主体,广告画面背景色通常比较统一,多用柔和、相近的色彩或中间色突出主体色,也可用统一的暗色突出较明亮的主体色,背景色彩明度的高低,视主体色明度而定。一般情况下,主体色彩都比背景色彩更为强烈、明亮、鲜艳。这样既能突出主题形象,又能拉开主体与背景的色彩距离,造成醒目的视觉效果。因此,在处理主体与背景色彩关系时,一定要考虑两者之间的适度对比,以达到主题形象突出,色彩效果强烈的目的。

| 作者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包装色彩设计与产品视觉营销 篇7

对人类视觉的方面有关研究表明, 在构成产品包装的所有因素中, 色彩能最早、最愉快地触动人的反应, 美国营销界总结出了“7秒定律”, 即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 只要7秒钟, 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有兴趣。在这短暂而关键的7秒之中, 色彩的作用达到了67%。

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效应和魅力, 不同的色彩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联想。色彩搭配得当, 包装就会格外引人注目, 消费者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 能瞬间给其留下深刻印象的, 必定是那些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包装, 因此对包装色彩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将色彩运用得恰到好处, 既能有效地美化和宣传产品, 又能与消费者的情感诉求相吻合, 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课题。

1 包装色彩与产品视觉营销的关系

视觉营销是市场营销层面上与视觉呈现技术相结合的一部分销售技术的总和, 它存在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 最终实现销售。精美的包装色彩设计, 不仅能美化商品, 抓住消费者的视线, 使他们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享受, 而且还能对产品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让人通过包装了解产品的特色, 不经意间注意到产品的品牌, 从而最终购买产品,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可以把包装色彩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产品视觉营销手段。

包装色彩作为品牌战略和产品营销攻略的一部分, 受到各大知名企业的广泛重视,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营销大战中, 色彩营销被他们演绎的淋漓尽致。无论是从产品的外观设计, 还是广告的情节设计, 甚至各种促销品, 都必将红色和蓝色运用到极致。“红色旋风”与“蓝色风暴”的品牌大战, 体现了包装色彩在产品视觉营销中的重要价值。

2 如何发挥包装色彩在视觉营销的作用

在了解了包装色彩与产品视觉营销中的关系之后, 如何发挥包装色彩在视觉营销的作用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2.1 包装的色彩应体现产品的特性

包装色彩的选用应和产品有关联性, 通过外在的包装色彩能够揭示或者映射内在的包装物品, 研究包装色彩与产品的关联性应更多地从产品的特点入手, 产品的色彩、味道、材质、功能等都是可以考虑的因素, 例如蛋糕点心的包装多用金色、黄色、淡黄色等能给人香味袭人的印象的色彩;啤酒、汽水多用绿色、蓝色作为包装色, 给人以清爽的感觉;日用化妆品类的主色调多以玫瑰色、粉白色、淡绿色、浅蓝色为主, 以突出温馨典雅的情致;而手机、MP3等IT产品的包装色调多以蓝、黑白、灰为主, 以体现高科技和现代的产品印象。

好的包装色彩能很好地反映内在产品的特性, 使人一看到外包装就能够基本上感知或者联想到内在的包装为何物, 也就对产品的销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2 包装色彩应准确把握消费者的色彩心理与喜好

色彩是美丽的, 对色彩的爱好人皆有之。而爱好, 经常会因人的年龄、个性、时代差异、民族传统、生活习惯、社会形态、风土人情、环境情况、教育形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好的包装色彩设计应充分考虑目标消费群的心理特征, 选择能与客户心理达成共识的色彩进行设计。

例如, 儿童通常比较喜欢鲜艳的颜色, 相应的产品包装色彩多以粉红、湖蓝、草绿、橘黄色调为主;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加, 对于色彩的喜好也逐渐从高纯度向低纯度转变, 从多色向单色转变。另外, 对于色彩的喜好同样也体现在消费者的性别、个性与知识品味上, 设计者应充分结合目标消费群的心理特征进行色彩设计, 这样设计出的包装才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2.3 包装色彩的设计应符合形式美法则

包装的色彩应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而色彩的形式美感通常体现在色彩的对比和调和关系上, 和谐的色调能产生心理美感和舒适感, 有利于提高顾客的认同感, 产生购买欲望。

对于一组色调, 没有对比会显得平淡、缺乏调和又会感觉杂乱。那么如何处理好一组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关系呢:这里我们经常提到“家族色”的概念:一组色彩就如同一个家庭, 而一个家庭通常会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存在, 这种共性也许是相貌相近, 也许是肤色、身高相仿, 又或者是性格、脾气上一样, 相似点越多就越让人感觉像一家人, 色彩也是这个道理。通常一组色调包含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等一系列对比关系, 我们在描述一组色调的时候也会从这些共性上去表达, 红色调、蓝色调、绿色调、黄色调, 亮色调、暗色调、灰色调、艳色调、冷色调、暖色调, 不难看出这些都是从先前我们提到的几种对比关系的角度去考虑的, 而在这些对比关系中只要有一组以上具有相似性, 那么这组色调就是和谐的, 而当一组色调感觉不和谐的时候, 我们也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比如说混入同一个色彩、同时提高或者降低明度、同时加入灰色等等。

另外, 文字色彩与背景色彩之间应有较高的明视度, 使背景色能对文字有很好的衬托作用, 这种明视度同样体现在色彩的对比关系上, 而在各种色彩对比关系中, 尤以明度对比关系的作用最为明显, 明度是色彩的骨骼, 由明暗程度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是最敏感、对视觉影响力最大的对比, 通常一个明度差的作用相当于3~5个色相和纯度差。

2.4 包装的色彩设计应结合企业形象特征

如今社会进入了品牌消费的时代, 消费者购买商品不单纯为了满足物质需要, 而更看重商品能给自己带来的个性满足和精神愉悦。包装作为一个品牌的外在表现, 它直接影响着企业和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印象, 它所产生的差异以及由此而表现出的品牌特征, 使其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主导因素。

在设计包装色彩时应尽量选择能代表品牌形象的色彩, 可以采用产品品牌形象色或企业的标准色, 这样有助于消费者对品牌进行识别, 帮助其进行选择, 对更好的树立品牌的一体化形象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包装的色彩不能仅仅考虑时尚和变化, 也要适当的兼顾产品品牌形象的一贯、恒久和经典。

2.5 系列化商品包装的色彩设计

系列化包装是现代包装设计中较为普遍、较为流行的形式。它是以一个企业或一个商标、牌名的不同种类的产品用一种共性特征来统一的设计, 形成一种统一的视觉形象。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既有多样的变化美、又有统一的整体美;上架陈列效果强烈;容易识别和记忆, 强化消费者的印象。

那么何谓系列化的色彩设计呢?它是指利用色彩来区分有不同性质的同类产品的设计方法, 系列化的包装往往在形式上具有统一性, 然后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 在特定的同一位置进行色相、纯度、明度的变化。如在口香糖系列化包装中, 绿色就代表苹果口味, 红色代表草莓口味、紫色代表蓝莓口味、黄色代表柠檬口味等;在化妆品系列化包装中, 粉色表示花香型, 黄色表示果香型、绿色表示草香型、蓝色表示药物型等。

通过系列化的包装色彩设计, 可以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 不仅会注意整套系列包装的形状和色彩, 而且会注意到其每件商品包装的差异, 使一个企业同类商品的包装种类和样式增多, 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如果消费者对系列商品中的一个满意, 就有可能对该系列的其他商品产生信任, 有助于扩大该系列商品的销售。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 商品的包装也日益改善, 系列化的商品包装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它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商品系列优势时, 同时也展示了一个企业完整的品牌形象。

2.6 包装的色彩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包装设计在满足产品的基本要求之后, 我们应更多考虑的是设计中的内涵部分。一个产品的包装应与产品所表达的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包装展现企业的文化特色和产品所承载文化内涵, 而这种文化通常是与地域、民族的文化联系在一起的, 这一点在食品业包装设计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例如, 茶是中国具有深厚文化特色的产品, 很多茶叶的包装都与中国古典文化紧密结合, 通过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表达茶文化的传统特色;酒类通常选用大红色、金色、银色的包装也与酒产品在中国婚宴喜庆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关, 这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选择倾向形成共鸣, 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和喜爱。

3 结语

色彩在包装上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召力和表现力, 已成为品牌销售中最有力的方法之一, 世界上无所谓好看的色彩或不好看的色彩, 一切只在于设计师如何运用。

设计者要设计精美而贴切的包装色彩, 就必须从满足自身品牌特性出发, 根据不同的档次要求、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地域等要素来整合, 实现完美的产品组合;通过了解消费者的色彩欣赏习惯和审美心理, 研究消费者色彩喜好的普遍规律进行准确的设计定位;尊重色彩的形式美法则, 运用崭新的观念去表现色彩的和谐;深刻挖掘产品文化内涵, 引导消费者进一步感觉、发掘色彩背后的意义。

摘要:本文从产品销售的时代背景出发, 分析了包装色彩在产品视觉营销中的作用, 并结合日常生活中各类产品包装的色彩设计特点, 分析了产品包装色彩与产品特征、消费心理、形式美感、品牌及文化几个方面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如何将色彩生理、色彩心理以及色彩的形式美法则等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包装的色彩设计中, 充分发挥包装色彩设计在产品视觉营销中的作用。

关键词:包装色彩,视觉营销,消费心理,形式美感

参考文献

[1]朱国勤等.包装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2]汪兰川.包装色彩设计[M].印刷工业出版社, 2009.

[3]程惠峰, 吕尚书.食品包装的色彩心理研究[J].中国包装, 2007 (03) .

[4]翟音.色彩设计[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6.

[5]袁恩培.消费心理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包装工程, 2004 (1) .

[6]游力.现代设计元素——包装设计[M].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6.

[7]陈裕贵.谈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原则[J].艺术与设计2010 (7) .

色彩视觉效应 篇8

1 色彩感

有效的视觉识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通过色彩信息来完成的。设计师结合人们的心理诉求对自然界中色彩进行提炼, 最终概括成为抽象色彩信息, 来唤起人们的企业文化共鸣, 产生情绪的波动, 达到先入为主的视觉心理效果, 从而增强了企业品牌的竞争力。自然界的色彩也被称为“客观色彩”, 具象色彩又被称为“主观色彩”。

1.1 客观色彩。

客观色彩是具备正常视觉生理机能的人都能感受到的自然界的真实色彩。由于物体间的组织结构、表面质地、所含色素成分和光源等都不尽相同, 物体的吸收和反射光亮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视觉信息。这些信息进入人眼被分解导入大脑, 形成人对色彩的感知, 让人们认识了五彩缤纷的自然界, 所以说客观色彩是光线、视觉对象、眼睛以及心理的综合产物。其中, 由人脑的视觉中枢来判断颜色的心理效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客观色彩生动反映自然美的同时, 人们的科学、技术、文艺、生产、生活等各领域几乎也都可以找到客观色彩的切入点。以VI设计为例, 国家军事形象设计中的海、陆、空三军所选的基色分别是象征着自然界中大海、陆地、天空的蓝绿色系;城市中公园的形象识别多采用象征植物的绿色;乳制品的包装设计也多为自身的乳白色等等。这些颜色的选择都与其自身最基本的属性相联系, 既深化了客体的意义, 又更加丰富了主体的感情。概言之, 任何一件设计品都离不开色彩, 任何设计色彩都来源于客观色彩的理解与概括, 在编排中以客观色彩为支撑, 不仅能准确地表现和烘托主题内容, 而且完善了自身的属性, VI设计也是如此。

1.2 主观色彩。

VI设计中主观色彩的创造也是以客观色彩为依据, 通过人脑的主体色彩意识结合专业方向特征深入研究企业或品牌的中心理念, 感受其象征意义所形成的独特表现方式。这一思考过程是一种来自心灵和情感的意象体现, 伴随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审美观念, 实现内心世界对现实世界情感的表达和对生活更高的感性追求。随着时代的进步,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加之企业营销和品牌竞争的需要, 主观色彩凭借新的审美价值取向在现代设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VI设计的版式编排通过色彩感性的表达产生了不同的目的性和象征意义, 成为塑造视觉传达和个性风格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受众的视觉思维里, 白色会联想到干净、纯洁、简洁, 多用于饮用水的形象宣传;蓝色象征着稳重、理智, 常作为IT企业形象的基本色;儿童品牌钟情于色彩对比感强、鲜艳且较为张扬的高纯度色调, 增强其感染力及冲击力;女性品牌更青睐于温柔、妩媚、典雅的纯度高、明度低的色系, 体现了女性的心理特质。需要强调的是, 色彩在VI设计中的应用同其他设计语言一样会受到地域性和时空性的范围约束, 因此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到地域、民族、文化等背景差异再进行归纳与应用, 做到有的放矢。

2 整体感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 任何“形”都是思维中的经验对感觉的积极组织和有效构建的结果, 是由人的思维经验和心理特质通过整合而成的完整形态, 而并非客体对象本身所具有的。编排设计是视觉识别系统中最基础的设计阶段, 整体的内容形象决定了画面风格和部分的设计定位, 影响了画面对不同内容的结构要求。为此, 编排设计一直将沿着艺术的美感表现和整体的布局作为主线贯穿始终。

2.1 形式语言。

随着VI设计的发展与完善, 一些设计弊病也随之显现出来:视觉表现元素的多样化容易产生繁杂无序的视觉污染, 画面上“处处是重点”随即也形成了“没有重点”的局面, 这正是整体性缺失的表现。优秀的的版式编排设计应具备统一的形式语言作为连接各元素的主干, 无形中牵引着受众的视线, 做到企业或品牌对不同条件的信息传播, 并实现大众审美多样化的需求。完美的形式语言必须符合企业理念的思想内容, 科学的将内容与形式整合为一体, 让内容决定形式, 使形式合理地表现内容, 才能取得版式编排的社会效应和艺术价值。加强对形式感的表现不仅提高了视觉美感, 更有助于浏览者的阅读, 重复统一的节奏形式感, 井然有序的对称形式感, 简洁明了的空间形式感等都使VI设计的效果更生动、有序、充实、独具调和性。在受众的精神需求逐渐扩大的今天, 艺术感强的形式语言更能让受众瞬间瞩目, 把主题形象传达出的内容即刻领悟在心。但需要注意的是, 视觉元素的编排形式应尽量考虑企业与产品的性质, 使画面风格符合企业一贯的公众形象。

2.2 布局格式。

个性化的形式表达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起到很好的视觉记忆作用, 其原因在于它强调了各个元素的差异性。完成这种视觉表现是建立在画面整体感的基础上的, 要以有序的布局来把握编排的整体性, 在差异中求得统一, 把各种具有不同特点的构成要素按照视觉美感、力学或心理学的原理进行重组, 将受众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进行整合。VI设计中画面的质量和品位的高低取决于各元素的大小比例、位置关系等因素。大小在比例上掌握要适度, 它是一种几何语言和数比词汇表现现代生活的抽象艺术形式, 常常表现出具有一定规律的样式:等比数列、等差数列、黄金比列等。成功的编排往往都会运用此类数列关系, 呈现出的视觉效果符合了读者的视觉心理, 给人以有序、明朗的视觉感受。而设计元素之间不同的位置关系会产生风格迥异的画面特色, 画面中的上下左右及对角线的四角都是视线的焦点, 例如在标志位置不变的情况下, 与其组合的标准字的横向或竖向会产生不同的方向感。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可识别性是版式编排的追求目标, 元素间位置关系的改变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 而整体性设计是表现视觉效果条理性的基础, 只有强化整体布局, 将画面要素在结构设计上及色彩应用上统筹规划, 才突出整体的结构组织构成, 增强视觉的秩序感, 更便于视觉信息的传达。设计时应尽量使布局简洁明快, 整合后能做到繁而不乱、异而不散, 突出企业理念或品牌特色, 给人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从而完成信息传达目的。

3 秩序感

VI设计的版式编排中, 每一项内容都不是随意的堆砌, 而是在视觉经验或心理感受可感知理解的基础上, 按照一定的信息比重和主次程度, 将画面的各个元素有序地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 人的视线只能产生一个焦点, 人们在接受视觉信息时, 视线总是随着各种视觉元素在画面中流畅的运动, 在人们的认知心理上形成秩序性从而 (下转150页) (上接208页) 引导人们进行有规律的阅读以获取信息。要做到这种符合受众心理的视觉接收习惯的编排设计, 视觉层次的突出和保持画面中各元素的关联是基本条件。

3.1 视觉层次。

人的视觉具有先后顺序, 可以引导读者的视线随着设计元素进入一个组织有序、主次分明、条理清晰、传达迅速流畅的视觉信息空间, 并按设计师的意图接受信息。作为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的传达者, 视觉识别系统应起到抓住受众视线, 领导受众完整地领会品牌意念的作用。组织合适的视觉流程, 并在形式上追求完美是设计成功的关键, 在辅助图形、导向牌、名片、宣传手册等都有所体现。在视觉元素所组成的综合体中, 不同元素经过面积、色彩、明暗、空间等对比关系和它们微妙的联系, 构建出多层次多内容的视觉层面。面对各异的设计元素, 设计师应充分了解每个元素的传递作用和其应用的实质性, 从中分类归纳, 削弱次要部分的活跃程度, 凸显出主要部分编排在最易被人注意的视觉区域, 建立起良好的层次关系, 使受众可以根据有效的视觉路径认清每个部分的先后顺序, 在观察和识别中产生兴趣从而深刻地感受作设计内涵, 并可以在日后铭记于心。

3.2 结构关系。

在VI的应用上要讲究秩序性, 使受众轻松、准确地获取企业或品牌所有的资讯信息。视觉流程清晰、线路明朗、重点突出, 信息就容易被传送, 这是VI设计中版式编排的主要诉求所在。视觉流程往往是贯穿整个设计的主线, 但他在版面中却没有明显的线路, 而是附在各元素在画面上的结构关系和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上对受众进行视觉引导, 结构关系处理不当会导致其内在联系上的混乱造成部分视觉元素喧宾夺主的错误表达。因此设计者应加强整体的结构组织以及方向视觉秩序, 如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斜向结构、曲线结构等, 利用各元素的位置关系和内在联系将标志、文字等符号进行组合、排序, 来提高结构上的关联性, 才能使画面更具条理性, 给予受众流畅的阅读程序, 并加强传达感情的功能和视觉上的美感。

结束语

VI的功能是以展现企业实力与形象为主要目的, 用来加强读者对企业的认识。展现的方式是通过版式进行表达的。作品视觉传达力的强弱,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排设计的水平。视觉要素、视觉诱导、虚实、对比、比例等艺术手段进行有机的整合, 使其能清晰、快速、完整地将信息传达给观者。在具体的编排设计中需注重色彩的合理配置, 提高识别性与感染力;注重整体统一的原则, 加强权威感与信任度;同时还需保证秩序上的顺畅, 来表现视觉上的连贯性与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成朝晖.VI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6.

[2]涂伟.编排创意&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广告视觉语言中的色彩元素 篇9

广告视觉语言是由视觉符号来传递信息的, 必须运用形、色、质、空间等诉诸视觉的特殊语言, 根据一定的编排组合规则来将商品 (或事、物) 和受众进行视觉沟通。心理学家研究证明, 人们接收外界信息时85%是由视觉得到。广告的传播虽亦有以视觉和听觉形式并行的, 但主要还是通过视觉形象。

在这些视觉要素中, 最先进入到人的视线的, 肯定是“色彩”, 美术界有句名言, “远看颜色近看花”, 就是说在色彩上先吸引住受众的视线, 然后才会去仔细看你画的是什么。

色彩的认识

根据专家的研究, 大自然的色彩成千上万, 数不清楚, 一般人肉眼所能辨别的光谱色彩仅130多种, 但经过训练的职业工作者或是对色彩特别敏感的画家所能区别的色彩数量往往超过这个数字。无论是色彩还是颜料, 可以用以下三个属性来确定:色相———指不同色彩相互区别的基本色彩特质, 如红、黄、蓝、绿等各种色彩的相貌;明度———又称亮度, 指颜色深浅变化所产生的明暗程度, 在颜料中, 白色的明度最高, 黑色的明度最低, 现实世界上色彩的明度远超过颜料的明度;纯度———指色彩中单纯色的含量浓度, 纯色含量越高其纯度越高, 颜色就显得越饱和, 故又叫做饱和度, 也有称为鲜度或彩度的。

此外, 红黄蓝三原色, 灰色系列 (黑白系列) , 即无彩色系, 对认识自然和绘画的色彩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色彩的搭配上也是不可或缺的。

色彩在广告中的功能

色彩在广告视觉传达中的作用, 是指色彩的功效和它对视觉与心理的作用, 包括它们在明度、色相、纯度、对比的刺激下给受众心理上留下的印象及象征意义与感情特征。色彩在广告视觉传达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色彩引起受众对广告的注意、记忆、识别。在广告信息超载的现代社会, 广告视觉传播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引起受众的注意, 使广告的刺激达到受众的视觉阈限, 因此, 广告设计往往采用色彩对比的手段, 通过鲜明的配色效果给予受众充足的视觉冲击。经过科学考证, 黄底黑字搭配的视觉冲击力最强, 最易引起注意。当然, 在户外广告中, 也时常运用鲜艳色调来突出广告。同时, 色彩在广告中的应用也有助于人们的记忆。人们在百色杂陈的广告中注意到某则广告后, 往往最先记住的是广告的色彩。比如, 人们走在街上被可口可乐广告牌红白搭配的色调所吸引, 因为红色容易引起视觉注意, 使人有兴奋感。之后人们在陈述所见的广告牌时, 往往最先回忆起的便是可口可乐的红白色调。色彩的直观、形象性使其在增强广告的记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人们与可口可乐广告牌的接触频数达到一定程度时, 便在意识里建构了色调与品牌的联想。当他下次再接触红白色调的广告时, 便会直觉地想到“可口可乐”的品牌名称, 将其从繁杂纷乱的各色饮料广告中识别出来。因此, 广告设计作品中富有个性的色彩运用, 同时也易于让受众认知识别, 使受众在色彩方面对品牌和产品产生深刻印象, 很好地区别于同类商品或企业。

色彩引起受众的情感反应。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 逐渐形成了对色彩的认知惯性和情感联系。色彩能够向我们传达出一定的情感意味, 传达出能够引发人的情感反应的信息。可以说, 色彩具有情绪和表情性, 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广告设计中通过利用受众的心理环境, 配以相应的色彩表现, 营造某种特定氛围, 能使消费者受到某种特定情绪的感染, 领悟到广告所要传达的主题和内容。鲜艳色彩如红色、橙色容易让人激动兴奋;厚重色彩如黑色让人压抑;蓝色系给人辽阔、深远、宁静感, 其中深蓝又代表忧郁悲伤, 天蓝色让人心情平静, 浅蓝给人清冷的感觉等。因此, 广告如何利用色彩作用于受众的心智情感乃至引起预期反应, 是广告传播致效的关键点之一。

色彩具有写实功能。广告作为一种说服性的传播活动, 信息的真实、客观是说服的基础。色彩是广告的表现要素之一, 本身也在传达着信息。色彩在广告中的写实功能, 就是说色彩具有很强的再现客观事物的表现能力, 能够真实地还原广告中的事物和情景。色彩的写实功能不仅反映在对广告中场景、人物的还原, 更反映在对于广告商品的真实反映。很多商品只有通过色彩才能将其外形特点、质地再现出来。如彩色胶卷、彩色电视、汽车、工艺品、服饰等。因此, 彩色广告相对于黑白广告, 一般具有更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比如说, “一辆车行驶在大道上”和“一辆黑色的轿车行驶在绿树成荫的大道上”两种说法, 人们会很自然地感觉到后一种说法更真实、更生动。这就是颜色信息所起的作用。

色彩具有造虚功能。相对于信息的真实传达, 色彩也是一种具有联想力的符码。色彩的联想可以使人抽象出对于色彩所表现事物的观感。色彩的造虚功能, 就是说广告中通过不同的色彩表现, 在消费者心目中塑造出关于广告商品的抽象质量。这种抽象质量是指, 消费者并没有直接接触到广告商品, 却形成的对于产品质量的看法。广告中, 色相、纯度的不同配合, 使人产生冷暖联想、轻重联想、强弱联想、华丽与朴素联想、愉快与忧郁联想等。这些联想作用于消费者的头脑就会形成关于广告商品的综合印象。色彩对于产品抽象质量的塑造, 在时尚杂志中对于奢侈品牌的色彩表现上尤为突出。我们可以发现, 迪奥、香奈儿、LV等奢侈品牌所制作的广告, 很少运用高饱和度的鲜亮的颜色, 而是选取饱和度较低的颜色, 从而给人一种厚重感和内涵感。同时, 他们很重视利用金、银等金属色来营造出一种奢侈的氛围。通过这样的色彩营造, 这些品牌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就塑造了高人一等的抽象质量。

色彩具有审美功能。作为审美对象, 广告必须讲究艺术, 除了文稿应该含有文学修养、新鲜活泼的语句外, 图画、色彩和音乐等元素也应该和谐一致。19世纪中叶, 法国人创作了招贴广告, 一些在美术史上有声望的艺术家, 纷纷参与招贴广告的设计工作:有马奈的色彩艳丽的印象派招贴, 有波那尔的装饰风格的招贴, 有劳特列克的戏剧舞蹈系列招贴。那些精致的线条造型、淡雅美丽的色彩, 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1891年, 法国的萨戈特画廊举办广告招贴展览,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广告敞开大门的画廊。艺术的造型和色彩使这些广告招贴和纯艺术作品的距离缩短, 也成为人们珍贵的收藏品。

近一二十年来, 电脑技术成为大众传播工具, 电脑的分色、桌面印刷系统、网络广告……以其独特的互动性,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广告视觉传播利用电脑设计图形文字和色彩, 已是普遍的方法。一些球赛和大型的运动比赛场面激烈, 广告招贴上运动明星的英姿勃发、健康有力的彩色图片为年轻崇拜者抢购;一场大型的音乐会, 广告招贴印有歌星劲歌热舞、活力四射的场景, 摄影技术和印刷技术结合, 把现场光芒四射的视幻艺术背景也拍得活灵活现, 真是令中老年人也以拥有这样的招贴广告为乐。

色彩元素的运用设计

广告设计中色彩元素所占的比重不容忽视, 那么, 对一位广告设计师来说, 如何巧妙地运用色彩元素达到信息传递的效果, 是极重要的课题。一方面我们要了解色彩的表现功能在人们心理上引起了哪些感情和联想;另一方面要了解视觉的刺激和反应情形。然后如何配合信息传递的目的去造型构图和布色。这里我们会借用一些在色彩方面有出色表现的纯美艺术家的作品, 就色彩语言的特色作一参照。对日益要求具有更多审美功能的广告受众及设计师来说, 广告需要发挥更动人的魅力, 接近实用艺术的范畴。

色彩的感觉和联想。色彩是广告信息传达的有力手段, 是能够强烈而迅速地诉诸人的感觉的视觉因素, 是具有很强表现力的视觉语言, 在广告视觉传达设计中,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色彩的红、黄、蓝三原色互相混合可以得到其他的色彩。

色彩三要素, 色相、明度、纯度在不同色彩中的不同表现, 形成了不同的色调和不同的对比与调和。各种色彩造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不同的感受, 产生冷暖、轻重、远近、厚薄、进退、华贵简约等特定的心理感情。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心理感受、联想和象征意义, 在广告色彩设计中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色彩的配合与布置。对色彩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 在广告设计中就色彩的感觉和联想以及差异的情况来思考怎样搭配颜色、怎样形成气氛情调、怎样布置和空间形成和谐的关系……

(1) 色彩和形状。色彩在平面的空间里, 都占有一定的位置, 会有上、下、左、右、中、偏之分。从位置关系来看, 还有距离远近的问题, 色彩位置对人的视觉心理影响很大。色彩和面积的关系也要仔细斟酌, 无论是点、线、面、体, 都占有面积。面积是色彩存在的不可缺少的形式, 面积的大小影响心理作用的强弱。色彩和形状关系也很重要, 各种形状和色彩的结合会造成色彩的明晰鲜艳度的差别。

包豪斯学院教授伊顿曾经说过:“色彩向人们传达着普遍化的情绪状况, 图形也传达着类似的信息。例如, 正方形象征着和平、死亡、黑色、阴暗、红色;而三角形则象征着热烈、活力、白色、黄色。再说圆形, 它的象征意味则是均匀的、无限的、宁静的、蓝色。”他又说:“一位画家如果要在自己的作品中获得均衡而和谐的效果, 就必须重视这些自然而然的富有亲和力的组合:正方形与红色、三角形与黄色、圆形与蓝色的组合。”1922年, 康定斯基也加入了包豪斯, 他与伊顿所见略同。

(2) 色彩的布置。在广告的整个设计工作中, 色彩的考虑贯穿于全部设计的过程。首先广泛的收集与广告商品、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心理期望和文化传统等有关的资料, 再举行创意会议分析宣传的主题, 选择配置色彩, 并加以调整。借鉴20世纪有“色彩魔术师”雅号的法国画家马蒂斯谈绘画时如何布置色彩的一段话:“如果我要画一个室内景:在我面前有一个碗柜, 我感到它是鲜红的, 我就画上一块令我满意的红色。这块红色同画布上的白色之间马上建立了一种联系。假设我在这红色旁边放上一块绿色, 并把地板画成黄色, 这样画布的白色同这绿色、黄色之间就又形成了一种令我满意的关系。但是这些不同的色调相互间都减弱了对方。因而我有必要使各种不同的因素之间获得协调平衡, 从而相互之间都不会毁坏对方, 为了获得这种效果, 我必须组织各种观念。色调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这种关系要支持色调而不是毁坏它们。新的色彩组合将代替最初的组合, 从而表现出我整体的艺术观念。我不得不去改画, 直到我的画似乎完全改观时为止, 这样在连续的修整之后, 红色代替了绿色, 成为主导的色彩。我不能奴隶般地去抄袭自然, 我必须解释自然, 使它服从绘画的精神。我在所有的色调中找到了它们的关系, 这种关系必然会造成色彩的某种生动的和声, 就像一种音乐作品的和声一样。”

从上面的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广告色彩运用搭配时的设计过程, 一种色彩是一种意义, 如果有第二种色彩在旁边, 它们就形成了一种关系, 那么就要开始研究这种关系是和谐还是冲突;再用第三种色彩, 那么三者的关系又得重新评估……

在广告设计中, 色彩的功能主要还是为广告内容服务, 它对视觉和心理所起的作用, 包括它们在明度、色相、纯度、对比和调和等的视觉刺激下给人的心理留下的印象及象征意义与感情特征, 这种影响不论有意或无意, 都在发生作用, 干预到我们的生活, 左右着我们的性格。因此, 配合广告内容、选择适合宣传目标的色彩, 唤起受众的情感需求, 来完成传者和受传者之间的完美沟通, 是广告传播效果的关键点之一。

参考文献

[1].朱建强、罗萍:《平面广告设计》,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2].黄合水:《广告心理学》,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钱朝阳:《广告色彩漫谈》, 《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 。

[4].曲怡飞:《色彩在广告视觉传达中的作用与美学效应》, 《艺术与设计》, 2009 (9) 。

[5].张瑞:《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广告独特色彩表现》, 《新闻爱好者》, 2009 (12) 。

[6].常宁生:《现代艺术大师谈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7].姚尔阳:《绘画颜料与色彩指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版。

[8].陈培爱:《广告原理与方法》,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色彩视觉效应 篇10

关键词:品牌视觉形象,色彩,色彩策略,体系化

一、色彩在品牌视觉识别中的重要现实意义

在品牌视觉形象识别的过程中, 色彩以其独特的视觉表现和文化语义, 在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色彩是品牌视觉识别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色彩的应用也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向更为广泛的领域延伸。凸显独特性, 如何让品牌形象的色彩识别更好的得到市场消费者的认同, 要求我们有着敏锐的察觉力和把握当下潮流的感受力。不同时代背景下会形成不同时期的特点, 品牌视觉识别中的色彩也应结合当下的市场环境适时做出调整优化。基于此, 品牌形象中的色彩系统在视觉运用效果上既要适应消费者对品牌的心理需求, 又要符合社会流行的发展趋势。

呈现在现阶段的大多数品牌视觉中的色彩大多还停留在80年代刚导入VI识别的系统中。在那个对色彩的使用不是那么的广泛的时代背景下, 对色彩的单一使用, 受众对品牌色彩的识别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在那个时期整个国家的CI文化体系才刚刚兴起, 引进CI体系也就那么几家屈子可数的公司, 所以所谓凸显独特性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而随着时间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导入CI体系, 企业间标准色调同质化属性越来越严重。在这个阶段, 社会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审美观念、市场环境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单一的色调反馈在受众审美观念中早已产生视觉疲劳, 单一的标准色调也已经不能适应当下企业的发展, 所以现如今的色彩标准需要与时俱进。如何在商业环境中去凸显企业的独特性, 如何更好的去深入市场, 了解消费者的心理观念, 审美特性, 如何通过色彩策略去给企业的品牌形象带来更好的视觉识别显得特别的重要。

二、色彩在品牌视觉识别中应用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 视觉设计向信息互联网多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商业设计越来越强调顾客的体验性, 交互性。如何有效运用色彩这一载体, 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彰显差异, 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从目前国内的市场上来看, 品牌视觉形象中的色彩概念还只停留在以前单一的色彩策略上, 系统的强调色彩体系策略还相对较少。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设计教育理论体系没有即时的得到更新, 还只停留在早期80 年代刚导入CI色彩体系的应用中, 色彩应用单一性, 一种色调贯彻到整个品牌形象识别中还在延续。二是企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 色彩应用体系的同质化日益严重, 随着变化的市场环境, 各企业间没有适时地采取措施去优化自身品牌形象的色彩识别。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 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去思考系统的强调色彩体系策略的做法。随着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各式各样的品牌让消费者群体有了更多的选择性, 如何在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保持自身的独特性, 使得拥有整体的色彩策略使品牌形象注入活力已显得迫在眉睫。

三、色彩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应用方法

色彩符号具有传达文化理念的特性,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品牌形象识别大部分是通过色彩识别来实现的。现阶段色彩的应用要把握时代、文化和心理的特征, 同时, 在色彩的使用中可以打破传统的习惯性思维, 创造出一种整体系统的色彩体系来, 使品牌形象中的色彩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下的发展。根据色彩的原理和市场环境变化的特点, 笔者把它归类为三个基础应用方法

1. 整体系统的色彩策略思维。色彩要有整体的色彩策略思维, 要具有区别于其他品牌形象的视觉特征离不开对色彩整体策略的全局考虑, 不能再是以前单一的色彩模式。色彩的策划要有整体系统的色彩观, 这是在CI设计中十分强调的色彩原则, 只有整体的色彩观, 才能形成整体的色彩优势, 形成自身的色彩个性, 独具个性, 与众不同。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 色彩体系也会有所变化, 品牌形象中的色彩要符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变化的特点, 才能为消费者所追逐和喜爱。

2. 主体色与辅助色合理安排。设计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往往取决于该品牌视觉形象中的大面积色彩的主色调, 面积最大的颜色性质决定了品牌整体色彩的特征。但是在品牌视觉形象识别的运用中不能一味强调整体色调的统一, 这样会使画面缺少生机和活力, 在把握整体色系布局的基础上, 适当的调剂组合色彩的面积之比。基于此, 在色调应用的大部分场合中应做到以“主体色为主, 辅助色为辅”。 同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色彩需要做出相对应的优化识别, 这也是现在品牌形象中色彩识别所呈现的趋势发展。

3. 色彩要考虑消费者的体验, 媒体的互动等市场环境因素。随着市场多元化的发展, 市场的成功更多的是注重消费的体验和交互性, 色彩的发展也不再局限于早先二维的平面, 它更多的要与立体空间环境相结合。因此, 色彩的应用要善于打破常规的习惯性思维, 应更多的考虑色彩与市场的环境, 物料的选择, 陈列的方式等因素。所以色彩需要有整体变动的色彩策略体系, 如何将色彩巧妙的与市场空间环境相融合, 使色彩呈现出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和感受, 这是当前品牌形象色彩识别的发展方向。

结论

对于品牌形象视觉识别而言, 色彩的良好运用是能够提升品牌形象的记忆点, 从而能够加深品牌形象的印象。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所带来市场消费者审美观念的变化, 使得色彩的应用要更加的灵活和理性。多元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更多重视色彩的表达, 现代品牌视觉识别中多色彩有很多不同的做法也已悄然声息的进入我们的视觉, 同时不断的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色彩不仅是品牌视觉识别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且还在不断的丰富我们的视觉生活, 使之富有个性内涵的特点, 同时也为传播企业形象识别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顾明智.色彩构成[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8.4.

[2]许晶.色彩在平面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分析与探讨[J].大众文艺, 2011.10.

[3]曾海燕.试论色彩营销[J].商业经济文荟, 2003年第2期.

新媒体下广告视觉效应研究 篇11

广告前行中的自我局限与责任缺失

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自人类开始交换产品至今,社会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阶段的发展与衍进,而广告也在经济发展中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在挣扎与回应中固守着自己那一方田地。风风雨雨,起伏跌宕中广告在新世纪姗姗来迟,现状的残酷与“不甘”让广告步履维艰,渐行渐远地逼迫在趋近中使广告身陷于更多“应接不暇”的困境。

广告行业由于其自身的散漫性与随意性,致使广告的创作在构成中缺少着层次性与针对性,无法自加审视。方向上的偏离与内容上的苍白带来的是经不起市场考验的“视觉快餐”,管理的混乱使广告发展没有一个统一有效的模式引导,泛滥的市场定位造成恶性竞争的冗杂,反面因素的积累正在将广告的创作推向谷底。责任上的模糊与迷离导致行业中的权利和义务不分,缺失的责任感使得一个强有力监督形象的出现显得非常必要,而媒体更是以其便捷、高效成为监管队伍中的主导。

媒体监管对广告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媒体是一个介于各方之间起着调和作用的重要角色,这一特殊的身份决定了媒体的监管有着其自身的规则与构成,尤其对于广告的发展来说,更是起着监管创新、加强市场净化与模式引导的积极作用。

1.立足强化服务,促进广告业快速、科学发展,摆脱目前发展的困局

媒体自身与广告的发展息息相关,对广告业的实际情况了解得更为透彻,这就可以为广告的发展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支持指导广告企业通过品牌战略提升广告业整体水平,在自己拥有的广告平台上为广告产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建立信息通报和执法协作机制,可以及时掌握虚假违法广告的动态情况,制定虚假违法广告投诉举报制度、重点媒体广告监管责任制度、媒体广告严重违法停播制度、虚假违法广告通报制度、发布虚假违法广告告诫制度、广告监管绩效考核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同时,促进广告监管重心下移和职能到位,通过广告监管全覆盖,提高广告监管效能,在广告通告制度的实施下增强了社会舆论监督的效果。在整体上提高了广告监测水平,提升了广告监测的效率和准确度,并能对产业弱化下的矛盾现象进行着“告诫”的机制,加强了事中领导和事后监督。

2.加强广告市场的净化,促进广告行业的诚信自律与健康发展

媒体在监管指导的同时也在不断增强广告市场的公信力,使诚信成为行业内的基本准则与内在要求,在整体上可以树立起一种价值观,把广告的创作与发布规范在相应的范围之内,消除违法广告的影响,针对客观的群体存在形成一种相互对应的市场发挥。这一意义取决于媒体的内在机制与外在延伸,是媒体在广告行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最根本的能力发挥。将行业与对象有效地牵引嫁接,形成一个不可分的融合体存在,媒体的监管也包含进一步彼此呼应和不可分割,这个时候的广告宣传所起的成效也是最有价值的。

媒体的有效参与是广告创作的一个根本,在根本之下追求的是如何在外在的保障中有一个内在的协调,即广告自身的统一,不同因素的发挥决定着外在的表现是否为对象所接受,而接受程度的大小才是某个作为个体的广告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调和不仅有表面上的,更多体现于内在。如果说外在机制的引导是作用于方向,那么内在结构层次作用的就是广告“自有”的核心,这种核心决定着广告的命运。

媒体影响下广告定位的多元化趋势

美国广告学者艾·里斯在《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中指出:“定位并不是要你对产品做什么事,定位是你对潜在的顾客心智所下的工夫。定位并不是不牵涉改变,它确实在改变。但改变的是名称、价格及包装,实际上对产品则完全没有改变。所有的改变,基本上是在作着修饰而已,其目的是在潜在顾客心中得到有利的地位。”广告定位主要有两大类:实体定位和观念定位。实体定位强调的是在广告宣传中突出产品的新价值,与同类产品相比所具有的独特性,以及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更大利益。观念定位是在广告中突出宣传品牌产品新的意义和新的价值取向,诱导消费者的心理定势,树立新的价值观念,从而引导市场消费的变化或发展。影响广告定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民族文化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它的作用是在广告中突出、渲染一种具有个性的、独特的、与受众文化和谐的气氛,其目的在于吸引潜在的消费者,在公众中树立起自己企业的形象。

从日本三家汽车公司在中国销售所做的宣传广告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有朋远方来,喜乘三菱牌”、“古有千里马,今有日产车”中,我们知道,它们是由中国的谚语“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千里马易寻,而伯乐难求也”演绎而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广告创作者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做了深入的研究、分析。这样做,不但广告求得了在中华民族文化上的认同感,而且也使潜在顾客对其产品产生一种亲切感,同时也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说明他们的产品畅销各地,深受用户喜爱,使得它们在中国的销售有比较好的业绩。

广告创作中的多元呈现

广告创作是指设计者在对顾客需求和产品性质等相关要素方面做出充分了解后,站在顾客立场上对产品进行形象的解释,达到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目的。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广告创作的作用:一是提供商品的信息;二是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进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由于广告创作的费用与商品本身性质和宣传时间相关,所以广告创作就必须在达到产品宣传效果的基础上精简干练,这就给广告创作的语言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另外,商品信息的真实与否对广告创作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媒体行业凭借先进的科技支持日益发展壮大,对各个行业的内部规范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可否认,广告业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改革中,媒体的监管起着基本作用,广告的定位起着关键作用,而直接的呈现则起着核心作用。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链接大众并迅速地融进群体是广告创作中最先要解决的问题。

1.在广告创意中坚持以视觉为中心

当今社会广告泛滥,好的、坏的冗杂一堂,然而只有那些富有创意的广告才能长久生存,那么什么样的广告才能够称为创意广告呢?创意广告就是要大胆求新,创造出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产品销售的新观念与新思路。创意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只要是能广泛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广告都可以称之为创意广告,常见的有公益型、夸张型、搞笑型、好奇型和讽刺型等。我们从创意广告的形式可以看出,创意广告主要是以视觉作为突破点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在达到宣传效果的同时还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因此我们可以说创意广告就是广告人通过对消费者的心理分析,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对广告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观念性和新颖性文化构思,从而创造出新的意念或系统,使广告对象的潜在现实属性升华为社会公众所能感受到的具体形象。

传统的文字式广告已经不适合生活在快节奏下的消费群体,相对于比较纯粹的文字广告信息,消费者则更青睐于图片、影视样式的视觉性广告,很显然人们已经进入了视觉文化环境。因此,在视觉文化环境下,广告创意应该注意以视觉为中心。优秀的广告作品首先要解决视觉冲击力问题。在铺天盖地的广告视觉信息中,要想迅速抓住人们的眼球,设计者在进行广告创意时就必须把提升视觉冲击力放在第一位。一个创意广告效果如何,媒体监督下的人民群众说了算。日本广告心理学家川胜久说:“要捉住大众的眼睛和耳朵,是广告的第一步。”

其次,在平面广告创作中,广告摄影图片也被大量的采用。据统计,很多国家,特别像美国、日本等这些发达国家当中,平面广告绝大部分都采用这种形式。当然,用创意广告来吸引消费者这是不够的,企业运用创意广告的目的在于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从而激发其购买欲望。另外,在公益性质的广告中,创意广告要“以情动人”,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使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如一个公益广告“你是否考虑过他们?”画面以两个农村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和教室一角破烂不堪的课桌椅为背景,与已审核报销的上万元招待费发票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受众强烈的心理共鸣。

最后,视觉符号的使用也不是越多越复杂就越好。牛顿说:“自然界喜欢简单。”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创意风格越来越简单、明快。这样,当受众处在广告视觉大餐中的时候,简单的视觉符号反而更容易引起共鸣。

2.重视对“文字”的运用

广告表现是经广告创作与广告制作而形成的最终与受众见面并说服或影响其购买行为的一种形式,其具体表现就是广告作品。在视觉文化环境下,广告表现应该更加灵活地运用视觉符号的特点。

从视觉广告的构成要素来看,主要就是“图形”和“文字”,其次还有“声响”等因素。“图形”包括插图、照片、漫画、动态画面等,对于“图形”在广告表现中的作用,前面已经涉及较多了,这里就不再赘述。而“文字”一般指广告中进一步说明广告内容的文字,包含标题、广告语或其他说明性文字。平面广告中的文字一定要和广告的整体形象搭配得当,不然不仅会影响创意广告的整体效果,也不利于人们有效阅读,更不利于人们对广告中的内容产生兴趣。因此,在视觉文化环境下,对广告中“文字”的使用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视觉文化时代之前,广告表现中的文字一般只具有基本的可读属性,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更好、更有效地向大众传达商品和劳务信息,更有效地表达广告的主题意念。在现代,就组成文字的字体而言,和人一样,字体也传达着不同的性格特征,设计者必须充分考虑字体特征所传递的信息。由于文字设计在广告中起着解释说明的作用,文字排列组合的得当与否是增强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诉求的特征之所在。因此,在广告设计中首先要重视文字设计,在做到新颖别致的同时不忘记重点突出。文字在广告中的主要功能是向阅读者传达作者的想法和各种信息,不论这种信息是现实的还是虚构的都必须在与消费群体接触的那一瞬间尽可能地引起彼此的共鸣,形成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在同趋性,在简单形象中“一针见血”,从而达到最终目的。

创意广告就是要用最简单的设计向人们表达出自己的意图。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媒体广告的监管力度,不仅在时间上进行限制,而且对广告内容也做了诸多限制。因此,广告设计就要注意这些限制,在文字上下工夫,抓住简单形象这一基本创作原则,突出文字艺术,增强人们的好感,加深记忆,使广告给人以清新的视觉印象。另外,文字设计要大胆创新,敢于出奇,还要根据作品主题的要求,突出文字设计的个性色彩,从而创造出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字体,使广告产生一种视觉震撼的效果。最后,文字设计要和谐地融入到整体广告创作中,艺术风格要与产品一致。只有广告创意的极致发挥才会得到消费者的最终认可。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色彩视觉效应 篇12

生命因为色彩的存在而显得色彩斑斓。每天我们只要睁开眼睛, 就会被无数的色彩所包围。人类对色彩更是具有比其他生物更为敏锐的感受能力, 在我们的视觉中, 每一个物体都具有其色彩, 每一种色彩都能叩击人的心灵, 影响我们的情感世界。

如今诸多室内装饰中, 风格各异、色彩斑斓、恰到好处的色彩设计都带给人们以美的感受。色彩在其自身特性的基础上, 通过设计师富有创造性的表现力带给人们视觉的享受和身心的愉悦。色彩作为室内设计中最为活跃、最为生动、最为迎合人的心理以及时尚流行的元素, 在室内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形态的强大作用。

一、色彩的自身特性

光是色彩存在的前提条件, 色彩通过光反射到人的眼睛中而产生的视觉感。色彩实际上是不同波长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而产生的视觉反应。人类产生色彩的感觉基于光、物体对光的反射与吸收、人的视觉器官——眼这三种因素。光作用于物体, 主要是部分吸收和部分反射的关系, 当反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 内侧视

懂。如今的服装CAD已充分应用于服装制版、样板缩放、排料、适衣、设计等环节, 服装设计师在诸多的制作环节中, 可以通过这些软件技术从繁琐的绘画工具中解脱出来, 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完成的重复性劳动, 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使之更快速地完成时装设计的创作。但是在设计的创作初期, 许多构思和形态都是模糊混沌的, 需要通过手绘进行大量的草稿并不停的修改, 所以绘画试图将创造性的设计工作完全建立在对数据的依赖上是不现实的。然而软件功能非常丰富多样且强大, 传统手工绘制方式很难或无法达到的却在软件所提供的制作技法中有可能实现, 对画面的修改、复制、裁剪、合成也易如反掌。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传统的、基础的、扎实的手绘训练不能丢, 在此基础上接受和运用数码技术才是我们应取的科学态度。只有摆正手绘和运用计算机技术之间的关系, 我们才能科学的认识、有效的利用数码技术为设计服务, 才能更好的给我们的设计带来无限的创意和效率。高速发展的数码技术不仅应当成为当今设计师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还将为设计界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在现代化的今天, 现代数码技术再一次成为带动时代前进的火车头, 数字技术不容置疑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渗透到服装领域网膜就会受到刺激并通过视神经传达到大脑视觉中枢, 从而产生对色彩的感觉, 即我们经常称为的“视知觉”。

视知觉是人们大脑对客观世界的整体反应, 即在我们的感觉基础上, 依赖于人的视神经、神经中枢的调节感知, 因此产生很多色彩之外的感受。同时, 视觉规律 (色彩的冷暖变化规律或者色彩的透视变化规律) 也是人们对于知觉反应的现象总结。色彩具有其自身传递的三属性 (或者称三要素) ——色相、纯度、明度。这三个属性构成了色彩的基本构成要素, 它们是研究色彩设计的基础。色相是色彩的外貌 (名称) , 如:红、橙、黄、绿、蓝、靛、紫。纯度 (也可称彩度) 指的是色彩的鲜艳程度、饱和度。纯度高的色彩较夺目, 但容易让人感觉视觉疲劳, 最为突出的是梵高的抽象画。明度即为色彩明暗程度, 每个色相的色彩加上白色来提高明度, 加黑色以降低明度。丰富多彩的色彩可以分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无彩色系指的是黑、白、灰, 其中黑色明度最低, 白色明度最高, 在设计中, 经常会通过添加白色或黑色来调节色彩的明暗。有彩色系的色彩指的是物质具有一定的色相, 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

作为设计重要因素的色彩, 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的知觉行为, 这种影响通过色彩的联想与色彩的象征性来表达。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 应巧妙的利用色彩所象征的感情效果。比如人们看到色彩时, 有的颜色令人感到温暖 (暖色) , 有的使人感到寒冷 (冷色) , 这都是由色相的变化而产生的感觉;色彩的轻重感却是由色彩的不同明度产生的;而色彩的华丽和朴实感则是因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纯度或明度高的纯色:白、金、银色等, 给人以华丽感, 反之则给人朴素感。

二、室内色彩的功用分析

色彩设计是整个室内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有统计表明, 人进入空间后的最初几秒, 75%是对色彩的感觉, 之后才是空间、结构等其他的观感。因此, 色彩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室内家居空间整体设计的成败。很多设计师在设计创作中应用色彩时往往过分地追求色彩的艺术性, 而忽略了色彩的功效和调节作

的各个技术层面之中, 于是随着软件的不同版本的不断升级, 数码设计类软件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完整越来越强大, 每个设计软件都有自己的特性和功能, 在制作服装设计时可根据设计要求, 针对不同特点, 相互转化, 掌握各种软件不同的变化规律, 大胆尝试和创新, 综合运用。通过对软件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在设计过程中与软件的紧密结合, 丰富服装的设计领域, 熟练掌握软件技术并使用这项技术创造出优秀的服装作品。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艺术修养, 使数字技术更好地为服装艺术服务。

参考文献:

[1]贺景卫.电脑时装画教程[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09[2]黄向群《电脑时装画探索》苏州大学学报 (工科版) [J]2002[3]顾春华.服装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4]潘璠电脑艺术时装画[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朱曼, 女 (1984—) , 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助教, 硕士, 研究方向: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的教学与理论研究。

用。其实在室内环境中色彩主要应满足其功能和精神的需求, 目的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到舒适。色彩本身具有的一些特性,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些特性, 这将会赋予设计迷人的魅力, 并使室内空间大放异彩。

色彩设计除了要考虑美学的观点以外, 还应从色彩的功能出发, 要相应地运用色彩心理学、色彩生理学等相关科学理论, 然后针对色彩使用场合、时间、空间、对象的不同需求来正确地、科学地选择色彩的类别, 灵活运用并控制它, 从而充分地发挥色彩的美感和效用, 避免因色彩混乱而引起的视觉疲劳、情绪紧张和错视等现象, 让人们能够拥有一个能提供生活便捷, 具有艺术情趣并且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安全无公害的色彩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 人类与色彩接触最为自然也最为频繁。色彩是物质的, 同时也是精神的。创造合理的色彩搭配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工作的效率。而不合理的配色只会使人感觉精神紧张, 容易疲劳。英国室内设计专家曾经表示, 青少年房间的色彩, 对其考试成绩有重大的影响。其中蓝色能让青少年在考试中过关斩将, 无往不利。色彩设计顾问也研究发现, 颜色会影响人的心情, 选用合适的颜色能启发创造力。据研究, 蓝色墙壁能帮助人降低血压, 松弛神经, 因此有助于学习。灰色和紫色则带给人伤感和忧郁。此外, 色彩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能积极地矫正一个人性格上的缺陷和倾向, 从而促进个性的正常发展。

三、色彩与心理的内在联系

人们的色彩审美观是与社会文化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当代社会普遍的色彩观是由社会整体色彩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个体色彩观构成的。色彩附着于形体来表现, 但其却与人类的心理感受密切联系在一起。色彩是设计中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因素, 它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受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以及相似的物理效应而形成的丰富联想、深刻寓意与象征。

另外, 设计师也能充分的运用色彩的联想和象征性来搭配不同感觉的家居空间。一般人们看到红色时, 会联想到火焰或热情, 这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记忆或知识积累而产生的。当然这也会因性别的差异、年龄的层次或者民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 同时也会因个人的性格、兴趣的不同而不同。因此, 在室内色彩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个性色彩, 了解色彩背后的意义, 有时候会迎合或避免寻求对色彩的特殊感觉。

在室内色彩设计中, 还要把握光线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光照与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光照的影响下, 色彩的亮面和暗面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光照和色彩的设计可以随着设计师的构思随意安排先后, 比如, 室内家居空间中的北向房间, 一般自然光较弱, 常有阴暗、沉闷、寒冷的感觉, 那么房间内就应该选用一些明朗的暖色, 使光线变得明快、温暖;而南向房间, 光线比较明亮, 但同时到了夏天可能又会感觉很炎热, 这时室内就应该选用一些中性色或冷色, 使室内空间环境的色彩始终和谐、舒坦。

四、色彩在室内环境中的运用和配置

色彩是我们进入室内环境的第一感觉, 室内色彩主要是根据室内空间的格局、功能、气氛以及喜好来具体分析的。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 一般我们都会先为室内环境定位一个主色调, 这可以在室内氛围中起到主导和协调的作用, 其贯穿于整个室内设计中, 可谓是色彩设计的“灵魂”。主色调应重点考虑空间的格局、构造、空间的使用目的、形式分布、使用对象、使用性质以及使用者的特殊偏好等功能方面的需要。因此设计师在色彩方面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居住者的生理特性和物理性质, 提出一个带有综合性且合理的色彩设计目标。

以下是根据室内空间功能的不同而进行的色彩配置:

起居室:起居室是主人活动起居、娱乐、休息、会客的重要场所。人在其逗留的时间相对较长, 主色调可以选用明度不高但带有活泼、跳跃性的色彩, 同时不宜太强烈和刺激, 以免给人身在其中的时候造成烦躁感。面积较大的起居室应采用明度适中的中性色调, 以营造一个温馨大气的氛围;而小面积的起居室应采用偏暖高明度的淡雅色调, 以求得空间的扩大感。在处理色彩的时候, 设计师可就可以选择单色调且不同明度的暖色为主色调, 在局部的小面积采用高纯度色彩来穿插调节, 比如, 沙发的色彩或者上面的饰物、家具的摆件等。

卧室:卧室是休息和睡眠的地方, 设计中应突出安静舒适、温馨私密的特点。卧室一般由顶面、墙面、地面和大件的家具来确定其主色调, 然后用主色调来整体搭配卧室的空间。卧室的色彩一般最好偏暖色调并且柔和些, 以利于休息。如果家具的色彩偏重, 那么墙面颜色要淡;反之, 墙面则要选用与家具色彩类似的对比色加以衬托以调节整个卧室的氛围。

书房:一般是人们用于阅读、学习且相对独立的安静空间。在其中工作、学习都要求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 那么室内色调要以雅致、庄重、和谐的颜色为主色调。基调应选择纯度适中、明度较高的中性色, 如亮灰色、亮褐色等色彩, 这些颜色一般用于书房的书桌、书柜等大型家具物件, 这样的色调有利于让身在其中的人集中精神和松弛身心。另外在这样似乎沉闷的空间里可局部使用纯度较高的小装饰品来调节视觉感, 让身在其中工作、学习的人不至于有疲劳感, 但种类不宜过多。

餐厅厨房空间:餐厅和厨房是人们每天或多或少都要进入的空间, 在主色调的选择上宜用明度高且活泼的暖色调来调动“胃”的积极性。厨具或橱柜的色彩应与主色调形成既统一又对比的色彩关系, 再配以明亮温暖的灯光, 营造一个和谐、淡雅、温馨的用餐气氛。色彩环境必须满足饮食的功能需要, 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环境, 有利于人们增进食欲和人际交流。

卫生间:现代家居空间中的卫生间充当了双重角色, 即浴室和厕所。在空间的处理上, 现在流行的是“干湿分离”, 设计师对于卫生间的色彩设计, 首先要考虑与整个家居的色彩相协调, 以体现整体感;其次, 是卫生间内部的协调统一, 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卫生环境;再次, 也就是体现它的功能性, 一般卫生间在整体家居空间中占据面积较小, 但考虑其功能的强大, 主调应选择明度高、纯度低的单色调, 以在视觉和心理上产生扩张感和统一感。

五、总结

色彩作为室内设计中的“灵魂”, 必须符合空间构图的需要, 充分发挥室内色彩对空间的美化和调节的作用, 正确处理对比协调、变化统一、层次递进的和谐关系。在进行室内色彩设计时, 首先要定好空间色彩的主色调, 其在室内气氛的营造中起主导、调节、烘托的作用。其次, 形成室内色彩主色调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室内色彩的明度、色度、纯度和对比度, 要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 要求在统一的基础的求变化, 这样, 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室内设计的色彩处理上经常使用简单明快的大块面积颜色来确定基调, 然后使用小块面积色彩点缀或小饰物来装饰。室内色彩设计在视觉上要体现的是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

色彩是富有感情且充满变化的, 在设计中能把色彩要素精彩绝伦地利用, 往往能达到出奇的效果。色彩是一种语言, 有时候更胜于语言。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色彩的功能特点, 创造出充满情调、和谐舒适的个性室内空间格局。

参考文献

[1].徐雷编著《造型设计原理》 (M)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年8月

[2].孔键、袁铭等编著.《色彩文化与色彩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3].郭泳言编著.《室内色彩设计秘诀》[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7月

[4].莫小敏著.《色彩与室内设计》[J]建材与装饰.2007年下旬刊.

[5].李丽著.《家居设计中色彩的功能与应用》[J]艺术与设计2009年4月.

上一篇:结肠双重造影下一篇:变频技术与电动机调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