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的构成因素

2024-09-08

文化消费的构成因素(精选8篇)

文化消费的构成因素 篇1

摘要:周韶华先生曾言, 民族性和当代性是书画家的立身之本。这一语道出了书画家自身所处的地域性和时间性, 即一般意义上的空间和时间造就了艺术家个体艺术的本源特征, 同时也指明了艺术家创作之路的方向指南。

关键词:民族性,当代性,文化针对性

作为充分体现民族心灵和魂魄的媒介之一的绘画艺术, 以其独有的笔墨和色彩不仅在艺术领域内而且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文明进程中都起着不可消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画家首先要做民族的儿子。[1]这正是周韶华先生在《我的艺术观和方法论》中所提出的艺术追求。这样的艺术追求给予了我们什么样的思考?笔者认为画家是“民族的儿子”就是说要在绘画作品中展现民族性和当代性, 即艺术的“文化针对性”。那么, 我们从什么角度去更好地审视“文化针对性”呢?

首先, 我们有必要先来阐述一下“文化”这个概念。通常认为“文化”是一个派生于“自然”的概念。[2]令人诧异的是这样的结论同现今流行的自然派生与“文化”的观念截然相反。英语中“culture”的原始意义就是“耕种”。由此可见在没有耕种文明之前的狩猎时期, 人类是谈不上文明的, 更不可能存在“文化”。当人类的劳动和农业生产存有溯源的关系时恰好展现了从物质到精神的一种转移, 历史性也是其表现的重要属性之一。推之, “文化针对性”折射着时代和历史中人文的发展, 同时也折射出艺术家作为个人的艺术创作解放程度。这正是艺术作为文化在广义定义中的独特性, 同时以其独有的角度解释着文化针对性的内涵。这样的解释恰恰否认了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文化”都存在的一种惯有的结论, 那就是“文化”这个词显得过于宽泛同时又过于狭窄因而没有多大的用处。

其次历史上中国人一直有意识地回避西方的文化侵入。直到近代, 一个思想意识转折点的出现指明了文明的发生和影响对艺术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并且许多中外学者也基于这个原因密切关注艺术作品周遭文化的因素。如丹纳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大因素的观点, 其意义影响深远。其实早在18世纪, 孟德斯鸠就提出了“三地三正论”, 即“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平民政治, 平原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整体, 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两者混合的政体”。[4]艺术理论的曙光跨越时间的长度让两位大师在提出各自的理论时呈现了在本源上的相似性。造就文明的人类生长在天与地之间, 那么天然气候和地理环境两者, 是形成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所以说, 要有“文化针对性”指的就是要把民族性通过各个载体充分的表现出来。凡是构成文化的不同因素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民族性。

第三, 时代的演变凭借着时间这个量化单位在不停的翻新, 艺术一向以揣摩时代脉搏为其责。说到底, 不合时代的艺术是颓废的艺术, 推陈出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要推翻旧的时代印记在艺术形式中固执性的存在。它在艺术创新这方面的影响是固执的, 同时也是潜移默化的不可磨改的。但是我们也不可以决断得说创新的艺术要如何的标新立异, 如何的不合大众化, 为的是她能伫立在当下的艺术氛围中, 用她独有的艺术手段来为人类展现艺术还可以是这样表达, 新的艺术观念的表达也许是触目的, 也许是惊心的, 同样也有可能是默默无声的, 重要的不是这些, 而是她可以让我们明白艺术先行发生的, 她一次又一次的推翻着我们头脑中以往对艺术的理解和只有用许多专业词汇的堆垒才可以大致道出的所谓的艺术真理。只有真正的艺术作品才能为我们揭示真理的发生, 这就是艺术作品存在的真正价值。

观摩周老的绘画艺术作品, 无论是其《大河寻源》、《世纪风》系列, 还是《征服大漠》、《梦溯仰韶》、《汉唐雄风》系列。深深思考他究竟是以怎么的方式体现民族性的呢?亦或更好的显现他的绘画艺术中的文化针对性呢?这恐怕归言之于周老的艺术观念, 即艺术归根到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产物。周老曾言:“当社会需要修复人类灵魂和重建理性精神时, 民族的尊严、自信和自强----民族大灵魂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大美、深邃美和崇高美的形象意蕴是何等沉雄、宏大和宽迈!”[5]我想这恐怕是对周老艺术观念最权威的诠释了。

原文冠以“典型”一词, 我想这主要是从“当社会需要修复人类灵魂和重建理性精神时”这句前提来考虑的, 时代的变迁对文化人的思想的冲击和触动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时代的要求和时代的大势。激荡过后的平静, 艺术的道路的走向值得我们去深深地反思。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周老提出了“民族性和当代性是书画家的立身之本”的艺术观念。同时, 他本人也是依据这个艺术观念结合艺术创作实践的。应该说, 具有中华民族大灵魂的绘画文本正式在周老的笔下应运而生了。

笔者认为, 周老的绘画艺术不仅仅在创作过程中体验着艺术的价值, 更是在一幅幅的艺术作品中体现着民族性和时代性在当下的表征, 最为突出的是其在作品中展示的一股“势”, 一股大中华的“势”。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平衡无不体现着势的存在。周老的艺术作品有一种内在的灵变飞动收放自如的艺术表现力, 由于这种力实在是充斥了整个画面, 进而让人感觉这股力已经渗出了画面之外, 无疑, 这样的力就形成了“势”。运转着, 让观者震撼, 这样的势就是一种崇高, 一种艺术的审美体验, 其实这就是体现着艺术的终极价值的文化针对性。那么, 周老的绘画艺术就是一种终极艺术价值体现最好的印证。周老构建“势”来作为表达艺术价值的关键, 即借“势”来运营一种力量, 一种能直接促动到他心灵的力量, 从而营造一种前所未有的气氛;同时, 欣赏者也从这一瞬间感受到了周老艺术作品自身的生命和意义。

这正是周老的艺术魅力, 也是艺术家个人创作热情的集中体现。我想在极度强调个人意识作用的今天, 也许对许多艺术家而言, 民族性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可能就是一个过时的话题。而这正是讨论它的一个很好的理由。笔者认为, 民族性的信条延续了几千年来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之所以现在被认为是生搬硬套的教条, 原因就在于我们在一些时期过分抽象化地强调了民族性。而过分的强调则偏离了它原本同艺术紧密联系的道路。霍金认为“宇宙开始时处于一个光滑有序的状态, 随时间演化成波浪起伏的无序的状态。”应该说, 艺术的发展也经历了同样的历程。无序状态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正是当下诸多的艺术流派。如果说艺术创作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都同民族性是联系在一起的。那么, 哪怕是抽象的艺术作品, 观众也会被震撼或被感动而不是盲然的或是生搬硬套某些流行艺术理论去“科学”地理解艺术。

无论是民族性还是当代性, 作为绘画艺术的文化针对性的两个基本属性。他们都是一定社会思想文化的核心, 都体现了人作为特殊的存在的需求。二者是相互依存, 密不可分的。这里所要强调的是艺术发生时, 作为时间性表述的当代性, 我们一般都会把当代性仅仅认为是一种关于时间的表述, 却忘记了它同时也是同人的存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个重要前提。这个需求可以凭借艺术来满足。无疑绘画艺术的文化针对性是一个我们在艺术创作道路上追求永恒真理永不偏离的方向指南。

参考文献

[1]周韶华:《我的艺术观和方法论》[J].《美术观察》, 1997, 12.

[2]特瑞.伊格尔顿:《文化的观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白兽彝:《中国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4]周韶华:《我的艺术观和方法论》[J].《美术观察》, 1997, 12.

文化消费的构成因素 篇2

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吸收知识、巩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实际操作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是创造力的基础。任何创造都离不开知识,知识丰富有利于更多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设想,对设想进行科学的分析、鉴别与简化、调整、修正;并有利于创造方案的实施与检验;而且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这是创造力的重要内容。

智力

智能是智力和多种能力的综合,既包括敏锐、独特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和灵活自如的操作力,也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包括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这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

人格

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素质。优良素质对创造极为重要,是构成创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南宁市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篇3

关键词:文化消费线性回归;预测

一、南宁市文化消费存在问题

(一)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

文化消费水平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评价消费者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占有的文化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的时,居民在文化消费支出应该占到总支出比重的23%。据《2013年广西统计年鉴》统计,2012年南宁市城镇居民全年人均总收入24860元,人均消费支出15292元,人均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1879元,占总消费支出的123%。根据2009-2012年度南宁市城乡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可以了解到,从2009年到2012年,南宁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分别占各年总支出的122%、117%、114%、123%,这四年时增时减,发展缺乏均衡性,说明南宁市居民的文化消费市场还存在较大变动,发展还不平稳,文化消费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这四年,居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但是居民文化消费的增长速度远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长久下去将不利于南宁市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居民文化消费的结构不合理

根据作者对南宁市文化消费的相关调查分析,可以发现:除去子女教育费用支出,南宁市居民的文化休闲方式主要是上网、酒吧KTV、看电影、棋牌游戏等这种简单的自我娱乐联络感情的初级层次的文化消费活动,而且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像占卜算卦等迷信活动、用麻将扑克牌进行赌博行为大量的低俗文化消费。对于参观展览、欣赏音乐会、观看演出、运动健身等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参与人数较少。基于以上现象,南宁市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结构是失衡的,主要倾向于享受型的文化消费,对于基本型文化消费和发展型文化消费涉及较少。这一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性。

(三)文化产业水平低,影响文化消费市场

随着文化产业的优势地位越来越显著,各地纷纷统筹规划,转变思想,争先恐后发展文化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南宁市的文化产业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发展格局,尤其在会展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放眼全国的总体状况来看,与其他省份对比,南宁市的文化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文化产业自身的竞争力还处于劣势地位。经济的匮乏导致其在引进科技、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遭遇巨大的瓶颈,显然南宁市文化产业无论在质量和规模等方面,落后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

二、实证分析

本文作者在查找文化消费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基本确定以文化产业总产值因变量,以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受教育年限、文化及相关产业机构数量等自变量对南宁市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做相关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符号说明

本文所用到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2013》、《广西文化统计年鉴2013》,并以Y:代表文化总产值;x1:人均GDP ;x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x3:人均可支配收入;x4:人均受教育年限;x5:文化及相关产业机构数量。

(二)模型假设

假设除了笔者选择的影响因素外没有其他因素影响到文化生产总产值或者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三)模型建立

将文化产业总产值做散点图,如图1所示:

图1文化总产值散点图

可以看出文化总产值呈现线性趋势,故用SPSS统计软件将数据做线性拟合。

方差分析:

如果显著性水平α为01,由于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概率P-值=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α=01,因此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建立线性模型是恰当的。

模型检验:

如果显著性水平α为01,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的概率P-值(0000 0093)小于显著性水平α=01,因此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文化及相关产业机构数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它保留在模型中是合理的。最终的回归方程为:

Y=1655000000+302786903X2-141081320X5

t=(1444)(9025)(-1905)

R2=0971R2=0964 F=136194

其中Y代表文化产业总产值;X2代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X5代表文化及相关产业机构数量。

该方程意味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每增加一个单位,会使文化产业总产值平均增加302786903个单位,文化及相关产业机构数量每增加一个单位,会使文化产业总产值平均减少14108132个单位。扩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文化产业总产值,势必需要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结合实际,只有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高,人们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生活后才会考虑追求更高一层的精神生活,才会有富余的财力支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化消费事业的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机构数量越多,会降低市场文化产品/服务的价格及质量,市场管理也不全面,会一定因素上影响到总的文化产业总产值。适量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机构数才是保证文化消费事业良好又快速的发展。

三、预测分析

(一)文化产业总产值拟合效果

将文化产业拟合效果如图2所示:

图2文化总产值实际值与预测值拟合图

可以看出两者曲线基本上重合、拟合度高,说明模型拟合好。

(二)未来预测

基于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我们对2014、2015年的南宁市文化产业总产值做出预测。预测结果如表1所示。

四、模型的改进

首先,在模型建立的时候,我们是以一个理想的状态来考虑的,可以多分析几种因素,考虑综合影响。其次,我们所的到的是一个粗略的数据,在收集数据的时候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多次记录,减少误差。最后,在模型求解时有多种计算方法,可以多采用几种方法来计算,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蕊.中国居民文化消费:地区差距、结构性差异及其改进[J].财贸经济,2013,(7).

[2]张寻远,李文启.城镇居民消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基于中国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11,27(6):37-40.

[3]马健,潍坊滨海开发区农民文化消费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论文,2011.

[4]邱羚,我国文化消费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1.

[5]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 2013[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文化消费的构成因素 篇4

1. 西方古代消费文化的产生与变动

西方消费文化可以追溯到具有古老历史的希腊“前古典时期”。在古希腊, 早已具有感性消费观念与理性消费观念之存在, 这两种消费观念为后来消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爱琴文明时期的奢侈消费成为了感性消费观念的源头, 人们在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的消费追求豪华与高档, 成为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消费观念。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到了荷马时代, 这种奢侈消费的观念就逐渐没落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节俭的消费观念。而之后的希腊古典时期, 理性消费占据了时代的主流, 成为西方理性消费文化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 到了古罗马时期, 奢侈消费则再次占据主导地位。而在中世纪时期, 非理性的宗教禁欲主义成为了当时消费文化的主体代表。

2. 近代时期西方国家消费文化观念的过渡

在近代时期, 西方国家从古老的封建社会进入到经济发展迅速的资本主义社会, 西方各国的生产力发展迅速, 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革命与变革。这个时期, 西方国家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消费文化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进入了转折与过渡的时期。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以往的奢侈消费观念又现抬头, 然而,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宗教的影响, 大多数的中产阶级依然保持着理性消费, 只是, 这时的理性消费不是原本过渡的禁欲, 而是理性的禁欲, 这种消费观念主张节约、积累财富, 而反对奢侈与抵制消费。当然, 这只是占据人口大多数的中产阶级的主流消费观念, 还有不少的穷苦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也有部分商业大亨享受着奢靡的贵族生活。

3. 现代西方消费主义兴起

经过了近代的工业科学技术发展, 西方国家生产力发展迅速, 普遍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各国经济均已得到充分的发展, 国家经济增长迅速, 人们的经济生活也都比较富有。人们开始追求“消费至上”的享乐主义。人民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加之外, 娱乐性消费也明显地增加, 由这个时期各种各样的娱乐形式和措施可见, 享乐主义的消费已深入人心。

4. 后现代时期西方国家的符号消费

在后现代时期, 由于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等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 消费观念不单纯表现在财富的花费上, 更表现除了消费者的个性。人们注重的不仅仅是商品实用功能属性, 还有更多的社会符号价值属性, 可以说, 后现代时期的消费观念中, “象征意义”主导者人们的思想。

二、西方消费文化观点变迁的影响因素

1. 经济的发展是影响消费观念的根本因素

在古希腊的爱琴文明时期, 当时社会的基本制度是奴隶制, 农业和手工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处于社会高层的人可以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丰富的物资。但是在“黑暗时代”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人民的消费水平也便随之降低, 受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 节俭消费成为人们选择的观念。而在希腊古典时期, 经济发展得到恢复, 各方面的消费品也日益增多, 人们的消费观念又重新开始追求享乐, 但这时的消费观念同时也包含着理性的成分。而在罗马时代, 奴隶制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奢靡和腐败之风盛行。近代, 工业革命带给了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 而现代时期, 技术革命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后现代时期, 第三次科技革命将西方国家带入了信息时代, 是消费观念的主要影响因素。

2. 影响消费文化观点的政治因素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倡导自由的理念, 使得民主政治发展成为政体文化中心。而荷马时代实行的却是专政, 造成了政治制度的极大差别, 进入希腊时期, 城邦民主制保障了个人的利益。古罗马时期政局稳定和统治者相对开明, 为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世纪, 国家对人们的权利限制阻碍了人们开放消费观念的发展。近代时期, 以人为中心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为理性节俭的消费观念起到了促进作用。现代时期, 资本主义的统治方式使得人们普遍接受享乐主义消费观念。后现代时期, 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成为了大众消费观念的重要影响因素。

3. 影响消费文化观点的宗教因素

西方宗教文化主要是以天主教、基督教为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宗教信仰也出现有相应的变化, 而宗教信仰的力量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消费观念。而近代时期, 人们的思想观念从以神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 然而, 宗教信仰对人们的影响依然存在, 其在消费文化当中发挥的作用依旧不可忽略。

4. 影响消费文化观点的人性论基础与社会思想根源

感性人性论提供了感性消费观念的思想基础, 而相应地, 理性的人性论则是理性消费观念的思想来源。社会思想则形成了整个西方社会中消费观念的主流指导思想, 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难免随着大众的消费观念而改变。

摘要:现代社会全球文化大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 中国文化在大融合的全球化进程中也受到来自世界各种文化的影响, 尤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力度都很大, 本文通过研究西方消费文化观点的变迁极其的影响因素, 可以尽量避免西方不良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并让中国吸收更多的优秀文化, 使中国文化向着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西方消费文化,文化变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徐艳.消费文化下奢侈品广告的符号化研究[D].厦门大学, 2007.

[2]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 2009.

[3]曾杨, 杨雪.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消费文化评析[J].华东经济管理, 2006 (10) .

文化消费的构成因素 篇5

一、消费能力因素

(一) 收入水平的影响

吉林省居民收入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2005年—2010年,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入平稳增长期, 从2005年的8690.62元到15411.50元, 以年均12.5%的速度递增。但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与全国水平相比尚有差距。吉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近十年来持续低于全国水平, 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0%左右, 差距还有逐年拉大的趋势。职工工资水平与全国差距更大, 排位更靠后。收入增加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吉林省收入水平过低的情况, 严重制约了文化娱乐消费升级, 不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于收入增长缓慢导致的支付能力减弱, 从而影响到消费需求不足,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逐年下降。在总收入有限的前提下, 居民用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费比例必将缩小。

(二) 中等收入人员比例偏低

根据抽样调查显示, 2010年吉林省中等收入户占城镇居民家庭调查户数的20%, 所占比例最高, 消费支出为12009.89元, 可见中等收入群体是吉林省消费的中坚力量。按照我国确立的中等收入标准, 吉林省这个阶层的人员相对较少, 使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受到影响。经验表明, 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结构更加合理, 他们是服务性消费支出的主要动力, 更是文化娱乐消费的生力军, 他们对于精神文化消费结构覆盖更全面更广泛, 也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文化娱乐消费结构内部优化升级。因此这一人群的比例偏低, 直接制约了吉林省文化娱乐消费水平的增长。

二、服务业发展因素

(一)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低

首先, 文化娱乐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吉林省的文化娱乐服务业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开拓了新的领域, 旅游会展、教育信息等发展趋势良好, 但跟发达地区相比, 文化娱乐性服务业占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仍不高, 服务水平也有限。其次, 从业人员结构上, 以演出业的二人转为例, 目前市场稀缺的是具有高素质的创作人员, 而现实是多数从业演员文化素质不高, 表演作品的文化内涵缺失、作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再次,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新的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层出不穷, 新兴文化娱乐方式发展明显跟不上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比如现在高薪缺人的心理咨询、体育陪练、一对一的绘画、声乐教师等需求, 能提供服务的中介和机构寥寥无几。

(二) 服务业信用体系不完善

服务产品投诉:诸如, 教育质量、书籍盗版等。服务业务范围投诉:诸如, 体育健身行业私自扩大经营范围开展医疗美容业务;教育机构聘请无从业资质人员上岗;娱乐业从事无照和超范围经营现象普遍。服务质量投诉:诸如, 旅行社强制游客购物, 更改旅游线路等。娱乐场所实施强制消费, 服务态度差等。虚假宣传消费陷阱:诸如, 网络和电视购物、休闲娱乐行业以虚假的折扣、充值卡、会员卡等形式欺骗消费者等。

(三) 服务市场秩序混乱

主要表现为一些垄断服务行业的不平等条例, 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电视、电信服务业:网速提升缓慢, 价格高。收费标准的制定权都在经营者手中, 收费不透明, 维权困难。强制消费、私开流量屡见不鲜。针对通讯信号弱, 固定电话故障、网络维修、有线电视保修等服务不及时的情况更是普遍存在;网络服务:网络文化娱乐缺乏有效监控, 黄色暴力缺乏有效分级机制, 网吧监管不到位, 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沉迷问题等。

(四) 服务价格偏高

当前, 吉林省绝大多数的文化娱乐服务产品, 都缺乏统一的、权威的、客观的价格标准。这样在消费过程中, 会造成服务质量差异大, 服务收费混乱, 文化娱乐服务业经营不规范, 行业难以发展。吉林省的演出市场缺乏收费标准, 电影收费偏高, 这在全国都是普遍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观影频率。演出市场定价更为随意, 演唱会、音乐会等娱乐活动的价格偏高, 基本超出了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 吉林省文化娱乐场所和设施还没有达到广覆盖,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娱乐消费的推广, 硬件资源的短缺势必会影响到消费价格的形成。

三、消费观念与习惯因素

吉林省居民的观念比较保守。从消费环境来说, 吉林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人们对服务性消费的观念多数还停留在生活必需的层次, 还未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这反应在吉林省网络文化服务业开展缓慢。从消费资金角度来说, 吉林省信贷消费发展滞后, 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 居民消费观念的现金化, 导致超前消费, 信贷消费发展缓慢。让居民适应并逐渐愿意采用多元支付方式来进行文化娱乐消费既要解放群众的观念, 更要有跟得上的配套设施。从居民生活习惯来说, 由于东北的天气情况制约, 多数文化娱乐服务性场所营业时间有限, 而且居民中具有晚上消费习惯的人不多, 再加上一年当中冬日夜晚寒冷不适宜户外活动, 造成吉林省的夜生活与一些城市相比较贫乏, 种类单一, 对文化娱乐消费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夏杰长、毛中根.中国居民服务消费的实证分析与应对策略[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 (1) .

文化消费的构成因素 篇6

无论是从何种角度定义品牌,品牌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加之跨国经营活动的增多,品牌的全球化发展成为了企业的重要经营活动,这也就推进了品牌理论跨区域研究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同一品牌在不同市场定位和诉求的差异性,引发了研究者对于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品牌活动影响的关注(Roth, 1995)。社会文化导向被认为对消费者的认知、接受品牌传播过程,即消费者的品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Aaker&Maheswaran, 1997),社会文化环境也因此成为了品牌活动本土化的主要影响因素(Heerden&Barter, 2008),并影响着品牌发挥作用的过程(Yoo&Donthu, 2002;黄胜兵,卢泰宏,2003;何佳讯,2006)。

现有的研究对于社会文化的重要性有着广泛的关注,但对影响品牌活动的社会文化因素还缺乏清晰的归类,基于进一步推进对社会文化与品牌活动关系研究的需要,本文从价值观、代际影响、民族中心主义三个角度,对现有研究中涉及的影响消费者品牌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综述。

一、价值观

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价值观(罗长海,2006),其重要作用之一在于它指导着个体行动和态度, 并直接指挥着个体决策系统。Schutte和Ciarlante (1998)在研究了东西方消费者之间的差异后指出,消费者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其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西方的很多相关研究是以Hofstede和Bonds的五维价值观理论为基础,该理论阐明,人的文化价值观系统包括5大因素:权力距离,对不确定因素的避免,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化/女性化以及长期导向/短期导向(Hofstede, 1994),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则使得影响我国消费者品牌行为的价值观与西方有着显著的差异。

我国学者张梦霞建立了儒、道、佛文化价值观度量量表,来测量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对中国消费者行为的解释力,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比西方价值观,能更有效地诠释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张梦霞,2005)。刘世雄开发了中国消费文化价值系统,由7个维度构成:“长期与短期导向”,“人与宇宙”,“不确定回避”,“物质主义”,“时间导向”,“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情绪化与情绪中性”,并对大陆7个文化区域的中国消费者进行了测量,其中,只有物质主义是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形成,其余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价值观有极深的渊源(刘世雄,2005)。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流,人们的许多消费态度与行为都与其有关,我国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的热衷也可以从中得到解释(刘世雄,2005)。Veblen最先提出了奢侈品购买动机,即炫耀性购买动机(Veblen, 1998),之后许多学者对此作了继续研究。然而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中国消费者有着与西方不同的奢侈品消费动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追捧更多是为了面子、身份和阶层标志(Franck&Johnson, 1999;Tsai, 2005)。我国学者朱晓辉把儒家文化作为奢侈品购买价值导向,进行了相应研究(朱晓辉,2006)。张梦霞根据其建立的儒家文化价值观度量量表,发现该价值体系能较好地解释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购买行为,而量表中“行为地位一致”维度,更是对奢侈品购买行为有显著的诠释能力(张梦霞,2005)。文化类要素对消费行为的这种影响,对于高附加值的品牌尤为重要。Park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了在韩国的文化背景下,象征性的社会认同是促进消费者奢侈品品牌购买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Park et al.,2007)

此外,中国不同区域在文化上的显著差别,对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也有所影响。如刘世雄的研究发现,中国7大文化区域在绝大部分文化价值维度上存在着认识上的显著差异,由于这种差异,中国文化价值演绎出的七种消费生活形态:务实型消费、随缘型消费、保守型消费、享乐主义消费、忠诚型消费、从众性消费、理性化消费(刘世雄,2005;2006)。

二、代际影响

代际影响指一个家庭中,由一代人向下一代传递信息、信念和资源,这是社会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代际影响被引入到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中,指家庭中的一代人向另一代人传递与市场相关的技巧、态度、偏好、价值观和行为(Moore et al.,2002)。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性质和形态决定了家庭的性质和形态,家庭的变化可以表现社会的变化,父辈对子辈在消费中行为中的影响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有关。Viswanathan等人的研究发现, 由于泰国文化与美国文化中存在对物质产品重视程度及接触产品和服务的机会的差异, 使泰国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的消费技巧、消费偏好和消费态度上具有更高的一致性(Viswanathan et al.,2000)。Sekhon分析了英国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印度裔移民在继承母国文化和适应东道国文化的冲突,第一代印度移民坚守印度价值观,第二代则是东西方文化的混合,两代人都面临选对商品和品牌的压力,否则他们就会被社会所排斥,并失去他们印度人的身份和归属感,而第二代人不仅要选择最能代表其地位的产品,还要履行第一代人对他的期望,这期望又具有深刻的印度文化的烙印(Sekhon, 2007)。目前,关于消费行为的代际影响的研究都是在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下做出的,国内相关研究较少。

如果说价值观作为社会文化的核心,是影响消费者品牌行为的核心要素,那么代际影响则体现了这种核心要素在社会中的延续,这意味着影响一个区域消费者品牌认知和消费行为的文化要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保持稳定。

三、民族中心主义

在研究的初期,民族中心主义是针对消费者对本国品牌倾向性原因展开的,但是随着研究的发展,研究者们发现其一方面是消费者选择本国品牌的重要原因,但同时却并不对国外品牌排斥,这种矛盾心态体现了全球化趋势下消费者品牌行为的多元化。

Shimp和Sharma (1987) 提出了“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概念,揭示了消费者倾向于给国产货比进口货更有利的评价的原因,并开发了测量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倾向的量表CETSCALE (Consumer Ethnocentrism Tendency Scale) ,证实CETSCALE与消费者对外国产品态度呈负相关,与国产产品态度呈正相关,之后这一概念在法国、日本、西德,以及韩国等地区得到了验证(Netemeyer et al.,1991;Shimp&Sharma, 2005)。但也有研究发现民族主义并不一定意味着本国产的倾向性,Durvasula等人对前苏东地区的研究在证明了CETSCALE适应性的同时就发现,由于国内日用品的匮乏,那里的消费者对外国产品的态度较美国消费者更为有利(Durvasula et al.,1997)。另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关于中国南京消费者对日本产品敌意态度的研究,该研究指出敌意是与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有区别的构念,它可以直接影响购买意愿而无论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如何(Klein et al.,1998)。

以发达国家为研究背景得出的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单维结构,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受到了质疑(Marcoux et al.,1997)。对于发展中国家市场来说,由于外国货的质量往往优于国产货,如波兰、墨西哥,消费者在接受国货的同时,并不排斥、甚至更喜欢外国货(Supphellen&Rittenberg, 2001;Bailey&Gutierrez de Pineres, 1997)。王海忠的研究指出,中国消费者的民族中心主义具有健康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和虚伪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两面性,进而提出中国消费者同时存在民族中心主义和民族淡漠主义的矛盾心理倾向(王海,2005;2006),王海忠等还以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倾向为细分标准,把中国消费者划分为“国货崇尚簇”、“国货接受簇”和“崇洋簇”3个细分市场(王海忠、赵平,2004)。

由于出生于同一时代的人经历过共同的社会、政治、历史和经济环境,会产生相似的观念和行为,因此影响品牌活动的也不仅仅限于区域之间差异化的社会文化,还包括形成中的全球消费文化,Alden等人的研究就提出了在全球消费文化逐步形成的前提下,品牌进行统一定位的可能性(Alden et al.,1999)。

消费者在民族中心主义中表现出的既偏向本土品牌,又向往国际品牌的矛盾心态,实际上体现了现代社会中消费者所兼具的本土情结和国际化视野,这体现了全球化趋势下消费者品牌行为的多元化。

本文综述的三类社会文化因素,体现了社会文化在影响消费者品牌行为中的不同状态:价值观作为社会文化的核心,是影响消费者品牌行为的关键性因素,是社会文化影响作用的一种静态现实;代际影响体现了社会文化传承的动态过程,揭示了社会文化因素对品牌行为影响的稳定性;而民族中心主义相关研究中呈现的两面性,作为另外一种动态过程,体现了社会文化因素在稳定性的基础上,也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多元化的取向。实际上代际影响和民族中心主义,都是通过影响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对消费者品牌行为产生影响的。

文化消费的构成因素 篇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以及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文化消费已经成为消费的新亮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引擎。甘肃省是文化大省,文化资源丰厚,但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消费与中东部有较大差距,因此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优化文化消费结构对于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对于居民文化消费的研究一直是消费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王亚南和方彧通过对我国东西部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人均产值和人均收入很大程度上对文化消费有决定影响以及积蓄对文化消费的负相关效应有所增高。刘恩猛通过对浙江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实证分析,发现文化消费的价格弹性为正,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最大。聂正彦,苗红川通过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人均收入,消费习惯,医疗消费和购房支出都会影响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占绍文,李慧茹利用协整理论通过对陕西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文化消费与生活水平,文化素质,消费观念,公共文化服务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有密切联系。陆彪,郝捷通过对我国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名义存款利率文化消费有系统性影响,而居民消费价格和居民受教育水平则不具有系统性影响。李宝杨,熊秀兰,余京京通过对浙江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异分析发现影响浙江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不同,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对于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最为敏感,农村居民对于人均纯收入最为敏感。本文根据相关数据对甘肃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促进甘肃省文化消费的建议。

二、甘肃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甘肃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居民文化意识逐渐增强,文化消费规模也逐渐增大。但总体上来看,甘肃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仍旧处在较低水平。

1.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如表1所示,从2000年-2013年,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总额从4126.47元增加到14020.72元,增长239.78%,年均增长9.13%。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从2000年的563.1元增加到2013年的1547.65元,增长174.84%,年均增长7.49%。由此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支出在快速增加。但是与中东部省份相比,甘肃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仍旧处于较低水平,比如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2033.50元,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2078.52元,上海为3723.74元,而甘肃省为1388.21元。而且从图1和表1,可以看出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所占总消费的比重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年来生活成本上升,人们在购房,通信等方面的支出增加。

2.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趋于新型化、多元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结构日趋全面,层次也越来越高,文化消费形式也逐渐朝新型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对象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化消费品,而是对数字文化消费品,健身运动,旅游等新形式的文化消费品更加感兴趣。《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2012年间,甘肃省城镇居民每百户所拥有的电脑数量从22.99台增加到63.19台,增长174.86%,年增速为7.49%;彩电数量2005年为117.98台,2012年为108.22台,有所下降。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文化产品在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在下降,而电脑等新兴文化产品已经成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新亮点。

三、甘肃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1.收入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影响分析

如图2与表2所示,2000年-2013年间,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加,从2000年的4916.25元增加到2013年的18964.78元,增幅达134.51%,年均增速为10.12%。当人们收入增加后,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便会更加倾向于精神层次的消费,因此收入对文化消费支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008年相较于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有大幅下降,其可能主要是由于2008年甘肃省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大幅增长28.41%,再加之城镇居民在其它方面的支出增加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除2008年外,其余各年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都在增加,但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增速曲线起伏较大。总的来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文化消费的有一定的影响。

2.医疗卫生支出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影响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2000年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医疗支出272.44元,2013年为1117.42元,2013年是2000年的4.1倍,平均每年增长10.61%,但人均医疗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仅仅从2000年的6.60%增加到2005年的7.54%,2013年增长到7.97%,可见城镇居民人均医疗支出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此外,虽然甘肃省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老年人口数量占本省总人口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比例,人口年龄结构相对较轻,也使得医疗卫生支出较低。例如2013年,甘肃省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本省总人口比重为8.89%,低于全国9.68%的比例。因此,城镇居民用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未对文化消费支出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

3.居民恩格尔系数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影响分析

甘肃省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且部分地区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较大。由表2和图3可以看出,2000年-2013年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最低为34.53%,最高为38.32%。从恩格尔系数可以看出,甘肃省居民用于食物的消费支出比例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因此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小居民恩格尔系数将有助于增加居民文化消费支出。

四、变量选取、模型建立与检验分析

1.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为更加准确的进一步分析影响甘肃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本文选取2000年-2013年甘肃省文化消费的有关数据,以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Con,元)作为被解释变量,具体以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表示;用居民人均收入(inc,元)、医疗支出(mc,元)、居民消费习惯(cc,元)、居民生活水平(eg,%)作为解释变量。其中居民人均收入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示;医疗卫生支出用城镇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支出表示;居民消费习惯用前一期文化消费支出表示;居民生活水平用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表示,具体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4)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2013)。为消除异方差对模型的影响,使模型更加准确,对各变量做对数变换,建立模型如下:

其中t为年份,ut为随机扰动项。

2.模型检验与分析

通过Eviews7.0软件,利用最小二乘法(OLS)对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在分析前先对时间序列用ADF法进行单位根检验,以防止出现“伪回归”现象。结果如表3所示,原始时间序列Lnmc、Lneg是平稳的,时间序列Ln Con、Lninc、Lncc,经过一阶差分后所得到的新的时间序列也是平稳的,因此各个时间序列之间可能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的关系。接下来利用协整检验来判断各个变量之间的这种长期均衡关系。本文采用EG法进行协整检验,先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得到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变量医疗支出(mc)和居民消费习惯(CC)对居民文化消费支出(Con)影响不显著,因此去掉不显著的变量再进行协整检验。

去掉不显著的变量后再次协整检验,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从上述方程可以看出,去掉不显著的变量后,方程拟合程度R2高达0.9736,能够很好的表示变量间的关系。F检验显著,其P值为0.0000;t检验显著,P值为0.000,因此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十分显著。此外还需对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由回归结果可以得到方程的残差为:

对残差进行ADF检验,得到残差的ADF值为-2.81887,小于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2.75499,P值为0.0087,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Con)与人均可支配收入(inc),恩格尔系数间存在协整关系,表明变量间具有长期动态均衡关系。

从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居民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时,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增加0.6549%;恩格尔系数每降低1%时,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增加2.4645%,因此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降低恩格尔系数对于促进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有重要的作用。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医疗卫生支出对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没有显著影响,这也符合前文中的论证分析;此外我们得出,城镇居民消费习惯对于其文化消费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五、启示建议

通过前面对甘肃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及有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促进居民文化消费的发展:

首先,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时降低居民恩格尔系数,使得居民整体的消费能力得到提升;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精准扶贫等措施减少甘肃省贫困人口数量。此外还应降低居民过高的的储蓄率,减少储蓄,让人们积极消费,释放出人们的潜在的消费能力,从而提高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

其次,我省文化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而较为落后的文化设施会抑制居民的文化消费,因此要增加政府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品方面的财政支出,完善文化设施的建设,如音乐馆,电影院,体育场,文化广场等,在保证对教育支出时,更应扩大在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比例。同时应形成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文化消费意识和文化素质,提供给居民更加丰富,多层次的文化消费服务和文化消费产品,从而增加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

最后,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完善相关制度,制定完善的、符合本地区经济情况的文化发展战略,鼓励文化企业的发展,努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此来促进文化产业的积极健康发展,从而带动居民文化消费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南,方彧.中国东西部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异同探析[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01:65-76.

[2]刘恩猛.浙江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12,05:78-81.

[3]聂正彦,苗红川.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139-144.

[4]占绍文,李慧茹.陕西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1:16-18.

[5]陆彪,郝捷.我国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文化产业研究,2008,00:99-109.

[6]李宝杨,熊秀兰,俞京京.浙江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异分析[J].浙江金融,2013,05:70-75.

文化消费的构成因素 篇8

文化消费是指利用社会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过程。狭义的文化消费包括专业知识类、通识教育类、娱乐类、艺术类、运动类、休闲类和其他类七大类别, 广义的文化消费还包括对文化产品载体的消费。本文基于狭义的文化消费范畴, 利用多元回归线性模型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烟台市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进行实证分析, 并分析各类因素对每一类文化消费内容的影响程度, 以期对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提出有价值的参考。

二、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

(一) 被访大学生的基本情况

为了研究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 对烟台市8大高校共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475份, 有效率为95%。调查对象中男女生比例为1:1.36, 理工类、文史类比例为1.18:1,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比例为1:1.16:1:1.17, 选取的数据比较合理。

(二) 大学生文化消费差异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 休闲类、专业知识类的消费额最高, 均值分别为53.32元/月和48.84元/月, 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受兴趣爱好 (65.5%) 、提高素养 (64%) 和学习工作需要 (58.9%) 驱动。此外, 理工类学生进行娱乐类文化消费的概率低于文史类同学。与文史类学生相比, 理工类学生受欧美现代流行文化和日韩现代流行文化更大, 而受这两种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偶像消费观”带来的大量的娱乐类文化消费。但实际情况则相反, 造成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为大学生消费观已经趋于成熟, 消费更加理性。

(三) 大学生文化消费环境满意度

1、校园周边文化消费环境的满意度情况

经过分析得知, 学生对校园周边文化消费环境满意度最高的学校是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被调查者中回答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为29.3%, 其次为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19.40%) 、山东工商学院 (18.8%) 、烟台大学 (18.1%) 。这与学校周边文化产品消费设施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以烟台大学为例, 作为烟台市最为著名和繁华的大学, 周围的文化设施建设情况位列第一, 但在学生满意度方面却排名第四。根据“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随着周围设施日趋齐全, 新的文化消费设施的出现给学生带来的满意的边际效应会呈现递减的规律, 因此, 烟台大学周边文化设施建设虽比较完善, 但相比之下满意度却不是最高的。

2、校园内部文化消费环境满意度情况

烟台高校目前提供的文化产品种类以兴趣社团 (53.0%) 、公共讲座 (45.1%) 为主, 而在大学生希望增加的文化活动方面, 以对外交流类 (53.7%) 、就业指导类 (47.6%) 为主, 这表明校园内文化产品供求间存在较大的偏差。

三、大学生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一)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模型构建

选取文化消费类型专业知识类Y1、通识教育类Y2、艺术类Y3、娱乐类Y4、运动类Y5、休闲类Y6、其他类Y7为因变量, 性别X1、专业X2、年级X3、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X4、家乡类型X5、家庭月总收入X6、个人月均消费X7为自变量, 模型构建如下:

2、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结果如表1所示, 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专业知识类、通识教育类和艺术类文化消费, 并对运动类文化消费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其他类文化消费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专业知识类和通识教育类文化消费基本上和家庭月总收入无关, 但是休闲类、其他类、娱乐类和运动类文化消费却和家庭月总收入密切相关。性别显著影响运动类和娱乐类文化消费, 年级显著影响运动类和艺术类文化消费。

(二)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1、模型构建

因变量Yi是一个二值变量 (是否进行此类文化消费) , 自变量在原有7个自变量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是否受不同文化影响这一因素, 包括中国传统文化X8、中国社会主义文化X9、欧美文化X10、日韩文化X11、我国市民休闲文化X12。自变量选取及含义见表3 (Xab表示第a个自变量的第b个取值) 。模型构建如下:

2、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因休闲类和其他类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此处只列前5类文化消费) , 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比, 共同点在于:年级显著影响艺术类和运动类文化消费的有无。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影响艺术类文化消费的有无。不同点在于:个人月消费显著影响艺术类文化消费的有无。家庭月总收入显著影响通识教育类文化消费的有无。家乡类型显著影响通识教育类和娱乐类消费的有无。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运动类文化消费的有无。性别对娱乐类文化消费没有显著影响。在加入文化因素的影响后, 可以看出大学生受欧美现代流行文化的影响最大, 中国自由的文化只能影响部分文化消费类别, 而日韩文化对五种文化消费均没有影响。

四、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 学校周边文化设施及学校提供的文化产品供求间存在偏差。周边文化设施不完善的高校, 应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 加大高校周围文化建设。同时应该与时俱进, 针对大学生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文化消费供给结构。借鉴北京市高校“学院路共同体”的成功经验, 在烟台市各高校间开展部分课程共享、学分互认活动, 促进烟台市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积极开展高校间文化交流活动, 如烟台八大高校辩论赛、烟台大学生十佳歌手大赛等。

(二) 大学生文化消费更趋向于网络化、科技化, 对校园文化消费热情不高。大部分大学生对文化消费的认识比较理性, 但消费行为却与之相悖, 仍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为了社交、打发空余时间而进行文化消费。学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科学的文化消费理念, 充分利用微信、广播、校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同时, 个人应培养合理文化消费理念, 不盲目攀比, 不随波逐流, 避免过度消费。加强理财意识, 重文化消费, 优化文化消费结构。

(3) 家庭因素对文化消费影响较大。应重视家庭教育, 将孩子的学习与兴趣培养并重, 从小养成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促进各地市的经济发展, 提高居民收入, 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文化消费水平。

摘要: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与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文化消费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烟台市8所高校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 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分析各自变量对大学生七类文化消费的影响。最后, 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烟台大学生,文化消费,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

参考文献

[1]侯玲, 于晓娜.从文化消费看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04) :29-31

[2]顾旻.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的研究及教育引导[J].湘潭 (下半月) (理论) , 2008, (12) :13-14

[3]金广, 邓丽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消费漫谈[J].中国市场, 2012, (35) :72-73

[4]朱伟.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12, (17) :115-118

[5]张峥, 聂思.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江苏商论, 2014, (03) :7-10

[6]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导论[J].管理学家——广义虚拟经济究, 2009, (1)

[7]赵闪.大学生文化消费调查分析——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2, (6) 163-170:5-25

[8]王宇, 李雪, 钱露.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基于对葫芦岛高校大学生的调查[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01) :267, 269

上一篇:货币金融体系下一篇:聚丙烯酸酯防水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