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媒体的活动与成效

2024-10-04

广播媒体的活动与成效(共7篇)

广播媒体的活动与成效 篇1

杰·尼尔森曾在《传统媒体的终结》里预言说:“未来五到十年间, 大多数现行媒体样式将寿终正寝。它们将被以综合为特征的网络媒体所取代”。尽管这一观点明显带有媒体进化论的激进色彩, 但却提醒着我们, 媒体永远是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广播曾经在“弱势媒体”的言论中挣扎过, 转眼又进入一个“新媒体威胁的时代”, 天变得比我们想象的快, 传统门户正在迅速式微, 而新的世界已经露出了它锋利的牙齿。面临困惑, 传统广播就无用武之地了吗?yes or no?笔者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你听我播”的传统已经打破, 如何构建新的传播构架, 依托广播活动, 打造与新媒体融合的多维度效应?舟山广播人思索着、实践着、总结着。

近两三年来, 舟山三大广播频率牢固树立“活动就是影响力”的理念, 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和节目定位, 打造“看得见的广播”, 使舟山广播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美誉度不断提升。我们在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过程中, 注重广播不同频率间、广播与电视、广播与纸媒、广播与网络、广播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融合, 强调自身+外平台多维度呈现, 使得广播活动的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先用一组数字说话:

3年前, 998新闻广播全年的活动不超过4场, 2016年, 998新闻广播一个节目一周的活动就高达4场;3年前, 3个频率的卖药节目在播出比例中占有率为60%以上, 2016年, 3个频率整体摆脱了饮鸩止渴的营销模式, 依托活动拓展市场营销;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 舟山三大广播大大小小的广播活动已高达近200场。当然, 广播活动的总量仅仅是多维度建立的一个基数, 如何进行拓展和延伸,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建立多维度思维, 强化广播活动的三度化

这里所说的广播活动“三度化”指的是“态度、温度、厚度”。以“三度”为前提, 实施广播活动多品牌策略, 构筑品质广播。

漫步舟山街头, “新闻998公益一杯水”的标识随处可见。主题为“汇聚爱心关爱高温工作者”的“公益一杯水”新闻行动由“多媒体宣传发动”“社会供水点征集”“社会反响”三部分构成, 新闻行动得到了众多企业、社会组织等的支持, 共有银行、食品有限公司、美发连锁机构等数十家企业、社会组织等报名参加, 共向社会开放爱心休息点200个以上。《舟广早新闻》及“998新闻广播”微信及时跟进报道的同时, 《舟山广播电视报》、舟山电视新闻综合频道也对这一行动进行了多角度报道。活动本身也不断拓展服务内容, 由夏天送清凉, 延展为冬天送温暖, 持续升温, 在服务的同时打响了“998舟山新闻广播”频率品牌, 提升了媒体形象。

6月考试季, 舟山交通97《海味舟山》节目特推出关注考试季的特别节目与活动, 而且是线上特别节目, 线下组织爱心送考车队;春运期间, 《温暖回家路——我的回家故事》主题故事征集活动, 充分借力新媒体优势, 营造出春节温暖、喜庆的气氛。

这一个个有温度、有态度、有厚度的广播活动, 触手暖心。

二、多打媒介组合拳, 不断丰盈活动的立体度

近两年来, 新闻998、交通97和音乐91不仅在节目资源配置上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三大广播也逐渐成为一条完整的节目生产及传播链条, 传统的节目化运作模式转变为全广播整体运作模式, 广播活动也注入互联网思维, 形成矩阵立体宣传。三大广播频率与频率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高速路”悄然建成, “握起拳头出击”的力道也与日俱增。

2015年, 998新闻广播与91音乐广播形成合力, 同步推出少儿节目《小螺号》, 依托节目, 成功举办了“媒体小先锋”大赛。“媒体小先锋”成功运作2年, 这项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 新闻998、无线舟山、定海青年3个微信平台的粉丝数量急剧增长。活动的亮点还在于, 比赛结束只是整个活动的一个序幕, 舟山广电广播中心组建导师团队, 围绕播音、主持、采访、新闻撰写等不同的业务重点, 每个月定期对“媒体小先锋”进行培训, 在各媒体平台矩阵宣传, 进一步扩大“小先锋素质培养基地”的知名度。

“声动舟山”全民K歌赛、“最美新区寻找最美童音”、法律进社区、分享会、彩虹跑、经典诵读……一场场活动丰盈着广播活动的立体度。

三、建立全国大视野, 延展新区外宣多重路径

今天的媒体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品牌、时效、独家的比拼, 而是需要更强的用户行为适应能力和到达能力。对广播而言, 以本地受众为基础, 构建外宣多重路径, 把本地性延展为全国性, 成为舟山广播人的追求。我们主动邀约市外媒体走进舟山, 通过富有成效的采访交流活动, 拓展了新区对外宣传的路径。

我们成功举办“生态文明在浙江”多媒体联动大型新闻行动走进舟山, 共同分享了舟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就和最新进展;成功邀请上海第一财经、浙江财富广播等全国20多家广播的记者深入舟山市各中小微企业采访, 亲身感受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的风采。2016年5月, 我们还邀请全国30多家知名农口名记来舟山进行采访活动, 将本地宣传推向全国受众。

四、积极拥抱新媒体, 突破平面化旧传统瓶颈

如何跨越渠道与媒体的鸿沟, 打破营销与传播的壁垒, 对于广播人来说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愿望, 而是传播环境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各媒介为了共同的目标必须没有任何偏见地组装起来, 并且和谐地运转。在这样迫切的需求下, 带着突破传播瓶颈的使命, 广播必须拥抱新媒体, 努力实现“破茧成蝶”的完美蜕变!

结合频率定位, 交通97在2016年6月策划推出了“放心驾校”“金牌教练”评选活动, 涉及的学员数量达万人以上。7~8月之间, 开展了新城交警“文明交通”安全宣传进驾校、“绿色驾驶”服务进驾校、平安小鱼儿“城市治堵”宣传进驾校等营造声势的活动, 实现了广播活动不仅体现在广播里, 更精彩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中。

五、根植广播挖潜力, 创新研发新型活动产品

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多维度打造, 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思维”, 而是“互联网+”的落脚。笔者要说的广播活动更为广义, 它是广播的市场化产品。将音频节目产品化, 从单纯的内容生产者转变为面向整个媒体市场的内容提供商, 充分挖掘内容资源的价值, 启动网络“推送式广播”等服务项目, 以新技术创造了新型广播形态, 向外界探求连接, 全面布局新媒体业务, 向“可听、可视、可读”的趋势发展, 传播范围越来越广, 受众结构更趋合理, 力求在用户之间架桥, 并寻找接口、打通节点, 在各个维度实现增量。

每一个APP、硬件都为广播传播贡献了一个新平台、新渠道, 为听众提供了一个新式“收音机”。广播的多维度打造, 使广播人更要善于把握和驾驭这款新式“收音机”来创新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说, “惟创新者进, 惟创新者强, 惟创新者胜”。在笔者看来, 充满信心, 从容应对, 在创新中谋求发展, 广播是永远的“新媒体”。

摘要:舟山三大广播频率牢固树立“活动就是影响力”的理念, 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和节目定位打造看得见的广播, 使得舟山广播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美誉度不断提升。本文从“态度、温度、厚度”入手, 倡导广播活动, 提出广播活动要多打媒介组合拳;要建立全国大视野, 延展新区外宣多重路径;要积极拥抱新媒体, 突破平面化旧传统瓶颈;要根植广播挖潜力, 创新研发新型活动产品。多维度的思考及打造对媒体活动引发了一定思考, 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广播活动,多维度,新媒体

广播媒体的活动与成效 篇2

如何针对广播媒体的自身优势和特点, 扬长避短创新使用大型活动, 并在活动中发挥地方广播媒体的重要作用?笔者作为深圳广播电台几次大型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和实施者, 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其中一些创新举措在实践活动中有所体现,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些浅见总结如下。

创新之一:针对广播媒体制作简便的特点, 突破地方媒体的地域限制, 打造跨时空、跨地区、跨国界的大型活动

作为地方广播媒体, 由于播出范围的限制, 导致发展空间受限, 而且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渊源, 也导致地方广播媒体在记者采访、节目编辑等方面缺乏资源的投入, 从而造成地方广播作品难出精品, 更难出气势宏伟、影响广泛的大作品, 进而对品牌的打造形成制约与限制。

深圳广播电台也不例外, 无论在记者资源、采访网络、编辑水平等方面, 都难以与中央媒体相匹配, 如何扬长避短?笔者认为, 应该充分发挥广播媒体制作简便的优势, 打造跨时空、跨地区、跨国界的大型活动, 深圳广播电台利用中秋佳节的机会先后两年推出中国广播史上首次跨越海峡两岸不间断连线直播达18小时之久的《飞扬之音·两岸传情》中秋特别节目, 以及更为宏大的18小时全球连线大型广播直播节目《飞扬之音·中华传情》, 就体现了这样的效果。

以《飞扬之音·两岸传情》为例, 采访对象包括台湾演艺界前辈有文章、余天、高凌风等;台湾经典民歌手有蔡琴、费玉清、曾淑勤等;台湾当红艺人有李宗盛、周杰伦、蔡依林、陶晶莹等;台湾文化界名人有飞碟广播总裁赵少康、才女陈文茜、著名作家吴淡如、张曼娟等;台湾著名电视主持人有胡瓜、陶子、蔡康永等;广播主持人有kiss radio, 联播网高雄主持人方盈、HIT FM联播网台北主持人黄秀娟、后山电台花莲主持人沈君茹、后山电台阿里山主持人张学芳、台北广播电台主持人游侠等。

以《飞扬之音·中华传情》为例, 我们共邀请了美国、南非、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界、文化、娱乐界的五十多位著名人士参加。其中包括中国驻意大利大使董津义、意大利国际贸易部部长埃马博尼洛、澳大利亚德尔宾市市长蒋天麟、墨尔本华人市长苏震西、美国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美国华裔议员王秀兰、法国华人商会会长卓旭光、美国华裔有“福尔摩斯”之称的神探李昌钰、台湾名嘴陈文倩等。这是深圳广播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行动, 成为一场全球华人的空中庆典。

如此宏大的活动, 显然对于其他媒体来说, 仅仅制作成本就难以承受, 更难以保证如此之多的名人接受采访。我们充分利用了广播媒体制作简便的优势, 跨越时空, 从而突破了地方媒体的地域限制。

创新之二:通过与其他行业及部门的合作, 既保证了节目的专业性, 又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

以《飞扬之音·两岸传情》为例, 深圳广播电台策划了中国广播史上最大规模、最全面的大陆、台湾两地连线节目, 为了保证节目的成功, 我们决定采用“媒体搭桥, 政府支持”的方式, 我们首先取得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以下简称“台办”) 的大力支持, 使其成为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之一, 对节目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并进行把关。同时, 台办的政府资源也为活动提供了亮点, 台办主任与国民党台南党部主委的连线对于两地交流进行了回顾, 体现了深圳人民对台湾人民浓浓牵挂的情意。

再以《飞扬之音?中华传情》为例, 虽然现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了, 要找到这些驻外大使、总领事、外国部长、市长、议员、会长、总裁、主席以及众多诗人、艺人、明星的办公电话、私人电话并非易事。联系一个名人需要充分利用方方面面的社会资源, 光是找到这么多人的电话, 并让他们欣然接受深圳电台主持人的越洋采访, 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如何充分利用政府、商会、民间团体等各方人脉资源, 就成为这次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可见, 作为地方广播媒体, 想打破地域限制, 办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和大型节目, 必须拓宽视野, 借助方方面面的资源。

创新之三:与其他地方广播媒体通力合作, 资源共享, 无论在采访对象还是播出网络上均实现了各方共赢。

在《飞扬之音·两岸传情》活动中, 深圳广播电台向台湾四大广播网飞碟广播、kiss radio、HIT FM、东森广播发出了邀请, 希望得到他们对这次特别活动的支持。热情的台湾广播人立刻回应, 不仅他们所在的广播机构愿意参与这次特别节目, 他们还通过自己的关系, 帮助联系台湾各界名人。

此外, 作为主办方的台办和深圳广播电台都希望能够在中秋节当天对台湾广播, 让台湾人民和深圳人一起通过电波共度中秋。但是, 由于时间过于紧迫, 而且是直播, 虽然和四大广播网都进行了协商, 但技术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在这个时候, 我们想到了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这是大陆专门对台广播的电台。能否通过海峡之声电台, 争取在中秋当晚对台湾广播, 让台湾朋友能够感受到深圳人的深情厚谊呢?这一想法形成后, 工作人员立即着手联系。没想到对方非常热情, 表示对这样大制作的对台节目, 一定安排播出, 但同样由于技术等问题, 无法同步直播。好在事先有一些采访, 我们立刻将其剪辑成一个半小时的精华节目, 重新进行了包装, 通过网络传给对方。没有想到的是, 海峡之声审听过节目后, 认为非常优秀感人, 决定通过所属两套频率, 两天内四次重播该节目。就这样, 台湾人民终于在中秋当晚感受到了深圳人的热情, 感受到了祖国人民的盼团圆的真情!

再以《飞扬之音·中华传情》为例, 我们得到十大华语电台倾力合作:澳洲墨尔本中文电台、新西兰中文电台、韩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意大利富尔仁传媒、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英国伦敦华人电台、美国洛杉矶华人电台、台湾KISSRADIO电台、香港新城电台。在他们的支持下, 我们按照世界各地进入中秋的先后顺序, 逐一扫描各地迎接中秋、庆祝中秋的即时场面, 每个整点, 请全球五大洲十个国家的华语电台的广播主持人通过不同时刻、不同风情的直播描述, 展示丰富多彩的华人节庆生活, 从而用声音展现了一幅宏伟壮大的画面!

通过这两次大型活动,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 各个地方的广播媒体, 都有同样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强烈愿望, 因而我们的合作提议得到了国内外媒体同行的热情支持。

创新之四:抓住中心, 以情动人;注重细节, 条理分明。既有大型活动的宏伟气势, 又有各个小节目的特点和趣味。

大型活动往往关注的是“大型”, 但是我们认为, 不能大而空, 更不能大而无趣。以两次中秋大型活动为例, 首先要以“中秋情”作为大型活动的灵魂, 其次要注重细节, 突出趣味性与可听性, 从而使整个活动像一串璀璨的珍珠, 以“中秋情”的丝线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

例如, 《飞扬之音·两岸传情》18个小时的节目经过精心的策划:第一档节目是刘畅和苏洋主持的《好歌送给你》, 一首首动听的台湾老歌, 混合着主持人和这些歌曲演唱者亲切的交谈, 一种水乳交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紧接着, 是《台湾民歌情》, 台湾歌手在电波那头居然准备了好几种吉他, 把创作的歌唱花莲景色的歌曲一首首弹唱出来, 充满了浓郁的台东风情;《美味乐翻天》节目搜罗台湾小吃, 令人馋涎欲滴;《K歌中秋红》中石磊与高凌风、胡瓜共同飙歌, 热闹非凡、笑料不断;《浓浓中秋情》, 客居深圳的台商通过电波与海峡那头的亲人互诉相思, 真挚情感令人动容……18小时连线节目的压轴戏是《三地名嘴话中秋》。央视名嘴白岩松和台湾名嘴赵少康互称兄长, 让人难以分清究竟谁长;深圳名嘴胡晓梅自然成为二人呵护的小妹妹, 但他们又都发现了胡晓梅的睿智和机敏, 自然赞叹不已。交谈内容涉及面广而散, 但由于有三个人妙语连缀, 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欲罢不能。节目结束时, 三人惺惺相惜, 相约来年。

《飞扬之音·中华传情》同样通过对旅居海外的政界、商界、文化界、体育界等等的名人采访, 散发出浓浓的情意。特别要指出的是, 我们精心安排了著名诗人余光中亲自为听众朗诵、解读自己的名篇——《乡愁》!这是八十多岁的中国诗界泰斗级的大家第一次在电波里亲自朗诵自己的成名作, 意义非凡。

总结——大型活动创新对于地方广播媒体打破地域限制、扩大知名度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深圳广播电台这两次大型的中秋活动, 得到了从广大受众到媒体同行的广泛认可。以《飞扬之音·两岸传情》为例, 已经退休的内地某广播电台台长在深圳听完节目后, 专门写来上千字的表扬信, 信中说“从早晨6:30分开始, 到第二天凌晨0:30分, 除了中间接待来客一个小时之外, 光是“两岸传情”节目, 我认真听了17个小时”。因为“我是老广播, 有一种责任感, 使我坚持收听下来, 更主要的是节目内容非常精彩, 使得我放不下收音机。”称赞“海峡两岸联动广播, 从而揭开了中国广播史上的新篇章。”主管部门同样对该次活动给予了大力肯定, 《飞扬之音·两岸传情》先后荣获“2005年度广东省新闻奖一等奖”和“2005年度全国对台港澳广播节目一等奖”的殊荣!

广播媒体的活动与成效 篇3

一、线下活动概述

利用互联网的状态称之为线上, 不利用互联网的状态就可以称之为线下。在现代社会当中, 线上和线下已经赋予更多的内涵。在媒体活动方面, 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是相对的, 主要的区别在于媒体本身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线上活动主要以媒体节目展示为主, 活动是节目进行展示的必要手段和途径, 而线下活动主要以活动本身为出发点, 媒体对活动效果进行必要的增加, 也就是说和受众面对面的时候, 以活动本身为主要载体, 利用媒体的适当参与, 对特定的受众传播某种思想。

在广播电视台的线下活动当中, 主要可以实现对某种功能和节目生产销售同时进行, 可以利用线下活动形式, 将企业、媒体以及受众这三者有机结合, 并且利用媒体所提供的活动对企业形象进行更加直观的表现, 从而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拓展自身的形象。另外一方面, 相对于其他传播媒体, 广播有着较强的地域属性, 利用线下活动可以在独特的地域进行地域文化的良好宣传, 从而实现对当地地域文化的良好宣传, 这也是一种对地方文化的有效认同。

二、广播线下活动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 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广播线下活动存在很多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线下活动运营理念方面, 存在活动理念相对落后的现象。一般情况下, 国内新闻广播采取的还是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 对级别进行有效划分, 在流程方面是相对复杂的, 造成了权利的重复, 在此种情况下, 造成了新闻广播线下活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与此同时, 对于线下活动的创新意识也是相对缺乏的, 不能够对线下活动的形式进行主动挖掘, 对市场的分析程度也不够透彻, 因此造成了没有将自身特色进行科学开发, 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活动的内容方面, 形式是相对单一的, 多数节目当中存在同质化的现象, 当一个广播或者节目形式在社会当中获得较好影响之后, 会有很多相同形式以及流程的节目出现, 对于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在本地受众当中的接收程度没有进行良好的考虑。

在品牌的塑造方面, 呈现出了相对较弱的现象。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对于媒体广播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具有相当巨大的能量, 可以获得观众的认知度。值得注意的是, 在现阶段的广播市场线下活动当中, 主播形象的品牌性是相对较弱的, 在培养主播方面主要以业务水平的发展为主要目标, 其和广播的线下活动不能进行良好的配合, 最终造成了塑造品牌失败现象。另外, 线下活动的品牌也存在不完善的现象。

在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着相当明显的缺陷。一般情况下, 在广播电视台的创意策划部门当中, 需要对大型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策划, 要对电台的网站进行维护, 还要进行相关的宣传活动, 在此种情况下, 造成了部门的职能分散情况, 形成了权利的分散。与此同时, 对于新媒体的运用能力也存在严重的缺陷, 不能利用多元化的新形式为广播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新媒体时代推广广播线下活动的方式

首先, 需要对广播的企划团队进行全方位的打造, 将线下活动从传统的节目当中进行有效抽离, 组建一支专门的活动部门, 根据广播独有的特色加上其他平台的有限资源进行前期活动的推广, 从而对前期的活动进行良好的宣传。还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 改变原有的思路, 进行活动的有效开发, 结合当地的特色, 加入当地的人文特点和特色, 创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线下活动。

其次, 在品牌方面要加强品牌的影响力。在主播选择方面, 可以选择业务水平相对较高的主播进行全方位的包装, 在提升广播形象知名度的同时, 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 并且为知名主播量身打造相应的线下活动, 从而对主播本身的市场进行全方位的定位, 以利于主播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 还要对节目品牌的市场进一步地深入挖掘, 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 将自身的市场进行全方位的定位, 在和主播相结合的情况下, 对市场进行有效分析, 选择与自身服务相符的受众群体, 根据受众群体的特点来量身打造相对应的线下活动。

另外, 还要将现阶段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从而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对现存的制度进行有效的改变。在人事制度方面, 需要引进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引进全新的创意和思维模式, 以此来带动线下活动的有效创新, 改变以往传统的人事管理体系。在人事管理模式方面, 需要根据活动项目对管理结构进行改革, 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人事职能, 同时还要对管理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对广播线下活动团队进行商业化模式运作, 实现广播媒体的制播分离。

最后, 还要从宏观角度来看待整体的发展, 全方位进行合作伙伴的拓展。通过与其他广播媒体的有效联合, 在赢得当地媒体市场的同时, 对自身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 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全新手段和功能, 利用全新的媒介技术对受众的互动方式进行有效拓展, 以此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进行线下活动的开展。可以利用直播或者实时收看的方式对新媒体进行普及, 使得可视化的网络电台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提高听众对于活动本身的认知程度。新媒体技术为线下活动提供了全新的赢利点, 使其不会受到场地和空间的限制, 使得所有人可以参与到活动现场当中, 获得一手活动实况的权利, 和群众之间搭建了互动的桥梁, 促进了广播事业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 广播媒体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 利用线下活动维持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成为一条可行之道, 因此需要对新媒体冲击下的传统媒体进行改善, 根据自身的条件对线下活动进行必要的推广和营销, 从而在运营策划、品牌推广、活动打造以及台台合作等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 最终促进广播电视台广播线下活动的良性发展。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 新媒体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因此传统媒体需要利用更多的方式来应对多元化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此种情况下, 就需要对传统媒体和外界社会目标受众的互动进行充分加强, 利用线下活动来提高人们对于广播的重视度, 最终提升自身的节目品质, 提升在媒介行业的有效竞争力。本文首先对线下活动进行了概述, 其次对于现阶段广播线下活动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 最终提出了新媒体时代推广广播线下活动的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线下活动

参考文献

[1]方军.探索向“大广播”平台的转型路径——从《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谈》说起[J].新闻与写作, 2014, (5) :71-73.

[2]徐立谦.浅谈中国专业化广播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D].西北大学, 2007.

[3]黄伟.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媒体时代——谈谈地方广播电视台网站建设[J].企业家天地 (下旬刊) , 2011, (7) :140-141.

广播媒体的活动与成效 篇4

2014年6月13日, 为期3天的第20届上海电视节国际新媒体与广播影视设备评选赛“精彩慢世界”主题活动圆满落下了帷幕。在6月13日的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技术论坛上, 上海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部主任林伟明先生为大家隆重揭晓了此次“精彩慢世界-国际新媒体广播影视设备评选赛”的最终结果,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王玮副局长为获奖的厂家代表颁发了奖杯和获奖证书。

此次国际新媒体与广播影视设备评选赛“精彩慢世界”主题活动, 是由“上海电视节国际新媒体与广播影视设备市场”主办, “上海市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协办, 活动得到了包括我刊在内的多家专业媒体的合作支持。这次主题活动吸引了全球顶尖的慢动作服务器厂商的参与, 他们是EVS公司的XT3慢动作服务器, Grass Valley公司的K2 Dyno S慢动作服务器, SONY公司的PVS-4400X AVC多用途视音频服务器, 还有来自EVERTZ公司的DREAMCATCHER慢动作服务器, 这些都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主流的几款慢动作制作设备。在群雄逐鹿中, EVS公司的XT3慢动作服务器脱颖而出, 成为最大赢家, 包揽了所有四个奖项中的“质优奖”、“体验奖”和“综合奖”三个奖项。专家评审给出的获奖评语是“该服务器画面细致流畅, 图像清晰, 操作方便简洁, 功能强大, 界面清晰, 性能出色, 功能强大”, 可以说EVS公司的XT3慢动作服务器是此次评选赛当仁不让的霸主, 而唯一旁落的“慢之王奖”被Grass Valley公司的K2 Dyno S慢动作服务器获得。专家评审给K2 Dyno S慢动作服务器的获奖评语是“该服务器在极慢慢动作回放的情况下画面仍然保持稳定, 动作清晰, 流畅”, 在超高速情况下的出色表现让他能够有机会和EVS的XT3进行抗衡。同时, SONY公司、EVERTZ公司的慢动作制作设备也表现出了不俗的实力, 体现了当今各大厂商在慢动作制作技术上的领先技术。随着各项大奖的揭晓, 此次主题活动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此次活动得到了参与厂商和客户的热烈好评, 客户积极参与。作为客户的电视媒体机构的参与人员不仅能通过此次活动了解到当前最新的慢动作制作技术, 还亲身体验了这些技术给电影电视新媒体所带来的各种可能性。活动共收到投票数百张, 专家评审也给予了最专业、最全面的评分, 相信最终的结果也是实至名归。

通过这次活动, 一是以上海电视节国际新媒体与广播影视设备展暨白玉兰国际广播影视技术论坛的召开为契机推动电影电视新媒体制作技术的发展, 二是为各大厂商搭建一个与客户交流的平台, 让各大电视媒体机构可以了解到现在最新的慢动作制作设备, 也为他们在今后的设备选型上提供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希望这次“精彩慢世界”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今后会延续更多这样的主题活动以增进各大电视媒体机构与厂商的交流, 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试论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篇5

关键词:广播媒体,新媒体,融合探究

一、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新媒体时代发展下, 广播媒体如何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和生命力, 在适应冲击和挑战的前提下, 对于自身的优势进行发挥, 这是当前广播媒体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 融合应该成为广播媒体的新发展方向, 通过与新媒体的融合, 更好地实现对自身生存空间的拓展, 让广播媒体传播效应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并且更好地提升广播媒体自身的地位。

(一) 广播媒体对新媒体技术进行接收和应用, 利用新媒体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撑。从技术方面来说, 广播媒体本身的技术水平相对有限, 并且很多技术都相对陈旧, 新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失。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 传统广播媒体自身的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 对于新的数字广播卫星、音频压缩技术、新音频传输技术等可以进行更好地应用, 并且很多新的音频检测、录制等设备的应用也为广播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空间, 提高了技术上限。

(二) 传统广播媒体的传播形式可以通过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更进一步的丰富, 并且信息发布也可以更好地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新媒体发展中, 信息传播的途径更加丰富, 网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和内容, 广大受众可以通过网络来接收和获取媒体所传播的信息。传统广播媒体可以通过多个渠道来进行信息的传播, 有效地发挥各个渠道的信息传播效能。与此同时, 广播媒体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节目的资源和素材。网络时代下, 人们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 传统媒体通过网络也可以提高信息的采集效率, 并且通过自身的加工和发布, 让自身媒体信息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另外, 在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 传统广播媒体也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性, 实现了更多的互动, 并且解除了传统广播时间方面的限制, 用户可以多次、重复并且随时收听广播信息, 其传播效率和效果也得到了更好的保证。

(三) 通过与新媒体的融合, 传统广播媒体可以更好地实现与厅中直接的沟通互动。一些地方传统的广播媒体通过网络平台, 引入了丰富多彩的直播、互动以及热线节目, 丰富了整个广播媒体的表达, 很多以前传统广播媒体不敢想象的视觉化表达需求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在新时代, 新媒体本身融合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让广播媒体的伴随性得到加强, 人们在新媒体时代中, 可以从网络、电脑、电视机、收音机等多种终端设备来接收广播信息, 其传播途径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听众和广播媒体之间的距离也进一步拉近, 很多互动方面的需求可以得到很好地实现, 听众可以在互动中对于自身的意见进行表达, 同时媒体也可以通过与观众进行交流, 给予观众一个表达和分项自身观点的机会和平台。相对于传统媒体中的一些初级、单向的交流形式来说, 这种新媒体的互动更加富有深度和特色性, 听众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节目的互动当中, 这从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广播媒体对于听众的吸引力, 提高了“粉丝”的重视度。

(四) 内容在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新媒体技术发展应用的过程中, 广播媒体自身内容方面也得到了更好地丰富, 同时也为提高媒体自身内容质量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支持。在一些广播节目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微信、微博、QQ等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节目素材来源, 并且节目素材的整合也逐渐融入了一些节目具体的编制流程当中, 整个节目素材的来源途径被进一步的拓宽, 内容的及时性和丰富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与此同时, 新媒体的应用, 也对于目前传统广播媒体中频率资源紧张问题进行了环节。广播媒体可以对于一些特定的栏目和内容通过网络来进行传播, 组合成听众所感兴趣的不同类型的电台节目, 凸显出自身节目的个性化, 让小众的收听需求也能得到更好地满足, 以丰富、优质的信息内容来满足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增长的收听需求。

二、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传统媒体由于传播形式、运营方式、传播方式等多方面的特点, 导致本身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媒体融合发展不是简单地解决媒体内部不同样态传播方式的从属和主辅关系, 而是通过融合达到顺畅、高效地配置各类资源、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目标。在新媒体影响之下, 传统的广播媒体如何进行反击, 如何更好地与新媒体进行融合, 打造和构建新的广播媒体发展格局, 已经成为了摆在广播媒体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同时也是提高广播媒体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石颖, 高原.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实现转型[J].新闻传播, 2014 (13) .

[2]光琪凝.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才有未来[J].青年记者, 2015 (32) .

试论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篇6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于新媒体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有效扩大了新媒体在受众群体中的影响力。新媒体的逐渐强大, 从另一方面表现出广播媒体的处境很艰难。广播媒体是传统媒体行业的代表,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收听和关注广播媒体的受众群体逐渐流失, 相关的广告投放量也在逐步缩减。在这样的情况下, 广播媒体应思考如何积极地转型, 搭上信息技术发展的快车, 与别的平台和机构展开合作, 培养创新思维, 节目的制作和传播应契合广大受众的关注焦点。对于传统广播媒体来说, 新媒体阵营的不断壮大, 不仅是挑战更孕育着无限的机会。因此, 分析互联网时代下广播媒体如何转型升级, 对促进广播媒体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阶段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面对的困难

新媒体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广播媒体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受传统思维影响, 创新意识培养缓慢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阶段也就是最近的一二十年, 所以许多广播媒体还没有充分了解新媒体这一新兴媒介。一直以来, 广播媒体都是媒体行业的主流, 凭借其长期累计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想要及时转变发展思路十分困难。而且受到体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培养其创新思维还需要时间。

(二) 互相联系较少, 缺少必要的交流

广播媒体一直是主流媒体, 承担信息的发布和报道工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其劣势也逐渐暴露出来。新媒体的兴起恰恰是对于广播媒体的侧面反映。此外, 长期的工作积累使得广播媒体对于新媒体的态度较为傲慢, 戴起有色眼镜看待新媒体的发展, 不能够正确客观地评价新媒体的发展。二者工作机制和平台的不同, 使得双方缺乏必要的深入了解, 不熟悉对方的工作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双方产生了隔阂。

(三) 内容版权有争议, 缺乏合作机制

广播媒体是传统的媒体类型, 长期的工作架构使得该类型的媒体都具备完整的工作团队, 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记者、资历较深的编辑团队, 可以保证高质量的内容产出, 所以制作的产品可信度高。对于新媒体而言, 短暂的发展时间没有可靠的制作团队使得其产出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时候, 新媒体直接将传统媒体的信息拿来借用, 有侵犯著作权的嫌疑, 也引发了很多不必要的纠纷。没有成熟的合作机制, 使得二者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

三、现阶段推进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策略

随着各个媒体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弊端, 逐渐推进广播媒体和新媒体的进一步融合成为大家一致认同的观点。所以,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推动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积极融合:

(一) 政府应该强化发展战略, 加强监管

政府主管部门作为主要的监管者, 应该加大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积极推动广播媒体实行“互联网+”战略, 加快相关领域与新媒体的充分对接。战略性的决策是广播媒体应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对于广播媒体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也是不同的媒体之间的任务。积极促进网络、新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三者之间紧密联系, 保证不同的媒体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同时, 应该完善相关的管理条例, 使得各部门可以有章可依、有法可循, 保障各方利益。

(二) 优化组织架构, 统筹规划

广播媒体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 应该协调安排、统筹规划相关的工作。资源是媒体生命力的保证, 长期不变的人才和资源利用模式使得大量的人才、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所以, 应该将广播媒体和新媒体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重新调配, 充分利用各方资源, 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同时,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应该积极面对市场, 利用市场化的机制来运作, 充分吸引社会优秀资源进入媒体领域, 壮大媒体的影响力, 追求更大的效益。此外, 还应该进行统筹安排, 强化自我监督和管理, 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 从广播自身利益出发, 利用现有的资源, 挖掘市场背后的潜力, 迎合市场的需求, 做大家喜爱的产品和节目。

(三) 开拓网络新领域, 线上线下同步发展

广播媒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不应该只是固守自己原来的领域, 而应该开拓新的关注增长点。例如, 可以自己完善自己的网络主页, 通过优秀的节目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这一传统的媒体形式。此外, 还可以积极加强互动, 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途径增加和受众的交流, 将网民的力量作为推动节目发展的动力源, 获取观众的反馈来进一步完善节目内容, 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借助相关的互联网技术, 利用网络等数据传播平台提升节目的传输效率。同时, 其还能保证节目的收听效果, 而且节约了大量成本。广泛应用各种新媒体可以让观众在各种智能终端上都能收听节目, 间接地扩大了节目的受众范围, 令受众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随时随地地收听节目。

四、结语

时代在不断进步, 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广播媒体由于传播手段的匮乏、受众的限制等因素, 使得自身必须承担更多的压力。广播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 不仅是在表面上将两个媒体联系在一起, 而是充分整合相关的资源和优势, 实现彼此更高的发展目标, 从整体上提升双方的实力。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广播媒体不应该对新媒体抱有抵触心理, 而应该敞开怀抱, 积极与新媒体融合, 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特色。在交流中不断学习、成长, 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文戈.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探究[J].新媒体研究, 2015 (15) :56-57.

广播新媒体的实践与思考 篇7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广播将无可回避的在保留传统与探索革新中摸索发展之路, 新的广播业务形态层出, 广播电台的盈利模式也需要从单一走向多元。广播新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 带有自媒体或半媒体性质的很多新媒体平台被运用到广播电台的广播节目中, 例如微博、QQ群、网络音视频直播等。而新媒体技术更直接催生出CDR数字广播、互联网广播、移动 (互联网) 广播等多种新媒体广播。总体来说,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推动着广播走到了变革的路口, 为创新广播电台整体运营和盈利模式注入新的活力。

新媒体广播有着传统广播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 数字广播可以直接体现广播节目的价值。数字广播, 其代表是CDR。这种广播传输方式是将数字化了的音视频信号, 以及各种数据信号, 在数字状态下进行编码、调制、发射等处理。数字广播除了传输音视频信号外, 还可以传送数据、文字、图形等在内的多媒体信号, 更重要的是能较好地解决广播节目加解密处理问题。在这种广播模式下, 广播电台可以通过对广播节目进行加密发射, 受众需要付费才能收听节目, 这样, 广播节目变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商品。受众付费收听, 实际上购买的是广播节目,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广播广告驱动型的盈利模式。

其次, 移动 (互联网) 广播模式解决了个性化需求及双向互动要求。从发展趋势看, 传统广播媒体开办的移动互联网电台将在市场占据优势和主导地位。因为传统广播媒体拥有丰富的节目资源, 而且拥有专门的广播节目制作队伍, 公信力强。而手机广播, 作为一种建立在移动 (互联网) 平台上“点对点”流媒体传播方式的应用。其优点是既可以提供直播, 还可以提供点播, 能为用户贴身定制多样性组合, 提供全方位的网络视听互动服务, 更好地解决受众个性化及互动性的要求。同时由此建立广播听众资料数据库, 利用互动平台的受众数据, 开展有针对性的节目宣传及市场营销活动, 更优地提供受众服务, 提高广播节目质量, 提高广告投放率。从客观上讲, 移动互联网广播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赢利模式不明晰仍是主要的问题。当前, 移动互联网广播主要还是以延伸电台品牌形象、扩大电台影响力、吸引受众收听电台常规节目为目的。同时, 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快捷、互动、开放的传播特点, 及时反馈受众信息, 引导受众积极参与广播节目的制作, 提高广播的服务质量, 最终为电台增加更多的广告收入。

应该说, 目前广播电台需要应用新技术解决其盈利模式单一的难题。通过应用新技术, 让我们更加了解受众的需要, 制作更多更好的节目, 提升广播节目的价值。充分利用新技术催生的各种新平台, 开办新节目, 使广播电台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2 SMG在广播新媒体领域的现状

2.1 目前传统广播业务形态

传统广播发展至今, 各地大小电台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 在业务类型、内容元素及制播流程等方面都已发展到一定的高度, 并趋于同化, 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1.以通过模拟方式无线播发音频广播节目为基本业务, 以广告作为主要创收点。

2.基本完成电台专业化的业务运行模式转型, 从综合类电台发展到新闻台、交通台、音乐台等一系列为特定受众服务的专业广播电台。

3.部分电台对外提供了网络电台、手机电台的业务, 但基本以原有传统广播节目的单向播发为服务内容。模式单一, 且无法提供更多、更具吸引力的业务模式。2.2面对新媒体发展形势所存在的问题

传统广播模式下的技术局限性, 导致了广播事业发展的局限性。由于受模拟广播模式的技术特点所限, 目前无法实现广播节目的数字化传输发射。目前大多数的调频/调幅广播电台, 其经济来源基本上都是依靠广告客户的投入。由于缺乏对节目的数字化控制, 就难以实现对受众的收费管理, 因而从经营模式来说比较单一, 更满足不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及双向互动。另一方面, 虽然我台也开始在新媒体领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广播业务探索, 但业务系统分立, 缺乏对制播的统一调度与管理。现有的生产流程仍然是传统的工艺流程, 未能按照网络化制播特点进行优化。更无法就生产资源、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等方面, 为各类内容生产提供差异化支持。业务以传统播出平台为主, 对新业务的内容分发仍然缺乏有效支持。

3 关键技术或产品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建议

2011年广播技术部为第一财经广播和东方广播公司开发了两款手机客户端产品“一财广播”和“101小移”。截至2012年12月, 用户软件下载总量超过20万人次。两款产品使传统广播第一次突破地域限制, 并给用户带来广播收听的全新体验。可以预见, 随着今后软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推广, 会有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客户通过手机来收听广播。届时, 会有更多的用户体会到手机广播的魅力。

通过对广播新媒体的自我实践, 我们从技术开发、产品运营的角度对移动互联网广播应用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和体会。首先, 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必须是注重用户体验, 清晰、简洁、明确, 切合移动互联应用的特点, 同时是可以获得较准确的用户反馈从而进行数据分析的。其次, 移动互联网广播应用是强交互的。移动互联网的最大魅力来自于它的开放性, 能够方便地让听众与主持人, 甚至听众与听众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这种用户间互通的横向服务模式, 将彻底改变传统广播媒体的纵向服务模式。不仅如此, 交互使我们能通过在线互动和线下活动来形成栏目的品牌效应。此外, 强交互还可运用到商业运营的配合中:比如101东方纷纭榜, 全国各地推广时举办了很多户外活动, 在活动现场, 用户用手机来签到。再有就是我们需要与各个业务系统实现融合才能最大化发挥广播电台内容整体优势。移动互联网广播要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提供给用户一个综合的全媒体服务。各个业务系统的融汇贯通是实现全媒体服务的重要一步。

4 技术系统分析与建议

4.1 现有系统分析

传统广播播出系统以音频为基本业务元素, 实现广播节目从制作、播出、传输和发射的完整业务流程, 而广播制播网则主要贯穿于其中的制作与播出环节。目前传统广播制播网系统运行已有10年, 其设计理念与功能定位仅满足多年前传统广播业务的制播需求。现有制播网各系统采用封闭式的系统构架, 缺乏统一的系统接入规范, 各系统当前的“孤岛”模式使系统之间资源的调度与共享困难, 因此无法针对不同业务形态、不同风格、不同需求的内容生产提供差异化支持。未来广播的发展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互动性, 体现在节目与听众、听众与听众、听众与线下活动等多个层面。而目前制播网系统缺乏对点对点、双向互动型分发模式的支持, 这已成为阻碍广播新媒体业务发展的瓶颈。

4.2 发展建议

从架构、流程、管理等方面来进行全面规划, 建立全新的广播制播体系, 以实现对下一代广播应用与发展的全面支持。下一代广播制播网将实现一个完整的全媒体制播流程, 主要需实现以下目标:

1.实现全媒体支持, 可对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全媒体素材进行采集与加工。

2.实现软件工作流的制作方式, 让广播节目的生产人员便捷地完成节目内容的制、编、审。

3.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业务逻辑调度组合, 输出多种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质量的节目内容。

4.实现多媒介支持, 可将节目内容通过传统广播、网站、移动媒体、数字广播等立体化渠道播发出去。

5.实现双向互动, 可采集与处理用户的查询与反馈信息。

5 广播未来发展

广播电台应有步骤地加快实现广播发展的进程, 在移动互联网和数字音频广播等两个领域推进广播新媒体业务的运营。在目前的广播模式下, 积极运用新技术, 将其应用到日常的广播节目中, 利用新的互动式技术平台进行节目的拓展, 有条件地开展新广播盈利模式探索。并将通过业务形态、节目内容、平台建设、技术服务模式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来推进未来广播业务的发展。

1.业务形态的创新

通过对广播新媒体业务形态进行研究, 我们认为广播的未来将完整实现节目内容跨平台差异化延伸播出的业务形态。即实现一档节目在传统广播和新媒体广播平台上的同步播出, 并在新媒体平台上增加文字、图片、视频等差异化内容, 最终实现节目内容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延展播出。同时, 我们将大力推动手机广播互动的常态化, 形成在线互动和线下活动的栏目品牌效应。

2.节目内容建设的创新

针对未来广播的新媒体业务形态, 配合频率部门加强内容建设, 不断丰富适合新媒体 (手机、网站等) 传播、满足新媒体受众需要的内容。最终, 形成定位准确、内容丰富的广播节目资源。

3.平台建设的创新

随着新媒体业务的启动以及内容建设的需要, 广播需要建设相应的全媒体业务制播平台来实现内容资源整合和业务流程再造, 更好地推进广播在新媒体领域的建设步伐, 从而实现节目的多平台发布, 提高整个广播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4.技术服务模式的创新

通过业务模式的创新, 技术部门将从原有单一的技术保障工作外进行扩展, 全面参与新媒体节目的策划以及业务运营工作。与频率共同打造整个新媒体广播产业链, 从生产、发布、推广、衍生产品等各个环节完成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工作。同时, 在完成新媒体系统的部署及维护的工作以外, 我们在项目开发过程中, 将通过引进和培养开发人员, 建立自己的开发团队。该团队将掌握手机广播应用开发的核心技术, 并能够自主完成集团内手机应用的开发工作。通过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产品以及专利申请, 使我们成为国内新媒体广播行业内的标杆和领头羊。自主研发团队的建设将便于对频率提出的新需求进行快速反应, 也能有利于中心、集团的开源节流, 甚至通过对外技术开发服务实现盈利。

摘要:本文将主要从广播业务发展的角度对新广播业务形态和技术实现进行专业技术研究。通过行业现状分析, 结合广播新媒体的自我实践, 探讨广播新媒体时代的广播整体建设发展与方向。

关键词:SMG,广播新媒体,移动互联网

参考文献

[1]张燕.手机电视发布、运营模式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 (11) .83-85.

[2]宋迪.传统媒体单位建设新兴媒体之两三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09 (10) .

[3]陈玉霞.中国广电新媒体商业模式分析[M].中国记者.2009 (1) .

上一篇:现代计量管理下一篇:不等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