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媒体生态环境

2024-09-11

广播媒体生态环境(共12篇)

广播媒体生态环境 篇1

广播业诞生于20世纪初, 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 当之无愧是传统媒体的中坚力量。广播的普遍优势就是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 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 随着电视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升级, 广播业的发展可谓几经波折;进入21世纪, 新媒体时代升级, 各类新媒体形式不断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 广播业同样面临着转型的瓶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广播业的发展?未来广播形态又该走向何方?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 尽管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 广播业仍在顽强而持续地求生存谋发展, 这种现象在每个传统媒体中普遍存在, 其实我觉得原因就是缺乏“创新”。今年广播广告的发展态势应该引起传统媒体的警觉。那么如何实现广播业的创新突破呢?

首先, 实现广播广告的营销变革是必经之路, 由于传统媒体的特性, 作为我们媒体人都知道, 虽然我们的节目经常改版, 但其中主动创新是非常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被动的、倒逼地进行创新。导致传统媒体创新乏力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体制因素与行业技术变革。

其次, 对于当今的中国广播改革来讲, 大家不得不承认小打小闹的微观改变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广播业面临的下滑态势。如何发展和壮大广播笔者有自己的一些见解, 比如可以按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 选择中心城市, 建设区域性广播大台, 区域中的其他省市则改办各类专业台。以东三省为例, 可以在黑龙江建立区域性广播大台, 播中央及各省、区的重要新闻, 覆盖整个东北地区;辽宁、沈阳则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立地方专业台, 比如经济台、文艺台、旅游台等;当然市台还可办服务性更强的、社区性的电台, 比如交通电台、谈话电台、成人电台、女性电台等各类电台。这样做既整合了资源, 也不会出现恶性竞争以及广告投放缺乏针对性的现象。

和新媒体相比, 广播电视仍属事业体制, 在对人才的激励上不如新媒体给力, 而且还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高效的数字化节目制作使制作成本迅速下降, 这也使得中央及各地方台走向平行化竞争。这些因素都倒逼传统媒体在营销上不得不进行创新, 作为体制内的媒体人,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创新不仅幅度小, 效率低, 甚至是换汤不换药。而如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广告、移动终端广告无孔不入地抢夺着广播广告的受众群体, 广播自身的缺点就是不能直观“看见”, 而且在创意方面非常有局限性, 也就是只能凭听觉感受, 而不能看见实物, 可是, 广播的优势也是新媒体无法比拟的, 广播拥有宽泛的受众群体、低成本制作和播发迅速的性质, 如何利用这样的优势面对未来的发展?那就必然结合借鉴新媒体技术。

广播和网络的结合势必是强大的, 比如广告优势,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这方面就实现了突破, 以5秒钟的简短广告语匹配百度搜索功能, 这样就使广告主省去了在互联网上重复投放广告的资金, 也形成了广播媒体优势与新媒体优势的对接, 而且广播广告低成本、迅速、多版本, 还富有伴随性。另外, 现在新兴的声音二维码也突破了传统的限制使声音转变为视觉化, 如今网络的发达成就了这一点。

第三, 从中央到各省台都在做着这样的变革尝试, 新媒体广播开始出现。和网络平台合作, 把广播移植到手机的终端上, 只要受众在手机上安装一个广播软件, 就可以在有网络链接的情况下, 随时打开手机广播。但基层电台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够好, 依然是依托传统节目, 只是转变了传播方式。手机终端广播开发了广播领域的又一市场, 为什么说是又一市场呢?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广播终端“考拉FM”, 它不是传统电台做的广播, 而是北京车宇集团旗下的传媒公司开发的手机电台, 他们并不拘泥于节目形式和表达方式, 在全国各地招募工作室和主持人才, 重金购买他们制作的节目, 只要你敢想, 敢做, 你就可以作为这个手机广播的DJ, 节目形式活泼多样, 选择宽泛, 就连2013年最火的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里的王诗龄小朋友的爸爸王岳伦导演也在微博中提到他在闲暇之余就会打开考拉FM收听笑话类节目。此外, 在收听过程中你也不会遇到像传统媒体中的主持人的话还没说完, 广告就蹦出来了的情况。

很多人都会有疑问, 考拉FM是如何养活手底下一班工作人员和全国各地的DJ的呢?车宇集团的目的不止于此, 他们现在仍然在不断地壮大丰富自己的媒体, 这一媒体终端未来的走向就是伴随着私家车直接进入我们的生活, 未来, 当网络覆盖绝大多数城市时, 我们的私家车上就会自带考拉FM, 打开收音机, 我们收听到的不再是为了听路况首先要听五分钟广告的传统广播, 私家车主有了更多的选择, 可以听小说, 听评书, 听新闻, 听笑话, 听情感, 而本城市的路况可随时查询。只要有网络, 就有考拉FM, 到那个时候, 作为受众, 是选择没有新意的传统广播, 还是选择满是快意的考拉FM呢?作为传统媒体的一员, 我会打开考拉, 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 实现我的主导权。那么作为传统广播, 到那个时候该何去何从呢?

在现今形势下, 广告的冲击, 新媒体的排挤, 手机广播的迅猛发展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 那就是固守成规是不可取的。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人, 更应该转变营销模式, 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打破以往的陈规, 给予人才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 在这个多媒体时代背景下, 许多广告商在新媒体的广告投放上呈现出了既想尝试、又恐惧风险。而未来, 跨界合作必定是企业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经之路, 并不一定是谁取代谁, 我们需要做的是怎样才能使得我们的阵地、我们经营了百年的传统广播稳固地立足于多媒体时代。

广播媒体生态环境 篇2

河北广播电视台旗下的河北音乐广播作为一家音乐娱乐类专业广播频率,在媒体融合过程中的表现可圈可点,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越“早”越好。作为首批开通官方微博,最早进驻新浪微电台、蜻蜓.fm 等网络音频集成平台的广播媒体,伴随着音频社交媒体的发展而成长,同时“享受”了新媒体平台上线之初优先推荐的“红利”。二是越“推”越好。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借助传统广播平台和听众资源优势,加大对官方微博微信和进驻的音频客户端推介的使用力度,实现传统听众向新媒体用户的“双向导流”,提升融媒体平台的传播影响力。三是越“融”越好。无论节目还是活动,无论是制度还是管理,都将新媒体平台的使用纳入到标配机制,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提升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效能。02 立足频率节目和活动,依托官方微博微信,玩转多媒体互动 有针对性地设置微信菜单服务型功能。目前,河北音乐广播官方微信的三个自定义上拉菜单(俗称“抽屉”),其中一个名为“快捷服务”,包含“违章查询、天气查询、即时路况、在线收听、空气质量”五个服务功能,点击或在微信对话框回复相应关键词即可查询相应的服务内容,而这些内容的提供平台都是链接了气象局、交管局等专业权威部门,或是蜻蜓.fm 等网络收听客户端的信息。以上功能的设计,绝非拍脑门之举,而是根据日常频率受众需求和传播诉求确定的,例如 :“违章查询”“即时路况”——作为河北省车载收听份额最高的广播频率,听众构成主要是私家车主,他们对自己的车辆违章动态和周边高速的路况信息十分关注,这两项功能是后台点击量最高的功能模块 ;“空气质量”——众所周知河北省大气治理形势严峻,到了采暖期,大气质量更是关乎市民生活的大事,在特殊时期,听众和用户可以随时利用这一功能,刷新省内城市每小时的空气质量指数。

依托“即听 FM”客户端建立栏目(活动)微站,实现音视频、图文同步互动。河北广播电视台自主研发的“即听 FM”客户端于2016年12月6日上线,作为一款“广播 + 移动互联网”的音频聚合类新媒体产品,“即听 FM”实现广播收听和相应内容的多媒体延展互动同步进行。例如,在晚高峰美食话题节目《一路畅听》进行过程中,主持人推荐进入某家饭店时,听众同步可以在官方微信回复“美食”两个字即可进入“即听 FM”的《一路畅听》微站,通过点击微站列表的超链接,既可以看到主持人前期拍摄的秒拍视频,还可以阅读先期准备的该店面主打菜品的精美图文,同时还能与正在店面进行广播电话连线的外景主持人视频直播互动交流,实现了“广播引导——微信导流——多媒体同步交互传播”的广播频率媒体融合新形态,弥补了线性广播在传播方面的信息缺失,使得受众在同一时空中接受听觉、视觉甚至味觉等多感官信息导入,得到一种全方位的传播体验。

微信“喊红包”互动模式,探索“互联网 + 广播”新技术手段的常规化应用。2015 年 10 月,河北音乐广播第四届广播听众节中首次启动了微信“喊红包”功能,通过在官方微信设置音频“关键词”,吸引广大听众通过语音交互对话方式抢红包,一周时间参与人数超过五万人,语音交互量高达 100 万 +。这种将广播的音频元素与微信抢红包交互结合的方式,已经成为河北音乐广播常态化节目和活动的媒体融合标配工具,而且也成为了广播业界普遍应用的成熟融媒体产品。

积极研发“广播 + 视频直播”融合模式,打造系列广播融媒体节目。2017 年初创新的全媒体美食真人秀《神秘的饭局》,便是河北音乐广播美食话题节目《一路畅听》延伸的一档视频直播节目。该节目以饭桌为场景、菜品为贯穿,邀请各领域专业人士与主持人一同畅聊社会热点话题。节目流程为 :晚高峰《一路畅听》时段主持人宣布开启节目的视频直播,官方微博随即开启“一直播”客户端的视频直播流,官方微信同步抓取视频直播网址,并生成图文微信内容进行及时推送。与此同时,主持人在节目中引导听众通过微博,或是在微信中回复关键词“饭局”,将他们导流到视频直播节目《神秘的饭局》。通过广播、微博微信进入节目的听众,使用“弹幕”的方式与主持人和嘉宾进行互动交流,同时也与同步直播的广播节目《一路畅听》互动、分享。在第二季主题为《雄安新区背景下,石家庄楼市价格走向何处?》的节目中,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网络在线总人数超过了 880 万人。积极尝试将虚拟现实(VR)、无人机等新兴技术手段应用到大型文化音乐活动融媒体报道中。在2016 年河北音乐广播承办的“河北首届乐享音乐节”融媒体现场直播中,除了常规的全媒体手段与广播直播结合外,还携手“一直播”平台率先在国内使用了720 度全方位无死角 VR 视频直播,使得听众通过广播节目导流,可以一边听广播,一边拿着手机多角度旋转,感受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03通过对频率工作流程和组织层次的再造,不断探索广播频率层面媒体融合路径和模式

广播媒体融合过程中,无论是内容融合、技术融合、渠道融合,还是平台融合、经营融合,最终都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强化组织流程的科学再造,通过有效资源整合,打破融合互动的壁垒,提升整个媒体传播的效能。从宏观层面来看,以“中央厨房”为标配的媒体融合物理形态的背后,更是一种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的媒体资源全新、高效的调配;从广播专业频率层面来讲,一般情况下,组织相对结构简单、人员规模较小、节目和活动形态相对单

一、平台体量整体不大,利于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只需要建立符合广播频率特点的媒体融合机制,就可以快速有效地推进媒体融合进度。

河北音乐广播通过内部建立“中央小灶”、外部搭建“一点多面”的运行机制,不断推动媒体融合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方面,建立高效的频率内部的调度机制——“中央小灶”,该名称脱胎于“中央厨房”概念,更体现了频率层面规模小、短平快、特色明的特点。河北音乐广播由一名副总监统一调度频率全部节目、活动以及新媒体平台(微博微信、头条号等)内容资源,实现广播常规节目、滚动资讯内容、微博微信矩阵、活动运行资源的一体策划、协调分工、同步推进;同时,不断完善人员调配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传统广播采编播人员积极熟练地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常规性使用“秒拍”短视频和网络视频直播等方式,丰富节目和活动,要求专职化新媒体采编播人员限期掌握 H5、VR、修图(PS)、网页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化工具和技能,为服务广播全媒升级、新媒体产业运营提供有力的人才技术保障。

广播媒体生态环境 篇3

一、对舆论源的争夺

在传统广播电视中重要的有包括《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和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等栏目。它们在长期的舆论监督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网络媒体比如新浪、腾讯和网易等门户网站,天涯、猫扑和百度贴吧等等,还有最近一年逐渐流行起来的微博等新媒体的舆论传播势头强大。根据一项对社会重大事件传播源的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重大社会事件是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而为人们所熟知的。网络媒体之所以能够快速地把重大的社会事件带到公众的视野,取决于其自身强大的平台和广大的粉丝团作用。特别是对舆论源的争夺上,网络媒体要比传统广播电视具有优势。盘点很多的社会重大事件,包括了“天价香烟门”、“烟草局长香艳日记”、“我爸是李刚”、“史上最牛的公务员”、“郭美美微博炫富”等等这些热点事件由网络媒体曝光。一般来说,舆论报道最先由谁来掌握,取决于谁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找到最有价值的舆论源。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体由于具有强大的开放平台,很多的网络事件都是由网民自发揭露的。网络媒体具有“先揭露再火”的特点,很多事件通过网络媒体的曝光,很快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这是传统的广播电视所不能够比拟的。广播电视由于对信息反映比较迟钝,在很多的时候都是在事件发生之后再进行深入地报道的。在时间上,网络媒体就优于广播电视。争夺舆论源的胜利,在很多程度上就先掌握了舆论话语权力,进而能够引起强大的舆论关注。

二、信息整合与传播

社会热点事件一旦产生,信息的整合与传播是舆论的主要部分,在这一阶段的舆论竞争中,网路依靠自身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和有效的传播途径来铺开了新闻事件传播的道路,形成了舆论共识。而广播电视也会持续关注,但是由于其本身是需要一个相对长的时间的,因此在速度上显得稍慢些。在很多新闻事件已经在网络上引得民众义愤填膺的时候,广播电视才姗姗到来,对新闻事件进行详细的报道。比如在湖北石首群体事件上,最先在百度贴吧上出现了超过千个与石首相关的帖子,引起了网上的热议。但是当地的电视台在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星期才开始有一些相关的报道。等到这个事件在网络上已经开始平息之后,中央电视台在《新闻1+1》栏目总进行了系列的报道,对事件做一些讨论和报道。网络媒体由于其自身舆论比较自由,而且有很好的互动效果,在信息的整合与传播是上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传统的广播电视由于具有严格的制度监督,使得它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会有意地进行一些筛选,以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性。而另一个方面,广播电视处于一个比较单一的传播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互动。往往由一个中心向周围扩散开来,很多的信息反馈不及时。而网络媒体的网络状地结构能够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内为广大的民众提供多项的信息,而且能够建立起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使得信息传播更快、更有效。

三、建构性公共舆论的形成

从事件的发生再到舆论的最终形成,网络媒体是以一种建构的方式,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效果。多样化的观点和多角度的报道,有效地利用了各种有效的舆论要素和广泛的动员能力,网络媒体有力地掌握了整个舆论的形成过程。在这一点上,传统的广播电视是很难与之较量的。以“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为例。最先是在新浪微博上一个注册为红十字商会总经理的微博在连续几天发布一些具有炫富倾向的微博之后,受到了网友的关注,很多的网友将这个信息传播开来。围绕这个信息,更多的网友加入其中,他们对郭美美进行了人肉搜索,挖掘出了更多的信息。有的网络则更加深入地了解她和背后的红十字商会的关系。在多方网络力量加入之后,围绕着郭美美的一张复杂的关系网络铺开了。人们开始更加深刻地反思有中国特色的红十字会和中国的民间慈善事业。从舆情地开始到舆论的形成,这种建构性的舆论在持续的时候里使得中国红十字会始终处在风暴中,迫使其进行必要的改革。而相对于网络媒体,传统的广播电视则主要是以深入地调查为主,在舆论的建构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来自网络媒体的力量,在媒体环境的作用下,对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舆论的理念和模式都有着巨大的挑战作用。

[1]钱梅.浅谈网络媒体的发展及其对传统媒体的影响[J].新闻界,2009(03).

广播媒体生态环境 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不断发展壮大,为广播媒体构建了生态文化,为广播媒体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但是,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的广播媒体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其主要表现在它拥有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这是新媒体所欠缺的。目前,广播媒体的发展特点是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广播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是广播发展的基础,但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形成,新媒体的传播没有过多的重视文化,而更多的关注经济利益的获得。在这种情形下,广播媒体应该形成自身的文化传播特色,才能够保证将自己长期保留下来的传播风格和生存环境传承下去[1]。

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生态文化发展的代表作品是《中国之声》,特点是通过文化传播内容的充实来实现文化传播品格的提升,进而构建文化生存环境。这个广播节目传承了之前广播节目传播方式,但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新闻传播的优势,使听众在广播中感受到新闻播报的感觉,将新闻播报的形式与广播媒体的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除了《中国之声》之外,《华夏之声》也是广播媒体生态发展的代表作品之一。这个节目有着自己特点的宣传口号,能真实地反映出新闻与中华文化的有机结合,进而将先进的文化传播理念和精髓与广播媒体的传播形式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帮助广播媒体的传播同时,还能实现观念和知识的传达。

2 推动优秀的广播媒体互动传播

新媒体环境的形成,增加了观众与传播主体之间的互动机会,为其交流建立了很好的平台。通过新媒体,传播主体可以与观众进行实时的沟通,尤其是基于手机微信平台的传播媒体,参与者可以通过亲身的参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使信息的传播更加贴近于参与者,极大地满足了参与者的需求,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基于这样互动的传播背景,广播媒体也应重视将互动传播融入到传统的传播方式之中,那么可以实现广播媒体的快速发展,提高广播媒体的受众率。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广播的需求由单一的模式向着多元性的方向发展,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信息的流动,满足观众的多元化的需求,应该融合新媒体技术来推动广播媒体的互动传播[2]。

在广播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借助手机微信平台、微博、QQ或者是网络电视等推广广播节目,实现参与者与节目的主体进行实时互动,使新媒体的快速传播的优势有效地发挥出来。例如,一些广播节目开设了网络音乐或者是微信电台等新形式的节目,使新媒体与广播媒体有效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广播的发展;同时,在广播的传播活动中,可以充分实现新媒体的互动功能,在原有的广播节目中设置一些微信账号,方便听众添加,进而与主持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提出个性化需求。这样丰富了广播媒体传播的形式,进而提高了传播范围和效率。

3 推动优秀的广播媒体网络传播

互联网的时效性、全面性、互动性以及广泛性的传播优势是传统的传播媒体所不具备的,所以应把互联网的优势有效地融入到广播媒体中,推动广播媒体的网络化传播。传统的广播媒体具有地域限制,一个地方的广播节目在其他的地方是收听不到的,严重制约着广播的发展,所以应在广播媒体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无地域性的广播节目,无论是在哪个地方,只要应用互联网就可以听到自己想要收听的广播节目[3]。

传统的广播节目通常多是定点定时播放,如果想要重复收听节目是很难实现的,但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广播节目组可以将每一期的广播节目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听众可以随时下载,然后随时进行收听。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网络节目的网上点播率,实现广播节目的广泛推广作用,还能够拓宽广播的传播的渠道。同时,广播在传播方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新媒体形式,如在广播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听众通过短信或者是微信留言点播歌曲,听众的祝福可以通过广播平台进行放送。听众也可以将自己平时拍摄的一些图片上传到广播节目的微博平台或者是微信平台,与主持人进行互动,表达感受。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将网络传播环境有效的融入到广播媒体中,有利于广播媒体的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快速发展,广播媒体应该及时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构建优秀的广播媒体生态文化,推动优秀的广播媒体互动传播,推动优秀的广播媒体网络传播,保证广播媒体的持续性发展。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正在快速进步,利用其自身优势迅速壮大。新媒体由于其快速、多样化的信息传递特点,为传统的广播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广播媒体为了保证未来的生存空间,必须抓住瞬间即逝的机遇,实现多元融合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媒体,多元融合

参考文献

[1]申启武,吴侠.2012:广播与新媒体在互动融合中实现新跨越[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3).

[2]郑良.媒体大融合:传统媒体的新生与新媒体的催生[J].中国地市报人,2013,(9).

广播新媒体的节目形式与内容 篇5

新媒体的产生,使传统的广播面临五大冲击:一是电视的出现使传统广播受到颠覆性冲击。可以说电视出现以前,广播这个主流媒体几乎独霸天下,但电视机的问世使广播这个既“时尚”又“潮流”的主流媒体与报纸、电视这两大主流媒体激烈争夺着受众市场,在一定意义上,广播这个传统的强势媒体一夜之间成为弱势媒体。二是电脑普及进一步挤压了广播的市场空间。三是MP3、MP4播放器的出现,受众可以从网上的音乐库选择适合个人喜好的音乐下载到播放器中,随时随地的收听,导致广播特别是广播刚刚开辟的专业化市场的萎缩。四是车载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出现又开始进一步瓜分广播媒体市场空间。五是数字电视特别是互动电视的问世使受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多彩,也使本来就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广播进一步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广播不会因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而死亡,但是会改变。广播新媒体,是广播在当前的新机遇。

网络电台,是指通过编码器,将一台电脑里正在播放的音频/视频数据转换成可以在Internet上直接传送的格式,用户登录到电台的网站时,即可下载经过编码的音频信息。网络电台以一种全新的传输方式,克服了传统广播波段分配的有限性和易受干扰等缺陷。不仅如此,网络电台的节目通常还包括图像、视频等样态,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直观而生动。现在,很多传统电台都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设了这样的网络电台。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设了“都市流行频道”。此外,很多传统的门户网站也纷纷试水网络电台。新浪、网易、腾讯等都投入巨资开办了自己的网络电台。

现在,各家电台纷纷开设网站,作为自己节目的新型传播平台,其主要的传播形式分为在线收听直播也称即时播音和点播,也称随选播音两种。通过在线收听,听众可以同步接收广播节目,并且不受地域限制,也克服了收听调频时的信号干扰,接收效果相当稳定。点播则弥补了传统广播稍纵即逝的缺点,听众可根据标题或分类,选择所关心的片段来收听,既弥补了收听时间上的限制,更可以合理地满足用户不同的信息需求。

播客也称自助广播,是一种全新的广播形式。相比传统广播用户只能被动接受按顺序播出节目的模式,播客则由用户选择收听收看的内容、时间,并能选择以何种方式让其他人也有机会收听或收看。一台上网电脑、一部DV,连接好麦克风和耳机,下载一个音频或视频编辑软件,将录制或拍摄的内容上传到互联网上,就可以成为一个播客了。播客是音视频传播平民化的产物,低门槛进入使它具有广泛的大众化基础。播客创作者通常是一些广播爱好者或发烧友。他们一般有自己的职业,做播客只是业余爱好而已。虽然这些节目相比传统的广播节目,大多技巧并不专业,但这些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更加自由,也更富个性化特色,符合当今传播分众化的大趋势。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在移动终端播放的多媒体广播节目------RBC综合频道,该套多媒体广播节目可通过拥有DAB(数字音频广播)功能的手机或1039多媒体机等DAB终端,为用户提供免费的视频节目,用户既能看到广播主持人主持节目时的场景,又能看到参与节目的嘉宾以及专家们图文并茂的讲解。DAB多媒体广播节目的推出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广播传播模式的缺陷。它摆脱了传统广播的单一播出模式,使用户多方面、立体接受信息。同时,它的节目制作成本低、覆盖人群广;节目灵活多样,视觉效果更加精致,已经成为多媒体内容未来发展

方向。

广播媒体生态环境 篇6

关键词:新媒体;校园影视;微电影

中图分类号:G434 中图分类号: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8-0020-02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发广播影视信息资源,拓展广播影视功能,将“微广播”、“微电影”纳入学校教育,探索运行机制,提高影视活动的教育实效。通过实践,逐步形成了以群众性广播影视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对影视教育功能的认识,使影视教育成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新兴技术,为群众性广播影视活动开展提供软硬件保障

校园广播电视活动初期模式是在录音棚、摄像机、编辑机等条件支持下进行的,由于设备限制,仅有少量的学生参与活动,鉴于团队力量限制,校园自制影视节目比较单一,节目数量少,收看形式也主要是集体收看为主,教育功能得不到再提升。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广播电影电视制作的门槛越来越低,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既可作为拍摄、录音设备,又可以作为编辑设备,而且能直接发布,做到了影视设备最简化,广播影视设备的购置成本大幅降低。现在推广数字化学习的学校很多,大部分学校将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运用在个性化一对一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我们让移动终端发挥最大效益,尝试将移动终端延伸运用到课外,让学生拿起pad拍摄自己眼中的校园、录制自己的心声。基于移动终端的视音频编辑软件很多,操作简便,能满足学生制作需求。一年来,我们推荐学生利用录音软件录制广播节目;利用美图秀秀、天天视频等软件可以把拍摄的主题照片进行修饰并串联起来,加上适当字幕、音乐,形成多媒体影视作品;运用Pinnacle Studio或者完美视频等软件,可以把平板、手机拍摄的视频片段简单处理,加上转场、特技、配音、字幕,制作出“微电影”。这其中有的软件可以免费使用,有些需要购买,但也只要几十元钱,这些经费是学校能够承受的。若干学生组成小团队可以利用便携式设备进行广播节目和影片的制作,这带动了校园微广播、微电影的兴起。

二、完善机制,保证群众性广播影视活动有序开展

为了扫除技术障碍,我们在信息技术课上进行基于平板电脑的视音频处理教学,经过3-4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小组协作实现图片、音频、视频的采集与编辑制作,影视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为微电影制作提供了一个最可靠的物质基础。

一年来,我们主要征集以下主题作品,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其中,拓展学校广播影视教育的自制节目渠道。

1.校园广播班级办。校园广播是实现思想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每个学期开始,学生中心确定每周校园广播的主题,以班级为单位招标制作8-10分钟微广播节目。为了提高班级参与的积极性,以加分形式纳入班级考核。中高年级各班均组成编辑、播音、制作团队,精心策划制作,上传后的节目由学生中心专人负责审核,优秀节目在校园广播集中播放,所有上交合格的节目将在校园网上供学生点播。这样既减轻了辅导老师的压力,又可以让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2.校园写真尽情拍。为了让学生更加全方位了解学校,我们征集校园写真的视频节目。学生根据学校常规教育、重大活动或者季节特点筹划节目。学生可以结合“十好习惯”教育拍校园现状,结合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拍筹备活动,结合节水节电等专题拍学生的想法做法,根据季节介绍校园的开花结果植物,结合时事采访同学的关注点……这样,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报道中来,节目可以是以事件经过为主线,也可以个人(或者团队)视角评论,时间一般在3-5分钟。由于是学生自主创作,往往带有儿童独特的视角,将更好被学生接受,对学生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3.校园之星秀自己。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其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前的校园影视由于精力有限,往往以宣传典型为主,不能照顾很大的范围。随着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草根阶层登上舞台已经司空见惯,我们以微电影为载体,让学生能在微电影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让其他人也欣赏到自己的特长或成果,从中收获成就感,分享快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两三个人合作进行拍摄,反映自己正面形象,让同学认识自己。这种草根文化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能把自己的形象展现出来,倡导多元评价,实现关注自我的现实世界,增强学生发展自信。

三、自我教育,广播影视助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由学生自己创作的微广播、微电影,其“微”性正好符合小学生的求快求全心理。在几分钟的时间内,不仅能够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叙述清楚,并且能够反映校园现实问题,给人或以乐趣或以启迪,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升学生基本素质

从制作主体上看,微广播、微电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许多学生能加入到创作者、传播者的行列中,开始自己创作、拍摄、剪辑、上传、欣赏微电影,使得参与的草根阶层有极大的成就感。微广播、微电影的创作通常由3-5人小组完成,有分工明细表和创作计划表,在各个阶段,由专人负责,但是定稿时大家都会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创作过程中,大家感受最深的是交流与沟通,有争执,但最终会达成一致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大家协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从内容上看,微广播、微电影的题材丰富,但都是取材于学生生活,学生可以自主参与、自由表达愿望和诉求,满足了学生的主体性心理。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针对事件的看法不一定完全相同,学生制作的微电影关注校园热点,影片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微电影创作中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很大,微电影的创作最注重的是创意,微电影的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微电影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需求,比起教师的说教更能打动学生,更能让学生接受教育,从而使学生能有效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例如,有个小组以校园节能为主题,利用课间做操时间在校园巡查,拍下没有熄火的班级和办公室,制作成微电影,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后来大家都非常注意节约用电的问题。

从传播方式看,微广播、微电影除了统一播放外,还可以发布到网络,学生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浏览。影片本身的吸引力,加上移动性、即时性、互动性、自主选择性等特点,符合学习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学生还可以借助于QQ、微信等公众软件进行传播,拓展教育传播渠道。微电影的创作有助于分享意识的培养,通过分享,让自己身边的朋友进行关注,增加点击率,扩大影响力,学生可在观影时发表自己的评论、想法,查看并回复其他网友的意见,实现及时的、全方位的互动,比传统的影片时效性更强,更有說服力。微广播、微电影形成更大的话题,形成“蝴蝶效应”达到广泛的传播以及全员的参与讨论,扩大传播的影响范围。

2.学生在广播影视作品制作中提高自我表达能力,提升了信息素养

学生团队要创作广播影视作品,必将从撰稿、拍摄、制作、评价等诸方面下功夫,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协作的能力。微电影拍摄是按剧本要求分镜头拍摄,每个镜头都要精心设计,拍摄的素材需要认真取舍,然后利用音视频工具把这些素材按剧本设计进行编辑,添加配音、转场、特效、字幕等,最后发布生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学生经过这一系列的流程,基本掌握多媒体信息的获取、管理、处理、发布与评价,大大提高了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在微电影创作中,学生也学会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例如,在拍摄外景时,有些人物未经同意出镜的,要尊重个人的肖像权,在画面上打上马赛克等。

总之,技术创造未来,学校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教育与社会发展新事物有机结合起来,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通过微广播、微电影融入学校教育,增进了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提升了学生信息素养,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他们更紧密融入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庆生.在微电影创作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168.

[2]郑雅宁,刘莉.以微电影为例:网络环境下影视受众的心理转变[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27):110-111.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空间的拓展 篇7

1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体制没有融入到新媒体环境中

从当前广播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在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政企、政事和管办不分的管理模式不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现象,阻碍了广播行业的持续发展。例如,各个地区的广播发展存在明显的分散情况,大量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被浪费,没有利用新媒体网络进行有效的集中、融合,行业内部恶性竞争增加了内部的消耗,不利于广播行业的整体发展。

1.2 没有与网络媒体有效融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广播媒体开始积极投身于互联网体系中,但是绝对意义上的网络电台依然没有建立起来,没有完全代替传统的无线广播电台。这主要是因为:(1)传统广播有自身固定的听众群体,网络广播需要依托与宽带网络和高速无线网络,但当前的硬件条件还不够成熟;(2)没有形成稳定的网络广播听众群体,尤其是后续青年群体较少;(3)新媒体下的网络广播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缺乏专业管理,导致网络广播信息量相对较少,难以吸引新的听众,使得既有听众流失。

1.3 节目内容缺乏创新

由于广播媒体属于听觉媒体,与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相比,缺乏可视性,不能将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受众面前。若在节目编排制作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主持人通过语言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受众,自然使得受众感觉内容单一、呆板。例如,广播中大多设置音乐节目,但是多采用单一的热门歌曲播放模式,没有与受众进行深度互动,创新性不足,难以吸引受众。又如,部分电台设置了深夜、午夜谈心节目,虽然其出发点好,但是部分主持人因为缺乏有效的手段,而只能够通过在播音中加入低俗的言语和素材来迎合受众的“口味”,使得节目的整体档次下降。这些问题使得广播在新媒体环境下陷入到难以发展的泥潭中。

2 新媒体化解下广播发展空间的拓展

2.1 利用自身优势,深挖自身价值

广播的优势在于时效性和伴随性,在发展空间的拓展过程中要深刻地意识到该特点,这对于提高其在新媒体下的生存环境尤为必要。例如,在编排和制作音乐节目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本地区的音乐特色,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以满足当地受众的实际需求为目的,制作有特色的音乐节目,建立自身的品牌,形成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同时,基于新媒体环境特点,以自身时效性和伴随性为切入口,利用网络的互联性特点,将自身形成的品牌在网络上进行传播,这是当前广播媒体提升自身服务品质和品牌的有效方式。要意识到,不管接收媒体如何改变,从广播的角度来讲,只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发生了改变而已,依然要立足于自身的优势,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2.2 以“微产品”为基础,构建新型广播平台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给传统广播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2014年初的微博用户超过了4亿,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是主力军。因此,新浪在2011年推出了微电台,截止到2014年已经覆盖了全国34个地区,加盟电台超过了480家。通过这种方式,微电台将传统的地面广播电台与网络电台结合起来,并利用自身网络技术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微博受众,使得他们不知不觉中成为广播受众群体。

同时,微信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互动方式。通过微信平台,媒体能够与受众进行单对单、单对多的信息互动。基于此,广播媒体可以利用强大的微信平台,充分挖掘其在用户管理、文字、图片和音/视频信息发送的功能,让听众能够深度参与到节目的环节当中,与主持人进行互动,从而提高广播节目的关注度,使得传统广播媒体的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2.3 创新广播节目内容

广播节目内容是广播的灵魂。在新媒体环境下,只有通过积极丰富节目的内容和内涵,使得节目信息多样化,才能够获得听众的青睐,这也是广播媒体发展的法宝之一。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来看,受众接触媒体是具有其特殊动机的,一切接触都是有意识的。因此,广播媒体要做的就是满足受众的这种需求,包括为他们获得关注、满足其实用需求。这是广播媒体发展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的创新过程中,应该立足听众的实际需求,对栏目、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编排和制作,通过网络工具进行传播,逐步在特定的受众群体中建立自身的品牌。例如,广州电台的《赵广军生命热线》栏目就针对当前现代人心理压力大的现象而设置的谈话类界面,其针对性强,而且形式新颖,获得了听众的青睐。

参考文献

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的思考 篇8

(一) 管理体制未能全面融合

就当前广播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 还存在政企、政事、管办三者部分的管理体制, 阻碍了广播行业的前进脚步。具体表现为各个地区广播的发展呈现出分散经营现象, 浪费了很多资源 (人力资源、财产资源等) , 导致经营资本分散, 行业之间出现恶性竞争, 引发了严重的行业内耗。

(二) 未能完全与网络媒体融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广播媒体也积极将自身的节目跟互联网挂钩, 但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电台仍然未能发展起来, 难以全面替代传统的无线电广播。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一是传统广播有固定的、忠实的听众群体, 网络广播要发展必须要依靠高速的宽带网, 但当前网络广播的用户基本上都在上海、北京等经济十分发达的城市。二是没有固定的网络广播受众群体。三是相较于传统的广播, 网络广播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管理都还缺乏专业性, 导致网络广播的信息量十分少, 很难壮大, 也就难以吸引固定的受众群体。

(三) 节目内容缺乏创新性

跟新闻节目相比, 广播节目的报道缺乏直观性跟可视性, 很难像新闻节目那样将事件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受众面前, 仅仅依靠主持人的语言能力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很多时候都显得很深沉、很呆板。例如, 广播中的音乐节目, 很多类型的广播电台基本上都设有音乐节目, 但节目的制作形式普遍都比较单一, 基本上都是使用一贯的音乐播放模式, 没有创新性。又如很多广播电台开展的深夜或是午夜谈话节目, 虽然这类节目开展的初衷是好的, 但是也难以避免一些主持人为了博得更高的收听率, 在播音中融入一些低俗的言语或是节目素材, 以此迎合部分受众的“口味”, 这就造成了广播节目中有低俗化的现象。此外, 很多地区的广播电台都存在“卖药台”, 表面上是医疗卫生保健节目, 实际上就是借助节目推销一些药品, 受众听到凡是打进电话的基本上都是职业的“药托”。这对受众而言就是一种欺骗, 这种欺骗性质的节目自然就难以吸引固定的一批受众了。

二、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的道路

(一) 坚持走资源融合道路

一是广播跟传统媒体资源的融合。广播可以跟如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合作, 提升自身节目的传播效率, 实现自身产品的再产品化, 拓展受众群体的覆盖面, 节省成本的同时还能多方位满足受众的需求。例如, 娱乐广播电台开办流行杂志、开展大型演出;交通广播电台跟汽车商合作, 提升节目的说服力等。

二是广播跟网络资源的融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广播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广播必须要跟网络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形成网络广播电台, 才能弥补自身有声音没图文、稍纵即逝等不足。网络广播可以有直播和点播两种:前者在大型活动的即时报道中用得比较多, 不仅实效性强, 播报生动, 还能让受众及时获取信息;后者就是将节目分片段制作, 受众可以直接选取自己需要的或是喜欢的片段进行收听, 既能节省资源还能强化节目的选择性和针对性。

三是广播跟移动多媒体资源的融合。移动3G时代给广播的发展带来了“春天”。对于广播来说, 3G的主要用处就是吸纳更多的“移动受众”, 而这些“移动受众”也正是广播要发展必须要争取的。时至今日, 移动4G技术也推出了。因此, 广播就更应该积极跟移动多媒体资源融合了, 这是帮助自身吸引更多受众的有效途径。

(二) 坚持走节目品牌道路

一是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广播要发展就必须要打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节目品牌, 通过品牌展现自身价值, 赢得更多的市场效益。

二是必须设置品牌频道。在树立了品牌意识之后, 就必须要积极开设自己的品牌频道。如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就相继开设了经济频道、新闻频道、文艺频道、交通频道、音乐频道等多个品牌频道。而且其中的交通品牌频道连续十多年给每届高考生提供“爱心送考”服务, 用爱汇聚受众的心, 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 还位列于全国交通广播三强。

三是必须打造品牌栏目。例如, 湖南交通广播频道连续十多年倾力打造的品牌栏目《路况信息》就非常成功。在2008年雪灾期间, 京广高速铁路跟京珠高速公路的交通都被阻塞了, 但在那样的情况下还是第一时间跟交警和被困人员沟通, 将交通疏导功能展现得淋漓尽致。[1]

四是必须塑造声音品牌。广播频道要创建属于自己的“声音识别系统”, 逐渐实现专业化度, 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用极具个性和亲和力的声音, 吸引广大受众主动走进广播和特色化的协调发展。广播频道要塑造高质量的声音品牌, 提升频道声音的辨识、认可广播、喜欢广播、支持广播。

(三) 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

一是内容恰当。广播的内容必须是恰当的, 这样才能跟广大受众的价值观相吻合或是相协调, 才能让广大受众感受到广播节目的价值, 才会愿意去倾听广播节目。广播节目要赢得受众资源, 就必然要细分受众群体, 制作有针对性的广播节目, 从广播节目的内容上取胜。如湖南网络广播电台, 就打造了自己独有的视听品牌节目。例如, 《高校直通车》《原创音乐风》等。[2]当然, 不同受众群体的兴趣、个性化需求、价值观念等都是存在差异的, 在收听广播的时候, 他们也会寻找符合自己的广播节目, 所以广播节目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内容上的恰当。

二是形式恰当。广播要发展就必须在形式上大胆创新。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不同节目内容使用相应的风格样式, 充分调动广播元素;用短信、热线电话等取代以往受众以信件形式参与广播节目;用分频化广播节目替代类型化广播频道节目;实现广播与新媒体网络的融合发展;用节目大时段板块化替代以往节目主持人的直播化等。

三是时段恰当。广大受众都只能在某个时间段有时间收听和接收信息, 因此广播节目的播出必须要有恰当的时段。广播就必须要树立准确的时段意识, 做好市场调查和分析, 针对不同受众的休息时段, 选择最恰当的播出时段。也就是说, 广播节目负责人必须要将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的节目安排在最恰当的时间段里, 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最恰当的时间也就是不同受众的个性化时间。例如, 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员, 他们朝九晚五地上班很有规律, 对他们来说个性化时段就是早晨;对于学生来说个性化时段是在晚上九点以后;对于小车司机来说个性化时段就是上下班高峰期等。

四是挖掘“整点”广播。所谓整点就是全天24小时里所有的整点时刻。[3]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基本上都跟整点时间息息相关, 可以说, 人们已经习惯了整点工作、整点学习、整点对时、整点出行等, 很多工作、商业活动、各种竞赛等也都是整点开始进行。由此可见, 整点时段的关注度是极高的。因此, 广播就可以充分挖掘“整点”时段的节目。在“整点”时段播出受众群体喜爱的、关注的、热门的、有价值的节目, 这样更容易被广大受众群体接受, 而且还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逐渐提升广播节目的收听率。

三、结语

广播要发展就必须要迎合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充分融进新媒体, 主动去适应新媒体的发展环境。对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大小问题都必须引起重视, 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 “扫清”广播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的一切“障碍”。只有这样, 广播才能赢得忠实、固定的受众群体, 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站稳脚跟, 不被淘汰。

摘要:新形势的不断发展造就了新媒体的产生, 而新媒体的产生给广播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本文重点论述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深入思考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峰.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发展[J].传播与版权, 2013 (07) :94-95.

[2]李静.全媒体环境下的广播发展之道[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2 (01) :24-26.

广播媒体生态环境 篇9

1 扭转思路, 搭建全新的资源聚拢平台

过去, 传统媒体将整合来的资源直接交换成价值, 相互抵消, 而新常态背景下, 则需重新思考如何将资源衍生出更多的价值链, 价值链之间如何进行牵引, 从而形成一个稳固的平台发展体系。

1.1 建立平台需要先统一战略价值观

对广播媒体而言, 我们所讲的营销结果其实就是传递价值观.它简洁明了, 将产品理念、文化理念概括其中, 它不仅是对外传播的符号也是对内提振人心的口号。

1997年, 史蒂夫·乔布斯重新回归苹果公司时, 为重塑苹果精神, 就与负责执行的广告公司磋商拟定了“不同凡想”的价值口号, 推向市场后引起了消费者和内部员工的强烈共鸣。执行广告公司选择了爱因斯坦、希区柯克、马丁·路德·金等来自科学、艺术、政治领袖的标志性人物制作了海报特写, 他们和苹果精神一样, 是敢于从不同角度看事物的人。

价值观如同给自己传递的一种心理暗示, 当广播频率面临着人群营销的侧重和分类的选择时, 以简洁明了的价值定位传递整体的战略设想, 才不失一条简洁的通往成功的路径。

1.2 平台布局需要接地气

资本运作最忌盲目跟风, 地域不同、政策各异, 在别人那落地开花的项目不见得能顺利的移花接木。一个项目的制定推广, 必须有体制和政策做底, 有水到渠成的需求市场、有操纵者坚定的执行力和领导者完善的营销策略。

推进平台战略, 要充分考虑利润市场的实际状况, 分析战略圈定的范围和方向, 论证带动市场消费的人群特征, 核准平台吸纳的资源伙伴, 选定精干有力的执行团队。平台战略要从实际出发, 考虑好市场、资金和人力等多重因素;要有前瞻, 扎堆的项目不见得有充足的利润空间, 而当下冷门的小众商品或许就是未来的主营市场。

2 做大规模, 尽快用规模推动平台发展

近两年, 黑龙江台的平台发展战略发人深省。2014年, 一个伊春旅游项目, 龙江台举8套广播频率之力, 以轰动的群狼式围攻宣传为伊春旅游发展撬开了竞争市场的大门。2015年末, 随着黑龙江广电集团的成立, 由18个频道、百余名主持人和爱心企业共同参与的“回家的路—爱心手环公益直播”更是震响了黑龙江广电的上空。龙江广电更研发了具有科技领先水准的手环产品。在传统媒体运营与广告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下, 龙江广电利用整合平台, 主动制造消费热点, 将各团队协同调动, 步调一致, 实现了主动出击的市场反馈。

3 开放平台, 用平台做助推器建立创新生态体系

平台的开放需要领导者有超高的情商, 既能有度量赢取资源合作方的加盟, 并助其收获成长, 分享利益价值;又要有明辨市场的慧眼, 保持清醒和透彻, 雾里看花还能看得清醒自在。

3.1 先利人后利己, 通过正向网络效应获得更大利益

媒体人参与利益市场要真诚, 结交合作伙伴不再是以往的资源交换, 而是用资源来吸引资源, 用真诚赢取合作。

1) 树立客户对平台本身的信任。新经济环境下, 媒体邀请客户加盟合作, 邀请的是一个合作伙伴, 是建立在共赢利益链上的合作方, 客户有投入, 媒体也要拿出相等的资源投入。媒体既然创建了这样的利益平台, 就要拿出这样的姿态, 让客户看到诚意、看出优势, 看见商机。

2) 坚持定价战略刺激两面平台成员通过平台交易。这里列举麦当劳的定价战略作以分享:20世纪60年代, 麦当劳已成长为拥有20多个特许经营者的快餐加盟企业, 当其他的特许经营授权者纷纷抬高价格把产品卖给特许经营者以牟取高额利润时, 麦当劳却采取了帮助特许经营者成功的经营哲学——辅助加盟商开店, 甚至上门传授汉堡的制作。这些特许经营者的成功又吸引了更多类似的投资者纷纷加盟麦当劳。

为增加收入, 麦当劳组合连锁店的购买力引导供应商开发冷冻技术、创意新产品、建立最先进的配送系统, “麦当劳化”的流程标准下, 供应商们心甘情愿的冒险做生产技术开发并投资更新设备, 他们知道, 麦当劳将把所有新产品的生意全部拿给新产品的开发者。而这一切又反过来帮助连锁店赚到了更多的钱。

综上所述, 一个两面平台拥有竞争能力的根源在于, 了解平台之上两面客户的欲望和能力, 以客户为中心化战略, 组合自身及一面客户的资源与能力来满足另一个的欲望需求。认准客户为核心的前提下, 拿出合作姿态, 相辅相成是平台快速增长的关键所在。

3.2 拥有清晰的认识和见识才能助力平台未来发展

整合自身和一面市场的资源与能力, 以满足另一面市场的欲望, 很重要的一点在于, 发掘并善用自身的核心资源及能力来推进平台建设。

1) 挖掘制造与市场差异化的特殊资源及能力。市场差异化是掌握在对自身所拥有的核心资源及能力的判断。2009年, 新浪为推动微博业务, 即利用其在新浪博客开通时与明星、体育界和企业家名人建立起的良好关系为核心突破口, 继续邀请名人加入, 吸引网民眼球拉动新技术推广和广告业务。明星带动了普通人的相继加入, 而普通民众产生的网络效应又使更多的明星名人引入, 新浪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平台创建。

2) 主动裂变不同的规模平台, 抢占未来市场。这点上, 腾讯的微信团队开发最有说服力。在QQ大行其道之时, 腾讯公司另辟开发团队研发了微信平台。本来是一个研发个案, 但马化腾凭借多年市场嗅觉和对竞争对手的掌握, 迅速扩大了微信项目, 自己向自己出拳。时至今日, 我们看到, 微信牢牢地占据了智能手机平台, 而QQ在办公领域的市场价值仍旧无法替代。

在确保盈利的价值链持续运营的同时, 能主动建立起“特殊领域”的培育与投入, 吸引有产品特色商家主动靠拢, 为新产品源创造机会就等于创造自己的未来。

正如广播媒体这些年创造的很多声音品牌, 在今天看来, 仍然有不可复制的优势和价值。在广告市场亟需开疆拓土的今天, 广播人可以开设学校、创建教育产业, 可以依托专业品牌创建的诚信口碑融资、合作进军利润市场, 可以最大化发挥明星主持、名牌栏目的影响力, 尝试微商运营, 更可以用擅长的营销、策划建立执行团队参与市场化竞标, 在跨界融合发展的今天, 传媒人依靠理性的分析和多维度的论证, 以科学求变的勇气和步伐跻身竞争主战场, 可以创造无限可能。

摘要:本文是在互联网时代, 传统广播媒体面临着来自新媒体的冲击下, 针对广播媒体如何转型求变进行的主动思考, 文中借鉴了一些成功的商业案例的操作办法, 为传统广播媒体在运营和发展中, 提供了“传媒+”的思考方向。

广播媒体生态环境 篇10

先声夺人, 快言快语

利用广播媒体的快捷之便, 让广播评论在第一时间先声夺人, 是新闻广播特色创新的突围圈。

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837新闻频率从2009年起就在其重要的新闻节目, 如《哈尔滨早新闻》、《午间新闻》、《今日新闻》及全天的整点新闻《新闻进行时》节目中开设了“现场连线评论”及“主持人点评”环节, 对现场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同步的直播和评论。这样的做法可谓先声夺人, 弥补了广播只报道事件缺乏一定深度思考的不足, 使新闻报道更加立体、丰满, 时效性更强。如, 在哈尔滨一年一度的两会期间, 837新闻广播都会在两会现场设立直播区, 邀请专家学者和评论员在“两会快评”栏目中就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亮点进行现场评论和解读, 常常是听众听着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段落刚刚结束, 就已经有有见地的评论和解读新鲜出炉, 这对于传递政府声音、促进市民百姓对政策的理解起到了非常高效的作用。

追求个性, 内容独家

广播的个性特征是通过编辑的思想力量和主持人独特的传递方式得以体现的。2010年起, 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837新闻频率立足“新闻立台, 评论强台”的办节目理念, 在早间和午间时段各办了一档新闻评论节目。早间的《听江风》节目以主持人江风的名字命名, 主要通过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个性化评论来实现节目的特色, 分为“江风点题”、“天天浮世绘”、“言过留痕”等几个环节完成, 在每个环节听众都能听到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独到的观点, 诙谐调侃之中蕴含着对社会的关注, 嬉笑怒骂之间实现了对新闻事件的点评和剖析, 当然这些观点的表达是站在对事件客观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基础之上的, 不是哗众取宠的大放厥词和不负责任的夸夸其谈, 听众听了这样的评论性节目会感觉它很实在, 而不是应景之作。《午间新闻》的“午间快评”栏目则更注重编辑的力量, 采取一播一评的方式, 每天都对8条以上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 话语犀利、观点独家, 是这个节目最大的“卖点”。

草根大众, 多元互动

网络时代的到来, 使人人皆为媒体成为可能, 在这样的新情势下, 广播评论也需要彻底的革命, 借鉴新媒体博客、播客、短信平台、网络对话等传输手段, 最大程度地发挥广播原来既有的草根大众、多元互动的优势, 进而扩大广播的影响力, 这可谓广播特色创新的生命线。

首先, 广播不能忽视自己原有的优势。广播的显著特征, 一是伴随性、二是交互性、三是口语化、四是放大效应, 这些显著特征为与受众互动提供了便利的交流意见的载体, 为此广播评论应当充分彰显广播的传播特点。2010年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837新闻频率对原有的晚间夜话节目《说长道短》进行了改版, 加入了新闻评论的元素, 更换了主持人, 改变了原来以倾听、分享苦乐为特征的节目风格, 发挥评论的特长, 以直播及听众互动的方式和听众一起评点新闻话题, 节目主持人每天从众多的新闻中发现并确定一个新闻话题, 如“小沈阳到底是低俗还是通俗?”、“做好事是否可以要表扬?”、“婚前财产公证你接受吗?”、“开征养狗税就能治理狗患吗?”、“拾金不昧还是拾金有偿?”等等话题都是在上午版的《听江风》当中出现过的带有争议性的新闻, 主持人通过预告将它们拿到晚间节目大家一起讨论, 以这样的方式办广播评论使广播的伴随性、互动性和口语化等传播特点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由此评论节目活了起来, 上下午的听众得到了有效的拉动, 广播的放大效应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体现。

再有, 广播评论要吸引听众还需大力借鉴网络的优势。评论性节目的听众有着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他们密切关注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思想活跃, 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 掌握着大量的新闻信息, 他们急需《说长道短》这样的交流平台, 而广播的特点就是说话, 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广播评论性直播节目恰好能够搭建这样一座平台, 让不同的人群、各方的观点在这里交流、探讨、交锋乃至碰撞, 听众可以通过短信平台, 还可以通过QQ在线互动参与其中, 这里的听众, 也不仅仅是在收音机前, 他们还可以通过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声网进行网上在线收听、在线交流, 节目结束之后, 如果听众意犹未尽, 还可以进入《声网论坛》发帖留言, 也可以进入主持人Q友群与主持人和听众继续交流, 这种沟通方式已经大大超越了原来的广播狭窄的时空范围, 将广播的线性传输变成了立体传输, 信息传输的空间得以无限地延展。

无论是多种声音的相互交融还是多种信息传播手段的集中运用, 都顺应了多元文化时代的表达特征需要, 使受众对最新事物、突发事件、焦点人物, 以及各种新问题、新现象的普遍关注得以满足, 使广播媒体的开放性、透明度以及大台风范得以展现, 这些都得益于广播评论节目对新媒体的利用和借鉴。■

广播媒体生态环境 篇11

新媒体背景下,在广播新闻的编辑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较为难处理的事情,此时就对编辑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只有能力足够才能使节目质量变高。这就要求编辑工作者需要从多方面来锻炼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广播新闻节目的质量得以提升。

一、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信息传播特点

(一)新闻信息的快捷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也随之出现,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在新媒体环境之下的广播新闻也就有了快捷性这一特点,新闻变得更加具有时效性。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来进行信息收集,使得信息发布的周期大大缩短,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变得更快。新媒体环境之下,新闻所具有的快捷性能够有效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使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

(二)新闻信息的互动性

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如今普遍使用网络的社会背景下,各种各样的社交平台相继出现,并且已逐渐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互换与交流的主要平台,满足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之下,新闻信息不再像过去那般只具有单项传递功能,而是具有更多的互动性,让信息受用者能够在平台上进行信息的交流,并且快速地了解到人们的思维与心理变化,使得新闻信息的反馈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广播新闻的质量。

(三)新闻信息的海量化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广播新闻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步,需要借助互联网来发布大量的新闻信息,这就使得新闻信息数量增多,呈现海量化。新闻媒体需要在互联网上构建一个网,将所有相关联的内容串联成为一体,在这之后,每当有人进行关键词搜索时,就能够搜获大量与其有关联的新闻,这也就体现了新闻信息具有海量化的特点。并且,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自媒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表现为每一个人都能够进行信息的传播,能够将所获得的新闻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公布,以此让更多的人观看到新闻信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新闻信息数量变得更加丰富。

二、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的工作现状及不足

编辑工作者工作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广播新闻节目整体质量的好坏。目前,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在新闻编辑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不够灵活。目前有一部分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不懂得如何让新闻更加灵动,尤其是在编辑一些涉及政治方面的新闻内容时,信息内容十分僵硬老套,过于死板,不懂得如何变通。第二,信息缺乏实时性。新闻信息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时效性,如果错过最佳的时期,那么就算新闻信息编辑得再完美也是不合格的。目前,一些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缺乏发现信息的双眼,不能够及时捕捉到听众最想获得的信息资源。第三,新闻信息不够真实可靠。受时代因素的影响,目前一些新闻编辑工作者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博取听众的关注,常常会违背职业道德,散布一些虚假不实的信息,使得信息不够真实有效。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国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创建良好的新媒体环境,并让我国广播新闻行业得到良性发展。

三、提升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编辑新闻应注重及时性

新闻信息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时效性,如果错过最佳时期,那么就算新闻信息编辑得再完美也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与通信设备,提高对新闻信息的嗅觉敏锐度,及时捕捉听众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同时广播电台也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新闻编辑工作流程,让新闻编辑工作者一切按照流程来进行,注重工作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具有及时性。此外,广播新闻节目需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播放,这样才能够及时播放最新获取到的信息,使得自身在广大广播新闻竞争企业中脱颖而出。

(二)具备新闻预见性

这里我们所说的预见性并不是要新闻能够预见未来将发生的事情,而是需要新闻编辑工作者能够以已经发生的事情为基础来决定事件的报道方式,并以此来制定对策,面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这样的做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编辑新闻所需要的时间,使得新闻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制作并呈现出来。

(三)重视新闻头条的指导性

头条新闻质量的高低往往会直接影响广播新闻节目的收听率。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在选择头条新闻时应该严格谨慎,仔细挑选头条新闻,保证新闻内容结构的完整,整体与细节都得到很好的处理。头条新闻是听众最为关注的新闻,因此需要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是新闻编辑工作者不能顾此失彼,应对整体的广播新闻质量也要有一定的编辑与规划。编辑广播新闻要尽量选择较为新颖且吸引人的新闻作为头条,以此来保证节目的收听率。

(四)提升自身的指导能力

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的能力决定着节目的走向与质量,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在整个新闻的制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有大局观,拥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能够准确判断新闻是否具有播放价值。其还应主动寻求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机会,不断丰富自身阅历,让自己的见识与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同时,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还应对电台的记者有一定的指导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够带回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让广播新闻节目的质量越来越高。

(五)注重形式的多样性

广播新闻并不同于纸质新闻,它并不是利用文字来传播信息,所以也就没有必要特意设立一个吸引人的标题。广播新闻吸引听众的最为关键的因素还是在新闻内容,因此广播新闻中更为关注的是新闻提要质量的高低。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要弄清楚广播新闻吸引听众的关键点在哪里,然后抓住这个点,不断丰富节目内容,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凝练出新闻提要,让听众能够简洁明了地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六)加强创新性

如果广播新闻节目总是一成不变的话,那么听众极其容易出现审美疲劳,从而失去收听节目的兴趣。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不断创新广播新闻的内容与风格,根据听众的喜好制作出真正受听众喜爱的广播新闻节目。创新的方式有很多种:在形式上,广播新闻编辑可以考虑增加与听众的互动环节,通过互动来增强听众的参与感;在内容上,广播新闻大多是要播报广大社会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但是在播报主要新闻之余,还可以掺杂一些听众较为关心的娱乐新闻,这样也能够扩大广播新闻节目的范围,增加听众数量。

四、结论

广播新闻作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在新闻传播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在信息的采集阶段就应体现专业性,把新闻信息与所处的环境紧密联合,通过后期编辑处理最终制作出听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信息,这些都对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的个人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这样才能够保证新闻的质量,进而让广播新闻行业在新媒体环境下仍能稳步发展。

(承德广播电视台)

广播媒体生态环境 篇12

1 广播电视的整合模式

1.1 广电形式上的整合

事实上,早在20个世纪90年代,我国几十家电视台便尝试着将广播与电视进行形式上的融合,称为是图文广播。这也即是将图像、文字等信号融入已有的广播音频信号之中,由此通过电视平台,实现在电视媒体中收看图文资讯或者是收听广播节目作品的一种广播媒体。1999年10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始制作并向全国传送国际新闻电视节目,每天节目时长达5个小时之多,在200多家电视台、近300个频道中播出,既丰富了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视听方式,也极大地拓展了其传播范围,提高其媒体价值。不仅如此,2007年4月和6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集成自有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节目资源,甚至整合了地方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内容,打造出CRI手机广播电视,并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平台上顺利上线。这是以广播为主体实现广播、电视、网络与手机融合的典范,值得其它诸多广播电台学习和借鉴。

1.2 广电内容上的整合

一是广播电台作为媒介融合活动的主体,由其所发起的对电视媒介、手机媒介和网络媒介的融合活动,从而在广播电台组织内形成三网形式上与内容上的有效融合,既能够丰富广播媒介的视听方式和节目传输渠道;同时,也能够最大化的使用其节目采编资源、品牌资源等等,由此增强自身的媒体价值。二是由政府的广电部门,运用一系列的行政手段,在整个广电系统内所推动的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之间的融合,比如2010年5月31日,在北京市广电局的推动下,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整合组建成北京广播电视台,一方面利用广播机构与电视机构丰富的节目采编、制作、播出、传输以及新媒体开发经验,共同进行节目制作与传播活动,从而在提高节目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台网融合、电网融合的调整,努力打通产业链,实现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在新技术支撑下的突破性发展。

2 广播网络的整合模式

2.1 以广播为主的台网融合

与网络媒体相比,广播机构不仅拥有明显的节目策划、节目制作与节目品牌资源优势;而且进入网络空间的方式要更加便利。因此,我国诸多广播电台很早便发起了台网融合活动。截止2013年3月31日,全国共有608家机构获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19家省级以上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22家地市级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共同建设运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其中,广播电台已建立了131家网站和104家广播电视综合网站,从最初的单纯音频广播转变成为音频点播服务、文字服务、图片信息甚至是广播电视视频服务等。除此之外,部分广播电台还充分利用了包括BBS论坛、微博、博客等网络应用服务,进行节目传播活动,但同样是停留在对传统广播节目的一种简单挪移与转换。未来,受众信息需求的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如何针对网络听众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广播节目模式、节目内容将是我国传统广播媒体在完成了简单的台网形式融合之后所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2.2 以网络运营商为主体的台网融合

目前,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新媒体样式的层出不穷,“内容为王”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而这也恰恰是网络媒体最明显的“短板”,尤其是在当前对于节目资源版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更是激发了诸多网络运营商从事节目策划、节目生产的意识。开设各种各样的网络广播电台便成为网络运营商应对节目资源匮乏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上文提到的腾讯QQ电台、网易电台、21CN网络电台、雅虎电台、新浪电台等,都是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然而,这些网络电台在网站运营过程中越来越边缘化,一方面无法与传统广播媒体建立起的网络电台进行抗衡,从而造成收听率低,难以增强自身的媒体价值,由此也就无法获得理想的广告收入;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广大受众已经养成了免费收听的习惯,由此导致网络电台付费收听的运营方式难以实施。由此看出,网络运营商虽然拥有良好的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但如何提高节目质量,并构建起一个成熟、稳定的盈利模式是其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运营商开设广播电台仍然拥有潜在的发展机遇,是目前我国三网融合的重要内容,应当引起广播媒体、网络运营商以及国家广电部门的关注,由此给予应有的重视,提供必要的产业政策,推动此种三网融合形式的发展,为广播媒体突破当前困境提供另外一条捷径。

3 广播与移动媒体的整合模式

3.1 移动广播

手机广播是当前广播与移动媒体融合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主要包括两种融合方式:一是将FM广播协调器内嵌至手机媒体内,收听特定频率的广播节目内容;另一种则是伴随着GPRS、WIFI、3G等无线网络技术或者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广大手机用户可以运用手机上网的功能,收听网络广播节目。其节目形式包括彩信MMS、短信SMS、音视频、动漫、在线广播、语音互动IVR等。

3.2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简称CMMB),是由我国广播系统针对Ipad、MP3、MP4、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诸多移动终端在运动状态下接收广播电视信号而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技术,从而利用S波段信号实现“天地”一体覆盖、全国漫游,不仅支持30MHz到3 000MHz频率范围内的30套广播节目;而且也支持25套电视节目。自2008年正式运营以来,已经有317个城市开通了CMMB业务,22个省级行政单位实现了全省开通,并且有108个城市基本上完成了深度覆盖要求。

总体来说,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是我国广播媒体在完成了数字化转换之后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服务形态和功能样式,极大地适应了在移动便携条件下,为移动显示终端提供广播电视服务的要求,从而成为我国广播媒体顺利推进“三网融合”的重要形式之一,值得广播机构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样式的层出不穷,传统广播媒介的听众不断被分流,广告资源也不断流失,由此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基于此,笔者从三网融合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当前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以及移动媒体之间的融合模式,以期为广播媒体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播媒体,整合模式

参考文献

[1]范金鹏.三网融合大时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胡涛.我国三网融合运营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下一篇: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