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融资方式

2024-10-31

间接融资方式(精选9篇)

间接融资方式 篇1

摘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正受到融资困难的制约。文章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及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提出尽快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地方中小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 以完善以银行为主渠道的间接融资机制, 是解决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后危机时代,融资机制

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对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之时, 我国的政府部门就出台了很多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 如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发起的“银政企项目”, 九大银行参与项目合作, 共同搭建了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推出了多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贷款优惠政策和金融服务产品, 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小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仍然任重道远。

一、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我国当前的中小企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任何企业要想高速发展, 壮大自己的实力, 都必须要融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国家一次投资而完成, 中小企业则只有完全靠自己, 因而中小企业必须要有十分妥当的融资战略。正如经济学家吴敬琏说的, 融资难已成为当前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中国的中小企业至今无法走出融资难的困境。

(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

1. 融资渠道不畅通。

在我国, 不论是作为间接融资的银行信贷还是企业直接融资的证券市场, 都是主要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的。而对中小企业而言, 因缺乏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自身经营透明度不够等原因, 银行和某些金融机构, 对这类企业存在着信贷的心理障碍, 容易采取信贷歧视政策, 即使对效益较好的中小企业, 银行也较少考虑。同时证券市场的建立, 更大程度是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获得融资的壁垒很高。

2. 融资成本高。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规范, 增加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获得发展资金的成本。许多中小企业在万般无奈之下, 被迫引入高成本资金。这不仅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而且增加了金融风险。

(二)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 自身原因。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不高、信息不透明、资信程度低、存活率不高、风险较大等情况, 这是造成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的内因。

(1) 中小企业管理水平, 尤其是财务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相对不规范、不稳定, 缺乏足够的财务审计制度, 财务报告随意性大, 真实性差, 信息透明度不高, 使得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增加。

(2) 中小企业普遍信用经营理念匮乏, 信誉观念淡薄, 资信等级较差。加之个别中小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账款现象频发, 影响了整体的信用形象。

(3) 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 自有资本、偿债能力有限, 抵御经营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弱, 存活率不高, 经常是昙花一现, 导致中小企业借款的抵押和担保难以落实。

2. 外部原因。

(1) 银行出于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的考虑。中小企业面临的是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其经营风险和市场淘汰率相对较高, 这些因素决定了其负担过重, 效益不佳。在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为原则的经营信条下, 对中小企业贷款采取了极慎重的态度。贷款给大企业和小企业、贷款10亿元和贷款1000万元, 其花费的时间和人力相差无几, 而有可能产生的效益是不同的, 这就造成银行工作人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 宁可做“批发”而不愿意做“零售”业务。

(2) 银行控制风险的要求。随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使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实行了信贷收缩和信贷集中的策略, 风险管理责任制度日益强化, 并且大部分实行了终身责任追究, 导致其为了自身利益不愿对缺乏抵押、担保而自身信用度不高的中小企业贷款。

(3) 所有制不兼容的问题。我国银行业的主体是国有商业银行, 扶持国有经济的发展, 应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准则。在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居多, 虽然近几年银行在发放贷款中很大程度上所依据的是企业的经营状况, 但总体上讲, 国有商业银行首先保障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需求投放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 在同等条件下, 国有商业银行的投放天平是倾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

(4) 法律、法规方面的原因。由于对保护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制建设的滞后, 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现在银行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大多数是宏观指导性的意见, 缺乏相关法规的配套、衔接, 使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都缺乏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保证。加之由于人为因素的原因, 一些地方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 法院对银行债权的保护能力低, 银行在维护金融债权的过程中“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也多有发生, 加剧了银行“恐贷”心理, 从而也造成“企业贷款难, 银行难贷款”的局面。

二、间接融资方式是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突破口

(一)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

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不同, 对融资渠道和条件的要求也不同。

1.从发展类型上看, 我国中小企业可分为制造业型、服务业型、高新技术型以及社区型等几种类型。 (1) 制造业型中小企业经营活动涉及的面较宽, 资金周转较慢, 资金需求量较大, 融资难度相应大一些; (2) 服务业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小、频率高、周期短、随机性大, 相对其它中小企业而言, 是一般中小型商业银行比较愿意给予贷款的对象; (3) 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 按照国际惯例, 主要资金来源是各种类型的风险投资基金; (4) 社区型中小企业 (包括街道手工工业) 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 较易获得政府的扶持性资金, 另外社区共同集资也是这类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

2.从发展阶段上看, 中小企业在创办阶段的资金一般以股权融资的形式取得, 债务融资占比很小;投入经营阶段的流动资金主要从商业银行以贷款的方式获得, 但主要部分的资金仍是从各方面增加产权资金;进入增长发展阶段后, 外部融资成为关键, 资金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各种投资公司以债务资金的形式获得;开始成熟阶段则主要以大公司参股、雇员认股、股票公开上市等形式以及从投资公司、商业银行筹集发展改造所需资金。

(二) 间接融资方式更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应坚持“两条腿”走路, 既要靠扩大直接融资, 也要靠间接融资, 既要有股权融资, 也要靠债务融资, 但各种形式的侧重点不同。直接融资、股权融资较适合具备高成长性, 同时承担高风险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 间接融资、债务融资较适合投资风险相对较低, 但回报比较稳定的服务业、制造业型中小企业。

纵观我国的中小企业: (1) 绝大多数分布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 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相对偏低; (2) 出现融资难问题的多为处于投入经营阶段或进入增长发展阶段后的中小企业。

同时由于:第一, 我国目前企业直接融资还处于发展初期, 根据2003年的统计, 全部非金融部门 (主要是企业部门) 的融资来源中, 银行等金融机构渠道的来源高达97%, 这表明企业融资还是通过银行, 以间接融资方式取得的;第二, 虽然深交所已推出中小企业板, 但由于上市公司数量少、门槛较高, 所以还难以从整体上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因此, 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无论选择何种具体形式, 都必须着眼于利用或分流银行资金, 否则就不能从根本上大面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而, 尽快完善以银行为主渠道的间接融资机制就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当务之急。

三、对策性建议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 信用缺失是问题产生的症结, 因此围绕如何重塑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 使间接融资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突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 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近年来, 各级政府在借鉴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实际, 组织推动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 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体两翼四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模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但是, 仍然存在着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担保机构规模小, 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担保机构运作存在不规范行为等一系列问题。为此, 应尽快加大资金支持和补偿力度, 引导民间资金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大税收政策扶持, 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和担保机构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用担保行业的维权与自律, 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改善、提高中小企业信用, 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抵御信用风险, 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 应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 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的社会化, 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另一方面, 积极开展建立信用制度的普及教育工作, 对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检测等人员开展信用和专业技能培训, 培养信用调查分析、评价和监督等专业人才。研究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评级、发布制度以及奖励惩戒机制, 推动试点工作, 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3.发展地方中小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地方中小银行, 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我国中小银行的现状看, 不仅数量严重不足, 而且面临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障碍。目前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 主要是四大银行的分支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近几年来, 四大银行在集约化经营过程中, 不同程度减少了县以下分支机构, 或上收了县以下分支机构的贷款权。而农村信用社虽然数量众多, 但经营亏损, 风险突出, 无力满足县域经济中广大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 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专门机构, 包括政策性与商业性的地方中小银行, 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发展。

4.加强间接融资的外部环境建设。包括加大政策扶持与行业维权、建立中小企业支持服务体系、加强中小企业立法、尽快实现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措施, 以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间接融资方式 篇2

国庆长假的余热还未散去,“塞北春城”长春就迎来了我国著名融资策划专家朱耿洲博士前来盛情讲学。

10月9、10日两天,在吉林省政协长春上海路同馨宾馆二楼会议室,由长春知名机构-长春市南关区皇家领商企业管理培训学校、领商商学院联合举办的“长春中小企业融资策划与资本运作总裁研修班”隆重开班,长春及周边地市100多名政府官员、金融机构人士、中小企业主等参加了研修班。

两天的课程中,主讲人朱耿洲博士强调:长春市“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市场”要协调发展。朱博士从如何发挥长春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如何规模化发展金融业的角度,阐释了对企业如何进行与运用“融资策划与资本运作”技术的独特见解,并从适合长春政府、企业36种主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渠道方法分别进行了系统的解说。朱博士注重理论与实操案例并重,或娓娓道来、意蕴深远,或睿智幽默、酣畅淋漓,引发与课精英的强烈共鸣。两天课程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是中国闻名的农业大市、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更是一座充满生机的开放城市。

《长春市中小企业成长研究报告》2010年,全市中小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300亿元,比“十五”末期增长227%,年均增长26.8%;实现增加值1435亿元,年均增长19.5%,占全市GDP的43.5%,比2005年上升8.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1.7个百分点。

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461户,比2005年增长105%。中小企业户数占全市企业户数97%以上。

2010年,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46.5万人,比2005年增长45.3%,年均增加91400人。

超过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l/3,在促进社会稳定、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朱博士认为,这些相关数据说明:长春市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的确在不断发展壮大,在地方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明显上升,中小企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企业规模不断拓展,经济贡献率明显提高,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拉动长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并在促进市场竞争、推动技术进步、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但是,调查发现,“长春市很多中小企业在进入快速成长期,同样也面对当前银根缩紧、汇率上升、成本增加、融资难等大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而且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方面极不协调,大量的企业急需直接输入血液资金,急需导入融资策划战略。”朱博士说。

为此,朱耿洲博士从企业内部、外部融资的渠道与方法、技巧、包括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控制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尤其是直接融资渠道,通过多个案例加以讲解,也现场及时回答了多个学员的咨询问题,为这些企业学员破解融资难、提升融资能力指明了方向。朱博士最后也强调说,长春要善于抓住当前推进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期,可以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汽车、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做大做强开发区、城区和县域经济板块,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两天的研修班在学员为断的赞叹与感谢声中结束。

间接融资方式 篇3

教师在间接控制中的策略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

一、与直接控制方式相结合并灵活地互相转换。

鉴于间接控制方式的弱点,教师仅仅局限于这一方式与幼儿相互作用是不行的。直接控制方式应是教师精心组织的传授方式,所以在帮助幼儿掌握知识的准确性明确性概括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二者结合,效应互补,可使教育效果显著提高。直接传授可在幼儿实践活动的之前、之中、之后进行。幼儿活动之前给以相应知识技能的直接教授提高幼儿活动的质量。真正有质量的“发现学习”是幼儿把教师传递的知识、技能、方法加以实际运用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小白鼠般的瞎碰瞎撞,盲目机械的试悟型“发现学习”。幼儿在操作、效往活动中,重复、练习和运用学习的东西,领悟其中的原理和要领,使教师所“教“真正转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而不是头脑里死板的记忆内容。在幼儿实践活动种,教师如果发现幼儿需要帮助,如面对陌生的物体或材料,不如如何下手时,教师可以直接告之使用注意事项,或启发他们探索事物的方法:“敲敲看,它会发出什么声音?”、“与木头比比,哪个轻,哪个重?”等等,引导幼儿通过正确的操作、实践来认识事物。当活动有停顿时,教师的分析指导对活动的继续进行有重要作用。当然,指导前提是准确的把握幼儿的需要,并及时的应答他们的需要,而有毫不防碍他们运运用自己的经验。在幼儿直接体验的基础上,或其实践活动告一段落时,教师画龙点睛地总结和评价对幼儿直接经验的整理,使之条理化、意识化、概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幼儿取得质的飞跃的重要条件。但是这种总结必须是基于对活动过程的关注,而不是对活动结果的统一“验收”或评价。衡量这一指导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就是幼儿是否对下次的活动更有信心,是否想继续下去,并能在类似的活动中玩的更好。

二、必须根据幼儿学习方式的变化,灵活的转变自己的角色。

在幼儿的实践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在不断变化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不断的交替出现,有时甚至交织在一起。由于这两种学习的性质不同,要求教师相应地改变自己的角色,以有效的帮助幼儿学习。在上述直接与间接两种方式结合的必要性中,实际上隐含了教师角色变化的必要性。如绘画活动中,我们首先是环境的创设者,不仅要为幼儿准备必要的材料,更要营造绘画的气氛,环境的氛围,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开始画画。在幼儿绘画时,幼儿是绘画活动的主体。

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手操作纸和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事物的印象或感受,“发现”如何用动作和材料来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于外。通过这一“发现学习”,每个幼儿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这一过程是教师孙应当直接干涉的。这时我们教师的角色不是居于教授者位置的权威,要幼儿这样画,那样改,或指现这儿画错了,哪儿画的不象等等,而是一个不干扰幼儿活动的观察者。但观察者不是消极的旁观者,观察是为了更准确的指导。当观察幼儿需要帮助时,如表现技巧有了困难或问题、处理颜料或材料上遇到麻烦等,教师马上转变为指导者的角色,积极的应答和满足幼儿的需要,直接地教给他们必要的技能技巧。而一当幼儿接受了教师的指导并开始实践练习时,教师又应转变为观察者,让幼儿按他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速度去领悟和消化这些间接经验。总之,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是固守在一个角色上,而是不失时机地通过一系列角色转换来实现对幼儿的指导,既保证“教“的效果,也充分保护幼儿”学“的主动性。

另外,教师始终要胸有全局,在“参与”的处理上得当。我们有时注意了作幼儿游戏的伙伴,却一头载在某一组或某几个幼儿的活动中,忘记了应担负的调控全局的作用。这种现象也是角色意识不强的表现。

三、注意环境适应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

间接控制方式是通过环境来实现教育功能的,如果环境不适合幼儿的需要的话,教育效果就无从谈起。从我们工作现状来看,环境创设对幼儿年龄特征注意不够。如活动角的设置缺乏发展性,大、中、小班“娃娃家”角常常没有什么差异,一式的小床、小桌子,一式的扮家家,这些根本吸引不了大、中班的幼儿,使用“娃娃家”角失去了作为幼儿社会性学场所的功能。从国内外的经验看来,从活动内容上开拓,引如多样化的幼儿喜欢的题材,如不同文化背景的衣食住行、社会生活、民俗节日等等,大大扩展了幼儿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使“娃娃家”角深为大班幼儿喜欢,显示出它独特的教育效果。

间接融资方式 篇4

(一) 成立会计委派间接监管小组

成立会计委派间接监管小组, 每个小组由2—3人组成, 负责一个系统下属事业单位的会计间接监管工作。

(二) 充分调动主管部门加强下属单位财务管理的积极性

在会计委派间接监管工作过程中, 充分发挥主管单位管理下属单位财务的职能作用, 并借鉴、利用主管单位管理下属单位财务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 使会计委派间接监管的阻力更小、针对性更强,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 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会计委派间接监管管理办法并严格遵照执行

这套管理办法主要包括:

1. 要求单位定期上报财务会计报告。

2. 严格银行账户管理。

间接监管单位只能开设一个基本存款户, 对其他银行存款户, 单位必须拿出开户的充分理由并出示财政、人行等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3. 加强单位账簿管理。

各间接监管单位在新账簿启用前必须将账簿的设立种类、数量以书面形式向主管单位财务科、会计委派管理中心报告, 由主管单位财务科、会计委派管理中心登记人册后并盖章确认。

4. 严格单位收入管理。

单位的所有收入都必须在一套账簿中反映, 严禁设立账外账, 间接监管小组定期对单位收费项目、罚没款批文及票据进行核查。

5. 规范单位财务支出。

通过重大支出事前提前告知、事中有效参与、事后追踪问效、定期进行核查等方式保证单位重大开支必须合法、合理, 手续完备、金额准确。

6. 加强单位工程建设审核工作。

单位进行重大工程项目, 必须事先将工程建设合同、预算, 事后将工程建设决算交给会计中心, 由会计中心委派专业人员或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工程合同、预决算进行审核, 并按审核确定的金额作为付款依据。

7. 帮助单位进行制度建设。

帮助单位规范会计、出纳、实物保管等不相容职务的岗位设置, 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各个工作岗位的互相监督、互相牵制, 并有计划地轮岗, 从制度上防止和遏止腐败的产生。

以景德镇市为例, 为了保证有关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景德镇市会计委派管理中心采取了定期检查、勒令限期整改、发文通报、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工作联系等多种手段和方式。一年多的工作实践证明, 这60多家二级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的规范性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得到明显提升, 资金使用效率也得到改善。

二、事业单位推行会计委派间接监管的启示

(一) 有利于客观反映单位财务收支活动, 在源头上堵塞漏洞、预防腐败

规范被监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 既可以促进单位收费项目的合法性, 杜绝乱收费等现象的产生, 从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可以促进单位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的规定, 保证所有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防止隐瞒、截留、挪作他用, 甚至公款私存, 私设“小金库”等现象的发生。严格贯彻专款专用的原则, 每一项重大开支都必须经过会计委派管理中心的严格审核, 从而保证财务支出的合法、合理, 从而保证提供真实可靠和正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二) 有利于会计人员严格执行会计制度, 提高自身素质

会计委派间接监管小组的介入,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单位会计人员“看单位领导脸色, 听单位领导吩咐”做账的局面, 有利于会计人员遵照财经纪律、财会制度办事。通过间接监管, 一方面保证单位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提高单位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地位;另一方面, 作为间接监管部门, 会计中心可经常对单位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 使其尽心尽职的做好本职工作。

(三) 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通过间接监管, 帮助单位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管理制度。同时, 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 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 保证账实相符;促进单位建立和完善采购招投标制度, 推进政府采购制度的贯彻实施;参与单位重大工程项目的跟踪管理, 加强对大额工程支出的管理和监督, 防止贪污、浪费等腐败现象的产生, 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 能够强化财政部门对预算资金的管理监督

实行会计委派改革后, 财政监督变事后检查为事前预防, 变跟踪管理为全程监督, 预算资金的流向、流速和流量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掌握, 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显著提高。通过间接监管, 可提高单位预决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以真实、准确的数据编制预算和决算报表, 保证财政分配的合理性, 进一步强化财政的调控职能, 并为财政职能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五) 能够提高对事业单位的监管效率

由于间接监管制避免了对单位经营管理的直接参与, 减少了其直接性的干预, 从而使单位领导认为其权利没有受到干预, 因此, 间接监管方式更容易被单位所接受且得到有力的配合。

三、完善会计委派间接监管方式的建议

(一) 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间接监管人员应努力提高单位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在单位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积极参与单位本年度年终决算和下年度预算的编制, 提高单位预决算的真实性、可比性。同时, 在一些基础较好的地方试行月度用款计划的编制, 从而促进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为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打下扎实基础。

(二) 完善财务巡查制度

建立财务巡查制度, 明确巡查工作的内容和权责, 由专门人员对被监督单位和项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巡查, 指导被监管单位的会计工作, 对检查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中心汇报。会计管理中心应定期检查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 确保制度有效运行、落到实处。在实践和检查过程中, 针对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各项制度, 制定新的管理办法和措施。通过定期检查监督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促使会计人员自觉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遵纪守法, 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 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使会计管理中心及时掌握监管单位的经济动态, 有效地制约监管单位资金使用。

(三) 强化教育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第一, 会计人员上岗之前都要经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门培训, 并经过考试或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第二, 对已在岗的会计人员也要根据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第三, 应对会计人员规定服务时间, 这是保障会计人员能够行使监督与管理职能的关键。第四, 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

(四) 建立财务信息报送、反馈和公开制度

被纳人间接监管的单位应按要求定期向会计委派管理中心报送财务会计报告, 以便会计中心及时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 进行有针对性的巡查, 有助于及时发现被监管单位的财务问题。会计中心和被监管单位之间建立起完备的议事反馈制度。即:重大事项一事一反馈, 日常事项一月一反馈;做小结一季一反馈, 年度报告一年一反馈;议事反馈制度必须定时、集中。采用信息公开或公示, 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 对公开或公示的内容、层次、范围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经试点后可逐步、稳妥的进行推广。

(五) 参与对单位财务人员的考核工作

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实行双重考核的原则, 以财政部门、会计中心考核为主, 被监管单位考核为辅, 对其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定以确定其考核等级。对会计人员进行严格工作业绩考核, 将会计人员是否履行会计监督职责, 以及服务单位一定时期的实际业绩两方面纳入考核范围, 使会计人员既能够履行监督职责, 又关心单位的经营管理。

(六) 逐步实施会计电算化监管

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 实现会计电算化, 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进行电算化监管必须严格系统操作环境的管理与控制, 严格遵守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 并引进成熟、稳定的审计软件。

同时, 在有条件的单位, 还可实现单位与会计委派管理中心的联网, 保证会计中心随时对单位的收支规模、账务处理进行动态监督。

(七) 积极与其他监督部门合作, 实现协同监管

间接融资方式 篇5

不少学者提出, 要发展产业集群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如, 魏守华等, 2002;刘和平等, 2005;张淑敏等, 2007) 。根据波特的定义, 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 他们同处于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 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进一步, 中小企业集群是由一群彼此独立自主又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组织, 其结构介于纯市场和层级组织之间, 比市场稳定, 比层级组织灵活%&。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经济的区域聚集特征越来越明显, 如福建晋江的鞋材、浙江绍兴的中国轻纺城、江苏武进的灯具城等, 这些区域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确实比其他地方要好得多。这提示我们,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 产业集群对中小企业融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文即基于产业集群模式对中小企业间接融资进行博弈分析。

一、集群内间接融资的企业间博弈模型分析

(一) 理论前提

对于中小企业集群内间接融资的分析, 是基于产业集群内各家企业形成的“信誉链”融资。这是建立在企业共生和集群基础上的一种融资方式, 它充分利用企业之间基于供应链的共生关系、相互信任与互相监督, 通过把各家企业的信誉进行捆绑联合提高到商业银行可以接受的水平, 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信誉主体, 以此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该博弈中的主体为参加信誉链融资的各家企业, 都是完全的“理性经济人”, 即总是以实现个体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二) 基本假设

1. 一个集群内有两家企业, 分别为A和B。

2. 集群内企业仅有两种策略:第一阶段选择合作、不合作;下一阶段选择还款、不还款, 其中某一企业选择不还款时, 另一企业若选择还款, 则表示还款的企业偿还集群的全部借款。

3. 企业A和B分别同时获得1个单位的借款, 利息为I, 贷款所投资项目的收益分别为R1和R2, 集群成员都不还款都会分别受到金融机构的惩罚p。

4.惩罚p大于企业应还款的本利和, 这样才能激励企业还款, 即p> (1+I) ;同时为方便分析, 设 (1+I)

5. 只有双方企业合作时才能获取贷款, 任意一家企业都无法单独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三) 博弈模型

1. 两阶段博弈的纳什均衡。

根据以上假设, 该博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AB双方同时决定是否合作, 只有当双方都选择合作时才能共同获得贷款, 如果有一方选择不合作则双方都没有办法获得贷款, 得益为 (0, 0) 。第二个阶段, AB双方同时选择是否还款, 具体得益如表1所示。

用逆推归纳法来分析这个博弈, 首先分析第二个阶段博弈双方的选择, 不难发现, 唯一具有稳定性的策略组合是 (不还款, 不还款) , 博弈陷入“囚徒困境”, 即博弈的参与者都寄希望于对方选择还款以实现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结果导致了最差的均衡结果。集群将因为没有还款而受到贷款人惩罚, 当然这种惩罚可能是罚款, 也可能是取消集群的贷款资格, 降低信用等级等。再回到第一个阶段时发现, AB双方唯一的纳什均衡就是选择 (合作, 合作) 。

因此, 本博弈唯一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就是第一阶段选择 (合作, 合作) , 第二阶段选择 (不还款, 不还款) , 即集群内的企业联合起来向银行申贷, 然后集体拒绝还款。这虽然带来了短期收益, 但从长期来看, 集群内企业将不会联合申贷, 也没有办法单独获取贷款, 仍然面临外部融资约束。

2. 无限重复博弈的纳什均衡。

由于集群内企业的生命周期的不确定性, 我们可将基于信誉链联合贷款的行为视作随机停止的重复博弈, 概率已知。这种已知概率的随机停止的重复博弈可以当作无限次重复博弈进行分析, 即不存在结束重复的确定时间, 并且不能忽视时间得益的价值差异和贴现问题。

我们假设 (1) 参与企业A和B都有相同的贴现系数δ, 且0<δ<1; (2) 集群内企业均采取“触发策略”和“冷酷策略”④, 即首先试探合作, 一旦发现对方不合作则也用不合作进行报复, 并且将永远不合作。

在这个博弈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中, 我们假设两博弈方都采取如下策略:第一阶段开始同时选择合作并且无条件选择还款, 在t阶段时, 若前t-1阶段的结果都是 (还款, 还款) 则坚持选择“还款”, 否则将永远选择“不合作”报复。

(1) 如果企业B在第t次选择不还款, 根据假定, 双方采取的是“冷酷策略”, 故企业A在第t次时仍然选择还款, 其均衡为 (还款, 不还款) 。但是从第t+1次起以后的阶段双方将一直坚持选择不合作, 根据基本假设, 双方单独将都不能获得贷款, 则以后各阶段的得益都为0。因此双方在进行t次重复博弈后总得益的贴现值分别为:

(2) 如果企业B在第t次选择还款, 并和A企业保持长期合作时, (还款, 还款) 为一个均衡。双方进行无限次重复博弈, 总得益的贴现值分别为:

因此, 只要使B选择还款的收益大于其选择不还款的收益, B会选择还款使合作保持下去。

根据KMRW声誉模型的结论, 当时 , , 双方会坚持选择合作, (还款, 还款) 成为该博弈的一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即保持长期合作的得益要大于短期机会主义行为的得益;反过来说, 如果博弈方不守信誉, 不选择还款, 由于博弈重复的次数足够多, 则其未来的损失就会超过其眼前的利益。因此, 在无限重复博弈的条件下, 集群内中小企业能够走出“囚徒困境”, 实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选择。

(四) 结论分析

上述重复博弈的均衡路径 (博弈双方每个阶段都选择还款) 是在 时才成立。因此, 为确保具有帕累托效率的均衡 (还款, 还款) 始终被选择, 我们应保证博弈可以无限次重复并且使企业始终保持合作的收益大于其违约获得的收益。该收益越大, 则双方保持长期合作的可能性越强。

第一, 为确保博弈中的企业选择触发策略成为可信威胁, 金融机构对不诚信的企业进行的处罚应大于企业贷款的本利和, 即 (1+I) >p。

第二, δ是得益现阶段的贴现系数, 是企业对未来收益的判断。对未来的收益越确定, 则δ就越大;反之越小。因此, 可以认为δ与集群内企业的流动性和信息的传导机制相关。

集群内企业的流动性越小, 双方长期合作的意图越强, 企业间的博弈将越接近无限重复博弈的假设, 则δ越大;信息的传导越通畅, 企业之间的了解就越充分, 声誉传播就越快, 则δ也就越大。表明企业为长期的利益从一开始就会积极合作并始终坚持还款以建立自己良好的声誉, 因此可通过降低集群内企业的流动性、加强集群内相关的信息传导以增加δ。

第三, 是有关还款额与收益的函数。当贷款数额一定时, 银行的贷款利率越小, 企业的投资收益越大, 则企业选择主动还款、坚持长期合作的动力就越大。其中R2是与宏观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投资战略等密切相关, 而I主要由当时的国家宏观金融调控和市场化利率波动所决定。因此要确保上述不等式尽可能成立, 可以使得I适当地减小, R2适当地增大。在相关的政治经济环境蓬勃发展的情况下, 企业的预期收益加大, 同时投资收益R2也会较大, 集群内企业更倾向于长期合作以求互利。

二、促进集群内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策略建议

(一) 集群内在机制建设

1. 加大集群的地域根植性。

在一个产业集群里, 中小企业都集聚在同一地理空间, 信誉链上的中小企业之间在产业集群空间上彼此接近、频繁地竞争合作, 企业间的分工合作也是多次重复博弈, 形成了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地理“根植性”。为降低集群内企业的流动性, 应努力培育企业的地域根植性, 推动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增强企业之间的信任, 强化集群的文化建设, 加强集群理念的统一和协调。

2. 完善集群内的机制建设。

信誉链的核心是厂商信誉的共建与共享, 具体而言就是完善建设集群内的各项机制, 驱使集群内中小企业主动保持长期合作以提高自身信誉, 进而提升整条信誉链的边际信誉度, 使得信誉链上的所有中小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有效减小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约束。

(二) 集群外部环境建设

1. 宏观环境的保障。

第一, 为中小企业创造平等的融资环境。一方面, 应保持经济政策的公平统一, 坚持以市场化原则促进企业发展, 不歧视、不限制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 应保证法律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有法可依, 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第二, 积极推动地域性产业集群的发展。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根据本地的产业优势、文化优势、资源优势等具体因素, 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 加大公共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集群内的软硬设施建设, 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入集群。第三, 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我国现阶段的资本市场发展还很不完善, 中小企业的外源性融资渠道非常狭窄, 主要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因此, 应加强建设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并利用中小企业集群内的“示范效应”和“羊群效应”带动集群的整体发展。

2. 金融机构的合作与监管。

第一, 要促进现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一方面, 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应保持合理的贷款利率, 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 使更多的中小企业享受到融资的便利;另一方面, 应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设计更多合适的金融产品以满足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第二, 要大力发展对应的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 因此应鼓励民间金融机构的合法化发展, 积极推动中小金融机构建设, 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丰富的间接融资渠道。最后, 要加强金融机构对融资企业的监管。适当的惩罚机制将使得中小企业集群间接融资博弈持续进行;而惩处机制是以严格的监管机制为基础。因此, 为了保证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顺畅和银行的利益,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融资企业的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古赞歌卜庆军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商业研究200622

【2】王书贞基于“银企博弈”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经济学研究20076

【3】谢识予经济博弈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间接融资方式 篇6

第一, 正规金融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低, 个体私营企业的比重最少。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 流动资金短缺, 融资渠道不畅, 融资困难始终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 辽宁民营经济已占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 到2006年年底, 辽宁民营企业 (含个体工商户) 已达168.8万户,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800亿元, 占全省GDP的51.8%;上交税金522亿元, 占全省的35.9%;从业人员942万人;固定资产投资2758亿元;出口企业达7072户, 从业人员77万人, 实现出口交货值908亿元, 约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40%。在民营中小企业对外出口中, 高新技术出口大幅增加, 其中机械类产品出口增长近50%。但与浙江等发达省份相比, 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 间接融资贷款难, 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第二, 以银行信贷为主的正规金融, 是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首选。民营中小企业都把向银行、信用社贷款作为间接融资的首选, 贷款占企业总负债的比重60%以上。据有关部门对温州地区19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 贷款占企业总负债的比重平均为61.3%。当遇到资金困难时, 有150家企业首先想到的是向银行、信用社贷款, 首选民间借款的为27家, 首选拖欠贷款的13家;上述被调查企业中, 有125家企业 (占65.8%) 的贷款要求基本得到了满足、缺口不大, 53家不能满足、缺口很大, 12家基本得不到贷款。据宁波市对207户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 “当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时”, 有90.4%的企业选择了“银行信贷”的融资方式;“当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 有79.4%的企业选择了“银行信贷”的融资方式。

第三, 国有银行与中小金融机构对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贷款的态度和做法存在很大反差。国有银行常常会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或缺乏抵押资产为由拒贷;但一些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人员通过深入企业掌握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 客观评估信贷需求和信贷风险, 一般都能够较好地满足其信贷需求。目前, 存款在进一步向国有银行集中的同时, 国有银行贷款增长却反而放慢, 这种现象持续下去, 势必会加大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困难。

第四, 非正式金融仍是民营中小企业解决创业和企业运作资金的重要渠道。基于民营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满足资金需求的现实, 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 非正式金融活动便应运而生。尽管监管部门严格限制各种形式的民间融资活动, 对民间“乱集资”活动严加取缔, 但民间金融活动的客观存在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到目前为止, 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是自我融资和非正规渠道融资。

二、民营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原因

一是在间接融资体系中, 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建立于改革开放初期, 基本上以服务国有经济的国有银行为主, 缺乏与中小企业配套的中小金融机构, 当我国的经济成分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时, 各个不同的经济主体在融资中应占据不同的位置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的不对称性、信贷结构与需求的不对称性就日益显露出来,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在融资体制中自然处于不利地位。近年来, 尽管国家开始重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各家银行也都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 但收效甚微, 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信贷的风险、成本和效率上。

二是民营中小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甚完善, 银行担心贷款风险过大。民营中小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 其产权关系比较明晰。但是, 从现实状况来看, 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甚完善, 当前的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实行“家族式”、“集权式”的管理模式。在这种体制下, 银行因担心民营中小企业不按科学的程序进行经营决策, 而使银行贷款不能按期收回。另外, 近年来少数民营中小企业骗取银行信任后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 这些恶劣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累及其他民营企业, 银行管理者不得不加大防范这种道德风险的力度。

三是民营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尽管“两本账”和做假账不是民营中小企业的“专利”, 但由于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财务审计制度相对松弛, 因而民营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 以致出现民营中小企业越是美化和包装的财务报表和贷款可行性分析报告, 银行就越是怀疑其业绩和实力的“信用危机”。

四是所有制歧视仍不同程度存在。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 金融部门的“恐私”心理相当普遍。一些地方反映, 同样数额的不良贷款, 贷款对象如果是国有企业, 银行工作人员可以不承担责任, 如果是私营企业则可能被司法机关追究。出于对贷款责任的担心, 信贷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就十分谨慎, 表现为尽量限制对民营经济的贷款数额、贷款手续繁杂、抵押条件苛刻、对抵押品要求过严、抵押率过低。有的私营企业反映, 争取一笔贷款往往要花费多达半年的时间, 由此贻误商机的事例不在少数。

三、解决民营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境的对策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间接融资体系。首先, 国有商业银行要转变观念, 重视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真正的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其发放贷款的基本原则应是唯“效益”论, 而非唯“成分”论, 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造步伐的加快, 银行间的竞争必将越来越激烈, 客观上也要求银行注重效益, 而不是注重成分。因此, 银行在民营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应提倡公平信贷, 对于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中小企业同样给予信贷支持。事实上, 银行将资金投放在有效益的民营中小企业比将资金沉淀在经营管理不善的国有企业能带来更好的效益。另一方面, 从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来看, 放弃一大批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中小企业客户, 也必然降低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其次, 大力发展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多种形式、多种成分的地方性、行业性和混合型中小金融机构, 包括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特别要建立一大批直接服务于或以民营企业为重点的中小商业银行, 特别是地方性民营中小商业银行, 不仅可以打破银行“官营”的垄断,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大大拓宽民营企业间接的融资渠道, 而且还有利于把民间借贷纳入正常的融资体系, 使地下金融浮出水面, 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改善金融环境。

健全间接融资中介服务体系, 改善间接融资的外部环境。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权威性的企业信用评估机构, 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扫清认知上的障碍。企业信用评估机构虽本身不能为民营中小企业直接融资, 但在当前社会对民营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了解或难以全面了解的情况下, 信用评估机构所具有的超脱性、权威性和利益性, 却能够很好地为融资者, 特别是商业银行提供一个信贷决策依据。其次, 建立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降低银行信贷风险。设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民营经济融资担保机构就显得尤为迫切。一是由各级政府组织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和地方性民营企业融资担保公司, 专门对符合担保条件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并可直接对民营企业进行小额特定项目融资, 此类机构可收取适当比例的担保手续费。二是可建立有加入行业工会的民营企业会员出资的行业外融资担保机构, 专门解决会员的融资担保问题, 此类机构不收取担保手续费及其他有关费用。三是专门建立用于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的财政贴息担保基金。

优化间接融资行为, 提高间接融资的效率。间接融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将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主导模式。但是, 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使得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也面临种种挑战和困难。其中, 来自资金的融出方的银行业的约束与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中国银行业正逐步转变其经营机制,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性银行, 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前提下, 尽可能抑制风险损失。近年来, 银行的盲目扩张现象已有较大改变, 甚至出现了为回避风险惜贷的现象, 这可以从银行业中出现的贷差转为存差中得到印证。因此, 民营中小企业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和制约。如果民营企业不改变以往的“敢借、敢花、敢赖”的行为, 其结果必然是融资难度的加大和融资成本的上升, 最终导致融资风险的加大。从这个角度看, 民营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这其中当然离不开银行业改革的配套实施, 而重塑银企关系则是重中之重。

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通过制度创新取得金融机构信任。现阶段我国相当一部分民营中小企业还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 这种管理体制在企业初创阶段, 或对于技术层面低、经营内容单一的中小企业而言可能有某种合理性, 但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经营领域拓宽、技术层面提高、组织机构日趋复杂的情况下, 如果仍由家族成员把持企业管理的重要岗位, 不利于引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才, 不利于合理授权和科学决策。因此民营企业要赢得银行对其经营管理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的认可, 必须适时进行股份制改造, 从根本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摘要:民营中小企业对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因素存在, 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在融资尤其是间接融资上存在着很大的障碍。本文试从间接融资的理论和现状出发, 分析民营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境的各种原因, 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境,对策

参考文献

[1]姚淑芹.民营企业融资体系的构建[J].经济论坛, 2004, 15:44-45.

[2]陈雄.论民营经济发展的区域制度环境[J].探索, 2004, 3:75-76.

[3]张力.浅析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障碍[J].经济问题探索, 2004, 8:91-92.

间接融资方式 篇7

浙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方之一, 也是中小企业最集中的省份之一, 民营中小企业已成为浙江国民经济的主体力量, 为浙江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据统计, 1978-2006年, 全省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加到15649亿元, 增量的70%由民营经济创造;工业增加值从47亿元增加到8438亿元, 增量的75%由民营经济创造。改革开放以来, 浙江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4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居各省之首,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的位次由第9位、第8位上升到第3位、第4位。

尽管民营企业对浙江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民营企业 (主要是指民营中小企业) 的发展正受到来自资金融通的约束。据2002年浙江经贸委中小企业局的一项调查显示, 有60.47%的民营中小企业认为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较难, 有23.26%的民营中小企业认为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十分困难, 即83.73的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以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 90年代后期其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占其贷款总量的比例最高年份不到9%。这几年他们开始重视民营中小企业贷款, 贷款比例有所提高, 至2005年9月, 贷款比例为17%。但仍很难与民营中小企业对浙江经济发展的贡献相匹配。

二、现有融资渠道的可行性分析

为解决浙江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很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对策建议, 从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的角度分析, 主要有内源融资、民间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几种, 下面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其进行分析:

1、内源融资和民间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民营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等特点。内源融资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后, 开始重视销售, 向制度创新、规模经营和科学管理等方面转变, 对资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 提升产业档次、更新技术设备、扩大生产规模, 对资金的需求量开始增加, 单靠自有资本已很难满足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 企业必须转向能迅速筹集大量资金的外部。

2、民间融资

民间融资是相对于法定的金融市场融资而言的, 主要有“个人间的融资”、“企业间的融资”以及“企业向个人融资”三个方面, 它没有通过国家法定的金融机构作为中介, 而是直接在民间进行的一种资金拆借活动。民间融资的参与范围广, 方式比较灵活。但是, 由于国家金融体系深化改革和民间融资自身的局限性, 它不可能提供大规模、稳定且低成本的资金, 同时由于信用困扰问题, 很大一部分“寻租”资金转向了房地产等行业, 因此, 靠民间融资来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促进其进一步地发展也不现实。

3、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两种方式。目前, 在我国服务于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尚未完全建立, 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处于缺位状态。在股票上市方面, 国有企业特别是关系到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大中型国有企业, 比民营企业在政策扶植方面更具有优势。而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相对狭小, 而且市场进入门槛高。《公司法》规定, 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市必须己经连续三年赢利, 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 这些硬性条件是现阶段民营中小企业难以达到的。因此, 除少数规模较大的知名民营企业外, 大部分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股票上市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 还有些民营企业即使符合上市要求, 但考虑到上市后须充分披露会计信息的成本可能会高于融资收益, 因而改制上市的积极性不高。在发行企业债券方面, 由于涉及到金融风险问题, 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难以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另外, 投资者对民营企业发行债券的信用存在顾虑, 缺乏购买信心, 所以, 民营企业也难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取得资金。

4、间接融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自有资本和民间融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中后期、成熟期的需求;直接上市融资又是绝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 民营企业融资的出路在于在保持其权益资本融资机制的前提下, 进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企业组织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并使之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其具有高效性、灵活性、量大性和集中性的特点。然而, 从现行的间接融资状况看, 民营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企业贷款的难度很大, 比例很少, 其原因主要是金融机构“惜贷”。

三、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惜贷”的原因分析

1、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

民营企业是一个复杂的企业群体, 在短缺经济条件下, 民营企业利用市场供求缺口, 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买方市场形成后,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 困难逐渐加剧, 这增加了民营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的难度, 结合民营企业的现状, 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企业总体管理水平不高, 经营风险比较大。民营企业多数采取家族式管理方式, 重大决策多是企业法人代表一人说了算, 缺乏科学决策体系, 且多数经营规模相对较小, 经营业绩不稳定, 经营中不确定因素多, 抵御风险能力差, 银行认为会加剧信贷风险, 降低了银行贷款意愿。

二是财务信息透明度低。首先, 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内部化的, 通过一般渠道很难获得。其次,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报表的随意性大、真实性差。第三, 多数民营企业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 财务报表不规范, 甚至不存在。由于上述情况造成银行和企业财务信息严重不对称, 银行对其进行贷款前期考察时, 难以正确判断所提供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致使银行不能准确把握贷款对象的还款能力, 无法监督企业借款的投向, 降低了银行信贷的积极性。

三是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贷款担保。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 目前银行对企业的贷款逐渐转向以安全性为主的方向。银行除了对少数信誉良好的大企业外几乎不再发放信用贷款。在这种情况下, 民营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贷款担保就很难获得贷款。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许多原因特别是政策方面的原因采取挂靠集体, 与集体合资合作的方式经营, 导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所有权等产权不明晰、法律障碍多, 无法用作贷款抵押品的问题。这大大影响了民营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的能力。

2、银行与民营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在银行和借款人之间永远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主要指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 在金融市场上, 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会造成这样一种严重的后果, 即资金使用者利用其信息优势在事先的谈判、签约的过程或事后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 使资金提供者承担过多的风险。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讲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面对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根本上切断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银行为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 会选择多种技术手段和资金配置策略来减轻自身的不利局面。在我国当前民营企业信贷市场上, 商业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时, 主要从企业的资信、还本付息能力、担保状况等方面综合考虑。一般而言, 民营企业存在着资金实力和自我担保能力较弱, 财务状况易于恶化和现金流量不稳定等诸多不确定因素, 且不少民营企业本身具有强烈的隐瞒真实信息的主观意愿。因此, 放贷民营企业, 银行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去调查企业实际经营情况, 这样就造成了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成本过高;加上我国现行各种机制不甚完善, 社会信用体系缺乏, 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手段和技术比较匮乏, 一旦贷款的民营企业经营出现问题, 银行就必须面临坏账损失, 而这损失相对于贷款给国有企业又没有国家“埋单”, 只能由银行自己承受。因此, 从银行理性的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惜贷”和“慎贷”现象。

四、相关政策建议

1、提高民营企业自身信用

(一)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营效益, 以增强融资能力和信誉。

改善企业管理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庭经营, 家族式管理使利益关系缺乏制度约束, 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应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逐步淡化家族制, 引入职业经理人, 并通过内培外引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素质, 建立现代企业文化, 加强投资研究和论证, 重视科技创新, 这是保障自身发展和银行贷款安全性的重要前提。

(二) 完善财务制度, 增强信用意识, 构建良好的银企关系。

民营企业应在会计管理方面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建立内部管理办法, 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加强会计审计力度, 提高企业的恶透明度。

(三) 加快技术发行和进步, 提高科技含量, 增强持续发展动力。

民营企业由于发展的时间短, 实力弱, 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影响了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持续发展动力。因此, 民营企业要及时进行技术更新、改造、重视发明创新和科技新产品的开发, 有条件的向高新技术产业迈进。

(四) 民营企业要搞好银企关系。

民营企业要了解银行业务, 主动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关系, 使金融机构了解企业, 看到企业远大的前景, 愿意支持企业的发展, 这对一个成功的中小民营企业经营者来说都是必修的一课。具体来说, 中小民营企业可以主动向合作的金融机构沟通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财务状况, 说明遇到的困难, 以实绩和信誉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 而不应以各种违法或不正当的手段套取资金。

2、降低银行信息不对称的成本

(一) 健全中小企业投融资的信息制度。

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行业投资信息、地域投资信息等投资信息发布制度, 同时充分发挥收集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优势, 为资金持有者牵线搭桥, 使中小企业得到更多的投资机会和资金来源。

(二)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企业信用网络查询系统, 加强信用监督。

主要方式为利用先进的电脑系统和信息技术, 实现各银行联网, 建立统一的客户信息数据库, 同时接受中介机构通过网络传送的信用信息, 最终建立信用信息的双向流通体系, 以实现银行间信息资源共享, 从而快速掌握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背景和信用现状, 防止企业逃废债现象的发生, 完善信用监督机制。

(三) 建立中小金融机构。

决定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信息以及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信用, 而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时, 就具有信息优势和交易成本优势。因为地方中小民营金融机构能充分利用地方 (以至社区) 信息存量, 容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关于地方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等情况, 可省去大量的调研费用, 并能减少审核批准程序, 这样就很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

此外, 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惜贷”的难题,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的担保机制, 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有了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 银行就可以降低贷款风险, 民营企业则可以便利地获得所需要的贷款。

摘要:民营经济是浙江国民经济的主体力量, 在浙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融资难问题已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 特别是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束缚。本文比较了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几种融资方式, 并最终得出间接融资是民营中小企业的首选, 并在此基础上对间接融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对策

参考文献

[1]、史晋川,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年2月第一版。

[2]、倪光, 对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财会研究, 2005, (1) 。

[3]、康立, 中国民营经济融资困境的理论解析及政策出路[J].财贸研究, 2004, (4) 。

[4]、张杰, 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秩序[J].经济研究, 2000, (4) 。

间接融资方式 篇8

在电力工业中,带电作业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技术。带电作业技术的发展,首先从配电线路上开始,然后发展到输电线路,再向变电站延伸。我国的带电作业最早是在1954年东北鞍山电业局正式开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带电作业技术日趋成熟,特别是近几年,变电站的间接带电作业方式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大扩展了变电站带电作业的领域和范围。

泉州电业局从1998年开始在10~220kV变电设备上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间接带电作业,通过理论探索和实际操作经验总结,研制了一系列地电位带电作业工器具,编制了变电带电作业指导书,实现了带电检修、带电短接、带电清扫、带电检测、带电加油补气、带电处理各类缺陷等,从而使变电站间接带电作业工作逐步走向了标准化管理的轨道。

1 变电设备带电作业特点

所谓变电设备“带电作业”具有两层意思,一是电气设备必须带电而不是停电的状态。如高压电气设备以绝缘油和SF6气体作为电介质,压力降低会使绝缘强度降低,因此必需进行补油或补气。按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必须停电,考虑到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不停电,即采取带电作业的技术手段和作业方法,保证高压设备中的油、气、等电介质满足绝缘等性能要求。

变电设备带电作业还要考虑设备的型式和绝缘介质等特点,对于断路器、变压器套管、互感器、套管、GIS等采用SF6为电介质的高压设备,带电补气还要考虑水分对SF6理化特性的影响;对于变压器、油浸式互感器等采用绝缘油为电介质的高压设备,带电补油除了考虑水分影响外,还需要考虑油压、油速、温度对绝缘油性能和质量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确保带电作业不影响高压设备的绝缘性能,应加强对带电补油(气)高压设备的油气监督工作。如带电补油作业前,应取油进行油质和色谱试验,带电注油24小时后再次进行油质和色谱试验,而后按新投产设备进行试验。带电补气作业则应在24小时后进行微水试验确保绝缘合格。

二是对带电电气设备进行检修、测量、清扫工作的通称。如带电清扫作业是作业人员不直接接触带电体,按电压等级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利用绝缘工具、绝缘导线、设备仪器等工具进行高压带电的间接地电位作业。

2 间接带电作业的安全要求

间接带电作业的特点是作业人体→绝缘工具→带电体,如果绝缘工具绝缘降低,那么流入人体的电流将从带电体经绝缘工具流入地电位。因此,流入人体的电流成为地电位作业的最主要技术条件,对人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和绝缘遮蔽工具(绝缘操作杆长短、绝缘护套、绝缘罩、绝缘挡板)、检修工具等都有严格要求,具体参数见表1、表2。

3 间接带电作业的注意事项

3.1 对绝缘工具的要求

(1)选择电气性能优良的绝缘材料,如环氧酚醛玻璃布板(管),避免选用吸水性大的材料。

(2)绝缘材料尺寸稳定,耐腐蚀性能好,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3)按不同电压等级选用相应有效绝缘长度的操作杆。

(4)使用前必须按电力试验规程的要求,对绝缘工器具进行绝缘测试,如110kV耐压试验为220kV,只有绝缘合格方可使用。

3.2 带电作业工器具现场使用要求

(1)持操作杆作业人员应戴好安全帽和合格的手套。

(2)在工作现场地面应放苫布,暂不使用的工器具均应摆放在苫布上,严禁与地面直接接触。

(3)传递工具时要轻拿轻放,避免与电气设备或架构磕碰。

(4)作业前应检查带电作业工器具和设备电压等级一致、操作杆的抗扭抗弯试验水平以及金具等其它相关物品。

3.3 环境条件的要求

带电作业必须选择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天气不得进行,现场风速不能大于5级,并随时注意天气的变化,必要时应停止作业。

4 间接带电作业方法及其应用

4.1 带电检修

研发刀闸发热处理专用作业工具。

(1)多功能刀口维护工具。设备接触电阻偏大,可在带电工具绝缘棒上端的金具上装上砂纸、白布、钢丝刷等清理工具,也可将棘轮扳手或力矩扳手固定在金具上,对刀闸刀口进行带电紧固。

(2)导线短接工具。设备接头发热,可通过计算将2条满足线路电流的软导线分别接在绝缘操作棒上端,然后将其紧固在导线接头发热的两端,实现分流作用,可有效降低导线接头温度。

(3)螺丝紧固工具。螺丝松动,可在绝缘操作棒上端装上万向套筒或电动扳手以便任意改变角度,实现带电紧固螺栓,

泉州电业局自行研发的带电工具可以实现多种带电作业,方法简单、可靠、灵活,并可根据不同需要制作相应需求的工具。

4.2 带电检测(测试)

研制的带电作业检测仪符合高电压电气设备绝缘带电测试的要求,如氧化锌避雷器带电测试,电容型设备(电容绝缘型电流互感器、套管、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等)带电测试,开关柜(GIS)局放测试,零值绝缘子等,可代替代传部分常规停电试验。

(1)主要流程。

①记录试验时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运行电压。

②绝对值法。用电压传感器测量相应母线TV二次相电压,用电流线取得被测容性设备末屏泄漏电流。当电压和电流线都接好后,开始测量,从仪器上读取数值。

③相对值法。测量2个同相电容性设备的介质损耗差值和电容量比值。

④本试验应在每年雷雨季节前进行。

(2)注意事项。

①应使用经试验合格的安全工器具,注意保持与带电设备距离。

②取TV二次电压时,应防止TV二次短路。

③测量宜在设备表面干燥时进行,应注意相间干扰的影响。

④将作业位置外的导线、引线等部件遮蔽或隔离起来,以防相间短路或接地。

4.3 带电清扫

研制的带电清扫机(如图1所示)可对户外变电设备外绝缘(如断路器、隔离开关、避雷器、主变套管瓷瓶、主变散热片)进行清洗,解决了设备外绝缘污闪问题。

(1)主要流程。

①将清扫器绝缘操作杆、刷盘架、关节连接器、长软轴等连接好。

②手持清扫器操作杆,用脚踏下电机启动开关,检查毛刷转向是否正确。

③检查合格后开始对设备进行清扫作业。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手持部位不得超越高压试验接地环。

④操作人员举起手持清扫器将刷盘架上的支撑限位垫搭靠在设备瓷裙边沿上,启动电机后,毛刷高速旋转吸抱住瓷柱即可进行带电清扫作业。

⑤保持刷盘架上的毛刷始终处于水平位置,手持操作杆左右轻轻摆动,为防止灰尘太多造成接地放电事故,必须沿瓷瓶右下而上清扫,然后再由上向下逐层清扫。

⑥当一组设备清扫完成后,必须等电机停止,方可移至下一组。

⑦作业结束后,断开电源,按与连接组装顺序相反的步骤拆卸各部件。

(2)安全注意事项。

①操作前应先确认带电清扫机型号与参数是否与设备的电压等级一致。

②清扫前应检查瓷瓶是否完好,有无裂缝,瓷瓶损伤不得进行带电清扫以防止瓷瓶脱落。

作业前应对清扫机进行检查,确认其是否完好,使用5 000V绝缘摇表或绝缘检测仪进行分段绝缘检测,阻值应不低于700MΩ。

4.4 带电补油(气)

研制补油补气的专用工具,解决变压器(互感器)油位偏低、SF6压力不足等缺陷。

(1)主要流程。

①将补油机的各种专用过渡接头连接好。

②系统进行抽真空,当达到预设值后,完成补油机的储油。

③管路安全可靠后开始循环排气泡,直到没有任何气泡方可停止。

④设置补油机的补油流速为0.5L/min,开始补油,直至油位符合要求。

(2)补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控制与设备带电部位的安全距离,不得超过互感器油箱上端部。

②抽真空后应按规定进行排气泡循环,以杜绝气泡进入互感器本体内部。

③补油流速只能设置为0.5L/min,以免油流过大过急导致绝缘故障。

④补油装置各阀门应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产品,防止漏气漏油。

⑤补油前应将补油装置管路中空气抽干净,检查真空度未见下降。

⑥做好防止互感器跑油措施。检查补油装置本身设置,确保当管道压力大于0.45MPa时补油机自动停止;补油过程中加强监视,发现跑油现象立即关闭补油机,并准备快干封堵材料,随时准备进行封堵;补油结束后应注意取油口的恢复。

5 结束语

泉州电业局开展高压设备变电站间接带电作业以来,成功了处理了120多条次紧急缺陷,减少设备的停役次数,大大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随着状态检修的开展和设备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变电站间接带电作业将会越来越多。目前,变电站间接带电作业方式明显受到了带电作业设备的限制,现有的工器具和带电检测设备比较单一,无法实现全方位的带电作业。因此,下一步应加强新技术和新工具的研制、推广和使用,使之成为高压设备检修维护的主导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力.高电压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易辉.带电作业技术标准体系及标准解读[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4]陈家斌.电力生产安全技术及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3

间接融资方式 篇9

一、小微企业概述及间接融资困境

小微企业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小型企业及微型企业, 此外, 还将一部分符合规定的个体商户及家庭型企业纳入这一概念体系之中。在对小微企业进行分类的时候, 可以根据小微企业与互联网之间存在的关系将其分为线上小微企业及线下小微企业。

线上小微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中参与正常交易, 是互联网运营中的一个环节。其中, 线上小微企业还可以分为业务型企业、信息型企业及项目型企业。相比较而言, 线下小微企业自身的生产及经营环节没有与互联网之间产生交易, 自身的运营是通过线下开展的。

从上表可以看出, 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在逐年增长, 但是与其它企业相比, 增长速度不够快且与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显然不成比例。根据我国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报告显示, 在中小企业贷款成功率方面, 小微企业最低, 具体的贷款成功率在30%之下, 这充分体现了小微企业在间接融资方面存在一定的困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 自身发展程度不高。一些小微企业在发展中体现出了波动较大的存续时间,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 没有制定合理的内部工作制度, 在财务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没有体现出较强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这样一来, 自身发展的程度不够, 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在进行间接融资的时候, 就很难让金融机构对其产生信赖进而快速放款。

第二, 市场发展程度不高。小微企业进行间接融资的市场没有形成完善发展, 市场内部的风险机制、财务机制与补偿机制都很不完善, 市场的信用性不强。小微企业在这种不完善的金融市场中申请融资与贷款, 很难与实力比较雄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展开竞争、可以说, 市场发展程度较低, 使小微企业的间接融资缺少合理市场环境的保障。

第三, 银行重视程度不高。很多银行在为企业进行放款的时候, 更加倾向于大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 没有认识到小微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为我国经济作出的贡献及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 因此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造成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提供服务方面存在缺失, 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间接融资

当前, 网络技术和云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也得到了深入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和间接融资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可以使小微企业在进行间接融资的时候寻求到更为多元的资金来源。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小微企业间接融资有以下几种形式:

1. 电商平台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小微企业在进行间接融资的时候, 可以利用电商平台的发展优势来获取资金。电商平台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会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并且在供应链体系中可以掌握客户的交易信息及相应的交易数据。电商平台还可以对客户的交易信息数据进行调查, 并在相应的模型中对这些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加以检验。在确认客户信息数据真实性之后, 电商平台就可以将真实数据作为小微企业的真实信用, 为其制定出相应的贷款融资额度。

某小微企业在间接融资的过程中与电商平台进行合作, 改变了传统贷款形式中的金融抵押形式, 电商平台在对该企业进行审核之后, 将平台内部自身的客户订单及应收账款等作为资金提供给该企业进行贷款。这样一来, 该企业的间接融资都是在电商平台内部进行的, 信用担保也是由电商平台进行承担, 不仅保证了该企业间接融资的效率, 也使电商平台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优势。该企业在电商平台帮助进行间接融资之后, 自身发展速度得到了提升, 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 金融服务平台

互联网金融体系中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应用的技术有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技术及相应的搜索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与银行内部的贷款审批等工作环节结合在一起, 就可以对小微企业间接融资工作进行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分析。金融服务平台自身所起到的作用, 简单来说就是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联系与纽带, 相当于完善的信息中介服务。金融服务平台在小微企业间接融资的过程中没有直接参与到贷款及放款业务中, 只是为银行的业务提供合理服务, 使银行在为小微企业进行放款的时候更加方便, 效率更高。

某小微企业在向银行申请间接融资的时候, 银行就应用了金融服务平台进行工作。该企业在金融服务平台的指引之下, 在网上进行贷款申请工作, 并且对于各大银行之间的放款效率等进行对比分析, 选择更加适合企业自身的贷款方向。与此同时, 银行在为该企业进行融资服务的时候, 应用金融服务平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评价该企业的信用问题时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金融服务平台的帮助之下, 该企业及银行自身都得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 实现了双赢。

3. P2P模式

P2P模式主要是为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 将网上金融平台与需要进行融资的小微企业联系在一起。P2P模式借贷平台起源于金融发达的西方国家, 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主要有英国的Zopa平台和美国的Prosper平台, Zopa平台和Prosper平台创新地将借款人和投资者有效地结合, 并降低了中间交易环节。P2P模式一经因内国内, 便异常火爆, 国内最早成立的有上海拍拍贷金融服务信息有限公司的拍拍贷和宜信公司旗下的宜人贷平台, 作为P2P模式典范的宜人贷成立于2006年, 业务涵盖小额信贷助农服务、小微借款咨询与交易促成, 产品主要有宜学贷、宜人贷、宜车贷等贷款品种, 产品较好地针对小微企业间接融资。P2P模式可以为间接融资的供需双方进行合理的评级, 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小微企业利用P2P模式进行间接融资,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多对多”

“多对多”形式, 主要指的就是小微企业对于企业内部的融资具体需求及融资人进行一定程度的有机组合, 改变原有的模式, 并将一部分企业债权进行转让, 从而获得相应的发展资金。需要注意的是, 在“多对多”形式下, P2P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的具体融资数额要超出小微企业所转出的债权, 这样才能保证融资的有效性。

(2) “一对多”

“一对多”形式, 主要指的就是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进行债权转让。与“多对多”形式不同的是, “一对多”形式的债权转让, 投资人自身所持有的债权可以进行交易, 这样做虽然对于小微企业间接融资有促进作用, 但是却具有一定的金融风险, 需要小微企业给予重视。

除了上述三种模式之外, 利用互联网金融中的众筹模式, 也能为小微企业进行间接融资带来帮助。众筹模式需要小微企业将自身的经营项目和发展形式进行阐述, 有兴趣的投资人会集体进行投资, 给小微企业提供资金。

需要注意的是, 小微企业在选择P2P模式与众筹模式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相关平台的资质, 以免给企业自身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 在我国一些地区, P2P平台和众筹平台在对小微企业进行放款的过程中, 出现了携款跑路的恶性事件。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相关的金融部门对于P2P模式和众筹模式缺乏相应严格的监管, 并且在资金调配方面给予P2P模式和众筹模式较大的支配权力。因此, 要想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需要有关部门进行严格监管, 加大监管工作力度, 发现问题一定要进行严肃处理, 同时也需要小微企业做好合理选择。

三、社区银行与小微企业间接融资

传统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最主要就体现在对大中型企业给予高度重视, 而忽视小微企业。在这样的情况和背景之下, 小微企业需要针对性较强的金融机构来为其提供服务, 满足其正常的间接融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及市场需求下, 社区银行应运而生, 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社区居民及小微企业。

1. 社区银行发展形式与小微企业的间接融资

(1) 改造现有银行

目前, 金融领域有观点认为可以将部分现有银行改造成社区银行, 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但是, 我国目前大型银行及采取股份制经营的银行占金融市场内部的2/3, 将小型银行改造成社区银行无法很好地调节当前的金融市场, 对于小微企业的间接融资无法起到真正作用。因此, 这一发展形式不具较强的现实意义。

(2) 改造小型信贷公司

小型信贷公司在提供信贷服务方面与社区银行的服务内容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之处, 可以很好地满足社区银行的服务目的。因此, 有关部门可以努力将小型信贷公司改造成社区银行。这样一来, 就可以很好地为小微企业提供间接融资服务, 还可以方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管。

金融部门虽然无法对现有的大型银行进行改造, 将其变为社区银行, 但是可以对其所开展的具体服务进行相应创新, 让大中型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带有社区银行的性质, 让服务更加贴合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此外, 在对小型信贷公司进行改造的时候, 有关部门要结合小型信贷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造, 以避免改造过程中出现脱节现象。

2. 社区银行在小微企业间接融资中的特点

第一, 流程简单。传统银行在办理贷款、放款业务的时候, 需要小微企业进行多项环节的申报。传统银行的审批权限往往只集中在主要的领导身上, 因此, 审批效率相对较低, 无法给小微企业的间接融资提供方便服务。相对而言, 社区银行在融资的审批方面流程比较简单, 小微企业可以很快获得贷款, 便于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

第二, 了解小微企业。传统银行都是采取网点式结构进行布局与建设, 对于小微企业缺乏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为其办理间接融资服务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些阻碍。但是, 社区银行主要分布在小微企业所在的社区周边, 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有深刻了解。这样一来, 社区银行就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适合其自身发展需要的融资服务, 保证其间接融资的具体效果。

第三, 灵活性。社区银行内部的组织层级相对较少, 没有传统银行的多层级特点, 在业务管理方面链条也相对较短。这样一来, 社区银行就无需将业务进行对外委托, 与传统银行相比组织机制和经营机制都更加灵活。在这样的经营机制下, 社区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间接融资服务的时候就会提供更具有灵活性的业务, 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上主要特点充分体现了社区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间接融资服务的时候, 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可以满足小微企业正常的融资需求, 值得在我国进行推广及大力应用。有关部门在推广社区银行的时候, 一定要根据各个不同地区之间的小微企业发展情况来进行, 将小微企业的实际发展与社区银行进行紧密结合, 保证推广工作的实效性。

由上文的叙述可以看出, 互联网金融及社区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间接融资困境有较好的帮助作用, 可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问题。这也就充分说明了, 互联网金融、社区银行、小微企业这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性和统一性, 在彼此的发展过程中都可以进行互相影响与互相促进。但是, 小微企业的间接融资困难问题, 单纯依靠互联网金融与社区银行也无法得到彻底解决, 同时还需要相对完善的配套金融市场来进行辅助与支撑。我国相关的金融部门应当对互联网金融及社区银行进行监管, 建立完善、科学的信用体系, 以评价二者的具体信用度。这样一来, 互联网金融及社区银行在工作中就会避免出现问题, 保证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有效性。

四、结语

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间接融资, 才能帮助企业自身获得更深层次的发展, 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资金。小微企业一定要努力解决间接融资方面的问题, 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应用互联网金融平台与社区银行的优势, 将间接融资与这两方面进行紧密结合。只有这样, 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才能确保间接融资的有效性, 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在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小微企业的发展速度较快, 给我国经济稳定运行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是与此同时, 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间接融资方面的难题, 给小微企业的发展运行带来阻碍。本文将简要分析针对互联网金融及社区银行的小微企业间接融资。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社区银行,小微企业,间接融资

参考文献

[1]江晶晶.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4 (12) .

[2]温信祥.从富国银行看大银行如何提供小微金融服务[J].新金融, 2015 (01) .

[3]郑志来.互联网金融、社区银行与小微企业间接融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 2015 (01) .

[4]徐洁, 隗斌贤, 揭筱纹.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4 (04) .

[5]晏妮娜, 孙宝文.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决策优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07) .

[6]戴东红.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小微企业融资视角的分析[J].理论与改革, 2014 (04) .

上一篇:林业演进制度管理下一篇: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