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设计课

2024-10-03

中学生的设计课(精选12篇)

中学生的设计课 篇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兴趣和特点的培养,进行因材施教,打破了旧有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受到教学进度的影响,老师无法保证面面俱到。而翻转课堂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支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有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发生时间和地点的翻转。微课的不断发展,不断的影响着学校教学思路和模式的转变,其建设与应用效果将直接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概念界定

1)微课。“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围绕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知识点,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形式,开展的完整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它具有主题突出、内容具体、针对性强、反馈及时、时间较短、趣味性强等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最早由美国人于2000年提出,表述为“Inverted Classroom”,它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实践,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手中转移给学生自己。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而是同学生一起探讨一些深层次的专业问题。同时,学生利用互联网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查找相关的信息,自主学习,促进了学习的自主性。“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起教师角色、课程模式和管理模式等的一系列变革。

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在设计制作微课视频时,老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只有制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微课视频,才能成功把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例如,硫和氮的氧化物———常见漂白剂进行讲解时,可以这样设计其微课:首先通过云南鲁甸地震中,救援人员用浑水煮方便面的小视频,引出给水源消毒、漂白的常见物品,可分为物理类和化学类。然后利用PPT列出化学类物品的种类,又可细分为化合原理和强氧化原理两类,再具体列出相应的物品名单和其漂白原理。这一部分内容一定要做到清晰直观,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模拟出反应的过程,使抽象的反应过程具象化,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然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同学们动手实验,从而加深学生的掌握。并在微课的结尾设置适当的思考或者讨论问题。

教师在设计制作微课时,需要注意的是微课不是简单的视频录制和PPT放映,一定要确保课程质量,因为这将决定其在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因注意知识点的合理性和延伸性,注意其是否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三、微课在翻转课堂的应用

微课制作完成后,既可以将其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将其运用于翻转课堂。实践表明,将微课运用在翻转课堂中,不仅能使老师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效率,而且使师生之间增加了更多的课堂讨论,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这样一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微课用于翻转课堂,重要的是微课视频的发放平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自己的微课视频平台,方便学生自学。条件欠佳的学校,老师们可以利用时下流行的QQ或者微信平台,定期进行微课视频的发放,且操作方便,管理简单。学生在利用移动终端登陆QQ或微信时,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学习。

(一)习题型的微课

习题型微课主要是注重学生对课后习题的解答,可用于某一具体知识点或阶段性学习之后,考察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紧密结合当前高考题型热点和在新技术中的应用,针对性的进行练习,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有利于拓展知识面。

(二)对实验技能型的微课

化学不同于数学,需要大量的实验增强对具体化学反应和理论的理解与认知。在实验前,教师应将微课发放给学生,将相关的实验过程让学生预习,这样既能使学生提前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能有效节约时间,增加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四、微课用于翻转课堂的注意事项

虽然翻转课堂具有众多的优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效果还有待检验。因此在将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切忌将微课做成课堂教学视频

微课不同于普通教学视频,一个微课程主要解决一个问题,其视频长度在5至10分钟最佳,不易超过15分钟。同时应完整的包括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总结等几个方面。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有限的时间解决具体问题,为翻转课堂教学的成功做好保障。

(二)注意避免学生的不自觉性

翻转课堂主要倡导学生课后以自学为主,因此,老师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时,应当引导和管理好学生,充分利用微课发布平台,设置好相应的思考讨论题目,并按时提交自学反馈信息。防止学生的不自觉性,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效率。

五、结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之中,不仅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是现代条件下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不过微课的制作和翻转课堂教学的进行,既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出更多的高品质微课视频,又需要学生主体能够有效自觉地进行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充分发挥微课在翻转课堂应用中的优势和作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方式也在不断的革新。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本文以高中化学为例,介绍了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不足,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从微课的设计制作、应用及其在翻转课堂应用中的方式进行论述,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微课设计,翻转课堂,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海潮,姜大雨,王兆阳.支持"课内翻转"的多元化中学化学微课设计[J].山东化工,2016,08:121-124+126.

[2]金明.微课在高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化学教与学,2016,04:64-65.

中学生的设计课 篇2

教学重点:

原子概念的形成及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

教学难点:

原子概念的形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 投影: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两个变化 1)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2.问题引入: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有新分子产生,那么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如何改变的?又如何由原来的分子转变成新分子呢?

3.演示实验:某物质受热分解的实验

提出观察要求:

1)先给木炭加热,观察木炭有什么变化

2)再同时给某物质加热观察:

a.试管壁上有什么变化

b.木炭是否燃烧 说明:锥形瓶中的药品是硫粉,硫粉是用来处理实验中的有毒物质 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 先给木炭加热,木炭不能燃烧;同时给某物质加热试管壁上有银白色小液滴,木炭燃烧。)

4.讲述:试管壁上的银白色小液滴是金属汞,在常温下汞是金属中唯一的一种液体物质

5.思考:木炭为什么能燃烧?指导学生写出某物质受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一名学生板演) 判断反应类型

6.设疑:从宏观上我们已经得到结论,加热某物质能生成汞和氧气,那么这个反应在微观上是怎么变化的呢?(引发学生想弄清某物质受热生成汞和氧气微观过程的欲望)

7.多媒体展示:某物质受热分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一)

对照画面讲解某物质及某物质分子的构成 (某物质是由某物质分子构成的,一个某物质分子是由一个氧粒子和一个汞粒子构成的)

8.学生讨论:某物质受热从微观上是怎么变化的?结合多媒体展示的画面(二)(三)

9.汇报与交流:每组派代表发言。通过小组的分析、讲解、补充和纠正得出:某物质受热后结合在一起的氧粒子、汞粒子彼此分开,成为单个的氧粒子和汞粒子。单个的粒子不能稳定存在重新组合,每两个氧粒子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而大量的汞粒子聚集在一起形成金属汞

10.问题思考:在某物质受热分解反应中,某物质分子分解为氧粒子、汞粒子,而氧粒子、汞粒子又分解为更小的粒子了吗?(没有) 科学上把这种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粒子叫原子 思考:通过刚才对某物质受热反应微观过程的分析,你能说说什么是原子吗? 回答后总结并板书

板书 第二章 第一节 原子 一、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指导学生画出概念中的重点词语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确信原子的真实存在,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硅原子照片。

11.问题讨论:前面我们学习了分子的概念,现在又学习了原子的概念,请大家结合图,讨论某物质受热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变化的实质是什么?结合以下画面讨论

裂变 重新组合 化学反应实质:分子---→原子-------→ 分子 或直接构成 物质(五)

12.汇报与交流:通过交流得出某物质受热反应的变化实质:某物质受热时某物质分子先裂变成单个氧原子、汞原子,然后氧原子、汞原子再重新组合,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而大量的汞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汞

13.设问:根据以上的分析、讨论请同学们说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14:评价 讲述: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配合画面(五)讲述,同时板书化学反应实质) 以上多媒体展示的画面应分步出现

15.设问:我们已经知道分子的基本性质,那么原子有哪些性质呢? 指导阅读31页总结出原子的基本性质

16:问题讨论:原子和分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对照以下表中内容讨论它们有哪些相似性,有什么本质区别,相互间有什么关系。

中学生的设计课 篇3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前导语 表达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0-001-01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即他乐意接受,并且能很好地消化它。”吃饭如此,学习亦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就会缺乏积极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枯燥无味的灌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至关重要。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呢?

那么,在导入新课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中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在这里,本人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1. 开门见山法

教师的开场白就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炼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

2. 前后知识联系法

教材中常常有选材相仿的课文,碰到这类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唤起旧知。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抓住有机联系导入课文。在讲授《詹天佑》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提问:《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鲁迅先生?接着帮助学生理清两者在文体上的差异,并进一步强调指出:这两篇不同文体的文章都讲述了两人的爱国主义情感,但它们描述的事件角度各不相同,究竟《詹天佑》写了什么,是如何写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解答这些问题。这样的导入顺理成章。

3. 激情渲染导入法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

4. 悬问设置导入法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学习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5. 故事激趣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对故事具有浓厚的兴趣,倘能结合课文谈及一些故事或典故,定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譬如教《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教师不妨绘声绘色地讲述长征中的一些故事。

6. 插图、音乐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采用直观导入,利用插图和音乐让学生直接感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插图导入法是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音乐导入法是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7. 利用色彩鲜艳的教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十分必要的,而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激发他们的兴趣,鲜明的图像和实物,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儿童喜爱的小动物和色彩鲜艳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逐步理解那些较抽象,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如,我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数”和“序数”这两层含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用语言不容易为儿童所理解,于是,我就选用摆动物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的这两层含意。我先在绒板上贴上5只小动物:小鸡,小猫,小猴,小鹿,大象,接着,让学生从左右两个方向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动物。当学生回答后,我强调:这个“5”表示一共有几只动物,是动物的个数,也就是动物的总数,然后,我又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序数,第5只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是大象,我又让学生从右往左数,看一看第5只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是小鸡,我接着问:“为什么都是第5只,却不是同一只动物呢?”经过观察,讨论,师生总结出:虽然都是第5只,但由于数的方向不同,所以,表示的动物也就不同。因此,第5只是指动物的位置的次序。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很快体会到5只和第5只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5只是指动物的个数,也就是动物的个数,也就是动物的总数,而第5只是指数到那一只动物,也就是动物位置的次序,从而体会到数有两种含义:一层是基数的含义,一层是序数的含义。

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设计 篇4

设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育目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客观评价自己, 端正就业心态, 确定适合自己的求职目标;二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当今就业形势、最新的就业信息、市场急需的人才类型以及现今用人单位招聘的员工所应具备的素质, 掌握就业技巧;三是帮助大学生在掌握前两个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确立奋斗目标, 在奋斗的过程中要及时为自己充电, 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以便在求职浪潮中更具优势和自信心, 从而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设计体系

(一) 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意识

1.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竞争机制已被引入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领域,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 大学生要想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找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就必须了解当今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技巧、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正是从这个方面给予大学生最及时的帮助, 因此这门课的开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2.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能帮助大学生实现更好的就业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 外部原因例如就业政策和形势的变化, 国家和政府不再对大学生实行包分配政策, 大学生自此也就失去了“天之骄子”的身份。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还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身子女, 遵循的是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直升式求学路线, 他们缺乏社会的历练, 就像是温室的花朵, 在就业遇到挫折时往往无所适从。同时, 他们也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 有不少大学生仍抱有自己是天子骄子的思想, 找工作时挑三拣四, 向用人单位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从而让用人单位对他们望而止步。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开设目的不仅在于向学生介绍就业形势和择业技巧, 更重要的在于它是想通过分阶段系统的教学, 帮助学生准确认识自己和了解社会, 并根据市场对职业的需求以及学生的求职目标, 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使其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有利于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

目前, 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高校也已经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就业率, 都加大了对这方面的投入, 尤其是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而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能够帮助毕业生实现充分的就业, 因此这可以保证学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 构建全程化、系统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就业指导课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就业指导课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 因此在新生入学时就应该开设就业指导课, 实现教学的全程化, 但是在进行全程化教学时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应根据不同阶段各有侧重[2]。

1.大一阶段: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确立奋斗目标

由于高中和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迥然不同, 大一新生往往不能在短期内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方式, 常常会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这个阶段的就业指导课程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尽快找到奋斗目标和定位人生方向, 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这个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同时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当今的就业形势, 了解自己专业的培养目标, 然后结合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

2.大二阶段: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为将来就业充电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 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大学生要想实现充分就业就应注重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包括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 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满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3.大三阶段: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进入大三阶段, 学生无论是在心理还是身体方面都比较成熟。这一时期的就业指导课, 应该针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对学生进行社会现实说教, 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硬件”和“软件”水平, 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如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专业奖学金、学生干部经历等。同时, 也要为他们提供动手和实践的机会, 提高他们实践能力, 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以弥补专业理论教育的不足。

4.大四阶段:帮助毕业生全方位了解就业动态, 为毕业生提供最及时的就业信息, 实现就业前的最后充电

这个阶段是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预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课程应侧重于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的一个大综合, 如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信息的获取、面试技巧的掌握等等。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经验交流会, 请一些就业还不错的校友来学校为毕业生做现场答疑解惑, 使毕业生获得一些就业经验。同时这一阶段还应侧重于就业技巧的全方位介绍[3]。

(三) 着眼实战课程演练——求职准备专项介

1.就业信息的获取途径

途径一:校园招聘会。首先, 向学生详细介绍校园专场招聘会的各个流程:宣讲——收取简历——筛选简历——笔试——面试——签协议。其次, 向学生介绍参加校园专场招聘会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例如事先了解用人单位信息;提前进场, 认真听企业宣讲, 了解岗位需求和应聘要求;制作个性化的求职简历;不要带过多证书和个人信息原件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途径二:网络。首先, 在就业指导课上应向毕业生介绍一些比较权威的就业信息网, 以便他们能及时获得就业信息, 更好地把握就业动向。例如一些企业网站、政府门户网站 (中国国家人才网、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网、中国上海人才市场网、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 、专业招聘网站、人才市场网站以及BBS等相关网站。其次, 要学生在获取信息时要警惕一些问题。例如信息的时效性、合法性;不要随意向一些网站发送个人资料等细节性问题;途径三:注重亲友团的作用, 有效利用人际资源。就业指导课上可以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学生有效的利用人际资源, 例如列出有可能帮助你的人, 然后再逐一拜访并留下简历和电话, 最后认真处理各方面推荐工作。中国是一个人情大国, 人情因素在就业过程中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途径四:常年性的人才市场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就业机遇的把握靠自己, 多跑跑人才市场, 了解市场行情, 对就业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这也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的最好渠道。

除了以上信息获取途径外, 毕业生还可以关注一下政府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服务机构的信息、人才中介和新闻媒体等方面的信息。

2.就业形势的介绍

列举一些实际的数据介绍现在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方面的人才, 应具备什么方面的素质, 这样有利于在校大学生能够及时为自己充电, 从而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就业形势的客观介绍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转变、就业思想的更新。

3.求职材料的准备

求职材料的准备是很重要的, 因为用人单位在选择员工之初就是通过它来认识你的。求职材料主要是指自荐信和个人简历, 自荐信和个人简历做得好是个人赢得面试机会的“敲门砖”。因此就业指导课上要向学生介绍自荐信和简历的写作格式以及写作要求, 例如自荐信要能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个人简历要简洁明了, 切不可为了追求花哨而把简历做得过于繁琐, 因为用人单位是没有时间从你那冗长的简历中去搜索他所需求的东西的。

4.面试时的注意事项

面试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的交流, 它是毕业生充分展示个人才华的大好机会。面试的顺利与否决定着毕业生能否取得这份工作, 因此毕业生一定要在面试时给考官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让考官欣赏自己。首先, 就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和一些求职礼仪。例如面试时服装要大方、得体, 一举一动更要洋溢着优雅和自信;对考官要尊重等一些求职礼仪。其次, 在面试时应该避免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坐在椅子上, 耷拉着肩膀, 含胸驼背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要改变, 要在面试时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

(四) 打造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就业心态:第一, 盲目自信, 急功近利, 期望值过高。这类大学毕业生自持有高学历, 自诩为“天之骄子”,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三高”和“五个一点”, 即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和名声好一点, 牌子响一点, 效益高一点, 工作轻一点, 离家近一点, 管理松一点。让用人单位望而生畏、不敢录用。第二, 缺乏自信, 自卑感严重。大学生在刚开始择业时, 往往雄心壮志, 希望能大展拳脚。但现实是残酷的, 当遇到挫折时, 他们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 缺乏自信心。然而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缺乏自信心的人终将会被社会淘汰的。第三, 择业焦虑感严重。大学生在就业时往往抱有一蹴而就的思想, 因此在择业过程中情绪往往比较焦虑和急躁, 希望能早点找到工作, 尤其是在看到身边的同学工作都已经稳定下来了, 而自己的工作还没有着落时, 这种急躁的情绪体现的更加明显。这种急躁心理, 往往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不利于他们的择业[4]。

以上就业心态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影响到毕业生的择业和今后的发展, 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向学生介绍克服这些不良心理因素的方法。

首先, 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学会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指在遇到挫折时, 能冷静地分析自己的缺点和优点, 从而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向学生介绍当今就业形势, 让他们客观看待自己, 既不过高地评价自己, 也不过低地评价自己, 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就不会因为有盲目自信的心理而引起用人单位的反感, 也不会因为自卑心理而错失就业机会。要让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 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学生在校期间和择业期间都应该及时为自己“充电”, 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其次, 全面掌握择业技巧。大学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形成, 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由于没有掌握就业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以致到处碰壁的。因此, 全面掌握择业技巧, 做到知己知彼就非常必要了。例如, 广泛收集就业信息, 扩大就业领域, 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学会自我推销, 通过自荐信和简历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能力。

再次, 学会给自己进行心理减压。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而压力过大会影响到就业的实现。因此, 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减压的方法。第一, 通过合理宣泄的方式, 即可以向朋友、家人、老师倾诉, 也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呼喊等方式进行合理的宣泄。第二, 当产生不良情绪时, 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把情绪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第三, 要善于自我安慰, 有一点阿Q精神。求职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因此在择业的过程中如果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还是无法成功的话, 可以说服自己适当让步, 不必过于苛求[5]。

最后, 积极参与心理咨询。有些毕业生心理承受力不强, 遇到挫折时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 如抑郁症、强迫症等, 这时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就不能因为怕被别人说成有精神问题而羞于求助心理咨询机构。市场经济的发展, 竞争的日益激烈, 出现心理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

[编辑:汪晓]

参考文献

[1]郭忠孝, 张永明, 田爱民, 等.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4 (6) :86-88.

[2]刘颖.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4 (2) :17-18.

[3]卢琪.《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探析[J].就业调研, 2005 (8) :55-56.

[4]孔波.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科技创业月刊, 2008 (1) :33-34.

如何建立学生数学模型说课设计 篇5

如何建立学生数学模型说课稿

1、本课内容:书73页例1——3,做一做

2、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除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2)进一步培养运用数学术语,有根据地进行说理的能力,促进抽象能力的发展。

3、重点:

掌握四种数量关系,培养抽象能力。

4、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1)本着“以人为本”的思维,尽可能将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分别在复习、三个小结、总结、例2、3的解答、做一做、练习十六的解答中,由学生主体活动组成。形式有小组讨论、教师引导、个人发表意见等。着重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在学习、练习活动、着重建立学生数学模型、方法:从感性——理性认识——主动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灵活放在以后的应用题学习中)。达到初步建立数学模型,掌握一定的“数量”知识,解决较简单的应用题。

适当增加容量。(练习16第2题)。

(3)在教学中采用更多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易于接受;互动活动、利用教师的导,发动学生主动思考、总结、运用知识。

5、知识链接:

在初步学习了“乘法应用题数量关系”基础上学习本课内容,并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中的应用题材打下基础。

6、思考:

(1)何时揭题。

中学物理微课设计初探 篇6

【关键词】中学物理 微课设计 教学设计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88-03

中学物理教育主要是让孩子们能用物理知识正确解释物理现象,但生活的经验让孩子们在学习物理之前对一些物理现象已经在头脑中有了自己的感性理解和解释,这些解释有些是对的,有些则完全是错的,但在他们的头脑中又是根深蒂固的,不是凭老师三言两语的讲授就能让孩子们否定自己原有错误的解释。可见,物理教育重点就是让孩子们在原有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随着信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进入课堂。研究表明,微课能更高效地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线教师作为微课教学的主要执行者,学会微课设计成为必然,那么如何进行中学物理微课的设计呢?本文希望通过对微课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与实践,为一线教师进行微课设计带来一些启示,期待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概念界定

微课界定为:以微型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支持各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让孩子们通过微型移动互联网设备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让教师充分利用其进行课堂辅助教学,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物理微课设计主要是指物理教学方面的微课设计,比较侧重引导孩子们进行探究学习,体现探究教学理念。重点是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定理而进行的设计。

二、设计过程与方法

微课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语言设计,技术设计。微课教学设计由应用类型确定、教学内容分析、学习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资料收集、教学过程设计、时间设计和教学评价这八个要素组成,设计过程也是紧扣这八要素进行探讨的过程,在学生分析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设计方法。可见一节好的微课是在深刻理解微课设计要素的基础上产生的。

1.微课类型

微课的应用类型:(1)课前自主学习;(2)课堂辅助教学;(3)课后习题点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微课设计可引导学生在课前做相关的小实验或查阅相关资料,这时的微课可用于课前自主学习。物理概念中,有些概念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学生对这些概念又较多存在错误认识,比如沸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但潜意识地认为沸腾过程只要火力够大,温度就会一直升高。这时设计微课引导学生自己在家做实验,验证他们的原有认知,这个微课可以用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某个难点,可以设计实验或引入魔术、电影、视频等辅助教学,这时的微课用于课堂辅助教学,并可结合导学案一起使用。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时就要明确应用类型,有针对性地设计。

2.学生分析

不管是微课设计还是传统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分析都是至关重要的,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才能做到教学有的放矢;了解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才能有效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学习密度概念之前,学生已有比较质量和比较体积的能力,他们能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用质量除以体积,或者用体积除以质量来对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因此在密度概念设计时,可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辨别黑瓶子里装的是什么物质,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能完成一半任务,但要知道是什么物质就得继续学习新的知识了,这样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不仅要分析教材内容,还要分析课程标准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建议及教学要求,只有充分分析了教学内容才能确定微课设计时要突出和突破的要点。当然,微课的内容题材是广泛的、多样的。物理微课内容可以是对物理概念的讲解;可以是一个物理情景的再现、一个过渡问题的引入;可以是一次答疑过程的展示、经典例题的剖析、知识内容的总结;可以是物理方法的介绍、物理思想的培养、物理学史的展示;还可以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问题、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等。例如,设计“磁场”概念微课时,可以先展示生活中的银行卡、门锁卡、饭卡等应用“磁”的实例,然后引入科学史: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司南的应用和产生历史,让孩子们能深刻体会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设计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4.目标设计

与传统课堂教学目标不同,物理微课教学目标设计不贪求多、全,不需要从三个维度来制定。根据微课短、小、精的特点,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且应单一、具体、明确。课前自主学习型的微课目标应该易于达到,因为内容是学生刚接触且缺乏训练的新知识。课堂辅助型微课其目标多从知识与技能维度来制定,例如,电阻概念的微课教学目标设定:知道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目标明确“阻碍作用”,后面的设计就应该想办法让学生理解如何“阻碍”,只要学生通过该节微课理解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算达到目标了。

5.资料收集

“活到老,学到老”,老师平时就要注意不断地充电学习,注重教学资料的积累,把生活中发生的与物理相关的事件、现象、新闻、魔术、影视、图片等资料收集起来以备用。因为物理微课是以视频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因此对合适的图片资料、题材新颖且格式清晰的视频资料需求很大。其实物理微课就是在优秀的教学设计这一骨架下,以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内容构建起来的,教师要想设计出画面清晰、受学生欢迎的物理微课作品,平时一定要注重对资料的收集。教师在平常浏览网页时,不仅要注重收集可以用于物理微课设计的图片、视频资源,而且更要注重对可以用于为微课教学设计“增色”的新鲜事物、新颖观点和现象的收集,例如,电视上看到的魔术“手指点火”就可以用于平面镜成像的微课教学。

6.过程设计

与传统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不同,微课过程设计不要求全,只要求精、短。所以微课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如辅助型微课,教学内容完全服务于教师上课需求,这时微课内容可以是单独的情景再现,也可以是整个实验探究的其中一个环节。例如,进行”比热容概念”微课教学设计时,设计探究实验,比较同质量的水与食用油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的变化情况就可以了。

7.时间设计

微课特点时间短,因此微课视频的教学时间较传统授课时间就显得很短,因此对物理微课进行合理的时间规划是很有必要的。时间规划设计就是对内容设计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时间预设,以一个 5 分钟的微课视频为例,片头信息一般控制在 15 秒以内,做到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知识主体讲解部分围绕核心问题占据整个视频90%左右的时间即大于4分钟,力求做到环环相扣、层次分明;总结与作业布置部分控制在 15 秒以内,总结、归纳时要扼中要害。在制定模版的时候就要做到确定每一个步骤用时多少秒,这样就可以做到精炼,使视频更优化。

8.设计评价

微课的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教师之间的探讨与交流来使微课的教学设计达到最优化,教师在完成物理微课教学设计后应与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仔细探讨并不断反思,修改教学设计中不理想的部分,来实现整个微课教学设计的最优化。所以制作好微课后要与同事交流探讨,进行不断地修改和优化。

三、设计案例——摩擦力概念的微课设计

〖微课名称〗摩擦力概念教学

〖应用类型〗课堂辅助教学

〖录制类型〗视频录像与视频处理软件相结合

〖学生分析〗根据调查与访谈发现:学生在学习摩擦力这个概念之前,就已经有了不少与摩擦力有关的经验。比如,光滑表面摩擦力小,车轮打滑是因为摩擦力小,我们抓鱼难抓是鱼光滑摩擦小,鞋底花纹越多跟地面摩擦就会越大等。学生对摩擦力的感性认识部分是正确的,但也有部分是错误的,比如,学生认为车上坡时摩擦力是阻碍车前进的,所以车上坡时放慢速度就难上了,当车下坡时,摩擦力是帮助车前进的,所以车下坡时就快就顺了;人走路时摩擦力是阻碍我们前进的。关于为什么会有摩擦力,学生则认为只要有摩擦就有摩擦力,表面花纹越多能摩擦越厉害摩擦力就会越大。对学生的分析发现,学生知道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但不知道压力也会影响摩擦力大小;学生不知道摩擦力的方向,是凭感觉认为物体运动快是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物体运动慢则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根据对学生的分析,确定摩擦力概念教学的难点是摩擦力产生的原因及摩擦力方向。

〖内容分析〗教材上安排教学内容是先让学生知道摩擦力产生的原因。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知道物体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正因为这些凹凸不平的表面对摩擦力的产生具备了必要条件,但教材没在明确摩擦力的产生还需要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压力存在,因此学生不能全面理解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材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是有很多的,比如物体运动快慢,物体表面的花纹等,而教材中的实验探究只是研究了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物体间压力大小、物体表面积,并没有探究物体速度。可见,只是进行教材的实验探究还不能真正让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课程标准建议采用图片放大物体表面让学生知道摩擦力产生原因,据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理解摩擦力产生的原因,那么就能很好地理解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因素。

〖教学目标〗将学生对摩擦力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水平,即正确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及三要素

〖目标设计〗知道摩擦力产生原因

〖过程设计〗

1.播放一段冰壶比赛的视频,提出问题:运动员为什么要在冰壶前进的路线上不断地用力刷冰呢?

〖时间设计〗40秒(主要就是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2.播放经过放大的物体表面(动画视频),同学们可以看见,我们肉眼看是平滑的表面其实都是“凹凸”不平的,当两物体彼此接触并相互挤压时,两物体表面的“凹凸”部分就会彼此相互嵌入,当其中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要运动时,另一物体的“凹凸”表面就会阻碍这个物体运动,我们称这种阻碍作用为“摩擦力”,科学的定义就是“两个相互接触并挤压,且发生相对滑动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滑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这部分是重点,特别是动画的制作让学生更形象地“看到”摩擦力的产生原因,从产生原因概括出摩擦力的定义。

〖时间设计〗120秒(重点是动画的制作要形象、生动,让学生更易于理解摩擦力产生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3.老师引导:从摩擦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只有当物体将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凹凸”表面才会起阻碍作用,也就是说这时摩擦力才产生。同学们能否发现这时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的关系?

〖时间设计〗60秒(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摩擦力的方向,并引导他们组织语言来表述)。

4.引导、鼓励学生根据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提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把教材的探究实验变为验证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操作实验,这样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设计〗240秒。

总共用时:6分40秒。

四、设计注意事项

1.物理微课设计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经验水平提升到科学概念水平。

2.物理微课并不是“秀技术”和“秀美貌”,否则制作的微课虽然“技艺”精湛,但往往忽视“内容为主”的本质,中看不中用的微课是没有意义的。

3.不要为了设计而设计,如果学生不用老师引导都能正确理解的概念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微课设计了。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8)

[2]徐鹤松.物理“微课”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中旬),2013(9)

【作者简介】盘美达,梧州市岑溪市第五中学物理教研组长,任教中学物理20年。

中学生的设计课 篇7

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很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任务重、时间紧, 老师也往往忽略对这一能力的培养。然而,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英语课程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提倡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 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显著特征, 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 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英语阅读课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笔者在英语实验班的课堂教学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优化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出了自主、探究、开放式的阅读课教学模式, 从而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自主、探究、开放式的阅读课教学模式的总体原则和注意事项

1. 更新教学观念, 突出“人文性”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 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张扬学生的个性。美国教育学家多尔也指出: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 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 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通过鼓励、期望的语言和情感, 使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 从而挖掘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 提高英语语言素质, 以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

比如, 在教授外研版选修六Module 1 Small Talk时, 通过学生真实情境的表演, 让学生感受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学生的参与意识倍增, 达到了语言交际的目的。又如, 必修五Module 6 Animal in Danger一课, 采用采访濒危动物的形式寓教于乐。擅长表演的学生模拟动物, 呼吁人类保护生态环境, 学生表演的生动形象。学生积极参与, 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记忆, 也提高了听说能力, 促进了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 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2. 设计的话题具有灵活性、开放性

结合学生实际, 设计热门话题,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能力。例如, 在讲授必修五Module 2 A Job Worth Doing时, 从课堂的导入部分, 教师就可以设计Brain storm练习, 让学生们集思广益, 列出他们所知道的工作种类, 并谈论自己对某项工作的看法或自己的理想职业。然后, 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们体验了推测主题、判断段意、猜测词义等练习, 并从中总结出推测主题的常用策略、判断段意的方法、猜测词义的窍门等。正是由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 才使他们获得了实用的学习方法。

3. 教学手段现代化, 内容要有创造性

教师应充分开发英语教学资源, 拓展学生学习渠道, 充分调动听觉和视觉, 例如, 挂图、音像等, 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促进学生课堂学习;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努力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资源, 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例如, 在教学必修二Module 3 Music的阅读课时, 将各种音乐片段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 学生积极性高, 课程引入自然贴切;又将本篇枯燥的说明文创造性地设计成具体的生活情境:假如你的祖父不懂音乐, 认为音乐太吵, 你向他介绍音乐的种类, 并劝他喜欢音乐。以此来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深入情境, 教学效果极佳。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应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 恰如《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言, 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 或者替换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或是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及调整教学顺序等, 以此来增加课堂容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 教师自身要充满激情,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学生

鼓励学生喜欢“丢脸”、积极参与。学语言就不怕犯错误, 害怕出错, 是学不好英语的。课前带领学生大喊一遍:“I enjoy losing my face.”学生情绪饱满、准备充分, 非常乐于参与。

三结束语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自学自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爱好学习的终身自主学习者。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 并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是新世纪, 新型人才的需要, 也是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而新课程的实施, 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 确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结合现实生活, 优化教学设计, 全面提倡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摘要:英语阅读作为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之一, 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作用。高中英语阅读课,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高中英语标准》规定的课程改革目标为依据,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养成自主学习和阅读探究的能力, 优化教学设计, 提出了自主、探究、开放式的阅读课教学模式, 期望对英语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优化教学设计,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中学生的设计课 篇8

设计好一个主题———“说”课的前提

要设计好一个主题, 即这堂课想要让学生表达什么样的内容, 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获得哪一方面的精神营养, 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多留心观察和了解学生的言行及每个人的特点, 综合分析和评价学生的整体状况, 进而确定主题的内容、范围和性质。教师在设计出主题后要认真审题, 主要是对题目从内涵到外延进行一番研究和审视, 看看有没有疏漏和不当之处, 自己可以对照演练, 看看难易程度或效果如何。在审题的同时, 还要看这个主题的意义和价值怎样, 自己不妨设想一下, 如果让自己来说这个题目, 会不会起到感染人和打动人的效果。当设计好一个主题以后, 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 必要时要进行一些解释和说明, 让学生有准备的时间, 只要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了, 教师才会在说课过程中得心应手。

我曾经为大学语文课设计过一个说课的主题《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这个题目不太大, 但是真要让学生去说, 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 学生要明确什么样的事叫小事, 什么样的事叫大事, 大事小事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分标准, 学生在说不清楚的情况下自然会发问。这时我就会引导学生:所谓大事小事也没有绝对的区分标准, 而是从这件事的性质来说的, 从事情的具体程度来看的, 即使是一件大事, 但是你能从某一个角度很具体很生动地阐述出其中的一个方面, 那也可以说是一件小事。比如2005年发生在九江的那场地震, 单从这场地震来看, 那当然是件大事, 如果把它纳入这场说课的主题, 也可以“大事化小”, 从同学在地震发生后互相帮助的某一件感人的小事, 也是可以生发开来, 找出“小而不小”的意义和价值来。也就是说, 如何从有意义和有价值这个角度找准切入点, 也就很容量选取素材了。这时, 又有同学问:什么样的事有意义?什么样的事没有意义?这个问题一提出, 教师就要详细准确地给予解答, 让他们不心存疑惑。

教师角色的转变———“说”课的根本保证

在说课的过程中, 学生说的内容不同, 时间有长有短, 有的说得好一点, 有的说得差一点, 如何使整堂说课完整、生动、活泼?关键在于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老师此时已转变了角色, 俨然成为一位主持人了。作为一位说课的主持人, 教师要驾驭好课堂的秩序, 维护好课堂的纪律, 营造一种积极和谐的气氛, 善于调控同学的情绪, 协调说课的节奏, 使说课的同学与听课者形成默契, 防止秩序失控、气氛失度、情绪失调、节奏失序, 更要让同学感到教师角色转换时的新鲜感和一种厚重的依托感。

比如:有位同学站在讲台上说课, 由于沉浸在对辛酸往事的回忆中, 情绪变得过于激动, 为了及时地把这位同学从回忆中拉回到课堂, 我带头鼓起掌来, 看到我鼓掌, 台下的同学都鼓起掌来, 掌声结束后, 我对他所说的一些内容作了简短的阐述和总结, 这就与他说课的内容进行了有效地连接和沟通, 他的情绪慢慢地平稳过来了, 接着进行说课, 时间掌握得较好, 等他说完了以后, 台下响起了一阵更加热烈的掌声。

语文“说”课要让学生有真正的情感熏陶

中学生的设计课 篇9

一、依托导学案, 教给学生设计练习题组的策略与方法

导学案不仅要设计教师如何讲, 还要设计学生如何学和设计练习的空间。在处理好重难点突破的同时, 课前预习设问要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由浅入深, 让学困生吃得饱优生吃得好, 解决学习内容。问题设计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感, 体现政史课的开放性。教师不仅问学生, 学生也可以问老师, 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 而且提高学习效率。当然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度, 采取与本节课内容关联材料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随后以不同形式的材料启发诱导学生追溯政治历史课本源, 便于学生把握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 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理解、认识目标的情况, 让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设计练习, 然后通过教师批阅点评和学生批阅点评相结合,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设计的练习, 要强调其基础性, 不过分强调探究性, 重在对知识的梳理, 让学生的自学过程有理有序。

二、关注学生差异, 鼓励学生质疑设计练习

由于受知识储备少、认知能力有限等因素制约, 学生对课堂设计练习存在顾虑和胆怯。所以在设计练习时, 教师要合力创设条件, 允许学生设计错题, 但教师要引导学生, 通过自己的“依据”找到破绽, 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进取心, 不断拓展问题, 达到对知识的更深理解和融会贯通。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 设计或提出问题。学生找出的问题越多, 说明他对知识的渴求欲望越强。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多鼓励学生, 对学生设计和提出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 要多角度、多层次地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 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寻求答案, 让学生感受获取知识的快感和发现问题的满足。在该环节中, 应多设计答案不唯一、思维空间大的问题, 如给学生提供一段材料, 通过引导, 可能会出现有些学生侧重背景、有些学生侧重原因等多样性的设计, 但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在引导学生“质疑”的过程中,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因主动探索知识而带来的愉悦, 经过循序渐进的锻炼, 便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能力, 进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逐渐提高学生自主设计练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创设练习的良好氛围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引进, 给优化课堂结构设计、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意义重大。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整合课本知识和网络资源, 依托声音、图片、影像等更为直观生动的教育资源, 给学生们努力创造丰富多彩、形象鲜活的自主设计氛围。如可以先给学生播放某一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堂任务, 身临其境地自主设计问题。这较之教师以往单纯的教授效果更明显。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自觉地转换角色, 还课堂于学生, 从课堂知识的传递者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更为突出地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讨论规则的设计和传授。对于多媒体教学还未普及的高中课堂, 教师要依托现有教育资源, 积极探索自主设计练习的有效途径, 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 将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在课堂中给学生留有时间, 让学生先自主学习, 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 教师不讲解, 让学生自主找寻问题的答案, 教师只需要引导和点拨, 期待学生对下一个问题的完成。当然学生对同一个问题, 设计就不尽相同, 有的比较直接出现, 有的会引用课本材料或课外材料, 教师的鼓励指导至关重要。通过运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 教师充分肯定和点评学生自主设计,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运用发展性评价, 培养学生自主设计练习的学习习惯

中学生的设计课 篇10

1 试题生成算法

根据本人所做研究“浅谈新课标下中学试卷试题特点及试题模型设计”[1]中设计的试题模型,设计生成试题的算法如下:

step 1:指定科目、难度信息、题目数。

step 2:生成一个随机因子rd0,从相应库表中抽取第一个题目,将该记录标记“已使用”。

step 3:生成随机因子rd1。if rd1==rd0,返回step 3。

step 4:否则,rd0->rd1,从相应库表中抽取“未使用”记录rd1生成下一题。

step 5:如果题目数未达到,返回step 3。

step 6:结束生成试题。

题目生成流程图如图1所示。

2 试卷生成系统设计

2.1 功能设计

结合工作中生成试卷的需要,本文设计了系统管理、题库管理、试卷生成管理、练习等几个大的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2.2 库及表设计

为实现各种题型试题的存储,需要在access系统中设计出数据库Exam DB以及相应的数据库表如图3所示。其中,choose表用于存放标准选择题,主要包括试题编号(bh)、题目内容(tm)、试题标准答案(da)、试题难度(nd)等属性;zhchoose表用于存放综合选择题,与前表最大区别是增加“综合试题编号(zhbh)”、“材或题”(Cor T)和“文理”(wl)属性;zhcailiao表用于存储综合材料题。

2.3 系统安全登录设计

为确保系统安全,在系统启动时,首先要弹出用户登录窗口(图4)。让用户选择属于自己权限的操作员,输入用户密码,经过判断合法的用户允许登录使用该系统。

实现这一功能所需的关键代码为:

2.4 生成试卷主要代码

由于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综合试卷中含有大量的文字材料和图片,而且它们与试题存放在一起,因此,在生成试题时一定要保证添加的是题还是材料,且要保证不重复选到题和材料。

现行的高考综合试卷中,各科的试题是按一定的顺序呈现在同一份试卷上的,即同一类题型中一个科目题目出完之后,再出第二个科目的题,依此类推。所以,在本界面中操作时,操作员按照试卷中科目的出现次序依次分别选择科目,确定起始题号及终了题号,然后单击“生成/重置”生成题目。在生成综合材料大题时,操作员只需指定起始题号就可生成。

综合试卷生成中的“生成/重置”关键代码如下:

另外,在生成综合试卷时,由于材料与试题存储在同一库中,所以需要判断取得的是材料还是题目,然后确定如何生成小题。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个自定义函数shengchen_t(i),其主要代码如下:

综合试卷生成界面如图5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根据新题型设计了适应系统自动生成的试题模型,并在Delphi+access环境下进行了新课标中学试卷生成系统的设计开发,实现了试卷自动生成。但由于水平有限,系统中实现图形处理功能方面还有待优化;如果能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系统的运行应该向网络化环境转变。

参考文献

[1]苏有邦,李艳红,刘绍芳.浅谈新课标下中学试卷试题特点及试题模型设计[J].福建电脑,2016(5).

[2]应继儒,胡立新,龙毅,等.试题库随机选题数学模型的构建及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0,20(1):46-47.

[3]梁水.Delphi程序开发范例宝典[M].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中学生的设计课 篇11

关键词:中学;音乐欣赏课;导课设计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起始,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中学音乐课的起始——“导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按照音乐教学新课标、新理念的要求,教师教学设计的艺术化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笔者在教学中很重视导课环节,现将自己的心得做一简单总结。

一、导课的原则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导课环节应由目的性、趣味性、精炼性、多样性、进入学习课题五方面构成。那么我们应当怎么样理解它们呢:目的性。首先指课的导入必须围绕教学的目的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这节课将要学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学,为什么学等等。再则,导课的目的也是通过各种形式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复习,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所谓温故知新。趣味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追求新知识并且可以认真学习,而且良好的趣味性还可以活跃课题气氛。有趣的学习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如果导课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导课的现实意义就失去了。精炼性。导课的时间不能太长,语言要精炼。在五分钟里就可以引到新课了,否则喧宾夺主,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就明确了一堂课“启”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五分钟。多样性。是指导课的形式多样性。所谓的形式多样性也不能过分。传统的导课较单一,但现在也不能矫枉过正,太花哨了反而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恰当的导课形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就会喜欢这门课。从而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二、导课的种类

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和阶段,导课设计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单元导入。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现在的音乐欣赏课教材都是以板块化、单元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这样就以模块式的整体内容为主题进行陈述、展开与延伸。因此,教师对这一单元、模块的教材内容拥有较为鲜明的授课主题和较大的开发拓展空间;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对其单元的内容能形成明确的整体主题印象,然后围绕单元主题逐步“消化”各部分的内容,并可进行建构性的单元拓展。②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指在本节课的初始阶段,教师对教学内容先进行合理性地导入,也就是说课堂导入与后面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导入的形式新颖、衔接流畅,思维逻辑清晰,下边的内容就顺理成章,容易理解了;导入直白、生涩,一节课的教学就可能脱节,不易生动活泼,学生就会分散注意力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的设计,是能够看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具有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要用心。③环节导入。环节导入的实现,要教师清楚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并将各个环节有机地、巧妙地连接在一起,整个教学内容就变成了有机整体。有效的环节导入,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层次清晰,逻辑推理严谨,环环相扣,使教学自然而有序地逐渐进入高潮,使音乐的本质与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

三、导课的形式

传统的导课方法早已不能适应音乐教学新课标、新理念的要求了,现在的导课的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导入的手段也很多,如有运用多媒体音像画面导入的、有用范唱、范奏导入的、有用讲故事导入的、有用图画导入的、有用形体语言导入的、有用实物导入的、有用竞赛导入的、还有用设问、猜谜语、做游戏等等方法进行导入的。导课大体上分这么几大类:①引导式导入。其导入方式经常是教师向学生设疑,学生自主发现与探索。教师设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例如:《劳动号子》的导课设计,通过学生们的拔河比赛而提出的问题是:拔河最关键的技术是什么呢?就是要齐心协力,通常会一起喊口号,这和拉纤、打夯等很多劳动都是一样的道理。这也是劳动号子诞生的缘由。②阶梯式导入。有人把教学过程比作阶梯的攀登,有目的的一层层铺垫,引导学生随阶而上,学生就会自然而然进入教学情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思维逻辑清晰统一、教学过程流畅协调。例如:《十面埋伏》的导课设计,通过引人入胜的楚汉战争故事吸引学生。同时,也就将战争的过程——战前准备、决战和结束,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也就能理解《十面埋伏》所演绎的情节了。③共识式导入。是指教师和学生在生活的诸多方面达成共识。无论是生活中的还是精神上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情境,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师生间的积极对话,在情境对话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交流中达成情感的共鸣。例如:在《烽火历程》这一单元进行导课设计时,教师可通过同学们的自身体验进行导入。学生们都走过雪地、踏过青、爬过山,这期间还是很艰苦的,那么解放军与敌人周旋于崇山峻岭与江河间、过雪山草地,那是何等的艰苦啊!这样的共识导入会使学生们对作品的情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当然,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时也可将几种形式组合起来,穿插进行,在此不能一一列举。不管使用什么样的导课形式,导课都要根据教学实际,紧扣教学目的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容进行灵活运用。导课的关键还在于教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经历,要准确把握一节课的主题,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艺术想象力。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M].湖南出版社,2008.

[2]音乐鉴赏[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3]音乐鉴赏[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中学生的设计课 篇12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中学英语,微课,设计

将情境教学法引入中学英语微课设计中, 能够利用相应的教学情境, 编写相应的知识脚本, 并且能够根据情境需要选取微课素材, 将英语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一、基于情境教学法的中学英语微课设计目的

将情境教学法引入中学英语微课设计中, 实际上就是要发挥情境教学和微课教学两者的特色, 融合两者在教学中的优点, 设计出基于“情境教学法”的中学英语微课教学, 从而促进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基于情境教学法的中学英语微课设计流程

基于情境教学法的中学英语微课设计主要分三个阶段: 前期分析阶段, 围绕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情进行分析; 中期制作阶段, 设计教学情境, 编写知识脚本, 整合素材资源, 编辑好视频;后期完善阶段, 针对微课中得不足, 通过反复修改, 形成完善的微课学习资源。

三、基于情境教学法的中学英语微课设计策略

中学英语教师应充分了解微课的基本特征, 从情境设计、脚本编写、素材选取与处理等基本要素出发, 针对每一个要素制定有效的设计策略。

1.情境设计策略。情境设计在微课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好的情境能够促进英语微课设计的有效应用。笔者在此主要针对故事情境和问题情境的设计策略进行分析。

(1) 故事情境设计。在进行故事情境设计时,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既要注意故事的趣味性, 又要把握故事的可用性。在微课教学故事情境设计中, 教师要近来选取学生身边的故事或者学生感兴趣的故事, 通过故事情境的铺垫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引起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跨文化沟通”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资源中设计一个小故事, 主要体现中国人和外国人在沟通上出现的“笑话”和障碍, 从而通过故事引发学生讨论学习, 有的学生就会说到自己在平时阅读中也会遇到一些有趣的故事, 从而在故事情境下师生展开交流探讨, 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 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然就实现了教学目的。

(2) 问题情境设计。微课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维,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进行微课设计时, 教师要设计良好的问题情境, 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只用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才能让紧凑的微课教学更加有效。传统的中学英语课堂, 学生的积极性都不高,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不是很活跃, 而在微课教学模式下这种情况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通过利用微课资源设计有效的提问, 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films”微课设计时, 由于学生普遍喜欢看电影, 那么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兴趣点, 设计一些有趣的电影片段, 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提问, 或者让学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谈谈自己喜欢的电影, 给学生提供自主提问的空间和机会, 这样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 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思维, 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中实现了教学目标。

2.脚本编写策略。中学英语微课脚本编写是将中学英语知识用文字、图表或者其他视频形式绘制出来。中学英语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后, 可以巧妙地进行英语微课情境脚本, 以便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进行中学英语微课情境脚本编写时要注意尽量选择与现实生活有关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人物故事或者人物动画、图片形象。例如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设计一个学生喜好的卡通人物形象, 作为本班英语微课学习时的讲解员, 生动形象的讲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这个卡通人物开引领大家进行微课内容的学习, 这样学生能够积极迅速地完成教学任务。

3.素材选取与处理策略。微课素材的选取要尽量避免采用过多的文字, 这样会导致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中学英语教师在选取微课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 选择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英文歌曲、视频或电影片段, 突出素材的趣味性, 同时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内心活动状态和知识接受能力, 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在“ 寓教于乐” 中完成英语微课教学。例如在“名词所有格”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认知情况, 利用图片狗的名字:“the name of the dog ”来进行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名词+of +名词”的结构, 然后再通过PPT或者其他方式展示名词所有格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从而顺理成章地分层讲解名词所有格的用法。

总之, 将情境教学法和微课教学结合起来, 能够改变中学英语教学中单一使用多媒体的不足, 能够将中学英语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得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中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妍.情境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 (中旬刊) .2009 (07) .

上一篇:文化建设:科学发展观下一篇:落叶松人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