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门诊

2025-01-17

规范化门诊(共10篇)

规范化门诊 篇1

药房是从事药品购销的部门, 是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最终环节。而药品是防病治病、康复保健、防疫救灾、计划生育的重要物质, 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危的特殊商品。随着医药领域的快速发展, 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 药房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显现出来。但就目前来看, 药房管理工作在人员管理、制度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 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 使药房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1药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人员配备不足

缺乏具备药学专业技术职称的药房、药库工作和管理人员。由于非专业人员对药品的鉴别、使用和管理知识有限, 一般只限于照方抓药, 完成工作任务, 不仅不能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更无法防止假劣药品的流入, 对用药安全产生了隐患。

1.2 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

药房的工作人员, 每天面临大量的药品调配和服务工作, 由于人员紧缺, 业务学习时间往往无法得到保证, 参加培训或离岗进修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至使专业知识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和更新, 影响了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1.3 药品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一是药品购入计划性不强, 存在药品积压和断货现象;二是进货渠道不够规范, 对供货方的相关资料掌握不全面, 存在擅自购进药商推销的药品问题, 容易发生假劣药品的流入;三是库房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药品保管制度落实不到位, 至使一些药品失效、积压和过期。

1.4 服务意识淡薄

由于受业务水平和服务理念等因素的影响, 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缺乏对患者用药专业性的指导和服务。

2强化药房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人员管理

2.1.1 严格人员准入制度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对医药领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而药房又是把握药品质量和为公众提供药学服务的关键部门, 因此, 从事药品质量管理、处方调配以及验收、保管、养护的工作人员必需要具有执业药师或药学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以其掌握的专业知识来保证所提供药品的质量和良好的药学服务。

2.1.2 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

科室应每月组织专业学习讲座, 每年进行专业的考核测评, 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执业药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 并建立培训档案, 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素质;定期安排人员外出进修学习, 了解和掌握新的药学知识和管理方法。使从业者不仅能管理药品, 调配处方, 还能准确解答患者的用药咨询。

2.2 加强药品质量管理

2.2.1 严把药品购入关

严格药品供应商的资质审核, 从证照齐全的单位购进药品, 同时与供货方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明确药品质量条款和送货、退货、付款等事项。在制定进货计划中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保持一定数量的品种, 供医生选用, 保证常用和主要品种不断货”的原则;二是坚持“按需进货, 择优选购”的原则。应根据用药率、季节发病率和库存情况, 来组织货源, 以免盲目购进, 造成药品积压或缺货。验收时, 仔细检查药品的内外包装、合格证、标签以及说明书, 看外观性状是否存在异常, 内容是否符合标准, 并做好验收记录, 对不符合规定的药品, 不得入库。

2.2.2 加强药品库房管理

库房管理人员要根据每种药品的不同特性, 分析影响药品质量变化的各种因素, 并结合季节变化, 改善药品的储存条件。入库时, 根据药品的剂型、性质及实际情况分别储存于不同温湿度条件的库区, 实行色标管理, 并按批号顺序存放, 每天记录两次温湿度, 并作调控记录。对近效期药品, 按效期先后及时调整货位, 近效期药品先出、先用;每半年填写近效期药品催销表, 及时通知有关医生和相关科室进行调配使用, 以防过期失效、造成损失。发货时, 要进行外观检查, 发现有质量可疑、过期、破损和失效药品不得出库。库房对重点药品每月检查一次, 一般药品每季检查一次, 定期盘点, 确保帐、货相符。

2.2.3 落实药品管理制度

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 并结合药房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 建立和落实了药品质量验收制度、陈列药品检查制度、仓储药品保管养护制度、不合格药品处理制度、近效期药品催销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报损制度等, 并定期对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抽查与考核, 形成“用制度管理, 按制度工作”的原则。

2.2.4 注重药品的监督管理

采取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方法。设立专职的药品监管人员, 对每批次的药品购进、验收、养护、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管。药房门前要明示服务公约, 公布监督电话和设置患者意见簿, 对患者反映的质量问题, 认真对待、详细记录、及时处理。

2.3 加强调剂质量的管理

调剂是药剂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应引起高度重视。首先要严格审方、加强核对。其次要注意拆零药品的发放;由于拆零的药品无原包装瓶, 要仔细标注药品名称、规格、批号和有效期。急救药品无外包装的安瓿没有有效期, 要注意加贴标签, 标注有效期。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退药仅限于在本药房购买的药品, 由医生开具退药处方, 并注明原因, 药师仔细查看药品外包装有无损坏, 药品批号是否与本药房药品一致, 核对无误后, 方可退换。对特殊管理的药品、生物制品、冷藏保存的药品等一律不得退换。名称、易混淆的药品, 如立复欣 (抗结核药) 和利复星 (左氧氟沙星) , 雅施达 (培哚普利) 和雅司达 (对乙酰氨基酚) , 赛福宁 (头孢唑啉) 和赛福定 (头孢拉定) [1] 等, 注意在调配处方的同时不仅要看商品名还要看通用名, 开具处方的药名与配发药品的名称必需一致, 避免引起患者误解。在嘱咐用法时, 药房要采用不干胶贴签, 贴到相应的药品包装上, 以清楚表达用法用量, 规范操作。

2.4 加强服务质量管理

2.4.1 服务理念的改变成就优良服务质量

药师必须树立维护患者健康和安全的服务理念,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门诊药房是面向社会, 直接为患者服务的窗口, 理应树立良好的形象。得体的着装、仪表大方、举止文明能使患者产生信任感;热情招呼、微笑服务、礼貌谢别能使患者感到满意[2]。药师必须认识到自身的工作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时刻以患者为中心, 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 同时加强临床药学与临床基础知识的学习, 提高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

2.4.2 药学专业性服务提升服务的品质

随着药品种类的日益增多, 如何安全、有效、经济的应用药品, 是药师工作的重点。药师可以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了解患者病情、病史、用药情况、过敏史等;讲解药物的服用方法, 注意事项和潜在的不良反应。尽量多的为患者提供一些咨询服务, 如合理的用药指导以及新的药物信息等, 让患者充分感受到亲切和信任, 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 来分析处方中用药的合理性, 运用药学知识与药物经济学知识向患者推荐疗效好, 费用底的药品, 达到使患者满意的目的。

摘要:目的 通过规范化管理, 为患者提供质量高、疗效好、价格合理的药品。方法 从人员、药品质量、处方调配、服务质量等方面, 进一步规范管理, 提高工作标准。结果 药品的使用合理、安全, 患者满意。结论 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 保证药品质量, 保障公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提高和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

关键词:药房,管理

参考文献

[1]叶咏年, 高仲阳.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28-29.

[2]樊丽丽.药品零售与药店经营全攻略.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155-157.

规范化门诊 篇2

工作检查验收

2012年2月14日,自治区卫生厅“规范化性病门诊”评审专家组一行对我院“规范化性病门诊”创建工作进行验收。曾洪院长,党委书记麦志明,副院长宁金沛、郑裕明、梁艳芳及相关职能、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参加了汇报会。专家组一行听取了宁金沛副院长就创建“规范化性病门诊”工作的汇报。我院自2011年10月创建“规范化性病门诊”以来,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创建规范化性病门诊工作领导小组,门诊、实验室等硬件方面得到极大的改善;大部分医护人员通过进修学习,人员素质得到了提高;医院严格按照卫生厅要求建立了规范化性病门诊规章制度。医院在质量管理、疫情管理、健康教育咨询、外展服务等方面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

随后,专家组分为4个小组分别深入到性病门诊,保健科、检验科、药房等部门,对健康教育和咨询管理、疫情管理、性病门诊设置、实验室管理、临床诊断和治疗管理等工作进行了检查督导。专家们通过查资料、现场考查、访谈性病患者、理论考试、听汇报等方式,实事求是地按照评价标准对各项内容进行了详细检查。

下午反馈会上,专家组反馈了具体的检查结果,肯定了我院对“创建规范化性病门诊”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对我院性病门诊的诊疗水平、服务水平、积极地开展各项宣传防治性病、艾滋病的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就存在的某些细节性不足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规范化门诊 篇3

肥東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东部,总面积2211平方千米,辖18个乡镇,常驻人口861960人,是一个劳务输出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儿童保健体系日益完善,城市儿童家长获取信息的来源也较多,家长的主动性亦较好;相比之下,我县农村儿童保健工作相对落后,乡镇卫生院儿保门诊用房和设备简陋,保健手段单一,技术力量薄弱,保健服务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需求,家长的主动性亦较差;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提升农村儿童保健服务,我县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布置的任务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从2007年开始开展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建设,经过2年的创建,全县12家乡镇卫生院的儿童保健门诊建设达到标准化水平,实现基本设施齐全,人员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美,监督管理规范。

1 方法

1.1 以条件优越者先进行创建的原则确定创建单位 创建合肥市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的必备条件有:(1)有专门儿保门诊,分设有候诊室,测量室,检查室;(2)专职儿保医生一名经过培训;(3)护士一名,负责测量和协助医生工作,经过培训。我县本着条件优越者先行创建的原则向合肥市卫生局提出申请,2007至2008年共申请12家卫生院。

1.2 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创建 乡镇卫生院按照《合肥市农村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建设标准》开展工作,市妇幼保健所每2-3月督导一次,县妇幼保健所每月督导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力求工作达到规范的要求。

1.3 制定奖励制度 儿童保健工作长期以来不受重视,创建规范化门诊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房屋装修和添置空调,电脑等设备,院长们有畏难情绪,为了提高乡镇卫生院创建规范化儿保门诊的积极性,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县,市卫生局制定了奖励制定,把创建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与评定先进挂钩,创建合格后分别予以5000元,1.7万元奖励,使创建工作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1.4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技能 3年来,市级举办了10多次培训班,县级举办了6次培训班,培训人员达到663人次。

1.5 设备配备 为改善基层乡镇卫生院儿保门诊设备简陋状态,利用补助经费为创建合格单位配备了武汉计算机软件公司开发的电子秤及身长(高)测量设备,也专门配备了电脑。

2 结果

通过2年的创建,12家乡镇卫生院全部验收合格

3 工作体会

3.1 儿保门诊服务环境得到改善 创建合格的卫生院儿保门诊由以前的一间简陋门诊改造成兼有候诊室,测量室,体检室功能完善的服务门诊;增添了电脑,空调,办公桌椅,文件柜,身高体重计等基础服务设施,墙壁上悬挂有关科学育儿知识宣传栏,体检流程,服务承诺等,并对就诊环境进行了美化,童趣十足,光线充足,布局合理,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3.2 儿保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申报创建的卫生院能按照创建标准,配备专职儿童保健医生1名,为体检儿童提供系统体检服务,并配备护士一名,负责儿童身高体重的测量及资料的整理归档。创建规范化儿保门诊2年来,队伍素质整体提高,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等指标逐年下降,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等指标也完成市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乡镇儿童保健工作焕然一新,软硬件上了一个新的水平,促进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3.3 儿童保健综合服务能力增强,信息统计更加准确 儿童保健门诊的相关资料,包括DPDQ筛查登记本,高危儿管理登记本,体弱儿管理登记本,儿童出生花名册,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本及死亡报告卡,乡镇例会及培训记录,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井然有序;能够按照4.2.1体检时间实行预约体检制度,体检所得信息一并录入由成都金石软件公司提供的众信妇幼业务儿童健康体检管理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对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并追踪随访,不能管理及时转诊;建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制度,每季度对辖区儿童死亡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及上报;及时上报各类儿童保健报表;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要求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

儿童保健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工程,各级政府必须把儿童的健康的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层保健机构的硬件设施,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工作条件;我县的规范化儿保门诊建设与发达地区的县市相比,还相距甚远,仍需进一步学习,进一步完善,以使得我县的儿童保健工作能够再攀新的台阶,更好的促进农村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殷刚柱 ,傅苏林 ,邵子瑜等 合肥市2006-2010年儿童保健指标完成情况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3374~3375.

规范化门诊 篇4

2007年初对辖区预防接种门诊 (以下简称“门诊”) 进行现况调查, 结果发现普遍存在面积小、布局不合理、专职人员配备少, 信息化建设滞后, 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 一半以上门诊面积和人员配备未达到有关要求, 与社会发展和家长期望有一定的差距。为优化门诊环境, 完善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 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 2007年7月启动门诊规范化建设项目。在社区配合下, 截止2008年11月完成改扩建工作, 并验收合格已投入使用。

2 主要做法

2.1 提高认识, 做好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前期调研工作

为全面了解全区门诊现状, 2007年初对辖区所有门诊的布局、设备、人员、流程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调查, 查找不足, 并将情况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在区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下, 组织社区免疫规划管理相关负责人赴广东考察学习, 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借鉴经验, 更好地推动门诊规范化建设。

2.2 统一建设标准, 加强领导, 促进门诊规范化建设顺利实

施在前期调研和参观学习的基础上,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 结合区域实际, 制定了本区域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实施办法。对门诊选址、面积标准、功能区设置、设施配备、服务流程、信息管理、经费使用等均做了详尽的规定, 明确门诊规范化建设申报、审批、验收等工作流程及各级卫生部门职责。区疾控中心领导挂帅, 防疫科具体落实,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亲自组织实施, 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分级负责、齐抓共管, 创优争先的良好局面, 促进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2.3 以点带面, 强化督导, 确保完成质量

区疾控中心精心策划, 结合实际, 选取有代表性的两家社区作为试点, 率先启动门诊规范化建设。聘请专业公司对门诊标识、预防接种多功能操作台等进行了专门设计, 并结合试点情况进行修正。整个建设过程中, 区疾控中心派业务熟练、能力强的专职人员负责建设情况的动态管理, 发现问题, 及时订正。并充当参谋, 按照建设标准结合门诊实际提出可行性建议, 确保软硬件建设质量。

3 成效

3.1 完善硬件设施, 优化预防接种环境

规范化建设后各门诊基本功能区的设置均达到并超过市级标准要求, 辖区门诊总面积达1 535m2, 较改建前总面积543m2增加近两倍。设有候诊、登记、接种等5个区域, 有50%以上的门诊增设了冷链室、抢救室等辅助功能区以及叫号系统、电化宣传设施、哺乳室、儿童游乐区等人性化设施。统一使用自行设计的预防接种多功能操作台, 组合儿童受种、医疗废弃物回收、电脑操作、冰箱放置等功能。每个接种岗位配置台式冰箱, 保证冷链。辖区门诊共配有立式生物制品专用冰箱46台, 较改建前增加30%。同时在门诊内外标识、宣传版面及装修格调统一, 充满儿童情趣的卡通画, 给受种者温馨舒适感, 大大提高了医生及儿童家长的满意度。经调查, 医生对门诊环境满意度由改建前的52.38%提高到改建后的91.67% (=11.2780, P=0.0008) ;家长对门诊环境满意度由改建前的87.72%上升到改建后的96.67% (=9.7149, P=0.0018) , 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3.2 预防接种信息化, 促进了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门诊规范化建设后, 根据预防接种工作流程, 在预检登记、接种等岗位配置电脑, 还添置了现场接种记录打印机。辖区门诊共配置电脑32台, 较改造前增加40%, 均统一使用徐汇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本系统具有现场接种、各级报表自动生成、手机短信预约和未种对象查询、生物制品管理等功能, 有效控制关键环节, 避免人为差错, 大大提高预防接种及时性和安全性, 有效减轻门诊工作量。通过信息化管理, 优化和规范了接种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促进了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3.3 强化专业队伍建设, 提高综合素质

门诊规范化建设后, 辖区门诊共有经培训合格的在岗预防接种人员66名, 其中专职人员33名, 兼职人员33名, 较改建前增加近1倍, 均达到标准配备要求。在岗人员中配备了大量高学历的新生力量, 学历构成中硕士1人 (占1.52%) ;本科14人 (占21.21%) ;大专35人 (占53.03%) 。与改建前相比人员学历水平有普遍提高, 将工作责任心和专业水平差的人员调离岗位。同时加强业务和职业道德培训, 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经调查, 家长对门诊医生操作技术满意度由改建前的78.86%提高到改建后的85.71% (=5.0343, P=0.0249) , 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4 体会

4.1 领导重视是关键, 经费投入是保障

在门诊规范化建设中, 得到了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 为门诊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政策和经费保障, 并加大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备, 本次门诊规范化建设投入资金400余万元, 增加近一倍的人员, 并配备了大量高学历的新生力量。

4.2 稳定队伍, 提高门诊一线人员工作积极性, 树立新形象

通过门诊规范化建设, 预防接种环境更舒适温馨, 医生和家长对门诊环境满意度有较大提高。接种人员配备到位, 工作压力减轻。同时门诊接种量大幅上升, 增加了门诊收入, 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保证了业务队伍的相对稳定。

4.3 提升免疫规划工作整体管理水平

门诊收费工作规范 篇5

门诊收费工作规范

一早门诊收费处挂号、交费病人排成长队。根据门诊收费处主任王琳上周制定的收费窗口排班表,门诊收费处人员在各自的窗口,面对病人有条不紊地询问、收款或划卡、打印票据。1号窗口收费员小陈因急事向门诊收费处主任王琳请假,现暂顶岗的正是主任王琳。作为一线收费员培养出来的王琳,其基层作业技能比其他窗口的收费员更胜一筹。只见她态度和蔼,对挂号病人询问病种,接过就诊卡在电脑上输入信息,收款或划卡、打印票据;对收费病人通过就诊卡分科进行规范操作,排队人员渐渐缩短。不一会儿,小陈回来了,王琳退出了收费岗位,抽查起其他窗口的医药票据。这时,非医保窗口有一阵骚动,新近上岗的收费员小孙与病人起了争执。这时王琳来到了这个窗口,细声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这位病人认为B超多部位收费也应该是60元,而不是一部位是60元,如再加部位则应再多加费,由此认定是收费员多收了钱。而小孙认为一切是按照规定收费,病人是无理取闹,感觉委屈便与病人伴嘴。王琳首先批评小孙不该以这样的态度对待病人,接着走出收费处将病人请到收费处一角座位就坐,微笑着向病人解释医院的一切收费均是按照物价部分的批复执行,并熟练地报出了批准文号,并再次向病人就刚才收费员的态度进行道歉。

规范化门诊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门诊接收的哮喘患儿10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5例, 女25例, 年龄10个月~8岁, 平均年龄 (4.12±2.29) 岁, 病情程度:轻度24例, 中度16例, 重度10例;观察组中男19例, 女31例, 年龄11个月~8岁, 平均年龄 (6.53±3.62) 岁, 病情程度:轻度25例, 中度15例, 重度1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门诊雾化治疗常规管理。观察组予以规范化管理模式, 包括制度、环境、设备管理、规范医嘱、护士指导以及宣教等方面: (1) 规范雾化治疗室的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以及领药流程、诊疗流程, 选择呼吸专业医师、经过专业护理培训资质注册的护士, 并创建相关岗位职责。 (2) 选择光线充足且通风效果良好房间, 保持通风;湿度保持在50%~55%。 (3) 患儿雾化器为每人一器, 并配置雾化负压吸引系统、专用座椅、一次性口杯、纸巾。 (4) 以患儿年龄和病情为依据, 合理选择雾化吸入的装置和药物;管理前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 耐心地向每位家属讲解治疗优势, 并建立诊疗档案。 (5) 选择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演示操作, 安抚患儿以消除患儿紧张情绪;温水洗漱, 选择湿毛巾 (干净柔软) 擦拭患儿口腔、面部;鼓励患儿咳嗽, 轻拍背部以帮助排痰。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管理前后, 两组患儿的哮喘评分情况, 评分标准参考《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2], 分为0、1、2、3分。0分表示无症状, 1分为轻度哮喘, 2分为中度哮喘, 3分为重度哮喘;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管理前后哮喘评分情况

管理后两组白天、夜晚哮喘评分均优于管理前, 但观察组白天、夜晚哮喘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管理前组内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2.2 两组患儿相关性指标情况

管理后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门诊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哮喘属于慢性呼吸道疾病, 其对患儿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临床医师多采用雾化治疗方案, 但受到操作不规范等各种因素影响, 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有限[3]。赵一鸣等[4]在门诊雾化治疗哮喘患儿中采用规范化管理模式, 发现雾化治疗室实施规范化管理模式可有效保障治疗有效性。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规范化管理模式后, 观察组患儿平均发作次数以及门诊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且显著少于管理前, 可见, 哮喘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 管理后观察组患儿白天、夜晚哮喘评分均显著低于管理前, 且显著低于对照组管理后, 表明在雾化治疗的过程中予以规范化管理具有良好临床效果。考虑上述结果的产生可能与规划化管理采取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有关。规范化雾化管理在支气管哮喘防治的过程中, 以患儿病情、年龄特点为依据制定相关方案, 可有效保障措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其中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防治哮喘发作等措施均为病情的长期控制和稳定提供保障依据。规范化管理针对患儿及其家属缺乏正确认知进行干预, 在治疗前与患儿家属进行耐心沟通, 具体讲解雾化治疗的优势, 可消除患儿及家属对治疗的排斥心理;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进行操作演示, 可对患儿的紧张情绪进行安抚, 进而保障雾化治疗的临床效果[5]。此外, 保持雾化治疗室的环境卫生, 嘱咐家属采用温水进行洗漱, 选择干净柔软的湿毛巾轻擦患儿口腔和面部, 可有效防止药物刺激患儿面部以及口腔黏膜组织, 进而防止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情况。综合考虑上述各项因素, 可见哮喘患儿门诊雾化治疗过程中采用规范化管理模式,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 雾化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规范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减少哮喘发作次数以及患儿的门诊次数,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规范化管理在哮喘患儿门诊雾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予以雾化治疗的哮喘患儿, 其中50例予以常规管理者设为对照组, 50例予规范化管理者设为观察组, 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白天、夜晚哮喘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且哮喘发作次数、门诊次数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门诊雾化治疗患儿采用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可有效改善患儿哮喘状况。

关键词:哮喘患儿,门诊,规范化管理,雾化

参考文献

[1]赵小平, 肖冬梅, 刘娟, 等.哮喘患儿门诊雾化治疗的规范化管理.当代护士, 2014, 26 (1) :80-81.

[2]杨义琼, 马利维, 黄英, 等.规范化管理治疗对儿童哮喘肺功能的影响.重庆医学, 2012, 41 (16) :1579-1580.

[3]林平娇.小儿哮喘健康教育规范管理的探讨.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3, 18 (3) :244-245.

[4]赵一鸣, 王晓玲, 张琬迎.门诊患儿雾化吸入治疗的规范化管理.中国药房, 2014, 25 (26) :2477-2478.

规范化门诊 篇7

1 方法

1.1 制订奖励制度

儿童保健工作长期以来不受重视, 创建规范化门诊要投入一定的经费, 用于人员培训、房屋装修和添置电脑、空调, 院长们有畏难情绪。为了提高乡镇卫生院创建儿童保健门诊的积极性, 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地、市卫生局制订了奖励制度, 把创建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与评定先进挂钩, 创建合格后分别予以创建单位2 000元、1万元奖励, 使创建工作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1.2 以优者先创的原则确定创建单位

创建浙江省丽水市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的必备条件有: (1) 有专用的儿保门诊, 使用面积不少于15 m2; (2) 配有专 (兼) 职儿保医师, 若乡镇人口1.5万人以上需配备1名专职儿保医师; (3) 定期 (每旬) 开设儿保门诊。我市本着条件优者先创建的原则于2006年年初向丽水市卫生局提出申请, 2006年、2007年各申请创建4个卫生院。

1.3 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创建

乡镇卫生院根据《浙江省丽水市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规范工作标准》开展工作, 地、市妇保所每2~3个月督导1次,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力求工作达到规范的要求。创建内容具体如下: (1) 门诊设置要求 (18分) :门诊设置区域化, 与疾病门诊严格分开, 使用面积不少于15 m2;环境整洁美观;有育儿知识、疾病防治宣教版面和健康处方。配置检查床、儿童磅秤、身高测量器、身长测量床、听诊器、皮尺和听力筛查器具等用品;有计算机、空调和消毒设施。 (2) 人员资格及要求 (9分) :从事儿童保健门诊医师必须持有助理或执业医师资格证;可兼职, 若乡镇人口1.5万人以上需配备1名专职儿保医师。儿保医师上岗前应参加市、县级儿童保健业务技术培训, 每2年复训1次, 取得培训证书。 (3) 服务内容与技术要求 (72分) :定期 (每旬) 开设儿保门诊。对辖区内的高危新生儿专案管理, 做到出院后3天内、出生第14天、28天各访视1次。辖区内出生的活产儿, 在42天内建立儿童保健手册, 按系统管理要求进行保健, 建卡率达95%以上, 指导母乳喂养和预防佝偻病的知识和方法。对3岁以下 (包括流动人口) 儿童按系统要求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和保健咨询, 当年系管率达90%以上。每次检查要询问婴幼儿的喂养史、疾病史, 进行体格和生长发育评价, 绘制生长发育图, 及时将检查情况录入计算机。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进行健康知识和育儿知识的宣教。体弱儿专案管理, 分析病因, 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每月1次随访, 无好转者及时转送上级医疗保健单位矫治。对托幼园 (所) 每季进行1次检查指导, 入园儿童建档率达100%, 保教人员每年体检率达100%, 指导制订合理食谱。开展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及时上报儿童死亡调查表。及时正确收集、汇总和上报有关儿童保健信息统计资料, 做好分析总结。每月1次开展家长育儿学校教育活动, 3岁以下儿童的家长当年接受1次育儿教育率达70%以上。

1.4 验收评估

创建工作为期1年, 年终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专家组的评估验收, 评估总分100分, 90分以上为合格。

2 结果

通过1年的创建, 8个卫生院验收均合格。

3 体会

3.1 服务条件得到改善

规范化门诊的创建, 促使乡镇卫生院加大对儿童保健的投入, 儿童保健服务条件明显改善, 儿保门诊一改以往破旧局面, 面貌焕然一新, 环境整洁活泼, 符合儿童心理, 更加人性化, 充分体现了儿童保健特色, 给服务对象留下了美好印象, 使卫生院在社会中树立起了良好形象。

3.2 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儿保医师由经过培训、有执业医师资格人员担任, 队伍素质整体提高, 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通过创建, 儿童42天建册、生长发育体格检查、体弱儿矫治、集居儿童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规范化体系, 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 体弱儿矫治率达80%以上, 小儿“四病”发病率明显降低, 促进了儿童的健康。

3.3 统计信息更准确

信息资料录入计算机管理, 便于统计数据的收集提取,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开展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更加准确, 为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浅论规范门诊药房管理 篇8

目前, 大部分医院的门诊药房采用的是以保障供应药品为核心的工作模式, 药师的工作是根据医生的处方调配药品、保障供应, 对患者只做简单的用法交待, 缺少与患者的交流, 更别提用药安全教育了。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 医药市场竞争的加剧, 门诊药房也应当与时俱进, 树立“一切为患者服务”的宗旨, 积极探索规范的管理模式, 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1 规范药品管理

1.1 药品的维护陈列

药品从药库到药房要进行全面质量检查, 认真核对品种、金额、数量、规格、效期、包装等。领取药品时, 详细填好药品清单交给药库, 由药库管理员按清单准确无误送至药房, 双方当面点清并办理签收手续。防止药品过期、失效、脱签、破损、霉变, 有效期在半年以内的药品登记做出警示。药品到药房后要详细分类陈列, 按“先进先用”、“先产先用”的原则使用。

1.2 药品的复核调配

药品调配之前, 应认真复核姓名、年龄、药品名称、剂量、医生签名等处方内容, 如果遇到药房缺药、调配禁忌或药品用量不详等问题时, 要及时与医师沟通。对“麻、毒、精神”等药品的调配, 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药品管理规定办理。配方时, 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调配技术常规与操作规程, 衡器、量具要按照计量规定, 定期检查, 不能估计药量。发放药品时, 应向病人交待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1.3 药品的清单管理

患者付款时, 处方会被输入收费窗口的电脑中, 该信息将会同步在门诊药房的电脑上显示出来。药房收到患者的实物处方的同时, 也会在电脑上收到患者的电子处方。核对无误, 打印清单, 给付药品, 这样管理药品清单, 能够保证药房帐与物的相符。

2 规范人员管理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工作人员中开展优质服务活动, 加强医风医德建设.同时, 加强业务学习, 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进行在职学习, 强化门诊药房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3 规范服务方式

3.1 分工合作

为节省医生诊疗时间, 免去患者东奔西走拿药的冗繁程序, 可以将中成药与西药的药房合并, 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管理。配备3人为单位的管理小组以分工的方式负责每个单元, 明确管理的责任人并制订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与义务, 包括药房主管、药库保管员、药品调剂人员等, 分别承担帐务管理、药品管理、处方调配复核等责任, 使药房中的每项工作、每个岗位都能工作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人, 使药房的管理工作井然有序、有章可循。

3.2 透明服务

为了使门诊药房服务设施更方便地为患者服务, 药房前台可以设计成玻璃幕墙并且设置取药窗口, 使患者对药品储存状况、配药环境、所取药品一目了然, 既直观地监督了药房的工作, 又能了解到药剂人员繁忙程度, 增进理解, 自觉配合院方工作。

3.3 开设药物咨询窗口

开设咨询窗口, 药师们可以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 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 向患者推荐疗效好、费用低的药品;可以帮助患者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和药物相互作用。他们可以用药学专业背景知识, 作好医师的参谋, 患者的顾问, 一步步地由传统的保障供应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4 规范硬件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需求, 办公自动化已成为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不可缺少的硬件组成部分, 药房管理微机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复核处方时, 计算机会自动确认处方是否存在出入;调剂药品时, 计算机会对发出的药品的库存量作同步扣除, 能够避免人工扣除药品数量时遗漏的现象;统计药品时, 计算机可以显示每种药品的库存、消耗量, 减少统计工作量;给付药品时, 计算机可以打印清单并与药品同时发出, 药品的名称、数量、价格可以让患者一目了然。

总之, 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的门诊药房, 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 实现功能的多元化转变, 努力规范药品、人员、服务、硬件等方面的管理, 向患者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蒋建国, 唐璐, 王建新.现代药房“零距离”调剂模式讨论[J].世界临床药物杂志, 2003, 24 (7) :446.

规范化门诊 篇9

关键词: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管理

1991年江苏省下发了《江苏省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和工作要求》,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2007年, 张家港市下发《张家港市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考核标准》, 进一步规范全市计免门诊建设, 同时提出了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要求。2009年下发《张家港市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至2011年底, 本市共有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23家, 其中数字化门诊9家结合2011年预防接种门诊督导情况, 对本市预防接种门诊现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制定调查表

制定《张家港市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情况调查表》, 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从事预防接种工作年限、参加培训情况, 督导时由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简称疾控中心) 医生填写。

1.2 调查内容

包括《苏州市预防接种门诊督导验收表》中各项, 根据各预防接种门诊开诊时间, 随机确定督导对象, 采取现场查看和询问的方法进行调查, 每月至少调查4家预防接种门诊。

2 结果

2.1 预防接种人员情况

全市23家预防接种门诊共有113名预防接种人员, 其中专职人员50名、兼职人员63名;平均年龄38.18岁;全市156万人口 (含流动人口) , 与服务人口配比0.72/万。本科学历7人, 占6.19%;大专学历46人, 占40.71%;中专学历47人, 占41.59%;高中及以下学历13人, 占11.50%。高级职称1人, 占0.88%;中级职称19人, 占16.81%;初级职称68人, 占51.33%;乡村医生25人, 占22.12%。从事预防接种工作10年以上41人, 占36.28%;4~9年34人, 占30.09%;3年以下的38人, 占33.63%。所有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人员均有乡村医生、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士资质证书, 经本市疾控中心培训, 考试合格后由市卫生局发江苏省预防接种人员上岗证并且持证上岗。

2.2 宣传告知情况

全市各预防接种门诊的登记室或接种室墙上均张贴江苏省扩大儿童免疫规划宣传资料, 全部公示一类疫苗的接种程序及接种对象, 二类疫苗的接种程序、对象及价格, 告儿童家长书,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票据领用程序、使用方法及凭票免费接种, 预防接种流程, 安全注射知识。有19家预防接种门诊单独设立了建卡/建证窗口, 占总数的82.61%。新生儿建卡/建证的告知以出生医院告知为主, 占60.87%。

2.3 预防接种组织

2.3.1 接种形式

接种门诊以镇为单位的有4家, 占17.39%;以镇为单位分片的有18家, 占78.26%;以市区为单位的1家, 占4.35%。

2.3.2 接种周期

接种周期均为周门诊。其中每周0.5 d门诊的有3家, 占17.39%;每周1 d天门诊的有17家, 占73.91%;每周1.5 d门诊、2 d两天门诊、3 d门诊的各1家, 各占4.35%。

2.3.3 接种预约

均采用当次接种时预约下次接种时间的方式, 由预检登记人员在接种对象预检登记预约下一次接种时间。

2.4 门诊设置

接种用房面积平均为91.74 m2 (最小的为40 m2, 最大的为200 m2) 。单独设置预检登记室的15家, 占65.22%;单独设置留观室的有5家, 占21.78%, 其余设置留观区, 占78.22%;有电视宣传片放映设备的12家;所有接种门诊均使用空调来降温或取暖;卡介苗专室接种的有22家, 占95.65%;接种室设置一苗一桌的有9家, 占39.13%。

2.5 疫苗和冷链管理

2.5.1 疫苗管理

各接种门诊设专人负责疫苗管理工作, 使用江苏省疾控中心统一印制的省、市、县各级卫生防病机构《生物制品进出明细账》记录每次疫苗进出及门诊疫苗使用情况, 帐苗相符。冰箱内无过期疫苗, 疫苗报损有图片资料, 记录项目完整。疫苗领发、使用和报损等情况均通过《江苏省疫苗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2.5.2 冷链管理

各接种门诊均建立了冷链设备档案, 每年上报市疾控中心备案。要求储存疫苗的冰箱温度每天查看两次, 做好记录。但因预防接种门诊不是每天开设, 部分预防接种门诊离工作人员平时工作地点较远, 且周六、周日等节假日大多无人值班, 故冰箱测温记录部分存在笔头记录的情况。

2.6 安全注射

预检登记医生认真查看预约通知单或接种记录后, 向家长询问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 确定接种对象身体健康时予以登记。接种医生在接种前再次向儿童家长询问接种者近期身体健康状况, 如无任何不适请家长在告知书上签名确认, 接种医生在完成疫苗接种后在接种证上做好记录, 告知现场留观30 min并请家长在留观告知书签字。所有接种门诊都备有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和抗过敏药等急救药品, 使用在效期内的一次性注射器。在督导中发现个别接种门诊未将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于48 h内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销毁记录不全。个别预防接种医生由于进针角度和深度掌握不准确, 皮下注射过深变成肌肉注射。

3 讨论

3.1 切实保证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的使用

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 对接种人数日益增加、保证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提高接种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具有面积大、功能区域布局合理、流程顺畅、接种信息传递迅速专一、环境温馨舒适等优点, 既方便了广大家长, 减少了不必要的抱怨和纠纷, 又为安全接种、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保障[1]。但督导发现, 个别数字化门诊存在不使用取号、叫号系统的情况, 家长仍需排队登记, 不能体现数字化门诊方便顺畅的优点。因此, 应加强对数字化门诊管理, 让其充分发挥应有的功效。

3.2 加强冷链温度监控的管理

疫苗对储存环境温度有着严格要求,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疫苗质量产生影响, 给安全接种疫苗带来隐患, 加强预防接种单位疫苗冷链温度监控管理是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预防接种门诊疫苗冷链温度实时监控系统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对疫苗冷链环境进行实时温度监测, 实现24 h连续动态监控。通过对预防接种单位温度记录数据分析, 可及时发现冰箱、冰柜存在的问题, 为冰箱、冷柜的检修和更换提供依据, 也能避免发生冷链事故。与传统人工温度监测方法相比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建设预防接种门诊疫苗冷链温度实时监控系统是今后发展趋势, 对确保疫苗质量安全、提高对预防接种门诊冷链监管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3 加强培训, 提高接种人员业务水平

免疫预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 加强预防接种人员队伍建设是实施科学接种、提高接种率和预防接种工作质量的保障[2]。本市各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抽调的医院护士及社区医生组成。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待遇较高, 抽调人员也有一定的补助, 所以基层预防接种队伍比较稳定, 增强了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3]。目前本市共有预防接种人员113人, 与服务人口配比为0.72/万, 未达到1/万标准[4], 部分流动人口较多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对象过多, 建议通过增加人员或增设门诊天数来缓解这种紧张局面, 避免出现接种事故, 保证安全有效接种。针对低学历低职称人员较多, 从事预防接种工作时间较短问题, 加强对预防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十分必要。培训内容不应局限于预防接种工作理论, 还应通过观看预防接种现场操作, 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培训内容。在工作中应逐步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提供人性化优质服务, 来满足公众对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越来越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杜国明.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探讨 (J) .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2 (12) :2539-2540.

(2) 贾秀岩, 林茜.2009年大连市免疫规划管理与预防接种人员状况调查 (J) .预防医学论坛, 2011, 17 (7) :615-616.

(3) 杜国明, 顾增惠.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做法与体会 (J) .实用预防医学, 2007, 14 (6) :1943-1944.

规范化门诊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全市所有犬伤门诊97家。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编制统一的调查表,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由受过培训的调查员对各犬伤门诊开展现场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犬伤门诊的分布、设置、人员情况和管理制度等内容。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1.3 资料分析

调查资料采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全市犬伤门诊分布情况

全市共有97家犬伤门诊, 各地分布不均匀, 其中余姚与慈溪两个县级市最多, 分别有26家和23家, 两地合计占全市犬伤门诊数的50.5% (49/97) 。全市的犬伤门诊大致有两种设置形式, 包括设在疾控中心的独立门诊5家 (5.2%) 和设在各级医院的门诊92家 (94.8%) ;23.7% (23/97) 的犬伤门诊设在县级以上医院, 71.1% (69/97) 的门诊设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未发现有村卫生室设置犬伤门诊。犬伤门诊中, 有28家 (28.9%) 门诊独立设置, 69家 (71.7%) 门诊设在医院的其他科室, 包括外科、急诊外科和全科门诊等。全市犬伤门诊中日门诊量最少平均1例/日, 最多平均40例/日, 其中日门诊量平均1~5例的占所有门诊数的72.6% (70/97) 。

2.2 门诊硬件设施情况

全市各犬伤门诊中, 诊室面积最小的10m2, 最大的60m2, 面积15m2以下的门诊有8家, 占全市门诊总数的8.2%。93.8% (91/97) 的门诊“犬伤门诊”标识清晰醒目。各犬伤门诊中, 候诊区、就诊区、伤口处理区、接种区和观察区等五大功能分区完整的有77家, 占门诊总数的77.3%;尚有1家 (1.0%) 门诊未设置伤口处理区, 尚有5家 (5.2%) 门诊未设置独立接种区, 有15家 (15.5%) 门诊未设置候诊区, 有10家 (10.3%) 门诊未设置观察区。

2.3 伤口处理设施配备情况

全市各犬伤门诊中, 96 (99.0%) 家门诊设置有伤口冲洗设备; 73家 (75.3%) 门诊配备了热水器, 采用冷热双相供水, 方便犬伤暴露者在寒冷季节冲洗伤口;4家 (4.1%) 门诊配备了淋浴房式伤口冲淋设备, 方便冲洗背部等伤口。有96家 (99.0%) 门诊在冲洗设备旁放置了伤口处理用的肥皂等清洁剂, 97家 (100%) 门诊配备了酒精、碘酊等伤口消毒剂。

2.4 疫苗与被动免疫制剂接种情况

99.0% (96/97) 的门诊开展狂犬病疫苗接种工作, 仅有1家门诊未储备狂犬病疫苗;有67.0% (65/97) 的门诊配备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有97.9% (95/97) 的门诊配备有疫苗专用冰箱;有99.0% (96/97) 的门诊备有有效的急救用品。狂犬病疫苗与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采购渠道均来自市疾控中心。

2.5 医护人员设置情况

全市所有的犬伤门诊均配备了医护人员, 最少1名, 最多15名, 其中有68家 (70.1%) 门诊配备了6~10名医护人员。但仅有17家 (17.5%) 门诊配备专职医生, 18家 (18.6%) 门诊配备专职护士。有99.0% (96/97) 的门诊医护人员接受过各级疾控中心开办的犬伤暴露处置和狂犬病防治知识上岗前培训。

2.6 门诊运行与制度管理情况

全市有86家 (88.7%) 犬伤门诊提供24小时服务;有96家 (99%) 门诊使用犬伤门诊专用登记册, 详细记录患者一般情况、伤人动物情况、处理情况等内容;有91家 (93.8%) 门诊使用了新版“狂犬病疫苗及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知情同意书”;有78家 (80.4%) 门诊诊室里张贴有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画, 有70家 (72.2%) 诊室张贴有关工作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及狂犬病免疫接种程序、注射部位、注意事项及收费标准的图示;77家 (79.4%) 门诊有不良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3 讨论

狂犬病不但病死率达100%, 且发病后景象非常惨烈, 导致周围人群被犬猫等动物伤害后产生极度恐慌、恐惧心理, 造成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已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3]。WHO提出倡议, 实现2020年在全球消除人狂犬病的目标, 这对于我国狂犬病防控工作是一个极大的挑战[3,4]。暴露后规范处理率低是人狂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5], 在目前犬狂犬病免疫覆盖率低、犬类管理工作不规范、部门协作不完善的情况下, 优质、经济、高效的暴露后治疗 (PEP) 是最为经济有效的人间狂犬病防治措施, 包括暴露者伤口的规范处理、及时正确地使用被动免疫制剂及按期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而作为处理伤口、接种免疫制剂的场所, 犬伤门诊的设置和运行的规范化、医护人员的处置能力直接影响了狂犬病暴露后处置的有效程度。

调查后发现, 我市各县 (市) 区犬伤门诊分布农村多于城市, 基本符合农村地区病例和暴露人数均远多于城市的现状[6]。各门诊的诊疗条件不一, 但基本能做到环境整洁、光线明亮、空气流通, 设置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全市除1家门诊外其余门诊均配备了关键的伤口处理设施, 其中75.3%的门诊提供冷热双相供水, 这对于提高患者实施15分钟伤口冲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伤口处置的质量提供了较好的保障。全市有88.7%的犬伤门诊提供24小时服务, 方便夜间暴露的患者及时有效进行暴露后处理, 较好的提高了暴露后处置的及时性。

我市一贯重视犬伤门诊的规范化建设, 早在2004年即制定了《宁波市犬伤门诊工作规范》, 定期对犬伤门诊进行调查与考核。各医院对犬伤门诊的投入也逐年加大, 犬伤门诊的设施不断改善。2004年各犬伤门诊几乎没有专用的伤口冲洗设备, 2010年伤口冲洗设备拥有率则达到了99%;热水器的配备更是从2004年的0家上升到2011年的73家。市、县两级疾控机构每年要对犬伤门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颁发资质证书, 提高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2010年宁波市把狂犬病疫苗列入城镇医保丙类药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狂犬病疫苗接种率。我市狂犬病疫情自2002年出现回升、2004年达到发病高峰, 2002-2008年累计报告狂犬病例50例, 但2009、2010年疫情回落, 接连2年无本地病例报告, 犬伤门诊建设的日益规范、医护人员规范化处置水平的不断提高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调查也暴露了犬伤门诊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部分门诊就诊路线设计的不够合理、标识不清;候诊区与观察区较为简陋窄小, 缺乏宣传资料;由于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处方的限制, 导致了总价较高的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接种率不高;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报告不及时等。综合上述情况, 对犬伤门诊的规范化建设和狂犬病防控工作提出建议如下: (1) 进一步合理设置犬伤门诊的五大功能分区, 在候诊区与观察区放置宣传图册, 有条件的地区可配备影像设备, 放映狂犬病防制宣传片, 充分利用患者等候就诊和观察的时间进行狂犬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 (2) 在全市挑选1~2家硬件设施较好、诊疗水平较高的医院开设示范化犬伤门诊, 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创造更人性化的诊疗条件和更高的诊疗水平, 起到示范和推动其他门诊规范化建设的作用。 (3) 建议将狂犬病疫苗和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费用纳入新型农村大病统筹合作医疗制度, 以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疫苗接种费用负担过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099/en/.

[2]周航, 满腾飞, 李群, 等.2009年中国狂犬病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 2010, 25 (12) :934-93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狂犬病现状[S].北京:卫生部, 2009.

[4]夏咸柱, 俞永新, 侯云德, 等.加强我国狂犬病防控[J].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 1 (3) :161-162.

[5]李晶, 常明.近年来国内狂犬病的流行现状与防制[J].医学动物防制, 2007, 23 (1) :29-31.

上一篇:小学体育与游戏的结合下一篇:解决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