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税法实施条例

2024-09-20

新税法实施条例(精选5篇)

新税法实施条例 篇1

混合销售是指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增值税应税劳务又涉及营业税应税劳务, 企业以销售货物为主, 营业税劳务是为了直接销售一批货物而提供的, 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从属关系。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一项混合销售行为, 涉及的货物和营业税劳务只是针对一项销售行为而言的。混合销售与一般既从事增值税又从事营业税并且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紧密从属关系的兼营行为是不同的。税法关于企业在经济行为中从事的各种混合销售和兼营行为作了严格的区分规定。特别是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对混合销售行为的规定更加明确。本文将根据新的税法条例来分析在混合销售时如何进行税务筹划以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一、混合销售行为税务筹划

(一) 增值税纳税人混合销售税务筹划

税法规定, 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以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 视为提供营业税劳务, 缴纳营业税。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中规定: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 是指纳税人的年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占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并且新的实施细则取消了“混合销售行为由国家税务总局征收机关确定”的政策。因此, 纳税人可以根据新的规定, 依据自己从事的主业对混合销售行为进行自我判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企业可以通过对自己主业的转换来选择一项合适的税种进行纳税。

下面将分析增值税纳税人如何进行身份的选择和主业的定位以达到纳税最优。增值税纳税人的身份又可以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而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所适用的纳税政策并不相同。增值税是价外税, 难以用利润衡量, 所以在涉及销售货物、应税劳务的时候, 应该以税后现金流量作为判断指标, 并且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还要考虑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的影响。本文试从现金流量角度计算平衡点, 得出纳税人在不同增值率下的税务筹划, 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1) 当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时。一般纳税人发生了混合销售行为, 其中营业税项目耗费的购进材料不含税进价为a, 含税进价为a (1+t1) 。提供营业税项目而收取的不含税价款为b, 含税价款为b (1+t1) 。假设进销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都是t1, 营业税税率为t2, 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税率为t3和t4, 所得税税率为t5。增值率r= (b-a) /a。在混合销售的情况下, 纳税人从营业税项目中可得到的现金流量为:

若营业税项目分离出去的话, 纳税人从营业税项目中可得到的现金流量为:

联立方程, 令F1=F2, 可解得:

根据以上的推导, 可以得出一般纳税人混合销售行为的税负均衡点增值率, 此处设定城市建设维护税率为7%, 教育费附加税费为3%, 所得税税率为25%。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

策划原理:当营业税项目的增值率大于r时, 一般纳税人应将营业税项目的业务分离出去;当增值率小于r时, 一般纳税人应将营业税项目于增值税项目合并缴纳增值税。

案例分析:

某锅炉生产厂每年产品销售收入为2800万元。该厂除生产车间外, 还设有锅炉设计室负责锅炉设计及建安设计工作, 每年设计费为2200万元。该企业当期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40元, 锅炉设计及建安设计耗用材料 (不含税) 200万元。另外, 该厂下设3个全资子公司, 其中有A建安公司、B运输公司等, 实行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锅炉厂增值税率为17%,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率分别为7%和3%, 所得税率为25%。

该厂被主管税务机关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对其发生的混合销售行为一并征收增值税。这主要是因为该厂属于生产性企业, 而且兼营非应税劳务销售额未达到总销售额的50%.安装调试属于营业税项目, 增值率= (2200-200) /200×100%=1000%>税负均衡点增值率32.78%。该企业每年应缴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为: (2800+2200) ×17%=850 (万元) , 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40万元, 应纳增值税税金为:850-340=510 (万元) 。增值税负担率为:510/5000×100%=10.2%。该例中营业税增值率为1000%远远高于税负均衡点增值率32.78%, 因此该企业应将营业税项目进行分离缴纳营业税较为合适。具体筹划思路是:将该厂设计室划归A建安公司, 将安装调试收入从产品销售的收入中分离出来, 由建安公司独立核算并统一缴纳税款。通过上述筹划, 其结果如下:该锅炉厂产品销售收入为:2800万元;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为:2800×17%=476 (万元) , 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40万元, 应纳增值税为:476-340=136 (万元) 。A建安公司应就立新锅炉设计费、安装调试收入一并征收营业税;应缴纳税金为:2200×5%=110 (万元) 此时, 税收负担率为: (136+110) ÷5000×100%=4.92%, 比筹划前的税收负担率降低了5.28个百分点, 税额降低了510-246=264 (万元) 。如果考虑到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以及营业税可以在缴纳所得税前扣除的话, 按混合销售纳税的税负总额=510+510× (7%+3%) -510× (7%+3%) ×25%=548.25。将营业税项目分离后的税负总额=136+110+ (136+110) × (7%+3%) × (1-25%) -110×25%=236.95, 相比混合缴纳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为548.25-236.95=311.3。可见, 在营业税项目增值率大于税负平衡点增值率时实行分离纳税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好处。

(2) 当纳税人是小规模纳税人时。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的增值税制度与一般纳税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突出表现在小规模纳税人实行以销售额为基数按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并且进项税额一律不予抵扣。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二条规定,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征收率的调整, 由国务院决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率由6%或者4%统一改为3%, 适应目前增值税纳税人的改革, 以平衡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税负。那么, 小规模纳税人在混合销售的情况下, 营业税项目应纳的增值税为含税价款乘以t1/ (1+t1) , t1表示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3%, 即为含税价款乘以2.91%。在营业税项目分离的情况下, 由于营业税根据项目的不同, 其税率也划分为3%、5%、20%三个档次。可以看到, 混合销售下缴纳增值税的实际税率2.91%, 均小于营业税税率。由此, 可以得出, 小规模纳税在混合销售时, 应将营业税项目并入增值税项目中缴纳增值税比较划算。需要指出的是, 如果将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以及营业税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时, 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此处, 假设小规模纳税人混合销售中营业税项目含税销售额为M, 营业税税率为t1, 城建税税率为t2。教育费附加率为t3, 所得税税率为t4。那么, 将营业税项目进行合并纳税时, 企业所承担的税负总额=M×3%/ (1+3%) +M×3%/ (1+3%) × (t2+t3) × (1-t4) , 将营业税项目进行分离纳税时, 企业所承担的税负总额=M×t1× (1-t4) +M×t1× (t2+t3) × (1-t4) 。由以上的式子可以根据具体的税率来具体分析, 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缴纳方式, 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二) 营业税纳税人混合销售行为税务筹划

作为营业税纳税人, 其主业是营业税规定的行业, 包括适用税率为3%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 适用税率为5%的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 以及实行浮动税率最高税率为20%的娱乐业。营业税纳税人的混合销售行为是指在其运营主业的同时经营了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副业。在这项混合销售的纳税筹划中, 营业税纳税人主要考虑的是增值税应税项目的税负大小, 是划归为营业税合并纳税还是单独分离缴纳增值税。当企业为营业税纳税人时, 同样也需要利用表1中计算的税负均衡点增值率来进行税务筹划。不同的是, 营业税纳税人要考虑的增值率是指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增值率, 并且营业税纳税人对税负均衡点增值率的考虑方向与增值税纳税人的考虑方向恰好是相反的。实质上筹划的思路基本一致, 即当混合销售的非主业的增值率大于税负均衡点的增值率时, 纳税人应选择缴纳营业税的方案来缴税, 反之则选择缴纳增值税的做法。

案例分析:

该企业为营业税纳税人, 在从事主业的同时又从事了增值税应税项目, 营业税应税项目的销售额为3000万元, 增值税应税项目收入为1000元 (不含税) , 增值税应税项目耗费的原材料成本为500万元, 可抵扣进项税额为85万元, 该企业营业税税率为3%, 增值税项目适用税率为17%, 城建税以及教育费附加率为7%和3%,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企业的筹划方案如下: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增值率= (1000-500) /500=100%。

方案一:企业将该增值税应税项目合并缴纳营业税, 则企业的税负= (3000+1170) ×3%× (1-25%) + (3000+1170) ×3%× (7%+3%) × (1-25%) =103.2075 (万元) 。

方案二:企业将增值税应税项目单独分离出来缴纳增值税, 则企业的税负=3000×3%× (1-25%) + (1000×17%-500×17%) +[3000×3%+ (1000×17%-500×17%) ]× (7%+3%) × (1-25%) =165.625 (万元) 。可见, 方案一与方案二相比, 为企业节省税负62.4175万元。当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增值率100%大于税负均衡点增值率32.78%时, 营业税纳税人选择合并缴纳营业税时企业的税负较小。

二、混合销售行税务筹划划其他途径分析

(一) 利用混合销售的特殊规定, 将建筑业劳务与建筑业货物分开核算与纳税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 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的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对销售自产货物征收增值税, 提供建筑业劳务收入征收营业税: (1) 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 (2) 签订的合同中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按此规定, 设备生产安装企业只要具备安装资质, 并在合同中单列安装工程价款, 便可以使混合销售业务变为兼营业务, 并且在会计核算时分别进行核算, 则分别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案例分析:

甲公司是金属钢架及铝合金门窗的生产厂家, 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同时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施工 (安装) 资质, 和另一家商业公司签订安装合同。双方初步协商, 由甲公司提供其生产的金属钢架及铝合金门窗并负责该商业公司贸易大楼的安装, 金属钢架及铝合金门窗价值为200万元, 安装费为50万元, 合同金额共计250万元。假定该合同中所涉及的金属钢架及铝合金门窗应承担的进项税额为20万元。

方案一:甲公司与该商业公司签订合同时, 在合同条款中将金属钢架及铝合金门窗的价款和安装劳务费合二为一, 只注明合同金额为25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认定甲公司是混合销售行为, 甲公司应计算缴纳流转税如下:应纳增值税=250÷ (1+17%) ×17%-20=16.32 (万元) 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16.32× (7%+3%) =1.63 (万元) 。合计为16.32+1.63=17.95 (万元)

方案二:甲公司与该商业公司签订合同时, 把销售金属钢架及铝合金门窗的销售收入200万元和安装劳务收入50万元在合同中单独注明。这样, 甲公司流转税的计算如下:应纳增值税=200÷ (1+17%) ×17%-20=9.06 (万元) , 对应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9.06× (7%+3%) =0.91 (万元) , 应纳营业税=50×3%=1.5 (万元) , 对应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1.5× (7%+3%) =0.15 (万元) , 合计纳税总额为:9.06+0.91+1.5+0.15=11.62 (万元) 。通过上述案例可知具有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 (安装) 资质的建筑公司, 如果在签订合同时注意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的价款, 即可节税=17.95-11.62=6.33万元。

(二) 将价外费用从销售额中剥离出去, 降低税基

由于企业的销售活动除了销售商品取得销售收入外, 往往还会收取一些价外费用。包括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等等。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 可以将上述的价外费用从销售额中分理出去, 以降低企业的税负。例如用自己的运输工具运送商品收取运费、装卸费、仓储费等, 按税法规定, 这些价外费用应并入销售额、计征增值税, 从而会增加企业的纳税负担。税务筹划中可以将上述价外费用从销售额中分离出来, 比如在销售货物中向买方收取的运费, 可以采取代垫运费的方式, 从而降低自己的纳税负担。但要注意的是代垫费用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承运部门的运输费用发票是开具给购买方的和纳税人将该项发票转交给购货方的。

以上讨论了在新的增值税条例和营业税条例下, 企业在发生混合销售行为时进行税务筹划的几个方面, 包括根据何种标准来选择合适的流转税, 利用混合销售与兼营销售方式的异同来进行相互转换, 目的是为了选择使企业税负最小的纳税方案以节省开支。当然, 税务筹划的最终的目的不仅是使企业的税负降低, 更重要的是能保证企业长足的发展和利益的最大化。混合销售行为作为很多企业经常发生的一种经济行为, 在税收的具体操作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 首先要把握好混合销售行为的本质, 利用税收的具体政策来进行筹划。以上所提出的筹划手段, 在具体的操作中, 企业要注意结合自身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每一种筹划方案都要经过成本与收益的慎重权衡以后才可付诸实施。只有这样, 税务筹划才可以起到为企业谋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盖地:《企业税收筹划理论与实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王占龙、张建良:《新旧税法下的混合销售比较分析及纳税筹划》, 《商业会计》2009年第20期。

[3]赵祝琴:《浅谈混合销售与兼营行为》, 《现代商业》2009年第4期。

[4]吴卫红、刘建华:《企业混合销售行为如何进行纳税筹划》, 《企业管理》2009年第10期。

[5]梁文涛:《净利润法在混合销售税务筹划中的应用》, 《财会通讯》2009年第5期。

[6]王文海:《混合销售的节税良策》, 《财会学习》2009年第8期。

新税法实施条例 篇2

车船税的标准是什么?

一. 征收标准:

由于车船税属于地方税,在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 》等规定的基础上,车船税征收标准还应该根据各地税务局制定的具体管理办法予以确定,车主们可在投保交强险的同时一并缴纳车船税,划分为大型客车、中型客车、小型客车和微型客车4个子税目

二. 征收计算方法

⑴对车辆净吨位尾数在半吨以下的按半吨计算,超过半吨的按1 吨计算;

⑵从事运输业务的拖拉机所挂的拖车,均按载重汽车的净吨位的5 折计征车船使用税;

⑶机动车挂车,按机动载货汽车税额的7 折计征税;

⑷客货两用汽车,载人部分按乘人汽车税额减半征税,载货部分按机动载货汽车税额征税;

⑸船舶不论净吨位或载重吨位,其尾数在半吨以下的不计算,超过半吨的按1 吨计算;

⑹不及1 吨的小型船只,一律按1 吨计算;

⑺拖轮计算标准可按每马力折合净吨位的5 折计算。

三. 缴纳方法:

依据规定,为了方便纳税人,对于除拖拉机、军队武警专用车辆、警用车辆、外交车辆、省级政府规定免税的公交车辆以外的机动车,纳税人如果没有缴税,应当在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时按照当地的车船税税额标准计算缴纳车船税。也就是说车船税可以随交强险一起,由保险公司代收代缴。

车船税多少钱?每年都交吗?

车船税一般是汽车排量越大,车船税越高,1.6升的排量在汽车排量中属于比较小的排量,因此,1.6排量汽车的车船税相对高排量的汽车车船税而言,是要少很多

1:根据最新的车船税规定,1.0升及其以下排量的汽车车船税是60元至360元

2:1.0升以上至1.6升(含1.6升)排量的汽车车船税是300元至540元

3:1.6升以上至2.0升(含2.0升)排量的汽车车船税是360元至660元

4:2.0升以上至2.5升(含2.5升)排量的汽车车船税是660元至1200元

5:2.5升以上至3.0升(含3.0升)排量的汽车车船税是1200元至2400元

6: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排量的汽车车船税是2400元至3600元

7:4.0升以上3600元至5400元

汽车保险每年续保均需要缴纳车船税。

车船税按年申报,分月计算,一次性缴纳。纳税年度为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1.纳税人在购买“交强险”时,由扣缴义务人代收代缴车船税的,凭注明已收税款信息的“交强险”保险单,车辆登记地的主管税务机关不再征收该纳税年度的车船税。再次征收的,车辆登记地主管税务机关应予退还

2.已经缴纳车船税的船舶在同一纳税年度内办理转让过户的,在原登记地不予退税,在新登记地凭完税凭证不再纳税,新登记地海事管理机构应记录上述船舶的完税凭证号和出具该凭证的税务机关或海事管理机构名称,并将完税凭证的复印件存档备查 。

附: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实施条例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以下简称车船税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车船税法第一条所称车辆、船舶,是指:

(一)依法应当在车船登记管理部门登记的机动车辆和船舶;

(二)依法不需要在车船登记管理部门登记的在单位内部场所行驶或者作业的机动车辆和船舶。

第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车船税法所附《车船税税目税额表》确定车辆具体适用税额,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乘用车依排气量从小到大递增税额;

(二)客车按照核定载客人数20人以下和20人(含)以上两档划分,递增税额。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车辆具体适用税额,应当报国务院备案。

第四条机动船舶具体适用税额为:

(一)净吨位不超过200吨的,每吨3元;

(二)净吨位超过200吨但不超过吨的,每吨4元;

(三)净吨位超过2000吨但不超过10000吨的,每吨5元;

(四)净吨位超过10000吨的,每吨6元。

拖船按照发动机功率每1千瓦折合净吨位0.67吨计算征收车船税。

第五条游艇具体适用税额为:

(一)艇身长度不超过10米的,每米600元;

(二)艇身长度超过10米但不超过18米的,每米900元;

(三)艇身长度超过18米但不超过30米的,每米1300元;

(四)艇身长度超过30米的,每米2000元;

(五)辅助动力帆艇,每米600元。

第六条车船税法和本条例所涉及的排气量、整备质量、核定载客人数、净吨位、千瓦、艇身长度,以车船登记管理部门核发的车船登记证书或者行驶证所载数据为准。

依法不需要办理登记的车船和依法应当登记而未办理登记或者不能提供车船登记证书、行驶证的车船,以车船出厂合格证明或者进口凭证标注的技术参数、数据为准;不能提供车船出厂合格证明或者进口凭证的,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国家相关标准核定,没有国家相关标准的参照同类车船核定。

第七条车船税法第三条第一项所称的捕捞、养殖渔船,是指在渔业船舶登记管理部门登记为捕捞船或者养殖船的船舶。

第八条车船税法第三条第二项所称的军队、武装警察部队专用的车船,是指按照规定在军队、武装警察部队车船登记管理部门登记,并领取军队、武警牌照的车船。

第九条车船税法第三条第三项所称的警用车船,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领取警用牌照的车辆和执行警务的专用船舶。

第十条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可以免征或者减半征收车船税。免征或者减半征收车船税的车船的范围,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

对受地震、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纳税困难以及其他特殊原因确需减免税的车船,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减征或者免征车船税。具体减免期限和数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报国务院备案。

第十一条车船税由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

第十二条机动车车船税扣缴义务人在代收车船税时,应当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单以及保费发票上注明已收税款的信息,作为代收税款凭证。

第十三条已完税或者依法减免税的车辆,纳税人应当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登记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完税凭证或者减免税证明。

第十四条纳税人没有按照规定期限缴纳车船税的`,扣缴义务人在代收代缴税款时,可以一并代收代缴欠缴税款的滞纳金。

第十五条扣缴义务人已代收代缴车船税的,纳税人不再向车辆登记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车船税。

没有扣缴义务人的,纳税人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缴纳车船税。

第十六条纳税人缴纳车船税时,应当提供反映排气量、整备质量、核定载客人数、净吨位、千瓦、艇身长度等与纳税相关信息的相应凭证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纳税人以前年度已经提供前款所列资料信息的,可以不再提供。

第十七条车辆车船税的纳税人按照纳税地点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具体适用税额缴纳车船税。

第十八条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解缴代收代缴的税款和滞纳金,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解缴税款和滞纳金时,应当同时报送明细的税款和滞纳金扣缴报告。扣缴义务人解缴税款和滞纳金的具体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

第十九条购置的新车船,购置当年的应纳税额自纳税义务发生的当月起按月计算。应纳税额为年应纳税额除以12再乘以应纳税月份数。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已完税的车船被盗抢、报废、灭失的,纳税人可以凭有关管理机关出具的证明和完税凭证,向纳税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自被盗抢、报废、灭失月份起至该纳税年度终了期间的税款。

已办理退税的被盗抢车船失而复得的,纳税人应当从公安机关出具相关证明的当月起计算缴纳车船税。

第二十条已缴纳车船税的车船在同一纳税年度内办理转让过户的,不另纳税,也不退税。

第二十一条车船税法第八条所称取得车船所有权或者管理权的当月,应当以购买车船的发票或者其他证明文件所载日期的当月为准。

第二十二条 税务机关可以在车船登记管理部门、车船检验机构的办公场所集中办理车船税征收事宜。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车辆相关登记和定期检验手续时,经核查,对没有提供依法纳税或者免税证明的,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车船税按年申报,分月计算,一次性缴纳。纳税年度为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二十四条临时入境的外国车船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车船,不征收车船税。

第二十五条按照规定缴纳船舶吨税的机动船舶,自车船税法实施之日起5年内免征车船税。

依法不需要在车船登记管理部门登记的机场、港口、铁路站场内部行驶或者作业的车船,自车船税法实施之日起5年内免征车船税。

第二十六条车船税法所附《车船税税目税额表》中车辆、船舶的含义如下:

乘用车,是指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随身行李,核定载客人数包括驾驶员在内不超过9人的汽车。

商用车,是指除乘用车外,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载运乘客、货物的汽车,划分为客车和货车。

半挂牵引车,是指装备有特殊装置用于牵引半挂车的商用车。

三轮汽车,是指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每小时50公里,具有三个车轮的货车。

低速载货汽车,是指以柴油机为动力,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每小时70公里,具有四个车轮的货车。

挂车,是指就其设计和技术特性需由汽车或者拖拉机牵引,才能正常使用的一种无动力的道路车辆。

专用作业车,是指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特殊工作的车辆。

轮式专用机械车,是指有特殊结构和专门功能,装有橡胶车轮可以自行行驶,最高设计车速大于每小时20公里的轮式工程机械车。

摩托车,是指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最高设计车速大于每小时50公里,或者使用内燃机,其排量大于50毫升的两轮或者三轮车辆。

船舶,是指各类机动、非机动船舶以及其他水上移动装置,但是船舶上装备的救生艇筏和长度小于5米的艇筏除外。其中,机动船舶是指用机器推进的船舶;拖船是指专门用于拖(推)动运输船舶的专业作业船舶;非机动驳船,是指在船舶登记管理部门登记为驳船的非机动船舶;游艇是指具备内置机械推进动力装置,长度在90米以下,主要用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水上体育运动等活动,并应当具有船舶检验证书和适航证书的船舶。

新税法实施条例 篇3

目前对物流行业征收的税目设置存在着对应业务划分不够明确、一体化物流劳务税税目难以确定、不同规模物流企业发票管理不一致等问题。物流企业改征增值税, 既是我国流转税制发展改革的需要, 也是物流企业现行税制调整的必然趋势, 税改符合我国流转税制的发展改革趋势, 有利于消除营业税征收存在的弊端。

物流行业本身具有流通环节的综合性, 政府基于物流运作层面逐渐重视起物流行业的税收环节出现的问题, 进行了物流企业试点改革, 并颁布了新的税法。如何利用新税法的条目, 对于物流企业的原有纳税筹划方案和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化修改,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

国外对于分销渠道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的转换, 研究重点及方法逐渐从税法设置到税率合理性探究, 由假设层面换到了物流征收环节与税率的调控层面。

M Agumba等在基于Kenya's PV Market的商场背景, 讨论了商品流通过程中, 产品曾增值的过程, 并提出了按照增值比例缴税的假设。并根据这一假设, 较早的提出税率在商品运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增值税的逐步落实, A Slater从商品流通的角度, 讨论了物流环节中增值税的具体税率。K Davies等在前人的基础上, 进行了相应的算例讨论, 并按照可行税率假设做出了范围的推断与估计。

国外的税率从研究开始与讨论企业分类纳税, R Blackburn等按照比例拆分的税率, 结合欧洲企业的实际情况, 依据环节的倒推来讨论税率的合理性。并基于此, 进行了行业的税率研究。近些年来, 国外的研究方向开始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JD Strandhagen等就建立了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税收体制模型, 并依照数据探讨税收的合理性。

由于国外税率划分的种类较为合理, 就笔者所知, 少有文章就现有的税率提出改革措施, 大部分研究方向是出于环节优化角度来讨论。

2.2 国内研究

国内对于增值税的研究开展较晚, 经历了“一般-----特殊”的企业研究模式转变。在税法改革之前, 物流企业纵跨几个行业进行分类缴税。

物流增值税的研究是近些年物流领域与财经领域研究的重点, 大部分起源于物流企业偷税与漏税的合法界定问题。周子明等以某地税局偷税被罚的案例为起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基于案例的背景分析了物流企业中税款的流失。

物流企业的税收问题逐渐引起了国家的重视,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率先向国家提出了整改意见, 制订了“我国物流业税收管理研究”的课题, 一是营业税存在部分重复纳税现象;二是物流企业综合税负相对偏高;三是所得税属地缴纳不符合现代物流业跨区域发展的特点;四是整合社会运输资源中取得合法运输发票不便的问题;五是物流企业自开票纳税人的认定与额度管理的问题:六是仓储物流服务中土地使用税与企业兼并整合中土地出让金及营业税的问题:七是物流业税收存在征管困难、税收漏洞与执行中的理解差别问题:八是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收费加重了物流企业的经营负担。

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在大环境优化的基础上, 研究方向开始向物流企业细分环节税务筹划方案转变, 贺铁骊针对物流企业中的特定行业一国际集装箱中转站行业就该政策进行了分析。

在以上基础上, 学术界暂时完成了物流特质性行业的转变后, 更多的学者将研究重点转向了物流企业税务筹划方向。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曾庆学基于物流企业的融资方式等三方面, 具体论述了物流企业的税务筹划原点问题。郭晓红则更加偏重于物流企业的宏观政治研究, 并结合物流振兴计划提出了自己的发展观点。巫珊玲等学者, 则更加偏向于实例论证, 并通过列举具体物流企业中的税负问题, 提出针对物流企业规模不定, 应该注意税率的公平性。

郭颖平在依托于增值税转型, 针对增值税政策转型带来的影响, 提出应抓住增值税转型的契机, 把握好固定资产购置的时机, 建立积极的评估体系及时跟踪考核, 循序渐进地进行资产设备投资后期管理方面的改进。

综上所述, 国内学术界大部分都是针对于税率的合理性设置提出改革与调整, 并以此来阐述物流企业需要税率改革与支持的观点。另外, 有一部分学者依托于企业税务筹划, 偏重于定价理论的研究。但是, 据笔者所知, 少有学者在新旧税法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拟合税率方案。本文就是基于前人研究的学术成果, 通过新旧税法的比较, 进一步给出新适用的税收执行性建议。

3 新旧条例的对比分析

2008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正式实施。与原《中华人民共和圈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相比, 增加、修改、完善了许多内容。新税法的实施给物流业带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新所得税法的实施被业内人士称为物流业的春风, 物流业将因此迎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李永芳在这方面做出了量化比较, 笔者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汇总分析。

通过以上税目的改革达到了原有模式的优化, 即由原来的税率模式转换成现有统一环节的税率关系, 利于物流企业的长期发展。我们可以发现, 针对于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国家调整了若干税收指标, 在此基础上研究物流企业的新拟合方案就显得势在必行了。

4 基于新税法的物流企业增值税规划

4.1 利用物流的时间效用, 达到税收调节平衡

创造时间效应是物流的重要功能之一, 物流的时间的调控分为延长与缩减两个方向。增值税作为环节税, 也具有相应的时间征收性。由此可以看出, 如果物流企业能够合理安排物流公司流通货物的吞吐时间, 在大批量环节计划上予以设计, 就能达到节税目的。

新税法规定, 增值税应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为“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 不论货物是否发出, 均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 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和“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 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笔者以北京顺风物流公司为例, 依托于商品流通方面的滞后, 从上游供货方建材供应商付款购进货物, 并已将进项税发票抵扣。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 有效提高了业务的细化, 分时间分批量向下游供货, 节约企业的税收资金, 同时也减少了下游企业的税收负担。时间效用的合理利用, 能有效的缓解物流企业, 尤其是中小型物流企业资金链短的问题。由于目前的物流企业中资金普遍不足及信用普遍缺乏, 该方法起到了较为有效的节约税款的作用。

4.2 整合资源, 优化采购业务

采购是物流企业的重要业务, 其涉及金额大, 是纳税的重要环节。在就税法中规定“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在销售货物时一般是根据进销差价按照13%或17%的税率交税”。但是, 基于新的“服务业———代理”其营业税税率仅为5%。

物流企业应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变, 完成从转运商到商品上游供应代理商的过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 (1994) 026号文件的有关规定, 构成代理的条件是代理商不垫款、不直接对委托方开具销售货物发票、代理费与委托方单独结算。这部分收入只需按照营业税应税劳务中的“服务业———代理”缴纳5%的营业税即可。由此可见, 整合上游资源, 优化采购集成业务, 对于税收的帮助也是十分显著的。

4.3 转移定价的合理应用

转让定价是物流企业常用的税务筹划方法, 它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减轻因关联企业重复征税等原因造成的税收负担。在新税法的实施过程中, 物流企业应利用好税收环节的税种转制, 利用节约的资金发展企业的经营规模, 向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新税法对于税率的要求虽然降低, 但还应当充分考虑转让定价的风险性。转移定价虽然是一种有效的避税方式, 但是应用不好会适得其反。所以, 物流企业纳税人应对其风险有充分的评估与认识。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 如表格所示:

5 总结

本文较详细的做出了文献综述, 并总结了新税法改变的条目。笔者针对物流企业特点在税率改变的基础上, 对物流其他环节的筹税方法进行了整体讨论界定优化, 设计针对于物流企业的合理筹税方案。由于物流企业涉及的税种众多, 本文只对物流企业涉及的增值税筹划进行了研究, 对如营业税等税种没能进一步深入讨论;另外, 物流企业的纳税筹划还应从运作细节予以研究。

摘要:税收是政府的资金杠杆, 对于物流企业发展制衡有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现行的物流税收政策还存在瓶颈, 国家已提出振兴计划并公布了新税收政策条例, 尤其对营业税和增值税业务做出了调整。基于物流企业增值税层面, 提出了一套新税法的物流企业拟合纳税方案。

新税法实施条例 篇4

修改后附加减除费用标准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中所说附加减除费用,是指每月在减除35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减除1300元的标准。

《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包括:

1、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

2、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的外籍专家;

3、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

4、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人员。

该条例自209月1日起实施。

新税法实施条例 篇5

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

新企业所得税法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也在近日发布了, 条例注重税法与新会计准则的协调, 缩小了应税所得与会计盈余间的差异, 实现了简化税制的目标。

一、新会计准则加大会计盈余与应税所得差异

据分析, 会计盈余是根据会计准则确认的在扣减当期所得税费用之前的利润总额, 强调客观与公允。应税所得是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确认的应税收益, 强调及时足额缴税。这些不同, 导致会计盈余与应税所得在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核算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更强调截至某时点, 累计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间的差额, 更体现对差异动态变化的关注, 加大了企业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间的暂时性差异。新条例充分考虑到了这些问题, 在缩小应税所得与会计盈余差异方面进行了调整, 增强了新企业所得税制与新会计准则间的互动。

资产计价差异得到协调, 首先会计盈余与应税所得之间资产计价的差异得到协调, 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等。比如固定资产, 新会计准则与现行税法在对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时, 由于对折旧方法、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提取等处理不同, 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新会计准则规定,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等由企业自主确定, 允许计提减值准备。现行所得税法规定, 固定资产税前扣除基本是按年限平均计提折旧, 还规定每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且不许计提减值准备。

条例考虑到企业设备更新的实际, 对折旧有所放宽, 允许因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 可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

再如无形资产, 新会计准则规定, 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 可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而现行所得税法规定, 所有研发支出计入管理费用, 可税前扣除;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按不低于10年期限摊销, 摊销额允许税前扣除。

二、工资等扣除项目差异大大缩小

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收益, 强调风险转移和经济利益。税法更多采用收付实现制确认应税所得, 强调产品转移和表见利益, 要求确认收入的时点为收讫销售额或取得销售额凭据当天。税法仅在扣除项目上运用权责发生制, 即纳税人应在费用发生时确认扣除。

条例对此差异作出突破性调整, 规定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 属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收付, 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 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如在扣除项目方面, 工资、三费、借款费用等的扣除差异大大缩小。按新会计准则, 计入工资总额的职工工资和社保性缴款等均可据实列支, 而按现行所得税制则都有不同的税前扣除限额比例, 当期进行纳税调整, 不作为暂时性差异。

条例统一缩小了这些差异, 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工资、薪金, 允许扣除;职工福利费、职工工会费等支出, 分别可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和2%的部分内扣除。这些变化, 有利于企业降低纳税成本, 吸纳人才。

再如借款费用的扣除变化。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 规定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购建或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允许其借款费用资本化, 以更能反映企业真实的投资状态。

条例承认了会计准则这项精神, 规定企业为购置或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 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 应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成本, 意味着可递延到以后各期税前扣除, 与会计准则保持一致。

三、有些扣除项目继续保持差异

对业务招待费、企业准备金计提等扣除项目, 条例则继续保持与会计准则间的差异。

如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 按会计准则均可据实列支。而按现行税法, 对业务招待费, 内资企业在销售收入3‰-5‰的限额内可据实扣除, 外资企业分行业按收入3‰-10‰的比例扣除;广告费支出, 内资不超销售收入2%的可据实扣除, 外资无限制。

条例对这几项支出继续实行限额扣除, 但有调整。业务招待费支出, 统一按发生额的60%扣除, 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5‰;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不再分行业, 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这样处理利于保持税收的稳定性, 也能避免企业随意进行税收盈余调整, 将过多支出计入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等。

再如各种准备金的计提。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提取资产减值准备, 主要基于谨慎性考虑, 确保因市场变化等原因导致资产实际价值的变动能真实反映。现行税制中, 对会计计提的各项准备金, 除按税法标准承认的坏账准备金和金融企业提取的准备金外, 其他各项准备金均不许税前扣除。

总的来说, 此次企业所得税制调整, 在缩小计税所得与会计所得差异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但长期来看, 未来税法还应逐步体现会计的核算原则, 适当引入公允价值, 使税额征收更符合实际。不过, 在计算收入、成本、费用时, 税法与会计准则有些方面的差异则应继续存在, 如赞助费支出, 保持这种差异, 有利于阻碍企业规避税收。

参考文献

[1]、张金星.《浅谈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知识经济.2009/01

上一篇:企业转型工商管理下一篇:平等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