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西北工大IT管理(共4篇)
变革西北工大IT管理 篇1
新领导上任、新服务模式推出, 2012年是IBM IT服务的大年。从年初的IBM IT服务战略发布会便可初窥IBM在IT服务领域大干一场的决心。2个月后, IBM GTS主推的整合管理服务在苏州国科数据中心落地, 用行动告诉市场和客户IBM的务实作风。
距年初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 (GTS) 提出推动中国“下一代IT服务”发展的“3+3”战略后不足两个月时间, IBM便积极推进战略实施, 于近日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国科数据中心举办了IBM服务管理服务中心开业仪式。苏州市政府领导、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高层、苏州国科综合数据中心有限公司高层等均出席了此次典礼。
作为继北京、上海等地后的国内第六个IBM数据中心, 同时也是IBM国内首个整合管理服务中心, 它将通过IBM专有的安全网络与另外五个IBM数据中心实现互联互通, 共享IBM内部技术与工具资源, 为客户提供整合管理服务。
同期, IBM还宣布全球科技信息服务部苏州分公司成立。该分公司今后将进一步扩展IBM在苏州及长三角区域的IT服务支持, 深化在二、三线城市的服务网络建设。
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总经理罗丽表示:“IBM管理服务中心的落成是IBM‘3+3’中国服务战略落实的重要步骤。IBM管理服务中心将利用自己专业的人才、工具和技术, 以企业的业务发展为导向, 结合企业长远业务发展需求, 全面整合梳理企业IT架构和IT管理体系, 通过灵活配置的服务方式使IT成为业务发展创新的推动力, 以满足现阶段企业的IT管理需求。”
中国成淘金热地
在过去十多年中, 全球经济发展迅速, 世界的经济格局将逐渐随着金融危机的产生与复苏发生着根本变化。有数据显示, 在2001年, 全球最大的企业排行榜上只有20%的企业在今天仍然存在并且继续保持领先地位;80%的全球最大的企业在过去十年里面已逐渐消亡或者被并购。在逐渐变化的经济形势下, 新兴经济体日益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主导力量。在2010年, 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贡献高达70%, 并且从已披露数据看来,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贡献国。特别是金融危机后, 中国作为主要经济体中惟一进口呈现增长的国家, 在全球贸易下降12.9%的情况下, 仍然保持超过10000亿美元的进口值, 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过去十年中, 中国已经在全球制造业, 特别是路桥、建筑、新能源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整合科技事业部总经理鞠立谈及中国经济环境时表示。
正是基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强劲发展, 众多企业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 纷纷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一方面拉动企业自身的利润增长, 一方面加紧增强在未来竞争中的竞争力, IBM也不例外。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服务机构, IBM GTS已与中国IT服务产业共同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CIO角色发生转变
当前, 我国传统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逐步朝南美、东南亚等人力资源更加廉价的国家转移;外向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如何快速拉动内需成为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而可以预见的是科技的创新将会为业务带来创新, 并带来新的价值。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 已明确了提高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更加开放环境下推进自主创新的发展方向。在外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情况下, 对于企业而言, 面临着巨大的创新和竞争压力。
企业的CIO也面临着各种新的要求和压力。经济全球化加速对IT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如何高效无缝并且低成本完成业务需求, 是CIO所要回答的问题。其次, 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应用的快速发展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行为模式, 带来了海量数据的急剧增长, 为企业的应用架构、IT基础设施、网络提出了挑战。同时, 68%的企业管理人员把技术的创新列为业务增长的关键因素, 也就是说, 如何利用IT为企业的策略和业务转型作出推动和贡献, 是CIO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IBM看来, 中国IT的发展正促使CIO在企业中所担任的角色不断转变, 从一开始的IT拓展领导人、一个搭建者、一个技术的领导者, 进行IT各种各样的优化和整合的角色, 到现在转变成为一个服务的整合者, 即将各种各样创新的技术、灵活的IT交付方式以及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多样的IT资源和技能整合起来, 搭建出企业的“下一代IT”, 从而服务于企业业务的发展和创新。
整合管理服务更适合中国企业
随着CIO角色的变化, 传统的自建自管IT交付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业务需求。作为一个服务的整合者, CIO面对着不同的交付方式, 无论是自建自管、共建共管还是云的交付模式, 其需要与不同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 将不同方式、不同合作整合到同一个企业的IT管理架构和流程之下, 并且真正实施管理。因此,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 CIO可以搭建出一个更加灵活、混合的IT交付模式。
另一方面, 在中国经济环境下, 中国CIO较之国外略有不同。国外更加看重服务的承诺和成本的降低, 所以很多成熟市场会直接选择IT战略外包;而在中国, 企业十分注重自身IT队伍建设。“对于中国特别的市场形态和需求, 共建共管的整合管理模式比较贴近中国现阶段客户要求。同时在未来几年, 该领域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鞠立说道。
IBM指出, 随着IT服务的发展, 现在IBM可以为企业提供非常全面的各种IT服务交付模式, 比如企业自建自管、与IT服务商共建共管、全外包, 也包括公有云等交付模式。由于中国经济增长迅猛, 业务部门对CIO和IT部门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很多企业仍停留在采用自建自管这种简单的交付模式, 没有充分利用第三方IT服务提供商的专长。IBM整合管理服务给企业提供了菜单式服务选择,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IT服务组合。
可以预见, 以“协作、前瞻、整合、灵活”为特点的“下一代IT服务”, 将带领企业突破传统IT管理与运营模式限制, 成为IT与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整合管理服务总经理邱湘营表示:“对于企业, 技术创新很重要, 灵活的交付方式也很重要。IBM是企业客户良好的IT合作伙伴。”
据悉, 目前IBM以累计七万多条的专利技术领先业界, 仅2011年一年, 便取得超过6800项专利。IBM也是全球所有企业中第一批把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列为企业单独收入来源的公司之一。IBM每年在这两方面的应收收入都超过十亿美元, 单在云的安全和风险管理方面, 专利技术就超过三千条。同时, IBM已在全球部署了七个云计算中心, 能为全球企业客户提供7×24小时的不间断交付, 并由一个统一的美国指挥中心进行远程不间断的监控和管理。
下个数据中心或扎根西部
出于对以上产业的认识, IBM GTS在年初发布了“3+3”IT服务中国战略:“帮助中国IT服务产业打造健康的IT服务生态系统”、“将全球领先的IT服务模式引入中国”, 以及“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三大目标;开拓一个新模式即整合管理服务, 打造云计算及云数据中心两个新平台, 扩展服务执行、区域服务和IT支持服务能力三大服务战略, 在中国推出“下一代IT服务”。
作为对该“3+3”战略的有力实施, 苏州管理服务中心的开业将进一步加强IBM在中国本土的交付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 苏州数据中心是目前亚洲惟一一个经过TIER IV认证的世界最高等级数据中心。
苏州国科数据中心作为园区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目前已引进了众多知名企业入住, 并积极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云服务中心和IT服务外包中心。苏州工业园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亦农表示:“随着IBM管理服务中心的发展, 也将进一步推动苏州IT外包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对于为什么选择苏州, 鞠立介绍道:一是在华东、长三角地区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需求, 同时现有交付中心基本已满负荷, 需要一个新中心来满足客户需求;二是IBM与苏州国科已有长期合作关系, 该数据中心从咨询、设计、集成到实施, IBM均参与其中, 并且苏州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同时, 对于IBM中国下一个数据中心的区域建设, 鞠立透露“西部可能性也很大”。
IT技术推动商业变革 篇2
全球第一次扫描条形码的操作发生在1974年6月26日的美国俄亥俄州。当时,一名收银员为购物者克莱德●道森扫描了10包箭牌口香糖,价格为67美分。这标志着条形码技术的诞生。就是这个看似轻松的扫描动作,为消费者的超市购物节约了大量时间,同时也开启了全球商业活动的变革道路。
根据“通用产品码(UPC)”组织美国分部GS1 US的说法,目前,全球每天扫描条形码50亿次。实际上,除了超市的商品应用,条形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全球交通运输、工业和物流业。通过手持激光扫描仪和条形码,用户可以实现产品检索,加速机票检验,跟踪邮件,以及编码患者的医疗信息等功能。条形码的产生不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促进了一些商业模式的变革。
不可否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逐渐普及,一个充满竞争活力和商业变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降临。IT技术在当下呈现出一种全新爆发的态势。技术量变通过积累、汇聚和沉淀,以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五大应用的形态出现在个人、企业、社会、商业、公用、娱乐等多个维度,真正成为变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也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全新的交流方式。
对比以前人们对条形码、ERP、ISO、标准化等流程固化内容的追求,我们会发现,包括智能终端在内的IT创新应用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创新步伐,这种创新不仅表现在交流载体的物理介质上,更表现在B2B、B2C、C2C之间交流的形式、对象甚至内容上。传统的单向、固化的供应链交流日趋瓦解,去中心化、敏捷的社会网路式交流时代已经到来。
新交流时代的到来,触动的绝非仅仅传统IT和互联网企业本身,更加驱动传统企业和社会层面发生变革。立足于新技术驱动下的时代,企业更加需要对这一时代的基本特性进行辨析和思考,以确定自身未来的发展模式。
在每个时代,技术的更迭都带来了IT应用的推陈出新,并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必要的动力。如今,企业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融合、资源的全球配置和市场的全球化产生出了更多的创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多元化的技术环境,令很多企业开始尝试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渠道、新的合作等。企业真正开始开启它们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变革西北工大IT管理 篇3
软件——虽然目前它都抵制商品化, 但未将变得廉价, 否则它就会被免费的开源软组件所替代。
云计算的崛起使得IT业界正处在一个混乱的过渡期, 首席信息官们则身处这场风暴的中心。他们的处境犹如荷马史诗《奥德赛》中身处女妖斯库拉和卡利布狄斯之间的传说中的英雄——尤利西斯一样。斯库拉象征着已经建立起来的IT规则, 而卡利布狄斯则代表着未来, 两者都隐藏着危机, 预示着麻烦。与尤利西斯一样, 许多首席信息官必须要让自己抵制住海妖塞壬的美妙歌声, 理性购买软件、硬件或是一套云服务。而那些鼓吹没有阵痛期的云转型厂商就如同海妖塞壬。
可以预测的是, 首席信息官们最终会像尤利西斯那样克服重重困难进入平静的水域。未来, 新的程序和产品将会替代构成当今IT世界的传统技术, 而这些新实体名词的缩写便是云计算。
由于我们正处于风云激荡的变革之中, 因此难以设想新世界是什么样子。不过, 在我看来, 我们还是有信心预测一下云计算将如何帮助IT业实现革命化的转变。毕竟, 我们可以从云计算散发的强光中看出一些后云时代的端倪。
所谓后云时代, 是指与当今的IT惯例相比, 云计算已经不再是一个备选项, 而成为一种公认的标准。但现在, 云计算仍被视为会扰动企业既定的IT秩序, 但“后云时代”终会在不远的一天到来。
未来的IT业界会是什么状况?以下是我们的一些预测。
预测一 大规模运算司空见惯
每一个系统都会被设计用来处理大量数据。每一款应用程序都具有相当的容量弹性, 能够在洪水般的字节中应对不断变化的电流。
在系统设计阶段, 没有人会提出有关容量的问题, 因为每个人都会认为潜在容量可能是无限的。因此, 设计工作会被假定为, 无论应用程序正在管理多少数据, 或是应用拓扑包含多少虚拟机, 必须要能够扩展, 以处理更多的东西。实际上, 我们可以假设, 系统是为了支持一个“无限容量的幻象”的世界而创建的。
预测二 物联网日益普及
思科公司的首席技术官曾预言, 在不久的将来, 将会有一万亿台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已经有很多人预测我们正在进入后PC时代。
想象一下, 其实我们真的要进入的是一个“后人类中心”的设备世界。届时将会出现许多人类与之互动的设备, 如通用计算机、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人们通过诸如电脑之类的设备进行互动。当然, 除了电脑, 还有智能手机、上网本。事实上, 我们将被越来越多的具有特殊用途的设备所包围, 以执行某一功能, 与运行在云上的中央程序进行通信, 这些设备会轮流与我们 (或我们的代理) 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进行互动。
比如, 我们不用看仪表来读取我们的血压值。仪表会测量我们的血压, 然后将数据传送给血压监测系统, 如果我们的健康情况超出了正常的医学范围和特定数值, 系统将会向健康护理专业人员发出警报。我们将被这种类型的设备所包围, 甚至都不会留意到它们的存在, 除非在我们的确需要的时候。
要想理解这一趋势是如何发展其实并非易事, 即使是掌握动态的业内人士也会常常低估将要发生的事情。
十年前, 我曾与一家模拟芯片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探讨过被一家家电制造商吹捧的智能冰箱的原型。他曾指出, 在未来, 冰箱将有一个界面, 你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冰箱里不同种类食品的数量多少, 在此界面上输入你的购物清单。对此, 我的理解是, 牛奶的包装纸盒将确定牛奶所剩多少, 然后通知冰箱要将牛奶加入到购物清单中。他回答说不, 这样做成本太高, 因为牛奶的包装纸盒不会具备这种功能。在当时, 他只是将成本/功能的传统假设纳入讨论之中, 而不是推断未来的发展趋势。
回想起来, 很显然, 这位首席执行官和我在当时都低估了世界变化的速度。
如今, 牛奶包装纸盒可以联系你的基于云的购物清单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将会联系你所选择的购物杂货店, 为你安排每周包括牛奶在内的购物清单。所以说物联网的应用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就在我撰写这篇文章时, 我偶尔看到了丰田汽车公司提供的一段视频, 视频中展示了汽车玻璃如何成为设备界面。在不久的将来, 无人干预计算设备的数量将远远超过与人互动的设备数量。
预测三 IT组件成本将大幅下降
我所指的并不是芯片和磁盘驱动器, 而是IT供应链的每一个部分。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软件——虽然目前它们都抵制商品化, 但是未来它们将变得更为廉价。如果不这样, 那么它们就会被免费的开源软件组件所替代。
为什么我会做出这样的预测?显然, 如果我们要实现提前所预测的规模, 那么单个组件必须要变得更为便宜。别无他法。如今, 我听到很多人认为软件供应商不应该转移到云计算, 这样会削弱他们的定价或盈利。我想奉劝那些坚持这一观点的人——供应商根本没有选择, 如果这些供应商仍抵制这一趋势, 那么市场上定价更为合理的新加入供应商将会取代他们。
尽管如此, IT总支出仍在增加, 并且增加得很多。现如今, 云计算行业内出现了大量关于Jevon悖论的讨论, 他们认为:仅仅在商品或服务方面降低成本, 而不是减少总支出, 实际上仍是增加了支出。在这种增加的推动下, IT功能已融入了当今的业务产品, 每一项新增的业务产品都包含IT, 因此新业务产品的增长事实上将增加IT投资。
这种情况与当下状况之间的差别在于, IT不仅仅是一个后台支持功能, 而将是面向客户的一个先决条件。IT要实现的长期目标是成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 而不是在某个项目结束之后就相互诋毁。
预测四 IT部门重组IT架构
成为业务的一部分在另一方面意味着就是要像业务一样运行。这一部分需要成本的透明度, 公共云提供商的崛起为内部IT部门提供了一个参照基准, 无法提供类似的透明度, 将是自寻死路。
成本的透明度将影响着部署决策。在决策时, 成本将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此外, 还需要考虑隐私权、合规性、应用带宽/延迟要求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着应用是部署在内部还是外部。假设应用程序默认内部部署, 那么外部部署的想法在其产生时便已经过时了。明智的首席信息官们将开始认识到他们的角色是管理基础设施, 而不是拥有资产。而不太明智的首席信息官们则会发现自己已经被用户组织所忽视。
沿着这一思路, IT机构将发现他们在通往后云时代道路上的最大挑战是遗留下来的系统。这些系统成为巨大的阻力, 严重影响了IT机构满足商业用户需求的能力, 这些商业用户意图在开发新的IT产品过程中寻求合作伙伴。
对于后云时代, 在额外开支很少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充分管理遗留下来的应用程序。即使是最低的额外投资, 这些应用程序使得维护等方面的成本结构远远高于目前的产品结构。对于相关的IT机构来说, 必须要削减遗留系统的总体开销。
当然, 如今的企业正在努力寻找减少遗留系统总体开销的方法, 比如将电子邮件系统外包给外部供应商。但IT机构对此必须更加积极, 否则, 一些不可或缺的项目将缺乏充足的资金预算。每一位首席信息官都需要评估现有的系统, 制订一个降低成本的方案, 无论是采用功能相似的SaaS (软件即服务) 进行替代, 还是将这些业务外包给收费更低的服务提供商。
预测五 Paa S成解决问题的关键
许多人将云计算视为按需使用的虚拟机。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远不止于此。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已经超过人们的想像。当应用程序开发人员不得不将应用程序部署到可扩展性和弹性架构上时, 其实他们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基础设施应该解决这个问题, 让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关注业务的功能, 而非管道。解决的路径就是PaaS (平台即服务) 。
后云时代的IT机构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PaaS, 使用内部或外部的机构来管理基本功能和基础设施。在那些层面上开销太大毫无价值, 而且没有区别, 所以找到一个管理他们的最有效和成本效益好的方式便是提供一个环境来缓解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的生产力。
预测六 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短缺
Jevons悖论意味着IT需求的大爆发, 特别是对应用程序开发者的需求。知道如何构建业务产品的人能够将多款应用程序整合到一款新应用上, 能够熟练地与外部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建立联系, 这种服务的需求非常高。
奇怪的是, 即使兴起了PaaS, 对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的需求仍在不断增加。更高的生产率意味着更低的单位成本, 从而导致了需求的增加。
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都短缺。这也与是否了解语言或框架无关。这种应用程序的开发类似于一个总承包商, 需要具备组装一套内部和外部组件和服务的功能。随着IT投资逐渐转向应用, 能够编写后云时代应用程序的人才队伍将出现短缺局面, 就如同云计算首席信息官一样, 现在应当开始考虑如何才能招聘到这类人才了。
作者后记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您对后云时代的IT有所了解。
我想其中一些人可能会继续表示:“云计算的确很好, 但它目前只是我们在IT方面的备选方案之一。”这些人无法打破他们过去的思维定势, 还没有洞悉到他们周围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当然也会有人评论说:“我们一直采用云服务, 但只是将其用于分时系统和主机等。”这些人还没有搞清类似的概念, 在不同情况下的实施将是完全不同的状况。
最后也许还有人会说:“云计算相当不错, 我们正在通过建设一个预定义的虚拟机提供服务目录来部署云计算。”这些人无法理解随着应用程序部署到虚拟机, 这个世界是如何快速的发展进步。
变革西北工大IT管理 篇4
1 用户背景
总部设在内蒙古包头市乌兰道九号的小肥羊, 2008年6月12日, 创立9年后在香港成功上市。兴奋的“小肥羊人”总结了一个充满了寓意的数字“968”, 这是中国餐饮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小肥羊采用全国连锁的经营模式, 全国的直营店和加盟店一度达到七百多家的规模。这么多店面如何进行统一管理、如何在提高服务的基础上也为经营提供一些决策信息, 这是小肥羊走上信息化道路的初衷。小肥羊信息中心总监李颖风说:“当时也采取了一些很混乱的方式, 很多地方店面各自用各自的一套管理系统, 这种竖井式的各种应用来自不同提供商的异构系统, 使信息不能很好地流动, 从而形成了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 并且系统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
各个分店整理每周业务相关的数据、报表至少需要3天, 几百家分店的数据汇聚到总公司, 整理又需要至少3天时间, 那么得出数据分析结果的时效性非常差。小肥羊开始筛选适合餐饮连锁企业的应用软件, 天子星和IBM有深入的合作, 而且在餐饮行业的软件开发方面很有口碑。这也帮助小肥羊更好更快地了解了IBM提出的SOA架构, 尤其是IBM为零售行业量身定做的SOA解决方案架构——RIF (Retail Integration Framework) 。现在基本上营业收入每天做一次, 每天早晨10点钟总公司就可以收集到所有分店的业务信息, 而且会看到界面清晰的分析图表, 包括今年的数据跟去年同期比较的曲线。还有这个月和上个月的月比较曲线, 周比较曲线。当数据的集中和分析在这个平台上变得流畅之后, 小肥羊也在做着更多的创新尝试, 比如, 规划触摸屏在管理者的办公室, 让他们打开电视就可以看到实施的数据传输过来。
虽然小肥羊走的也是产品标准化这条路, 但毕竟中餐和西餐的差异很大, 比如, 西餐会标准化到每一份中放几片生菜叶, 从而在统一提供的数量上做严格的控制管理, 但是中餐的很多配菜、辅料是无法做量化评估的。所以成本控制在这个环节上很容易造成盲点区。通过现在的应用系统平台, 管理者随时都可以通过数据比较获知, 每一阶段用菜量、辅料的变化曲线, 通过及时的调整和控制准确, 清除了这个环节上的盲点。
在一份权威机构的调查报告中显示, 国内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决策层, 仍然没有意识到企业的日常运营已经在高度依赖信息系统, 这些企业对IT投入的商业价值并没有什么概念, 也缺乏关注, 更没有具体的要求。决策层并没有将业务像对财务管理那样真正的转入信息系统。
2 方案应用特点
当今, 尤其是快速成长的餐饮行业, 快速反应和快速变化越来越变成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灵活性”也成为CIO需要从IT系统那里得到的重点。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业务流程、人员组织管理、经营信息数据等各种资源实时连接起来, 灵活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 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目标。SOA的核心价值就在于编排实现灵活的业务流程, 推动符合市场需求的商业创新。
因为小肥羊主要的供应商是羊肉和锅底, 所以从店面的一张订单开始, 一直到这张订单进入公司, 形成采购单;之后转入供应商采购, 到锅底调味品公司, 再到羊肉基地之后会转成生产计划单;当完成这些生产以后, 形成入库单再出库, 出库以后做配送, 配送到店面由店面进入库存, 这就是一张单据信息能从店面直接追溯到总部的过程。整个过程部署在SOA架构的信息平台上, 一方面起到了减轻中间单据的人工传输环节所造成大量时间成本, 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包括小肥羊的店面, 所属的区域, 物流配送, 以及生产基地都能够得到及时控制, 一个提货的需求进行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店面库存的状态, 物流是否已备货, 是否需要进行某一材料的统一采购, 统一订货全部实现了透明化, 这样标准化、规范化的系统管理让更多的人有精力去了解市场现状, 经营情况以及投入到创新产品的研制中。
IBM为零售行业量身定做的SOA解决方案架构RIF非常适合小肥羊在调味品、羊肉的库存管理以及物流配送管理的解决方案。在系统中一律采取存活的批次管理, 真正做到先进先出, 并将产品明细表按周编制上报总公司。
小肥羊标准化的锅底汤料, 让用户在所有分店的口味和总店保持一致, 所以, 调味品公司管理的深入和细致至关重要。通过基于SOA架构下的解决方案, 小肥羊调味品公司可以对汤料中各种原材料的供应商进行严谨规范的考核, 每个月对各家分店的反馈信息的收集分析, 可以通过系统向上追溯到每一种原材料的供应信息, 通过系统中设置的各项质量验收标准, 对原材料、包装物从数量到质量进行评估。
餐饮行业不仅产品更新频繁, 而且营销方式更是变化多端, 可能今天会提供会员卡, 明天会提供优惠券。通过SOA灵活的系统架构, I/O的展示可以随需应变。在这些变化的实现过程中, 不需要再去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数据库对接, 后期的集成如何实现, 怎样跟原有的系统进行互联互通。SOA带来灵活的信息化布置的方案让企业管理者可以专注于业务流程的梳理, 让步骤变得更加简洁, 用餐者的体验更加完美。
3 思考变革
小肥羊无疑在企业信息化的这条路上走的比别人更快。理解了IBM提出的SOA架构, 并且在此基础上部署整个餐饮系统的过程中, 企业的决策者不应再刻意追求IT信息系统短期内为企业带来的显性投资回报率, 而更多的是关注它为企业提供了多少服务;为企业的经营者统一管理提供了多少支持;能够通过这套信息化系统, 感受一切尽在自己掌控之下的感觉。改变管理者终日埋首于各式各样的表格中, 想找哪个数据的时候根本就看不到, 想进行一些分析决策的时候, 也根本没有办法进行统计、整理的窘迫。
每个行业都存在有潜规则, 餐饮行业当然也不例外。餐厅中比较常见的作弊手段就是“倒卷儿”。采购人员和库管联合起来, 比如100件啤酒只入库90件, 财务按照100件结帐, 10件啤酒便进入私人腰包。以前要想控制这种事情的发生, 必须每天汇报, 每周盘点, 但是现在不需要了, 管理者只要打开电脑, 所有出入库的单据、店面的所有情况都一目了然了。这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回报率, SOA架构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不是一件赶时髦的事, 而是意味着思考IT方式的改革, 也成为企业创新的一把利刃。
多数的IT人员关注业务流程的速度远滞后于他们获得最新技术发展的速度。但是, 成功的企业往往正是那些将IT和业务紧密结合, 一同置于关注中的企业。在小肥羊信息系统的设计研发过程中, 公司都派出了项目经理以及相当数量的IT人员到各个分公司、甚至是分店去熟悉整个业务体系的流程, 并且能够和业务人员直接对接, 用同样的语言理解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一直在经历着变化, 完成的IT系统驱动并且灵活的应对这些变化, 指导着业务流程的优化。小肥羊技术团队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待在分店里, 完成一个点菜系统的设计, 当考虑服务员用键盘输入几位数的菜名代号最快最准时, 即使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功能设计, 技术团队也逐一做了实验, 总结出了服务员最佳的记忆编码量是5位数, 所以便将所有的菜单编码设置成了5位数。也正如IBM副总裁, SOA战略大师Sandy Carter在她的书中所说的:“产品和服务是可以复制的, 只有业务模型才是区分企业优劣的关键。”
4 效果评价
【变革西北工大IT管理】推荐阅读:
管理变革与变革管理06-07
管理变革背后是企业文化变革05-20
西北工业大学考试管理办法07-01
教师管理变革11-26
变革管理步骤05-11
变革管理有效07-01
现代期刊管理变革07-04
管理会计变革12-30
管理变革的方法01-08
变革管理与文化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