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变革(精选12篇)
管理会计变革 篇1
手工会计时代, 会计工具 (狭义的) 是纸、笔、算盘等用于会计核算的硬件的总称。计算机会计时代, 会计工具 (狭义的) 是磁介质、计算机、软件程序等用于会计信息处理的硬、软件的总称。由此可见, 无论是手工会计还是计算机会计, 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都离不开会计工具。
会计工具是硬件, 而相应的记账方法是软件, 硬件与软件要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先进的记账方法必须与先进的计算机会计工具相配合,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记账方法能否适应计算机时代会计工具发展的要求, 关系到会计工具的作用能否正常发挥。如今, 会计工具已从算盘发展到计算机, 计算技术已从手工计算发展到电子计算, 这是一次会计工具的大变革。会计工具在发生变革的同时, 也需要记账方法随之变革。
一、会计工具变革引起记账方法变革
人们对于会计工具变革引起记账方法变革的认识, 是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深入应用产生的。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将变革会计核算方法及整个理论体系, 包括变革现行会计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但这个问题不曾被会计界足够地重视, 致使一些业内人士没有意识到传统手工会计的记账方法也会因此产生巨大的变革。甚至有人认为复式记账法仍然适用于计算机时代的会计处理, 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这种认识很可能与现在计算机会计依然沿用手工会计的记账方法有关。复式记账法适用于手工会计操作的记账方法阶段, 到了计算机会计操作阶段, 记账方法应该有一次大的变革。
会计工具变革引起记账方法变革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很多人已逐渐认识到会计工具变革会引起记账方法变革, 这一认识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当今会计工具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 记账方法也必然会发生相应变革。但是会计工具变革引起记账方法的变革, 并不会随会计工具的变革而自动引发, 还需要会计界努力研究, 尽快提出适用于计算机会计的记账方法。记账方法, 从单式到复式, 又从复式到三式, 再到将要提出的适用计算机会计的记账方法, 这是一个记账方法变革的过程。目前的记账方法正处在变革中, 随之亦将引起会计基本理论的变革。
二、记账方法变革引起会计基本理论变革
1. 当今记账方法变革的必要性。
现在的会计记账, 基本上是根据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 再将会计分录输入计算机, 接下来就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但在计算机进行处理之前的会计工作实质上就是进行复式记账, 均由手工操作完成。至今还没有计算机能胜任根据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 (除了自动生成特定的会计记账凭证之外) 的工作。原因在于, 从原始凭证到会计分录内含了复式记账, 计算机无法自动完成所有根据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的工作。这说明复式记账法已不适用于计算机会计记账。再者, 现行价值法会计本身已不适应计算机会计向多元化信息处理发展的要求。由此可见, 复式记账法已不便于计算机会计进一步高度、自动地进行经济事项处理, 也不便于实现业务和账务处理一体化。所以, 为了使计算机会计能更深入地发展, 必须变革现今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
2. 记账方法变革必然引起会计基本理论变革。
从会计基本理论来看, 会计记账方法是在会计实践中总结创立的一种记录、处理经济事项的方法, 它是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 记账方法变革必然引起会计基本理论变革。这一变革也是会计界需要解决的难题:一是要变革会计记账方法, 二是要变革相应的会计基本理论。两种变革大都是同时的, 这是记账方法变革引起会计基本理论变革的内在要求。当前, 会计技术与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已融为一体, 记账方法只有体现信息技术特征, 才能更好地适应计算机会计处理经济事项的需要。另外, 会计基本理论也需要变革, 以更好地反映计算机会计的本质。这些都证实了记账方法变革必然引起会计基本理论变革。
三、会计工具变革引起会计基本理论变革的必然性
1.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会计基本理论变革产生根本性作用。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整个社会经济技术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会计工作的客观环境, 对会计基本理论的变革产生了根本性的作用。目前, 人们对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对会计基本理论的作用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会计工具发生了巨大变革, 会计工具变革引起记账方法变革, 而记账方法是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变革必然引起会计基本理论变革。简言之,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会计工具变革, 进而必然引起会计基本理论变革。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 会计工具是客观存在的, 会计基本理论是人们对会计客观存在的认识。存在决定意识, 会计工具决定会计基本理论。综上可知,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会计基本理论变革产生根本性的作用。
2. 会计工具变革已经引起会计基本理论变革。
当今计算机会计工具已经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致使记账方法发生变革: (1) 1969年美国会计学教授乔治·索特提出的事项法会计打破了原有的复式记账法。 (2)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前会计学会会长井尻雄士教授提出“三式簿记”, 突破了复式记账法。 (3) 1982年, 美国密切根州大学教授麦卡锡提出REA会计模型, 其主要思想是对企业的重要资源、事件、参与者及其相互关系建模, 把企业的一切与经营事件 (财务的与非财务的) 相关的内容, 按其原本的语义而不是人为加工的复式记录的形式输入数据库集中存储。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REA会计模型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更加全面的REAL会计模型。REAL会计模型是表示企业中资源、事件、参与者、地点等相互关系的模型, 它是众多会计新模式中理论最完善、研究最深入、变革最彻底的会计创新模式。这里 (1) 、 (2) 、 (3) 、 (4) 的会计记账方法均是以计算机会计工具为前提的, 并且均已彻底地摒弃了复式记账法, 从而已经彻底地变革了会计基本理论。由此可见, 会计工具变革已经引起会计基本理论变革。
3. 会计基本理论变革的必然性。
由上文可知, 会计工具变革已经引起会计基本理论变革。在传统会计工具变革为计算机会计工具之时, 必然要变革传统会计基本理论为计算机会计基本理论, 从而使计算机会计工具与其基本理论相互促进发展。面对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现代经济社会, 大量信息的收集、储存、加工、传输等, 也都要求对传统会计基本理论进行变革, 包括会计要素等的变革, 以便能更进一步地促进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应该看到, 当今会计基本理论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方面,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不断地融入会计工具之中;另一方面, 传统会计基本理论需要不断地更新、变革, 并且其研究成果需要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总之, 会计工具变革引起会计基本理论变革是必然的, 但会计工具变革的前提是创新会计基本理论, 以使这一变革早日实现。
摘要:当今处理会计信息的会计工具已发生了巨大变革, 复式记账法与计算机会计时代的会计工具越来越不相适应。会计工具变革要求记账方法变革, 而记账方法的变革必然引起会计基本理论变革。
关键词:会计工具,记账方法,会计基本理论,变革
参考文献
[1].许永斌.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方法创新.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0;7
[2].罗明, 张忠能.基于Real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工程, 2005;8
[3].王永生.会计记账自动化应淘汰复式记账法.财会月刊 (会计) , 2007;12
管理会计变革 篇2
长期以来,组织效率低下不仅困绕着中石油,也是国内大部分企业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在做大的同时做强企业,建立起高效运作体系?实践证明,只有伴随企业发展过程坚持不间断进行管理变革,才能打造出有核心能力的运作体系,华为22年的持续管理变革也证实了这一点。
华为自1988年十几个人举债2万元创业, 至全球销售收入1491亿元人民币(约合218亿美元),海外收入比例为53.5%,净利润183亿元人民币,成为国际排名仅次于爱立信的世界级移动设备企业。华为之所以能在高技术、高品质、高服务水平、高竞争环境的国际通信行业中胜出,成为行业标杆企业,是华为22年间进行的不间断管理变革的结果。回顾华为的管理变革,主要经过了自主优化、引进复制、创新发展三个阶段。
自主优化阶段:该阶段从1988年持续到,本阶段的主要变革工作:《华为基本法》起草、QC品质圈实施、ISO质量体系认证、各职能优化。
本阶段的管理变革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如研发管理变革,强调了战略机会点把握、注重研发速度与集中优势兵力,这在华为发展初期取得了良好效果,也为企业快速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自主优化也是痛苦的,摸着石头过河,进展缓慢而且经常走弯路,以《华为基本法》为例,聘请了人民大学6位教授,耗时3年,八易其稿出炉,然而出炉不久便被打入冷宫,很少被任正非提及,实际上并未发挥“指导华为前进”的理论作用。
88年至管理变革的主体是华为,虽然由于员工们局限性以及经常被事务性工作所困挠,无法在管理模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对于当时创业期的华为来说,这次管理变革满足了当时的管理需要,也为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变革文化,
引进复制阶段:引进复制西方管理体系阶段是从年开始至。华为陆续与IBM、Hay、Mercer、PwC、德勤、FhG、盖洛普、NFO-TNS、Oracle等公司合作,进行了业务流程、组织、品质控制、人力资源、财务客户满意度等六个方面的变革。
在这一轮管理变革中,华为公司将自身定位为一个包括研发、销售和核心制造的高技术企业,并以建立流程化组织为目标。同样以研发工作为例,主要是成立由市场、开发、服务、制造、财务、采购、质量组成的团队(PDT),运用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工具对产品整个开发过程进行管理和决策,确保产品研发全过程的信息透明与客户需求目标的一次性满足。
同时本阶段也进行了信息化实施工作,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流程固化在信息系统中,实现了流程管理电子化、业务信息数据化。建立了从客户端(需求)到客户端(供应)的简洁、规范的信息化控制体系,摆脱了对人的依赖,实现了企业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改造。
复制阶段变革的主体是咨询公司,他们帮助华为建立起了各种体系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使管理的可控性与透明性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随着西方管理体系在华为建立,西方体系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体系中过多的流程控制点,不但降低了运行效率,而且易于滋生官僚主义及教条主义,这使得管理变革又一次提上了日程。
创新发展阶段:金融危机是中西管理模式的分水岭,企业家开始客观评价西方管理模式,基于西方管理模式的管理创新成为中国企业管理变革的新特点。华为在本阶段的主要工作:进行了以一线作战需求为中心的组织与流程变革。
为有效执行各地区部、代表处、产品线、后方平台的一线作战模式,本阶段主要确定了以代表处系统部铁三角为基础的,轻装及能力综合化的海军陆战队式的一线组织结构;借用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组织模式,提出了片区的改革方案;并提出了“蜂群”的迅速集结与撤离的一窝蜂战术要求。
在这一阶段,任正非不再强调西方管理的先进性,而是强调创新与自我复制,提出“要善于总结我们为什么成功,以后怎样持续成功,再将这些管理哲学的理念,用西方的方法规范,使之标准化、基线化,有利于广为传播与掌握”。这不但是本次变革的指导思想,也为华为未来管理变革指明了方向。
管理变革的方法 篇3
管理者如何进行变革,其选择方案基本上有如下三种:结构、技术及人员变革。结构变革包括改变组织的复杂性,正规化、集权化程度,职务再设计及其他结构因素。技术变革包括工作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和设备的改变等。人员变革则是指员工工作态度、期望、认知和行为的改变。
结构变革
管理者被认为要对选择组织的正式设计、分配职权、决定普遍的分权化程度及职务设计等决策活动负有责任。但这些结构决策不是一旦作出就一成不变的,不断变化的条件要求结构作相应的改变。这样,管理者作为变革的推动者,就需要对结构不断进行修改。
管理者有哪些方案可用来改变结构?笔者阐述如下。
一个组织的结构是由其复杂性与正规化和集权化程度决定的。管理者可以对这些结构要素的一个或多个加以变革。例如,可将几个部门的职责组合在一起,或者精简某些纵向层次,拓宽管理跨度。为提高组织的正规化程度,可以制订更多的规则和制度,以使组织扁平化和更少官僚机构特征。而通过提高分权化程度,则可加快决策制订的过程。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为例,其高层管理减少了1/4的人员,精简了若干个等级层次,拓宽了管理跨度,并将决策权分散到20个新的运营单位。
另一个方案是对实际的结构设计作出重大的改变。管理者可考虑重新设计职务或工作程序,修订职务说明书,丰富职务内容或实行弹性工作制。也要以选择修改组织的薪酬制度,通过采用业绩奖励或利润分享方案,提高对员工的激励程度。例如美国宝丽莱公司(Polaroid)替换原有的职能型结构,采用了一种新的设计,即以跨职能的工作团队来安排工作,并对团队成员按小组成绩进行奖励。
技术变革
管理者也可對其用以将投入转换为产出的技术进行变革。大多数有关管理的早期研究(如弗雷德里克·泰勒和弗兰克’吉尔布雷斯的研究)就是着重于技术变革方面的努力。科学管理是基于动作和时间的研究来推进变革,以提高生产的效率。
产业内竞争的力量,或者新的发明创造,常常要求管理当局引入新的设备、工具或操作方法。例如,美国的阿尔科(Alcoa)和雷诺兹(Reynolds)等炼铝公司为更有效地与海外制造商展开竞争,近年来大规模地推进了工厂的自动化。它们安装了更高效率的处理设备、熔炉和压制机,使每吨铝的制造成本大为降低。
自动化是以机械取代人力的一种技术变革,它开始于工业革命时代。目前,自动化已经在美国邮政服务领域的邮件自动分捡以及制造业使用机器人的自动装配线上得到了推广。
近年来最明显的技术变革来自于管理当局努力扩大计算机化的范围。现在许多组织都安装了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如许多大型超级市场已经将收款台改造为输入终端,这些终端与计算机连接,可以提供实时的库存数据。又如,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如今办公与20世纪70年代大不相同了。最典型的体现是,台式微型计算机可以运作上千种商用软件包,而网络系统的建立则使这些计算机实现了相互通讯联络。
人的变革
组织发展这一词汇,虽然有时也用以泛指各类变革,但更通常地是指藉以改变人员及人际间工作关系的本质和性质的各种方法或方案。常见的组织发展方法包括敏感性训练、调查反馈、过程咨询、团队建设和组际发展等。贯彻这种变革方法的共同主线是,它们都设法带来组织人员内部或相互关系的改变。最近30年来,在学术研究者和务实的管理者中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很浓厚的兴趣,努力帮助组织中的个人和群体更加有效地在一起工作。
敏感性训练是通过非结构化的群体互动来改变人的行为的一种方法。该群体是由一位职业行为学者和若干参与者共同组成,并不对群体规定某种议事日程,职业行为学家(不具有领导角色)也仅仅是为参与者创造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会谈形式自由而奔放,参与者可以探讨他们喜欢的任何议题,讨论中所注重的是个人的积极参与及其互动的过程。
敏感性训练作为一种变革方法的效果,实证研究已经表明这种方法对沟通技能的迅速改善,以及对提高认知的准确性和个人参与的意愿有促进的作用。
调查反馈是对组织成员的态度进行评价,确定其态度和认识中存在的差距,并使用反馈小组中得到的调查信息帮助消除其差距的一种方法。调查问卷通常分发给单位的所有成员填写。问题包括成员对诸如决策制订、沟通效果、单位间的协调、组织的满意度、工作状况、同事及直接上司等广泛议题的认识与看法。最终,将调查问卷统计处理后得到的教据制成表格分发给有关的员工。
过程咨询是依靠外部咨询者帮助管理者对其必须处理的过程书件形成从知、理解和行动的能力。这些事件可能包括工作流程、单位成员间的非证式关系,以及正式的沟通渠道等。咨询者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认识每个员工的周围、其自身内部或与其他人员之间正在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咨询者并不负责解决管理者的问题,只是帮助管理者诊断哪些过程需要改进。如果管理者在咨询者的帮助之下还小能解决问题,咨询者将协助管理者给自己配备一名具有适当技术知识的专家。
团队建设是指有意识地在组织中努力开发有效的工作小组。每个小组由一组员工组成,通过自我管理的形式,负责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或其中一部分工作。团队建设是这样一个过程,任该过程中,参与者和推进者都会彼此增进信任,坦诚相对,并创造出不同寻常的业绩。团队建设方案中的活动包括团队目标的确定、团队成员间人际关系的开发、明确各成员任务和职责的角色分析以及团队过程分析等。
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变革 篇4
(一) 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伴随着云计算的普及、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而发展的。大数据时代是数据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其应用逐渐渗透到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传统的管理会计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也促使企业管理会计的与时俱进。美国一家信息技术研究权威和咨询公司—Gartner公司 (2012) 认为, 大数据需要新的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笔者认为, 大数据是指数据量规模巨大、复杂多样和流转速度快, 含有对进行有效经营管理有价值的各种信息资源。企业利用大数据的关键战略意义是通过对数据的搜集、存储、加工、分析, 从数据中抽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加以利用, 从而促使企业实现价值的创造。
(二) 大数据的特点
一般认为, 大数据具有的四大特点为四个“V”, 即Volume (大量) 、Variety (多样) 、Velocity (高速) 、Value (价值) 。从大数据的大量化上看, 海量数据规模巨大, 从各种源头产生;从数据多样性上看, 数据类型复杂繁多, 如文档、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网络日志、网页、客户评价等多种多样的数据形式;从数据的处理速度上看, 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以及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等数据来源或者承载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 处理速度极快, 形成动态的数据系统;从数据的价值上看, 价值密度相对较低, 可从多种多样的数据中快速获得具有高价值的信息。基于大数据的这四大特点, 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加工、掘取价值和加以利用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发挥职能作用,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商业价值的重要途径。
(三) 大数据的作用
首先, 大数据的大量化为企业管理会计获取全面的数据提供了重要的经营管理资源。大量的数据是管理会计在数据处理对象上, 可以如同《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所指出的从样本数据转变为全数据。在大数据时代, 各线性价值链企业之间和各价值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是大数据掌握多少的竞争。管理会计要充分认识大量的大数据是企业“神奇的钻石矿”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 2013) , 建立好数据仓库, 积极做好大数据资源的收集、加工、挖掘、分享与利用的工作。
其次, 传统的管理会计对数据的利用仍然停留在对结构化数字数据的分析上, 国际数据公司 (IDC) 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 目前企业中80%的数据是非结构化数据, 传统的企业管理基本上只使用了占整体数据总量20%的结构化数据, 这些有限的数据已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结构和非结构、半结构的多样化数据对企业管理会计的全面分析和利用是有价值的。企业管理会计必须重视数据获取的全面和完整性, 充分意识到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影响, 将所有相关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综合起来加以利用, 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全面的依据。
再者, 快速流转的数据促使企业数据处理速度和效率的提高。企业所要处理的数据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 以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为例, 其建立的大数据系统每小时要处理超过一百万次的客户交易, 存储数据量达到2560TB。因此, 突破关系型数据库处理模式的限制, 建立大数据仓库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应对数据的快速流转, 企业不仅要建立起能够实现高效存储和管理的非结构与半结构数据库, 还要及时和快速处理所采集的有关数据, 防止数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造成积压和浪费, 适应大数据处理的需要。过去按月公布财务报告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企业应提供实时的报告, 即使不能提供实时的报告也应缩短报告的时间, 尽量做到每日或每周发布报告。
最后, 在大数据时代, 数据的价值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迅速贬值。具有时效性的数据对管理会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促使企业应用一定的分析技术实现从巨量数据中提取出和充分利用真正有价值能实现企业增值的信息。在管理会计工作中, 要建立采集和挖掘数据分析系统, 加强大数据价值挖掘的技术研究与开发, 以便有效地挖掘具有巨大政治、社会、科技、经济和自然价值和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数据。在大数据下, 企业掌握了先进的挖掘数据价值的方法和工具, 并对数据加以综合利用, 就有可能把握先机, 获得竞争优势。
二、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重大变革
大数据及其技术的发展深深影响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也会对管理会计的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给管理会计带来很大的挑战, 直接引起管理会计的变革。管理会计要运用科学、量化的方法客观地进行数据收集、加工、分析和利用, 可为企业预测、决策、预算、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提供有力的证据。然而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下, 传统的管理会计已经不能充分地发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职能作用。笔者认为, 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将发生大数据思维、搜集、存储、加工、分析利用及管理会计工作等方式和内容的重大变革。
(一) 管理会计基于大数据的思维变革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 (2013) 认为, 大数据时代思维的变革表现为在思维上认为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不是随机样本, 而是全体数据;数据不是精确性, 而是混杂性;数据之间不是因果关系, 而是相关关系。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思维也将随着发生变革。有不少研究者认为, 管理会计在数据思维上要从基于结果的分析向基于过程的挖掘转变, 从基于单类型的结构化数据向多类型数据转变, 从阶段性月度报告向实时报告转变。根据大数据的特点并综合上述观点, 笔者认为, 管理会计数据思维变革表现在对数据的搜集、存储、加工处理等工作中要从总体数据、复杂多样化数据、时效性数据、相关价值数据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
(二) 管理会计数据搜集方式与内容的变革
传统管理会计数据搜集渠道、源头和平台单一, 数据类型单纯, 一般为结构化数据。在大数据时代, 数据搜集的渠道、源头和平台以及数据类型多样化。目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 新型互联网的应用, 大量的数据存在于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物联网中的文档、音频、视频、图片、网络日志等应用中, 这些数据一般是非结构化数据。在网络上的博客、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交应用上, 消费者常常发表自己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 顾客的这些情绪表达就是企业非结构化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 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在数据搜集渠道、源头、平台和类型等方式和内容上发生了变革。
(三) 管理会计数据存储方式与内容的变革
在大数据时代, 由于数据巨量和多样, 要充分利用数据, 需要建立大数据仓库, 通过大数据仓库集成、整理、提取数据和挖掘数据价值。典型的大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数据的收集、预处理、存储、分析、数据挖掘和价值应用。要完成这一系列的操作, 企业要有意识地完成由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向大数据仓库管理系统的转变。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存储数据一般为结构化数据, 类型单一, 容易理解和使用, 目前的商用数据库市场上, 大约90%采用的是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然而, 随着数据量的急速增加, 数据类型的增多, 传统数据库在高并发读写、高吞吐率的海量数据存取、高可用性和高扩展性需求等方面表现地不尽人意, 面临着操作复杂和成本高昂的性能瓶颈, 企业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海量数据的集成和处理, 必须考虑建立大数据仓库。同时, 根据管理会计的需要, 大数据仓库可以划分成分布式数据库, 或者分布式存储集群、不同模块, 如生产计划模块、供应链存货管理模块、销售管理模块、业绩评价模块和企业间关系模块。明晰的模块分类有利于大数据仓库的管理和使用。在数据导入的基础上, 数据仓库对巨量源数据集成、清理、分类和建立查询, 之后企业可以直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获取人们感兴趣的、隐含的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
(四) 管理会计数据加工、分析利用方式的变革
在大数据仓库对巨量数据进行集成和整理后, 使用者可以直接对存储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加工, 分析有价值的数据并加以提炼和利用。可以将这一处理过程称为数据的挖掘。传统的针对结果、单类型结构、抽样和时间期限较长数据的处理已经不适用于大数据下的数据挖掘工作。基于过程、全体、实时的数据处理已经成为数据价值挖掘的核心需求。在大数据挖掘过程中, 需要采用一些分析工具, 如回归分析、分类分析、决策树分析、趋势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算法。在大数据时代, 要求企业采用一些新的数据处理技术。用于挖掘分析工具的算法比较复杂, 分析中涉及的数据量和计算量一般较大。
大数据仓库的建立有利于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在传统数据库模式下, 企业各个部门一般具有独立的数据共享中心, 不同部门长期形成的局部意识阻碍了信息的共享使用, 造成了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效应。这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在大数据时代将逐渐瓦解, 通过建立企业组织内部的集成数据信息网络, 能极大地加快信息的传递。比如在存货管理过程中, 生产部门可通过在数据仓库的子模块供应链存货管理模块查询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量, 及时发现库存的不足并通知采购部门做好采购准备。企业还可以建立与外部关联方之间的信息网络, 倘若企业的供应链存货管理模块下的数据能被所有分公司及主要供应商所共享, 企业可查询到所有分公司的存货信息并进行合理的物资调配, 最大限度减少缺货损失和创造价值。供应商则可以根据各分公司的存货存量信息及时做出供货安排, 提高供货效率。这种大数据仓库下的信息共享服务能使企业和供应商在经营上实现双赢。
(五) 管理会计工作方式与内容的变革
利用大数据进行各种管理会计工作, 由此产生了与大数据相关的管理会计工作方式和内容的变革。变革的工作方式和内容包括决策、预测、预算、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及战略管理会计等方面。
在决策、预测和预算管理方面, 大数据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在大数据条件下进行决策、预测和预算管理, 需要对具有巨量、复杂多样、动态和价值稀疏性特点的数据进行总体和关联数据的分析和价值发现。传统企业投资决策一般是根据单一渠道搜集的相对准确的、数量少的数据进行投资决策。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投资决策通过搜集线上和线下数据、历史资料和现时的业务数据、技术数据、企业上下游供应链数据、用户数据、竞争对手数据、财务数据等全体数据做出最为可行的决策。大数据将引发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变, 销售预测也将由原来的样本模式转变为全数据模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非结构化数据的数量日趋增大, 在销售预测中仅根据以往销售数据的统计分析只能反映顾客过去的购买情况, 难以准确预测其未来的购买动向, 因此, 传统的销售预测在大数据时代已经过时。管理会计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企业如果能将网络上用户的大量评论搜集到数据仓库, 提纯后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取有用信息, 就能对下一代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也有助于企业做出更具有前瞻性的销售预测。在预算管理方面, 大数据可以为建立在大量历史数据和模型基础上的全面预算的合理编制和适时执行控制以及超越预算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大数据也会对管理会计的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方面工作和具体内容产生影响。在实施责任成本会计的企业, 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要根据大数据仓库的数据和挖掘技术编制责任预算、确定实际中心数据和相关市场数据, 通过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的比较, 进行各中心的业绩分析与考核。大数据有助于作业成本管理的优化。作业成本法能对成本进行更精确的计算, 但其复杂的操作和成本动因的难以确定使得作业成本法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回归分析、分类分析等方法能帮助管理会计人员确定成本动因, 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从而有利于企业采取措施消除非增值作业, 达到优化企业价值链的目的。从核算上看, 可以建立管理会计核算数据中心, 通过该中心不断积累相关核算数据, 为管理会计的预测分析和深度决策及最优化控制模型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
大数据将更有力地支持管理会计战略制定和实施工作。在战略管理会计工作中, 企业通过大数据仓库获取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数据, 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制定明智的战略;通过数据分析不断监控战略的执行过程, 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以顾客战略管理为例, 一般来讲, 争取新客户比保留现有客户花费的成本往往更高。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于其消费的产品和服务也提出了高质量和个性化的要求, 因此制定合理的产品和服务顾客战略, 留住现有顾客也成为企业管理会计的一大难题。企业在全面了解顾客喜好和心愿的前提下向顾客提供相关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能极大提高顾客保留率。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购物网站的淘宝网就是这一方法最成功的实践者, 每天都有无数的潜在消费者在淘宝网上浏览商品、下订单、对商品做出评价, 淘宝网就是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顾客的浏览记录、历史购买记录以及历史评价记录进行深入挖掘分析, 使用分类技术将顾客划分成不同的群体, 分别识别其购买行为和购买的趋势, 从而确定不同潜在客户最可能购买的商品, 并在顾客每次打开淘宝网站时向其推荐一系列其最可能购买的商品, 这一营销方式在极大地扩大销售量的同时增加了顾客的回访率, 数据挖掘技术在淘宝经营中的应用给淘宝网带来了不断增加的经济效益。企业可以借鉴阿里巴巴的成功经验,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顾客进行深入了解, 从而制定出满足顾客需求的战略。
三、结论
在大数据时代, 管理会计需要实现多方面的根本变革以适应新的时代的巨大变化和要求。大数据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更良好的运行环境, 使管理会计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对纷繁复杂的数据进行搜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利用, 为企业预测、决策、预算、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从而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大数据时代的迅猛发展催促着管理会计的不断发展, 那些沉湎于传统管理会计模式而拒绝做出任何变革的企业和管理者终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惨遭淘汰。各企业管理层和专业管理会计人员要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管理会计的弊端, 对大数据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变革要充分的了解, 积极学习大数据知识和技术, 不断提高适应大数据变化的能力和管理会计水平, 实现大数据在管理会计中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邓国清:《以大数据之“道”践管理会计之“变”》, 《中国会计报》2013年8月2日。
[2]梁宁宁:《开启会计大数据应用新时代》, 《中国会计报》2013年6月7日。
[3]毛华扬、杨洁:《让管理会计信息化插上大数据“翅膀”》, 《中国会计报》2014年4月11日。
[4]柯明、王润统:《浅谈大数据对财务信息化的影响》, 《财会研究》2014年第9期。
[5]李义梅:《大数据与管理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财会审计》2014年第8期。
变革管理十大案例 篇5
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国家电零售企业抓紧激活国内庞大的市场,其领军企业国美更是完成了跨越级的发展,知名零售洞察与咨询公司KantarRetail统计,2005-2010年,国美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25%,在国际领先的电子家电类连锁企业中年均增速最快。““国美在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推动行业变革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国美总裁王俊洲认为,这是国美获得国际机构认可国美竞争力跃上国际级的重要原因。近几年,国美不仅单店销售能力同比行业最高,而且单店销售规模也是同行最优,特别是国美近年推出的“新活馆”门店,其中北京中塔店,其单店销售规模从三年前的8亿元,到现在突破20亿元的年销售规模。“对于线上线下并举全网覆盖的家电零售企业而言,物流体系的确可以称为企业的生命线。”王俊洲强调了国美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线上线下全网覆盖”,除了传统的家电卖场模式外,电子商务的作用愈发凸显,这也是国美核心发展战略组成内容。国美将以国美商城和库巴网双品牌战略进行布局,预计到2015年,国美电器电子商务规模将占中国电子商务B2C市场规模的15%。
变革管理案例
早在十九世纪后半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就认为推动人类思想发展的并不是思想本身的力量,而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正是基于这一观点的一致性,秉持“以工业标准建设商业文明”的本报和相信“创新成就未来”的方正集团在2009年11月间,接连在5所校园进行了以“创新”及“民营科技企业变革”为主题的系列巡讲。
从汉卡到汉字处理技术、从王选的个人的价值到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方正集团的4位领导者从这样的角度娓娓讲述了方正集团23年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些工作和经历其间的领导者们充满感情和回忆的描述,一个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不断进步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形象不断丰满起来;你会发现,你原来了解到的搭建在纸面或者胶片中的方正是单维度的,一个企业在几十年间经历的风云变幻绝非一段浅薄的文字能够承载。
富绅集团变革管理案例
2005年8月,地处广东省惠州市的富绅集团进行了一次极为引人注目的“权力外交”,创始人陈成才先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于变革,决定外聘著名营销策划专家张海良先生出任富绅集团总经理一职,展现了富绅谋求中国男装品牌“话语权”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展现富绅“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作为团队经营、管理理念所创造的新面貌和新成绩。
陈成才坦言,15年来,富绅作为家族企业,从来没有外聘过像总经理类的高层管理人员,张海良出任集团总经理,是富绅发展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富绅的第一次“权力外交”。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在业内和媒体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讨论,富绅集团再一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舆论认为:这是中国服饰企业第一次大规模、高规格地外聘专业人才全盘主持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是整个行业的一大进步,具有里程碑般的重大意义。
富绅的人事变革已经结束,接下来企业将面临权力重组后的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尤其是要重夺富绅“品牌话语权”,再创富绅新辉煌,必然要有新的更大的举措。新的领导阶层如何进行权力重组,如何处理各种关系,如何调整新的发展战略,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措施并付诸实施,都将成为人们更为关切的焦点。
变革管理案例
长虹智能化背后,是家电厂商利润被挤压到无以复加,市场亟待新元素注入活力的特殊时期。2011年8月25日,近年来很少在媒体面前公开亮相的长虹董事长赵勇高调发布了长虹的智能品牌战略,他表示长虹将用未来几年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提供商。
这意味着除了看家产品电视外,长虹还将推出包括手机、掌上平板、家庭智能盒等一系列搭载智能系统的终端产品。赵勇表示,长虹很早就预见了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因此自2004年就启动了3C融合和三网融合的产业布局,目前长虹已形成了包括基础硬件、软件系统、终端产品、内容信息服务、系统平台等在内的国内最完整的智能产业链。值得一提的是,长虹开始智能化布局的2004年,也正是赵勇接替前长虹掌门人倪润峰出任董事长执掌长虹的一年。
企业变革管理案例
12月26日,由德国莱茵TUV集团主办的“2010年国际能源管理交流峰会”在北京举行,由德国莱茵TUV与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SEEK国际能源管理项目”同时正式启动。据介绍,该项目将通过开发电子工具学习包,与领导企业分享国内外能源效率实践经验等形式进行示范,以推进中小企业变革。
据德国莱茵TUV培训与咨询服务大中华区副总监李佳介绍,SEEK项目历时14个月,将分阶段进行,旨在通过一系列递进式的交流活动,不断加强与深入企业和公众对能源利用的认识,从而提高地方的能效管理能力。除通过针对企业和公众开展宣传活动,普及能源管理意识,及在网络平台上创建能效管理论坛,使企业和公众可通过论坛分享成功案例与交流实践经验外,项目还包含开发电子工具学习包,与领导企业分享国内外能源效率实践经验,以期经过示范带动,推进中小企业变革。李佳表示,SEEK项目的独特性在于在企业间推广能效意识的同时,也关注公众的能效管理意识对社会的影响。她认为,企业是发展低碳和节能减排的中流砥柱,但在社会大众当中普及能源意识同样是不容忽略的。
窝窝团变革管理案例:窝窝团自成立至今,用短短时间便在团购界异军突起,除了与它的服务有关外还得益于它的科学创新在业内绝无仅有的模式。窝窝团商城定位为“一站式”团购,主要为消费者提供生活服务类的团购业务。它与现有的团购导航及团购业务所不同,它除了低价之外,同时能够满足用户多样性团购的需求;而对于商家而言,则可提供更多的自助式团购服务。
窝窝团企业变革管理
窝窝团生活商城将吸引大量生活服务类商家在互联网上建立专卖店,商家可以自主选择推出大量高毛利率的常态化销售商品,给用户丰富的选择。窝窝团为商家与消费者建立了良好共同的环境,有利于商家、网站、消费者三者长期稳定关系的形成。
窝窝团志在建立适合中国的本土化团购网站,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服务与便利,它创新的理念与设计,都将窝窝团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在消费者购物过程中,窝窝团推出“精挑细选”消费服务,为消费者精选优质商家,同时创新性地将“沃尔玛模式”引入团购行业,全程对用户负责,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将完美的用户体验从网上购物延伸到现场消费。带给消费者独一无二的体验。窝窝团颠覆性的创新将它带领至行业领航军的位置,它引导行业变革方向似乎毫无悬念。
通用电气公司变革
通用电气公司管理制度的变五十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年销售额已超过20亿美元。公司规模大了。权力完全集中于美国纽约总部,已经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改良组织结构。于是公司总裁卡迪纳先生决定实施分权制度。该分权制度由斯密迪一手策划,斯密迪行伍出生,非常强调纪律的作用,他认为,实施新的制度时,肯定有阻力,所以,必须由他说了算,基层人员要绝对服从,不能有异议。
蔬菜变革管理
管理会计变革 篇6
对任何企业来说,目前都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变革时代,面对如此巨变时代,企业管理如何变革才能因应?特别是对台商製造业而言,风顺水顺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要面对的则是:经营环境之险恶、严峻与诡譎多变。
一、变革时代台商製造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
自2002年底开始在大陆服务台商,在实际的观察与服务中,对於台商製造企业目前所面对的经营环境感同身受。目前内、外经营环境之险恶、严峻与诡譎多变,前所未见,可用下图简要说明:
对於大部分台商而言,在如此的险恶环境下,所能动用因应环境的资源相当有限。也可以说,在不确定时代与微利时代的双重夹击的变革时代中,企业因应环境的重要武器只有全面提升管理素质、管理能力和强化管理机制。而企业因应环境急遽恶化所依赖的精锐武器,就是核心资源与核心竞争力,在过去长期有利的经营环境中,这方面似乎未能系统而持续的建构与积累。
二 、变革时代台商製造企业所面对的经营挑战境
自2005年以来,企业面临着不确定时代与微利时代双重夹击下的变革时代第一阶段大洗牌的衝击时,部分体质较弱企业已先行退出,而今企业正面临着不确定时代与微利时代共生,金融体系及实体经济过度修正,叁重夹击的超变革时代(為了与前一阶段变革时代区分,并突显目前更加恶化的经营环境,笔者称之為(超变革时代)的严酷衝击。对部分企业而言,将面对2009年下半年总体经济短暂復甦后,预期2010年仍将持续进行的第叁阶段大洗牌的衝击。面对超变革时代,部分企业受衝击不得不退出市场已是定居,个别企业的盛、衰将决定於个别企业面对恶劣经营环境下,所能动用的核心资源与所发挥出来的核心竞争优势。
叁、变革时代台商製造企业所面对的竞争态势
超变革时代台商製造企业面临的两大竞争态势:
1. 供应商结构调整:经济萧条,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企业面临以相对较低的价格竞逐市场大量减少的订单。供应商彼此间被迫削价竞争下,企业持续被迫降价,并企图提高供货比例,以平衡產能及增加现金流入。然而每家供应商由於成本结构不同,短期资金需求、管理效益及风险控制能力各异,因此,各供应商之降价承受能力也显着不同。部分供应商将在不堪持续亏损或流血输出下被迫退出,此将加速、加大供应商结构调整及企业大洗牌的衝击,直至市场恢復秩序。
2. 產品替代效应:经济萧条,消费者信心不足,可支配所得及消费能力大减,市场总需求萎缩。然而,部分產品市场将进一步发生全球性產品替代效应。高端產品市场将部分需求消失,而部分需求则转向中端甚或低端市场。中端市场亦同,而低端市场亦将部分滞延,并引发持续价格战。
產品替代效应不能单纯的从商品市场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就策略思考而言,產品替代效应将驱动產品市场的结构调整,如以印刷线路板(PCB)為例:下游客户為降低成本,在產品设计时将部分四层板改以二层板替代,如此较高品质二层板将替代四层板印刷线路板。另產品替代效应也可能发生在看似不同行业间的產品替代,如以碳纤维自行车為例:在有效的控制及降低生產成本及控制產、销各环节销售利润、成本与费用条件下,碳纤维自行车将替代部分高档铝合金自行车之市场。
此两大竞争态势所引发的经营挑战将会是:市场需求多变、秩序失衡,订单不足、產能过剩、价格持续下跌,兼且金融市场资金成本高、资金预算难以掌控、财务吃紧,部分行业為求生存,将持续引发杀价竞争割喉流血战。
四、变革时代台商製造企业的省思
截至21世纪初,大陆台商製造企业大抵经营成果丰硕,市场、厂房、组织不断扩大,也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与可观资金。然而,短短数年,為何部分企业惨遭滑铁卢?据我们多年来对於台商企业经营模式的观察,究其原因,如下两点当為关键:
1. 缺乏运用策略(战略)思维,系统而持续的建构与积累企业核心资源、核心竞争力与满足市场竞争策略的管理体系。
过去企业长期处於有利的经营环境中,经营成果丰硕,可应用资源丰沛。然而,由於大部分台商製造业者,过去对於外部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自身条件的优势、劣势,较少全面而系统化的仔细观察、评估、规划、因应,以至企业的经营方向与资源应用政策在缺乏策略思维的指导下,无法在企业快速成长的过程中,有效引导或合理分配、应用资源、及时建构与积累企业的核心资源与核心竞争力。以致在超变革时代的衝击下,缺乏独特的核心资源与竞争力来因应危机。
而管理政策、规章、办法、制度大抵是為解决事务性的交期、品质、管理问题而逐步制订、修正,长久以来造成管理体系无法有效支持营运模式与竞争策略。以致企业在面对超变革时代的衝击时,管理体系制约了经营团队在面对经营环境快速变化时应有的快速反应能力。
2. 缺乏数据管理体系。管理与决策的规划、研拟、评估、执行与考核需要依赖数据管理体系,然而,一般製造企业在数据管理方面效益不佳。部分企业无法提供及时、可靠、正确而系统化的数据,部分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数据体系(如ERP系统),然而,却不擅於将数据应用於管理与决策,以至於花了80%的系统建置与数据维护成本,却只得到20%甚或不及的资讯应用效益(此问题由来已久,涉及层面深且广,一言以蔽之,资讯策略不当所致。未来或将另行专篇讨论)。由於缺乏数据管理,以至经营企业时未能综观全貌,企业规模短期快速扩大者尤甚。举例言之,為因应超变革时代之衝击,企业频频要求降低成本、控制成本,然而,现行之成本体系架构若无法满足决策需求与管理数据模型,甚或不了解真实成本及成本结构,又何能规划、推动、评估、考核控制成本、降低成本方案。
五、变革时代台商製造企业的策略思维与因应
策略管理与数据管理体系的建构与应用,并非朝夕可成,然而,面对超变革时代的经营挑战,台商製造企业或可参考如下方案,以為因应:
1. 管理成本、控制成本、变革求生存,将是超变革时代第叁阶段大洗牌衝击下的致胜之道。
2. 避免被动、随意、未经全面规划、设计的组织瘦身(如逢缺不补、比例裁员、先减人后调整组织与作业方式、流程或齐头式减薪,造成人才结构被动调整等)。
3. 重新规划、设计、建构并推动实施新的管理体系,新的管理体系至少需符合如下条件:
a、面向市场竞争态势、满足市场竞争策略,并能长期、有效支持营运模式与客户需求。超变革时代,个人以為无法长期、有效支持营运模式的管理体系,就竞争策略而言,其价值有限。而确保管理体系长期、有效支援营运模式与发展策略的关键在於管理变革。
b、去化无价值管理活动。无价值管理活动与无效率管理活动存在着意义上与实质上的差异。无价值管理活动係从市场竞争策略的角度思考管理活动的价值。无效率管理活动则着眼於管理活动之效率,就竞争策略而言,有效率的管理活动不代表具有管理价值。
c、强化部门协同作业能力。部门间的协同作业机制、能力可说是台商製造企业目前相对薄弱的环节。
d、强化组织作业效率及快速反应能力。
e、强化PMC作业能力及整合机制。
4. 重新修正或规划、设计、建构并推动实施成本会计应用与管理体系,确保此体系能及时、有效支持超变革时代之管理与决策需求,如弹性订价策略、成本分析与控制、损益平衡点分析、价量分析、產品与市场发展策略、绩效考核等。
新会计准则与会计教育变革 篇7
一、新准则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1、“财务决策有用性”的提出将推动会计教育思想变革。
“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是关于会计目标的两大代表性观点, 在我国会计界也引起过激烈的争论, 这次正式写入了新准则, 代表了我国会计思想和认识的又一次深化。“决策有用性”突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利益相关方经济决策, 符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它将信息论、行为论、决策论、博弈论等经济学理论引入会计领域, 极大拓展了会计学的研究方法和会计技术。长期以来, 我国会计教育受“受托责任观”的影响, 强调会计信息以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为主要目标, 在教学理念上重视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制度, 忽视对学生进行自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只知照搬条文, 会计信息不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需要, 因而质量不高。“决策有用观”突破了传统会计思想的束缚, 必将对我国会计教育思想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2、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 提出了对金融工具等新兴
交易手段的确认和计量, 拓展和丰富了会计教育的内容, 必将引起会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变革。新准则引入以公允价值为主的多种计量属性, 极大丰富了计量属性体系, 对历史成本的基础计价地位形成了冲击。此外, 针对金融工具, 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规范了确认和计量要求。这些内容在以往的会计教学中有的是空白点, 有的很少涉及, 即使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我们也很少接触。但是这些内容是市场经济对会计核算的新要求, 代表会计技术发展的方向, 在会计教学中是不可回避的。笔者以为如果还是依靠老师上课“满堂灌”, 不仅老师讲的很费劲, 学生也会越听越糊涂, 因此必须在教学方式上有所突破。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既是当前高校会计教育的难点, 也是教学方式的突破点。
3、新准则突出职业判断能力, 必将推动会计教育向能力教育变革。
新准则的一大特色是原则性条文较多, 许多会计处理需要结合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如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坏账准备等各种资产损失准备的计提、会计估计的变更等,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但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不重视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会计人员只知按照制度依规画圆, 一遇到新情况便不知所措。缺少职业判断, 造成会计信息不反映其经济实质, 也就失去了有用性。因此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高校会计教育, 必须向能力教育转变。
二、现行会计教育模式的不足制约新准则实施效果
关于当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不足, 专家多有论述, 主要包括教育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生实践能力差、教学方法落后等, 在此不再赘述。但是在新准则已颁布两年多、正式实施一年多的大背景下, 现行会计教育的两大不足将影响对新准则实施效果。
1、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国外曾有人提出会计是一门艺术,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艺术离不开艺术家对生活的把握和创造, 会计也是如此, 会计人员对经济交易认识和把握的程度对于会计信息质量高低是决定性的。当今时代, 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 新的交易方式不断创新。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衍生金融工具等新内容都是新经济的产物, 而且在未来会计计量占主要地位。新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知识面广, 了解相关领域知识, 是通才;具有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是专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存在严重不足, 学生一进校门, 就局限在几门专业课上, 极少有拓展其他学科知识的机会;在教学方式上也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方面的训练。在这方面国外会计教育改革或许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美国多个知名大学的会计系进行的会计教育改革都是以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的, 如扬伯翰大学将交易循环审计模式移植到会计教育中, 将以往独立设置的中级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等融合成一个综合的24学分的核心课程, 分成销售收款、购货与付款、工薪与业绩评价、结转与存货、融资等五个交易循环来讲授, 以培养出具有高度综合能力的会计人才, 这里的“高度综合能力”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倾听能力、团队沟通和合作能力、解决冲突的能力、组织和分派工作的能力、解决分散和无序问题的能力, 阅读、评论和判断能力、有效利用时间和缓解压力的能力等。新准则从决策有用性的角度对会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必须借鉴国际会计教育经验, 把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能力放在教育目标的首位。
2、忽视职业道德建设。
新准则原则性条款较多, 存在一定的会计操作空间。会计人员若丧失职业道德迎合某些利益集团的需要更容易造假, 因此新准则更需要会计人员道德自律。事实上会计这门职业能在人类社会存在数千年之久, 与会计人员长期良好的道德操守和声誉有关, 如英国“真实且公允”的会计传统、我国银行会计号称“铁账”等等。但近年来, 国家重视会计法制建设,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被忽视。不少高校会计教育未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会计专业的学生不知职业操守为何物。我国资本市场多次爆发会计造假大案, 但鲜见会计人士反思, 整体性的冷漠不应当从教育这个总根上找找原因吗?历史证明, 法制建设是维护会计公信力的重要保障, 但会计公信力更需要会计人员的道德自律。“亡羊补牢, 犹为晚也”, 笔者认为新准则是我们加强会计教育道德建设的一个良机, 我们需要补上这一课。
三、以新准则为指引, 积极寻求会计教育变革之道
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都不过分。的确, 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在教师,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 一切都无从谈起。我国的高校会计教学一直是以知识的灌输为主, 教师很少接触实践, 教学主要是从书本到书本, 偏重于会计内容的课堂讲授与练习。尤其是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从校门到校门, 他们虽然接受了理论知识的系统训练, 也可能参与了一些会计科研项目, 但绝大多数都没有承担过具体的会计工作, 没有接触过会计工作实际。会计是一门应用性科学, 脱离实际的教育显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会计实践知识的扩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法, 将实业界理论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学校通过建立稳定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实验基地, 开展会计实践与调研、业务交流与研究、技术咨询与服务, 支撑学科建设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鼓励老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课题研究, 在解决会计及财务问题的同时扩充会计实践知识, 并带动会计与财务案例的开发与研究, 为会计案例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 把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丰富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以新准则教学为突破口,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首先, 各高校会计教育工作者应突破传统教材和课程设置, 大胆创新。我国会计教材都是按照会计报表要素安排内容体系, 它的优点在于比较清晰, 便于理解财务报表, 不足之处是脱离会计信息运行的系统或经济业务的流程, 把一个活跃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当成静止的、被动的工具, 容易限制人的思维。如上文所介绍的那样, 国外高校会计课程设置更强调会计与整个管理和业务工作的融合, 他们的一些成功经验是否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呢?其次, 在教学方式上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开展教学互动, 增加课堂讨论, 允许学生对有争议的会计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在会计专业教学活动中推行案例教学, 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以及更深入的思考。第三在课程考试上增加实务考试内容, 每个会计专业的学生都要能够根据新准则独立完成会计循环, 编制财务报表, 并进行初步分析。
3、会计教学改革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万事德为先, 做事先做人。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对学生开展世界观、职业观教育, 特别是国际和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些会计违法事件都是非常好的教育材料。
当今世界上存在着职业之间的激烈的竞争, 会计职业也是信息提供的竞争者之一, 如果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迟早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这一点已被一些知名的会计学家所认识到, 他们大声疾呼要改进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会计职业被边缘化。新准则致力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但信息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的重任, 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以新准则为指引, 努力开创会计教育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摘要:财政部新发布的新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同时也对现行会计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 面对新准则对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 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如何定位, 教学内容如何变革, 会计人员的能力如何拓展, 如何加速会计教育发展, 是我国目前高校会计教育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准则,会计教育变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魏明海, 龚凯颂.会计理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管理会计变革 篇8
我刊自推出“M A前沿”专栏以来, 得到广大总会计师朋友的关注和好评,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管理会计在全球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以及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效益方面起到更关键作用, 有效帮助本土企业CFO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我刊特别专访了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IMA) 全球董事会主席当选人Benjamin R.Mulling (Benjamin R.Mulling将于2015年7月1日起担任2015-2016财年I M A全球董事会主席, 同时担任IMA规划和发展委员会以及提名委员会主席) , 畅谈全球范围内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对中国管理会计的理解, 同时, 展现他不一样的财智人生。
《中国总会计师》:请您谈一下目前全球管理会计现状、发展趋势及对未来展望。
Benjamin R.Mulling:当前, 全球都非常关注管理会计, 对于管理会计有很大需求。伴随着对低端劳动力密集生产方式依赖度的降低, 企业更加注重生产效率的提升, 向企业内部要效益, 所有这些都是管理会计的题中之义。这要求我们关注管理会计, 关注管理会计对企业内部的改善和提升以及决策支持方面。尤其是大数据的出现更是增加了对管理会计的需求, 对于这些数据, 不仅需要有人告诉我们数据是什么, 更需要知道这些数据背后的故事, 需要分析, 给出决策支持方案。
我们看到在教育和行业需求的技能及能力方面, 存在鸿沟, 有差距。学生在学校里学的是财务会计这方面的知识, 但是在现实企业中, 更需要管理会计知识。
未来, 管理会计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 这是近十年来的现象, 现在的公司不仅要识别企业发展的机会, 还需要对公司潜在的风险具有洞察力, 更需要通过潜在风险分析辨别发展机会。IMA是COSO的发起成员, 跟COSO之间有很多合作。实际上, 中国财政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就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了COSO的框架。IMA总裁也有相关论文阐述如何利用COSO框架来识别风险背后的商业机会。
《中国总会计师》:您认为和传统会计相比较, 管理会计的优势是什么, 尤其是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效益方面起到什么关键作用。
Benjamin R.Mulling:首先, 管理会计更加注重前瞻性的思考, 关注的是如何利用过去的信息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支持, 财务会计关注的是过去做了什么, 把信息呈现出来。
其次, 管理会计更多关注数据背后的故事, 更多从商业角度进行分析, 这些数据说明商业未来将朝哪个方向发展;财务会计只是关注数据本身, 过去几个月发生了什么, 企业经营状况怎样。作为个人来讲, 我每月既看财务会计报告也看管理会计报告, 一页的财务报告后面附加的是至少三页的管理会计的分析报告, 阐述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对公司的意义是什么, 公司的走向是哪里。
管理会计帮助理解商业环境, 理解公司发展背后的动因。企业的利润驱动, 可能是外部驱动, 比如客户、供应商等, 也可能是内部驱动, 比如运营等, 管理会计帮助我们了解到这些方方面面。
我起初担任CFO时, 金融危机刚刚开始, 对于我所在的企业来讲, 在信息技术方面有所欠缺, 无法提供全面了解整个企业运营状况的数据。我所做的第一件事, 是建立一个商业智能系统, 每天收集大量的数据, 通过仪表盘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各部门的数据, 整理出管理会计报告, 涵盖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 如生产报告、质量报告、客户报告等等。而之前是财务会计相关报告, 从生产到最后销售环节之间的流程相关的信息是缺失的。通过这样一套全新的报告体系, 有助于我们了解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动因, 了解哪些因素是上升的, 哪些是下降的, 具体的环境因素是怎样的, 描述完整的画面, 了解公司的整体运营, 逐渐帮助公司渡过危机。
《中国总会计师》:请简要介绍一下I M A在管理会计方面一些建设性做法, 以及如何更好引领及推动管理会计行业发展。
Benjamin R.Mulling:I M A作为一个国际领先的管理会计师组织, 一直致力于推动管理会计在全球的发展。第一, 作为管理会计领域的权威组织, 由大量研究和出版物支持引领发展, 如教育案例、美国管理会计公告等。
第二,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认证项目 (C M A) , 这能从两个方面提供帮助。首先, 对于雇员来说, 帮助他们建立管理会计相关基础知识和提升技能, 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职业的发展, 帮助公司提升绩效;另外, 对于雇主以及C F O来说, 可以找到合适的有能力的员工。CMA作为一个权威的资格认证, 当一个面试者名字后面带有CMA字三个字母, 我们有自信来证明这个人具备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企业也有信心雇佣这个员工, 这就是CMA、IMA树立起来的权威和良好形象。
第三, I M A提供后续教育, 确保会员的知识和能力与时俱进。I M A不只应对变革, 还要引领变革, 这两点非常重要。我从28岁成为C F O到退休, 需要一个组织, 我们捆绑在一起, 不断地学习提升、了解变化, 对于我来说, I M A就是这样的机构。I M A每年提供大量后续教育机会, 包括在线研讨会、线下活动、出版物等等。持续教育提供的能力提升, 不只是工作中硬性的技术方面的能力, 如研讨会中经常探讨的利润驱动、风险管理、信息技术、财务规划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等, 还包括领导力、冲突管理、变革管理等软技能。作为C F O来讲, 这些对我都非常重要的, I M A的领导力学院、在线研讨、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源, 都提供这方面的机会。
《中国总会计师》:2014年被称为“中国管理会计元年”, 中国管理会计起步较晚, 如今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请您谈谈对中国管理会计现状的认识及建议。
Benjamin R.Mulling:首先, 管理会计溯其根源无关乎两个方面的问题——投入和产出, 究竟怎么去实践应用管理会计, 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直接套用, 每个公司要去了解自己独特的投入、产出以及影响因素。
我此行拜访了浙江省财政厅, 他们正在省内18家企业里做管理会计实践相关的研究, 我可以确定地说研究一定会得出18个不同的框架, 因为每家企业关注点、背景不一样。这样的研究很值得倡导。
第二, 中国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中对I M A出版的管理会计公告给予肯定, 这也是我要推荐给大家的, 在绩效改善、风险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技术应用、领导力、道德等诸多实践领域, I M A都出台了基本框架和指导性研究报告, 并且根据实务的需要还将继续发布相关公告, 这对管理会计的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是基础性的工具, 可以为中国企业借鉴使用。
第三, 当了解了基础框架, 有了整体性指导, 接下来就是如何在企业中应用这些框架。无论跨国企业还是国有企业, 这个过程中, 人的因素、技能占很大一部分。在技能提升方面, 中国目前跟在美国之前类似, 大家想的都是C P A, 很多人去考C P A, 但这都是财务会计领域。实际上, 在美国, 财务专业人士工作中, 80%的人做的是管理会计相关工作。现在中国也是这样的情况, 财政部推动管理会计发展非常重要, 专业人士需要这样的技能, 企业也需要这些人才。CMA认证就提供了非常好的背书, 财务人员通过考取证书可以培养相关能力;另一方面, 企业在雇佣持有CMA认证的专业人士时也更有信心。
最后, 中国需要和专业机构来合作, 在继续教育、资源、研究、指导框架制定、案例开发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 这也是I M A在中国做的工作, 跟政府、企业、高校和专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
《中国总会计师》:您28岁即成为国际知名企业的首席财务官, 请您结合自身的财务生涯和个人成长经历, 谈一谈从事财务工作的职业感悟和人生信念。
Benjamin R.Mulling:总体来看, 有三个方面内容。第一, 年轻的财务专业人士需要在不同领域体验获得更广泛的经验, 鼓励大家多去了解I T、工程、生产制造等领域, 他们是怎么做的, 顾虑是什么, 这跟会计思考不一样。对于有志于成为CFO的人群, 这是必要的。
第二, 要设定目标, 不仅是下一年目标, 而且是今后五年、十年, 这是一个持续滚动的过程, 这不只包括专业的目标, 还有个人的目标, 就像中国人所说的“凡事预则立”。
经济新常态催生会计变革 篇9
1 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1.1 第二产业结构转型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证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阶段,经济增长的速度也由原先的高速增长转变为现阶段的中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也不断地进行转型和优化,社会经济模式也进行着转变。相关经济数据表明,我国2014年第二产业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2%。在现在环境承载力越来越差的环境下,一些第二产业的企业意识到资源型的企业不能仅依靠不可再生的资源来发展,这样的产业发展在现行社会的经济下,已经是过去时,以靠近原产地、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获得丰厚报酬也是不可能的了,必须对传统产业进行优化和升级,加大创新力度,把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知识、人才密集型”转化。
1.2 创新是发展主流路径
近些年来,各行各业不断地在提“创新”一词。如今,创新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只有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是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强动力。各行各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理念创新,都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的经济健康、稳健,从而产生质的飞跃。
1.3 消费方式多样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前几年,大多数人民的高消费属于一种模仿性的消费模式,人们经常去购买类似的商品。但是在现阶段,商品种类不断增加,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各种各样的消费方式已成为不同时代人的主流,而且消费模式也更加理性化。同时,政府也需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鼓励企业通过创新来生产更多的商品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但也要保证消费者本身的健康利益,采取正确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者消费,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2 经济新常态下的会计变革探究
2.1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各行各业,无论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还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进行的改革与转型,都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地提高员工的素质,才能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会计的变革和转型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已,其代表着会计与新经济环境相适应,属于一种新型的会计理念。传统会计领域的操作,多是以资金、存货及设备等物质资源为中心,人的因素在会计行为中被忽略。在经济新常态下,人才与知识成为了最为重要的资源。财务会计人员需坚持“知识第一”的会计发展理念,不断掌握先进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方法,从而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新问题、新情况提供支持。
2.2 整合资源,打造实时共享的信息资源配置机制
由于会计业务具有多样性,导致同一企业中有着不同的会计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数据冲突的现象,给会计业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要对信息系统进行重组,实现平台的统一性。整合信息资源,构建财务信息审批、分析与监督的平台,提高会计系统资源的共享性。在企业之中应实施业务闭环运行模式,财务会计人员依托统一信息平台,综合应用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利润分析、绩效评价等管理工具,对企业资金安排与资源配置进行多维度分析,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分析,并及时给予反馈与纠正,为企业经济活动控制提供支撑。
2.3 实施职责分离,强化系统内部制约监督作用
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企业除了面临外部严峻形势外,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通过对内部系统的优化控制,可以减少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在企业内部实施职责分离原则,通过对会计业务信息系统的控制,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设置操作和监管两个职位进行相互牵制,对进行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做备份,会计人员的每一笔账务处理所产生的数据信息都会实时传输到监管岗位的计算机中,监管人员可以实现实时监管。通过落实会计信息系统内的职责分离原则,来强化系统内的制约监督,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做到不相容职责相分离,保证各个岗位既相互制约又明确分工。
3 结语
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会计业务通过转型,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构建统一的平台,构建实时共享的信息资源配置机制,加强系统内部的监督作用,以实现会计转型,发挥会计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丽.经济转型期会计职能转型的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2(12).
[2]李莹.新经济时代会计转型面临的挑战与抉择[J].商,2013(20).
虚拟企业会计体系变革研究 篇10
1991年, 虚拟企业理论的创始人美国机械工程学会名誉理事肯尼思·普瑞斯 (Kenneth Press) 等首次提出了以虚拟企业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 这标志着虚拟企业理论的诞生。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虚拟企业是指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 甚至同行业的竞争对手, 为了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 通过信息技术结成的临时网络组织。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 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最大优势, 只保留最关键的功能, 而将其它功能虚拟化。虚拟企业是以知识为导向, 高新技术为主体, 目前还处在演进的过程中, 无论是静态的组织结构还是动态的运作模式, 都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短暂性。虚拟企业构建的前提是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 各企业因为共同的需要、共同的目标组建联盟。合作完成, 目标实现, 这种联盟就宣告结束, 虚拟企业便消失, 所以具有临时性、动态性的特点;企业界限模糊。虚拟企业组织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组织界限, 使企业界线变得模糊。虚拟企业一般既没有办公中心, 也没有组织图, 不存在层级, 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完整的经济实体, 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组织结构网络化。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为网状型和协调型结构, 既减少中间层次, 缩短信息通路, 加快决策速度, 又有利于信息横向传递交流;优势互补。虚拟企业是企业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和谐组合, 具有众多的核心能力, 能将劣势功能有效外部化, 协同共进, 在竞争中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企业资源。虚拟企业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使之趋于扁平化, 运用虚拟运作, 整合外部、内部资源, 便可能达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组织的高效、柔性化和敏捷化。虚拟企业强调彼此合作, 是一种“共赢”的新型竞争观念;虚拟企业不是一个法人实体, 是一种动态联盟, 一旦任务完成, 它就可以解散, 解散后的各成员又可以加入到其他的虚拟企业中去;虚拟企业之间并不以物质资产作为企业的边界, 而是以数字信息流形成的虚拟协作关系作为企业的纽带, 这种新的产权形态, 可以对虚拟企业内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约束, 使其在信息流的引导下按照最有利于信息流动的原则进行流动。
二、虚拟企业环境下现行会计体系面临的挑战
(一) 会计理论
会计假设不是毫无根据的虚构幻想, 而是根据正常情况或趋势做出合乎事理的推断。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虚拟企业的出现, 会计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使得传统的会计假设与经济现实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是对会计空间范围的限定, 要求会计应当以会计主体本身的经济过程及其结果为对象。会计主体的界定要满足两个条件:有可控的资金或资源;有独立的经营目标。传统会计主体假设认为, 会计提供的信息应被严格限制在每一个特定的、在经营或经济上具有独立性的单位内。只有首先从空间上对会计工作的具体核算范围予以界定, 才能使各会计要素有空间归属。传统的会计主体是有形的实体。虚拟企业是以市场机会为契机, 以网络为纽带, 各相互独立的企业组成的临时同盟, 随时会消失和解散, 具有极大的虚拟性, 是无形的, 这就导致会计主体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给会计主体认定带来困难。虚拟企业会计主体的认定基础是共同经济利益论。同时, 虚拟企业突破了以往的空间概念, 会计主体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生活中“实”的物理空间, 且具有可变化性。同时虚拟企业确实存在, 按照会计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虚拟企业的存在也不足以影响会计主体假设, 它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拓展了会计主体的空间范围, 其实质不会受到影响。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仍然适用, 只是在对虚拟企业的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正确, 客观反映上目前还存在一定困难, 这是会计界要解决的难题。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持续经营是指在正常的情况下, 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按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 在可预见的未来, 不会面临破产清算, 直到实现企业主体的计划为止。虚拟企业的兴起及迅速发展与持续经营假设产生了最直接的冲突。虚拟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短暂性的特点, 是为了快速捕捉市场机遇, 根据市场需要, 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 一旦机遇消失或项目完成随之解体, 具有临时性和不可预测性的战略联盟。虚拟企业的营运不像传统企业那样追求持续发展, 它的产品一旦满足市场需求或市场上有替代品出现, 它就会解散。因此持续经营假设并不适应虚拟企业。由于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条件不复存在, 会计分期也就没有必要, 也无法用以计量和报告虚拟企业的经营状况, 其会计报告的披露方式也必须发生变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适时提供会计报告成为可能, 同时, 虚拟企业又是高风险企业, 必须随时向各个伙伴企业报告其运营状况, 因此, 会计报告应采取分期报告与适时报告相结合的办法。同时虚拟企业因某业务或交易而成立, 因该业务或交易完成而终止, 存续的时间长度伸缩很强。在存在时间长短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要人为分割, 不仅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实际意义也不大。计量单位。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提供的信息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尺度, 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虚拟企业是一个抽象的联合体, 其最重要的资产———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 在资产负债表上无法反映, 大量非财务信息得不到充分的揭示与利用。虚拟企业作为知识经济的产物, 其产品通常具有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价值变动大的特征。一方面, 虚拟企业打破了地域界限的束缚, 使全球成为一个大市场, 国际资本流动加快, 从而加剧了货币风险。另一方面, 随着网络技术的推广和电子货币的流行, 使资金在企业、银行间高速运转, 加快了资金流动速度, 资本市场交易更活跃, 各种现实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更为频繁, 交换和结算可通过网络在瞬间完成。在瞬时交易中, 币值几乎稳定不变。因此, 短期存续的虚拟企业适应币值不变假设, 但长期存在的虚拟企业则会因为面临巨大的货币风险而完全不适应币值稳定假设。历史成本。历史成本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 由于其客观可靠、可验证性而得到普遍采用。但是在虚拟企业环境下, 这一原则受到冲击。虚拟企业中商誉的出现, 向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发出了挑战, 由于商誉并不代表任何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只有企业在被兼并或被收购时才确认, 但商誉并不是企业在兼并之时产生的, 而是在兼并之前已经实际存在的, 是建立在历史成本计价基础之上的会计所无法反映的事项;虚拟企业的交易对象是一些商品或金融工具, 其价格波动频繁, 历史成本信息不能公允地反映当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当前决策相关性较弱;同时虚拟企业从成立到解散只有很短的时间, 不符合持续经营。因而, 历史成本不能反映公司的现金流量信息。同时虚拟企业的资产以无形资产为主, 其产品又多为技术含量高的高附加值产品, 而科技的发展正越来越快, 因此, 虚拟企业的资产及产品都具有价值不稳定的特征, 传统的历史成本法必将高估或低估其价值, 应采用现值法计量较为稳妥。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 是针对会计确认时间而产生的一项会计原则, 指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收付, 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即使已在当期收付, 却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由于虚拟企业具有短暂性的特点, 合作目的一旦实现, 虚拟企业也就宣告解散, 所以虚拟企业的销售确认、款项收支、成本配比、财务成果核算常可通过电子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一般不存在前后会计期间分别予以确认和款项实际支付的问题。此时, 权责发生制已失去其基础。
(二) 收益分配
虚拟企业的收益分配不仅以出资额的比例来定, 还要考虑各个伙伴企业承担风险的大小。一旦虚拟企业失败, 有些伙伴企业可能损失很小, 而有些却可能因此倒闭;另外, 若虚拟企业成功, 有些伙伴企业只会分得额外利润, 而有些伙伴企业却可能获得另外的核心能力并极大提高其单独竞争力。因此虚拟企业的收益分配要在考虑投资额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各伙伴企业承担的风险及其潜在收益, 这样才能使虚拟企业顺利完成使命。
(三) 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导会计工作、评价会计准则的指南针。目前, 在会计理论的研究中存在着决策有用观和经营责任观的争论。传统会计的目标是决策有用观, 也成为历史观, 就是提供给资本提供人易于评价管理当局受托关系的报告, 即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数量化信息。在虚拟企业中, 会计信息用来对虚拟联合的效率进行评价。现有虚拟企业的参与者对联合方式下的各方权利、责任和利益进行考评, 作出是否继续保持虚拟企业现状的决策, 潜在的进入者可通过其会计信息, 对是否进入这个联合进行决策。可见对虚拟企业而言, 会计目标已经发生了变化。
(四) 无纸化和信息化
会计无纸化是指会计确认依据的经济交易事项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等被磁性载体和电子数据取代。虚拟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及交易过程中的资金流、信息流合一, 以电子方式在企业内部或“供需链”上的企业之间流动。由此, 会计无纸化面临的问题, 使我们不得不思考:电子形式的会计证据原件是否可以作为法律上认可的证据原件。由于机器自动确认所处的环境的特殊性, 需要研究计算机网络环境下, 适应电子商务模式的机器自动确认的会计规范。会计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 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资源开发效率, 获取会计信息经济效益的过程。会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较严峻, 比如会计信息资源的产权界定、如何有效的监管会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会计信息用户的学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 会计核算范围
现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 具体表现在对会计要素变动及其结果的核算上。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资本将作为虚拟企业的核心资本取代财务资本的地位, 知识资源也将替代稀缺资源而成为企业生产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从而,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要求从有形资产会计向知识资源会计转移。产品生产过程将以高智能的劳动为主, 人的智慧和才能起决定性作用, 也是形成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为此人才资源这一重要生产要素必然反映在会计核算中。另外对人才资源以外的无形资产核算也不够充分。如果再考虑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虚拟企业会计的空间将更为广阔。
三、虚拟企业环境下会计体系的变革
(一) 会计理论的变革
虚拟企业会计主体假设的重构:利润主体假设。依据虚拟企业的特征, 赋予会计主体假设新的内涵。会计主体假设应拓展其外延, 包括有形实体, 还包括无形联盟, 这些无形的联盟不具有实体形态和法人资格, 但他们参与市场活动, 以营利为目的, 是利润主体。虚拟企业持续经营假设的重构:可以放弃持续经营假设, 代之以“合作清算基本假设”。所谓合作清算基本假设, 指在网络经济环境中经济联合体为了实现某项合作, 通过网络将大量的知识、技术、资金、信息及人力资源迅速组织起来, 按照市场或用户的要求进行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及最终消费, 当这项合作项目一经完成, 作为会计主体的虚拟企业就要对合作项目的收益进行清算, 以便使合作各方通过网络媒介实现快速流动和再次组合。对虚拟企业会计分期假设的重构:以经营期为报告期。传统会计分期假设在虚拟企业中没有意义, 具有网络处理信息模式时公司提供及时财务信息成为可能, 不需要依靠会计分期提供会计信息的形式。以整个经营期间作为会计报告更适合虚拟企业的现实情况, 降低法律、税务等部门的监管成本。因此, 在网络经济环境中以“即时反映基本假设”来实现对“会计分期基本假设“的补充也就成为必然。即时反映基本假设是指在网络经济环境中, 会计主体要公开、公正、公平地披露和揭示会计信息。对虚拟企业货币计量假设的重构:虚拟企业应继续沿用这条假设, 因为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出现, 都没有改变货币计量的功能, 利益相关者对虚拟企业非货币信息的需要可通过增加会计报表附注来解决。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电子货币”基本会计假设就充当计量尺度这一角色。虚拟企业的资产以无形资产为主, 其产品又多为技术含量高的高附加值产品, 而科技的发展正越来越快, 因此, 虚拟企业的资产及产品都具有价值不稳定的特征, 传统的历史成本法必将高估或低估其价值, 应采用现值法计量较为稳妥。权责发生制已失去其基础, 而采用收付实现制则比较合理。以现金的收入或付出作为收入实现和费用发生的基础, 以在交易期间内实现的营业所得和实际支出的款项作为交易期间的收入和费用, 可以更好地反映虚拟企业的现金流量。
(二) 收益分配的变革
虚拟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应由成员单位依照虚拟企业的协议约定的比例分配或分担, 且必须在虚拟企业成员生产经营期间 (即解体之前) 分配或分担完毕, 不留任何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若要再次合作, 则重新建制建账。同时虚拟企业又有别于传统企业, 有的还需要进行二次分配。第一次是虚拟企业内的分配, 第二次是虚拟企业成员公司间的分配。
(三) 会计目标的变革
虚拟企业的成立必须是成员之间相互协商、相互合作的结果, 成立之初已对市场形势作周详的预测与分析, 对经营方式作精心安排。一旦企业开始运作, 由于经营时间的短暂, 经营方式是很难改变的。同时企业内部管理职能逐渐分化剥离, 职能部门渐显模糊, 管理作用被淡化, 所以向管理当局提供有助于调整经营方式的会计信息, 也不再是虚拟企业会计报告的目的。在虚拟企业中, 会计信息用来对虚拟联合的效率进行评价。虚拟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于虚拟企业的“股东”是有价值的。但是, 对于债权人、政府、员工等其他的相关利益者而言, 虚拟企业的会计信息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与这些利益相关者直接发生相互关系的是组成虚拟企业的各个普通企业, 而这些普通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虚拟企业的增量会计信息并不能提供相应的附加值, 这实质是缩小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知识型企业中, 知识已成为一种全新的资本。信息使用者更关心的可能是知识的创新能力和企业知识资本拥有量及增进能力的信息。会计信息源的拓宽要求会计既能提供历史的信息, 也能提供具有预测、决策未来经营活动的信息。在网络会计时代, 虚拟企业会计目标有信息供给、信息鉴证和信息消费三个方面的内容。
(四) 会计无纸化和信息化的变革
无纸化会计系统中, 主要保存最关键的会计数据原始凭证, 而电子原始凭证文件的数据结构涉及到自动生成电子记账凭证和其他会计信息的会计软件的编制, 如果电子原始凭证文件的数据结构不能规范和统一, 将影响会计软件的通用接口, 影响会计信息在网上的交流和沟通。会计无纸化将促进会计核算和管理向标准化、国际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无纸化给会计带来的挑战也是国际性的难题。另一方面, 在信息化中, 应该强化会计信息资源的产权界定、监管会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会计信息用户的学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 研究和引入新的计量手段
由于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计量重心要从财务资源转向知识资源, 其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会计计量问题。传统的计量手段已不适应知识经济要求, 因而在计量手段上需要革命性的变化。在会计系统中引入多重计量手段, 因不同会计事项性质而选择不同计量手段, 否则只能使会计陷入困境。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经由于知识经济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不能准确地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信息, 而必须是几种计量模式并存, 择优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
(六) 会计要素的确认
虚拟企业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特别市场契约。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的索取权也将由出资者独享转变为包括企业出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及相关利益者共同分享的权益。所以虚拟企业会计要素可以重新分为资产、产权、剩余、收入、成本费用、利润6大要素。其中虚拟企业条件下会计恒等式应当改为:资产=产权+剩余。在资产方面, 虚拟企业资产要素应由人力资产、知识资产和财务资产组成。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 知识资产, 将成为企业的主要资产, 也是争夺市场、获得生存的主要手段。将知识资产纳入资产范围, 将用于其中的投资予以资本化, 设立专门账户进行核算。同时, 应扩大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对于成本与价值相差较大的无形资产, 应按成本和价值进行双重揭示。在所有者权益方面, 应增加人力资本内容, 核算由劳动者个人以其自身对企业进行的投资, 确立劳动者权益, 并允许其参与利润分配, 但应当与物力资本区分对待。在利润方面, 电子商务环境中, 知识资产概念加以延伸, 更为重要的是利润将是智力资本和非智力资本共同投入所产生的回报, 而且主要是由智力资本所创造。现行会计必须适应这一变化, 重新明确利润的概念, 划分员工劳动报酬和智力资本回报的界限, 明确确认和计量智力资本所带来的利润。同时在虚拟企业条件下, 收入的确认不仅应包括营业收入的确认, 还应包括资产置存收益的确认。虚拟企业成本费用核算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确定计算生产要素的消耗特别是知识资源要素的消耗。二是采用作业成本核算制造费用。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就是作业消耗资源, 产品消耗作业。
四、结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仅使企业生产经营向着联合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同时也使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虚拟企业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组织创新形式。为促进虚拟企业与会计共同发展, 笔者从会计的角度反映虚拟企业的经济业务时, 必须进行相应的改进, 这是经济环境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会计自身发展的要求。如何对面临解散虚拟企业的会计处理, 以及它与传统会计理论中的破产清算会计有何区别等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管理理念发生了巨大变革, 出现了虚拟企业, 扩展了企业的内涵和外延。现行会计体系并不适用于虚拟企业, 会计理论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 如何改进传统会计体系使其与虚拟企业相适应, 促进虚拟企业的发展, 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虚拟企业,现行会计体系,更新,网络财务
参考文献
[1]任宏娥:《虚拟企业的会计探讨》,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增刊) 》2005年。
大数据驱动管理变革 篇11
不可忽视的大数据
据赛迪顾问统计,2012年中国各行业大数据IT投资已经超过4.5亿元,年增长率达78.9%,在未来三到五年总投资规模有望超过百亿。在未来3到5年,我们将会看到那些真正理解大数据并能充分利用的企业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差距。我认为,真正能够利用好大数据、并将其价值转化成生产力的企业必将具备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从而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在零售业,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使零售商实时掌握市场动态并迅速做出反应。由于零售行业同类产品的差异小,可替代性强,销售收入的提高离不开出色的购物体验和客户服务,也离不开高效的商品流转率,需要实现精准营销和快速营销。沃尔玛已经开始利用各个连锁店不断产生的海量销售数据,并结合天气数据、经济学、人口统计学进行分析,从而在特定的连锁店中选择合适的上架产品,并判定商品减价的时机。农夫山泉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使销售额提升了大约30%,并使库存周转从5天缩短到3天,同时其数据中心的能耗降低了约80%。
在制造业,对大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可以帮助生产商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动、提高产品设计与生产效率、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准确性。随着制造业信息化的日臻成熟,ERP、PLM等系统的广泛采用,制造业的整个价值链和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涉及到诸多数据,包括产品数据、运营数据、价值链数据等等。以产品质量数据为例,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会通过大量传感器来获取各种海量数据。将这些数据整合在一起,再结合维修、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数据,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与产品质量数据间的关系。最终将这些数据集成在一起,在可视化的环境下,工程师可以在一个集成视图上看到整体情况,从而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和完善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
在互联网行业,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为商家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决策支持。互联网行业主要特征之一是各种类型的信息和数据都呈现爆炸式增长,同时用户行为和网络中的社会群体变得更加多样化、复杂化。Facebook通过对海量社交网络数据与在线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提供点对点的个性化广告投放策略,实现了广告份额翻番(2009年到2010年)、2010年到2011年增长95%,比Google的增速快了近3倍。百度通过搜集整理网络玩家搜索需求与热点,将用户人群细分,并对网络游戏的搜索行为数据提炼组织,建立用户行为数据库销售给网络游戏运营商,创造了以数据销售为主,广告服务为辅的双轨模式。
在金融行业,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为金融机构实现快速科学决策与服务创新提供支撑。金融行业的信息化程度高,数据量非常庞大,并且数据管理集中化,为大数据的分析与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通过部署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了近似实时的商业智能(BI)和秒级营销,运营效率得到全面提升,每次营销活动配置平均时间从2周缩短到2-3天,交易量增加65%,不良贷款比率同比减少了0.76%。
在电信行业,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使营销策略和产品设计更加精准,帮助运营商从数据流量中获益、向智能管道转型。近些年由于无线上网和智能手机的推广,导致电信行业数据量呈现爆炸性增长。同时电信业面临着市场饱和度高、产品服务同质化明显、从快速增长的数据流量业务中获利有限的业务挑战,迫切需要通过新的技术手段突破现状。中国联通通过部署大数据组织与管理系统,使得用户记录10分钟内可查询,并使在几千亿条记录当中检索的时间缩短到一秒钟内,提高了对客户投诉的反馈效率和质量,增强了客户服务满意度。
数据资产化+决策智能化
大数据将从数据资产化和决策智能化两个方面推动企业管理变革。
数据资产化。信息部门将从“成本中心”转向“利润中心”。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渗透各个行业,渐渐成为企业战略资产。有些公司的数据相对于其他公司更多,使其拥有更多获取数据潜在价值的可能,例如互联网领域与金融领域。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以及收集、运用数据的能力,将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掌控数据就可以深入洞察市场,从而做出快速而精准的应对策略。这意味着巨大的投资回报,因此企业的IT部门将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而数据将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
决策智能化。企业战略将从“业务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智能化决策是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过去很多企业对自身经营发展的分析只停留在数据和信息的简单汇总层面,缺乏对客户、业务、营销、竞争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如果决策者只凭主观与经验对市场进行评估而制定决策,将导致战略定位不准,存在很大风险。在大数据时代,企业通过收集、分析大量内部和外部的数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挖掘这些信息,企业可以预测市场需求,进行智能化决策分析,从而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战略。
如何制定大数据战略
企业应当如何制定大数据应对策略以充分利用其蕴含的商业价值?赛迪顾问提出以下两方面建议:
一方面,应当通过云平台实现数据大集中,形成企业数据资产。对于大型集团企业用户,其各级子公司和分公司的ERP系统中每天都在生成大量的交易数据和业务数据。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无法形成集中的资源池,不能互联互通,将严重影响对大数据的统一管理与价值挖掘。因此首先要通过云平台实现集团数据大集中,从而形成企业的数据资产。这是集团企业利用大数据资源的重要基础。只有把集团的信息化架构向云平台迁移,才能促使集团数据的大集中与统一管理,从而在此之上对数据资源的价值进行挖掘,促进企业数据的资产化。
nlc202309031319
另一方面,应当深度挖掘大数据的价值,推动企业智能决策。之前企业对数据的关注主要是存储和传输,通常利用的不足其获得的5%,在数据每年增长约60%的背景下,企业平均只获取了25%-30%的数据,作为企业战略资源的数据还远远未被挖掘。因此,企业应当重视对大数据价值的深入分析与挖掘,推动企业决策机制从“业务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可以说,数据将成为企业的利润之源,掌握了数据也就掌握了竞争力,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数据的收集、整理、提取与分析。
形成数据资产、实现智能决策的关键步骤
第一步,明确业务需求。来自业务的需求永远是采用新技术的第一驱动力。也只有与业务需求紧密结合的新技术战略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企业在考虑采用大数据相关分析处理技术推动管理变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时候,不能为了大数据而大数据。必须首先对自身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找出瓶颈所在,不仅分析需要进行哪些决策智能化变革,还应分析按照什么业务顺序进行部署。从而确保大数据实施的成功率和实施效果。
第二步,确保数据质量。如果进入信息系统的数据是错误的,经过系统加工处理后的结果就不可能正确。只有保证数据的高质量、真实性、可靠性,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商业智能才能提供正确的决策支持并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企业要通过从意识、管理和技术等几个方面,多管齐下来保证数据质量:首先,树立全面的数据质量意识,使每一个操作使用信息系统的员工意识到“数据是系统的生命,保障数据真实准确就是对自己工作的负责和对企业发展的支持”;第二,颁布并严格执行数据管理规定,在制度上规范数据的管理;第三,通过引入主数据管理平台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质量,集中管理主数据,加强系统对错误业务数据的检查校验功能,把错误数据堵在源头。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大数据服务或架构。一方面,不一定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在企业内部构建完整的大数据架构(从IT基础设施到数据管理工具,再到数据分析软件),这必然带来巨大的IT投入。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租售业务、分析预测服务、决策外包服务、数据分析平台等大数据服务模式正逐渐兴起。企业可以考虑外包采购数据分析服务或租用数据分析平台。另一方面,对于决定自己构建大数据系统的企业而言,面对不同IT厂商提出的各种大数据解决方案、以及IBM的Pure System,Oracle的Exadata等IT厂商力推的大数据一体机、SAP HANA等内存计算平台,企业应当审慎选择,从适合自身业务需求与兼容既有IT架构等方面进行考虑。
第四步,评估大数据实施效果。企业在采购任何IT服务或部署任何IT系统时,都应当及时对IT新技术的应用进行科学合理的成效评估,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调整完善IT战略,确保企业IT对企业管理决策的支撑效果。大数据的实施将影响到企业管理决策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因此,应当更加注重对实施效果的评估。
会计环境变革与财务会计理论创新 篇12
一、会计环境产生的变革
1.会计主体多元化
会计主体多元化使得会计环境变得更加的复杂, 财务会计实践变得更加繁琐。在新的政治环境的影响之下, 我们国家对国民经济成分中的其他经济成分, 主要是非国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更加地重视, 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就意味着, 非国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会得到了国家相应政策的扶持和鼓励, 从而得到了更好地发展。这大大促使了会计主体的多元化, 使得会计主体之间的竞争更加地激烈, 相应地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会计工作电算化
在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之下, 会计工作的电算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之前的有很多财务会计共同参与, 同时计算的传统会计工作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转变:只需要引进相应的会计事务处理设备和处理软件, 就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会计工作, 大幅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这导致一大批基层会计下岗, 同时, 对在职会计的要求更高。要求其能够运用相应的会计软件来处理会计工作内容, 同时能够及时对会计软件计算出来的结果进行校正, 并且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
会计人力成本上升。在会计工作电算化的影响之下, 从事低端会计工作的人被社会逐渐淘汰, 这给从事中高端会计工作的人腾出了加薪空间。同时也意味着, 之前用来养大批会计的钱被用来养一小部分中高端会计人士。这一来是因为中高端会计人才较少, 需要用较高的成本来对其进行维护, 二来是因为会计人才的成长需要更多的资金, 因而企业必须给予会计人才相应的鼓励。在这两方面原因的推动之下, 会计人力成本大幅上升, 会计行业也从之前的拼体力转向了拼脑力。
3.会计环境愈发复杂
会计工作中, 会计需要处理的账目等主要指向内部账目。但是, 在现代社会, 各个行业之间的账目往来更加频繁, 交易方式更加复杂, 相应的, 税率计算, 账目结算以及账目统计等都变得更加困难和更加复杂, 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建立新的会计制度, 从而使会计工作更加地高效和规范。
二、财务会计理论创新思路
1.观念的改变
要想对财务会计进行理论创新, 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观念改变, 只有如此, 财务会计工作才能够找到新的出路。首先, 对资产观念的转变。在传统会计的思路中, 资产只包括了固定资产。而在现代社会中, 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远远超出其固定资产价值, 如果这部分资产没有被计算到资产当中, 就会造成对企业发展方式、发展方向以及发展内容的误判, 最终导致企业决策的失误。因此, 要想对财务会计理念进行创新, 就需要首先转变对资产的观念。只有如此, 财务会计的工作才能够更加地科学与合理。其次, 对工作观念的转变。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内容只是进行往来账目的统计等, 而很少涉及对账目发展的监控, 不涉及对账目分析和做出相应的决策, 这使得对财务不了解的相关领导很难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决策。而在现代会计观念中, 则需要多做一步, 需要及时根据账目的内容变化而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 以为接下来管理决策的做出提供一定的思路。
2.转变会计目标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会计工作服务的内容只是作为单一个体的企业。而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 企业与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随之而来的, 是会计目标的转变。在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 会计目标是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以及企业自身的良好发展。而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 会计目标则多了一个外部性的内容, 即, 促进企业的社会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促进企业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是指企业要想得到良好地发展, 就需要不断地承担社会责任, 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之上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所以, 传统的会计目标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
3.转变会计理念
会计理念的转变是财务会计理论创新的重要一环。通过对会计理念进行转变, 其指导下的会计行为才能够得到相应的转变。首先, 改变传统的“人治”会计管理模式。在传统的会计管理活动中, 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 因而导致在财务会计工作当中主要依靠的是人治的模式来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受人的影响较大, 因而存在着很大的不规范性和不稳定性, 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改变。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 能够囊括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状况的财务会计制度, 从而对会计行为进行相应的规范, 这样, 才能够使会计工作内容更加地高效和规范, 有效地减少错误。其次, 转变对会计的态度。在很长一段时间, 会计从事的大部分工作内容都较为低端, 这使很多人将会计的工作内容认为成单纯地记账, 而忽略了其在进行企业资源优化管理时的作用。因此, 我们需要转变对会计工作的态度, 认识到会计工作对于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进而, 在思想上重视会计的作用, 在工作过程中提高会计的地位, 最终促使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之下, 会计环境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因此, 我们要想在新环境下促使会计工作效率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就必须进行相应的会计理论创新, 使会计工作观念、工作目标以及工作理念都能够随着社会需要的转变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最终促进会计工作在企业工作中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黄晓波, 张霁.会计环境变革与财务会计理论创新[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1, (3) :67-75.
【管理会计变革】推荐阅读:
变革创新管理会计07-06
变革ERP环境下管理会计05-14
管理会计发展现状与变革方向论文06-30
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变革的思考论文11-03
会计行业变革10-11
会计模式变革趋向研究12-06
国际会计租赁准则变革10-22
试论会计电算化引起审计变革08-10
管理变革与变革管理06-07
管理变革背后是企业文化变革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