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学资源库

2024-09-20

校本教学资源库(精选12篇)

校本教学资源库 篇1

一、新课程改革呼唤校本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同时提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这说明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正朝着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的方向发展, 朝着更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 大家普遍认为, 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 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隐性的, 是活的教学内容, 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发掘, 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这样, 教学活动就由单向传输变成了双向互动。新课程教材功能也从知识传递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也要求我们开发校本资源:教学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师与生共同参与课程资源的创建与开发, 对给定的内容不断地进行变革和创新, 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与优化, 以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的整合为核心, 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也由封闭走向了开放。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活动中, 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 学生是中心, 学生的学是主要矛盾, 一切围绕“怎样学, 怎样才能学好”这个中心进行。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教师要创造性地选择和应用这些教学材料, 而不能跟在这些资源后面跑, 受其所困。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教学日益普及, 视听新媒体进入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给思想品德课教学注入了活力, 也给开发校本资源提供了方便和快捷。利用它更能体现创新意识, 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学生越来越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教师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掌握相关技术和处理手段, 已成为大势所趋。校本教材资源的使用有利于教师把握教材、驾驭教材、深化教材, 使教师在课堂上能轻车熟路、运用自如、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地讲授教材内容, 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例如上到“艰苦奋斗”这一教学内容时, 我播放韩红的歌曲 (MTV) 《天路》, 加上青藏铁路穿越于崇山峻岭的照片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天路”指的是哪条路?“天路”建设者的哪些精神让你感动?触发学生感悟, 形成“坚持理想、担当使命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收到良好效果。

二、开发校本资源, 创建校本资源库, 共享文明成果, 服务教育教学

1. 开发校本资源, 首先要加强设施建设, 奠定物质基础。

应对现实挑战, 促进学校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是摆在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学校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他们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为实施新课程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才会使新课程实施工作真正呈现出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象。

2. 其次要加强师资培训, 创建校本资源库。

近年来出现的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高校、地方教育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校的优秀教师作理论学习辅导、学术专题报告、教学现场指导 (听课、评课) 和教学专业咨询 (座谈) 等, 但收效非常小。我认为在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时要抽出一定时间, 对教师进行开发校本资源的培训, 让教师人人参与, 建立校本资源库, 充实校本资源。学校要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 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 重视教师的交流与研讨, 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 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不断反思, 从而不断地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提高培养人才的水平。要把校本培训转变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 不能指望通过一两次专家报告、买几盘有关新课程的光碟集中放给教师们看来达到校本培训的目的。

构建校本课程资源库非常重要, 教师是校本开发的建设者、实践者, 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 并能按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关的校本资源内容。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 特别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 共同分享经验, 互相学习, 彼此支持, 共同成长, 提高教学和教研的质量。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把自己的资源及时公布给全体成员, 这不仅是一种校园精神的表现, 也是资源建设的境界, 更是一个学校教师协作品质的体现。当每一位教师都乐意及时地把自己获得或制作的资源让全体成员共享时, 我们建设资源的目的才得以真正体现。在我校创建校本课程资源库活动中, 我们采取的具体方法有: (1) 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相关信息, 形成校本特性的信息资源; (2) 充分发挥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潜在意识和能力, 注重搜集和整理教学中的优秀课例, 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校本教学案例资源; (3)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如小型研讨会、新闻发布会、模拟法庭、班长竞选等, 丰富校本课程资源。

教师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际, 切实从学生的思想状况出发,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采取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这是思想品德课改革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把时事政治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使之互相渗透、互相贯通。我要求学生每天用书面形式收录重要的时政内容, 选出具有代表性的, 写在黑板上设置的“今日要闻”处, 再指导学生针对重大的时政内容, 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这样既能促进学生认真收集新闻, 并对其进行“去粗取精”, 提高学生摄取知识、重组信息的能力, 又能使比较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具体,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点,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开拓学生的思维。

3. 组建专业网站, 共享校本资源。

我建议把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的资源组建具有校本意义的资源库, 通过校园网, 组建专业网站达到资源共享。现在的许多资源, 如清华同方、K12资源库、中教资源库、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还有各种素材光盘、教学软件等, 它们的建设者并非一线教育工作者, 不能与教师自有的教学风格相统一, 部分资源也不适应教师的需求, 各家资源库产品互不兼容, 从而导致了资源的利用非常不便, 大大地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我主张在广西或者我们贺州市建立专业的思想品德教学网站, 以校本资源库的开发利用为主, 立足于学科课程、立足于教师参与、立足于课堂教学, 构建一个开放的、共享的、富有特色的校本资源库。在这个网站里能提供方便资源上传、下载的功能。各位教师不断地把手头已有的优秀教育资源通过管理平台上传、修改, 从而进行共享使用, 达到应用最大化目的。

我设想和学习了一些门户网站建立的用户管理功能, 包括用户注册、审核、授权的管理,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注册一个用户名, 发布自己的资源。管理员通过对它们进行分类、审核, 上传到校本资源库中, 从而建成校本资源库的基本框架。同时要注意对于外来的资源, 只有我们教师根据校情、学情, 充分发挥智慧的力量进行二次加工、二次创作, 生成大批具有原创性的资源, 注重资源的与时俱进, 吐故纳新, 才能丰富校本化资源的数量、质量、流量与鲜活度。当它们被“校本化”、“人本化”后, 才能真正被用起来, 只有它们真正被大规模、高频率地使用的时候, 才能真正成为校本化资源, 体现校本化资源的生命力。

经过多年的实践, 我校的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库已经初具规模, 我根据教学知识点把它们进行分类:1.图片类———热爱和平、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设成就、抵制不良诱惑等。2.文字类———自我保护的方法、合理消费、权利与义务等。3.视频类———打击虚假广告、打击黑恶社会势力、改革开放、华西村、人大选举等。我同时借助中国教育网平台, 建立我校网站, 供本校教师及其他同行参考和共同学习。

总之, 校本资源适应了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 更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责任心和创造性, 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思维品质得到提高。校本资源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升华, 是课程改革追寻人主体性的集中体现, 开发校本资源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资源的研究与开发给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 同时也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学科知识, 更应具备相当广泛的教育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专业精神。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 在教育实践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反省、反思、探究和改革的态度, 与教育工作环境中的相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 才能很好地参与校本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并在该平台上得以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在校本资源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才能使校本资源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

校本教学资源库 篇2

“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

校本培训总结

一、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二、培训时间:

2014年10月8日

三、培训地点:

**小学会议室。

四、培训内容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概述、项目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数字教育资源获取及应用、利用数字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典型案例展示等。

五、培训过程 1、10月8日,主讲教师王老师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概述”及“数字数字资源包的获取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老师们对卫星接收操作步骤及互联网推送与下载比较感兴趣,王老师对如何在上面这些网页上下载资源进行了演示,老师们都觉得这些资源对自己的教学帮助很大。主讲教师王老师对卫星数据接收系统的建设运维 服务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包括此项目系统架构和技术选型、项目技术方案简介、卫星数据接收系统建设及支持服务,由于此部分内容技术含量太大,有的老师对信息技术基础很感兴趣,但有一部分老师说听不懂。主讲老师王老师对此次培训的目标进行了讲解,并对资源进行了详细地介绍。老师们能互相帮助,积极探讨资源的获取方式、资源包中的各栏目的结构及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主讲老师也在场进行指导。最后王老师分发了电子试卷进行测试,经测试多数老师合格,少数补考合格。

六、培训效果:

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能较快捷、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特别一些案例使学员们印象深刻,保证教学点的教学不偏离方向。并能够很好地把握此培训的意义及资源的下载与利用,听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员们对此资源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能熟练地进行下载及运用。这对教学点对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培训结束后,学员们还利用QQ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对一些问题作深入地探讨,这对教学点的老师与外界的沟通搭了一条便利的桥梁。

校本教学资源库 篇3

摘 要:本文从中职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由“静”变“动”,由“开环运行”向“闭环运行”的机制上做了探讨,提出了“创用研评”一体化的设想,为中职学校建立校本教学资源库探索出了一种成功的、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中职 校本教学资源库 动态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学校教学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在此环境下,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应以教育需求为前提,以系统理论为指导,遵循国家颁布的技术规范,在较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因此,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中职国家、省级示范校的项目建设中,政府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校园网的建设获得空前的发展。网络已逐步渗透到学校管理、教学等各个方面,各级各类中职教学资源库也应运而生。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对中职教学资源库建设与运行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当前中职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学校对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都非常重视,建成的教学资源库林林总总,门类众多。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为了建设校园网而改善了网络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为教学知识资源库的建设创立了重要条件。但经调研发现,当前中职学校信息资源库的建设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内容重复、形式单一、目标导向不明确、难以与时俱进等诸多问题。

1.资源内容重复,存在资源堆砌,缺乏精选组合

随着国家、省级示范校的建设,学校在资源建设项目上有着较为充足的资金投入,拥有了一大批资源。但在建设过程中,有的学校为了快速完成项目任务,资源库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出现了为做资源而做资源的现象:有的聘请一些企业制作资源,由于企业缺乏教学应用经验,所建的资源库评价反馈机制不完善且资源质量良莠不齐;有些中职学校在资源库建设时实施拿来主义,不注意交流沟通,使得许多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资源库重复地被建构多次,造成了资源内容的冗余;有的学校建设过程中缺乏统筹规划,部分教学软件由各学科的专业教师随意购买,造成有些课程教学软件重复投资,而有些专业教学资源又老化严重,没能得到及时更新,资源库成了优劣兼收的收纳箱。

2.资源形式单一,缺乏专业特色,适用性不强

现有的中职资源中有很大一部分仍局限于文字材料、图片库以及习题库,缺乏特色视频、音频等多感观体验的媒体资料以及高质量的网络课件、网络课程、虚拟实验模型等操作技能培训资源。中职学校购买的大多数资源库是由商业化的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库相关知识模块稍加修改,甚至直接照搬而来。众所周知,中职学校有自己的特点与要求,中职与普高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上有着极大的不同,即便是那些经过修改的资源,很多也是不适合中职学校个性化的,有的已经过时,难以与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实际相结合,资源的使用率不高。

3.应用目标导向不强,使用率不高

现行资源库对学生端(使用者)开放途径不足、不畅,甚至没有开放。学生自学阅读的机会少,失去了资源库的应有作用。教师应用也无机制跟进,很多学校教师也只是设公开课、优质课时才去找一些资源,资源使用率不高。对资源的应用也无保障监督机制,常常会出现资源库长时间搁置不用的情况,资源库成了精美的摆设。

4.资源库更新优化机制不全,自我优化能力不强,难以与时俱进

现行资源库大多基于专业课程体系,围绕课程开发资源库,这对于学科建设来说具有系统化的优势,也被大多数学校所接受。但在使用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激励、评价机制,不能从总体上对资源库的开发、运作、管理、更新提供可持续发展。它是一个开环系统,只是一个静态资源。有些资源库虽然设有效果、点击率等数据反馈,但后续缺少了相应优化措施跟进。这种资源库既不能对现存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无法为使用者提供完善的应用功能。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必然会被淘汰。

二、中职校本教学资源库应用策略

1.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形成资源建设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对资源库的建设、应用要有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和使用网络教学资源,探索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新模式,对建设中成绩突出、贡献大的教师要给予奖励。

2.教学资源库的全面评价

资源评价是资源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作用不仅仅是区分资源是否合格,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使资源建设者建设出更高质量的资源,让使用者能快捷有效地筛检所需的资源。

3.强化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无论是哪种途径的资源开发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因此,对教师的培训至关重要。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学校要经常有针对性地举办不同类型的学习班,采取研讨、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

4.以“资源普及”促进“资源应用”,以“平台建设”提高“资源意识”

由于教育观念的限制,“资源普及”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首要解决的问题,“资源应用”要想做到深入应用,必须让广大教师知道资源的位置、内容、效果,让他们愿意使用。资源库的使用者是广大师生,资源库在提供丰富产量的同时,应该强调“平台建设”,资源库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应该根据教师的需要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资源意识”。

5.资源库的应用应着眼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将资源库中资源与教学实际有机整合,做到教学最优,而不是完全的拿来主义。

三、“创用研评”一体的中职校本教学资源库动态建设与运行的构想

资源库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使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习,不是作为摆设。校本资源库建设也需要在动态使用中完成,在教师教学中使用生成,在学生学习中使用优化,这是资源库建设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我们在资源库建设中要坚持两大原则,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原则,资源库是帮助学生学习、服务于学生的,要增加学生的使用时间,促进使用者发展是资源建设的根本目标;二是坚持应用驱动原则,引得源头活水,不愁渠水清清。“创用研评”一体的中职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策略就是由此而提出的。

“创”是教师课前针对教学内容在收集已有的省国家共享资源、网络资源、教材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精选、自创形成集成资源积件(含PPT、视频、图片、学案等)。“用”是指教师将自创资源向学生端、个人库及研讨库同步推送,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课前、课中、课后的使用,以及教师上课教学的使用和同行教研研讨的使用。“研”是指教研组同行对不同教师推送的自创资源进行类比、研讨、优化,择优向校本资源库提供优质资源积件或单个资源,丰富校本资源。“评”是指教研组同行的口头评议及量化评分,也指学生使用后的评议与绩效的评价,还指行政外部过程监测的评价,为资源库的动态运行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总体来说“创用研评”是通过行政外部干预,学科内部研评,学生终端评价反馈等措施激励教师精选并自创资源,学生使用资源助学,学科教师集中研讨择优入库,进入二次使用循环,从而实现资源库自主动态更新。

四、“创用研评”一体的中职校本教学资源库动态建设与运行的可行性分析

1.资源储备、现代教师为“创”提供了基础

随着国家改革示范校及省改革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实施,现已有大量的课程资源储备,这为教师独立精选资源提供了条件,只要教师肯花时间认真备课总能找到一些相关资源。各级各类现代教学技术培训、学校教研培训促进了现代教师信息化处理能力提升,为教学资源组织及自创开发提供能力和技术基础。

2.行政干预为整体运行提供了外部动力

资源的动态运行除了建设前期的投入,更要通过后期的应用优化。应用过程中渗透行政干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下图为建设中的三级行政考核机制。

行政考核机制能充分调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一位专任教师都能参与且必须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当中。行政监督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推送资源,同时也要求每位学生都要通过教学资源库进行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行政干预考核,量化教师对资源库建设的贡献度和有效利用率,配之以一定的资金与政策奖励,确保了资源库中优质教学资源能够得到不断充实和利用;行政干预下的教研活动能保证“研”有实效,在同行研讨中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形成新的方案。此时行政再配之以资金投入,做出的资源更为有效;通过行政干预、绩效应用增强了教师的获得感,在研讨中评议促进了教师自创能力的提高,同时增强了教师的自创动力。

3.各种定性、定量评价为运行提供了内驱力

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的就是其能服务于学校师生的教学和学习,教学资源库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其使用率和助学成功率。“创用研评”资源平台具有学生体验评价、学生学习绩效评价、同行研讨评价、行政外部干预评价等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机制,通过评价产生动力促进资源动态运行与更新,在使用评价后或在评价过程中集中开发和优化资源。

4.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及科学设置为适时跟踪运行情况、全面开放端口打通了技术壁垒

现代技术数据交互能力强大,通过开发软件平台实现过程中反馈、多渠道收集资源、全面开放学习终端已无任何技术障碍。

五、“创用研评”一体的中职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践意义

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在各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优选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材、高水平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核心课程。因此,资源库建设的意义应该是聚集优质教育资源,让教师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共享,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辅助。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建立一个系统的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动态资源库

该资源库不同于按学科体系分章节分项目建设、没有反馈更新的静态资源库,“创研用评”的网络资源库建的是一个开放共享、动态更新、评价优化的闭环系统。通过行政干预,使整个系统运行起来,资源不断优化更新。让网络资源真正服务教育教学,满足教学资源应用的个性化需求,增进网络资源的有效使用。

2.形成一种高效、新型的教学模式

通过“创用研评”,有助于推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小组合作教学,形成高效、开放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体现了共创共用,教师通过收集已有海量资源,在精选基础上自创针对学习内容的集成资源积件,真正做到让资源校本化,落地开花。

3.资源共享的最大化、用户的最大化及时空的最大化

在教学实际中依赖网络高效地共享资源,全方位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共享共用,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课前、课中、课后、校内、校外的使用,也在教师课前备课、课中助教、课后反思、同行教研研讨等多时空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4.搭建教师研讨的网络平台,以校本资源库促“教研”

通过教研组同行自创资源的类比、研讨、优化,先创后研,充分发挥了每一位教师的开发资源潜力,实现了教师教学的“做中学”,同时集合集体智慧,寻找教学设计的最佳方案,提供最丰富的教学参考,实现先进教学经验、教学成果、学习成果的数字化共享,展示名师风采,培养年轻教师快速适应现代化的教学需要。

5.产生内部优化动力

“创用研评”一体的网络资源库建设,以评促创,以评促用,以评促研,为资源库的动态运行提供不竭的动力源。通过积分、排名、行政奖励等手段激励教师创资源,用资源,研究探讨提升资源质量。

总之,“创用研评”一体化注重了教师独立筛选、制作,挖掘潜力;注重了推送反馈、学生使用,督促形成个性资源生成;集中围绕助学目标,注重了使用者感受评价优化;注重了入库筛选评价,促进理念提升,形成了完美的资源优化机制。

参考文献:

[1]廖芹,黄志炜.大学数学资源库动态资源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06(2).

[2]李焕勤,郭峰.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5(15).

校本教学资源建设 篇4

教学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资源指的是:教学系统内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一切可以用来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增进人的体力和智力发展的物质与能量, 狭义的教学资源指的是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该文所研究和论述的校本教学资源, 指的是针对本校的教学需要, 投入到学校教学活动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按照CELTS的规定, 教学资源建设可以有四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 二是网络课程建设;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四是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校本教育资源开发基于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 根本目的在于为建构适合学生的教育提供支持。

1 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

我校在教育信息化的潮流中, 已经积极开展了校本的教学资源开发建设工作, 但是, 因为教师个体差异性及信息化素养层次不一, 导致目前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不尽如人意, 总的说来, 校本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1) 缺乏规划。学校对于教学资源建设未进行系统的统筹规划, 许多教师自主开发资源, 但缺乏有效分工、协作, 导致重复开发较多, 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其次, 开发者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 导致开发出的教学资源价值不高。

2) 缺乏优秀的校本教学资源。开发优秀的校本教学资源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开发教学资源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的信息素养, 而我校大部分教师还处于使用和熟悉电脑常用操作的水平, 缺乏开发教学资源必要的技能, 需要进行深入和系统的培训学习。

3) 缺乏统一的规范、评价标准。由于校内教学资源的开发主要依靠教师的自主开发, 在资源的标准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定和评价标准, 导致教学资源的形式杂乱且内容不规范。教师制作的资源满足了个别应用需求, 却难以规模化且难以共享。

2 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的要求

1) 系统化。校本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建设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 不仅要正确处理教学资源各个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更要正确处理与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只有真正实现了这种协调的发展, 教学资源才能被高效地利用起来, 这是避免重复建设而浪费资源的必要因素。

2) 规范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对学科、年级、资源种类、文件格式等进行定义时要根据统一的规范标准, 只有制定统一的资源标准, 才能使国家在进行资源统筹、各地区在进行资源交流与共享时具有可行性, 并能与国际接轨。

3) 智能化。学习环境中的支持系统是一系列的应用程序, 搜索功能是其中的一种。智能化的搜索引擎大大减少了学习者获取资料的时间。并有效减少网络迷航。

4) 校本化。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 发挥校本优势, 强化学校特色, 以促进学习者充分发展为标准, 大力挖掘并开发出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

5) 效益化。根据成本效益原则, 校本教学资源开发应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 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效益化具体包括开支的效益性、时间的效益性和学习的效益性。开支的效益性是指用最节省的经费开支取得最佳效果。时间的效益性是指应尽可能开发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 否则就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学习的效益性是指尽可能开发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资源。

3 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的方案

1) 对教学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并制定统一的规范、评价标准

我校由教务处、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以及学校各院系共同负责组织实施。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制定资源建设规范、评价标准、资源平台的应用及推广、教育资源的存储、管理及安全运行, 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我校还成立了教学资源建设专家组, 负责对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监督、评价和指导工作。

2) 对教师进行系统化的资源开发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对教师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培训, 提升专业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 同时我校中心工作人员积极帮助并指导专业教师进行资源建设, 以我校的天空教室教学资源建设平台的使用为例。笔者所在中心在半年内分批, 分层地对参与教学资源开发制作的老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 随后开展了全校性的平台使用及资源开发审定、调查及评比, 根据制定的标准规范划分资源开发的等级, 更好的促进有效资源的开发制作及共享, 以期有力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3) 有计划、系统的丰富教学资源

素材类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是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 是需要建设的重点和核心, 只有做好这两大层次的建设, 整个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才能有根本提高。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 包含多媒体素材、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资源建设。校本网络课程类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学文本材料、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试题、试卷、在线答疑等资源建设。校本网络课程类教学资源的优质开发, 对于校本教学资源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因此需要做好校本教学资源平台的教学资源质量监督工作。

4)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参考国内许多高校已经开发了基于网络的校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我部门拟开发对于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管理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对于素材类资源、网络课程类资源的审核、分类及使用推广;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调度;搜集学生对于具体教学资源的评价等工作。

校本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领域, 同时校本教学资源建设又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既要统筹协调、整体规划、考虑综合效益, 又要合理分工、因地制宜、发挥学校各方面的优势, 以保障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海瀛, 地方教育资源管理[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9.

校本教学资源库 篇5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

校本培训计划

蚕箐小学

史洪平

一、指导思想

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学习,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始终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学习目标和任务

1、通过自我学习教育热爱教育事业,熟悉《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这门课程,掌握教学常规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尽快适应所学知识在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2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3、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案规范,符合基本要求。

4、熟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管好课堂,完成学校分配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

5、熟悉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6、把握教材重难点,自如地驾驭和处理教材。

7、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践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三、学习方式

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完成相应的笔记和作业,老师与老师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

四、学习内容与要求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第二版全册书的培训。21世纪的教育是现代技术的教育。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信息技术教育的能力。为让我校教师尽早地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充分用好我校教育资源,制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达标计划,分类培训,分步达标,平时训练,假期定级培训,把信息技术的培训与学科教学的培训充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基本技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让教师能用计算机上网查找资料,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五、学习内容及学习时间安排 第一章

计算机辅主教学与课件(4学时)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教学运用(3学时)

第三章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7学时)

第四章

图像素材的获取(3学时)

第五章

用photoshop制作与编辑图像素材(7学时)

第六章

音频与视频素材的获取(5学时)

第七章

动画设计与制作(4学时)

第八章

制作交互型多媒体教学软件(5学时)

第九章

校本教学资源库 篇6

关键词:生物校本课程;校内资源;校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89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正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层面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将教育教学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到各级学校及教师的关注。使得如何开发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实效性的校本课程,成为了各科教师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课程的开发总是离不开课程资源,没有好的课程资源就不可能有好的课程。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校本课程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农村学校现代化的生物教学资源是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的,但却有着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一些独特的生物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够注重这些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让其在构建农村生物校本课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能够有效弥补农村学校在生物教学资源方面不足的问题,从而开发出有价值的农村生物校本课程。

一、充分利用校园教学资源开发生物校本课程

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一般来讲具有面积大,校园内植物种类多,各种实体生物教学资源丰富的特点,因此,农村学校有着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教师只要有善于发现“资源”的眼睛,就能够充分挖掘这些存在于校内的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特色的生物校本课程。

(一)以认识校园植物及生物习性为主,开发校园植被情况校本课程

在农村校园内往往会生长着许多人工种植和自然生长的植物,这些植物资源既是教师开发生物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又是对学生开展爱校教育的生动素材。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通过指导学生以认识植物名称,研究植物属性,对这些植物建立校园植被档案,悬挂各类植物名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活动,开发和构建校园植被情况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与教学活动既补充和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充实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主动学习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学习增强保护校园植物、热爱校园的情感。

(二)依托农村学生有养殖动物经验的有利条件,开发校园动物研究校本课程

由于农村学生家中都具有饲养动物的便利条件,教师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家中饲养动物的情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所饲养的动物,分组开展一些动物研究类的校本课程。如组织家中饲养家兔的学生,开展家兔生活习性的调查研究。教师可以围绕学生在饲养与观察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动手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学习与了解更多更详尽的家兔生活习性和有关家兔饲养方法的知识。既增加了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学会饲养家兔的技能,同时学生还储备了一些未来从事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三)综合运用学校其他资源,开发一些综合研究类生物校本课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校中一些生物实验仪器与条件,为农村学校开发一些综合性生物校本课程提供了可能。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与学生的能力情况,结合校园内的生物教学资源,既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开展以研究生物结构,制作教具模型等一些简单的生物教学活动,也可以开发一些诸如无土栽培,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之类的一些综合研究性校本课程,使农村学校生物校本课程上升一个层次,使生物校本教学发挥更大的综合教育功能。

二、依托学校周围教学资源开发生物校本课程

从生物学的课程性质来看,生物学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在农村学校周围有着非常丰富的与农林、环境保护等有关的教学资源,这为农村学校开发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校本课程提供了充分的资源基础,如果教师能从这些资源出发,构建一系列的生物校本课程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有效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一)根据季节变化,开发周期性生物校本课程

在农村,随着季节的变化随时随地都具有可以利用的生物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季节不同设计开发一些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季节性生物校本课程,增加学生校本研究的实效性与趣味性。如在每年的春季可以开设一些与种植与栽培有关的实践性校本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栽培、嫁接等在农村具有实际操作性质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帮助家长在家进行种植和栽培农业生产活动;在夏季可以开展一些有关作物传粉,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类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秋季可以开设一些有关收集各种植物标本、农作物种子贮藏之类的教学活动;冬季可以开设一些有关农作物越冬防冻类的教学活动等。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开设的农村生物校本课程,由于与学生家庭生产密切相关,既可以增长学生生物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农业生产之中,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全面提高了学生生物科学素质。

(二)有效利用家庭课程资源,开发因地制宜的生物校本课程

在农村无论是种植物方面,还是养殖方面,每个学生家中都具有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如果能在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周期较长的学习活动,就可以完成一些在校内难以完成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与记录,学会观察与思考,从而增加生物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如让家中饲养家鸽的学生完成从家鸽产卵、孵化、到生长发育全过程的观察研究,并将观察记录情况与其他学生共同分享,让学生学习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获取生物学知识的乐趣,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总之,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农村学校都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如果教师能有一双发现这些资源的慧眼,就可以让这些课程资源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卢引琦.农村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初探[J].甘肃教育,2011(7).

校本教学资源库 篇7

1.1 传统教学资源应用阶段

在2002年之前, 尚未有任何关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文献面世, 教师授课通常都采用纸质教案加板书书写另外辅助以幻灯片和音像教材。

1.2 教学资源数字化起始阶段 (2002-2004年)

该阶段由于数字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导致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 教学手段不够丰富, 仅局限在多媒体课件, 数字化幻灯和投影等方面。徐红彩于2002年提出了关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概念, 即经过数字化处理, 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可分为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等。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限制, 徐红彩在具体操作方法上仅提到通过数字相机、数字扫描仪, 把纸版教学资源转化为可在计算机上加工、处理、传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随后的时间里, 学者陆续从多个方卖弄尝试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了研究, 如郝增明 (2004) 提到了如何使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序化, 左晓梅 (2005) 指出可以把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上。

1.3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理论出现阶段 (2005-2007年)

在此期间, 出现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提法, 但多是关于本科院校, 还没有出现针对高职院校的论文或专著。柯和平, 周玉芬 (2005) 开始从整体上提出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但更多地侧重于技术应用探讨, 如本科院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在随后的2006年, 涌现出了大量的关于本科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建设管理的文章, 也提出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概念 (周玉滨, 2006) , 但没有专门针对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论文。

1.4 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理论发展阶段 (2008年至今)

魏志清 (2008) 开始提出高职院校如何去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从2008年至2010年期间, 关于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文章开始分化为多个方向, 有探讨单门课程如何应用的, 有从工具、方法方面分析如何收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 也有单单探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如何构建的。高职院校构建丰富的、实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实现数字化的教学模式, 对于新时期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到2012年3月为止, 国内关于多种终端接入数字资源库实现随时随地上网浏览调取资源库内资料的研究还较少。如何引导师生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当前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2 高职学生学习资源获取方式调查——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对象

2.1 调研设计和样本特征

为了解学生的电子终端使用情况和使用数字资源库的意愿, 课题组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通过网络专业问卷调查网站对校内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充分考虑了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 由调查员根据“基本情况—终端使用情况—电子学习资源利用情况—多终端数字资源库使用意愿”的逻辑顺序, 使被调查者一步步被引入正题。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问卷结构如表1所示。

本次调查共对200位在校生进行了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198份, 样本有效率达99%。表2显示了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2.2 一般性描述统计分析

(1) 学生计算机与手机等仪器的拥有情况。

终端的拥有情况是项目实施的前提条件, 课题组设置了“你在寝室有电脑吗”和“你是否拥有手机”这2个问题。分析结果指出, 87.88% (174份) 的学生在寝室有电脑, 其中98.28%的学生使用笔记本电脑;98.48% (195份) 的学生拥有手机。可以看出现在学生的电子仪器拥有率非常高, 加之良好的校内实训仪器, 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 都有实施数字化资源库的硬件基础。

(2) 电子仪器使用时间统计。

在“平均每日电脑使用时间”的统计中, 75.86%的学生平均每天使用计算机超过3小时, 18.97%的学生在2至3小时之间。在“平均每次手机使用时间”的统计中, 44.62%的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超过3小时, 23.08%的学生在2至3小时之间, 23.08%的学生在1至2小时之间, 只有9.23%的学生的手机使用时间在1小时内。在“使用手机上网情况”的问题中, 61.54%的学生选择经常使用手机上网。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在校生使用计算机与手机的频率非常高, 由于学生学习手段的变化, 传统的学习资源显然已经不足以满足需求, 必须要有全天候、多功能的双向信息传递资源中心用于实际教学。

(3) 学生数字资源使用习惯调查。

在“学生学习问题求助途径”的问题中, 93.94%的学生选择“利用搜索引擎直接搜信息”, 3.03%的学生选择“查看课程电子课件”, 1.52%的学生选择“查阅各类纸质版书籍”。在“考前是否使用或打印老师的电子课件进行复习”的问题中, 72.73% (144份) 的学生都选择了“是”。同时, 在他们获取电子课件等学习资料的方式中, 84.85%的学生是同学间互传或从任课教师出拷贝的。可以发现, 由于没有一个可以互动的平台, 资料获取的渠道狭窄, 学生大多倾向在搜索引擎上直接搜相关信息, 网络上的信息固然能帮助学生自学, 但是信息甄别不当的话也很容易误导学生。

(4) 各种终端的使用倾向统计。

调查得知, 愿意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来访问资料、进行师生交流的学生占据了总调查人数的96.97% (192份) 。而在具体终端的选择倾向中, 39.39%的学生选择“平板电脑”, 31.82%的学生选择“台式电脑”, 18.18%的学生选择“手机”, 10.61%的学生选择“其他”。具体终端的选择结果相对比较分散, 这也正体现了当前学生的实际使用习惯, 从而证明多种终端接入数字资源库的必要性。

2.3 学生使用教学资源的交叉列表分析

(1) 是否主动使用教学资源与教学资源获取途径的交叉分析。

上表中X为自变量, Y为因变量, X代表是否会在考前使用或打印老师的电子课件进行复习, Y代表终端选择倾向。通过是否会主动使用电子教学资源的交叉分析可以发现, 主动使用电子资源的学生倾向通过各种终端来获取教学资源。可以由此推测多终端通用型教学资源库的推广应用前景较为良好。

(2) 平均电脑使用时长与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求助途径交叉分析。

上表中X为自变量, Y为因变量, X代表学生每天平均使用电脑的时长, Y代表在学习中需要查资料或遇到难题时, 首先想到的求助途径。通过平均电脑使用时长与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求助途径交叉分析可以发现不管学生的每天电脑使用时长是低于1个小时还是高于3个小时, 利用搜索引擎直接搜索信息都是他们首选的求助途径, 仅有少数用电脑时长超过3个小时的同学会选用查看课程电子课件的方式 (4.55%) 和其他方式 (2.27%) 来求助。通过此项数据, 笔者认为在没有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之前, 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解决途径过于单一, 因此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可以在库内方便地搜索求助, 得到相对专业、全面的答案, 而且资源库具备的师生互动功能可以更好地促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并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尚未搞懂的难点, 从而使以后的教学有的放矢。同时, 需要注意的是, 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 避免资源闲置。

3 高职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体系构建与交互设计

3.1 资源子库建设

由于高职教育类型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 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与它们有区别。根据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 建设的资源子库包括媒体素材库、精品课程库、专业资源库、虚拟实训室、专题学习网站、教师教学网站、数字图书资源等。

3.2 使用层设计

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终端用户主要是教师与学生, 为使用户能快捷、方便地共享资源库, 访问资源库的渠道需开辟多类接口, 其中主要为浏览器与移动设备, 并通过Web服务器将各种应用模块进行统一管理。

用户层提供对多种终端统一接入的支持, 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PDA、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各种终端的Web浏览器或软件客户端访问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资料和服务。该层次的交互界面以学生、教师、管理员为主体进行设计, 并应重点考虑将人工智能、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引入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中。

3.3 管理层设置

管理层在设计过程中参照所在学院的组织管理结构进行设置。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权限设置, 学院是第一层, 系部为第二层, 课程是第三层, 其中课程级别的管理者即课程授课教师本人。各个角色在不同资源子库中的管理权限不同, 并须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对各资源子库的管理层级进行调整。精密的权限控制与相互排斥, 可以保证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需求。同时, 多终端的交互设计也应适用于各层级的管理接口。

参考文献

[1]陈晓琴.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模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刘信平.基于校园网的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校本教学资源库 篇8

随着高校信息化工程的深度发展,建设的重点已从信息基础设施转变为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化、规范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是网络教学的前提条件,能够实现高校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高度共享,支持创造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并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基于教学资源库的教学也越来越普及。近年来,各高校已经开始着手建设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但相对校园网络硬件建设的迅速发展,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还无法满足高校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重复建设严重,资源内容滞后,维护和更新步伐缓慢,缺乏资源共享,资源的利用率低

资源库建设大都各自为战、条块分割,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资源的文件格式、分类标准、处理过程和信息交换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系统间兼容性较差,致使各资源库无法互联互通协同检索,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许多学校注重校园网硬件建设,轻视或缺乏应用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070325),全国教育

建设,突出表现就是网络环境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教学资源库从内容到形式上却相对滞后,不能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造成资源内容陈旧,使用者的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教师的教学设计成果得不到及时地上传与共享,学生的学习作品得不到及时的呈现,影响了师生使用资源的积极性,降低了资源库的利用率。

2. 部分高校忽略了对资源库后期应用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研究

优秀的资源应用平台,尤其是适用于课程整合和研究性学习的平台缺乏,致使资源库难以深入应用,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3. 盲目堆集资料,重数量轻质量

当前资源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原创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实践整合的成果也越来越多,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优质资源内容匮乏,适合学科需要、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自学需要的资源稀少的状况。究其根源是许多学校在资源库建设上没有充分考虑资源的教育性和教学性,只追求数量而不讲究质量,只追求完整而不讲究特色,资源库成了学科教案、课件、网络课程、素材及试题等素材的简单堆积。

4. 资源内容扩充偏重“拿来主义”,忽视自主研发

目前教学资源库的资源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搜集购买;二是从网上下载相关信息进行整理;三是自主研发。搜集或购买成品资源即“拿来主义”,节约了课件制作的时间,但对各学校具体学科的教学实际需要而言,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教育实用性差。教师自主研发资源能更好地紧密结合学科知识、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适用于特定的教学情境和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情况,有利于建设有自我特色的教学资源库。

5. 注重硬件环境建设,缺乏具有相应操作水平的教师队伍

许多学校具有先进的网络工作环境,拥有广阔的网络空间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但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跟不上学校硬件环境的建设,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对素材资源进行加工整合和创新。

6. 教学资源库缺少资源

已有的教学资源库缺少资源,特别是缺少与专业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且已有的教学资源缺少实用性,忽视师生的教学需求,缺乏针对性。

7. 偏重技术的开发,忽视系统的教学设计

由于没有充分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优势。使得目前网络课件的交互性、智能性较差。有相当的网络课件仍停留在“书本搬家”和“电子翻页”的水平。

二、高校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

针对目前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构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满足学校需求且符合学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学资源库,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标准化与科学化相结合

标准化是实现资源共享和系统互操作的根本保障。因此,资源库建设应严格依据相应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具体开发过程,制定统一的资源分类细则和数据文件格式,确定资源分类属性和赋值标准,实现不同平台之间数据的自由交换、查找和利用,便于网络化共享使用。组织资源制作课件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实际的需求,重点设计和制作网络教学中急需的资源。同时资源库的建设也必须要有科学性,而不是学科素材、电子课件、网络课程等数字化资源简单的堆积,要按照学科知识的特点来进行资源分类和建设,紧紧围绕学科知识点这个中心,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 共建与共享相结合

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提高教学资源的组织性和可利用性,将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避免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的低水平重复开发,更好地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

3. 教育性和学科专业性原则

建设资源库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因而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功能上都要充分考虑本校学科特点,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学活动为中心,根据学科知识点来选择和组织各种教学资源,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内容丰富、形式生动、交互及时的学习环境。

4. 技术前瞻性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先进的教育理念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为了使高校教学资源库能满足师生不同的教学学习需要,并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平滑升级,系统设计和实现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前瞻性。这不仅包括数据库所选用的结构、数据所采用的格式和分类方法等开发内容的先进性,而且也包括开发平台、操作系统、编程模式等具体开发的先进性。要广泛吸取国内外在该方面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最成熟、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同时,也应坚持性价比最优和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学校的财力和需要,尽可能选用适用、够用的设备、技术和软件,提高投资效益;任何一项资源库建设工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基本特征。因此,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应使系统具有可伸缩能力和扩展能力,能随着软硬件环境和应用需求的变化和学科、课程的发展,不断“内化”系统内外需求,实现“软件进化”;应使系统具有可管理性,具有一定的监控和评测机制;应保证提供资源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以流动生成、不断更新为特征的动态资源库。

三、高校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的策略

1. 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形成资源建设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对资源库的建设、应用要有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和使用网络教学资源,探索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新模式,对建设中成绩突出、贡献大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予奖励,包括教学成果奖和发放奖金、主动提供设备、投入经费等。

2. 教学资源库的全面评价

资源评价是资源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不仅仅是区分资源是否合格,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使资源建设者建设出更高质量的资源,使使用者能有效地筛检所需的资源。

3. 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无论是哪种途径的资源开发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因此,对教师的培训至关重要。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学校要经常有针对性地举办不同类型的学习班,采取研讨式、经验交流式、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进行,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适应现代化教学。

4. 以“资源普及”促进“资源应用”,以“平台建设”提高“资源意识”

由于教育观念的限制,“资源普及”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资源应用”首要解决的问题,要想做到深入应用,必须让广大教师知道资源的位置、内容、效果,使他们愿意使用。资源库的使用者是广大师生,资源库在提供丰富产量的同时,应该强调“平台意识”,资源库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应该根据教师的需要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

5. 资源库的应用应着眼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将资源库中资源与教学实际有机整合,做到教学最优,而不是完全的拿来主义。

四、高校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

教学资源库建设包括了资源内容建设和资源平台建设这两个密切相关的环节。资源内容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石,当前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以媒体素材、试题、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等六大类资源作为主要建设内容。

学科资源库的结构层次:学科资源库按其数据粒度与构成方式可分为3个层次,即基础资源库、集成库和课件库。基础资源是学科资源中最低级的资源,包含了课程教学中用到的最基本素材,按媒体形式分类组成文本库、图形图像库、动画库、音频库、视频库。集成库是以学科知识点为分类线索的教学资源和表达方式的集合,是制作课件与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元素集。集成库按使用功能可分类组成各个子库,如多媒体教学数据库、资源呈现方式库、教学策略库、积件库;多媒体教学数据库按教学要求可分类组成名词术语库、教学案例库、试题库、参考资料库、常见问题库等;教学策略库包括各种教学策略的建议,如讲授、问答、启发、演示、练习、实验操作、成功的教学经验与方式等。将不同的策略方式设计成可填充重组的框架,以简单明了的图标或图片表示出来,方便教师查阅、下载;积件库由许多讲解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所需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积件所组成。积件是一种微小课件,其内容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某个章节或某个综合性的专题等,教学功能较为单一。积件可以直接用于网络教学,也可以用来灵活快速地构造完整的课件;课件库是教学资源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可以直接使用的课件、案例、网络课程等。

教育的先进程度体现在它自身结合、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的程度上,教育信息化的先进程度则体现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各领域的渗透程度。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的教育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21世纪高校存在和发展的新动力,让我们共同努力,致力于建设满足自身需要的丰富、安全、便捷的教育信息资源库。

摘要: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国教育掀起了教育信息化的热潮,校园网在高等院校已日益普及,但由于网上教育资源的缺乏,使得许多高校校园网并未发挥应有的教学功能,教学资源的建设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校园网教学资源库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建立教学资源库的设计原则、应用策略,并对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进行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廖芹,黄志炜,郝志峰.大学数学资源库动态资源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06,2:31~33

[2]李焕勤,郭峰.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5,(15)4:53~58

[3]李克东.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校本教学资源库 篇9

从理论上讲, 教学资源库一般按照从专业到课程的逻辑建立, 但是,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和区域经济差异, 以及各地区高职院校发展水平的差异, 大范围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不可能代替校级教学资源中心的作用, 以校园网为基础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与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并存仍是当前多数高职院校践行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基于校园网的高职专业课校本教学资源库是指高职各院校借助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管理平台, 立足学校内部, 通过校企合作、师生共建、行业指导等渠道, 收集多元化的教学素材, 并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加以组织、存储与管理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集合。在当前网上共享教学资源匮乏的条件下, 基于校园网的高职专业课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我国当前高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为国家资源库提供素材准备与开发, 又满足了各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紧迫需要。

二、基于校园网的高职专业课校本教学资源库的特点分析

(一) 优点分析

1. 教学资源具有前沿性

根据我国《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本教学资源库应涵盖媒体素材、试题库、 (网络) 课件、案例、网络课程等八大类内容, 其中, 媒体素材的形式可以是文本、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 它与文字案例的共同作用是以形象化方式帮助高职生理解特定专业知识与掌握专业技能, 但要实现最佳教育效果, 必须与时俱进, 紧密结合企业及学生的实际。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师生共建等渠道, 通过搜集、整理、制作等方式, 不仅可以收集到最新的一线企业教学素材, 而且, 师生创建的电子作品也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被再利用。

2. 节省建库经费

目前,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实施的是共建共享、国家专项经费支持与统一组织管理的国家策略, 但能享受到国家级示范专业及课程共享型教学资源的专业及课程毕竟只是少数, 多数高职院校已经着手建设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负责课程建设的教师利用有限的经费, 通过下企业、网上免费下载、师生共建等方式收集资源, 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积累多种形态的“校本化”教学资源, 不仅节省了费用, 而且使教学资源取之于学校, 服务于学校, 也使高职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本教学,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

3.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由于各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因地制宜地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适用的高技能人才, 这意味着不同地区、同一个专业的高职院校, 对外来的教学资源如果只是“拿来”, 往往同本校师生教与学的需求不相适应, 不能更好地服务当地区域经济发展, 而基于校园网的高职专业课校本教学资源库是建立在学生需求和社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 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二) 缺点分析

1. 资源库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教育部虽已颁布了相关的技术标准文件, 但由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建校时间短、资金薄弱、经验不足等问题, 目前的校本资源库建设大都各自为战, 条块分割,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高职院校的各专业课程教师一般都是根据自身专业和课程的需要开发课程素材或讲义, 资源的文件格式、分类标准、处理过程和信息交换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系统间兼容性差, 无法实现同类信息共享。

2. 资源内容重复且不全面

由于各高职院校的资源库建设不是在全国或区域统筹规划框架下进行的, 因此导致重复建设相同专业本可共享的基础资源, 浪费了人力与物力, 最终因资金、人员所限无法按《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建设内容全面的数字化资源。此外, 尽管是同一所院校同一专业的不同核心课, 如果事先缺乏系统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设计, 也难以避免出现教学资源库内容重复现象。与此同时, 许多高职院校在一些有利于学生技能训练的虚拟实验室和实景展示、实操演示方面的资源方面却显得比较匮乏。

3. 缺少后期维护与更新的必要软硬件条件

限于时间、环境等不利因素, 我国目前高职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还停留在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及临时抱佛脚的状态, 有些课程的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在通过上级部门验收后就处于停滞或关闭状态。此外, 部分高职院校教育信息中心也忽略了对资源库后期应用给予及时必要的技术保障, 学生上网的条件也有待完善。

三、基于校园网的高职校本教学资源库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 合理定位服务对象及目标

在以校企合作为数字化资源主要开发方式的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功能应定位于满足教师科研与教学、学生技能训练、企业培训学习的需求,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校本教学资源库都具有培训企业员工的功能, 或是满足学生的所有技能训练需求, 因为学生的学习是情境性的, 网络教学资源不可能取代课堂教学及现实环境。如果不考虑这些实际情况, 将无法有效发挥教学资源库的作用。因此, 应明确特定专业课的校本教学资源库所服务的对象及目标, 这不仅有助于有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库, 而且有助于资源库的更新与维护工作。

(二) 进行资源分类整理与优化筛选

校本专业课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体是教师, 为解决校本教学资源的规范性欠缺、共享性差等问题, 专业教师应当严格遵守国家高职教学资源库的各项规范, 对现有零散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理与优化筛选, 尤其是对于行业和企业资源, 要遵循行业和企业标准。专业教师要协同专业团队以及行业企业专家, 将一些重复性教学资源归并到适合的专业课资源库中, 并结合特定专业课的资源优势与培养目标, 重点整理与优化体现区域经济特色的资源, 分门别类地提炼出储如教学“素材”、“积件”、“组件”、“学件”等最能体现高职教育信息化与校本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只有这样, 教师在专业课数字化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地应用资源库。

(三) 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设计

在对现有校本教学资源库进行有效整理后, 专业课教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 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 融现代信息技术于课程的教学设计中, 运用“教学并重”“循序渐进”的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 从最初的引导学生查看给定视频, 到安排学习一个关键知识点的电子讲解“积件”, 到一个学期开设两节课的运用教学资源课“组件”等, 以点带面, 使校本教学资源库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协作交流工具。

(四) 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模式

高职生的普遍特点是理论学习动力不足、实践动手能力强、对新鲜事物的尝试欲望强烈。传统的“一枝粉笔、一本教材、一把教鞭”的教学模式已不再被学生接受。应用基于校园网的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 使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课深层次整合, 诸如“探究式”“专题式”“创新思维式”“仿真实验式”以及“微课式”等新型教学模式正在深层次地改善教师的教学思维习惯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 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生学习评价系统中

由于基于校园网的校本教学资源的应用, 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学生通过视频点播系统和资源下载系统, 不仅可以预习和复习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而且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资源库中仅作为业余拓展学习的资源。教师应该把在线测试、网络课堂学习等现代信息技术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评价系统中,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觉利用校本教学资源库的积极性。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 基于校园网的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当前多数高职院校践行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在介绍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背景的基础上, 分析其优缺点, 并提出高职院校应对校本教学资源库所服务的对象及目标进行合理定位, 按照系统性原则进行资源分类整理和优化筛选, 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设计中, 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模式, 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生学习评价系统中等应用策略, 以促进对现有校本教学资源库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校园网,高职,专业课,校本教学资源库

参考文献

[1]韩冰, 张晓雁.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13 (29) :56-58.

[2]高文杰.基于共享视域的高职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0) :34-37.

校本教学资源库 篇10

目前, 学校校本教学资源管理已逐步进入知识化, 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成为校本资源建设的新型理念。知识管理是学校在面对变化及重大变革之际所建立的资料、通讯技术、学校精神等, 以及在此之上的整合过程及成果, 其中包含了全体教职工的创新和创造。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 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的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 不再是资料收集、整理、确定的过程, 而是教师间知识交流的过程, 是基于WEB以校园网络为基础的, 知识管理的过程。

2 校本教学资源平台设计

2.1 教学资源组织

以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 教学资源的建设具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显性资源是指一些客观存在的信息资源, 如试题、课件、教案、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等;隐性资源包括个人或组织中富有个性化、创造性、有价值的知识和教师等人力资源。在教学资源的组织上既有显性资源的分类管理, 又为隐性资源提供一定的舞台。①知识库:即知识资源, 核心是知识分类体系, 一方面是学科知识类别的细化, 另一方面是知识要素类型的分析。学科知识类别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知识要素的类型包括:媒体素材、试题、课件、教案、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等。 (如图1) ②人员库:作为系统网络交流的身份标志, 以实名制参与系统交流, 如对资源的评价、即时信息交流、个性资源的共享等;同时也是个性资源的标识, 每一条资源都与该资源的拥有者相对应。这样基于各交流模块、个性资源之上的人员库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激发用户思维, 获取新知识, 建立网络人际, 从而成为获取隐性知识的重要渠道 (如图2) 。

2.2 平台角色组织

普通用户:主要是普通教师和学生。它是系统最终使用者, 也是推动系统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方便用户使用, 系统给每个普通用户开通了个性资源空间;提供对公共资源的浏览、检索及下载等功能;为方便资源提供者与用户、用户与用户间的互动, 还提供资源评价、资源共享、即时信息交流等服务。

管理员:管理员在整个系统中具有最高权限, 系统提供的基本功能它都具有操作权限;它的主要任务是对系统进行维护和配置、对系统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与管理。

信息员:即信息管理员, 其权限仅次于系统管理员, 具有资源管理功能, 能添加、修改、删除功能, 并对公告管理、最新动态、人员表等信息栏目进行一定的维护。

2.3 平台设计

本平台主要由校级资源子模块、个性资源子模块、即时信息子模块、信息发布子模块、平台管理子模块等5大功能模块。功能设计如下:

(1) 校级资源子模块:主要功能是集中存储和管理资源, 避免资源建设中的一阵风, 平台自动把未加隐私标记的个性资源自动归属为校级资源;同时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这样既实现了资源共享, 同时每个用户在使用资源过程中的感想都可以发布在评价栏。 (如图3)

(2) 个性资源子模块:类似个人空间, 它提供了用户对本人的个性资源最大化的管理;同时通过共享设置, 对特定资源文件实现了有限共享功能。

(3) 即时信息子模块:作为本平台有效的交流模块, 实现了信息发送与呈现, 犹如及时聊天工具。这样, 用户间的交流互动不再受留言板的及时性限制。有利于深层次探讨与交流。

(4) 信息发布子模块:主要起到信息发布平台的作用, 包含了公告栏目、常用文献参考、资源信息动态等, 让用户及时了解学校资源发展情况。 (如图4)

(5) 平台管理子模块:主要对平台进行配置与参数设定, 特别是对各用户的权限作调整。

3 基于WEB的校本资源平台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实现的关键技术

3.1 ADO.NET技术

在技术上, 采用ADO.NET技术链接数据库。ADO.NET添加了许多新的对像和程序化接口, 使得对数据库的操作更简单, 本平台主要运用了Dataset、Data Adapter、Data Reader三个控件。下面给出数据库链接的关键性代码 (以Microsoft Access 2003数据库为例) 。

①Web.config的数据库节配置

②数据库连接代码

Dim conn As New Ole Db Connection (Configuration Setti ngs.App Settings ("webconn") )

Dim ascmd As Ole Db Command

Dim asreader As Ole Db Data Reader

……

⑶Dataset对像操作代码

……

3.2 用户分级技术实现

……此处省略各局部变量的初始化及项目的读取操作

strselect="select qx from userinfo where puser='"&Session ("userreal") .To String&"'"‘组织SQL语句

……省略执行SQL代码语句代码

If Mid (asreader ("qx") .To String () , 1, 1) ="0"Then

’对该项目无权限操作的代码

Else

’对该项目有权限操作的代码

End If

以上代码作用是读取用户的权限表, 进行判断后进行权限的处理。

4 结束语

基于WEB的校本资源平台, 运用ASP.NET网页技术、ADO.NET数据库技术, 以vb.net为开发语言, 生成和执行动态、交互式的服务器应用程序。本平台满足了普通中学校本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建设, 它那丰富的资源管理功能, 一定的交互、评价互动, 个性化的资源组织功能, 人性化的文件资源共享功能, 不但增强了平台的可操作性, 而且在管理显性知识的同时, 有利于隐性知识的发展。本平台的运行过程便是知识成长运营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魏雪峰、王学兵、姜述遵, 张玉梅.基于WEB2.0的数字资源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于桦楠.基于网络环境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

浅谈校本资源库的建设 篇11

关键词:校本;资源库;情况;问题

校园网络在学校的广泛建立,为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建设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资源库是校园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校本资源库的建设适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的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已经成为继校园网建设的又一个热点。

我校在申报“和谐校园”六大工程之一的“数字校园”的过程中,投入资金进行校本资源库的规划与建设,并对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进行探索。本文将我校校本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作一下初步的探讨。

一、建设资源库的目的与意义

我校在资源库建设方面目的着眼于以应用为导向,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意义在于服务于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教学应用。①校本资源建设优化了教学环境,服务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校本资源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材、参考书是唯一的信息源的现象,为教師的备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优化了教师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②校本资源建设深化了学校的教学改革,转变了办学模式。校本资源库的建设,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校内外广泛共享。有利于转变“单一”“封闭”式的办学模式,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开展的深化发展。

二、我校资源库建设的要求

①资源库的规划建设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便于师生随时随地浏览查询。②资源库要实用也要适用,资源库的内容该紧贴教学大纲,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发挥教学辅助作用,使之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参考,学生学习参考。③资源库的建设要易于使用,要易于教师教学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互自学。

三、我校资源库建设情况

我校网站分为校外网站(www.ts49z.com)和校内网站,校园网是宣传学校信息、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网站以网页的形式集中了大部分教育资源,校本资源库的建设主要采用了数字校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校本资源整合”系统。校本资源整合系统可以方便地将学校的教学资源统一管理,实现校本资源的共建共享。

教师通过注册信息服务平台登录进入校本资源整合系统,系统按学科进行分类。上传资源类型分为教案类、课件类、试题类、媒体类。资料库是以知识点为基础的,按一定检索和分类规则组织的素材资料,包括图形、表格、文字等多维信息的集合。具体做法如下:教案类要求:教案要求以word格式上传二次备课教案的修订稿。课件类要求:我们所上传的课件可以是各种形式。包括下载、原创、修改作品,上传时加以说明文件,供其他教师教学使用和学生理解。试题类要求:试题库应具备对试题的查询、单个录入、批量录入、删除、修改、组卷、统计分析等功能。媒体类要求:①音频素材的要求:存储格式为WAV、MP3、MIDI或流式音频格式,数字化音频以WAV格式为主,用于欣赏的音乐为MP3,MIDI设备录制的音乐使用MIDI格式,英语使用标准的美式或英式英语配音。②视频素材的要求:主要格式有AVI格式、QuickTime格式、MPEG格式和流媒体格式。③动画素材的要求:存储格式一般为GIF格式和Flash格式、AVI动画格式。

四、我校在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资源库建设人员缺乏教学意识。长期以来学校的资源库建设、更新工作是由网络管理人员来完成的,他们对一线教学工作了解不多,导致了资源的可利用性的不足。为此,我校采用全体教学共同建库,更新的方法,每位教师都可以登录服务平台“校本资源整合”系统中维护更新内容,并要求教师及时上传教学相关文件,达到及时更新有效的教学资源。

2.资源库内容缺乏统一、明确的分类。在资源库的建设中,眼光放在“收集更多资源”,很少从教学需求出发,这样建设的资源与教学实际存在差距,因此建设的资源库只具欣赏性而没实用性。针对这一问题,我校的资源库的建设上,分别采用按学科按资源类型分类的原则来完成统一的规划。

3.重视静态资源忽视动态学习。静态资源是指供教师查阅、参考和学生浏览的;动态资源则是由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他们参与讨论所形成的资源以及参与这些学习活动的教师和学生构成的教学资源。为此,我们建立了专题性的学习网站,在网站中能够实现师生互动的平台。

目前,我校的资源库建设已颇有成效,为我校教学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为我校的“数字型”校园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校本资源库的建设,“硬件是基础,应用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朱凌云,余胜泉.教育资源库建设的观念与方法[J].

构建便捷灵活的校本资源库 篇12

从教师的教学实际出发, 依托现有资源, 进行二次开发, 打造适合课堂教学的校本教育资源库是很有必要的。

教育资源库建设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最终建成互动性强、多媒体化的共享式资源仓库。它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校园网, 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为全体师生服务的。教师们所期待的教育资源库是怎样的呢?在我校资源库建设之时, 广泛征求了全体教师的意见, 并达成了共识。

其一, 唾手可得。大部分一线教师认为, 教学资源库应该集中大量优秀的教学资源, 为网络课件开发和教师备课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素材, 避免大量重复性劳动, 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 降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本。校园网上资源库中的资源应该事先经过分类, 检索信息比较准确有效, 在校园网上的资源库中查找资料, 应该非常方便有效, 能充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其二, 应用方便。教师都希望学校自行开发的资源是基于教学的素材, 可以根据教材的变化灵活调整。教师从中可以轻松地找到相关的学科、课程, 甚至是某一课文的教学素材, 广泛涉猎, 挑选有用的素材组织自己的教学, 同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 将个人教学中的精品作为补充性的资源予以添加。如果教师有自己的教学设计, 完全可以自行开发, 更加有效地使用资源库。

其三, 净化搜索。许多商业网站结构复杂, 链接层次繁多, 其提供的搜索引擎使用起来需要一定的技巧, 很多学生还不能正确有效地使用这些搜索引擎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或只能搜索到一些常用的站点, 而对真正有价值的站点搜索存在一定的困难。建立校本资源库后可以克服上述弊端。

校本资源库的建立, 有助于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 激活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当然, 我校建设校本资源库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经历了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

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须由全体教师共同完成。学科教师是资源建设的主力军。在经过了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后, 教师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 再结合学科教学经验, 开始了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建立资源库初期, 学校全体教师都注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大家依托市、区各级资源中心的可用资源, 根据自己任教的学科,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材的需要, 收集整理了一些有用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在经过比较细致的整理和分类后, 构建起一个基本的校本资源库的管理框架。我校教师在备课时, 充分利用资源库的各类资源, 对这些资源进行二次开发。经过课堂教学的检验后, 教师又进行了修改。同年级的教师在使用同一教学资源时, 会有不同的生成, 而这种生成即刻就转换为新的资源被保存起来, 使资源库得以更新。通过不断积累, 一个实用的校本资源库基本成型。

更新完善教学资源库应用的主体是教师, 主要用来检索和收藏教学资源, 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备课, 制作电子教案及课件等。如果校本资源库的应用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 是远远不能发挥校本资源库应有作用的。校本资源库的价值在于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在资源库的构建中, 我校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参与, 依托广大教师, 充分调动骨干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每学年结束后, 我校教师都会将电子教学资源按照教学需求有序地重新整合, 以备其他教师后续再用。再次使用的教师在基本完备的资源库系统中, 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创造性, 在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同时, 摒弃那些滞后于教材的内容, 包括更新教材、提升理念、添加更具专业性和实用性的教学资源。随着教材的不断更新, 内容的不断充实, 我们在课堂实践中验证资源的有效性, 改进和完善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 提高教学资源库的使用价值, 最终建成比较完善的校本资源库。这样一个过程既是一种共享, 也是一种完善。

上一篇:电动机继电保护下一篇:大众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