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网络

2024-10-05

机关网络(共10篇)

机关网络 篇1

伴随着检察机关科技强检的逐步推进,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检察工作中的应用日趋普及极大的提高了检察事务的工作效率, 但其安全性和互联性问题也更加突出。因此如何在检察信息化发展大趋势下防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可控性、完整性、可用性, 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因此, 在检察机关设计建设涉密网络时, 必须严格按照信息安全保密技术规范执行, 建立起安全可靠实用的防护网络, 从而从技术层面防止检察机关信息泄露, 让网络技术在检察机关中发挥更大作用,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网络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其产生的数据信息不受到偶然或者恶意的一些原因造成对计算机系统网络的破坏、泄露、更改、删除, 保障系统可靠正常运行。

计算机信息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说是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可用性的研究领域。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网络通信、密码学、信息安全、应用数学、信息论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2检察网络信息安全的需求

检察院网络信息系统在检察业务中所要处理的信息都涉及到保密和限制信息, 因此需要一个统一的安全策略和实施方案。

网络信息安全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网络保密管理: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实体, 一般采用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对信息划分访问权限设置层级, 网络系统根据身份权限控制对不同信息密级的访问。此外建立网络保密安全体系, 切实加强信息化保密建设, 提高全体干警的保密意识, 广泛培训提高操作人员水平, 防止因操作失误造成的泄密也很重要。在检察机关统一的应用平台上集中处理所有涉及的数据处理问题。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需要建立长期有效便捷的安全管理机制, 规范管理所涉及的安全问题, 建立长期制度防范安全隐患。制定信息安全管理手册, 明确检察系统网络信息安全建设要求,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范。有效划分已有网络, 严格隔离外网内网, 划分安全域和子网, 建设可信化程度高的网络环境。集成网络各环节, 整合防火墙、入侵检验防护、审计审查、杀毒软件等技术环节, 构造起可靠安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保障物理安全管理:对于传输介质及网络设备进行保护和管理, 制定机房和网络硬件相关标准和制度。保障物理安全就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服务器、传输介质、交换机等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认为损坏、自然破坏, 因此制定对设备的安全性指标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有一个良好的电磁环境尤为重要。

3检察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

检察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病毒问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繁多的网络病毒威胁着计算机系统。它们导致网络效率低下, 数据和程序被破坏。检察机关所要处理的信息量大, 事务多, 应用复杂, 用户权限安全性高, 对访问机密信息, 篡改数据等病毒程序防范问题要求高。

网络系统漏洞问题:网络系统大多注重对来自外面侵入的防护而对于内部针对网络设施和系统应用服务的攻击关注较少, 这样很可能造成网络服务不可用、数据篡改泄密。网络软件自身的缺陷也造成一些恶意人员通过“后门”窃取涉密信息, 造成后果不堪设想。

设备安全问题:设备安全是指存储介质或者通信、系统介质层面上对信息安全的防护, 如通信线路、光纤、局域网造成破坏造成的网络故障和泄密问题。

4检察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解决途径

最高人民检察院曾多次发文要求做好信息安全保护工作, 明确内外网物理隔离, 如需信息交互必须采用涉密设备等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检察网络信息保护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制度: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并严格落实。制定检察网络操作安全制度、设备安全制度、机房巡查制度、安全操作制度、密钥安全制度等。

加强网络访问控制和安全防护:网络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的核心, 也是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

(1) 网络权限控制:网络权限控制是指用户被赋予一定权限, 从而能在网络中执行某些操作的过程。它不仅限制了访问系统资源的用户, 也能随时对非法侵入进行拦截。针对检察局域网进行合理的安全边界划分, 对不同的网络安全域采用不同的安全策略。针对用户口令的识别和账号的检查也能提高网络安全。

(2) 网络服务器安全:网络服务器可以允许一系列网络交换、数据通信服务, 用户通过服务器可以共享网络资源。通过检察网络服务器可以实现对涉密软件客户端的安装和卸载, 也可以监控整个网络的安全运行。网络服务器的安全设置包括用户口令设置, 防止非法用户对重要数据的修改、删除等操作, 限制非授权访问。

(3) 网络防火墙保护:网络防火墙是要隔在网络内部、外部之间的一个安全控制软件, 它可以实现对访问的监控和服务的审计控制。通过防火墙可以实现网络监控防止外部入侵, 从而保护网络不受攻击。目前防火墙主要有包过滤防火墙、双穴主机防火墙、代理防火墙等。

(4) 外部入侵检测监控:虽然防火墙可以抵挡绝大部分网络威胁但是对于内部的攻击却无能为力。因此动态监控网络数据, 遇到入侵时及时作出相应响应显得十分重要。检察网络入侵检测可以对非法网络访问起到预警和拒绝作用, 从而保护信息网络的安全。

(5) 网络信息加密保护:对数据加密可以保护检察内网的信息安全。

(6) 网络病毒软件防护:使用网络防病毒软件, 统一对病毒库升级, 实现对检察内网的保护。

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是检察机关信息化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了适应检察机关信息化发展对网络安全的需求, 必须从各方面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以网络安全为课题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桂小林.网络技术导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 (08) .

[2]何小虎.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3) .

[3]周波.网络安全工程的实践与研究[D].四川大学, 2005 (06) .

机关网络 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门户网站安全管理,确保网站的整体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区政府信息中心是我区门户网站的管理机构,具体承办主网站的建设、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

第二章网站建设

第三条按照全市电子政务工作发展总体要求,我区必须建设好政府门户网站,实现网上政务信息公开和在线办事、网上互动。

第四条网站安全运行及网络管理统一由区政府信息中心负责。

第三章信息资源管理

第五条网站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管理工作由区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

第六条信息资源必须遵循“谁发布,谁负责;谁承诺,谁办理”原则。

第七条建立规范的信息采集、审核和发布机制,实行网站信息员制度。

第八条拟对外公开的政务信息在上网发布前,应经本部门分管负责人审查同意,对审查上传的内容进行登记建档。

第九条涉及全区的政务信息、政府文件、公共服务信息、重大事项、重要会议通知公告等信息资源必须保证所发布信息的权威性、一致性和时效性。

第十条对互动性栏目,要加强网上互动内容的监管,确保信息的健康和安全。建立网上互动应用的接收、处理、反馈工作机制,确定专人及时处理、答复网上办理、投诉、咨询和意见、建议。

第十一条根据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严禁涉密信息上网。

第十二条区信息化管理中心根据需要提供网站信息员信息采集及相关技术操作培训工作。

第四章网站运行维护

第十三条网站运行维护工作由区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

第十四条有关设备要定期巡检,保证网站每天24小时正常开通运转,以方便公众访问。

第十五条建立网站信息更新维护责任制。各部门应明确分管负责人、承办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员,负责本部门网站日常维护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第十五条定期备份制度。应当对重要文件、数据、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作定期备份,以便应急恢复。特别重要的部门还应当对重要文件和数据进行异地备份。

第十六条口令管理制度。口令的位数不应少于8位,且不应与管理者个人信息、单位信息、设备(系统)信息等相关联。每三个月须更换一次网站登录口令,严禁将个人登录帐号和密码泄露给他人使用。

第十七条机房管理制度。机房及机房内所有设备必须由专人负责管理,每日应有机房值班记录和主要设备运行情况的记录。外来系统维护人员进入机房,应由技术人员陪同并对工作内容做详细记录。

第十八条安全测评制度。网站由信息化管理中心按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测评通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系统安全性进行测评。

第十九条服务器和网站定期检测制度。主网站应及时对网站管理及服务器系统漏洞进行定期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要及时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进行补丁包升级或者版本升级,以防黑客利用系统漏洞和弱点非法入侵。

第二十条客户端或录入电脑安全防范制度。网站负责人、技术开发人员和信息采编人员所用电脑必须加强病毒、黑客安全防范措施,必须有相应的安全软件实施保护,确保电脑内的资料和帐号、密码的安全、可靠。

第二十一条应急响应制度。应当充分估计各种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做好应急响应方案。同时,要与岗位责任制度相结合,保证应急响应方案的及时实施,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第二十二条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在发生安全突发事件后,除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解决外,应当及时向主要领导报告,由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必要的技术支持,并视安全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及时协调公安、电信等部门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人员管理制度。应当制定详细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要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重点加强负责系统操作和维护工作的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实行考核上岗制度。同时,规范人员调离制度,做好保密义务承诺、资料退还、系统口令更换等必要的安全保密工作。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信息化管理中心定期检查信息采集报送、运行管理及更新维护情况,并将监测结果进行通报。

第二十五条网站信息发布审核、把关不严,造成失、泄密的,按照国家保密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机关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篇2

一、值班制度

1、技术值班人员,随时处理网络故障、解决网络问题、保持网络畅通、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水平。

2、网络值班可分为现场值班和电话值班两种形式:法定工作时间应实行现场值班,定时检查机房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光纤收发器等设备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晚上或节假日期间,视网络应用情况,设置现场值班或电话值班。

3、值班人员应认真填写值班记录。

4、值班人员还应注意机房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在20±5℃,冬季温度20±5℃,相对湿度45%~65%。

5、值班人员应每天清理机房卫生,保证机房整洁;严禁在机房内吃食物或存放食物,以防止鼠害。

二、网络管理制度

1、网络管理员职责

网络管理员的职责如下:

(1)网络设备管理。为主机房网络设备编号、配置、调试及故障维护。

(2)网络服务器运行管理。为主机房服务器编号、安装系统、检查网络服务器运行日志,做好故障维护记录、更新服务器安全补丁,升级计算机杀毒软件,并进行杀毒,安装服务器应用软件,做好网络中心机房的安全工作。

(3)负责网络安全和保密工作。检查网络服务器安全日志,定期检查中心设备安全

2、网络机房操作规定

网管员对机房、网络进行操作时必须经过领导批准,严禁随意操作、更改机房和网络配置。重大网络操作(如系统升级、系统更换、数据转储等)应事先书面提出报告,采取妥善措施系统和数据保护性备份后,经领导批准,方可实施操作,并填写操作记录。

3、网络检修制度

网络检修由网络管理员进行。网络检修分为定期检修和临时检修两种。检修的项目涉及服务器、交换机、集线器、中继器、路由器、防火墙、配线架、网线、UPS电源等公用网络实体。在网络出现异常征兆或故障情况下可进行网络的临时检修。网络的临时检修包括检查、分析、确定故障设备或故障部位,并进行应急维修。

4、账号管理制度

网络账号采用分组管理。并详细登记:用户姓名、部门名称、账号名及口令、存取权限、开通时间、网络资源分配情况等。用户账号下的数据属各个用户的私人数据,网络管理员具有管理及备份权限,其他人员均无权访问(账号当事人授权访问情况除外)。网络管理员必须严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不得将任何用户的密码、帐号等保密信息、个人隐私等资料泄露出去。

5、服务器管理制度

在安装服务器(或修改服务器配置)时,网管员应提出申请,并对新安装的或修改的服务器硬件、软件情况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服务器名称及域名、CPU类型及数量、内存类型及容量、硬盘类型及容量、网卡类型及速率、操作系统类型及版本、服务器逻辑名及IP地址、支撑软件的配置、应用软件的配置、硬件及软件配置的变更情况等。

6、日志文件管理制度

每周要检查各个服务器的日志文件,良好周密的日志记录以及细致的分析经常是预测攻击,定位攻击,以及遭受攻击后追查攻击者的有力武器。察觉到网络处于被攻击状态后,网络信息管理员应确定其身份,并对其发出警告,提前制止可能的网络犯罪,若对方不听劝告,在保护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可做善意阻击并向主管领导汇报。保留所有用户访问站点的日志文件,每两个月要对的日志文件进行异地备份,备份日志不得更改,刻录光盘保留。

7、保密制度

(1)人员选择

应对网络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考查,将技术过硬、责任心强、职业道德好的技术人员安排到网络管理工作岗位。调离人员应立即办理网络工作交接手续,并承担保密义务。

(2)责任分散

网络安全关键岗位宜实行轮岗制;操作系统管理、数据库系统管理、网络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备份等与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相关的工作宜由多人承担;涉及网络安全的重要网络操作或实体检修工作应有两人(或多人)参与,并通过注册、记录、签字等方式予以证明。

(3)出入管理

网站机房实行出入控制,工作人员进入网站机房要佩戴工作卡,外来检修人员、外来公务人员等进入网站机房必须由计算处工作人员始终陪同。并填写好相应的外来人员检修卡、外来人员参观卡。进入网站机房禁止携带与网络操作无关的物品。

8、未经计算处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改变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布置、服务器配置和网络参数。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未经许可的网络系统,不得篡改系统信息和用户数据。

值班人员应及时监控网络运行状况,对不成功进入、不成功访问、越权存取尝试等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任何人不得利用计算机技术侵犯用户合法权益;不得制作、复制和传播妨害单位稳定、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

9、病毒防治

任何人不得在网上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不得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及其有害数据危害网络安全。网络使用者发现病毒,应立即向网络管理员报告,以便获得及时处理。

网络服务器的病毒防治由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工作站的病毒防治宜由用户负责,网络管理员可以进行指导和协助。

10、设备、配件、软件管理规定

机房设备、配件、软件、工具一律不得私自外借,确因工作需要外借时,必须征得计算处领导同意。

11、电器安全管理规定

严禁在机房内私自配接电器;严禁在电线、电缆上悬挂、堆放物品;严禁在UPS电源上私拉乱扯用电器;UPS应妥善保养,每3个月放电一次;严禁在机房内使用或存放易燃、易爆、腐蚀性、挥发性物品;机房门外严禁堆放杂物和易燃、易爆物;严禁在机房内吸烟和乱丢烟头。

机关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篇3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制作、浏览、复制、传播反动及黄色信息,不得在网络上发布反动、非法和虚假的消息,不得在网络上漫骂攻击他人,不得在网上泄露他人隐私。严禁通过网络进行任何黑客活动和性质类似的破坏活动,严格控制和防范计算机病毒的侵入。

2、网络安全管理员主要负责全单位网络(包含局域网、广域网)的系统安全性。

3、良好周密的日志审计以及细致的分析经常是预测攻击,定位攻击,以及遭受攻击后追查攻击者的有力武器。应对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审计,审计内容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等内容,对网络设备日志须保存三个月。

4、网络管理员察觉到网络处于被攻击状态后,应确定其身份,并对其发出警告,提前制止可能的网络犯罪,若对方不听劝告,在保护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可做善意阻击并向主管领导汇报。

5、每月安全管理人员应向主管人员提交当月值班及事件记录,并对系统记录文件保存收档,以备查阅。

6、网络设备策略配置的更改,各类硬件设备的添加、更换必需经负责人书面批准后方可进行;更改前需经过技术验证,必须按规定进行详细登记和记录,对各类软件、现场资料、档案整理存档。

7、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漏洞扫描并进行分析、修复,网络设备软件存在的安全漏洞可能被利用,所以定期根据厂家提供的升级版本进行升级。

8、对于需要将计算机外联及接入的,需填写网络外联及准入申请表(附件十、《网络外联及准入申请表》)。

9、对关键网络设备和关键网络链路需进行冗余,以保证高峰时的业务需求,以消除设备和链路出现单点故障。

10、IP地址为计算机网络的重要资源,计算机各终端用户应在信息科的规划下使用这些资源,不得擅自更改。另外,某些系统服务对网络产生影响,计算机各终端用户应在信息科的指导下使用,禁止随意开启计算机中的系统服务,保证计算机网络畅通运行。

网络环境对机关档案管理的影响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机关档案;管理;影响

机关档案传统的管理模式通常都是以机关档案室为重点,并利用纸质材料对档案进行收集与管理,所以,在档案长期保存与查阅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对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同样对传统机关档案管理造成了冲击。特别是教育处档案室的档案管理工作,网络管理更为关键,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为此,网络环境对于机关档案管理所带来的影响十分重要,需要给予相应的关注。

一、网络环境背景下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挑战

现阶段,我国档案管理制度已经趋于完善和成熟,然而,在不同区域,制度对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并不相同,特别是档案管理工作,其中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为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得不采用全新的档案管理方法。在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之下,网络更加普及,而我国也开始重视机关档案的网络管理工作。在网络环境背景下,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推行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偏低

在机关单位档案网络管理方面,计算机是十分重要的载体。然而,因为机关档案管理部门中的新进人才不多,而工龄较长的员工对于计算机操作方面也并不熟练,所以,对于资料库的更新,表格的制作和电子文档信息修改等多方面内容所了解的并不全面与深入,很容易增加档案资源收集的难度,甚至会出现资源误删除的情况。

2.档案网络管理意识缺失

虽然传统档案管理制度相对完善,但是,档案工作人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将固有管理思维应用在当前工作当中。其中,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在对档案材料进行收集的时候,通常都比较重视各个部门所上交的纸质档案,虽然在归档与记录方面十分便利,然而,在实际的保存过程中却很容易有丢失或者是破损的情况,最终对档案资源的完整性造成了不利影响,难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而在网络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电子档案逐渐成为档案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工作人员并没有深入了解或者是熟悉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为此,在实际的管理中就很容易有漏洞出现,难以详细地查出档案上交存在问题的部门。

3.档案网络管理效率不高

正是因为工作人员对于电子计算机技术掌握程度不深,所以,在收集并保存电子档案方面并不顺利。其中,办公自动化需要每年更新,为此,一旦某部门将自己所用软件升级至全新版本,而档案管理局未及时更新,就会导致档案材料难以阅读或者是阅读的格式错误,为后续保存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除此之外,很多部门要对相关事宜进行协调,所以也同样会花费一定的时间沟通与交流,最终对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强化机关档案网络管理的具体策略

在网络发展的前提下,国家政府部门也更加重视机关档案管理工作。针对以上关于教育处档案室档案管理的问题,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够进一步完善档案的网络管理工作。以下是对机关档案网络管理工作的强化策略,以供参考。

1.构建统一办公操作系统

在开展网络档案管理方面,办公操作系统是达到管理目标的基础方法。要想确保档案文件顺利传送至相关部门,就应当统一规定档案文件保存的格式,进而规避由于格式不准确对档案工作效率产生的影响。

2.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要想全面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更加重视此工作的重要性。其中,应当及时更新档案管理部门内部的基础设施,主要涉及到传输打印设备与计算机等。另外,应当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工作,使工作人员能够全面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使其能够更好地学习全新的计算机技术,不断增强个人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如果条件允许,应当引进专业人才,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技术,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节省工作人员培训成本。

3.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共享意识

机关档案收集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档案资源,进而为人们生活提供极大便利。但是,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更偏重于档案保密的工作,使得价值意义较大的档案资料价值缺失。而在网络环境背景下,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树立信息资源共享意识,实现同各个机关和单位的合作,及时收集并掌握所需材料,充分利用档案资料开展文化创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网络发展,使得机关部门管理途径与行政手段有所完善。其中,对于教育处档案室来讲,应当对网络的优势予以充分利用,抓住全新的发展机会,不断增强档案收集与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重要价值,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提供所需服务,有效地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文章针对现阶段基于网络环境的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强化措施,以保证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和文.网络环境对机关档案管理的影响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34-34.

[2] 刘畅.网络环境下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5(11):332.

我国公安机关网络舆论引导浅析 篇4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公民从互联网上接受信息逐渐成为较为固定的渠道,迅捷的网络已为公民所热爱。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群众对涉及公安题材的报道尤为关注,由此产生的网络舆论,其作用也日益突出。面对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公安部门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工作措施、工作机制上,都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如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落后;少数民警缺乏保密意识和纪律观念,将涉及公安工作的信息不加选择地上传到互联网上或提供给有关媒体,造成不良甚至不应有的负面影响和后果;普遍缺乏有效应对突发案件或事件的负面报道的工作机制,对网络上的负面炒作应对乏力。因此,如何积极主动地把握公安舆论的主动权,切实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成为公安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1 网络舆论的形成与特点

(1)网络空间是一个多元化去权威化的公共空间,它取消了传统媒体过多的准入限制,相对消弱了等级观念,降低了人们的参与门槛,扩大了信息交流量,具有刺激公共议题和对话的潜力。从事件的发生到意见的形成、融合再到舆论的形成,网络舆论的形成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危机事件的发生、网民意见在网络上的传播、主流舆论思想的形成。

(2)网络舆论的特点:网络舆论较之于其他媒体舆论,大大提高了人际沟通和意见融合能力,为大众参与社会舆论设置了平台。网络舆论以多维,全方位和实施互动的传播结构,创造了全新的、平等的、没有强权和中心的舆论场。第一,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迅速性。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是一种数字化的传播,是以互联网络为基础的即时性传播。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网络舆论呈现出一种发散、多元的状况。但是一旦危机案件发生,网民们对于事件的关注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议论焦点,各种网站、论坛相互转载,在短时间内就会形成强大的舆论。第二,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网络不限时不限量传播信息,运用各种数据库,使网民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在网络传媒超文本,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的背景下,网络舆论更显现出了其内容丰富,信息容量大的特点。第三,意见多元性。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舆论环境,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大大提高了受众的地位,再加上在网络发表意见的匿名性,网络舆论就显得格外多元。第四,难控制性。危机事件一旦发生,产生的网络舆论较之于传统媒体舆论,警察对于网络舆论的调控是比较困难的。由于网民参与网络舆论的门槛低,再加上网络实名制没有完全普及,众多网友们的意见言论不能有效的被警察所了解,警察对于舆论的导向无法及时加以引导,这就使警察对于网络舆论的控制很困难,甚至难以操作。

2 加强公安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2.1 加强公安网络舆论引导是深化公安宣传工作的有效途径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逐渐在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中无可争议地获得了自身的地位,其影响已全面而深刻地渗入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数量庞大且增长快速的网民已成为新时期公安宣传对象的外延。传统的在网页上发布信息等单向、填鸭式的宣传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新时期公安网络宣传工作的需要。而网络舆情引导作为一种新兴的宣传手段,采取在各论坛上发布公安宣传信息,并与网民进行回帖交谈的互动方式,有助于进一步贴近网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时刻满足网民的需求,可以取得其他网络宣传方式无法比拟的宣传效果,成为拓展新时期公安宣传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2.2 加强公安网络舆论引导是有效应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手段

由于互联网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以往在传统新闻传媒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得到空前的展现,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便可无所不言,畅所欲言,形成了言论的自由市场。这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网民聚到一起,所关注的主题也各种各样,即使对同一主题,也都各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由此也造成了网上舆论的分散性和多元化。网民的身份是隐匿的,名字也是虚拟的,没有道德的束缚,不受任何政治、意识形态、技术以及文字和逻辑能力的审查。由此也给一些信息造假者和谣言传播者提供了绝好的舞台,使他们能够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或有意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混乱。对于虚假信息若不予以及时有力控制,随着其传播效应的不断扩大,不仅严重影响公安机关警务工作的正常运作,损害国家和公安机关的形象,而且给公众带来恐惧和不安,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往对网上出现的敏感、不良信息往往进行简单的删、堵,这种做法极易引起网民的逆反心理,甚至激化矛盾。另外,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信息的一种,是民众思想状况的一种反映方式,即部分民意的综合反映,在现代开放的社会,善意网络舆情已成为政府施政的重要参考依据。公安机关应慎用删、堵等强制的、简单的行政手段,更多的应采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方法主动疏导网民情绪,以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

3 公安机关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途径

2008年,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孟建柱在公安部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创新公安舆论引导机制,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要求,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切实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作为担负维护社会稳定重要职能的公安部门,要积极拓展公安宣传阵地,正确引导网上舆论,为各项公安工作的开展和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

3.1 认识到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

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网络舆论不仅能够推动社会公共事件、问题的解决,为政府部门疏导社会情绪、解决社会矛盾提供参考依据,而且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要适应网络时代这一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识到健全公安新闻发布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破解影响公安新闻宣传工作长远发展的机制性、体制性、障碍性问题。公安部门的重大决策、专项行动、重点部署等,在实施前要坚持宣传先行,让群众了解背景和意义,赢得理解;实施中坚持宣传同行,让群众感受成效和作用,争取支持;实施后坚持宣传续行,让群众看到公安民警的奉献和付出,获取赞誉。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摒弃从前那种直到被舆论压力逼到不得不说的地步才解释问题的陈旧思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不包庇、不护短,改变以往“拖”、“压”、“瞒”的错误态度,直面问题,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宣传,主动地引导网络舆论向有利于公安工作的方向靠拢,为顺利开展公安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2 建立健全公安舆论引导机制

加强与社会知名网站的合作,探索建立一支专门的“网络评论员”队伍。网络评论员应主要由各级公安机关民警或了解、理解、支持和关心公安工作的社会新闻界、文化界、网络界人士担任,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道德品质优良,纪律作风过硬,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快速反应能力,热心网评工作,熟悉电脑上网操作,有一定的新闻评论功底,文字表达能力强,分析问题深刻,有独特见解。网络评论员一要在互联网上加强正面宣传,以网民易于接受的形式,与其进行平等交流,吸引社会各界群众点击和跟帖,帮助社会各界了解近年来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二要及时引导舆论,每遇涉及全国、全省等较大范围的公安机关的负面报道、言论,要以普通网友的中间人身份,及时撰写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稿件,以跟帖的形式,客观、公正地回复歪曲、诋毁公安机关的负面信息,合理、自然地加以引导;三要掌握舆论主动权。按照公安部门的统一部署,围绕各种重大突发事件,积极主动,及时收集网络上针对公安机关的负面信息,做好正面引导,压缩谣言传播空间,调控舆论。

3.3 加强与国内主流媒体和各大网站的联系沟通

公安新闻宣传工作作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公安工作中居于重要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做好新时期公安新闻宣传工作,发挥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牢牢掌握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权,就必须加强与国内主流媒体和各大网站的联系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公安部门要善于在主流媒体和各大网站上进行形象策划。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传方针,紧紧围绕公安中心任务和队伍建设,深入基层和一线,掌握第一手宣传资源和题材,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真实地反映公安部门和人民警察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对重大部署、重大行动、重大案件、重大战线和成效加大宣传力度,取得新闻媒体的支持和配合,弘扬正气,鼓舞士气。公安部门要与媒体建立起一种和谐融洽、互信互动的关系,敢于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监督,善于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监督。正确理解媒体实际上是沟通公安部门和百姓之间的桥梁,公安工作需要取得百姓的支持,而媒体恰好起到了这样的纽带作用——反映民意,解释政策,指出公安机关执行公务过程中的瑕疵。公安部门不能简单地将媒体看作自己的对立面,而应视媒体为反映百姓诉求的窗口。公安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公安部门在欢迎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取得新闻媒体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在公安工作的负面报道问题上,彼此要达成共识:即从大局出发,立足帮助公安部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尽可能通过内部渠道反映问题,确属需要报道的,也要选好角度,客观中肯。

3.4 加强公安宣传队伍建设

新闻引导舆论,舆论影响大局。加强公安宣传队伍建设,是搞好公安新闻工作的组织保证。公安宣传部门不仅要加强公安宣传工作的业务技能培训,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纪律作风教育。公安工作与社会政治稳定息息相关,公安新闻报道工作如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公安宣传干部要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出发,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做好相关的新闻报道工作,严守公安新闻宣传纪律,对各种公安活动的宣传要慎重从事,严守保密纪律,严格执行新闻宣传的有关保密规定,切实落实公安新闻宣传工作责任制,遵守报告制度、新闻记者接待制度、新闻报道审核报送等制度,切实从源头、从制度上杜绝负面新闻的发生。公安宣传干部在开展公安宣传工作时,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安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公安部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弘扬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讴歌广大公安干警惩恶扬善、秉公执法、无私奉献的精神,揭露鞭挞各种社会丑恶现象,运用典型案例普及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知识,塑造公安部门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4 结论

在当今中国社会结构大转型的背景下,基于互联网高速发展而生成的网络舆论,在社会舆论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其折射出的社会冲突也对社会稳定和管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公安机关要在不断做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方式方法,针对当前舆论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网络舆论监测体系,开辟舆论疏导渠道,强化正向引导效力,积极促进信息网络安全立法,以健全完善网络引导工作机制,促进社会更高效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陈男.对公安机关开展网上舆情引导工作的探析[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2]彭耀春.互联网时代的公安舆论引导[J].公安研究.2009.

[3]孙先伟.论“网络”信息时代的公安舆论引导[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

[4]李剑雄.实施公安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探讨[J].公安研究.2008.

机关网络 篇5

关键词:涉检网络舆情 应急处置 检查机关

一、涉检网络舆情的定义

涉检网络舆情就是与检察工作相关的网络舆论情况。涉检网络舆情有良性的(正面宣扬检察机关形象、体现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反应民众参与促进检察机关各项工作发展的),也有恶性的(民众受某一特殊事件刺激,并通过信息网络将事件扩大到一个社区或者更大范围民众中,掀起范围更大,强度更强的社会反应,并最终产生与检察机关相对立,严重影响检察机关形象与公信力的),即所谓的涉检网络舆情危机,本文主要讨论的涉检网络舆情引导与应急处置主要是指涉检网络舆情危机的引导与应急处置。

二、涉检网络舆情的主要类型

目前,常见的涉检网络舆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涉及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包括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侦查监督、刑事诉讼监督、监所检察、民事行政检察等职能)相关的网络舆情。比如药家鑫案引起的全民关注,反映了民众对检察机关发挥职能履行刑事诉讼监督职能的需求;刘志军贪腐案反映了民众对检察机关履行反贪污贿赂职能、刑事诉讼职能的需求。

第二类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检察权和检察职能不当引发的网络舆情。比如,在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的过程中,屡屡发生的犯罪嫌疑人非正常死亡案件,暴露出了部分检察机关办案人员语言粗暴、办案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甚至刑讯逼供的不当执法行为。

第三类是涉及检察机关及检察人员本身的执法守纪、工作作风情况的網络舆情。比如内蒙古阿荣旗女检察长开豪车事件,就涉及其本身遵章守纪、廉洁从政的问题。

三、基层检察机关提升涉检网络舆情引导与处置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领导机构、形成团队规模。一是要成立涉检网络舆情处置机构,由检察长任组长、分管检察长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可以设置网络舆情监控、研判、协调、反馈四个工作小组,成员可以在各相关部门抽调,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二是专人负责,成立涉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突击队。可以在本院内部选拔网上工作意识、组织性和业务水平较强的干警成立网络评论员队伍,确保涉检网络舆情得到及时、有效引导。三是多点监控,可以在反贪部门、反渎部门、公诉部门、办公室等部门设置涉检网络舆情分控点,保证每天至少四次的网上巡检。借助百度等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搜索的方式对人民、新华、新浪、天涯论坛、百度贴吧以及本地主要新闻站点、重点论坛和报刊进行全面搜索,第一时间掌握舆论发展动态。

(二)健全处置机制,形成引导“合力”。一是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建立涉检网络舆情逐级报告制,网络舆情监控小组发现涉及检察机关尤其是关系到本检察院的网络舆情出现后,应及时报告领导小组供其参阅,由领导小组进行正确甄别筛选,决定是否需要通报其他司法部门或上报上级相关部门。上下左右相互通气形成党政机关和司法系统应对涉检舆情的合力,沉着有力地应对涉检舆情。二是要认真研判、妥善处置。建立涉检网络舆情的应急预案,当涉及自身的网络舆情出现后,检察机关的反贪、反渎、公诉、监所、批捕等相应部门要按预案的要求及时到位,有针对性处理,要第一时间进行回应,抢占话语主动权,并对舆情进行客观公正的引导,避免网民的负面炒作。三是要建立涉检舆情处理问责制。对于因网络突发事件涉及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等职务犯罪的,检察机关在处置过程中,要在迅速查清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严肃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通过适时问责,积极挽回社会影响。

(三)抓好教育管理、树立执法形象。一是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以深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由政工部门牵头,通过集中学习、警示教育、宣传引导等方式,准确把握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六观”、“六个统一”、“四个必须”的基本内容、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让干警能够主动摒弃一切与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保持党的纯洁性要求相违背的思想、行为和作风,努力避免因执法不当而形成的涉检舆情。二是要做好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由纪检部门牵头,严抓规范执法和文明执法,利用执法业绩档案管理系统等系列执法监督软件,实现内部监督工作全面覆盖、全程管理、动态监督,科学民主评价干警办案质量、办案效果、办案纪律的遵守情况,全力打造检察机关“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执法形象,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涉检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四)建立考核机制、提升工作实效。一是要确立责任追究机制,要明确舆情应对和引导的每一个阶段的责任人及相关责任,将舆情处置工作纳入季度或者年度岗位绩效考核,全面推行责任追究和倒查制度。二是可以由宣传部门负责汇总评估工作,分别对正面信息宣传、跟帖和对负面信息的发现、处置、引导、转移等予以评分考评,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发干警对涉检网络舆情应对与应急处置的积极性。

(五)加强宣传引导、创造有利环境。一是坚持检务公开。利用街头法治宣传、送法下乡、校园法治讲座等形式,主动、客观、依法公开日常检察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通过公布检察人员违纪违法举报电话等形式,把检察人员执法办案行为尽可能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二是加强与政府、政法委等单位的息联动通报制度,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舆情,掌握负面舆情的实际情况,快速做出相关的决策判断。三是健全写稿、审稿、投稿、网评、与媒体记者联系机制,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网络、影视等多种传播媒体,积极向社会各新闻单位提供涉黑、群体性案件和受到人民群众关注的案件新闻素材,通过媒体正面报道和评价检察工作,占领舆论高地,营造有利于检察事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六)抓好培训学习、扎实提升能力。一是通过培训讲座、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干警加强对涉检网络舆情传播特点,社会影响,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的原则、思路、措施,网络舆情应对处置中的发帖、回帖、沉贴、删帖等操作技能进行系统学习。二是可以定期通报本院涉检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情况的有关情况,分析总结本院在处置涉检网络舆情过程中好的做法。三是关注社会上出现的有较大影响的网络舆情的事件,汲取经验和教训,提高涉检网络舆情引导与应急处置的能力。

机关网络 篇6

一、网络舆情危机的内涵与特性

网络舆情是对社会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观点的互联网舆论,是社会舆情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新闻跟帖、网络论坛、即时通讯工具、博客、播客等途径加以传播。网络舆情危机,是指:“带有公共危机特性的网络舆情,它不仅包含了公共危机的突发性、公共性、破坏性、可控性等特点,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性。”

一是发生概率高。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很多人对贫富不均、不公正、腐败等现象极为不满,网络就成为这些人发泄情绪的平台,而这些负面情绪往往更容易吸引群众的关注、受到群众的追捧,再加之“看热闹”心态的影响,使得舆情危机呈现普遍发生的态势。

二是传播速度快。现有的网络舆情危机和传统舆情危机大为不同,与传统舆情相比,网络舆情危机覆盖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方式更多样化。特别是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圈的兴起,社会民众只需点击鼠标、按下键盘、触摸手机就能瞬间接收和发布信息,争分夺秒成为了信息传播的关键要素。

三是影响范围广。据统计,2016年中国网民的数量已达7.21亿,占全国13.7亿人口的52.6%,约两个人中就有一个网民,可见网络对社会群众影响之广。网络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其传播的信息本身不论真假与否,只要能够引发群众关注,就能够迅速蔓延。此外,伴随着网络舆情危机的扩散,舆情危机不再拘泥于网络上的口诛笔伐,而逐步影响到政府管理、新闻媒体、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甚至呈现出由虚拟转向现实、由情绪转化为行动的状态,促使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产生。

四是危害程度大。网络舆情危机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危机,社会危机主要体现为财、物等经济损失,危机过后仍然能够得以重建,但网络舆情作为言论、思想的集中地,不当的言论和意识形态极易形成一种思潮,不仅对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产生负面的影响,而且会引起民众对政府的合法性产生质疑,甚至使政府丧失执政地位,这种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是难以短时间内改变和消除的。

五是控制难度高。网络就如同信息的大杂烩,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主体,任何人都拥有信息评论的权利,任何人都能够成为信息评论的领袖,特别是网络言论的匿名能力助长了信息的扩散,致使网络舆情危机呈现出多点性和变异性的特征。除此之外,当前的网络媒体范围广、类型多、来源渠道复杂,政府在网络社会中不再是信息的掌控者,其控制信息的权利不断被稀释,权威也不断受到挑战。

二、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现状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在网上引发网民的热议,随之而来的是对公安机关不利的舆论,如“躲猫猫”“证明你爸是你爸”“雷洋案”等事件。事件发生后,各级公安机关开始重视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不断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相继成立了相关部门,并开通了微博和政务微信。全国首个公安微博“平安肇庆”于2010年2月25日在广东诞生;2010年3月16日,“常德交警第一博”,全国首个交警微博在湖南常德诞生;2011年1月3日,“湖南省交警总队”新浪微博正式开通,这是湖南首个省直单位实名微博。另外,截至2013年7月31日,全国共开设648个公安政务微信,通过认证的有145个,其中,一批发展较成熟的公安政务微信被民众大量订阅,如“厦门市智能交通控制中心”的订阅量已达到近17万,“广州公安”拥有3万多粉丝。目前,在全国公安系统中开通和使用微博、政务微信已呈星火燎原之势。

(二)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存在的问题

作为执法部门,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如果公安机关对于某一事件处理不当,极易形成网络舆情危机。以往公安机关在处置网络舆情危机的过程中,一些错误的处理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和公信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封堵信息源头。网络舆情发生后,公安机关往往封锁消息,删除网民发帖留言,对媒体的追问和网民的质疑置若罔闻,意图掩盖事情真相。二是发表结论较轻率。在事件的具体情况没有调查清楚之前就草草发布结论性意见,造成后期工作难以开展。三是处理态度欠妥。在网络舆情危机发生后,公安机关将群众置于不对等的关系当中,消极对待,甚至采取打压网民的方式。这些做法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相反增加了网民的对立情绪,从而激化了矛盾。

三、公安机关处理网络舆情危机的对策

(一)制定科学的网络舆情预案

网络舆情预案就是:“针对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为保证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引导和管理工作,降低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科学有效的网络舆情预案对于公安机关至关重要,预案不仅能够帮助公安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公安机关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从而科学引导舆论。

制定网络舆情预案主体思路是将网络舆情工作的重心前移。公安机关要积极编制网络舆情预案和建立舆情信息调研网络,动态监测舆情信息,在事前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防,将可能出现的各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点。在制定预案的过程中,需要遵从科学、先进、系统、动态的原则,一旦预测的舆情发生,依照方案能够稳步实施,发现问题能够有效解决,出现变化能够动态调控。此外,可以结合现有的网络舆情监控技术,综合开发出一套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可以从系统的信息采集、统计分析、舆情预警、热点自动发现、话题源头追踪、网民倾向性分析等功能入手,将前沿技术与舆情预警相结合,实现网络舆情危机的科学预防。

(二)构建完善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

网络舆情的处理不仅依靠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把网络舆情危机处理落到实处,通过网络舆情预警建立起一套成熟的舆情管理机制,提高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首先,需要成立专门的舆情处置机构,掌握处置舆情的主动权。现阶段公安部门繁多,业务复杂,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互,难以形成一股合力,网络舆情不能再依赖于多部门的分工联动,而是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牵头把控、统筹协调,在舆情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够协调各个部门应对。比如国内部分公安机关所设立的警察公共关系科,在网络舆情处置管理方面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次,需要招纳一批专业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舆情处置人员,组成舆情危机处理小组,及时引导舆情走向,有效降低舆情危机所带来的危害,沉稳面对舆情危机的各种突发情况。此外,还需要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机制相结合,利用舆情监测、舆情预警等网络舆情危机处置系统的建立,强化管理机制运行。

(三)强化网络舆情危机的处置工作

网络舆情危机发生后,公安机关依据舆情预案,即时启动应急处理机制,防止舆情危机蔓延和恶化,在处置过程之中,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处置效能。

一是同步开展事件处置和危机应对工作。事件处置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谣言所导致的舆情危机以外,大多数舆情危机来自于事件本身,如果事件无法得到妥善处理,舆情危机将难以得到平息。特别是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不论处理事件、应对危机的先后顺序如何,都会对舆情本身的发展起到反向推动作用,使得社会民众对舆情的处理过程持怀疑态度,对公安机关的公信力造成损害。因此,危机处置机构应建立沟通顺畅、高效协调的联动机制,做到事件处置和危机应对同步实施,确保消息发布及时准确,舆论走向得到正确的引导。

二是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控制信息导向。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中,每当网络舆情事件发生,第一位发声者往往主导了舆论的走向,公安机关一旦错失信息发布的最佳时间,虚假、偏激、显失公允的信息立马充斥整个舆论空间,将导致危机恶化,带来严重后果。因此,舆情危机发生后,公安机关必须立即介入,以事件“第一定义者”的身份做好舆论引导,及时公布事件的真实情况和最新进展,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

三是开放传播渠道,增强沟通意识。为了让公众更加清晰、全面地了解整个舆情事件的发展过程,公安机关要坚决从传统的“堵”的方式中脱离出来,用准确、及时、客观的新闻报道来满足大众的知情权,在舆论空间中最大限度地助推官方言论。特别是针对网民重点关注的事故原因、伤亡人数等问题,避免利用生硬的“官话”“套话”来与群众交流,要真真切切地回应民意,实实在在地做好舆情危机处置工作。

四、结语

网络舆情危机发生后,公安机关要引起高度重视,事先做好预案制定以及管理机制构建的准备工作,并采取合理措施,正面引导舆情,真诚与公众交流,这不仅可以快速平息网络舆情危机,同时使社会的和谐稳定得到了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段旭龙.论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4,(23):284.

[2]史波.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及策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7):93-96.

[3]陈林林.论当前公安机关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3,(4):78-82.

论公安机关对网络舆论的应对 篇7

一、涉警网络舆论形成的原因分析

公安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刑事侦查权和行政执法权, 其执法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广泛, 与公众利益极为紧密, 因而一直是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高度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其执法方式方法的不当, 极易被互联网络、手机威信微博等放大、炒作, 引发舆论危机。

(一) 当事人案外诉求所造成的引发作用

从实践中来看, 案件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倾向的支持者通常会把案件的相关信息发布到网上, 并不断更新, 希望通过网络获得支持, 从而获得社会或更高层官方的注意, 以改善自己不满意的现状。当事人的行为, 对引发网络热点案件具有一定的作用, 甚至成为推动事态升级的关键因素。在“钱云会交通事故案”中, 案件相关人员的言、行对网络热议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然而, 当事人的网络表达行为对网络热点案件的形成有一定的引发作用, 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

(二) 网络聚集效应的本质

网络传播能够轻易的突破时空的限制, 不同地域的网民能够在不同的时间聚集在同一网页下表达自己的意见。其可以相互回应的评论表达机制, 加之网民以虚拟身份的参与没有人际压力, 这不但可以进行便捷、畅通、深入的信息交流与互动, 更容易以意见动员、交相感染等方式形成“群集效应”。

(三) 社会环境成为重要的发源地

很多情况下, 网民的热议往往表现为一种习惯性的思维, 一种对生活经验积累的反应。这就容易解释为什么高官、富豪容易成为网络热点案件的焦点, 因为人们对官员产生的腐败以及贫富差距等社会现象产生的怨恨情绪, 网民对个案中某些情绪宣泄的表达也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在“我爸是李刚”案中, 网民对李刚之子表达出来的情绪应该说早已超越了李刚之子或者李刚本人, 甚至更主要是针对李刚所代表的官员群体以及伴随的腐败问题。

二、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

从实践来看, 公安机关在引导网络舆论, 处理各类舆论危机的问题上利弊各异。

(一) 不惜以损害执法公信力来息事宁人

在“钱云会案件”中, 受害者家属在政府主导的调解下, 获得上百万的赔偿。从此类案情中可以发现大致的共同点, 那就是网络热点案件的应对存在着一种对当事人特别优抚的情况, 即希望通过对当事人的特别优抚, 来达到平息网络热议的基本思路。在由个案发展到网络热点案件的过程中, 当事人或许起推动的作用, 但就一旦发展成为热点案件, 案件主体也就逐渐由当事人演变成广大网民。表示对公安机关的结论不认同的是网民, 而不再是当事人。公安机关需要应对的也是网民的疑虑, 而不是当事人的利益诉求。也许办案机关只是想通过满足当事人的利益诉求来息事宁人, 而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是会加深社会公众对办案机关公信力的质疑。

(二) 对网络舆论的影响认识不够

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信息源有限, 控制媒体就是控制话语权, 而前网络时代舆论领袖的地位形成是依靠信息、知识的优势及作家、学者的社会影响力。

公安舆论信息收集工作时效性滞后, 没有规范的新闻舆论信息报送、研判、通报、应用和评估机制, 各警种、各部门之间新闻舆论信息共享程度低, 使新闻舆论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关联性受到影响。

三、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论的策略

(一) 建立完善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切实提高引导舆论主流的能力

各级公安机关都要成立相应的舆论处置部门, 建立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等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同时, 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及建立网上新闻发言人制度。

(二) 规范化执勤执法, 不留炒作的素材

2008年12月5日, 阜阳市发生一起交通协管员违规上路检查车辆引发交通事故, 导致当事人死亡的案件, 各大媒体都作了报道, 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其实这只是个案, 但也折射出公安机关执勤执法的不规范给媒体和网络提供了炒作的素材。公安机关是重要的新闻资源地, 众多媒体之间存在激烈竞争, 为提高自己的卖点, 部分媒体和记者热衷于负面报道, 有的媒体和网络抓住民警的不规范执法, 以行使新闻监督权为名, 想方设法把小问题变为大问题, 把片面性问题变为普遍性问题, 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

(三) 加强应对网络舆论的教育培训, 提高应对能力和水平

网络有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作用强、控制难等特点, 同时具备较强的号召力、影响力、公信力、说服力和整合力, 是公安工作在网络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依靠力量。为此, 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对民警的网络舆论控制专项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民警应对网络的能力。

(四) 发挥各级公安网络的舆论引导作用

当前我国的网民数量急剧增长, 人们已习惯通过互联网传递对国计民生的关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公安机关与群众接触最广泛, 一言一行都会被社会放在“显微镜”、“聚光灯”下,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网络炒作。因此, 各级公安机关应把公安网络的建设作为公安机关占领舆论阵地、维护信息安全、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通过加强重大主题策划、开通政务博客、网上举报等方法, 努力营造有利公安机关的网上舆论氛围。

四、结语

互联网向人类生活日益渗透, 网络技术影响了人的表达习惯、甚至思维方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信息传播方式也会不断更新。做好网络群众工作, 与网民沟通形成良性的网络警民关系将是网络社会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这方面的探索、总结、研究也会显得有意义。

参考文献

浅谈机关单位档案网络化管理 篇8

1 机关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中, 档案管理工作不断的加深, 机关单位和企业也是越来越重视。但仍然有部门因为档案工作在机关单位的地位不高, 导致对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轻视。他们认为, 档案管理工作耗时长, 花费巨大, 还不能为企业和单位带来经济效益。所以, 仅仅只需要保存, 工作有需要的时候提供参考就可以了, 将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提上议程也是遥遥无期。其次, 机关单位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机关人员业务档案无法统一管理的现象。机关人员分属的相关部门一般管理着人员的业务档案。这样不完整、不系统、零零散散的管理相当不科学, 在需要提取人员档案的时候, 因为档案不能够得到很好的统一, 所以必须要到各部门去查询, 为整个信息提取的过程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影响工作效率。还有, 现在社会的发展, 导致档案的形式、内容、以及其他信息越来越丰富。而机关单位还仍然使用的是人工、或者半人工整理的方法, 没有建立更为快速、有效、和系统的网络化管理模式, 导致提取人员档案的时候, 因为人工步骤的繁琐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 严重影响人员档案的利用和开发。

2 解决机关人员业务档案管理问题的对策

解决机关人员业务档案管理问题中, 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让人员业务档案建设的更加规范和科学。在工作中, 充分的发挥档案的作用, 改变一直无法有效对机关单位档案进行管理的现状。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宣传工作, 让他们知道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增加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网络化的深层次认识, 并主动的配合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同时, 机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 各部门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对人员业务档案进行管理, 促使档案管理变得更加系统化, 培养人员业务档案的管理意识。

其次, 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内容就是材料的收集, 工作人员需要将筹集来的材料进行整理, 最终转化为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将材料客观真实、完成、及时、全面的纳入到档案当中, 进行归类整理。然后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 进行细分、登记、统计、并进行编写目录。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人员业务档案当中更加有价值, 以及材料档案中规律性、科学性具有实用特征的结论标注出来, 更大程度上展现出档案管理的价值。档案管理过程中, 工作人员通过更为有效的方法, 将档案进行分类整理, 然后进行编写目录;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 让整个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要想实现机关单位档案网络化管理。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是现代化的人才。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储备以及先进技术水平, 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能直视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我国机关单位的情况来看, 许多档案部门严重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 尤其是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 许多机关单位档案网络化管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都偏低, 有些机关单位的管理工作人员甚至出现文盲现象。

所以, 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必须要加强培养, 提高自身的能力。可以转变平时的方式, 比如:加强机关单位档案网络化管理人员的教育工作, 让管理工作人员相互交流经验, 共同进步。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 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计算机的运用对于机关单位档案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强, 通过简单的网络信息整理、数据统计、存储和运算就能够达到不错的效果, 给管理人员带来了方便。因此, 机关单位应该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 建立更为便捷, 更为统一的档案管理系统, 达到对人员进行多角度, 多方位的综合管理, 这也正是现代化机关单位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3 对加强机关档案网络化管理的建议

摒弃落后的档案管理理念, 利用新的管理理念是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途径。以前落后的管理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进度, 机关单位引进新的管理理念, 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调整以前的管理模式, 将单纯的人力整理, 纸质的方式过渡到计算机的网络化管理模式当中来, 充分的发挥信息化在档案管理工作当中的作用。

机关单位档案网络化管理就要求建立较为完善的局域网, 而局域化的网络管理对独立性、安全性要求较强。所以硬件设施必须要加快建设力度, 比如说:扫描仪、计算机、光盘刻录仪等等, 使用同一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对电子档案进行正确管理, 归纳, 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更大程度实现档案的价值利用。

加大创新,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机关单位要加强创新意识, 切实提高档案对机关工作的服务能力。利用网络化管理的便捷, 和方便, 保证人员业务档案和其他的材料档案能够得到准确的利用, 为各项工作服务。

4 结语

总之, 机关单位档案网络化管理是机关单位长期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同时也是一项较为庞大的工程, 要通过各部门的努力一起做好档案网络化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单位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单位工作质量, 还能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的管理档案, 成为了衡量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一个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优良事迹和成果, 都将成为单位档案的记录信息, 并提供给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再对资料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 制定更加准确的发展方向。信息化的进程越来越快, 机关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通过网络的平台, 不仅可以将更为完善、更加充分将信息展现出来, 还能够提高档案服务工作的质量以及对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所以, 在新的形势下, 机关单位档案网络化管理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对如何更好的找出单位档案网络化管理的方法, 以及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以分析。

关键词:机关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参考文献

[1]林林.档案工作信息的网络化[J].中国档案报, 2011 (12) .

机关网络 篇9

关键词:网络时代,检察机关,保密工作

检察机关涉密范围广、涉密人员多、涉密层次多、涉密级别高;保密期限长、保密要求高;保密要害部门多、保密难度大。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无纸化办公、网络化办案,又给检察机关的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因此,在网络时代,如何做好检察机关的保密工作,是检察机关面临的新课题。

一、新形势下检察机关保密工作的新特点

(一)保密对象多样化

检察机关传统的保密对象主要是带密级的上级下发的各种纸质文件和检察诉讼活动中产生的诉讼案卷以及涉密传真件、笔记本、会议记录等。随着检察机关信息化发展,保密对象(如计算机运用、计算机软盘、U盘、手机等)已经扩大到每一个干警。储存国家秘密和检察工作秘密的计算机(包括便携式)、计算机软盘、U盘、录音(录像)带、无线电通讯设备、移动介质等都成为了保密对象。而此类保密对象的出现,给保密工作,管理上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一些单位对安全保密的要求还仅仅停留在对纸质文件材料的保管回收上,而对存有大量保密信息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备安全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

(二)保密方式复杂化

在信息化建设中,由于部分干警对电脑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只重视办公自动化带来的工作上的便捷,而忽视或根本没意识到坐在办公室电脑前就可能将国家秘密和检察工作秘密泄露出去。对文书档案、诉讼档案和其他档案的集中管理和利用等一系列传统的、单一的保密方式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受到严重冲击。由于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使用,大量的信息在网上流传、共享,带有国家秘密的信息材料只要一进入联网计算机,就会泄露出去。另外计算机软盘和U盘的使用也很容易使国家秘密和检察工作秘密被复制而泄密。同样,内部局域网的运行没有有效地与公众网进行物理隔离或没有采取相应地保密措施,在网的国家秘密和检察工作秘密也会造成泄漏。

二、强化保密意识是做好检察机关保密工作的保证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保密素质

形势的发展对保密工作人员的政治、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文化业务素质方面,要求保密工作人员不仅要懂得传统保密工作知识,而且还要懂得计算机等高科技条件下的保密知识,不仅要懂得保护国家秘密的知识,还要懂得保护其他秘密的知识。从目前基层检察院保密工作人员情况看,政治思想素质比较过硬,对传统保密知识和方法了解得比较熟悉,掌握运用得较好,但对新情况、新知识了解得相对较少。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一方面,保密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既要学习继承好的保密工作传统,又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了解新形势,适应新变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保密人员的业务培训。计算机应用的培训工作是保证信息安全的重要一环。上机、上网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否则信息的安全保密就无从谈起。要搞好智力投资,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真正了解所用设备的性能,掌握防止泄密的知识和防范措施,如开机加密、屏幕保护加密、目录加密、文件加密、网络传输加密等技术,防止因为操作人员水平不高或者因为无知而造成的泄密。构建以基础知识为根基,保密专业知识为主干,相关知识为补充的知识结构,使保密工作人员向复合型人才转化。

(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保密意识

在信息网络中,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对于确保网络的安全、可靠地运行,将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对计算机应用的各个环节,要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结合检察工作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要禁止无关人员随便进出机房,建立健全网络操作使用规程和人员出入机房管理制度、计算机使用制度、信息介质管理、保密机和密钥管理制度;制定网络系统的维护制度和应急措施、预案等。同时要建立健全上网信息保密审批领导责任制,使计算机安全保密工作有章可循,网络保密在各个环节都能严格加以控制。

机关网络 篇10

当前,基层税务机关网络与信息安全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威胁:

(1)病毒的传播。计算机病毒具有的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使其成为当前国税系统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一方面,计算机病毒自我复制、传播会占用磁盘扇区,同时会抢占内存空间,影响正常的系统运行和软件使用,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或瘫痪;另一方面,计算机病毒激发后会通过格式化、改写、删除、破坏设置等破坏计算机储存数据,窃取用户隐私信息(如账户密码),利用被病毒控制的用户计算机进行非法行为。此外,还有可能破坏计算机硬件设备。

(2)外部的攻击。①内网外联风险。目前,税务系统采取严格的内外网隔离技术,基层税务部门更是在物理层面对内外网进行了隔离,但是,由于办公室改造等原因,极易造成内外网标识混乱,接错线路,导致内网外联,给外部的攻击提供了条件;②暴力入侵风险。为方便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基层办税服务厅设有ARM自助办税机、表证单书机、触摸式查询机等自助设备,并且接入税务内网。这种公共区域的内网入口,缺乏有效封锁,存在不法分子暴力入侵的风险。

(3)内部的攻击。①盗用账号密码。盗用他人征管信息系统账号密码,违规操作涉税事项,转嫁责任,混淆视听;②破坏网络通信。当前国税办公网络是树型结构,一旦重要的网络设备遭到破坏,很有可能导致全网通信瘫痪,正常工作无法进行,造成恶劣影响。

2 制约基层税务机关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开展的因素

2.1 安全意识不强

税收现代化背景下,信息管税愈发成熟,而“互联网+”思维的兴起又进一步推动了税务系统的信息化进程,但是,与税务现代化进程相悖的是我们的网络安全意识的相对薄弱,部分基层税务人员片面地认为搞网络安全是上级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的责任,与自身关系不大,从而导致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执行安全规范的自觉性不强等情况,给全局网络与信息安全造成隐患的存在。

2.2 人力资源不足

信息技术部门作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责任部门,人力资源明显不足,也增加了加固网络安全“防护墙”的工作压力。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部门的职责也愈发多样化。例如信息技术部门的应用管理岗不仅要承担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还要负责日常机房管理、金税工程维护,同时还需在微信平台上处理与各系统相关的运维保障及突发事件,以及快速满足业务部门的数据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对全局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实施监控预警。

2.3 基础管理薄弱

当前,部分基层税务机关内网ip、计算机名等信息仍采取登记手工台账的方式,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计算机名命名规则,以至于无法有效利用桌面管理系统对全局内网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对病毒爆发的机器不能第一时间精确定位;没有划分合理的ip地址段,计算机、打印机等各设备之间ip地址使用混乱;没有明确机房管理制度,网络布线粗放,数据库维护散漫。

2.4 制度短板明显

在当前国地税合作的大背景下,基层税务机关的着眼点更多的聚焦在“合作”二字上,对流程的再造虽体现了执法风险的防范,但往往忽略了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制度短板明显,产生了以下隐患:①设备的保管使用。“营改增”后,部分代开发票业务由地税开展,国税提供相关的代开设备。这类代开设备属于重点保管、使用的特殊设备,由于一直都是国税部门的管理内容,因此在业务办理部门发生变化后,地税机关暂时没有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因此如果一旦发生遗失、被盗事件,后果将非常严重;②内控机制防御和管理评价系统监控作用不再生效。国税部门延用的监控系统安装在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的计算机上时,无法触发规则,处于无效状态,极易造成执法风险。

3 提升基层税务机关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3.1 加强宣传,明确责任,增强安全意识

以座谈会、培训会、网络安全宣传周等多种形式在全局范围内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宣传,利用子网站、展板、动漫等多种媒介,把网络安全观念内化于心;明确各机构、人员责任,结合绩效考核,通报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引领正确的安全导向;定期向全局人员发布提醒,更改系统密码;改进文件共享方式,探索采用NAS(网络附加存储)设备来取代目前的共享方式。

3.2 合理分工,强化执行,盘活人力资源。

由于网络安全问题爆发的偶然性和基层信息中心服务职能的特殊性,传统AB角互相补位的工作思路已不能满足需求,为此,建议在AB角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分工和补位思路,建立突发情况应急预案;建议进一步强化兼职计算机管理员与运维制度的落实,将兼职计算机管理员考核办法及运维机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以考核促建设,并在子网站每月通报信息维护工作考评结果,同时规范相关工作流程。

3.3 正本溯源,预防为主,提高考核成绩

确保基层税务机关360天擎客户端安装率100%,及时修复系统高危漏洞,对不符合要求的软件进行卸载;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来源不明的链接不要去随意打开;纳税人的U盘必须在外网杀毒后才可接入内网;做好病毒的防控,对病毒多发机器,建议在安全模式下,利用安全软件的急救箱进行杀毒处理。

3.4 规范设置,加大维护,打牢基础管理

强化过程管理,明确计算机命名规则,规范全局的计算机名、工作组设置;划分合理、有效的ip地址段,为国地税联办窗口设置连续地址,并区分服务器、打印机、计算机等不同类型的设备;加大机房的维护力度,定期做好UPS巡检工作;选择合适的方式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合理利用完全备份、差异备份、增量备份、日志备份,节省数据库备份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数据安全性。

3.5 协作沟通,强化管理,加长制度短板

建议国地税进一步将业务上的合作拓宽到制度上的合作,加强协作沟通,对双方互派的人员、设备明确管理方案,确保人员考核有理有据,设备管理有条不紊,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在国地税合作推进的过程中,积极查找业务与网络安全制度方面的短板,本级税务机关可以解决的,由本级机关明确要求强化落实,本级税务机关解决不了的,主动反馈至上级税务机关予以请示,确保网络安全制度无短板。

参考文献

[1]张新,安体富.对我国税收信息化现状的反思与国际借鉴[J].税收经济研究,2012.

[2]张莹.浅谈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

上一篇:集体合作式下一篇:大学生体育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