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料室现状及建设(精选12篇)
高校资料室现状及建设 篇1
摘要: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是教学科研的辅助机构, 其发展路径的选择应以客观分析存在问题、全面把握独特功能、准确进行发展定位为基础。一般而言, 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具有学术性、专业性和陶冶性功能。应依据专、精、全的原则及人性化服务原则来准确定位。因此, 其建设和发展不只是要继续深化专业性、学术性、陶冶性的固有功能, 还要拓展为本科教学评估服务的新职能, 为教学评估服务。
关键词:院系图书资料室,现状
高等院校的图书资料系统一般都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学校大型综合性图书馆, 另一类是学校各院 (系) 的专业图书资料室。高校院系图书专业分馆既是图书馆功能的延伸, 又是教学科研的辅助机构, 是院系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院系图书专业分馆的建设与提供的服务, 可以直接影响各院系教学质量的提高, 制约或促进各院系科研水平的发展。相对于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来说, 资料室虽小, 却更专业, 有自己的特色, 主要面对的是本部门的师生员工, 教师是借阅的主体。因此, 健全和完善现代化的院 (系) 图书资料室的建设, 能极大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促进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我国一般院校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管理重心逐步向院系转移, 院系图书资料室也因此得到加强和发展。但就目前一般情况而言, 诸多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建设和管理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1、经费短缺
经费短缺制约了图书资料室的发展。从购书经费看, 高校图书馆的经费由学校单独列入预算, 而院 (系) 图书资料室的经费则大都由各院 (系) 的收入划拨。但各院 (系) 创收收入不多, 科研经费又很少, 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给资料室买书, 且现在的书价是一涨再涨, 所以有一些院 (系) 资料室多年不再购进一本新书, 一些有理论学术价值或专业较强的图书和期刊, 订购少之又少, 这对高校各院 (系) 的教学和科研发展十分不利。
2、高校图书馆对各院 (系) 图书资料室管理上的脱节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 高校图书馆对院 (系) 资料室负责业务领导与协调。在实际工作中, 院 (系) 图书资料室行政上隶属于各院系, 但院系对于资料室的具体业务工作不懂如何指导, 这就造成院系领导不大过问图书资料室的业务工作, 而图书馆基本上也无专人负责这项工作, 这就很容易造成对院 (系) 资料室管理上的脱节, 使院 (系) 图书资料室处于两不管的真空地带。长期以来, 各院 (系) 图书资料室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 呈现出一种分散型的管理体制。
3、资料室管理水平和服务手段落后
高校各院 (系) 图书资料室对文献的管理大多仍处于手工操作水平, 服务手段落后。虽有个别院 (系) 资料室建立了数据库, 但大都未采用标准的MARC格式著录且著录信息过于简单, 不利于联网后实现资源共享机制。院 (系) 资料室对文献的管理一般采用封闭式管理, 只对本院 (系) 教师和学生开放, 使得其它各院 (系) 的学生和教师无法享受其信息资源。而且对文献的管理不规范, 造成一些读者借书太多, 找借口长期不归还等现象, 这些使图书资料室的工作难以做到更深层次和更规范化的管理。
4、各自为政、服务不协调
这将不利于情报信息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来源广泛, 且具有多样性, 而资料室情报信息来源相对来说比较狭窄, 专业性强。由于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需要多样性和专业性相结合, 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与各院 (系) 资料室必须携手创造一种适宜于教学与科研的情报信息共享机制。但现实情况是, 高校图书馆和各院 (系) 资料室之间, 各自为政、缺乏统一领导, 图书资料相互封闭, 降低了情报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二、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功能
1、学术的专业性、针对性服务功能
作为全校文献信息系统中枢的高校图书馆, 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 其收藏必须兼顾学校的所有学科、专业, 图书资料的覆盖面很广, 馆藏又以全校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作为收藏重点, 无法收藏很完备的专业资料。而院 (系) 图书资料室处在为院系教学与科研服务的第一线, 藏书建设侧重于专业性和针对性, 很多专业书刊、报纸在图书馆借不到, 但在院 (系) 图书资料室都能查到。
2、学术的生活性、陶冶性服务功能
各院 (系) 资料室一般设在院系办公楼内, 使教师与科研人员能就近查阅资料。而且, 教师、科研人员与资料室人员在各方面联系密切, 比较熟悉, 有利于院 (系) 资料室将信息服务工作做得更深更细, 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这种随时随地的人性化、生活化的学术服务, 无疑在浓厚院 (系) 的学术氛围, 陶冶师生的学术品位, 形成师生的学术生活方式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效用。
三、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定位
1、专业资料室资源建设原则
专业资料室在进行资源建设时应本着专、精、全的原则进行。专就是指在本专业上资料建设要专门化;精是指因经费、场地、人员等因素, 导致资料收集应以精品为主;全是指对于本专业的资料应尽可能的全面, 如一些具有史料价值的资料、本专业经常使用的资料等要全部收集, 便于本专业人员检阅。
2、专业资料室的服务
注重人性化服务, 增强服务的便利性和陶冶性。图书资料室因坐落于各学院的学院楼里, 因此对广大教师的便利性毋庸置疑。广大教师在课下, 只要有一点空闲就可随时去资料室。从某种意义上说, 资料室又是教师休息的场所。目前, 图书资料室随着图书资料的累积, 服务的现代化和资料的专业学术性的优势, 它的服务对象也已逐步扩展为教师、研究生、本科生, 以及有需要的其他校内读者。
四、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发展
1、加强二级学院资料室与校图书馆之间的协调
二级学院资料室收藏重点是专业重点文献, 对于专业性一般的文献, 要注意避免与图书馆重复收藏。建立图书馆、资料室的横向联合, 通过共同编制图书资料的目录、索引, 以文档形式或上载到校园网上, 双方协商, 统一订购。
2、建立特色数据库, 开展特色服务
二级学院资料室不同于图书馆的很大特点在于它的资料的专业性强, 所以二级学院资料室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 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数据库。其次, 资料室应根据专业设置及用户的信息需求做出目录清晰、结构合理、内容独特新颖、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网页, 设立网址, 建立自己的主页, 在主页上用链接的方式建立信息导航系统, 将资料室的信息资源与图书馆的信息资料在校园网上并网运行, 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拓展针对本科教学评估的工作职能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是教育部对以本科教育为主要任务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情况和办学特色等进行全面评价的一项评估活动, 它需要各个方面的材料、数据、指标, 这些信息主要还是来自各高校教学、科研档案管理部门提供的档案信息。
4、发挥在教学评估中的作用
教学评估工作与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关系密不可分, 教学档案材料是开展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重要依据, 同时教学评估工作对教学档案建设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在迎评促建工作中, 院系图书专业分馆的工作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 其工作重心主要表现在教学档案的建立、收集、整理、归档、档案的数字化并利用院系图书专业分馆自身的资源共享平台进行发布, 以更好地支持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同时也促进了院系图书专业分馆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靳随玲.论高校院 (系) 图书资料室的现状与建设[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2007, (1) .
[2]桑宇芳.高校专业图书资料室定位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 (1) .
[3]李平.对高校二级学院图书资料管理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08, (22) .
高校资料室现状及建设 篇2
亲爱的同学们:
您好!我们是烟台大学光电学院学生会调研部调研人员。众所周知,山东省是我国的教育大省,而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工商学院、滨州医学院等高校更是领衔了烟台地区高校的发展方向。这几所大学学生的学习现状直接影响到烟台地区教育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烟台地区高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特此策划了本次调研活动,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承诺对您的回答完全保密,您只需将符合自己现状的选项划勾即可。预祝您答卷愉快!
1.您对于自己现在的学习状态的整体评价是:
A.一直保持良好状态B.状态一直较差C.总体状态一般
D.整体较懈怠,有时会有好状态E.总体状态较好,偶尔会懈怠
2.有些同学学习状态总体较差,您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是因为:
A.学习或人生目标模糊B.学习方法不适宜C.高中基础薄弱
D.所学知识深奥难懂E.周围无良好学习氛围F.缺乏学习兴趣G.学校的学习资源不足H.缺乏家长或教师的督促I.老师讲课艰涩难懂J.努力的学习了,但成绩不理想K.教师授课的方式和语言难以接受L.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后也没有认真复习
3.您认为促使您学习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A.自己的前途与未来B.自己的兴趣C.家庭的压力
D.更多的奖学金E.其他
4.您现在的学习计划是:
A.长期和短期计划都已非常明确B.只有短期计划C.一切随学校教学安排 D.没有考虑过
5.大学学习生活看似轻松,实则竞争激烈,您会怎么学习:
A.延续高中学习态度和方法B.科学的利用时间学习
C.用不着多么认真,及格就D.根据自己爱好发展特长
6.对于大学新的学习环境和模式,您会有心理压力吗:
A.有B.没有C.暂时没有D.时有时无
7.您所在的班级、宿舍的学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影响是:
A.有很大影响B.会有一定的影响C.无所谓
8.您认为建设健康向上的大学生宿舍文化的途径是:
A.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宿舍管理队伍 B.建立健全大学生寝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C.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D.一个负责的寝室长和团结的寝室成员9.您自主学习方面做的如何:
A.只有老师布置作业才做B.偶尔会查些资料帮助学习C.主动学习与专业相关的书籍
D.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情况下,学期非本专业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E.不管是否与专业学习冲突,学习自己喜欢觉得有用的非本专业课程
10.您认为上课迟到、上课玩手机、带早餐等进课堂行为陋习,最有效的管理是:
A、任课老师B、辅导员或班主任C、班委D、其他
11.请问您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的(本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最多选三项):
A.与同学逛街聊天B.上网玩游戏聊天C.去图书馆或自修教室看书学习
D.参加喜爱的体育活动E.参与社团活动F.其它(请注明)
12、学习,学校活动,课余生活在您心目中的排位:
A、学习>学校活动>课余生活B、学校活动>学习>课余生活
C、课余生活>学习>学校活动D、其它
13.请问您每天(考试周除外)课后用于学习的时间平均是:
A.0小时B.1小时以内(含1小时)C.1到2小时(含2小时)
D.2到3小时(含3小时)E.3到4小时(含4小时)F.4小时以上
14.在平时您会怎样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
A.自觉按时完成B.自己想做就做C.对作业无所谓D.借鉴其他同学的15.请问您目前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A.基础知识不扎实B.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C.可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太少
D.学习有困难无处寻求帮助E.自己的学习动力不足F.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不足H.其它(请注明)
16.请问您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会采用什么办法解决:
A.主动向老师请教B.只和班级同学讨论C.先和同学讨论,万不得已请教老师
D.自己查资料解决E.先自己查资料,再请教老师F.向高年级的同学求教 G.其它(请注明)
17.您对逃课的态度是怎样的:
A.学业为重,不能逃课B.如果事情紧急,逃课也情有可原
C.逃课并不影响学习效果D.逃课与否并不重要
18.对待考试您的看法是:
A.平时必须认真学习,考前认真复习B.平时学习可以放松些,考前一定要突击
C.靠投机取巧就能多考点分数,力争及格D.无所谓
19.您认为学风与行动之间应有怎样的关系:
A.只是说说而已B.精神上领略即可C.应落实到行动中D.缺一不可
20.您觉得良好的学风的主要功能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A引导鼓励学生学习B产生对学校的归属认同感C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成绩提升
21.学风建设的意义在于:
A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与完善B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C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建设D有利于师生融洽的教学关系
22.您认为学习风气的好坏主要在于(可多选):
A.学校的管理是否严格B.教师的要求是否严格C.班干的带头作用
D.学生自身(如学习动机、态度、纪律···)E.班级的凝聚力F.校园学习氛围及风气G.社会大环境
23.您认为我校学风最主要的问题是(本题最多选三项):
A.缺乏学习动力,厌学,为考试而学B.没有学习、学术气氛
C.迷恋上网游戏D.学习纪律意识差,迟到旷课现象严重
E.浮躁不踏实,考试突击F.抄袭作业G.满于现状,进取心不强
H.创新性不强,缺实践能力I.考试作弊J.学风建设缺乏系统规划
K.未引起校方和学生足够的重视
24.您认为创建优良学风应从哪些方面努力(可多选):
A.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上课水平B.加强学生管理,严肃课堂纪律
C.提高自身素质D.加强学术交流,多组织些讲座E.组织科研竞赛,兴趣小组F.改善学校软硬件设施
G.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优雅学习环境H.其它
您已经完成了问卷,可以再检查一下各选项。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学生()老师()
调查地点:滨医()工商()鲁东()烟大()
烟台大学光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高校资料室现状及建设 篇3
一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现状
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借助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交流、互动、扩充的综合应用平台。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是一个由认识到实施的过程,涉及诸多环节,有理论策略也有应用技术。目前我国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整体框架已经形成,特别是在平台形成技术方面已趋于成熟,并涌现了一大批成功的例子,这为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质量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基础,但整个建设过程不可能避免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共享意识薄弱
共享意识是教学资源共享实施的前提,这也是大多数高校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所欠缺的。各高校之间由于办学理念、层次定位、专业差异、管理方式、运行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只是在校内进行教学资源的共用,不愿将自身优质的教学资源与其它高校共享,以免失去了学校的办学优势、特色和品牌,这种教学资源封闭意识直接制约着后续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开展。另外,部分高校虽然意识到了共享的重要性,并用心用力去建设平台,但在平台形成后,由于对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动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不足,缺乏对教学资源的更新和维护,使教学资源在质量和数量方面停滞不前,不利于教学共享资源平台的良性运转。
(二)共享资源缺乏
充足的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设的基础,如上文所述,虽然目前我国“985工程”、“211工程”这类高校在教学资源储量方面是比较丰富的,但由于资源配置失衡现象的存在,我国高校教学资源在总量上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无法满足高校教育发展需求,这也是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同时,我国高校大量存在教学资源重复建设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性产生影响,自然总量上也无法名符其实。这种教学资源总量的不充裕导致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能够共享的教学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目前教育投入有限的现实情况下,需要从资源利用、资源获取、资源整合等方面去构建教学资源库,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奠定基础。
(三)共享技术落后
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的建设除了需要科学的方法外,还必须有先进、统一、规范的信息技术支持,这是平台建设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高校在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时,从工具、内容到平台,还没有形成一个规范和标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信息数据的转换、交换和合并,给高校间的资源共享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另外,从共享平台形成技术来看,互动性、扩展性、安全性等综合性能还未能充分体现,不利于共享教学资源平台的运行,也不利于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完成。
二建设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的对策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的建立还面临着诸多的困境,需要针对性的采用有效性、综合性的建设对策。由于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是一个复杂性、统筹性的长期规划过程,因此必须以总体原则为指导来落实各种细化环节,在此笔者提出互补、邻近、扶弱、生本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总体方向的准确无误。互补是指高校之间教学资源在数量、质量上能够互相弥补双方的不足,通过资源互补,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教学资源单一、缺失问题,还能成为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的动力。虽然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不受地域的控制,但为了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从长远角度来讲,还需遵循邻近原则,那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的教学软件资源,还可以共享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等硬件资源。扶弱主要是基于目前我国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层次现状提出的,同时也可以成为不同类别、不同性质高校之间教学资源共享的依据。以生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本,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广大学生享受到更多的、更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在以上四项原则的指引下,笔者针对性的提出以下具体的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对策。
(一)更新观念
在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只有更新思想观念,才能达成教学资源共享意识,明确总体目标,促进共享平台统筹实施。要推进高校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首先各高校应该打破校际的门户之见,转变以往封闭的、独立的教学资源建设和拥有观念,深刻领悟教学资源竞争与共享之间的辩证关系,高校并非完全独立的教学资源竞争对手,而是可以互相开放、互相扶持的资源共享者,各高校应树立开放、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和使用理念,积极的把各自的优质资源拿出来共享,实现教学资源的互补。其次,各高校应该在合适领域突破学校类型和层次,从易于操作的数字教学资源共享项目开始,着手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共享途径开拓,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培养和提高各高校间的教学资源共享意识,形成教学资源共享文化。endprint
(二)整合资源
目前高校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和失衡是客观存在的,重点高校的教学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普通高校有所欠缺,而理工科的教学资源比例较大,文科资源总量较低,为了提高高校间教学共享资源的有效性,必须整合高校教学资源,这是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立的基本前提。而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研究、获取各类资源,建设符合教师和学生需求的教学资源库。
首先,整体规划。教学资源整合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整合时需综合考虑软件硬件配置、平台建设及未来扩展等各方面的要素进行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初期不应追求大而全,应从小处着手满足师生的最迫切的教学资源需求。但还要放眼未来,制定出长远的资源整合规划。整合开始阶段应充分考虑师生的需要及实现的可能性,考虑到教学资源是随着动态性的有机整体。应对各类有较高价值的教学资源做好跟踪、积累、贮存工作,尽可能及时更新相关教学资源,边补充边服务,在服务中完善各类教学资源。只有通过系统、持续、长久、计划地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才能提高共享教学资源的持续有效性,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满足师生的教与学需求。
其次,针对选取。教学资源整合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方便其使用,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不同学校的师生对教学资源的层次需求是不同的,因此要整合不同知识层次的教学资源信息;系统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资源,不可盲目实施。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组织利用价值大、适合师生的教学信息资源,做到有的放矢,使师生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有价值教学。
再次,规范标准。在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中要保持科学客观的态度,避免主观任意性,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对象、内容、方式要进行科学论证,不能随意凑合、拼合。实施教学资源整合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相关信息,任何一个环节的信息出现偏差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实施教学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共享的有效性,必须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用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来指导教学资源整合。实行数据格式的标准化、资源分类的标准化、描述语言的标准化、标引语言的标准化,以及应用软硬件的标准化,以保证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尤其是网络信息资源更新速度快,时效性强,应使用统一要求及时对劣质教学资源进行过滤筛选,确保教学资源的可利用性,提取教学资源的使用价值。
(三)完善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技术已不断成熟,教学资源利用的相关基本功能已经实现,但从教学共享资源平台的规模化发展角度来讲,还需与时代同步,完善相关平台建设信息技术。在此,笔者提出将WEB2.0技术和云计算引入教学共享资源平台的建设之中,利用WEB2.0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同时发挥云计算的高效性来解决教学资源混乱、交互性不强、访问速度过慢等问题,从而实现了一个高效、多元、开放、互动、分享、访问速度快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并建立资源搜索、资源共享、资源更新、在线交流等模块,以满足师生的多方面的资源使用需求。
总之,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除了文章所述的相关措施外,笔者认为还需要从制度上加以激励和规范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同时,教学资源共享并不只是数学教学资源的共享,还需加强师资、设备、场地等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节约教育投入成本。
参考文献
[1]刘晓林.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
[2]李改娟.基于WEB2.0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杨贤栋.我国大学城教学资源校际共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谈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现状与建设 篇4
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 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当前高校的院系资料室建设现状来看, 一些高校的院系资料室未能把握好自身功能定位, 未认清自身在院校教学、科研中扮演的角色, 还是沿用过去的管理手段和传统的管理模式, 早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 高校院系资料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合理、不完善管理体制落后, 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 是目前高校院系资料室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管理体制上, 院系资料室一般有双重领导, 行政上归属院系, 业务上归属高校图书馆。双重管理往往容易形成“两不管”或“都要管”的局面, 极不利于院系资料室的进一步发展。在管理制度上, 多数院系资料室没有制定规章制度或规章制度不健全, 即使制定了统一的规章制度, 由于日常管理的松懈, 文献利用率低, 文献资源大量流失。如有些教师借阅院系资料室文献资料从不登记, 把资料室当自家书橱, 长期占有, 不催不还, 只借不还。
具有专业素质的资料员匮乏据调查, 目前高校院系资料室资料员多数为其他岗位人员兼职或引进人才的家属, 正规院校毕业的图书情报专业人员或具有专业素养的资料员极其匮乏, 严重影响了院系资料室专业性质的体现和服务功能的发挥。一方面, 非专业资料员由于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知识和图书馆理论知识缺乏, 只能从事简单借阅、流通登记和图书资料整理等一般性服务工作, 而对科技查新、参考咨询、定期服务等高层次服务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 由于上级领导不重视, 资料员往往身兼数职, 既是资料员, 又是办事员、保管员等, 行政教辅事务繁多, 无暇开展正常的图书情报服务工作。甚至部分资料员忽视资料室工作, 读者来借阅文献找不到资料员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 我校80%的院系资料室仅有一名资料员, 且多数是院系里教师兼职做资料员, 每周都有课程安排, 在资料室工作时间有限, 读者查阅文献时要提前预约, 无法做到随到随查。并且由于缺乏专业图书情报知识, 资料员也只负责一些文献的登记、借还、整理等简单工作, 代查、参考咨询、定题跟踪等服务基本没有开展。
信息交流不畅通目前, 高校各院系资料室之间、资料室与图书馆之间互不往来、互不开放、条块分割、各自为政, 信息交流不畅通。由于缺乏协调、沟通, 资源难以共享, 文献资源重复购置, 建设上“大而全、小而全”现象普遍存在。同时院系资料室往往只对本院系教师提供文献资料服务, 很少为研究生及本科生服务, 更不对外院系师生开放。另外, 由于资料室长期以来缺乏有效信息交流, 造成藏书结构不合理, 图书分类编目缺乏统一标准, 各院系各自为政, 给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服务手段落后多数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方法原始, 服务手段落后, 大部分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 这种局面很难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和广大师生对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的需求。目前, 高校院系资料室仅具有流通、阅览功能, 处于被动服务状态;文献资料来源渠道单一, 最新的信息资料更新不及时, 情报功能较弱, 文献资料利用率低;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服务手段匮乏, 制约了院系资料室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例如, 根据调查统计, 我校的院系资料室没有一个能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都还停留在手工登记借还阶段, 文献资源自动化查询无法实现, 读者查询文献时, 还需要资料员逐一查找自编的文献资源登记本, 费时费力。
经费投入不足制约发展目前, 高校普遍重视图书馆发展, 对图书馆硬件建设和购书经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却忽视了院系资料室的发展和建设。许多院系资料室占地很小, 绝大多数没有专门的藏书空间。加之院系资料室的经费来源大多是由各院系自己解决, 一些院系领导不重视, 资料室经费经常不足, 文献信息补给困难, 文献数量少, 质量不高。近年来, 由于书价暴涨, 各院系资料室购书经费更加紧张, 图书和期刊资料的购买量急剧萎缩, 尤其是价格昂贵的外刊和专业性期刊, 不得不少订甚至不订, 很难保证专业文献资源收集的连续性、完整性, 文献数量、质量远远无法满足读者需要。
完善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转变思想观念一方面, 要通过自身努力转变院校领导对院系资料室的传统观念, 引起院校领导的重视, 使之认识到院系资料室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的特定作用和扮演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 院系资料室要改变原有的工作观念, 不能仅满足于简单借还、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 应积极转变观念, 找准自身定位,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变单一低层次借阅服务为多层次知识信息服务, 多途径、多方式地提供定题服务、咨询服务等高层次服务, 充分发挥院系资料室的专业特色功能。
健全规章制度, 完善管理体制首先, 要建立健全院系资料室的规章制度, 包括借阅流通制度、损失赔偿制度等, 实现有章可循。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图书资料管理, 实现文献资源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其次, 规范院系资料室业务工作, 对资料室文献资料采购、加工、入藏统一标准, 规范流程。再次, 完善院系资料室管理体制, 理顺上下级关系, 业务上接受高校图书馆的统一领导, 同时加强与其他院系资料室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各资料室应与图书馆共同努力, 完成校内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 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加强资料员队伍建设院系资料室工作既细致又繁杂, 资料员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和业务知识, 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素养。各院系在引进资料员时, 要着眼于新时期院系资料室的发展趋势, 尽量引进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同时重视对现有资料员的在职进修、培训, 不断提高资料员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业务技能, 以便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另外, 各院系领导应重视资料员的工作, 充分肯定他们的劳动价值, 制定合理奖惩措施, 调动资料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加大经费投入院系资料室作为学校图书馆的补充, 有其专业特色, 统筹发展是实现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优势互补的需要。各级领导应认识到院系资料室建设的重要性, 多方面考虑资料室建设, 逐步增加资料室硬件建设投入, 适当加大资料室文献购置费的投入, 保证资料室的藏书量, 实现文献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同时, 各院系资料室应拓展思路, 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条件, 适当开展部分微利的有偿服务, 扩宽经费来源, 促成“以资源养资源”的良性循环机制。
强化资料室专业特色建设院系资料室之所以独立于学校图书馆而存在, 关键因素在于其专业特色。院系资料室要走小、精、专路线, 藏书建设应时刻关注本专业发展前沿, 着力突出专业特色。首先, 文献采集必须紧贴本院系教学科研需要和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 分清轻重, 把握重点, 利用有限经费购置专业教学科研最需要的资源。其次, 重视本院系原生文献的收集、整理、加工, 通过内部收集获取更多本院系的重点专业和新开设专业的特色文献, 如教材、教学大纲、教案、期刊学术论文、毕业生论文等文献资源, 形成院系原生文献体系。再次, 加强与本院系师生交流, 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趋势, 及时把握读者最新的专业信息需求。总之, 院系资料室的发展方向应逐步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 摒弃“小而全”, 突出专业特色建设。
院系资料室建设是院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室建设的好坏对院系教学科研工作有很大影响。尤其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和教育转型的迫切需求, 院系资料室的建设发展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抓住院系资料室建设重点, 明确资料室建设的方向,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 使院系资料室在促进学校教学与科研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促进高校教学、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玉兰.高校院系资料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09, (1) .
[2]吴赛辉.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工作设想[J].科技信息, 2009, (6) :327.
[3]刘楠, 梁建梅.论高校院系资料室服务改革与人员队伍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6) :189-191.
[4]刘爱敏.新时期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与建设措施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 (30) :243-245.
[5]梁彤.新时期高校院系资料室工作内容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 :195-196.
[6]赵建秀.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工作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7 (18) :194.
[7]梁继芳.21世纪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管理创新探索[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8, (4) :82-84.
高校资料室现状及建设 篇5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运营资金也在不断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财务问题的出现和内部控制问题的不断增多,建立完善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校内部管理经验和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改善当前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现状的对策,以此来为高校内部控制提出指导性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在高校活动中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教学效率、完成规划目标,在高校活动中实现自我约束、掌握控制方法的总称。随着当前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逐渐建立,高校办学资金的来源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要使大量的高校运营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都正常有序地进行,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如果高校固步自封、一成不变,这会很大程度上阻碍高校的发展。因此,根据会计法和有关的高校经济活动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加强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现状
(一)有关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套完善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体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加大了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力度,但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较多,而研究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相对较少。我国已颁布和实施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一直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针对高校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从理论上来看,没有对高校内部控制进行统一的定位,因此当前高校中还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高校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较为淡薄
高校内部控制一直没有引起高校管理人员的重视。其主要原因是高校的活动经费一直都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并且高校内部控制中对学校没有成本核算的要求,会计核算相对简单,因此高校忽视了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较为薄弱,在管理上也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控制体制;很多人也没有内部控制的意识,认为内部控制仅仅是企业的事,和高校没有任何的关系;高校领导者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清楚,甚至存在很多的误区,认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对高校运营中成本费用的控制;更为严重的是将内部控制看作是一种形式,有章不循,无法挥发其实质性的作用。
(三)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高校中一般都会建立一套内部符合本校运营的控制体系,但从总体来看,控制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其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的有关项目不够全面,如很多的高校没有建立对外投资等控制制度,从而增加了对外投资的风险。目前,各大高校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高校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出现盲目投资的情况。二是高校内部控制约束的人员不够全面。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有些高校约束的主要是对财务人员,而对高校后勤等进行会计处理的人员约束较少。三是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不够广泛,如高校往往只是对财务性经费实施控制,而弱化了对预算外的二级财务收入的控制。
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
对于高校内部控制来说,很多的研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文从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大内部审计等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高高校内部控制的水平。
(一)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
高校内部控制水平较弱是因为没有建立一个较为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高校内部控制的核心是高校会计控制,高校应该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有关规定,树立高校内部控制的投资风险意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预算控制体系,其中包含了预算标准、调整和分析等内容。因此,高校除了编制较为合理的预算外,还需要应用财务综合指标来对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从而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随着高校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和深入,高等教育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技术的发展等来合理地配置资源,按照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开展教学活动,为社会提供更多实用性的人才。但是,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特别是高校规模的无限扩大,带来了贷款等方面的风险。因此,高校应将风险意识作为高校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设立人员经费支出、招投标、施工项目发包等风险控制点,采取相应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估等具体的措施。
(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内部控制体系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为了保证高校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确保运营资金的安全、完整,必须根据具体的经营目标设立控制职能的有关办法。因此,在高校中设立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严格的遵循有关的内部控制法规,必须遵循财政部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遵循六个基本原则,即符合现有法律法规规定、高校的实际情况、具有广泛的约束性、全面性、系统性、讲究成本效益原则,从而来建立一套符合当前市场经济规律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加强高校内部控制队伍建设,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一是加强对高校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高校应该适时增加高校内部控制人员的编制,制订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计划并加以落实,加大培训的投入力度。高校教师必须持证上岗,同时还应该规定高校内部控制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必须取得有两个职业资格。高校内采取合适的激励措施来调动内部控制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应该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共享管理经验,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第二是根据高校的实际需求从社会上吸纳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来增加高校内部控制的队伍力量。通过上述措施使高校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成为既精通高校管理、财务设计,同时又具备计算机应用、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综合性人才,以此来满足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不断发展的需求。
三、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教育部门及高校之间共同努力,不断地更新管理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如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高校内部控制队伍的建设、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等,就一定可以提高高校内部控制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其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为我国高校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高校资料室现状及建设 篇6
关键词:高校多校区 安防体系 大安防意识 顶层设计
一、高校多校区安防体系的特征
一是各分校区地理位置,区域面积、校区规模大小不一,有的校区安防设施比较健全,有些校区根本没有或有很小一部分安防设施。
二是各校区前期建设中,消防、监控、门禁、巡更等安防产品,建设标准、规格、型号及平台运行各不相同,厂家众多,相互兼容性差。
三是安防系统管理及保养分散,管理队伍不统一。安防系统管理部门各不相同,有的校区安防归下属各部门管理,有的校区归校保卫部门统一管理。权责不分明,没有统一的管理队伍,管理人员多是无专业知识或临时人员,文化水平低。
四是安防体系已处于淘汰更新期。经过几年的使用,模拟安防设备正处于故障高发期,维护维修成本巨大,受校区合并影响,原有的设备供应商很难提供专业服务,新的维修公司很难承接或不愿介入,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给多校区安防体系的综合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五是多校区整合过程中,安防体系的各种管理模式在探索中。在高校多校区的整合过程中,随着体制的转化,集权、分散及条块化的管理方式在安防体系的建设及管理中不断探索,安防管理队伍也在不断调整及尝试中,完全合理化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如何采取合适的管理模式,实现各校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管理质量、提高安全等级,充分发挥多校区办学的优势,是急需探讨的问题。
二、新的数字化大安防体系及管理方法正在形成
1.数字化的网络产品已全面形成
无论是视频监控、消防报警、门禁管理还是巡更、车辆管理等系统,数字化程度已全面普及,高清化、集成化、智能化程度已相当普遍,网络化的构建体系已经形成,各种安防设备已全面融合到网络构架与管理中。
2.多校区网络建设的高速发展,为安防整体系统提升奠定了基础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现代高速网络构架已将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城市间的多校区联系在一起,光纤宽带的实现已成现实,大容量、高质量的信号传输及存储已变为现实。
3.数字化的大安防管理理念正在形成
近些年,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逐步深入,人们对安全监控系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数字化的智能安防管理系统理念及系统集成软件在我国有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数字化建设及平台网络化,为多校区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方便与快捷。通过集成软件开发,将不同设备系统控制软件包(SDK)及云服务、信息服务系统综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各种安防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共享、集中控制、远程服务。数字化安防体系在现代多校区高校建设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快速发展。
三、立足现实,顶层设计、长远规划多校区高校安防体系
1.注重主校区的综合平台建设,建立核心功能效应
建立一套综合网络数字化的大安防系统应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控制指挥中心,在相对集中的主校区建立一套综合管理平台,硬件软件各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
综合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高清摄像机、监控管理服务器、网络视频解码服务器、数据库管理服务器、网络存储服务器(IPSAN)、流媒体服务器、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应安装拼接液晶显示墙,彻底淘汰原显示设备,利用数字解码器替代视频交换矩阵。要兼容前端的各种设备,包括模拟摄像机、消防报警系统、周界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等。要提供综合管理及图像识别分析软件(IVS,Intelligent Video software),对前端和中心的所有设备进行统一配置、注册和网管,可以对所有用户访问进行统一认证,对报警、云镜控制、解码输出控制的控制指令进行接收、转发和联动处理。
独立的网络建设是综合平台的安全保障。基于数字摄像机的高带宽及校园安全等因素,建设专业的网络势在必行。因此,要合理规划各楼寓内、楼寓间及与控制中心的网络布线及交换路由,提供千兆及万兆的接入能力。完善高性能的网络设备,包括接入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核心交换机、防火墙和路由器,这些设备为IP监控系统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灵活和高性能的基础网络平台。
2.分校区建设要实事求是,分步实施,统一规范
分校区安防建设不能一刀切,应根据地域位置、规模、分校区的办学形式,合理进行安防设施的规划布局。基于中心建设标准进行分中心建设,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地协调处理好老校区与新校区、核心校区(主校区)与分校区等各种关系,合理配置资源。决不能大拆大建,搞花架子。分校区在不进行更多投资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主校区或其他校区拆解的但可利用的设备,对模拟设施进行必要的修复利用。在必要的条件下,按照中心校区的统一标准实现小平台的升级与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实现新旧设备的融合,实现与主校区的平台对接。
3.安防系统管理条块结合
多校区大学由于地域广,安防设备多,涉及的相关管理部门众多,层次关系复杂,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大规模的安防体系平台是不现实的。集权与分权的管理方式要处理得当,条块化的管理方式势在必行。统一由主校区建立安防平台,按统一标准招标建设各分校区的平台及相关安防设施,小平台集中连接到中心平台,实现联网联运,公共区域可由中心或分中心管理。中心统筹各校区平台运行,建立各级部门分级管理机制,如学生公寓、食堂、实验室、财务中心、学生教室、图书馆等人员密集的场所,明确各归管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安装必要的客户管理端软件,由部门实施对本部门安防系统的管理,保卫部门负责对各级部门的督促检查。
4.建立一套专业的安防维修队伍
现代多校区大学安防设备数量及维护量很大,建立必要的专业化的维修保养队伍很有必要。可以聘用或培养自己的专业维修人员,在建设过程及各个环节中,对各校区的网络构架及设备情况都要有统一的掌控与了解,做到及时有效,并且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
5.要重视安防管理队伍的人才培养
目前,高校安防队伍普遍素质不高,人心不稳,缺少专业化的安防人员。安防设备的建设及管理干部,缺少必要的网络及计算机知识,消防视频监控员素质低、待遇不高。安防建设大部分都是领导直接授权,严重缺失系统科学的规划,“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突出。现代安防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及多功能化,越来越需要掌握网络及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保卫部门应在学历教育及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的发展机会,重视科学创安的政策扶持。应重视消防监控员的上岗培训,重视基本操作技能的提升,提高他们的生活及工资待遇,让高校安防体系不再是一个空壳架子工程。
高校资料室现状及建设 篇7
1 实际工作中气象资料数据的存储情况
县级气象局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事业发展计划的制定、气象业务建设的实施, 以及对气象活动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并对所管辖区域进行气象探测资料的采集、传输及发布天气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 同时对省级气象局及中国气象局的气象资料也担负着管理、收集和转发的任务。要对天气状况做出正确判断, 除了采用设备外, 还要对历年来的气象资料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这些气象资料在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地市级及县级气象局很重视对这些资料的存档, 但绝大部分资料仍然采用报文文件或普通文件的形式保存, 只有小部分采用数据库的形式保存。海量的数据资料在进行查找查阅时比较繁杂, 不利于数据的检索, 对于气象数据的开发应用更为艰难。所以根据当前气象信息资料存储的现状, 建设县级气象信息数据仓库对推进气象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气象服务水平以及丰富气象服务手段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同时也更好的促进了信息资料的共享。
2 建设气象信息数据仓库的必要性
(1)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电子信息时代, 气象服务的影响从农业、建筑这两个传统领域扩展到几乎所有行业, 如航天航空、国防、邮电通信、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与高新技术关系较为密切的领域, 因为我国是作为雷电高发的国家之一, 这些领域最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再加上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环境的保护, 如过度的砍伐树木, 破坏植被, 导致气候环境越来越恶劣, 极端的天气越来越频繁, 有部分地区在降雨的过程中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 气象灾害的发生给人类的经济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和损失, 所以各级部门和政府对气象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 对气象情况预测数据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高, 故单一的天气预报服务明显已经不能满足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决策要求。要想降低气象灾害的损失, 就必须对每天的天气过程进行正确评估, 并对有可能发生的灾害提前警报, 以做好防范准备, 尽可能早的在灾害发生前为决策部门提供建议。而为保证该工作的顺利进行, 必须要有一个气象防灾减灾决策平台, 该平台要根据平常的气象资料数据进行分析, 并结合水汶、地质、交通、农时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要提高数据检索效率必须要有气象信息数据仓库的支持, 因此说气象信息数据仓库的建设是气象部门为地方决策部门提供气象决策服务的现实需要。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自身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天气气候的变化也是相关的, 人们在空暇时间更注重的是精神享受, 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 总要找个时间放松下自己, 所以现在大多人都选择度假或旅游的方式休息, 选择旅游的目的地前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关注下当地的天气情况。过去, 人们了解天气主要是通过电视台播出的《天气预报》, 通过看气象云图了解近三天的天气变化情况。现在人们了解天气的情况除了传统的电视外, 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获取气象信息, 且时间也不局限于三天, 一般可以详细准确的观看一周的天气情况, 这样不管是对于人们的工作还是生活, 基于对天气的准确、详细的了解, 可以制定出合适的计划。但是, 要为公众提供这些渠道必须要有数据仓库的支持才能实现。因此, 气象信息数据仓库的建设是保障公众的生活质量, 为公众气象服务提供多种渠道的需要。
天气气象情况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对工业、农业的发展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分量。虽然有些地区对常见的气象灾害采取了防御措施, 但对于县级以下的大多人来说对这方面的意识并不是很强, 所以相关部门要在提高人们对气象情况了解的基础上, 加强对气象工作的研究。要达到上述目的, 需要继续推进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工作, 进一步完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及基础信息支撑平台和部门间合作机制, 针对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主题, 加工共享数据, 建设地市级气象信息数据仓库, 开发建设防灾减灾决策平台和公众气象服务平台, 以达到气象信息数据共享的目的, 最大程度发挥信息资源使用效率。
建设地市级气象数据仓库是建设现代气象服务系统平台 (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等) 的需要, 也是各部门数据共享、联动合作的需要, 但数据仓库的建设和发展是个长期的工作, 只能一步步的设计和载入数据。由于数据的繁多复杂, 在建设数据仓库的同时要结合使用一些成熟的算法和软件进行气象统计与分析, 减少对数据重复的研究, 以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气象服务的影响已从农业、建筑这两个传统领域几乎扩展到所有行业, 在各个领域中都有涉及, 为更好的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平, 对于县级气象局来说建设气象数据仓库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介绍了现实工作中气象资料数据的存储情况, 从现代气象服务工作的需要和部门联动合作的需要分析说明了建设县级气象信息数据仓库的必要性。
关键词:气象数据资料,数据仓库,建设,必要性
参考文献
[1]谭晓光.数据仓库技术在天气预报决策中的应用探讨[J].应用气象学报, 2006, 17 (3) :325-330.
[2]吴林荣, 罗慧, 鲁渊平, 等.2010年陕西决策部门气象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陕西气象, 2011, 4.
[3]周小云, 俞宙, 刘艳群“.田园气象站”短信的采编现状、问题与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24.
[4]吴焕萍.气象服务信息系统中的若干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C].//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 2011.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现状及建设对策 篇8
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是促进高校健康发展的需要。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 建设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 对于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并能够较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培养好学生干部, 就可以为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榜样, 就可以影响和带动广大青年学生共同进步, 就可以把广大青年学生广泛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从而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发奋成才。
二、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一) 思想政治素质的缺乏。
部分学生干部在思想道德素养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缺乏应有的政治素质。部分学生干部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关心不够, 对当前以及今后所承担的责任模糊。二是功利思想严重。有的学生干部一旦拥有了干部的“官衔”, 就开始滋生官僚主义思想。三是缺乏服务意识。有的干部爱在同学面前摆架子, 拿腔拿调, 服务意识差。四是工作意志脆弱。工作顺利时, 热情很高, 工作积极主动;一旦遇到挫折, 情绪低落, 甚至辞职不干。
(二) 工作作风不端正。
当前, 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逐年增多, 而家庭的宠溺和应试教育的不当导向, 以及社会上许多不良风气的影响, 造成了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过多的关注个人的利益和前途, 对周围的世界表现出“漠不关心”, 这些在学生干部身上也有不少体现, 重个人名利, 轻服务意识, 多形式主义, 少吃苦耐劳精神, 部分学生干部在工作中不能按照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主要表现在: (1) 有的干部借口工作原则, 迟到、旷课、不参加班级活动, 纪律观念不强, 学习成绩严重下滑; (2) 对学生工作老师布置的工作, 不能及时完成, 拖拖拉拉, 即使勉强完成, 质量也不高; (3) 学生干部和同学脱离严重, 不与普通同学交流思想和工作。
(三) 选拔制度不健全。
目前, 学生干部的选拔一般是通过组织推荐、个别任命和竞选的方式产生。但由于选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导致部分学生干部能力、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等。其组织推荐和竞选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在选拔校团委、学生会的干部时, 各院系为了保存本单位学生干部的实力, 从本位角度出发, 将特别优秀的学生留在本单位。在竞选过程中, 大多数评委过多看中答辩者当时的语言表达能力, 忽视本身的思想道德和实际能力, 选出的干部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况下, 中小企业的招聘不应是频繁地应付因员工流失造成的岗位空缺, 不应是大量地招聘高学历层次的人才, 而是需要针对企业发展, 明确企业空余岗位的实际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做到去合适的地方, 用合适的方法, 找到合适的人选的战略招聘。同样, 大学生的合理就业, 是依靠自身能力寻找合适岗位和工作的过程。基于战略伙伴关系理念, 以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为基础的战略招聘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与大学生合理就业的桥梁。
1.沈伟晔.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J].现代管理科学, 2002, 1
2.王成.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J].特区经济, 2006, 12
3.胡美娟.论离职员工作为企业虚拟团队成员的优势[J].企业活力, 2007, 7
4.肖文圣, 周敏倩.企业人才招聘创新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 2004, 9
5.宋煊懿, 苏东伟.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中小企业, 2002, 10
6.朱正亮, 陈珍珠.中小民营企业招聘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07, 29 (3)
7.赵沁平.在“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6
三、深入扎实地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当前,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 是积极向上、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但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学生干部自身的素质问题、学校专职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力量的不足等方面的限制, 导致学生干部队伍出现了一些问题, 从而制约了高校学生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此, 我们必须正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深入研究, 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的方式、方法, 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
(一) 坚持原则, 把握标准, 不拘一格选拔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 关键就在于能否选拔优秀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
1.及早发现, 适时调整。
新生刚刚入学,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还不是很了解, 可以通过学生与班主任的见面交流会, 让每个学生作自我介绍, 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逐步了解学生, 接着再通过学生自荐等形式, 综合考察, 来确定临时的学生干部。随着时间的推移, 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之间有了较多的交流和了解, 前期指定的临时学生干部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点, 这时需适时调整学生干部。可以采用竞选法等方法, 通过上台述职、民主测评、无记名投票等途径来产生学生干部, 这不仅体现了科学公平的选举方式, 也对学生起到了极大的锻炼作用, 这样产生的学生干部才能成为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2.明确标准。
学生干部的选拔需遵循德才兼备这一标准, 具体主要包括品行、学习成绩、能力、表率作用和奉献精神等方面。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和带头人, 其品质、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工作开展的效果。因此, 选拔学生干部一方面要坚持原则、把握标准;另一方面, 在选拔干部时, 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选拔方法。新生班级的班、团干部, 可以由班主任先指定, 过一段时间, 再正式选举或适当调整。高年级和校、院、系的学生干部, 则可以采取“自愿报名、公开招聘”的方式, 根据笔试、面试、组织考察等综合情况来确定。
(二) 严格要求, 关心爱护, 积极培养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选好后, 要注意时刻对他们进行关心、培养和教育, 这是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因为学生干部的思想、性格尚未定型, 他们涉世不深、工作经验不足、学业负担较重, 容易导致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所以对他们工作上要严格要求, 加强管理。
1.定期举办理论培训, 加强学生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和业务理论学习。
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 是增强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 提高业务理论水平的有效方法, 从而帮助学生干部提高理论修养, 开阔视野, 更好地开展工作。
2.注重实际工作锻炼, 提高学生干部的业务能力水平。
积极鼓励学生干部参与各种学生管理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 使他们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
3.积极探索、寻求学生干部培养的新模式。
目前, 高校学生干部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 例如对自身认识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奉献精神等等, 因此, 针对学生干部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我们要寻求和建立其培养的新模式, 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三) 注重实效, 做好学生干部的使用工作。
学生干部的使用, 不仅要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还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展开, 使学生干部的能力在使用中逐步提高。
1.严格要求, 提高素质。
在学生干部的使用过程中, 要求学生干部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进步、刻苦学习、积极主动等等, 能够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要谨防取得一定的成绩后出现的骄躁的情绪, 提高整个学生干部队伍的素质, 为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建立良好的基础。
2.明确职责, 理顺关系。
要明确学生干部的职责, 使学生干部了解所在岗位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通过明确各个学生干部负责的工作, 要做到责任到人, 进一步促进学生干部深入到同学中去,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干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3.充分信任, 大胆使用。
辅导员或班主任要给予学生干部充分的信任, 放手让他们独立开展工作, 全力支持他们的工作, 让他们在独立的工作中得到全面的锻炼, 这样, 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干部的能动作用, 从而使其趋于成熟。
4.定期指导, 及时调整。
学生干部虽然是学生中的佼佼者, 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较强, 但是由于本身人生观、价值观等尚未成型, 所以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错误, 因此, 要定期集中学生干部对前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 对那些工作表现好, 方法合理的学生干部予以表扬, 及时推广他们的工作经验, 对那些工作不负责, 方法错误的学生干部要耐心指导, 及时调整其工作方法, 这样才能使学生干部队伍保持活跃, 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激情和能力。
5.建立制度, 科学管理。
在学生干部使用过程中, 应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 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这对于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规范学生干部的行为, 促使学生干部能够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
摘要: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本文从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做好新时期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三个方面来研究该怎样建设一支优秀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04-10
[2].路民芳.试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 3
[3].石国亮.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的理论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08, 1
高校新媒体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篇9
1.调查对象
十堰市在校大学生2000名。高校新媒体负责人30名。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招生就业处教师1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团委教师1名、十堰市团市委宣传工作干部1名、中国青年网微博负责人1名、青春湖北微博负责人1名、《十堰晚报》微博负责人1名。共调查人员2036名。
2.调查内容
了解在校大学生对高校新媒体阵地建设相关问题的看法;了解其他高校新媒体负责人对新媒体的认识;了解团市委和新闻媒体对高校新媒体运用的意见;了解高校教师对新媒体工作的看法。
3.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调查在校大学生及高校新媒体负责人对高校新媒体阵地建设相关问题的看法。个别访问, 访问高校教师、团市委宣传干部及新闻媒体负责人对高校新媒体运用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结果
1.高校学生网络工具使用现状
第一,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高校大学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软件为QQ和微博, 而人人网、陌陌等手机app在高校学生中使用得并不广泛。
第二, 通过表2看出有59.60%的受访者认为新媒体有助于自身的学习和生活, 其中有29.85%的受访者表示有很大帮助。同时有36.25%的受访者认为使用新媒体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高校新媒体建设现状
第一, 通过表3可以看出高校学生获取校园信息的方法主要还是以教师通知为主, 但因网络媒介的流行, 学生也在逐步使用网络获取校园信息。
第二, 通过表4可以看出高校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新媒体等网络工具。而这些网络工具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方便学校班级通知事务。
3.高校新媒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 高校新媒体队伍建设不完善, 简单说就是只有专人负责, 而不是专业的人来负责。新媒体的“新”就在于不断创新的功能, 而学校负责新媒体的教师和学生因专业、个人实际情况,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挖掘新媒体的种种特色功能。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的官方微博、微信都只使用了最简单的功能, 而像微信、微博中后台服务器对接、自定义菜单回复等功能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
第二, 高校新媒体运用机制不健全, 绝大多数高校没有真正达到利用新媒体引领广大青年关注网媒, 了解校园动态、社会时事政治的目的。目前各高校新媒体发展的趋势, 更趋向个体化, 不管是基层支部, 还是团委部门, 都是以个体为单位在发展, 整体的活跃度较差, 没能利用互转互评去扩大影响的效果, 所以实际取得的效果要比预期成果差很多。
第三, 高校对新媒体运用的认识不深刻, 新媒体主要是趋向于娱乐化的模块, 青年更关注的是新动态、新事物, 更喜欢玩的是各种网言网语, 而各高校只有将引领做到位, 才可以正确地将新媒体推广到青年中, 将团的工作与团员生活相契合。
三意见与建议
1.明确新媒体运营目标
新媒体运用工作一定要围绕组织的宗旨, 服务大局, 任何一个组织在发展自己的新媒体项目时不能仅仅随大流, 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媒体的主要功能是宣传, 而新媒体在宣传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与用户的互动。
2.创新新媒体具体形式
通过新媒体技术传播关于社会发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 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抽象、枯燥的思想理论用形象有趣的形式来阐述, 让更多的用户喜欢, 避免排斥现象。
3.建立新媒体专业队伍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包括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信息技术的操控、交流方式的改变等。新媒体因其种类多样、功能多样, 在运营维护时需要建立专业负责的新媒体团队。团队成员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并能够主动学习、善于实践,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四结束语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精心培育、不断提高、发展充实长期积累的过程。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数字化校园的建立极大地影响着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可以说, 新媒体为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 同时也对其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存凯、夏卫东、王磊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2) :71
[2]杨华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J].理论观察, 2010 (6)
论高校学报品牌建设现状及对策 篇10
品牌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 它能够给企业带来溢价和增值, 它主要涉及与产品相关的名称、图像或记号等, 而高校学报品牌则是高校学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与高校学报有关的一些名称、图像、记号或组合, 是某一个高校学报与其他高校学报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也是读者对某一高校学报产生记忆和印象的重要刺激。由于我国高校学报长期以来处于所在高校的全权领导之下, 是高校的一个行政部分, 市场化微乎其微, 市场参与程度非常低, 因此我国高校学报长期以来都严重缺乏品牌意识。随着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相关改革措施的出台和推进, 高校学报才逐渐产生了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从2000年江年攀论述到现在已经十多年, 通过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推进, 高校学报品牌建设已经完成了从起步到发展的第一阶段跳跃, 但是就如何进一步推进高校学报的品牌建设, 各位专家学者并未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从企业法人的角度对高校学报的品牌建设进行研究。就目前的统计显示, 高校学报的品牌与高校的品牌是成正相关的, 也就是如果某一个高校塑造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 那么就会将这种知名度和美誉度传递给其下属的学报, 反之, 如果某一个高校缺乏知名度和美誉度, 那么其下属的学报也很难有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何打破这种相关性, 使缺乏知名度的高校也能塑造具有知名度的学报, 就是后来者需要继续研究的方向。本文通过对高校学报品牌建设与管理的研究, 旨在为高校学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提供借鉴, 从而促进我国高校学报更能适应市场竞争并走出国门。
二、当前我国高校学报品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一) 品牌意识薄弱, 思想保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 任何产品要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做到具备一定的知名度, 而品牌正是反映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的认知程度的关键所在。而在当前, 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学报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没有将自身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 “只讲生产, 不讲市场”的思想尤其严重, 对学报品牌的建设更是淡薄。更多的高校学报还紧紧依附于其所在高校, 自我经营、自我发展的意识非常匮乏, 认为学报的知名度主要是依靠高校的知名度, 因此缺乏动力去进行自身品牌的建设。
(二) 品牌建设力度不够
品牌建设是指品牌拥有者对品牌进行的设计、宣传、维护的行为和努力, 其目的就是要把企业品牌的良好形象深深地刻在消费者心中, 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 我国高校学报在品牌建设力度上还非常乏力, 主要体现在学报的同质化严重, 对目标市场细分滞后。各大学报都将科研、教学人员作为其主要的目标市场, 并未进行深入的市场细分, 而且在这一模糊的目标市场上, 大家都提供的是千篇一律的学术论文, 缺乏自身特色和核心价值, 当然就很难在受众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 缺乏正确的品牌战略规划
品牌战略就是企业以创建名牌、维护名牌为核心, 利用品牌效应带动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在市场经济下, 任何企业要想获得成功, 必须制定详细可行的品牌战略, 力图使企业品牌在短时间内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并持续之。这一战略在我国企业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采纳, 但是由于高校学报的尴尬位置——既与高校存在严重的依附关系, 又离不开市场经济——从而导致了高校学报在品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上的滞后和错位。其滞后主要表现为许多高校学报特别是地方高校学报对品牌意识的淡薄, 没有动力进行品牌建设;其错位主要表现为许多高校学报特别是一本高校学报对“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等乐此不疲, 将更多的成本耗费在“攻关”环节, 既造成了成本的严重浪费, 又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四) 品牌传播意识薄弱且手法单一
品牌传播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企业利用广告、公关、销售、人际等方式将企业的品牌进行推广, 以扩大企业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当前, 在我国高校学报市场化率严重偏低的情况下, 高校学报的品牌传播意识也极其缺乏, 学报管理者们普遍认为高校学报的品牌传播必须依赖于高校品牌的传播, 极少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品牌传播, 而且也缺乏对现代品牌传播媒介的使用, 如广告。就目前的现状而言, 我国高校学报还从未尝试过有偿广告宣传, 更多依靠的是单一的手法, 即人际传播, 利用读者的口耳相传和校际之间的相互传阅来实现学报品牌的传播。
三、高校学报品牌建设与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 以差异化战略建设个性鲜明的学报品牌
1. 增加竞争意识。
竞争是市场经济永恒的旋律, 也正因为竞争才赋予了市场经济活力和效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高校学报的市场化改革也势在必行, 如何在市场中处于不败地位, 那就是必须要进行差异化战略。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必须培养竞争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的重要一点就是要敢于竞争、勇于竞争, 这是高校学报融入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 也是进行差异化决策的前提。
2. 差异化的市场定位。
具备了市场竞争意识, 仅仅是学报融入市场的第一步。在进入市场经济大潮后, 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的差异化发展模式。目前, 我国高校学报已经有一千多家, 而且绝大多数学报的同质性严重, 不管是在市场定位还是在办刊风格或栏目设置上都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同质化程度越高的市场, 竞争也就越残酷。因此, 为了避免在同质市场上的无谓竞争, 必须进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这就需要高校学报从自身的办刊定位、期刊形象、载文质量等多个角度入手, 严格将自身与竞争对手相区分, 同时还要兼顾所在学校的学科优势、所在地区的地理人文优势, 比如延边大学学报的“朝鲜·韩国学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的“鲁迅研究”等。
3. 创办特色栏目。
特色栏目好比是企业的特色产品、拳头产品, 它是高校学报实行差异化战略的关键所在。通过具有特色的栏目支撑学报的发展, 以特色栏目的知名度提高学报的知名度, 是实施特色栏目建设的主要目的。特色栏目的创办必须有重要的依托, 比如所在高校的学科优势, 如河南大学学报的“编辑学研究”栏目就是依托河南大学的编辑学科优势而创办的, 这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学报是依靠所在地的区位和人文优势而开设特色栏目的, 这种特色栏目一般都是不可取代的, 比如三峡大学学报和重庆三峡学院学报都以“三峡研究”作为其特色栏目, 而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则以其所在地湖北恩施特有的土家族文化为依托创设了“土家族文化研究”特色栏目。
(二) 以学术精品塑造学报品牌的灵魂
1. 加强组稿。
组稿是针对作者主动投稿而言的另一种有效的采稿途径, 相比于作者主动投稿, 编辑部积极组稿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而且也是检验学报编辑业务熟练程度的重要手段, 因为它体现了学报编辑的业务水平、社交能力以及辨别稿件质量的能力。因此, 在组稿的过程中, 编辑一定要对学科发展的热点、前沿等学术问题有相当的了解, 并对学科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预见能力, 然后基于此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选题, 在此基础上, 从自身学报的办刊宗旨、栏目设置、区域位置等因素出发, 面向全国乃至全球联系相关专家学者, 积极约稿组稿, 这样才能不断培育和凸显自身学报的品牌。
2. 严格审稿。
严格的审稿对于学报的发展不言而喻。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 我国高校学报的审稿工作大多坚持了从严审稿的原则。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引入高校学报系统, 以至于不少高校学报审稿工作的严肃性开始有所松动, 关系稿、高酬稿、内部稿、职称稿、课题稿等破坏审稿公正性、严肃性的用稿行为屡见不鲜, 这不但不利于反而有害于高校学报品牌的建设。要创建品牌学报, 就必须严格贯彻“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坚决杜绝关系稿, 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 不以职称和课题等为用稿的标准, 不拘一格地录用优秀稿件, 这对于有能力的年轻学者更是一种鼓励。但是, 在特色栏目打造的过程中, 也需要对符合条件的稿件进行区别对待, 以达到对特色栏目支撑的作用, 这也有利于个性品牌的创建。
3. 积极培育作者群。
稿件对于学报就如同原材料之于产品, 如果稿件来源不足, 必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好的学报都无法正常运转。在高校学报队伍日趋庞大的今天, 稿源之争日渐激烈, 如何保证每一期的学报都有足量的、高质量的稿件对于学报来说是头等大事。于是, 稳定的作者群就成了解决稿源不足的重要手段。培育作者群就必须以人为本, 以作者为本, 对给学报主动投稿的作者的基本信息要充分了解, 并建立数据库, 定期对作者进行回访交流;另外, 对未给学报投过稿, 但是却在学科领域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也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不但要诚邀这些专家和学者本人, 还要诚邀其培养的硕士、博士为学报赐稿或组稿。
(三) 以编辑人员素养夯实学报品牌的关键
编辑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报编辑出版质量的高低, 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办报办刊队伍”是高校学报品牌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高素质的编辑人员既要对学术、编辑、经营发行等学报业务有强烈的责任心, 还要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具体而言, 打造一支质量过硬的编辑队伍,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建立人才招聘机制。在一些高校, 学报编辑部的人事岗位被“人情”、“关系”等占据, 很难招聘到专业人才。因此, 高校学报要品牌化运作, 就必须对学报招聘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笔试、面试, 吸收政治过硬、专业过硬的人才, 提高学报编辑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是搭建激励平台, 对学报编辑人员进行必要的激励, 使其能够不断的成长和发展。合理的激励品牌主要包括公平的竞争体制、质量优先的考核体制、效率为重的评价体制和多劳多得的报酬体制, 只有如此,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编辑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 精心印刷包装, 为品牌建设服务
印刷和包装的质量, 在产品竞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高校学报竞争中特色栏目、学术质量等因素更加重要, 但是印刷和包装却不能忽视。上乘的印刷和包装质量能将学报特色和质量一目了然地呈献给受众和读者, 使之更快地认识学报、记住学报。因此, 要创建学报品牌, 打响学报品牌, 就必须在包装和印刷上下工夫。首先, 要注重对学报封面、封底的设计, 在用纸、图文设计、颜色搭配方面要请专业人士操刀, 一改过去学报那种单调、沉闷、平庸的封面设计。其次, 要注重内部印刷质量, 不能只注重外表设计, 不注重内在质量。字体、行距、段落、图像等的选择和排列要符合人类视觉感知原理。最后, 在装帧设计上务必做到装帧整齐、坚固, 不易脱落, 无缺损、折页、倒页和空白页等。
(五) 加强宣传策划, 快速抢占市场
宣传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快速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 尤其重要。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的高校学报对于品牌宣传的力度明显不够, 一是没有认识到宣传的重要性, 二是没有合适的宣传方式。在市场经济下, 宣传的主要方式就是广告。但是, 由于高校学报的利润薄, 对于高额的广告费用无法承担, 所以一般而言, 高校学报使用最多的宣传方式就是刊登征订、征稿启事。这种宣传方式虽然成本低, 但是宣传效果也有限。因此, 在此基础上, 还可以通过召开读者、作者见面会, 举办征文、征稿等比赛活动、期刊推介活动, 学报之间相互宣传等方式来加强学报的宣传推广活动, 使更多的作者、读者能够了解学报的办刊定位、办刊特色等。
四、结语
高校资料室现状及建设 篇11
一工作现状
1转变党员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党员发展质量
一是建立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从过程管理来说,荐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党员发展对象,都有明确严格的条件要求,注重每个环节的培养考察。既考察其政治素质、学习成绩,也考察其入党动机、理想信念;既考察其平时表现、群众基础,也考察其在关键时刻的态度和表现。从教育培养来说,把重心从“入党前”转向“入党后”的教育,通过党校实行分级培养。对入党积极分子侧重党的基本知识的普及,以理论授课及自学讨论为主,对党员则侧重实践教育和党性分析。
二是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尝试开展党员发展公开答辩制。对符合入党要求的发展对象进行公开答辩,由党组织负责人、支部书记代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组成答辩委员会,通过自我展示和答辩环节,对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其对党的基本知识理解程度以及如何在实际中发挥党员作用进行全面地了解。也通过公开答辩环节,让普通同学对入党的条件、对发展对象有更深入的认识,增强公开监督的力度和范围。
2规范基层党建工作,着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一是组织设置上,以有利于党组织开展工作,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有利于党组织作用发挥为原则,科学设置党支部。教工支部建在研究所上,学生党支部以专业建制为基础,同时积极推进高年级支部建在班上的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注重党建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了一系列的党员教育制度。如建立党员帮扶制度、党员联系学生寝室制度、党员义工队制度等,让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爱,也让师生党员深入群众,关心集体,在服务中提升党性,树立形象。建立健全党员培养教育制度,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通过以侧重党性提升为内容的党员培训全面提升党员的党性意识。建立党员考核制度,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年度考核,举行公开述职述廉,把纪实考核与现场打分结合起来,确定党员的考核等次。
三是加强对学生支部的指导,制定学生入党基本流程图,严格按照党员发展工作程序,指导学生党支部公平、公开、公正地开展党建各项工作。明确学生入党基本条件及毕业班学生入党要求,做到慎重发展、择优发展。
3创新载体抓党员教育,着力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近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日益重视对党员的后续教育,围绕如何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如何有利于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断创新党建活动载体。
一是开展支部创新活动,创建“一支一品”。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支部创新,每年通过支部创新活动答辩与评审,来促进支部活动形式、内容等各方面的创新。如党员示范科研小组、入党公开答辩、风采党课等。
二是建立并发展各类党员服务站。依托服务站,开展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各类活动。比如建立党员义工队,通过义工活动,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及服务意识;建立校企合作的党员教育模式,使党建活动由课堂向实践转变,由学校向社会转变,使党员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建立红色实践基地,与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既增强党员的爱国情怀,又提高党员的服务能力。
三是开展党团文化节活动,达到“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的目的。“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把党建工作融于校园文化活动中,更有助于党员作用的发挥。
二存在的问题
1党员的后期教育培养力度不够,党员培养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目前各高校非常重视党员的教育培养,也形成了相应的制度,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制度的执行缺乏配套的激励监督考核,有时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教育预期的目标。由于学生支部书记(大多由辅导员担任)队伍稳定性不高,党建经验也相对缺乏,导致党员的教育培训缺乏统筹和连续性。
2教工支部活力不足,组织战斗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个支部在党员和群众中有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决于支部作用能不能很好地发挥。支部作用发挥得好,成为大家心目中的“主心骨”,自然就会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工党支部存在软弱涣散的现象,有的党支部对党员的关心不够,有的教工党支部班子成员只注重自己的业务工作,而对做支部工作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较少,使教工党支部的工作缺乏主动性和活力。一些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较高、业务水平较高或工作能力较强的党员亦不太愿意做支部工作。一些教工党员对教学和科研工作比较重视,而对政治学习和组织活动缺乏兴趣。种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工党支部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党务干部激励培训手段缺乏,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校资料室现状及建设 篇12
一高校师德建设现状
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各种新事物、新问题应运而生。在这种形势下, 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主流趋势良好, 但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 新事物、新问题的不断冲击, 腐朽、陈旧的思想文化的逐渐渗透, 对部分教师的师德培育造成影响, 师德缺失现象在教师队伍中层出不穷。
(一) 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1缺乏学术道德
近年来, 部分高校教师综合素质及学术道德水平欠缺, 心态过于浮躁, 一味的迷恋行政职务, 科研能力及进取心不强;学术研究出现低水平复制现象, 学术成果虚假抄袭、粗制滥造, 学生学术成果被有些教师无偿占用, 套取科研经费, 学术研究乏力, 其功利思想愈加严重, 影响了高校教师学术水平的发展。
2 缺乏敬业精神
在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有些教师将教育单纯看成谋生的手段, 将师生关系当做价值交换, 师生关系逐渐趋于利益化和世俗化。职业信念的不稳定, 使得部分高校教师缺乏教师应有的敬业精神, 对教学工作得过且过。有些教师在校外兼职, 对高校教育的本职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 高校教师应有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严重缺失。
3 缺乏责任意识
高校教师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力量, 应注重“育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纵观当前的高校教育, 有些教师单纯的认为只要做好教书工作, 就完成了本职任务, 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的教育方式, 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无法获悉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心理所需, 缺乏对学生足够的关爱,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 并且严重影响了高校的育人效果。
(二) 高校师德建设机制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合理的培训机制
有些高校教师未能以师德规范对自身进行严格的要求, 并且高校又缺乏师德方面的相关培训, 高校师德建设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未能触及到师德建设的本质所在。另外, 师德培训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 集体座谈的形式收效甚微, 单纯的依靠法律条文内容乏味。
2 缺乏科学的评价与奖惩机制
目前, 一些高校的师德评价以奖惩性评价作为主要方式, 即在多方面多层次的测评下, 根据先后比例选拔优等级, 以优、中、劣等级作为教师晋级、加薪、奖励、处罚等的依据, 师德评价成了对教师的奖惩手段。这种评价和奖惩机制虽然会对教师的师德表现做优劣区分, 但是这也会使教师将师德表现转化为与利益挂钩的暂时性行为, 忽略了高校师德建设的持续长久发展, 更失去了师德评价的导向作用与指引教师未来发展的作用。有些评价体制过度要求定量考核, 以数据表现等级, 忽略了“师德”评价所带有的特殊性, 师德评价走上了过度量化的趋势。
3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内外并重的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高校教师自身的严格约束, 更需要有效的师德监督机制对其进行外部管束。高校师德建设若没有外部压力对教师予以管控, 高校教师就会缺乏足够的动力去践行师德规范。对于现存的师德监督机制而言, 还未实现有序化与公开化, 其监督结果没有涉及教师利益, 因而其监督效果往往不佳。
4 重科研轻教学的学术机制
我国高校教师存在明显的学术性倾向, 过于注重科研学术性研究, 轻视对学生的教育教学, 学术功利化严重, 名利思想泛滥, 学术不诚信现象积聚。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 个别教师贪图名利, 治学不严, 教学不慎, 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学术研究上。更有甚者在申报科研项目、考评职称上弄虚作假, 学术道德逐渐衰弱。这些不但没有使学术研究取得相应的进步, 反而耽误了正常的教学授课, 高校教师学术前景堪忧。
二影响高校师德建设的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渗透下, 以及改革开放的进步与发展中, 我国社会逐步进入转型期, 腐朽思想的冲击使得当前的高校师德建设面临诸多问题, 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
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思潮不断深入, 其中难免有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侵袭着传统的价值观念, 使高校教师在新思想、新观念的漩涡中逐渐迷失师德建设的正确方向。不良风气的渗透侵蚀, 使有些教师逐渐丢失了责任意识、教师职责和敬业精神。
第二, 在现代高校管理中, 逐渐将创收作为第一要务, 将职称晋升、奖金、工资的发放作为教育管理的中心要素, 使得多数教师过分重视名利, 而忽视了教书育人、辛勤奉献的教育本质, 忘记了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
第三, 高校对年轻教师师德素养的培训力度不足, 以及不完善的师德建设机制, 严重阻碍了师德建设的健康发展。首先以年轻教师为主的高校师资队伍, 缺乏足够的成熟度, 高校不注重对青年教师师德素养的培训, 很难保证青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育人质量及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其次, 不完善的师德建设机制, 不明确的管理权限, 使得高校师德建设在相应的管理部门上, 没有形成集中的管理合力, 高校师德建设缺乏完善系统的机制保障。
三高校师德建设发展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核心内容, 为高校师德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指引正确的前进方向, 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时也为当前的师德建设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方法与视角。
(一) 理想信念引导
理论武装是高校师德建设的着力点和出发点, 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使其内化为高校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外化为教师行为规范, 并付诸自觉行动, 将其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学校各部门应进一步创新理论学习方式, 组织深入学习理论纲领与党的文件, 开展理论研讨会, 创建师德教育论坛, 以各项实际行动深化师德建设, 使其更加规范化, 经常化。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作为理论教育的重点内容,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理念, 帮助教师提升对道德现象的判断能力, 对时事政治的洞察能力, 以正确的育人理念引导高校教师不断提升其自身素质。
(二) 榜样模范激励
高校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 强烈的责任感与成就意识, 在高校中往往有很多政治立场坚定、道德素养高尚、思想境界高远的专家学者, 在这些学者身上充分彰显着高尚的道德情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展露无遗, 他们是高校师生应极力效仿的楷模, 学校应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大力弘扬优秀的师德风尚, 在高校中营造为人师表、高尚师德、教书育人、严谨教学的优良风气。广大教师应积极的反省与超越, 坚守教育阵地, 教好书的基础上育好人, 在课堂中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 将教室真正转化为弘扬师德、展现师风的主要阵地, 将思想教育巧妙的融入到课堂之中, 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做好人、行好事, 彰显出高校教师的真正教育价值。
(三) 完善评价机制
在实际的高校评价体制中, 对科研成果、教学质量、师德师风这三者的评价, 通常是科研最重、教学次之, 而最容易被忽略的则是师德师风, 在学校具体的考核和职务聘任中, 师德也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成分。要加强师德建设, 就要求学校将师德严格评价体制, 将师德评价落实到实处, 适时开展师德评议调查, 将师德评价真正的作为教师考核、晋升的标准之一, 对师德不合格的教师要及时的发现, 并帮助其认识、反省;对于思想道德水平极其恶劣的教师应及时清除, 保持教师队伍的高尚与纯洁。另外, 完善激励机制, 对师德建设中表现优秀的集体和个人, 予以表彰和奖励, 在进修、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师德标兵。
(四) 健全利益保障体制
师德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 真正从教师出发, 关心教师所想、所需、所求, 从教师着手, 体现教师利益, 才能更为有效的开展师德教育。任何道德行为都集中反映着社会中的利益关系, 师德规范只有体现、代表教师利益, 师德建设才能有广泛而深入开展的基础。所以, 高校应大力健全利益保障体制, 关注教师发展需求, 为高校教师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 创建广阔的发展平台, 使教师拥有一个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 在积极愉悦的环境中展现师德的魅力与张力。
优良的师德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和灵魂, 是高校创建和谐校园的道德基石, 影响着学生的未来与学校的发展。高校应大力开展师德建设,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到高校师德建设之中, 在实践中传播优良的师德师风, 探究高校发展规律, 丰富师德建设内涵,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人, 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 以严格的评价体制约束人, 以完善的利益保障关心人, 由此, 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营造积极合理的氛围, 探索师德建设更为有效的发展路径, 着力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队伍, 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增添助力的同时,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品德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黎开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师德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04) .
[2]张开江, 屠火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路径[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1 (04) .
[3]吴兵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高校师德建设探析[J].职教通讯, 2013 (11) .
【高校资料室现状及建设】推荐阅读:
高校资料室建设09-12
高校院系资料室09-03
高校专业资料中心12-10
高校教学秘书备考资料08-02
高校辅导员笔试资料真题09-13
高校教学资料保存管理问题研究09-02
八上综合性学习 高校重点讲义资料01-19
高校招聘辅导员考试中的内部资料12-26
高校班级管理的现状及模式探索07-31
浅析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及改革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