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重度肺炎

2024-10-04

儿童中重度肺炎(通用4篇)

儿童中重度肺炎 篇1

笔者所在科从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之间应用头孢哌酮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中重度肺炎4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为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88例肺炎患儿,年龄2个月至6岁,男52例,女36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中重度肺炎的诊断标准。将88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0例。

1.2 方法

对照组:头孢哌酮100 mg/(kg·次)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7~14 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阿奇霉素10 mg/(kg·次)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浓度为1 mg/ml,每日1次,疗程7 d。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痊愈加显效合并计算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n,%]

注: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5.43,P<0.05)

3 讨论

按照传统观点,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能联合应用[1]。传统观念认为,大环内酯类快效抑菌剂能迅速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致使细菌合成细胞壁的过程停止,生长代谢处于静止状态,而β-内酰胺类繁殖期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就是影响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杀菌作用的。二者联合应用后,前者抑制了敏感细菌的生长繁殖,使后者难以充分发挥杀菌效能,疗效降低,故被列为禁忌。近年来这一观点受到质疑,许多证据表明,二者联用在治疗许多感染尤其是一些严重的或难治性的感染效果良好。其机制推测为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除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外,还具有很强的细胞内穿透作用,能以高于细胞外20~30倍的浓度在巨噬细胞内聚集,待巨噬细胞迁徙至炎症部位后再释放出来,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十分有利。同时,通过破坏敏感微生物的细胞壁和包浆膜的完整性,影响细菌的主动外排系统,保持药物菌体内的较高浓度,利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细胞壁的破坏,从而杀灭细菌[2]。同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影响体内的免疫功能,是有促进抗体网状内皮系统和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的能力[3]。资料显示,治疗组头孢哌酮联合阿奇霉素临床有效率95.83%,对照组单用头孢哌酮临床有效率80.00%,两组差异显著(χ2=5.43,P<0.05),证明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是合理和有效的。二者联合应用治疗儿童中、重度肺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在广大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临床如对合用有顾虑,可调整给药顺序为先杀菌剂后抑菌剂。

参考文献

[1]戴自英.临床抗菌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110-111.

[2]程书权,张富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儿科疾病应用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4):251.

[3]愈森洋,蔡柏强.呼吸内科主诊医师401问.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97-298.

儿童中重度肺炎 篇2

中重度智障儿童的语言词汇贫乏, 理解和表达能力有限。所以语言训练一直是中重度智障儿童的主要教学内容。儿歌由于它语句简短、有节奏感等特点, 是智障儿童语言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儿歌及中重度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对儿歌教学与他们的语言发展作一定的探讨。

一、儿歌内容的选择与编写

1. 短小精炼中重度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非常有限,

发音器官的问题、大脑语言中枢神经的缺陷等原因导致大部分的孩子都只能说简单的字词和词组。因此, 儿歌要短小精炼, 一般控制在五字左右。如果太长的话, 儿童很难将句子连贯起来读。

2. 富有趣味性中重度智障儿童的有意注意能力发展

滞后, 思维主动性差, 在思维形式上仅局限极其简单的形象思维。所以在儿歌内容设计上要富有趣味性, 能够给予儿童足够的刺激, 引起儿童的无意识注意, 才能逐步培养有意识注意能力和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 浅显易懂性由于中重度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非常

低, 所以在儿歌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浅显易懂, 以学生所见所闻的生活素材为主, 否则学生无法理解儿歌内容, 也就很难去学习和应用了。

4. 音乐节奏性儿歌本身就有一定的韵律性。

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押韵, 或者具备一定的音乐节奏感, 读起来朗朗上口, 易学易记。

二、儿歌的教学策略

1. 利用多媒体手段理解和感受儿歌。

多媒体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立体, 有很强的互动性, 可以充分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在儿歌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它能很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突破儿歌的难点, 引导儿童去理解儿歌的内容, 感受儿歌表现出来的意境美, 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

如我在教学生学习《小雨沙沙》 (小雨点, 沙沙沙, 落在花园里, 花儿乐得张巴。小雨点, 沙沙沙, 落在鱼池里, 鱼儿乐得摇尾巴。小雨点, 沙沙沙, 落在田野里, 苗儿乐得向上拔。) (摘自元平学校校本教材三年级生活语文) 这一儿歌时, 运用Activ Inspire白板软件设计了课件思路如下:首先让学生看动画“大雨”“小雨”, 运用视觉、听觉分辨两种声音的区别来揭示题意。然后学习儿歌, 分别用图片来感知各个不同的场景。运用动画来理解“花开”“鱼摇尾巴”等句子。最后通过白板软件的互动动, 并且对儿歌有形象的感知和深入的理解。

2. 利用音乐的融入朗读和感受儿歌。

研究证明音乐对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很多良好的影响。如可以减少人的紧张焦虑, 促进放松;可以长时间地吸引和保持人的注意力等等。在中重度智障儿童的儿歌教学中, 合理地运用音乐, 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促进语言的发展。根据儿歌不同的节奏和情绪选择背景音乐。如儿歌《白米饭》“白米饭, 喷喷香, 小朋友, 尝一尝, 吃得饱, 长得好。不让米饭掉地上。” (选自元平校本教材生活语文重度三年级) 这首儿歌基本上是三字一小节, 节奏特别强, 读起来比较轻快, 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比较轻快一点的, 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来配乐。如配上《两只老虎》的曲子等, 把儿歌内在的节奏外化出来, 再通过旋律, 让儿童在音乐的氛围中朗读儿歌。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另外一方面, 根据节奏来读, 学生更容易断句、把握停顿, 更符合中重度智障儿童语言的特点。另外也可根据现成的乐曲配上儿歌的词来进行唱读。如在教学生认识周围的事物时, 可以套用《小手拍拍》儿歌“小手儿拍拍、手指伸出来、眼睛在那里、用手指出来……”, 另外也可以在旋律不变的情况下把内容改成“鼻子什么用, 用它闻一闻……”等等。这种方式的学习, 儿童通过对儿歌的唱诵, 不仅提高了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而且有助于儿童积累词汇, 提高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3. 配合律动记忆和背诵儿歌。

律动是指根据儿歌的旋律和节奏, 再结合语词做相应的动作, 动作记忆是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 不仅容易记, 而且保持的时间比较长。把语词记忆和动作记忆结合起来, 不仅有助于理解语词的意义, 更有助于对语词的识记和保持, 促进儿童的语言积累。如儿歌《眼耳口鼻手》眼耳口鼻手, 你有我也有, 鼻子闻花香, 说话要用口。耳朵听音乐, 劳动用双手。眼睛转一转, 分清美与丑。 (选自元平学校校本教材中度智障四年级第三单元儿歌) 在这首儿歌中, 每读到一句的时候就可以模拟动作, 指“眼耳口鼻手”, 模拟“闻花香”、模拟“听音乐”等等, 这样根据动作很容易记住儿歌内容。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 中重度智障儿童学习儿歌的情绪比较积极, 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性大大提高。同时加深了儿童对儿歌的理解和记忆, 积累了语言素材, 从根本上促进了儿童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儿童中重度肺炎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有中重度哮喘的患儿, 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分别是3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布地奈德对患儿进行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布地奈德联合沙美特罗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平均年龄在7岁左右, 患儿的身高体重、患病时间以及病情程度均无大差别。在经过治疗后, 得到的相关数据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刚进入治疗阶段, 患儿吸入布地奈德250μg/次, 2次/d;半年后吸入量不变, 但改为1次/d, 再持续吸入1年。

1.2.2 治疗组的治疗方法

刚进入治疗阶段, 患儿吸入布地奈德250μg/次, 并追加沙美特罗50μg/次, 2次/d;半年后吸入量不变, 但改为1次/d, 再持续1年。

1.3 检查内容

在给患儿用药前, 用药后的第7天开始及第6周均要测定其肺功能, 2~3次/次, 去最好值。受测内容为治疗前第1秒和治疗后第1秒的肺活量 (FEV1值) 以及呼气流量峰值 (PEF值) 。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观察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和接受治疗后的FEV1值 (即第1秒肺活量) 和PEF值 (即呼气流量峰值) 的变化, 采用美国生产的6200型肺功能检测仪, 每次测定时要复测2次或3次, 取最好值, 见表1。还要记录患儿在接受治疗的前后, 白天和夜间的症状变化, 采用美国胸科学会哮喘控制测试表, 见表2。

表2运用“5分制”的计分方式, 评分标准如下:白天:0分无症状;1分, 有1次症状;2分, 有2次到5次症状;3分, 有5次以上症状, 或少次的剧烈症状;4分, 症状非常严重, 直接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活动。夜间与白天方法相同。

3 讨论

儿童哮喘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的最常见呼吸道疾病, 近年来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 1990年全国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为0.91%, 2000年已上升为1.5%, 这个数字意味着我国存在1000多万哮喘病患儿[3]。而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 目前已知的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全身用激素 (即布地奈德) 、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即沙美特罗) 、缓释茶碱、抗IgE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剂量的药物等。其中以布地奈德联合沙美特罗疗效最为显著[4]。

布地奈德是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它能增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 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抗体合成, 从而使组胺等过敏活性介质的释放减少和活性降低, 并能减轻抗原抗体结合时激发的酶促过程, 抑制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和释放而减轻平滑肌的收缩反应;而沙美特罗是一种新型选择性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一次剂量其支气管扩张作用可持续12 h。尚有强大的抑制肺肥大细胞释放过敏反应介质作用, 可抑制吸入抗原诱发的早期和迟发相反应,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5]。在临床应用中, 沙美特罗可以增强细胞质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进入细胞核的能力, 从而辅助了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而且还能辅助布地奈德诱导的嗜酸性细胞的凋亡, 增强了对嗜酸性细胞的抑制作用;同样的, 吸入了布地奈德之后会增加呼吸道吸收沙美特罗的能力。在目前已知的吸入性药物中, 布地奈德的脂溶性是最好的, 同时在吸入沙美特罗后, 也增强了肺部对于炎症的抗性, 两方面相辅助, 从最大程度上完成治疗, 并且降低自身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6]。

综上所述, 该次观察表明, 在治疗儿童中重度哮喘方面, 使用布地奈德联合沙美特罗是比较奏效的, 因为它们具有互补的作用, 可以协同完成治疗, 值得将此方法推广到临床应用中去。

参考文献

[1]周新.对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评价[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0, 14 (5) :57-58.

[2]周雅燕, 郑跃杰, 刘灿霞, 等.联合吸入治疗儿童中重度哮喘疗效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 19 (12) :1035-1037.

[3]李玲妹, 张耀义.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罗联合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0, 12 (28) :105-107.

[4]钟南山, 郑劲平, 刘晓青, 等.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与联合吸入两种干粉剂治疗成人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对照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 25 (6) :371-374.

[5]罗征秀, 龚财惠, 蒋永惠, 等.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卡松治疗儿童重度哮喘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 2009, 11 (5) :20-22.

儿童中重度肺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紫金县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共63例, 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检查和细菌学检查,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及肺炎严重程度评分 (PSI) [2]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 女31例, 年龄30~78岁, 平均53岁。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莫西沙星治疗组和头孢呋辛+罗红霉素组, 对照组30例, 男16例, 女14例;平均年龄52.9岁。治疗组33例, 男17例, 女16例;平均年龄53.2岁。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既往史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序贯治疗组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400mg, qd, 静脉滴注, 滴注100 mL不少于60min, 3~5d后改为盐酸莫西沙星片0.4g, po, qd, 总疗程度10~14 d;治疗组给予头孢呋辛钠, 每8h给1.5g, 用生理盐水100mL稀释静脉滴入, 疗程10~14d, 口服罗红霉素, 每次0.3g, 每天2次, 疗程10~14d。两组均给予一般综合治疗措施, 包括休息、营养、低流量给氧、支气管扩张、平喘、祛痰, 以及其他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

序贯治疗转换窗的确定[3], 即莫西沙星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给药的时机: (1) 经静脉给药后病情显著好转或稳定, 咳嗽、呼吸困难症状逐渐改善, 体温恢复正常至少24h,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恢复正常; (2) 口服能耐受, 无胃肠道吸收障碍; (3) 无明显感染合并症或并发症; (4) 无明确高危因素和耐药菌感染。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临床疗效分为4等级: (1)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恢复正常, 痰培养转阴。X线胸片显示炎性病灶基本吸收; (2) 显效:体温正常, 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白细胞计数正常, X线胸片显示炎性病灶大部分吸收, 痰培养转阴或2种菌培养后仍有1种细菌阳性; (3) 进步:临床症状、体征有改善, 实验室检查未恢复正常, 痰菌培养仍为阳性; (4) 无效:临床病情加重或死亡, 痰培养阳性。以痊愈和显效例数计算有效率。

1.4 安全性评价

不良反应按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和无关5级进行评定, 前三者合计为不良反应总数, 据此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0.0进行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方法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9.7%和56.7%, 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93.3%, 经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方法检验, 结果见表2, P=0.19 (两侧) , 表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

2.2 安全性评价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3例, 1例表现腹泻和2例出现皮疹, 占10%。治疗组中2例皮疹, 故两组在治疗CAP中的安全性上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3.1治疗效果、安全性、经济性是指导医师制定出合理的治疗处方的三个因素, 喹诺酮类抗生素抗菌谱广, 抗菌活性强, 被临床广泛选用, 但随着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使用, 病原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已迅速增长, 对于重症肺炎药物选择应选择抗菌谱更广、效果更好的新 (呼吸) 喹诺酮药物;莫西沙星为第4代新型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 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及非典型病原体 (支原体、衣原体、军团杆菌) 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具有组织渗透力强、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因此在理论上其可达到多种抗生素的整合作用, 可避免配伍引起安全隐患, 减少治疗成本。

3.2优势序贯疗法应用抗生素是指在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静脉给药, 在病情改善 (通常在用3~5d) 后转换为口服抗生素, 一般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剂型之间转换;序贯疗法的关键是选择恰当的时机转换药物。“序贯转换时间窗”是一般中位时间是3d。病情重者需4~6d, 本文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的多方因素提出序贯转换时机。序贯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医疗费用低、院内感染机会小的优点, 且口服给药减少患者接受侵袭性操作的痛苦及静脉炎的发生, 便于患者下床活动, 提高生活质量。

3.3通过本文对单独采用4代喹诺酮药物与采用头孢呋辛与罗红霉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93.6%, 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但是莫西沙星痊愈率为69.7%, 高于联合组的56.7%, 因此本试验表明莫西沙星序贯治疗重症肺炎, 具有安全、有效、经济、方便、依从性好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3.4莫西沙星规范用药[4,5]

(1) 遵守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的原则:有效控制感染, 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规范使用剂量和疗程, 依据微生物的药敏试验, 调整经验用药, 确定给药途径, 防止浪费。 (2) 考虑年龄与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医师应充分考虑有基础疾患者群、老年人群的药物代谢特点, 制定合理的个体用药方案。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应禁用, 有抽搐或癫痫病史、肝肾功能不良患者应慎用。 (3) 18岁以下青少年严禁使用此类药物, 防止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以老年人多见, 因此, 老年人应慎用并减量使用。 (4) 掌握联合用药指征, 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出现理化性质改变, 掌握正确配伍使用方法。 (5) 避免光毒性, 用药期间应告之患者尽量避开阳光的直接照射或人工紫外线的照射。 (6) 不良反应处理:有恶心、腹痛、腹泻等, 可能与喹诺酮类药物分子结构中的喹酸对胃肠道的刺激有关, 因此应避免空腹服用喹诺酮类药物。发现皮疹或者其他变态反应时, 应立即停用药物, 严重变态反应可根据临床需要应用肾上腺素或其他复苏方法治疗, 包括吸氧、输液、应用抗组胺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气道护理等。

摘要:目的 从临床疗效和治疗成本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简化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将紫金县人民医院住院部重症CAP住院患者63例, 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30例给予头孢呋辛与罗红霉素, 治疗组33例给予莫西沙星序贯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93.6%, 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差异。结论 单用莫西沙星序贯治疗方案治疗重症CAP能达到头孢与大环内酯类联合治疗方案的效果, 可减少药物使用数量, 降低治疗成本, 安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重症肺炎,新喹诺酮,序贯疗法,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9, 22 (4) :199-201.

[2]曹彬, 蔡柏蔷.欧洲《成人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指南》简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 (10) :717-718.

[3]李俊, 余荣环.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 2008, l3 (8) :986-989

[4]李艳红.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J], 药物与临床, 2009, 18 (10) :93-94.

上一篇:叠加作用下一篇:美国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