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嘴现象(精选5篇)
插嘴现象 篇1
“要改变上课讲话, 插嘴的毛病!”我们常常听到老师这样对学生说。“上课要专心, 不要讲话!”我们也常听到家长这样教导孩子。其实, 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诉我们:“要解放儿童的脑子, 使之能思;要解放儿童的嘴巴, 使之能说。”老师却要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不许乱说, 乱动, 把学生的“插嘴”当作扰乱课堂的行为。
压抑天长地久, 课堂万马齐喑, 儿童集体失语。“集体失语”的儿童, 谈何素质?“集体失语”的儿童, 谈何素质教育?谈何课改?
新课程标准中反复提到要“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体系”, 如何才能有“生命力”呢?就必须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 激励学生辩, 激励学生说, 激励学生问。倘若学生一插嘴就遭到严厉的训斥或冷漠相待, 形成紧张压抑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环境里, 学生怎能充分发展, 大胆探索呢?
我要为学生的“插嘴”叫好, 它的好处是:
一、插嘴是师生平等的重要体现, 它能唤醒学生的“言语意识”
语文教学应在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孩子的插嘴是课堂的润滑剂。一句天真、幼稚、充满童趣的话会引起大家一阵欢笑, 笑声使课堂气氛轻松, 和谐。童心最可贵, 他们会毫无顾忌地指出老师写错的字, 读错的音, 说错的话, 讲错的知识, 老师走入圣坛, 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平等中的首席。
而个别学生无心的插嘴, 能唤醒大多数学生的“言语意识”。究其原因, 插嘴一般是对话语言。它不要求完整性, 系统性, 因而难度小, 障碍小, 孩子的惧怕心理也就小了, 那些胆小内向、喜深思熟虑而错失发言机会的同学都会慢慢地加入到大胆表述的行列中来。
在教学《恐龙》一课, 我先播放了一段恐龙录像。随着画面的转化, 不时听到学生的插嘴:“雷龙!雷龙!”“霸王龙最凶了。”“飞在天上的是翼龙!”……更有学生还在座位上争论:“我还认识许多恐龙呢!不信, 我说给你们听!”“窃蛋龙, 你可知道它是怎样偷蛋的吗?”“恐龙灭绝的原因很多呢……”从孩子们炫耀的神情, 自信的话语中, 我灵机一动, 不妨换一种教学方案吧!就开个“恐龙知识交流会”吧!
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 广泛收集资料, 交流会上异常热烈。平时一些不善言辞的孩子也侃侃而谈。他们研究范围之大, 涉及之广, 大大超出我的想象。
设想, 老师在播放录像时大声呵斥学生, 让他们少说多看, 依然逐段逐句琐碎讲解。相信学习效果与之相比就差之远矣!
二、插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使之成为探究学习的一个亮点
语文教育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 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探究学习具有较强的问题性, 实践性, 参与性。学生恰如其分地插嘴, 直接成为了探究学习的一个亮点, 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例如我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这课时, 就深有体会。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每当鹫鹰啄食以后, 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又会奇迹般地复原。”一开始我在设计教案时, 我个人认为肝脏奇迹般地复原, 对普罗米修斯来说, 是一种幸运。可在课堂上, 当我表述这种看法后, 马上有人插嘴:“老师, 我认为这是不幸的!”我诧然而问:“那你们的态度呢?”学生喜忧参半, 我不得不重新审视。于是, 我让每个同学成为“辩手”, 分为正方 (幸运) 与反方 (不幸) 两大辩方。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展开自己的阐述。正方认为:好人有好报。顽强的生命力为大英雄的获救作了铺垫。而反方认为:痛苦的缓和只是一瞬间, 普罗米修斯经受着无休止的痛苦。更有甚者, 有同学认为这既是幸也是不幸。你听:站在积极向上、心地善良这一点上, 这奇迹是上天的怜悯, 是自由的希望;而站在直面现实, 冷静分析的这一点上, 可以让我们体悟到暴君的凶残, 英雄的伟大。
从孩子的“插嘴”到“辩论”, 再到“最终的统一认识”,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习是一个探究、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充分利用“插嘴”所暴露出的错误资源, 形成正确的学习导向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来看, 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尤其是孩子不假思索的插嘴, 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作为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 我们应在第一时间内充分利用所暴露的“错误”资源。这种资源, 往往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展现出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普遍看法。老师应顺势利导, 充分利用错误资源, 使我们的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正确的学习导向。
我在教授《望庐山瀑布》一课时, 请学生对照投影谈谈自己对诗的理解。当作答的同学在斟酌“疑是银河落九天”该如何表达时, 有位同学脱口而出“怀疑是……”, 学生认为理所当然的答案, 如若我们一本正经地作出纠正, 效果又不会太理想。怎么办呢?我就充分利用学生插嘴所暴露出的“错误”资源, 来传授古文知识。“疑是”应作一个虚词理解, 而不能按现代汉语中的规律分开来理解, 这样消除了大多数学生认识上的普遍倾向。哦, “疑是”在古时候是一个词, 不能分开, 它所代表的含义是“好像是”。
综上所述, “插嘴”调整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使其在平等交流中做到教学相长;如若视其为契机, 充分利用, 必能使课堂异彩纷呈。然而鼓励“插嘴”绝非意味着以放弃纪律为代价, 关键在教师新观念的树立。相信长此以往, 课堂将真正充满勃勃生机。
插嘴现象 篇2
有段时间我一直很烦恼,烦恼什么呢?我班有位叫张××的学生,上课特别爱插嘴。当我正讲得津津有味时,他会突然插上一句,其他学生还未将问题回答完,他就旁若无人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他的带领下,全班显得乱哄哄,所以,对这位爱“插嘴”的学生,我总是制止、批评。后来一看到张××想插嘴说话,我就用严厉目光加以制止。渐渐地,我发现课堂上的张××没有以前活跃了,发言也不那么积极了。
二、反思
此时我静下心来冥想:难道我挫伤了一位学生的求知欲望?细想,如果学生只知道一味跟着老师的思维转,没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的学生谈何能力,谈何创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插嘴的学生,思维往往活跃,他们创新的火花往往是稍纵即逝,当他们的灵光一现时如果经过举手,教师允许才可以回答,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不愿表达。此时,作为教师,课堂策略与课堂机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对策
1.巧用插嘴资源,激励求异思维
笔者在教“等量代换”这一课时,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当我用“曹冲称象”课件配合展示曹冲用石头代替大象的重量时,学生都为曹冲的智慧感到佩服,学生兴趣盎然。突然一位学生“插嘴”了:“曹冲真笨。”我当时愣了一下,反问道:“为什么呀?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学生回答:“这么多石头靠人挑来挑去太麻烦啊,要挑很多次呢。直接叫几个人上船不就行了,然后求人的重量之和。”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非凡。有一些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是刚好怎么办?难道把人分成一块一块的?”“如果差一点的话再用石头嘛”……这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开来。看,一个课堂学习的高潮就出来了。就这样,在原有的基础上,他们又找到了一种更简单、更富有创意的方法。最开始插嘴的那位学生真的很聪明,他没有人云亦云。如果老师当时不允许学生插嘴,既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将智慧的火花扼杀在摇篮当中,这岂不是很悲哀?所以,请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求异火花!
2.巧用插嘴资源,深挖问题
笔者在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复习课时,我让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1500米,未修的米数正好是已修的,未修的有多少米?增色不少。
3.顺水推舟,巧妙借用
当“学生插嘴”的问题确有价值时,正是考验教师课堂机智之时,让教学预设实现“华丽转身”,这时的“学生插嘴”就是一份好素材,搞不好会生成宝贵的原生态课堂。
我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提前布置学生带了长短不同的吸管,课堂中分组合作研究,意在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特征。可还没等学生摆学具操作完,郑×同学就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高声叫道:“我发现规律了,最短的两条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于是,我停止了原先的教学计划,先让郑×同学陈述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操作学具测量、计算,证实他的结论完全正确。然后组织学生与书中的结论进行对比,郑×同学的结论竟然比书上的还简洁。在其后“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的练习中,学生自觉地都用了郑×同学的方法,并发现了三角形“两条较长边之差一定小于最短边”的规律,让我激动了许久。
插嘴现象 篇3
关键词:插嘴;不受欢迎;个性;权利
期末放假前为学生写评语, 当为某同学写到希望他以后课堂上要举手发言, 不要随意插嘴打断老师的话语时, 一个念头一闪而过, 插嘴是不是真的错了?插嘴是个缺点, 必须改正吗?围绕该问题与同事展开讨论, 发现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值得深思, 需要深入探讨, 不能草率地予以否定。
学生课堂上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矩, 我们多数教师对于课堂插嘴现象都深恶痛绝。的确, 课堂上插嘴首先是一件令讲课教师感到不舒服的事情, 有点不礼貌, 没有规矩, 打断了教师的思路, 影响了课堂纪律, 会引起其他同学效仿, 甚至会导致教师完不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如果长期以往形成习惯, 就可能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周围人感受的不受人欢迎的角色。另一方面, 应该看到, 教师面对多数学生设计教学方案, 推进教学步骤, 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速度, 插嘴虽然显得另类, 但也表明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表明学生与教师平等地位的建立和新型师生关系的逐渐形成。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扮演权威的角色, 学生则扮演遵从者的角色, 这种关系建立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基础上, 强调的是服从, 不需要个性;而在信息化的社会强调的是个性、是创造, 需要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种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 学生和教师应共同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平等交流, 一块探讨。而学生插嘴恰恰说明他有平等意识, 他有问题没有搞懂, 他对老师讲的有不同看法, 他有批判意识, 甚至他的观点能让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 纠正自己的小错误, 使教学更加严谨, 或者能激发自己的灵感。我们教师是否应该放下架子, 勇于自我剖析呢?
再者来说, 课堂不仅属于我们教师, 也属于全体学生, 学生也有说话的欲望、兴趣和权利, 爱问爱说是孩子们的天性, 这种权利教师不能剥夺, 还要尊重。教师要求学生规规矩矩坐一节课不说不动, 是对人性的摧残和折磨, 要知道他们有时一些情不自禁的插嘴会让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
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生插嘴有利于打破教师滔滔不河南洛阳●吕少伟
绝的“一言堂”局面, 促使教师改变思路、改善教法, 对教材进行重组和再创造, 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实际, 实现师生互动和交流, 活跃课堂气氛, 重塑课堂应有的魅力, 因为好的课堂结构讲究动静结合、有张有弛的节奏美;我们还应该看到那些课堂插嘴的学生往往是性格外向、能言善辩、有主见、很阳光, 插嘴说明他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敢于表达。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就由传授者转化成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的首席”。
我们教师必须具有前瞻意识, 接受这种挑战, 以开放的胸怀和积极的态度去应对。针对学生的插嘴现象, 教师应进行理性的反思, 善于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自己的个性品质进行正确判断, 来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大可不必对插嘴不高兴, 影响自己的情绪。对于插嘴现象, 教师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属于个别学生基础不牢、学新忘旧的问题, 要及时刹车, 告诉学生课后单独交流, 以免耽误多数学生的时间;对于普遍性的问题, 可以展开讨论, 启发学生思考, 找到症结所在, 并且以欣赏的眼光, 捕捉学生点滴的智慧火花、情感火花, 予以表扬;在学生插嘴时词不达意、词义含糊、说不清的情况下, 听出真意, 听出他的主旨, 给予补充、给予概括、给予引申、给予升华, 判断出学生插嘴的价值所在,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弄清概念, 学懂知识。当学生插嘴的内容富有挑战时, 要思考对教学方案进行二度设计, 让插嘴成为一种学习资源, 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起点, 成为教师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当然教师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 一些牛头不对马嘴、异想天开的插嘴, 离题万里就耽误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要及时把问题拉回到课堂中来。
总之, 教师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要鼓励他们敢于插嘴, 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一堂课可以有几次让学生提问的机会, 如自学课本后, 教师可让学生提问:“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教师讲解后和全课结束前可以让学生提问:“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简单, 也可能幼稚可笑, 教师千万不能讽刺嘲笑, 否则打击了其积极性, 以后他就不敢插嘴了, 不敢发言了。我们还需要提醒学生, 注意发言提问要举手, 要等教师或其他同学讲完以后再插嘴, 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头。但绝不能过分强调课堂纪律而抑制学生的天性和创新意识。作为教师, 除了要拥有专业知识, 还应成为“杂家”, 来应对来自学生的包罗万象、五花八门的插嘴。
插嘴现象 篇4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 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 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 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这两种现象给老师带来多少担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和多少思考啊!
二、背景分析
1. 插嘴———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
传统教学的“问答式”“说听式”教学,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 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 只有先举手再发言, 只有经过老师的同意, 才可以发言。然而, 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 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 “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无可非议的, 它不是“乱”, 而是“活”, 它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
2. 插嘴———学生张扬个性的最佳途径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 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个性, 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学生插嘴”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 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插嘴”, 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 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迸发出来的创新思维。
3. 插嘴———教师展示才华的真实平台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教师的成长, 使课堂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才华的平台。“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将考验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当学生的“插嘴”不尽如人意时, 你怎样让学生愉悦地坐下来;当学生的“插嘴”富有挑战时, 你如何盘活、如何进行教学的“二度设计”, 让学生的“插嘴”成为学习的生成性资源, 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起点。
三、应对策略
1. 等待———给“学生插嘴”留有时空
面对学生的“插嘴”, 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 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 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在一次成语拆字游戏中, 我给出12个不同的偏旁部首, 让学生把它们组成一个成语——情投意合, 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猜起来, 有的拼出了一个“意”字, 学生马上说出了“意想不到”“意料之外”“意气风发”“意气用事”等成语, 看看又不对, 接着想下去, 有的组出了一个“情”字, 学生又开始说起来, “情意绵绵”“情不自禁”“情窦初开”……终于, 有个学生想到了“情投意合”, 大家一想, 顿时恍然大悟。从这个游戏中, 我体会到, 学生的收获远远大于游戏本身, 他们一下子接触了这么多的成语, 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而如果是传统的逐一提问法, 则无疑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所以, 面对这些学生, 我觉得, 给他们留有思考的时空, 他们就会去判断, 就会去发现, 就会去创新。
2. 喝彩———为“学生插嘴”添砖加瓦
语文课程标准在“情感与态度”中强调:学生应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 能克服在语文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 获得成功的体验, 有学好语文的信心。面对学生的“插嘴”, 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 而且要经常为学生喝彩。这是因为喝彩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让其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冲击式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 在“质疑问难”环节中, 我让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纷纷发言, 突然有个学生说:“杜甫不喜欢小孩。”大家哄堂大笑, 我却给以喝彩:“你说得好啊!老师真为你高兴。下面我们就围绕你的观点来展开议论, 好吗?”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 开始再读课文, 还真的发现了一个问题, 文中描写儿童的诗句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其中, “欺”字写出了儿童的不仁, “忍能”“盗贼”写出了儿童的不义, 把儿童刻画得如此丑陋, 说明杜甫爱心不够, 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呀, 一个连儿童都不爱的人还能爱他人吗?这与文中他的“心忧天下”的理想不是矛盾吗?马上有学生反驳说:“不矛盾。爱之深, 恨之切……”大家又开始七嘴八舌起来……
3. 引导———使“学生插嘴”收放自如
插嘴现象 篇5
一、尊重天性,张扬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给教育下了一个定义:“教育——首先是人学!”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实际上,小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插嘴,正是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急于得到教师在集体面前公开的肯定。 进一步地说,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课堂上积极插嘴,是正常的年龄特点,是大脑积极活动的表现。虽然一些学生在上课时喜欢随意插嘴,他们所讲的内容与课堂无关,大多没经过仔细考虑,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教师正常上课。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生无非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我们不能无视这种表现,相反要正确地加以引导。
记得在教学“素数和合数”一课时,在教完“20以内的素数”后,我又补充介绍了100以内的素数。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很高,都在迫不及待地记忆20以内的素数,还有的在记忆100以内的素数。看着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这么高,我正为今天的教学而得意。一个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学生突然激动地插嘴道:“嘿,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我一愣,发现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转换到仔细观察素数上去了,已经忘了还在上课,好几个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反驳:“不对,还有2呢。”这时,第一个插嘴的同学才有点担心地看着我。我笑眯眯地看着他,说道“:虽然刚才××× 的发言不完整,可是他有一点值得大家学习,就是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让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他。”这位学生的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接着,我又面向全班:“怎样改这句话就完整了呢?”接下来,学生们的回答更精彩了。真没想到一个学生的插嘴,不仅自然地把我的教学转换到了下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学生积极深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
二、了解优势,考验自我
其实,学生上课敢于插嘴有许多方面是可以肯定的。首先插嘴者肯定在听讲,并且思维相当活跃,大多具有创造性。学生在认真听,在认真思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敏捷性都能得到磨炼。其次, 插嘴可以体现出生生平等、师生平等的良好氛围。最后,某位学生的插嘴往往会唤醒周围走神的同学, 感染周围同学,把其带入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的课堂中来,让同学们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扼制错误信息的存留。记得在讲解复习题:“把一根木料锯成4段要6分钟,那么锯成8段要几分钟?”好几个同学不假思索地说是12分钟,也有几个反驳是11分钟,还有的说是14分钟。几个同学的争论立刻引起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思考。较为沉闷的练习课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我马上让他们小组讨论,当我们一起把问题解决后,插嘴的同学不仅知道了正确答案,还深刻地认识到思考问题不能太草率, 一定要经过深刻思考。
课堂中不妨把插嘴视作调节课堂氛围的催化剂。同时,学生的插嘴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拒绝学生插嘴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灵性,还破坏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和难得的课堂氛围。上课不让学生插嘴,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教师的不自信。很遗憾,有的教师,习惯将“学生插嘴”与课堂纪律甚至心理品质联系起来,这很不应该。也许,学生“七嘴八舌、随便插嘴”是对机械、僵化的课堂生活自主或不自主的反叛,是对“发言机会不均、教师一言堂”的一种挣脱。这种反抗对于学生精神和个性来说, 具有某种解放的作用。所以,教师不应该反对学生的插嘴,而应当把它当作对自我的一种提醒、一种考验,停下来听一听学生的插嘴,重新思考下一步的教学。
三、理性思考,优化课堂
没有纪律的课堂跟没有法治的国家有何两样?如果课堂没有良好的氛围存在,那才真的是对学生课堂权益最大的不尊重!插嘴虽然在课堂中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但毕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对课堂上的插嘴现象要辩证地看待。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成功课堂的保证,因此对于一些由于纪律观念不强、没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插嘴要想办法制止,如:可通过树立榜样予以适当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