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学

2024-10-05

大学物理学(精选12篇)

大学物理学 篇1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基本结构、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物质最基本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基本原理隐藏于物质世界的方方面面, 渗透在自然科学的所有学科, 应用于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物理基础的厚薄、物理兴趣的浓淡、物理意识的强弱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适应性、创造力和发展潜力。因此, 大学物理学是应当学好的、重要的基础课。

1《大学物理学》课程的目的与作用

通过多年《大学物理学》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实践, 认为《大学物理学》课程的目的与作用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 并掌握正确的认识方法,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2) 以创新教育为核心, 激发创新精神, 强化创新意识, 加强创新基础, 培养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4)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

2《大学物理学》课程与中学物理的比较

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 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有很大的差异。学习中学物理是“知其是”的过程, 物理概念、公式和定律直接来源于日常经验或对简单现象的观察, 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告诉学生物理概念、公式和定律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现的, 学生也只要记住了这些概念、公式和定律, 并能用初等数学解决简单问题就可以了。学习大学物理是“明其理”的过程, 物理概念、公式和定律来自于对自然过程或实验结果的高度概括和理性抽象, 其中包括对实际过程的简化、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思想的形成、物理假设的提出、严谨的逻辑推理及严密的数学演绎, 教师应当让学生不仅要牢记概念、公式和定律的表达形式,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阐明的物理规律、体现的物理思想及适用条件和范围, 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高等数学知识发展物理理论和解决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或简单的工程问题。

3《大学物理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物理学学习是一次充满迷茫、艰难探索、循序渐进的长途旅行。对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和物理思想的理解要经过反复思索、逐步加深、直到顿悟的漫长过程。学习大学物理, 学生从开始就会发现, 许多概念和定律在中学都曾学习过, 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遇到的一些问题也能用中学物理方法解决, 这种不断重复、逐步深化的方式本是学习物理学的常用方法。但这种方法易使学生产生轻敌思想, 误以为学习大学物理不难, 对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掌握、物理思想的确立以及物理问题的处理思路习惯于停留在中学水平, 忽视了对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的深入思考, 慢慢地感到学习越来越困难, 逐渐失去了对物理课的兴趣, 也就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效果。因此,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 教师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十分重视对大学物理的学习, 不仅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与学习任何课程一样, 学习大学物理也要牢牢抓住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复习 (包括完成作业) 和考前复习这几个主要环节。课前预习就是粗略浏览将要学习的内容, 目的在于明确课堂上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课堂听讲就是要学习老师引出物理概念的目的、建立物理模型的思路、描述物理现象的方式、演绎物理原理的程序、解释物理定律 (定理) 的思想、分析物理问题的过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最重要的是学习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 同时以提纲的形式记录下老师授课的全过程, 重点记录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和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 以备查阅。课后复习 (包括完成作业) 就是所谓的“把书读厚”, 既要全面回顾课堂听讲的过程和所学内容, 又要凭借记忆和查阅课本, 把提纲式课堂笔记补充为详细笔记, 并写下自己的思考体会, 还要理清知识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某类物理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更要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解决发现存在的问题。课后复习的时间一般是课堂学习时间的二到三倍。考前复习就是所谓的“把书再读薄”, 此时的重点不在于记忆概念、定律和结论, 而在于理清课程体系和知识框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模式、常见问题的处理流程和技巧、常用的数学知识 (特别强调的是高等数学的微积分知识是学习《大学物理学》课程的必备知识, 取微元、求积分是解决《大学物理学》问题的常用方法, 从学生接触大学物理开始, 教师就应当突出“微元”积分的观点, 教学生如何巧取“微元”, 并贯彻始终, 这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 当然还要查漏补缺。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探讨了大学物理学课程的重要性、意义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少杰, 顾牧.大学物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学 篇2

一、专业培养目标:

以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物理基础和物理思想为基本目标,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物理学或相关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本学科或其它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专业基本要求:

修完本专业计划所规定的全部必修课、选修课的学时和学分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毕业论文并达到合格。系统学习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强的专业实验实践技能和科学创新能力。

具有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或直接面向社会选择奠定基础。具有初步独立从事本专业相关的科研、教学、技术应用和创新工作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物理学

四、专业方向: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

五、相近专业:应用物理学

六、主干课程: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工学、理论力学、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电动力学、固体物理学、计算物理学等。

七、学制及学分:

1.学 制:4年

2.修业年限:3-6年

3.学 分:总学分 168

八、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 应用物理学专业:

一、专业培养目标:

以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物理基础和物理思想以及某些重要现代技术领域(如材料、核生物技术、激光技术、纳米技术等)的基础知识为基本目标,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并能够创造性地应用于发展和开发重要的新技术。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物理学或相关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本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专业基本要求:

修完本专业计划所规定的全部必修课、选修课的学时和学分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毕业论文并达到合格。

系统学习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强的专业实验实践技能和科学创新能力。系统学习所选定的重要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或直接面向社会选择奠定基础。具有初步独立从事本专业相关的科研、教学、技术应用和创新工作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应用物理学

四、专业方向:材料物理、核技术应用、激光应用技术

五、相近专业:物理学

六、主干课程: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工学、理论力学、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电动力学、固体物理学、计算物理学、微机原理与接口电路等。

七、学制及学分:

1.学 制:4年

2.修业年限:3-6年

3.学 分:总学分 168。

大学物理学 篇3

关键词:物理歌词;情境教学;大学物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087-02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1]在《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将创编歌词作为教学过程用于章节的复习和物理概念的梳理环节,具体做法是用已经发表的物理诗词和歌词作为引导,以教师自编物理歌词为范文,积极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和创编物理歌词,以此创设大学物理教学的新情境。

一、启发阶段

在《大学物理》的力学内容学习以后,教师为学生选用了大家都熟悉的歌曲演绎了《大学物理之歌》和《物理之歌》,[2,3]这两首歌的歌词一篇出自于《大学物理》杂志,另一篇发表于程守洙、江之永主编的《普通物理学》第六版。《大学物理之歌》写“大树参天根须深,学海无涯勤乃本,物质变化原无穷,理应有志功才成”,这是一首向学励志的诗词。《物理之歌》写道:“物理物理科学先驱,高新技术之源泉,探索宇宙之武器。运动有多样,力热声光波与电,实物无巨细,宇观宏观亚到微。无形之场能放异彩,有形之相变化神奇。优化自然显威力,创造奇迹仗原理。提高素质倡导实验,建功立业有基础,科教兴国做贡献。学物理用物理,物理武装人生路,学物理用物理,未来掌握在手里。”这首歌的歌词写得很好,阐述了物理的学科价值,研究范围,以及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习物理提高素质的重要性等。

二、分享阶段

在实施以上欣赏启发环节之后,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起来。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编的两篇作品,以此激励学生去创编物理歌词。教师的两篇作品,一篇名为“牛顿运动三定律”,内容是:“物体运动有必然,牛顿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为第一,没有外力就保持。静止匀速运动态,沿着直线到天际。第二定律最重要,外力改变运动态;同时提供加速度,爱抚等于爱母爱(F=ma)。第三作用反作用,属性相同大小等;同一直线方向反,同时消失同时生。”第二篇名为“物理概念连连看”,内容是:“一道非道非常道,万物有理皆物理。开天辟地第一功,女娲补天总为能。上下四方当称宇,往古今来即是宙。真空其实非真空,电光石火在瞬间。”学生诵读后表现得非常热烈。尽管两篇文字是诵读出来的,但其实都可以作为歌词用歌曲唱出来。

接下来,笔者又播放了从网络上下载的某校学生正在课堂上唱自编的物理歌《物理功夫歌》,虽然听不清歌词,但可以清楚地听到物理的名词如“加速度”“功”和“能”等,于是,教师布置了作业,希望大家也来创编物理歌词。

三、完成阶段

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一首《力学功夫歌》创编完成了,歌曲选用了由宋小明写词、屠洪纲演唱的《中国功夫》,歌词改为:“自然有规律,力学为一宗。牛顿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共。质点是模型,相互作用功。位置速度加速度,运动划时空。运动沿直线,坐标可取直;若是物体走曲线,可用自然系。系统保守力,作功看始终;若是遇上摩擦力,就去找路径。内力不给力,外力决定动。系统质点一大堆,那就都得看质心。矢量也是量,标量也是量,表达方式有不同,两者都是物理量。功是过程量,能是状态量;能量改变是为功,功能不一样。动量可守恒,能量可守恒,守恒条件当符合,一点错不得。读书莫怕难,只怕不认真。若能上下而求索,功到自然成,功到自然成。”唱歌使人愉悦,师生一起唱着歌学物理,感觉还真是很特别,师生在创编物理歌词的过程中,都得到了不同的快乐学习的体验,加强了教学互动。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4]当前,高校正以新一轮课改为背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编物理歌词的过程进一步开发了大学物理的教育价值,文学的、哲学的和美学的价值,更是深入开发了大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更充分地发展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不断创编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唱来强化对物理词汇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或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处于这种背景下的大学物理课程,不仅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还以自身所具备的优越的理性认识价值,在教育改革的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这些价值的体现,又往往是内隐的、非显性的。为此,物理教师必须大力开发和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积累,创新思维,使课程教学别具一格、文理兼备而与众不同。

《大学物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歌词的创编,唱起歌来学习,这是一个尝试。

参考文献:

[1]刘继盛.浅谈物理情境教学的实施[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8(3).

[2]胡承毅.大学物理之歌[J].大学物理,1988,(12).

[3]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第六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大学物理学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篇4

由于现在我国大学的扩招和高考制度的改革, 使得许多新入学的大学生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中学物理学知识, 例如, 有些省市的高考, 学生可以选考物理或其他科目中的一门课, 由于物理学这门课对一般人来讲比较难学, 再加上高考时, 物理学出题一般都比较难, 因此, 高考时, 为了回避考物理学,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就没有选考物理学。而当这部分没有选学物理学的同学进入大学后, 专业的需要又要求其在大学阶段继续学习物理学知识, 导致大学物理教学的难度增加。由于物理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 大学中的教学学时非常有限, 加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对于中学没有认真学习过物理学的同学来讲, 大学又没法专门抽出时间为其单独补充中学的物理学知识, 这使得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很迷茫。上课听课时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 摸不着头脑。而大学所学物理学理论的抽象性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但作为大学教学, 又希望所有学生都能学好, 至少差距不要太大。为此,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紧紧围绕实践和实证教学, 结合现实生活, 多讲应用实例,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并适当降低公式推导的难度, 鼓励同学们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观察、思考,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1,2,3]。

二、实证举例

物理学知识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联的, 平时在课堂上, 由于时间的限制, 一般理论讲解较多, 而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实例的讲解和列举较少, 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 特别针对高中阶段没有学习过物理学, 或者来自不要求学习物理学的省份的考生的理解, 在这方面, 我们做了有益的探索[4,5]。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移动电话得到了极大普及, 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 走在校园里, 学生个个都是机不离手, 有的边走路边发短信或边打电话, 有的则是边走路边玩游戏, 等等。可以说学生是离不开移动电话了, 如果几分钟不去看一眼, 就好像缺了点什么, 浑身不自在。那么, 在物理学教学中, 我们就可以想办法利用移动电话进行实证教学。例如, 在学习屏蔽和静电屏蔽时,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部移动电话放入透明玻璃杯内, 盖上盖子, 再拨打这部电话, 你可以看到, 玻璃杯内的这部移动电话的指示灯在闪烁, 说明电话接通正常。将杯中的移动电话放入搪瓷 (或金属) 杯中, 盖上盖子, 再拨打这部电话, 你会听到“你所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之类的提示音, 这说明移动电话的信号被屏蔽了, 这时, 我们再结合静电屏蔽理论, 讲解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记忆。这比直接抽象地讲解屏蔽的概念和理论更容易让学生学到相关知识,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 电子信息产品种类越来越多, 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电子产品的质量指标固然很多, 但干扰和抗干扰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指标, 这些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与物理学理论也是紧密相关的。例如, 现代社会生活中, 几乎每个人都有多张银行卡或类似的卡。若将它们放在一起, 或与移动电话等相距较近, 就有可能会失去功能, 这就提出了抑制和消除干扰的问题。为了抑制和消除这种干扰, 可以采用屏蔽的方法。例如, 将银行卡之类的卡放在金属盒中, 或软金属做成的袋子中, 例如, 包装香烟或饭店中有时做菜包装用的锡箔, 就能起到很好的屏蔽外界干扰信号的作用。又如, 台式计算机的外壳, 其六个侧面, 大部分是由金属组成的, 为什么?这是为了尽量减少外界信号对计算机内部运算电路的影响, 使计算机运行更加稳定。当然, 也有不用金属外壳的, 那么, 它的抗干扰性能就会大打折扣。特别是工业部门、野外或用于军事目的要求较高的计算机, 在设计制造时, 更加注意和强调外壳对信号的屏蔽隔离作用。又如, 当你打开电视机的外壳时, 线路板上的一些零部件由一层金属板封闭着, 这说明, 这部分零部件要求较高, 不能随便接受外界信号的干扰, 否则信号很难正确传递, 所以, 要增加一层金属板, 隔离信号。不了解的人, 可能认为是为了好看等原因, 实际上, 这些都有深刻的物理学原理, 都是可以应用物理学公式进行描述的。这些都是为了与外界信号相互隔离的需要, 为了尽可能减少外界信号的干扰。仍然以打电话为例, 在声音嘈杂的环境中打电话, 怎样才能让对方比较清晰地听到你的声音?很容易想到的是说话人提高嗓门, 用物理学的语言来讲, 叫做提高输入信号的强度。但除了提高嗓门提高输入信号的强度外, 还有一项重要的手段, 是绝大多数人忽略掉的, 因为在你提高嗓门的时候, 外界的噪声并没有减小, 因此, 对方对你的声音只是有限地听到大了一点点。假设你在嘈杂的环境中打电话时, 能够适当用另一只手, 形成一个比较密闭的半球状球壳, 使你的嘴巴和电话的拾音器都在这个半球状的球壳中间, 这时你再打电话, 就会感觉到信号相当好。为什么?因为你的形成比较密闭的半球状的手, 一方面阻断了大部分外来的嘈杂的干扰信号 (与空气相比, 嘈杂的干扰信号不容易透射过肌肉和骨头这种介质) , 另外, 你的手形成的比较密闭的半球状, 自然也构成了一个信号反射区, 根据物理学中的波的反射原理, 更有利于你的嘴巴发出的信号反射回电话的拾音器, 所以, 对方可以听到更加清晰的声音。因为你在增加有用信号的同时, 也减少了噪音的输入, 这就是物理学中的反射和透射原理的具体应用。所以, 处处留心皆学问。

物理学既是一门很抽象的、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同时又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系的科学。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物理学难学, 所以, 许多学生害怕学习物理学。因此, 作为物理学教师, 要结合实际应用, 多讲物理的应用背景, 鼓励学生不断联系实际, 勤于思考, 老师再多举应用实例, 这样, 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 就能更好地搞好物理教学, 并将物理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

摘要:由于高考制度的改革, 为了减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 部分省级单独出题高考的单位, 允许学生选学选考物理或不考物理, 这使得许多新入学的大学生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中学物理学知识。这给大学物理学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本文作者根据这一实际情况, 在大学物理学教学过程中, 结合现实生活和学生所学专业及周围环境, 大胆引入实证教学, 通过真实的案例, 展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具体应用, 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 加深了教学印象, 使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枯燥”的概念, 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理学,教学,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宏伟.强化实践环节, 促进研究性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 (1) :14-16.

[2]杨宏伟.物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3]杨宏伟.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3) :124-126.

[4]杨宏伟.对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1) :15-16.

物理学大学留学申请书 篇5

Dear _,

The desir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nature has motivated me to step into the broad world of science. I have cultivated my great interest in physics and a lot of related fields since I was very young. I was armed with strong foundation in physics due to my three years’ time in 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 (one of the most famous high schools in China).

In the September of , I entered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nd became a member of physics department since then. During the period of hard trying to adapt the new life, both my knowledge and my maturity have remarkably grown and I finally got overall GPA 3.5/4.0, and major GPA 3.8/4.0. My hard working finally earned me the Outstanding Student Scholarship in .

My two years’ research in Structure Research Laboratory of USTC has brought me to a more extensive and practical field of physics. Served as an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 in Professor Xianhui Chen’s group, I have devoted most of my time to the research and my knowledge in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and its related field have greatly increased. I have obtained all the basic experimental skills in a very short time and in order to keep with the pace of the latest achievement in my research field, I have spent a large amount of time in reading related journals, such as Appl. Phys. Lett., J. Appl. Phys., Phys. Rev. B, Phys. Rev. Lett., J. Solid State Chem. and so on.

At the beginning of 2003, I began my systematical work in exploring the growing method and transport property investigations in hole-doped single crystal BSLCO (Bi2Sr2-xLaxCuO4+y) series and electron-doped NCCO (Nd2-xCexCuO4-y) series. My work was focused on the single crystal prepara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y measurement, especially the transport property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After so many times of attempt of method, I successfully grew a great deal of single crystals with high quality. Moreover, I have spent so many days and nights together with my colleagues in lab measuring the resistance of the samples. We finally obtained plenty of meaningful data and by analyzing the normal state property. Later, I have submitted a paper titled “Field-induced log (1/T) diverging resistivity deviation from normal state in superconducting cuprates” to Europhys. Lett. in 2003 as the third author. However, my work was not stopped and with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 the 2D weak localization system is still given. Meanwhile, I have got several papers submit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s this year.

Besides, through the work, I obtained almost all the skills of manipul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instruments from physical preparation to characterization. What’s more, I can skillfully use software, (GSAS and etc),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through X-ray diffraction data. Actually, the happiness I gained from the cooperation with others and the approach of the physics science was greater. I often have discussion with other members in my group on the current encountered problem and new ideas for research. During the weekly group meeting, we exchanged our views on our current research project and I have learned a lot through this communication.

Meanwhile, I never give up searching for more extensive and challenging field. Actually, some of my present work is from my own idea. For instance, I have grown some single crystals of highly efficient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such as Bi2Sr2CoO6+y, Ca3Co4O9.......,aimed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sfit structure of CoO2 layer and the high thermoelectricity, magneto-resistance and magneto-power. What’s more, I have paid extra attention to the update technique in synthesizing the nanowires and nanoparticles. I grasped a number of methods, such as micro-emulsion, hydrothermal method, sol-gel and other soft chemical ways to synthesize the nano scale materials. Under the available condition, I am synthesizing the nano scale superconducting material YBCO and nanowires of magnetic materials, such as La0.5Ba0.5MnO3.

During my exploring of the novel polycrystalline Co1212 and Fe1212, I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cooperation.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 our samples can not become superconducting.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we cooperated with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China Academic Science to obtain the extreme pressure. I realized the cooperation within and without a group equally important, and sometimes accomplishment is gained under several groups of people. We also have done some work in YBCO thin film transport property, collaborated with professor C. L. Chen of Superconducting Center Texas, U.S.A.

In addition, I have also attend some of other sub-group’s research project, such as using sol-gel method to grow Ru1212, NaCoO2 transport property investigation and colossal magneto resistance materials preparation. What’s more, I have also attended the 7th National Superconductivity Conference and National Annual Conference of Physics in 2003.

Research interest and future plan

I have accumulated a large amount of knowledge in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I am greatly interested in the low dimension system, highly correlated electron system. The past work on nanostructure materials and thin film also amazed me to do further research in these areas. Also, I have been looking forwards to reach a wider field in physical science. After two years’ research experience in Structure Research Lab, my experimental ability has been greatly developed and my potential for research has also been proved. I believe the appropriate areas for me to take research work may be more extensive. My experience both in physics and chemistry should do well to my advanced study. I believe I fit for other related fields, such as particle physics, high energy physics, as well as biophysics.

Hope to be a member of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is world famous for its outstanding faculty and reputation. It has a dynamic present and promising future, and I believe it is the best place for me to continue my future study.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with so many distinguished scholars and researchers, and so broad research areas, has impressed me a lot. Besides, the broad scientific fields and high level graduate programs ensure me that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is the best choice for my future education. I am looking forwards to be a member of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in the near future.

Yours sincerely,

xuexila

俄罗斯本科留学大学及优势专业推荐

一、莫斯科国立大学

莫斯科国立大学是俄罗斯联邦规模、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全俄学术中心,同时是欧洲顶尖、世界的高等学府之一。

本校部分优势专业:教育学专业、计算机专业、新闻学专业、社会学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等。

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建于1724年,坐落于圣彼得堡瓦西里岛,是一所世界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与莫斯科国立大学构成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殿堂,是俄罗斯重要的科研、文化、教育中心。

本校部分优势专业:社会学专业、历史学专业、哲学专业、数学专业、天文学专业、心理学专业、语言学专业、经济管理学专业等。

三、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始建于1960年,该校坐落在莫斯科西南森林公园旁,是俄罗斯的综合性大学之一,被称为“世界政治家的摇篮”,它是一所新兴的以研究国际关系和世界文化为主的学府。学校拥有14个系和学院,学校设有56个领域和专业。

本校部分优势专业:人文与社会科学、社会学、国际关系、新闻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语言学等。

四、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又名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位于圣彼得堡市,创立于17,是俄罗斯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是俄罗斯建立的第三所高等院校。

本校部分优势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法学、经济学、美术学、音乐学等。

五、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

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位于俄罗斯A级历史名城喀山市,是俄罗斯教育和科学文化中心,1811月5日建校至今的200多年时间里,始终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俄罗斯的高等学府之一。

本校部分优势专业:语言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新闻学、心理学、国际政治学等。

六、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交通大学

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交通大学,属俄罗斯公办院校,创立于1975年,坐落在的贝加尔湖畔伊尔库茨克市,是东西伯利亚大学之一,具有招收和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资质,共有18个硕士点和4个博士点。

本校部分优势专业:企业组织经济学、语言学、人文学、运输管理学、电子工程学、信息工程学等。

俄罗斯留学误区一览表

一、教育落后

提起俄罗斯的教育,大家能够想到的知名大学,不会特别多,而且由于没有过多的宣传,所以导致不少学生认为,这里的教育水平很一般,不值得递交留学的申请,从而错过一个高性价比的目的地。

作为老牌的发达国家,俄罗斯在教育方面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的,不管是传统专业,还是艺术商科等,都可以提供很不错的教学,留学生在这里,享受的是世界一流的优质教育。

二、经济落后

在经济方面,俄罗斯展示出来的,更多是在重工业方面的优势,在轻工业和服务业等方面,没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其经济的实力,是不能够小看的,要知道它也是10的经济体。

而且近几年对国内的经济进行转型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相较于其提供的基础服务,这里的物价水平和留学成本,还是比较低的,大家不需要担心自己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三、必须会俄语

俄语是俄罗斯的官方语言,所以大家留学理论上是需要提供合格的考核成绩的,但是如果大家选择的是英语授课的专业,那么理论上提交IELTS或者TOEFL的分数表就可以了。

而且目前英语在俄罗斯的普及率也是很高的,大家就算是只会英语,在日常的沟通中也不会有很大的困难,而进入硕士及更高阶段的学习,对英语的要求会更高。

四、学历不认可

我国和俄罗斯早就签订了学历互认的条款,而且还在境内推动一带一路的教育行动,只要大家选择的目标能够在涉外网中查询得到,就可以确定是受认可的学校,发放的学历是直接受到认可的。

大学物理学 篇6

【关键词】大学物理 中学物理 衔接

一、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衔接的现状

由于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生从初中就开始接触物理,初中物理教材偏重于从定性的角度对物理现象和过程作出阐述,特别强调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概念和定律。到了高中阶段,物理课程在对物理现象、过程的定性讨论的基础上,要求作较精确的定量分析和研究,并常常要应用理论论证和数学推导,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而得到结论.初、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都各自形成一个大致完整的体系,这两个阶段螺旋式上升。到了大学物理阶段,比之于高中物理又上升了一个层次,是一个更完整、更系统的物理学理论体系,在要求上更偏向于对物理理论的系统掌握和抽象思维的训练,注重培养科学素质和能力。

二、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的区别、特点及联系

(1)从教材的种类来看:中学物理教材种类少,只有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二种版式;而大学物理教材种类多,据我调查,现在各高校比较流行的大学物理教材版式有十多种。

(2)从教材的内容来看:中学物理教材的内容虽然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五大部份,但都是五大部份的一些基本知识,而且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不是非常紧密,物理中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学生已在数学课上学过,所以难度较小;而大学物理教材的内容虽然也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五大部份,大学物理中要用到的高等数学知识,有许多内容学生在高等数学课还没学过,所以难度增加了。

(3)从教材的编写体系和书写风格看:中学物理教材一般由演示实验、生产实际、生活经验等引入相关知识,配有较多的插图,所以比较形象生动;每节内容后都配置有关本节主要内容的练习题,这除了使学生掌握本节主要内容外,还有二个重要作用:一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复习所学内容,二是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4)教学信息反馈方法上来看:中学物理老师和中学生平时接触时间多,学生会随时随地向老师反馈有关信息,大学物理老师和大学生除上课外,平时接触时间比较少,学生平时很少向老师反馈有关信息,并且平时很少进行单元测验,课堂练习等,只能通过作业得到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由于部分学生有抄作业的现象,所以这样的反馈信息有一部分是不真实的。

(5)学习方法上来看:中学生一般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做课堂笔记,课后很少仔细阅读教材,课余时间用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就是求解大量的题目, 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大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堂上抓住重点、难点,做好课堂笔记,课后及时复习,总结,做的题目不在多,而在精;要有比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

(6)学习目的和目标上来看:虽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已经明确规定了学习中学物理的目的,但现实中大多数的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 因为目标明确,所以大多数中学生学习比较刻苦、自觉。同样,虽然大学物理教学大纲已经明确规定了学习大学物理的目的,但现实情形是,刚考入大学的许多新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目标不确定;一些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目标是在期末考试中能够及格,拿到学分即可; 作业只是应付了事;甚至于个别学生随意旷课。

三、如何做好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

(1)重视绪论课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大学物理的第一堂课,应将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区别,学习大学物理的目的,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评定方法告知学生,同时介绍一些好学习的方法和经验,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白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有许多的不同。

(2)适当放慢起始教学进度,使学生逐渐适应后再过渡到正常的教学进度。学生己习惯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慢节奏,少容量,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若一开始就进行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 学生一下子不能适应, 这对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性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要使学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最后过渡到正常的教学进度。

(3)研究中学教材内容,由中学物理知识顺利过渡到大学物理知识的学习。物理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大学物理的部分知识是在中学物理基础上的提高,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首先简要复习中学物理知识,随后指出中学物理知识的局限性或特殊性,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课题,要做到这一点,复习中学的内容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目的是要由此引入大学物理新内容,重点是讲解大学物理知识。

(4)精心选择例题和习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方法。大学物理教学和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例题和习题的数量大大减少,但这并不是大学物理教学中不需要例题和习题,而是要精选例题和习题.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和补置作业, 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但由于大学物理教材中习题配置的一个共同性问题,用中学物理知识能完全求解的习题过多。所以,我们精选习题补置作业的原则是:完全用中学物理知识求解的习题一律不补置,凡是补置的习题要么规定必须用大学物理的新方法去求解,要么含有大学物理的新知识,以达到通过做作业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的目的。

(5)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

为了克服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没有课堂演示实验,因于学生觉得大学物理比较抽象,深奥的问题,应利用多媒体进行大学物理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利用多媒体特有的声光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做好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物理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大学后继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将继续认真分析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教学脱节的各种情况和主客观因素,努力探索做好教学衔接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使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实验用书.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大学物理学 篇7

大学物理课程是一门被寄予厚望的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 能够为其他课程打下基础。然而,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面临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状况是, 相当一部分理工科大学生并不对大学物理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面对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 他们感到是“怕”, 而不是探索的乐趣。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大学生, 他们的解题过程是:“见到题目就套公式, 带入数据就得答案。”甚至有时所用的公式是张冠李戴, 令人啼笑皆非。大学物理课程的基础作用究竟是什么?爱因斯坦曾经指出, 对物理学的学习而言, 应该引导学生对物理思维观念的发展进行跟踪, 而不是注重去记住物理资料的内容。基础物理的教学应该是在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理解和领悟物理学中的思维观念和物理学方法, 这才是大学物理课程的基础价值, 它不仅对于学生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 而且对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物理思想

物理学中, 关于同类物理现象的抽象描述、因果关系解释的总思路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原则, 我们称之为物理思想。例如万有引力的思想, 场 (电磁、磁场、温度场等) 的思想, 解决问题的微积分思想, 波 (机械波、电磁波) 的思想等。物理思想区别于具体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理论, 也应该和一般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相区别, 它是高于概念、规律和理论, 而又低于哲学思想的一种科学认识。

物理思想的形成要经过多次抽象与概括, 要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创造性的认识。特别是那些重大的物理思想, 往往要经过几代科学家的思考和创新。我们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形成一些简单的物理思想或领会一些复杂的物理思想, 也必须有学生自己的深入思考和顿悟。物理思想不能由公式推导出来, 只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物理思想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从观念上指导人们把物理知识运用于问题的解决, 以及从观念上指导人们探求新现象, 创建新理论。

按照具体的物理思想所概括内容的特点, 可以把物理思想分成概念性物理思想、规律性物理思想、方法性物理思想及综合性物理思想。概念性物理思想是对某类物理概念深刻理解, 进一步概括而形成的认识, 如对各种力的深入认识, 概括出力的思想;规律性物理思想是对某个或某类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 进一步概括出的规律, 如由热力学第二定律产生自然过程不可逆的思想;方法性物理思想是对物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或对物理理论构建方法的概括而成的认识, 如实验验证思想、归纳思想、演绎思想、类比思想等;综合性物理思想是对物理理论的深刻理解, 进一步概括而成, 如微元思想、对称性思想、统一性思想等。综合性物理思想是最高层次的物理思想。

2 物理思想的实例

2.1 微元思想与应用

微积分在大学物理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如变速运动的路程问题, 变力的功的问题, 转动惯量的计算, 电场场强叠加原理的应用等都需要用到积分方法。微积分的方法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物理力学与电磁学问题必须掌握的方法, 但遗憾的是通过批阅学生作业及试卷可以发现, 学生在微积分的应用中存在多个问题, 说明学生对微积分的思想与用法并没有理解和掌握。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种问题是在运动学中, 质点沿x轴的直线运动, 已知v=v (t) , 及t=0时, x=x0, 求任意t时刻的位置。学生常常采用不定积分求解, 却没有根据初始条件计算积分常数。因为学生在学习微积分时是从不定积分开始的, 然后大量的练习不定积分技巧后才学习定积分, 自然在学生的认识中不定积分被强化。这与积分理论的发展历史不相符。历史上是先有了曲线包围的面积问题 (定积分问题) , 才发展出了积分理论。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重申微积分发展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使用定积分解决具体问题。

二是在功的计算中, 元功为[1], 但有同学会写成。任何物理学中的公式, 都是自然界中某些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数学表示, 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所以物理量和物理公式的微分形式不能机械的从数学角度来掌握, 更重要的是理解其物理含义。变力做功的基础是质点直线运动过程中恒力做功, 一个质点在变力作用下沿从a点到b点的曲线运动时, 将整个运动过程分解为许多个运动小段, 每个小段内的元位移为rdv, 只要分解的足够小, 在每一小段中的曲线轨迹可以近似为直线, 一小段内的力近似为恒力, 则一小段内的元功为。然后把整个路径的所有元功求和, 可以写为积分:

在物理问题中微元法的思想为:若物理量具有可叠加性, 对于复杂的物理问题, 可以化整为零, 把他分割为在较小时间、空间内的局部问题, 局部为已知的问题, 然后把每个局部的结果叠加求和, 当局部分割的足够小, 求和的极限即为在已知区间中的积分。利用微元法求解问题的一般步骤为:选取区间为[a, b]的变量x, 把区间分多个小区间, 取其中任意一个小区间记为[x, x+dx];求出相应于这一小区间上的微元量, 统一变量表示为dU=f (x) dx;然后在区间[a, b]上做定积分, 。向学生解清楚思想, 然后指导解题步骤让学生感到有章可循, 反复练习, 必能熟练应用。

2.2 理想化模型的思想与方法

理想化模型是为了简化问题, 突出物理现象本质而引入的简单的、抽象的、用来替代复杂的实际研究对象的物理模型。物理学就是要认识大自然的本来面目, 只有站在理性的高度鸟瞰宇宙万物, 才能从中抽象出各种模型:质点、刚体、黑体、波、点电荷、理想气体等。在物理学的天地里, 小到原子大到太阳都可以有同一个名称——质点;嘹亮的歌声与起伏的波浪也可以有相同的称呼——波。

在大学物理中, “质点”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理想模型, 当物体各点的运动特性一致时物体可以视为“质点”, 当物体自身大小与其运动范围相比小的多时, 也可以忽略其大小, 看做是“质点”。对于“点电荷”模型, 当带电体的大小与其到要研究的场点的距离相比小的多, 此时也可忽略带电体的大小, 看做为“点电荷”。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 可以让学生掌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继而知道如何把研究对象理想化, 甚至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知道理想化模型的缺陷, 能够修正模型。

3 结语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受到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会在以后的问题中自觉的应用并逐渐得到升华。爱因斯坦说过:“当学生忘掉学校里所学的所有知识后, 剩下的才是教育。”当学生走向工作岗位, 即使忘记了具体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但物理学思想方法仍然能够指导他们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注重思想方法的教育具有长远的意义。

摘要:本文说明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传递物理学思想的重要意义。概括了几种类型物理学思想, 详细介绍了物理学中的微积分思想、理想模型思想。

关键词:大学物理,物理学思想,微积分思想,理想模型思想

参考文献

大学物理学 篇8

物理学对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以及对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对未知世界的预测能力、创新能力有着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 各类高等学校广泛开展了一门基础课大学物理。那么, 非物理学专业的学生是怎样看待大学物理的呢?笔者曾通过如“你认为大学物理重要吗?”、“你学大学物理快乐吗?”、“你学习大学物理的方法与中学物理的学习方法有区别吗?”、“你会自觉的阅读大学物理课本吗?”、“你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吗?”、“文科生应不应该开大学物理?”等问题用访谈的方法做过一些不全面的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 65%的学生认为大学物理并不重要, 60%的学生觉得大学物理枯燥难懂, 90%的学生学习方法与中学一样, 90%的学生不会自觉阅读大学物理教材, 90%的学生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100%的文科生 (这些文科生来自于未开文科大学物理的学校) 认为没必要学大学物理, 等等。由此, 不得不说这些数据是对当前大学物理教育的否定。身为大学物理教育的一线教师, 笔者将针对当前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 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 提出一些改革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的建议, 以供参考。

二、当前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

1. 对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视有名无实。

高校的不断改革没有对大学物理教学带来正面的冲击。一方面, 非物理理工科类大学物理的学时数被压缩了又压缩, 甚至于被取缔;另一方面, 像“加强基础, 拓宽基础, 淡化专业”这一类的改革并没有使高校将文科类专业的大学物理广泛开展起来。其次, 学生走入社会时须经历的各类招考使高校笼罩了“应试学习”的阴影, 而各类 (不包含物理类专业) 社会考试中涉及的大学物理知识极少甚至于没有, 使得学生不看好这门课, 缺少学习动力。

2. 教学大纲长久不变, 教学目标异端化, 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大纲长久不变, 不同专业同一教学大纲。关于大学物理的教学目标历来有两种观点最突出: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物理教学必须体现物理学的特色, 注重物理学本身的系统, 不需要与专业过多的结合;另一种观点是大学物理既然是基础课, 就应该为专业学习服务, 为不同专业的后续课程的学习而存在, 要把重点放在应用上, 即教学目标异端化了。其次, 教学内容陈旧。由于学时数被压缩, 许多较难的内容被随意删减, 通常只剩下陈旧的经典老三篇:力学篇、电磁学篇、波动光学篇, 学生无缘与在大学物理当今科技中相遇;理论与实践应用相脱离, 教学内容没有和学生的专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

3. 教师思想观念守旧, 教学模式单一, 教材对学生缺少吸引力。

很多教师思想观念守旧, 教学思想还停留在学科知识本位的传统观念上, 用物理知识传授替代大学物理教育, 忽略了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 忽视了学生的接收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忽略了学生探究能力和预测、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形式单一的以讲授为主, 教学手段是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其次, 大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阶段, 学时数的有限与科技发展致使教学内容不断增加的矛盾, 需要学生自主习大学物理相当一部分内容来缓解, 但大学物理教材对学生缺少吸引力, 或许说大学物理“教材”转型为“学材”未受到重视。

4. 重理论, 轻实验, 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物理定律的建立, 无一不以实验为基础, 并受到实验的检验。但在高校轰轰烈烈的改革中, 学校重理论, 轻实验的现象屡见不鲜, 大学物理实验课学时数受到更大的压缩, 甚至被取消;其次, 大学物理理论课老师与实验课老师不交叉上课, 甚至于上完理论课再开实验课, 理论课与实验课不能齐头并进, 理论课老师与实验课老师互不交换教学信息, 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有的学校由于实验室是由上实验课的老师管理的, 理论课老师很难获取实验器材, 因此, 理论课上做实物演示实验更是鲜见, 没用多媒体教学的老师不做仿真演示实验, 就真是上“纯”理论课了。另外, 实验设备陈旧或不足。

5考核形式单一。学生成绩主要依据期末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通常采用闭卷考试, 成绩占总评成绩比例相当高, 而考题纯粹是从理论到理论, 题型一般是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 其中计算题占分较重, 这种考核最终把学生导向用记概念公式、背定理定律的学习方式学大学物理。其次, 有的学校规定了期末考试及格率的低线, 如果及格率低于所规定的低线, 任课教师将被问责, 而学生基础又差, 所以尽可能的降低考试要求, 甚至于出现师生一起“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老师给学生几套复习试卷, 学生背试卷考试的不良现象。

三、当前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的改革建议

1. 对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视要落在实处。

2004年12月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正式报告稿” (以下简称“报告”) 中指出“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其中:A为核心内容, 建议学时数不少于126学时。为了体现加强基础的教育思想, 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 各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增加一定数量的B类内容和学时数, 例如:对于理科、师范类非物理专业和某些需要加强物理基础的工科专业, 其大学物理课程的学时数不应少于144学时。”根据这一要求, 高校应改变对大学物理的“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的开课现象, 保证大学物理的学时数不低于144学时。其次, 当今社会所需求的是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学校教育应以这两方面的培养为主题。报告中指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 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 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 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即物理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而文科生在中学时对物理学大多心存畏惧, 所以为文科类大学生补上这一课是必要的。根据文科生的感性思维特点, 应以日常生活、社会科技中的物理学为学习内容, 适当增加物理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思想, 教学方法上应尽量采取感性直观的教学手段, 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另外, 社会的各类招聘招工考试应是以人才的综合素养、发展潜力与今后实际工作需求并重的考核, 改善招聘招工考试既与人才要求、实际工作需求脱节又与学校教育脱节的社会现象。

2. 使教学目标全面化, 给教学内容输送新鲜血液。

不同的专业应有不同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应根据科技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适时修订。大学物理是从物理学中提炼出来的, 教学中当然要体现物理学的特色, 但作为基础课的大学物理, 与专业结合也是必要的。同时, 依据报告指出的:“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 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 结合专业, 体现物理学特色,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发展应是大学物理的教学目标。其次, 结合专业, 将物理学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前沿引入大学物理教学中, 给教学内容输送新鲜血液, 以提高学生兴趣, 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重要性和普适性。

3. 改革教师的教学思想, 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注重教材的转型。

教育较落后的地方院校应做出每个教师每隔2~3年至少外出学习一次的规定, 使教师身处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环境中, 近距离的受染于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中, 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思想, 自然的衍生出多形式的教学手段。其次, 重视将大学物理“教材”转型为大学物理“学材”的工作, 使教材具有激发学习欲望的功能, 提示学习课题的功能, 提示学习方法的功能, 促进学习个别化与个性化的功能, 巩固学习成果的功能。

4. 理论与实验并重, 使理论课与实验课齐头并进。

改革大学物理理论课上无实物演示实验的怪现象。报告指出:“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帮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 增加感性知识, 提高学习兴趣。大学物理课程的主要内容都应有演示实验 (实物演示和多媒体仿真演示) , 其中实物演示实验的数目不应少于40个。实物演示实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如课堂实物演示、开放演示实验室、演示实验走廊等。提倡建立开放性的物理演示实验室, 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实验, 思考和分析问题, 进行定性或半定量验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或适当计算学分等措施保证实现上述目标。”其次, 理论课与实验课应交叉进行, 齐头并进, 理论课老师与实验课老师要常交换教学信息。在学校系网页上建立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信息表, 信息表由任课教师、实验员、学生共同填写。

5. 考核形式多元化。

改革学生成绩“一考定论”的考核方式。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 除了理论课的期末考试, 还应有实验考核、平时考核。平时考核包含出勤考核、作业考核、课堂提问考核、小论文交流与发表考核、自主读书笔记考核、考试态度考核等。

参考文献

大学物理学 篇9

作为一名物理教员, 笔者明显感觉到在讲授大学物理课程的过程中, 学员们提不起学习兴趣, 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 学员的反馈表示, 物理理论枯燥, 数学推导难, 概念抽象, 物理图像又太少, 很多物理概念不知道如何得来, 就出现在课本里, 它的实用之处又是什么。目前军校大学物理的教育显现出很疲软的态势, 如果我们可以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穿插物理学史, 对于激发学员学习物理的兴趣、理解专业理论、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1 物理学史的内涵

物理学史是物理科学发展的历史, 它包含着许多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学院开设物理课程, 不但是要教会学员基本的物理专业知识, 更要使学员具备丰富的物理知识基础、掌握必备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创新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讲, 掌握研究方法比学习现成的书本知识更重要。但是, 目前所用的物理教科书中, 人类对物理学认识的历史痕迹被擦拭殆尽, 物理学家们的顽强曲折的创作过程往往被物理学理论严密、精美的逻辑体系的面纱遮盖起来, 人们只能通过具体的物理公式或定律前面所冠有的科学家的名字, 模糊地了解那一段历史。我国物理学前辈钱三强先生指出:“科学经历的是一条非常曲折, 非常艰难的道路, 然而, 我们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往往是应用经过几次消化了的材料来讲授, 或者经过抽象的理论分析加以表述, 把已有的知识系统归纳, 形成简明扼要的理论体系, 这当然是必要的, 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 往往会使学生对科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引起误解, 以为什么结论都可用数学推导出来, 失去了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这样的结果使学生们不了解科学是怎样来的。”

2 物理学史对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1 通过穿插物理学史, 使学员了解物理学科的重要性, 激发学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究欲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的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 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和带头学科, 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渗透到了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 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 是自然科学许多领域的研究基础。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 我们可以发现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自然科学其他学科的诞生和发展, 比如生物学、化学、天文学等及其新的交叉学科, 同时极大地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比如现今比较尖端的技术领域———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核能与核能技术、航天与空间技术、激光技术等, 这些领域的发展或是植根于物理学, 或是得益于物理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历年来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可以发现, 他们当中除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外,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具有物理学背景的, 他们的成功与其物理基础是分不开的。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穿插一些物理学史的材料, 把物理学上一些重大知识的发现历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让学员了解物理学的重要性, 同时为学员创设一个自觉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而且物理学发展本身就是一幅失败与成功并存、实验与理论交叉、逻辑与非逻辑思维并用的丰富多彩的画面, 物理课堂上穿插物理学史可以唤起学员强烈的好奇心和奋发向上的激情, 引发其积极的思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2 物理学史在帮助学员理解专业知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物理学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是人类对物理世界客观规律认识的结果。物理学发展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它的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理论, 都要经过萌芽、形成和发展演化的曲折过程。我们只有了解了物理学中的各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定律是如何得来的, 即了解它们如何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如何发展演变成为现在这个样的, 才能真正懂得它们的本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整个大学物理的教学难点, 也是不少教员和学员比较头痛的一部分。我们只有通过还原爱因斯坦创建狭义相对论的历史过程, 追溯狭义相对论的形成背景, 掌握爱因斯坦所应用的科学方法, 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 讲深讲透, 才能使学员们深刻地理解所学理论的实质, 形成自己对相关问题的深刻见解。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 学员只有对相关问题的历史有个系统详细的了解, 才能更好的理解问题的内在必然性, 才能不被那些偶然的外在的东西所迷惑, 抓住问题的本质。通过穿插物理学史, 了解物理原理创建过程的历史, 体会物理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的经历和思想过程, 认识到正是由于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物理学家们才逐渐理清了认识发展的脉络, 揭示了事物的本质, 这些体会有助于学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定理、定律。显然, 这种教学效果通过多讲几个例题是不可能达到的。

2.3 穿插物理学史, 帮助学员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对科学结论的理解和应用, 更重要的是帮助学员掌握和理解产生这些科学结论的研究方法。我们知道, 科学研究中观察和分析的方法是主导的研究方法之一, 许多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物理学家通过对具体事物和现实生活的观察与分析得来的。像伽利略正是从对悬灯摆动的观察中得到启示, 然后通过实验, 最终确定了单摆周期的影响因素和单摆的等时性。牛顿正是因为一只打在头上的苹果从而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理想模型的方法也是物理学中经常应用的方法, 根据具体问题, 提出相应的物理模型, 抓住主要矛盾, 忽略次要矛盾, 这种研究方法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像质点运动学中的“质点”模型、刚体转动中的“刚体”模型、静电场中的“点电荷”模型等都是运用了这种方法。另外, 假设和推论的方法、类比和综合的方法等都在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所有物理学及其他学科的科学方法几乎都可在物理学史中找到。通过穿插物理学史, 了解著名科学家创建理论体系的过程, 我们可以学习一些培养创造性意识的方法和途径、掌握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使学员具备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并能潜移默化地运用到之后的学习和研究当中去, 为学员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铺垫。

2.4 渗透物理学史, 帮助学员提升科学素养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 使学员认识物理学理论的变化、发展过程, 体会到科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是不断进化的、发展的。物理学理论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可能观察到的物质世界的无限丰富多样性相对立的, 因此没有任何一个物理学理论可以被看作是完美的。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物理学认识只能是相对的、近似的, 这种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员的辨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清除学员对物理学理论绝对化、僵化的理解, 也可以防止学员机械的不加限制的搬用物理公式、定律去解决问题, 有助于培养学员质疑和批判的科学态度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另外, 科学家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顽强的意志和献身科学的牺牲精神, 在培养学员高尚的情感、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 运用物理学史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施策略

将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前提是物理教员能够熟练运用物理学史的教学方法, 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渗透法, 所谓渗透法指的是将关系到物理教学内容的物理学史知识恰到好处的穿插到物理课堂当中, 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这一目的的方法。通常而言, 物理学史的渗透一般是以问题作为主要线索来引入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历史趣闻以及名人轶事等, 既可以是大篇幅, 也可以是几句话, 甚至是幻灯片上的一幅图。借助渗透法, 能够激发学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有效缓解学习压力, 开阔学员的物理学视野, 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是准历史法。所谓的准历史法指的是以忠于历史事实为前提, 根据物理学史发展的顺序, 把和物理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物理学史料进行组织加工, 最终贯穿应用到物理教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方法。准历史法要求物理教员能够合理、客观的还原那些重要的物理学史事件, 是一种比较具体的事件重演, 能够达到良好的过程体验效果。使用准历史法将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 能够最大限度的符合学员的认知发展过程, 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养。

4 结论

由于意识到了物理学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笔者在多年一线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多次尝试在物理课堂中穿插物理学史, 从课堂氛围来看, 这样的授课方式比较受学员欢迎, 并且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教学效果。总之, 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地穿插物理学史, 是切实可行的, 也是完全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莜莉, 物理学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大学物理学 篇10

大学物理是工科院校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 大学物理一般都是面向大学低年纪的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 虽然学生刚从高中阶段过来, 但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 学生总习惯用高中的思维和方法来理解已经比较复杂的大学物理问题, 比较难接受新的概念和方法, 比如在中学物理中的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没有错, 但在大学物理中求物理碰撞后移动的距离再利用这个规律就不对了, 很多同学在学习大学物理的过程中还是习惯用中学的题海战术来学习发现最终掌握知识的效果并不好。

下面笔者从以下方面来谈几点感受。

1 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联系与区别

1.1 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联系与区别

大学物理和中学研究都是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 包括:力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以及原子物理五大内容, 虽然在内容上有所重复, 但中学物理只是描述了基本的物理现象和概念, 而大学物理是通过深入的学习并揭示出产生这些现象的物理规律, 研究这些规律所需要的数学表达式和推导过程。

比如在静电场中, 高中物理因为数学知识的限制只讲述了一些基本的规律和概念, 无法描述静电场的相关性质, 大学物理通过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 环路定理揭示了静电场为有源无旋场, 这是在高中学习中无法做到的。

1.2 在教学和学习方法上的区别

大学学习主要以复习和自学为主, 而中学往往是集中时间学习一个概念和公式, 然后强化训练举一反三, 在教学形式上, 高中物理内容比较少, 课时多教学进度比较缓慢, 教师有时间对内容进行讲解, 分析, 提问并进行随堂练习, 大学物理在内容上多, 课时却相对很少, 所以课堂教学知识量需要学习的就比较大, 在大学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不能从高中的学习方法上过渡过来在某个知识点方面花过多的时间就会感到力不从心, 学习进度跟不上来。

1.3 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心理的区别

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高考有个理想的分数, 所以在成绩决定论的作用下学生学习很刻苦, 钻研也比较深, 但在大学中由于大学没有了升学率的要求, 只需要修完相应科目的学分即可, 60分就算合格, 所以在这样的要求下, 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起来比较随意, 甚至有旷课, 考试的时候带小抄蒙蔽过关的情况。

2 如何做好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衔接

2.1 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更新

在大学物理开课时候就要向学生讲解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在学习方法上的区别, 并介绍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教师要根据学生从高中过渡到大学的特点, 刚开始适当的放慢教学进度, 从学生由高中比较缓慢的节奏过渡到相对快, 学习内容信息大的教学当中, 对高中已经学习过的基础知识只需要复习一下, 对需要加深的内容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推导和讲解, 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增强师生的互动和交流, 教师在上新课程之前可以向学生以布置作业的形式, 提出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 预习教材相互讨论得到初步的答案, 教师在上课的同时让学生回答相应的答案, 通过答案给予肯定和意见, 在比较抽象和深奥的知识点, 应多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和演示实验通过模拟实验生动画面和实际的操作相结合, 这样就使学生从高中的生硬的学习到能自主学习的成功转变, 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也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

2.2 了解中学物理教学, 加强教材改革

大学老师应该首先对中学物理的教育特点, 现状和内容有非常明确的了解, 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能知道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可以掌握的, 哪些知识点是需要重点讲解的, 比如恒力冲量的定义式和恒力做功公式在中学都学过, 但变力冲量和变力做功没有接触, 在教学中在可以先通过简明扼要复习高中的知识, 目的是引入大学的物理新内容。

在教材上, 要了解中学物理教材改革的动向, 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的实际, 把大学的物理教材和高中的物理教材紧密联系起来, 避免知识点重复和过大的跨越, 内容要做到少而精, 真正把高中的物理和大学物理很好的衔接起来。

3 总结

目前已有许多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制定适合本学校的大学物理教材, 做好两者之间的衔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物理教学的质量,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所以现阶段作为大学物理教学的工作者要重视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衔接的工作, 使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水标等.关于大学物理习题的几个问题[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3 (4) .

[2]韦群.基础物理教学现代化的尝试与思考[J].大学物理, 1996 (11) .

大学物理学 篇11

[关键词]文科物理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71-02

一、引言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学科的基础,更是现代工业技术的源泉。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理科相互渗透、学科相互交叉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必然要培养文科类大学生具备相应的自然科学素养。

二、物理学对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独特作用

以培养综合型、有素质、有创新意识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改革一直都在深入进行着,其中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尽可能消除文理科的隔阂,在教学中体现技术、科学和人文社科类学科的融合,培养文理兼通的人才。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系统学习科学实验设计思想、方法和技术的入门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受到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有利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科的综合发展及形成交叉学科。

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角度来看,大学物理及物理实验课程具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两个特殊作用。第一个特殊作用是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因为物理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涵盖力学、电磁学、热力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和社会的变革,现代高新技术,如核能发电、激光技术、纳米技术,等等,都是以物理学的成果为基础的。第二个特殊作用是探究方法的熏陶。在物理学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很多科学的思维及研究方法,如类比法、归纳法、实验法、反证法等,物理学的这些思维模式及研究方法已经渗透到经济学、法学等众多文科学科之中,对文科类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及科学研究能力的积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由此可见,物理学是非常适合对文科大学生进行科学素养通识教育的学科。

三、我校开设文科物理实验的做法和体会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覆盖工、文、理、艺、经济、管、法和教育等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2年,1984年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在湖北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水平较高的骨干大学”。2012年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具有坚实的工科背景的各类建设人才的重任。

2012年秋季,我校提出了 “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即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学院、学校选拔,着力培养10%比例的优秀人才; “2”即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在自主进行双学位、辅修专业学习的同时,学校要有目的性地设计一些专业供学生选择和学习,比如“统计+金融”、“电气+机械”等,让学生毕业时具备一专多能,成为多面手; “7”即创新创业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将70%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工科背景的应用型人才。不管是哪一类人才培养,都离不开科学素质的提升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于2012年春季开始,在文科类学生中开设了“物理与艺术”理论课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虑到文科学生特点:物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思维方式是靠直觉、灵感、顿悟。

2012年3月,我校第一次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文科大学物理”课程。经过反复比较,我们选择了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倪光炯、王炎森先生编写的《文科物理——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作为教材,适当加入一些专题讲座素材。第一次讲座适逢日本大地震一周年,我有意安排《核能及安全利用》作为讲座内容,比较详尽地讲解了核能利用的基本原理、核能利用的高效性及安全性,并讲解了几例典型的核安全事故,吸引了近200名学生。在讲授狭义相对论内容时,我首先告诉学生:相对论并不神秘,其实就是运动的相对性,只不过是在高速运动的领域。接着有意地用一、二、三、四点加以归纳(一就是谈论高速领域运动的相对性这个中心,二就是爱因斯坦的两个假设,三就是洛伦兹坐标、时间、速度三个变换公式,四就是相对论的四个效应),这样学生记忆起来就非常方便。在32个学时的讲座中,适时加入《纳米技术》、《飞行器与航天技术》、《激光技术》等八个专题讲座。并把课件及相关视频资料放在校园网上共享,让学生们下载学习。这些课程很受文科学生的欢迎。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文科学生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思维能力。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它以实验为基础,而演示实验是最直观有效、形象生动的实验教学形式。通过物理演示实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培养实验技巧、提高创新能力。物理的创新成果都源自于实验。因此,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应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2012年秋季,我们第一次开设了“文科物理实验”课程,由于没有相应的教学模式可以照搬,我们采取边实践、边总结的办法,以选修课的形式面向全校文科类学生开设。

我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校级重点课程,大学物理实验室已经建设成为湖北省高校实验示范中心,可开设29个基础物理实验、10个近代物理实验、5个设计性实验。

最初我们开设的是实验原理相对简单、实验方法比较直观、生活中会应用到又能体现物理思想和规律的典型实验,例如液体表面张力实验、多普勒效应测量声速实验等。当文科学生通过细铁丝挂起一幕水帘时,欣喜地看到液体表面存在的张力;当他们从实验中观测到声源与观测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测到的频率会发生变化,马上联想到高速公路上测量超速的问题。原来,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物理知识。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又把一些经典的近代物理实验加入进来,让文科类学生感受物理学发展中的一些典型史料,进一步提高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物理精神和科学思想。例如密立根油滴实验,虽然该实验验证的是电荷的不连续性,涉及量子物理理论的范畴,但是该实验原理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当学生们看到油滴的运动就好像夜幕中一颗颗亮闪闪的星星时,非常兴奋。我们在课前向学生介绍:密立根油滴实验被美国《物理学》杂志评为20世纪十大最美物理实验第3名。做完实验,不少学生感叹:原来最美丽的实验并非是原理最深奥、仪器最复杂的实验,只要实验设计思想巧妙且探究出了一般人不容易挖掘出来的物理规律,就是最美丽的实验。再如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这个实验属于示范性实验,教师一边进行实验示范一边讲解这个实验最初的目的。当了解到这个实验是1883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为寻找“以太”的漂移而设计的,前后花了38年时间,可是最后却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从而奠定了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学生们都不由发出感叹。通过对物理学史、物理学方法论的渗透介绍,对文科学生进行实事求是、严谨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的教育,他们都认为通过该实验的学习,能够充分体会到物理实验科学家的钻研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思想之美,充分认识到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我校自2012年开设“物理与艺术”、“文科物理实验”以来,受到了广大文科生的欢迎,说明它们是富有生命力的课程。文科大学生人数众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文科物理实验的教学实践探索。通过对文科物理的学习可开阔文科学生观察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眼界,促进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提升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文理兼通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学生们在学习物理学知识中了解一些影响历史进程、推动社会发展的物理学家的生平及趣事,促使他们把物理学与经济学、金融、营销、文学等学科联系起来。把物理学与这些学科融合起来,有利于将实验课程开展得更加合理、更具规范性,使实验更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进而培养文科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文科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蒋逢春,艾宝勤.浅谈开设文科物理课程的实践及意义[J].教育与职业,2007(3).

[2] 张淳民.大学物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 倪光炯,王炎森,钱景华,等编著.改变世界的物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覃侣冰]

[收稿时间]2014-12-29

[基金项目]地方高校文科大学生科学素质提升的探索与实践;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2014年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4B066)。

大学物理学 篇12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在当前的高校物理课程中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我们先对中学和大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现状做简要的回顾。

1 物理教学现状

1.1 中学物理教学现状。

近些年来, 我国大部分的省、市、自治区都在中学阶段实行课改。与之相对应的是教学内容的调整。一些省份根据自身的情况, 将物理的力、热、光、电、近代物理五个部分划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 一部分作为必修, 纳入高考大纲之中, 另一部分作为选修, 用于提高学生的物理修养, 甚至于将某些内容作为科普知识, 由学生课外自学完成。

现在的中学教育很大程度上还是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学阶段的物理教学活动完全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来进行。我国的各级教育机构虽然已经制定了指导物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但实际的教学内容却过分地依赖历年公布的高考考试大纲。笔者在与刚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交流中得知, 部分学校仅针对高考内容进行授课, 其他内容则当作科普读物由学生自学完成。这就使得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大纲中的要求相去甚远。

1.2 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大学阶段的一个课堂上的学生不再来自于同一所中学, 甚至很多也不是相同的省份, 中学阶段所学的物理内容则千差万别。这势必会影响到大学物理课堂教学, 教师也无法做到有差别地授课, 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有所打击。笔者分别和不同专业的学生交谈过对大学物理课程的看法:受到中学物理成绩的影响, 不少同学畏惧物理课程, 甚至在入学前认为自己是非物理专业, 彻底地不用再接触物理;有的喜欢物理, 但是中学所学知识不多, 没有清晰的物理情景;有些同学认为从大学物理课程中收获不大, 不少题目用中学方法也能解决, 甚至更加简单。

大学物理是一门基础课程, 课本知识并没有直接的实际应用, 因而并不像其他工科类专业课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的部分内容对学生未来的专业课没有直接的关联, 另外相关的知识又会再次出现在专业课程的基础部分。这种内容的安排也势必造成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的不重视。

2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难以有效衔接的原因

长期以来, 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为适应各自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学模式。中学物理一味追求解题方法来应付高考, 大学物理则严格遵从教学大纲, 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两者之间由于以下一些原因而无法有效衔接:

2.1 课程差异较大。

从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跨度超出了许多学生的适应能力。形象思维加上初等数学应付解决中学物理问题绰绰有余, 而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 且将难度很大的高等数学熟练运用于大学物理中更加不容易。更有甚者, 部分高校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同时开设, 使得缺少数学基础的学生对大学物理更加头痛不已。另外, 大学物理更加注重讲授物理现象的深刻内涵, 这必然使每节课的信息量都大幅增加。中学阶段三年学完的物理, 到了大学只有一年的授课时间, 每周的学时数也只有寥寥的几个。这些方面都增加了大学新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2.2 大学物理教师对二者的衔接不够重视。

相对于中学物理教育, 大学教师与学生一般只有课堂上的短暂接触。有些教师即使意识到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也并未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帮助, 而是希望学生能够自我成长。由于授课学时以及教学内容的限制, 教师的讲解方式似乎并没有刻意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 这也使得学生在面临大学学习方式的转折时有点孤立无援。

3 加强中学与大学物理衔接的建议

下面笔者将中学和大学物理教育相结合, 鉴于上面提到的教育现状和在两者衔接问题上表现的不足, 从教育方式、授课内容、学习态度等方面给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3.1 教育方式的改变。

中学物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切实按照课改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上讲台, 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授课, 以教代学。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地去挖掘定理定义中的深刻内涵, 增强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充分利用习题课和自习课的时间, 指导学生阅读了解当前物理的最新科研进展, 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中学物理知识,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大学物理教师在第一堂课不必急于讲授知识,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物理基础:重点掌握了哪些物理知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如何, 之后将大学和中学物理的区别、学习目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成绩考核办法告知学生, 同时介绍往届学生出现的典型案例, 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白大学物理有别于中学物理的特殊之处。适当放慢起始教学进度, 使学生逐渐适应后再过渡到正常的教学进度。学生习惯于中学物理教学慢节奏, 少容量, 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7]。若一开始就进行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 学生一下子不能适应, 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所以, 要使学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逐步适应大学物理的学习, 然后再过渡到正常的教学进度。

3.2 学习态度的转变。

物理教师要从传统的中学授课模式开始, 逐步改变填鸭式教学, 题海战术的现状, 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思考,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实现从中学的探究型学习到大学的研究型学习的转变, 就是一种继承性极强的学习模式。所谓探究型学习, 并不意味着与传统教学的对立, 节节都是探究式的研讨课, 而是鼓励学生将积极探求的思想带入课堂, 表现在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例如:讲解一些有特色的物理题目不妨更换某些条件让学生进行讨论, 再由教师解释这些条件暗含的物理意义, 并说明对最终结果的影响。例题和习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勇于探究的重要媒介。大学物理教学学时数的减少也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和习题, 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和布置作业, 以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课堂例题要有多变性, 题目中任何一点的细微变化都会对解题思路产生影响, 尽可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

4 结论

学生的教育培养是一个连续不间断、前后相呼应的整体过程, 物理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我们没有理由, 也不应该将其分隔为中学, 大学两个差异较大的阶段。更好地将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相衔接, 不仅能提高大学物理教学的质量, 培养学生对于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 而且有利于大学后继课程的教学,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的调查, 指出当前中学、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模式、授课内容、学习态度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二者顺利衔接的原因, 最终提出一些切实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物理教学,衔接,教学方式,授课内容,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张三慧.大学物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2]程守洙, 江之永.普通物理学 (第六版) (上下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上一篇:高校体育理论课下一篇:提升药房药学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