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环境风险投资

2024-10-16

政策环境风险投资(精选12篇)

政策环境风险投资 篇1

风险投资是投资人将资本投入刚刚成立或者快速成长高科技公司, 通过承担风险来为融资人提供长期资本和增值服务。数年后通过上市、并购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并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就我国的风险投资而言, 由于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较晚, 所以在管理和规范上存在缺陷, 由此造成我国的金融市场结构的缺陷和功能的不健全。为了改善这种状况, 我国相关经济部门应当不断地通过各种形式来创建适应风险投资发展的金融环境, 以改变我国现在的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状况。

一、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中各要素的现状

风险投资的金融环境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分别是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市场和金融人才等。这四个方面在风险投资中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为了营造我国良好的风险投资金融环境, 现在我们对风险投资金融环境中的各要素进行分析。

首先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主要指从事金融服务业相关的金融中介机构。其中包含银行、证劵、保险等行业。我国金融机构的现状是存在多而杂的状态, 就银行业而言, 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地方各级银行, 在管理上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统一管理, 但是在具体操作上, 每个银行却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方式。除了必须遵从的中行制定的相关规范之外, 其他银行在为群众服务的同时想得最多的也是为自己谋利。只有保证了自身的正常发展, 银行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在这个过程中, 中行并不能对其他银行的发展和推行的政策做到及时的监管。

其次是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指的是依赖于我国的会计事务所、银监会和审计署等部门的作用, 对我国的金融行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就目前的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而言, 国家银监会及审计署等部门在监管我国金融环境的作用是很大的。以审计署为例, 审计署的作用就是监管全国各地的金融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 对他们进行定期的检查, 以防止出现资金漏洞和私自定价的状况, 通过加大监管力度来净化我国的金融市场, 给企业的风险投资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易场所。顾名思义, 金融监管就是对金融行业进行监督管理, 通过对审计署的例子可以说明, 国家通过立法及审查的方式来管理金融市场的力度。但是, 就审计方面, 国家做的工作很多, 并且全部是国家部门来进行监管的。然而对于会计事务所的重视程度却不高。优秀的会计师多集中在各个知名的会计事务所里面, 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金融行业都会聘请高级会计师来对企业的内部账务及日常工作来进行审计。也就是说, 国家的审计署或者银监会所审计的对象都是这些高级会计师所提供的数据, 这就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通过做假账来蒙混审计署的检查。所以, 未来在对待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的时候, 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当加大对会计事务所的管理, 避免由于疏忽和遗漏造成检查不当且不彻底的情况的发生。

再者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顾名思义就是进行金融交易的市场, 他可以是有形的, 譬如证劵交易中心, 也可以是无形的, 譬如直接进行股票投资等。风险投资所投资的对象多是准备上市的或者发展势头良好的公司。对他们的投入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体, 在进行风险投资时都要认真观察整个的金融市场环境, 以及所要投资的公司的动态变化, 这样才能够为自己选择好投资对象提供前提。就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而言是不容乐观的, 因为我国的交易市场等金融市场都是刚刚形成不久, 并且参与金融市场的可作为风险投资的企业众多, 而国内对于金融市场的对待却远远不够, 所以这就容易被外国的专门进行风险投资的个体或大财团利用, 以达到吞并或者拖垮我国相关行业的目的, 破坏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的相关经济部门和证劵监管部门要认真观察和维护我国的金融市场, 通过立法来加大监管力度, 一方面监视外国风险投资集团的投资行为, 另一方面监督国内投资集团的投资状况。通过加大对投资集团的监管, 以及严格把守金融市场入口的形式来净化国内的金融市场, 为我国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最后是金融人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 加速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各国金融行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在时代的迫切要求下, 金融人才也一度被各国金融业所争夺。拥有一支超强的金融队伍, 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可谓如虎添翼。由金融人才所组建的风险投资观察团, 对于进行合理的风险投资是极其有利的。对不少风险投资者来说, 拥有了人才就等于拥有了财富。近些年来, 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向社会提出了金融人才方面的要求。目前, 我国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金融学, 重点培养金融学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社会缺口较大而人才供不应求, 所以我国的大多数风险投资集团不惜用高薪来聘请外国金融人才为自己谋取财富。当我国的金融市场被外国的金融人才所垄断的时候, 对于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发展就是极其不利的。所以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工作, 多培养综合业务素质高的金融人才, 为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良好高速的发展。

二、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的风险投资中的各要素的现状分析就可以看出我国在风险投资金融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从对金融行业的立法角度分析, 我国对于金融行业的立法还是有待完善的。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金融行业立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譬如《反垄断法》及银行内部审查工作考核等方面。但是, 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时多样的, 相对应的, 国内的金融市场的变化也是多样的, 之前的立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金融业的发展需要, 譬如出现的新型的金融事件, 通过利用法律的空子来进行零投入的风险投资事件, 这方面我国的法律并不能做到全面的监管与惩处。相对应的, 国家相关部门应当时刻关注金融市场动态, 改善政府部门立法滞后性的缺陷, 通过对金融市场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发展状态, 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进行及时的立法工作来避免相关问题的产生。并在日常处理金融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时进行总结和反思, 然后进行立法, 逐步在实践中完善我国金融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从而保证金融行业的正常运行。

其次是加强对进入金融市场的相关企业的监管力度。企业再进入金融市场时会经过我国的工商等部门进行前期审核。达到一定的标准时就准许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在这个过程中, 无论是工商还是其他什么国家金融部门都应当对提交申请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通过对提交申请的企业的相关材料, 以及经营状况和申请人的背景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考察来控制进入金融行业的企业整体正常运行, 避免由于前期疏忽给金融市场的良性运行带来隐患。

三、对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的分析

对于风险投资者而言, 进行金融投资时要对金融环境进行分析, 然后进行风险资金投入。在对金融环境分析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 进行风险投资金融环境分析要充分考虑科技和管理环境系统方面。因为现代经济就是依赖于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经济, 衡量一个金融投资环境的时候, 观察它的科技发展状况和应用科技的深度是否良好就可以很好地为进入资金投入做好前提工作。金融投资环境的科技水平含金量越高, 投资环境越稳定。我国的风险投资金融环境中的科技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 充分的证据就是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国内企业在逐年增多, 并且金融环境也在逐渐完善。相对应的, 未来我国的风险投资环境会更加安全。

其次, 是风险投资金融企业环境系统方面。风险金融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 多利用电子交易系统进行投资, 而金融投资企业是专门为了投资者更好地进行投资活动服务的。考察金融投资环境时, 考量金融企业的各个方面也是必须要做的工作。一是对于金融企业的专业机构而言, 衡量一个金融企业的成熟程度可以从它的金融机构上看出来, 机构数量越多的金融企业, 它的投资环境越安全。二是对于金融企业的硬件条件而言, 一个金融投资企业的硬件设施越完善, 给投资者的感觉就越安全。因为投资者进行投资的过程中, 自己的流通是依赖于电子交易系统进行的, 完整的硬件系统能够增加投资者的信任感。三是社会生活状况, 在投资者进行投资时, 可以观察该地区的投资社会生活状况, 一个地区的人们的投资观念越强烈, 说明该地区的投资环境越安全。

四、总结

对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的分析, 是为了向风险投资者提供顺畅的投资渠道并为投资者获得最大收益服务的。国家通过建立金融投资体系来保证我国金融投资体系的完整性并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本文通过对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的各个方面的分析, 向大家展示了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的整体状况, 希望对大家进行风险投资时会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永梅.论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金融环境[D].华南师范大学, 2010.

[2]张小玲.发展江苏风险投资的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3]赵霞.可转换债券作为风险投资工具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2013.

政策环境风险投资 篇2

进行风险投资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创新、冒险和诚信合作精神是风险投资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我们应该充分吸收中西方文化精华,创造适合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文化环境.

作 者:庆建奎 陈玉峰 作者单位:庆建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陈玉峰(山东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财政政策与投资政策 篇3

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明显地在逐月走缓。对GDP贡献约4成的出口,1~4月仅增长6.9%,其中4月仅增长4.9%;进口1~4月仅增长5.1%,其中4月仅增长0.3%。固定资产投资1~4月亦仅增加20.2%,加上消费增长疲弱,4月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增加14.1%,为2006年11月以来新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同告减速,首季经济增长虽仍有8.1%,但第二季以后,乃至全年,能否保八,很有疑问。

如何解读?当然可以从两方面观察分析。一是影响出口最大的外在形势。由于受金融海啸重创,中国四大出口地区,除美国略见恢复元气,及东盟因10+1自由贸易区启动效应,中国与美国、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尚能维持个位数增长(分别为9.1%及6.7%)外,中欧及中日之间,竟出现了零增长(0.3%)及负增长(负1.5%)的情况。其次,是内在形势。出口乏力自然也影响投资,加以楼市调控尚未完成,部分地区建设项目叫停,均减弱了内需的动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明显放缓,迄3月为止,FDI已经出现连续6个月下跌。FDI指标的趋势性变化,反映的是中国中长期投资环境中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及地价下跌恶化。这样的内外在形势,让人不得不担忧中国的经济会以何种方式着陆。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答案要视乎我们对外在及内在形势未来走向的判断。

先看外在形势。总的来说,不太乐观,不全是因为欧、美、日现在及未来的指标不被看好,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国家的政策工具箱里都已经空了。其实,打从一开始,金融海啸爆发之初,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就没什么空间了。以美国为例,利率早已调降到接近零的水平,以至于只能靠量化宽松(QE)等后遗症很多的非常规政策一再救急。至于财政政策,不是早已到了举债上限(美国),需要一再调高上限,就是早已面对主权债务危机(欧洲)被信评机构调降评级,以至于无论欧美,都必须履行紧缩财政。但紧缩财政又面临民意及在野政党的强烈反弹,从而进一步陷入到政坛纠结的泥沼与困境之中。这样的形势,不爆发新的危机已属万幸,要期待短期内出现大的转机,难之又难。所以,中国面对的外在形势显然并不有利。

那么内在形势又如何?应该说,中国还是蛮幸运的。中国除了有一个全球最大规模的潜在内需市场外,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政策调控及体制改革上还存在着相当巨大的空间。但必须提醒的是,相关的调控与改革需用心,不宜粗糙为之,更不宜滥用。可简单具体说明一二:

(一)货币政策。这在通常情况下是最容易被想到及被操作的政策,尤其CPI目前已经降到了3.4%的水平,更容易产生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冲动。但必须短期有利于刺激增长的政策,在长期,都往往会因为要素价格的普遍大幅上升而恶化投资环境(如FDI的下降)从而不利于增长。货币政策的角色更多地应是在稳物价而非保增长之上。

(二)中国在宏调上拥有更多优势的主要是财政政策,这包括:(1)推动更多有利于平衡发展的基建,(2)大规模地进行有利于调结构及提升生产力的减税。

(三)中国的另一巨大优势在投资政策,这包括三个部分:(1)大幅降低垄断性行业的准入门槛,引导民企及外资进入;(2)大幅放宽医疗、教育等民生行业对民企及外资的限制;(3)慎用货币政策,持续改善投资环境,维持中国市场对FDI的吸引力。

(四)还有,持续推动包括金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在内的所有体制改革。

政策环境风险投资 篇4

关键词:环境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完善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水平,对于企业的安全有序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技术支撑层面的建议

(1)提升化学品环境管理基础研究水平企业风险识别核心是贮存、使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有毒化学品,根据不同管理目的,国内外相关部门已经提出重大危险源辨识、管理物质、危险物质、极危险物质等清单。所以危险化学品环境危险程度和环境危险性评估亟待进行,根据相关安全管理条例评估和鉴定使用量较大化学品和常用化学品,并开展环境风险物质和重点化学品控制名录,进而实现重点化学品工业检核标准和准入标准的构建。

(2)进一步研究重点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方法我国以制造业为主并存在大量石化化工企业,相关部门对风险企业的监管活动需要分级进行,这样才能够优化环境风险管理效益和成本。由于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理是建立在风险分级和识别的基础之上,所以应当深入研究重点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方法,进行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标准的分类分行业构建,最终实现对重点企业风险源动态管理的规范。

2管理层面的建议

(1)完善立法,充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根据《意见》中“充分落实环境安全的责任主体”的要求,相关部门应当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契机,进行安全主体责任意见的制定,并对环境安全责任主体内涵进行明确,通过一整套防范环境风险制度措施的构建,为企业进行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企业环境安全责任主体指的是在环境风险隐患治理和排查的定期开展中主动进行环境风险状况的申报,通过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的完善实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制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在应急状态下责任部门应当开展预先处置活动并将事故源头切断,进而达到对事故最初态势的控制,避免次生环境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应当将事故情况主动上报相关部门,通过处置和救援活动的积极参与,为调查事件责任和原因提供有效配合,并支付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和产生的费用。

(2)通过风险申报登记制度实现对风险现状的掌握企业获得经营生产收益也就意味着承担申报企业风险防范措施和环境风险状况的义务。相关部门应当在环境保护法修改的过程中,对环境风险申报登记的法律依据进行明确,通过环境风险申报管理制度的制定实现企业申报贮存、使用、生产化学物质数量、种类、风险单元、防范措施的明确。申报制度建立后,企业主动申报就会代替传统责任部门上门检查,在常态化管理中纳入环境风险和化学品管理,进而为公众监督和环境部门监督提供便利。

(3)建立环境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制度企业落实环境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环境风险隐患的定期排查治理,相关部门应当对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规定进行构建,进而实现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内容、分级、概念的明确。企业则应当对环境风险隐患的定期排查制度进行完善,在全过程管理中评估、治理、报告、等级环境风险隐患。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则应当监督检查企业环境隐患的排查情况,在企业检查或企业上报中出现的较大隐患应当进行公示。同时责任部门还应当对风险隐患移交报告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对于涉及其他部门责权的隐患、非法行为应当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告知。

(4)构建环境风险分级管理制度相关部门还应当积极推动环境风险评估活动的开展,通过环境风险分级管理措施的制定,实现环境风险的分级管理制度的构建。相关部门还应当对企业周边环境敏感区、风险防范措施、内部化学品进行了解,并根据了解情况进行企业环境风险级别的调整。相关部门还应当根部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的不同,开展管理要求和模式的针对化实施,进而区别管理绿色信贷、上市环保核查、应急物资储备、环境风险申报、清洁生产、污染责任保险、应急演练、隐患排查。

3保证机制层面的建议

(1)强化合作,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六成到七成环境事件是由于化学品运输、安全生产直接事故造成或处置不当造成。所以,相关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方法中应当进行有效配合,尤其是在安全事故处置和运输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当保证责任主体充分履行防范和避免环境风险的义务,对于次生环境污染也应当进行有效处置。在受到安全事故报告后,相关部门应当将事故情况及时告知环保部门,并充分考虑专家意见处置事故,避免进一步引发环境污染。(2)建立应急救援物资评估制度相关企业应当依据自身性质进行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但关于应急物资数量、种类的规范还没有建立。相关部门应当进行环境应急救援评估制度的构建,并和安全生产部门、监管部门根据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应急物资配备标准的分等级分行业制定,进而实现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力的提升。

4结语

当前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进而推动环境风险评估活动的有序开展,最终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对环境风险制度完善进行了分析,但仍存在一定局限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强化重视,进而实现环境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政策环境风险投资 篇5

促进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探讨

我国风险投资事业至今尚处于初始阶段,无法独立支撑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其发展障碍在财税政策上表现为:政府扶持风险投资方式单一,缺乏必要的.间接扶持的财税政策.本文主要从现行税制对风险投资的不适应性,调整税制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调整税制以扶持和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作 者:余伦芳 叶新 作者单位:重庆商学院财会系刊 名:上海会计英文刊名:SHANGHAI ACCOUNTING年,卷(期):“”(7)分类号:F810关键词:

投资要紧跟政策 篇6

不信你看:美国总统奥巴马刚刚提议通过政策将银行的投资业务与存贷业务分离,美国股市上的银行股便应声而跌;中国央行调整了存款准备金率,A股市场上的银行股也就此一蹶不振。而且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以及全球经济的互相融合,股市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愈加频繁。所谓“南美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有可能引发欧洲的一场风暴”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投资理财就不得不紧跟政策的脚步,否则,踏不准节奏,就会乱了方寸。

今年以来,中央政府的经济调控政策频出。大都是针对股市、楼市资产泡沫的,这和去年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促进经济增长有所不同。明白了这一点,你或许就不会对股市、楼市出现的大幅调整感到意外,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来应对这种调整。当然,出台这些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打压经济,所以,投资者还应该对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保持足够的信心,适当的时候应该积极地介入,而不是消极地远离投资市场。

既然经济政策是有保有压,在抑制泡沫的同时,也会有积极推进的地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规划就属于后者,这当中自然也蕴含着不少的机会。本刊记者专程赴海南做了实地采访,希望能帮助你更准确把握住政策方向,并迅速地找到一些新商机。投资要紧跟政策

无论是在市场经济的成熟阶段。还是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抑或是在计划经济阶段,国家政策对市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不信你看:美国总统奥巴马刚刚提议通过政策将银行的投资业务与存贷业务分离,美国股市上的银行股便应声而跌;中国央行调整了存款准备金率,A股市场上的银行股也就此一蹶不振。而且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以及全球经济的互相融合,股市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愈加频繁。所谓“南美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有可能引发欧洲的一场风暴”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投资理财就不得不紧跟政策的脚步,否则,踏不准节奏,就会乱了方寸。

今年以来,中央政府的经济调控政策频出。大都是针对股市、楼市资产泡沫的,这和去年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促进经济增长有所不同。明白了这一点,你或许就不会对股市、楼市出现的大幅调整感到意外,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来应对这种调整。当然,出台这些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打压经济,所以,投资者还应该对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保持足够的信心,适当的时候应该积极地介入,而不是消极地远离投资市场。

政策环境风险投资 篇7

关键词:风险投资,融资环境,民间资本

一、国内外风险投资融资环境现状

(一) 国外风险投资融资环境现状

风险投资 (Venture Capital) , 又称创业投资。由于科技发展程度、投资理念、文化背景不同, 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风险资本来源存在着明显差异。美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始终保持着多元化的特色, 资金来源渠道相当广泛, 包括各种年金和抚恤专款、保险公司资金、捐赠款、个人资金、公司资金、国外资金和官方资金等。20世纪70年代末, 美国政府修改法规, 允许5%比例的养老基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法人机构开始成为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 其中养老基金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其次是基金会和捐赠基金。就欧洲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而言, 在种子期和导入期, 个人投资是风险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在其他时期, 银行则是主要供给者, 占全部资本的1/3左右, 这与美国风险资金的主要供给者是养老基金有明显的不同。在欧洲各国中, 只有英国的养老基金已成为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资本来源的不同对风险投资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由于银行的投资相对于退休金和保险金的投资来说更注重短期效应, 这影响到风险投资的类型和性质。欧洲风险资金来源上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欧洲风险投资的发展。在日本, 风险资本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和大公司资金, 各占1/3, 其次是国外资金、证券公司资金以及个人与家庭资金。

(二) 我国风险投资融资环境现状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起步较晚、发展较快。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的成思危认为, 当前我国风险投资的历史机遇有三个方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全球风险投资家的关;中央政府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战略目标;刚结束的两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 “发展创业投资, 做好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工作”, “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鼓励外商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来华投资”。

随着外资的大量涌入, 我国风投的融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外资与企业、政府资金一起构成了目前我国风险资本的最主要来源。

1、外资成为融资的主要渠道。

根据我国风险投资院的最新研究成果, 2005年我国实际新募集的风险资本总量达到195.71亿元, 其中来自外资比例最大, 为33.9%, 其次为企业占30.7%, 政府21.1%。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商机, 吸引了众多海外资本的广泛关注和投入, 越来越多的国际风险投资公司专门设立我国的投资基金或是加大在我国的投资金额。例如, 2005年6月份, 英特尔公司宣布设立两亿美元专注于我国科技公司的风险投资基金;7月份美国硅谷风险投资公司Accel Partners宣布在我国联合成立总额达2.5亿美元的基金以关注我国科技公司;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于8月份成功募集6.43亿美元, 并计划将其中70%用于大中华区等等。在此背景下, 外资在我国风险投资的份额从2003年的5%剧增到2005年的33.9%, 并成为最大的资本来源。

2、“政府推动型”风险投资。

我国现阶段风险投资的最大特征是“政府推动型”, 与发达国家的“市场推动型”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从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历史来看, 风险投资由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所推动, 风险投资随政策的涨落而涨落;有政府资金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占了很大比重;政府资金在风险资本中占主导地位。例如, 根据科技部风险投资调研小组在2000年6月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所调查的25个省市的47家风险投资机构中, 政府拥有股权的风险投资机构占90%, 纯民营风险投资机构占2%, 外国风险投资机构占8%。而在国外, 养老基金、保险基金、金融机构等机构投资者是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国际风险投资发展的经验表明, 在风险投资发展的初期, 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从风险投资业较为发达的欧、美、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来看无一例外。在国内, 无锡市政府投资无锡尚德的成功也说明了这一点。但风险投资毕竟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不是政策性金融。风险投资发展起来以后, 就要从“政府推动型”走向“市场推动型”, 遵循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本身特有的规律去发展风险投资, 这样风险投资才能走向良性的轨道。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渠道狭窄、资金缺口大是我国风险投资融资环境的主要特点。政府和银行资金大约占70%, 大大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到9%的比例。居民投资理财渠道不宽, 储蓄存款增速加快, 很少用到风险投资领域。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和其他民间资金等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渠道和运作机制尚未建立。同时, 单个风险资本规模偏小, 一般只有几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 很难支撑大型科技项目, 不能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需要。因此, 融资环境亟待改善。

二、改善我国融资环境的对策分析

(一) 政府资金必要的引导

虽然政府资金在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但大多数资金都是直接对项目进行投资, 这存在一些弊端。而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设立引导基金 (即所谓的母基金) 的模式推动创业投资发展。例如, 著名的以色列YOZ-MA基金, 它不直接对项目投资, 而是参与发起创业投资基金。YOZMA作为创业投资基金的股东, 承担出资义务, 负责与其他出资人共同确定基金管理团队和基金运作规则, 特别是按照以色列政府的高新技术发展规划确定重点投资领域。实践证明, 这种做法在培育创业投资市场、吸引投资、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创业投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美国在早期兴起的直接为开发高科技提供资金的风险投资公司也是得到政府资助和鼓励的, 包括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兴建技术园区和研究中心、减免税收、政府增加科研拨款等一系列措施, 来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另外,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民营和外资均不能填补种子期项目的融资缺口, 而种子期项目多为创新性较强的技术性企业, 为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 各级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种子期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近年来, 上海、江苏、天津等地方采取类似的“母基金”的方式推动创业投资的发展取得了一些经验, 但实施的范围和力度都有待加强。除了地方政府, 国家也可以在这方面也借鉴他山之石。新的《创业投资企业暂行办法》也有关于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扶持种子期项目的相关规定。

另一方面, 由于政府资金存在所有者虚缺、预算约束软化等问题, 不利于风险投资的长期发展, 因此, 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具有成熟的运行机制时, 政府资本应该退出, 让其他社会资本介入。

(二) 民间资本、产业资本与其他资本的融合投资

在国外, 民间资本在整体风险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高, 但是一个稳定和持续的资金来源。我国的民间资本力量十分雄厚, 单一的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 远不能满足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需求, 且达不到分散风险、组合投资的目的。私人资本、产业资本参与风险投资, 有利于拓宽资金来源, 发挥产业资本在风险投资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是目前除政府财政资金外最现实可行的风险资本来源之一。国内许多企业目前正经历二次创业阶段, 由于进一步发展以及竞争等方面的因素, 都面临着改善经营、多元化发展等问题, 一些企业需要通过资产重组, 调整主营方向, 向高科技领域发展。风险投资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资产重组模式, 通过风险投资, 能迅速介入所选准的领域, 同时风险投资的巨额回报前景也给企业带来潜在的利润增长点。

民间资本、产业资本可以和其他类型的资本联合成立基金进行投资。一是和政府资本的融合。澳大利亚创新投资基金的资金就主要来源于私人投资者和政府提供的杠杆资金。与其他国家的创业投资基金相比,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政府资金与私营创业投资合作, 建立混合基金, 由私营部门的基金管理专家对基金进行管理。私人投资者在创新投资基金中作为主要的投资者, 主要来源于富有的个人、机构投资者以及养老基金等。他们和政府资金有相同的投资对象, 但是和政府相比, 在剩余利润的分配中, 私人投资者可以享受到比政府更优惠的利润分配, 这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私人投资者投资创新投资基金的积极性, 从而在根本上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二是可以和外资合作, 建立中外合资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有利于民间资本的良性循环。目前由于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不顺畅, 本土投资机构的发展收到一定限制。例如, 近年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我国公司, 大多是由外国风险投资机构注资、培育、运作并使之成功上市。和外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外资在管理上的优势和国际经验, 在质量和数量上壮大本土民间资本。2006年1月, 上海科技投资公司和以色列CIIF公司签约, 成立了全国首家中外合资风险投资公司———巨龙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这为今后更多的民间资本和外资融合提供了参考经验。三是直接投资模式。例如, 1999年上海市第一百货直接向视美乐公司 (清华大学学生创业公司) 投入5250万元风险投资, 用于开发、生产视美乐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 这是我国第一例该模式的运用。

(三) 其他形式资金的补充投资

从美、欧、日等国的融资模式中可以看出, 退休基金、寿险、养老基金、医疗保障基金、商业性保险基金等社会资金也是融资的主要来源。但由于我国社保制度尚不完善、风投资金的科学运行机制业尚处于摸索阶段, 所以目前该种形式的资金应作为补充投资。在利用这部分资金进行风险投资时, 应加倍注意风险的防范, 如主要参与后期风险投资和无风险投资等。同时, 对于这部分资金参与风险投资的法律也应尽快完善, 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

(四) 科技园区应发挥群效应

科技园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 依托自己特有的技术人才优势, 将各种风险投资企业聚集到一起, 形成“创业投资广场”,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竞争优势中所谓的“集群效应”。尤其是缺乏国际经验的本土企业和不熟悉本土情况的外资企业在一起可以优势互补。例如, 2006年年初在张江成立的“创业投资广场”, 使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找到风险投资企业, 这一举措在全国高新区尚属首创。入驻的风险投资企业将得到多项优惠政策:在3年中, 企业可以免付房租;投资张江高科技企业、对企业进行评估、咨询等获得的收入, 都可以享受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等。这必然会吸引大量风险资本的涌入并促进该地区的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

总之, 我国发展风险投资意义重大, 是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我国也具备了发展风险投资的基本条件, 并且大有潜力。但是我们必须看到,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 只有开辟多渠道拓宽风险资本来源, 改善风险投资企业的融资环境, 才能为风险资本投资高技术风险企业开辟入口, 进而为高技术风险企业直接顺利地融资提供可能的便利渠道。

参考文献

[1]、谢群.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 2007 (3) .

[2]、陈时兴.利用民间资本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模式与政策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8 (4) .

[3]、成思危.风险投资:中国与世界互动[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4.

政策环境风险投资 篇8

化学品的环境风险评价是在化学品客观属性和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描述和分析[1-2]。其中皮革行业主要的化学品涉及皮革用基本化工材料, 皮革用酶制剂、表面活性剂、助剂、鞣剂、涂饰剂、加脂剂和染料[3]。其中皮革中鞣剂、加脂剂、涂饰剂仅限于制革加工应用, 因此又称为制革专用化学品。据统计, 每加工1t原料皮需消耗的各类化学品原料:铬55~85kg、硫化碱10.6~26kg、铵盐18~20kg、表面活性剂10~14.5kg和所产生的污水量30~60t。全球从事皮革化学品生产的公司有2 000多家, 化学品2 000种左右, 产量100余万t。目前, 我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 同时也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皮革化学品市场[4]。每年皮革行业向环境排放废水达1.8×109t, 这其中排放的污染物:铬6 000t、硫化物1×104t、悬浮物15×104t、COD7.5×104t[5]。故针对皮革化学品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及健全的管理体系, 是制革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6]。

目前已有的针对化学品的风险评价与管理办法, 包括美国《联邦政府的风险评价: 管理程序》、REACH法规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等。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制度梳理的基础上, 针对皮革化学品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和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总结。其中, 环境风险评价主要是从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2 个方面着手, 而风险管理是根据国内外已有的有害化学品管理体系[2,7], 探索建立适合国内现状皮革化学品的管理体系。

1 皮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价

目前化学品的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2 个方面[7],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基本定型, 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日趋完善。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关于皮革化学品的环境风险评价体系见图1。

1. 1 皮革化学品健康风险评价

皮革化学品健康风险评价是指人体接触皮革化学品所造成潜在的、有害于健康的影响, 并对这种影响的可能性加以定性或定量表征。例如, 毛皮媒染中的六价铬可影响人体代谢过程, 使蛋白质变性, 干扰某些酶系统功能, 并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1. 1. 1 健康风险评价的步骤

皮革化学品的健康风险评价的基本步骤如图1 所示, 该风险评价体系参考美国国家科学院 ( NAS) 于1983年编制的有关风险评价的研究报告, 将健康风险评价概述为4 个步骤, 研究方法与内容如下[8]。

( 1) 危害鉴定

危害鉴定主要是通过评审该化学物质的现有毒理学和流行病学资料, 确定其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或潜在危害, 及待评价物的各项有关的理化特征参数, 进而明确人体接触该种化学物质时是否有害健康。该阶段的工作是风险度的定性评定[9], 风险度的定义如下:

R[危害/ 单位时间]= P[事故/ 单位时间]× C[危害/事故]

其中, 事故发生的概率称为风险概率 ( P) , 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害称为风险后果 ( C) , 风险 ( R) 是两者的积。

( 2) 受体剂量反应评估

这一步骤是表征毒物的剂量与接触人群中发病率之间关系的过程, 并估算发病率与接触的关系, 从而进一步确定不同剂量暴露的反应强度。由于多数情况下, 很难得到完整的与效应相对应的人群暴露资料, 故在动物试验后利用一定的模式得出近似的人群剂量- 反应关系[10]。

( 3) 接触评估 ( 暴露评价)

接触评估是对人群暴露于环境介质中有害因子的接触强度、频率和时间进行测量、估算及预测的过程, 接触人群的特征鉴定与皮革化学品在环境介质中浓度与分布的确定。皮革化学品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数据一般可通过监测获取, 不同污染物暴露在环境中所产生的影响和效应是有差别的。已有文献对于环境污染物的评价方法进行讨论, 但没有一种适用于所有污染物的通用方法, 因此必须根据每种化合物的具体情况, 逐个加以评价。

( 4) 风险评定

风险度评定就是根据前3 个阶段所获取的数据, 估算不同接触条件下, 可能产生健康危害的强度及过程。风险度评定主要包括: 对有害因子的风险大小作出定量估算与表达和对评定结果的解释与过程的讨论, 特别是对前面3 个阶段评定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作出评估。

1. 1. 2健康风险评价的模型及其在重金属铬中的应用

健康风险评价涉及多介质、多途径, 考虑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分配、迁移转化等过程, 要用到各种场地参数、暴露情景参数、生态毒理学参数等[11]。为简化评价流程, 已有一些模型被开发并应用, 如CLEA、RISC、RB-CA、ROME、RISC-Human和Sniffer等[12], 其中RBCA模型常用于重金属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如进行制革行业重金属铬的健康风险评价, 可选用RBCA (Risk based corrective action) 模型, 该模型中将化学物质分为致癌物质与非致癌物质2类, 若已获得三价铬转化为六价铬的环境参数, 即可按致癌物质计算铬的致癌风险值 (CR) ,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SF为致癌斜率因子; EF为暴露频率; ED为暴露持续时间; IR为摄入比例; BW为体质量; AT为平均时间。下标oral、dermal、inh分别为经口、皮肤接触, 吸入。

对于致癌物质六价铬, 计算其风险值, 并设定为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上限值为10- 6~ 10- 4;

对于非致癌物质三价铬, 计算其风险值, 并设定可接受非致癌水平上限值为1[13]。

1. 2 皮革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

在毒理学、生态学、统计学和数学模型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生态风险性评价的方法, 主要用于评价皮革化学品的潜在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 预测风险出现的概率及其可能的负面效果[14], 不仅要以皮革化学品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为基础, 而且还要考虑其降解后的生态恢复潜力[15]。

1.2.1生态风险评价的步骤

(1) 暴露评价

需要确定受体和暴露途径的强度及时空范围, 描述形成暴露的干扰源和暴露发生的可能性。

( 2) 受体剂量分析

即可能受到来自风险源影响的生态类型, 代表受体是那些对风险因子的作用较为敏感或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系统, 一个区域内的类型多种多样, 可以根据区域特征、评价目标选择特定的生态类型作为风险受体。

( 3) 危害评价

危害评价目的是确定风险受体的损害程度, 它应追溯以下问题: 生态完整性是否受到威胁, 生态危害的属性及强度, 生态恢复的时间尺度, 以及干扰与观察到的生态危害有何联系。

( 4) 风险表征

结合暴露评价、受体分析、危害评价的内容, 提供有关风险本质和范围的所有资料的综合研究结果, 供风险管理者做出环境决策。

1. 2. 2生态风险评价的模型及其在皮革化学品中的应用

由于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涉及到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降解和生物吸收、排泄等过程, 因此, 各类化学品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模型被广泛应用[16], 目前常用的模型主要有分布模型、效应模型[17]。

( 1) 分布模型

分布模型的结果用来找出计算浓度、预测环境浓度和无观察效应浓度之间的比率, 用此评价污染物的生态风险, 分为3 类[18]: 描述某个区域的某种化学物质的分布的模型、具体研究实例中的有毒物质污染的模型和针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模型。

( 2) 效应模型

效应模型是指能将生物体的某种污染物浓度或者体内负荷, 转化成对有机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或者整个生物圈的影响的模型。效应模型根据所考虑的生物等级可分为[19]:

a) 生物体模型的核心是有毒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 如对生长或生殖的影响。

b) 种群模型包括有毒物质浓度和种群参数关系的种群动态模型, 通常考虑的是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和生长参数。

c) 生态系统模型包括有毒物质对生态系统的参数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使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组分。现有的生态系统模型一般是考虑有毒物质在食物链或者食物网上流动, 导致生物富集效应的模型。

图2 以皮革化学品中常见的铬为例, 在生态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环境危害, 但它在皮革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也无法替代, 在运输、使用乃至最终的污水处理中, 都有进入到生态环境中的可能。铬进入到自然环境中后, 随水体进行流动, 首先被土壤吸附; 一定浓度下的表面活性剂进入土壤中后, 会改变土壤的疏水性, 导致土壤生态体系的改变, 持水性增加, 同时, 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对细胞膜作用后, 过多水分的转移会造成部分微生物的失活, 同时, 吸附于土壤内部的有毒物质会因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而转移到水体中, 继续进行生物迁移; 而部分染料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 微生物的接触会造成生物体的死亡, 并且随着生物链的延续, 生物富集作用增强, 生物链级别越高的生物所受毒害越大, 造成严重的生态损失。

1. 3皮革化学品风险评价终点的确定

与生命周期面临的问题相似, 如何确定风险评价的界限, 是进行评价的关键所在。评价终点是对那些需要评价个体界限的清晰描述。在健康风险评价中, 其界限到人类健康风险为止, 而生态风险评价, 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物质迁移过程的多样性, 不同评价人员可能选择不同的终点和不同的路线, 目前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方法来界定生态风险评价的终点。常用的测定终点有生物个体的死亡率、繁殖力损伤、组织病理学异常、群体水平的物种数量、群落水平的物种丰度等几个指标。生态系统水平以上层次的评价终点, 可以用生物量或生产力来表达, 但目前皮革化学品中的相关研究较少。

2 皮革化学品的环境风险管理

皮革化学品的环境风险管理是在其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上, 采取控制措施。管理者应了解评价中如何假设和估算的, 风险评估只是一个范围, 风险管理部门必需考虑所有因素, 才能获取成功[1]。

2. 1 国内外有关皮革中有害化学品的条款和标准

目前, 不同国家的对于皮革及其制品中有害物质的标准不尽相同, 主要指标包括六价铬、甲醛、偶氮染料、五氯苯酚、重金属浓度等, 具体标准见表1。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的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 GB20400- 2006) , 于2007 年12 月1 日起强制实施。该标准中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与欧盟、日本、美国禁用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保持一致。目前, 对于皮革及制革中的有害物质, 我国已出台相关标准见表2。

2. 2 对国内皮革化学品管理的启示

《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在提到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时, 讲到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有毒有害化学品等问题日渐突出[20]。为此, 结合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经验[19], 对我国皮革化学品的管理提出如下建议[21]。

( 1) 调整化学品管理的首要目标, 重点关注皮革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目前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欧盟REACH法规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高水平保护”, 我国在制定相应法规政策时, 也应该重点关注皮革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 2) 对高风险皮革化学品实行优先管理

进入21 世纪以来, 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对可能对职业卫生安全、健康和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的现有化学品建立“优先管理化学品名单”。我国目前尚未全面启动化学品优先管理机制, 亟待有关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 以保障长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 3) 实施新化学物质申报审批制度

目前我国对于化学品的管理现状比较被动, 经常是某些化学品已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时才采取措施。虽然, 化学品首次进口登记制度的实行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其危害, 但该项制度未涉及国内生产的新化学物质, 亦无配套的监督机制,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 更加不能适应国际发展的需要。新化学物质申报审批是对化学物质采取主动控制的必要措施, 应尽快实施和完善。

( 4) 不断深化皮革化学品数据测试和风险评价

随着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 大部分发达国家纷纷调整各自的化学品管理计划, 进一步深化化学品测试和评价的范围与深度, 坚持“无数据, 无市场”的原则。建议我国在制定工业化学品准入政策时, 应考虑企业对化学品数据测试和化学品风险评价的情况, 并据此进行监督管理。

( 5) 对消费品中化学品的危害进行立法管理

目前国内化学品管理目录较多, 分类分级标准不统一, 有的甚至相互矛盾, 给政府监管带来麻烦, 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欧盟REACH法规不仅管理化学品自身, 还包括了含有化学品的物品即化学品的下游产品, 如纺织服装、玩具、家具等消费品。为贯彻科学发展观, 减少化学品危害, 建议考虑对消费品中的有害化学物质进行立法管理。

( 6) 进一步加强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建立

皮革化学品管理技术支持体系是实现皮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与保障。技术支持体系包括化学品测试分析的合格实验室系统、化学品测试、评价使用的测试准则、合格实验室规范原则、风险评价准则等标准规范以及化学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以美国为例, 美国FDA和EPA于20世纪80 年代相继率先建立GLP准则 ( 合格实验室规范) , 规定所有化学品测试的问题。

( 7) 加快皮革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认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部分实验室基本具备了合格实验室的条件, 可以对管理中所需的测试指标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资料, 目前的关键是尽快建立认证体系, 提高检测能力及水平, 成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增强服务意识, 促进合格实验室的建设。

( 8) 加强国际及国内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交流, 有效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资源, 为化学品管理服务[2]。

3 展望

船舶业的投资风险性及其投资环境 篇9

我国航运企业船舶融资具有资金需求量大, 融资风险 (经济风险、经营风险、政治风险、自然风险) 、成本、效益的最佳投资组合决策比较困难等特点。随着投资风险研究的快速发展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 船舶投资风险评估方法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以现金流量法为代表的传统风险评估方法正在面临新形式下的挑战。现金流量法主要从如何增加船舶企业的运营收入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投资, 很多风险因素没有被计入考量范围。这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符。而新的方法则纳入了航运市场周期、投资周期和回报、避险工具和经营环境分析等等风险因素, 并根据这些因素建立数据模型加以分析, 从而得出客观正确的投资方案。风险性的大小间接地影响着船东们的权益。传统风险评估方法主要依靠经验和直观判断, 缺乏科学理论依据, 同时存在较大的偶然因素。而新的方法则完全建立在客观数据的基础上, 加以科学的分析, 得出的投资方案更能保障船东们的权益。

船舶业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第三产业, 它具有高风险、回报周期长和低收益等特点。在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之前, 船舶业一直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是科研实力还是制造工艺都长期受制于经济体制的限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我国的船舶业受到外国企业的冲击很大, 与国际排名靠前的航运公司相比无论是在竞争力上还是在制造工艺上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航运公司资产规模小;业务范围狭窄;航运船只抗风能力较弱, 限制了航程。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 导致融资渠道有限和融资成本过高等等。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我国的航运产业将和世界著名的航运公司一起竞争, 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和紧迫。在此背景下, 如何提高我国航运企业的竞争力成为首要的紧迫任务。首先, 我国的航运企业应以国际标准来管理和经营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并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财务战略。并对财务管理方面进行形态的综述和评估。根据航运业的特殊性, 总结出财务战略管理要点。其次, 以各个航运企业的财务数据为样本, 在加入影响船舶企业的一些风险因素并建立金融分析模型加以分析。最后再结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体制和财务环境可能会发生改变的这一关键因素。综合分析样本数据, 总结出有利于航运企业发展的对策。有资料表明, 在对我国航运企业上市公司进行样本分析统计后发现, 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投资并没有对资产收益率产生重大影响, 资产收益率的波动依然在可控范围之内。综合样本分析和以财务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 对我国的航运企业提出以下建议:在企业结构方面, 发展集团化经营, 合理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产和生产效率;在投资方面, 依托我国大力发展综合物流的潮流, 建立专业化和多元化的营运线路;在资本融资方面, 合理选择融资渠道, 降低融资成本;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控制债务风险, 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采用期权、物质激励等有效手段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对我国的航运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财务战略理论和技术运用到航运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通过完善投资决策机制、增加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和改善资本机构来加强航运企业整体竞争力。但是我国的航运业发展时间较短, 无论是管理经验还是管理模式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再加上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完善和航运业的发展要求不同步, 以及政府职能转换等历史原因, 造成航运企业在财务战略的实施和决策上有一定难度。据相关数据显示,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航运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无论在造船能力上还是在出口规模上, 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 却并没有获得更大的利益。此外还有一些不利的投资税收政策等因素导致我国船舶业的投资环境较为严峻。

为了支持国内航运业的发展, 国家长期以来对在国内建造的船只予以财政补贴, 以降低造船成本和提高竞争力。特别是大型油轮, 国家将给予造船厂提供全额补贴款项。近期, 发改委提出在2015年将我国打造成世界第一造船国。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免除关税和降低增值税以推进船舶工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了有效降低航运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控制融资风险, 国外新的融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创新。例如, 花旗银行采用船舶抵押担保、船舶租赁合同抵押担保的形式提供造船融资等。此外债券也可作为航运企业融资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它将有助于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同时, 我国还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成本低的优势, 这些都给我国船舶事业的发展带来势不可挡的暖流。

摘要:我国船舶业处在高风险、低收益的尴尬局面, 本文通过与国际船舶公司的对比与分析, 得出我国船舶业的不足之处, 同时这几年的船舶业发展表明, 这种现状有所改观。

关键词:风险,收益,融资

参考文献

[1]刘斌.我国航运企业投融资政策亟需调整, 水运管理, 第27卷, 第4期.

[2]刘晓璐.船舶融资租赁决策分析与风险规避, 大连海事大学, 2007年, 第9卷, 第3期.

政策环境风险投资 篇10

近年来, 我国修改了许多法律法规, 以促进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2005年11月, 经国务院批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制定发布《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并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2006年8月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具有多方面的突破:增加了“有限合伙”制度;增加了“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度;明确了法人可以参与合伙;合伙企业也可破产等。2007年2月7日, 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的《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也对创投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 风险投资的兴盛与法律环境的完善程度是正相关的。以美国为代表的风险投资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风险投资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规范化、科学化的法律环境保障, 如美国早在1958年就陆续修改和出台了《国内所得税法》、《银行持股公司法》, 从税收优惠、扩大风险资金来源、完善风险投资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构建法律环境, 以此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1978年《收入法案》将资本增值税率从49.5%降到28%, 使其后一年风险资本增长了10倍, 1981年进一步降到20%, 同年风险资本总额又增长2倍;1979年劳工部修改有关退休金方面的投资规定, 允许使用退休金进行风险投资, 进一步拓宽了风险资本的来源渠道, 使风险投资业更上一个台阶;1980年《鼓励小企业投资法案》颁布, 减少了对风险投资企业的限制, 增强了风险投资的灵活性。可以说没有科学、完备的法律环境的支持, 就没有今天的风险投资的迅速发展。

2 有限合伙制

有限合伙制是合伙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打破了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同股、同权、同利”的公司制模式, 实现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对外在整体上有限合伙制企业同样具有无限责任性质, 但在其内部设置了一种与普通合伙制有根本区别的两类法律责任决然不同的权益主体: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 有限合伙人是指企业真正的投资者, 投入绝大部分资金, 但不得参与经营管理, 并且只以其投资的金额承担有限责任的合伙人;普通合伙人指的是那些真正的管理者, 只投入极少部分资金, 但全权负责经营管理, 并要承担无限责任的合伙人。

3 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的退出问题

由于存在法律法规上的技术障碍, 我国的有限合伙企业的IPO境内渠道一直不通畅。尽管中国的《合伙企业法》明确了有限合伙企业的合法地位, 但是根据我国的《证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投资者申请开立账户, 必须持有证明中国公民身份或者中国法人资格的合法证件。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2006年7月1日实施的《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也有类似规定, 这就制约了有限合伙企业这一新的企业类型开立证券账户。因此, 有限合伙制创投投资的项目不能从IPO渠道退出成为合伙人的最大心病。这也导致国内合伙企业投资项目必须有两套体系:先由有限合伙企业做前期投资, 在所投资企业准备上市前夕, 再将项目股份通过转让或者代持的方式交给自己的另一套体系的非合伙制公司。

2009年10月13日, 中国证监会发布征求意见稿, 拟对《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 其中在第十九条增加“前款所称投资者, 包括中国公民、中国法人、中国合伙企业及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规章规定的其他投资者”。此法于2009年12月21日正式实施, 有限合伙企业在2010年1月25日之后在开户代理机构即可办理相关手续。困扰有限合伙企业已久的证券账户开设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

4 有限合伙制创投税收政策无优惠问题

2007年3月16日,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获得通过,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 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但是, 该法第一条明确规定, “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故合伙制创投企业不能享受此法所规定的优惠。对于此新法实施之后的有限合伙制创投们来讲, 若他们选择的是公司制组织形式来进行投资势必可以享受到税收上的优惠, 可是为何去选择无法享受税收优惠的合伙制组织形式呢?新法的制定无疑有碍我国创投业的发展, 但是为何新法还要如此制定呢?

对于合伙企业, 在税政方面决策层的基本态度是“既要促进其发展, 也要注意防止出现税收漏洞;同时, 税收调节还要与防范金融风险相一致”。有关人士表示, 由于公司型基金本身即是纳税主体, 对其实行所得税抵扣优惠政策, 不会出现偷逃税现象, 又能有效降低投资者税负。而类似伙伴关系的合伙企业在借鉴公司机制而成为工商实体甚至法人之后, 仍被作为非纳税主体, 就必然刺激各类原本按公司设立的实体越来越多地借合伙之名避税。美国爆发的“黑石税案风波”就是前车之鉴。

税收固然是创投们在选择组织形式时一个必须要考虑的要素, 但这不是唯一的要素。创投们采取公司制方式进行投资, 无疑可以因为税收优惠政策从中省下不少税费。公司制创投不仅在税收上有优惠, 同时拥有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 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税收激励机制, 股权结构明确, 转让流程便捷等优势。但是仍然存在着双重征税的现象, 及股东干涉经营和决策, 权责不够清晰等问题。而往往可以上市, 能获得创投们青睐的企业, 本身已经拥有了优秀的合作团队, 在长期的交往中彼此有了深厚的认识和信任。他们的发展并不需要创投企业为其提供经营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他们所需要的, 只是帮助企业进一步成长所需的资金。这样看来, 企业显然不想有不清晰的权责, 以碍此后的发展, 再则如2.3所述, 有限合伙的税收优势仍然要高于公司制, 种种方面结合而看, 有限合伙制是他们不二的选择。

5 “边放边抓”原则

那么对于刚刚在我国开始发展的有限合伙制, 政府到底应该如何扶持?“扶公司制, 压合伙制”显然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政府必须尽快的完善法律, 让两种组织形式共同发展。我国有限合伙制的建立只是创投行业发展道路中的一步, 要使我国创投行业稳步的发展, 必须将发展道路中的每一步踩稳、踩实。当然在此过程中, 政府要定期的对创投行业进行考察, 并及时地将不再适合其发展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补充。

虽然我国在大力的发展创投行业的发展, 也为创投的健康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来制定, 不能盲目的照搬照抄国外的法律。在发展创投行业时, 我认为必须要遵循“边放边抓”的原则, 既要鼓励其发展, 为其发展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 将一些已不再适合我国创投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做出适当的调整, 如允许合伙制创投开立账户等举措;也要时刻监管其发展是否符合我国的国情, 并在必要时加以限制, 如合伙制创投不能享受税收优惠等政策。只有遵循了“边放边抓”原则, 创投行业才能在保护和鞭策中健康成长。

6 总结和借鉴

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建设, 虽然起步晚, 但发展很快, 尤为可喜的是, 一些滞后于发展现状的法律法规已经得到了修改。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 风险资金筹资来源问题。

风险资金筹资资金来源单一, 不利于风险投资基金的组建。在国外, 风险投资的来源渠道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包括政府资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养老金和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大企业投资等。而在我国, 目前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单一, 有关法律法规禁止商业银行资金、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进入风险资本市场。我国目前对风险投资基金的投入仍以政府的财政拨款为主, 缺少其他渠道的资金来源, 资金的社会化程度低, 难以建立、健全市场取向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机制。

第二, 政府支持问题。

要做到配套完善应先在税收方面尽快的让有限合伙的所承受的税收负担与国际惯例接轨, 建立在公平合理的税负上。然而政府对有限合伙制的顾虑, 除了担心税收漏洞外还担心非法集资。因此的确有必要加强对GP的监管。这就可以遵循“边放边抓”的原则来推进创投行业的发展。

VC/PE是个非常专业的领域, 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GP, 去募集资金的, 要对GP的市场口碑、专业水平、诚信资格、持续业绩等设置一些门槛。当然也可以让市场来评判, 管理水平差、业绩回报低的GP会被LP淘汰、被市场淘汰。

第三, 监督机制问题。

我国在监督机制方面尚没有一部系统的法规对风险投资的具体行为加以约束, 另外我国风险投资公司多为政府投资建立, 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 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的管理很不规范, 运作过程中的违规操作现象也相当常见。

时代总是在不断前进, 事物总是要不断发展。自然, 良好的风险投资法律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没有固定的模式, 法律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法律对经济的保驾护航作用, 建议根据国外的成熟经验和我国的实际国情, 继续完善立法, 弥补原有法律的漏洞和缺陷, 争取在短时间内建立和完善一套风险投资的市场机制和法律制度, 以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孔淑红.风险投资与融资[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

[2]彭丁带.美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政策风险有多大 篇11

同样的数据,会有不一样的解读。

9月1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报告,2014年8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771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59%,连续第4个月下跌,但跌幅收窄。同时,百城住宅价格同比还是上涨了3.15%,涨幅也收窄,连续第8个月收窄。百城中39个城市住宅价格同比上涨,北京、上海等7城同比涨幅超10%。

大多数人相信趋势反转了,房地产的好日子到头了,而且根本原因是市场规律使然,是供需发生了逆转。如果真是如此,第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好好想想了,在这种趋势之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年度目标要求仍然是“中高速”能不能得以实现,如果不能,政策应该有怎么样的变化,毕竟我们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还是需要一个每年7%左右的GDP增长的。

尽管大家都担心中国楼市崩盘,但现实表明,“基本面情况要比许多人想象得稳健。最大的危险在于政策方面可能出现失误。”

为什么最大的风险是政策风险,因为现在的楼市困境基本都是政策造成的,尤其是信贷政策,“房地产行业放缓有三个原因。主要原因是中国收紧了信贷,但2013年极高销售额(这是2012年需求受到严重抑制的结果)造成的基数效应以及中国经济的整体放缓也是原因。这三点都是政府政策造成的。”

我觉得楼市的趋势是不是真的反转了,政策上有一件事情必须要做,那就是我这几个月以来一直在反复说的事——满足刚需。

改善需求也是刚需。GDP发展了,经济增长了,钱包里有钱了,你要住大一点的房子,你要住质量好一点的房子,你要住地段好一点的房子,你要住环境好空气好的房子,或者更直接地说,你需要你的孩子更好地上学,你的家人获得更好的医疗条件。

政府要保证老百姓有房住,或者潜台词里也有房价不宜过高(这一点还不能明说),但是政府不能保证直接指挥房价,不能保证所有的地方房价都一样高。政府盖保障性住房,是要让所有人有房住,但不是要保证所有人都在北京这样的一个国际性都市里都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更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在北京的二环里有一套房子。

所以我觉得,在没有完全满足刚需的情况下,就存在政策造成的扭曲,比如限购和限贷,既然还存在扭曲,我们就不能判断趋势是否反转。而就算趋势是真的反转了,限购和限贷也更应该放开,因为政策必须是逆趋势去抹平波动的,你说趋势反转了放开限贷和限购也没有用,我说要是不放开则更糟糕。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其实,情况还远远没有那么糟糕,你要说政策放松那还有可能是政策救市,不一定完全是市场行为,但最近一些迹象却在表明,一些市场的参与者比如银行也在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了,民生银行一直是对市场最为敏感的一家银行,他们正在试图在这个对房地产行业过于谨慎的市场中试探更多的机会,尽管他们依然是小心翼翼,但是毕竟愿意动手了。

市场的参与者都如此敏感,我相信政策的制定者也绝不会后知后觉到哪里去。所以,楼市的政策风险,还真不是一个多大的风险。

新风险导向环境下的审计风险研究 篇12

一、审计风险概述

审计风险 (audit risk) 就是审计师针对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或漏洞而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风险存在一切运动和相互联系的事物过程之中, 审计风险既表现着风险的共性, 同时也有自身的特征。审计风险主要有客观存在性、普遍性、潜在性、偶然性、可控性等几方面的特点。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 这和现代审计的审计方法有关, 由于现代审计多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 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存在一定差异, 就导致审计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审计风险不仅仅体现在审计结论和预计的偏差上, 而且体现在审计活动的各项环节上, 因此审计风险又有普遍性特点。由于审计责任是构成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环境上不受任何约束, 不对审计结果承担任何责任, 则不存在审计风险一说, 因此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潜在性。由于审计风险是由某些客观原因或某些主观原因造成的, 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谓, 而审计人员无意中接收审计风险, 且在无意中接收审计风险带来的后果, 因此, 审计风险具有偶然性的特点。虽然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但并不意味着审计风险是不可控的, 通过审计人员的努力, 审计风险能降到最低程度, 而不引发审计责任, 这就表明审计风险具有可控性的特点。

二、新风险导向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原因分析

审计风险是审计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具有多样化、复杂性等特点, 通过归纳可以分为审计风险的主体因素、审计风险的客体因素, 审计风险的环境因素。

1. 审计风险主体因素。

注册会计师在接收委托人的委托以后, 对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 并对审计结果发表审计意见, 在此过程中, 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程序是否正确将会对审计风险造成较大影响。注册会计师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和能力的有限性、注册会计师运用的审计方法本身的缺陷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知识和职业怀疑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审计风险形成影响。

2. 审计风险客体因素。

注册会计师接收委托人的委托, 对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在此过程中, 企业所提供的会计报表真实程度对审计风险形成重要影响。从相关的研究中, 我们发现, 风险审计客体因素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公司管理舞弊行为两个方面。管理舞弊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管理层故意通过误导性的财务报表来伤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公司利益的相关舞弊行为。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所有者代表缺位, 公司内部人控相信较为突出;公司的治理结构有形无实, 形同虚设, 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完善;审计关系严重失衡。

3. 审计风险环境因素。

审计活动的运作并非是独立的片面的, 与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审计活动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以及审计责任的扩大和期望差距的存在等环境因素都会对审计风险形成影响。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多元性、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网络技术的发展等都会对审计风险形成影响;虽然我国的审计活动法律制度不断完善, 但尚有不少缺陷不足, 对审计风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再加上, 审计职业者本身的认识与社会公众对审计职业者的认识差距, 常常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防范和控制

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近年来,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勾结舞弊等现象时有发生, 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注册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事务面临的审计风险不断增加。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改善现有委托制度,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能有降低审计风险。首先, 要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 加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 使其保持较快的反应能力, 预防审计师和管理层之间的妥协和舞弊行为, 同时认真对待注册会计师提出的内部控制建议。其次, 加强对董事会直接委托审计方式的改革, 引进第四关系人, 从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降低审计风险。

2.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活动的主体, 要降低审计风险, 就需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事物所审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首先, 要加强发展有限责任合伙制工作的推进, 同时结合商业保险, 从而使遭受损失的广大报表使用者正当权益得到保障, 促进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其次, 加强对审计质量的控制, 审慎接收审计客户, 认真学习新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安排合适的审计人员做好适合的审计项目。此外, 还需要完善和强化审计风险控制的法律责任制度, 建立起良好的审计法制环境, 降低审计风险。

四、结语

入世以来, 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不断增加。在新风险导向环境下, 要从审计风险主体、客体、环境等多方面着手, 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 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也不断增大。本文对新风险导向环境下的审计风险进行了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原因分析,防范控制

参考文献

[1]冯义秀, 高亮英.国际审计准则审计风险模型的变更及我们的借鉴,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J].2010 (01) :125-126.

[2]王泽霞, 张龙平:美国独立审计师揭露舞弊则务报告的研究成果及启迪, 审计研究[J].2011 (10) :129-131.

[3]白宪生张惠萍.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比较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2 (08) :155-156.

上一篇:降糖中药的筛选下一篇:教学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