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音乐自信

2024-06-02

沈从文的音乐自信(共6篇)

沈从文的音乐自信 篇1

《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数次提及“自信”和“自信心”的问题。例如,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及“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在“学段目标”中提及“能自信地、有感情的演唱”。可见“课标”十分关注学生音乐自信心的形成。

“课标”的要求是切合音乐教学的实际的。在音乐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中,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缺乏自信。不管是集体当众唱歌, 还是个人当众表演, 甚至在音乐课上视唱练耳, 都常常出现紧张、怯场。这种缺乏自信心的状态阻碍了一些学生音乐爱好的发展和音乐能力的提高。

所谓自信心 (confidence) , 是一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 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 也是学习、事业成功的有利条件。初中阶段, 学生自我控制及评价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稳定的态度倾向也将在这一阶段逐步形成。因此, 我们应当趁此机会, 着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自信心, 促进其主动参与、活泼进取。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理念

以往的音乐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重点强调技能和技巧教育, 对于音乐教育的审美目标有所忽视,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观、思维方式、知识能力以及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另一方面, 由于现在社会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 其中不少孩子到校后往往表现出性格孤僻、偏执, 甚至自卑、脆弱。面对这种状况, 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全新教育观念, 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突出音乐教育的审美内涵。其中, 首先要注意的的就是在艺术活动中自信心理的培养。

二、采用正确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1.以兴趣为动力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强烈的兴趣、饱满的热情, 是音乐学习、欣赏和音乐表现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初中学生好奇心强, 思维活跃, 求知欲旺盛, 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地聆听、欣赏、歌唱、鉴赏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如讨论、设疑、故事、顺口溜、表演等等, 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人音版七年级第二单元《天山之春》时, 音乐教师做了精心的策划。第一课时一上课, 她便穿戴着新疆维吾尔族服装进了教室, 引发学生一阵热烈的掌声, 接着她用多媒体播放《我们新疆好地方》, 同时在讲台上走出几个典型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打响指、移颈、翻腕、这些具有强烈少数民族艺术特色的、优美的乐曲和舞蹈动作, 一下子俘获了学生的心, 使得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课的音乐欣赏和学习之中。

此外, 有的老师还采用突出学生自我表现的方式, 让学生课前上网查询, 收集资料。课的前三分钟让学生演讲, 向大家介绍一个自己崇拜的音乐家或者喜爱的音乐作品。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台的机会, 这样就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高涨。

2 以经常性的音乐活动为手段

《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通过音乐艺术实践, 有效提高音乐素养, 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学生对音乐活动表现出紧张感、怯懦感,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经验, 缺少所谓“自我享受”的成功体验。因此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一个重要途径, 就是让他们经常性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更多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欢愉和美的享受。

要设法更多地、不拘形式地、创造性地开展各种音乐活动。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青少年学生对音乐的爱好, 主动与语文、美术、体育等音乐的“近亲”学科教师联手, 与班主任合作, 相机开展音乐活动, 如课外音乐欣赏小集会、中外民歌欣赏聚会等。同校以及相邻学校的音乐教师还可以创建音乐沙龙, 吸引学生参加。先吸引音乐爱好较强烈、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参加进来, 然后再通过他们, 发展壮大音乐沙龙的“粉丝”队伍, 最后做到所有学生“一个都不能少”。毫无疑问, 在相对较为频繁的音乐活动中, 在多次的音乐学习、欣赏与表演活动中, “生铁也会炼成钢”, 学生的音乐自信心会越来越强。

3.以中外音乐家为楷模

教师在课上相机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著名音乐家的生平佚事, 可以点燃学生热爱音乐、钟情音乐欣赏与表现的兴趣和欲望, 从而自然而然地克服对音乐的神秘感和对音乐表演的畏惧感, 自然而然地树立起音乐自信心。例如, 在经典作品《蓝色多瑙河》 (人音版九年级下) 的欣赏教学中, 教师适时穿插了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音乐历程中的故事, 从他六岁时就在钢琴上弹奏出了自己构思的圆舞曲, 到他背着父亲悄悄学习小提琴, 直到他后来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音乐理想与父亲抗争的感人故事。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的这些真实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 使他们认识到“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有志者, 事竟成”, 从而更加强化了学生的音乐兴趣, 激励了他们在音乐活动中释放自己的心灵, 表现自己的意志, 歌唱自己的梦想的自信心。

音乐教师还可以适时地给学生介绍阿炳、聂耳、贝多芬音乐名家的故事, 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 制定更高更好的人生目标。例如, 向学生讲述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后仍作曲不懈, 最终创作出第四至第十交响曲;阿炳出生贫寒, 在街头卖艺、双目失明的极端艰苦条件下仍不断学习, 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的不朽作品等等。通过这些事例来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 坚定自己“我能行, 我也一定能行”的信念, 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音乐中为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 篇2

一、从学生的兴趣着手, 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我觉得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才会自信的歌唱, 将心中的感受用歌声表达出来。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以情激趣。

在教学中, 我发现情境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的情境,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课堂教学, 使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之内愉快的歌唱。

2. 游戏激趣。

游戏的开展在音乐教学时确实有着重要的意义。游戏性的艺术活动, 不仅使人轻松愉快, 更能使人淳朴、率真的本性得到自然的流露, 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 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 使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活力, 更能体现出寓教于乐的价值。如:在教学中, 运用游戏边唱边拍, 使原本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 变得生动有趣, 便于学生掌握。

二、以情感为本, 给他们适当的自由空间去寻找音乐的乐趣——找回自信。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 是最重要的”。孩子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去实践, 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利用他们自己的各种可能性去安排。在上一年级的《春姑娘》一课时, 我收集了春的资料, (图片, 音乐等) 让学生一进课堂就沉浸在春天的美丽景色里, 欣赏春天的美景图片, 播放录来的春天的音响 (小鸟的声音, 春雨下的沙沙沙的声音, 等等) , 然后, 我带领小朋友去大自然中找春天, 让小朋友根据自己看到, 听到的有关春天的东西, 在课堂上交流, 编成儿歌、扮演角色, 等等, 并且鼓励学生试着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无论好坏, 只要认真做了, 我都会亲笔在他 (她) 的音乐书上的课题旁画上一朵花表示奖赏, 小家伙们兴致可高了。可见, 自信就像是一种催化剂, 它是我们学好任何东西的动力。那么, 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就要尽可能的化枯燥为趣味, 把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只有让学生喜欢上音乐, 对音乐产生兴趣, 学生才能乐于接受音乐, 找到自信!

情感是人对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 情感是一种对智力活动起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 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情感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可以说情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催化剂, 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 用情感人,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三、不要吝啬赞扬, 让“自信”的萌芽快快成长

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 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的学习热情.我总是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赞扬.如:你的嗓子真甜, 你声音真好听等等.尤其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 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 甚至会成为他的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四、中肯地分析, 让“自信”健康地成长

通过教师耐心细致又合理的分析, 让学生明白这么一个道理:也许别人在有些方面比你强, 但你却在另一个方面要比他强.当学生在由于嗓音不佳、音唱不准或其它原因而不敢开口唱歌时, 我一般明确地告诉他, 他在器乐演奏或节奏模仿等方面能够超过别人, 鼓励他用其它音乐形式表现音乐, 给学生增添勇气, 战胜自卑。

五、在交往和集体活动增强自信心

一个人在交往和集体活动中的威信越高, 其自信心就越强, 反之则自卑。因此, 教师要多鼓励、支持学生正常的交往, 让学生在交往与集体活动中了解自己, 发展自己, 完善自己。比如,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或实践活动, 又如, 开展竞赛, 看哪个小组唱得最棒?表演、创编得最棒?这样既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的参与, 又可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作用和价值,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要及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 对于那些缺乏胆量, 甚至感到有些自卑的学生更要关注, 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表扬,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认可, 集体对他们的肯定, 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块天地。

沈从文的音乐自信 篇3

一、学会微笑, 促进师生沟通

“微笑是两人间最短的距离, 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微笑能够在师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的微笑具有独特的魅力, 因而我始终坚持带着具有亲和力的微笑, 给学生带来无穷的自信与勇气。

在我的课堂上曾碰到这样一位学生:他的成绩很差, 并且沉默寡言, 很少举手发言, 同学们轻视他, 也没人愿意跟他做朋友。在一次音乐课堂上, 我提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 在积极的课堂氛围中, 同学们都举起了手, 我发现他的手举得似有似无, 并不明显, 仿佛很想回答可又有所顾忌。看到这一情形, 我很想把这个机会给他, 可又怕他回答不了, 再次成为同学嘲笑的对象。突然间我看到了他那双渴望的眼睛, 我的心一阵颤抖, 经过内心的一番挣扎, 我还是点了他的名, 用眼神鼓励着他, 用微笑面对着他。终于, 一向少言的他终于说出了他的答案, 回答得非常不错, 我异常的欣慰, 在班上第一次表扬了他, 而同学们也很有默契地鼓起了最热烈的掌声, 看得出他为此也很意外和高兴。从那以后, 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只要遇见我, 他都会远远地跑过来和我打招呼, 问声“教师好”!从此在音乐课堂上, 他经常能举手发言, 并能主动参与其他活动了……

一个亲切的微笑, 温暖了学生的心也亮丽了我自己, 何乐而不为呢?那样做既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教师形象, 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 久而久之, 勇气和胆量会令他的信心倍增!

二、合理教学, 创造表现机会

音乐基础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未来从事音乐专业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来欣赏美, 创造美, 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学会与人合作。过去我们往往只是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达, 但是, 现在我们更希望通过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 发展他们的各项潜能。要降低对学生识谱能力、演唱技巧的要求, 经常给学生表演的机会, 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人格教育。

我曾经在课堂上做过一个实验:我选了两个音乐素养同等的班级, 同样的歌曲。在教学中, 一个班级我只是采用了枯燥的学唱歌谱、念歌词、反复地练唱等方法教学, 课的最后虽然学生都掌握了, 但是一节课上得非常累, 气氛很沉闷,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低。最后请学生起来表演的时候都没有几个人愿意举手。而另一个班级我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运用了很多音乐游戏, 学生学习的兴趣就非常浓厚, 一堂课注意力都非常集中, 最后表演环节的时候大家都非常踊跃的举手来表演。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就儿童实际唱歌的情形来观察, 好像唱歌的技术是次要的, 而从内心而歌的精神活动是第一要义。”自信心是促使学生当众唱歌的基础, 既然如此, 那么就应该让学生建立信心。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好, 不敢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 于是我就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两个或几个人一起演唱, 或者一个人只唱歌曲的一句或两句, 这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他们在成功的激励下, 建立起当众歌唱的自信心。

三、因材施教, 发展学生个性

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简单地说就是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制订不同层次的要求, 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只有这样, 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音乐所带来的美, 体验成功的乐趣, 大胆自信地放声歌唱。

在教学中, 对于那些已经能够自信演唱的学生, 我们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那些不敢单独演唱但又想唱的学生, 我们可以进行引导或用语言邀请, 学生一般都乐意接受教师的邀请的。演唱结束后要多表扬和鼓励, 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那些缺乏自信心、不敢唱的同学, 我们要更加的关注他们, 对他们放低要求, 只要他们能把歌曲的节奏、音高唱准我们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分层教学, 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那么他们的歌唱兴趣便会更加的浓厚, 歌唱的自信心也随之树立起来。我经常告诉学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要学会欣赏自己, 表扬自己, 把自己的优点、长处、满意的事情统统找出来, 在心中炫耀一番, 要善于挖掘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以补偿自己的不足。有的学生由于嗓音条件不好, 音唱不准, 不敢开口唱歌, 我鼓励他们用其他音乐形式来表现音乐, 经常用善意的语言、信任的眼光去鼓励、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给学生增添勇气, 战胜自卑。

经过将近两年的教学, 我发现很多时候学生不能完成我布置的任务, 并不是学生能力不行或者说不认真, 而是因为我给出的任务已经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就像如果让你数一罐子的糖果, 你可能很轻松地就能完成任务, 但是, 如果你被带到一个充满糖果的游泳池前, 要求你数清楚池子里的糖果时, 你甚至都不想开始这个任务了, 那是因为你认为自己绝对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即使你能完成, 那也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如果数到一半时突然忘记数到哪里了, 那该怎么办?那是件多么令人沮丧的事情啊!很多时候, 学生都会有诸如此类的感受。因此, 不管你提出的问题困难或是简单, 都应该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

我们尝试把音乐课堂分解成几个部分, 把学习歌曲和表演歌曲、创编歌曲、乐理知识等内容分解,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同时也可以让那些刚开始对音乐课有点摸不着头脑的孩子们参与到其中。给学生小的、可操作的任务, 任务的难度可以随着学生能力的增长而逐渐增长, 这样孩子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就会提高, 学习的自信心也就建立起来了。

四、恰当评价, 体验成功乐趣

人要学会赞美, 得当的赞美能使学生充满信心, 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的发言和表演给予真诚的鼓励和赞扬, 以激励其他同学。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同学, 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我总是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赞扬, 如:你唱得真不错;你的想法真好;等等。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 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 自信心油然而生。

心理学者威廉·詹姆斯说:“人类的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的情绪。”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每一节音乐课中只要学生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我就会及时地给予成功的鼓励, 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心里很愉快, 自然就对表演充满了信心。除了用语言的鼓励外, 我还经常通过眼神、手势、表情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在演唱过程中, 学生演唱得不是很自信, 音量比较小, 为保持乐句的连贯性及完整性, 我不能打断学生的演唱。此时, 我就会充分发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及时用爱和信任的眼神鼓励学生, 向他举起大拇指, 告诉他, 他很棒!运用眼神、手势的鼓励会给学生增添信心, 使他能够更好地歌唱。

在唱歌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给予孩子自信心, 使他们能自信地当众富有表情歌唱, 能够自信地看待生活, 从而使学生懂得失败仅仅是人生的一个小挫折, 而成功是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应不懈追求的。学生一旦拥有了这份心境, 那么对于遇到的一切困难、挑战都能够勇敢地非常自信地面对, 他们也会比别人多一分成功的机会。

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4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而首先是人的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我们的音乐教育长期形成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技术教育, 忽视了音乐教育自身的审美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观、思维方式、知识能力、体魄和心理等方面, 得不到健康和全面的发展, 这显然与新的课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 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 其中一些孩子的性格孤僻、脆弱、偏执、自卑已成为目前中小学生中常见的不健康心理倾向, 对于这种情况, 我们必须切实转变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全新教育观念, 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新世纪所需要的人。

二、音乐在培养学生自信心中的作用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说明性格对人的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 他自信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学业的成功。音乐艺术的歌唱、表演、舞蹈等, 都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 精神振奋, 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美好向往和学习愿望, 激起意志的努力。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音乐教育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我们不难发现, 凡爱好音乐经常参加音乐活动的学生, 大多热情大方、活泼开朗、思维敏捷、自信心强、善于交际、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这样一个例子:日本的一个经济培训中心, 董事长第一节课就是把所有来参加培训的人集合到人集最多的地铁口、火车站, 让他们西装革履, 当众每人大声唱一首歌。其实他是让人树立一种自信心, 做一件自己不敢或者是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也就是, 你当众唱歌必须有勇气, 只有自信才能做到。很多事例告诉我们, 一切事业有成的人都是具有自信——这一良好性格的人。

三、教学过程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

音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 它不同于其它学科, 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好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还需要学生具备更好的心理素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要以挑剔的眼光去对待学生, 而是采取欣赏关爱的态度, 去发现学生的优点, 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去对待评价学生, 使学生通过音乐学习, 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从而形成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因为胆子小, 还有一些学生由于自己的音乐基础差, 因此他们都会产生一种自卑紧张的心理, 不敢大胆地表现自己, 从而影响了演唱表演水平。如何使学生排除自卑紧张等心理障碍, 获得成功找到自信呢?

1、运用步步提高的方法来锻炼学生, 增强自信

我们的音乐教学是面对每一位学生, 不只是培养音乐专业的人才, 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例如:在唱歌教学中, 老师首先可以提出目标和要求 (比如5周之后, 每位同学都能单独演唱一首歌曲) , 当然对一些歌唱好、心理素质好的同学来说, 就能顺顺利利地完成, 但对一些心理素质差的和唱歌不太好的同学来说, 让他单独当众演唱, 可能就难以完成。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对这些同学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次, 让他站起来唱他不敢唱, 总能把歌词读出来吧, 第二次上课让他把已学会的歌, 唱上一句也行, 第三次唱一段, 最后能够大胆自信地在众人面前完整地唱一首歌曲。由读歌词到完整的唱一首歌曲, 能这样步步提高, 这一灵丹妙药就是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在课标中, 学段目标内容对7—9年级的学生的演唱要求就是:能够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每位学生基本上都能达到这一点, 这说明我们已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

2、音乐教学中, 老师要相信学生

音乐教学中, 老师要相信学生, 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 也相信每一个学生可以学好。尽管有的学生, 嗓音不很动听、动作不够协调, 但也同样有过跳舞蹈、做歌星的梦, 那么就让他们跳一回、唱一回, 哪怕是在非正式的场合, 哪怕水平离老师的要求还差很远。在我的课堂上经常给予学生提供小小的舞台, 给他们机会, 让他们试着去圆一回梦, 并在他们表演完及时补上“不错”、“很好听”的评语。他们会迸发出你意想不到的热情, 而这热情会使她喜欢音乐课, 会促使他在上课时有积极的最佳状态, 这样的处理给了学生更大的热情和自信。例如:有一位同学, 性格内向、不善言语, 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她妈妈, 说她很喜欢唱歌, 就是胆子小, 人长得胖了点, 有点自卑心理。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个联欢会, 我有意让这位同学锻炼一下, 上去前这位同学对我说, 她很紧张, 我说“相信你一定能行的。”演唱结果虽不是那么好, 但她下来之后我还是拍着她的肩膀说:“挺不错的。”从此, 每次活动她都积极参加, 使她不像以前那样害怕、紧张, 声音也响亮好听了, 人也站直了, 在台上充满了自信。作为教师, 要相信学生, 给他们一次机会, 相信他们会成功。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心理学家找了两组孩子做实验, 首先让他们长跑消耗体能, 然后, 一组小孩被批评, 另一组小孩被表扬, 结果马上检验体能时, 发现被批评的那组小孩, 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更没力气了;而被表扬的那组小孩, 小脸皮都兴奋得红彤彤的, 体能迅速恢复。真诚的赞扬和欣赏就是心理学家梦寐以求的灵丹妙药, 它能抚平人的心灵创伤, 助人摆脱自卑、树立自信。

3、多用鼓励、表扬的语言评价

歌德说过:你认为他平凡, 随意对待他, 长大后一定是一个平凡的人, 你认为他独特尊重他, 长大后一定出类拔萃。由此看来, 在人生中评价语言作用之大, 表扬鼓励的语言能使人向上振奋, 反之使人消沉低落。教学中学生的进步和成功, 使我深深体会到:有时候学生离成功只是一步之差, 如果教师多给予学生一点机会、一点鼓励和帮助, 他们就有可能跨出成功的一步。相反, 如果教师由于一时冲动、恼怒而责怪学生, 那么我们的学生就可能离成功越来越远。所以, 对于学生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夸大他们的优点, 可以降低对他们的要求, 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赏识。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语言为主, 通过评价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 那就是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行、是最棒的, 只要自己敢想、敢说、敢唱、敢表演, 就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同学的认可。

例谈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5

场景二:在一堂教新歌的课堂上, 同学们整齐的歌声停止了, 我微笑地说:“哪位同学来为大家独唱一遍?”话音刚落, 空气一下子凝固了, 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把头躲进了领子里, 生怕老师点到名字。这时, 老师点到某位同学时, 该生则无奈地站起来, 红着脸, 躬腰驼背, 手不停地捏着衣角, 显得十分紧张, 表情极不自然。

以上场景在城市教师看来觉得不可思议, 但在我们农村初中确实有这种现象存在, 究其原因:害羞和缺乏自信心。日本发明学会会长丰泽民曾说过:搞发明创造的首要“秘诀”就是认为创造发明不难。一个人如果在心理上精神上输了, 就难以在行动上取胜。因此,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音乐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那么, 怎样克服学生不敢在众人注视下表现自己的心理障碍,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在课堂上,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融洽气氛孕育自信

在课堂上, 教师与学生是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双方, 双方在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关系, 这种关系统称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信心不可缺少的条件。当前, 在教育活动中, 仍然大量存在着师生关系不和谐、不合理的现象, 教师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 各种歧视、剥夺和强制的行为仍然大量存在, 师生冲突、对立、情绪冷漠、气氛紧张等现象在教学活动中相当普遍。因此, 要使学生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大胆、自信地表达, 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 把握全新的教育理念, 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作风, 放下权威的架子,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上没有嘲笑, 没有羞辱, 没有指责, 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在宽松的心理氛围中萌发自信心。善待一些调皮好动的学生, 以教师的自信心去感染学生。

二、鼓励学生培养自信

自信心是成功的种子,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鼓励、肯定学生, 给学生自信。例如, 刚开学时, 我选择了一位唱歌好的学生带领大家齐唱。第一次, 这个学生带着练习, 可是练得怎么样呢?有的学生在讲话, 有的学生在唱歌……于是我对她进行了评价:你的声音很响亮, 歌唱得也非常好, 但其他同学却没有认真练习。第二次, 我告诉她, 让老师在上面带着同学们练, 你在下面看, 然后表扬表扬尹老师哪些地方做得好。结果可想而知, 她看完后告诉我:“老师,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于是, 她带着同学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练习。这样既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肯定, 同时也让学生在表扬老师的过程中反思自己。

三、实践活动激发自信

要使学生有大胆、自信的表现, 不仅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多样的评价, 更需要有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独立大胆地实践和自主表现的活动机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组织教学——视唱练耳——读谱教学——唱歌教学——欣赏教学。教学活动程序化、枯燥, 一味地要求学生接受识谱和唱歌技能, 忽视了音乐教育在培养人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多功能, 忽视了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也难怪有80%的学生喜欢音乐, 却有2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因此, 实践教学中,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为学生提供主体参与的机会。要拓宽与音乐相关的文化范畴, 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通过竞赛、游戏等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开始, 有些同学表演时还有些扭扭捏捏, 但时间久了, 在一些表现积极的同学的影响下, 大家的参与积极性都十分高涨。

民族文化自信助推音乐“中国梦” 篇6

关键词:民族,自信,文化,音乐,中国梦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博大精深”四个字却难以在现实的音乐生活中体现出来。什么才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华?雾里看花的了解怎么能够体会其实质的内涵?又能“深”几许?传统音乐如果缺少了传承,又怎么能拥有支撑文化未来创新发展的源动力?所以,文化自信也就成了音乐“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必备前提,而对于民族文化的信心则来自于我们对民族音乐的长期积累和深刻理解。

一、民族音乐富有特色

中国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生动鲜明地反映出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心声。“音乐基因”正如中华民族的文字和语言一样,为中华民族所特有,区别于其他民族。“音乐基因”是长久传承、变化的,是一套完整又具有特色的表达体系和音乐符号。拥有着独特的音乐语言的汉民族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的主要部分,体现着自身明显的特征,在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中也逐渐形成了自由的音乐传统。

节拍、节奏、速度、律制、声部、音高、调式调性、音色、结构等是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基本元素,而在汉民族音乐中呈现出了一定的特色,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和稳定的“基因”都在构成音乐的要素中得到了显示。在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中,汉民族音乐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表现出一些与其他民族相同的表现手法,即便如此,经历了几千年时间洗礼的中国民族音乐的地位依旧不可动摇。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民族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态和个性,寄托着中庸之道和儒家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淳朴的风气,通过音乐表现出一些与其他民族不同的人文精神。

二、民族音乐充满生机

西方音乐一百多年前进入了中国,并且以强势的姿态破坏了中国音乐生活的平静。在某一个时期内,“洋玩意儿”和民族音乐相互竞争,前者占了上风,直接导致了后者逐渐衰落、地位下降。即便如此,民族音乐并没有离开我们,更没有消亡。而这种情况的存在完全是因为民族音乐人文根基的扎实性,只要一息尚存,快要灭绝的音乐品种也会借助其他方式转型“还魂”。

中国人在学习传入中国的西方艺术歌曲和西洋唱法时,一直注意不断吸取借鉴其中的精华。“中国艺术歌曲”便是借鉴西方的音乐形式和西洋作曲技法创作出来的;“民族美声”是美声和“民族唱法”结合的产物;“中国化”、“民族化”的探索在诸如歌剧、钢琴、交响乐、小提琴等音乐形式中更是没有停止过。几百年来,民族化的发展出现过很多次高潮,西洋音乐和民族音乐形影不离,很多著名的、具有民族优秀风格的作品被创作出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继承了民族音乐基因,抒发了民族情怀,使小提琴说“中国话”,成就了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而民族音乐就在这个过程中顺应自然的本色并灵活变通,做到了与时俱进、生生不息。

三、心领神会才能自信自强

如果不能正确辨识珍品的价值,就会因为不识货而弃之如敝履。民族音乐的推广和教育由于复杂的原因,一直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社会音乐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民族音乐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当然这也是相对于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来说的。功利化的思想是不能顺利引导民族音乐的发展、传承的,急于求成是不利于民族音乐的学习的,民族音乐的发展更加不能够变成单纯的商品化运作。在传统文化这样一个有机整合的系统中,一定不可以“未挖掘、先垒墙”,要互相融合、共同创新,对于传统文化用狭隘的民族主义去理解是不可取的。

这些年来,传统音乐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难题。在现代社会中传统艺术代表的审美取向和艺术价值不能够被认同,文化危机也就因此产生了。全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清醒认识,以及传统艺术的守望者们的不懈努力,都是文化自信重振的必要因素。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可以强化民族意识,让人们自觉追随民族文化精神,深刻理解民族音乐,就可以拥有民族音乐的情怀,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进而使复兴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得到增强。所以,要守住精神家园,重振文化自信,就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学习、研究。

上一篇:内控管理模式下一篇:高中语文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