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指导和内部管理

2024-05-30

外部指导和内部管理(精选10篇)

外部指导和内部管理 篇1

抽查范围:山西省生产经销单位的30个批次 (其中省内企业生产的6个批次, 省外企业生产的24个批次) 的灯具。

抽查结果:合格24个批次, 不合格6个批次 (均为省外企业生产) , 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20%。

主要问题:内部和外部接线不合格。

主要不合格项目分析:

内部和外部接线不合格。此项目不合格的产品因导线过细, 承载电流的能力降低, 在使用时导线会发热, 时间一长导线绝缘性能会大大降低, 严重时会使电线烤焦, 发生短路而引起着火, 给使用者留下安全隐患。

外部指导和内部管理 篇2

但是,组织具有的强制力往往导致外部规则的越界。由于统治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受到生存问题、代理问题及度量成本问题等的约束,国家的行动常常降低经济效率(North,1984)。并且,政府的强制行动会导致“强权界定产权”现象(Umbeck,1981)。哈耶克也特别强调组织面临知识分散化环境的无能为力。他们均认为,相对组织来说,依靠内部规则形成的自发秩序更有利于有效利用分散化的知识。

然而,给定一个组织和个人激励兼容的环境,组织的制度创新活动可能有利于内部规则的形成。因为组织占有更多的资源,对特定环境的认识可能更全面、更敏锐,即使组织的创新活动本身是低效率的,但它形成的相关知识却可以节约其他人的创新成本。从另一个角度看,组织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可以从内部规则的演进中吸收有用的知识,来改造外部规则,从而使外部规则的运行效率提高。再者,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竞争,外部规则之间也会出现竞争,这种类似于制度市场的竞争机制有助于制度和组织之间产生相互的学习机制,加速制度的演化。

(编者注:是否应该说:实施不同外部规则的政府之间也存在竞争?例如:实行计划经济的政府与实行市场经济的政府之间,就存在着竞争。这种竞争导致了不同政府有选择不同外部规则的自由,却没有选择胜负结果的自由。)

社会经济活动由分散的个体当事人来完成,当事人面临有限理性的约束及知识分散化的环境条件,由于个体的异质性和知识分布的差异性,导致获利机会的发现和获取的不同,其中一些人获得成功,其策略称为主导策略,并被其他人效仿,由此演化出一些一般性的规则,作为共同知识以节约后继者的创新成本,并稳定当事人对他人的预期。一般规则的形成为当事人的决策设定了相对确定的环境,使当事人相互之间可能合作。随着特定环境的变化,一般规则也会发生演变,以适应新的社会状态。当事人之间的互动及与一般规则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围绕内部规则的自发秩序。但是,如哈耶克指出的,即使是自发秩序也不能完全消除环境的不确定性,再考虑到Williamson(1985)所讲的行为不确定性,内部规则就存在不足之处。组织的出现正是对其加以弥补。组织以一种命令式的动员方式获得行动优势,但组织一旦形成,便脱离内部规则,而按照自身的规则运转。这就是外部规则与外生秩序的演化过程。

外部指导和内部管理 篇3

【关键词】新词新语 产生发展 Duang

引言

2015年2月26日,微信朋友圈被Duang刷屏,接着微信公众号,企业,媒体看到了营销的噱头便纷纷使用,虽不知所以然,但却用的不亦乐乎。

Duang来源于成龙2004年拍摄的一条洗发水广告,原版广告词是:Duang很黑,Duang很柔,Duang很亮。然而就在打假曝光后不久,2015年2月20日,有网友在bilibili视频网恶搞关于Duang的视频,此后被其他网友疯狂转发。Duang因此火了,成为2015年度的热词,然而都有什么因素促使Duang这个拟声词一夜之间爆红呢?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对其产生发展的影响又有哪些?

一、语言系统内部

语言系统本身的符号性和任意性为新词新语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语言系统的符号性和任意性允许新词新语以多种方式产生,多种方式呈现,只要交际需要,交际者就可以对词语进行多样化的创新。Duang这个词是语言系统多样化的体现,它本身是个拟声词,并非实词,但满足交际的效果,便得以产生和运用。除此之外,新词新语自身的形式和语音语法上的特点对其产生和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新颖,独特,准确,简明,朗朗上口,音节长度篇短的词较容易成为新词及热词。Duang本身是个拟声词,新颖独特,简单明了,且发音比较容易,音节偏短,最重要的是,它能准确生动地表达瞬间动作和神奇的效果。从语音语义及语用角度,我们发现Duang一夜爆红是必然的语言现象。

二、语言系统外部

1.社会环境。首先,随着社会生活的多元化,社会环境的复杂化,新事物大量涌现,汉语要及时地反映这些新变化才能得以生存。Duang这一词准确生动地讽刺了假冒伪劣产品被夸大的神奇效果,可谓应对了多元复杂且不断更新的社会。其次,现代化通讯工具及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Duang字可否在飞鸽传书的古代一夜爆红呢?答案显然是不能。最后,娱乐明星这一点想必是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众所周知,娱乐明星占据着公众的焦点,一个网络事件或流行语一旦和明星沾了边,就具有爆红的潜质。回顾以往的网络流行词,不少都与明星有关。“且行且珍惜”与马伊琍有关,“We are 伐木累”与奔跑吧兄弟中邓超有关,“蛮拼的”与歌手曹格有关。Duang火了与成龙这个代言人的明星效应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认知心理。笔者认为人们的认知心理因素是新词新语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个词只有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才有产生和发展的可能。认知心理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就是向大众时尚看齐,特别是社会地位较低的人们为了不脱离时代,力求从语言角度模仿,攀附乃至认同比自己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高的群体的一种心理现象。他们认为只有使用普遍都使用的词语才算不被时代抛弃。如此一来,很多新词便得以快速传播。

(2)追新求异。言语社团在语言使用上向来都是喜新厌旧的,在语言实践上人们总是怀着一种求新求异的心理,对旧的表达方式会产生厌倦,即审美疲劳。因此,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追求新奇的,陌生的表达方式,Duang便是新奇的表达方式最具代表性的新词之一,它满足了人们对语言一时的新鲜感,因此会迅速走红。

(3)避繁趋简。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促使人们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在不影响交际的情况下尽可能省时省力;对于一些复杂的,难以描述的事物,现象和概念,人们也趋向于用尽量简短的词语来表达;所以 Duang这一词才可以凭借其简短的优势走红。

三、结语

本文从语言系统内部和语言系统外部,即社会环境还有认知心理角度,以Duang为例分析了新词新语产生发展的原因。新词新语大量的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对此,我们应该抱有正确的态度。它确实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生活富有生气,同时也展现了民族历史前进的步伐。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新词新语中也有一些负面现象,一些新词新语损害了汉语的纯洁性,也严重的妨碍了人们的信息传递。面对鱼龙混杂的新词新语世界,我们应该尊重其发展规律,并因势利导的对其进行规范,只有这样我们的言语才会新而不乱。

参考文献:

[1]唐燕玲.新词新语的认知心理动因[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85-88.

[2]肖明超,李幸.2015第一热词,Duang是如何Duang红的[J].意林,2015,(08):67.

[3]杨绪明,杨文全.当代汉语新词新语探析[J].汉语学习,2009,(01):97-104.

[4]张肖艺.网络事件热词“Duang”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07):103-107.

外部指导和内部管理 篇4

1促进自主创新的外部环境

1.1 国家不断完善政策、法律体系

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后, 已制订和修改一千余部法律、法规, 其中2005年出台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文件, 《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经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还出台规范行政管理的《行政许可法》;规范政府信息管理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2008.05.01) ;规范市场公开竞争行为的《反垄断法》 (2008.08.01) 。这些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 让非公有制经济的中小企业开始平等地进入能源、环保、军工、铁路、市政、文化等行业, 为其自主创新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1.2 资金支持

当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对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企业提供多方面的资金支持, 有财政支持、项目支持和融资支持等。

1.2.1 财政支持

例举如表1, 说明各级政府部门制订不同的政策方案, 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结构调整, 技术进步, 产品升级等提供资金支持。

*支持项目和强度各省市不同。

1.2.2 项目支持

国家和各省市都制订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中央各部委和省、市各厅局每年分别提出了多种多样的项目申报指南, 中小企业均可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条件, 申请项目, 以企业创新与国家需求、国家规划相结合, 争取立项, 在资金、设备、人力等多方面获得国家支持, 以利自主创新。例举如表2。

*国家和省市其它部委, 如商业、环保、能源、水利、水产、卫生、人事、档案等各部门均有重点项目可申报。

国家和地方年度科技资助项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综合考虑全国性项目, 各部委则以本部门高新科技发展和产业化为主, 提出项目。在人才方面, 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青年基金项目, 教育部有留学回国人员科研起动基金项目, 省、市则有归国学者和青年学者 (硕士、博士) 资助项目, 国家和省级还有人才培养基金项目等。

1.2.3 融资支持

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当前国家政策已着力于拓宽融资渠道和创新融资方法。有扩大信贷融资, 探索吸收融资, 发展债券融资, 支持上市融资四种, 但由于后三种融资方法程序繁多, 条件严格, 为此, 当前还是以第一种为主。例如江苏省人行确定2010年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年”, 突出支持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协作配套型、优势成长型、知识密集型以及“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中小企业发展, 并推出“万企千亿”融资培养计划, 拟筛选出1万家重点培育中小企业, 2010年实现各类融资新增额1000亿元以上。其他省市也有类似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各项措施。

1.3 税收优惠

国家出台规范所得税纳税行为的《所得税法》明确规定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投资企业等可享受优惠政策。国家还规定符合国家支持和鼓励发展政策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 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高新开发区创办的中小企业, 在一定期限内减免所得税。

国家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产品, 给予三年的减免税计划, 对进口相关高新技术制造设备、零件、检测仪器减免进口税优惠, 对创新人员科技成果的奖励, 也免于所得税等规定。

1.4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 每一项都与企业自主创新有紧密联系。为了保护知识产权, 国家已颁布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自主创新过程中, 发明专利发挥的作用最为显著, 专利作为保护发明者的重要工具, 也是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竞争, 成功地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一种有效手段, 为鼓励发明人申请专利的积极性, 提高原创性自主产权拥有量, 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和地方出台保护专利法的多项法规, 从促进专利事业的发展, 例如宁波市《专利资助管理暂行办法》 (文号2009.03.26) 规定发明专利授权资助每一项国内1.2万元, 国际6万元;符合专利示范企业规定, 再资助市级20万元、国家级50万元;符合专利产业化项目, 专利产品销售占总额40%以上资助20万元, 占60%以上资助40万元。

1.5 服务机构建立

为自主创新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可分三类:①为技术创新中产生问题, 提供信息和解决方法, 如生产力促进中心, 创新咨询公司;②为自主技术创新成果进一步完善的设计, 测试并为其产业化提供服务, 如技术开发中心, 工程设计中心;③为自主技术创新提供场所、设备等硬件, 如科技园、孵化器, 融资租赁公司。

2创新的内部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外界环境的有利因素,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 积极创新内部管理制度。

2.1 创新目标的市场导向制度

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 挥索知识、技术的突破, 生产出人们喜爱的产品, 从而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持久地达到企业最大利润的目的。创新的构思来源是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 是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包括人们、家庭需求, 企业生产性需求和政府需求。可见, 科技进步, 满足市场需求是自主创新的目标, 市场竞争是自主创新的动力, 抢占市场先机则是自主创新的出发点。自主创新以市场为导向, 这就意味着创新有明确的目标, 较高的经济效益, 从而降低了创新的盲目性和产品市场的不确定, 避免创新的风险, 提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增加了自主创新的效果。

2.2 多渠道争取的财务资金

自主创新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企业自筹, 这是最主要的来源, 凡是有条件申报的各个项目, 国家级或省市级都要申报, 也要加强外界的资助:首先拓宽融资渠道, 创造条件紧紧扣住政府资助的各个项目和争取各种贷款项目;其次是合理分配资金, 凡争取到的项目, 要专款专用, 得到的商业贷款要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创新基金;再次要积极利用高校、科研单位的各种有利条件, 产、学、研有机结合, 各自发挥优势, 达到少花钱、多办事, 达到为自主创新开路的目的。

2.3 创新的人才制度

人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 是自主创新决定因素, 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的素质高低, 取决于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取决于“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 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是自主创新人才开发的内核。

我国当前企业正处于调整转型的时代, 经济正在飞速的发展, 对自主创新人才要求更多更高, 以适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是人才短缺, 严重制约了自主创新, 同时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自主创新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和对外开放交流的不断加强, 所以人才的国际化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此情况下, 首先要利用外界优越条件, 创新内部人才管理制度, 不拘一格, 启用人才,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培养人才坚持独立自主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勇于探索、不畏艰辛, 打破常规的创造精神, 从而不断探索未知, 掌握新知, 进行信息的综合分析, 整合创新的能力;吸引和搜集国内外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建立创新人才的激励制度, 在企业创新团队内提倡创新文化, 避免相互猜疑和底毁的行为;对创新失败, 要主动承担危险, 安抚自主创新人才的不良情绪, 以便在失败中吸取经验, 最终获得创新成果;对创新人才的成果给予精神的和物质的奖励, 鼓励其创新积极性, 对创新收益分配, 可实现技术入股, 技术成果提成, 技术持股, 事先契约协定等方法。

2.4 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实质就是通过法律手段, 确认自主创新成果的权利归属, 规范自主创新成果的保护措施, 以法律的形式赋予自主创新成果的权利人对其自主创新领域内创造的智力成果享有的权利, 从促进企业的发展、推动企业产品的竞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比较薄弱, 产权不明确, 成果的利益分配不均等, 制约了自主创新。为此, 从国家层面, 必需完善产权制度;从企业方面, 加强产权保护制度。

2.4.1 完善知识

产权制度, 我国目前已有《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但由于各部法律实施的时间不同, 对共性问题的司法和保护范围存在差异, 此外, 当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迅速, 已超出了现有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所涵盖的范围;再次对产权交易尚缺乏完整的法规、法律制度, 需要逐步完善。

2.4.2 加强知识

产权的保护, 企业首先要克服产权保护的薄弱意识, 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计划论证、立项实施, 成果应用, 产业化等过程中都要制订良好的措施和制度;其次成果获得, 应申请专利, 而不是发表论文, 申报成果, 从而丧失了新颖性;再次企业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不断的创新并保护已得到的知识产权, 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精神, 不断增强自身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 积极参与国内外技术标准的制定, 更多掌握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综上所述, 中小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优势, 充分发挥企业资源、创新管理制度, 充分利用现有优越的外部环境条件, 促进创新自主, 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最大限度的保持超额利润。

摘要:文中从企业内部创新管理制度出发, 利用外部环境的有利因素, 增加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创新,外部环境,内部管理

参考文献

[1]蒲宇飞.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J].国际金融, 2009, 6;3-8.

[2]段晓红, 田志龙.民营高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问题与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 2008, 12;13-15.

[3]朱艳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J].经营战略, 2009, 4 (上) ;50-51.

[4]鲍洋.民营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与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9, 2;11-13.

[5]周东峰, 马政.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障碍及对策[J].山西科技, 2009, 2;10-11.

银行内部风险防范和外部风险防范 篇5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和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如何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抗御各种经营风险的能力,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内部风险

当前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商业银行人事激励机制未有效建立和运行,内部管理制度不适应内控管理的需要。目前银行采用的多是一级法人下的分支行长负责制,即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由行长负责。内控中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缺乏应有的控制机制。行长的个人决策行为、业务行为、责任行为没有操作性强的规范的制度制约。岗位轮换、职工轮岗、有效制约未得到切实落实;同时,人员素质与道德修养、金融家园文化建设不能有效跟进。

(二)会计系统作为内控管理的重要一环,缺乏对银行资金流量必要的控制手段。商业银行会计指标体系、账务处理规范及临柜操作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在银行管理的各方面均较普遍。客户就是上帝的观念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特别是银行临柜人员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曲解,甚至以牺牲现有的控制制度为代价,尤其是忽视本行收款入账票据凭证的审查,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有效性。

(三)商业银行现有内部审计监督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稽核缺乏独立性及权威性,难以对全行业务部门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同时稽核力量配备不足,且有部分是兼职,造成执行者也是控制者的情况,加大了控制难度。稽核部门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全行的业务动作和经营状况,无法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也难以提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

(四)商业银行缺乏一个统一的控制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新兴业务的开拓相应的控制制度存在脱节现象;现行会计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且加强会计结算与严格执行制度之间存在矛盾。有些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内控机制是一个动态系统,制度的执行及执行情况,很大程度上成为应付上级行检查的一种摆设。

加强、完善内控制度的几点建议

第一、强化内部稽核部门的独立性,主要负责人应异地交流。稽核监督是银行内部控制中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稽核部门由于多年来受到体制的限制导致其独立性不强,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应该尽快建立稽核工作垂直领导机制。总行的稽核部门应直接对法定代表人或董事会负责,各地的稽核机构直接对总行的稽核部门负责,其费用由总行直接划拨,各地稽核机构的负责人应定期异地交流,这样就规避了稽核机构与被检查部门的经济利益关系,增强了稽核机构的独立性。

第二、加强内控意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控意识特别是领导者的内控意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领导者对内控制度的态度影响到全体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因此领导者更应该认真研究、分析内控组织架构,强化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向股份制转化已是大势所趋,因此转制后要建立起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视会等对经营者进行监督、约束的机构,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第三、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各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统一的贷款抵押价值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应统一借款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内容、评定标准以及尽快建立起切实可行的信贷资产保全机制,并应将贷款“三查”制度落到实处,严格按照岗位权限、业务规程发放贷款,充分发挥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作用,保证国有信贷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安全完整。

第四、实行会计、出纳、储蓄岗位不定期轮换制。基层营业单位会计、出纳、储蓄等要害岗位的工作人员应不定期整体离岗,由各专业部门抽调具有营业单位各个岗位知识的熟练人员,整体顶岗检查,使营业单位会计岗位、出纳岗位、储蓄岗位暂时整体离岗,被监管岗位业务人员必须立即与监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强制离岗。由于营业单位无法预知何时被查,因而没有时间对已存在的问题做“技术处理”,这样就能保证监管结果的真实性,形成对被接管单位违纪人员的威慑力,避免内部职工经济犯罪。

二、外部风险

商业银行的外部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市场风险的问题:

一是缺技术。市场风险管理涉及很多技术问题,如对金融市场不断推出的各类外汇、有价证券及其衍生产品的了解和认识,对各类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风险管理模型的引进和运用,基础数据的采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组织结构的调整等等。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讲,这都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逐步学习、了解、掌握和完善。

二是缺人才。市场风险所涉及的业务、产品和风险管理方法、模型都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需要由一大批专业人士来从事和管理。对监管者而言,则既需要了解和熟悉银行的业务和风险管理体系,还必须有能力对其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模型的假设前提、运作原理和基础数据等的合理性、可靠性、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当然,这就必然涉及到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的调整。

三是缺管理。拥有先进的系统、模型和一批技术专家仅是解决一个专业技巧问题,比技术和人才更重要的是银行的管理能力。银行管理风险最根本的措施是要在内部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要牢牢树立风险管理理念,要通过建立和实施一整套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将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与全行的战略规划、业务决策和财务预算等经营管理活动有机地融合。对我国的银行业来说,构建包括市场风险管理在内的有效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必须从现在起下决心、花功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去处理,这需要我国商业银行与监管机构共同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银行防范外部风险应以提高自身的科学决策及管理水平、经营实力和市场应变能力为重要手段。具体为:

一、在外部监督和市场监督方面,有关的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应该适应金融形势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政策进行监督,对于商业银行的变化应该及时进行调查,给予实时监督;投资者中应该进行风险防范意识的宣传,培养他们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监督意识。

二、建立有效的利率风险的防范机制和汇率风险防范体系。伴随着利率的市场化和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我国应该实行适宜的缺口管理方法,利用衍生工具比如说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期货、期权等手段来合理规避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市场利率和货币市场汇率动态,运用科学方法与先进技术手段,对本外币利率和货币汇率趋势进行科学和基本准确的预测,在汇率方面可以通过对货币市场进行分析采取货币互换的方法来对汇率的风险进行防范。通过资产负债的有效的合理的配置和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将利率和汇率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三、建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监督控制体系。风险监管体系主要由有内在监督机制、外在监督机制和市场监督机制共同组成。内在监督机制主要是以风险控制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决策机制、运营机制和控制技术等的组合,是对风险监督起决定作用的第一个最重要的层次。外在机制主要是监管当局根据监管规则对金融机构进行的常规监管,处于风险控制的第二位,对于风险控制具有保障性的作用。市场机制主要是金融投资者组成的监督队伍,包括客户群体和舆论监督,处于风险控制的第三个层次,对于风险控制的具有约束性作用。

四、建立起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应该强调以风险计量为核心,并且借助诸如计量模型,数理统计、以及金融工程等先进的分析方法,以风险识别、风险探测、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决策、风险决策评估为流程的风险管理文化。

外部指导和内部管理 篇6

一、选择性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选择性, 突出地表现在对学习对象的选择性上, 学生的学习过程, 其实是一连串的选择活动。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并不是随便将什么内容都作为学习的客体来对待, 而总是选择那些最合意的内容作为学习客体;同时, 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接受、加工、整合和改造也都是有选择的, 都要进行过滤、筛选和优化组合;学生选择的正确与否, 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例如学习内容相同, 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 每一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学习, 其结果往往是大相径庭。当然,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选择是有条件的, 必须按照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 在教育的现实条件和可能性之中进行选择。

二、自主性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 首先表现在他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 有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态度, 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学习并深入地理解教材, 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并应用于实践当中;其次, 学生还能够把自己看做是教育对象, 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和调控, 充分发挥潜力, 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 积极向老师质疑、请教, 以达到自己所预期的目标。这在学生的自学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 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认识和发展潜能, 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创造条件和机会,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内化和发展, 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三、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在现代社会, 创造已经成为人的最高需要。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以简捷、有效的方式继承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而言, 其创造性也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 而应该包括以下更多的内涵: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 喜欢出新点子和解难题;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等等。

综上所述在教育活动中, 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是毋庸置疑的, 与此同时, 我们也不能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目前学生外部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榜样作用。

(一) 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不同的社会条件, 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首先是社会要求通过家庭对学生的学习起影响作用。例如,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我国的青少年为了适应将来的社会, 从小就学习电脑, 提出了电脑要从娃娃抓起的口号。这些无不反映了社会舆论对学习动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家庭的文化背景, 精神面貌也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注意教育, 孩子就会对社会上的正确舆论产生积极响应, 对错误的现象进行抵制, 否则就会造成一种矛盾状况, 影响学生努力学习的健康发展。研究发现, 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者, 对子女的教育采取适当辅导策略者, 家庭气氛比较民主者, 有利于孩子的创造性的培养。

(二) 榜样作用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活动是通过教师来实施完成的, 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结构、教育和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态度等,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学生的心目中, 教师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大量的观察、调查研究证明: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有力的因素。首先, 教师本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如果教师本身治学严谨, 学而不厌, 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从事他的专业和教学, 就会对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相反, 如果教师对他的工作表现出厌烦和冷淡, 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学生。除了教师外, 身边同学中的优秀分子也可设为榜样, 使学生掌握成就动机高的学生的想法、谈话方式和行为的特点。如学习敢于冒险, 不怕失败等等品质, 提高和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通过学习这样的榜样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激发学习的动力。

总之,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由于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学习活动场所的内部心理动力, 因此任何外界的要求, 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 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在外部学习动机发生作用时, 人的学习活动较多地依赖于责任感、义务感或希望得到奖赏和避免受到惩罚的意念。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外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故此,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 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 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学习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学习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摘要:我们在教育活动中, 要注重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个体, 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兴趣、爱好和学习信念等内部学习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外部指导和内部管理 篇7

习惯上, 人们认为师范院校开设普通话教师口语课就是单纯地教师范生正确的发音, 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普通话发音即可。实际上, 作为普通话教师, 口语不单单由正确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发声这些基本元素构成, 情景再现、内在语、停连、重音、节奏等这些内部和外部技巧也共同构建了教师普通话口语表达。

情景再现, 是教师在传播知识中调动情感使其处于动态的一种重要手法。例如, 在语文教师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根据文章材料提供的原型, 使得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所、景物, 包括情绪等等不断在教师脑海中呈现出来, 形成连续动态的画面, 并由这种画面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在脑海里动态连续画面的开头、发展、结果分别是什么, 如何扩展, 扩展到什么程度。哪里是特写的画面与场景, 哪里又是远景或者全景,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 教师把文章材料中所叙述、描写的作为亲历的一部分, 进入其中, 不要做旁观者, 设身处地, 处于情理之中。当某种生活图景在脑海中浮现时, 作为教师要做出积极的反应, 文章是写情于景的, 教师应该触景生情, 这是情景再现的核心部分, 情感的反应要主动和积极, 达到身处其中, 化他为我的层次, 才能精妙准确地向学生传递信息。

越来越多的教师明白, 运用启发式的教育对激励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那么通过哪种语言技巧可以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呢。在语言实践中, 由于性别、性格、言语习惯的原因, 或者说话的场合、环境等因素, 人们说话经常要委婉、含蓄、隐晦, 一篇文章材料或者一个问题, 表面上看起来平平常常, 但是深入揣摩则回味无穷, 味道很浓, 这就是所说的内在语。内在语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两大方面:解释语句本质和语言链条。语句本质是结合语言环境和上下文来确定的语句的深层次的内在含义。语言链条是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内在语的运用是比较灵活的, 按其性质和作用的不同, 大体上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发语性内在语, 就是在语句、段落开始之前, 加上适当的语词, 教师把这些语词在心中讲出来, 并与文章材料原来开头的词语自然地连接;寓意性内在语是在稿件文字的话外之音, 是隐含在语句深层内在含义, 是结合上下文语言环境挖掘出来的语句本质和语句目的。要把握好寓意性内在语, 要参照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还应注意结合作者的写作风格、语言习惯、文章的主题以及背景, 任务的性格心理等内在联系, 有的时候要着眼于篇章;关联性内在语, 是没有用文字表示出来的语句关系。主要是指体现语句逻辑关系和语法意义的隐含性关联词和关联词短语。关联性内在语一般用在语句、段落、层次之前、之间。它的运用可以使文章前后内容衔接得更自然, 更符合逻辑;提示性内在语, 它用在语句、段落、层次之间, 也是为了解决上下句的链接问题, 教师在表达时可以通过设问呼应、提醒关注、表现情态、展示过程、感叹强调等提示性的内在语使得自己的表达更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回味性内在语主要是教师通过回味、思考、想象、憧憬等方式制造意犹未尽的气氛, 这种形式的内在语的形式有:寓意式、反问式、意境式、线索式;反语性内在语, 直接体现了语句表层意义与深层内在含义的对立或者对比关系。分为对立性反语内在语、反问型反语内在语, 双关型反语内在语、非对立型反语内在语。

停连, 包括停顿和连接, 才语言实践中, 语言的部分之间、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小层次之间、语句之间、词组或词之间, 有声语言总有休止、中断的地方, 时间有长有短, 都属于停顿的范围。有些不休止、不中断的地方, 特别市文字稿件中有标点符号而不休止、不中断的地方, 就是连接。停顿和连接都是有声语言行进中显示语意、抒发感情的方法。

停连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 以自如地服从思想感情运动的需要。思想感情的运动需要在哪里停顿, 就要在哪里停顿, 需要停顿多少实践就要停顿多少时间, 需要在哪里连接就要在哪里连接, 这样才能发挥有声语言运用停连表达思想感情的组织、区分、转折、呼应、回味、想象等作用, 达到吸引人、感染人的目的。

停顿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继续和延伸, 而不是思想感情的终止、中断和空白。恰到好处的停顿, 应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因此要注意停连的位置、时间和停连前后的衔接等问题。

停连的位置和时间:文字稿件的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停顿的位置和时间, 因为语言不管其形态是文字还是声音, 都有语流的序列, 这序列中不同的疏密关系也有其确定性。停顿和连接才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 这一点,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语言实践中运用停顿, 是把停顿作为表达的一个方法, 而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局部地进行各种关系的解剖。

重音, 语句中的词或词组并不是完全并列、同等重要的地位, 其中, 有的要重些, 有的次要些。对那些重要的, 主要的词或词组, 要强调一下, 以便突出地、明晰地表达出具体的语言目的和具体的思想感情。着重强调的词或词组, 就是重音。首先应该明确, 任何语句都有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要揭示其精神实质, 因此, 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研究重音。重音是以句子为基本单位, 因语言环境、语句本质而具有较多流动性的词与词的主次关系, 音强只是其中一种声音形式。二者的关系很明确, 词或词组的轻重格式以重音为核心, 服从重音、服务重音。重音可以符合轻重格式原型的声音形式出现, 也可以改变轻重格式原型的声音形式出现。重音的问题实际上是词或词组在句子里面的主次关系问题, 重音是主要的词或词组, 非重音是次要的词或词组。重音也有主要重音、次要重音。重音的位置不当, 会使得语音模糊, 目的不清, 干扰思想感情的脉络, 甚至会歪曲原意, 造成传播上的差错, 听觉上的误会。

要把握好节奏, 首先要引发思想感情, 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要求在表达时要由感而发, 积极主动地驾驭有声语言, 才会使有声语言产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变化, 可以说, 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 就是一个人的表达的内部节奏。具体要掌握几种方法:先抑后扬, 欲扬先抑。有声语言的驾驭能力, 在于理解语气内容, 通过感悟创作思路, 预知语流态势与走向, 把握抑扬进程。如果要表达的语气、语势要扬起, 其欠扁的句子便要下抑, 反之, 则要先扬起, 再转为下抑;预停先连, 欲连先停, 在语言实践中连接是大量的, 停顿是少量的, 连要连得顺畅, 停要停得恰当;欲轻先重, 欲重先轻, 轻重对比, 主要是主次关系的显现。重音并非一概加重声音, 次要词语也不一定全是弱化声音, 在声音加重之前要弱化声音, 在轻化声音之前, 一定先要强化声音;欲快先慢, 欲慢先快, 快慢变化, 可以是语速不同, 也可以是停顿的增多。重点句需要慢时, 前面句子则需适当加快, 重点句需要快时, 前面句子则需要适当减慢。

摘要:本文着重从教师普通话口语教学的情景再现、内在语、停连、重音、节奏等内部和外部技巧方面论述其在语言表达时的重要作用。

外部指导和内部管理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外部审计,银行监管

一、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与银行监管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 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一定的审计程序和改进建议评价, 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 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按照巴塞尔委员会有关文件的要求,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职责范围应包括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所有业务活动。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与银行监管相比, 虽然在检查手段和服务的对象方面有所不同, 但在审计方法、审计程序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而且本质上都是为了促进银行的稳健经营与发展。但与此同时, 内部审计的关注点与银行监管有所不同, 内部审计侧重于内部控制的测试及改善, 虽然内部控制是银行监管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银行监管的含义比内部控制测试要广泛。

外部审计在这里指商业银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 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程序, 获取审计证据以获得充分、适当的证据以出具审计报告, 增加除责任方以外的第三方信任的一种鉴证行为。从原理上来说, 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一样, 其目的都在于通过检查、测试等审计程序查出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完善商业银行的经营治理, 但外部审计更关注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 而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状况只是作为现行风险导向审计下的一个程序。由于现行的风险导向审计过度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注册会计师在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下面临着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的抉择, 会计师事务所可能对审计的投入相对较低, 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 降低审计质量, 风险导向审计并不能查出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外部审计的有限保证) 。这也使得注册会计师与银行监管存在目标和方法的部分不一致。

银行监管指银行监管部门对银行在公司治理、资本充足性、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以及顾客应有的努力等方面通过现场和非现场的银行遵循情况的监督进行强制性管制。第一, 从性质来看, 银行监管是政府性的强制行为, 内部审计是企业的一种治理行为, 外部审计可以看做是兼具政府性强制行为与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行为的结合, 三者之间性质的不同使得银行监管具有强制力, 而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不具有强制力。第二, 从方法来看, 银行监管采用现场和非现场检查, 要收集关于银行经营管理、资产质量等以会计信息为主的综合信息, 包括内部控制的信息, 通过分析转化为相关的风险指标, 从而对被监管银行的风险性质、程度和发展趋势做出判断。监管机构收集到的信息是监管的基础, 而内部控制和内部检查等信息需要来自于内部审计, 这是银行监管重视的银行第一道防线;财务报表信息是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信息, 银行监管有理由相信这些信息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这是银行监管重视的银行第二道防线。所以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银行监管在性质和方法上存在相同与不同、合作与冲突的关系。

二、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与银行监管的合作

从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出发点来看, 都是审计职能的扩展, 所以审计最重要的职能是监督, 这就使得银行监管与这二者的合作关系有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都具有各自的职能范围, 即使他们与银行监管检查的重点有所不同, 但是依然可以成为银行监管很好的补充, 这奠定了两者相互不交织业务的合作。

(一) 内部审计与银行监管的合作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初衷也是为了查错防弊, 而这种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和检查是为了减少商业银行因为流程设计与执行的不完善而招受损失, 所以内部审计的测试重点是内部控制, 主要防止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上的不到位, 而银行监管是为了监督商业银行整体的经营情况和风险水平。所以内部审计可以作为商业银行监管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为在内部控制的测试上, 银行监管的水平没有内部审计深入, 而内部控制确实是商业银行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合作方法上, 内部审计可以帮助银行监管当局有效地提高监管效率, 监管当局可以依靠内审部门的工作来识别银行的潜在风险, 但是银行监管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需要建立在银行内部审计是充分有效的基础之上。所以银行监管工作中会特别规定关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监管要求, 确保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二) 外部审计与银行监管的合作

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不同, 它是独立的第三方对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审计, 外部审计关注的重点在于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现行的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关注商业银行治理中各种不同层次的风险, 但注册会计师更关注与财务报表相关的风险, 而在银行监管中的资本充足率、资本储备等指标均需要来自于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数据。所以外部审计也是银行监管一种有效的组成部分, 主要从财务报表及会计指标的角度出发保障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所以在合作方法上, 银行监管需要特别关注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 对出具非标准报告的理由应该要求商业银行给予解释并解决该事项;对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商业银行违反《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情形, 需要向银行监管部门报告, 从外部审计的财务报表数据角度, 银行监管可以信任审计后的财务数据, 计算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指标, 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

三、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与银行监管的冲突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对于商业银行发挥效力的关键在于监督职能, 而监督可能存在不到位的情形, 这时片面地利用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工作将会削弱银行监管的效力, 不仅使得这种合作关系适得其反, 反而使得银行监管疏忽、低估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

(一) 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银行监管

内部审计可能存在监督范围不够全面、内部审计效率低下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其根源在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我国商业银行很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 内部审计模式依然在银行高级管理层领导下开展稽核监督工作, 而非由董事会或监事会及其下设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 这影响了内审部门的独立性。

下面通过建立一个内部审计部门与管理层的博弈过程来加以说明。博弈过程是关于管理层违规与否, 违规程度与审计委员会认真监督与否, 监督水平的博弈。它们的博弈过程其实是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过程。参与人集合:内部审计部门I和管理层M, 其收益矩阵如图所示:

如果内部审计部门选择认真监督, 则管理层必定选择不违规, 若内部审计部门选择不认真监督, 则管理层必定选择违规, 当内部审计部门知道管理层这样的理性选择, 则其必定会选择认真监督, 管理层必定会选择不违规, 则该博弈唯一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是 (认真监督, 不违规) 。

从这个分析中我们得出结论:在董事会直属 (或者下属的审计委员会) 领导下的内部审计部门, 对管理层的监督将对管理层的违规行为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所以在冲突的解决措施上, 银行监管应该规定,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必须隶属于商业银行的最高决策层, 并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审计范围、审计流程等事项制度化和规范化, 并授权内部审计人员可自由接触银行任何业务活动, 以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权威性。另一方面,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中指出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及时整理、分析和掌握被评价机构的内部审计信息, 但并未在各监管法规中明确要求国内商业银行报送内部审计报告。所以在上述方面, 银行监管部门应该颁布有关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规定或者指引性文件, 通过规范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架构、职能和目标, 能使其结果更接近监管目的, 能为监管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二) 外部审计的有效性与银行监管

外部审计的有效性受到威胁来自于两点:第一是会计师事务所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审计商业银行;第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商业银行过程中存在着欺诈行为, 与商业银行合谋。这两个问题与银行监管对于商业银行的规范约束没有太多的联系, 而是与审计自身的质量有关。所以银行监管部门不能直接对此做出规定, 而应该通过注册会计师相应的法律规定约束外部审计的行为。

在冲突的解决措施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 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商业银行审计业务必须具备一定资质, 比如:从事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接监管的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相关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应具备下列条件:1.在我国境内依法成立三年以上 (含三年) , 内部机构及管理制度健全;2.注册会计师不少于60人, 上年度业务收入不低于1500万元;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记录和信誉, 最近3年未发生过严重工作失误和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没有发生过重大违法违规行为;4.至少有20名熟悉金融相关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而对于第二点审计欺诈行为和审计合谋, 相关规定应该加大对商业银行审计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 以保护涉及到众多存款者的公众利益。

四、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银行监管与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的合作和解决冲突的策略来看, 监管当局应定期与商业银行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部门沟通, 了解内部审计职能运行情况;定期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计划、工作底稿、风险评估、审计报告等情况进行评价, 判断其是否合乎监管当局的要求。在规范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基础上, 监管部门应加强与内部审计部门的沟通协调, 双方应就监管或审计的目标以及其他所关心问题的看法上达成一致, 形成监管合力。

另一方面, 注册会计师不仅需要报告商业银行违规经营的行为, 还需要报告其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与银行监管相关的重要事项。这不仅有利于减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也有利于实现银行监管的职能。银行监管部门可能拥有注册会计师感兴趣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理解监管部门关注的问题, 或者可能对其审计工作或其他报告责任产生重大影响。为使监管部门更好地达到其目标, 可以采用监管部门、外部审计师和内部审计师定期举行会议的方式, 便于银行监管部门与注册会计师保持信息沟通。

在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的共同作用下, 银行监管可以弥补自身监管深度的不够和对会计指标 (资本充足率等指标) 的过度依赖, 这不仅有利于银行监管的落实到位、提高银行监管的效率和效果, 也有利于商业银行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建设, 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也是积极的质量保证信号。所以有理由相信三者的合作和冲突在上述的分析框架下能够达到一种相辅相成的状态, 共同促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周仲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与商业银行监管 (J) .上海金融, 2006 (4) .

[2]裘晔.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博弈分析 (J) .会计之友, 2010 (7) .

外部指导和内部管理 篇9

(一)内部利益冲突的根源

1、社区利益冲突。

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利益主体包括内部的和外部两大类。相应的,利益冲突也包括两大类:社区内部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简称社区内部利益冲突),社区与外部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简称社区外部利益冲突)。实际上,导游与旅行社之间,旅行社与政府之间,基层政府与上级政府之间,游客与村民、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之间,旅游开发与环境之间都有可能存在冲突。鉴于本文的研究范围,只选取村民之间、村民与旅游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冲突类型与根源进行剖析。

2、村民利益冲突。

按照参与旅游的方式及是否参与旅游,村民可以分为两大类:参与旅游的村民与未参与旅游的村民。参与旅游的村民主要集中于经营家庭旅馆、出售旅游产品、在旅游企业就业三个领域。按照参与领域的不同结合方式,又可以细分为四类:一类是既有家庭旅馆又有家庭成员在旅游企业就业;二类是仅有家庭旅馆;三类是仅有家庭成员在旅游企业上班;四类是没有家庭旅馆,没有家庭成员在旅游企业上班,但是经营其他服务项目,如向游客销售特色产品等。其中一类和二类村民本文称之为大经营户,三类和四类村民本文称之为小经营户,因其所得旅游利益少于大经营户。大经营户内部为争夺游客的利益冲突最为严重;小经营户之间为争夺在旅游企业的就业机会也有利益冲突,但是相比起大经营户内部之间的利益冲突,其程度要低得多,小经营户与大经营户之间为争夺经营家庭旅馆的机会也产生了利益冲突;未参与旅游的村民细分为两类:不想参与旅游的村民,想参与但没有机会参与旅游的村民。本类村民内部的利益冲突不明显,但与参与旅游类村民之间有着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利益冲突,主要体现在是否参与旅游上。

(二)内部利益冲突的根源

1、非正式制度作用消褪。

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力主要是群体内通过谴责、疏远或者驱逐方式得以发挥,激励作用主要是通过肯定、声誉方式发挥。在小范围群体内,声誉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非正式制度的功能还能够比较有效地发挥。但是,发展旅游后这种局面遭到一定破坏。虽然在发展旅游前村民之间也存在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冲突,非正式制度也在缓慢演变,但是,没有一种力量能像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那样对利益冲突的广度有如此之大的造就能力,也没有一种力量能像经济利益那样对非正式制度的演变甚至是破坏有如此迅速和强大的能量,以至于在经济利益面前历代相传的非正式制度都要低头让步,部分村民锱铢必究,邻里甚至亲戚之间反目成仇,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力已经下降了。而非正式制度一旦演变或者消退,就如泼出的水一样再也难以点滴不漏地收回。

2、正式制度缺乏。

在非正式制度作用消褪的同时,正式制度却处于真空状态,或者与非正式制度之间有冲突。这更加剧了利益冲突的程度。在参与机会方面,绝大多数旅游开发商都以正式规则的形式如企业规章制度、开发商与村民或者村委会签订的合同中对参与资格、参与方式做出限定。在开发实践中一般从三个角度安排参与资格:首先考虑被征地(或租地)村民,其次按照接待设施条件,其三按照经营管理能力。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限定参与资格没有错误,毕竟一个企业和景区无法容纳所有的村民参与。但是,这种正式规则与社区的非正式制度发生了冲突。在一些偏远少数民族社区,长期以来村民内部已经形成了绝对平等的观念,即使只能从某个机会中获得微小的利益,但是参与机会和基本均等化的微小收益对村民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哪怕参与旅游的收益在其收入构成中所占比重并不大,他们也非常重视公平地参与。

二、外部利益冲突类型及根源

(一)利益冲突类型

村民与旅游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冲突属于外部冲突。这种冲突在旅游开发初期就已现端倪,在旅游烈性以后这种冲突可能扩大。

1、土地“被流转”引起了冲突。

无论是《宪法》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都明确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因此集体的土地以何种方式、何种价格流转给旅游开发商时村民并没有决定权,甚至土地所有权的代表者村民委员会都没有权利决定,由开发商和基层政府越过村民与村民委员会直接决定了,在不完全知情和不自愿的情况下有些村民的土地部分“被流转”,有些则是全部“被流转”。村民的利益从一开始就被损害了,这为双方日后的利益冲突埋下隐患。云南文山普者黑旅游开发商自1992年始长达18年没有给19户村民任何土地补偿,村民与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激烈就是一例。

2、参与层次、收入、机会安排不合理。

村民和旅游开发商之间除了土地方面的利益冲突,在旅游参与方面也存在利益冲突。一是参与层次和收入方面,村民在参与层次与收入方面均属于低层次,没有得到满意的收入,在村民能力逐渐提高的情况下这种参与方式的安排无疑会引起利益冲突。二是参与的机会公平性方面,有些村民认为自己也符合参与条件但是没有参与的机会,不仅与参与村民之间有冲突,与旅游开发商之间也产生了利益冲突。

3、安静、安全生活环境被破坏。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资本,管理,信息,游客,带来了经济结构与收入构成的变化,也改变了村民的交往面和生活环境氛围。不管是否参与旅游,村民都要面对旅游,面对游客,往日的生活秩序、氛围和习惯被打破,宁静的日子被高音喇叭、游客的嘈杂、景区内交通工具穿梭声所淹没,朴素的民风被无情的争利所瓦解,和睦的亲戚邻里反目成仇。以往安静、质朴的生活完全不存在了。村民安静、安全生活的利益得不到满足,非经济利益冲突由此产生。

4、对对方利责的错误界定。

在对对方利责的界定上,双方从自己的理解和利益出发为对方界定了一些权利和责任,这是未经过良好沟通和协调的界定,所以常会出现对方眼中的越界行为,利益冲突产生。如一些社区的村民认为,虽然旅游开发商只征用了社区部分土地但已经实际使用了整个社区,那么就要对社区的发展负责,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安排就业,帮助村民致富;而旅游开发商认为既然合同认可企业开发行为,那么不管村民是否参与旅游都应当服从企业的管理。这两种理解都是把对方责任扩大化的错误做法。

5、开发商没有兑现开发初期的承诺。

有些开发商在开发之前承诺村民许多参与事项,但是进入经营阶段却因种种原因没有兑现承诺,村民没有得到预期中的利益,利益冲突产生。一些民族村寨在发展旅游初期是非常欢迎旅游资本的,一般资本所有者在进入前都会给村民一些承诺,比如招工、改善环境、参与旅游、利润分成等等,有些承诺是分不同阶段给出的。这样,村民就形成了自己的“保留价格”。旅游资本的所有者也有自身的“保留价格”———只有从旅游中获得的利润不低于这个“保留价格”资本才会留在目的地。保留价格与实际分配到手的利益之间的差额称为交易利益。交易利益越小心理落差越小,表明利益分配比较公平,利益冲突产生的可能性越小。

(二)村民与旅游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冲突根源

利益冲突根源与相应正式制度真空以及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冲突有莫大关系。

1、缺乏合理的旅游规划制度。

首先我国没有一部专门的正式制度对村民在旅游规划和经营阶段的参与主体地位及其利责进行确定,仅靠一些普适性的外在制度在最一般的意义上界定利益主体的利责。村民在旅游规划阶段没有发言权,不能够就是否愿意发展旅游业表达意见,成为“被规划者”而不是“规划者”,这种背景下开发商及政府管理部门根本不必考虑村民的意见,除了有些旅游开发商和政府为避免日后管理困难象征性地征询村民意见,但这不是真正的参与规划。也没有决定参与层次与收入的权利。这样的制度真空从规划伊始就制造了利益冲突。

2、当地政府没有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我国的《宪法》和《土地管理法》排除了土地私有制,用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方式控制土地流转权利;尽管《土地管理法》规定集体土地一包30年不变,这期间承包者有权利决定土地的使用方式,但是由于这一规定没有得到有效地执行、监管及反馈,这给某些地方政府部门随意征用土地制造了机会。因此,村民的土地才被地方政府和旅游开发商以议定的价格任意“被流转”,且没有对流转方式的发言权。上级政府要以强硬的手段保证地方政府严格按照现行土地流转程序、遵循土地流转原则处理土地流转问题。同时,也要审视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及制度的价值基础与伦理基础。

3、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真空。

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最主要的旅游资源,然而,能够利用该资源获益的是旅游开发商和极少数“精英”,并不是广大的文化传承者———村民,理由就是村民没有货币资本与经营管理能力。假如有某个正式制度赋予村民这样的权利:少数民族文化是文化资本,传承者拥有共同的产权,可以通过某种表决方式和程序决定是否使用该权利,那么,文化资本的所有者就能够与货币资本的所有者拥有同样的权利:交易或者不交易,同时拥有参与层次与参与收入谈判权。如果没有该制度就从反面证明一个违反人类基本道德的事实:货币就是权力,可以凌驾于任何价值观之上。

三、结语

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村民初期的喜悦是由期望中的“保留价格”带来的,如果在外部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交易利益的分配与预期相差比较大甚至巨大,即利益分配不合理,利益冲突不可避免产生。有些是温和的对抗,有些则采取激烈的对抗方式,比如破坏旅游开发商的经营环境,拒绝参与旅游,破坏旅游资源或旅游基础设施,甚至与开发商发生暴力冲突等等。为了保持景区秩序,村民之间出现利益冲突时,旅游开发商、村委会和基层政府一般会出面予以劝解协调,基本依据的是非正式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但是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公共利益到个体利益分配的正式制度。

但当村民与开发商之间的外部冲突产生时,调解和谈判就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在外部冲突面前,有些社区的村民能自发组织起来轮流接待游客,然后对没有参与机会、没有参与能力的村民进行利益的再次分配。但是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社区普遍没有这样的利益再分配制度,正式制度真空造成外部冲突难以化解。这类冲突的实质应当是村民与地方政府的冲突,但是由于村民认知能力并不能认识到这是制度真空所致,转而把冲突转嫁到了旅游开发商。

纵观村民内部、外部的种种利益冲突,主要根源都在于村民内部、村民与开发商之间缺乏有效的利益保障制度;同时国家层面的正式制度也不完善或不合理,如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属于真空状态,土地流转制度不合理。在正式制度不完善的同时,村寨内部的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也在逐步消褪。如果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两类利益冲突,必须从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保障制度系统入手。

参考文献

[1][2][3]张玉堂.利益论——关于利益冲突与利益协调的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46,55,56,118.

外部指导和内部管理 篇10

21世纪初安然和世通公司破产等一系列财务丑闻的发生, 企业的内部控制引发了资本市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2002年美国颁布《萨班斯法案》, 要求美国所有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其内部控制的自评估报告以及经审计师审核过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我国财政部五部委于2008年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 所有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都必须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评价, 并按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自评估报告, 同时还应聘请具有一定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中介机构, 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做出恰当的评价。为了配合该《规范》实施, 2010年进一步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征求意见稿) 》, 对内部控制的评估内容做出了详细规定。由此可见, 我国的监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十分重视。我国上市企业内控建设状况到底如何?是否可以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有助于外部审计师的职业判断?这些都是本文关注问题。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内控质量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但得出的结论却并不一致, 有学者研究发现, 高质量的内控可以显著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 (Doyle, 2005;Ashbaugh, 2006;武民强, 2010;张龙平等, 2010) , 但也有学者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并无显著相关 (Hogan等, 2008;张雅婷;2010) 。与此同时, 也有许多学者将内控质量与审计意见联合起来研究, 发现随企业内控质量的上升, 其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也将提高 (Krishnan, 2005;牛艺琳, 2010;杨群辉等, 2011) 。但是鲜有文献将三者结合讨论, 虽然国内学者杨德明等 (2010) 在这方面做出了尝试, 但是在其研究中并没有详细说明企业内控质量的衡量方法, 也得出了“随内控质量上升, 审计师发现企业盈余管理的概率越小”这样无法使人信服的结论。本文借鉴以往的研究 (Bronson, 2006;卢锐等, 2011;方红星, 2011) , 以赋值法对企业内控质量做出衡量, 以2010年度沪市所有上市企业为样本, 研究了企业内控质量对其盈余管理和外部审计师执业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契约理论认为, 现代企业是契约的联合体, 即企业只是一个法律的虚构物, 是各要素提供者为了获取各自要素报酬而相互签订的一系列契约 (Jensen and Meckling, 1976) 。在组成企业的这一系列契约中, 各订约人与管理者签订的契约居于核心地位, 而最大化各订约人利益则是契约签订的目标。会计信息, 乃契约订立的基础, 而监督激励机制, 则是契约得以有效执行的保障 (Scott, 2006) 。由于个人效用函数的不同, 企业管理者行事往往与最大化各订约人利益的目标背道而驰, 代理问题由此产生。代理问题的存在, 加上信息不对称, 导致管理者为获取私人利益, 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人为操纵会计信息以误导各订约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作为企业的核心监督激励机制, 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之一 (COSO, 1992) 。内部控制, 通过作用于控制环境, 不断强化企业的治理机制, 塑造积极向上, 和谐诚信的企业文化;通过风险评估, 确定企业自身的风险容量 (risk capacity) , 并及时识别内外部环境中可能对企业战略制定和日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通过控制活动, 控制各类风险, 降低企业管理者无意识或者有意识的财务错误 (Kam等, 2008) ;通过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机制, 减少管理者与各订约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保障信息的高效传递 (李万福等, 2011) , 最终形成对管理者的有效监督约束, 降低企业内部的盈余管理程度, 达到保障高质量会计信息生产的目的。由此, 提出假设:

假设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企业的内控质量越高, 其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外部审计师更倾向于对风险大的企业出具非标审计意见 (王跃堂, 2000) 。内控质量越高的企业, 其治理机制更加完善, 对抗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越强, 生成真实可靠会计信息的概率越高。所以, 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显著减小审计师所面临的审计风险, 降低其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Krishnan (2005) 的研究发现, 企业内控缺陷会导致其审计委员会的效率低下, 外部审计师将面对极高的不确定性风险, 更倾向于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意见。我国学者陈丽蓉等 (2010) 、杨群辉等 (2011) 以及秦娜 (2011) 等, 均发现了企业的内控质量与其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此, 提出假设:

假设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企业的内控质量越高, 其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越低

内控质量越高的企业, 外部审计师对其的信任程度就越高, 所采取的审计程序也就越少, 在时间、人手不够, 或者审计费用不充足的情况下, 审计师可能大幅度削减实质性程序, 只采取简单的控制测试, 轻易给出标准审计意见。而在审计费用充足的情况下, 即使被审企业的内控质量较高, 审计师仍然会采取更加充分的审计程序, 逐一验证各项测试, 更能够发现被审企业隐蔽的盈余管理行为, 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也就越大。由此, 提出假设:

假设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随审计费用的上升, 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增大

(二)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初始样本量892个, 为提高研究的精度, 本文按照如下顺序对样本进行筛选:剔除2010年新上市企业29家;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企业144家;剔除内部控制信息缺失的样本企业4家;剔除ST、*ST的样本企业63家。经以上剔除后, 最终得到的样本共计652个。文中各项财务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 并与巨潮咨询网 (www.cninfo.com.cn) 上企业年报数据进行交叉印证, 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内部控制的数据均系手工搜集, 来自于巨潮咨询网 (www.cninfo.com.cn) 上所公布2010年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公司治理等章节。最后, 本文所用的计量软件为STATA 10.0版。样本处理过程如表 (1) 所示。

(三) 模型建立和变量定义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1) 假设1检验模型。为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强度的影响, 检验本文假设1, 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 β0为截距项, β1~βj为回归系数, εi, t为随机误差项。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如下:第一, 被解释变量是盈余管理程度。截面Kathori (2005) 进一步修正的业绩匹配截面Jones模型来估计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Kothari (2005) 的研究发现, 企业的非正常应计利润在当期会计业绩的上下极端值出现异化, 故建议使用业绩匹配的截面Jones模型估计非正常应计利润。因此, 本文在Dechow等 (1995) 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中加入企业当期总资产净利率 (ROA) 以控制会计业绩的影响。具体估计模型如下:GAi, t/Ai, t-1=α0×1/Ai, t-1+α1×△REVi, t/Ai, t-1+α2×PPEi, t/Ai, t-1+α3×ROAi, t+εi, t。式中, 下标t和i分别代表第t期的第i个观测值, 其余变量定义如下:GAi, t代表企业当期的总体应计利润, 以去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减去经营性现金流量计算得出, △REVi, t是企业本期与上期的销售收入之差, PPEi, t和ROAi, t分别为企业当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总资产净利率, 分母Ai, t-1代表企业上期的总资产, ε是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将样本数据带入上式进行分行业回归后求得残差, 再取残差的绝对值就得到了企业当期盈余管理的替代变量EM。第二, 解释变量是企业内控质量的衡量。参考以往学者的研究 (Bronson, 2006;卢锐等, 2011;方红星, 2011) , 本文以赋值法衡量企业的内控质量, 以变量名IC表示。若企业只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IC赋值1分, 若同时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核意见报告, IC赋值2分, 若都未披露则赋值0分。第三, 控制变量。SIZEi, t、EPSi, t和LEVi, t分别为企业当期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每股收益以及资产负债率, 用以控制企业规模、盈利状况和财务风险的影响。Big4i, t和SOEi, t均为虚拟变量, 当企业的外部审计师来自国际“四大”时, Big4i, t取1, 否则取0;当企业由各级政府控股时, SOEi, t取1, 否则取0。模型中加入Big4i, t和SOEi, t是为了控制企业外部审计质量和所有权性质对其盈余管理强度的影响。最后INDUSTRYj, t为行业虚拟变量, 用以控制行业特征的影响。根据以往的研究 (Watts and Zimmerman, 1986;徐浩萍, 2004;蔡春等, 2005) , 预期回归系数β4的符号为正, 而β2、β3、β5和β6的符号为负。

(2) 假设2检验模型。为了研究企业内控治理与非标审计意见概率关系, 检验假设2, 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 β0为截距项, β1~βj为回归系数, εi, t为随机误差项。被解释变量IC以及控制变量EPS、SIZE、LEV、SOE、Big4和EM的定义如上文所述, 其余变量定义如下:被解释变量:非标审计意见OPIN为虚拟变量, 当企业受到非标审计意见时, OPIN为1, 否则为0。控制变量包括:Tunnel为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数额, 以其它应收款除以企业总资产计算, 用以控制企业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对审计意见的影响。INV和REC分别为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与总资产之比, 用以衡量审计复杂性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根据本文假设2, 预计回归系数β1符号为负, 参照以往研究 (牛艺琳, 2010;陈丽蓉等, 2010;杨群辉等, 2011;) , 本文预计回归系数β4、β6、β7和β8符号为正, 其余回归系数符号为负。

注:应计盈余管理替代指标EM的估计进行了1%水平的Winsorize缩尾处理, 最后一列为P值, *, **, 和***分别代表在10%, 5%和1%水平下显著, 双尾检验。同下

(3) 假设3检验模型。为研究随审计收费上升, 企业内控质量和收到非标审计意见概率之间关系的变化, 检验本文假设3, 在模型3中加入内控质量和审计收费的交互项IC_FEE, 计量模型如下:

上式中, FEE为企业当前审计收费的自然对数, IC_FEE为企业内控质量与审计收费的交互项, 其余变量定义如前文所述, 根据本文假设3, 预计回归系数β2的符号为正。

三、实证检验

(一) 描述性统计

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 (2) 所示, 其中Plane A为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Plane B则是按照审计意见划分样本后的分样本描述性统计。从Plane A中可以看到, 在全样本企业中, 收到非标审计意见企业所占的比例很小, 只有5.5%。内控评价指标的均值只有0.64, 而标准差则达到了0.816, 分布很分散, 说明我国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普遍较差, 而且企业间的差异很大。盈余管理指标EM的均值为2.5%, 表明了就平均而言, 我国上市企业的操纵性应计利润占到了总资产的2.5%。从Plane B中可以看到, 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企业较收到标准意见的企业而言, 内部控制建设更落后, 盈余管理程度更加剧烈。另外, 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企业, 其审计收费相对较高, 但不呈显著相关, 并不支持本文假设3, 经分析, 这可能是受到我国上市企业中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 但此结论并未控制其它因素影响, 所以本文进一步分析。

(二) 回归分析

本文对提出假设作回归分析

(1) 假设1检验。表 (3) 展示了模型 (1) 的回归结果, 可以发现, 解释变量内部控制质量IC与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程度EM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说明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 盈余管理程度有明显的下降, 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明显抑制其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 从而证明了本文的假设1。其余变量的回归系数符号均与前文预测一致, 其中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和外部审计质量Big4在不同水平下与被解释变量显著相关, 而每股收益EPS与政府控股SOE的回归系数不显著。

(2) 假设2检验。表 (4) 为模型2的回归结果, 为了使结论更加可靠, 本文同时使用Logit和Probit两种回归方法进行处理。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 无论是在Logit回归结果还是在Probit回归结果中, 内控质量IC则与被解释变量显著负相关 (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 , 表明在控制了其它因素影响的情况下,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 审计师对其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下降, 支持本文假设2。除开政府控股SOE和企业规模SIZE以外, 其余控制变量回归系数的符号均与前文预测一致, 经分析, 本文认为是由于政府控股企业的治理机制落后, 内部人控制严重 (李增泉等, 2009;陈信元等, 2009;卢锐等, 2011) , 而随企业规模增大, 审计的复杂性也随之加大, 此二种原因所造成的。

(3) 假设3检验。表 (5) 展示了模型3的回归结果, 本文同样运用Logit和Probit两种方式进行回归处理。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到, IC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和显著程度都与表 (4) 中相似, 交互项IC_EM的回归系数变为显著为正, 表明在控制了其它因素影响的情况下, 随审计费用的上升, 审计师采取的审计程序更加严格, 对企业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提高, 支持本文的假设3。

(三) 稳健性检验

本文将控制变量EPS更换为经过稀释的每股收益后, 代入3个模型后重新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如表 (6) 所示。表上半部分为更改EM估计方法的稳健性检验结果, 表下部分为更换控制变量EPS的回归结果, 从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中可以看出,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 每个模型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显著性水平的变化都不大, 均支持本文的研究假设, 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四、结论

本文用赋值法衡量企业的内控质量, 以2010年沪市所有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 重新检验了企业内控质量对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的影响, 研究发现, 随内控质量上升, 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小, 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 但随着审计收费的上升, 企业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有所加大。本文将企业内部控制、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联合进行研究, 丰富了内部控制方面的文献, 对《规范》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检验, 具有比较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企业应不断加强自身内部控制的建设;加强内部控制信息的对外披露;审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的时候, 不应太过于依赖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摘要:本文以2010年我国所有上证A股企业为研究样本, 分析了企业内控质量对其盈余管理和外部审计师的影响。研究发现, 企业的内控质量越高, 其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得到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小, 但是随着审计收费的上升, 企业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增大。

关键词:内部控制,盈余管理,审计费用,审计意见

参考文献

[1]蔡春、黄益建、赵莎:《关于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审计研究》2005年第2期。[1]蔡春、黄益建、赵莎:《关于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审计研究》2005年第2期。

[2]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 《会计研究》2011年第8期。[2]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 《会计研究》2011年第8期。

[3]李明辉、何海、马夕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 《审计研究》2003年第1期。[3]李明辉、何海、马夕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 《审计研究》2003年第1期。

[4]卢锐、柳建华、许宁:《内部控制、产权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 《审计研究》2011年第10期。[4]卢锐、柳建华、许宁:《内部控制、产权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 《审计研究》2011年第10期。

[5]牛艺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 《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牛艺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 《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6]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 《审计研究》2004年第6期。[6]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 《审计研究》2004年第6期。

[7]杨德明、胡婷:《内部控制、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 《审计研究》2010年第5期。[7]杨德明、胡婷:《内部控制、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 《审计研究》2010年第5期。

[8]Ashbaugh-Skaife;H;Collins;D;and Kinney;W.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rigor to SOX-mandated Audit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8]Ashbaugh-Skaife;H;Collins;D;and Kinney;W.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rigor to SOX-mandated Audit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

[9]Hogan.Assessingthe Control Environment Usinga Balanced Scorecard Approach.The C.AJoumal.2008[9]Hogan.Assessingthe Control Environment Usinga Balanced Scorecard Approach.The C.AJoumal.2008

上一篇: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下一篇:UG箱体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