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权益论文(通用12篇)
食品安全权益论文 篇1
笔者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 全面分析食品监管领域的存在的问题, 结合工作实践, 提出对策建议, 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食品安全的现状
随着新《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和新《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完善、各级监管职能的整合和体制的理顺和群众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提升, 一个有力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合力逐步形成, 食品安全领域也呈现出可喜的变化。但问题食品仍屡禁不止, 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涉及范围由窄到广
从过去的粮油蔬菜、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 扩展到水果、酒类、奶制品、干果炒货等, 覆盖面越来越大。
危害程度由轻到重
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污染, 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和化学品残留。
操作手段由明到暗
从食品外部处理到内部添加、从物理手法到化学制剂, 花样不断翻新, 行迹越来越不易发现。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经营层面——从业条件很难达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 对就餐的方便快捷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众多的小型餐饮应运而生, 这些小型餐饮往往抱着“怎么省怎么做”的心态进行经营, 导致这些小型餐饮存在投入少、分布广、条件差、成本低的普遍情况, 加之大多数经营者法律、卫生意识较弱, 又多是弱势群体, 事先不申请, 不查不办证 (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证明) , 一旦遇到检查就“关门停业”甚至在公共场合“打游击”, 让管理部门十分头疼。特别是露天的夜市、小吃摊点等没有室内场所, 卫生环境条件极差, 餐具不消毒且使用频率极高, 存在众多的食品安全隐患。
监管层面——基础力量相对不足
食品安全监测量多面广, 但技术检测工作滞后, 检测力量不足。虽然政府在财力投入上做出很大的努力, 但现有执法装备和检测设施仍难以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监管需要。另外, 食品安全信息来源不足, 偌大的市场单靠一个部门的例行抽查, 很难全面控制当前市场的所有食品质量。缺乏基层 (特别是村级) 监管力量, 缺乏有力的社会监督机制, 缺乏防患于未然的手段, 早期发现不了, 工作起来十分被动, 不能很好地将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解决在初发阶段, 往往接到举报时已造成后果和危害, 只能事后算账, 损失和影响难以弥补。
消费者层面——自我保护有待提高
多数的消费者以经济因素作为第一取向, 缺乏科学的安全消费常识, 在购买食品时往往更关注价格, 只图便宜, 而忽视安全, 不是很在乎食品的质量和卫生。不少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不看生产日期、保质期, 不存留购买的收据和凭证, 发生消费纠纷也只有一小部分能得到有限的赔偿, 更谈不上对销售和生产企业追责。还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推销食品时, 总是抱着侥幸心理和从众心态, 认为大家都在买、都在食用也没用发现问题, 自己也不会有事。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缺少包装的“三无”食品在集市和摊点销售, 甚至成为儿童口中的美味。
在食品安全领域保护消费者权利的对策建议
从宣传引导入手, 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一方面, 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 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 跟踪重点行业、重点领域, 曝光违法案件, 让广大消费者认清不安全食品的危害, 消除从众心理, 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 从主观上拒绝不安全食品;另一方面, 依靠群众监督, 发动群众举报, 通过配备乡镇、村街、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 (信息员) 队伍, 聘请社会热心人士参与日常监管。通过舆论宣传和广泛参与, 形成层层关注食品安全、人人维护安全利益的良好氛围, 不让违法者有任何空子可钻。
从行业规范入手, 强化经营者社会责任
生产环节的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前提条件, 因此, 引导和督促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和履行法定义务, 生产出安全放心的食品, 把控住源头才是治本之策。通过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组织食品生产企业对比找差距、实施企业法人代表定期报告等, 规范企业行为, 指导企业生产, 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安全和社会评价, 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以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农产品生产, 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科学施肥、远离农药, 生产出更多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 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粮、有机菜。
从依法治理入手, 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根据新《食品安全法》和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 运用法律武器加大工作力度;严格市场准入, 对未达到卫生条件的食品经营者不予以发证并坚决取缔;加大惩处力度, 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重拳出击,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绝不手软;开展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 及时排除隐患, 迅速解决问题;对违法犯罪分子重拳出击, 以儆效尤, 形成有力震慑;突出重点环节整治, 对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劣质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等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坚决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
从综合施策入手, 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把“党委牵头、政府主抓、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社会管理理念融入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 形成上下贯通、触角灵敏、各负其责、共享共治的立体监管网络。通过教育规范和有力查处, 使食品生产经营者讲诚信, 讲公德, 认识到危害别人最终也将危害自己。教育媒体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 以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报道食品安全事件, 弘扬正能量。让食品方面专家学者现身说法, 转变公众的传统认识, 树立科学的消费和维权观念。在党委领导下, 各级政府协调各有关监管部门, 围绕食品安全持续发力, 最终形成协调联动、综合治理的监管长效常态机制。
食品安全权益论文 篇2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的基本形势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美国等霸权主义国家以及周边邻国如越南,印度已经感到非常的不安,甚至将中国列入潜在的对手行列。一次次军事演习假想敌大多都是中国。最近的中日钓鱼岛之争、南海争端更加说明了我国所处的地缘环境并不是安全稳定的。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是不容乐观的。
中国是一个海岸线长,海陆兼备的亚洲大国。海陆资源丰富,尤其是海洋资源更是富饶。中国陆地周边接壤的邻国颇多,国际关系复杂多样。在这样的地缘环境下,中国周边的热点问题时有发生,对我国周边安全是非常不利的。并且各国对我国的海洋资源虎视眈眈,从南海争端和钓鱼岛之争可以看出,中国在海洋权益方面遭到很大威胁。
中国的领海
海洋权益这个词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上世纪90年代,我国颁布两部海洋法规,将海洋权益概念引进国家的法律中。此后,海洋权益作为一个崭新的法律概念,开始为人们所关注。
由北往南,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中国主张12海里领海权,即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十二海里,12海里外就不是中国领海。我国内海、领海共有37万平方千米,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中国的海洋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
中国海洋权益的现状
1.我国岛屿被侵占。在东海,中国固有的领土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有。钓鱼岛自古都是我国渔民避风、休渔的栖息地,但被日本实际控制,日本不仅反对我国海军接近钓鱼岛,连我国科考船也不能接近,甚至我国渔民也不能到附近海域捕鱼。在南海的南沙群岛,有40个岛屿被他国侵占,中国实际控制的只有8个。2.海洋资源被掠夺。与岛屿主权归属的争端相伴而生的是以资源为核心的各种矛盾。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南沙海域投入开采的油井已经超过1000口,这些油井绝大部分位于南海断续线中国一侧海域,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6000万吨。
3.海域划界矛盾重重。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由于海域狭窄造成我国与海上邻国海域划界的矛盾比较突出。在黄海和东海其宽度最宽处只有360海里,不足400海里,出现海域主张重叠的情况。
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
一、完善我国的海洋立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和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海洋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渔业法》《领海及毗连区法》《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可以说,上述法律法规,覆盖了我国管辖的所有海域,使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海国在其管辖海域的各项基本权利在我国国内立法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二 临时安排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基本方针 共同开发是指有关国家在暂时搁置对资源开发的专属性主权权利争议的情况下,在相互协定的基础上,以某种合作方式勘探和开发重叠主张海域的相关资源。它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认可和采用的一种功能性合作制度。它既不影响有关国家的权利主张,又能以符合经济效益原则和各自利益的方式及时、有效地勘探开发资源,使双方迅速地从商业性石油发现和生产中获得最大经济利益。共同开发在有关国家优先利用争议区域资源的实用考虑与维持各自权利主张或立场之间建立了适当的平衡。
三、建立综合的海上安全保障体系,维护国家安全
海权是一个国家运用军事力量对海洋的控制能力,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海上力量的强弱,建立一支强大的,有威慑力的现代海军是中国海权战略的第一步,同时也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第一步。
总结
食品安全权益论文 篇3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同时,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又居世界首位。面对令人揪心的煤矿安全状况,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倍加重视,曾一次又一次召开会议,商讨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办法,先后制订出了一系列关于煤矿安全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仅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面时又兼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这一举措,便是国家对煤矿安全工作重视的又一佐证。就在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发生矿难还不到一月之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并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更是充分显示我国政府对煤矿安全的高度重视。然而,从中央到地方如此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的情况下,特大矿难事故为什么仍然接二连三发生?
了解煤矿工作的人都知道,煤矿生产是在数百米深的矿井下。生产中,面临瓦斯、煤尘、顶板、水、火等五大灾害。而这五大灾害中,有的是人为因素,但更多的却是矿井下工作条件和生产环境因素。其灾害危险系数只要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酿成死亡事故。为减少和消灭灾害所造成的事故,或每当事故发生之后,我国多年来的经验作法是:政府工作和媒体舆论及各煤矿重心都放在抓好管理,即“治人”上,大力抓紧抓好人的管理,抓责任制的落实,抓监督,抓整顿等等。而对煤矿煤井下工作条件的改善和生产环境的治理,即“治矿”,却很少涉及。抓好抓紧人的管理,抓落实责任制,抓督促,抓整顿的“治人”的方法,当然也能收到一定的成效。但对解决矿井下改善工作条件、治理生产环境的安全装备和安全设施的问题并没有根本改善。多年来积累不来的巨大的安全投入的欠帐。使其灾害的祸根始终潜伏在地层深处,并一触即发。因此,偏重于管理上的“治人”,而疏于改善工作条件,治理生产环境的“治矿”,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有关专家指出:多年来,我国国有煤矿困难企业多,而这些企业问题突出,使得煤矿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缺乏保障。具体表现为:我国国有煤矿大多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勘探资料不真实,会计师计算水分太大,构造控制不足,生产资金缺乏,后天又难以弥补;建井较为仓促,多数是急于解决能源供应紧张即匆忙上马,尤其是南方的许多矿井,其目的是解决“北煤南运”而建,建井时,工程系统不全,装备不足,缺少资金,难以进行改造;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煤矿已经普遍到了50岁的“高龄”,其设备陈旧、老化,安全性较差,缺乏资金,无法更新;多年来煤矿市场不景气,矿井只能维护简单再生产,缺少资金对安全装备和安全设施进行完善和配套;有的矿井装备起点低,缺少资金进行整改;一些国有煤矿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改革开放中,上级部门要求企业亏损逐年减少,最后实行自负赢亏,然而,经营中却十分困难,职工工资都无法保证,直接加大了安全投入欠帐;国有煤矿以承包集团形式租凭、承包独立核算方式经营,承包集团受利益的驱动和本届班子政绩的影响,少投入、多产出,采煤挑肥减瘦,后续工程尽量少做或不做,设备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不进行及时补充;地方国有煤矿挂国有名号,实为个体经营,杀鸡取卵,安全投入无法保障;乡镇煤矿更是急功近利,争取尽快收回投资,取得丰厚汇报,哪里还管得上安全投入。“舍得花钱买棺材,却舍不得花钱买安全设备”的一位煤矿董事长的话,就是催人深省的真实写照……凡此种种的安全投入欠帐,给煤矿安全埋下了“定时炸弹”,严重威胁着人民财产和矿工的生命安全,据今年年初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向媒体披露,我国仅国有重点煤矿在安全工程,安全装备和安全设施方面投入的欠帐就高大500亿元之巨。加上国有其他煤矿和乡镇煤矿的安全投入欠帐,那就会是更令人吃惊、更令人担心的数字了。面对多年来积攒下的十分可怕的债务,在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并不能设法及时偿还的情况下,偿还途径将是人民的财产和矿工的生命。这决不是可以等闲视之的危言耸听,历史已经作了无情的极其深刻的解答说明。
我国确立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煤矿,预防为主,对人的预防固然显得非常十分重要,但矿井本身的预防尤其显得重要和必要。矿井本身的预防,就是加大安全的投入,以改善矿井生产条件和治理工作环境,提高矿井本身的防范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机会。没有足够的安全投入,改善矿井生产条件的治理工作环境,事故隐患难以消除,安全生产必然是一句空话。仅就引发煤矿重、特大事故的瓦斯爆炸而言,它是因为矿井下工作环境的采煤面瓦斯浓度高,而排放瓦斯的通风量不够,致使瓦斯浓度愈积愈高,高到了一定的指数时,便会引发爆炸,而瓦斯爆炸预防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便是对工作环境的采煤面加强通风,以稀释瓦斯浓度,从而使无法到达爆炸指数,便提高了矿井本身的防范能力,减少了灾害发生的机会。而解决通风问题,必须增设通风井或增加其他通风设施,便增加了安全的投入。这种不可或缺的投入,换回的却是无可比拟的多少人民的财产和矿工的生命的安全啊!现代安全经济学“金字塔法则”认为,预防性投入考虑1分的安全性,相当于制造时的10分安全效果;进而,达到运行投产后的1000分安全效果。同时,预防性投入产出比远远高于事故整顿产出比,两者比例为1∶5。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的帐,是多么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地、细心地、严肃地算一算啊!
食品安全权益论文 篇4
一、通过司法途径保护食品消费者权益的必要性
在实践中,行政执法和司法是保护食品消费者权益的两种主要的正式途径。当前,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政府被要求承担更多的监管责任;诚然,政府部门的确可以运用行政权对食品生产及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从源头上保障食品消费安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但是,仅仅通过行政执法来保护食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远远不够的:第一,行政执法是一种避免食品消费者合法权益被侵犯的预防机制,是一种“事前的防卫”,但是,若消费者的权益已经被侵犯了,行政执法显然不能提供有力的救济或赔偿。因为,根据现有的法律,政府执法机关不能对消费案件进行行政裁决,即便促使消费争议双方达成了行政调解协议,执法机关也没有强制执行权,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很难获得应有的赔偿;第二,行政执法成本高。[1]而由于执法成本高,加上食品消费监管的范围十分宽泛,执法机关的监管难免会有所疏漏,一些侵权程度较轻或尚未引起较大社会影响的食品消费侵权案件就往往得不到执法机关的干涉和处理;第三,“多头管理”使行政执法的效果并不理想。要对食品的生产、运输、消费等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管,必然涉及诸多的如农业、工业、卫生、工商等行政职能部门,而这些部门之间难免出现分工不明或职能交叉的情况,这就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管理混乱甚至出现一些监管的真空地带,为食品消费领域的生产者、销售者为谋取暴利进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留下了可乘之机。
在现代社会,司法是解决社会纠纷、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要确立司法的常规纠纷解决机制的地位,通过司法的“规则之治”,保障经济交往的正常进行,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具体到对食品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而言,司法可以根据食品消费者的请求,对行政执法无权管或管不好的一些领域所出现的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现象进行审理、裁判,以实现对食品消费侵权行为的惩处以及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因此,在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堪忧、食品消费侵权案件时有发生的社会背景下,要建立起完善的司法救济机制。
二、食品消费案件的一般特点
在民事诉讼中,食品消费案件与其他民事案件甚至与其他类型的消费案件相比,呈现出了诸多的特殊性。在食品消费案件的这些特征中,值得引起重视并对构建完善的消费者司法保护机制具有制度性意义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易发性、广泛性。
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的市场经济规则以及相关理念尚未全面建立起来,部分市场主体在“经济人”逐利本性的驱动下,不惜以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一些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在食品消费领域,这种现象尤其盛行。从卫生部通报的统计数据来看,2007年发生食物中毒506起,中毒人数13280人,2008年发生食物中毒437起,中毒人数13325人;[2]2000-2009年10年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3299起,中毒121014人,死亡2048人。[3]而食品是维持人类生存的生活必需品,每一个人的每一天都离不开食品甚至不太可能离开食品的消费,因为即便是在农村,农民也不太可能生产出能供自己生活所需的所有食品。在食品安全质量整体不高的情况下,社会中的每一个在消费时都可能购买到有毒有害的食品、假冒伪劣的食品,都有可能遭遇食品消费领域的各种侵权行为。因此,从个案的角度来说,食品消费案件具有易发性。而从社会宏观角度来看,这种案件具有广泛性,甚至天天都可能发生。基于此,针对食品消费案件,必须建立起一套常规的治理手段和纠纷解决机制,为消费者提供通畅的维权途径。
2. 公益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食品需求越来越多地主要是通过市场交易行为来满足。在这样的前提下,食品市场的消费品所面对的就是不特定的消费人群,消费品以及相关服务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这些不特定的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而与其他类型的一些消费品不同的是,食品的质量所影响的是人们最为重大的利益,即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以近些年所曝光的“三聚氰胺奶粉”“敌敌畏火腿肠”等为例,这些有毒有害食品所侵犯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财产权利,而且造成了(或将可能造成)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权和生命安全的侵犯,上演了一出出社会悲剧,其危害是触目惊心的。另外,作为一个庞大的国民经济产业,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是整体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一部分,因此,它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该行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前途,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如果食品行业的整体质量在较长的时间内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如果各种有毒有害食品充斥市场的现状长期存在,这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整体(身体)素质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食品消费案件具有公益性,妥善处理此类案件,关系到不特定消费人群的财产及人身权利保护,关系到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民族身体素质的整体提升。
3. 诉讼双方力量不对等。
在食品消费案件中,食品消费者和经营者(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力量处于一种严重的不对等状态。这种力量上的不对等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关于食品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对等。“由于现今食品结构的复杂性,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无法辨别食品的真、伪,优、劣,无法预见到不安全食品潜在的危害。尽管有的消费者走上了诉讼的道路,但是最终因为举证的难度大,找不到确凿有力的证据,遭到败诉的结果。”[4]尤其是关于经由工业化生产的食品,消费者的专业知识就更是少之又少。第二,经济实力的不对等。在现实中,食品消费者在诉讼活动中往往是“单打独斗”,即便是为数不多的消费者群体性“联合斗争”,其经济实力也是无法和食品经营者相提并论的。在某些领域,几家甚至一家食品生产企业牢牢占有了绝对的市场份额;而且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越来越多的行业联合已经或正在形成。因此,食品消费者在诉讼中面对的是经济实力比自己强得多的食品生产者、经营者甚至特定的食品行业联盟。缺少食品专业知识的消费者不仅容易受到不法的侵害,而且在案发后举证困难;而经济实力的悬殊,更是使消费者在诉讼中处于明显的下风。
4. 案情相对简单、标的额小。
一般而言,食品消费案件的案情并不复杂,也就是说此类案件比较容易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就诉讼主体而言,一般是食品消费者和食品经营者双方,很少有其他第三方参与;就双方权利义务而言,根据法律以及交易习惯都是比较容易确定的;至于其他方面的情况,如产品是否有食品经营者生产或销售,产品或服务与消费者被侵害的权利是否有因果关系等,都是比较容易查明的。同时,食品消费案件的标的额普遍是比较小的。这是因为:第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作为日常消费品的食品,其消费人群是普通社会大众,单价往往是不高的。第二,食品消费者购买食品都是用于自己食用,至多是作为礼品赠送他人,故而购买量不会很大,购买的总金额自然不会太高。第三,即使是食品因质量等原因对消费者的人身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伤害,就单个案件来说,食品消费纠纷的标的额相较于其他的民商事案件也是不算高的。食品消费案件案情简单、标的额小的特点,要求该种案件的纠纷解决机制必须是易于操作、成本低廉、富有效率的。
三、食品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机制的完善
在现有的民事诉讼制度框架下,食品消费者要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有着诸多的不利因素。要充分发挥司法保护功能、有力维护食品消费者合法权益,就必须根据食品消费案件的自身特点,对现行司法保护机制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改造和完善。
1. 扩大受案范围。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律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民事诉讼的原告必须是与争议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个人或组织;具体到消费诉讼而言,原告还须是“消费者”,即其购买的物品及服务必须是用于满足生活消费的。但是,食品消费案件具有易发性、广泛性、公益性的特点,在食品安全状况整体堪忧并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的现实条件下,必须要扩大食品消费案件的受案范围,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通过司法途径参与到与食品消费领域的侵权行为作斗争的活动中来。在现有制度设计的基础上,要允许另外两类案件进入司法程序:第一,“职业打假”类案件。从前些年开始,消费领域出现了以王海等为代表的“职业打假”者,他们知假买假进而索取高于商品或服务价格的赔偿,并以此为业。社会大众对“职业打假”的评价褒贬不一,是否将其作为消费案件进行审理,司法实践中也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在食品消费领域,有必要将此类案件作为消费案件进行受理,因为“职业打假”不仅对社会整体而言是利大于弊的,而且在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重的今天,也有利于发动更多的社会成员主动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从整体上保证消费领域的食品安全。第二,消费者组织(即消费者协会)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的案件。消费者协会是消费者的代言人,其职责即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食品消费领域,允许消协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是食品消费案件公益性特点的要求;同时,相较于普通的消费者,消协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能壮大消费者维权的力量。
2. 简化审理程序。
诉讼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社会活动,一般具有程序复杂、诉讼周期较长的特点。以诉讼解决纠纷、维护权益,将耗费当事人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人力、物力资源。而食品消费案件案情一般比较简单,标的额也不大,对消费者而言,如果仅仅是为了获得不大的诉讼利益而去参与如此纷繁复杂的诉讼程序,无疑是不划算的。法院审理程序的冗长、复杂,是食品消费者普遍不愿通过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考察食品消费案件的特点,根据司法实践的具体情况,简化审理程序,为消费者合法、理性维权提供通畅的途径。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可学习和借鉴台湾小额诉讼制度的一些做法。[5]审理程序的简化将为食品消费者通过诉讼依法维权提供极大的便利。
3. 调整举证责任的分配格局。
在民事诉讼中,我国一般采行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这就是说当事人要为自己所提之主张承担举证责任。但是,在食品消费案件中,我们不宜死板地套用此原则。因为,“诉讼当事人由于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对某一待证事实的证明条件、证明能力往往是不等的,有可能一方占有或接近证据材料,有条件和有能力收集并提供证据;另一方远离证据材料又缺乏必要的收集证据的条件和手段。此时,只有将举证责任置于有条件、有能力证明争议事实的一方当事人,才符合程序公正的要求”。[6]在食品消费案件中,消费者往往不了解食品的原料成分、生产程序、储存手段等专业知识,其掌握的财力、物力等支持诉讼活动的资源也相对有限,食品消费者与经营者双方的力量处于相当的不对等状态,让消费者在诉讼中承担一般意义上的原告的举证责任,无疑是不公平的。鉴于消费者在诉讼中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法院在分配举证责任时应当对其进行适当的照顾。一般而言,应当要求食品消费者承担食品是否是由被告提供、所受损害是否与该食品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所受损害的结果等初步证明责任;而本着程序公正的原则,法院可根据具体情况,要求经营者担负更多的证明责任(如食品质量是否达标),尤其是涉及有关食品的专业知识的事项,若其没有履行充分证明的责任,则应当承担证明不能或证明不力的不利后果。
4. 降低消费者的诉讼成本。
“诉讼成本对当事人寻求以什么样的手段解决纠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人们能够经济而便利地通过诉讼解决纷争,那么诉讼就会成为纠纷的化解器和社会的稳定器。反之,如果诉讼成本过高,通过诉讼而实现的司法正义在实际上收益甚低甚至没有收益,他们就会放弃通过诉讼来解决纠纷的努力。”[7]食品消费案件是易发的小额诉讼案件,如果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要支付较高的诉讼成本,对他们而言是不经济的;这是消费者不愿在现行诉讼制度下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又一重要原因。降低消费者的诉讼成本,要减少或免除消费者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诉讼支出:第一,案件受理费。根据食品消费案件的特点,可规定消费者在提起诉讼时不用预交案件受理费,在案件判决后,若消费者胜诉,则由被告(食品经营者)交纳案件受理费,这也符合民事诉讼的一般规定;若消费者败诉,也应当免除消费者交纳案件受理费的义务。第二,鉴定费用。关于食品质量的鉴定,其费用应当由被告承担;若消费者的人身权利受到侵犯而需要鉴定的,其费用由消费者先行预支。原告胜诉则由被告支付。第三,律师费用。若案情重大(如消费者人身权利受到重大损害、涉案人数众多、社会影响较大),则消费者可申请法律援助;而一般的案件,可通过较为简化的诉讼程序进行审理,消费者可自行参与诉讼或向消协等组织寻求帮助,以此减少或消除消费者维权的律师费用。
5. 提高赔偿标准。
食品消费者不愿意通过司法途径维权。根据现行的赔偿标准,消费者通过诉讼所能得到的赔偿与其所耗费的资源相比,往往是收益甚微甚至得不偿失的,这必然会打击他们通过司法途径维权的积极性。消费者权益法规定的“双倍赔偿”显然是与食品消费者在诉讼中的耗费不成正比的;即便是《食品安全法》规定十倍赔偿,也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食品的单价以及消费者购买食品的总价数额都是不大的,而最高十倍的赔偿会将消费者在诉讼中的收益限制在一个过小的范围之内,这既不利于调动消费者维权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对食品经营者的违法违规活动形成有效的威慑。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将“双倍”或“十倍”赔偿作为一个最低标准,而在立法上不设定最高限,允许法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在最低标准之上确定赔偿的金额。在确定具体的赔偿金额时,要综合考量案件的复杂程度、案件的社会影响度、消费者维权的成本等各方面的因素。
四、余论:相关配套机制的构建
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制在保护食品消费者权益方面的作用,不仅要对司法机制本身进行改革和完善,而且还要重视相关配套机制的构建。根据食品消费案件在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应着重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司法配套机制的构建:
第一,加强司法与行政执法的合作与衔接。就对食品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而言,行政执法是一种事前的防御机制,司法是一种事后的救济机制,前者积极主动,后者消极被动,两者各有优劣。在实践中,要加强司法与行政执法的合作,在信息沟通、证据收集等方面实现两者的联动。政府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所调查得到的相关材料,在经过一些必要的程序后,可以直接作为法院裁判的依据。这样的做法既可以免去一些重复的举证、质证、查证环节,节省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
第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食品安全救济基金。[8]免除消费者参与诉讼的后顾之忧,保证消费者所遭受的损失得到合理的补偿。同时对于受到人身伤害的消费者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迅速救助,使消费者的损失降到最低。
摘要:司法是保护食品消费者合法权益所必不可少的社会机制。食品消费案件具有易发性、广泛性、公益性、诉讼双方力量不对等、案情相对简单、标的额较小等特点。要有效发挥司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机能,必须根据食品消费案件的自身特点,对现有司法机制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完善,具体包括扩大受案范围、简化审理程序、调整举证责任的分配格局、降低消费者的诉讼成本、提高赔偿标准;同时,要构建起相关的司法配套机制。
关键词:食品消费,司法保护,审理程序,举证责任,诉讼成本
参考文献
[1]刘广明,尤晓娜.论食品安全治理的消费者参与及其机制构建[J].消费经济,2011,(3).
[2]梁华生.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
[3]滕月.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行为研究[J].消费经济,2011,(2).
[4]刘津平.谈我国食品安全司法保护的路径[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3).
[6]王颖.论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制度[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5]王勇军.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制度[D].河南大学,2005.
[7]邓志伟,江华,陈小珍.诉讼成本及其控制[J].人民司法(应用),2008,(17).
食品安全权益论文 篇5
二、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文件整理规则,做到业务熟练,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圆满完成档案管理任务。
三、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执行档案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做好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和调阅工作。
四、对档案必须做到分类存放,整齐有序,查阅方便,妥善保管。
五、对需要入档的文件、资料要及时入档,不得随意丢失,遗漏和销毁。
六、外单位人员查阅档案必须持有效证明,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查阅。
宜家:权益控制品牌 篇6
长期以来被指责赚得盆满钵满的家具商们眼睁睁地看着最具消费能力的顾客走进了并不便宜的宜家。虽然几年来他们中一些人努力模仿宜家,却无法得到宜家的真传。
宜家给中国本土的家具销售商们带来的“休克”不仅仅局限于文化领域,宜家这几年来到底在中国做了什麽?宜家到底有什麽大不了的“独门武功”,能够在中国这个至今尚未完全开放商业零售的地方如此时髦地赚着大钱?
权益控制品牌
对于绝大多数零售商而言,制造商品牌依旧是主流,中间商品牌只能是一个有益的补充部分,绝不可能“喧宾夺主”,无论是沃尔玛还是家乐福都是如此。这实际上就意味着仅仅控制了品牌的渠道,却无法控制品牌的权益。比如,家乐福确实举世皆知令人油然而生购物欲,但是“家乐福”牌的卫生产品就乏人知晓。
然而,IKEA并不满足于仅仅控制哪怕是全球最大的家居产品渠道,更希望自己的品牌以及自己的专利产品能够最终覆盖全球。基于此种理念,IKEA一直坚持由自己亲自设计所有产品并拥有其专利,每年有100多名设计师在夜以继日地工作以保证“全部的产品、全部的专利”。IKEA 秉承“同样价格的产品谁的设计成本更低”的设计理念,设计师在设计中竞争焦点常常集中在是否少用一个螺钉或能否更经济地利用一根铁棍上,这样的思维不仅能得到降低成本的好处,而且往往会产生杰出的创意。
IKEA的设计师们能深刻理解“简单即美”,用“简单”来降低顾客让度成本,用“美”来提高顾客让度价值。所以对于IKEA而言,绝不会存在所谓的“上游制造商”的压力,也没有任何一家制造商能对他进行所谓的“分销链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言,IKEA是世界唯一一家既进行渠道经营又进行产品经营并且能取得成功的机构。
销售倾诉品牌
IKEA的通路策略是绝对的不打折扣的直销,为了保证对产品价格、销售记录、专利权的维护以及整个销售体系的额控制,IKEA一直拒绝对旗下的产品进行批发,对大宗团购客户也不提供任何“让利”服务;另外IKEA也不出租任何自己的柜台,连餐厅都是自己亲力亲为。
在终端上,IKEA作为一个低成本的领导厂商极为重视在销售中发挥价格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采用“SOFTSELL(软销)”的方式。
“体验营销”:IKEA规定其门店人员不允许直接向顾客推销,而是任由顾客自行去体验做决定,除非顾客主动向其咨询。
“信息营销”:IKEA精心地为每件商品制定“导购信息”,有关产品的价格、功能、使用规则、购买程序等几乎所有的信息都一应俱全。
“生动化营销”:IKEA把各种配套产品进行家居组合设立了不同风格的样板间,充分展现每种产品的现场效果。
独特的策略才会产生超常规的绩效,IKEA的故事就是一个精典案例。
广告传递品牌
一个产品只有在消费者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感觉到。而在此之前的一个过程,广告要传递的不仅仅是产品价值和性能,更重要的是有一种需求欲。“好生活,宜家有办法。” 这种需求欲已经摆在了马路上了,宜家的户外广告时时向消费者传递着新的产品信息,每样产品都似乎好而不贵。
“我们的创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消费者。调查的结果,对于我们的广告创意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你还可以在我们的目录册及电视短片中得到很多免费的灵感,这些都是你在别处得不到的。”吴麦德,宜家家居市场部中国区经理,这位瑞典大汉在谈到宜家广告创意的时候,喜欢用欧洲人惯用的肢体(手势)语言进行辅助。
“我会定期收到宜家的产品目录,我甚至可以不买,但看完之后却是一种享受。因为有一些细节的东西,尤其是家居方面会有一些小的建议,我个人觉得这些细节创意很有卖点。”谢先生自从宜家在北京诞生之日起,其日常用品有70%以上来自宜家。
而眼下,宜家这种“口碑”传播的广告已经影响了很大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的消费群体。与此同时,电视广告、电视短片、户外广告、产品目录宣传单,在每个季节都会有新的萌发。
成本铸就品牌
所有的宜家产品设计确定之后,设计研发机构将和宜家在全球33个国家设立的40家贸易代表处共同确定哪些供应商可以在成本最低而又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生产这些产品。2000多家供应商会展开激烈竞争,得分高的供应商将得到“大定单”的鼓励。通常,宜家为更大量地销售某种产品,会降低价格,这必然会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许多供应商当然也会被迫提高生产效率,压低生产成本。所以,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供应商会大量出现在宜家的名单上,中国就是其一,它是宜家最大的采购国(15%)。
所有的供应商接到宜家贸易机构下达的定单之后,都会努力工作并保证按时交货。实际上宜家为其所有的供应商设定了不同标准和等级,并且时常去考核它们。
宜家严格地控制着物流的每一个环节,以保证最低成本。1956年开始推行至今的“平板包装”就是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效率,而且节省了大笔产品组装的成本。为了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公司还不断在产品上做文章,这包括适合货盘大量运输的杯子,或者抽掉空气的枕头。宜家把全球近20家配送中心和一些中央仓库大多集中在海陆空的交通要道,以便节省时间。
这些商品被运送到全球各地的中央仓库和分销中心,通过科学的计算,决定哪些产品在本地制造销售,哪些出口到海外的商店。每家“宜家商店”根据自己的需要向宜家的贸易公司购买这些产品,通过与这些贸易公司的交易,宜家可以顺利地把所有商店的利润吸收到国外低税收甚至是免税收的国家和地区。
因此,整个供应链的运转,从每家商店提供的实时销售记录开始,反馈到产品设计研发机构,再到贸易机构、代工生产商、物流公司、仓储中心,直至转回到商店。当然这套供应链的运转,是在宜家服务集团的支持下才能完全奏效的。例如服务机构下面的物流部门才能清楚地知道商店的货物状态(何时缺货或者何时补货等等)。“新加坡的亚太区IT中心,保证了整个地区的系统稳定。”宜家中国公司公关经理许立德说。
宜家的出现,为喜欢变革的中产阶级们提供了一个温暖的支撑。在自己的私人空间里,宜家的家具是为生活中的不断变动而设计的:一个新公寓,一段新恋情,一个新家……即使仅仅浏览宜家铺面都会让许多人振奋起来。宜家的许多空间都被格成小块,每一处都展现一个家庭的不同角落,而且都拥有自己的照明系统,向人充分展示那可能的未来温馨的家。而看到价码会令人更加振作:这些外表高档,有品位的家具竟然是普通中产家庭就可以负担的。
食品安全权益论文 篇7
关键词:食品召回,三鹿奶粉,消费者权益
一、问题的提出
2009年1月22日, 备受关注的三鹿系列刑事案件一审宣判, 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等被告人相应获刑。被告单位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判处罚金人民币4937.4822万元[1]。
三鹿事件中, 从3月有消费者投诉剧增, 到9月13日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响应机制处置三鹿事件, 延误近半年, 错过了最佳时机, 波及更多患儿[2]。
“三鹿事件”并非偶发, 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近年来并不鲜见。一如当年轰动一时的陈馅月饼, 又如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一次次食品安全领域的重大事件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同时也挫伤了广大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由此, 我们不得不重新认真思考食品召回制度之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问题。
作为一项防患于未然的制度, 食品召回在我国于制度层面尚不完善, 于消费者而言尚显陌生。那么此项制度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义何在?如何让这项有益的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为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所在。
二、我国现行食品召回制度立法状况的考察
(一) 法律层面的考察
在“三鹿事件”发生近半年后,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月2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 , 并将于2009年6月1日正式施行。可以说, 《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弥补了我国在法律层面上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食品召回制度的缺失。
其53条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应当立即停止生产, 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 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应当立即停止经营, 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食品生产者认为应当召回的, 应当立即召回。
食品生产者应当对召回的食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 并将食品召回和处理情况向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报告。
食品生产经营者未依照本条规定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 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但是, 纵观整部《食品安全法》, 其对食品召回制度的规定可以说是十分单薄的, 缺乏实际操作中的细致规定。比如主管部门、执行单位、违规责任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细致和明确。
透过以上对于法律层面的考察, 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目前在食品召回制度上可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 有许多不完善和欠缺的地方有待进一步的解决。
(二) 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层面的考察
2007年8月31日,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并正式实施了《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该规定主要内容包括食品召回的管理体制;食品安全信息管理;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评估;食品召回实施, 包括主动召回、责令召回和召回结果评估与监督以及召回食品后的处理, 以及法律责任。
根据这一规定, 食品召回将采用“二级监管”模式, 由质检总局统一组织、协调全国食品召回的监管工作, 监督、指导省级质监部门开展召回工作;省级质监部门根据国家质监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召回的监管工作, 市级质监部门配合省级质监部门实施召回过程的监督管理。明确了食品生产者是预防和消除不安全食品的责任主体, 应当对其生产加工的不安全食品负责。
从地方性立法上来看, 上海在建立产品召回制度上走在了前列。早在2002年10月28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44次会议通过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 明确规定了产品的“召回制度”, 这也是我国首次对召回制度立法。其后, 上海于2006年8月1日起施行由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颁布的《缺陷食品召回管理规定 (试行) 》, 这是我国首部参照发达国家食品召回制度制定的较为系统的、具有操作性的食品召回地方法规。
与此同时, 其他诸多省市也相继出台了有关食品召回方面的法规。2003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在第二十五条规定:“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经检测确定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 应当责令生产者停止生产经营, 立即公告追回。未销售或已追回的食品, 应当根据其不同属性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销毁。生产经营者发现自己生产经营的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 应当立即主动采取有效措施追回或者收回。生产经营者主动不符合安全标准, 应当立即主动追回或者收回的, 可以减轻或者免予行政处罚。”
综上所述, 我国于现行法律层面的食品召回制度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但是, 我国已经具备了建立统一的食品召回制度的条件。因为无论是部门规章, 还是诸多的地方性立法都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三、食品召回制度之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一)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一种理念的确立
市场经济之中, 与消费者相对应的往往是经营者。此二者于市场经济最初期在势力或者说能力的对比上差距并不明显。然而, 伴随科技的发展, 市场经济新兴主体不断增添, 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消费者与经营者势力“均沾”的局面由此也被打破。消费者于市场经济之下, 逐步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这也最终使得传统民法平等保护这样一个追求形式正义的理念无法最终实现实质的正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运而生。
1968年, 日本制定了《保护消费者基本法》, 这使日本成为最早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消费者权利的国家。此后, 许多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 以法律的形式对消费者权利做出了相应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进入由对消费者进行特别保护的专门法律调整的阶段[3]。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展开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全国性立法工作, 并最终于1993年出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法的制定, 其理论依据在于消费者弱者地位, 其价值目标在于实质正义, 其立法政策在于倾斜保护[4]。这种倾斜保护理念的确立, 也成为我们在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二) 建立食品召回制度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性
食品召回, 指产品生产着在获悉其产品存在或可能存在危害消费者健康、安全的缺陷时, 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及时通知消费者并从市场和消费者手中收回缺陷食品, 以此消除缺陷食品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的行为[5]。
从食品召回制度设置的目的来看, 实施食品召回是为了及时收回缺陷食品, 避免流入市场的缺陷食品对大众的人身安全损害的发生或扩大, 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召回本身具有一种防患于未然的特征, 其优点在于可以有效的减少消费者权益遭受不必要的损害。
在我国, 现行法律保护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措施主要是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及《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来体现, 此点于前文已有述及。然而, 纵观这些单行法律文本, 我们不难发现, 其对于消费者食品安全的保障多具有事后性和补偿性的特征。从而缺乏事前性和预防性的效果。正如学者指出, 事后补救的救济模式对于消费者的财产损失可以起到实质的救济作用, 但对于给消费者造成的人身损害, 却无法给予实质性的救济, 因为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无价的。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所确立的事先防范的救济模式弥补了事后补救的救济模式的不足, 对于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就消费者权益保护而言, 事前救济比事后救济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6]。
由此可以看出, 构建完备的食品召回制度, 对于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法律层面构建统一的食品召回单行法, 是实现完备这一体系的可行路径。
四、对于构建有效的食品召回制度的设想
召回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的汽车伤人案件, 后来召回制度应用到可能对大众造成伤害的食品、药品等领域, 并逐渐为经济发达国家所接受[7]。作为在食品召回领域各项规制较为成熟的美国, 其在诸多方面对于我国制定完善的食品召回制度具有借鉴意义。本部分在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食品召回制度时, 将主要结合美国法的相关规定, 以此来探讨我国在构建食品召回制度上的可行之策。
(一) 监管主体的选择
美国负责监管食品召回的是农业部食品安全检疫局 (FSIS) 、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FD A) 。FSIS主要负责监督肉、禽和蛋类产品质量和缺陷产品的召回, FD A主要负责FSIS监管以外的产品的召回[8]。
反观我国, 现时的情况却是多头监管的状况十分明显。大致数来, 主要涉及的部门有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商总局、商务部以及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及其地方分支机构。新近出台的《食品安全法》也没有明确监管主体, 如其53条规定:“……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而无论是从理论上而言、还是通过实践的检验, 多头管理的局面绝大多数情况之下必然导致职能重合, 责任不清。最终也会使得监管工作效率低下, 集体不作为。
为了避免各个职能部门互相“踢皮球”, 笔者认为应该采纳诸如美国的类似做法, 设立一到两个职能部门, 并明确界定其各自的职能,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召回食品过程中反应快速, 监管有效。
(二) 召回等级的划分
明确召回等级是确定实施何种召回程序以及范围的重要依据。美国在划分召回等级时将其划分为三级。一级召回 (危害最为严重) :消费者食用该类产品将肯定会危害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二级召回 (危害程度较轻) :消费者食用了该类产品, 有较小的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三级召回 (危害程度较轻) :消费者食用了这类食品将不会引起任何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后果, 但是产品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产品贴错标签、产品标识有错误或未能充分反映产品内容等[9]。
在这一方面, 从国内来看, 上海的地方性立法有较为可取的做法, 值得我国相关立法的借鉴。上海《缺陷食品召回管理办法 (试行) 》第12条规定, 缺陷食品分为三个级别, 即:一级缺陷食品指食用后已经造成严重健康损害甚至死亡后果的可能性较大的缺陷食品。二级缺陷食品指食用后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暂时的健康损害的可能性较小的缺陷食品。三级缺陷食品指食用后一般不会造成明显健康损害后果的缺陷食品。确定缺陷食品的等级是确定召回等级的前提。因此, 确定缺陷食品的等级非常重要[10]。
值得一提的是, 上海市的关于缺陷食品等级的划分在美国法没有类似的规定。笔者认为, 在构建适应我国的食品召回制度时可以将缺陷食品等级的划分与召回等级的划分两者结合起来。缺陷食品等级是执行何种召回等级的依据和前提, 有此划分将更有利于召回工作的实务操作。
(三) 召回方式的区分
美国食品召回方式分为:主动召回和要求召回。主动召回指生产商得知产品存在缺陷, 主动从市场上撤下食品。要求召回是指生产商没有主动召回缺陷食品, 由FSIS或FD A直接要求生产商召回缺陷食品。
与之相对应的, 我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并正式实施的《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在有关食品召回实施的部分, 规定了主动召回、责令召回两种方式。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现状, 同时从最大限度的保护消费者利益这个角度来讲, 应该从法律上明确鼓励生产者主动召回缺陷食品。
五、结语
考察我国的食品召回制度的现状, 其于法律层面的规定过于单薄和笼统, 缺乏操作性。而于规章和地方法规层面又由于政出多门而缺乏统一性。2008年所发生的三鹿事件, 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制定一部防患于未然的食品召回的专门法规不仅必要而且迫在眉睫。对于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参照外国的成功经验, 以及我国部分地区如上海的实践经验。我们期待这样的一部法律早日出台, 同时也希望类似“三鹿奶粉”这样的严重食品安全事故不再重演。
参考文献
[1]朱峰, 杨守勇.三鹿问题奶粉系列刑事案件一审判决, 田文华被判无期徒刑.参见新华网http://new s.xinhuanet.com/new scenter/2009-01/22/content_10702776_1.htm.2009-2-1.
[2]三鹿曝光前被遮蔽的十个月.南方周末, 2009-1-8, A1.
[3][6]杨慧.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7, 31 (4) .
[4]李友根.从平等走向倾斜——对消费者保护法的回顾与展望.法学论坛, 2008-5, (3) .
[5]何悦.对我国食品召回制度有关问题的立法建议.河北法学, 2008-3, 26 (3) .
[7]韩利琳.从“卡斯尔伯里食品案”看我国食品召回的法律规制.河北法学, 2008-12, (12) .
[8]张利国, 徐翔.美国食品召回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农村经济, 2006, (6) .
[9]食品召回之旅还有多远, 参见w w w.hlj.rednet.cn, 2007-7-26.
食品安全权益论文 篇8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交易的特点
(一) 信息来源渠道广泛
与传统交易方式相比, 电子商务环境下, 网上交易跨越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消费者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来源, 也因此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信息过载理论预测, 当超过一定的界限时, 更多的信息会导致信息质量的下降, 但是能够带来更好的主观购买决定。电子商务环境下, 消费者的知情权得到更好的保障, 对产品信息的了解相对更详细, 卖方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更低, 同时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也受到更大的冲击。
(二) 交易风险多样化
鉴于互联网的虚拟性, 网上交易也具有极大地虚拟性与开放性,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从客户搜索信息、筛选信息、做出购买决定到在线下单、订单的履行都无需买卖双方面对面的参与, 不管哪一个过程都有遭受虚假信息诱骗的可能。
(三) 交易过程的协作性
对于纵多的电子零售企业来讲, 限于规模利润效益, 它们无力构建属于自己的专业物流平台, 网上交易中货物的配送多数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 因而选择合适的合作物流企业同样重要, 物流公司的服务状况同时关系到其上游企业的信誉。因此电子商务活动又可看作是一个买方、卖方、物流承担方三者之间相互合作协调的过程, 只有交易各方各司其职, 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交易才能顺利进行。
二、大学生网上交易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实收问卷837份, 有效问卷629份。其中从江苏大学和南京大学理工类、经管类、人文类学院中各抽一个学院, 每学院各抽取一个专业, 同时从该学院研究生中随机发放问卷50份, 希望通过此次抽样调查能够获得对大学生网上交易现状的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 大学生年网上交易现行消费状况
对大学生群体每年进行网上购物的金额情况显示大学生每年用于网上交易的金额还很低, 占个人总消费的比例也很小 (100元以下的为34.62%, 100-500元的为41.35%, 500-1000元的为19.23%, 1000元以上的为4.81%) 。此外, 大学生选择网上交易的商品种类较单一, 最主要的为书籍, 其次包括服装、饰品、数码类。在网上交易中单笔交易额通常在200元以下。问卷分析结果显示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群体的主要消费途径还是传统的消费模式, 进行网上交易的比例不足12%。然而伴随着在校时间以及网龄的增长而随之增加, 对于一些新的消费模式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网上购物的比例也随之增加。
(二) 大学生在网上交易环境中面临的主要威胁
网络环境下, 电子商务交易消费者面临的威胁主要涉及消费欺诈、合同履行、支付安全、消费者隐私权、消费纠纷以及求偿权等方面的问题。所调查的进行过网上购物的大学生中, 交易中遇到过问题的约为60%。所遇问题不尽相同, 调查选取了一些常见的问题, 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三) 大学生群体对待交易问题的常见态度
调查同时包括了大学生群体遇到交易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 近一半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自认倒霉, 2 5%选择的是申请退款, 只有近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向消协投诉。从其处理问题的方式不难看出, 纵多的大学生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 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还很模糊, 只有很少的人会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网络侵权的纵容反而使侵权者更加嚣张。
三、关于增强大学生网上交易信心及保障其合法权益的若干对策
(一) 增加网上交易的宣传力度
调查发现, 大学生群体未进行网上购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认为没必要或对网上购物不了解。因此, 为带动大学生群体这一未来的主流消费群体的网上消费习惯, 学校和社会应积极鼓励大学生群体尝试使用新的消费方式, 多介绍与网上消费相关的信息, 从传统商品开始逐渐向其他过渡。电子商务环境下, 网上交易作为传统交易方式的一种补充与替代, 其在大学生交易中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
(二) 建立简易投诉举报机构
由于网络的开放特征, 建议设立网上交易实名制, 与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供者合作, 设立统一的简易网上交易投诉处理机构, 将处罚措施网上网下同时进行, 共同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健的网上交易环境。
(三) 建立健全大学生群体网上交易维权意识
电子商务交易环境下, 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出现问题时, 就往往涉及到数据电文的举证问题。而调查显示, 大多数大学生对与电子商务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所知甚少, 自我保护也相对困难。加强大学生维权意识教育, 加大违法惩治力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网上购物行为, 也有利于大学生群体形成良好的购物习惯。
四、结语
网上交易正以突飞猛进的速度补充或者替代着实体交易的进行, 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全民知识水平的提高, 进行或者即将进行网上交易的学生、社会群体也会越来越多, 不断增强其网上交易信心并保障其交易安全对推进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交易现状及其特点, 针对大学生网上交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一些切实的建议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以加强大学生消费者网上交易的信心, 推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交易在大学生中间的迅速普及与发展。
关键词:网上交易,权益保护,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0年1月, http://www.cnnic.cn/html/Dir/2010/01/15/5767.htm
[2]、YuChenchen, RongAnshang, ChenYukao.Theeffectsofinformationoverloadonc onsumers'subjectivest atetowardsbuyingdecisi onintheinternetshoppingenvironment[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 chandApplications2009, 8:48
食品安全权益论文 篇9
《劳动法》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表明制定劳动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人民网”上有一篇网友的评论, 说劳动法是平衡劳资关系的大法。该网友是有法律功底的, 他尚且发出这样的声音, 普通公民对劳动法的认识可想而知。一直以来, 妇女的劳动权益不能得到很好地保障的现象还很严重。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较薄弱, 女工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 女职工“四期”保护不落实, 劳动用工不规范, 劳动合同中没有女职工劳动保护条款或合同流于形式, 任意加班加点、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及使用童工等现象仍然存在。妇女是“半边天”, 妇女权益保护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既然劳动法偏重保护弱势群体, 就应从多角度来保护妇女的劳动权益。
二、妇女的权益
1. 女性权益不受重视的主要表现。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结构和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再者女性承担着生儿育女的重要任务, 所以, 女性的劳动权益的保护显得更加迫切, 任务更加沉重。目前世界各个国家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法律法规又存在着操作不规范等因素, 而且, 现在很多用工单位性别歧视很严重, 增加了女性就业的难度。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护方面的专家称:在社会就业方面, 我国男女不平等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 歧视女性的现象经常出现。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 女性就业的难度相对男性较高。很多单位在招工的时候都强调了只招男性, 即使招了女性, 很多也都是要求未婚的或者是暂时不能生育为前提条件。 (2) 男性和女性在职业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除了一些比如女老师、女服务员等, 在年龄上也要求必须是低于多少岁的才能录用。很多女性从事着低端的行业。另外, 即使有幸从事了比较高端的职业, 在相同的情况下, 女性的晋升机会也不如男性。 (3) 女性所享受的社会各个方面的保障和福利水平要比男性低, 在这里面, 除国家规定的假期之外的休假和生育保险的贯彻率是最低的。明显突出的是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对女性进行着严重的侵权和剥削, 行为相当恶劣。 (4) 在退休体制方面, 男女也存在着不相同对待的情况。我国在很早之前, 女性就退休比男性早, 有提前退休和下岗的情况发生的时候, 首先想到的是女性。有的单位在本人不同意的情况下, 强迫女性高级专业人士退休, 要解决高级专业人士男女相同的年龄退休这个问题, 仍然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2. 妇女劳动权益受侵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妇女的各项权益尤其是城镇妇女的劳动权益被侵害的现象, 是最为严重的, 就业的时候, 妇女不能像男士一样公平就业, 法律中的有关妇女保护的规定不能及时合法合理地落实到位, 妇女在整个社会中属于比较弱势的群体等。原因在于: (1) 众所周知, 我国是人口大国, 自然最不缺乏的便是劳动力, 劳动力的供应量很大, 而需求量却大于供给量, 这样便造成了很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本来女性在整个社会的就业中就比较困难, 这样更增加了女性在就业中的难度。 (2) 虽然我国已实施改革开放多年, 但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男外女内”的家庭模式, 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制约着妇女的解放。新时代的女性在巨大的社会压力及女人也要有自己的事业的舆论压力之下, 还要兼顾事业, 她们和男人们同样工作, 养家糊口。又要承担着照顾家庭的双重责任, 无比辛苦。 (3) 在社会主义经济转变方式的这段时间, 男人与女人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妇女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4) 女性的生理特点不同于男性, 在社会中的分工也特殊, 这些导致了她们在就业中不得不分阶段, 因此产生了就业的阶段性。国家法律规定用工单位必须承担女性在怀孕生产时期的费用。用工单位又不愿意承担这一部分的费用, 考虑到利益, 往往不愿意用妇女。 (5) 对于女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跟不上社会时代的发展, 有关于保护妇女权益的很多项法律法规都不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明显存在着很强的落后性和不可操作性。特别是在有关单位违法之后, 对其的惩罚不够严厉, 用人单位觉得即便是违法, 也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使侵权行为大肆嚣张起来。加上妇女本身不知道权益受到侵害之后, 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为了生存, 她们不得不一再地降低自己的底线, 付出牺牲健康等代价来获得生存。
3. 怎样保护妇女的权益?
维护妇女劳动权益和女职工特殊保护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 任重道远。鉴于以上妇女劳动权益受损的原因, 我总结了下面的几点: (1) 对于保护妇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方面, 我们往往存在着认识不够的问题, 其实保护妇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无比重要和必要的。看一个社会进步与否, 就得看保护妇女问题的制度是否完善。不能认为妇女保护是多余的负担, 不然, 保护妇女各项权益的任务就是一句空话, 是一种形式主义。 (2) 在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方面, 我们要积极完善各项法律制度。第一要促进妇女的就业, 使其具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大部分人赞同裁审分离、自由选择的观点, 劳动争议适宜采用仲裁与诉讼并行的制度, 由受侵害者选择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及程序解决问题, 从来能够快速地解决纠纷, 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3) 要认真贯彻执行已经制定好的关于保护妇女权益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等, 发挥检查部门的职能。劳动政府部门、工会组织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形成了劳动法的监督检查机制。工资、休假、劳动合同、劳动安全卫生、执行社会保险规定等各方面形成了监督检查的内容。 (4) 积极发挥各保护组织的各项职能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我国还存在着一些保护妇女权益的非政府组织, 比如说工会、妇联等组织。在我国, 工会对于该单位的妇女的工作及业务情况比较熟悉, 自然在保护妇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方面具有比其他组织强的优势。因此, 在保护妇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方面, 工会更加有义务这样做。 (5) 对妇女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和为其继续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现实之中, 许多的劳动者都远远达不到有技能、有素质的水平。近些年来, 我国出现了用工荒, 对经济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女性劳动者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她们自身对于提高自己的知识业务等水平存在着迫切的希望, 在这种情况下, 更加需要社会为其提供良好的继续受教育的条件。所以,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快这方面的工作进程。提高妇女的素质迫在眉睫。
食品安全权益论文 篇10
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海洋权益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以下简称《公约》) 1982年通过并于1994年开始生效。它所建立的海洋法律制度第一次对海洋权益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 从而使各国开发和利用海洋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截至目前, 已有155个国家和实体批准了《公约》, 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批准了《公约》。
《公约》几乎涉及海洋法所有方面的问题, 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传统的基本海洋法律制度, 如领海、毗连区、大陆架和公海等进行了细化和完善;另一方面是制定了许多崭新的海洋法律制度, 例如专属经济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国、岛屿、国际海底区域、海洋科学技术和海洋环境保护等制度, 极大地拓展了沿海国在海洋上的管辖范围, 沿海国可以将管辖海域范围从传统国际海洋法所规定的3海里或12海里扩大到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而且宽大陆架国家还可以主张超出200海里范围的大陆架。《公约》实质上是对海洋归属和管辖的一次重新调整, 是海洋资源和权力的一次再分配, 是当代国际社会关于海洋权益和海洋秩序的基本文件, 标志着新的国际海洋秩序的建立。
《公约》的生效, 意味着人类进入了全面开发和管理海洋的新阶段。《公约》唤醒了沿海国家开发和维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进而引发了争夺海洋岛屿、海洋国土、海洋资源和海洋通道的新的争斗, 使世界热点集中到海洋上, 不仅霸权主义国家继续谋求海洋霸权, 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在海洋问题上日益觉醒, 尽可能大地圈占海域。但由于大多数国家彼此相邻或相向, 沿海国家的利益往往与其相邻或相向国家的利益交织在一起, 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主权的获得或享有以及相应资源的占有或分享。同时, 《公约》是世界各国政治妥协的产物, 因此还存在着许多模糊不清之处, 各国总是从最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角度出发来解释、运用《公约》, 这也留下了许多引起争议的隐患。随着更多的国家批准加入《公约》, 海洋权益面临一次全面再分配, 海洋权益的斗争将越来越复杂。目前, 全世界已有300多处海域出现划界纠纷, 有争议的岛屿达100多个。
二、中国海洋权益的现状
《公约》的有关规定为我国领海和毗连区的宽度主张提供了国际法上的依据和保证。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拓展了我国的管辖区域;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使我国有机会成为深海采矿的先驱投资者, 并在东北太平洋有一块15平方公里的矿区;国际航行的海峡的过境通行制度对中国发展远洋交通、走向海峡提供了便利。正如曾任副外长的李肇星所述“《公约》在我国生效有利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扩大我国海洋管辖权;有利于维护我国作为先驱投资者所取得的实际地位和长远利益;有利于发挥我国在海洋事务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形象”。所以, 总体来说《公约》对我国是有利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公约》也给我们带来一些负面效应。随着《公约》的正式生效, 我国的周边国家纷纷完善海洋立法, 调整海洋政策和海洋战略, 不顾历史事实和海洋法的具体实施细则和以往的判例, 不恰当、不严肃地引用其中对其有利的条款来侵害我国的海洋权益, 使我国的许多海域和岛屿无可争议的历史主权面对不少新的争议, 对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1、我国岛屿被侵占。
在东海, 中国固有的领土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有, 钓鱼岛自古都是我国渔民避风、休渔的栖息地, 但被日本实际控制, 日本不仅反对我国海军接近钓鱼岛, 连我国科考船也不能接近, 甚至我国渔民也不能到附近海域捕渔。日本拒不承认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在南海的南沙群岛, 越南侵占了28个岛屿, 菲律宾侵占8个, 马来西亚侵占4个, 中国实际控制的只有8个, 其中包括中国台湾控制的太平岛。
2、海洋资源被掠夺。
与岛屿主权归属的争端相伴而生的是以各种资源为核心的争端。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南沙海域投入开采的油井已经超过1000口, 这些油井绝大部分位于南海断续线中国一侧海域, 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6000万吨。此外, 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南海实行夏季休渔制度, 但越南、菲律宾等国不但说中国“无权宣布休渔”, 而且乘我国渔民休渔之机大肆捕捞。
3、海域划界矛盾重重。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由于海域狭窄造成我国与海上邻国海域划界的矛盾比较突出。在黄海和东海其宽度最宽处只有360海里, 不足400海里, 出现海域主张重叠的情况。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黄海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 可是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 如果按此划分, 他们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 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东海大陆架是中国的自然延伸, 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东海海区中应归中国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 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 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这样, 日本与中国就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4、海上运输通道的潜在威胁。
南中国海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被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之中, 被美国列为要在世界控制的16个海洋咽喉要道之一。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政策已由“消极中立”转变为“积极中立”, 并且宣称钓鱼岛在美日联合安保范围之内。南海地区被日本视为传统势力范围, 南海交通线被看作是日本的生命线, 因此, 日本以“确保海上航行自由”、“反对使用武力”为借口, 积极涉足中国南海事务。近年来, 美日两国以打击海盗恐怖活动和维护国际航道通畅为由, 正力图控制被称之为中国海上生命线的马六甲海峡。因为目前中国进口原油的90%以上需要通过油轮经马六甲海峡运输, 所以, 这些外部势力的干扰将对中国的积极发展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三、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策略思考
如何处理潜在的矛盾和冲突, 如何应对复杂的海洋权益争端, 是事关我国诸多发展利益和安全的重大问题。为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临时安排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基本方针。共同开发是指有关国家在暂时搁置对资源开发的专属性主权权力争议的情况下, 在相互协定的基础上, 以某种合作方式勘探和开发重叠主张海域的相关资源。它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认可和采用的一种功能性合作制度。这种制度安排与《公约》第74条和第83条的要求是一致的。一般来说, 争端海域的共同开发是划界前的的一种过渡安排, 它不妨碍最后协议的达成和最后界限的划定, 不意味着任何一方放弃其权力或权力主张, 也不得视为承认对方的权力主张。它既不影响有关国家的权力主张, 又能以符合经济效益原则和各自利益的方式及时、有效地勘探开发资源, 使双方迅速地从商业性石油发现和生产中获得最大经济利益。共同开发在有关国家优先利用争议区域资源的实用考虑与维持各自权力主张或立场之间建立了适当的平衡。
在东海, 如果中日两国能对东海大陆架进行共同开发, 无论于中国还是日本, 均是有裨益的。通过实施共同开发, 两国均可在不放弃其权力主张的前提下, 增加新的石油来源, 从中国方面来讲, 还可获得资金和技术。在政治上, 共同开发也有助于维护东海地区的稳定。
在南海, 南沙群岛的争议涉及到五国六方, 其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妥善解决南海争议问题, 我国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 创造性地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到如今, 南沙群岛争议的解决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发展态势。从更大范围看, 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经确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并正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这无疑有助于缓和南沙局势。当然, 由于各方不会轻易放弃主权要求和既得利益, 南海问题的解决仍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2、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是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和我国主张, 可能划归中国管辖海域的面积有近300万平方公里, 但有争议的海域面积却高达120万平方公里。中日东海大陆架之争所涉冲绳海槽的地位急需海洋地质资料加以证明。日本认为, 中日两国属于共同大陆架, 冲绳海槽只是两国自然延伸的一个偶然凹陷, 不能中断两国大陆架的连续性。基于此, 日本主张以等距离标准中间线原则来对中日东海划界。为了求得证据上的支持, 日本从2004年到2009年投资1000亿日元来对东海大陆架进行勘探, 争取在2009年上半年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日本的调查数据。目前有实力的沿海国及我国邻国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国都投巨资进行大洋调查。尽管我国自1958年进行过全国海洋调查, 1977年进行过渔业资源和海洋物理、地质调查, 2006年启动“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即“908项目”, 但目前, 我国海洋调查工作还远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资源开发和申请外大陆架的要求。我国东海的地质、底质情况至今不清楚, 以目前的进展, 我国在未来30年内对东海的考察才能达到日本的水平。所以, 在当前背景下, 我国应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由相关部门抓紧进行全面的海洋调查, 掌握全面的海洋学资料, 为进行海洋划界在外交谈判或利用法律手段解决争端时提供最重要的科学依据和证据。
其次, 海洋资源的开采需要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公约》虽然规定国际海底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实行“平行开发”的原则, 但由于各国综合国力相当悬殊, 事实上难以平等。没有高科技的支持和经济的高投入, 便没有资格成为“先驱投资开发者”, 也无力在深海矿藏开发中竞争。同时, 在有争议海域实施的“共同开发”合作模式中, 科技优势也有助于收益分配。当今海洋开发难度大、投资多、风险高、周期长, 要想取得最好的开发效益, 必然要以科技的高投入为前提。
最后, 加强海军的军事建设需要高科技和高投入。海洋维权需以实力作为后盾, 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海军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时强调: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在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中, 海军的地位重要, 使命光荣。要努力锻造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海军担负着捍卫国家领海主权,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上交通安全的使命。我们必须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 加强海军建设, 建设一支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现代海上武装力量, 提供远洋投放的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应对有关国家对中国海洋权益的挑战。
3、加强对争议海域的实际控制是维护海洋权益的主要途径。从历史的角度看, 中国在十四世纪就已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 比日本早500多年, 全世界最权威的地图册伦敦泰晤士世界地图集到上世纪80年代其标识南中国海是属于中国的。而如今日本在钓鱼岛上树立界碑和标杆, 设立灯塔, 阻止任何中国人靠近。南沙群岛呈现出一种被瓜分的状态, 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在部分岛屿上还有驻军。在这些争议地区我国为什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究其原因, 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过去缺乏对这些地区的实际控制。对于钓鱼岛我们多次强调“最早发现论”, 却很难举证我们在岛上进行治理的痕迹。慈禧太后把钓鱼岛赏给清廷内务管盛宣怀供其采药之用, 这样的证据相对于日本人树国标、设灯塔、定期居住等证据, 在现代国际法语境中不占优势。上世纪五十年代, 当南海被探测出蕴涵丰富矿产资源, 周边各国偷偷侵占岛礁的时候, 他们发现这些岛礁是空的。总之, 中国过去在海洋主权的主张上过于依靠历史证据, 对于现实存在重视不够。
Jonathan C harney教授精确的观察到了国际社会上的一个现象:“近年来的海域划界实践和判决都倾向于避免干扰已长期存在的资源开发行动, 当许多国家都在同一地区有开采行动时, 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就是大家来分享资源。时间是站在那些不顾历史传统活动迳自进行开采的国家这一边。一旦海洋资源的经济开发行动已经发生了, 就很难再依靠谈判或第三者裁判的办法, 将这个国家从该地区完全排除。因此, 现况 (status quo) 可能对某些相关国家是不利的。”
这一现象也是对我国南海问题的精确概括。在当今各国瓜分海洋的斗争进入白热化的形势下, 我们要加强对争议海域的实际控制, 国家应当采用寓维权于开发之中的政策, 来宣示海洋主权, 争取海洋权益, 充分利用法律、政治、外交、经济、科研、文化、旅游等各种手段来强化中国主权在争议海域的实际存在。同时, 我们还可以发动民间的力量, 比如政府资助、帮助、护卫民间保钓群体上岛去打断日本对钓鱼岛的“治理实效”, 而近几年, 这些活动又减少了。
总之, 走向海洋是所有强国相同的战略选择和道路, 当今各沿海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视海洋的战略地位及其重大价值。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我国所面临的海洋维权形势也会更加严峻和复杂。如何在新一轮的海洋竞争中, 既保卫我国的海洋国土、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 又处理好与周遍国家的关系、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是我们应该思考和应对的重要课题。
摘要:本文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 分析了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现实问题, 探讨了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策略:临时安排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基本方针;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是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加强对争议海域的实际控制是维护海洋权益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权益,共同开发,实际控制
参考文献
[1]平松茂雄:紧迫的东海冲绳海槽调查[N].产经新闻, 2004-7-24.
打球权益成就超越 篇11
观澜湖会员可在高球巨星亲自设计的12个国际级球场挥杆,在以水疗为特色的豪华客房入住,在充满热带气息的乡村俱乐部射箭、打网球、健身、游泳,在泳池畔的奢华派对举杯相邀好友、举办圈层精英联欢抑或举行浪漫婚礼……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呈现了尊尚高尔夫生活和商务平台所需的全部元素。但这并不是全部,目前覆盖全球的近万个球洞的打球权益则使得观澜湖会员在世界各地享受尊贵的会员服务,这种礼遇在全球球会中独一无二。
挥杆12个巨星设计球场 尊享数百亿奢华配套
作为吉尼斯纪录世界第一大球会,观澜湖于深圳、东莞拥有世界十三位高尔夫巨星设计的球场,是全世界惟一汇聚五大洲风格的球场。由高尔夫传奇天王杰克·尼克劳斯(Jack Nicklaus)设计的著名的世界杯球场更是中国第一个获美国PGA认可的职业大赛场地,就在记者落笔的时刻,观澜湖又传来在世界杯球场举办中国女子公开赛的好消息,绿茵上铿锵玫瑰争夺奖金王的决战吸引了各界粉丝的关注。观澜湖从来不缺乏明星,从商界巨鳄到好莱坞巨星,从体育界骄子到各国政要,观澜所能汇聚的跨界名家,不只是“绅士”,更是一方乃至一领域的翘楚。
从地处莞深港咽喉位置的莽山荒地,到世界公认的世界第一高尔夫球会,十二个锦标级球场顶级赛道设计更是将高尔夫绅士精髓精确传承。20多年以来,观澜湖以高尔夫为核心,已经打造成集顶级会所、酒店、国际学校、高尔夫学院、网球、壁球、桌球、排球、羽毛球、健身中心、美食、SPA、儿童游乐场、度假物业、商业综合体为一身的大型综合休闲产业群,每日为会员们提供着尊尚的服务和享受。据笔者了解,在观澜湖深莞球会不同种类的会籍当中,性价比最高的会籍是绿宝石会籍,会员们根据自身的需求以53.8万购入,即可畅打观澜湖深莞球场中的10个巨星球场,更将融入数百亿奢华配套形成的高尚生活圈。
会员畅享海口度假区 10大火山岩球场任打
自2009年观澜湖在海口打造10大火山岩球场以来,观澜湖将高尔夫传奇从深莞续写到这里,连续三届成功举办的“观澜湖世界明星赛”,已经将这片石漠地重新赋予生机,从不断完善的各项配套设施到国际交流活动,从奢华夜宴到国际论坛,观澜湖已经实现从单纯的休闲运动平台到世界级名流之乡的华丽转身。
前不久落幕的第三届观澜湖世界明星赛,将观澜湖又一次推向了世界的窗口。据了解,海口观澜湖旅游度假区以最高的频率出现在各大报纸的版面中,成了世人讨论的对象。在众人的期待和关注下,来自世界的球友们,纷纷前往了这个坐落于海口市南端,拥有世界第一大火山岩球场和第一大火山矿物水疗温泉,并被人称为“城里的世外桃源”的海口观澜湖旅游度假区。坐落在会所深处的五星级酒店群、五大洲主题矿温泉、水上乐园、建设中的兰桂坊、10万平米购物中心等,成为世人瞩目的世界级休闲旅游新地标。而作为明星赛开幕典礼地点的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的“1942民国风情街”,受到国内外游客的热捧,难忘的电影场景,浓郁的怀旧气氛,日与夜情景转换的旅游街区在这里邂逅,几乎点燃了所有游客在此细数美好时光的激情。
据了解,观澜湖深莞会员每年都有机会免果岭畅打海口10个球场,这一优惠面向所有直接向深圳/东莞观澜湖高尔夫球会购买会籍的会员及其家庭成员,到海口观澜湖打球均可获赠一定数量的免果岭费次数,如特钻会员就是无限次畅打。为了提升会员的尊崇感,还特设了观澜湖深莞会员嘉宾打球价格。然而,礼遇不止于此,为满足会员休闲需求,海口度假区同步为观澜湖深莞会员在度假消费餐饮、水疗、矿温泉、专卖店、购物等方面提供系列优惠。
高球界的通行证 一卡撬动全球
然而,观澜湖深圳、东莞、海口,并不是观澜湖仅有的空间。截至目前为止,观澜湖已与全球5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414家顶级球会建立了互惠、联盟的合作关系,编织起世界最大的高尔夫球会网络。这些球会遍布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覆盖了日本、韩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南非、突尼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数十个国家,均是世界顶级球场。
记者从观澜湖了解到,无论是威尔士闻名遐迩的凯尔特庄园度假村,还是澳大利亚名声赫赫的皇家阿德雷德高尔夫球会;无论是中东的“沙漠奇迹”酋长国高尔夫球会还是东欧海天一色的贝克西拉马球场,凡是观澜湖互惠球会网络所触及之地,观澜湖会员均能享受主场礼遇。据公开资料显示,每年国内众多会员球友跟随着观澜湖,或脚步游走在非洲广袤的大草原上,或徜徉于欧洲优雅的英伦庄园里、又或驻足在北美落基山脉雪山之巅。
观澜湖相关负责人透露,遍布全球互惠的球会,可以辐射到全球所有核心发达城市,也是跨国性企业最爱拓展的地方,因此,这个互惠网络几乎涵盖全球最具商业头脑的精英们。
顶级球会会籍的魅力,还在于营造了一个最好的以球会友的商务社交平台。这一趋势在外商云集的珠三角区域更加明显,使以观澜湖为代表的球会会籍日益收到追捧。在20平方公里青山绿水,享受北纬22.75°的阳光;花4个小时走完18洞,再签一份生意大单,目前观澜湖绿宝石会籍在业界普遍被认为价值超过300万,特钻会籍更是超过千万。一张目前售价53.8万的绿宝石会籍,可以首付10%,再进行银行月供10年,可以说精英阶层很轻松就拥有这个号称中国性价比最高的会籍产品,从目前市场热销程度也反映出这款产品在球友心目中的深入人心。
一张观澜湖的绿宝石会籍不仅能让球友们体验世界第一大球会的顶级配套,更能在全球五大洲的知名球会中畅行无阻,成为高球界的通行护照。进,可与高尔夫殿堂级巨星比肩对打,并可沿路为自己汲取沉浮商海的养分;退,可为家人提供一片慢云妙境休闲私享庄园,在运动中贪婪的与家人独享绿茵时光;守,则是对会籍的一份产权占有,这种无形资产的属性在其强大的商务洽谈、强身健体、投资理财等使用功能上体现的一览无余。
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篇12
一、劳动关系双方矛盾日益突出
1.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职工是国家的主人。
由政府、企业、工会三方面组成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将在缓和和化解劳资矛盾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 联合组织起来的工人, 其对出资和企业行政的制衡作用将大大超过个体或松散群体。
工会作为自愿结合的组织, 不仅有党和政府的领导, 还有《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保护, 完全有资格有能力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 以此来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3. 劳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劳资双方在利益上对立的同时, 也有着同一性, 双方相互依赖。劳资双方有着较为相同的目标, 即提高经营水平和利润, 则双方获益。
二、维护职工权益要讲辩证法
1. 要在新形势下, 探索维权的方向和主题。
离开党的领导、离开经济社会的实际, 维权就失去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和坚强的政治后盾, 工会工作必然陷入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撇开地方的财政收入, 而空谈提高就业率、提高社会福利等, 只会加重对立情绪, 不能促使问题得以解决。
2. 维权的重点。
各地区、各单位、各个体在劳动关系方面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都不尽相同, 而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更是千差万别的。只有找到了本单位的主要矛盾和分析矛盾形成的原因, 才能辩证施药, 重点突破, 取得维权的实效。
3. 宏观和微观的维权要有机结合。
健全法律制度, 完善政策措施, 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在职工素质普遍较高的企业, 维权工作重点应放在职工个人的发展上, 在企业民主管理方面做有益的尝试。在经济效益好的企业, 维权工作重点应放在集体合同的履行兑现以及职工的长远保障上。在效益一般或较差的企业, 维权工作重点应放在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上, 确保职工的利益底线。同时还要加大对困难职工送温暖力度。对职工个体也应区别对待, 生存权、工作权、民主权、知情权、发展权各有侧重。
三、维护职工权益要讲原则
1. 权有底线。
要以《劳动法》《工会法》《公司法》等法律和法规为准绳, 不容商洽、不可退让, 只是在具体方法上可以灵活掌握。
2. 不回避矛盾。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在各种
矛盾面前, 要不怕碰硬、不畏权势、不拈轻怕重;既不能重群体轻个体, 也不能重个体轻群体;要在个别重要问题上重点突破, 以点带动全面的工作。
3. 不仅要注重形式, 而且要落实内容。
召开职代会、签订集体合同、厂务公开等维权形式, 具体内容怎么样, 民主管理有没有落实, 行政的承诺能不能兑现, 公开栏上的数据可不可信, 形式和内容都要货真价实。
4. 不被假象所迷惑。
劳资矛盾尖锐背后可蕴含着缓和发展因素, 老板温情的面纱背后却暗藏着贪婪心理,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客观理性的分析, 把握问题的实质, 确定维权的方向和方法。
依法维权要更加有为。要充分发挥已经形成的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 充分认识和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 广泛组织宣传和学习以《劳动合同法》为重点的劳动法律法规, 重点推进工资协商集体合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女职工权益专项集体合同的工作。积极探索非公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形式、内容和程序, 指导非公企业建立健全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和劳动保护制度, 畅通职工民主管理渠道, 从源头上、制度上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真正体现工会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 实现促进企业发展与职工受益的“双赢目标”。
在劳动关系日趋复杂的今天, 处在弱势位置的职工, 尤其需要工会组织承担起维护的重任。随着新修改的《工会法》的颁布实施, 工会的维权行为有了更坚强的法律支持。辩证维权可以说是一种思维方式, 也是一种操作方法, 它的核心内容是, 以辩证的方法, 客观务实灵活有效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关系步入和谐、稳定、双赢的轨道。
工会组织在和谐建设中要有所作为, 除了坚持科学发展观, 还必须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和制度加以保障。一是要建立健全职工利益协调机制, 加强不同层次的参与力度, 组织和代表职工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二是建立健全职工诉求表达机制, 做好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工作, 畅通信息渠道, 积极反映职工的意愿和要求。三是建立健全职工矛盾调处机制, 要充分发挥基层工会劳动争议、仲裁组织的作用, 妥善处理劳动争议, 努力把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建立健全职工权益保障机制, 要以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尽职尽责, 为他们说话办事, 增强维权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保障和谐社会建设发挥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
【食品安全权益论文】推荐阅读:
食品安全的论文08-15
食品安全问题分析论文09-08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论文10-16
食品安全检测综合实习论文10-03
适当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论文06-03
食用色素与食品安全论文05-27
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论文09-10
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论文05-26
食品检测看食品安全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