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方案(精选12篇)
环境教育方案 篇1
摘要:高校网络文明的培育需要科学的指导。在明确培育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 确立培育目标, 并目标分解为网络主体文明、网络内容文明、网络使用文明三个具体的目标。分周期、分阶段, 三支队伍各负其责开展高校网络文明培育。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培育方案
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这一系列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讲话精神, 结合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网络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及教育部、文化部等十部委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特点, 依托互联网环境平台, 正确引导和培育高校网络文明环境, 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讲话精神, 紧密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 确立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培育新目标, 坚持发展与治理相结合,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充分发挥高校网络环境平台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作用, 引导正面网络舆论, 传播先进网络文化, 营造适应高校自身特点, 符合高校学生需求的和谐文明网络环境。
二、培育目标
总体目标:构建硬件齐备, 制度完善, 覆盖面广, 影响力强, 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高校网络平台;树立知荣明耻, 自觉自律, 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 科学、健康、文明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培育和形成弘扬主旋律, 引领时代潮流的高校网络文化新环境。
目标分解:网络主体文明、网络内容文明与网络使用文明。网络主体文明是指使用者即大学生清醒认识网络的工具性意义, 而非工具理性挤占价值理性导致对网络技术的盲从;大学生将网络本身视为人类活动范围与方式的拓展和延伸, 而非弥补现实生活欠缺导致以逃避性目的进入虚拟空间忽视现实生活;大学生能够将现实生活的价值判断引入网络世界, 而非对现实生活的颠覆而恣意妄为。网络内容文明是指网络空间信息本身正面, 对大学生成长有益, 网络信息的引导和鼓励意义能够间接作用于大学生现实健康生活。网络使用文明是指实现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时间控制合理、以学习与成才需要为使用重点。
网络文明环境培育目标分解
三、具体实施
1. 实施计划
两个周期
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培育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 及时总结并借鉴工作经验, 我们将培育工作分为大小两个周期。按照学生成长全过程, 确立工作的大周期为四年, 学生顺利完成大学阶段对网络的正确认知、使用的任务。对学生个人而言, 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培育达到其教育目的。小的工作周期为一年, 及时总结经验, 从共同的年级特点着手, 借鉴好的做法, 避免盲区和错误。
三个阶段
根据高校教育学期制的实际情况, 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培育方案计划按三个阶段实施, 即:
(1) 初期 (6个月时间) :探索阶段, 选取试验样本施行方案, 及时调整具体措施。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选取软件学院2009级新生, 从入学到第一学期结束为试验时间。
(2) 中期 (5个月时间) :试行阶段, 即具体实施培训方案阶段。
(3) 后期 (1到2个月时间) :总结阶段, 即对三项培育目标进行必要考核, 总结经验, 为下一轮的工作做铺垫。
三支队伍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高等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 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三支队伍中辅导员 (班主任) 是处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主要组织者与教育者, 特别是专职辅导员, 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同时结合“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教育思想, 根据学生网络生活实际, 我们可以得到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培育的工作任务应该包括辅导员队伍、任课教师队伍和校园网络维护和监测人员三支队伍共同完成。他们分工合作, 全方面引导学生网络生活, 实现“网络主体文明、网络内容文明与网络使用文明”的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培育三个目标。
2. 实施流程
(1) 初期探索阶段工作具体如下:
网络主体文明
辅导员:
A.引导学生制定网络生活计划书, 尽可能明确上网内容以及相应时间, 并进行管理监督。
B.根据学生以前网络经历和性格特点, 预测学生未来网络行为, 确立网络成瘾和行为不当的重点关注名单, 建立档案, 长期观察, 及时调整, 适当介入。
C.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将学生的精力分解, 帮助学生寻找现实生活的兴趣, 满足其人际交往和渴求被承认的心理需求。
网络内容文明
辅导员:
A.定期了解学生对网络的内容需求, 及时反馈给相应的教师和网络维护人员。
B.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下而上的创办、维护班级聊天室、主页等, 助力于正面效应的网络内容的流通与传播。
C.构建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网站、权威网站, 重点加以关注引导。
任课教师:
A.根据学生和课程需要, 将教学计划分为课堂和网络两部分, 网络学习计划包括相关文献查阅和综述、网络推荐学习平台、网络习题等, 是课堂学习的拓宽和检验, 并通过定期检验和期末相关考题督促学生学习, 提高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对学习的投入。
网络维护和监测人员:
A.监控学生访问集中的网址, 对异常情况及时发现, 并尽快进行上报、禁止访问等处理。
B.根据学生需求对校园主页等主流网站进行维护和更新, 突出学习和成才的主流引导。
网络使用文明
辅导员:
A.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与网络相关的宣传、竞赛、报告、展示等, 树立网络使用的正确典型, 营造健康的网络氛围, 引导学生实现网络的正面效应。
B.对学生热点的网络平台如校内网、qq群等予以密切关注, 并注册参加, 实现网上的即时引导。
C.及时把握学生中电脑拥有情况和校外上网频率、时长等, 弥补校园网络监控的盲点。
D.网络使用正反面案例的宣讲和教育。
任课教师:
A.教授学生在网络上搜索、获取专业知识的技能, 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网络维护和监测人员:
A.对上课时间和节假日单日上网时间超过一定时间和在宿舍停电后多次继续上网的学生, 以月为单位将情况通过学生工作部门反馈给辅导员。
(2) 中期试行阶段:
注重从专业和年级特点出发, 了解学生网络需求, 根据初期积累的经验开展工作。
(3) 后期总结阶段:
辅导员:
A.网络生活计划书完成情况
B.重点关注学生中网络成瘾情况和干预后效果
C.焦点网站的建立、维护和使用情况
D.学生网络需求的满足情况
E.正反面网络事件发生的情况
任课教师:
A.学生网络生活中学习所占比例
B.网络学习课程计划执行情况和学生反应
网络维护和监测人员:
A.监控的热点网站信息健康程度
B.学生对其维护的主流网站的满意程度和关注程度
C.反馈可能网络成瘾的学生准确和及时程度
3. 重要措施
(1) 网络生活计划书
网络生活计划书共包括八个学期、三阶段、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学期初根据自身成长目标从上网时间、上网重点目标及相关网站三个方面订立计划, 期中对由于执行情况和现实变化进行的调整进行记录, 期末有学生和辅导员共同考察其执行情况。网络生活计划书帮助学生在成长所需下订立正确的上网目的, 限定上网时间, 减少学生上网的盲目性、随机性、无限制性, 从而引导学生健康生活, 正确运用网络。网络生活计划书贯穿学生整个大学阶段, 融入到学生网络生活的全过程全方位。
(2) 构建焦点网站
焦点网站, 从内容上来说, 能够涵盖学生关注热点和焦点, 从访问量上说, 是学生中广泛经常访问的网站。应该说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里所说的焦点网站是广义的, 还包括聊天室等。据调查, 学生经常访问的焦点网站有校内网、QQ等。一是这些网站大多与学校监管相脱离;二是高校广泛的网络资源未形成较为统一的焦点。而焦点网站的形成对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大有益处。一方面有利于在学生中进行网络主流引导, 另一方面又能把握学生网络动向, 及时进行引导。因此, 构建焦点网站很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焦点网站具有其可行性。一是学校内部处于同一局域网, 网内传输文件速度远高于访问外网的速度, 能够满足学生传输大容量文件的需要, 即学生经常使用的文件下载功能很有优势。二是专业和年级的统一性使得学生访问的网站本身存在很大程度的重合, 搜集整理这些网站和内容能够让众多小焦点整合成为一个或几个大的焦点。
焦点网站不同于学校主页自上而下的建立方式, 而是要从学生入手, 自下而上的建立。一是根据学生年级和专业特点差异大的实际情况, 各年级建立主页。辅导员可以通过在这些主页上发表教学、奖惩等通知, 来促使学生养成关注这些网站的习惯。除此之外, 年级主页还要积极创新, 以丰富实用的内容吸引学生长期关注。二是学生会、社团、工作室等学生群团组织建立较强互动性娱乐性的网站, 满足学生课余休闲的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和辅导员在构建焦点网站的过程中, 一是做好帮扶工作, 从各方面支持焦点网站的建立和维护;二是做好宣传工作, 真正使得这些焦点网站广为学生所知。
(3) 重点关注学生档案
网络成瘾是网络对学生影响最广解决最困难的问题。传统的教育过程中, 仅关注和辅导已经出现问题的学生, 这只抓住了问题的表象, 从根源上预防学生网络成瘾情况的发生才能真正将网络对学生的负面效应减小。在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培育过程中, 从学生入学起就建立和记录重点关注学生档案是重要措施。
重点关注的学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入学报到时, 通过向学生本人和家长了解, 辅导员将大学前已有网络成瘾经历的学生列为重点关注。二是根据网络成瘾的学生心理和性格特点, 预测未来网络行为, 将较为内向、自信心不足或自我控制能力弱的学生列为重点关注。三是根据网络监控反馈的名单和同学反应的校外上网情况, 经确认长期非学习目的长时间上网学生成为重点关注对象。在重点关注学生档案中, 要及时如实的记录学生网络生活相关情况和教育措施及其成效。对重点关注学生的引导, 首先要了解可能导致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是控制能力不足还是现实生活缺失, 然后“对症下药”。一方面网络成瘾重点关注学生档案的建立使得工作对象重点突出, 教育引导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另一方面对教育举措的及时记录使得教育更具有连续性。
重点关注学生档案既要做好及时记录, 还要及时总结分析。分析档案学生共同的特点, 以便提高识别潜在网络成瘾学生的准确度。总结工作成效, 提炼好的做法, 启迪之后的工作。
(4) 网络学习课程计划
网络学习课程计划是任课教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计划的拓展和深入, 在改善教学成果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正确使用网络应用与学习结合起来, 使得网络文明环境培育更具有实践意义。根据课堂教学计划, 配套制定相应的网络学习任务、作业和考核, 确立网络学习课程计划。既可以在学期初予以全部公布, 让学生自学灵活把握进度, 也可以侧重与课堂教学的配套, 随着教学进度逐渐公布同期的网络课程。但无论哪种方式, 都要注意对执行过程的把握和控制, 不能让之成为一纸空文。网络学习计划包括相关文献查阅和综述、网络推荐学习平台、网络习题等, 并通过定期检验和期末相关考题督促学生学习,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消化和理解, 又提升学生网络生活中对学习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1]焦丽萍.《论网络文明环境的培育》[J].中国集体经济, 2008 (5) p46-p47
[2]周媛李吉彬.《论高校校园网络文明环境培育的路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17) p186.
[3]子乐.《实现网络文明几点建议》[J].中国编辑, 2008 (4) p49
环境教育方案 篇2
1.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交通事故的危害,进一步增强学生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意识。
2.引导学生了解、分析出行时各类交通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乘车、船、飞机等不同交通工具出行时必须具备的基本交通安全常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日常出行中应对突发交通事件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乘车辆、船只、飞机等不同工具出行所发生的交通事故案例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质证内容详实、生动形象的课件。
学生准备:上网或查阅报刊,搜集交通安全事故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小组合作到当地交通或交警部门调查、统计本区域内丰盛的交通事故的种类、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调查、统计各类违反交通规则现象。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国家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都在10万人左右,平均每天死亡300人,几乎没5分钟就有1人死于车祸。交通事故已经成为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所以,我们大家在出行时,一定要掌握一定的交通安全知识,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行时要注意交通安全》这一课。(板书课题)
二、真实再现,以情激情
1.学生默读案例,思考:面对这起令人悲痛的交通事故,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阅读学生通过读、悟、谈,认识交通事故对家庭和亲情造成的缺憾与提高安全自护意识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交通安全事故文字和图片资料,小组内交流感受,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
3.教师课件播放有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借助鲜活的案例、具体的数据引导学生交流心得体会,继续增强学生真爱生命的情感。
三、行动在线,情景体验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呢?我们如何才能够远离危险,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行动在线”。
1.探究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
(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后交流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
(2)交流课前调查统计的有关当地交通事故发生的种类原因。
2.学习、交流安全出行的自我保护措施。
(1)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乘车、船或飞机的自我保护知识。
(2)小组合作,自主选题,模拟各种乘车、船、飞机的相关情景,进行体验、辨析。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我们在外出乘车、船、或飞机时,还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重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体会和感受来具体谈)。
五、回顾总结,畅谈收获
环境教育方案 篇3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
随着近些年来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教育被提上日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环境保护,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把环境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环境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中国未来环境状况的优劣,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良性发展,关系到未来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环境保护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因此,环境教育也成为提高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一个有力手段和有效措施。
本文从环境教育的定义和必要性、如何实施幼儿环境教育,幼儿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几方面,对环境教育作了下论述。
一、环境教育的定义和必要性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培养幼儿环保意识,一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孩子是未来的主人,而环境保护在目前以及将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从小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灌输环保知识,获得环保技能,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是从小培养较高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今后的学生,如果不了解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环境保护技能,将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而如果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不强,将很难跻身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三是幼儿健康成长的要求。此时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不仅可以促使幼儿关心身边的生活环境,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也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长大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自觉地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可以促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他们的心智和身体健康成长。
二、如何实施幼儿环境教育
如何使环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呢?这就需要广大幼教人员转变职能,细致、耐心地工作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环境意识
广大幼教工作者要不断学习环境知识,对自己严格要求,用心去警惕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树立绿色教育观念,在孩子心目中树立环保卫士的神圣形象。
2.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
选择幼儿环境意识教育的方法。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的学科或者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取得的效果可能大不相同。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应该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学科特点以及地域特殊情况选择教学方法。杜威提出:“一切知识、经验是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来的,是通过活动获得的。”杜威的实验学校,就是以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为课程的中心,在学校实行“从做中学”。对于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由于此时他们比较好动,注意力还不能持续集中很长的时间,所以对于幼儿园的环境教育选择以活动为中心,辅以其他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环境教育的影响
环境教育在幼儿园中已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并得以积极地展开,然而在家庭中却未能引起家长的重视。有些家长自身环境意识极差,对孩子破坏环境的行为视而不理,这势必会造成家园教育目标的分歧,因而幼儿园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环境意识,让家长一同参与到环境教育行列中来。具体做法有: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召开家长会,唤醒家长的环境意识;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活动,如与孩子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等;让家长明确本阶段环境教育的目标,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帮助幼儿巩固某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达到环境教育目标的完美实现。
三、幼儿环境教育的意义
通过系列环境教育活动,幼儿不仅拓宽了知识面,创造能力也在动手动脑的环境教育中得到发展。环保活动中的许多游戏、实验和操作活动,把环保与教学、学习与锻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幼儿常常处在探求新知的快乐和激情中,良好的环境将使幼儿学习好、心情好、身体好。另外,在防止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的同时,幼儿也掌握了一些自我保护方法。孩子们在跑跑跳跳的游戏中,全身心都得到良好的发展。环境工作是跨世纪的任务,我们的环保教育仅仅开了个头,以后我们将沿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四、结语
幼儿园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去启发幼儿,引起幼儿对环境的关注和爱护,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只有这样,环境才真正起到了教育的作用,環境教育才真正的名副其实。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幼儿园环境教育应该自然地融进日常生活,强调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突出身边的人和事,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得到教育,并在教育中促进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我们相信,孩子们将会在幼儿园美丽整洁的环境中得到成长,幼儿园的环境也将会因孩子们的生活而变得更加优美。
参考文献:
[1]刘小英.如何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J].福建教育,2007,(8).
[2]张韵怡.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环保教育[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2004,(5).
[3]倪娜.对幼儿环保教育的几点思考[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9).
[4]黄卓玲.关于培养幼儿环境意识现状的调查[J].广西教育,2002,(24).
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方案研究 篇4
近年来, 由于自然作用和人为因素导致了矿山生态环境恶化, 造成了人类生命财产损失, 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对矿产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 市场经济条件下矿山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开采技术及设备落后等[1,2], 导致了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 矿山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因此急需对矿山环境进行保护恢复和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是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消除矿山资源开发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必要手段, 是遏制、减少、避免矿山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破坏矿山地质环境, 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促进地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3,4]。本文针对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进行研究, 详细介绍了该矿目前矿山开采及地质现状, 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2 矿山开采及地质概况
2.1 矿山开采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于1957年12月动工兴建, 1959年12月矿井简易投产, 1971年达到设计产量。1981年由煤炭部129地质队对一、四、六矿深部进行补充勘探, 1987年提交了《一、四、六矿深部扩勘报告》。经原煤炭部[88]煤生字第80号批准, 平煤股份一矿井田深部边界扩大到五 (丁) 组煤层-600m, 四 (戊) 组煤层-650m, 二 (己) 组、一 (庚) 组煤层-800m等高线。井田地质储量为41426.9万t, 服务年限79年。经1974年和1987年两次扩建,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提高到400万t/年, 1993年达产。
2.2 地质概况
该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 二叠系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自上而下划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等7个煤组。含煤地层总厚780m, 含煤7组43层 (有编号的煤层23层) , 其中甲、乙煤组无可采煤层。煤层总厚约26m。含煤系数为3.3%, 可采煤层5组10层, 总厚约15m, 可采含煤系数为1.92%。煤层间距基本稳定。
现阶段煤矿开采煤层为丁6煤层, 戊煤组。
丁6煤层为该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之一, 位于下石河子组丁煤段中部, 上距丁5煤层10m左右, 沉积稳定, 发育良好。该煤层一水平已全部采完, 二、三水平煤厚1.09~3.64m, 平均煤厚2.01m, 属全区可采稳定煤层。该煤层结构简单, 含夹矸0~2层, 厚0~0.45m。
戊煤组位于下石河子组戊煤段中上部。该井田戊组煤层最为发育, 厚度大, 为主要可采煤层, 但结构复杂, 分叉合并现象普遍。
该矿可采煤层特征如表1所示。
3 主要环境问题
矿山开采主要对矿区植被资源及地貌景观影响严重。在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压占土地资源、破坏地表植被主要包括工业广场压占土地资源、煤矸石堆放及矿区道路占地等方面。
3.1 矿山开采对植被及地貌景观的影响
该矿采煤塌陷面积达23km2, 矿区附近广大地区大面积耕地被破坏, 无法耕种, 有的成为积水洼地。采矿活动, 不仅破坏了土地资源, 使耕地减少, 还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品质下降 (图1) 。
3.2 矸石堆放对矿区环境的影响
该矿建有3处矸石山, 矸石存放量220万t, 年排放量15万t, 当矸石堆积量过大时, 由于其结构松散, 遇大暴雨等激发条件, 有可能失稳发生崩塌灾害, 主要危害对象为矸石山前缘的土地、人员及建筑, 另外, 工业广场附近矸石山, 因南侧开挖坡脚用于制砖, 使矸石山南侧坡度变陡, 存在崩塌隐患。因此, 其危险严重。
3.3 工业广场对矿区环境的影响
该矿工业广场主要布置有综合办公楼、浴室、食堂等行政福利建筑。工业场地建设对地貌景观影响程度小, 但占压破坏土地资源为耕地, 因此, 工业广场及其他附属场地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为严重。
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措施
4.1 总体部署
由于该矿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为主, 因此, 采用的治理措施是:“一疏、二平、三改造”。“一疏”就是挖沟开渠, 建设主、支渠配套工程, 旱能浇, 涝能排的水利系统, 疏排塌陷区内积水;“二平”即为对已疏开积水区的土地采用平整和梯田平整治理, 复垦还耕;“三改造”即对无法排除塌陷区积水的区域, 采取就地取土、建鱼塘、垫高土地造菜田的方法进行改造。规划出常年积水区开挖鱼塘, 将弃土垫洼地进行造菜田, 拉矸石围鱼塘铺路和修垫简易公路, 建成养殖、种植生态工程系统。同时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鱼则鱼、宜建则建”的原则, 建立水域养殖型、果林种植型、基地建筑型、疏排水复耕型、景上娱乐型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复耕模式。
4.2 土地复垦与地裂缝治理工程
该治理区内北部属倾斜平原区, 南部起地势渐高至低丘陵地段。开采结束后北部将形成陷坑, 治理区微地貌将被改变, 南部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以地裂缝为主。治理工作将在塌陷基本稳定后进行。结合塌陷区南高北低的地貌特点及塌陷深度、范围, 兼顾土地现状, 按经济技术合理原则, 采用“挖高填低法”实施工程治理。对于南部地裂缝, 则以人工实施充填为主。该项工作预计平整与复耕土地1850亩、填埋裂缝850亩、道路与沟渠工程400m。
4.3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
该矿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煤矸石、锅炉灰渣与生活垃圾等。正常生产期煤矸石年排放量约15万t, 锅炉灰渣年排放量830t, 生活垃圾年排放量596t, 对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如下。
4.3.1 煤矸石
该矿现有矸石处置场3处, 位于现有工业场地南部、北一风井、北二风井, 目前矸石山累计堆存量约220万t。除用于矸石砖材料外, 多余煤矸石规划用于铺路路基的下料, 开采后期, 多余煤矸石则规划用于塌陷土地的治理, 在充填塌陷区造地时只能作为耕作土的底土层, 其上应铺设0.5~0.7m厚的心土层和表土层, 以利于耕种。具体工作流程见前述土地复垦工程。
煤矸石的临时堆放要有序, 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杜绝乱堆滥放, 矸石山应及时进行治理绿化, 矸石堆放坡角不宜大于30°, 堆放高度小于10m。及时将固体废物外运, 避免堆高后产生滑塌。临时矸石堆放场应经常洒水, 以抵制粉尘的产生。
4.3.2 锅炉灰渣与生活垃圾
矿井正常生产期, 锅炉灰渣产生量为830t/年, 拟在修路或生产矸石砖方面加以利用。生活垃圾主要由工业场地的办公楼、食堂、单身宿舍等部门排放, 排放量为596t/年, 生活垃圾拟运至专用垃圾处置场处置。
5 结语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工程实施后, 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 缓解了当地土地少的紧张局面, 改善了矿区居民的生存条件、生活空间和生活环境, 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也有效改善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经济投资的外部环境, 促进了矿区和谐, 保护和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 实现了社会、经济、环境的有机统一。
摘要:指出了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是一座具有50多年历史的老矿井, 在过去的开采过程中引起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阐述了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 并对土地复垦与地缝治理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进行了探讨, 方案实施后减少了矿山开采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实现了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参考文献
[1]马爱民, 谢亚琼.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19 (2) :10~13.
[2]张兴, 王凌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中国矿业, 2011 (8) :52~55.
[3]黄成, 江中乐, 韩政兴.江西某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研究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11 (5) :21~23.
环境教育方案 篇5
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会议精神,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深入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市、工业富市、绿色强市、文化兴市”的发展战略,推动﹡﹡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今年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为突破口,以提供最优良的秩序,最优质的服务为目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这个中心,着力解决阻碍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创建“重法制、讲诚信、高效率、优服务”的发展环境,为推动我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遵循的工作原则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联系实际,注重创新;服务大局,群众满意。
二、软环境整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整治的重点单位。xx年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重点是:土地监察大队、地籍管理科、耕地保护与利用科、土地储备中心、地产管理处、矿产管理科、矿产资源收费所、乡镇街道土地管理所等科室和基层单位。
重点解决有法不依、办事不公、执法不严、违法行政、野蛮执法和有的执法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越权执法、滥用权力等问题。软环境实施方案
重点解决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等问题。
对市委、市政府软环境建设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进行整治。重点解决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软环境优惠政策,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顾大局、各行其是、政令不畅及在支持发展企业外商投资优惠政策中存在宣传不到位、透明度不高、拖着不办等问题。
重点解决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重点解决纪律松弛、作风松散、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服务不优等问题。
重点解决不讲诚信、效率低下、不能践行承诺、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等问题。
通过整治,在全系统营造出宽松稳定的政策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创业创新的人文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使全系统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使广大群众对国土系统软环境满意程度明显提高。
三、方法步骤
集中培训阶段。
对全系统行政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邀请市法制局、监察局、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授课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思想修养、理论修养和执法执纪水平。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执法证件方可上岗。
自查和审批项目清理阶段。
各基层单位要依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本单位审批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对《行政许可法》取消的审批项目,坚决予以取消。
自查的主要内容:一是承诺内容、承诺时限办事结果。软环境实施方案二是收费依据、收费标准。三是优质服务和首问负责制实施情况。此项工作要在四月底前完成。单位将清理的审批项目和保留的审批项目以及简化了哪些审批手续书面报局软环境整治办公室,并予以公布。
行政项目公示阶段。
各单位要对清理后的审批和收费项目实行行政收费公示制,公开所有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范围和收费标准。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首违不处罚,并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备案制。罚没款在500元以上的,执罚单位必须将《处罚决定书》复印件报局治软办备案后统一报市治软办;罚没款1000元以上的,必须报局治软办审批备案后报市治软办审批备案再执行。同时,进一步完善服务承诺制度。在全系统7个重点部门开展“一把手承诺”活动,把本单位职能、职责、办事程序、收费项目及标准、处罚依据、承诺完成时限和违诺处罚措施通过电台、电视台和其他形式向市民公布,认真接受社会监督。
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根据市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要求,国土局及重点整治单位完善了四项工作制度。分别是《限时办理和限时服务制度》、《重大违法案件审批备案制度》、《行政收费公示制》、《责任追究制
度》,制定了《首违不处罚制度》。以完善的制度规范软环境整治工作。
四、几点要求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的思考 篇6
关键词:基础教育 改革方案 教育体制改革 课程建设
0 引言
基础教育改革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更好指导基础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促进这些目标顺利实现,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提高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全面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各项工作,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并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相应的方案,希望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
1 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的方向与目标
1.1 全面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而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不足之处,一些学校过分强调升学率,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和推进。而采取有效的改革方案,能促进这种方式的转变,全面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
1.2 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是整个时代的呼唤。为此,教学中应该结合时代发展和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综合采取有效对策,提高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1.3 推动教学效果和质量提升
基础教育改革方案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是十分直接的,如果方案不完善,未能适应教学工作需要,势必影响教学效果提升,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带来不利影响。而综合采取有效的基础教育改革方案,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推动教学效果提升,对基础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积极作用。
2 基础教育改革方案面临的挑战
2.1 教学方法落后
一些任课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未能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教学中常常采用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方式,学生学习局限于做笔记、听课的方式,忽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2.2 教学方案不完善
对教育教学缺乏完善的规划方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影响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产生不利影响。
2.3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增强
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忽视教师队伍建设,影响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因此,为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今后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2.4 课程开发不到位
教学中对课程开发不重视,或者课程开发工作不到位,未能建立完善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影响基础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也带来不利影响。
3 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的对策
3.1 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方法
结合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第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综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例如,重视多媒体技术应用,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更好投入学习当中,注重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参与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第二、调整学生学习心态。转变学生思想观念,让他们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调整好自己的学习心态,克服烦躁、失落等不良心理因素。更好投入学习当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以后发展和进步创造良好条件。第三、转变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劳逸结合,改变学习方式方法,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综合素质提高。
3.2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任课老师、家长要转变自身的观念,推进素质教育体制改革,为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奠定基础。第一,改变评价方式方法。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能片面的只看学生学习成绩,而应该综合全面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品德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二,注重素质和能力培养。基础教育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注重组织各类课堂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促进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这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3.3 完善教学改革方案
在基础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才艺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重视对学生的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综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教学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为学生更好学习提供动力。从而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3.4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推动基础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学校要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引进技术先进、基础知识扎实的工作人员,为素质教育顺利推进准备师资力量。要做好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的宣传工作,为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另外,任课老师也要加强自身学习,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指导基础教育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各项工作的要求,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校也要注重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建立骨干教师团队,设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注重组织任课老师交流教学和学习经验,开展集体听课和评课活动,促进任课老师相互提高和进步。教学中还要重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利用,提高任课老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确保他们能结合教学需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各项要求。
3.5 重视课程开发与建设
根据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开发具有特色的教学课程体系,从而有效指导教学活动顺利推进。要提高课程设置的特色,重视课程教学规划工作,并做好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工作,对存在的不足要采取有效的改进和完善对策。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
4 结束语
总之,为推动基础教育各项工作更好开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采取合理的基础教育改革方案是十分必要的。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推动教育改革方案有效落实。从而更好指导基础教育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封喜桃.基础教育改革与高师教师教育发展[J].教育评论,2013(1):42-44.
[2]武军会.基础教育教师一体化教育模式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76-179.
[3]王竞人.浅谈基础教育改革方案[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34.
[4]朱玮.浅谈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J].理论观察,2014(10):128-129.
浅说陶行知的“教育普及方案” 篇7
而在上世纪30年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推行的“乡村教育”, 至今仍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能够指导我们有效地推进语文课堂改革。
陶行知, 1891年生, 安徽歙县人。原名陶文浚, 1906年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 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 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 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疾苦有深切的感受。1914年法、步骤等等各个环节, 以及考评措施、经费保证等。
(一) 动员全国小学生做“小先生”。
“小先生”制度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实践中的独特创造。他说:“小先生好比电线, 将社会与学校通起电流, 又好比是血管, 将学校与社会通起血脉, 于是社会变成学校了。”具体做法是:每位小学生在校外找到两位不能上学之小孩或成人做他的学生, 向小学校长登记后即可称为“小先生”;在校外学生之所在地, 负起他的“即知即传人”之使命。据当时教育部的统计:全国公立、私立小学在校生约有1100万人。那么如果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做了“小先生”, 全国便可以增加1500万校外学生。另据各市县数字, 当时全国共有1000万私塾从金陵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期间, 他师从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 属于“行动的哲学”, 重视“行”。因此他于1917年回国之后正式改名为“陶知行”。后来他逐渐确立了“行动—知识—再行动”的教育思想, 1934年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1935年1月, 陶行知在当时颇有影响的《中华教育界》杂志上, 发表了《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一文, 详细阐述了他的“教育普及”思想。
他认为, 之所以提出“教育普及”的方案, 是基于“中国是个穷国”这样一个社会现实, 因此必须用穷的方法去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菜淡饭的教育, 而不是去浪费精力和财力去普及“少爷、小姐、书呆子教育”。
陶行知在该文中, 详细论述了他理想中的“普及教育”的理念、方学生;这些私塾改造之后, 假使有二分之一的私塾学生都成了小先生, 每人教导两位便可增加1000名校外学生。此外, 店铺里之有知识的学徒估计至少有1500万人。假使有一半做了小先生, 每人在店铺中教导两人, 便可增加1500万店铺学生。在此基础上, 依据“即知即传人”之原则, 小先生的学生立刻又可教导至少一人。上述“小先生”的学生总数可以达到4000万。假使这4000万之一半立刻做了“小先生”, 每人至少教导一人, 又是增加了6000万。“故全国小先生普及教育总动员令一下, 便有六千万人可以向着现代化开步走。”
(二) 全国知识分子总动员。
首先, 当时全国研究所研究员、专门大学教授、副教授计7000人。对这些知识分子可以提出要求:每人每年必须在假期中抽出至少十日出席全省普及教育辅导会议、全省教育行政人员讲习会及农村改造会议, 并各就专长, 依据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需要, 准备最新材料向教育局长、督学及农村改造运动人员贡献。其次, 专门大学学生及中学教师共10万人在县市、中学学生及小学教师共100万在乡区也要为教育之普及作出类似的贡献。至于“不在学界服务之留学生”, 每人每年必须抽出五日为普及现代生活教育努力。
(三) 全国中学校下乡总动员。
据估算, 当时全国554所中学, 1320所初级中学, 至少有五分之四即大约1400所是应当移去乡下的。这些学校把城里的地皮房产高价卖掉, 在乡下买荒地、造房子之外, 还有余钱开展一区的普及教育运动。每中学可在乡下划100方里 (长宽各10华里) 为普及教育区, 在区内每村办民众学校、小学校各一所。各村民众学校小学校由中学生分组负责进行, 每组人数依据需要而定。民众学校以每日一小时为标准。小学校或全日, 或半日, 或两小时, 或一小时, 依据各地情形而定。此外, 全国有师范学校846所。十分之九即750所是应该迁移下乡。每所师范学校应划1600方里 (长宽各40华里) 为普及教育区, 师范学校在中心, 离最远工作地不过20里余。
(四) 有效补助与考评制度。
他认为, 中央对文化落后之穷省边疆、各省对于文化落后之穷县、各县对于文化落后之穷乡穷村, 在人才经费材料上应予以实质之补助。各省教育厅长、县长、教育局长、乡长、教育委员之考成, 亦以各管公私立小学校、私塾、民众学校之学生总数与小学生总数加传递先生总数之比例为根据。凡以特殊地位侵犯人上学或自修权利者, 处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一千元以下罚金。凡对自愿教人的人施以阻止者, 处三个月以下有期徒刑或一百元罚金。
河流生态环境水调度方案研究 篇8
河流需水量包括生活需水量、工业需水量、农业需水量和生态环境需水量等。生态环境需水量又分为生态需水量和环境需水量。
生态需水量定义为将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维持在一定水平所需要的水量,是指一定生态保护目标对应的水生态系统对水的需求。生态需水量的研究对象多侧重于生物群落,是为了解决生态问题,主要考虑依赖于水而生存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所消耗的水量。生态需水量包括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维持河道内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水量)、河道外生态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河道周围植被补给水量)、地下水补给水量等。
生态需水量是指为改善水质、协调生态和美化环境用水量。环境需水量的研究对象则侧重于自然环境,是专门为解决环境问题,如治理污染、保护水环境景观等所需要的水量。
2 管理部门与职责
生态环境需水量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确定并监督实施;生活、工业、农业需水量等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确定并监督实施。
环保部门依照分级管理权限,按照丰、平、枯水期编制生态环境用水调度方案,并负责行政区域内辽河流域相关河流和水库的水量、水质监测。如发现河流水质达不到相应功能区划要求,环保部门应查明超标原因,及时报告地方人民政府,并向辽宁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地方人民政府应组织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或减缓水质污染。由于水库下泄水量不足导致河流水质超标的,环保部门应明确提出关联水库生态环境用水最小下泄流量,并监督执行;水利部门依照分级管理权限,负责行政区域内所属水库的供水调度工作,按照丰、平、枯水期编制流域用水调度总方案。
3 生态环境用水量的确定方式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最主要依据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中要求的最小泄流量。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中未作出具体要求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尚未批复的或尚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水库,依照分级管理权限,由县级以上环保部门采用适宜的方法(如Tennant法、湿周法、R2CROSS法或国内外先进的其它方法),并结合现场实际勘察情况,确定生态环境需水量[1,2]。
生活、工业、农业等需水量的最主要依据为水利部门编制的河流用水调度方案。需水量由县级以上水利部门根据不同水期的实际需求确定。
4 调度方案
生态环境用水调度方案分为常规调度方案和应急调度方案。调度方案应作为水利部门编制水库调度实施方案、下达供水实时调度命令的重要依据。
县级以上环保部门根据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及水功能区达标等情况,按丰、平、枯水期编制当地流域内生态环境用水调度方案,方案涵盖不同水期的生态需水量及详细调度方式。
县级以上水利部门根据流域水量分配方案、预测来水量、用水计划,按丰、平、枯水期编制流域用水调度总方案,方案涵盖不同水期的河流总需水量及详细调度方式。
参考文献
[1]崔瑛,张强,陈晓宏,等.生态需水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J].湖泊科学,2010(22):466.
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方案及实施 篇9
1 应急监测方案内容探讨
1.1 应急监测程序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包含了许多不确定要素。为了能够快速掌握和了解污染物的类型、浓度分布和发展趋势, 有效地控制污染范围, 缩短污染持续时间, 就需要确立一个完整的应急监测体系。目前, 国内可借鉴的应急监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明确应急监测的操作过程是解决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首要要求, 一个完整、科学的流程安排能使监测人员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有条不紊地展开监测工作, 循序渐进地完成监测任务。只有保证每一环节的顺利进行, 严格控制各个部分的运行效果, 才能实现整个监测体系稳定、高效的运行, 从而确保对突发性事故的妥善处理。
1.2 应急监测组织机构和职责
应急监测各小组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 在处理应急污染时做到有条不紊、各司其职, 有效提高处理应急污染事故的能力和效率。图1详细介绍了部分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分配情况。
应急监测的顺利开展要求应急监测组织具备以下几个机构: (1) 应急监测领导组。指挥整个应急监测的行动。 (2) 现场监测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 确定污染物类别、浓度及污染情况, 并设置采样点进行采样。 (3) 技术分析组。负责实验室样品分析以及对事故进行定性分析, 及时编制监测报告, 保证领导组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各阶段的情况。 (4) 后勤组。负责日常仪器和监测车的维护、保养以及监测过程中的后勤工作。同时, 视情况需要可设置新闻宣传、卫生安全等其他机构。
1.3 应急监测技术和设备
简便、快速的应急监测技术是现场应急监测的基本保障。目前, 现场应急监测手段包括感官监测法, 动、植物监测法, 试纸法, 监测管法, 电化学法, 光度法和色谱法等。在实际应急监测中, 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选择操作便捷、简单, 能快速判断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的监测方法, 以达到快速掌握事故应急情况、及时处理的目的。
1.4 应急监测信息系统
信息化技术在应急监测领域中的运用非常重要,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应急事故处理提供了数据化管理, 使监测人员能够快速了解污染源及其周边地区的情况;在事故现场的空间对象中使用GPS可以快速确定监测点位;通畅的通信可以及时传递最新的现场情况和指挥组的命令等。
1.5 应急监测后勤系统
应急监测后勤系统是应急监测方案中的重要一环。在日常工作中, 企业不仅要重视各监测设备仪器、监测车的维修和保养, 还应及时组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活动, 培养具备现场监测和分析的技术人员。在事故发生时, 要保证仪器设备、监测车能及时出动, 安排急救队、维修队待命, 以备不时之需。
2 应急监测方案总结
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 应及时启动应急监测预案。应急预案能够最大限度地指导监测人员准确监测, 并对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应急监测工作作出统筹安排。这就要求应急监测预案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协调性和完整性等。
2.1 各地区的数据资源统计
各地区的数据资源统计包括对各大污染源及其周边地区情况的统计, 完备的地理、通信信息的统计, 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调出相关信息。
2.2 明确各监测小组的职责
各个监测小组应明确自身的职责, 这样, 在事故发生时才能各司其职, 有条不紊地处理事故状况, 确保每一环节的监测工作都按照完备的监测流程一一展开。
2.3 确立完整、科学的监测流程
一个完整、科学的监测流程能够指导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4 监测设备和仪器系统
根据省、市地区的实际情况备置监测设备和仪器, 遵循“操作简便, 具有实际操作性和易实施性, 监测结果直观、明了”等基本原则, 保证监测的高效率和准确性。
2.5 事故处置措施
提出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包括消防措施、急救措施、泄漏处理措施等, 确保事故处理过程中后勤的完善。
2.6 监测报告的编写及后续监测
在事故处理后期及时编写事故监测报告, 根据事故的发展状况确定后续的监测范围和监测项目, 做好事故的后续处置。
3 应急监测方案实施
3.1 事故预警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 由当地相关部门或信息系统作出警报, 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及可能受影响的相邻辖区说明事故的原因, 污染类别、范围及污染程度等, 以便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
比如2013-07-05, 肇庆市环保局接到一份贺州市环保局发来的“环境应急预警函”。该函称2013-07-01—05中午, 贺州市八步区步光镇和信都镇贺江段面网箱出现不明原因的死鱼现象。经贺州环保局和渔政部门反复排查, 仍未能判明出现死鱼的原因。鉴于该现象有向下游蔓延的态势, 建议加强贺江两市交界断面的水质监测。
3.2 应急指挥
由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应急指挥小组, 负责应急监测的指挥工作。了解和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影响范围, 确定应急监测的各项工作, 并及时分配各应急小组的任务。实时了解事故的变化情况, 根据情况不断调整监测行动。比如2013-07-06, 肇庆市环保局接到一份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监测快报, 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已经在马尾河汇入贺江前至贺江扶隆码头河段布设9个监测断面, 监测项目为p H值、砷、镉、铊。监测结果表明, 所监测断面的p H值、砷均达标;镉有超标现象, 超标0.1~5.7倍;铊超标0.1~3.8倍。鉴于此, 肇庆市政府立即成立以肇庆市市长为总指挥, 副市长、广东省环保厅党组成员、环监分局局长为现场总指挥的肇庆市处理贺江流域水质污染事件联合指挥部, 并且组建综合、监测、新闻宣传、应急工程、应急交通疏导、社会稳定、卫生医疗、水厂供水安全保障、后勤保障、技术指导10个小组应对污染事件。
3.3 现场监测
由现场监测小组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的监测工作。首先准备必需的设备和仪器, 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 并确定监测项目、监测点位和监测方法, 及时将监测到的有关数据发送到指挥中心。
比如在铊污染事件中, 技术组决定在流入封开县贺江及西江设立11个监控断面, 分别为1#南丰交界断面、2#南丰镇南丰水厂、3#都平镇都平水厂、4#渔涝河入贺江后、5#白垢镇白垢水厂、6#大洲镇断面、7#江口水厂吸水口、9#汇入西江下游1 km、10#德庆水厂吸水口上游1 km和11#汇入口西江上游1 km (对照断面) 。每个断面每隔2 h采样一次, 监测采样人员由从各县区监测站抽调的160人组成, 采集水样集中送往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和肇庆市719地质队进行铊和镉分析、监测。监测结果直接上传到网上, 为指挥小组的决策提供依据。
3.4 实验室分析
在这个阶段, 监测人员主要负责分析从事故现场带回的样品和数据, 研究事故发生的本源和造成的污染程度, 并编制后期的监测报告。在铊污染事件中, 通过排查, 锁定贺江水体污染事件肇事企业为某选矿厂。该厂私自改装生产工艺, 违法安装金属铟生产线, 进行“湿法提铟”, 大量含有镉和铊的污染物随着生产污水直排入贺江。另外, 广西贺州市政府将马尾河112家非法采矿企业关停, 并对其污染物进行取样, 送实验室进行监测、分析。
3.5 后续处置
在事故发生后期, 事故发展态势基本控制后, 应根据实际情况慢慢缩小监测范围、变更监测点位, 确保不发生二次事故;还应在数据系统中输入最新的事故信息, 并完成事故监测报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做好应急监测预案能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并对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相信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案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摘要:针对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方案展开了探讨。对应急监测方案的内容作了详细的阐述, 系统地总结了应急监测方案, 并结合贺江铊污染事件, 提出在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时应如何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以期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事故报警,铊污染
参考文献
[1]解新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中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20) .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 篇10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我国高等院校自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 招生数量逐年递增, 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式教育转变为现在的大众化教育。本科扩招, 分数线下移, 专科再扩招, 分数线还要继续下移。因此, 高职院校生源素质水平下降是不争的事实。高职入学学生的特点是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力较弱, 逻辑思维、判断能力较弱。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 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这一特点, 不要受传统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 理论知识教学重心要下移, 实践动手能力教学重心要上移。广大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要把握教育对象的特点, 做到因材施教。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定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在制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 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处理好社会需求与实际教学工作的关系。首先, 要通过充分的社会调查和专家论证, 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分析, 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点、能力要素和职业素质, 也就是专业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然后, 制定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以及创新教育体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特点是“倒推法”, 即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出发, 演绎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直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这一点与本科教育有较大的区别。
三、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企业界提出的“关键能力”的概念, 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内涵。如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生存能力、心理能力等都是合格高职人才的关键能力, 它在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中所占的比例已达到70%左右。目前, 国内现代化大企业正在与国际接轨, 追求企业文化, 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较高。所以, 要建立并完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不仅要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纳入该体系之中, 还要把校园文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等纳入该体系之中, 使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形成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为核心的“全员育人”职业素质教育新体系。
四、加强和改革外语、计算机基础教学
现代化工厂仪器、设备以及加工图纸大多是外文资料说明, 上网查阅的一些最先进技术资料也都是外文。所以, 计算机和外语教学要3年不断线, 并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计算机教学也要从实际应用出发。现代企业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多数员工都有自己的办公计算机, 网上查阅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表格处理能力、常用软件应用能力等都是必备的基本能力。高职学生还要根据将来工作的需要, 掌握一种必要的编程语言。这些知识、能力应用性强、针对性强, 所以要强调“学中做, 做中学”。
五、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在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面和准确分析、论证的基础上, 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知识和能力, 以此来设置课程或重组课程。基础课要精选学科基础知识, 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对那些完成相同功能的多种分析方法, 只讲生产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如《高等数学》课程, 求解一元函数微积分有很多技巧, 只讲清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会应用并解决后续课程实际问题即可。像曲线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等内容都可以根据专业的需要进行取舍。即课程的内容选择要根据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来进行, 最好结合专业课的应用来讲授。要把联系比较紧密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新的课程体系, 使其具有新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基础课教师最好定期参加专业教研活动, 以便更好地实现“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生产中已淘汰的内容要坚决删除, 追踪新知识、新技术。教材跟不上, 可以以讲义形式弥补, 要求教师上网查阅资料, 进行深度加工处理。如《数字电子技术》课程, 传统的单元电路分析内容意义不大, 如今都是大规模集成芯片, 要讲清原理图, 掌握芯片外特性、外围电路应用等。新的工业标准、测试技术等要融人教学内容中。专业课还要扩大知识面, 不一定深, 但要广, 了解性的内容要多, 可以减少学时, 以选修课、技术讲座的形式出现。这样的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 备课时间长, 讲课时间短。教学周学时最好不要超过22学时 (含选修课) , 课余时间可以留大作业、大项目、创新设计等, 开放实训室, 引导学生进入实训室进行动手操作和实习训练, 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 还可以丰富校园文化。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学生就业到生产一线去做, 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这样的课题实际, 学生提前进入实际情景, 也便于就业双向选择。在学校作毕业设计的学生也要做出一个小产品, 毕业答辩时, 实物连同论文一起提交, 实物做得不好没关系, 但要讲清制作经过和失败的原因, 重在过程训练。通过实践, 这一做法效果很好,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
六、重视创新教育
高职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创新的基本原则, 把创新贯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里所说的“创新”是指技术、工艺流程的应用创新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性创新, 而非理论创新。创新教育要用创新的理论和理念武装、指导学生, 用创新的舆论和氛围引导、熏陶学生, 用创新的精神和实践塑造、锻炼学生, 用创新的成果和作品鼓舞、激励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执教论坛, 2006 (18) 。
环境教育方案 篇11
关键词:哥斯达黎加;数学教育;课程改革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对数学人才的需求与日剧增。在历次技术革命中,数学都起到了先导和支柱作用。数学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发达国家把保持数学领先地位作为国家战略需求[1]。美国在1984年《进一步繁荣美国数学》和1993年《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两份报告中分别指出,“在现今这个技术发达的社会里,扫除‘数学盲’的任务已经替代了昔日扫除文盲的任务,而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要目标”“除了经济以外,对数学无知的社会和政治后果给每个民主政治的生存提出了惊恐的信号。因为数学掌握着信息社会领导能力的关键”[2]。哥斯达黎加也非常重视对本国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但是,学生对数学的负面态度、数学教师资源匮乏、课程设置陈旧等问题制约了哥斯达黎加数学教育的发展。
哥斯达黎加位于中美洲,2014年人口475.8万(世界排名第123位),国民生产总值495亿美元(世界排名第87位)[3],是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4]。经济支柱产业是电子芯片生产业,是世界上重要的芯片生产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哥斯达黎加对数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数学学习表现出畏难情绪,出现了“数学恐慌症”[5]。数学能力表现低下,直接影响哥斯达黎加社会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发展。
一、改革背景
(一)学生数学成绩欠佳,畏难情绪严重
哥斯达黎加学生数学成绩在国内外测评中表现不够理想。哥斯达黎加大学(Universidad de Costa Rica)举办的数学测评考试(Diagnóstico en Matemática Universidad de Costa Rica,DIMA)是有意攻读机械工程、经济、卫生、自然科学等学科的高中毕业生的必考科目。2004-2013年,共有24578名学生参加该考试,其中只有15%的学生通过考核,大多数学生的分数在20~39分之间(及格分数为70分)[6]。在2009年经合组织(OECD)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哥斯达黎加学生的整体成绩虽然不是拉丁美洲国家最差的,但是比经合组织测评国家的平均分数低了87分。56.7%的学生没有通过数学1级考核,84.5%的学生没有通过数学2级考核。相比之下,没有通过阅读和科学1级考核的人数占比为1.3%和9.6%[7],数学成绩明显拉低了整体测评分数。
2011年,在哥斯达黎加教育部直属的国家校长委员会(Consejo Nacional de Rectores)组织的数学学习调查中,学生数学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是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学习目的不清晰;二是数学能力不高,在数学学习中找不到成就感,容易进入“越学不好越不爱学习”的怪圈;三是缺乏数学概念认知,缺乏课程实践能力,不懂得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四是畏难情绪严重。[8]
(二)数学教师培训不足
目前,哥斯达黎加共有5所公立大学和52所私立大学,以及若干国际合作办学高校。公立大学开设大专(3年)、学士(4年)和硕士(5~5.5年)课程,私立大学只开设学士和硕士课程。大学开设师范类课程,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毕业于私立大学。大学数学系毕业生均可在中学教授数学课程,无需教师资格证书。目前开设数学教育示范课程的大学只有哥斯达黎加大学,开设小学数学教师培训项目的大学有18所。[9]
虽然哥斯达黎加基础教育阶段在职数学教师均有大学文凭,但是在教师教育能力提升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主要问题有如下五点:一是中小学数学教师资源匮乏,缺少专门培养数学教师的专业和学校;二是私立学校流行“速成教育”,在读时间比公立学校时间短1~2年,教师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三是缺少与国际一流数学教师交流的机会,对国外数学发展了解不足;四是缺少具有连续性、整体性的教师培养方案;五是缺少教师考核及晋级机制,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10]
(三)数学教育体系陈旧
第一部《数学教育方案》于1964年颁布以后,其内容未被大范围调整,传统数学教育基本方法和理念一直沿用。虽然在2001年和2005年分别对该方案进行过改革,提出把数学概念与现实相结合、情景式教学、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数学概念等新教学模式,但是该模式未能彻底执行,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与该理论相配套的课堂活动方案、教师培训方案均未出台。
目前,哥斯达黎加数学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五点:一是政策实施连贯性不强,政府每四年换届一次,影响了政策的实施力度和效率;二是教材脱离实际,教学过程仍注重演算和理论知识的教授,缺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三是教材内容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四是缺少对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培训;五是城市和乡村学校、公立和私立学校教育水平差距大。[11]
二、改革进程
为改变数学教育现状,哥斯达黎加政府决定对中小学数学教育进行大力改革。2010年,时任哥斯达黎加教育部部长莱昂纳多·加尔尼尔·利姆罗(Leonardo Garnier Rímolo)聘请安杰尔·鲁伊斯教授(Angel Ruiz)主持数学课程改革项目。鲁伊斯担任泛美洲数学教育协会(Comité Interamericano de Educación Matemática,2007-2019)主席和国际数学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Mathematical Instruction,2010-2016)副主席和多年从事数学教学、数学史研究工作,熟悉哥斯达黎加数学现状及国际数学课程改革动态。
鲁伊斯提出了8项关于改革方案的设想:一是使数学教育服务于大众生活,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二是从人类学的视角推广数学教育和数学文化;三是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环境,通过课堂活动建立师生之间有效的课堂交流;四是通过数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五是树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六是提高数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重视教师教育发展;七是保证数学课程设计内容的连贯性;八是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数学改革经验。鲁伊斯的建议得到了利姆罗的大力支持,并担任数学改革小组组长,负责改革小组组建工作。[12]
2011年8月,鲁伊斯带领的改革小组向哥斯达黎加教育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提交了第一版方案,上述两个部门组织全国大学和中小学数学教师代表对该方案进行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在对提案的第二次修改中,来自美国、墨西哥和智利的数学教育专家参与方案修订。最终方案于2012年5月21日经哥斯达黎加最高教育委员会审批通过,得到了哥斯达黎加合作基金会(la Fundación para la Cooperación Costa Rica Estados Unidos)的资金支持,计划在2012年到2016年4年逐步实施。
三、核心内容
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数学生活化”。哥斯达黎加教育部以PISA数学测评标准为依据,以PISA倡导的核心数学素养为基础,对教学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指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各个学科领域,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PISA倡导的数学素养是作为一个有创见性、关注社会生活、具有反思能力的个体,认识和理解数学在世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的能力,以及根据充足的证据及所学数学知识做出判断的能力、为满足个体生活需要而运用并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13]
因此,改革方案中提出了着重加强对学生推理和质疑能力、设计和解决问题能力、表达反馈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展示能力的培养,以问题引导式(PBL)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建立了数学有效课堂的5个核心步骤:问题情景化、解决问题、信息技术使用、增强信心明确态度、了解数学历史价值(见图1)。
1.问题情景化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不善于利用电子设备将数学问题情景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构建数学问题意识。改革后,教师需要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为学生搭建数学学习的真实场景,使学生在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
2.解决问题
数学素养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问题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表达反馈能力等。
3.信息技术使用
信息技术可以应用于几何、数字分析、建模等方面。计算器作为数字计算辅助工具,能够减少学生的计算时间,相应增加数学推理的时间,这对数学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信息技术设备在哥斯达黎加校园已经十分普及,但信息技术未能被合理高效地运用到教学中。因此,改革对计算器、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范,把数学知识、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实现数学问题场景化。
4.增强信心、明确态度
首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学学习中的失误,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正确态度。其次,强调数学问题情景化,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现实生活化,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再次,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课堂活动和小组活动。然后,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升自我认同感,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建立教师语言使用规范,避免课堂中的负面评价。最后,增加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历史、机械、艺术等学科的关系。
5.了解数学历史价值
了解数学发展史,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数学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把人类活动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数学知识历史化。
四、特点
2016年是改革实行的第四年,也是最后一年,基本实现了改革之初设定的目标。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亮点,保证了本次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课程改革连贯统一
在哥斯达黎加,基础教育阶段是指从小学到高等教育之前的教育阶段,其学制体系见表1。
为了确保数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统一性,避免初高中之间断层现象的出现,全国范围内自小学1年级到高中使用统一教材和教学方法。根据PISA倡导的基本“数学思想”——数量、空间与图形、变化与关系及不确定性[16],课程改革后的内容分为5项,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知识内容、难易程度有所不同(见图2)。
改革实施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连贯统一的。2012年完成了精英教师课程培训工作、教育工作者教材编写工作以及针对学生和家长的数学改革宣传工作。2013年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1年级全面实施政策的全部内容;2~8年级只学习新的数学方法,课程内容保持不变;9~11年级实施原有政策。2014年,在1~2年级全面实施政策的全部内容,3~9年级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并逐步向新政策内容靠拢,10~11年级依旧实施原有政策。2015年,1~10年级已经全部实施新政策,只有11年级实施原有政策。预计2016年,1~11年级全面实施新政策。2013~2015年的高中毕业生数学考试标准为旧政策标准,2016年实行新的考试标准。2013年8年级的学生是数学教改实施后的第一批参加高中毕业考试的学生(见图3)。
(二)注重统计学知识传授和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课程改革后,数字教学的比重较以往有所下降。数字学习在小学阶段比重较大,从7年级(初中阶段)开始逐渐降低。教学过程中强调数字意义的教学,对学生数字读写能力、建立数字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字的意义、数字运算能力等方面进行着重培养,并强调心算和估算能力。从小学起开展有关测量的培训,培养数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几何学学习比重在中小学阶段变化不大。几何教育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从小学1年级起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构建直观的几何图形。代数在小学阶段强调的是实物教育,但是到了高中阶段代数教学比例增大,主要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这次改革中增加了统计和概率的教学比例,占整个教学内容的20%。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次数学改革之前,统计和概率的概念在中小学数学课程中少有或者从不涉及,这也是这次数学改革中的一个重点。之所以在这次改革中增加了统计和概率在数学教学中的比重,是因为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范围广,涉及学科多。
(三)教师培训采用“双峰课程模式”和“精英伞状式模式”
本次改革涉及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数学教师,但是改革资源有限,不能召集所有教师进行统一培训,所以制定了“双峰课程模式”(Cursos Bimodales)和“精英伞状式模式”培训计划。“双峰课程模式”是指通过面授课程和远程课程(Moodle远程平台)两种形式完成课程培训。远程网络课程不仅提供远程培训,还提供可下载免费资源,并为教师提供线上自我测评服务。
除了远程课程外,每一位中小学数学教师还必须参加面授课程,面授教师培训采取的是“精英伞状式模式”。选拔出优秀教师和教育部的工作人员,并对他们进行培训,由改革委员会成员进行授课。培训结束后,第一批接受培训的教师或者工作人员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中小学对于第一批培训人员的选拔标准各异。中学教师必须具有奥数辅导经验,考核成绩优异者可以入选。小学教师为学校的管理人员或地方教育部门负责人员。第一批选拔出80名中学教师(Group80)和300名小学教师(Group300);接受第二批培训的中学教师有1400人(Group1400),小学教师有6000人(Group6000)。第一期培训只针对1~3年级和7~9年级的教师。他们分别为小学和中学第一阶段的教师,根据培训效果,继续制定针对中小学第二阶段的培训内容(如表2所示)。
五、结论
自2012年政策出台,哥斯达黎加教育部就指出:“鉴于这次改革的特殊性,改革力度大、范围广,为了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贯彻实施改革的内容,掌握改革方针,改革的实施步骤应该是循序渐进的”[19]。虽然在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总统换届选举,改革中的部分内容暂时冻结,但是在新旧政府的齐心努力下,改革方案又重新步入正轨,也越来越受到哥斯达黎加各界的重视。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首先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教师培训问题。本次教学改革改变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的实践教学法,首次使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新的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适当的问题,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及评估。问题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留给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模式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加严格,并对教师传统认知产生了挑战,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缺乏对新教学法的认知,从而不能正确领悟该教学方法,利用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
其次是教育公平的保障。减少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是近年来主要的教育改革政策[20]。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该改革方案面向全国各个州、市、镇、村所属中小学校。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遭到了大城市教师的抗议,他们认为政府为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的教师提供了过多的便利条件。另外,各个区域的教师能力和素养参差不齐,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出现了使用不同教材的现象,这势必将导致更大的不公平。教师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培训地点的距离,这些都是在培训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平等的地方,亟待解决。
在知识社会中,数学对国民素质的影响尤为重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位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释:
①分类教育类型有3种:学术教育2年学制,艺术教育2年学制,技术教育3年学制。
②IDP(Instituto de Desarrollo Profesional Uladislao Gámez)负责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大规模教师培训课程项目。
参考文献:
[1][2]张恭庆.数学与国家实力[EB/OL].http://zggzz.zgg.gov.cn/wqzzh/201408/rcyzhsh/22/201408/t20140815_463493.html,2016-02-28.
[3]Word Bank.Costa Rica[EB/OL].http://datos.bancomundial.org/pais/costa-rica,2016-02-28.
[4]Word Bank.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EB/OL].http://www.worldbank.org/en/publication/global-economic-prospects/data?variable=NYGDPMKTPKDZ®ion=LAC,2016-02-28.
[5][9][10][11][14][17]Ruiz, Angel. La Reforma de la Educación Matemáticas en Costa Rica, Perspectiva de la Praxis[EB/OL].http://www.centroedumatematica.com/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3/12/De-la-investigacio%CC%81n-a-la-praxis-final.pdf,2016-02-29.
[6]Figueroa, N. & Jime’nez, K. Primer informe de resultados. Examen de Diagno’stico en Matema’tica, DiMa[EB/OL].http://www.diagnostico.emate.ucr.ac.cr/sites/diagnostico.emate.ucr.ac.cr/files/PrimerInformeDiMa2010.pdf,2015-12-06.
[7]OECD.PISA 2009 at a Glance[EB/OL].http://www.oecd.org/pisa/46660259.pdf,2015-12-06.
[8]Consejo Nacional de Rectores. Programa Estado de la Nación. 2011. Estado de la Educación 3[EB/OL].http://unpan1.un.org/intradoc/groups/public/documents/icap/unpan046504.pdf,2016-02-29.
[12]Ruiz, Angel. Balance y Perspectivas de la Reforma de la Educación Matemática en Costa Rica[EB/OL].http://revistas.ucr.ac.cr/index.php/cifem/article/view/19168/19224,2016-002-28.
[13]OECD.PISA 2012 Mathematics Framework[EB/OL].http://www.oecd.org/pisa/pisaproducts/PISA%202012%20framework%20e-book_final.pdf,2016-02-29.
[15]Ministerio de Educación de Costa Rica[EB/OL].http://www.mep.go.cr/CSE/informacion.aspx,2015-12-06.
[16]谢利民,卢宏.为明天的世界而学习——PISA视野下数学素养测试特点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5):12.
[18]Ministerio de Educación de Pública. Programas de estudio en Matemáticas Plan de transición 2013-2015[EB/OL].http://www.reformamatematica.net/proyecto/docs/Plan_transicion_estrategia_2013-2015.pdf,2015-12-06.
浅谈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方案 篇12
一、指导思想
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紧紧围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实现“三通两平台”建设 (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 以数字教学资源覆盖全学年段、全学科为目标,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为重点, 以信息化支撑环境搭建为载体, 以打造本土化优质教育资源为任务, 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设原则
总体规划, 分步实施, 重视基础, 强化应用。突出重点, 覆盖全科, 共享资源, 服务教师。
三、建设目标
1.以数据库为支撑, 建立开放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
通过此平台, 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 通过Web方式浏览、查询、下载和上传教学资源, 实现师师、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校际间交流。
2.以课程建设为重点, 建立普及性多媒体教学 资源
每所学校要组织学科教师共同设计和研发有特色、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质量高、效果好的教学设计库, 课件库, 课例库, 教学素材库, 名师库, 试题库, 论文库和案例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
3.以持续更新的方式, 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环境
及时充实并更新教学资源, 建设可以远程控制与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环境, 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全面实现教学的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四、建设内容
1.教学课件
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技术教育等全学段、全学科教学课件 (PPT、swf等格式) , 优秀教学课件达30%以上 (具体要求与资源上传标准见附录1) 。
2.教学设计
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技术教育等全学段、全学科教学设计 (Word、WPS等格式) , 其中, 优秀电子教学设计达40%以上 (具体要求与上传资源标准见附录2) 。
3.教学素材
择优选择符合教学需要的全学段、全学科教学素材 (视频、图片、文本、声音、动画等) 20GB以上。
4.教学课例
每校每学期要定期推荐上报各学科优秀教师引路课、示范课、开放课等课堂教学实录, 经编辑、整理后, 择优按年级、学科分类上传至教育资源网平台上, 为各校学科教师培训、学习、交流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为学生学习搭载最优质学习资源。拟用三到五年时间达到每个学年段、每个学科、每节课都有对应的教学视频文件。
5.试题资源库
从素质教育出发, 以考查学生能力、素质为目的, 通过考试正确引导学生认真、全面地学习课程内容, 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良好的学风。试题应体现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要求, 体现全面检测的原则。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之间应彼此独立。试题表述应简明。每道试题考查知识点要准确及有正确参考答案。
五、实施策略
教育资源设计、制作要求:
有条件的学校由教研组牵头, 以备课组为单位, 信息技术教师负责技术指导, 教师全员参与, 分工协助。按学年段, 学科建设教育资源。教学设计要重难点突出、教学环节合理、讲究实用、注重实效;教学课件与教学相对应, 课件选题要精彩, 定位要准确。通过课件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等解决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中的难点、疑点、抽象的知识点。操作界面力求简洁明了、美观大方。设计制作充分体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其 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留给学生积极参与的空间。要有较好的交互性, 充分运用计算机的智能性;教学素材要清晰、标准、规范符合教学需要的图片、声音、视频、动画、文本等;教学课例以各学科优秀教师引路课、示范课、开放课等课堂教学实录为主, 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创新性;试题资源试题难度分为易、中、难三个等级。试题类型包括:解析题、填空题、选择题 (单项、多项) 、判断题、改错题、分析题、问答题、计算题、证明题、论述题、应用题等。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适当引用, 标注出处。每学期经学校初审后, 将优秀教育教学资源按要求上报信息中心。
六、管理、使用、奖励
1.管理
以学校为单位, 组织各学科教师认真制作、修改课件, 做好各学科教学设计、试题、素材、课件等资料的积累, 分年级、分学科建立本校资源库目录, 方便每个教师及时查找相关教学资源, 服务于课堂。
2.使用
信息中心定期对各校上传的教育资源质量和运用情况进行检查、反馈, 落实各学科上传资源情况和下载使用情况, 每学期末将进行全面统计。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库平台, 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3.奖励
学校每学期将对各学科充实资源库的情况进行评比, 依据各学科总体上传资源的数量、质量进行评定, 评出本校各学科的一、二、三等奖。信息中心再组织相关科室每年度对各学校上交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课例、试题资源等优秀作品进行全市评比, 对优秀作品和资源颁发相应证书, 评比结果与学校整体信息建设评估情况相挂钩, 将所得荣誉与校长和提供资源学科教师教学业绩挂钩。评选出最优秀的教学设计、课件等资源上传至教育资源网平台, 供全市教师借鉴、学习、使用。以激励全体教师共享教育教学资源, 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策略,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实现教育资源平台建设, 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 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实现我市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跨越式发展。
附录 (相关标准)
附录1:多媒体课件作品评价标准
附录2: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上传资源标准
一、教学设计内容基本要求
(一)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 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 重点分析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
(2) 分析教学内容的前后关联性。
2.教学对象分析
(1) 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特点。
(2) 分析学生已具备的与本课相联系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生活经验等。
(3) 分析学习本课内容存在的困难点。
3.教学媒体环境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 选择恰当的多媒体资源和教学环境, 并说明选择理由。
(二) 教学目标
1.按新课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来表述。兼顾不同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 按课标要求采用不同的表述形式。
例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目标有四项: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有五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2.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全面:三维目标要求全面具体, 不能有项目的缺失 (或按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
(2) 合理: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和能力, 体现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与学生已有知识的一致性, 与前后教学活动的连贯性。
(3) 具体:教学目标要求指向明确, 表述清晰、准确、具体。
(4) 精准: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表述目标行为的词语要体现学科特点, 内涵准确, 语言规范。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难点要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2.教学重难点: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重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难点。
(四) 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是以各教学环节标题为基本框架, 把教学基本过程用图式的方式恰当地表示出来。各教学环节的小标题要推敲、提炼, 充分表达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基本内涵, 主体部分有效展开、延伸, 能体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基本思路。流程图要重点突出、立意鲜明、简洁精炼。
2.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说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设计意图。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以书面语言为主, 说明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教学内容, 选择的教学方法, 运用的教学手段, 利用的教学媒体。
(2) 教学结构要清晰, 层次要鲜明, 逻辑关系准确。
(3) 体现教学过程的基本措施, 具有可操作性。
(4) 做好“整合点”设计, 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 应明确媒体的形式、题目或内容, 科学合理设计课件。
“整合点”设计的建议:在一节课的设计过程中, 首先将各种教学条件去掉, 只考虑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情况, 并假定教学条件只要想到就可以实现, 在此基础上构思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构思了教学过程之后, 分析每一个教学步骤 (环节、活动) 有效的支撑方式, 系统分析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手段两种支撑方式的优势与劣势, 从而确定出一节课的所有整合点;确定了一节课的所有整合点之后, 根据一节课中每一个整合点的解决方法, 选择或开发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和软件, 并将为一节课中所有整合点所开发或选择的教学资源及软件集成为该节课的课件。
(5) 在说明“教学设计意图”时, 要突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整合点”诊断与分析。说明在某一教学环节中, 为达成某一教学目标、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时, 利用信息技术的哪些功能特点, 实现有效支撑, 可以达到怎样的预期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6) 教学设计可图文并茂, 插入的图片要恰当、清晰, 特别是伟人照片、地图等, 避免失真或扭曲变形, 要检查并调整。
(五) Word类文件大小的要求:规定在1M以内
由于Word文档的特点, 文件越改越大, 为了上传和下载快捷, 需要将Word文档“减肥”, 方法有两个。
另存为 (成功率80%) 。在“另存为”时, 选“工具”—“压缩图片”—“选中文档中的所有图片”再单击“确定 (如图1) ”。扫描版的Word文件不必改, 因为会影响打印效果。
如上述方法不行, 再用此方法。即“新建”文件, 把原来的全粘过来, 成功率90%。
二、教学设计排版格式要求
1.标题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2.标注作者单位和姓名用居中宋体字号为小四号, 单位与姓名间空两格。
3.正文宋体字号为小四号, 行距为1.5倍, 段前、段后0.5倍行间距。
4.标题序号依次为一、; (一) ;1.; (1) ;①等。具体要求如下:
(1) 一级标题, 宋体四号字加粗。
(2) 二级标题, 宋体小四号字加粗, 编号括号后加“顿号”为错误, 如:“ (一) ”为正确, “ (一) 、”为错误。
(3) 三级标题小四号字加粗, 编号后的“圆点”要求为全角, 加“顿号”为错误, 如:“1.”为正确, “1、”为错误。
(4) 四级 (四级以下) 标题宋体小四号字, 其中, 四级标题序号中的括号为中文全格 (英文排版例外) , 如: “ (4) ”为正确, 英文版式“ (4) ”为错误。
(5) 标题一般末尾不加句号, 序号后面的文字是说明内容的, 不做标题看待, 使用句号。
5.图片不能过大, 图片标题为宋体小四号字在图片下方居中。
6.表格的标题为宋体小四号字在表格上方居中;表格内文字标题、内容为宋体五号字, 单倍行间距。
7.对正文进行说明用“小括号”, 宋体小四号字;教学设计意图用“中括号”, 楷体小四号字, 可放在相对应的教学环节之下。
【环境教育方案】推荐阅读:
环境教育专题活动方案08-26
小巧手环境教育活动方案05-27
全乡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宣传教育实施方案08-28
改善教育环境07-21
双语教育环境05-18
教育环境支持05-22
教育心理环境08-03
教育环境创新09-11
环境安全教育09-21
优化环境方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