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贡献度

2024-05-09

价值贡献度(共12篇)

价值贡献度 篇1

近年来,学界对语言资源属性的认识逐渐影响到语言规划和语言生活研究,语言资源理念下的语言价值研究得到了学者的关注(陈章太,2008;范俊军、肖自辉,2008;毛力群,2009;李宇明,2011、2012;崔希亮,2012;等等)。同时,语言经济学理论的引介和发展也契合了语言资源及语言规划研究,并进一步延伸发展成诸多语言应用研究的新论题、新领域,语言经济、语言服务、语言产业研究就是其中重要的研究论题和方向(徐大明、李现乐,2010;李宇明,2012;屈哨兵,2012;等等)。这一领域研究的逐步深入,引发人们对语言及语言行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价值的更多思考。作为交际工具、文化载体及认同标记的语言,到底能为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发挥怎样的作用?当前语言对经济的贡献度有多大,如何测度?本文将分析语言服务的价值形态,探讨语言服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多重价值功能,并就语言经济贡献度研究作一定的理论思考。

一语言服务及其价值形态

(一)语言服务及其类型

语言服务是以语言作为工具手段或产品内容的服务行为。从服务行为的独立程度来看,语言服务主要包括专业语言服务和行业语言服务。专业语言服务将语言作为服务的主要产品内容,如语言培训服务、语言翻译服务、语言技术服务等。行业语言服务依附在特定行业领域的核心服务中,以语言作为服务的工具手段,如餐饮、医疗、金融等行业领域中的语言服务。相对于专业语言服务的独立性,行业语言服务的特点是依附性。行业语言服务不提供语言产品,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语言服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离开这一语言服务,整个服务行为就不完整,甚至无法开展。从服务的主体来看,语言服务可以分为微观语言服务和宏观语言服务。微观语言服务的主体多为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或个人,上述专业语言服务和行业语言服务皆可划入此类。宏观语言服务是国家或政府部门为保证辖区内民众合理、有效地使用语言而对语言资源的有效配置、管理及规划、规范。例如国家制定语言文字标准规范、颁布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等。宏观语言服务的主体是政府部门或学术团体(李现乐,2011)。本文主要针对微观语言服务进行相关的价值分析。

(二)语言服务的价值形态

语言服务的价值分析基于对语言资源的价值认识。关于语言资源的价值,近年来学界多有论述,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信息及社会价值等(陈章太,2008;李宇明,2011、2012;崔希亮,2012;范俊军、肖自辉,2008;等等)。关于语言资源的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陈章太(2008)认为,“隐性价值是语言本体的价值,具体包括语言地位、规范程度、语言历史、承载的文化、信息、记录的文献、资料等;显性价值是语言应用价值的具体体现,具体包括语言社会交际作用、使用人口、使用领域、应用效益等”。李德鹏(2014)认为,“语言资源具有隐性价值和显性价值,语言资源的显性价值就是以语言资源为工具而形成的价值,按运用领域主要分为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词汇和规则等语言资源构成要素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就是语言的隐性价值”。语言服务的价值源于但不等同于语言资源的价值。作为一种具象而非抽象的服务行为,语言服务的价值更注重语言在社会应用方面的价值效益,即语言服务行为或语言服务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根据语言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受关注程度及价值效益可量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语言服务的价值可以分为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两种形态。

显性价值明显的语言服务其市场化程度显著。该类语言服务有明确的语言产品供给和语言消费需求,且按市场运作方式与规律运行。例如语言培训服务,国内外规模不一的语言培训企业按照市场供需状况进行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少数企业,如新东方,凭借雄厚的实力在该领域获得丰厚的经济利润。而具有隐性价值的语言服务则不具备上述市场化运作的特征,至少在关涉语言的服务产品供给方面尚未形成明确的市场运作模式。例如部分行业语言服务,作为一种依附性较强的语言服务,其中的语言服务尚未明确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因而很难用市场定价方式体现其服务与消费的显著形态。

和市场化程度相关的是受关注程度。市场化程度高的具有显性价值的语言服务,受到服务者和消费者关注的程度较高。如遍布各地的语言培训机构,尤其是英语培训,相关家庭和个人对此关注极高,因而也对此类语言服务有明确的消费认知和消费意愿。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些行业语言服务受消费者甚至服务主体的关注程度较低,消费者尽管接受了此类语言服务,但缺乏明确的语言消费认知,例如餐饮、医疗行业中的语言服务行为。相比较而言,消费者更多关注核心服务(如餐饮、医疗服务行为),而不是依附其上的语言服务行为。

从价值效益的可量化程度看,具有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的语言服务也存在较大差别。具有显性价值的语言服务由于市场化程度高,市场化运作方式较为成熟,因而其效益的核算与统计较为可行。尽管目前语言服务产业整体上仍缺乏统一的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标准和统计口径,但一些具有显性经济价值的语言服务业仍能进行较为符合实际的利润效益核算统计,这方面既有诸如语言培训、语言翻译等传统语言服务产业,也有语言创意、命名产业等新兴语言服务业。而一些具有隐性价值的语言服务,其效益和利润则不可量化或不易测度,如医疗行业中的语言服务。这类语言服务的经济效益量化测度如此,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更是如此。目前,针对显性价值明显的语言服务产业,需要进一步明确分类标准和统计口径,使其更“高大上”地进入国民经济统计门类行列,进一步凸显显性价值;针对隐性价值明显的语言服务,则需要另辟途径加以研究分析,从而综合评价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效用与价值。

语言服务的显性价值多指向经济价值,隐性价值多指向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显性价值多和专业语言服务相关,隐性价值多与行业语言服务有关。从语种上看,语言服务的显性价值多指向外语的价值,而隐性价值多与母语价值相关;在少数民族地区,显性价值多指向通用语,隐性价值多指向民族语言。这也与语言经济学基本理论相一致: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投资;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诸多因素,如该语言在不同市场上的使用程度、在人际交往中是否常用等(许其潮,1999)。

二显性价值分析

(一)专业语言服务的显性经济价值

专业语言服务已经有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其显性经济价值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尤其是语言培训服务,国内外相关文献、调查报告分析较多,不断更新的经济数据也表明其不断显现的巨大经济价值。据2007年发布的《加拿大语言产业经济评估报告》,2004年加拿大语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保守估计为27亿加元。其中,语言学校的经济活动的贡献约为5亿加元。由于语言学校吸引了大量的留学生来加留学,由此带来了额外10亿加元的最终消费。如果将这部分资金归属于语言培训部门,2004年加拿大语言学校共产生约15亿加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刘国辉、张卫国,2013)。中国的语言培训服务行业也不逊色。相关数据显示,新东方、学而思、学大教育等8家教育上市公司2012年度总营收18亿美元,净利润1.93亿美元,年营收合计约为113亿人民币(曹荣,2015)。显然,语言培训产业已经逐步成为显性经济价值巨大的支柱型语言服务产业。

再看翻译服务产业。据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翻译协会等联合发布的《中国翻译服务业调研报告(2014)》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5287家翻译服务企业,其中调查的120家企业中,26家翻译服务企业2012年营业额在100万~200万元之间;16家在200万~500万元之间;4家在500万~800万元之间;6家在800万~1000万元之间;而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9家,占调查企业的24%。另据武汉传神信息技术公司总裁何恩培介绍,中国翻译市场潜力巨大,产值可达10000亿元(贺宏志,2012,胡小玲,2013)。

以上数据反映的是宏观经济状况。在微观市场上,翻译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价格成本量化数据较为明确。在日本,翻译服务价格数据清晰明确,例如外译日的每页费用,英语和汉语大约5000日元,德语和朝鲜语等9种语言6000日元,荷兰语、土耳其语等18种语言7000日元,阿拉伯语、泰国语等21种语言10000日元;日译外的费用是外译日的1.5倍(1)。国内翻译市场,价格数据也量化清晰明确。例如某翻译网站公布的价格数据显示,不同语种翻译计价标准不同,每千字的价格从120元到400元不等,中译外和外译中也存在较明显的价格差。以上数据同样表明,翻译服务产业的显性价值明显,经济价值巨大。

当前,专业语言服务产业发展迅速,新的语言产业不断涌现并形成规模。分析其语言服务显性经济价值,对于把握产业行业发展、做好产业规划和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外语服务的显性经济价值

除了大部分专业语言服务中提供的属于外语类语言服务外,部分行业语言服务中也有外语服务。尽管此类语言服务尚未达到专业语言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和效益可量化程度,但相关服务主体(企业或个人)已经关注到此类外语服务的经济价值,因而积极采取措施开发其经济价值。以旅游行业为例,世界各旅游地区服务人员为接待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纷纷学习外语甚至手语。例如,坦桑尼亚为酒店业从业人员提供英语培训,印度尼西亚一些生态旅游村的农民们积极主动学习英语,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旅游部门为酒店业员工提供手语培训,泰国国家旅游局计划在全国展开包括英语、俄语、汉语、西班牙语、韩语、日语在内的10种外语培训,以发展旅游产业。(2)在商业领域,浙江义乌小商品城的公交车中英文双语报站,许多商店招牌用中、英、韩、阿拉伯4国文字交相展示;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网站制作中、英、法、俄、阿拉伯、西班牙、日、韩、德等10余种语言的网页,向世界推介义乌小商品(毛力群,2009);而在美国,一些高端品牌销售商积极鼓励员工学习汉语普通话,以便更好地向中国游客推销产品。(3)

语言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Grin,2003)。对个人来说,学习掌握外语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可以获得就业机会、甚至高薪等经济回报,上述旅游行业的事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就服务企业或国家和社会来说,个人价值收益的总和也是社会经济价值的体现,旅游从业人员个体的外语服务或手语服务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则是显性的社会经济价值所在。同时,语言服务个体对外语经济价值的认知加深,也促进了专业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例如义乌小商品城,各种外语在小商品市场交易中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因而社会的语言技能需求明显增强,由此带来语言培训和语言翻译服务市场的火爆。据悉,义乌市有外语培训等中介服务机构100余家,10多万名经营者正在进行各种形式的外语学习与培训,5000余名外商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毛力群,2009)。

关于语言的显性价值,陈章太(2008)指出,“显性价值是语言应用价值的具体体现,具体包括语言社会交际作用、使用人口、使用领域、应用效益等”。语言经济学也认为,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诸多因素,如该语言在不同市场上的使用程度、在人际交往中是否常用等(许其潮,1999)。上述语言服务显性价值分析也表明,一种语言服务显性经济价值的实现和凸显,需要以社会对这种语言需求程度的提高为前提。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增强和地位提高,语言的显性价值就不断凸显,随之而来的相关语言服务产业就能够发展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在关注语言服务显性经济价值的同时,需要关注一种语言的社会地位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状况,关注社会发展与语言的关系。

三隐性价值分析

具有隐性价值的语言服务主要涉及行业语言服务及与母语相关的语言服务行为。其中的隐性价值尽管没有上述显性价值的市场化程度、受关注度和效益可量化度高,但因其客观存在且在某种程度上非常重要,因而需要首先从理论上加以关注。以下简要分析上述语言服务行为的隐性经济价值及其隐性非经济价值,如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战略价值等。

(一)母语在行业语言服务中的经济价值

针对母语语言服务的经济价值,李现乐(2012)从语言服务消费者(服务接受者)角度对部分服务行业消费者做了调查。相对于显性价值,这部分价值较为隐蔽,不易量化。为此,调查借用经济学中支付意愿的概念(曼昆,2001),调查消费者的语言消费意愿。语言服务的消费意愿主要是指语言消费者愿意为语言服务支付的价格。较高的消费意愿意味着较高的潜在语言消费价值,因而消费者的语言消费意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语语言服务的经济价值。

李现乐(2012)的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愿意选择价格略高而语言服务项目好的消费场所。消费者的语言消费意愿与消费者年龄、经济状况和对语言服务的关注程度有关。中低收入的消费者倾向于较低的语言消费价格;中高收入的消费者倾向于能够接受较高的语言服务价格。越是关注语言服务的消费者,越是具有较高的消费意愿。越是年轻的消费者,对语言服务的消费意愿越高。

从服务提供者角度看,研究发现,在部分服务行业,母语语言服务并未得到服务人员和服务单位的足够重视,或者只重视与传统的服务形态相一致的语言服务形态(如口语服务),而忽略了书面语等其他形式的母语语言服务。尽管服务单位在员工应聘时对其语言能力多有要求,但是对于员工在工作中的语言服务行为、能力评价方面,不同服务单位均重视不够(李现乐,2011)。这也是上述语言服务隐性价值受关注程度不够的现实表现。

(二)语言服务的隐性非经济价值

语言服务的隐性非经济价值主要包括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战略价值等。相对于经济价值,这几方面价值的效益可量化度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受关注程度不一。

1. 文化价值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文化价值毋庸置疑。作为一种服务产业或行为,语言服务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等方面,同时语言服务也是文化消费、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扩大文化消费,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有特色的语言服务必将发挥应有的重要价值。在专业语言服务领域,语言创意、语言艺术等服务产业都是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在此不必赘述。就行业语言服务来说,其间包含的文化因素同样具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作用,也不可忽视。以方言服务为例。特定的地域文化往往体现在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抛开有特色的语言使用,特色文化将无从展现。北京特色店用北京方言服务,上海公交增加吴语报站服务等,从语言服务的角度看,这些方言服务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途径,这是语言服务文化价值的体现。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来说,道理相同。少数民族语言往往体现出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知识,适度开发少数民族语言服务也必将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语言服务体现文化价值可以有多种形式和手段,可以形成、发展特定语言产业,如语言艺术、语言创意;可以借助特定服务行业,发展依附性行业语言服务,如方言服务;少数民族语言服务也可以结合地方旅游业发展语言体验、语言展示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等(李现乐、刘芳,2013)。

2. 社会价值

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和国民语言能力,保障社会成员(尤其是特殊群体)的语言权利,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近年来已经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语言服务在此过程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些领域的语言服务行为来探析语言服务在保障社会成员语言权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先看医疗行业语言服务问题。加拿大统计局曾经对新入境的12000名新移民进行健康追踪调查,发现在加拿大生活4年后,英语或法语不流利的男子自诉健康状况不佳者从5%增加到12%,女子从8%增加到21%。那些语言掌握很好的新移民就没有这种情况。由于不能与患者进行很好的沟通,医生会变得非常谨慎,要做更多观测和检查,使患者花销更大。有语言障碍的病人往往等到病情严重后才送到急救中心,延误了治疗时机。加拿大很多医院使用第三方电话翻译服务,来解决医生和病患之间的语言沟通障碍。(4)近年来国内医患纠纷时有发生,一些医患矛盾与冲突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据有关媒体报道,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的出现,80%以上是沟通问题(5),语言在医患沟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语言服务角度看,医院及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提供了依附性语言服务,即行业语言服务。

针对医疗行业语言服务状况,李现乐等(2014)调查了医院及医务人员的书面语和口语服务状况。口语交际是医患沟通的主要渠道,调查显示,医患双方对医务人员口语服务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患者对医务人员语言服务质量的评价低于医务人员的自我评价。在医院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医务人员的不良言语行为和不当的语气语调都会对患者了解医疗信息、判断病重程度以及自我心理调整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绝大多数患者认为医务人员的语气态度对于缓和医患纠纷有重要作用。书面语服务方面,除了广受关注的“天书”病历遭受病人抱怨之外,医院公共场所的语言使用受到患者的关注。其中,导医标识、宣传普及类语言服务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肯定,而激励暗示类和语言艺术赏析类语言服务在营造良好就医环境、缓解患者焦虑心理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述社会价值的分析仅仅是选取微观层面的行业语言服务。从宏观语言服务看,其对于提升国民语言能力、保障公民语言权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更加明显。对于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或地区来说,政府部门或语言社区能否提供适当的语言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关于宏观层面的国家语言服务,郭龙生(2012)指出,“不仅可以保证正确处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消除或缓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实现民族认同,从而为国家的稳定与统一服务”,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我国当下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家语言服务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认同。

3. 战略价值

战略是决定全局的策略,就一个国家来说,战略涉及诸多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等。战略关注发展问题和安全问题。从传统安全领域(如政治、军事领域)到非传统安全领域(如文化、科技、信息领域),语言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对9.11事件的深刻反省,美国提出了旨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语言”战略,推出“国家安全语言计划”,该计划明确提出鼓励美国公民学习美国需要的包括汉语在内的8种“战略语言”的政策(王建勤,2010)。围绕“国家安全语言计划”,美国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的项目计划,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美国这一计划的提出与实施表明语言具有重要战略价值,也启示我们需要关注语言战略问题。语言服务则是落实语言战略的重要途径。语言服务的战略价值主要是从国家全局角度考量语言服务的价值。这是在当今世界局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语言功能的结果。战略价值同样也是很难效益量化和市场化的价值形态。

传统安全领域,以军事领域为例。二战期间,在太平洋战场上,为了应对日军频繁破译美军密电码的问题,美军征召了29名印第安纳瓦霍族人,利用外族人无法听懂的纳瓦霍语,将他们训练成了专门的译电员。29名纳瓦霍族年轻人利用其独特的语言,为美军编译了被称为“无敌密码”的纳瓦霍密码。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美军造就了“无敌密码”的神话:他们成功地从飞机或坦克等移动目标上传递密码;他们开发的密码从未被日本人破获,保全了太平洋战场上成千上万的美国士兵。在硫磺岛战役中,6名“风语者”在登岛的前两天里保持24小时不间断工作,总共收发超过800条信息,无一出错。美国海军陆战队表扬称,“如果没有使用纳瓦霍语,海军陆战队永远无法攻克硫磺岛”(6)。类似的例子二战期间在中国战场上也有发生。从语言服务的角度分析,29名纳瓦霍人就是利用其母语为美军提供了有重大价值的语言服务,其优质的“语言产品”为美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家安全涉及诸多领域,以文化安全为例。这方面价值也很难用量化的经济指标来衡量。刘跃进指出,安全既包括外在威胁的消解,也包括内在疾患的消解;文化安全的主体并不只有国家,个人以及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是文化安全的适当主体。就国家主体的国家文化安全来说,本质是一个国家文化传统的保持与延续(刘跃进,2011)。而语言则是保持和发展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潘一禾,2005)。无论是行业语言服务还是产业语言服务,都与国家语言文化安全有着密切关系。中华文化传统的保持与延续,需要母语的合理规划,需要包括国家通用语、各族群语言及方言在内的语言文化多样性的不断完善。语言文化多样性的保持与发展则需要各种类型语言服务形态的发展完善,尤其是行业语言服务的完善。我们要在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同时,广泛吸收包括语言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而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语言服务既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如行业语言服务、母语服务、少数民族语言服务),也是了解和吸收外来文化的重要手段(如翻译服务、语言培训服务等专业语言服务)。

四对语言服务与语言经济贡献度研究的思考

语言服务与语言经济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语言服务的多视角分析,彰显了语言服务的显性经济价值和隐性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当前,语言经济贡献度研究是语言经济和语言产业研究的重要内容。语言服务价值分析为语言经济贡献度研究提出了另一视角的思考。

(一)关注多语种、多形态的语言服务价值

语言服务的价值体现在多类型的语言服务上,有书面语、口语,外语、母语,还有少数民族语言,甚至方言以及特殊语言服务(盲文、手语等)。因此,语言经济贡献度的分析需要跳出过于关注专业语言服务产业的圈子,尤其是外语类专业语言服务,如翻译、培训等语言产业。尽管这些行业或产业相对成熟,较易观测,但这并不是语言经济的全貌。对于行业语言服务,尽管其依附的核心服务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但是针对其中语言服务的效益与价值分析往往很不够。无论从语言服务的信息传递功能或是其中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来看,都需要重视研究行业语言服务价值,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语言服务行为和服务效果。另一方面,需要更多关注行业语言服务中的母语经济价值。从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角度看,发展母语经济,实现多样化的母语语言服务,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将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相信其经济贡献度也较为可观甚至惊人。此外,一些特殊语言服务也值得关注,例如手语服务和盲文服务。这一类型的特殊语言服务,一方面其社会价值明显,对于保障残疾人语言权利和发扬语言人道主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为全国几千万听力视力障碍者提供便利的条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也是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条件。

语言经济贡献度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语言服务或语言产业的显性经济价值。然而,语言服务除了具有显性经济价值之外,还有诸多重要的隐性价值,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间接带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全面把握语言服务的价值构成,不能只见“市场”只见“钱”,还应该看到显性市场价值背后的非市场价值。专业语言服务如此,行业语言服务亦如此。在对语言服务的价值分析时,除把握其工具性、经济性的一面外,还需要注重语言的文化性质和认同作用,把语言资源的经济属性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从而更全面认识语言服务和语言产业的价值效益。

(二)加强语言产业调查研究

语言产业研究近年来受到语言学界和经济学界的关注,相关学者就语言产业内涵与外延、构成要素及国内外语言产业发展基本状况、发展战略做了有价值的分析。然而,目前语言产业研究多为宏观定性分析,就部分语言产业发展的基本数据进行描述评判,或是利用目前有关部门基本统计资料做较为抽象的理论分析。当前语言产业发展迅速,及时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动向,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调查研究,则是进行语言产业经济贡献度研究的必要前提。语言产业调查需要收集产业个体或群体的微观数据,需要根据服务企业的类型,调查语言产业生产构成要素、企业市场分布、生产运作方式与成本等。在此过程中,要兼顾语言产品和语言服务的特殊性,关注语言需求,了解和把握消费者的语言需求状况,包括消费心理、消费需求、消费行为等,进而科学评价语言服务产业的价值与经济贡献度。

(三)进行科学的语言经济规划

针对语言经济和语言产业的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相关语言服务主体需要进行科学的语言经济规划(徐大明、李现乐,2009)。所谓语言经济规划,是从语言经济价值角度对语言资源的评价、选择、配置与管理,是针对语言经济行为和语言产业的语言规划。语言经济规划是语言功能规划的体现,也是语言资源理念在语言规划中的进一步落实。同时,语言经济规划也是对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语言经济行业和语言产业的管理。因而,相比传统的语言规划(如语言本体规划和地位规划)来说,国家层面的语言经济规划与社会经济规划有着更为直接的关联性,它是语言规划、国家语言战略与社会经济规划的交叉领域。科学有效的国家层面语言经济规划能够引导语言经济和语言产业的健康发展(李现乐,2011)。

做好语言经济规划,除了要有针对性地调查、掌握当前语言产业发展状况之外,还需要分析当前语言经济产业发展中的语言学和经济学的问题。例如:语言产业的发展受到哪些经济因素的影响?个人语言习惯、社会经济状况、国家语言政策对语言产业的影响有多大?如何处理方言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当前经济发展所要求的通用语普及与推广的关系?民族聚居区的民族语言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如何衔接?发展少数民族语言经济和语言产业的规律与国家通用语语言经济、外语语言经济的市场规律是否有差别?如何适应国际化、全球化的大趋势,合理规划不同语种的外语语言经济、语言产业?语言经济与语言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的关系?在社会意识层面,如何唤醒社会民众的语言经济意识和语言消费意识?这些都是和语言经济贡献度相关的问题,都是语言经济规划需要考虑的问题。

五结语

本文对语言服务价值的分析,重点关注的是语言的使用,是作为一种语言行为或语言现象的语言服务,而不仅仅是静态、抽象的语言本身,因而相关讨论多涉及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应用实例。语言服务的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的分析,让我们更为全面地认识语言服务及语言产业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多重作用与价值。就语言服务和语言产业的经济价值来看,目前尚有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从社会语言学、语言规划学及语言经济学等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综合考量。无论是外语还是母语,国家通用语还是少数民族语言,无论是专业语言服务还是行业语言服务,无论是显性经济价值还是隐性社会、文化、战略价值,都是语言的价值体现。科学评估语言经济贡献度,综合开发语言服务的多重价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有诸多理论问题需要思考。

摘要:从语言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受关注度和效益可量化程度角度,可以把语言服务的价值分为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专业语言服务和外语类的语言服务多体现为显性价值,行业语言服务和母语语言服务的价值多体现为隐性价值。语言服务的价值研究为语言经济贡献度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有效路径。语言经济贡献度研究需要关注多语种、多形态的语言服务,综合评估其多重价值表现。做好不同层面的语言规划和语言经济规划则是开发语言服务价值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语言服务,显性价值,隐性价值,语言经济,经济贡献度

价值贡献度 篇2

人类的历史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创造了历史,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它们集中反映了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等时代精神和传统美德,也许无数思想家和哲学家们包括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着,什么是人生?怎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人生,是一个人生存、生活在世上的时间岁月。在这段岁月里,有追求,有渴望,有奋进,有奉献,它伴随着我们的人生。正因为世间有多种多样的人生追求,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于是,不同的选择,构成的是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形成的是不同的人生价值。在一个人的生命旅程中,人们可能无法找到计算人生价值的公式,但是人生的价值却在人们的所作所为中悄悄形成。

有人说“人生就是贡献”,也有人说“人生就是索取”。这是从人的价值来说的,生活中奉献与索取总是同时存在,有奉献必有索取,有索取必有奉献。奉献是个人对社会的付出,索取是社会对个人的回报,它们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奉献是索取的前提,索取是奉献的结果;奉献第一,索取第二。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看重自身价值,片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忽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个重要的内容。有的人甚至错误地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索取,而不在于创造,索取的越多,价值就越大,这种观点是极其荒谬的。因为个人存在于社会之中,个人的需要离不开社会的提供。如果人人都去索取,而不去创造,那样一来人类还能存在下去吗?社会还能发展吗?

雷锋叔叔曾这样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他是一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所做的贡献都是一点一滴,都很平凡,但就在无数的为人民服务的平凡事迹中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人生。可见,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社会所认同的最高价值。俗话说:与人玫瑰,手有余香。人在奉献中,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乐趣,甚至说,奉献比索取更能给人们带来快乐。

所以,我们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奉献和索取,让它引领我们的人生向着正确的方向航行。当然,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观都会有所不同,而最主要的,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多贡献、少索取,是我们这个社会所提倡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尽力为社会作了贡献,其人生就是有价值的,必然会得到公众的敬意和社会的尊重。

无私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主旋律。短暂的人生要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必须始终把贡献摆在首位。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多,他的价值就越大,人生就越有意义。作为一个大学生,就更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时代要求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以后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品质。所以,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

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研究 篇3

【关键词】无形资产;企业价值;经营业绩

无形资产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而且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价值,防止被他人恶意收购。过去我国企业主要关注有形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当前研究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相关性,有助于企业重视无形资产的作用,优化无形资产的配置比例,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

《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广义的无形资产主要是指那些无实物形态的,体现为拥有某种法定的技术或权利,如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和商标权等,甚至扩展到企业的声誉、品牌形象等方面。会计上的无形资产通常为狭义的概念,主要指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商标权和商誉等。

企业价值的定义是企业以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为基础,以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进行折现后的现值。企业价值的高低体现了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强弱。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变的前提下,企业的整体价值越大,股权资本的价值就越大,其股票价值也就越高。

二、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贡献中的作用

无形资产通过整合有限的资源、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以及密切客户关系等,实现了企业的既定目标,是企业价值不断增长的推动力。刘媛(2015)对美国资本市场进行了研究,从横向比较来看,无形资产的增长远高于有形资产的增长。从1980-2010这30年间的数据显示,有形资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08%下降到11.45%,增幅为-2.63%。而无形资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18%上升至3.79%,增幅为1.61%。从纵向比较来看,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在成倍的增长,从美国S&P指数来看,1980年这一数值为135.8点,而到了2010年,这一数值达到了1997.16点,增幅近15倍,这还不包括在此期间发放的现金股利。由此可见,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三、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贡献的相关性研究

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管理层和投资者们也逐渐开始重视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投入产出分析也开始成为他们做出重要决策的参考标准。巴斯和科林斯(2009)研究了从1991年到2009年的澳大利亚的上市公司数据,他们发现在这期间,这些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重估价值和其股票回报率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邵红霞(2012)根据2008到2012年我国上交所769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通过股票价值回报模型进行验证,得出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与其无形资产的规模成正相关的关系。尹胜柳(2013)利用EVA经济增加值和奥尔森模型,按照行业大类,研究我国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与其无形资产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大多数的行业里,二者都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仅在少数的农林牧渔行业呈现负相关关系,产生这种情况原因主要是农林牧渔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这些企业投入的无形资产对股价的推动作用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企业的无形资产与其经营业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亚伯拉罕.奥特温吉(2011)研究发现,企业在投入无形资产后,其收益率并不会立即提高,一般都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滞后期在3年左右。相反在刚刚投入无形资产的第一年,收益率反而会下降。到了第二年,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是很明显,到第三年时,两者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内学者也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此类分析,陈德智(2012)搜集了沪深股市1342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企业投入的无形资产与其经营业绩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时滞性,滞后期为2-3年,在2-3年以内,两者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在其后的时间段内两者呈现了明显的相关性。由此得出,企业投入的无形资产与其经营业绩之间会有一定的时滞性,滞后期过后,两者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我国学者针对不同种类的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业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韓士专(2012)以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发现土地使用权与高科技企业的股价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而与房地产业和运输业是正相关的关系。技术类无形资产与高科技企业的经营业绩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技术类无形资产投入后的三年时间里,其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是逐年加强的。

四、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我国企业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投入的力度较小。过去我国企业资产管理主要偏重于实物资产的管理,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建立了较为全面的管理体系。但是由于无形资产多数不具备实物形态,加上管理层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的欠缺,都导致了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小。

第二,我国企业对无形资产的保护不够。由于企业管理者对无形资产的自我保护和风险防范的意识较弱,同时缺少保护无形资产的制度和体系,造成我国企业的无形资产出现了严重流失的情况,商业机密被窃取或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我国企业的声誉造成严重的影响。

第三,我国企业对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做得不全面。管理者对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的认识不够,对无形资产的利用程度不够,尚未意识到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无法充分的发挥无形资产的促进作用,使之转化为有形的生产力,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2.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一,加大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优化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配置比例。参照有形资产的管理,梳理无形资产的基础信息,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建立全面系统的管理体系。加强无形资产的存量管理和增量管理,保证账账相符。根据当前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情况,科学准确地评估无形资产的当前价值、预期收益以及待摊年限等,进一步提高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提升价值贡献度。

第二,加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和保护力度。在法律保护方面,我国已经构建了保护无形资产的法律体系,但这一法律体系仍需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在企业内部管理层面上,应制定相应的保护无形资产的规章条例,并开展无形资产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设置相互监督的岗位职责,形成科学高效的监督和审核机制,同时与无形资产相关管理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加大对无形资产泄密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杜绝商业机密以及核心技术泄密情况的发生。另外,要完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防止因关键管理人员的离职导致无形资产的流失和减值。可以将无形资产的保密工作纳入到对管理层或经理人的考核体系之中,促使管理层或经理人重视无形资产的保护工作。

第三,提高无形资产的转化利用效率。根据企业拥有的专利权、土地、商标权和著作权等无形资产实际情况,全面构建无形资产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选择合理的财务指标以及非财务指标,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反映出无形资产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在提高企业知名度、占领市场份额、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不断地挖掘无形资产的巨大潜质,为企业的保值增值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迈克尔.皮特:《竞争的优势》,陈小悦译,北京:华厦出版社,1997年第2版:16-18.

[2]方红星:《公司动机、审计师声誉和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会计研究》,2012年第2期:34-41.

[3]汪英:《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综述—基于无形资产会计确认》,《财会通讯》,2015年第3期:103-106.

[4]李志军:《货币政策、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债务融资》,《会计研究》,2011年第10期:24-30.

作者简介:

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贡献计量探讨 篇4

关键词:人力资本,价值贡献,风险

从1962年贝克尔在《人力资本投资:一种理论分析》一书中首次对人力资本价值进行计量到现在,理论界与实务界仍未能找出一种合适的计量人力资本价值的方法。人力资本的存量不仅可以作为国家制定战略时的参考,更可帮助企业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企业是经济的最小单位,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何准确衡量企业中人力资本的价值,不仅关系到企业薪酬的制定、员工的努力程度,而且关系到企业的治理结构,从而影响利润分配。所以,对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进行计量意义重大。

一、企业人力资本的性质

周其仁(1996)认为,企业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一项合约,人力资本应该与非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是大势所趋。传统观念认为,各种人力资本在企业中受到不同程度的监督与激励,监督与激励程度受到人力资本存量大小的影响。由于人力资本存量大的所有者与物力资本所有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而监督成本较大,故适合用激励机制代替监督机制;人力资本存量小的所有者从事基础工作,没有涉及到高深的专业知识,所以监督成本较低,故适合用监督机制代替激励机制。以传统理论为指导的企业总受到员工工作积极性低、满意度低、流动率大等问题的困扰,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已经受到各种挑战。只有让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与自己价值相称的收入才能减少企业内部各种无效率的行为,才会进一步提高其满意度。

工资收入不代表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马克思在揭示劳动力价值时指出,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马克思在揭示工资的本质时说,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它只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工资是雇主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劳动力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主要用以维持劳动者的日常生活及提升劳动者的技能,并没有反映出劳动的全部价值。工资与劳动者创造的价值是有差距的,工资不能代表企业内人力资本的价值。

企业内部不仅仅存在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单一合约,而且存在着人力资本内部之间以及其与物力资本之间的多项合约。假使企业内部各合约方的价值已知,并且可以按其自身价值分配企业剩余,也会产生无经营决策权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与具有经营决策权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矛盾。企业中具有经营决策权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掌握着很多的企业经营决策信息,而且各项决策由他们制定,但决策失败的风险却由整个企业承担,从而影响各契约方的真实价值收益。无经营决策权的人力资本所有者通常不愿接受这种不公平待遇,不愿承担这种风险,所以企业中具有经营决策权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企业所有其他人力资本所有者订立了契约,不愿分享风险就只能得到少于其个人人力资本价值的固定收入;如果愿意承担风险,则可以得到超出个人人力资本价值的收入,即可分享企业剩余。

二、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式

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以及产品市场因素(即消费者的随机需求以及环境的不可控因素)影响着企业的产出,这四个因素也影响着群体人力资本价值贡献。在企业中,人力资本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由人力资本所处的职位、工作绩效和内部风险导致。

1. 群体人力资本价值贡献计量。

企业群体人力资本的价值与企业物力资本的价值密切相关,这两部分资本共同为企业做出贡献。企业的群体人力资本主要受到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区域和产品市场风险这几个因素的影响。

在企业中,人力资本的价值是未知的,因此很难计算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比例。国内很多学者用道格拉斯函数从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投入的角度来计算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比例是不妥的。因为人力资本的投入并不等同于其价值,人力资本投入与其价值之间存在投入效率问题,即这些投入是否被人力资本所有者很好地接受。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接受能力受到其态度、动机、个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人力资本的投入与其价值存在偏差。

在企业中,物力资本的价值可从企业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企业的物力资产主要指企业所有参与运营的资产,包括各种无形资产),而企业的人力资本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另外,企业每年创造的价值都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反映出来,即息税前利润与所有员工工资之和,这种价值是由企业所有人力资本的真实价值与所有物力资本的真实价值共同作用的结果。

假设企业人力资本价值每年的增加率为g,人力资本在基期的总价值为R,物力资本总价值为W,物力资本利润率与人力资本利润率分别为α、β,企业近几年(从基期算起)的利润为Ht(此处利润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所有员工工资之和)。构建人力资本群体价值模型如下:

其中:k1表示本企业所处行业平均利润率与所有行业平均利润率之比;k2表示企业的利润率与所处行业平均利润率之比;k3为本企业所处的地区平均利润率与本区域的平均利润率之比;k4为企业本期利润率(年末利润率)与近几年平均利润率之比。W和Ht可取近三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从而模拟出最优的α、β、R和g。

由于人力资本的价值并不等于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贡献,所以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参与分配的比例应按照其贡献的比例计算:

在上式中,覫t为人力资本在第t期与物力资本分享剩余的比例。

以上模型的特点有: (1) 较为客观地反映出人力资本价值与物力资本价值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并不是通过对人力资本投入间接反映出的,而是通过它们分别对企业的贡献计量出来的。 (2) 客观反映出企业内部人力资本价值R的贡献βR (1+g) t;考虑了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增加量;企业产出是人力资本存量与非闲置物力资本所有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本模型也存在一些假设: (1) 人力资本增加率不变; (2) 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没有全部涉及到; (3) 人力资本的价值不能够直接测量出来,只能测量其贡献; (4) 企业的销售收入减去当期各种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恒为正值。

2. 个体人力资本价值贡献计量。

人力资本群体价值的计量主要考虑影响企业的因素,区分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价值贡献,但并没有考虑人力资本内部的差异,即各种类型人力资本的价值怎么影响它们分享的剩余。笔者认为,前文分析的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愿承担的风险因素以及人力资本存量是影响个人在企业中分享剩余的份额的主要因素。

在企业中,人力资本存量并不一定会给企业带来价值,只有员工做出与企业目标相关的贡献时才能产生价值。企业用绩效指标来引导员工的行为,使其发挥对企业有贡献的人力资本价值。因此,在衡量员工个人人力资本价值时,员工绩效必须考虑;同时,不同层级的职位绩效指标要求的能力各不相同,层级越高的职位,要求的人力资本存量越大,即完成绩效标准所需要的人力资本价值越高。因此,职位的高低也应是衡量人力资本价值时要考虑的因素, 不同人力资本的风险承担能力会影响其分享的剩余。以上人力资本风险包括:

(1)人力资本专用性风险。员工在企业中会逐渐形成企业专用性的人力资本,这种人力资本只有在本企业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到其他企业去工作这种人力资本就会不复存在。人力资本专用性增加了员工跳槽换工作的成本,把员工束缚在企业中。

(2)人才市场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由职业经理人市场配置;技术型人力资本与管理型人力资本分别由技术人才市场和管理人才市场配置;而简易型人力资本则由劳动力市场配置。对人力资本而言,这本身就意味着市场的考验。同时,由于人才市场的存在,使人力资本时刻承受着被淘汰的压力。

(3)员工需求层次风险。需求层次越高的员工,可能越不在乎低层次的需求,因为低层次的需求已经得到大量满足,即使丧失一部分,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例如,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物质收入颇丰,即使由于经营失败导致收入下降,也不会大大影响他们的生计;而普通员工对基本物质需求很看重,因为他们要靠这些收入维持日常生活的开支。所以,越是高层员工越愿意承担这类风险。

(4)经营信息不对称风险。中高级管理型人力资本承担确保整个企业高效运行、取得良好业绩的责任;中高级技术型人力资本也承担着为企业生产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指导、强化产品研发的责任;但是,一般人力资本很难参与企业的决策,由于没有直接参与非程序化的决策,他们只能掌握非常有限的企业信息,较难知晓企业的内部经营状况。此时,一般人力资本不愿意承担此种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经营风险,他们愿意让渡一部分人力资本价值来换取稳定的收入。

我们构造一个模型,首先选取基准人力资本价值(平均人力资本价值)R/n, R为某期人力资本的总价值,n代表企业员工的人数。然后分别确定员工n的职位相对价值。其中:Pn为员工n的职位层级数,为企业平均职位层级数。接着,确定员工n的绩效其中,Fn为员工n绩效考评得分,为员工n所在相同职位的所有员工绩效考评人均得分。最后,再依照以下步骤确定员工n的相对风险系数λn: (1) 找出风险因素,即上面论述的人力资本专用性风险f1、人才市场风险f2、员工需求层次风险f3和经营信息不对称风险f4; (2) 确定每种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别记为w1、w2、w3、w4,其四者之和为1; (3) 对每种风险因素评分。本文把每种风险因素归为五类,即高、较高、一般、较低、低,分别赋予分值数,如右上表所示。

考评人员的确定:本企业所处行业的专家、行业同职位不同企业所有员工、员工的同行、上级和下级给出的员工n四个因素的考评分数分别为Snf1、Snf2、Snf3和Snf4,员工n的绝对风险系数为从而确定相对风险系数即员工n的加权风险得分与企业员工平均风险得分之比。

实际上, 要求满足每个人蒡Nn=1蒡Nn=1蒡Nn=1力资本应该享有的剩余则根据其对企业的贡献来区分。

员工n分享企业剩余为:即Jn·Gn·λn·Rt/N。

其中:Rt抽象为企业内第t期的人力资本总量。

本文探讨了以人力资本价值为基础的企业剩余分享模式,建立了群体人力资本价值模型和个体人力资本价值模型,比较客观地测算出人力资本按照其价值贡献大小应分享的企业剩余份额。在本文建立的群体人力资本价值模型中,只要输入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便可以反映出群体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此外,本文基于企业内部人力资本的差异性,构建了个体人力资本价值贡献模型,在此模型中,根据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职位、绩效与风险三个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测算出单个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份额。

参考文献

[1].樊培银, 徐凤霞.关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探讨.中国工业经济, 2002;3

[2].杜兴强, 黄良文.企业家人力资本计量模型探讨.中国工业经济, 2003;8

[3].李世聪.人力资本按贡献价值统计计量研究的创新.统计与决策, 2006;11

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一 篇5

教学方法:质疑、例证、讨论,读议讲练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导入新课: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片断。

价值贡献度 篇6

【关键词】物流能力;区域经济;贡献与价值评价

一、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和其带来的贡献作用

1.物流能力能够全面提高区域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水平

区域经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结果,从目前全球化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完全可以归因于全球经济分工发展的结果,在经济分工不断明显的情况下出现了一系列经济共生的现象:商品贸易之间的依存度不断上升、互补性不断提高、经济结构多样化、商品化和市场化、内生比较利益增加、市场集中度也呈上升的趋势。从客观上来说,区域经济的分工细化需要全面提升协作化发展,这就需要提高区域之间的物流能力,进而提高区域之间的协作效率,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物流的现代化使得被运输的商品在起始地和目的地之间的传输速度大为增加,可以使得企业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所以区域物流能力系统对于区域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水平的具有重大意义。

2.物流能力可以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物流能力都有着相应的产业结构的存在,在《中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中系统性地对“物流—复合产业”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在本书中明确指出:物流业应该说是一项复合型的产业,其不仅具有独立产业部分结构,如运输业等,还又有特殊产业形态,例如货主物流业。物流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带动多个方面的进步,例如,物流装备制造部门、物流系统业等等,以上这些方面的快速发展,能够比较快速的提升物流工作的效率,从而使得物流产业进一步优化。物流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使得区域性经济快速发展,比如交通、通讯、信息等诸多方面,还能够拉动钢铁、煤炭和制造业等诸多行业的需求。物流能力的提升还能对本地区的商业、供销业等诸多物流活动产生经济方面的影响,使区域内各类经济活动效率得到提高。据此可以看出,物流能力可以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二、提升区域内的物流能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建议

1.宏观层面的政策措施

(1)破除区域割据,全面系统规划物流发展前景

物流能力主要涉及到物流主体、客体和载体3个不同方面,是3个不同方面的整合,但是在目前中国经济领域当中,物流系统的功能很难得以充分发挥的原因就是地区分割和部门分割(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管理的部门分割)的阻碍。各地政府在进行地域内物流建设时,需要将物流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统筹规划发展。

(2)强化资金投入,全力提提升物流领域经济效益

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依赖性是比较高的。并且从长久的发展状况看来,中国有关不么对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设施面积规划和物流机械设备的投入等非常的不足,特别是在一些西部偏远的地区,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总量偏低使得物流增长很难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造成了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不能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3)加强政府的指引作用,提高物流能力的同步发展

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在政策上对物流产业给予支持。由于天津是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心,并且天津将物流的发展作为对经济进行调整的一项关键措施;上海市列出了四大新兴产业,分别是新材料、环境保护、现代物流、生物医药,将现代物流作为新兴四大产业之一,可见发展现代物流对于区域经济的巨大作用。深圳市将现代物流和高新技术与金融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2.物流微观层面的相互协调

(1)提高企业之间合作力度,加快区域内物流业协调、全面发展

由于很多区域内货源基本上是相互雷同的,这样在无形当中就加剧了区域物流产业竞争程度。因此各个地区要全面科学管理和规划物流产业,改变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小农生产意识,严格按照现代分工理论,对物流资源进行规整,并进行物流园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从而依靠信息互动、资源共享搭建物流发展平台。然后依靠物流市场和投资市场的合作,全面促进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物流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交流,全面提高西部自然资源高的开发,最终能够现通过代物流系统方面的建设,使得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

(2)组建物流服务联盟

进行区域合作是关键的发展步骤,通过交通、航空、信息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结,推动物流合理化发展,节约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协调。

三、总结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物流能力对于中国区域经济的意义是非常大的,物流能力高的东部、中部地区在经济发展层次和产业结构上明显优于西部地区,而且极大的节省了社会资源,因此中国应该大力发展物流业,在全国范围内提升物流能力,促进中国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仇云杰,仇洪根.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1期.

[2]胡玲玲,黄良芳.柳州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11期.

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贡献程度研究 篇7

随着对知识是企业价值创造源泉的观点的接受, 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用智力资本理论解释企业市场价值与记录在会计账簿上的企业账面值的差额。智力资本理论认为, 企业市值与面值的差额是企业的智力资本 (Sullivan, 1996) , 是由一系列可供企业支配的、未在企业传统财务报告中列示的无形资产组成, 资本市场在评价企业价值时认可了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智力资本研究的先驱者Sveiby and Risling (1998) 提出了近30个测量智力资本模型, 所有模型都暗含了企业市值和面值差额由企业“无形资产”创造的观点。这些“无形资产”是企业专有的、特殊的、排他的内部资源, 被命名为智力资本。Johnson (1999) 提出公司市值由两大部分形成:财务资本主要形成企业的有形价值, 智力资本主要贡献于企业的无形价值。在知识经济环境下, 智力资本对企业市值的贡献通常大于财务资本的贡献, 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源泉。Roos et al (2001) 、Edvinsson and Malone (1999) 研究认为企业市值与面值的差额只不过是企业的“隐藏价值” (Hidden value) , 即企业的智力资本。Roos et al以《财富》评出的1997年美国最大市值的前5家公司为样本, 以公司市值与面值差额与市值的比率 ( (MV-BV) /MV) 测量公司的“隐藏价值”。研究表明, 样本公司的隐藏价值比率的平均数高达84.6%, 即2/3以上的公司市值没有在传统的财务表报中反映出来。因此建议管理者应加强对被“隐藏”的企业智力资本的管理, 因为智力资本才是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源泉。Luis Enrique Vallladares Soler et al (2007) 以《财富》评出的2005年美国最大市值的前10家公司再加上Roos et al在2001研究中选取的4家公司共14家公司为样本, 验证和分析智力资本对公司“隐藏价值 (MV/BV) ”的解释程度, 发现企业“隐藏价值”的60%可由智力资本及企业特有的无形资产解释。因此, 应加强对企业智力资本的管理。还有学者试图从其它角度探寻市值与面值差异的原因, 如Brealey and Myers (1996) 认为公司面值反映企业过去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历史成本, 反映企业过去的绩效;而市值是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反应, 未来盈利能力由市场评价。这种观点试图从市值与面值的特性来解释两者之间的差异, 但却较少考虑两者的相关性, 因此忽略了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对未来盈利能力的贡献。会计领域将企业在并购时购买方愿意支付的并购价与被并购方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异确定为商誉, 将形成商誉的主要原因解释为企业独特的地理位置、声誉、特有的技术、客户等等, 即被并购方“特有的优势”是造成购买方愿意支付差价的主要因素。但商誉仅是企业在进行合并会计处理时设置的一个账户, 并不能完全解释市值与面值巨大差异的原因。

二、研究设计

(一) 理论模型

为了更好地说明企业市值与面值差异的成因, 本文借鉴了Ohlson (1995) 提出的著名的剩余收益模型 (Residual income model) 。该模型认为, 企业的权益价值是企业的财务信息和未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其他信息共同影响的结果。后来的研究者们 (Trueman et al, 2000;Yang et al, 2003;Liang and Yao, 2005) 拓展了该模型, 构建了同时包括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以反映那些被忽略的企业隐藏价值的定价模型:MVt=β0+β1BVt+β2NIt+β3NFt… (1) 。式中, MVt表示第t期的普通权益的市值, BVt表示第t期的普通权益的面值, NIt表示第t期的净利润, NFt表示第t期的非财务信息。因MV/BV能直观反应市场对企业净资产的认可程度, 所以本文采用此比率来表示企业市值与面值的差异, 即企业的“隐藏价值”。由方程 (1) 推出本文的基本理论模型:。本文将非财务信息细分为企业特有的、内部非财务信息和企业外部非财务信息。内部非财务信息即企业的智力资本信息, 外部非财务信息主要指那些对所有企业或者性质相同企业隐藏价值都有影响的如经济周期、行业结构等外部因素。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和探查财务信息和外部非财务信息对企业隐藏价值的影响程度, 倒推出内部非财务信息对我国上市公司隐藏价值的有效解释程度。

(二) 研究假设

由方程 (2) 可知, 企业的隐藏价值与企业的财务绩效正相关。得出本文的第一个假设:

假设1:企业的财务绩效越高, 企业的隐藏价值越大

David Frykman (2002) 强调经济周期、行业结构等外部因素对企业权益价值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用企业的历史权益乘数 (MV/BV) 评价企业价值时, 必须根据企业所处的时期调整相应的乘数值。Luis Enrique Vallladares Soler (2007) 验证了美国公司的隐藏价值与美国经济周期存在相关关系, 即经济周期处于波峰时, 市场倾向于高估企业的市值, 当经济周期处于波谷时, 市场倾向于低估企业的市值。基于此, 提出本文的第二个假设:

假设2:企业的隐藏价值与国家的宏观经济周期相关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行业被市场的高估程度远远的高于其他行业。如2002年美国IT行业的隐藏价值 (50) 远远高于所有行业的平均水平 (3) , 2005年服务业的比率 (8.81) 远远大于制造业的比率 (3.26) 。Robin Berglund et al (2002) 验证了制造业、生命科学、房地产和IT行业隐藏价值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和其他行业相比, 市场有可能对某些行业的所包含的共同的、特定的无形资产的认可程度高于其他行业, 倾向于高估该行业的价值。基于此, 提出本文的第三个假设:

假设3:企业的隐藏价值与企业所在的行业相关

(三) 变量选取与定义

根据回归模型, 本文选取如下变量: (1) 隐藏价值 (MV/BV) 。本文的隐藏价值是指企业市场价值 (MV) 与账面价值 (BV) 的比值。市场价值是指公司的权益价值, 是公司所有股票市场价值总额, 等于公司流通在外股票数乘以股票的市场报价。企业面值是指总资产减去总负债, 即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以及本文研究目的, 本文的企业市值为A股流通总市值, 计算如下:市场价值=流通A股的股数×年末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 (2)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波动, 是GDP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从1990年我国正式建立资本市场以来, 我国共经历了三个经济周期:1990至1999年为第一个周期, 其中扩张期2年 (1991-1992年) , 收缩期7年 (1993-1999年) ;1999到2001为第二个周期, 扩张期1年 (2000) , 收缩期1年 (2001) ;2001至今为第三个周期, 经济高速增长的扩张期。 (3) 财务变量。方程 (2) 中财务变量主要是指企业的获利能力, 即净资产报酬率 (ROE) 。净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年末净资产

(四) 样本选取

借鉴Roos et al (2001) 和Luis Enrique Vallladares Soler (2007) 等的研究, 本文选取了在沪深两地上市的2006年我国A股流通市值最大的前30家上市公司, 剔除只有一家上榜公司的行业及金融、证券业。同时为了突出知识密集型行业———信息技术产业和其他行业的对比, 本文加选了排名79、80名的两家信息技术产业的公司共1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上市年度起到2006年共151个样本量。按照CSRC行业分类标准, 样本包含的行业有石油天然气行业、饮料 (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 制造业、黑色金属制造业、交通运输辅助业、信息技术业及房地产业。文中的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巨潮资讯网;经济增长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部分数据经作者计算整理而得。使用Excel、SPSS13.0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结果见 (表1) 。由 (表1) 可知, MV/BV的最小值为0.85, 低于1, 这说明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值低于该企业净资产的价值;MV/BV最大值为14.06, 是最小值的15倍以上;MV/BV均值达3.5921。这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市值与面值差异现象不但存在, 而且波动幅度较大。

(注:在计算隐藏价值时, 本文考虑了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和流通股本的差异。)

(二) 各行业均值比较

(表2) 显示出各行业MV/BV差异较大。饮料制造业 (4.6264) 和信息技术业 (4.3061) 的隐藏价值的均值是黑色金属冶炼业 (1.9068) 的2倍以上。为了更好地说明所选公司MV/BV的变化情况, 本文按行业对每个公司的MV/BV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见图1-图6) 。 (图1) 列示的是我国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历史悠久的三家著名上市公司的MV/BV的变化。由图可知, 三家公司各有自己的变化轨迹, 但是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三条曲线都是在1998、1999年下降, 2000年略有回升, 2001年开始又下降, 2002年后稳中有升, 直到2006年达到了最大值。该行业MV/BV在2-14间波动, 幅度较大。 (图2) 是四个来自信息技术业的著名企业。总体看来各公司的MV/BV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999-2000年上升, 2001-2003年持续下降, 2003年后的基本态势是在1-4之间稳中有升。但不同年度各公司的MV/BV差异现象严重, 如1998年同方股份MV/BV比率达到最高点, 浙大网新却几乎在最低点, 同样差异情况还出现在2001、2002等年度。中国联通的MV/BV明显低于其他三个企业。该行业的隐藏价值波动幅度较大, 在1.5-10之间。 (图3) 是房地产行业, 两个公司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1998-2000年持续上升, 2001年开始下降, 这种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3年, 2004年开始稳步回升直到2006年止。金融街在2000年达到最大值。 (图4) 是传统的黑色金属制造业。总体上看, 传统的制造业MV/BV没有明显的持续上升或下降趋势。和其他几个行业相比, 黑色金属制造业的MV/BV波动无规律, 也没有明显趋势, 且上下波动范围小, 基本上集中在1-3之间, 均值明显低于其他几个行业。 (图5) 和 (图6) 分别是交通运输辅助业和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由 (图5) 可知, 上港集团的MV/BV波动较大, 没有明显的持续上升或下降趋势, 而上海机场的MV/BV从2001年开始却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石化从2001年到2006年MV/BV的波动范围不大, 基本上就在2-3之间变动, 海油工程从上市起MV/BV则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这4家公司MV/BV都在2006年达到了最大值。综上所述, 各公司的MV/BV比率在各年度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不是一个固定的或有规律变化的值, 因此有必要结合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研究隐藏价值比率波动的原因。其次, 有相似经济行为的公司有基本相同的波动趋势和范围, 这说明资本市场可能对某个行业特定的无形资产给予相同水平的认可。第三, 从总的发展趋势看, 饮品行业、计算机通讯行业、交通运输行业1998、1999年的MV/BV下降, 在2001年略有下降后, 从2003年开始都出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房地产行业、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从2003年开始也出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有理由相信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影响市场对所有企业价值的评估程度。

(注:**、*分别表示双尾检验显著水平为1%、10%)

(三) 分层回归结果

为了进一步验证小样本数量企业与我国整体经济周期发展的相关性, 本文运用Luis EnriqueVallladares Soler (2007) 构建的用三次多项式表示潜在经济周期的函数关系验证上述样本数据和经济周期的关系。函数如下:

本文对行业设立了5个虚拟变量V1、V2、V3、V4、V5。虚拟变量Vi是以信息技术业为基础水平, 分析房地产业 (V1) 、饮料制造业 (V2) 、金属制造业 (V3) 、交通运输业 (V4) 和石油天然气 (V5) 与之相对比的结果。为了能较准确分析各因素对企业隐藏价值的影响, 本文采用经济周期、行业和财务变量分层依次进入方程, 回归结果如 (表3) 。可以看出, 3个回归模型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尤其当ROE进入到回归方程后, 调整的R2和F值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回归验证了ROE和企业的隐藏价值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表3) 显示市场对企业资产高估或低估, 一部分可解释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当中国经济处于衰退期, 市场倾向于低估企业资产的价值;反之, 当经济处于扩张期, 市场倾向于高估企业资产的价值。但在我国, 经济周期对企业隐藏价值的影响较小 (单独用经济周期作回归, 调整后的R2也仅为4.1%) 。这可能因为我国资本市场建立时间较短, 公司的市值受其他诸如经济政策、投资者的心理预期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且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基本结束前, 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较小, 资本市场不足以反映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回归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假设3。与传统的重工业制造业、石油天然气相比, 市场更倾向于高估信息技术行业、饮料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市值。用智力资本的理论解释, 就是市场对某些行业尤其是高科技行业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的某些特定的无形资产或者说是智力资本的认可程度高于其他行业。

四、结论

本文主要验证在中国资本市场条件下, 企业面值与市值的差额是否全部能由企业内在的一系列无形智力资本来解释。实证结果显示, 公司市值与面值的差额中的一部分是由于总的经济周期对所有公司的影响引起的;有一部分代表了行业特性。然而, 上述的外部因素加上财务指标变量只解释面值与市值差额的很小的一部分内容 (调整后的R2=35.4) , 因此隐藏价值的很大一部分差异 (65%) 须从企业内部的非财务资源找答案。综上所述, 本研究验证了智力资本在企业创造价值中的关键作用。因此企业应加强对企业内部的、可控的、排他的战略资源即智力资本的管理, 充分发挥智力资本价值创造的源泉作用, 关注企业价值创造的内部因素以及产品和服务链上的增值活动, 从内部提升企业价值。本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1998年以前的样本量较少以及没有考虑智力资本自身的变化规律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摘要:本文基于剩余收益模型验证外部非财务信息, 对我国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我国上市公司面值与市值差异可归结为经济周期等外部非财务信息的影响, 资本市场也倾向于高估某些行业企业资产的价值。但所有这些外部非财务信息加上企业财务信息对差异的解释程度较低, 这从侧面证明了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源泉的作用, 建议企业加强对企业价值创造源泉的智力资本的管理。

关键词:智力资本,企业价值,经济周期

参考文献

[1]Edvinssion, L, Malone, M.S.Intellectual capital:realizing your company’s true value by finding its hidden brainpower.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1997.

[2]Petty, R, Guthrie, J.Intellectual capital literature review:measurement, reportingand management.Journal ofintellectual capital, 2000.

[3]Chun-you Tseng, Y Yeong-Jia James Goo.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corporate value in emerging market:Empirical study of Taiwanese manufacturers.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anagement, 2005.

[4]Chiung-Ju Liangand Ying-Li Lin.Which is more important Alife-cycle perspective.Journal ofintellectual capital, 2007.

[5]Roos, G, Roos, J.Measuringyour company’s intellectual performance.LongRange Planning, 1997.

[6]Bontis, N.Intellectual capital:an exploratorystudythat develops measures and models.Management Decision, 1998.

客户服务的价值与贡献分析 篇8

母公司设立全资销售子公司, 在当今集团公司管控模式越来越普遍采用, 全资销售子公司在母公司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但随着外部交易内部化, 如何避免交易内部化所导致的生产制造单元、销售渠道单元之间出现扯皮、推诿现象, 更好地衡量销售子公司对母公司的贡献是一个新课题。

为更好地贯彻实施A公司的发展战略, 进一步明确A公司在母公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拟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对A公司的价值和贡献进行科学地测评和分析, 以精确地掌握现状, 找出不足, 持续改进。

二、相关理论综述

A公司作为一家贸易公司, 其主营业务是为母公司的客户提供从订单到配货一条龙服务。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信息化的今天, 这种为客户提供服务已经成为价值创造过程的一部分, 这一点, 在哈佛商学院詹姆斯?赫斯克特等教授提出的服务价值链理论中得到充分的阐述。

服务价值链理论认为:利润、增长、客户忠诚度、满意度、获得产品与服务的价值之间存在直接、牢固的关系 (如图1) 。

服务价值链中各要素的关系为:

1. 客户忠诚推动企业盈利和增长。

忠诚客户对企业盈利及增长的推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降低成本。研究发现:争取一位新客户的成本是保留一位现有客户成本的5倍, 而且, 客户满意以致忠诚还可以降低交易费用、沟通成本。为客户服务的成本减少, 会增加企业盈利, 也为企业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2) 更多产品或服务购买。忠诚客户会增加购买产品或服务, 从而增加企业的收入。 (3) 获得溢价收益。实践证明:如果客户看重一家企业的服务, 会为那些服务支付额外费用, 因此, 企业会获得溢价收益。 (4) 口碑传播。经常接受企业服务而感到满意的客户会成为企业的“义务”市场推广员。提高回头率, 通过良好的口碑传播为企业带来新客户, 从而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收益, 还会为企业带来一些潜在的不可量化的收益。

2. 客户满意推动客户忠诚。

一方面, 满意的客户将会更长时间地支持企业, 会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 显示出更低的价格敏感性, 向其他人推荐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另一方面, 企业必须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让客户感到非常满意, 才能强化其忠诚感, 使其重复购买, 与企业保持长期互动关系。

3. 服务价值推动客户满意。

现代营销观念认为:营销的职能是为客户创造价值, 客户满意度是由其所获得的价值大小决定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 客户是有很强烈的价值导向的。客户所获得的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等, 因此, 增加服务价值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根据服务利润链理论, A公司的客户服务的确已成为母公司重要的价值来源之一。那么, 这种价值的大小该如何来衡量呢?目前, 有关子公司运营绩效测评的理论和方法较多, 实用中比较权威的一种绩效测评方法是美国供应链协会开发的供应链运营绩效评价模型 (SCOR, 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 它已普遍应用于不同工业领域中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运营绩效的评价。

SCOR模型从五个维度来测评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 即:交货可靠性、响应能力、柔性、成本以及资产管理效率, 具体如下:

三、A公司客户服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服务利润链理论, A公司的客户服务在为母公司主业发展提供跨地区、多功能、规模化、具有竞争优势和安全保障的一流销售服务方面, 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充分利用自身靠近用户、贴近用户、快速响应的优势, 致力于在母公司和用户之间架接起联结与沟通的桥梁, 全力打造安全稳定的产品销售服务供应链, 为母公司提供一流的增值服务。

同时, 随着A公司营销渠道的不断深化, A公司剪切加工配送中心也逐步体现出其对战略用户、终端用户的服务力度和服务深度。目前, A公司的剪切加工配送业务已遍及全国各地, 能够为客户提供各种个性化的加工, 准时配送以及库存管理服务。

在对A公司客户服务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时, 根据母公司主营业务的特点, 并借鉴SCOR模型所提出的各项指标, 提出分别从服务响应、经营绩效和满意与忠诚三方面, 来综合衡量A公司的客户服务价值, 具体指标构成如图2所示:

其中, 各项具体指标的内涵与测量方法如下:

(1) 订单周期:2009年、2010年客户在A公司订货花费的平均天数;

(2) 合同变更响应:2009年、2010年A公司对于客户变更合同所需处理的平均天数;

(3) 异议响应速度:2009年、2010年A公司对于客户异议处理的平均天数;

(4) 销售增长率:2009年、2010年A公司产品销售增长百分比;

(5) 利润增长率:2009年、2010年A公司利润增长百分比;

(6) 客户满意度:2009年、2010年客户对A公司的总体满意度;

(7) 客户保留率:2009年、2010年A公司保留合作关系2年及以上客户的百分比;

(8) 客户重复交易率:2009年、2010年与A公司交易4次及以上客户的百分比。

四、价值贡献率模型

通过组织专家研讨, 提出采用下列公式计算A公司在保持客户忠诚、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等对股份公司的贡献率:

其中:V表示贡献率

Wi表示各指标所占的比重

Ci是指各单项指标的贡献率

Ci=当年A公司各指标提高 (增加) 的百分比/当年A公司销售收入占母公司总收入的比重

以2010年数据为例, A公司客户服务价值评价中各单项指标对母公司的贡献率如表2所示:

为了衡量A公司对母公司的综合贡献率, 可选用层次分析法 (AHP) 来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组织专家打分, 得到A公司客户服务价值各指标重要度的判断矩阵, 见表3所示。

通过对判断矩阵计算, 可以得出各指标的权重为:

利用公式, 可以得出A公司在保持客户忠诚、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等方面对母公司的贡献率为17.65%。

五、结论及建议

根据贡献率测评结果可见, A公司对于母公司的贡献率为17.65%, 处于较高的水平。不过, A公司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异议响应速度和客户重复交易率方面对母公司的贡献较低。针对存在的问题, A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提升A公司在顾客异议方面的响应能力。对于顾客异议, 服务人员应立即采取行动。能为顾客做现场处理的应立即处理, 不能为顾客当场回复或处理的, 应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理与回复。

增加顾客的购买频次, 培育和提升顾客的忠诚。可向高价值的顾客提供定制化服务, 即企业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形式和规格的产品以满足顾客, 培育其忠诚。

摘要:为深入剖析全资销售子公司 (简称A公司) 对母公司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本文基于服务利润链理论和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 针对A公司主营业务特点, 提出从服务响应、经营绩效和客户满意三方面, 测评A公司在保持客户忠诚、提高母公司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价值。同时, 针对单项指标, 设计对母公司相应指标的贡献率测算模型, 并利用层次分析法, 得到A公司客户服务对母公司业务发展的总体贡献率。通过贡献率测算与分析, 可以科学地量化子公司的价值和贡献, 明确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为今后地持续发展提供改进方向。

关键词:服务价值,贡献率

参考文献

[1]徐远.服务质量及其绩效评价.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1

[2]李高朋.SCOR供应链运营参考模型.情报杂志, 2004.7

[3]赫斯克特等.服务利润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4]张淑君.服务管理的特性分析.中国机电工业, 2006.9

探析价值贡献模型的实践与应用 篇9

一、煤炭企业横向责任部门的经营管理现状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 普遍建立了“公司—矿井—区队—班组—个人”的五级成本管控体系, 实行了以划小核算单位责任优化主体为主导、以价格导向为纽带的模拟内部市场化体系, 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价值分配模式, 通过价值贡献额度来实现收益分成, 让创造价值的有收益、得实惠, 最大限度的提升价值贡献程度。

但作为横向责任的管理部门和人员因不直接创造效益, 管理效果的评价尺度不易把握, 造成管理弹性过大, “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比较普遍, 打消了管理责任部门和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薪酬分配正向激励导向欠缺

目前矿井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构成主要以“定量递减”形式发放, 且各类罚款与考核出现重复兑现的现象, 严重影响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会造成“干的越多罚的越多”的现象, 严重打消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薪酬分配定量标准不明确

因管理效果没有有效的尺度进行评价, 对经营业绩的效果也不能直观的体现, 造成管理人员薪酬分配的定量标准不具体明确, 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大部分矿井现行的管理人员薪酬分配机制及各项考核, 不利于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过多的强调了以行政管理压迫式分配导向, 从而出现管理人员薪酬分配“定量递减”现象的出现。

(三) 管理部门的横向包保责任主体不够细化

建立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经营指标责任控制体系, 纵向层面分解落实的比较到位, 但横向层面的包保指标过于笼统或责任不够细化明确, 造成“包而不保、包不能保”等诸多管理责任失衡的现象。比如说财务部门包保利润、营业收入、成本等指标。

作为煤炭企业而言, 横向管理部门的技术和现场管理优势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引导性, 直接影响着矿井的持续发展, 因此, 充分发挥横向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管理部门横向管理责任, 量化贡献考核、实现效益分享的市场化结算机制至关重要。

二、价值贡献利润分享模型的概念

所谓价值贡献利润分享模型, 是把横向责任部门对超额利润的贡献进行细分, 明确各管理部门相应的职责和对应包保指标的价值贡献边际效益, 实行超额累进式的分享机制, 有效衡量管理部门的管理价值, 促进其“算账搞经营、算账搞生产、算账搞设计”, 最大限度提高“生产管理、技术管理与经营效果的连带效应”, 规避管理部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管多管少一个样的不良现象。

建立价值贡献利润分享模型是在管理人员原岗效工资+绩效工资构成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与各管理部门主要工作职能和价值贡献大小的挂钩考核力度, 通过建立总额相对固定、分块进行考核的价值贡献利润分享模型, 逐步构建中层管理人员薪酬结构清晰、收入相对稳定、考核更加科学、方向更加明确的薪酬分配导向, 最大限度拓宽中层管理人员管理思维, 强化其生产经营管理意识, 变以往薪酬分配考核递减效应为自主提升效应, 为全面实现矿井年度生产经营指标奠定基础。

三、价值贡献利润分享模型的内容

价值贡献模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扩增量、提质量、盘存量、降本增效等, 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优化。

1.扩增量方面:煤炭企业的固定成本较高, 实际产量的边际贡献较大, 因此,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提高产量能够更加直接的获得收益。责任主体是与产量增产直接相关的安全、生产调度等管理线, 通过建立直观明了的超额累进效益分享考核体系, 实现超产、高产。

2.提质量方面:重点是煤炭质量指标, 包括块煤率、发热量、商品煤综合产率等指标, 重点从主煤流系统、煤炭洗选系统等出发, 对相关管理部门责任进行挂钩考核。

3.盘存量方面:一方面是盘活现有的实体资产, 建立台账管理, 夯实管理基础, 建立动态资源台账, “让固定资产动起来”、“让沉淀物资动起来”、“让有效资源动以来”。另一方面要盘活现有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方面重点考核出勤率、井下出勤率、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健全相应管理制度, 实行责任主体挂钩, 强化过程考核, 实现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效率提升。

4.节支降耗方面:在控制成本方面重点对发生成本的每一个作业环节入手进行控制, 通过作业环节细化核算、明确责任目标, 实现节支降耗与管理部门优化控制的直接关系, 提升成本管理与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的融合性, 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消耗。

第一, 设计优化方面:通过技术设计源头优化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消耗, 在原定基础上和满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进行的技术优化、断面优化、设备选型优化等进行经济效益评价, 重点责任部门是生产技术科、机电科以及分管技术、机电的相关领导, 提升“管生产技术同时管投入”的意识。让技术管理人员充分享受技术优化创造的价值贡献, 从而获取利润分享的成果。

第二, 修旧利废:对于煤矿企业而言, 因为材料消耗不构成产品实体, 修旧利废、回收复用工作至关重要。对大型材料等可以周转复用的材料应建立相应的表格台账, 在对区队实行市场化模拟结算的同时, 强化大型材料的周转复用工作, 通过周转复用率、修旧利废率的考核, 最大限度的提升专业科室的管理责任, 对超过创造价值的部分实行利润分享, 激发责任管理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 其他生产成本按照作业成本环节和成本要素进行“成本分布”, 明确责任主体, 细化考核措施, 划小横向责任科室的管理责任。

四、价值贡献的评价与应用

对企业创造价值的各项责任主体优化后, 关键在于如何进行评价和考核。评价的基础是细化核算, 因此, 引入边际贡献价值评价核算模型, 对各项管理行为进行量化核算, 提升直观的感知度。

边际贡献价值评价是指在增产、提质、降本增效的过程中, 每一项动因变动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比如每增产1吨对应的增加效益情况、块煤每增加1%利润增加多少, 从而让每个管理者对经营指标的创造能够获得非常直观的感觉, 通过价值贡献分享模型确定获得多少收益, 真正让管理人员参与管理、让管理人员融入管理、让管理人员通过管理获得收益, 最大限度的提升“管安全也管经营、管生产也管经营”的意识。

(一) 边际贡献价值确定的方式

1. 产量边际贡献的测算:每增加1吨煤炭产量带来的边际利润是多少, 同时, 按照工资结算政策, 对矿井能够带来多少工资结算收益等。对矿井而言, 因固定成本占比较大, 变动环节成本项目相对较低, 产量的边际贡献测算按照模拟值进行:

产量边际贡献 (元/吨) =煤炭平均售价×商品煤综合产率-按照标准提取的相应费用 (安全资金、维简资金、环境治理保证金、资源税等) -与收入挂钩的相应费用 (矿产资源补偿费、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

2. 煤质结构边际贡献, 包括块煤率边际贡献、商品煤综合产率边际贡献、高附加值综合产率边际贡献等, 以块煤率边际贡献为例介绍:

块煤率边际贡献 (元/百分点) = (块煤售价-块煤发热量×末煤大卡价值) ×产量/100

3. 成本类项目边际贡献, 重点介绍以下几种方式:

设计优化类边际贡献的测算:因矿井在生产过程中, 设计优化方面涉及采区布置、巷道断面设计、支护工艺及强度设定等多个方面,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通过技术方案的优化选择, 降低断面或强度, 或通过技术改造选型, 使用替代材料, 确保相同断面相同强度前提下降低成本消耗。以开拓巷道为例:

优化开拓巷道边际贡献=原设计方案×定额 (断面、支护工艺等) -新设计方案×定额 (断面、支护工艺灯)

设计优化边际贡献=∑每一项施工项目优化边际贡献

(二) 价值贡献利润分享模型的应用

1. 通过建立价值贡献利润分享模型, 可以实行管理岗位价值贡献对标排序, 营造比贡献、比价值的良性管理氛围, 把横向管理责任部门的评价指标可以量化考核, 让价值贡献来引导薪酬导向, 让正贡献的按贡献额得奖励、让负贡献的按照损失额受处罚, 实现管理水平、用心程度与贡献收益挂钩, 真正打破管理责任大锅饭的格局。

2. 通过优化横向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 完善薪酬导向, 实现管理人员工资是靠创造价值贡献“挣出来”的理念, 实施“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模拟市场化改造, 激发管理人员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通过价值贡献利润分享模型的建立, 按照模拟产品的方式进行细化核算, 实现成本要素与生产环节的成本分布包干, 可以有效的划小横向成本主体单元, 建立“模拟责任中心、模拟核算单元、模拟成本中心”, 通过规范管理流程, 有效明确管理责任, 科学核定边际贡献, 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消耗。同时, 通过建立价值贡献利润分享模型, 可以健全经济技术评价档案, 通过对一个采区、一条巷道、一个工作地点的投入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 可以有效实施经济技术一体化评价, 实现效益最佳。

五、注意事项

1.为确保各个管理部门价值贡献利润分享能够兑现, 作为煤炭企业要结合上级部门的工资结算政策, 通过着力构建“指标分解总量、市场收入总量、经营效果总量、工资预测总量、核发工资总量”“五量平衡”无缝对接环形闭合一体化管理机制, 逐步形成“指标围着成本转、市场围着指标转、效益围着市场转、经营围着工资转、工资围着导向转”的经营管理格局, 激发经营管理内生动力, 同时, 通过计划完成弹性的综合平衡调节, 确保在既有效益的情况下获得最高的工资结算额度。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对横向价值贡献部门进行薪酬兑现, 从而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规范科目核算体系, 细化作业成本过程成本核算, 实现“成本分布”, 提高数据的精确水平, 确保价值贡献核算客观、数据准确。

价值活动对房地产企业的贡献 篇10

价值链理论 (Value Chain) 产生于1985年, 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 (Michael E.Porter) 在《竞争优势》中初次提出, 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建立了“价值链”模型。

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认为, 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经营、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 并在特定业务中将企业分为九种与战略有关、能创造价值和成本的相关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 企业的价值创造就是由价值链中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通过对企业价值链模型的分析, 可以找出企业的核心能力, 并帮助企业进行有效地资源分配。任何一个企业都能以价值链为分析基础思考如何在每一个企业价值活动上寻找降低成本或创造差异优势的战略作用, 同时进一步分析本企业价值链与其他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 寻找可能的发展机会。

二、房地产企业价值链构建

通过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流程, 结合波特的企业价值链理论以及对目前国内外房地产企业价值链相关文献的研究, 构建了房地产企业价值链模型, 见图1。 (图1)

(一) 基本活动的主要内容

1、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是房地产企业开发过程的第一个环节, 主要是房地产企业寻找投资机会, 在对目标项目的背景、条件、市场状况进行初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投资机会分析;之后通过详细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 确定项目初步策划方案, 并对其进行融资分析和可行性分析, 最终获取土地使用权的过程。

2、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是指基于项目的市场、环境、主题、风格、户型定位对房地产项目的规划结构、建筑布局、空间形态、建筑风格、内部平面布置和空间结构、交通组织、绿地景观以及周边环境相互关系的设计。规划设计实际是将项目的市场定位、环境定位、主题定位、风格定位及企业的经营理念用建筑语言系统表达出来。

3、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是房地产产品的生产过程, 是将投入的各种生产资料转化成为产品的过程, 投入的生产资料包括土地、资金、环境、设计、生产设备、建筑材料等。通常房地产企业并不直接从事房屋的建设和安装工作, 而是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合适的建筑施工方、材料供应商等单位进行生产建设。工程建设按工作时间和内容分为三个步骤:招投标选择建筑施工方、项目施工监督管理、竣工验收。

4、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将企业产品转换成现金流, 是房地产企业回笼资金、实现利润的关键活动, 主要包括营销策划、形象包装、广告宣传、价格策略、销售控制、销售服务等活动。

5、售后服务。

房地产的售后服务是指物业服务。物业服务是指专门的人员和机构, 按照合同的规定对用户提供服务, 负责已交付使用的房屋及其附属设施、设备的维护, 以保障其正常的使用, 达到延长使用和保值增值的目的。

(二) 辅助活动的主要内容

1、采购。

采购活动主要是为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提供一切必要的物资, 包括土地使用权、资金、建筑材料、电气设备、办公设备、信息与技术以及其他物资。采购活动决定了整个房地产开发的成本, 所采购的投入品的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等都影响房地产的品质和销售。

2、技术开发。

技术开发贯穿整个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 对每个价值活动都起辅助作用。例如, 投资决策活动中市场信息的获取和预测分析技术、市场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技术、融资分析技术等。

3、人力资源管理。

房地产企业是人才密集型企业, 需要涉及投资分析、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成本核算、市场营销、物业管理等专业的大量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对这些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报酬和激励制定等活动。

4、企业基础设施。

企业基础设施包括总体管理、战略计划、财务会计、与政府部门联系管理、法律事务管理等活动。企业基础设施活动不同于其他辅助活动, 它通过整个价值链而不是单个活动起辅助作用。

三、房地产企业功能和价值活动关系分析

房地产企业的本质是一个“系统集成商”、“资源整合商”, 是将许多不同的资源要素整合成为自己的产品, 在市场中获取最大限度的市场价值, 指将土地、资金、设计、环境、建设、服务等多种要素整合成为自己的产品——房地产, 并通过广告、销售等经营活动将房地产售出获得收入, 实现盈利。所以, 房地产企业的功能就是获得收入, 实现盈利。

房地产企业功能的实现受到企业获取资源要素的能力及资源的种类、大小的影响, 而资源要素是通过价值活动获得的, 资源要素种类、大小的差异则是价值活动完成效果的不同造成的。因此, 可以建立房地产企业功能和价值活动的关系结构图, 如图2。 (图2) 可以看出, 房地产企业的功能是由企业价值活动实现的。投资决策活动的实施获得了房地产企业最基本的两种资源:土地和资金, 为企业的开发经营打好了基础;规划设计活动通过项目定位和设计确定了产品的生命, 同时决定建设的难度, 还影响企业品牌和销售, 新颖、实用的户型设计不仅能赢得消费者的好感, 提升品牌, 还能加快销售速度;工程建设活动是产品生产的过程, 决定着产品的品质和交房时间, 同时影响品牌的建立;市场营销活动是企业回收资金、实现利润的过程, 还是企业和项目品牌传播的有效渠道;售后服务活动是企业品牌的延伸, 服务的优劣决定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优质的服务可以获得良好的口碑, 有助于企业品牌优势的建立和销售的加快。

通过分析房地产企业与资源要素以及价值活动之间的层次关系, 可以确定各个价值活动对房地产企业功能的贡献大小。房地产企业的每一个基本活动都由四个辅助活动协助完成, 所以在计算价值活动对功能的贡献时, 不考虑辅助活动的影响, 只计算基本活动的贡献。

四、价值活动贡献率计算

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房地产企业价值活动对房地产企业功能的贡献率。

(一)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如图2所示, 将层次结构图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 即房地产企业的功能;中间层, 即企业的各个资源要素, 土地、资金、设计、建设、品牌、销售、服务;最低层, 即企业价值活动、投资决策、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市场营销、售后服务。

(二) 构建判断矩阵。

将同一层次不同因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 设为中间层相对最高层指标两两比较得到的数值, 构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如图3所示。 (图3)

(三) 计算权重。

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和房地产企业决策者为判断矩阵两两比较打分, 可以计算得到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和特征向量W:

(四) 一致性检验。

通过计算得到CI=0.118, CR=0.089<0.10, 满足一致性检验。

则中间层资源要素的权重为:土地的权重a1=0.299;资金的权重a2=0.268;设计的权重a3=0.082;建设的权重a4=0.129;品牌的权重a5=0.048;销售的权重a6=0.132;服务的权重a7=0.043。

(五) 计算价值活动的贡献率。

中间层的资源要素通过企业价值活动获得, 可根据企业的各个资源要素对价值活动进行归类, 之后计算各价值活动的贡献程度。

投资决策的贡献:T1=a1+a2=0.567

规划设计的贡献:T2=a3+a4+a5+a6=0.391

工程建设的贡献:T3=a4+a5+a6=0.309

市场营销的贡献:T4=a2+a5+a6+a7=0.491

售后服务的贡献:T5=a4+a5+a6=0.223

归一化后, 得到基本价值活动对房地产企业功能的贡献率为:投资决策的贡献率t1=0.286;规划设计的贡献率t2=0.197;工程建设的贡献率t3=0.156;市场营销的贡献率t4=0.248;售后服务的贡献率t5=0.113。

五、结论

从当前房地产业的实际情况来看, 房地产企业价值链价值活动对企业功能的贡献率中:投资决策的贡献最大, 其次是市场营销的贡献和规划设计的贡献, 工程建设的贡献和售后服务的贡献最小。所以, 房地产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 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工程建设和售后服务的效率, 优化各个价值活动, 从而最终提高各个价值活动的价值创造能力, 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

[2]王菊花.房地产企业价值链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04.

[3]韩跃, 孙勇.论房地产企业价值链的构建[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5.

[4]汤姆森·斯迪克兰德.战略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5]王艳.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6.

价值贡献度 篇11

关键词:网球运动;经济价值;美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45-01

一、前言

1.问题的提出。经过查阅文献得出,目前对网球运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及其美学价值进行整体研究的不多,为此,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网球运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及其美学价值探索和分析,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价值体系基础,这对网球运动领域的理论研究,不仅是一种创新,也具有一定的开拓价值,并对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主要面对各种网球历史史料,从经济学以及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并以政治学、哲学等科学理论作为支撑,对网球运动的价值进行综合的研究,对网球运动的价值取向进行定位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案例法,归纳演绎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经济价值的含义。“经济价值是指任何事物对于人和社会在经济上的意义,经学上所说的“商品价值”及其规律则是实现经济价值的现实必然形式”。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就是维系社会存在、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基本的方面,其价值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都是有一定的目的的,并将围绕这一目的展开各种体现社会价值的活动,展现着由社会价值决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而网球这个项目,也以自己的方式,直接或間接的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体现着网球运动的经济价值。本文将从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对于社会的价值的角度,对网球运动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进行论述,将网球运动的经济价值从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两个大的方向进行阐述。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和普及,网球产业也慢慢的得到挖掘和发展,向社会大众提供各种相关的物质、精神及服务性产品,这其中包括网球场地、球拍、网球杂志,乃至网球教练等,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渠道为网球产业的发展注入资金,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发展网球运动的积极性,促进了网球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网球运动的直接经济价值。

1.网球产品及门票。门票收入是网球比赛最基本且最主要的来源之一。“门票销售越多,网球赛事的影响面就越大,比赛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2.电视转播。网球运动不同于其他项目,比赛时间几乎贯穿于全年,那也意味着贯穿全年的赛事转播。网球赛事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赛事转播,它占了20%-30%的比例。网球比赛拥有强大的吸引力,而电视转播对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辐射力,而且随着网球比赛商业价值的不断提高,它的电视转播权的销售价格也不断的攀升。

3.赞助。除了电视转播,网球赛事收入的最大来源是赞助,可以说它是网球比赛收益的市场支柱。企业的赞助与合作为网球赛事注入大量的资金,以支持网球赛事的成功举办,推广网球运动的发展。企业的赞助不仅为网球赛事带来了巨额利润,作为网球场上的主角,我们的网球巨星们,同样是满载而归,除了捧得奖杯和巨额奖金外,还有赞助商的赞助以及沓至而来广告合约,让巨星摇身变成富豪。

4.网球场地的租售、培训。通过向消费者提供网球场地、球拍、技术指导以及开办各种有偿的网球培训班、咨询中心等,同样可以取得不菲的经济收入。

(三)网球运动的间接经济价值。举办一次重大的网球比赛,除了门票和网球产品的直接经济收益外,还有不容忽略的间接经济收益:网球场地设施的建设和投资,不仅仅方便了比赛的进行,还为当地的建筑、房地产等行业的繁荣注入了力量;从世界各地前来观赛的观众也为当地的旅游服务业增加了收入;同时,环境的改善、举办地知名度的提高也会引来更多的外来资金对该地区的投资,通常情况下,举办一次网球比赛的间接经济收入要大于直接的经济收入。

1.相关产业收入。大型的网球比赛的举办,除了门票、电视转播这些直接的经济收益外,还会给举办地带来丰富的客源,间接的促进当地酒店、运输、零售等行业的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2.旅游。网球不仅是一项运动,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还也可以开辟新的服务业,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除了经济上的收益,还为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网球顶级赛事—四大满贯的赛事举办地:纽约、巴黎、伦敦、墨尔本,既是网球文化的汇集地,也是网球爱好者的旅游胜地。

3.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经常参加网球运动能有效地提高心血管系统氧的供给机能,提高机休免疫力,增强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力量,而且网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决定了它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能力的提高,消释工作疲劳,改善思维能力,为工作提供良好的内部机体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经常参加网球运动对人的身体产生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身体健康,而人体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就是健康。

四、结论

1.根据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对于社会的价值的角度,认为网球运动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有直接经济价值(网球产品及门票收益;电视转播收益;赞助收益;网球场地的租售、培训收益)和间接经济价值(相关产业收益:酒店、运输、零售等行业等的收益;旅游收益;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两个大的方向的价值。

2.网球运动的经济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认为“各种社会经济活动都是有一定的目的的,并将围绕这一目的展开各种体现社会价值的活动,展现着由社会价值决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而网球这个运动项目,也以自己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体现着网球运动的经济价值。

3.网球运动它有自己的美学结构,它是文明、礼貌、高雅的礼仪文化,是记录人类潜能的人体文化,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规范文化,提高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

参考文献:

[1]雷国梁,苏肖晴,左铁儿等.体育美学教程[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2]蔡继明,李仁君等.广义价值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价值贡献度 篇12

一、“贡献价值系数法”的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个人价值计量模型,如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非购人商誉法、经济价值法、随机报偿价值模式等。这些方法主要以员工未来工资或企业未来收益作为个人价值计量依据,而不是以实际发生的数额为基础,计量方法有悖于传统会计原则,数据来源也存在较大的主观预期,现行会计制度无法将人力资源纳入会计要素加以确认、计量和反映;同时,现有模型纯粹用货币指标来反映人力资源个人价值,并没有与非货币指标有机结合,难免会影响到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对企业实务操作缺乏有效的规范与指导。

因此,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企业运作的独特性,构建兼具科学性与操作性的人力资源个人价值计量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的“贡献价值系数法”,基于人力资源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从会计凭证、明细账簿中获取量化数据,将价值计量与绩效考核巧妙地融为一体,是一种既能尊重现行会计核算体系,又能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人力资源个人价值计量方法。

二、“贡献价值系数法”的基本观点

(一)人力资源个人价值的构成分析

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人力资源价值是人力资源由于具有潜在的创造性的劳动能力,通过必要劳动所创造的补偿价值和剩余劳动所创造的贡献价值的外在表现。就企业而言,人力资源补偿价值是补偿劳动消耗部分,体现为人力资源的投入成本,直接表现为员工所耗用的工资、津贴、福利费、培训费、离职费等支出;人力资源贡献价值体现为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新增利润部分。同时,由于人力资源价值具有动态性,应该将其固定在某一会计年度去考察,以该年度的“当期价值”作为计量依据,这与现行会计核算的年度规定一致,便于数据采集,操作性强。因此,人力资源个人价值=个人当期投入成本+个人当期贡献价值。

(二)“贡献价值系数法”的构建思路

个人当期投入成本可以从现行会计核算资料中汇总归集。而个人当期贡献价值的计量则是“贡献价值系数法”的重点与难点,应以群体当期贡献价值为基础,首先从企业当期整体贡献价值中揭示人力资源群体的真实贡献;然后乘以目标计量群的权重,获得目标计量群当期创造的贡献份额;再乘以某计量对象的权重,获得该计量对象的个人当期贡献价值。

因此,个人当期贡献价值=群体当期贡献价值×目标计量群在群体当期贡献价值中的权重×某计量对象在目标计量群中的权重。

为了把个人当期贡献价值从企业当期整体贡献价值中分离出来,需要企业向相关人员发放问卷调查表,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关联矩阵法进行权重测定与综合评估,将人力资源的诸多定性因素定量化处理。本文由此提出“贡献价值系数”这一核心指标,即某计量对象所在的“岗位相对权重”与“岗位绩效评估值”的乘积。

三、“贡献价值系数法”在实务应用中的指标解析

为了阐明“贡献价值系数法”在人力资源个人价值计量中的科学性与操作性,本文详细解析该方法相关指标的经济含义,以期对企业的实务操作提供指导与借鉴。

(一)个人当期投入成本

个人当期投入成本是指企业为了招募、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具体包括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离职成本等一级成本项目。在现行会计核算中,尽管没有单独确认人力资源投入成本,但其数额在发生时已经分别计入相应的会计科目、账户中,企业可以从会计凭证、明细账簿中分类汇总、归集分配某计量对象的个人当期投入成本。

(二)个人当期贡献价值

个人当期贡献价值的计量涉及到3个重要指标,即群体当期贡献价值、目标计量群在群体当期贡献价值中的权重、某计量对象在目标计量群中的权重。

1.群体当期贡献价值。企业当期群体贡献价值是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综合运用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所取得的效益产出。本文认为,企业某年度的息税前利润包括当年实现的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借贷资本利息、应交所得税等项目,是人力资源利用物质资源共同创造出来的价值增值。而且,息税前利润没有涉及到企业利润的分配与调整,是企业当期群体贡献价值的货币表现。

人力资源群体当期贡献价值=息税前利润×人力资源贡献率。

2.目标计量群在群体当期贡献价值中的权重。本文按照人力资源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以及在价值实现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将企业人力资源分为4类:普通员工、一般技术人员、一般管理人员、高级人力资源(包括核心技术人员、高层管理者与企业家等)。高级人力资源具备社会上稀缺的战略决策能力、技术革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应作为目标计量群,确定其在群体当期贡献价值中的权重,而其余3类人力资源无需单独计量。

为了计算目标计量群在群体当期贡献价值中的权重,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来测评4类人力资源各自的权重。本文认为工作绩效、工作复杂性、工作强度、工作责任、工作经验、教育学历、技术职称这7大要素,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分类时影响程度较大的指标。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将其作为层次分析法的准则层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组成一个测评小组,包括专家、上级、同级、下级测评。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用测评小组打分的方法可以获取因素两两比较的打分数据,从而构造判断矩阵对权重予以量化。

3.某计量对象在目标计量群中的权重。为了确定某计量对象在目标计量群中的权重,需要构建“贡献价值系数”。本文把层次分析法与关联矩阵法相结合,运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技术将定性因素定量化处理,从而获取岗位相对权重与岗位绩效评估值,二者的乘积即是“贡献价值系数”。

(1)岗位相对权重。在进行人力资源个人价值计量时,以工作岗位作为衡量指标之一,可由企业依据每个岗位的重要程度确定岗位相对权重。

确定岗位相对权重的过程就是岗位评价的过程,而层次分析法对于合理选择岗位评价要素、正确获取评价要素权重、准确把握岗位相对价值等方面具有特殊的量化技术优势。选取指标主要注重4大要素,包括工作技能、工作责任、工作强度与工作环境,企业可以将其作为层次分析法的准则层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同样需要向测评小组发放问卷调查表。

需要注意的是,岗位相对权重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过程。随着整体规模的发展与组织结构的变化,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要素的选取作进一步的调整筛选,确保各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得到合理、公平的体现;同时,不同企业还应根据自身特点将每个要素进行细化。

(2)岗位绩效评估值。由于担任同级岗位工作的员工在各自岗位上的胜任能力不同,同一岗位的不同个体为企业创造不同的贡献价值。因此,就需要对某员工在其工作岗位上的绩效表现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该计量对象的岗位绩效评估值,具体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测定岗位绩效评价要素的权重。人力资源在其工作岗位上的价值发挥既与自身基本素质有关,又与其活力水平密切相关,而活力水平受到企业的制度状况、管理模式与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此外,本文以人力资源当期实现的贡献价值作为计量依据,评价要素中还应纳入工作业绩这一重要指标。同时,为了更准确地测定权重,基本素质可以细化为体质、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人际沟通技能等;活力水平可以细化为工作态度、协作精神、战略决策能力、科研创新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等;工作业绩可以细化为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贡献程度等。此外,岗位绩效的评价要素应该具有动态性与可调整性,随着组织规模与成长阶段的不同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需相应调整要素体系,随时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

其次,运用关联矩阵法评定岗位绩效评估值。该方法把评价要素体系与权重体系排列成矩阵表的形式,首先通过测评小组的单项评价,确定某计量对象在单个要素下的单项评估值(评价等级通常分为5等,评估值分别为5、4、3、2、1);然后通过加权综合评分,确定某计量对象在全部要素体系下的岗位绩效评估值。

(3)贡献价值系数。贡献价值系数=岗位相对权重×岗位绩效评估值,是本文构建“贡献价值系数法”的核心指标。

综上所述,通过岗位相对权重与岗位绩效评估值构建“贡献价值系数”后,某计量对象在目标计量群中的权重=该计量对象的贡献价值系数÷目标计量群的贡献价值系数之和。

四、“贡献价值系数法”在实务应用中的利弊分析

(一)“贡献价值系数法”在实务应用中的优越性

1.“贡献价值系数法”中,两个主要变量(个人当期投入成本、个人当期贡献价值)的核算数据都是从企业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中获取,与会计计量属性保持一致,数据收集比较容易,计量结果比较可靠,从而使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与现行会计核算体系接轨。

2.“贡献价值系数法”以每个会计年度发生的的相关成本与新增利润为基础,避免了对折现率、折现年限的主观估计,也不必对未来工资报酬、未来净收益等变量进行人为预测,具备在企业实务中广泛应用的现实条件,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能够推动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实施与发展。

3.“贡献价值系数法”计量的是人力资源完整价值,既包括了个人当期投入成本,有利于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成本控制与继续投资;又包括了个人当期贡献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力资源的创造能力与开发现状,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贡献价值系数法”克服了人力资源个人价值计量过程中诸多指标难以量化的问题,通过对非货币指标评分并折算为货币指标的权重与评估值,将价值计量与绩效考核有机巧妙地结合起来,既能合理反映人力资源个人价值信息,又能为企业进行绩效考核与收益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二)“贡献价值系数法”在实务应用中的不足及对策

1.“贡献价值系数法”在企业实务应用中的准确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赋值,利用关联矩阵法进行综合评价,仍具有较大的主观局限性。因此,测评小组成员的选择一定要谨慎,既能保证专家、上级测评的权威性与公正性,又能保证同级、下级测评的原则性与可靠性。

2.本文只是对“贡献价值系数法”的计量思路进行了介绍,其要素体系设计并未兼顾众多行业的异同。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具体应用该方法进行人力资源个人价值计量时,还需基于自身的经营模式与人力资源现状,对权重测评的要素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筛选,并予以细化。

【价值贡献度】推荐阅读:

经济贡献度08-21

贡献函数05-09

建设贡献05-21

城市贡献05-22

个人贡献06-07

行业贡献06-09

财务贡献06-10

杰出贡献06-19

贡献绩效07-10

民族贡献08-28

上一篇:广告创意的图形设计下一篇:炙甘草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