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优势

2024-09-29

治疗优势(通用12篇)

治疗优势 篇1

祖国医学很早对肿瘤就有认识, 早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瘤”的病名记载, 《灵枢·刺节真邪篇》认为瘤的病因“邪居其间, 久而内着”, 《灵枢·刺节真邪篇》提到肿瘤的病因是由于“邪气居其间而不反”, 在不同的部位发为不同的肿瘤, 如瘤、骨疽、肉疽等。《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灵枢·水胀篇》“石瘕生于胞中, 寒气客于子门, 子门闭塞, 气不得通, 恶血当泻不泻……状如怀子, 月事不以时下。”《灵枢·水胀篇》肠覃“寒气客于肠外……恶气乃起, ā肉乃生……大如鸡卵, 稍以益大……如怀子状, 按之则坚, 推之则移。”《难经·五十五难》曰:“病有积有聚, 何以别之……积者阴气也, 其始发有常处, 其痛不离其部, 上下有所终始, 左右有所穷处。”积是积蓄之意, 言血脉不行蓄积而成病;积是初亦未觉, 渐以滋长, 日积月累所致, 与肿瘤发病相似。《难经·五十六难》曰:“肝之积, 名曰肥气”;“心之积, 名曰伏梁”;“脾之积, 名曰痞气”;“肺之积, 名曰息贲”;“肾之积, 名曰贲豚”。汉代华佗指出:“疽痈疮肿之作, 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 非独营卫壅塞而发也。”《晋书》上记载:“景帝目有瘤疾, 使医割之。”这是割治肿瘤的较早的记载。隋《诸病源候论》记载:“瘤者, 皮肉中忽肿起, 初梅李大, 渐长大, 不痛不痒……”。主要认为是体内“气血的留结”, 或者是人体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的滞留, 着重点是留而不去的“留”字。清代已认识到不可在局部切开、艾灸、针刺等, 以免促使肿瘤扩散。如清·王洪绪在《外科证治全生篇》写道“大忌开刀, 开则翻花最惨。”在中医古籍中, 和肿瘤有关的常见病名有:乳岩、噎隔、关格、肝积、积聚、症瘕、瘿瘤、肾岩、石疽、黑疔等[1]。

1 西医治疗肿瘤的缺陷

常规治疗形式主义严重, 缺乏治疗的针对性。临床上常可见到, 几乎所有手术后的肿瘤患者都要经历一段放疗或化疗或放化疗, 以此作为辅助治疗, 目的是杀灭术后残存的癌细胞, 好象是更保险一些, 这对医者或是患者都从情感上、愿望上早已习以为常, 约定俗成, 就广泛运用。殊不知, 除乳腺癌、结肠癌等少部分肿瘤经辅助化疗后, 可降低其5年复发率和死亡外, 绝大多数肿瘤的辅助化疗并不能改善其预后。这样, 非但没有良好作用, 还极可能产生一些副反应和并发症, 徒受放化疗之苦。对于一些已无法行根治切除术且没有治愈希望的患者, 临床运用放疗、化疗的目的是尽可能延长一些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然而, 除了乳腺癌能预测化疗的疗效外, 对于绝大多数肿瘤来说难以较准确预测某一患者对某一疗法的反应情况。临床发现, 确有相当一部分肿瘤患者, 无论是否经手术切除、或放化疗是否有效, 其生存期并未明显延长, 甚至因过度强化的治疗而变症并发, 使生存期缩短。现代医学尽管在肿瘤的治疗方面成绩突出, 但也暴露出了以上诸多缺陷, 这些缺陷的弥补正是中医药的独到优势所在, 也正是博四、中医治疗肿瘤的新模式。大精深的传统医药新世纪施展优势的广阔天地。

2 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药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中医药学对本病有着十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历代观察积累了数百张煎服方剂和肿瘤外治经验与方法, 民间也积累了大量的单方验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理气、养阴生津、软坚散结等治法至今仍在肿瘤临床治疗上广泛运用, 并且愈来愈证实这些方法的科学性、可靠性, 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西医术后辅助疗法的不足。

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肿瘤具有独特的诊疗方法与临床疗效, 主要可概括为:

2.1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

主要是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改善患者症状, 稳定瘤体, 达到“带瘤生存”, 而不是或很少是直接杀灭癌细胞。因此。瘤体的缩小或改变较缓慢。其有效病例的疗效特点与西医治疗的最大差别是前者瘤体缩小不明显或较缓慢, 但是自觉症状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较高, 总的生存期延长, 中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症状、稳定病灶、增强体质, 提高对治疗的耐受性, 使患者顺利接受各种治疗。陕西省中医医院著名老中医谢远明采用加味一贯煎治疗肺癌106例, 总有效率56.6%[2];有报道使用清消养正颗粒治疗消化道肿瘤60例, 结果显示中医证候改善率实验组为96.67%, 对照组为46.67%, 生存期延长, 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 (P<0.01) , 提示:应用清消养正颗粒治疗消化道肿瘤安全、有效[3]。张亚密, 王希胜, 高玉梅, 使用清瘀扶正汤治疗中晚期胃癌30例, 采用自拟清瘀扶正汤 (黄芪、白芍、元胡、草果、乌贼骨等) 和化疗 (EPA方案、小剂量CF方案) 治疗。结果显示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但中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4]。刘铁成等将76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0例接受抗癌平丸联合FED方案化疗, 对照组36例只接受FED方案化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睡眠、食欲及体质量等一般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但两组近期疗效与毒性反应差异不显著, 得出结论:抗癌平丸能改善睡眠、增强食欲、缓解体质量下降, 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5]。刘丹等将72例经细胞或病理学确诊的Ⅲa~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组 (生脉注射液+梅花点舌丹+NP方案) 及西医组 (单纯NP方案)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实体瘤疠灶、生活质量及中医症状积分, 结果西医组和中西医组的完全缓解 (CR) 均为0, 部分缓解 (PR) 分别为35.29%和28.95%, 稳定 (SD) 分别为47.06%和60.53%, 进展 (PD) 分别为17.65%和10.52%, 两组有效率 (CR+PR) 与控制率 (CR+PR+SD) 比较P>0.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P>0.05;而两组中医证候比较, 中西医组较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得出结论生脉注射液、梅花点舌丹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 较之单纯NP方案疗效为好[6]。唐静雯师从郑玉玲、杨峰教授, 运用生血解毒汤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30例, 并与单纯化疗26例做对照观察, 治疗组由于采用生血解毒汤配合化疗治疗, 多数患者生活质量保持良好, 40.0%的患者卡氏评分提高, 而对照组仅有15.4%的患者卡氏评分提高。两组对比, 经卡方检验, χ2=5.60, P<0.05,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7]。

2.2 增效减毒

与放化疗结合治疗肿瘤患者, 明显减少其毒副反应发生率;杨树明等将9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 治疗组在放疗的同时服用中药参芪六味地黄汤, 结果显示参芪六味地黄汤加放疗可明显提高食管癌的近期疗效, 减轻毒副反应[8]。郭洪斌等将恶性肿瘤患者596例, 分为A组 (应用黄芪+化疗) 312例, B组 (单纯应用化疗) 284例。A组化疗前2~4d起到化疗周期结束后5~7d应用黄芪注射液30~40m L/d静脉滴注;B组单纯应用化疗, 化疗后抽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HB、WBC、PLT、ALT、AST、BUN、Cr、CK-MB、CD3、CD4、CD8, 比较胃肠道毒性。结果显示A组HB、WBC、PLT、ALT、AST、Cr、CK-MB及胃肠道毒性发生率、程度低于B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CD3+、CD4+、CD8+、虽然两组都下降, 但是A组下降轻微, 有统计学意义。得出化疗中应用黄芪可提高免疫功能, 增加疗效, 减轻毒副作用[9]。黄莉等将63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A组予顺铂加康艾, B组单用顺铂, 予腹腔内注入, 每周1次, 连续4周, 再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顺铂加康艾组腹腔内给药有效率较单用顺铂组有显著提高, 两组治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另外, 加用康艾组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损害较单药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得出结论, 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腹水在提高了临床疗效的同时, 能减轻化疗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10]。何建平, 徐建辉, 任莉, 易成等, 使用康莱特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结果显示不同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疗效不同。其中对肺癌、乳腺癌所致胸腔积液的有效率分别为73.3%和66.6%, 2例淋巴瘤所致的胸腔积液均无效。康莱特联合顺铂胸腔给药的毒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 (35.0%) , 无明显骨髓抑制现象, 亦无心、肝、肾毒性[11]。廖国清王红梅等将288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2组, 每组144例。治疗组使用NP方案 (诺维本+顺铂) +康莱特注射液200mL, 每天1次, 连用20d;对照组:单用NP方案。完成2周期后作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44.4%, 对照组33.3%,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血液毒副反应和消化道反应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组化疗后较化疗前比较, CD3比例略有上升, CD4和CD4/CD8明显上升, CD8明显下降 (均P<0.05) 。得出康莱特注射液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降低化疗对患者的毒副反应, 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2]。

2.3 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吴继萍等对6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 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 治疗组给予复方红藤颗粒 (组方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 加用红藤、黄芪等药物组成) 。结果显示:治疗组免疫功能提高, 总有效率83.3%, 显著优于对照组[13]。吴玉泉等用复方抗瘤冲剂 (黄芪、生晒参、白花蛇舌草、三七、赤芍、土茯苓、冬虫草、拳参、姜半夏、枳壳、神曲等近20种药物) 治疗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21例。化疗2个疗程 (6周) 结束后分别检测血常规、免疫球蛋白, 有效率100%[14]。姜初明等将10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中药加化疗) 54例, 对照组 (单纯化疗) 47例, 治疗组同时加用健脾益肾中药 (生黄芪、紫丹参、猪苓、茯苓、枸杞子、女贞子、仙灵脾、半枝莲、炙鳖甲、生薏苡仁、红枣) , 并随证加减。观察治疗2个疗程, 治疗组治疗后免疫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5]。罗长义以益气养阴方 (生黄芪、北沙参、生白术、天门冬) 为主治疗化疗后晚期肺癌30例, 酌情配伍清热解毒 (石上柏、石见穿、白花蛇舌草) 和软坚散结 (夏枯草、生牡蛎、海藻、瓜蒌皮) 药物, 3个月后免疫指标测定好转[16]。张明等报道, 康莱特注射液 (中药薏苡仁制剂) 单用治疗放、化疗后晚期实体瘤患者32例, 总有效率78.1%。经动物实验证实, 该药能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减低放、化疗的副作用, 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17]。刘景田等发现中药多糖对红细胞免疫有促进和调节作用。如地黄多糖是通过影响荷瘤小鼠的免疫监视系统, 特别是T淋巴细胞功能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茯苓多糖及猪苓多糖可以提高小鼠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 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力;香菇多糖、黄芪多糖、刺五加多糖及冬虫夏草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亦可作为肿瘤化、放疗的辅助用药[18]。

2.4 具有抑制癌基因转录和癌蛋白表达及抗细胞突变、促进肿瘤凋亡与良性分化的作用

索晴等采用MTT法检测黄药子及黄药子配伍当归后的含药血清对肉瘤细胞 (S180) 和肝癌细胞 (H22) 增殖的抑制作用,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用药后两种癌细胞的P-糖蛋白 (P-gp) 的表达。结果:当归可提高黄药子对两种癌细胞的抑制率, 同时可降低P-gp的表达。结论显示黄药子配伍当归后可能通过降低P-gp的表达增加黄药子的抗肿瘤作用[19]。黄金玲, 蔡横, 顾武军, 用ICR小鼠建立S180和EAC移植瘤模型, 分别观察加味小陷胸汤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生长与荷瘤生存时间的影响;用MTT法检测其对人胃癌SGC-7901及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显示加味小陷胸汤 (40g·kg-1、80g·kg-1) 对小鼠S180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4.70%和51.12%, 对荷EAC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43.47%和53.26%;加味小陷胸汤 (1.0~4.0mg/mL) 对人胃癌SGC-7901、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抑制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得出结论:加味小陷胸汤具有抗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EAC及人胃癌SGC-7901、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作用[20]。杨传标等, 制备大鼠实验性肝癌脾虚证和湿热证模型, 设正常对照组, 肝癌脾虚证模型组, 肝癌湿热证模型组, 肝癌脾虚证治疗组, 肝癌湿热证治疗组。肝癌脾虚证治疗组和肝癌湿热证治疗组各鼠给予健脾康复方治疗。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IGF-ⅡmRNA表达, 观察健脾康复方对IGF-ⅡmRNA表达的作用。结果:肝癌脾虚证和肝癌湿热证模型组IGF-Ⅱm 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肝癌脾虚证治疗组IGF-Ⅱm RNA表达显著低于肝癌脾虚证模型组 (P<0.05) , 肝癌湿热证治疗组IGF-Ⅱm 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 (P>0.05) 。得出结论:健脾康复方对大鼠实验性肝癌脾虚证IGF-Ⅱm RNA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21]。杨传标等采用1, 2-二甲基肼腹腔注射法建立大鼠大肠癌模型, 观察健脾康复丸对大鼠大肠癌TERTmRNA表达及对大鼠体质量的影响。原位杂交法检测大肠组织TERT mRNA表达。结果:健脾康复丸高剂量组TERT mRNA阳性表达率为33.3%, 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的75% (P<0.05) 。实验结束时健脾康复丸高剂量组体质量高于模型对照组 (P<0.01) 和希罗达对照组 (P<0.01) , 健脾康复丸低剂量组体质量也高于模型对照组 (P<0.01) 。结论:健脾康复丸能够抑制大鼠大肠癌TERTm R NA表达, 并能防止大肠癌大鼠体质量下降[22]。裘维焰建立小鼠Hep A和S180肉瘤动物模型, 造模动物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环磷酰胺 (CTX) 组、四君子汤、r IL-2组、四君子汤+r IL-2组、IFN-γ组、四君子汤+IFN-γ组, 另设正常小鼠组。连续用药10d, 计算抑瘤率, 摘取脾脏进行免疫功能测定。结果:两者合用能明显提高抑瘤率, 并能不同程度的提高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IL-2、IFN和NK细胞活性。结论:四君子汤能有效增强生物反应调节因子 (IL-2和IFN-γ) 的抗肿瘤活性[23]。熊丽等,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TDHGG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肿瘤细胞抑制率与药物剂量呈直线相关;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含药血清大、中、小剂量处理组;肝癌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3.9%、18.1%、5.8%,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其中G0/G1期细胞数增加, G2/M期细胞数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 。结论:TDHGG含药血清可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生长, 并可干扰肝癌细胞增殖周期, 诱导肝癌细胞凋亡[24]。金国梁等采用注射己烯雌酚和黄体酮进行子宫肌瘤造模, 对造模大鼠分别给予消颗粒、桂枝茯苓胶囊和三苯氧胺, 观察比较各组大鼠子宫大体解剖形态学和光镜下病理形态改变, 并检测血清免疫因子IL-2、TNF-α水平及抗细胞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大鼠均出现较明显的子宫平滑肌瘤样改变, 消颗粒各剂量组大鼠子宫肌瘤样增生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与模型组相比, 其血清IL-2水平升高 (P<0.01或P<0.05) , TNF-α水平 (P<0.01) 降低, 尤以消颗粒高剂量组最为明显;在细胞凋亡调控方面, , 尚能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 与模型组相比, , 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1) 。结论:消颗粒对于大鼠实验性子宫肌瘤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调整并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防治子宫肌瘤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25]。李彦博等, 血道转移实验为小鼠经尾静脉接种H22肝癌细胞悬液, 观察荷瘤小鼠的肺部转移瘤生长情况;淋巴道转移实验以腹水型肝癌H22瘤株在小鼠右下肢爪垫内侧皮下注射接种, 观察小鼠实体瘤的瘤重量、抑瘤率、肺部转移率、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各组小鼠免疫器官的变化。结果:益气养阴方组的肺部转移结节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并且可明显改善化疗对机体的免疫损伤。结论:益气养阴方对H22腹水型肝癌血道及淋巴道两种转移途径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并且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26]。张彦, 对39例肝癌疼痛患者采用莲莪止痛方 (柴胡、半枝莲、莪术、丹参、郁金等) 口服, 配合金香散结膏外贴治疗, 7d为1个疗程, 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有效率为83.6%。提示:本方法可以缓解肝癌疼痛,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7]。

3 结语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优势与特色的集中体现。它在整体动态平衡理论的指导下, 重视个体差异, 重视患者与环境间的相互联系, 尤其重视调整和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这可一定程度上克服现代医学仅关注病灶局部, 忽视机体自身康复潜能的倾向;比较有效地避免或减轻因不合理的“过度治疗”而出现并发症的现象。中医药在治疗癌症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特别是应用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 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发现很多中药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或破坏肿瘤细胞的生长, 并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促进T细胞杀伤攻击肿瘤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 中医药的疗效评价一直采用WHO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并以这类标准为金标准, 国内外公认, 以便于交流, 但是这类标准缺乏对患者的综合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评定, 并不能显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和优势。如临床中医药治疗晚期肿瘤, 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生存时间也有所延长, 但瘤体未能缩小甚或继续增大, 按照传统的疗效标准可以判定为无效, 而这显然是不符合临床事实的[28], 因而, 客观地评价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 研究制定一个符合中医疗效特点的标准, 已成为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治疗优势 篇2

1.1中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评价2011年1-12月份共收住院病人49例,门诊病人212例,采用中药、西药、穴位贴敷等综合治疗,收到良好效果。中药包括中成药辨证施治和中药饮片辨证施治;穴位贴敷是使用冬病夏治消喘膏或平喘止咳贴贴敷于肺俞、膈俞、定喘、膻中、天突、膏盲、大椎等穴。临床治愈160例,治愈率61.30%,好转96例,好转率36.78%,无效5例,治愈好转率98.08%。辨证分型:正确255例,有6例辨证分型不准确,准确率为97.70%。其中有215例服用中药汤剂,服用中药率为 82.38%。

1.2中医治疗难点与对策哮病系宿痰伏肺,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它是一种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的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其发病率、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如何有效降低发病率、复发率,是目前哮病的难点和焦点,从临床角度来说,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又是关键所在。

难点与对策:如何提高中医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是本病诊治的难点。(1)加强宣教,提高人们对哮病发病

特点的认识,及早就诊。(2)进一步加强哮病的流行病研究,特别是中医流行学的研究,寻找出规律,制定防治措施。(3)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中医要加强传统中医中药的研究和开发,同时发挥中医药的整体治疗优势。(4)动态的辨证施治,治疗个体化。发作时攻邪,治标需分寒热,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风邪当疏风宣肺、降气平喘,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平时治本当分阴阳,阳气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以滋养,分别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至于正虚邪实、寒热虚实者,又当兼以治之。哮病病情复杂,变化迅速,个体差异大,不能一个证型,一个处方一直治到底。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病情演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使治疗更具针对性。

(5)加强研究力度,深入探索哮病病因病机,由于本虚及宿痰伏肺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也是疾病迁延和反复发作的内在因素。因而治疗上在重视治标的同时应兼顾培本,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另外,加强临床治疗与中医治未病有机结合,如膏方调治、冬病夏治等。慢性咳嗽

2.1中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评价2011年1-12月份共诊治门诊病人384例,采用中药、西药、穴位贴敷等综合治疗,收到良好效果。中药包括中成药辨证施治和中药饮片辨证施治;穴位贴敷是使用冬病夏治消喘膏或平喘止咳贴贴敷于肺俞、膈俞、定喘、膻中、天突、膏盲、大椎等穴。临床治愈115例,治愈率29.95%,显效106例,显效率27.60%,有效134例,有效率34.90%,无效29例,治愈好转率92.45%。其中CVA

效果最佳,GERC效果最差。辨证分型:正确368例,有16例辨证分型不准确,准确率为95.83%。其中有313例服用中药汤剂,服用中药率为 81.51%。

2.2中医治疗难点与对策。慢性咳嗽是指咳嗽>8周,其属于中医学“咳嗽”范畴。是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难点与对策:如何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1)动态的辨证施治,治疗个体化。治疗绝不能单纯地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应分清邪正虚实分别处理,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肝、治脾、治肾等。在临床中慢性咳嗽的证型较多,且各证型因季节、气候、体质、嗜好、治疗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常可交替或综合出现。因此遣方用药及护理,不可局限某型某法,而应遵循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原则和程序,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辨别所累脏腑病位,分析病因病机特点,掌握疾病传变规律,针对不同证候特征进行特异性的中西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才能相互取长补短,获得较好的疗效。(2)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加强传统中医药的研究和开发,同时发挥其整体治疗优势。(3)中医药在其咳嗽缓解期的辨证论治,求因治本的治疗较有成效,主要以“缓则固其本”为原则,予以温阳益气、护卫固表,药用太子参、黄芪、桂枝、白术、白芍、防风、补骨脂、麦冬、五味子等益肺健脾补肾之品,并结合中药穴位贴敷及膏方调治。同时,做好生活、情志、饮食调摄,尤其

是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也是治本之法。肺胀

3.1中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评价2011年1-12月份共收住院病人164例,采用中药、西药、穴位贴敷等综合治疗,收到良好效果。中药包括中成药辨证施治和中药饮片辨证施治;穴位贴敷是使用冬病夏治消喘膏或平喘止咳贴贴敷于肺俞、膈俞、定喘、膻中、天突、膏盲、大椎等穴。临床控制50例,控制率30.49%,显效65例,显效率39.63%,有效36例,有效率21.95%,无效13例,治愈好转率92.07%。辨证分型:正确153例,有11例辨证分型不准确,准确率为93.29%。其中有135例服用中药汤剂,服用中药率为82.32%。

3.2中医治疗难点与对策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气促,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本病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反复发作或加剧。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积脾肾,后期及心。病性多属本虚标实,多由气虚、气阴两虚,发展为阳虚,在疾病过程中可形成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病久因邪盛正虚,可发生痰迷心窍、气不摄血、正虚喘脱等危象。常见于西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

难点与对策:如何阻止病情发展,保持适当的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次数。(1)加强宣教,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尽早戒烟,一旦发病

中药治疗心衰的四大优势 篇3

中医对心衰的认识

心力衰竭从表面上看,是心肌受损以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心排血量减少,患者出现水肿和瘀血,其实,心衰的根本在于人体的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和心室重构。近几年随着对心衰的不断深入研究,现代医学才认识到心室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则会加快心衰的进程,而中医学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

中医络病理论认为,心衰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阳虚乏,运血无力造成的。心气虚乏,心脏就会舒缩无力,从而不能很好地推动脉络中的血液畅通运行,津液不是渗出脉络之外,成为水肿,就是停留在脉络之内,成为瘀血,日久就会络息成积,瘀血、水肿等病理产物胶结在一起致使心脏变形,进一步影响阳气、血液运行,造成心衰的发生。络息成积反映了心室重构。所以,应用络病理论治疗心衰,采用益气温阳药为治络强心之本,辅以活血通络、利水消肿药以治标,代表性药物如芪苈强心胶囊,该药治疗慢性心衰具有四大方面优势。

优势一

一药=四药

心衰就是心脏功能发生了衰竭,心脏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变是心脏舒缩无力、水肿和瘀血。由于这些病变的存在,大部分心衰患者都会出现心慌、呼吸困难、夜睡不能平卧、下肢浮肿、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治疗心衰首先要解除这些痛苦,那就需要运用强心药来激发心脏的舒缩功能,运用利尿药来消除浮肿,运用扩血管药为心脏提供更多的血液供应,同时减轻心脏的压力,因此临床中常常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四类药物联合应用来治疗心衰。而通络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衰,同时具有强心、利尿、扩血管三大作用,一种药物可以同时起到上述四类药物联合应用的作用。该药组方中所含的人参、黄芪、附子等药物能增强心脏舒缩功能;葶苈子、泽泻等药物能够利水消肿、通小便,使体内多余的水分从小便排出,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值得一提的是,中药利尿最大的特点是不会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丹参、红花等活血通络药物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减轻周围血管阻力。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研究证明,芪苈强心胶囊强心、利尿、扩血管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心脏舒缩能力,消除慢性心衰的各种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优势二

标本兼治

中药治疗心衰不仅可以强心、利尿、扩血管以缓解患者的症状而治标,还可以干预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抑制心室重构以治本。

我们的心脏通过反复收缩可以推动血液向全身流动,如果把它比作一个“泵”的话,那么我们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就可以看作是调节心脏泵功能的“负责人”。神经内分泌激活可以让心脏这个“泵”保持正常工作,而心衰以后神经内分泌会过度激活,这就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荷,使心脏承受的压力更大,从而就会加快心衰的进程。所以,干预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是改善心脏功能、阻止心衰发展的根本。

心室重构是因为心脏长期负担过重,导致心脏的形态发生了改变,通常为心脏扩大或心脏室壁变厚,无论是哪一种改变都会使心脏负担越来越重,使慢性心衰的病情不断加重。心室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所以要治疗心衰,抑制心室重构是根本的治疗原则。

中医络病理论认为,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与络脉不通之间有密切联系,心室重构的实质就是络息成积。研究证实,许多具有通络作用的药物都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治疗心室重构,比如益气养心药物、安神镇静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活血通络药物、利水消肿药物可以改善心脏的供血、消除心脏络脉中停滞的瘀血和痰饮,可使心衰增大的心脏缩小,能有效抑制心室重构。通络治疗心衰的代表药物芪苈强心胶囊正是配伍了益气养心、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等药物,所以可以从根本上有效治疗心衰。经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实验证实,芪苈强心胶囊可以干预神经内分泌,使之不被过度激活,从而减轻心脏负荷,防止心脏功能的进一步耗竭,让过分跳动的心平静下来,能改变患者心慌、气短、喘促等症状;经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研究表明,芪苈强心胶囊在慢性心衰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明显减少室壁厚度,抑制心室重构,可改善心衰患者的胸闷气短、夜睡不能平卧、尿少浮肿等症状。

优势三

得到了国际认可

中药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标本兼治的良好疗效,不仅在国内得到了无数次实验证实,在国际上也得到了认可,多篇研究论文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办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SCI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被其收录的论文都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其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邹云增教授关于“芪苈强心抑制压力超负荷四周小鼠引起的心肌肥厚、重塑和功能恶化”的研究论文被美国权威杂志《心血管药理杂志》刊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廖玉华教授关于“芪苈强心调节TNF-a和 IL-10平衡和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文章被美国医学权威杂志《细胞免疫》采纳发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刘巍教授关于“芪苈强心胶囊通过抑制心脏糜蛋白酶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心功能”的文章刊登在美国《高血压杂志》;上海同济大学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魏毅东教授关于“芪苈强心对正常和肥厚大鼠心脏中L类型Ca2+离子流的影响”的论文在《循证补充与替代医学》杂志上发表。随着这些论文的发表和被SCI收录,芪苈强心胶囊成为我国第一个经多家国际医学权威杂志认可能有效治疗慢性心衰的中成药。

优势四

具有循证医学研究证据

循证医学研究强调从系统研究中获取证据,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客观药物疗效评价方法,其特点是大范围、多样本、随机双盲,通过循证医学研究能得出国际公认的药物疗效,选出使医生和患者信赖的临床药物。为此,由中国工程院高润霖院士、张伯礼院士、黄峻教授、韩雅玲教授、吴宗贵教授、马爱群教授、杨杰孚教授、李为民教授、李新立教授、张健教授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衰学组共同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联合国内23家综合三甲医院开展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研究,旨在评价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同时评价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等指标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以期为慢性心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其中,NT-proBNP的水平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能够早期反映心脏结构改变导致的功能变化,可用于指导心衰的治疗,有助于判断各种心衰患者的远期预后,NT-proBNP水平降低30%以上是一个较好的治疗目标。

内关穴治疗心系疾病优势浅析 篇4

1 历史的原因

针灸学理论体系是由古人们创立和发展的。而古人们大多生活在封建文化高度发展社会制度下, 接受的是儒家教育, 自然就会有诸如“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禁忌, 束缚着他们的思想, 约束着他们的行动。因于此, 大夫们在行针治病时就需要顾及到此类的问题而选择一些肘、膝关节以下的像内关穴这样的穴位, 以尽量少的暴露患者的身体而达到治愈病的目的。其实对于心系疾病的治疗像膀胱经的心俞穴, 以及心经的一些穴位也有很不错的疗效, 但是就是因为上述的原因它们在临床被运用的并不多。试想在古代让一位女患者在医生面前袒其胸背来治疗她的疾病, 估计女患者宁愿忍受病痛的折磨也不会答应这样的要求。这时就需要应用像内关这样的穴位来治疗其疾病,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2 取穴方便

内关穴在腕横纹上二寸, 在取穴时只需让病人挽一挽衣袖即可取到, 这与位于胸腹部需要宽衣解带才能够取到的穴位相比是及其方便的。另外, 取胸腹部的穴位有时候会带来诸多不便, 比如在天寒地冻之时取胸腹部的穴位就需要患者忍受寒冷的折磨。而内关穴在此时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 应用内关穴与应用其他胸腹部的穴位相比不管是对病人, 还是对医生来讲都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而给双方提供方便。

3 确切的疗效

内关穴隶属于起于胸中, 出属心包络的手厥阴心包经, 根据“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的理论其对于心系疾病当有疗效。最重要的是内关乃八脉交汇穴, 通于阴维脉。《难经》有云:阳维为病, 苦寒热;阴维为病, 苦心痛。故与阴维脉相通, 禀阴维脉之气的内关穴在心系疾病的治疗中是有其独到之处的。古人在针灸歌诀中亦有“公孙、内关, 胃、心、胸”的记载。可见内关穴在心系疾病的治疗中确实比其它穴位有更好的疗效。

4 安全

位于胸腹部的穴位, 因其深部有重要的脏器, 如果刺之过深会伤及内部脏器, 而刺之过浅则会影响疗效。临床上这个恰好不深不浅的度比较难以掌握, 因而有时会因为取穴过深刺到内部脏器而造成医疗事故, 引起医疗纠纷。首先, 这对患者是一种伤害, 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而内关穴位于前臂, 其深部无重要脏器, 故在应用内关穴时大可大胆取穴, 只要做到准确辨证, 合理取穴, 一般不会对患者造成危害。这又是内关穴在心系疾病治疗中优于其他穴位的地方。

5 美观

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人都知道, 胸腹部的穴位刺之过久、过频, 则容易留下比较大的针孔。一方面, 这些针孔不利于美观。另一方面, 长久不闭合的针孔又容易造成感染。因前臂的组织相对比较薄, 故取内关穴则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意见, 也是有感而发, 难免出现不妥之处, 敬请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变国家优势为企业优势 篇5

一、一种需要引起注意的现象:发达国家企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的乖离倾向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随着世界经济资本大规模地跨国界流动,企业的发展正在打破国家的界限,作为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国际间国家竞争力的进出口贸易指标已经不能够真正反映一国的企业竞争力,一个国家的国家竞争力概念开始变得模糊了,出现了一国的企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日渐乖离的倾向。根据美国NAS(NatlonalAcademySciences)的统计,1991年美国境内的经常项目收支为180亿美元赤字,而美国资本的企业与外国资本企业音的贸易纯收入(销项―进项)却是1640亿美元的黑字,这种现象已持续多年。NAS据此提出了“基于企业的贸易”概念。日本三和银行按照NAS的方法对1986-1995年日本企业的贸易收支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从1988年开始,日本基于企业的贸易收支和基于国境的贸易收支出现了乖离现象,进入90年代以后,这种乖离倾向更加突出,如1994年,日本基于国境的贸易收支为1176亿美元的赤字,而基于企业的贸易收支却达到5146亿美元的黑字(注:李南.发达国家企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的乖离倾向[J].世界经济研究.(5).)。

毫无疑问,发达国家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借助的是其企业强大的竞争力,多少年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霸主地位就是依靠跨国公司“企业帝国”的优势实现和维护的,因此曾几何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扶持其发展的双重政策:在国内限制其垄断却向国外鼓励其垄断。其实,跨国公司以其强大的势力早已引起了各国的关注,联合国《1994年世界投资报告》就曾指出:“跨国生产已成为世界经济结构中的主要特征。”

与此相呼应,WTO的产生确立了国际经济规则的基本格局,这不仅表现在规则涵盖的范围扩大、约束的程度加强,而且表现在规则对一国政府行为的规制和对企业行为的重视,可以说国际经济规则给民族国家政府行为留下的空间越来越小,却相应地给企业行为留下的空间越来越大。传统意义上民族国家政府为加强国际竞争力而采取的各种政策手段正在不断地被“侵夺”;相应地,企业活动的空间却在增大,它们可能在“母国”会被反垄断,却在国际市场上不受反垄断。这种变化带来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国际经济竞争的`重心正在从国家层次转向企业层次,因此,如何扩大本国企业的市场力量(marketpower),已成为民族国家政府提高其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课题。的确,“竞争实际上不是在国家之间,而是在公司之间进行的”,“任何国家在其宏观经济方面的成功,实际上是其各个企业所获成就的综合体现”(注: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28.)。

但是,随着这种乖离倾向的日益加深,同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跨国公司与母国利益的背离甚至矛盾冲突,尤其随着近年来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即从一般性对外直接投资转向在全球范围对企业经营进行一体化部署,从全球利益目标出发,把“世界市场战略”、”产品多样化战略”和“技术转让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把多国的特殊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特殊优势,用跨国公司内部分工取代传统的国家间分工。这样一来,“本地化”有可能取代“本国化”;产业转移可能会导致“母国”的“产业空心化”;借助“国际战略联盟”,跨国公司可能会游离出母国国界而变成“无国籍公司”,并且由“交易内部化”形成自成一体的市场。因此,曾任美国克林顿政府劳工部长的罗伯特・赖克提醒政府:“美国经济的核心”(指跨国公司)正在发生着变化,“资金、工厂、信息和设备连同公司的标识一起是可以到处转移的”,“政府的决策人应该少关心帮助美资公司利用新技术赚大钱,而多关心帮助美国人在技术上领先,强调政府要致力于“流不走”(人才培养)和“搬不动”(基础设施)的投资(注:罗伯特・赖克(美).国家的作用[M].(中文版)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这首先说明这种乖离倾向及其企业竞争方式的变化已引起了发达国家政府的注意,同时说明他们正在新的形势下进行着积极地调整。目前这种调整的确还不确定,但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协调转化将会是今后调整的主题。

二、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演变的启示:企业主体地位的上升趋势

现实中国际贸易的这些变化自然引起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回应,事实上,贸易理论就是在响应国际贸易现实的挑战中发展演变的。我们从企业主体的角度看待国际贸易

膏方治疗风湿病优势探讨 篇6

【关键词】 风湿病;膏方;优势探讨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4.018

风湿病是侵犯关节、骨骼、肌肉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呈慢性进行性,病情缠绵难愈,晚期易出现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现代医学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但副作用较多,多数患者难以坚持长期治疗,不易达到令人满意的疗效,现代研究已证实,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膏方大全》曰:“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溢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故俗称膏滋药。”膏方是将中药饮片用水反复煎煮,去渣取汁、蒸发浓缩后加阿胶或龟板胶收膏制成的半流体剂型[1],具有适用范围广、辨证用药、虚实兼顾、生物利用度较高、口感较好、便于储存等优点。膏方作用包含“救偏却病”的双重作用:可用于因病致虚、因虚致病,亦可用于慢性、顽固性、消耗性疾病,具有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治结合的特

点[2],故可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疾病[3-5]。现代众多医家提出,膏方并非单纯补剂,当重视辨证选药,尤其对于风湿病患者,更需根据风湿病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扶正祛邪,促使机体阴阳平衡,使脏腑气血通顺调达,减轻患者关节疼痛症状,改善风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6-7]。

1 膏方的历史源流

膏方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内经》中“豕膏”“马膏”是以动物脂肪为基质制成,但主要用以治疗外科、伤科疾病[8]。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及王焘的《外台秘要》等中有所谓“煎”方,其多采用水煎去渣、取汁、浓缩的工序,已与现代膏方的制作方法十分相像[2,9],是早期膏方的雏形。如《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八》之苏子煎:“上五味,捣苏子,以地黄汁,姜汁浇之,以绢绞取汁,更捣,以汁浇,又绞令味尽,去滓,熬杏仁令黄黑,治如脂,又向汁浇之,绢绞往来六七度,令味尽,去滓纳蜜合和,置铜器中,于汤上煎之,令如饴,一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后膏方广泛应用并日趋成熟,制剂方法固定以水多次煎煮,浓缩取汁,最后加蜂蜜等;并以“某某膏”而命名,如两仪膏、龟鹿二仙膏、黄精膏、二冬膏、降压膏、支扩膏等,主要用于补益及治疗慢性疾病,取得一定疗效。综上可见,膏方使用源远流长,是中医药精华所在,值得广泛运用于临床。

2 膏方用于风湿病理论基础

2.1 本虚为风湿病发病的内因 历代医家皆认为本虚是风湿病发生发展的内因。明·李挺《医学入门·痹风》曰:“痹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李东垣曰:“若胃气一虚,脾无所禀赋,则四脏及经络皆病”“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是为骨蚀。”故脾虚为痹证发生的内因,并贯穿于疾病的始终[10]。《备急千金要方》曰:“腰背痛者皆是肾气虚弱。”《医学入门》曰:“腰痛新久总肾虚。”《景岳全书·杂证谟》曰:“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止者,肾之虚也。”肾主骨,故肾虚为“大偻”“肾痹”发病的根本,脾虚存在于疾病整个过程中[11]。脾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化生之源,同时脾气散精,主津液敷布。水液入胃,通过脾气的推动将津液输布全身。脾气旺盛,则气血津液化生充足,津液得以输布上承,口眼等清窍得以濡润。“脾本湿,虚则燥”,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而且阳气不能宣发外达,津液不能随阳气而行,导致清窍、肌肤失于濡润,出现口眼干燥症状。故脾虚为“燥痹”发病的根本[12]。正气不足则病势缠绵,“五脏皆有所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久病脾、肾等脏腑更加虚弱,六淫外邪乘虚而入,进一步加重病情。正气亏虚为本病发展的内因,而膏方可“补益扶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符合“治病必求于本”,故其可适于风湿病治疗。

2.2 西药治疗风湿病尚未取得良效 现代医学认为,风湿病属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异常的免疫反应,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结果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等[13-15],亦可导致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引起骨髓抑制,导致造血功能下降,肝肾功能损害,真菌、结核、乙肝病毒感染等,不仅不利于疾病恢复,且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使机体处于虚损状态,可谓“得不偿失”。膏方可调护脾胃,培补正气,使气血生化有源,还可滋阴清热,改善西药引起的“燥热”等症状。

3 风湿病应用膏方配伍原则

刘健[6]教授认为,风湿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致气血生化乏源,正气不足、营卫失调;后期“内舍脏腑”, 病情缠绵难愈,使五脏俱虚。针对风湿病病因病机,刘健教授提出风湿病患者适宜采用冬令进补膏方进行防治,认为滋补膏方的配伍原则应为健脾药与补益药配伍、补益药与活血药配伍、滋补药与辅料相伍,才能取得良效。

4 膏方在风湿病中的应用

4.1 膏方治疗风湿病临床研究 陈湘君[16]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是以肾阳不足、督脉空虚为本,故当温肾强督,自拟膏方(药物组成:独活、桑寄生、川芎、红花、川续断、骨碎补、肉苁蓉、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例,取得较好疗效。苏励[17]教授认为,膏方中的鹿角胶、龟甲胶、阿胶等常用的收膏药物具有营督填精功效,故膏方最适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使用,其强调以补肾精、益气血,扶正为先,自拟膏方(药物组成:黄芪、当归、鸡血藤、川芎、桂枝、熟地黄、川续断、狗脊、杜仲、桑寄生、牛膝等),久服疗效确切。干燥综合征属中医学“燥痹”范畴。曲环汝[17]总结苏励教授经验时,提出脾胃得健,方能气血充盈,五脏有养,九窍得润,故其认为健脾和胃在干燥综合征膏方治疗中至关重要,强调健脾以益气存阴、化津,药用生黄芪、白术、薏苡仁、茯苓、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生地黄、枸杞子、鸡血藤、生山楂、丹参、谷芽、麦芽等。陈湘君[16]教授认为,风湿病病机关键在于“阴虚”,治疗当以滋阴清燥为基本原则,自拟膏方(药物组成: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太子参、白芍、薏苡仁、枳壳、丹参、酸枣仁、柴胡、三七、莪术、桑寄生、牛膝等),治疗效果显著。

nlc202309051259

4.2 膏方治疗风湿病实验研究 倪柳等[18]将

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每次0.75 g,每日2次,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温督膏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程度(Likert四级积分法)、枕墙距、扩胸距、指地距、Sch?ber试验、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ASAS20疗效评价和中医证候疗效的有效率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66.67%;治疗组患者的BASDAI、Likert积分、BASFI、中医证候积分、扩胸距改善较对照组明显

(P < 0.05)。范利锋等[19-20]将10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甲氨蝶呤+羟氯喹+美洛昔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风湿3号膏方(药物组成:金银花、玄参、白芍、当归、虎杖、伸筋草、青风藤、徐长卿、蜈蚣、甘草等)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包括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ESR、CRP及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5 小 结

风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又可传变,故膏方进补应因时、因人、因病制宜,不可盲目,当注意以下几点:①风寒、病情稳定的风湿病患者适宜膏方,疾病处于活动期或实热证患者,不宜膏方进补;②大多数风湿病的虚实夹杂,病情较为复杂,临床表现不一,应用膏方时应结合患者体质补泻相宜,以平为期;③绝大多数风湿病患者曾经或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机体处于虚损状态,脾胃虚弱,故使用膏方时当注重顾护脾胃,补益脾气、健运脾土,脾胃健运则更易受纳膏方,有利于疾病的转归。 综上所述,膏方具有治疗风湿病的理论基础,且能改善风湿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故膏方为治疗风湿病提供了新思路,值得灵活应用于临床。

6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6):74-80.

[2]胡冬裴.试论中医膏方之源流[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7(4):9-10.

[3]周时高.膏方调治慢性虚损性疾病体会[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12):75-76.

[4]陈旋,蔡淦.膏方调治脾虚肝乘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1):34-35.

[5]程志清.膏方调补心血管疾病精要[J].江苏中医药,2006,27(11):5.

[6]刘健,徐桂琴.风湿病滋补膏方临床配伍应用探

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5):449-451.

[7]胡建东,薛鸾.自身免疫病的冬季调补[N].上海中医药报,2013-10-04(2).

[8]华浩明.膏方的历史源流初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4):248-249.

[9]童宏选.中国膏方源流浅述[J].内蒙古中医药,2012,4(2):135-136.

[10]李丰林,王学勤,张维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机与脾虚关系的理论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7):181.

[11]汪洋,谢志军,邵铁娟,等.从脾论强直性脊柱炎[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2):389-391.

[12]冯云霞,刘健,万磊,等.干燥综合征发病与脾虚津亏关系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182-183.

[13]刘凤芹,周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不良反应[J].中国校医,2014,28(4):295-297.

[14]李春萍,卫苏转.免疫抑制剂致风湿病患者急性造血功能停滞9例报告[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8):971-972.

[15]代巧妹,张凤山,贾彦.正确认识免疫抑制剂治疗风湿病的双刃剑作用[J].医学与哲学,2011,32(6):3-5.

[16]胡建国.陈湘君运用膏方治疗风湿病验案2则[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4(11):7-8.

[17]曲环汝,苏励.苏励运用膏方治疗风湿病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10):9-11.

[18]倪柳,茅建春.益肾温督膏方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30例疗效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7):17-21.

[19]范利锋,陈汉玉,翁庚民.风湿3号膏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清中IL-1及TNF-α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3):20-22.

[20]范利锋,陈汉玉,翁庚民.中药膏方联合ACR达标控制方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IL-1及TNF-α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2,5(6):429-432.

收稿日期:2014-11-16;修回日期:2015-01-19

治疗优势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4月我社区10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52例, 女48例;年龄23~65 (35.25±1.2) 岁;体重58~79kg, 身高159~179cm, 病程2个月~23年。所有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都采用2000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 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 舒张压超过90mm Hg, 收缩压超过140mm Hg。100例患者中,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27例, 合并冠心病的患者19例。

1.2 方法

100例高血压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方法。西医治疗高血压采用口服降压药对患者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在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 当血压超过标准值, 就可以服用硝甘及硝苯地平缓释片, 根据患者血压情况服用1片或者2片, 2次/d, 直到患者的血压有效控制。选择静脉注射也可以获得良好的维持血压的效果, 用生理盐水10ml稀释15~25ml的压宁定, 以每9ml/h的速度维持血压。中医药物可以选用复方血栓通胶囊, 3粒/次, 3次/d[2]。在西医药物治疗的过程中, 还要配合非药物治疗, 即采用康复治疗方法, 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由于高血压而导致的心脑血管死亡率和致残率。

1.3 操作方法

1.3.1 运动疗法

高血压病症与肥胖存在着必然联系。患者规律地参加运动, 可以对体重有效控制, 且通过血脂调整以对机体的新陈代谢发挥促进作用。社区医生要对高血压患者的患病史、心肌功能以充分了解,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运动处方。患者的运动要选择缓慢运动项目, 包括步行、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 患者的心率要控制在100~120次/min。患者运动的时间要持续超过45min, 其中热身运动15min, 根据患者自身的体质进行调节。经过指导性锻炼25min后, 进行运动后的整理运动[3]。

1.3.2 心理疗法高血压病程的产生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除了生物因素之外, 还会受到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当患者长期处于紧张的生活环境中, 受到刺激后,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血压。所以, 高血压患者往往伴随有焦虑症状。这类高血压群体如果仅仅依赖于西医治疗, 虽然可以获得暂时降压的效果, 但是很难维持, 一旦受到刺激就会引起血压再次升高症状。社区医生要与患者之间积极沟通, 对患者的高血压病情以及病史充分了解, 以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患者及其家属信任[3]。当患者由于患有高血压而承受着心理压力时, 社区医生就要作为患者倾诉的对象, 对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调节。

心理疏导法建立在心理咨询的基础上, 社区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有效的心理交流, 引导患者对自己的高血压病情以正确认识, 并主动地配合医生治疗。高血压往往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呈现出血压不稳定的状态。为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帮助患者释放心理压力, 社区医生就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就需要社区医生采用支持疗法, 给患者以充分的关怀和鼓励, 通过改善患者的心境, 让患者对高血压病症以充分认识。社区医生还可以辅以心理教育, 通过启发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说服, 激发患者治疗疾病的主动性[4]。

2 结果

2.1 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社区高血压患者经过一年的中西医康复治疗后, 血压控制率得以提高, 患者的病情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行为变化

社区高血压患者经过一年的中西医康复治疗后, 行为变化明显, 特别是患者能够规律用药, 采用恰当的运动方式并合理饮食, 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画着治疗前后行为变化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对于高血压病症的治疗, 根据多年临床治疗经验, 局限于降压治疗是狭隘的, 更需要从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以及心理状态对患者的患病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随着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社区广泛开展公共卫生教育活动。鉴于高血压病症为临床常见病症, 部分社区门诊针对社区高血压群体实施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 不仅可以降低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水平, 还可以通过康复教育的方法使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病症以正确的认识, 还可以通过相关知识的普及, 有效地预防社区高血压病症。采用西医血压控制, 就是运用药物治疗配合静脉滴注,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含服硝甘及硝苯地平缓释片等控制血压, 如果患者血压不够稳定, 还要对静脉滴注的速度以调节, 以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 血压逐渐平稳, 并维持在目标血压范围内波动[5]。

在西医治疗的同时, 配合康复治疗, 向高血压患者传授一些健康知识和康复技能, 让患者能够对自己的病症有所了解, 且树立信息配合医生治疗。随着高血压患者对非药物治疗以正确的认识, 就会按照医生的制度改善行为习惯, 并调节饮食, 以缩短治疗周期, 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田红兰.10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 (8) :2759.

[2]王玉丽, 王立新, 宋云霞.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1例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文献杂志, 2015, 2 (8) :1542-1544.

[3]阿衣夏木·吐拉克.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学文献杂志, 2015.2 (1) :112-113.

[4]柏长青, 常雁军.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2013, 3 (2) :154-155.

治疗优势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本院针灸科门诊的单纯性肥胖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中男6例,女39例。年龄19~59岁,平均(33.37±3.68)岁。病程0.5~26年,平均(10.5±3.7)年。轻度肥胖21例,中度肥胖22例,重度肥胖2例;对照组中男5例,女40例。年龄18~57岁,平均(32.82±2.96)岁。病程0.5~25年,平均(9.69±3.87)年。轻度肥胖22例,中度肥胖22例,重度肥胖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肥胖度、体质指数(BMI)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肥胖度及BMI根据1997年全国第五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制定的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标准[2]:(1)肥胖度:成人标准体质量(kg)=[身高(cm)-100]×0.9;肥胖度=[(实测体质量-标准体质量)/标准体质量]×100%。实测体质量超过标准体质量,但<20%者为超重;实测体质量超过标准体质量20%~<30%者为轻度肥胖;实测体质量超过标准体质量30%~<50%者为中度肥胖;实测体质量超过标准体质量50%以上者为重度肥胖。(2)BMI:BMI=体质量(kg)/身高(m2)。BMI的正常范围为18.5~24.9;25~26为超重;>26~<30为轻度肥胖;>30~<40为中度肥胖;>40为重度肥胖。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穴位埋线减肥疗法:(1)取穴:主穴取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丰隆。配穴取合谷、四满、曲池、脾俞、大肠俞。(2)操作方法:将一段长约1cm的药用蛋白羊肠线放入一次性埋线针内,然后将其埋置在常规消毒好的穴位内,出针后贴创可贴即可。每次操作取主穴2~3个,轻度加合谷;中度加四满、曲池;重度加脾俞、大肠俞。间隔15d治疗一次,一般治疗4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灸减肥疗法。(1)取穴:主穴取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丰隆。配穴取合谷、曲池、四满、脾俞、胃俞、大肠俞、三焦俞。轻度加合谷、曲池;中度加合谷、曲池、四满;重度加合谷、曲池、四满、脾俞、胃俞、大肠俞、三焦俞。(2)操作方法:选用环球牌一次性针灸针,按传统针刺方法操作,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5d,继续下一疗程,一般需观察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7年全国第五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制定的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评定标准[3]:体质量下降>80%,BMI男性≤26,女性≤25为临床痊愈;体质量下降30%~70%,BMI下降≥4为显效;体质量下降25%~30%,BMI下降≥2且≤4为有效;体质量下降未达到25%,BMI下降<2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45例中显效3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45例中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 0.0 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疗效对比见表1。

注:P<0.01

4 讨论

单纯性肥胖是指人体内热量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导致体质量超常而找不到明确原因的一种疾病。在治疗中我们采用的穴位埋线减肥与常规针灸减肥均取中脘、丰隆以消食导滞、消脂;天枢疏调肠腑、理气行滞,使体内积聚由大肠排出;气海可使人有饱腹的感觉,从而抑制食欲,另外气海还可生发阳气,与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足三里配合可以使人精力充沛,功能活跃,进一步燃烧体内脂肪。诸穴合用,标本兼治以达到减肥瘦身的效果。但是在治疗中我们看到穴位埋线减肥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针灸减肥,在所取腧穴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两种治疗效果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针灸减肥一般都选用的是银针或不锈钢针具,在穴位内留针一般都是30min,刺激时间短。而穴位埋线减肥法是以线带针,这种线一般是选用人体可吸收的药用蛋白羊肠线,将其埋置在穴位内一般完全吸收需要15d时间,线体在穴位内吸收的过程也是对穴位做持续良性刺激的过程。

由此可见,穴位埋线减肥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以线带针,一方面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皮质两个系统,使内分泌紊乱得以纠正,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另一方面,蛋白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过程中一直在消耗机体能量,同时刺激迟钝的自主神经,使其功能活跃,增加能量消耗,促使体内脂肪的分解,使减肥的疗效得以提高和持续[3]。所以穴位埋线的持续刺激作用使得这组标本兼治的减肥腧穴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好!从而使减肥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针灸。通过半年后我们的随访也发现穴位埋线减肥的反弹率极低。再者穴位埋线还节约时间,埋线一疗程只需4次,方便,安全,无痛苦。综上所述,穴位埋线在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中有很好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对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评价其方法的优越性。方法 对照观察穴位埋线与常规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近期疗效等,初步评价穴位埋线的优越性。结果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总有效率为95.56%,且治疗次数少,方便,安全,无痛苦。穴位埋线是将人体可吸收的药用蛋白羊肠线埋入穴位之后,线体会在15d之内对穴位有一个持续的刺激,通过这种刺激来调节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及其内分泌功能,而达到治疗肥胖症的目的。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有很大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穴位埋线,单纯性肥胖,优势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德彦.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7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7,17(4):49-50.

[2]危北海,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317-319.

治疗优势 篇9

关键词:伲福达,原发性高血压,优势分析

心、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严重影响国民健康。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可明显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1]以上。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到20.8%,患患者数增加到9000多万人。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2],我国人群高血压病的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为6.1%,仍处于较差水平。每年死于心脑血管患者高达300万人,其中约1/2与高血压有关。在没有可以根治高血压的有效方法之前,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健康。此类药物种类繁多,如伲福达、依那普利、氢氯噻嗪、螺内酯等,其中伲福达因疗效好,价格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伲福达(硝苯地平缓释片II)具有以上优势。下面具体介绍伲福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优势所在。

1 药理作用

硝苯地平化学名称为:2,6-二甲基-4-(2-硝基苯基)-1,4-二氢-3,5-吡啶二甲酸二甲醋,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属于钙通道拮抗剂类心血管药物,主要用于高血压、心绞痛等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因其良好的疗效,临床上推荐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高血压的首选药物。然而80年代以来,大量临床案例证明硝苯地平普通制剂可以反射性地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而这不利于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的控制和改善,因此,在临床上已经逐步淘汰硝苯地平普通制剂,新近开发出硝苯地平的长效缓释、控释制剂产品。这类新制剂由于采用了一流的控制释药速率的制剂工艺,使药物可以在体内缓慢地释放,使药物浓度保持在一定水平,这样不仅减轻了不良反应,还使药效得到显著延长,避免多次服药,每日仅服一次,大大提高了患者服药的顺应性。因为硝苯地平的长效缓释、控释制剂产品在保留硝苯地平优良的钙拮抗剂药效学性能的基础上,还使其药代动力学得到明显改善,所以逐渐受到医疗界的关注和重视。伲福达就是一种新型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剂,其有效成分硝苯地平,能选择性阻断细胞膜Ca2+通道,降低动脉和静脉的张力,扩张血管,从而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另外它还可以促进钠和水从肾脏排出,降低循环血量,进一步减轻心脏负荷,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冠状血管扩张并增加冠脉血流量,使心脏获得足够氧和能量。加之其有效血药浓度可以保持12 h以上,因此降压作用明确而持久。

伲福达的药代动力学:单次口服伲福达30 mg后,其半衰期T12为(9.9±6.8)h,C0.5 max为(27.5±15.9)ng/ml,多次给药后稳态血药浓度峰值(Cssmax)为(40.8±12.5)ng/ml,稳态谷浓度Cssmax为(27.7±11.6)ng/ml,峰高比为(1.84±1.24)。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2%~98%,其主要代谢物的蛋白结合率较低,仅为54%。药物在血清、肾、肝及肺中含量较高,而在骨骼肌和脑中含量较低。硝苯地平在体内经肝药酶系统(包括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代谢,被氧化成三种无药理活性的代谢物,70~80%的药物以水溶性代谢物从尿中排出,其中主是非原形的代谢产物,原形药物仅占0.1%,药物在体内无蓄积作用。

2 优势分析

2.1药物疗效分析由于伲福达采用了控释技术,使得药物以零级释放形式(即药物释放速率恒定)释放有效成分-硝苯地平,这样保证了药物血浆浓度可以维持在一定有效浓度范围,从而实现血压平稳降低,血压变化的昼夜规律也得以维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普通制剂强而快速的扩血管效应所引发的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为药物释放持久而缓慢,所以药效维持时间长,每天给药一次,就可以满足治疗需要,所以患者容易接受,以上都说明伲福达具有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和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有研究结果[3]表明,硝苯地平控释片有明显降压作用,有效率可达93.75%,且作用维持时间长,治疗期间降压平稳,血压波动小。另有研究证明伲福达服用前后的心率变化不明显,这说明伲福达不会增加心肌的耗氧量。此外,伲福达对血糖、脂及电解质等无不良影响,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由此可见伲福达是治疗高血压的理想药物之一。

2.2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伲福达能提高患者对硝苯地平的耐受能力,因为药物浓度上升持久而平缓,所以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头痛、面红、心悸、下肢水肿、食欲不振、便秘等,一项临床研究试验[4,4]比较了伲福达与普通硝苯地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服用伲福达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9%,而普通硝苯地平的18.6%,由此可见,伲福达的不良反应较少。

2.3药物经济学分析成本确定,成本(C)是指所关注某特定方案所消耗资源的价值。效果(E)指所关注某特定方案的临床结果。评价指标:成本-效果比(C/E)指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市场上20 mg×30片的伲福达在20元左右,价格低廉,其疗效在上文中已经阐述;有研究[4,4]对伲福达和厄贝沙坦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发现厄贝沙坦为3.71,伲福达组为3.41,由此可见伲福达的经济效益在同类产品中较高。

3 联合用药

伲福达还可以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疗效显著。伲福达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获双重效益,依那普利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并具有副交感活性,而伲福达则有扩张外周血管,刺激肾素释放和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二者合用可以互相抵消不良反应。资料显示,伲福达与依那普利联合用药还可以改善高血压合并或并发的心室肥厚、肾脏损害、内皮功能损害及血管粥样病变。因此二者联合用药具有组织保护作用,对降低血压极为有利,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顺应性好。此外伲福达还可以和依那普利联合,二药合用进一步延长降压时间,提高降压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增加用药安全。伲福达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伲福达与氢氯噻嗪、螺内酯联合应用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不仅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伲福达,同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我国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在没有有效方法根治高血压的前提下,药物治疗作为有效控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研究和推广,伲福达作为新型高血压治疗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价格经济,因此可以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

参考文献

[1]王林.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当代医学,2013,19(7):11-12

[3]马阿根.伲福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60例临床观察.求医问药,2012,10(8):548-549.

[4]董景霞.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硝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37-538.

治疗优势 篇10

1 小儿机体特性

小儿“脏腑稚嫩”、“易实易虚, 易寒易热”, 其脏腑组织及其功能发育尚未完成。小儿体质的好坏, 与先天及后天有关。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易致各种病症。幼儿稚阴稚阳, 身体尚未发育成熟, 其对不同外界环境的适应调节功能较弱, 外邪极易对其造成伤害, 而导致各种疾病。

2 艾灸的作用机制

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调和阴阳、补虚泻实、回阳固脱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艾叶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 如挥发油及鞣质类、黄酮类、甾醇类、多糖类和微量元素类等, 具有抗炎、平喘、止血、护肝利胆、解热镇静、增强免疫等作用。艾叶燃烧是一个氧化的过程, 艾叶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 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是利用艾绒的燃烧, 借助艾火的穿透力和辐射作用, 通过经络传导来调整人体功能的平衡, 促进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 调整内分泌, 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从而达到“通十二经, 入三阴, 理气血, 治百病”。艾灸既可治疗疾病, 又有很好的预防保健作用。中医重视“治未病”, 即在疾病的发生之前进行有效的干预, 防止疾病的发生。通过艾灸, 可强壮机体, 增强体质, 尤其适用于小儿娇嫩之体, 减少疾病的发生。灸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不仅可以治疗经络、体表的病症, 也可以治疗脏腑的病症;对常见的内、外、妇、儿及五官科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小儿病症效果显着, 既避免了服药依从性差, 又无创伤。

3 艾灸治疗在康复中的优势

小儿常见慢性疾病病程长, 康复时间长, 患儿及家长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差, 艾灸疗法操作简便, 疗效可靠, 既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无创伤优势。明代李延《医学入门》曰:“凡病药之不及, 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 充分说明了艾灸的特殊作用及在保健方面的重要性。我们对100多例患儿常见腹泻、感冒、生长发育落后等疾病进行艾灸, 治疗中患儿无痛苦, 易接受,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同时, 艾灸治疗价格低廉, 每条艾灸条售价不足1元, 可用于3~4个穴位15分钟的灸治, 每个患儿常见疾病可采用4~6个穴位, 成本仅1.5元, 经济实用。通过大量病例的积累, 也可为科研项目的申报提供第一手的临床资料。如果艾灸疗法实施良好, 也可推广, 为更多的患儿解除疾苦, 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艾灸疗法简便易学, 疗效显着, 其简、便、廉、验的优势必将为小儿疾病的治疗带来美好的前景。

治疗优势 篇11

引起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现在,治疗心血管病的药很多,但是,有的患者虽然坚持服药,效果却不理想,反复发作、顽固难愈;有的反复换药,疗效也不行。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了解一下引起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血脂、运动减少等。高脂血症,尤其是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冠状动脉事件增加的危险因素,同时,血小板的聚集在心血管的发病中也起着很大作用。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血管自身病变,也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都能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发因素是血管内皮损伤。可见,心血管的发病除了血液的病变以外,血管自身的病变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现代医学对心血管病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在微观世界里可以从多个层面去对抗心血管发病的多种因素,包括降脂、抗凝,使用血管紧张素II拮抗剂、抗血小板制剂、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等等。但这些药物只能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去解决一个细节问题。而有的患者只是长期服一种药物,不能解决引起冠心病、脑血栓发病的所有原因,或反复换药却不能与引起自己病情发作的原因相符合,所以疗效差。

中医药的优势在哪里

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有两大的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就是从引起某种疾病的多方面原因人手。这就使得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从一开始便具备了针对疾病多方面原因进行治疗这一优势。

作为有着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医药,它的理论体系是世界医疗体系中最为独特的。它的宏观治疗体系吻合了世界医学发展的潮流,即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心血管病的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活血化淤治法;80年代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芳香开窍、宽胸化痰的治法;90年代出现了益气养阴活血的治法。90年代末期,通心络胶囊首创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冠心病的病机,创造性地将五种虫类入络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通心络胶囊不仅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滞度,还能维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的临床实验中,通心络在许多方面优于卡维地络、缬沙坦、抵克力得等药物。在临床上,它可以有效缓解心绞痛,纠正缺血性心电图,防治冠心病、脑血栓。这种中药具有如此广泛的作用,充分说明了中医整体治疗的优势。这是中医药非常了不起这处。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血管病的基石

得了心脑血管病,使用药物治疗是一个方面;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更不容忽视。因为绝大多数心脑血管病患者起初发病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1992年国际心脏会议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其核心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坚持,可以使生活质量全面提高,寿命明显延长。

可见,要想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病,就不但要坚持健康的生活力‘式,并且应当能够掌握切合自己病情的药物。

更正

2003年第一期《冠心病不再是我心中的痛》一文作者应为:北京市安定门外西河沿12号楼1单元1102号施祝炳。特向作者和读者致歉。

治疗优势 篇12

1 辨证论治研究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程中许多人还采取过去的辩证论治方式。但在现如今许多学者发现, 单纯的老一套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 很难在效果上取得满意。因此, 相继的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案。

1.1 从 气因 阴阳 分型 论治

学者将糖尿病患者的病型分为四型, 其中包括阴虚型、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血瘀型。

1.2 以主要 发 病 脏腑 分型 论治

针对每一个脏腑在糖尿病发病学中所占的地位不同, 因此辨证治疗应该亦有侧重。

1.3 以主要 病 邪 分 型 论治

从有糖尿病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 病邪是一个让人不可忽视的引以重视的因素, 它既能促使糖尿病的发生, 又可加速糖尿病的恶化。因此, 在治疗糖尿病中如果以主要病邪分型论治的话, 此方法只适于标盛标急的特殊情况。

1.4 分 期辨证论治

糖尿病对比于其他疾病他的病程是漫长的长, 并且的发病过程中合并了许多症状, 病情也较为复杂。分期分型论治方法, 较客观地揭示了糖尿病的证治规律, 是现阶段得到方法中值得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修改和推广的方法。

2 常用治 法研究

现采用实验对照实验的方式将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采取补肾化瘀解毒法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分析,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54例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5.7%与对照组的54例总效率54.6相比, 差异十分显著。对糖尿病肾病的45例患者采用益气活血散结法治疗, 有效率为89.7%, 而巯甲丙脯酸组25例有效率为仅为68.0%, 差异显著。采用益气养阴活血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28例, 总有效率为88.5%, 其中效果较好的是气阴两虚型, 阳阴两虚型的效果则较差一点。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一直以来深受广大医家的重视, 近几年来更是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肯定地说:在前辈们的努力和汗水下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尤其是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方面。另外, 中医辨证论的治疗, 可以加减灵活的运用, 跟西医相比更为灵活, 不死板, 且有很高的安全性、中药的副作用小, 对人体伤害不大。但是目前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疗效判定标准不一致, 致使文献报道资料之间缺乏可比性;且临床还停留在小样本的研究上, 缺少现代医学的检测依据。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严格遵循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 充分应用现代医学手段更科学地阐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 以便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4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展望

综上所述, 采用中医中药的方法对糖尿病肾病进行防治在当今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 但是目前的研究证候学处于一个不规范的阶段, 因此, 无论是诊断、辩证还是分型及疗效的判定标准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 现在糖尿病学领域得到个专家教授都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展开了更为广泛的研究和实验, 通过对照研究, 以期望取得更科学、可信的成果。

摘要:该篇文章作者从辨证论治、中药复方、中药提取物、单味药、中西医结合、作用机制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糖尿病肾病在近几年来的治疗效果及进展, 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用中医的方式方法治疗糖尿病得到优势。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辨证论治,分析

参考文献

[1]万中南, 广田亮.中医药辨治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析[J].中医杂志, 1991, 32 (7) :31.

[2]张淑敏.益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98例[J].浙江中医杂志, 1996, 31 (7) :317.

[3]刘大宇, 曲晓璐.糖尿病并发肾病的辨证论治研究[J].中医药导刊, 2003, 21 (2) :165.

[4]齐国良.糖尿病肾病从瘀论治[J].吉林中医药, 2001, 21 (3) :14.

[5]方家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79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3, 27 (5) :49.

[6]张霓之, 李力, 刘涛, 等.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治疗的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 14 (5) :41-42.

上一篇:分类与保护下一篇:考试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