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改进

2024-10-08

手术改进(共11篇)

手术改进 篇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 是最多见的急腹症。Fitz (1886) 首先正确地描述本病的病史, 临床表现和病理所见, 并提出阑尾切除术是本病的合理治疗[1]。至今阑尾切除术一直是外科最常见的手术, 本人从事普外科工作以来曾遇到不少化脓性阑尾炎病例, 术中盲肠壁高度水肿, 无法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 给予旷置阑尾残端, 结束手术,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 并未出现阑尾残端瘘等严重术后并发症。于是, 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本人在98例阑尾切除术中未常规作阑尾残端荷包缝合包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以来本人行阑尾切除术中未常规作阑尾残端荷包缝合包埋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 女36例, 年龄19~73岁, 平均46.5岁, 其中慢性阑尾炎3例,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9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79例,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7例。

1.2 手术方法

取右下腹麦氏 (McBurney) 切口, 入腹后沿结肠带末端找到阑尾, 用弯血管钳在阑尾系膜根部的无血管区戳一小孔, 钳夹阑尾系膜根部, 切断阑尾系膜, 双重结扎阑尾系膜, 用直止血钳在阑尾根部压榨一下, 并双重结扎阑尾根部, 在阑尾结扎处远侧约0.5 cm处, 用一把直血管钳夹住阑尾, 在止血钳下切断阑尾, 阑尾残腔分别用蘸以石炭酸、酒精、盐水棉签依次拭擦[2]。至此, 手术结束, 不再阑尾残端常规荷包缝合包埋。

2结果

98例患者住院7~10 d全部治愈出院, 其中95例切口甲级愈合, 3例切口乙级愈合, 无一例出现阑尾残端瘘等严重并发症。

3讨论

一直以来外科医生在阑尾切除术中, 墨守成规的将阑尾残端荷包缝合包埋, 荷包缝合大小不好掌握, 有时造成盲肠壁撕裂, 增加了手术副损伤, 本人认为常规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步骤可以省略, 不作阑尾残端常规荷包缝合包埋有缩短手术时间, 减小手术难度, 减少手术副损伤等优点, 适宜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戴显伟.外科学 (第五版) .第三十九章:537-545.

[2]黎介寿, 吴孟超, 黄志强, 等.手术学全集-普通外科卷, 407-413.

手术改进 篇2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一、人员组成: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由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和业务骨干3-5人组成,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担任组长。组 长: 副 组 长: 科室秘书: 小组成员:

二、职责

(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保障患者的安全,定期评价服务质量,促进持续改进。2.根据核心制度及医院要求,制定和完善本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3.负责本科室医务人员的三基三严训练及法律、法规、医疗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学习。4.认真学习全院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的规定并组织实施,做好本科室质 2

量与安全管理的日常自查、自纠工作。5.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可全面亦可单项对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内容包括:科室各项监测指标完成情况,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控,患者安全目标的实施情况,医院感染控制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情况,每次对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都要详细记录。6.每月由组长或副组长主持召开一次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会议,总结评估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集中讨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按计划执行,及时效果评价。7.能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有完整的管理资料,体现持续改进成效。

(二)组长、副组长工作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2.带领小组成员,切实履行小组职责,定期督查小组工作落实情况。3.定期组织小组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评价服务质量,促进持续改进。4.副组长协助组长完成相关工作。

(三)科室秘书工作职责 1.科室秘书是科室质管员之一,在科主任领导下,协同小组成员,负责制定和完善本科室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2.负责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检查、评判、分析、效果评价的记录。3.负责本科室医疗档案的记录、整理、归档、保管。4.在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或科务会上向科室公布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科室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四)小组成员工作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分管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内容的自查、整改、评价工作,并促进整改措施的落实。2.结合实际工作,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及措施。3.负责对科室人员行分管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内容的相关知识培训和工作指导。3

三、会议

(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会议制度 1.由组长或副组长主持,每月召开一次;时间为下月的10号之前进行,特殊情况可临时通知召开。2.会议主要讨论和决议以下内容:(1)评价上月整改措施是否有效及遗留问题;(2)由秘书通报科室本月安全数据情况:如收治病人数、死亡例数、术后非计划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排名前5位的病种、有无医疗纠纷、有无不良事件、临床路径开展的情况、有无手术并发症、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使用、患者安全目标的实施情况、医院感染控制及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情况等;(3)由秘书通报小组本月自查及相关职能部门检查、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执行情况;(4)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月遗留问题、科室监测数据中异常值行集中讨论,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包括科室对差错人的处理决议等;(5)为保障科室质量与安全,制定科室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拟定对科室人员行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计划;(6)拟定次月工作计划。3.会议实行签到制,各成员须准时参会。根据会议议题内容,需要召开扩大会议时,应该提前通知需要列席参会的人员。因故不能参会的人员,应提前报告,经会议主持人批准,方可请假。4.实行回避制度,会议议题涉及需要回避参会或会议中途需要回避的成员,由主持人提前告知其回避程序,并严格执行。

5.由秘书负责会议记录,由小组分管成员认真组织实施和落实会议确定的各项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措施。

(二)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会议记录本的填写要求 1.字迹清晰,按时记录。2.基本项目填写齐全,若科室不涉及的内容在空格中打一斜杠“/”表示。3.记录格式规范,会议内容记录不能太简单。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年初工作计划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月质量与安全指标完成情况统计

一、科室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收治病人总 例; 危重病人抢救 例; 死亡 例; 出院 例;患者平均 住院日 天;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天; 床位使用率 %;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 患者 例。

二、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1.住院重点疾病:总

例;死亡 例;15日内再住院 例;31日内再住院 例;

平均住院日 天;平均住院费用 元(人民币)。

2.住院重点手术:总 例;死亡 例;术后非计划再手术 例;平均住院日

天;平均住院费用 元(人民币)。

3.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监测指标: 择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 例;产伤发生例数(产科填 写)例;医源性气胸发生 例;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 例;因用药错误导致患 者死亡发生 例;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 例;输血反应发生 例; 输液反应发生 例;住院患者压疮发生(难免压疮除外)例;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 例;危急值漏执行 例; 科室不良事件共 件;医疗纠纷 起。4.由本科室医务人员实施麻醉的总例数 例;发生麻醉非预期相关事件 例。

三、单病种质量指标:科室收治单病种总 例,若科室收治了单病种病例,请在自查表或会议记 录表中记录不符合单病种过程质量控制指标的问题,对重点问题行集中讨论,并做好原因分析、评估、整改。

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及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非预期的 24/48 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填写)例;呼吸机相关肺炎 例;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例; 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

例;人工气道脱出 例;手术后感染 例。

五、临床路径质量指标:科室实际开展临床路径病例总 例;其中实施过程中退出 例。

六、合理用药监测指标:Ⅰ类切口总数 ;抗生素使用数 ;Ⅰ类切口抗生素使用率 %。

七、病历质量监测指标:科室病历质控 份;其中甲级 份;乙级 份;丙级 份; 甲级病案率 %。

八、具体事件填写表格 1.排名前五位的病种

排名

病 种 名 称 例 数 1 2 6

2.单病种病例统计表

病 种 名 称 例

数 病 种 名 称 例 数 3.临床路径病例统计表

符合进 术后 30日 术后非 实际 入组平均 术后 入临床 并发 内再 计划再 病 种 名 称 入组 完成 住院 诊疗效果 感染 路径病 症例 住院 手术例 例数 例数 日 例数 例数 数 例数 数 治愈 例,好转 例 未愈 例,死亡 例 治愈 例,好转 例 未愈 例,死亡 例 治愈 例,好转 例 未愈 例,死亡 例 治愈 例,好转 例 未愈 例,死亡 例 4.科室不良事件统计表

是否为有 编号 发 生 时 间 住 院 号 病 人 姓 名 事 件 类 型 责 任 人 效投诉 7

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月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要点 工作总结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自查及效果评价记录

检查时间 效果 评价时间 发现的问题 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检查者 评价评价者 备注:检查时间、检查者、评价时间、评价者需检查者及评价者亲笔签。组长或副组长督查工作签名及时间: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自查及效果评价记录

检查时间 效果 评价时间 发现的问题 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检查者 评价评价者 备注:检查时间、检查者、评价时间、评价者需检查者及评价者亲笔签。组长或副组长督查工作签名及时间: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自查及效果评价记录

检查时间 效果 评价时间 发现的问题 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检查者 评价评价者 备注:检查时间、检查者、评价时间、评价者需检查者及评价者亲笔签。组长或副组长督查工作签名及时间: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记录人 主持人 参加人员 签名 会议内容 12

主管部门监管签名及时

间: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半年指标完成情况统计

一、科室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收治病人总 例; 危重病人抢救 例; 死亡 例; 出院 例;患者平均住院日 天;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天; 床位使用率 %;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 例。

二、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1.住院重点疾病:总 例;死亡 例;15日内再住院 例;31日内再住院

例;

平均住院日

天;平均住院费用 元(人民币)。

2.住院重点手术:总 例;死亡 例;术后非计划再手术

例;平均住院日

天;平均住院费用 元(人民币)。

3.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监测指标: 择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 例;产伤发生例数(产科填 写)例;医源性气胸发生 例;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 例;因用药错误导致患 者死亡发生

例;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 例;输血反应发生 例; 输液反应发生

例;住院患者压疮发生(难免压疮除外)例;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 例;危急值漏执行

例; 科室不良事件共

件;发生有效投诉事件 件;医疗纠纷 起。4.由本科室医务人员实施麻醉的总例数 例;发生麻醉非预期相关事件 例。

三、单病种质量指标:科室收治单病种总 例,在半年工作会议记录中要总结半年来科室单病种

过程质控执行情况、对突出问题行分析、整改。

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及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非预期的 24/48 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填写)例;呼吸机相关肺炎 例;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例; 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 例;人工气道脱出 例;手术后感染

例。

五、临床路径质量指标:科室开展临床路径病种 种;科室实际开展临床路径病例总 例; 其中实施过程中退出 例,在半年工作会议记录中要总结半年来科室临床路径质控执行情况、对突

出问题行分析、整改。

六、合理用药监测指标:Ⅰ类切口总数 ;抗生素使用数 ;Ⅰ类切口抗生素使用率 %。

七、病历质量监测指标:科室病历质控 份;其中甲级 份;乙级 份;丙级 份; 甲级病案率 %。

八、具体事件填写表格 1.排名前五位的病种

种 名 称 例 数 1 2 15

2.单病种病例统计表

病 种 名 称 例

排名 病

数 病 种 名 称 例 数 3.临床路径病例统计表 符合进 术后 30日 术后非 实际 入组平均 术后 入临床 并发 内再 计划再 病 种 名 称 入组 完成 住院 诊疗效果 感染 路径病 症例 住院 手术例 例数 例数 日 例数 例数 数 例数 数 治愈 例,好转 例 未愈 例,死亡 例 治愈 例,好转 例 未愈 例,死亡 例 治愈 例,好转 例 未愈 例,死亡 例 治愈 例,好转 例 未愈 例,死亡 例 4.科室不良事件统计表

有效投 有效投 事 件 类 型 件数 事 件 类 型 件数 诉件数 诉件数 16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半年工作会议记录

会议17 时间

会议地点

记录人

主持人

参加人员

签名 会议内容

备注:此会议记录中包括针

对上半年的突出问题,提出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主管部门监管签名及时间: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全年指标完成情况统计

一、科室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收治病人总 例; 危重病人抢救 例; 死亡 例; 出院 例;患者平均住院日 天;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天; 床位使用率 %;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 患者 例;病床周转次数 次/年。

二、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1.住院重点疾病:总 例;死亡 例;15日内再住院 例;31日内再住院 例;

平均住院日

天;平均住院费用 元(人民币)。

2.住院重点手术:总 例;死亡 例;术后非计划再手术 例;平均住院日

天;平均住院费用 元(人民币)。

3.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监测指标: 择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 例;产伤发生例数(产科填 写)例;医源性气胸发生 例;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 例;因用药错误导致患 者死亡发生 例;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 例;输血反应发生 例; 输液反应发生 例;住院患者压疮发生(难免压疮除外)例;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 例;危急值漏执行 例; 科室不良事件共 件;发生有效投诉事件 件;医疗纠纷 起。

4.由本科室医务人员实施麻醉的总例数

例;发生麻醉非预期相关事件

例。

三、单病种质量指标:科室收治单病种总 例,在全年工作会议记录中要总结一年来科室单病 种过程质控执行情况、对突出问题行分析、整改。

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及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非预期的 24/48 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填写)例;呼吸机相关肺炎 例;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例; 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 例;人工气道脱出 例;手术后感染 例。

五、临床路径质量指标:科室开展临床路径病种 种;科室实际开展临床路径病例总 例; 其中实施过程中退出 例,在全年工作会议记录中要总结一年来科室临床路径质控执行情况、对突出问题行分析、整改。

六、合理用药监测指标:Ⅰ类切口总数 ;抗生素使用数 ;Ⅰ类切口抗生素使用率 %。

七、病历质量监测指标: 科室病历质控 份;其中甲级 份;乙级 份; 丙级 份;甲级病案率 %。

八、具体事件填写表格 1.排名前五位的病种

排名 病 种 名 称 例

数 1 20

2.单病种病例统计表

病 种 名 称

例 数 病 种 名 称 例 数 3.临床路径病例统计表 符合进 术后 30日 术后非 实际 入组平均 术后 入临床 并发 内再 计划再 病 种 名 称 入组 完成 住院 诊疗效果 感染 路径病 症例 住院 手术例 例数 例数 日 例数 例数 数 例数 数 治愈 例,好转 例 未愈 例,死亡 例 治愈 例,好转 例 未愈 例,死亡 例 治愈 例,好转 例 未愈 例,死亡 例 治愈 例,好转 例 未愈 例,死亡 例 4.科室不良事件统计表

有效投 有效投 事 件 类 型 件数 事 件 类 型 件数 诉件数 诉件数 21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全年工作总结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主持人 记录人 参加人员 签名 会议内容 22

备注:此会议记录中应包括

将年初计划与年终结果相比较,找差距,反映出计划的落实率;并简要写明来年工作计划。

手术改进 篇3

临床实习是护理实习生从书本走向实践的转折期,临床实习中建立起来的护理思路,对理论知识的领悟及操作能力都会对护士今后的工作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实习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今后护理队伍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实施和完成临床教学计划,努力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基础理论水平,使护理实习生能够系统掌握专科医院手术室及配合各专科手术。护理实习生制定了应用目标教学法进行带教,收到很好的效果。

选择对象

2007年6月~2011年11月护理实习生223名,中专152名,大专68名,本科3名。男11名,每转到手术室的护理人数1~6名,实习时间3~4周。

培训目的

结合实习大纲要求,通过实习,加深对组织解剖的了解,熟悉手术室布局、分工、工作流程及规范化管理要求等、掌握手术器械的一般处理原则,了解2~3个手术的组织解剖和手术标志,掌握手术无菌技术要求,熟悉手术室工作特点及各级人员职责,一般实习4周,由教学组长负责培训。

培训要求

健全组织,成立带教小组。设组长1名,组员若干。根据实习大纲制定带教计划,落实教学目标。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方法,重点突出,正规带教,专人管理。

培训内容

岗前培训内容:用1天的时间熟悉手术室布局,常用物品摆放位置,了解手术室规章制度,如一般规则,接送患者规则,查对制度等;了解常用器械名称、用途、传递方法、布类敷料的名称、规格、器械包的规格,包扎法;熟悉常用无菌技术操作,如外科刷手法、戴无菌手套、穿手术衣法等。

上岗培训内容:参加器械、巡回护士工作,了解器械、巡回护士职责,参加各项工作,了解各班程序、重点与要求。

培训方法

理论知识培训:首先让护理实习生初步了解手术室的业务特性,为了达到这一点教学目标,固定带教老师,第1周跟带教老师担任器械或巡回护士外,熟悉手术环境,熟悉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和用途,学会辨认各种消毒无菌化学监测指示卡、学会手术室各项记录单的填写。在“教”的方面保证质量,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首先培养实习生的无菌观念,严格遵守手术室规章制度,讲解护理专科手术特点,为实习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的掌握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实习生进入手术室由总带教老师讲解手术室的环境、布局及规章制度,讲解手术室内每天工作流程及不同岗位的职责、业务的特殊性;第2~3周然后跟随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并且抽3天的时间对实习生进行操作技能示教,并组织实习生进行练习,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就操作重点、难点,注意事项及容易犯正确停顿讲解,使实习生通过细致观察纠错对比加深印象等、再抽几名实习生进行模拟上台的练习,在护士熟悉的环境及各项基本操作技能后,实习生在老师带领下参与中小手术配合,了解工作程序,常见手术体位的摆放及常见手术基本操作,了解术后手术器械和手术间的处理和消毒,了解特殊感染手术的消毒隔离。第4周在带教老师指导安排下,可独立完成小手术的器械,巡回护士工作,巩固无菌操作技术,了解手术的解剖标志,了解手术后的工作程序和消毒要求,学会给手术患者以心理护理和关怀。

实施

小讲课:带教老师要按照教学目标安排每月小讲课,详细讲解所参与每台手术的过程,从器械准备到解剖层次,术中配合等,使护士能尝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学为所用,边学边用,要求带教老师讲课精细,重点突出。

讲大课后模拟练习:先给学生集中讲大课,用2~3个学时,包括手术室的环境及布局,重点强调手术室无菌区与非无菌区,手术室各项护理记录,再讲解每天工作程序,业务特点,然后辨认手术室常用器械、手术体位的摆放、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手术室查对制度、手术室参观制度、安全防护制度等,入科时用3天时间进行模拟练习,在带教老师的严格指导下,每个学生要按照规范做练习,老师要对实习生操作能力心中有数,实习生对手术室实习的要求要心中有数。

参加专科手术的配合:中等以上手术以老师操作为主,边做边讲,实习生以看、学为主,做好配合。小手术以实习生为主体,实习生自己操作配合手术,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这样就可以把知识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督促检查:每2周查“教与学”笔记,首先查阅带教老师笔记,了解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和进展,督促老师提高“教”的质量,反复多讲多提供实习生参与手术机会,同时也促进实习生自我提高,了解实习生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多少,对动手能力差或理解能力差的实习生反复多讲,多提供动手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验收考核评价教学效果是对教学活动的评估及反馈,这样,可以了解实习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检查教学进展和效果,判断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实习生结束实习的最后1周,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通过实践,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是合理的,教学方式及方法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潘晋洲.素质现状浅析[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9,4(11):97.

家畜肠管吻合手术的改进 篇4

1操作方法

1.1保定

根据家畜品种及肠管病变部位可采用仰卧、侧卧或倒挂等不同保定方法。

1.2术部准备

局部剪毛、剃毛、清洗, 用5%碘酊涂后再用75%酒精棉脱碘, 盖上手术巾或消毒纱布。

1.3麻醉

一般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既用0.5%盐酸普鲁卡因20mL加0.5mL肾上腺素, 注射到局部肌肉及皮下。

1.4肠管支撑物的制备

根据季节不同选用不同材料作支撑物, 如春夏季选用莴苣和黄瓜, 夏秋季节选用丝瓜, 秋冬季选用莲藕等。支撑物先切成5cm左右的段子, 然后削去皮, 制成后直径较肠管稍细, 再将中间挖空备用。

1.5手术步骤

用外科刀切开皮肤肌肉 (腹部手术用外科刀切开皮肤、皮肌、然后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至一定深度) , 找到囊腔, 分离肠管, 将病变肠管取出, 在肠管下面垫上浸有生理盐水的纱布, 将预定要切除的肠管, 用手指轻轻将内容物向两端挤开, 距病变肠管两端约5cm处, 分别用2把肠钳夹住。再将预定要切除肠段的肠系膜血管双重结扎, 以防出血, 用剪刀切除病变组织及肠系膜 (三角形剪除) 。挤去两端内容物, 再用青链霉素生理盐水清洗肠管断端, 接着将两断端分别套在准备好的支撑物两端, 并用双手将其推靠, 使两断端紧密接触, 进行双层缝合。第1层用螺旋形缝合法缝合肠壁全层或粘膜层;第2层用库兴氏缝合法缝合浆膜层及肌层, 使断端内翻闭合, 结节缝合肠系膜, 断端缝合后用生理盐水清洗, 并用灭菌纱布拭去血迹, 涂上青链霉素, 把支持物推向肠管远端, 用食指和拇指将其捏碎, 将肠管还纳腹腔, 缝合腹膜切口向腹腔注射青霉素。再按常规操作缝合肌肉层及皮肤, 皮肤切口缝合后再以碘酊消毒。

2病例介绍

(1) 昌图县某养殖场一公猪体重25kg左右, 阉割后肠管滑入阴囊, 数日后饲养员发现该猪阴囊肿大, 到所求诊, 经检查阴囊肿硬, 肠管不能还纳腹腔, 切开阴囊, 发现肠管已坏死, 按上法进行肠管吻合, 3d追访, 患猪已能吃食, 大肠通畅, 7d后追访患猪一切恢复正常。

(2) 昌图八面城镇一养猪户, 一头体重30kg公猪, 患闭性阴囊疝, 大便不通, 经用上法做了肠管吻合术, 术后3d追访, 患猪已能正常吃食, 7d后一切恢复正常。

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情况 篇5

有护士长任组长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有管理制度,有工作记录。手术室内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肃静,有安全感 术前访视、手术过程与病人有交流和人文关怀,术后有评估,与病房有接交程序和记录。对《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的管理制度》等各岗位人员工作制度能够有效的落实。

敷料室、器械室、药品室以及大型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规范(查看三个月内的记录资料)。

考核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的手术记录,护士长管理和监控记录文件。

对术前器械的配置、术中的配合、应急器具使用等方面有规范与程序的文件,并得到切实执行。

手术改进 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54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需求,我国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模式,要求实行集中管理的方式。以达到资源共享,实现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的目的。新规范出台后,我院手术室将敷料、清洗、包装、灭菌都交到供应室进行统一管理;合作运行中发现,运用持续改进的方法在手术室与供应室合作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合作运行中发现的问题

手术器械方面:由于手术室器械种类繁多,刚开始时,由于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对器械不够熟悉,又没有工作经验,可能将器械混合在一起处理。有将器械放错包的现象。供应室接收器械时发现手术室器械数量有错误,有缺少或多余。有时还把多台器械混合在一起现象,器械有带血渍,造成清洗困难。有些特殊器械本身有小螺丝钉固定,可能在机械清洗过程中可能会脱落掉入清洗槽内。若包装不注意或疏于检查,导致手术器械因缺少螺丝钉而不能正常使用。

人员配置和专科知识方面:我科共有工作人员16人。护士长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2人,护士10人。消毒员2人。刚开始人员对手术器械的认识能力差,不知道器械的用途,缺乏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工作效率很低,不能保证其质量及效率;并缺乏对专业工作的理论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专业理论培训教材和培训计划[1],运用持续改进,派高年资的护士去参观、学习、进修,回来后进行讲课、帮带、改进;合理人员结构,工作人员重组[2],等方法使供应室的人员素质不断的得以提高。

运输方面:供应室和手术室不在同一楼,没有专用的电梯。每次接送物品时等电梯难,运输途中可能造成丢失,器械污染,运输次数多。

合理运行中持续改进的方法

工作流程:①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与逐步完善是各类无菌物品安全高效运行的保障,也是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3]。②器械的接收:将上述现象报告护理部以后,及时召开协调会,运用持续改进的方法,从手术室抽调一名高年资的护士来供应室把关,手术室护士应承担一定的职责,手术前,手术室护士应打开灭菌包对照手术器械清单清点器械,如发现有误,在清单上及时注明名称、数量并签字确认。手术室护士完成配合手术后,再次与巡回护士核对,并按消毒隔离管理办法初步处理,将器械放在专用器械盒内并填写“手术器械接收登记本”,要求双方签字,将手术器械名称、数量、签名贴在手术器械盒上随器械送入供应室,完成器械的运输过程;这样节约了时间,减少了差错。③器械的清洗:采用正确的清洗法,是清洗质量的根本保证,供应室在回收器械物品时,根据器械交接卡及时核对,如有不对之处,及时与手术室联系,查明责任人,核对无误时才可包装,每盒器械单独在筐内清洗,并做好清洗监测。④器械的检查包装:配器械时应严格检查器械的性能,确保质量,发现器械有问题的,应做好标记;包内放灭菌指示卡,包外贴灭菌指示胶带、注明物品名称、灭菌锅号、锅次、包装人员组织代码、灭菌日期及失效期。⑤器械的运输储存:每日收取手术室器械5次,特殊情况及时打电话并做好电话的登记,供应室的护士长根据手术的进行的情况,进行弹性排班,保证上一天晚上器械和当日白天的手术器械全部得到处理;消毒好的物品由供应室护士用专用运输车送至手术室进行物品交接,由手术室储存。⑥科室之间的协调:科室之间协调工作非常重要,及时的沟通定期的反馈,认真听取手术室意见和建议,固定在供应室的手术室护士起到了联络员的作用,并不断的运用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合理制订工作流程,确保工作效率质量。

讨论

供应室与手术室运用持续改进的方法,合理运作;既保证了器械的灭菌质量,同时合理利用了资源,为手术室护士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手术室工作效率,确保了手术质量,确保了器械的清洁度,延长了器械的使用寿命,为医院减少了人力和物力;通过合作使我们懂得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工作内涵,才能确保医疗护理质量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任武爱,进霞,冉秀菊,等.消毒供应中心专业护士培训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494.

2王雪花.激励理论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践[J].护理研究,2007,21(10):2798.

牛食道梗阻手术的改进方法 篇7

食道切开法手术的术部易感染, 并且术后护理和饲养较难。改进的手术方法简单易行, 便于推广。现将手术方法介绍如下。

1 术前准备

术牛的抢救:牛颈部食道完全梗阻已经引起呼吸障碍的要马上进行瘤胃穿刺放气, 放气部位选在左髂部鼓气最明显部位。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时, 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保定:右侧横卧保定, 颈部梗塞部位下方垫起, 确实固定头部, 使颈部处于伸展状态。

手术部位:在颈部1/3处以上的颈静脉沟上缘。

术部消毒与麻醉:按照外科常规方法对术部进行剪毛消毒, 用0.25%普鲁卡因对术部进行浸润麻醉或陆眠灵全身麻醉。

2 手术方法

在颈静脉沟内, 平行胸头肌与臂头肌, 避开颈静脉, 行颈静脉上缘纵行切开皮肤10~13 cm, 然后对颈部肌肉进行钝性剥离, 让梗塞部位的食道充分暴露。术者用右手沿着食道向头部方向剥离食道 (能握住食道为止) , 捏住异物, 隔着食道壁向头部方向推移, 直到异物推入口腔。从口腔中取出异物, 取出之后用青霉素生理盐水冲净手术创腔内的血凝块和组织碎片, 用灭菌纱布吸干, 随即将青霉素粉或者碘仿磺胺粉散布创腔内, 然后对肌层进行连续缝合, 皮肤结节缝合, 术部涂碘酊, 最后装系绷带。

3 术后护理

尽量选在通风干燥处饲养, 饮食照常。术后肌肉注射青霉素, 每天2次, 连用3 d, 术部定期涂碘酊消毒处理。

4 病例介绍

龙井市仁化10队赵某饲养的1头3月龄延边黄牛, 于2007年11月12日中午发病, 下午要求抢救治疗。笔者观察该牛精神不振, 伸颈摇头, 口吐白沫, 结膜发绀, 呼吸困难, 左髂部明显鼓起。触诊颈静脉沟处有8~9 cm长的圆形硬物, 且有一定滑动感。于是笔者对该牛进行紧急瘤胃穿刺放气, 经尝试各种保守治疗方法无效后, 决定进行手术疗法。

右侧横卧保定, 在颈静脉沟上段进行消毒与麻醉, 采用改进手术方法, 经口腔取出直径3 cm、长8~9 cm的松软半干萝卜块。术后即可饮水, 当天能吃少量干草。第2天开始正常饲养, 第7天拆线。

5 小结

手术室护理工作细节改进 篇8

1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细节问题

1.1 手术前

术前访视与患者沟通欠缺, 走形式, 访视不到位。护士态度冷漠、讲话不谨慎, 不能及时答复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 或者回答简单生硬。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身体遮盖不及时, 过分暴露患者隐私, 给患者带来精神创伤。手术前器械性能不佳或者准备不充分而造成意外事故发生, 导致患者术中出血过多或者延长手术时间, 意外事故包括电钻电池未充电、吸引器负压不足、气压止血带漏气等[3]。

1.2 手术中

第一, 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接听电话, 或者谈论与手术完全无关的话题;第二, 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器械出现螺丝缺失或松动, 但未及时向科室领导或者主刀医生汇报;第三, 年轻护士很难有效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第四, 在手术之前不对患者进行解释和讲解, 让患者内心的恐惧心理加重;第五, 不能在指定容器中排入输液废气, 甚至还有可能由于工作不谨慎, 在患者脸部溅上液体[4]。

1.3 手术后

在手术结束后, 患者开刀伤口周围有血迹, 但未给予清洗和擦拭;伤口敷料固定不牢靠。

2 原因分析

2.1 管理方面

监督机制不到位、人员配备不合理、操作流程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等。

2.2 工作态度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工作经验有限, 或由于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情绪不佳而造成问题。护理人员频繁倒班会使人的正常生理节律紊乱, 很容易出现工作分心、情绪波动、精力疲惫等问题[5]。

2.3 人员缺乏

护士人数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尤其是在节假日, 或夜间, 护理人员严重配备不足, 护士长期处于劳累的超负荷劳动, 很容易出现护理缺陷。

3 改进措施

3.1 分析护理细节问题的原因

对出现的细节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 及时组织护士进行安全形势分析和讨论。

3.2 加强低年资护士护理安全知识培训

护士长应定期对日常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护理差错的环节进行分析总结, 并结合临床护理差错实例,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尽量减少护理差错, 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整个培训过程认真、严肃, 又结合生动的实例让大家深受感触。还可以采用互动方式, 了解护理人员的心声[6]。

3.3 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

临床护士代表的是医院的整体形象, 如何更好使护士愉快、轻松地去扮演好这个角色,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要有人性化管理的意识[7]。具体在平时的工作中, 要给予护士充分的休息时间, 重视护士所提建议, 尊重、关心护士, 根据护理人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与护理岗位需求相匹配, 按岗定薪, 实行同工同酬, 多劳多得, 优绩优酬, 激发护理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 就手术室护理工作细节改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细节,改进

参考文献

[1]Dennis C, GoreMD, Jennifer M, et al.Crew Resource Management Improved Perception of Patient Safety in the Operating Room[J].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Quality, 2010 (5) :60-61.

[4]李敏, 杨芳, 段丽娜.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持续改进方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2) :62-63.

[5]宋晓荣, 刘菊秋.用人文关怀如何做好病人的护理[J].当代医学, 2009, 15 (33) :132-132.

[6]杨邦翠, 杨帮芹, 张素珍, 等.手术室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及对策[J].华西医学, 2010 (8) :1559-1560.

甲状腺手术切口缝合技术的改进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0例, 其中男性16例, 女性54例;年龄26~60岁, 平均年龄40.5岁;单纯性甲状腺肿59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11例。

1.2 术前检查及处理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 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术前均查甲功及其基础代谢率测定,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减低患者, 术前均予以治疗。

1.3 切口选择及入路

患者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取仰卧颈伸位, 与胸骨切迹上方1~2cm沿皮纹方向做衣领状与皮纹平行的弧形切口 (kocher切口) , 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 应尽量缩短切口, 一般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或中部, 这可尽量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对于巨大甲状腺肿, 为充分显露方便手术需要, 可将颈部弧形切口沿患侧胸锁乳突肌向上延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颈阔肌下的网状组织层, 该处为一无血管的间隙。使用电刀仔细剥离以游离上方皮瓣, 向上解剖至甲状软骨切迹, 暴露全部甲状软骨, 向下解剖至胸骨上凹, 向外和向下牵引切口下方皮瓣, 与邻近组织分离, 向下达胸骨上凹, 注意在游离上下皮瓣时一定要充分, 特别是上下分离距离要达到最顶 (底) 部, 避免损伤颈前静脉。沿颈白线将颈深筋膜浅层及两侧舌骨下肌群之间较为疏松的筋膜和甲状腺峡部的外科被膜切开, 直达甲状腺峡部。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将筋膜浅层切开, 沿此间隙将胸锁乳突肌下疏松结缔组织向外游离, 注意不要将颈内静脉损伤, 将甲状腺被膜与舌骨下肌群间疏松组织向内游离 (对侧同法) 。至此, 对甲状腺的显露已基本完成, 不论何种手术只需将两侧胸锁乳突肌及两侧舌骨下肌群向左右两侧牵拉就能充分显露两侧甲状腺腺体。此入路具有勿需切断舌骨下肌群和结扎颈前静脉, 出血量少, 术野较清晰以及术后颈前皮肤肿胀和疼痛轻, 伤口平坦等优点[1,2,3]。

1.4 甲状腺手术的缝合技术

在缝合技术方面特别强调的是组织分层缝合要严密对合, 忌留死腔, 常用的缝合技术包括间断缝合、间断内翻缝合、间断褥式缝合。贯穿缝合和“8”字缝合, 主要用于重要甲状腺血管的缝合;单纯结扎缝合、间断内翻缝合、间断褥式缝合等缝合方法, 主要用于大部或部分甲状腺切除后保留部分甲状腺缝合;无论采用何种缝合方法, 缝合时一定要将缝线穿过甲状腺创面的底部, 同时将甲状腺的固有被膜同时缝合, 这样有利于止血, 又能防止形成死腔, 避免术后血肿形成。为避免缝扎到甲状腺后方的喉返神经, 一定要注意不可过深缝合。对于颈白线及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只需间断缝合3~4针即可, 尽量减少线结, 将皮下组织及颈阔肌作为一层间断缝合, 应注意的是缝合时边距不宜过大, 每针间距不超过0.5cm避免术后可能引起的较粗的瘢痕及缝合后局部可能出现上下缘凹凸不平, 缝合皮肤的原则是要保证美观, 所以, 建议最好采用连续皮内缝合颈部皮肤的方法。这样做的优势为颈部皮肤针孔不可见, 不能出现皮肤间断缝合愈合以及切口皮肤区域的蜈蚣样改变, 患者更易接受。

手术时采用4-0人工合成多股编织可吸收缝线, 进行甲状腺残留腺体及颈白线、颈阔肌皮下组织的缝合。颈部皮内缝合, 选用可拆除的不可吸收缝线缝合, 这便于术后拆除, 减少可吸收缝线的存留期间局部反应。

2 结果

70例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5年。在术后1年内, 所有患者颈部切口已成一浅表皮纹状改变。颈部活动无明显影响, 128例B超复查1年内可见小结节 (线节) , 1年后基本未发现线节, 皮下亦无异物感, 3~5年随访中有2例行第二次手术, 术后恢复满意。

3 讨论

选择甲状腺手术切口必须做到充分露显术野, 操作比较方便, 愈合后隐蔽美观等基本要求。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 颈前Kocher切口应尽量短, 两侧对称, 以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 影响外观包括切口的长短和瘢痕大小等因素, 但一个偏移倾斜, 左右比例失谐或弧线不佳的切口, 更能对视觉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 应尽量按美学的原则和要求做颈前kocher切口, 力求切口对称[4], 以满足患者的不同要求。

目前临床选择显露甲状腺的入路的方式有多种, 常见的有颈正中线入路、横断舌骨下肌群入路及颈侧方入路等。笔者选用颈正中线加左或右侧方入路显露甲状腺的方法, 实际操作中体会到, 行该入路操作能最大限度地显露甲状腺体, 对甲状腺体周围组织只做了局部的解剖, 不损伤任何肌组织, 对颈前浅静脉不做任何处理, 保证了颈部浅层组织的血循环, 利于术后恢复。运用该入路具有不需切断颈前浅静脉、不用切断舌骨下肌群、相对较少的出血量、充分暴露术野、术后颈前皮肤肿胀和疼痛较轻、切口平坦等优点, 对于再次手术的患者易于寻找到正常或相对正常的解剖层次, 且能同时兼顾处理两侧甲状腺病变。由于该入路对甲状腺前各解剖层次损伤小, 所以在缝合时就非常简单, 只要保证各层组织间的解剖层次不乱, 就能达到术后颈部各肌层功能的近百分之百的恢复;再则, 在缝合各层组织时应用人工合成可吸收缝合线, 大大避免了术后切口下异物的存在, 避免了因切口下线节造成局部的急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 及异物肉芽肿和缝线窦道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 在甲状腺手术时, 切口选择和缝合技术是特别重要的, 如果医师能够根据各种缝线的不同特点恰当选择缝合材料, 必将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J].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李树玲.我国甲状腺癌外科现状与展望[J].临床外科杂志, 2006, 14 (3) :121-131.

[3]孔凡民, 王春声.甲状腺良性病变术中损伤喉返神经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26 (3) :209-210.

腔镜手术器械管理的改进方法探讨 篇10

1 了解仪器设备的组成及使用管理

腔镜系统一般包括监视器、摄像主机、录像设备、冷光源、高频电刀、钬激光等。根据工作方便及实际需要将上述各台设备摆放在专用吊塔或仪器台车的合理位置并固定。术前根据手术要求将台车摆放在合理位置以满足术者的视觉需要,连接各个设备的电源,并打开设备的开关检查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在连接腔镜时应检查电气接头,在确保电气接头干燥无污物的情况下与摄像主机连接,电气接头在与主机连接与拔除时应在摄像主机关机状态下进行。摄像电缆线成环绕状态下伸开时,应把弯曲环绕部分逐渐拉直后固定。术中观察手术的进展情况,根据手术医师的要求,对仪器的参数进行调节。术后应先关闭各仪器开关,再撤去连接在仪器上的腔镜,最后切断电源。待仪器冷却后,用浸过75%酒精的湿纱布擦拭仪器表面,去除灰尘及污物,并将仪器台车放在专用仪器间保存备用。

2 注重消毒和灭菌制度

腔镜器械是精密仪器,应该寻找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管理,同时还应该统一遵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的要求,医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腔镜使用和消毒制度,对日常腔镜使用及维护作出统一管理。明确正确的消毒方法,严格按照预处理-酶洗-冲洗-再消毒的程序进行腔镜清洗,避免因消毒不规范不彻底而引起的交叉感染。器械管理和器械使用人员要掌握该院腔镜的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术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医院还应该建立腔镜技术协作部门,安排责任心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有一定消毒和医院感染知识的人员进行统一管理,提高腔镜管理人员的消毒灭菌意识,确保腔镜的使用安全。

3 重视腔镜器械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医院定期为腔镜器械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选拔、奖惩等,提高腔镜器械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知识技能水平。作为一名器械管理者,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消毒灭菌知识。熟悉掌握每把器械的构造、原理、性能和用途,这样才能正确的拆卸、清洗、安装,以及很好的根据不同的腔镜手术准确及时地提供腔镜器械,避免因器械准备不充分或不会使用等原因影响手术。应掌握每种内镜及其附件所适用的消毒方式,并结合当时的手术情况,器械的拥有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既要满足手术的需要,又要保证所用器械均达到灭菌的效果;既要避免因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而造成的院内交叉感染,给医院和病人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又要避免因消毒方式选择不当,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 不断完善腔镜器械的管理制度

想要规范化使用腔镜器械、避免出现腔镜使用问题,就应该不断完善腔镜器械使用方法及管理制度,而腔镜器械管理人员应该统一遵守这些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购入制度。每台腔镜仪器领回后,应把仪器的名称、生产厂家、购买时间、价格、负责人和使用科室等填写在帐本上,也可输入计算机管理。对随仪器设备带来的资料如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和电路图等装袋进行集中保管,便于检查维修。(2)培训制度。一台新仪器引进后,应请厂家工程师介绍仪器的性能及使用规程,使每个人都能熟悉仪器的使用原理,操作步骤,清洁、消毒灭菌和保养方法,并在科内反复组织学习。(3)操作制度。根据每台仪器的使用规程制作各自的操作程序卡,挂在仪器旁,随时提供使用操作提示,同时由专人负责进行腔镜仪器的使用规范检查,及时提出不符合规范的地方进行纠正。(4)使用登记制度。严格遵守腔镜仪器的使用登记制度,核对每次使用的时间,运转情况,使用人员及维修情况等,把这些内容记录在器械管理本上,以便出现问题时进行核对。(5)消毒灭菌制度。根据仪器的消毒灭菌要求采用合适的消毒方法,如浸泡消毒,高压蒸汽灭菌等,进行消毒灭菌应由专人负责,护士长定期检查。

5 改进腔镜器械的管理流程

腔镜器械是重复使用的器材。为防止感染,用后的器械要经过清洗、消毒、保养、检查等一系列的处理才能再次使用。器械上若残留血迹、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将于器械表面形成一层生物性薄膜,此薄膜会阻抗灭菌效果而无法完成灭菌。器械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非常重要,关系到器械的使用寿命,器械处理的质量是衡量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指标之一。叙述如下:(1)器械的清洗。使用后的器械附着有血液、脂肪、体液、组织碎屑等,这些物质如不及时清洗,干燥于器械表面,不仅影响器械的使用寿命,还会给器械的清洗带来一定的难度,从而影响灭菌效果。规范手工清洗的流程,主要包括装载回收、浸泡、冲洗、手工刷洗、漂洗、干燥等。根据不同器械和装载情况进行程序化的分批次清洗,避免清晰流程的缺失。(2)器械的检测。许多腔镜器械在重复使用和经过清洗、消毒、灭菌后,会受到磨损、变钝、碎裂或变形,甚至于功能丧失等,不但影响手术的进行,还影响病人的安全,所以器械在清洗、浸泡消毒、包装前,要仔细检查其清洁度、功能状况、刀刃的锋利度及器械表面情况,必要时送修理室修理或更换。只有经过清洗、检查、功能测试良好的器械才能进行包装、灭菌、使用。(3)器械的维护和保养。相对于其他医疗器械而言,腔镜器械具有更加精密的特性,因此日常维护和保养对保证腔镜器械的正常使用具有重要意义。腔镜器械使用后应储存于通风、避免强光直射,温度、湿度适宜的房间内,按手术专科分类摆放,存放的必须是经过灭菌后暂时不用的器械,已使用过但未灭菌的器械严禁存放,避免滋生细菌。腔镜器械交由专人管理,合理组合器械包,按需分配使用,常用器械在包装前上油保养、备用器械每月做1次定期保养。器械使用过程中及时用湿纱布去除表面的污渍、血迹,保持器械清洁,防止污物残留,器械不能长时间浸泡在生理盐水中,以免引起腐蚀、凹陷、压力性腐蚀。器械在每次清洗、检查后,包装灭菌前使用抗微生物、水溶性的润滑剂作器械的保养,使用润滑剂的方法是器械清洗、干燥后立即放人润滑剂中浸泡30 s即取出,让多余的液体流出、晾干、而不必冲洗或擦拭,使润滑剂在器械灭菌、储存期间存留在器械表面,预防器械生锈及腐蚀。

摘要:随着微创医学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胸腔镜、宫腔镜等技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其优点在于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为了提高腔镜技术水平、不断完善腔镜器械的管理方法,护理人员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腔镜相关知识,提高对腔镜器械的管理水平,同时对腔镜器械的管理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该研究就腔镜手术器械的护理管理方法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一系列改进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腔镜器械,管理,改进方法,护理

参考文献

[1]高丽娟.手术室腔镜器械细节管理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1,16(18):1145-1147.

[2]焦亚娟,林华.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腔镜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8(11):563-565.

手术室器械管理方法的改进与效果 篇11

关键词:手术室,器械管理,改进

手术室是医院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手术室器械的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将影响手术效果,随着手术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器械管理及术前、术后准备已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1]。因此,有效地手术室器械管理改进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为了分析手术室器械管理方法及效果,自2015年3月起对手术室器械实施综合管理,现对本研究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手术室共有20个手术室,每天手术量在80~120台,护理人员共40名,年龄20~45岁,平均(35.12±3.26)岁,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主要职责为负责当日手术的运行监控及调整,负责手术间管理、洗手、巡回、负责手术室物品供应及术后处理等后勤工作。

1.2 方法

对手术室器械实施综合管理,主要包括成立器械管理小组、岗前培训、分组管理、成立专门物流运输小组、规范工作程序等,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手术室器械管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管理前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改善率及手术间隔时间。满意度评分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实施前后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管理前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改善率及手术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手术室器械综合管理能促进器械合理调配,能创造一定的经济优势,专科器械进行管理能充分体现其价值,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器械闲置现象的出现[2]。手术室器械的综合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成立器械管理小组:成立专门的器械管理小组,根据类别的不同将小组分为3小组,重要器械小组、一般器械小组及器械配送小组,对小组内成员进行责任划分,分别分为负责整理及清洗术后器械、负责打包成型、负责器械管理与维护等[3]。(2)岗前培训:针对小组内所有成员进行统一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无菌操作原则、识别常规手术室器械、学习手术室器械清洁方式、保养方式、消毒及打包方式等,针对新来的护理人员,实行一对一讲解,包括主要工作操作流程、操作方式及技巧及注意事项等。(3)分组管理:结合手术室手术区的需要,对成立的器械小组进行合理排班,培养各小组及岗位之间分工合作的意识,加强小组内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积极性。(4)成立专门物流运输小组:成立专门物流运输小组,主要负责在手术间各手术室进行巡视、观察手术室器械闲置与缺乏状况,及时进行配送,若出现紧急需要某样器械时,立即联系小组内其他成员进行配送,告知手术室需要的特殊或缺乏的手术器械,对闲置的器械及时进行打包、消毒处理[4]。(5)规范工作程序:护理人员必须熟记手术室器械的名称及基数,进行统一配置,手术进行前准备好器械等必需品至手术室,手术后及时对器械进行回收、清洗及杀菌等;除此之外,还需对手术区器械进行清点及核对,检查器械的性能,将报废及维修的器械标记好;定期清洗手术器械;根据手术室的要求实施完善手术器械内的用品[5]。

实施手术室器械综合管理不仅能有效规范操作流程,缩短手术间隔时间,提高手术量,节省时间,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综合管理后手术室护理质量高于实施前(P<0.05),说明实施手术室综合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手术效果;且实施后满意度评分及手术间隔时间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说明实施手术室器械综合管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计幼苗.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6):67-68.

[2]王丽,吴见安,赵琴,等.细节管理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9):81-82.

[3]宋妙.5S管理法在泌尿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4,26(4):525-527.

[4]刘燕,梁秀红,韦凤平,等.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47-349.

上一篇:建筑施工现场监理问题下一篇:中医三联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