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自省的力量

2024-10-17

发挥自省的力量(精选6篇)

发挥自省的力量 篇1

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命线。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就要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高中数学教育在学生终身发展中占据了独特地位, 因此提高高中数学教育质量对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具有关键作用。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 教师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在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方面, 要求深入研究, 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 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

要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并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 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 才有好的教育。我们要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 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 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我国数学教育具有优秀的传统。在我国高中数学教育改革的长期实践中, 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 包括我们教研员、优秀数学教师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使我国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社会进步、学生发展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是, 在当今功利化社会环境下, 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 注重考试分数、升学率等眼前利益, 忽视理性精神、数学能力和全面发展等长期利益。由于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导致数学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 例如,

1.数学课程内容比较陈旧, 课程改革的步伐跟不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

2.数学教学“不自然”, 强加于人, 压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缺乏问题意识, 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不重视基本概念、核心数学思想的教学, 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5.重结果轻过程, 损害数学思维过程的完整性, 不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6.解题教学注重“题型+技巧”, 学生机械重复、模仿记忆, 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 数学思维发展迟缓, 并导致学生数学课业负担过重;

7.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被动, 缺少归纳、抽象等活动, 对培养学习习惯、数学能力、数学素养以及创新精神等不利。

所有这些都违背了“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全面发展”的要求, 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非常不利。可以说, 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是考试“人才”, 而不是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人才。对此, 包括我们教研员、一线教师在内的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寻高中数学教育的本来面目, 试图找出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之道。我认为, 数学教育中, 坚持育人为本,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 提升学生对真与美的感知力的最重要 (甚至是唯一) 途径是充分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 以数学的抽象之美和无处不在的现实用途吸引学生, 建立一门体现学生长期利益与眼前利益完美结合的数学教育科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 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很重要, 因为它关乎学生是否能进入好的大学, 今后是否能够有一个好的前程, 但这只是学生的眼前利益。逻辑思维、抽象的思想、演绎的方法、数与空间结合而生出宇宙万象的观念、欧几里得公理化思想与体系及其体现的以简驭繁观念……这些才是数学之道, 它们与学生的长期利益更加密切相关。我们要把学生的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结合起来, 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而成为获取高分的能手, 同时, 还要用数学内在的力量去感化他们, 提升他们的内心修养, 实现数学育人的崇高目标。这是我们的理想, 把这样的理想变为现实困难重重, 需要广大投身教育改革的教师共同努力。

根据深化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为了展示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深入研讨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各种问题, 探索发挥数学育人功能的策略和方法, 我们将以“科学取向的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为基本理念, 本着“不同的知识类型需要不同的教学设计”的思想, 与大家共同探讨数学概念、定理、法则以及策略性知识等的教学设计问题, 讨论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问题。

教育必须改革,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核心关键地位, 高中数学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中肩负重大职责。在高中数学的改革进程中, 在努力提高我国整体教育质量的重任上, 高中数学教师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蔡闯教学改革不能采取“革命”的办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中教研究) , 2005 (10) .

[2].刘竑波.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姚玲.课程标准和课改教材的编写应慎重[J].教育科研论坛 (教师版) , 2005 (11) .

发挥群众力量构建立体惩防体系 篇2

今年3月27日, 成都邛崃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平乐中队中队长游春晖在对违法车辆进行处罚时, 滥用职权, 随意降低处罚标准, 违规收受当事人“好处费”现金800元。接到群众举报后, 邛崃市纪委对其进行了查处。7月20日,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原科长吴关心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在2011年至2013年一年多的时间里, 吴关心伙同乡村干部冒领约25万元孤儿救助金, 其中涉及20多个孤儿。

记者在山西、四川、江苏等地调研发现, 基层干部群众对中央持续进行的“打虎”行动拍手称快, 同时也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深恶痛绝。他们认为, 身边的腐败犹如苍蝇扑面挥之不去, 严重挑战社会公平, 削弱生活幸福感, 并与特权交织易“传染”成潜规则, 疏离党群干群关系, 其危害不亚于“大老虎”。

南京市纪委宣教室主任邵建光说, 身边的腐败与一些大的腐败相比, 虽然数额不大, 但会给民众带来强烈的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 削弱生活幸福感, 造成阶层隔离。

多位反腐专家认为, 身边的腐败往往与特权交织,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容易演变为极难铲除的潜规则。

基层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认为,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 并加大反腐力度,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高压之下, 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依然时有发生, 其中原因涉及思想认识、制度建设、监督机制和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

根深蒂固的“特权观”给了身边的腐败滋生的土壤。成都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纪检监察员李方华说, 成都市在整治“四风”“隐身衣”时查处了一批干部, 其中许多案例就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身边的腐败现象。探其原因, 主要在于有的领导干部特权思想根深蒂固, 认为自己有一定的职位和职权, 多用点公款, 多占一点办公用房等理所当然。甚至有的认为“四风”问题不是大问题, 不必斤斤计较, 反对“四风”不过是一阵风, 搞变通、打折扣也无妨。

发挥自省的力量 篇3

文字形态所蕴涵的生命力包含了可视与不可视的物质。所谓“字如其人”,对于企业品牌来说,“字”就是品牌标志字体设计,“人”就相当于品牌本身,品牌标志字体设计的独特性也表达了企业品牌的独特性。一个人的字能表现出写字的这个人的思想和品性,一个品牌的标志字体设计的象征性,也同样能表达这个品牌的内涵和品质。在当今企业品牌发展中,品牌识别性是品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品牌设计的好坏是品牌识别性的关键,而字体设计是品牌设计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字体设计除了肩负着品牌传播最基本的功能,还要与品牌的特质相吻合一致,不能脱离品牌的诉求以及品牌受众的思维特征和文化特点。

与西方文字的造字的原理有所差别,汉字造字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结为古代

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是指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汉字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文化基础和根本思考方式,汉字既是物象又是物象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和象征化,象形性是汉字的一个特色,它在反映事物形态的同时,也反映了事物的意义。汉字的一点一画都关乎于情,情是指人的思想、个性,汉字设计的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和抽象性,使得感情的表达方式变得抽象一些。当今,对于中国品牌字体设计来说,汉字的“象形”功能已经不能单单指“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了,汉字新的“象形”功能中的“形”应该是一个更为抽象的指代——品牌形象,即品牌的内涵、认知度、个性特征等,这是一种“有形”到“无形”的转变。

二、汉字设计的“新象形”功能应为中国品牌识别奠定基础

字体设计是品牌识别的基础,首先先举个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的休闲服饰品牌——优衣库冲击海外市场的例子,这充分体现了作为品牌识别基础的字体设计的重要性。

为了彰显优衣库的日本风,传达出优衣库是日本成衣界的代表的信号,强力彰显出优衣库的存在价值,佐藤特别定为其定制了一个以纯片假名“ユニワロ”构成的日文标志,以此彰显优衣库的日本元素。这和像佳能Canon、松下Panasonic等为了进入西方市场而仅用英文标志的品牌不同,他根本不在意在海外市场出现日文,他恰恰觉得这是对本土文化精髓的保留,是日本文化入侵海外市场的利剑,也是对强烈的西方文化入侵的宣战。佐藤深刻地意识到,优衣库从东京走向全世界必须在其标志上深深烙下日本的印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美国媒体对优衣库的日文标志做出了两个评价:“让人想起日本国旗”和“前所未有的张扬”。这些都证明了这个品牌字体设计的成功,站在西方人的文化思维角度看这个字体设计,不仅非常容易被接受和认同,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之上又准确的展现了本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这才是一个品牌字体设计的真正成功。

透过中西方文字特征的对比可以发现,象形性是汉字有别于西方表音文字的一大特性。汉字标志的个性化特点使其在标志设计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失去了个性的设计也就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当今,海外品牌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品牌也在走向国际市场,中国品牌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局面,所以,要想突出本土品牌特性,提高品牌识别性,做好品牌汉字标志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三、汉字设计的“新象形”功能体现了中国品牌的精神和价值

中国传统思维一向强调动态平衡,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一种传统的辨证思维方法,在古代哲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思维不仅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还渗透在每一个汉字中,如果能将汉字的这种精髓应用到品牌标志的字体设计中,则在精神层面上会深刻许多,而涵义亦能愈加丰富。如今企业的标志设计的要求愈来愈高,简洁、现代的外观已经不能让客户满意了,在设计中更多的还要包含企业的文化理念、经营哲学、业务性质与范围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等复杂的内涵。只重外观而忽略深层含义,未能传达更多企业精神的标志,称不上是优秀的设计。

当今,许多中国企业摒弃了汉字这个难独具魅力的设计元素,反而用纯英文来设计标志,这样往往会造成企业的理念无法准确传达,品牌的文化无法深入消费者的脑海等情况,标志虽然简洁、时尚、现代,却缺乏中国哲学精神内涵和文化传承,缺乏个性,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降低了品牌识别性。假如使用汉字来设计品牌标志,那么,千百年来汉字本身所承载的哲学思想就会使标志充满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和底蕴,能给国人以信任、熟悉、亲切、理解的感觉,并且充分达到品牌理念哲学与形象标志互相融合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汉字设计的“新象形”功能将在这个新时代发挥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柳井正(日),《一胜九败》,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3]廖潔連,《中国字体设计人——一字一生》,香港,MCCM Creations,2009.

发挥自省的力量 篇4

一、榜样的力量

榜样教育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典型教育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典型教育法也叫示范教育, 它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 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它将抽象的说理变成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进行教育, 从而激起人们思想情感的共鸣。 (1) 榜样在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是由青少年所处的特殊阶段和其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 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从众性。青年在价值观的形成上存在普遍的从众倾向, 因此正面的社会导向有利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而“感动中国”所评选的榜样人物对于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感染力。例如当选中央电视台“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黄舸, 因为在轮椅上和父亲一起行走82个城市, 向三十多位曾帮助过他的好心人士当面致谢的执着事迹感动了所有人。黄舸为所有青少年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坚强、执着、感恩, 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

其次, 青少年的心理开始呈现自主性。一方面其自主意识增强, 倾向于自主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同时, 青年依然有很强的依赖感, 渴望得到关注和引导。榜样教育法则恰好适应了青少年的这种心理特点。它既尊重青少年选择偶像的自由, 又有所引导, 使青年自主地选择有学习价值的偶像。例如获得“200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成龙。有人会因成龙在电影上的成就视其为偶像, 但当他以“对国家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爱心”感动中国时, 这位“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的人物则发挥了更具有意义的偶像价值。当青年可以从自己选择的偶像身上发现社会所倡导的可贵品质并学习偶像身上可贵的精神时, 榜样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榜样的塑造

“感动中国”作为典型教育法的成功实例, 为我们榜样塑造提供了典型的范例。首先, 要注重材料来源的可靠性, 即榜样具有真实感。“感动中国”评选人物的事迹均来自于人民的真实生活, 获奖人物要历经公正评选过程, 因此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如2010十大感动中国人物:11年资助37名贫困生的洗脚妹刘丽、大山深处孤身支教的徐本禹、大山中的邮递员王顺友……这些在人们生活中的平凡人物简单而又真实的故事轻而易举地就抓住了受众的心。对于青少年教育来说, 这样真实而有故事的榜样显然是最理想的教育素材。

其次, 榜样人物的刻画要有血有肉, 即榜样要具有立体感。对于榜样的人物素材, 不仅仅要介绍榜样人物的感动之处, 要对人物有全方位的介绍, 体现人物的亲切感、立体感而非片面的“高、大、全”形象。与此同时, 立体感还体现在不仅要树立统一的大家都要学习的榜样, 还要针对一部分人组成的群体设立有特殊学习意义的榜样。

再次就是树立的榜样要顺应时代潮流, 反应时代特点, 反应现代人的生活与思想, 即榜样具有时代感。用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典型有助于人们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接受榜样、学习榜样。2008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将特别奖授予全体“中国人”, 这不能不说是榜样树立的一个创新。一方面, 这个典型树立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因为在多灾多难的一年中是全体中国人在制造着无数的感动与奇迹, 应情应景中国人应得此项殊荣。另一方面, 它也告诉我们, 一定条件下被教育者自己也可以成为自己的榜样, 对被教育者的正确行为给予鼓励和表彰, 把被教育者设立为某方面的榜样也可以看作是榜样教育法的一种特殊应用。

三、榜样的呼唤

如今我们并不缺少英雄, 缺少的是发现英雄的眼睛。因此利用多种途径寻找合适的青少年学习榜样、英雄。人民的英雄自然应当出自人民, 由人民自主推选、自觉学习。作为深受网络、电视传媒影响的青年一代, 从中寻找合适的榜样理所当然, 而以何种形式为青少年提供怎样的榜样则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感动中国”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但绝不是终点。我们应该做更多的努力来呼唤榜样、发现英雄、推广英雄, 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学习榜样、崇尚英雄的时代。

摘要:“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圆满落幕, 再次向人们展现了平凡人物所带来的巨大感动力量。事实上, “感动中国”作为一档对社会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品牌节目,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有重要借鉴意义, 有利于榜样教育法内容的丰富和方法的完善。特别是对于有强烈“偶像崇拜”心理的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有着积极的启发。

关键词:“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榜样教育法

参考文献

发挥自省的力量 篇5

刘延东指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破解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国家软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生力军和各学科人才聚集的高地,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要以服务决策为导向,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依托,努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端智库。

刘延东强调,高校要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坚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多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努力做改革发展决策方案的建言者、政策效果的评估者、社会舆论的引导者。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平台建设,强化协同创新,增强内生动力,推动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智库发展新格局。要深化对外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国际合作研究,提升中国话语权,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发挥自省的力量 篇6

一、选择的力量: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学会选择,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标志之一,会选择的人,往往具有主见,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由学生主动选择,比如活动主题的确立、活动内容的生成、活动方式的选定等。学生往往对身边的事、物比较关注,来自于生活实际、乡土地域的内容最容易成为他们选择的活动主题。这一次,我的学生就选择了一条离校不远的小河——北渠,他们想对它做一番考察和研究。但是,“北渠”仅仅是一个笼统的活动大主题,需要分解成较小的话题,才能够使学生参与活动时有方向、有层次、有方法,于是我带着学生第一次走上北渠,他们在参观、交流的过程中主动运用选择的力量有效确定了自己喜欢的研究话题。

案例1:北渠,我们可以研究些什么

北渠是富阳镇上的一条主要河道,离我们学校也很近,就这么一条环城而过的河道,它究竟有哪些东西值得孩子们去研究呢?今天,我带他们来到北渠进行首次考察。你瞧!他们有的走走看看,煞有其事地寻找有价值的信息;有的蹲下来惊喜地欣赏着北渠边那片片紫色的小野花;有的几个一群地站在一起,对着北渠指指点点交流着什么……十多分钟后,我们集合在一个树荫处进行交流。

白宇翔:大家看,这段北渠的水看上去有点黑,肯定是被污染了。我想知道其他地方的水有没有被污染。

章铭轩:我也想知道北渠的水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污染的。

师:你们的关注很有研究价值,建议你们对北渠的水质进行一次深入调查,弄清楚北渠的水质被污染的程度以及原因,还可以根据你们的研究提出整改建议,把北渠的水质变好,这可是一件伟大的事哦!

俞昕儿:刚才听王子乐说,他了解到北渠全长大概13公里,是不是真的啊?这个长度应该是从源头到终点,那么源头在哪里呢?我们想成立一个探源组,去找找北渠的源头。

章佰金:我想知道北渠是什么时候建造的。

赵懿男:我们看到北渠上有一座桥,大家再往前看,好像还有好几座桥在北渠上,我想了解北渠上有哪几座桥,是什么时候建造的。

张晨瑶:我看到一种叶子像含羞草一样的树,(指着旁边)就是这种,北渠上好像很多的。

师:是啊,北渠上有很多植物,我们可以去了解了解它们的名称,特点。……

……

在大家的交流中,水质、探源、历史、桥梁、植物、风光等许多关于北渠的话题应运而生,原本笼统的北渠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也都找准了值得研究的点。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话题,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有助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真正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与质量。教师不需要越俎代庖,只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表达心声,他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活动话题。

二、交流的力量:不断完善行动计划

良好的行动计划是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学生选择好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后,我开始引导他们认真思考、制订行动计划。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该调查什么,搜集哪些资料,可采取哪些方法,会出现什么问题并如何应对……学生都需要考虑。在这个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开展大量的交流活动,尽量与他人交换意见,听取合理建议,保证行动计划尽善尽美。比如,一开始学生到科学老师处请教,了解计划的基本内容和格式规范;随后同组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完成计划的基本内容;班里专门用一节课进行计划的展示交流,要求介绍本组的构思、吸收别组的优点;还有的小组与家长进行交流,听取了不少有益的建议。作为主要负责教师的我更是适时与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比如北渠水质如何取样、如何调查;北渠历史应该怎么采访记录;北渠植物又该怎么采集制作标本等。我觉得,学生在交流中不仅能够集思广益,完善计划,还能够从中提升能力,获得自信。

三、体验的力量:亲历活动的快乐

体验是学习者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并将这些感受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对原有的经验发生影响的重要活动。体验强调“亲身经历”,积极让学生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在“走进北渠”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设计并展开了许多有意思的活动,比如寻找北渠源头的活动、实验研究北渠水质的活动、评选最美北渠风光的活动、制作北渠植物名片的活动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亲自去触摸、去感知、去操作、去实践,他们与大自然直接对话,他们获得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动的体验,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有重要意义的。

案例2:“走进北渠”日记片段选摘

采水样(白宇翔)

我首先找到了一条黏黏的泥路,大伙儿一起走下去,看到下面有一个黑乎乎的泥潭。我一手拿瓶子,一手拉魏启航,小心翼翼地走下去,内心有点胆怯,毕竟这是污水,如果失足摔下去,摔个半死不说,还要被臭死。我慢慢蹲下去,刚下过雨,脚下那块石头分外光滑,我格外小心,尝试着取水。我把瓶子装了点儿污水,就连忙拿起来,张意熙摇摇头说不够。我把瓶子浸到最底层,再拿起来,想尽快逃离这臭气熏天的污水潭,但张意熙仍说不够。我发毛了,决定牺牲小我,便把手伸进水里,屏着气把瓶子灌满了。

四、探究的力量:切实展开探究之旅

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注重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同时又是一种智力活动,探究的过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直接反馈和亲身体验,使他们能够形成新的、持久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对儿童来说,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探究行为总是集中在那些能让他们产生直接兴趣或可感知的一些事情上。

案例3:风信子流血了(张晨瑶)

我也采了一朵风信子,放在手心里慢慢研究它。风信子是由很多小花组成的,淡紫色,它们左右对称地镶嵌在一根细茎的两边。我将小花小心地从细茎上摘下来,反复观察着。突然,我发现小花刚才与细茎连接的地方有一个小红点,轻轻一挤,那个小红点就立刻变成了“血”流了出来。我大声喊道:“风信子流血了!”大伙都闻声而来,把我围得团团转,看着我手中的风信子在流血感到十分新奇,大伙连忙请教彭雪见多识广的爸爸,彭雪爸爸说:“这不是血,而是这种植物的汁水,只不过这汁水是红色的罢了。”大伙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在“走进北渠”活动中,上述这样的探究行为随时都在发生,这其实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特征,学生的探究融合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比如:北渠的历史采访不到怎么办?北渠里的植物那么多,怎么来认识?北渠的水样取到了,但水质怎样该如何检测?等等,这些问题在学生推进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冒出来,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便是真正有意义的探究。这样的探究需要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做笔记,包括文字、图片记录以及一些想法和见解的说明,需要思考发现的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比如,家长走进课堂,指导孩子们进行水质分析;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进入水利局查到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学生上“快学网”发布植物照片,打富阳报热线电话,请教专家……学生在不断探究中,学会了发现问题,学会了寻求科学的解决方法。实际上,探究不仅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怡养。

五、合作的力量:享受美丽的小组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线性推进的,在它的展开过程中儿童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它更多时候需要凭借团队即小组的力量来解决问题。特别是一些探究类项目,小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在“走进北渠”这一主题活动中,全班学生被分成6个大组——水质组、探源组、历史组、桥梁组、植物组、风光组,这些组的产生与分派以学生自愿为原则,最后在征得小组成员及本人的同意后组成,这样的合作小组既强调集体的智慧,又突出个人的兴趣与能力。在随后的具体活动中,合作小组体现出了惊人的力量,他们自行商定活动计划,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并进行分工,一次次开展实践活动……在遭遇问题时他们聚集在一起讨论对策;在收获成果时他们一起感受团队合力、体会合作的快乐,小组成员间向着共同的目标互相协作、互相支持、互相激励,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

案例4:北渠历史小组第一次活动日记

我们先来到学校旁的一段北渠,去附近采访了一些路人和住在北渠边上的居民,问他们是否了解北渠的历史以及建造时的有关故事,可是,却无人知道。我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不知所措。但是我们并不丧气,终于采访到了一个知道北渠建造历史的老奶奶。这可忙了我们,采访的采访,摄影的摄影,拍照的拍照,简直就像真正的小采访团。获得了这一重要信息,我们的心情也高涨起来……

六、表现的力量:展示多彩的活动成果

表现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表现,蕴含着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的无限好奇,蕴含着他们对自身力量的一种尝试检验。孩子在表现的过程中,一方面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将内化吸收的知识、技能外显出来,不断地检查自己、肯定自己;另一方面在展示成果的同时与其他孩子交流、切磋、共享,达到完善自己、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走进北渠”中,我们发现学生拥有很多让成人意想不到的表现成果的方式,比如他们用撰写解说词的方式给北渠的最美风光进行注解,而且都用自己最美的照片和最美的语言来说服大家;他们把采集来的植物做成精致的标本,还查阅了大量资料,给每一种植物制作了“名片”;他们绘制了北渠的地图,标注了它的流经区域;他们撰写了大量的研究报告,并且将这些研究成果上传到班级网页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事实上,这种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活动的质量;同时也是孩子重要的表现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迁移理论下一篇:有效教学的高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