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国的担当论文

2024-07-18

发挥中国的担当论文(共8篇)

发挥中国的担当论文 篇1

一个社会精英可以是物质赤贫却精神发达的知识分子, 也可以是既无权力、财富, 也无知识优势的社会活动领袖或舆论领袖。

中国精英需要再造, 需要塑造大批以天下为己任的、有公共意识和责任的精英群体。

新年以来, 中国经济的减速征兆继续不断显现, 反映在股市、汇市等诸多方面, 这也让国人对经济“新年新气象”的预期暗淡了下来。中国经济的“严冬”似乎还尚未结束。人们不禁要问, 当下中国怎么办, 是继续全力“拼经济”, 还是换种“活法”。

经济慢点不好吗

人类商品经济史表明, 一国经济难以摆脱发展周期律。改革开放后, 中国经济已连续30余年高速发展, 成就了经济史奇迹。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就经济增长而言, 我们可以发现, 二战后任何国家都未能始终独占鳌头。在不远的将来, 人们或许可以看到印度经济增速超越中国, 成为大国经济发展的新领头羊。

经济发展慢下来不好吗?从历史经验看, 后发国家经济发展三部曲 (起飞, 巩固, 成熟) 是基本成立的, 特别是对于体量巨大的中国经济而言。经历了长期腾飞后, 中国经济循序进入巩固发展期, 既属必然, 也为应然。此时, 放缓步子把把脉, 舒缓一下浮躁、焦虑的心情, 蓄氧充电, 整顿好行装再起航, 当是时下中国的理性选择。

中国应充分利用经济放缓的倒逼机制, 克服经济及政治改革的强大阻力, 以提升经济质量, 增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整体有机性, 在保持适当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 调整一下发展重心, 将国家生活重心转向社会治理, 转向民众的精神需求, 转向国人永世栖居却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毕竟人的发展需求是多重的, 经济发展作为人的物质需求基础, 不能长期取代或挤压其他发展需求。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30余年后, 适度兼顾其他领域的发展, 实现整个国家诸方面的均衡协调发展, 不只是国家的最终目标, 而且也是当前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深层且基本之途。

如何慢下来

“慢生活”适逢其时。不过对中国而言, 短期实现并非易事。

追求现代化是后发国家的普遍心结, 而中国尤甚。先经千年辉煌, 后历百年屈辱, 特别是对近代中西对抗中西方坚船利炮物质优势的历史记忆, 成为中国人追求赶超式物质现代化的坚实民族基础。

此情况下, 改革开放后推动中国经济列车长期高速运行的, 其实是政府、民众及整个民族同向合力的结果。

如今若要中国全面转入“慢生活”, 就需要主动削弱上述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合力基础。

在民族层面, 在为自身30余年经济辉煌而自豪的同时, 需要逐渐接受低速发展的现实及未来。需要体现大国情怀, 理性控制狭隘民族主义, 习惯接受其他国家在经济增速上的后来居上。要逐渐认识到, 整个国家的发展经由增速, 到增量, 再到增质, 是一种社会进化的表现, 是一种更为高端的发展, 是发展的更高阶段。

在民众层面, 需要对物质财富之于人生的价值意义重新审视, 改变对物质生活的盲目攀比及无止境追求, 转而重视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协调平衡, 更多地寻求精神生命的充实, 适度将个体发展重心转移到追求身心健康, 追求人际和谐, 追求绿色生活环境, 追求丰富人性的实现上来。

谁来拉慢车

“慢车”并非意味着容易驾驭。若要慢生活成为发展“新常态”, 则更多地需要漫长的、和风细雨式的价值重塑工作, 需要有新的社会主体来担当, 这就是社会精英群体。

在此, 有必要对社会精英进行重新界定。广义的社会精英应包括政界、商界、知识界、文艺界以及社会活动等各领域的精英分子。也就是说, 社会精英可以出身于草根, 存在于草根社会, 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上流社会。一个社会精英可以是物质赤贫却精神发达的知识分子, 也可以是既无权力、财富, 也无知识优势的社会活动领袖或舆论领袖。

现时代, 强调精英与大众的二分, 需承担“政治不正确”的风险。但若“不违心”而论, 精英与大众的分殊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尽管时下大众的智识能力已非旧时中国所能比拟, 但社会与国家发展仍不能撇开精英的引领。

但作为社会精英, 不论身居何种领域, 均宜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然而当下中国情形远非如此, 更多地呈现出精英的“强强联合”的情况, 而非为大众代言或为公益担当。

因此, 中国精英需要再造, 需要塑造大批以天下为己任的、有公共意识和责任的精英群体。传统的士大夫阶层或许无须重建, 但传统的“士精神”却必须扎实培育。

结合时代条件, 知识精英 (确切地说是思想和教育精英) 及文艺界精英在引领国家发展转型上至关重要, 知识精英需担当起大众“再启蒙”的重任, 对民众进行思想和价值的重塑, 而文艺精英 (明星) 则需承担起“生活示范”责任, 外在地引导大众生活 (价值) 取向。

作为知识精英, 还需与权力和财富保持适当距离, 以挽回已在一定程度上被污名化的自身形象。政府亦应放松对舆论的过度管控, 实现俞可平所说的“免于恐惧的表达自由”, 至少应给这个群体以法律范围内的真正的言论自由。

当然, 知识精英还需要充分的耐心细致和苦口婆心。因为在日益“民主化”和多元化的时代, 一些知识精英会发现, 在自己真心为民付出后, 民众并非一律“领情”, 网络上的批评、谩骂乃至侮辱也注定是无法避免的, 而认可者往往是沉默的大多数。此情况下, 需要继承鲁迅先生“韧的战斗”, 不能一遇挫折便打退堂鼓, 或以一点瑕疵为由放弃变革的理想。

文化精英们, 则需要首先重塑自身价值理念, 对于亿万“粉丝”这些给予自身丰裕生活的“衣食父母”, 不宜只以媚俗和煽情放大社会的低级趣味, 从而赢得“人气”, 而应以积极阳光的生活方式引导大众, 作为对社会真正的回报。

中国的发展和转型, 需要大众的共识, 而共识需要引领。当下中国最急迫的任务是再造具有真正公共精神的社会精英。在当前的历史发展阶段上,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必然存在、也必然需要精英, 但只有承担起更大责任和牺牲的精英, 而非高高在上藐视大众、自私的精英, 才能推动作为精英与大众命运共同体的国家的进步。

发挥中国的担当论文 篇2

一、做有理想的模范 :

理想是人们所向往、信仰、追求的奋斗目标。它决定着人们前进的方向,给予人们以前进的动力。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基本内容的奋斗目标。它既代表了无产阶级利益,又代表了全人类的长远利益,体现了无产阶级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

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应牢固树立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并为这一理想的实现而奋斗。在我们申请入党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是我们的崇高理想,每个共产党员切不可入了党,或者入党时间长了就忘记了这一点,忘记了入党宣誓时的誓言。

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就必须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陈毅同志说过:“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样实现?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与行动的综合者!”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共产党员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贡献力量。因此,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只有胸怀共产主义大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成为有理想的模范。

二、做有道德的模范 :

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共产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事业向人们提出的共同生活和行为的规范,也是用共产主义思想来判断人们的行为是非、善恶、好坏的标准,它体现了无产阶级利益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与要求,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最科学、最先进、最伟大、最高尚的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基本特点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人。

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的雷锋;有“心理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等等。学校的广大党员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广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现,关系到社会风气的转变。因此,广大党员一定要发扬历史上优秀党员的光辉品质,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做有道德的模范。做有道德的模范,首先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我国宪法把遵守社会公德作为公民的义务,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我们共产党员更应模范遵守。

做有道德的模范,还要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正当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岗位上进行职业活动时,从思想到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模范的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党员起码的责任,培养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执政党党员和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师,必须作到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业务,一丝不苟。课上课下、校内校外都堪称学生的表率。

三、做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模范 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促进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对党员的一贯要求。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要作好本职工作,教好书、搞好教研,不学习无异于自我淘汰。对于党员来说,学习是天职,是第一位的任务,作广大群众的榜样,首先就是要做勤奋学习的榜样。这里说的学习,除了业务学习以外,还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学习;还包括教育理论的学习,钻研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重业务学习,轻视政治理论学习和钻研工作规律的倾向;

二是工作忙忽视学习的倾向。要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努力工作,一是要勇挑重担,积极承担并认真完成好应该有本人承担的工作任务。高标准、严要求、保质保量,比普通群众做的更好,做群众的表率;二是吃苦在前,任劳任怨,不挑挑捡捡。特别是别人不愿做、组织上临时交办的事、“费力不讨好”的事,党员要主动承担;为了大局,为了长远利益,党员甚至要“忍辱负重”。

三是要钻研技术、掌握规律、提高效率;

四是要勇于、善于带领群众一道努力工作。不但自己完成好本职工作,还要把群众团结起来、发动起来,形成合力,形成团队,既当“劳模”,又当“火车头”。这是对党员的群众观念的检验,对党员“公心”与“私心”的检验。四做遵纪守法,同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模范 党有党纪,国有国法。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织和全体党员必需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党和人民群众联联系,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保证。国家法律是全国人民必须共同守的行为准则,它是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巩固人民政权的有力武器。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都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做遵纪律守法,同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模范。

首先要知法懂法,每个党员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各类法纪知识,不断增强法纪观念,做到不但自已能自觉地法纪来约束自已的言行,而且能识别违法乱纪现象,积极带领群众学习法律知识。

其次,要坚持不论什么环境条件下都要从严要求自已,做到就是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遵守纪律和道德。

发挥中国的担当论文 篇3

关键词:中国青年报,法治报道,媒介担当

我国媒体常将“法治新闻”与“法制新闻”混用, “法治”与“法制”虽然只是一字之差, 但含义却相差甚大。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的撰稿人认为, 法治是一个动态概念, 它既包含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 也包含法治精神指引下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一系列法律实践活动, 而法制则相对静止。法治与民主密不可分, 而法制在民主和非民主条件下都可以实现。在非民主条件下, 法制通常只是统治者从上到下制约和强制百姓行为的工具。[1]

法治新闻包含着民主自由的价值取向, 而法制新闻仅仅是对法律制度变动的报道。因此, 本研究的对象是“法治新闻”。

本文自2011年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始, 至2015年, 抽取来自《中国青年报》 (以下简称“《中青报》”) “法治·社会”版的两个构造周共134篇样本进行研究。

一、内容分析

(一) 报道内容

本文采用国务院《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作为分类基础, 再结合样本的具体情况, 将样本报道分为6个类别:刑事类报道、民事类报道、宪法行政法类 (简称“宪行类”) 报道、法律制度类报道、法律人员及工作报道和其他。

在报道种类的构成上, 《中青报》犯罪类报道居首位, 占总报道量的26%, 但它更加注重法治报道的多元, 其法律人员及工作报道占21%, 法律制度、宪行类、民事类报道各占19%、16%、12%, 更能全面动态地展示中国的法治现状。

1. 刑事类报道。刑法具有维护社会秩序、制裁及防治犯罪、保护法益及社会伦理的三大机能。[2]它能保护社会及公民不受犯罪的侵害和威胁, 确保没有违反刑法规范的人不受刑法规定以外的追诉、审判与刑罚, 限制国家刑罚权的发动。[3]刑法的功能除了由司法部门实现之外, 媒体的报道也能促进公民对刑法的理解, 引导民众走向正确的道路。《中青报》刑事类报道脱离我国传统的犯罪报道模式, 不使用夸张、渲染等手法吸引受众眼球。其报道内容全面, 不以性犯罪和暴力犯罪为主, 而是涉及刑事犯罪的各个方面, 包括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等;报道视角宏观, 不局限于刑事案件本身, 而是与社会问题、制度相结合, 探究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报道手法客观体现在其报道详细记录整个司法程序, 媒体则处于一个中立的地位, 将控辩双方的交锋完整地呈现出来, 不偏不倚, 这不仅体现了司法公正, 也塑造了一个客观的媒体形象;报道专业性体现在其报道语言多采用接近法律文书的格式和用语。

2. 民事类报道。民法具有“平等的确认和保障私权, 从而构建并维护社会的基础秩序 (即‘私人’生活的秩序) , 以促进人的解放”的社会功能。[4]所以, 对民事类案件进行报道, 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青报》民事类报道内容也十分全面, 涉及人身损害赔偿、产品责任和消费者权益、合同纠纷、物件损害责任。但报道数量较少, 笔者认为这与我国重刑事而轻民事的法制、没有成文《民法典》有关。一个现代的法治国家, 民事权利与纠纷无处不在, 民事法律要比刑事法律更多地涉及公民的衣食住行, 一个具有良好法治素养的媒体必须重视民事类报道。

3. 宪行类报道。我国虽未实现宪法司法化, 长期存在宪法非诉化, 但公民宪法权利意识有所增长。《中青报》的报道也体现了这一情况, 报道虽少有宪法诉讼案件, 但也不乏有关宪法权利的报道。此外, 我国的违宪审查机制尚未建立, 但《中青报》的报道却有意识地涉及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问题, 这些报道对于实现宪法功能从应然走向实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一定的舆论引导作用。行政权虽然可以为人们提供秩序,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行政权直接涉及行政相对人的权益, 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制约, 则会威胁人民的生命、自由、财产, 阻碍甚至破坏社会经济的发展, [5]这种控制和制约, 一方面仰赖于建立完整的行政法体系;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媒体的舆论监督。《中青报》行政法领域的报道涉及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审批制度、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政府信息公开等。

4. 法律制度类报道。《中青报》中关于法律制度的报道常开宗明义地指出现有法律制度的缺陷, 并从正面呼吁制度完善的报道, 如样本中《中青报》着重报道的司法改革。司法改革不仅仅是司法领域内封闭的自我优化问题, 司法作为最后的救济手段, 司法改革的走向和成败关涉每一个公民能否享受到更加公正和合理的司法服务。司法公正问题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司法权威和公众的司法信仰。《中青报》法治社会版则在揭露司法不公的道路上作出了一个媒体应有的贡献, 如《山东金乡:老支书遭蹊跷超期羁押》、《“张氏叔侄强奸杀人冤案”启动追责》、《河北省磁县法院:主审法官已去世目前无人被追责》等报道。

5. 法律人员及工作报道。对工作在一线的司法人员及其工作进行报道, 能够让公民更好地了解司法部门的动态和司法运作, 有利于提升司法在公民心中的权威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公正司法的信赖。《中青报》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 如《“无胃”检察官程然“:我还活着, 就不能画句号”》等。大木雅夫在其著作《比较法》中曾这样描写法学家:“形形色色的法律专家……分别在他们各自所属的法中创造了法的基本征。”[7]法学家作为司法领域的知识分子, 对于建设法治国家必不可少, 但《中青报》对法学家的报道则相对较少, 且大多集中在“双百活动”。

(二) 报道形式:媒体角色与报道篇幅相关性分析

研究将报道篇幅分为小 (500字以下) 、中 (501~1000字) 、大 (1001~2000字) 、特大 (2001字及以上) 四个层次。

Weaver和Wilhoit曾将美国新闻界的角色分为资讯散布者、解释与调查者、对立者, [8]但鉴于我国媒体天然的具有党的“耳目喉舌”的性质, 笔者增加了“赞扬者”这一角色。

媒体对自身角色的认知, 既会反映在其报道之中, 也可能决定报道的风格, 还会影响媒介的社会功能。

对媒体角色与报道篇幅进行卡方检验得出, 在0.001的显著性水平下, 《中青报》在法治报道中所持的角色与其报道的篇幅具有显著相关性 (2=83.697, df=9, p=.000<.001) 。

媒体扮演“资讯散布”的角色时, 常常采用小篇幅进行报道;而在进行解释与调查时, 则明显使用特大篇幅进行报道;在与政府对立的语境下也采用特大篇幅进行报道;而媒体采取正面赞扬的报道立场时, 各个篇幅的使用情况较为均衡。

此外, 《中青报》扮演资讯散布者报道最多 (52篇) , 其次是解释与调查者 (38篇) , 再次是对立者 (30篇) , 而作为赞扬者立场的报道则最少 (14篇) 。

这种法治报道的现状与我国媒体在“新闻专业主义范式”和“党的喉舌范式”之中游离, 并越来越重视新闻专业主义, 但新闻专业主义又要求媒体扮演好“资讯发布者”、“解释与调查者”的角色。

二、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逐渐完善, 《中青报》法治·社会版中的法治报道也更加注重内容上的多元、客观和专业, 全面反映我国法治发展现状。同时, 《中青报》将对自身媒介角色的认知与报道篇幅相结合, 较好地把握了“法治监督”与“法治宣传”的度, 体现了一个媒介在建设法治中国过程中应有的担当。

参考文献

[1]小普.法治与法制的区别[J].中国档案, 2009 (3) :52.

[2]万怀.刑法的功能贫困[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3 (4) :63.

[3]张旭.依法治国视阈中的刑法功能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 (1) :32-39.

[4]屈茂辉, 粟瑜.论民法的社会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 (5) :68-72.

[5]姜明安.行政的“疆域”与行政法的功能[J].求是学刊, 2002 (2) :66-73.

[6]大木雅夫.比较法[M].范愉,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264.

发挥中国的担当论文 篇4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学习党章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衡量是否学好党章的一个重要标准。领导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孔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领导指出,”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对党员干部而言,思想觉悟不会自然提高,党性修养也不会自然增强,只有加强学习,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才能不断增强行为自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调,认真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眼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因此我认为具备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首先要通过学习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平日工作中做到勤学、深学、多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促进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业务工作水平,把业务知识、规章制度弄懂弄透,在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增加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提高综合水平,增强综合协调能力,承办专项具体工作和实施管理能力,特殊环境下的协调及重要会议的组织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唯有用积累知识、用知识充实自己,才能增强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免疫力,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二、完善制度,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无规矩不成方圆。“党章是我们党的总章程、总规矩,是党的根本大法,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要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因此镇机关各项制度约束、规范、指引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古人云:”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镇政府办公室作为镇机关的综合办事机构,工作任务重、事务繁杂,各项制度在这里就要得到充分的应用,不管是前来办事的群众,还是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办公室经手人员,我都要认真贯彻执行群众接待接访、领导干部值周值班、干部考勤、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以制度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无论何时何地都做到思想上有制度引导、行动上有规矩方圆、耳边有警钟长鸣。平日里还要根据工作实际对各项制度进行规范完善,当旧制度不能适应新工作要求时就形同虚设,就会影响工作效率。

三、严明纪律,切实加强工作作风

严守纪律,重在坚守底线。”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公门要缚心“.做人思想防线放松了,不管是再小的事情也会有所失误。严守纪律,就是要以纪律为红线,从思想上时刻绷紧这根弦,克制欲望,谨慎对待小事小节,时时处处心存敬畏,始终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永远守好第一道防线,构筑起廉洁自律的防火墙。严守纪律,还要以纪律来维护自身的职业操守。要敢于坚持原则,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不论是领导干部、亲戚朋友、普通群众,都能够同等对待,按原则、按规矩办事。以身作则方可以上率下,严于律己才能凝聚人心。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将始终坚持勤奋、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做好群众的帮手。接待来访群众,不管事务大小,都能耐心细致的进行解答帮办,不推诿扯皮,不刁难群众,做好群众有问有答,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来访群众解决问题。二是做好领导的助手。作为政府文书,既肩负着领导助手的重任,又是兼顾单位正常运转的多面手,经常要面临时间紧、任务重、内容杂的工作局面,所以在繁杂的工作中,我将做到常请示、勤汇报,发挥好上通下达的桥梁作用,协调好领导与群众的交流沟通,形成政令畅通的工作关系;发挥团结协调的纽带作用,协调好干部与干部、站所与站所之间的配合协作,形成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发挥联络沟通的窗口作用,协调好本单位与其他业务单位之间的关系,形成相互配合的协作关系;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安排时间和工作量来完成工作任务,努力做好领导的助手。

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心得体会敢于担当,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心得体会敢于担当,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四、敢于担当,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发挥中国的担当论文 篇5

通俗地讲, 全球治理指的是全球事务谁来管, 如何管。全球事务攸关人类整体利益和共同命运, 全球治理则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 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积极致力于全球治理及其变革, 既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 也是对历史潮流的推动。

一年来, 中国充分利用主场外交, 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作为今年最主要的主场外交, 二十国集团 (G20) 杭州峰会为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提供了重要机遇。G20是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 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过去一年, 作为2016年峰会主办国, 中国以峰会“三驾马车”的身份参与G20政策协调, 深度影响全球经济治理。

通过杭州峰会, 中国协调有关国家和国际机构, 重点引导G20在宏观经济政策、金融监管和推进全球治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努力发掘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拿出应对世界经济难题的新方案, 谋划经济金融治理的新路径, 创造了峰会历史上许多“第一次”:峰会首次把创新作为全球恢复增长的新动力, 首次把结构性改革作为解决世界经济难题的主方向, 首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 首次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 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 首次把绿色金融列入二十国集团议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中方在杭州峰会上突出发展议题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 邀请了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参与杭州峰会, 包括非盟、东盟、77国集团等, 使杭州峰会成为G20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广泛、发展特色最鲜明、发展成果最突出的一次峰会。

一年来, 中国善用国际舞台, 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无论是出席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 联合国大会等国际和区域合作机制会议, 还是对亚洲、非洲、拉美、欧洲等国家的双方访问, 中国领导人都越来越多地谈及中国对推进全球治理变革的积极态度、明确立场和具体措施。

在利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亚太发展与合作的中国方案, 擘画了通往亚太共同体的路线图, 发出了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强音。在中方引领推动下, 亚太自贸区建设进程的势头得以巩固:利马会议批准亚太自贸区集体战略研究报告, 并通过《亚太自贸区利马宣言》, 确立了自贸区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整合了可能的实现路径, 制定了各领域行动计划, 设立了进展报告机制, 使自贸区建设排除来自各方的干扰, 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主张、中国方案的号召力, 体现了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李克强总理在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系统阐述我国可持续发展观, 并主持召开可持续发展主题座谈会, 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 对世界各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起到了引领作用。李克强指出, 推进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各类全球性问题的根本之策。

一年来, 中国在多领域推进全球治理变革取得进展。通过“一带一路”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方案, 通过杭州峰会巩固了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的地位, 通过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引领了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建设, 通过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促进了国际金融治理体制改革, 通过亚投行和金砖银行项目正式落地开启了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新路径。

一年来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表明, 谋划全球治理变革在中国战略思维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 已成为中国最高领导层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意志。今年9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这是政治局集体学习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第二次关注“全球治理”话题。习近平在集体学习时强调, “我们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 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 已成为中国现阶段的集体自信和集体自觉。习近平在上述学习时指出, 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 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事实证明,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 中国正在进入全球治理领导者的地位。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及其变革, 中国有能力, 有气魄, 也有清晰认识。

积极推进全球治理变革, 已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年7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 习近平说, 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 要由各国人民商量, 不能由一家说了算, 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结合习近平近年来的一系列论述看, 中国倡导的全球治理理念, 其核心内涵是共商、共建、共享。这是鲜明的中国特色。

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 已成为我国发展战略和理念的自然延伸。我国在国内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在国际上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总路径: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上述思路、理念和路径是相互高度契合的, 这是中国外交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结果, 是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需要, 也是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持久动力所在。

发挥中国的担当论文 篇6

20世纪初期, 中国大地风雨如晦, 国家遭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民族危机。面对危机, 救亡图存成为那个时代包括青年人在内的全体国人的内心诉求和共同主张, “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 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一些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主动放弃陈旧的救国理念和救国体制, 尝试学习研究各式崭新的思想理论, 开始第一次明确提出各种“新国家”的主张。孙中山早在1894年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并积极投身到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去, 谋求建立一个“五族共和”、“振兴中华”的民主共和国。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中提出“青年当努力为国家自重, 以青春中华之创造为唯一之使命”, “青年人要真正觉醒, 共同创造一个理想的‘青春中国’”。1920年, 青年毛泽东则更是旗帜鲜明地探讨“真假中国”的真理与谬误, 提出“我只为要建设一个将来的真中国, 其手段便是要打破现在的假中国”。周恩来在12岁时就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口号, 19岁就孤身访日赴欧, 探求救国真理, 最终坚定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革新中国的道路。从中不难看出, 以他们为代表的20世纪初期的中国先进青年已经真正觉醒, 开始摒弃旧思想、旧传统、旧体制, 都试图提出新思想、新传统、新体制, 开始明确了要构筑真正的“中国梦”。

20世纪初期的中国青年人最初提出并探索了“中国梦”, 这与“中国梦”贯穿于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并不矛盾。近代史从开端到演变发展, 进入20世纪初期是一个历史过程, 同样, “中国梦”从酝酿到成型也是一种前后延续的关系。之所以不能将20世纪以前的“中国梦”称之为真正的、业已成型的“中国梦”, 这是因为无论是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 还是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 这些变法或革命代表的不是全体中国人, 复兴的不是全民族独立自主的新型民族国家, 而还是代表少数人的旧式封建国家和封建体制。因此, 只有为全体中华民族谋求独立和福祉的“中国梦”才是真正成型、真正伟大的“中国梦”。

二、青年运动在“中国梦”进程中历史贡献巨大

“青年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中, 一代又一代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自觉奔赴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顽强拼搏、不懈奋斗, 创造了不可磨灭的辉煌业绩。”这是2008年胡锦涛同志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对青年人的赞誉, 这一讲话充分肯定了青年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而且, 大量丰富的历史和实践也表明, 青年运动在党的领导下, 在致力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 中国青年运动虽然有过“五四运动”的辉煌, 但是由于其分散性和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青年运动难以形成大气候, 发挥大作用, 甚至是难以持续下去。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青年人作为进步精英的重要构成力量, 作为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始逐步被吸纳到党组织中去, 作为党的骨干力量的组成部分而发挥领导作用。1922年,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 标志着中国青年运动有了崭新的组织形式, 有了自己的斗争方式, 从此开辟了新的征程。

青年人及青年运动无论在革命时期, 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都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满怀革命理想的共青团员和革命青年, 在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冲锋陷阵, 抛洒热血, 英勇奋斗, 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新中国的成立, 为中国青年和中国青年运动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 广大团员青年响应党的号召, 提出把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响亮口号,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忘我劳动, 艰苦创业, 竭诚奉献, 为保卫和建设新中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三、当代青年要把“中国梦”作为人生追求的主题

“中国梦”不仅包含着国人的历史记忆, 而且进入当代, “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仍在不断地向前延伸。当前, 中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的转型时期, 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了新的嬗变, 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同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并存发展。当代青年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是社会中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 其理想观念、价值追求最容易受到影响和干扰。当前青年人正面临着理想和信仰危机, 表现为理想价值观的层次错位, 在处理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上, 个人理想往往实在, 社会理想往往虚无, 二者的地位及作用恰好相互颠倒, 难以找到共性和结合点。这就需要中国梦来赢得青年、凝聚青年、勉励青年。

青年人要把“中国梦”作为自己个人“大梦”的主题, 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崇高目标。党和国家领导人凡在寄语青年时, 都非常关切青年人的精神状态, 都勉励青年人坚持远大理想, 在为远大理想的奋斗中, 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 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 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历史告诉我们,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 民族好, 大家才会好。”当然, 把“中国梦”确立为人生追求的主题, 并不意味着个人不能有梦想, 反而正是勉励青年人在实现其个人梦想的人生道路中越来越接近“中国梦”, 越来越融入“中国梦”。

青年人既然要追求人生, 追求“中国梦”的主题, 就要行动, 就要实干。“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 万众一心, 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 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青年人也是如此, 越努力, 越实干, 就越能在“中国梦”“两个百年”进程中顺利实现个人理想。

实践和理论都表明, 中国前进的方向不会改变, 前进的步伐不会停止。在条件愈益充裕、道路愈益宽阔的“梦想”征途中, 青年人一定要敏锐地抓住时代的主题, 发扬百年青年运动的优良特点,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拓深拓广“梦想”舞台, 使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摘要:青年是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20世纪以来, 青年运动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巨大贡献。当下, 青年人更是要牢牢把中国梦继续作为人生追求的主题, 勇于担当, 努力实干, 使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发挥中国的担当论文 篇7

历史经验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 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1]实现“中国梦”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党员应具备的素质既应包含党章中对党员和干部的统一要求, 同时也应体现时代和国家使命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客观要求。概括来讲, 大学生党员应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法制道德素质, 端正的作风、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身心。[2]

近年来有学者对大学生党员素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党员在政治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素养、综合能力、模范作用等方面总体素质良好, 但同时部分党员学生也存在入党动机不够端正, 政治理论基础不扎实, 党组织活动参与热情不高, 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3]针对以上现实情况, 结合青年群体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 笔者认为, 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素质。

一、加强教育引导, 端正入党动机

大学生思想活跃, 接受新知识较快, 但思想不成熟, 易受外界影响。因此, 高校党务工作者以及老师应当做到及时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提高学生识别、判断是非的能力。

同时高校要充分重视同辈群体影响的力量, 树立优秀学生党员典范,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营造“争先创优”的氛围。

二、丰富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形式, 尽量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以提升教育效果

青年大学生普遍存在感性多于理性, 喜欢探索尝试新奇事物的心理, 因此, 建议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开展形式活泼多样、富有新意的活动, 为他们开创社会实践学习平台, 将课堂教育、网络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模式加以充分利用。同时在组织党团活动时如能与学生的专业教育做到有机结合, 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近期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学生党支部在组织“中国梦”系列活动时就提倡学生发挥自己专业特长, 以稿件、手工制作、MV短片制作、摄影等多种形式来表达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梦”, 最终取得了非常好的活动效果。因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从本专业出发, 从而对创作题材有了更深的理解, 因此对参与此类活动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三、重视通识教育, 全面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能力

目前很多学生党员只是一心把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上, 专业学习成绩很优异, 但却缺乏基础学科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导致“高分低能”情况的出现。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学校必须加强提高师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和重视, 发动全校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通识教育中来, 自觉推动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开展通识教育, 就要更加重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就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促使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探索的精神、创新的能力;就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注人类命运, 关注社会进步, 关注百姓疾苦, 服务祖国人民;就要更加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只有全面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才能促使全体大学生党员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才能有能力指引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

四、关注大学生党员的身心健康, 应做到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咨询相结合

衡量一个人的健康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生理 (身体) 健康, 二是心理健康。作为大学生党员这样一个优秀的群体, 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是尤为重要的。科学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通常具有共同的成长任务和心理特质, 他们通常没有严重的心理疾病;但存在成长上或学习、情感方面的困扰, 如能对这部分学生团体统一开展心理辅导, 营造互帮互助氛围, 对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整体心理素质是非常有效的。同时,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及老师也应关注出现严重心理问题需要个别辅导的学生, 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五、全面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生自治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培养大学生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倡导“学生自治”, 学生自治管理, 是指大学生在学校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当前的形势和教育目的要求, 树立科学发展观, 对自己的品行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更新的过程, 是学生自我素质提升、自尊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自我品格精神锤炼的过程。

大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模范作用, 如高校党建工作能与学生自治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 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引导学生自治管理, 以学生自治管理为出发点促进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发挥, 既有利于保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性质, 也有利于创新党建工作模式, 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为了培养学生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党支部建在班上”与“学生党员带班制度”的有效模式, 走出学生自治管理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的高校党建新思路。

近年来, 党员发展的制度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得到不断完善, 例如发展党员责任制、团组织推优制、党员发展公示制、民主评议党员制等一系列具体工作制度从无到有从有, 进一步规范对党员的培养、考察、发展、教育等各个环节和工作;此外, 很多党组织还采用了“积分卡制”, 将党员考核与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以及党章相结合, 实际表现与进步程度相结合, 学生党员素质自我测评、他评、基层党组织测评、上级党组织测评以及群众评价相结合的思路建立考核制度, 这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党员长期稳定地保持先进性。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民的理想和追求, 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和梦想。百年奋斗历程, 使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大学生党员是祖国的未来, 是国家的栋梁, 相信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运动中, 大学生党员在党的正确领导下, 与全国人民同心同德, 艰苦奋斗, 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摘要:实现“中国梦”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优秀青年群体, 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 而且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和骨干群体。着力提升青年大学生党员的素质对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全民族的共同愿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高校党建提升大学生党员素质角度出发, 阐述了提升党员素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党员,学生自治,高校党建,党员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昀献.“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的当代使命[J].决策与信息, 2013, (1) .

发挥中国的担当论文 篇8

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历史定位问题

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如果现在进行一个历史定位,是不是能够把它定位在当代中国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时代问答。这里的关键词有三个:新的历史起点、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提出了什么问题、怎么回答。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当代中国最根本的问题进行了回答,所以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 矛盾的一个方面。当代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现在新的历史起点的这一方面成绩有一个概括:“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于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一个是“在建党一百周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的中国梦”。

2.矛盾的另一方面。我们今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习总书记的话讲得很形象:“好吃的肉都全部吃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我们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空前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如果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我国30多年高速发展所积累下来的、叠加的、复合的、复杂的综合类的矛盾。这个矛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甚至其他国家没怎么遇到的,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单独面对并克服。因为高速发展,我们把别的国家100多年甚至200年的阶段性的问题,挤压到了一个时空中,用专业术语讲,就是历时性的矛盾转化为了共时性的矛盾。习总书记讲,现在的改革不是哪一个战线、哪一个部门的事,任何一项改革都牵扯到方方面面,所以要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有三类矛盾就是我们今天遇到的复合式的矛盾:

第一是未富先老。就是我们还未成为富裕国家,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小康社会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五有: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

第二是未强先大。就是我们还没有成为强国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大国。我们是文化大国,不是文化强国,我们是制造业大国,不是制造业强国。大国指我们利益的边界很大,不强则是指在捍卫国家利益上能使用的手段有限。未强先大给我国带来了两个挑战。第一个挑战是:使得我国处在一个非常复杂的外部环境中。这一点全党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我们面临的四大考验: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其中外部环境的考验就是一个很综合的东西,包括外部对我们的思想渗透、各种各样的压力挑战,包含着影响我国和平建设的不稳定因素,也包含着我们怎样有效地处置跟国家利益相关的周边事态和世界的发展格局。外部环境很复杂,我们既要努力争取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我们又要在国家的核心利益上绝不退让。所以习总书记讲,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核心利益的苦果,中国人民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但是我们的力量,我们的各方面在有限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智慧地处理这些问题。第二个挑战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我们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转型,要淘汰一些落后的产能,要调整产业结构,要加大高科技的产业的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肯定放慢,有的甚至停滞。但是,我们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不能造成大量的失业,不能造成经济的大波动,还要保持比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2015年提出的还是7.5%,一般来说,不能低于7%的经济发展速度,不然很多的社会矛盾会更加尖锐,会更不好解决。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经济转型,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发展速度,这就是复合式的矛盾。

第三是未兴先懈。我们还没有真正的兴盛,没有真正的复兴,但是已经出现了普遍的懈怠。这也是习总书记讲得很多的一个问题。现在有很多干部贪图安逸、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现在社会上甚至有一种情绪,嘲笑艰苦奋斗。所以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整顿“四风”。有很多人不以浪费奢靡为耻,反而以此为荣,把节俭、艰苦奋斗统统看成是不合时宜的东西。这也是一个很复合的矛盾。需要我们高度警觉的是:现在我们的创业还没有完成,但是,党内、社会上就已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精神懈怠。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第一个就是精神懈怠的危险。所以我们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笔者认为精神懈怠是最普遍的危险,脱离人民是最根本的危险,本领不足是最直接的危险,消极腐化是最为祸害的危险,对党的损害最大。这四大危险我们确实要认真地对待。现在很多人生活目标是有的,但是没有真正的理想追求和为理想而献身的进取精神。个人的生活目标的小算盘是有的,但是基本上还是属于在欲望基础上的一种自我盘算,不是一种崇高精神激励下的奋斗精神。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很有害的信号,尤其是现在社会上广泛存在着对理想的嘲笑、对责任的不屑。谁现在一讲理想、为理想而献身,一讲信仰、为人民服务,一讲崇高的追求、为祖国奉献青春,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更可怕的是这样一种情绪:嘲笑艰苦奋斗、嘲笑崇高理想和信念。

(2)利益固化的矛盾。全面深化改革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总是有不同的政策差别,这就使一些人有了既得利益,这个既得利益是很广泛的。我们想一想,现在搞城镇化,特大城市现在还是严格控制人口,因此北京的户口、上海的户口就很贵。现在有一些国有企业高管的待遇很高,这也是既得利益;有些单位、部门干部的福利待遇很高,这也是既得利益;甚至包括城市一些地方学区房的拥有者等等,都是既得利益。

从利益上来说,要坚决贯彻三条:一是特殊的私利不能合法化。所以我们对腐败要零容忍,坚决打击腐败。任何对腐败的宽容、甚至让它合法,就是毁灭党、毁灭国家。二是不能让既得利益永固化。在一定的阶段,有一些利益差别的存在我们要承认,不同的待遇我们要承认,在一定条件下它是合法的。但是不能把这个差别给它永固化,好像永远都要这样,搞官二代、官三代就是既得利益永固化了,富二代、富三代也是既得利益永固化。既得利益如果永固化,说到底就是出现阶级差别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合理地差别,但是随着历史发展必须要逐步消除,这是必要的,但若把它永远固定下来,成为了一种利益的藩篱,那就会导致阶级分化。三是人民利益不能虚幻化。现在讲起人民,不能变成空的。人民的利益,好像大家都感觉不到,不能让人民利益虚幻化,要让我们的改革成果扎扎实实地让人们享受到,让人们看到、感觉到。困难群众的生活、生产要有人管,贫困人口要有出路。如果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贫困人口没人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没人过问,那不叫社会主义。我们社会主义要在同等发展生产力的条件下,让人民有更多的社会保障、有更多的社会关爱。比如,我们现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基本上达到了8000美元左右,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的社会保障、社会关爱,还有很多社会援助,那就应该超过、优越于其他制度下同等生产力水平的这种状况。因此说这就叫人民利益不虚幻化,穷苦人、困难的人有人管、有出路,大多数人随着改革发展享受到好处,在同等条件下,社会有更多的关爱、有更多的社会保障。资本主义就不能打破既得利益的藩篱,既得利益肯定是永固化的,打破既得利益的樊篱就是我们今天改革面临的又一个挑战。完成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走到今天所提出的问题。习总书记的讲话正是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总体精神实质

1.四个“一”。

第一个“一”,就是一个主题。什么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大家要紧紧地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这是主题,也是十八大的主题。习总书记讲十八大精神的时候,曾经指出:“说一千道一万,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十八大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做到八个必须坚持:第一,必须坚持维护人民主体地位;第二,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第五,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第六,必须促进社会和谐;第七,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第八,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很有意思的,维护人民主体地位和坚持党的领导遥相呼应,一个是第一、一个是第八,连在一起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主题,要完成这个主题,就要有八个必须坚持。

(2)要自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家要有一种理论的高度的认识和自觉。大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到了什么?习总书记讲话里面有三个旗帜:当代中国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作为一个概括,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

(3)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身后历史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中国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所取得的根本成就,全党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主义,这点大家要认识很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什么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它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所以,离开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那也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的结果。这些都是要增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理解和自觉坚持发展的这样一种战略思考的定力。

第二个“一”,就是一个关键。这个关键是什么,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把中国的事情搞好,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中国共产党,这里讲的人不是普通人,是一批高素质的党员领导干部。我觉得这一点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里边比较独特的。关键在党,我们很长时期以来一直都在讲,因为历史证明两条:一是要把中国的事情搞好关键在党。二是党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历史证明的两条。但是习总书记现在特别提出关键在人,没有一批高素质的党员领导干部,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就落不到实处,所以党员领导干部现在是从严治党、关键在党的关键。这大概是两个方面了,一个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高标准、严要求。怎么做个好干部?什么是好干部?怎么用好好干部?这是我们党首先要抓的事情。什么是好干部?要有个识别标准。怎么当个好干部是我们每个人要努力的。组织部门和党要用好好干部,把好干部用好。河南是出好干部的地方,焦裕禄、史来贺都是好干部的典型,这是我们党很大的光荣,也是河南干部很大的光荣和学习的楷模。为什么对党员严格要求?为什么关键在党?这点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因为人民当家作主。在无组织、在松散无机的状态中,人民是不能当家做主的,人民那就是意志相互冲突、意见相互分歧的松散的大多数,人民在历史上从来都是多数,但是真正地人民当家作主还没有成为过现实。人民要当家作主一定要组织起来,一定要变成一个有组织的有机整体,党就是人民组织起来这个有机整体的政治核心。所以,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统一的,习总书记的讲话里面特别讲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所以现在各种各样要颠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努力,最后都归结到要否定党的领导、削弱瓦解党的领导。这一点很明显,所以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领导中国人民的政治核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承担自己责任,就要从严治党、要加强对党自身的建设和管理。大家看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机构,原来全面深化改革是六个方面,成立了六个专项治理小组,但这六个专项治理小组后来有很重大的变化。原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这六个方面,现在六个专项治理小组出来以后,出现一个很重大的变化:一合,就是生态文明体制专项改革合到了经济体制改革,所以第一个专项治理小组就是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还有一个是分,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治理小组中间又分出来了一个党的纪律检查专项治理小组,把党的纪律检查专门分出来了。所以六个专项治理小组有两个是针对党自身的。

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习总书记的讲话紧紧抓住党的建设,党是核心,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中国的事情要搞好离开了党的领导,离开了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一切都免谈,这条很强烈。党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要有自己过硬的本领,这叫做打铁还要自身硬。人民寄希望于我们,历史赋予我们责任,我们自己能不能承担,需要我们加强对自身的建设,对自身的管理,所以从严治党、从严对干部队伍进行管理教育,这个是关键。

第三个“一”,就是一个理念。什么理念?历史担当,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讲:“我执政的一个根本理念概括起来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承担起自己应该负担的历史责任,要有这种历史担当意识,敢于担当本身就是对人民负责,就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的共产党人的品格。现在很多人精神懈怠就是因为没有责任感,没有担当精神,不敢做,不敢为,不明确自己的责任。我们真正的共产党人就是要敢于担当,不辱使命,以服务人民作为根本的执政理念。”

第四个“一”,就是一个战略。这个战略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解决面前所有的困难,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所以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要分清什么该改,什么不该改,这点对党员干部是一个重大的提醒。习总书记讲:“不该改的多长时间也不改,我们的改革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是为了推进人民的事业,不是为了获得某些人的掌声。”这个讲得很好,我们改革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推进人民的事业,不是为了西方和国内某些人给我们鼓鼓掌,不该改的我们永远不改。西方的多党制我们永远不学,你不要说民主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搞多党制吗?不存在这个问题。改革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不该改的坚决不改;第二种是该改也能改的,积极探索去改;第三种是该改但是现在条件不成熟的,积累经验,进行各种尝试,创造条件去改。改革是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总的出路。

2.三个“主动权”。通过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我们党要努力掌握三个“主动权”。

第一个是改革发展的主动权。中国共产党要永远走在改革的前面,走在历史的前面,要永远成为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政治领导核心。要掌握改革发展的主动权,党要主动地领导改革,推动改革,引领改革的发展,所以这次大家看到全面深化改革领导都是党委承担全面的责任,这个领导小组组长一般都是党委书记。

第二个是掌握和平发展的主动权。中国的发展要避免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的老路,所以我们特别强调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不仅对中国人民有利,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发展,我们有一系列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分三种,第一个就是睦邻友好的政策,我们把它们概括成两句话:以邻为伴,与邻为善。习总书记讲得很清楚:邻居是不能选择的,要好好相处,远亲不如近邻。第二个是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包括跟美国、俄罗斯在平等、不对抗的条件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合作共赢,这是基本原则。第三个是积极发展区域和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十八大以后提出了很有创意的两个丝绸之路,一个是古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通过中亚一直到欧洲的经济带;另一个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面向东南亚,包括澳大利亚,我们还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区域经济合作。另外,为了掌握和平发展的主动权,我们还需要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人民解放军。所以习总书记当选军委主席之后,更加明确了强军的目标。军队要坚决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听党指挥,能打胜仗是对人民军队根本的要求,这个是第二个主动权。

第三个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习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但是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个意思很明确:第一,今天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第二,意识形态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不是某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党始终要紧紧抓住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所以习总书记特别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党委要负责,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重要,习总书记讲了三条:第一条,历史证明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这一条大家不要小看,这是充满血和泪的经验教训。第二条,由于中国的发展,西方把中国看成是对西方模式的一种威胁,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国际间各种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显得更加错综复杂和尖锐,西方对我们西化、分化的图谋越来越明显,不断在国内寻找各种思想的代言人。第三条,我们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价值多元化,而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又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需的,阻挡我们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一个很重要的障碍就是错误思想。所以习总书记讲话特别强调,我们党长期反对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在有些地方还有所泛滥,这严重影响我们凝聚共识。大家要明白,凝聚共识不只是包容,而首先是要分清是非,澄清思想,共产党员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要敢于亮剑。习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不要爱惜自己的羽毛,在思想斗争的战场上只有战士,没有开明绅士,也不要找理由临阵脱逃。分清大是大非不是无谓争论,不是不让人说话,而是你要不要坚持真理,要不要坚持我们凝聚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所以凝聚共识不是一个宽容就能解决的,它不能离开思想斗争,不能离开分清是非。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而且文风朴实。总书记的讲话虽然是针对很多具体的问题提出来的,但他体现了一种整体精神,这种整体精神就是五条:坚定的信仰追求、真挚的为民情怀、历史担当的意识、务实的思想作风、科学的思想方法。

上一篇:存活质量下一篇:KVM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