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管理措施

2024-06-19

建设管理措施(共12篇)

建设管理措施 篇1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 在传统的财政管理中, 需要人工进行财务核算, 如果信息量过大, 财政人员在核算过程中, 很容易出现错误, 严重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能有效地减少财政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财政工作的准确性, 由于计算机主机一般存放在机房中, 因此, 加强机房环境保障和安全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机房环境安全管理

机房安全管理包括机房环境安全管理和机房设备安全管理两方面, 机房环境安全管理是指对机房所处的地理环境、环境污染状况、电磁波干扰等影响计算机正常运行的因素进行管理。财务机房中存放着计算机主机和许多设备, 因此, 加强机房环境管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 影响机房环境安全的因素

机房环境的温度、湿度、灰尘等对计算机的安全运行有很大的影响, 机房温度过高, 会使得计算机硬盘无法正常启动, 降低计算机的可靠性;机房湿度过大, 会加快计算机金属元件的腐蚀, 降低金属元件的绝缘性能, 湿度过低, 会造成计算机部分元件龟裂, 增加静电感应, 为计算机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灰尘会造成插件接触不良, 降低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 增加机械磨损, 造成信息录入错误等。

1.2 机房环境管理

财政机房要建在电力通讯方便、交通运输方便、自然环境清洁的地方, 机房要远离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地方, 机房要尽量避免建在潮湿、低洼、地震活动频繁的地方, 机房周围电磁干扰、振动源干扰、噪声干扰要少, 尽量避免建在地下室或高层。机房内要具有必要的通风设备、吸尘设备, 机房要设置防静电措施, 机房的温度、湿度必须符合计算机设备要求, 为减少磁场、噪声对机房造成干扰, 要采用导磁率高的金属板和隔音玻璃将机房外围包围起来。在机房内部要配备必要的灭火器, 安装火灾探测器, 避免机房发生火灾事故。机房设备不能紧靠在墙壁, 设备周围不能存放过量的纸张, 避免静电火花引起纸张燃烧, 造成机房火灾。

2 机房设备安全管理

机房设备安全管理包括计算机硬件故障安全管理、计算机通信设备安全管理、计算机软件安全管理等。

2.1 计算机硬件故障安全管理

计算机硬件有很多, 当计算机发生故障时, 首先要观察计算机表面, 查看是否发出异常声音、电路是否过热、是否发出焦味等现象, 然后将发生问题的各硬件逐个从计算机中拔出, 查看计算机系统运行状况, 从而确定故障发生的部位。在进行硬件故障处理时, 首先要检查各开关、插头, 查看是否出现接触不良、连接错误等现象, 然后清理干净硬件上的灰尘, 当硬件被烧坏后, 要使用新的硬件代替。

2.2 计算机通信设备安全管理

计算机通信系统的传输线路应该符合相关标准, 传输线路要采用屏蔽电缆并埋设在地下, 传输线路要采用强电磁场发射源, 避免电磁干扰造成数据错误。机房的供电系统要稳定, 确保计算机设备的良好运行, 机房要保持良好的通信信号, 从而保证计算机设备的正常使用。

2.3 计算机软件安全管理

财务计算机系统中安装有常用软件、操作系统及专业的财政信息管理系统, 财政管理人员在使用过程中, 如果操作失误, 或者系统受到病毒侵袭, 很容易破坏软件系统, 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 因此加强计算机软件安全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软件安全的主要因素有电源故障、软件故障、病毒、硬件损坏等, 当机房的供电突然中断, 会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导致信息丢失, 软件损坏;计算机软件在使用过程中, 可能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将软件本身存在的故障引发出来, 从而对软件的安全造成影响;病毒对软件的危害是最大的, 当计算机受到病毒侵袭时, 计算机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有时会让整个系统崩溃;当计算机的硬件受到损坏时, 会造成信息丢失, 从而影响机房的正常工作。

目前, 计算机软件保护的方法有硬件保护和软件保护两种方法, 硬件保护是指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一个硬件还原卡, 然后根据工作要求, 将需要保护的信息设置在还原卡中, 当信息丢失时, 可以对系统进行还原, 从而达到保护信息的目的。硬件保护方法操作比较简单, 只要保护信息设定成功, 就不用担心软件破坏对信息造成的影响, 但使用硬件保护方法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软件保护是指利用相关软件, 对财政管理系统进行备份, 如果计算机软件遭到破坏, 备份的信息会通过软件还原出来, 采用软件保护不需要投入资金, 但需要投入一定量的人力。

3 结语

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财政管理, 能有效地减少财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增加工作效率, 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由于周围环境很容易对机房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因此, 要加强机房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 控制好机房的温度、湿度、灰尘, 采取合理的措施, 减少强电磁对机房造成干扰, 注重计算机硬件故障安全管理、计算机通信设备安全管理、计算机软件安全管理, 为机房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和生产的各个行业。在新环境下, 财政管理从传统的人工管理转换为网络信息管理, 因此, 要加强财政机房安全管理, 为财务机房提供环境保障, 确保财务工作安全、稳定地运行。

关键词:机房,安全管理,环境保障

建设管理措施 篇2

浅谈电网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管理措施

摘要:电网施工安全管理是比较繁琐的工作,了解清楚电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状况和存在的安全问题是每个工作人员的必要工作,根据电网施工现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电网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在电网建设施工中,“安全第一”一直是电网建设贯彻的施工方针。抓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确保安全、高效的完成电网建设施工任务的前提,其也是电力企业信誉及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1电网建设施工现场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网施工方面的安全管理规定已比较完善,对施工现场的各种工作都提出了严格的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但由于近年来电网建设任务繁重、施工工期紧,以及一些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不高,致使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种种危及人身、设备、电网安全的隐患。

1.1基建工程投运不规范

基建工程建成投产一般要带电试运行24h才移交给运行单位。在带电试运行阶段一般由施工单位负责运行,但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试运行工作,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着漏洞。

①现场人员比较混杂,不便于安全管理;②试运行期间,没有规范地对设备进行巡视检查;③在试运行期间,没有针对实际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编制相应的现场处置方案。

1.2交叉作业

电网施工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施工现场情况变化大,不同工种交叉作业频繁。新建工程现场的安全措施和设备情况随着工程进度一直在变化,例如,一个新建变电站工程从最初的土建施工到电气设备安装再到最后的调试投运,这些工作常交叉进行,施工作业中的危险点、危险源也在不断变化。虽然不同施工队伍都按照相关规定各自组织开展了班前班后会,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但不同施工队伍之间没有开展及时的沟通工作,造成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跟不上施工现场变化。

1.3施工人员复杂

为满足电网施工作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现在广泛使用合同工、劳务工和农民工等临时工,这些人员的文化水平及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接受安全教育程度也不尽相同。

对于长期聘用的合同工,虽然相当长时间都在从事电网施工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相对完整、规范的安全教育,有着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但大多停留在表面的粗浅认识上,没有深入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只是机械式的采取安全措施,主动性不强。对于临时工,由于只是在施工现场临时聘用的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人员,对其安全教育相对简单,造成这些人员在现场工作中意识不到存在的危险,不知道该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2实施电网建设施工中安全隐患的改进措施

为切实改善电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现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2.1加强施工现场对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

对于长期聘用的合同工,可以采取简单明了的方式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不仅掌握应该怎样做才能安全,更明白这样做为什么能够安全,增强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安全措施的主动性。对于临时工,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应尽量简单、直接,易于理解掌握,并经考试合格后才能参加工作。作业前,要向临时工讲解工作范围、安全注

意事项和操作方法,宣讲安全施工作业票和安全监护制度,并做好安全监护工作。对于临时人员应在其进场工作前对其进行充分的交底以及必要的安全教育,要求其上报初步的工作计划,在工作过程中准时参加安全技术交底活动,每天到场、离场向现场工作负责人报告,并在必要时安排专人对其进行安全监护。

2.2确立标准化作业,提高标准化管理

按照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的预防原理,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因素并且相对难以控制和把握按照压原则,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依赖于安全技术手段加以解决,而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依靠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手段加以控制安全教育主要使人们知道哪里存在危险事故如何产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于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而安全管理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安全教育常常贯穿于安全管理之中,因此,对于预防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中有必要对操作层明确提出作业的标准解决“必须怎么做”的问题同时为了保证各种管理指令及时、准确的传递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同样需要管理者明确管一理的标准。

2.3全面安全技术交底,不留死角

为避免出现不同施工队伍在同一施工场所工作不清楚危险点存在的现象,消除由于沟通不到位造成的安全隐患,降低施工作业风险,建议进行全面安全技术交底。不同施工队伍不仅要在内部开展安全技术交底活动,还要与其他队伍进行积极、充分、到位的沟通,将每天自己施工范围内存在的危险点、危险源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告之他人,消除安全死角,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安全文明施工。

此外,还应该把到现场进行技术服务的厂家技术人员也纳入到日常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中,要求其按时参加班前、班后会,并在工作过程中重点对其工作范围及工作中采取的安全措施进行认真监护。

2.4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从相关领导及管理人员抓起,只有领导及管理人员真正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一些制度政策才能得以落实,这些制度政策才能在一线生产工作中发挥作用。

1)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领导、管理人员、监督人员等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对生产现场做到管理到位、指导到位、监督到位、执行到位。2)要有效解决安全生产“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有效统筹协调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彻底根治“重进度、轻安全”的倾向,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3)对工作计划、施工方案或停电申请进行严格把关、审批,确保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科学合理、安全可靠,保证工作场所必须具备的安全作业条件。在安排项目、进度、工作时,要对保证工作安全的具体措施进行周密策划,同时安排和落实,对新增或临时性的工作及时指导。4)监督人员要有效监督重要管理流程、节点,现场监督要做到重点突出、深入分析根本原因,认真研究事故易发点、危险部位、危险行为,抓住监督的关键。严格监督各级人员到位情况,严格监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的贯彻落实,对性质恶劣的各类事故,加大考核力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个安全的现场施工环境对于电网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施工时,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保障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条件,做好电网建设安全施工管理,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完工,建设高效率的工程。

参考文献

桃树夏季管理措施 篇3

桃树大多数品种自花结实力较强,坐果率大,为保证果实的质量,必须进行疏果。硬核前对畸形果、病虫果、小果、偏斜果一律疏除,做到长果枝留3~4个,中果枝留2个,短果枝及花束状果枝留1个或不留果,一般667m2留7000~9000个较好,可产2000~2500kg的优质桃。

2 及时施肥灌水

5-6月份是桃果膨大期和晚熟桃的胚发育期,这时树体需要大量的养分,追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当年的产量及次年花芽的质量,这时应每株树施“龙飞大三元”1.5kg、“沃田甲”1kg、“木美土里”1kg。方法是采用多点穴施,如土壤墒情太差,施后应及时进行灌溉,以利于肥效的发挥。为了强壮树体,增加百叶重,可每隔半月用果友氨基酸300~500倍液十0.3%~0.5%磷酸二氢钾进行喷雾,效果好。

3 搞好夏剪

及时抹除剪口、锯口萌发的无利用价值的新梢,节省树体养分。对于向上斜生的新梢待其长到20cm时,及时摘心,促进枝条充实,形成饱满的花芽,摘心后的新梢上着生的副梢可用于培养敦实健壮的结果枝组。对于各级主枝,副侧枝上着生的直立枝,如果所处位置有空就将其在半木质化时扭枝,改变其生长势,培养成结果枝组;如果直立枝所处位置枝条较密,就从基部疏除,同时疏去细弱枝、交叉枝、病虫枝,以解决通风透光问题,达到枝枝见光,果果见光。注意拉枝开角,使枝条协调分布,角度适宜,并适当控制二、三次梢的生长。

4 防治病虫

桃树的害虫有红蜘蛛、桃潜叶蛾、蚜虫、桃小食心虫等,病害有细菌性穿孔病、炭疽病、褐腐病。虫害可用毒死蜱1000倍液或好劳力、安民乐3000倍液进行预防和治疗。炭疽病、褐腐病可喷金力士6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细菌性穿孔病可喷多菌灵或农用连霉素3000倍液防治。

陕西澄城县王庄镇水洼村(715203)

杨进花(15029582248)

广西出台措施严格建设用地管理 篇4

民生工程优先供地

《意见》指出, 对国家鼓励类和允许建设的重点急需项目优先供地, 保障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用地。

在土地供应过程中, 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 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城乡规划和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项目一律停止供地。

同时, 发展改革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把好项目立项关、用地预审关和供地审批关, 对设计方案不合理、占用耕地过多、占地规模过大、达不到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建设项目, 不得核准或批准立项, 不得通过用地预审, 不得批准供地。

非生产性企业不单独供地

《意见》指出, 工业项目原则上要向开发区 (园区) 集中, 从严控制开发区 (园区) 以外工业项目的土地供应。

根据《意见》, 将加强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 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对非生产性企业和投资少、规模小的一般工业加工项目不单独供地, 可采取租赁标准厂房的方式解决生产经营场所问题。开发区 (园区) 公益性和服务性设施由开发区 (园区)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实行资源共享、共同使用。

建立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制度

《意见》还指出, 要建立健全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制度。对已按批次批准农用地转用、征收的建设用地供应情况, 实行年度跟踪检查, 重点检查土地供应率以及是否按批准的用途供地。对前两年度、上一年度及当年土地供应率未分别达到90%、70%、45%的市、县, 暂停办理其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手续, 并相应扣减其下一年度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建设管理措施 篇5

静乐县人民医院

医 务 科

医疗质量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

一、手术室管理标准和措施

(一)标准:

1.术前检查齐全,准备完善。

2.术前小结,大型手术、复杂手术、危重病例、新开展手术有术前讨论,制定有较详细的手术方案。

3.择期手术应予手术前一日,急诊手术提前30分钟通知麻醉手术科,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必须按时做好准备和参加手术,急诊手术随叫随到。

4.麻醉师术前必须查看病员,制定麻醉方案。5.病历书写按照《病历书写规范》标准执行。

6.术前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手术同意书及相关医疗文书。7.手术人员安排按照《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执行。

8.消毒灭菌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

9.手术室布局合理、流程规范,手术室器械、药品和设备必须满足手术麻醉需要。10.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二)措施:

1.严格执行手术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2.择期手术前,必须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按规定进行术前讨论。3.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纠正手术禁忌症及相对禁忌症。

4.术前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好规定的手术同意书及相关医疗文书。5.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6.提前通知手术相关部门做好手术准备。

7.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范,仔细解剖,准确操作,爱护组织。

8.麻醉师必须进行麻醉探视、术前讨论。做好麻醉准备、术中管理、术后管理和随访。严格掌握拔管指征,不得随意带管回病房。

9.严格遵守手术室工作制度,遵守无菌原则。10.严格手术器械管理,术前术后清点无误。11.严格查对制定。

12.严格请示汇报制定手术安排的变动、术中发现异常、“意外”等均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科主任,必要时应立即向医务科、业务副院长或院长汇报。13.及时书写认真填写各种录单,粘贴各种标签存放病历中。14.标本必须送病检,必要时展示给病员及家属。

15.麻醉师、术者、护士共同护送病员到病房,并做好交接工作。麻醉医师在24小时内作好随访记录,特殊情况时及时、多次随访。

16.主管(刀)医生及时下达术后医嘱,及时完成手术相关记录,向值班医生做好床旁交班。

17.病区护理根据医嘱和病情认真做好护理、治疗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工作。18.急诊科、门诊换药室、科室治疗室除开展简单的清创缝合、紧急止血和外科换药手术外,不允许开展其他手术

19.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质量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二、急诊室管理标准与措施

(一)标准:

1.急诊急救人员相对固定(75%),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及技术水平的医师、护士,必须具有较高的急救意识和急救综合能力。

2.急诊科人员24小时待命,接到指令后5分内出车,迅速到达现场开展急救,待病情允许及时转送到指定或病员要求的医院治疗,做好与转诊医院交接工作。

3.急诊抢救药品、器材准备齐全,设备(包括车辆)处于备用状态,能满足院内院前急救需要。

4.病历质量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及《山西省住院、门诊、急诊病历质量评分标准》执行。

5.各种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医院相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二)措施:

1.加强爱岗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爱岗敬业、勇于奉献、“救死扶伤”高尚的职业情操。加强首诊负责制、岗位责任制、交接班重点等医疗核心制度的学习和落实。

2.医护人员包括救护车驾驶员定期举行急救演练和培训。

3.严密观察急诊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认真执行急诊技术操作规程。4.遇重大抢救,应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应亲临现场指挥抢救。

5.加强与病员及家属的沟通,知晓急救的各种风险,及时签署转送、转诊同意书和其他相关医疗文书。

6.进入我院的急救病员按照医院急救病员“绿色通道”组织急救

7.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质量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三、重症病室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

(一)标准:

1.ICU应配备较齐全的抢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随时保持完好状态。

2.严格执行《ICU患者转入转出制度》,对入住ICU的患者实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医生值班制度,24小时专人值班监护。4.执行ICU管理制度及ICU探视制度。5.病历质量按照《病历书写规范》执行。

6.消毒灭菌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7.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二)措施:

1.严格执行ICU工作常规。

2.ICU医生全权负责医疗工作,专科医生参与,ICU医生分管病人,执行联合查房、病历讨论制度,认真履行职责,随时掌握病情及变化,及时会诊和讨论,及时处理病情变化。3.及时与患者及近亲属加强沟通,通报病情及诊疗计划等。4.严格交接班,班班交接,床头交接。

5.非本科及相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进入工作人员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换拖鞋,戴口罩。

6.患者的家属需留下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及时取得联系,按我院ICU探视制度探视。7.保持仪器、设备完好,建立仪器使用登记制度,熟练掌握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用后要整理完毕放回原处,关掉电源。

8.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目标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四、新生儿室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

(一)标准:

1.新生儿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和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良好。2.新生儿室应备有必要的抢救药品和器械,随时保持效期和完好。

3.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无菌操作技术。工作人员无传染病者。非新生儿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新生儿室谢绝参观、探视。4.病历质量按照《病历书写规范》执行; 5.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二)措施:

1.室内每日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

2.新生儿室有医护人员24小时守护。严格交接班制度,必须床旁交接。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情况。

3.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应戴帽子、口罩,穿好隔离衣,更换专用鞋。接触新生儿前后,应洗净手。

4.新生儿室内的器械、物品均应固定专用。5.新生儿使用腕带识别。

6.新生儿应逐日称量体重,按要求接种预防疫苗。

7.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通报新生儿现状和观察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和相关医疗文书。

8.加强质量控制、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目标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五、内窥镜室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

(一)标准:

1.诊疗操作按照相关内窥镜技术操作规范和人流程执行。2.检查室必须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3.消毒灭菌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执行。4.检查报告及时.描述准确,有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者以病理报告为准。5.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二)措施:

1.操作医师必须了解相关病史,把握检查的适应症、(相对)禁忌症,检查前必须进行病情评估,做好检查前各项准备,做好肝功能,HBV,HCV标记物检查,异常者,严格消毒隔离。

2.HbsAg、HCV阳性病人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使用专用内窥镜。每月进行卫生学检测,并记录。

3.对发现异常组织必须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4.对高危患者进行检查时,应在临床科室做好充分的现场抢救准备,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由经治医师陪同进行。

5.检查前必须履行告知义务,签署检查知情同意书和相关医疗文书,操作结束后即刻完成有创诊疗操作记录。

6.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目标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六、产房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

(一)标准:

1.产房应保持清洁整齐和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良好。2.产房应备有必要的抢救药品和器械,随时保持效期和完好。3.产房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

4.工作人员无传染病者。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谢绝参观、探视。5.产妇在产后一般留观2小时,无特殊情况才可送回病房。

6.出生后的新生儿须做全身检查,测体重,验留脚印、系手圈等,然后送病房。7.病历质量按照《病历书写规范》执行。

8.工作人员进入产房时,必须穿专用衣、裤、鞋,戴好工作帽、口罩,接生和手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9.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二)措施:

1.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2.产房应备齐产程中所需要物,药品和急救设备,固定位置,专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补充和更换。

3.应热情接待产妇,严密测血压、听胎心、观察产程。产妇在待产和分娩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产房应保持清洁,定期做好清洁工作、消毒工作和细菌培养。可疑患者有传染病的产妇,分娩时应采取隔离措施,产后及时消毒处理,分娩结束后,及时整理用物、产床、被服,行常规清洁消毒,各种物品归还原位。每周打清扫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各种消毒物品每周定期灭菌一次,各种消毒液按规定更换。

5.接生人员应及时、准确地填写产程、临产、新生儿和出生证等记录。6.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让产妇和亲人知晓相关情况。

7.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目标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七、血液透析室管理标准与措施

(一)标准:

1.血液透析室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检测制度、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设备运行记录与检修制度等制度。

2.血液透析室保持空气清新,光线充足,环境安静,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1)清洁区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III类环境的要求; 2)清洁区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

3)每次透析结束更换床单、被单,对透析间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消毒擦拭。3.血液透析室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制度,包括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感染病例监测,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者,并将在院患者转出。1)血液透析室设立隔离治疗间或隔离区域,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透析,工作人员人员相对固定。

2)医护人员和患者更衣区分开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医护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护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护理操作时应当遵循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

3)根据设备的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符合质量要求。每次消毒和冲洗后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定在安全范围。4)血液透析室建立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

(二)措施:

1.透析用水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细菌数不能超出200cfu/ml。

2.透析液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在透析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过200cfu /ml。

3.透析液、透析用水每三个月进行1次内毒素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

4.定期进行自行配置透析液溶质浓度的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5.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情况每年测定一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每周进行1次,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6.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隔日使用需要重新消毒。肝素盐水、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现用现配。7.血液透析室建立规范合理的透析诊疗流程,制定严格的接诊制度,实行患者实名制管理。8.血液透析室为透析设备建立档案,对透析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证透析机及其他相关设备正常运行。

9.血液透析室使用的医疗设备、医疗耗材、医疗用品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使用和管理。

10.血液透析室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渠道,按照规定对患者履行告知手续,维护患者权益。11.血液透析室建立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病历管理制度。透析病历包括首次病历、透析记录、化验记录、用药记录等。

学生队伍建设与管理措施分析 篇6

[关键词]学生队伍;建设;管理措施

学生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未来发展,加强高校学生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培养高素养、高水准的学生队伍,对校风建设、学风建设、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大有裨益。就我国现阶段高校学生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虽然已取得重大突破,但还存在诸多不足有待改进。为进一步促进学校队伍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学生队伍建设与管理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很有必要。

一、我国高校学生队伍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1.落实学生队伍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队伍的建设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积极落实学生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质量意义重大。高校学生队伍多由思想觉悟高、日常表现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组成,因此高校学生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作为优秀人才的典范,学生队伍在普通学生中的影响力绝对不容小觑。为充分发挥出学生队伍的功能与优势,进一步落实学生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举例来说,从学生与校方的沟通情况来看,学生队伍处在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重要环节。学生队伍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势必会成就一支高水平的学生队伍。在高水平学生队伍的影响下,校方、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将会更加顺畅,同时,学生队伍的行事作风,均会使普通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愿意积极主动向其靠拢,进而促进了整个校园风气的转变。

此外,高校学生队伍的建设,对学校非日常教学以外的事件同样具有深远影响。举例来说,学生队伍中有不少人才均在各院系中担任着重要职责,以协助教师完成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相较于班主任或其他学科教师,学生队伍中的人才对学生思维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明显更为了解,所以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均能在第一时间向教师汇报,能够为教师做出决策、调整工作模式等提供诸多宝贵讯息,为学校教学活动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2.学生队伍建设与管理的主要问题

从现阶段我国学生队伍建设与管理情况来看,学生队伍的建设始终停滞不前,管理工作未见成效,学生队伍的整体水平开始呈现出下滑趋势。限制学生队伍持续发展的很大部分原因,都是有由扩大招生所致。广大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扩大招生的号召,因此各院校学生骤然增长。另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工作的逐步落实,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中各利益体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由于缺乏对糟粕思想的辨别能力与抵抗能力,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的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观与价值观均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许多高校学生严重缺乏责任感,自我意识强,集体意识淡薄,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下降,学生队伍的建设缺乏良好根基,严重制约了学生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加大了学生队伍的管理难度。

二、提升学生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经前文分析可更加明确加强学生队伍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意义,针对上述高校学生队伍建设与管理中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与现有相关文献报道,总结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学生队伍建设、增强管理效果的有效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积极转换思想观念

人才是带动国家发展的先驱力量,为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对现有观念进行革新很有必要。在建设学生队伍时,有必要对学生队伍组成成员的吸纳观念进行革新,提高对学生的选入标准,从各方面对学生的综合水平进行评估,对现有学生队伍的结构进行调整,以充分发挥学生意愿,提高学生队伍的整体质量。学生队伍的管理者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观念,通过培养与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充分发挥出每一位成员的特长与才智,为每一位成员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实现对学生队伍的拓展与保护,为提高学生队伍的整体水平奠定良好基石。

2.重视学生队伍建设工作

深刻地意识到学生队伍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视,是确保学生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学生队伍管理者应懂得如何提高学生队伍的凝聚力,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担负的职责。院系各部门应在学生队伍开展活动时给予一定支持,使学生队伍充分感受到校方对自身的重视与认可,更进一步提高学生队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学生队伍的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各成员进行沟通与交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怀,向他们灌输正确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学生队伍的整体水平关系到学校核心竞争力,也决定了学校日后的荣辱兴衰。因此,学生队伍管理者应充分利用与发挥出学生队伍的重要功能与优势,以确保学校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学生队伍凝聚力,使学生队伍永葆活力。

3.规范化成员选拔制度

在对高校学生队伍进行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应规章制度操作,落实学生队伍成员的选拔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学生队伍的综合水平,并在日后的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出学生队伍的功能与作用,严格落实规范化管理制度是重要前提。在選拔成员的过程中,应遵循“以德优先,兼顾成绩”的原则。虽然通过成绩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有失偏颇,不过为提高学生队伍的综合水平,学习成绩绝对是用于评价一名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参考指标。也就是说,在选拔成员时,除需观察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同样还需要了解这个人的知识储备能力,只有素质修养与知识储备能力均在普通学生之上,才具备加入学生队伍的能力。这些学生在加入到学生队伍中后,对学生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无疑大有裨益。

4.进一步提高监管力度

加强对学生队伍建设工作的监管力度,对新加入学生队伍的成员进行培养,不断提高对学生队伍的要求,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制度,促进学生队伍中的各成员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与其他相关素养,进而促进学生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进一步落实学生队伍的建设工作。在加强监督力度的同时,应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明确学生队伍的职责,不定期进行抽检工作,确保学生队伍中各成员始终处于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状态。各管理层人员应加强工作协调性,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均向上级汇报,并开展会议探讨解决对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人才的建设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落实,学生队伍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只有通过积极转变旧思想,给予学生队伍建设工作足够重视,不断完善现有制度,提高监管力度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管理质量,才能为学生队伍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与与稳定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缪泉.浅谈高职学生辅导员用成就目标理论指导学生队伍建设[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8(02):100-102.

[2]罗会德.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建设的借鉴及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1,23(08):65-68.

[3]章招娣.加强高职院校“三支学生队伍”的党建工作[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8(01):30-31.

[4]卓殷如,钱剑宁.新时期我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11(04):471-472.

[5]崔姝.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浅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01):70-72.

[6]王瑞霞,张继玉.高校心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思考[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3(01):41-43.

城镇规划建设及管理措施 篇7

结合可持续思想, 规定要紧密的围绕强化基建, 发展区域经济, 积极的进行城建规划活动, 使用科学的事项, 要关注关键要素, 有秩序的带动发展, 注重中心城的功效, 提升凝聚性和建设能力, 积极的扩张小区域, 带动整个区域的高速发展。

1.1 系统协调

它是当前规划的关键点。在开展活动的时候, 要关注城镇和地区的有序发展, 要关注资源以及基建工程的发展。

1.1.1 确保镇和区域有序

我们国家人口数量众多, 资源较少, 而且城市的数量不多, 总的水平较低, 所以其要关注重点城市的进步, 要积极地中心区域, 积极地完善小城镇。

1.1.2 确保城镇和资源有序

这个要素关键是说土地和水等等的一些要素要和其发展保持有序。当前的用地矛盾很严重, 虽说水源很多, 不过在区域上不均衡。所以, 在规划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特征, 结合其自身的要素等, 确保两者积极地发展融合。

1.1.3 关于城镇和基建的有序进步

基建的关键点是交通, 其是关系多个区域的关键点。所以, 要想发展好此类经济, 就要积极的开展扩张活动, 要多方位的开展道路建设工作, 以中心城市为关键点, 积极的建设辐射网, 做好各个区域间的交流活动。

1.2 科学整合

对于空间来讲。针对整个国家, 城市尤其是沿海区域, 要积极地发挥其地区优势。首先要积极发展关键城市, 其次要完善小城市, 大力扶持中心城镇发展, 优先发展中心城镇。小城镇整合。对小城镇加强科学整合, 并加快中心城镇的发展, 对中心城镇重点扶持, 优先发展, 将小城镇按照地域或交通特征分类指导。

1.3 整体提升

该项要素是当前规划的最终意义, 目前已经形成了非常有效的运作体系, 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接轨、与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多功能的开放格局, 构筑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城镇网络也成了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2 目前面对的不利现象

2.1 经济能力不高, 市场思想落后

目前很多区域的职能结构还是为附近的乡村区域提供一个物品交换的区域。农村与城市的二元结构占主导地位, 农村经济型城镇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 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 作为城镇集聚所需求的二、三产业仍处在次要地位, 产业结构还在一、二、三或者一、三、二的阶段。其市场发展不是很好, 长久的得不到完善。一般是局限在两个级别间的置换, 没有在更为宽广的区域之中获取进步。不关注市场的发展方向, 不了解外在的特征。结构很单调, 无法有机统一, 反倒是发展到一种恶性的阶段, 使得风险变多。同时因为地域文化非常的落后, 更是制约了前进。

2.2 规划和发展不一致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出现, 对城市和区域的空间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城市体系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原有的城镇 (市) 体系结构被打破, 世界城市体系的不断形成和发育, 促使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体系变得更加开放。一些地方在编制城镇体系规划过程中, 没有重视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对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影响, 忽视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和真正应解决的问题, 不顾区域城镇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 就区域论区域, 片面追求区域城镇体系的完整, 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更大范围的区域所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 忽视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本质和规划编制的意义。另外, 从全国情况看, 不论是独立的省域规划, 还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所作的市域和县域的规划, 真正能指导城镇发展, 发挥作用的不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 规划指导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方式需要转变和调整。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城市快速发展以及地方自主权扩大, 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是当前城镇体系规划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除此之外, 一些区域不关注规划, 同时也影响到其作用的体现。

2.3 面对很多的困难

在当前的经济体系之中, 规划的区域得以扩张。由于城镇和地区间的关联更加的紧密, 而且其竞争也变得很剧烈, 此时人口等多项要素的流动性变高了, 很多不明确的要素出现了。其发展面积在总的区域之中无法有效地定位, 其规划活动面对的困难不断的变多。同时因为外来人数变多, 而且其有着较强的流动性, 一些区域的外来人数都比自身的人数要多, 对于人数的预测来讲非常困难。对于其住宅来讲, 在符合当地群众的规定的前提下, 还要确保外来人口的居住等。过去的那种结合人数来发展的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3 应对方法

3.1 设置城市联盟

该项规划活动是结合总体的利益为前提来开展的, 进而防止发展的时候出现一些生态变差等等不利现象。从区域整体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生态共存共保、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角度出发, 突出强调不同行政区划之间在产业结构分工、基础设施共享、生态环境保护、城镇空间延续等方面的衔接和协调。针对实施机制、政策、措施研究与制定普遍不被重视, 缺乏规划实施必须的后续手段, 对新编制的城镇体系规划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各城镇之间边缘空间布局等区域性共同的问题上应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3.2 不断的完善管控体系

要想实现出规划的意义, 除了提升其实践性特点之外, 还要强化其落实管控活动。该项活动要在大的方针的指引之下, 要积极地完善相关的法规体系, 要切实的提升落实性。要把城镇体系规划转化为政府宏观管理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真正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规划必须纳入市场运作的轨道, 在实践中接受各方面利益主体的评判, 定期对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价, 并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并可根据实际需要, 适时编制某个地区或某个方面的专项规划, 使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城镇体系规划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应该把城镇体系规划作为区域各部门和各项事业发展的依据, 并把它作为引导区域城市化与城镇合理发展, 协调和处理区域中各城镇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合理配置空间资源, 防止重复建设的手段和行动依据, 对乡村地区发展起引导作用。规划的时候, 不能只是分析单一的点, 要将总体结合到一起, 也就是说不仅仅要对单一的城市等来开展探索, 要将整个区域当成是一个综合体, 放到发展的章程之中综合的考虑。

3.3 关注关键点, 积极的开展投入活动

城建的关键点还是基建项目和住宅。在建设的时候, 不仅仅要提升总数, 而起要关注其品质。对于基建项目要强化其建设的力度。而且要关注其建设的品质, 其道路和排水等等的项目都要放到品质监管的条例之中来分析, 要积极地开展品质监管活动, 但凡是那些没有经由监督和测试的活动, 不应该使用。而且要切实的提升绿化的能力, 积极的完善住宅创建活动。该项建设活动的重点是变革目前的分配体系, 培育个人直接支付的住房消费市场, 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根据目前全市的住房现状, 合理确定“搬迁安置、经济适用、舒适豪华”三种类型住宅的比例, 确保各个阶层的人都可以实现其住房的需求。关键点是要保证群众想要买房, 而且能够有钱买。上述的这些基建的落实都要靠着资金的辅助。城建活动必须要以资金为前提, 在当前资金较少的前提之下, 要积极地管控好这些资金。要发展市场运行体系。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 城镇规划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 要不断的健全相关的法规体系, 要关注重点, 要积极的开展投入活动, 要带动城建的脚步加快。

摘要:经济高速发展, 带动了城建活动的开展。文章重点的分析了城镇规划的具体要素以及常见的一些管控措施等。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 篇8

新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史, 可以说是从治淮为开端的, 大体经历了工程水利、资源水利和现代水利三个发展阶段, 或者叫三个层面。这三个发展阶段并没有截然的时间界限, 也不是后一个阶段对前一个阶段的否定。恰恰相反, 三个阶段是相互贯通和相互包容的。工程水利, 主要是通过大量控制工程, 来消除洪涝灾害, 提高防洪抗灾能力:通过大量供水工程, 来满足用水需要, 提高人们的用水水平和抗旱能力。

主要表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文革”期间的大规模水利建设活动。那个时候是国家号召, 全民行动搞水利, 打的是人民战争, 人海战术, 建一座水库, 修一条渠道, 动辄就是十几万、数十万人。资源水利, 则是从水资源开发利用角度来考量的水利活动。这是在水资源可利用量日见紧张的条件下所提出来的发展理念。这个阶段大体可以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我国改革开放之后, 各行各业方兴未艾, 经济突飞猛进, 供需矛盾和争水现象日益突出, 迫使水利建设发展必须把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提出了综合开发、科学管理的思路。简单地说, 工程水利是偏重于防水和要水, 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建工程。它是立足于水量足够丰富的基础上, 所解决的是兴利除害。而资源水利则要求注重于对水的管理, 从供水的角度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用水效率, 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要求。它是出于水量不足的规划和设计, 要解决的是供需矛盾。因此, 资源水利不是对工程水利的否认, 而是在工程水利基础上, 上升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是发展思路上的一次飞跃。

水是人类社会的要素。现代水利把水作为一个整体, 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它、保护它、管理它、利用它。把用水安全、水环境治理等一系列关平民生的水问题, 作为发展的重要思路。它要解决的是水的安全问题, 包括量和质两个方面。

同时, 水利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得到提升。从最早的“兴利除害”、“农业的命脉”、“国民经济的基础”, 到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又把水利地位提高到了战略层面。认真解读水利发展今后的目标和任务, 不难发现, 中央提出水利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说明水利的发展滞后了、落伍了:今后的发展思路, 单靠水利工程建设是很难实现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水利部就提出要把工作重点从工程建设转变到工程管理上来。而今, 我们不仅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还要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建设, 不仅要重视工程管理和行业管理, 还要重视对社会的管理。凡是涉水的地方都是我们要进行管理的所在。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 工程和非工程并重, 法规和文化并重。

从现代水利层面上说, 全面管理, 要高于工程建设。非工程措施的作用要大于工程的作用。与其说在建、管并重上下功夫, 不如说在管、建并重上下功夫。虽然仅仅是顺序上的不同, 但却反映了一种发展的新理念, 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 就是要以工程建设为手段, 从管理上要效益, 从非工程措施上找出路!

2 水利工程的建设及管理

人类历史上, 自古就有修建水利工程的实践, 留下过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 楚国的勺陂、魏国的引漳十二渠、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山西的晋水渠、河南洛阳的惠济渠等等。这些古老的水利工程大部分都已烟消云散, 沉寂在历史的风尘里, 只有极少数还在发挥着原有功能。其中四川都江堰无疑是最为瞩目的。但凡去过的人, 都说都江堰太神奇了, 修建的太巧妙了。

它的巧妙就在于利用了岷江的天然情势, 顺其自然, 因势利导, 体现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非武力而屈人之兵, 达到了无坝引水, 自流灌溉, 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 共为体系, 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的综合效益。再就是李冰父子为都江堰建立了一整套“深掏滩, 低作堰”, “遇弯裁角, 逢正抽心”等非常科学的岁修管理制度。而且把这些制度抬升到了神圣的高度, 为历代治水人所效法, 所遵循。

考量一座水利工程生命的长久与否, 并不在于工程本身有多坚固, 而在于它有没有一套科学的维护管理理念和制度。

水利部门是从搞水利工程建设起家的, 长期以来形成了做工程情结、习惯于一种定向思维, 似乎一说水利就想到搞工程, 搞大工程, 动辄几个亿、十几亿的特大工程。所以水利在人们心目中就是个水利工程队, 哪里需要哪里去, 打起背包就出发, 从勘察设计、立项跑经费, 到后来的工程建设施工, 一条龙, 一根筋, 工程建完了, 也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怎么去管理, 由谁来管理, 似乎都不重要。这, 就是过去我们常说的只重建, 不重管。建设时“轰轰烈烈”, 建成后“冷冷清清”。以致许多水利工程问题多多, 困难重重, 甚至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有些供水工程干脆放弃了管理权, 放任给了其他部门。这恰恰是严重的本末倒置行为。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 应该是以规划管理为主, 工程建设为次。

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源, 主要是我们自己缺失完整的发展理念, 没有对治水做通盘考虑和谋划。诸如中型水库管理及河道管理单位, 曾一度被推向了市场, 却又沿袭计划经济模式, 财政不给钱, 供水又收不到钱, 但政府一声令下, 库里的水不放也得放。工程无力维护, 职工没有工资。个别单位职工只能靠自己带着干粮来维持水库的防汛与管理。对于中小型水库, 只认水库里的水, 不认水库的大坝和管水的人。过去修建的大批农田灌渠和机井, 也因“重建轻管”得不到有效的统一管理而遭到毁坏, 遇到旱情, 无从浇灌。

3 水利工程措施及管理

水利工程在水利建设与发展中, 毫无异议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从现代水利和长远角度看, 水利工程只能是手段, 而不是目的。水利的理想目标应该是要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支撑, 为改善保护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 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 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当防汛抗旱不再是兴师动众, 当水生态环境、用水安全、山洪泥石流不再成为人们祸患的时候, 那么我们的水利建设就基本到位了。

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不仅需要众多工程措施, 更需要十分完备的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总有发展到一定限度的时候, 而非工程措施却是永无止境的。以防汛减灾为例:目前各种雨水情信息, 大多都是从最基层一级一级传输到了决策部门后, 才又反馈到群众中, 万分火急的情报信息转了一大圈当地群众才能了解到, 而最佳的避险时机已经错过了。防灾变成了救灾。雨水情信息要有两个传输方向, 一个是给决策者, 一个是给面临威胁的群众。前一个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 而后一个至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还没有被纳入整体规划, 包括制度、措施和技术手段。比如, 2007年某地区发生特大暴雨, 几十号山区群众, 被泥石流夺去了生命。后来在那里建立了山洪暴雨自动监测报警预警系统。2010年7月同样的大暴雨, 当地却只有3人死亡。这充分说明了山洪灾害报警预警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说明我们的探索是完全对路的、成功的。

再如, 国家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指标控制和水功能区纳污限量控制三条红线。要逐步建立水资源保护和河流健康保障体系、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利科学发展体系、法律体系、水价体系等等, 这一切无不对非工程措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总而言之, 要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 发挥水利事业的整体功能, 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就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 正确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 坚持建管并重, 一建就管,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工程运行管理机制, 以水利现代化为目标, 以工程建设为手段, 从非工程措施上找出路, 从全面管理上要效益, 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周振宇.浅谈如何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J].工程科技.

涵洞的管理措施 篇9

关键词:涵洞,管理,措施

涵洞是一种洞穴式水利设施。有闸门以调节水量。根据《清会典·工部三·都水清吏司》记载:“凡工有堤, 有坝, 有埽, 有牐, 有涵洞”。还注释:“涵洞之式, 有淤洼涵洞, 有洩水涵洞, 有溉田涵洞。以石为之, 墙身砌面石, 下为铺底石, 上为盖口石, 墙后衬砌城甎, 馀与石牐同。”可以说, 涵洞这一重要的水利设施产生已有相当长的时间, 并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原有的涵洞管理模式日益陈旧[1,2], 亟需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 笔者现就结合工作中的体会将涵洞的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1 加大涵洞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法律制度是指运用法律规范来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时所形成的的各种制度。我国对于水利设施保护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作为水利工作人员, 首先, 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涵洞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 各地应该结合当地水利的具体情况, 加大涵洞管理制度建设, 如有的地区就专门印发了《涵洞安全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 该《管理规定》从涵洞安全管理、涵洞安全知识教育学习、涵洞工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劳保用品穿戴、安全检查以及其他有关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对涵洞安全管理程序作了明确规定, 在该地区较好地实现了涵洞的科学管理;再次, 今后要紧抓涵洞管理人员的思想工作和业务培训, 搞好涵洞管、用、养、修、供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同时通过制度建设与宣传, 帮助沿线村民树立起涵洞保护和管理意识, 提高涵洞管理人员以及当地群众自觉维护水利设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使工作人员与沿线村民树立起涵洞保护和科学管理意识, 才能真正把危害涵洞的行为和情况扼杀在萌芽之中, 维护水利涵洞与设备的良好秩序, 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

2 实施涵洞技术改造

当前各地涵洞由于设计单位、修建时间、建造工艺以及工程背景与所处环境等方面的不同, 使得涵洞从工艺到技术等方面存在千差万别,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即涵洞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大众。因此, 在涵洞管理中要通过不断加强薄弱构件、增加辅助构件等措施恢复和提高涵洞承载能力及通行能力, 这就需要在涵洞管理过程中不断尝试涵洞技术的改造。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尝试:一是提高设计标准。随着淮河水文气象条件的变化, 防洪标准中的设计组合水位也发生了变化,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888 mm, 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状况大致是由南向北递减, 山区多于平原, 沿海大于内陆。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最大年雨量为最小年雨量的3~4倍。降水量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 汛期 (6—9月) 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0%~80%, 使得防洪形势相当严峻;但由于当前涵洞的用料不一, 如有的涵洞常用砖、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筑成, 按照现行的防洪标准 (GB50201-94) , 大部分涵洞普遍存在渗径长度不足、缺乏消能设施等问题, 达不到安全运行的要求。可以实施涵洞技术改造, 提高设计标准, 多推行钢筋混凝土整体浇工工艺, 使其更加坚固, 并尝试涵洞闸门精细化, 多使用系列化[3,4], 小型化的铸铁闸门, 方便启闭, 断绝漏水, 保证在各种恶劣气候条件下, 涵洞也能正常运行。二是改进闸门启闭形式。当前很多小型涵洞还使用人工启动或半机械启动闸门的方式, 建设改进涵洞闸门启闭形式多使用机动启闭或电脑智能化启闭方式, 既可减轻劳动强度, 又可加快闸门开启速度。

3 构筑涵洞与周边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机制

2005年以来, 国务院先后颁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 要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由于过往船只量的增加、船只上废气与垃圾的排放等因素使得目前涵洞的修建与使用对周边生态环境主要是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其中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是鱼虾等水产品的生长与繁殖。以五河县为例:自明朝洪武元年开始, 五河县的沱湖螃蟹和天井湖银鱼就被列为贡品, 年年进贡;20世纪80年代中期, 沱湖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河蟹人工养殖技术开发, 但螃蟹的养殖限于没有进行水利修建工程的几个河道。虽然我国已有部分重点水利工程在鱼虾等水产品及资源保护等领域做过大量研究, 也取得一些效果, 但从整体上说各地在涵洞等水利设施管理上存在差异, 工作进展不一。据笔者了解有涵洞等水利工程建设的河道鱼虾成活率很少。各地水利部门在进行水利建设的同时, 对鱼、虾、蟹等各地有特色水产品与水资源的保护参差不齐, 甚至是不够的。因此, 在今后涵洞管理中应构筑涵洞与周边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机制, 借以实现涵洞管理中水工程与水环境的良性循环, 努力实现涵洞的管理和建设与周边城镇建设相结合为人民造福;这同时对于平衡我国当前高速增长的经济与功能退化的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也是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4 建立涵洞管理信息网络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 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近10年来水利部门加大了信息网络化的建设, 如笔者所在地区就通过安徽水利网等信息网络, 发布水利信息、相关法律法规等, 在水利工作的有效管理中发挥了一些作用。但这些平台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如同步建立各县、镇水利管理信息网络, 还可建立涵洞管理信息网络, 通过涵洞管理信息网络尝试实现不同地区涵洞水情的自动采集, 过往船只的统计以及气象信息的接收, 甚至在未来可以实现闸门自动控制, 水量智能调度, 真正通过网络服务于水利和涵洞管理, 实现不同地区涵洞管理信息互动, 资源共享, 使涵洞的管理更加智能化、现代化;并与市水利局、国家水利部联网, 实现涵洞管理资源共享, 这样可以及时向有关防汛指挥机构提供天气、水文等实时信息和风暴潮预报;为全市乃至全国防洪减灾等工作的调度与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5 推广计算机技术在涵洞管理中的应用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也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 涵洞的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仅仅在于水利工程建设, 推广计算机技术在涵洞管理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涵洞管理人员学习并熟练掌握CAD、OFFICE等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在涵洞日常管理工作中能真正实现办公自动化, 其实涵洞管理可请相关人员针对各地区开发设计不同特色的相关涵洞管理软件, 如多功能涵洞管理软件, 利用局域网的先进技术, 将涵洞管理水情预警信息、监控信息、相关船只运行信息等传输到多功能涵洞管理软件中, 使以前的例行公事的涵洞信息统计变成动态的实时监控, 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和决策的科学性, 并大量节省了人力资源。通过对区域内主要涵洞管理信息与数据实行多级实时动态发布与管理, 可以及时对防洪、灌溉、除涝等水利工程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在重大水情发生时使应急预案的响应时间大大减少, 使有限的防洪工程能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防洪措施也必将不断增加和完善, 从而把洪水的危害减到最小限度。

6 结语

涵洞管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在今后的涵洞管理工作中, 涵洞管理人员除尝试上述几点措施外, 更重要的是加强涵洞管理知识与现代化设备的使用, 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与工具, 较好地实现涵洞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孟玫, 施法中, 石维新, 等.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倒虹吸涵洞设计的自动化过程[J].水利水电技术, 2003, 34 (11) :53-54.

[2]管枫年, 洪仁济, 徐尚壁.涵洞[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3:233-501.

[3]王焕定, 章梓茂, 景瑞.结构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29-150.

铁路建设资金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篇10

一、当前铁路建设资金管理存在的风险

1. 铁路建设资金筹资难

当前形势下我国铁路建设资金筹资难的问题, 首先, 近年来新建铁路建设资金50%以上是银行贷款等债务性资金, 筹资成本不断上升, 阻碍了铁路建设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提升, 不利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其次是筹资方式、数额等弹性下降, 虽然铁路建设部门投入的资金还算充足, 但是铁路系统内的企业资产负债率逐年增加, 给铁路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风险。

2. 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薄弱

目前, 铁路建设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管理部门人员素质不高, 财务管理观念薄弱的现象, 造成了工程价款结算违规、款项支付混乱、外借资金、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的出现, 企业的内控制度制度难以切实发挥作用, 甚至有些财务监管人员也不能做到严格自律, 违反财经纪律和企业的监管制度, 这些都给铁路建设资金管理带来消极的影响。再加上日常对项目资金管理不善, 项目承包存在对各项成本列支依据、费用的报销等管理比较粗放的现象, 极大地影响到了建设资金的安全管理, 给铁路建设单位资金管理带来极大的风险。

3. 相关单位不按规定使用资金

由于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时间紧、任务重, 项目管理机构对承包单位建设资金缺乏严格的监管, 有些项目承包单位就投机取巧, 违反相关制度规定, 非法使用资金, 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个别项目承担单位违反现金管理规定, 大额支出和使用现金进行工程款的结算, 还有些单位违规存放现金;有些单位偷工减料, 违规转移资金;还有些项目承包单位不按规定结算民工工资, 造成严重的民工工资纠纷, 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 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4. 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缺乏相应的监督和考核

尽管铁路在推进标准化工程建设, 但是部分铁路建设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缺乏相应的监督和考核制度, 资金的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

从目前铁路项目承包单位来看, 部分单位仅仅重视工程质量、进度, 而存在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轻视资金管理的现象。站在资金的管理角度上看, 部分项目承包单位对资金的管理相对松懈, 对铁路建设带来一定的资金风险。另外, 项目承包单位项目经理权利相对集中, 造成了资金的管理难以掌控, 也为铁路建设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加强铁路建设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 加强铁路建设资金的管理有利于有效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 推进工程进度。通过实行有效的建设资金监管制度, 铁路建设得到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这对提高工程内在品质起到了支撑作用, 也有助于工程进度的顺利推进。其次, 加强铁路建设资金管理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铁路建设企业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再加上巨大的投资规模, 引发了较高的社会关注程度, 成为了国家有关部门审查的重点给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带来极大压力, 任何一个项目建设资金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都会给铁路建设资金的筹集和保障带来极大的威胁, 而且势必会引发社会各界包括高层对中国铁路高速发展的疑虑, 直接影响中国铁路的发展。尤其是在京沪高铁爆出1.87亿元建设资金遭挪用后, 铁路建设资金的使用无论是在舆论上还是审计上都处于风口浪尖, 有必要更加严格地加强建设资金管理。

三、铁路建设资金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1. 财务人员转变管理理念, 明确相关单位的监管职责

加强铁路建设部门的资金管理, 首先要改变财务人员的管理理念, 强化管理职能, 合理设置工作岗位,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力度, 还要强化财务人员培训,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转变观念, 提高对铁路建设部门资金管理的重视, 增强财务人员学习的主动性, 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其次, 要强化建设单位内部财务管理, 坚持质量业主责任制, 明确铁路各级主管部门以及建设单位对铁路基本建设资金的监管职责, 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对铁路基本建设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同时, 还要建立铁路建设资金监管台账和工作日志, 完善建设资金风险的防御机制, 从源头降低铁路建设资金管理可能存在的风险。

2. 加强监督,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监管是保证基本建设投资规范运作、节约投资成本、杜绝腐败问题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强监管, 工程建设单位首先要建立内部资金管控条例, 实行资金集中管理, 统一调配, 不断完善资金的管控制度。其次, 建设单位的基本建设事项要在本单位进行公开, 与此同时要发动群众进行监督, 做到专业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然后, 还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纪委、监察部门要不定期对铁路建设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 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追究责任, 并给予一定的惩戒, 情节严重的要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铁路建设资金方面的风险。

3. 引进社会审计机构, 强化建设资金的监管

在铁路建设过程中通常有很多参建单位, 并且在下属中还包含着着独立核算分支单位机构, 只依赖建设单位本身的财务力量来监管建设资金, 难以达到监管效果。因此, 建设单位应该积极的引进相关社会审计机构, 并聘请专业的会计师定期审核监督铁路企业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 像这样把外部审计与内部检查相结合, 不断监督完善, 才能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从而达到强化铁路建设资金监管的目的。

4. 完善银行账户监督管理制度

铁路建设单位通过与银行的有效合作, 享受着银行提供的便捷有效的业务服务。因此, 可以通过银行的资金监管职能, 了解和监控建设单位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 从而加强对铁路建设资金的控制。同时, 铁路资金结算部门还应加强对建设资金专户资金的流入流出进行跟踪监督, 实时监控建设资金的来源与支付是否合法、合规, 从而降低资金风险。

5. 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要做好本单位的资金管理就要有意识地提升其员工对资金管理工作的认识, 强化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首先, 铁路建设单位在招收资金管理人员时, 要特别注重对考核应聘者风险意识的考察, 进行择优录取, 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实现利益最大化。其次, 要让提升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对自身岗位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对自身工作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对于非财务类岗位的员工认识培养上, 要从加强宣传教育, 让这些员工明白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提升非财务类岗位员工对资金管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让他们积极配合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工作。同时, 铁路建设单位还要定期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员工的认识和业务水平。还可以通过绩效考核和职称评选等方式来激励员工, 让员工主动学习, 提高对资金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 在业务上控制资金风险的产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铁路建设部门在资金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 要从实际出发, 对铁路基本建设资金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各相关单位要不断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过程的管理, 财务人员要转变管理理念,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明确相关单位的监管职责, 加强监督,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从而有效提高整个项目的资金管理水平, 实现铁路基本建设资金的有效监管, 进而保证铁路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景曙光.浅谈铁路建设资金监督与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16) :127-128.

[2]杨杰.铁路建设在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J].财经界, 2014, (3) :76, 78.

水稻苗期管理技术措施 篇11

【关键词】水稻 苗期 管理技术

今年吉林省气候异常,前期连续低温、不可预见的气候因素增加,各地水稻育苗普遍偏晚。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障稻苗完成正常生长发育。俗话说:“秧好半年粮”,壮秧是争取高产的基础。从播种到出苗,需氧是主要矛盾;出苗后耐寒力下降,温度成为主要矛盾;3叶后,温度升高,需水是主要矛盾。在育苗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协调好氧气、温度、水分的关系,是培育壮秧的技术关键。

1.苗床温度管理

1.1前期保温。一叶一心前,密封保温为主,棚内最适温度25 ℃—30℃。后期控温促根防徒长,2叶期25℃左右;3叶期不高于20℃,不低于10℃。

1.2预防冻害。如遇-3℃低温,必须做好防寒。可覆盖二层膜、稻草帘或在大棚四周加盖围帘保温,持续低温需利用取暧设备增温,确保达到秧苗各叶龄所需最低温度。

2.苗床通风管理

2.1一叶一心后适时揭地膜,最好早晚揭,棚内外温差小,苗适应快。揭膜后小通风,促下控上。

2.2晴天9—10时开始通风,14—15时闭膜保温。先选背风侧通风,逐渐加大通风量,达到各叶龄最低温度界限及时闭棚。

2.3 二叶期,适当增加通风炼苗,防早穗。3叶期后,逐渐大通风,视情况昼揭夜盖。插秧前3天全揭膜。

3.苗床水分管理

3.1宁干勿湿,在浇透底水的情况下,2叶前尽量不浇水。浇水应选在早晚,忌大水漫灌。如果早晚叶片不吐水、中午新叶卷曲、床土表面发白,应用晒温的水一次浇透。

3.2尽量做到旱育壮苗,促进根系发育。插秧前3天不要浇水,使秧苗处于干渴状态,插秧后发根好、返青快、早分蘖。

3.3钵盘育苗保水能力差,应注意保持置床湿润,防缺水死苗。

4.促根壯苗防徒长

4.1出苗后15天,喷施15%多效唑矮化促蘖,控制徒长。

4.2 二叶期采取药剂促根,可用生根壮苗剂喷施苗床;也可在插秧前1—2天用ABT、GGR生根粉对水浇灌,使稻苗发根多、根系长、盘根好。

5.苗期追肥

三叶期后,若秧苗长得矮小细弱,叶片退绿发黄缺肥时,应喷施叶面肥。可用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铵配成100倍液叶面喷洒,然后喷清水冲洗,防烧苗。

6.预防病害

6.1防治青枯病 降低播种量,高苗床提高地温,早通风炼苗防徒长。

6.2防治立枯病做好种子和床土消毒,控温湿,育壮秧。发病后及时用3.2%甲霜灵、恶霉灵水剂对水稀释喷浇苗床,然后用清水冲洗。

建设管理措施 篇12

1 国内部分开发区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六大共性问题

1) 前期报批手续不齐全;2) 招标投标程序不完善;3) 建设管理履职不到位;4) 对参建单位管理不足;5) 竣工后形成的实物资产缺乏相应管理制度;6) 绿化景观工程重复建设, 管理不到位等。如建设管理中业主在施工环境保障、地质勘察深度、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工程变更、合同管理、监理管理、跟审工作等方面存在一些管理问题,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投资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

2 针对六大共性问题的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共性问题, 各开发区公司业主应重点做好建设项目前期阶段、实施阶段、竣工结 (决) 算阶段管理及参建单位管理方面的改进措施。

2.1 建设项目前期阶段

1) 搭建懂规划、懂技术、懂招商的综合水平较高的前期建设策划管理团队。

2) 严把新上项目决策关。新上项目决策前, 应把建什么, 为什么建, 怎么建, 什么时间建研究透彻, 形成完整的策划方案经决策层研究同意后, 启动项目前期方案设计工作, 并编制项目设计任务书, 向符合条件的设计单位书面下达设计任务。

3) 严把勘察设计质量关。因为前期设计阶段, 设计质量好坏是投资建设项目成败控制的关键。应建立勘察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变更设计公司内部多部门联合会审制度。重点对勘察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时限、质量要求及成果深度等进行把控。

4) 严把项目发包方式关。对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比选、直接发包项目适用范围及条件进行严格把控。逐步建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单位履约评价体系, 实行黑名单清退机制。招标项目应重点规避投标人不平衡报价, 尽量减少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后期争议带来的损失。

5) 严把合同签订关。建立工程合同条文多部门内部会审制度。重点对勘察、设计、监理、咨询类合同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限、质量要求及成果深度、现场管理机构组建、实施期间的配合服务、责任义务、考核奖惩、违约处理等条款进行会审;对施工承包合同中的工程内容及工程量清单、工程款计量支付、工程价款变更 (含政策性变更、工程变更、未计价材料的认质核价等) 、建设工期 (包括节点目标) 、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组建、施工组织设计及人财物保障措施、考核奖惩、违约处理等条文的会审。通过建立工程建设合同条文拟定会审制度, 使前期设计工作与实施期管理充分结合, 确保实施期工程建设合同的履约和贯彻落实业主的建设目标。

2.2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

1) 建立完善工程建设四大基础台账和投资计划台账。根据开发区公司制定的工程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及流程, 搭建统一的“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立口径统一、标准统一、动态更新的合同、计量、支付、变更“四大基础台账”以及计量支付、工程变更管理流程, 逐步实现计量支付、工程变更、竣 (结) 算支付网上申报审签和纸质件审签同步进行的项目过程管理模式。同时结合开发区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年度投资支付计划和月度投资支付计划项目清单台账, 依托“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过程精准化管理。

2) 切实做好施工环境保障。开发区业主单位建设期间做好项目用地的征迁及补偿工作, 创造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 为施工企业正常施工提供保障。

3) 从开发区项目业主“源头”抓起, 杜绝三边工程。

4) 开发区业主作为牵头单位, 应有机统领建设管理工作。施工中出现问题时及时统筹协调解决, 对施工单位不按图施工、擅自更改做法、偷工减料等违规行为进行重点查处。

5) 建立工程建设项目每月验工计价支付制度。由开发区公司分管副总牵头组建工程建设项目“每月验工计价工作领导小组”, 公司建设管理部门、合同法务部、总工办、纪检部门为成员。每月上旬“验工计价工作小组”以合同为依据, 会同施工、监理、跟审咨询单位对上月度现场完成的实体工程进行现场“验工”, 合格工程按程序办理计量和计价支付。其中“验工”内容包括实地查看项目现场施工进度和质量, 查阅计量项目已支付的资金支付情况和支付 (计量) 资料及附件, 包括合同管理、完工项目结算、各参建方按流程审签的已计量支付的审批表、计量项目的工程变更令、中间验收质量合格资料、图纸、测量资料、相关试验检测合格资料、主要材料质量合格资料及签证等原始支撑依据。

6) 建立快速的工程款计量支付和工程变更处理路径。工程建设项目能否按进度目标推进, 及时的工程款计量支付至关重要。开发区业主计量支付应实行经办人办结时限责任制, 明确各环节的办结时限, 为正常的工程款计量支付提供快捷的通道。

由于建设过程中具有许多不可预见的特殊性导致工程变更, 应由开发区业主公司常务副总牵头, 组建公司各职能部门组成的工程变更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公司的工程变更管理工作。按照管理权限, 分工程变更类别制定出变更管理办法及办理时限。权限内的工程变更, 每月可召开2次~3次工程变更领导小组专题会;需上报主管部门审批的工程变更, 由领导小组协调, 指派专人每周与上级主管业务部门进行跟踪对接, 力争每月促使主管部门召开1次~2次工程变更会议。其中涉及未计价材料认质核价项目, 由公司建设管理部门牵头会同合同法务部门按照工程变更办结时限要求, 充分利用智能信息化平台收集的各类工程项目的大数据, 对类似项目的单价进行分析, 在施工期间及时提出合理的初步核价方案 (正常时限应在一月内办结) , 报公司变更领导小组审定, 否则将按公司规定对经办业务部门和人员进行追责, 从而为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提供资金和制度保障。

7) 进一步抓好工程资料管理及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a.制定完善建设管理制度。如工程项目初设方案和施工图内审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工程计量支付管理办法、工程变更管理办法、未计价材料认质核价办法、工程信息化系统管理办法以及职能部门和人员绩效考核办法等;b.借助开发区智能信息管理平台, 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台账;c.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归档资料, 抓好工程项目日常的内业技术经济资料与实体工程同步工作, 为工程完工及时结算创造基础条件。

2.3 建设项目结 (决) 算阶段

1) 抓好完工项目交工验收工作, 对完工项目及时组织验收;2) 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工程变更问题;3) 抓好完工项目交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4) 建立完工项目专人负责, 现时办结, 责任追究制度。

2.4 加强参建单位的履约管理

1) 设计单位需加强的主要管理工作。

a.根据业主单位下达的设计任务书, 编制书面设计大纲及总设计进度计划报业主审定, 作为设计工作核定及设计费支付依据。

b.按业主要求及时提供满足各阶段设计深度的合格的方案设计图、初步设计图及设计概算、施工设计图, 并按照国家规定和职责划分报建设主管部门完成相关审批手续。同时有义务配合业主单位完成相关设计优化工作。

c.按照合同约定, 做好实施期间设计变更工作, 并及时按程序和要求提供合格的变更设计图。

d.做好建设期间的后期设计服务, 根据合同要求派驻设计代表及时处理建设期间的设计技术问题。

e.按要求及时配合完善完工项目的竣工图。

f.设计单位合同履约期间严控的违约行为:一是设计优化管理不足;二是设计范围管理不细致;三是设计单位出图不严谨;四是个别设计单位后补施工图纸不实事求是。

2) 勘察单位需加强的主要管理工作。按照建设期间有利于服务项目的宗旨, 同等条件下, 应优选本土化勘察单位。其主要工作内容参照设计单位主要工作。重点应对勘察工作内容、勘察方案、工作时限、质量要求及成果深度、实施期间的配合服务、责任义务进行重点管控。凡勘察成果深度不够的必须主动提出来。

勘察单位合同履约期间严控的违约行为:一是地勘报告深度不够 (如勘察方案点位布控、密度、钻探深度等) ;二是勘察合同中对误勘造成损失的追责条款未完善等。

3) 施工单位需加强的主要管理工作。

a.组建具备国家执业资格的现场项目管理机构。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现场组建项目管理机构, 并书面任命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管理机构的其他主要成员 (如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专业工程师及安全人员等) , 其主要成员必须具备国家相应的注册执业资格, 在项目实施期间不得更换 (除业主考核为不合格的人员外) 。

b.根据设计施工图, 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进度计划、专项施工方案等技术资料, 按程序报监理审批后报业主备案。

c.施工中严把质量、安全关。即把好施工质量和原材料质量关, 切实做好建设安全管理工作。

d.严格执行业主建设管理制度和程序。建立计量支付和工程变更管理台账, 按计量支付程序进行工程款计价支付。

e.及时编制完善完工项目的竣工资料, 按程序申请竣工验收。

f.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他责任和义务。

g.施工单位合同履约期间严控的违约行为:一是不按图施工、擅自更改做法、偷工减料、虚报数据等违规行为。二是施工单位对结算审计配合度不高, 导致结算进程缓慢的行为。三是采取置之不理的拖延方式, 导致审计工作无法完全完结的行为。如审减金额较大, 施工单位又无法提供有效佐证资料时, 采取拒不签署审计定案表或直接签署不同意等方式拖延的行为。

4) 监理单位需加强的主要管理工作。

a.组建具备国家执业资格的现场项目管理机构。

b.根据项目特点, 按照国家规定编制项目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大纲, 报业主审定, 作为监理工作的主要依据。

c.按合同约定和业主授权, 做好项目“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一履职”工作。即做好监理方的质量、进度、造价控制, 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 综合协调及安全监理履职工作。做好建设期间重要结构物的旁站监理工作。

d.严格执行业主建设管理制度和程序。及时按程序审签建设期间的技术经济资料, 编制完成本项目的监理档案资料。

e.监理单位合同履约期间严控的违约行为:一是监理单位在审核进度款计量支付时把关不严;二是部分项目无法提供监理日志;三是监理人员不按合同要求到岗或擅自更换等。

5) 造价及第三方咨询单位需加强的主要管理工作。

a.派驻具备国家执业资格的咨询人员。

b.收集分析全过程建设管理资料, 对现场实体工程进行详细查勘。

c.实事求是处理造价咨询中发生的问题。

d.及时出具合格的造价咨询成果资料。

e.造价及第三方咨询单位合同履约期间严控的违约行为:一是造价咨询报告出具不及时;二是咨询成果质量不高, 审减金额差异较大等。

6) 切实督促各单位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业主、各参建单位应相互促进, 安全生产工作百日紧不可一日松,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能有丝毫放松和大意。须时刻保持警惕, 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 坚决防止大而化之,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等各项工作, 坚决防控重特大安全事故, 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 不完善之处在所难免, 它既是对部分开发区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一种警醒和强化, 又是对投资建设项目管理领域的又一次探讨。我们应该看到, 虽然我国经过多年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 大多数开发区的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已不断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仍然较大, 项目管理水平整体上仍还不高, 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仍需要更多专业管理人士对投资建设管理领域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提高。

摘要:针对国内部分开发区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六大共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主要包括前期报批手续不齐全、招标投标程序不完善、建设管理履职不到位等, 并从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实施阶段、结算阶段分析了解决措施, 以提高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上一篇:工伤认定办法下一篇:参与性设计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