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计量中心

2024-09-19

省级计量中心(共4篇)

省级计量中心 篇1

摘要:随着省级计量中心电能计量装置由过去的人工模式向自动化流水线式检定与智能仓储物流相结合的全自动无人工介入模式的转变, 对电能计量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项目应运而生。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在建设过程中, 实现了软件技术与检定技术、智能化仓储技术、物流化配送技术的有效结合, 为省计量中心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自动化检定,自动化仓储,三维实时监控

引言

近年来, 随着“自动化检定、智能化仓储、物流化配送”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 电能计量装置的检定仓储配送管理模式已经由过去的人工搬运、人工检定模式转变为现在自动化流水线式检定与智能仓储物流相结合的全自动无人工介入模式。

这样的全自动化计量生产管理模式, 对电能计量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项目应运而生。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为实现省级计量中心“整体式授权、自动化检定、智能化仓储、物流化配送”的建设目标, 为建成“体系完整、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计量管理体系, 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本文结合电能计量管理的实际工作特点, 对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的深入应用展开了研究与分析[1]。

一、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应用背景

省级计量中心在电能计量管理方面, 主要以电能计量资产的全生产周期管理为主线, 将采购、验收、室内检定、仓储、配送、安装、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控。

过去, 省级计量中心对计量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已经具备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在计量装置的装用前批量检定环节, 采用人工检定台进行, 利用人工对每一具计量装置进行接线、检定、记录结果;在计量装置的仓储环节, 利用人工搬运、拆装的方式对每一具计量资产的出入库进行管理。

近年来, 随着自动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应用, 计量装置的自动化检定与仓储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计量装置的型式标准化为实现自动化检定仓储奠定了基础,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研究, 计量装置自动化检定技术逐步从开始的半自动半人工模式, 转变为自动流转、自动压接、自动检定、自动分拣的全自动检定模式。目前, 计量装置的自动化检定技术已经可以涵盖单相电能表、三相电能表、低压互感器与采集终端四大类设备。智能仓储技术更是将计量装置的出入库过程全部自动化, 并与立体货架相结合, 大大提升了计量装置的物流运转效率。

鉴于电能计量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电能计量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系统不仅需要满足计量资产全寿命管理、生产运行全过程管控、质量监督全范围覆盖的要求, 还需要满足检定流水线与智能仓储系统的全自动化作业模式, 实现科学、高效的生产调度管理方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 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项目应运而生了。

二、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概述

2.1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含义。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由生产运行管理、生产调度监控、计量体系管理、产品质量监督、技术服务、辅助决策分析等相关业务功能模块组成, 与自动化检定、智能化仓储、营销业务应用、稽查监控、用电信息采集、国网计量运行管控等系统实现信息交互, 实现三级计量资产的全过程管控。

2.2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意义。通过应用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 能极大程度上消除人为和地域因素引起的检定质量差异, 有效提高检定质量和配送工作的效率, 强化电能计量管理的水平, 增强电能计量工作的管控力和影响力, 也必将进一步提高电能计量的透明度、公信力, 确保准确公正计量, 实现计量资产全寿命管理、生产运行全过程管控、质量监督全范围覆盖, 进一步健全计量体系, 保障计量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可靠性[2]。

三、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应用技术研究

3.1自动化检定仓储生产调度关键技术研究。计量装置的自动化检定仓储生产调度管理是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的核心业务。

3.1.1自动化检定任务生产调度应用研究。在开展日常生产业务时, 多条检定流水线与一套智能仓储系统并行开展自动化检定仓储任务, 由生产调度平台进行任务的发起, 管控任务进行的状态[3]。

首先, 在生产调度平台中制定检定计划, 分解为检定任务。最终确定的检定任务, 先要发送给智能仓储系统, 由智能仓储系统校验立体库房中的待检设备是否满足任务需要, 并将结果信息回传至生产调度平台。

之后, 生产调度平台将检定任务下发至任务所指定的检定流水线。检定流水线系统依据检定任务, 向生产调度平台申请待检设备, 由生产调度平台生成检定出库任务, 下发给智能仓储系统。智能仓储系统完成设备出入库后, 上传出库明细信息至生产调度平台, 经生产调度平台转发至检定流水线系统。检定流水线系统需要将出库明细信息, 与接收到的实物信息核对, 以判断自动化流转过程是否准确, 这也是自动化检定仓储过程的重要环节。

在执行自动化检定仓储任务时, 计量装置是以周转箱的形式进行仓储, 每一个周转箱中可以存放多具设备, 而多个周转箱码放为一垛存储在智能仓储系统的一个独立储位中。检定流水线每次申请的待检设备是以一垛设备为单位, 流水线需要根据自身的工作节拍与缓存能力, 自动调节申请设备的频率。

检定流水线系统完成设备的检定/检测, 并将检定明细及结果上传至生产调度平台;当检定完成的设备已经完成组箱组垛任务, 需要运送回智能仓储系统时, 首先由检定流水线系统将组箱组垛信息上传给生产调度平台, 由生产调度平台生成入库任务, 下发给智能仓储系统, 由智能仓储系统完成入库任务, 并将入库后的仓储信息上报生产调度平台。

在一个自动化检定任务执行过程中, 检定流水线系统、生产调度平台、智能仓储系统需要不断协调配合, 执行“设备申请-设备检定-上传结果”过程, 直至检定任务中的全部数量完成, 才能进行任务结束。

3.1.2自动化仓储任务生产调度应用研究。计量装置通过智能化仓储系统管理与通过人工库房管理具有很大程度的不同。

人工库房管理, 在到货入库、检定出入库、配送出库等各环节均存在大量的人工劳动量, 且占用库房面积大, 但是优点是周转起来比较灵活, 在人工库房可以任意摆放, 任意分类存储。

智能化仓储系统管理, 节省了大量人工劳动量, 并且由于采用立体货架的方式, 节省了平面的占地面积, 但是储存时是以整垛为单位进行管理, 每垛一般需要码放多个相同规格的周转箱, 周转箱需要根据摆放在其中的不同计量装置分类。

生产调度平台中, 新品到货入库与检定出入库均是以到货批次作为必要参数进行管理, 而检定完成的成品则是以计量装置的设备类别码作为重要参数进行管理。

在智能仓储系统进行出入库时, 新品到货入库环节在操作时需要严格保证码放为整箱整垛后入库, 以保证后续检定环节的出库数量的准确。但是每个到货批次的最后一垛总会存在不满垛的情况, 这时, 只要保证整个批次的数量正确即可将最后一垛单独入到智能仓储系统中。

制定检定出入库任务时, 数量也需要以整垛数量为准, 保证与智能仓储系统的实物相一致。同样, 只有到每个到货批次的最后一个检定任务时, 将剩余数量制定为一个检定任务, 只要中途没有发生任务异常, 就能保证每个批次最后不满的一垛发送给检定流水线系统。

在进行配送出库时, 由于配送的是检定合格的计量装置, 而合格计量装置是经过不同检定任务回库的, 所以每一个检定任务都会产生不满垛的计量装置。面对配送任务, 智能仓储系统中会存在许多不同数量为一垛的计量装置。这时, 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制订相应的智能仓储系统出库原则。

出库原则有多种方法, 通常情况下有两种。

原则一, 制定配送任务时, 不参考智能仓储系统中的每垛存放数量情况, 而是以一个配送需求为依据, 智能仓储系统可以制定先进先出的原则, 也就是按照入库时间, 先进入智能仓储系统中的成品, 优先出库。这样, 每次最后出库的一垛数量可能多于配送任务数量, 将多余的电能表返还回智能仓储系统。

原则二, 制定配送任务时, 参考智能仓储系统中的每垛存放数量情况, 制定的数量正好为多个整垛 (可以不为满垛) 计量装置的数量和, 智能仓储系统可以制定自动计算库存的算法, 优先计算能够满足配送任务数量的整垛计量装置进行出库, 如果任务数量与实物数量吻合, 则最后一垛出库后配送任务完成, 无需再进行余表返还操作。

同时, 根据库房管理人员的管理需求, 在出库原则中还可以配置到货批次、设备类别等参数, 方便库管人员对智能仓储系统的灵活管控。

3.2计量装置检定应用研究。

3.2.1检定方案应用研究。计量装置检定目前主要分为自动化检定与人工检定两种, 但是从检定方法上都是利用标准检定装置与计量检定标准, 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中所要求的检定项目, 对计量装置进行检定。

由于计量检定规程中对不同种类、准确度等级的计量装置的检定项目, 要求各不相同, 所以在每次开展检定任务时, 需要针对每个类别的计量装置调整为相对应的检定项目。同时, 检定项目的控制来源于检定台体自身的控制软件, 而无论是人工台体, 还是自动检定线, 都面临着不同台体生产厂商操作界面不统一的问题。以往, 在每次执行检定任务时, 检定人员均需要在不同的检定台体软件中设置检定方案, 操作过程非常复杂。

生产调度平台提供了方案管理的功能, 将检定方案的设置提高到了生产调度的管理高度。计量检定方案的设置独立于每个检定任务, 不同计量装置的检定方案编写后, 进行审核、审批、备案后作为通用的检定方案。需要检定任务调用时, 只需要生产调度人员在制定任务时将对应的检定方案进行关联即可。

而在实际执行检定任务时, 生产调度平台通过数据接口的方式将检定方案下发给检定台体软件, 无须检定人员在检定台体软件中进行方案设置, 只要按照接收检定方案中的检定项目直接执行即可。

3.2.2检定结果管控应用研究。对于计量装置检定来说, 检定过程及方法十分重要, 而对每一具计量装置的检定结果管控则更是每一个计量检定人员的重要使命。检定系统将结果上传到生产调度平台后, 每一具计量装置的检定结果明细数据就有几十条, 每一个人一天检定的明细数据就可能达到成千上万条, 而一条检定流水线每天产生的检定明细数据可能会高达几十万条。

如何面对如此海量数据进行管控与把关, 成为计量检定人员的一个不小挑战。生产调度平台提供了存储海量数据的平台, 这也就给分析和管控这些数据提供了基础。首先, 保证这些检定明细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之后就可以针对这些固定格式、有检定合格判定依据的海量数据, 深入应用, 开发相应的检定结果管控软件, 为检定人员对每一天每一个的检定任务检定结果数据进行严格管控。

3.3计量检定仓储三维实时监控技术应用研究。计量检定仓储工作方式由人工模式转为全自动化模式后, 仅需要生产调度人员利用生产调度平台, 采用“一令启动”的操作方式, 就可以实现无人工介入的全自动化生产管理模式。

此种生产模式下, 大大节省了生产人员的劳动工作量, 但是需要生产调度人员对自动化任务执行过程与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基于此需求, 生产调度平台对计量检定仓储三维实时监控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采用对自动化检定仓储设备建立三维模型的方式, 开展实时监控。

计量检定仓储三维实时监控技术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 通过制订统一的数据标准、传输标准, 将检定流水线、智能仓储系统各厂家的生产数据进行规范化和集中接入, 建立起一套实时系统, 可以为生产调度人员提供统一、完整的监控界面和操作。

计量检定仓储三维实时监控将所监控的待检计量资产 (包括单、三相电能表、低压互感器、采集终端等) 和自动化检测仓储设备等, 以虚拟场景、三维模型、模拟动画、文字与图像信息的形式显示在生产调度屏幕上, 实现检定流水线系统、智能仓储系统、被检设备的全三维、全视角、全方位的展示, 克服了传统意义上通过监控视频系统造成的查看范围小、位置固定、观察角度不大等缺点。同时, 通过与生产调度平台中的生产调度功能有机结合, 实现虚拟模型与真实检测数据的有机融合, 确保三维虚拟场景与实际生产的高度统一, 可以实现跟踪计量资产由入库、流转、提升、拆垛、出库、外观检查、耐压、检定、编程插卡、组垛到入库的全自动检定仓储处理过程, 从而便于使用者进行集中统一的监控。

在自动化检定仓储任务发生异常时, 可以通过三维实时监控设备进行设备报警, 并结合现场视频监控进行快速定位, 由生产调度人员利用计量检定仓储实时监控对异常问题进行远程监控及初步分析, 并以此为依据判断是否需要运维人员进行现场处理并给出初步的问题处理建议。这一功能对计量自动化检定仓储的日常稳定运转、日常故障分析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四、结论

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将革命性地转变省级计量中心在电能计量管理方面的管理方式, 对电力营销管理的发展也具有里程碑意义。目前, 由于计量装置的自动化检定与仓储技术还处于逐渐发展成熟的阶段, 生产调度平台的应用还尚处于刚刚开始, 在许多环节上还存在继续完善与提升的空间。

本文从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的应用背景、主要含义和关键应用技术作为着眼点, 深入研究了自动化检定任务生产调度、自动化仓储任务生产调度、检定方案、检定结果管控、计量检定仓储三维实时监控技术是如何应用的。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 其涉及的内容与专业很多, 远比传统的电能计量专业所辖范围复杂, 涵盖了自动化、信息化等多个领域, 因此本文的应用技术研究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有待今后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分析与探索。同时, 生产调度平台的不断深化应用, 也必将成为电力营销计量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丁涛, 徐二强, 刘忠, 邵淮岭.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的设计[J].电力系统, 2012, 31 (9) :35-37, 48.

[2]国家电网公司.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标准化设计需求规格说明书[S].2012.

[3]国家电网公司.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与四线一库系统接口技术规范[S].2012.

省级计量中心 篇2

随着“大营销”计量体系建设的推进, 国家电网公司正逐渐加快各省计量中心生产场所、生产设施的建设。在大规模集中检定的运作模式下, 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线、智能仓储系统、AGV控制系统等正在迅速替代传统的人工检定方式, “四线一库” (包括人工检定台体) 等检定生产设施的整体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

然而, 很多省级计量中心在进行检定生产时都面临着如何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转化成高效生产力, 以及如何将传统人工台检定与自动化生产设施进行有效配合等难题, 例如不同批次检定切换时浪费产能、生产全过程缺乏有效监控、计划编制合理适应性不足、缺乏合理的生产全过程效能评价方法、生产全流程无法进行风险预警。

因此, 本文在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营销部“三集五大”大营销体系建设框架下, 根据计量集中检定生产的特点, 重点介绍集中检定环境下的省级计量中心提升生产效能的措施。

2 生产效能的提升措施

2.1 实现计量生产全过程监控, 提升计量中心信息化管理水平

现有计量生产各个生产系统相对独立, 系统间尚存在信息壁垒现象, 且各生产环节相对封闭, 导致计量生产业务全过程监控信息不足, 无法对各批次设备流转进行监控。另外, MDS系统对“四线一库”的监控和管理能力偏低, 实际生产过程中因无法实时掌控“四线一库”的生产现状, 导致生产异常不易发现、不易处理的问题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了计量检定生产的效率, 也加重了计量中心的管理成本和生产压力。

自动化生产设施的建设运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任何参与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系统带来较大影响, 因此亟需从整体出发合理应用系统的工程技术, 充分利用信息化分析处理工具, 完善计量生产全过程监控, 进一步实现“四线一库”运行异常告警, 提升计量中心信息化管理水平。

2.2 加强MDS计量生产调度能力, 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目前, 各自动化生产设施实质上都由各自独立的作业管理系统进行实际控制, 而各系统间的生产运行数据与控制策略相对独立, 各自动化系统之间的实时生产协同调度及故障异常处理等工作还主要依赖计量中心人工管理的经验。现有计量检定线时常出现忙闲不均的现象, 不同批次检定切换时也存在产能浪费的情况。

针对上述情况, 着力研究在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系统的基础上, 集成多个业务系统, 融合各系统业务数据, 在线分析生成计量生产在线协同控制策略, 以加强MDS计量生产调度能力, 优化计量生产策略和资源利用率。另外, 柔性调度策略需要在标准化设计流程的基础上, 根据“四线一库”实际建设情况, 将MDS任务进一步分解, 分解后的任务下发由调控层根据柔性调度策略控制。要实现以上基本功能, 就需要更详细地了解“四线一库”的运转情况, 以实现进行生产单元的合理分配及发生异常后的应对机制。

2.3 降低计量中心运维压力, 减少运维成本

自动化生产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检修工作目前主要依靠厂商的运维人员利用自身系统的监视功能, 对日常自动化生产进行人工监控和管理。由于自动化生产系统生产厂商不同, 同时各生产系统之间又相对封闭, 造成对同一套生产作业流程, 往往需要不同厂商的运维人员共同参与。这些运维人员一般对计量中心生产业务并不十分了解, 一旦发生问题, 又需要计量中心工作人员的配合, 加大了计量中心系统运维压力, 提高了运维成本。

通过研究, 可以突破生产系统信息壁垒, 实现自动化生产系统的统一接入和集中监控, 日常监控管理工作只需一套运维团队负责即可, 从而大大减少日常运维人员。出现生产问题时只需要少量专业人员参与即可, 减少了运维成本, 同时也可以高效、快速地处理各类系统问题。

3 应用成效分析

依据目前省级计量中心集中检定现状, 结合MDS系统的应用成果, 全面分析计量中心检定标准化生产作业环节, 开展集中检定效能提升研究, 为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大营销”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本研究的应用成效为:

第一, 通过完善计量生产的全过程监控, 进一步实现“四线一库”运行异常告警, 从而提升计量中心的故障处理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二, 通过加强MDS系统对计量生产的调控能力, 进一步释放“四线一库”的协同柔性生产的能力, 从而提高计量中心的生产效率和精益化管理水平。

第三, 通过优化计量生产策略和资源利用率, 提高计量中心生产的整体自动化水平。

第四, 通过建立生产设施状态监测的软硬件结合体系框架, 开展自动化检定设备状态检修、自主运维的探索研究, 从而减少计量中心未来的运维成本。

4 结束语

省级计量中心 篇3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FDI,经济增长,空间计量模型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目前生产性服务业FDI流量已占全球FDI流量的50%左右, 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物流和通讯等生产性服务行业已成为吸引FDI的主要领域。伴随着服务业国际转移以及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利用外资正步入“服务经济时代”, 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提升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内外学术界对生产性服务业FDI的研究成果相比于对制造业FDI的研究成果要少一些, 理论研究的落后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检索现有文献, 研究整体服务业FDI经济增长效应的较多[1,2], 有关生产性服务业FDI集聚经济增长效应的少量研究也主要是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进行分析[3], 研究方法单一, 而且这些传统的计量分析方法均默认各个变量观测值相互独立, 而忽视了空间相关性, 即一个地区与邻近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FDI和经济增长可能具有相关性, 因此容易产生模型设定的偏差问题, 进而导致估计结果的偏误, 而空间计量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基于此, 本文将空间相关性因素纳入分析框架, 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分析生产性服务业FDI空间集聚的经济效应, 以期从新的视角探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措施。

二、变量选择、数据说明与模型设定

本文被解释变量选取24个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经济增长, 用各省市的GDP表示 (PERGDP) , 用生产性服务业FDI与控制变量来表示解释变量。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 本文借鉴Goodman和Steadman的投入产出表法, 利用2010年投入产出表计算14个服务行业的中间需求率, 将中间需求率高于60%的服务部门归属为生产性服务业[4], 具体包括 (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业, (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 金融服务业, (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5)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采用上述五个行业的FDI实际利用金额之和来表示生产性服务业FDI (PSFDI) , 并根据各年度汇率的中间价调整为人民币计价。

控制变量是用来控制其他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 主要选择能够影响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资源禀赋差异的变量[5], 具体有: (1) 政府干预水平 (GOV) , 用政府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表示; (2) 经济开放度 (OPEN) , 用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率来表示。

囿于数据可得性, 本文收集了2004—2011年全国24个省、直辖市 (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西藏、吉林、宁夏、海南、青海、重庆、四川, 因数据缺乏未被纳入) 的生产性服务业FDI的数据, 主要来源于各省市统计年鉴, 其他变量的原始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商务年鉴》。

基于以上分析, 构建一般的非空间计量模型, 即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三、研究方法

根据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 首先检验生产性服务业FDI和经济增长是否具有空间相关性。如果存在空间相关性, 则应将空间效应纳入分析框架中, 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估计;反之, 则可以直接利用一般估计方法, 如OLS方法。

(一) 空间相关性检验

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检验生产性服务业FDI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 其计算公式为:

(2) 式中, ;Yi和Yj表示第i地区和第j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FDI和GDP值;n为空间单元总数, 即24个省市;Wij表示n×n阶空间权重矩阵, 空间位置信息以数值的形式表示, 即引入Wn×n来定义n个空间对象的相互邻近关系。采用邻接标准来构建空间权重矩阵, 即两个空间单元相邻取值为1, 否则为0。

Moran’s I的取值范围在[-1, 1]之间, 当Moran’s I>0时, 表示存在正相关, 说明相邻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FDI和GDP值是相似的, 呈现空间集聚的特征;当Moran’s I=0时, 表示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当Moran’s I<0时, 表示存在负相关[5], 说明相邻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FDI和GDP值是相异的, 呈现空间离散的特征。

(二) 空间计量模型设计

空间相关性可以表现为空间滞后模型 (SLM) 和空间误差模型 (SEM) 两种基本形式。

空间滞后模型中变量的空间相关性由因变量的空间滞后项来反映, 用于考察相邻地区的行为对整个系统内其他地区行为的影响情形。在一般的非空间计量模型的基础上, 引入空间相关性, 将空间滞后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Ln表示经过对数处理的变量:

空间误差模型是指包含在误差项中的空间自回归处理模型, 反映了邻近地区关于因变量的误差冲击对本地区观测值的影响程度。其模型设定如下:

式 (3) 和 (4) 中, Ln PERGDP为因变量;W为n×n阶空间权重矩阵, 其中n是地区数;WLn PERGDP、Wε分别为空间滞后因变量和空间误差因变量;βi、ρ、λ分别为空间回归系数、空间滞后系数和空间误差系数;ε和μ均为随机误差向量。

四、实证分析

(一) 空间相关性检验

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 利用Geoda1.4.6软件对各省市的生产性服务业FDI和GDP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 除2005年之外, 生产性服务业FDI和GDP的Moran指数值在所有年份都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Moran’s I值均大于零, 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说明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FDI和GDP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 且相关程度越来越明显。根据空间相关性的概念可知, 存在空间正相关则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和GDP的分布均呈现出空间集聚的特征, 相邻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FDI值和GDP值是相似的, 这表明某个地区与邻近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FDI和经济增长水平相关, 因此, 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FDI空间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时有必要考虑空间相关性因素。

(二) 空间计量检验

全局Moran’s I指数已证明生产性服务业FDI和GDP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 因而, 需要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估计。为了进一步区分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哪一个更适用, 可采用两个拉格朗日乘数形式LM-lag、LM-error及其稳健Robust LM-error、Ro-bust LM-lag来判断。如果在空间相关性的检验中发现LM-lag比LM-error在统计上更加显著, 那么应该选择空间滞后模型 (SLM) 进行估计;反之, 则选择空间误差模型 (SEM) 。本文采用Geoda1.4.6软件进行检验, 结果显示空间滞后模型 (SLM) 更为适用, 表2为2004-2011年的SLM估计结果。

从表2可知, (1) 生产性服务业FDI (PSFDI) 和经济开放度 (OPEN)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说明生产性服务业FDI以及经济开放度均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如2011年, 生产性服务业FDI流入量每增加1万元, GDP相应增加7.95万元。 (2) 生产性服务业FDI的回归系数比经济开放度的回归系数小, 这说明生产性服务业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小。 (3) 从动态的发展过程看, 2004-2011年经济开放度的回归系数变化较小, 总体上有变小的趋势, 而生产性服务业FDI的回归系数变化明显, 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方面, 尽管生产性服务业FDI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总体上小于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但是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弱化的趋势, 而生产性服务业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不断提升。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将空间相关性纳入分析框架, 借助空间计量的方法, 利用我国24个省市2004—2011年的数据, 对生产性服务业FDI空间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从全局Moran’s I指数分析来看, 生产性服务业FDI和经济增长均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并呈现出空间集聚的特征, 某个地区与邻近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FDI和经济增长水平相关。从空间滞后模型分析看, 生产性服务业FDI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总体上小于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但是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弱化的趋势, 而生产性服务业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不断提升。

基于以上分析, 我国各省市应进一步吸引生产者服务业FDI以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应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 形成经济互助, 充分发挥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FDI和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优势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战琪.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 2012 (6) .

[2]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苏州大学博士论文, 2010.

[3]黄卫平, 方石玉.生产者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 2008 (4) .

[4]Bill Goodman, Reid Steadman.Services:Business Demand Rivals Consumer Demand in Driving Job Growth[J].Monthly Labor Review, 2002, 125 (4) :121-156.

[5]陈立泰等.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西部论坛, 2012 (2) .

省级计量中心 篇4

河南省电力公司数据中心建设是依照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要求开展的。数据中心系统的建设旨在大力提高公司数据的安全性和利用率,实现公司业务数据的全面集中、集成、共享和交换,促进各业务系统的应用,并且通过集中对海量数据进行高级挖掘分析和辅助决策支持分析,提高公司辅助决策支持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公司建设信息化企业,实现“两个转变”和“四化”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1 数据中心概述

河南省电力公司数据中心建设是在深刻理解国家电网公司指导意见和典型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电力公司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开拓创新之后的产物。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对数据中心深入理解,把数据中心定义为四大功能区,即存储中心区、交换中心区、质量中心区、综合分析中心区。

1)存储中心区实现业务数据的集中、集成,实现企业数据的统一管理,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撑。

2)交换中心区在整个数据中心中发挥着数据枢纽的作用。一方面实现数据的纵向贯通,提高河南省电力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之间数据传输效率;另一方面实现业务数据的横向交换和共享,使公司信息利用率大幅提高。

3)综合分析中心区主要对业务数据进行综合深入挖掘分析,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变化趋势做出预测,为公司管理层提供辅助决策,便于公司领导及时制定、调整经营策略,减少经营风险。

4)质量中心区主要对进入数据中心的业务数据进行有效监控,通过构筑数据质量管控体系,即一整套管理规范、制度及一个数据质量监督系统,实现对数据质量的监督和提高,促进各业务系统的应用。

2 整合数据中心软硬件资源

河南省电力公司数据中心由4台小型机和6台PC Server构成其软硬件平台架构,是集数据中心ODS、数据仓库、数据集市为一体的数据中心数据管理平台,为公司业务系统及数据中心服务。软件系统平台体系架构经过多次评审,部署安全、高效、稳定,系统平台均来自先进通用的大型软件厂商,Web应用平台采用Weblogic 9.2,ODS数据库采用Oracle 10g,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采用Sybase IQ 12.7,数据抽取、转换、装载采用Infomatica 8.1.1平台工具,BI工具采用Cognos 8.3。

1)在由2台小型机集群实现的ODS服务器中,存放临时数据、缓冲数据及统一视图、国网级联数据区和集成业务系统数据库,通过统一视图和数据模型实现了近实时数据的共享交换,集成部分松耦合系统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业务数据库,实现了松耦合系统数据的稳定性、安全性、高效性,减少了软硬件资源的重复投资,解决了以前一些小业务系统需要购买低性能服务器导致稳定性差和运行性能低的问题。

目前,通过2台小型机的优化整合以及对服务器硬件资源的合理规划,保证了集成业务系统业务数据库的高效运行和安全、稳定。

河南省电力公司数据中心ODS目前集成了营销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业务数据库、人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业务数据库、计划统计业务系统数据库、生产统计系统业务系统数据库等,建设了统一视图和数据模型实现的近实时数据的交换共享平台,实现了多个紧耦合及松耦合系统数据的接入(见图1)。

2)由2台小型机集群构成的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服务器,实现数据中心业务系统海量历史数据的保存和指标主题域划分统计汇总,并集成创建了除数据中心高级分析外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集市区,统一了数据集市软件平台,充分发挥了小型机服务器的性能。在数据仓库软件平台上采用了Sybase公司的绿色数据库Sybase IQ。Sybase IQ数据库的绿色主要体现在SPOT值(SPOT是Sybase根据衡量企业绿色信息环境的标准,提出的绿色数据指标,代表了每单位资源所能处理的源数据及其相关性能指数,SPOT=S×P/T,S代表源数据大小;P代表数据库性能指数;T代表目标数据库所使用的资源)。传统数据库的SPOT值均小于1,而Sybase IQ有别于所有同类数据库产品(如Oracle、DB2、SQL Server),SPOT值大于1。

Sybase IQ关系型数据库,专为数据仓库等分析型应用而设计,以众多革命性的创新技术,如列存储、数据压缩、丰富的索引、Multiplex(多丛架构)等,为企业减少数据存储成本达3~10倍,提高查询速度10~100倍,缩短部署周期数倍,提供接近无限的可扩展能力。

3)BI服务器、ETL服务器各由高性能PC Server集群组成,分别实现了数据中心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商业智能分析平台和商业智能数据综合处理平台的集中和统一。

经过优化整合的数据中心智能平台架构,实现了软硬件平台的集中和共享,使数据中心软硬件资源合理性更好,利用率更高,效率更强,通过较少的软硬件平台设施,实现了多种业务处理服务能力,减少了软硬件投资,降低了能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绿色环保效果。

3 数据中心实用化功能

河南省电力公司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在项目启动之初,就召开了由公司总工程师和各业务部门主管领导参与的启动会。会议阐述了数据中心的重要性和作用,强调了数据中心建设和各业务部门的密切关系。

在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贴近业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进行全方位沟通,深入了解需求,实现了为业务部门全面服务的目标。数据服务由原来多对多的数据交换流程简化为以数据中心作为企业数据新闻中心唯一提供源的方式,统一按照公司数据安全和规范发布数据,实现了数据的统一管理及安全智能的数据服务。

在高级分析中,利用数据中心集中的各类数据,通过商业智能平台实现了企业关键指标分析、领导查询、综合查询等历史数据挖掘和近实时数据分析,为公司高层领导、中层干部及专责提供了全方位的分析展现功能。同时,可以从数据中心统一平台方便快捷地查看公司各种指标数据分析,并实现了跨业务的多部门综合查询分析功能,有利于集中分析和全方位掌握了解各种信息。

3.1 支撑统一报表平台

通过在公司和所属地市级单位培训和宣传数据中心作用,引出公司业务部门和所属地市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构建了由数据中心数据支撑的统一报表平台,降低了专责上报跨业务报表的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数据中心统一数据支撑和管理的数据报表上报平台,实现对数据报表的全方位支撑,特别是快速生成跨业务的综合型复杂报表。

3.2 实现信息辅助决策价值

在数据中心综合分析能力方面,河南省电力公司结合本地特色,建设为领导决策服务的领导手册功能。该功能已稳定运行1年,可以满足快速查看公司关键指标目标的要求。

领导手册功能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立体挖掘钻取分析,实现了全方位的分析和展现效果,界面直观,使公司领导可以便捷有效地查询公司各类关键指标信息,并实现了快捷的一键式导出功能,形成了可以直接打印便于携带的纸质领导手册。领导手册现已初步实现了为公司领导提供辅助支持的功能,实现了数据中心信息辅助决策价值。

3.3 其他功能

数据中心的数据服务还可以体现在短信套餐定制服务。通过数据中心短信套餐定制服务功能,统一安全认证和权限管理,实现数据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服务,还可以通过应用集成多接口方式实现数据的交换共享服务。

4 结语

河南省电力公司数据中心建设,是在公司各部门及所属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通过数据中心全方位、多方式、快响应和商务智能前沿技术的立体服务,全面体现了数据中心和谐智能的功能,使河南省电力公司业务系统数据资源实现了集中、集成、交换、共享,逐步从合理利用数据向高效利用数据过渡,使得数据中心在企业中的数据核心地位更加突出。

未来的数据中心将充分发挥数据中心特色,存储结构化、非结构化、空间等海量数据,提供全面的数据服务功能,既要发挥数据支撑作用,还要提高数据的智能交换共享能力,以及应用集成充分融合实现智能的、实时的数据交换,发挥数据枢纽作用,让数据中心数据在企业内部高效流转,使数据的高级应用更加实用化,发挥信息最大价值,为建设信息企业提供基础保障,为公司建设智能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服务,数据中心整体规划如图2所示。

在使用数据、提高数据价值的同时必须保障数据安全,通过数据安全等级规范,严格管理数据安全,满足安全、容灾备份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振亚.国家电网公司SG186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数据中心系统典型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Inmon W H(美)著.构建数据仓库[M].王志海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无痛人工流产护理下一篇:家庭资产配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