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宣泄

2024-09-27

情感宣泄(共6篇)

情感宣泄 篇1

广告作为一种为达到特定目的, 满足一定需要, 通过一定的媒体, 向公众进行特定的引导与信息传播的宣传手段, 其本质为说服与相关行为表现的获得。现代意义上的广告广义上分为经济广告与非经济广告。经济广告即为普遍意义上的商业广告, 为满足一定程度上的商业诉求和获得自身商业利益的实现而进行的信息载体式传播;非经济广告, 即为宏观意义上的公益广告。在此, 谨以商业广告为例, 阐述广告中情感法则的定位及运用。

广告作为一种劝导手段与引导模式, 发展至今日势头依旧甚至以较之过去更为广泛的形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随着广告与其他媒体——诸如电影电视——等微观传播平台的广泛互动, 已经以新的形式成为了传媒最终的依赖和经济决定力量。在广告诸多的传播载体和表现形式中, 又分为两种传播途径, 不同传播途径作用下的广告也具有其迥异的情感表达方式。

所谓“情感法则”, 即对一个行为与情感宣泄具有同时性和情景同一性的原则的阐释。首先, 阐述广告的“共情性”。作为软性的规劝形式的广告, 通过对产品实体之上的意象性的发掘与追求, 进而达到商品精神实质的宏观体现与能够引起人们情感暂时宣泄抑或彻底宣泄的情境的融合, 并最终达到符合现代意义上的消费模式, 即实体性消费与符号消费共时性的行为的实现。如进行婴幼儿用品广告营销策划时, 针对母亲特有的母性关怀实现的愿望和情感的诉求, 相对多的加入亲子互动的温馨细节, 同时相对少的进行硬性的消费规劝, 用细小的关怀促进受众情感的宣泄, 并最终达到宏观行为表达的实现。而作为我国特有的民族物质文化精粹——白酒——的情感表达形式, 则在广告营销策划时, 发掘白酒所蕴含的意象性核心情感则极为重要。例如, 在我国, “酒浓于水”能够不完全对等地表达“血浓于水”的亲情, 同时, 凛冽的浓香型及酱香型白酒也可宏观不对等表达兄弟之情。再同时, 作为民族物质文化精粹, 白酒所特有的代表中华民族开阔视野, 宽广胸怀和终极的人文关怀的意象性也可作为精神内核融入广告之中。例如我国国酒茅台酒通过对“相逢, 相识, 相知”的情感过程的深入与表达, 体现出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却浓于酒的缘分观点;酒鬼酒通过我国的神话传说和侠客精神的主观表现, 使酒鬼酒显示出其特有的人文关怀和传统信仰积淀, 从而使白酒界新贵酒鬼酒拥有更多的魔幻现实成分而吸引受众目光;而郎酒的平面幕幅广告则直接打出“神采飞扬·中国郎”及“四川依旧美丽”以促进受众豪迈感情的提升和爱国关注灾难后我国进一步崛起的民族热情的升温, 进而达到物质与意象性相互融合, 并达到商业利益的最终实现。

其次, 针对广告中的思维误区阐释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感法则, 即情感宣泄引导的力度和尺度把握。受众思想的流动性遵循“物极必反”的法则, 即如果在短时间内由于某种概念观念性引导过于着力, 则会引起受众情感的反向运动, 使受众产生一种近似于厌恶的厌倦感, 并最终影响受众心理认同程度的提升和消费行为的表现。如短时间内对同一种消费品进行轰炸式的优势陈述与过于强烈的消费行为规劝式引导, 易使消费者产生深重的厌恶感和被轻视的失落感, 进而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实现。故而, 减少广告传播途径中的过于激进和强烈的表达方式, 以相对柔和的情感引导方式进行商业广告传播不失为合理途径。

最后, 针对情感法则中情感的情境性结合技术因素进行相关阐述。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大肆发展, 影像广告作为现今广告普遍采取的表达形式, 影像的拍摄和表达显得尤为重要。立足于电影本体论的运动摄影的表达, 立足于现代声光技术的音场录音制式及色调打光技术, 立足于表演艺术的情境融合和肢体语言的表达, 对广告综合艺术效果的表现尤为重要。例如, 香港著名摄影师鲍德熹所拍摄的香港红磡体育场宣传片中, 用斯坦尼康及大摇臂的镜头剪切技术完成了对体育馆外围及内部的单镜头运动摄影形式表达, 使受众如临其境, 通过对镜头充当“眼睛”的镜头运动效果的发掘表现出了红磡体育场的宏伟壮观及现代性精神展现;丰田旗下威驰广告片中通过众多明星对产品的故事性叙述, 融入44.1HZ录音频率的音场表达及《The Colorful Day》的主题歌选取, 同时进行适当的快慢镜头表现及合理的滤镜选取及适当表现情境的色调选取和颜色搭配, 在张艺谋导演的策划和诸多明星的加盟下一枝独秀, 使威驰汽车有了产品之上的意象性意义, 进而达到了提升销量的作用。现代摄影技术与广告融合, 同合理下家的选取, 最终促进了现代广告的腾飞与商业价值的终极实现。

广告作为一种具有工具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应当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广告的合理性情感选取, 适当的情感宣泄的引导, 合适的情景选取及声光搭配、运动摄影, 都成为其情感法则的最终落脚点。以上观点通过对商业广告情感根基的尝试发掘, 表达了广告精神实质的探索与对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的双重关怀。

摘要:广告作为现代社会引导消费的重要行为, 是艺术创造和心理唤起的双重过程。一方面, 现代艺术形式的改进促进广告业发展, 其对情感的发掘更决定着其作用的大小。本文将从广告的情感法则入手, 围绕着其外在形式对心理唤起的途径与效果展开探讨。

关键词:广告,情感表达,影像技术

参考文献

[1]鲍德里.国际广告艺术设计基础教程:广告文案写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

[2] (美) 波德维尔, 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势与风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 2012.

[3]周艳芳, 袁伟静, 刘辉.广告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情感宣泄 篇2

时间,已是晚上九点。

她与痞子,已这样聊了整整一天。不停的敲打着键盘,沉默、偶尔间歇性放肆的笑。

她,畏惧孤独,排斥吵闹,却并不讨厌热闹。

今日,元宵佳节。

京城的市民,个个点燃烟花爆竹,围坐于饭桌前,品位汤圆浓烈的甜香与厚重的节日气氛。她心里,却又忆起那个时日久远的他。

虽已是京城北五环外,却依然可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这般热闹的日子,她,却只身一人。平日里唯一给她关照的朋友趁着班后休息,也回家了。临走,嘱托她一句,记得晚上去前门看烟花,看花灯。她对他大发雷霆。五年多来,每每这样的日子,她总是遭受遗弃。而后孤苦一人,守候一整个节日。她习惯了。却也真的累了。

她跟痞子,相识于一个叫做“缘分天空”的群。他们的熟知源于间歇性的几次交谈,开始是在群里公聊,后来便也偶尔的私聊。今日,她和痞子第一次聊的那么多,聊两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两个人的性格有诸多相似。许,是未曾见面的缘故吧,才猖狂的不避讳过往,敞开心扉的诉说内心的积怨。

她,几乎从不跟别的男人说起自己曾经的故事。然,今日,她连自己都那么不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向痞子说那么多,痞子给她看之前女友的相片,其中也有他们两个共同的朋友——晴。她,向痞子含蓄的提起朝,且告诉他她此刻的心情,很痛、似乎心绞痛又发作了,心慌、坐立难安。她此刻是冲动的,她又想做一个地道的夜行者,想走往那个熟悉的地方,想要见他,哪怕只远远的看他一眼,哪怕仅只一眼也好。她发疯似地捶打着胸膛,想要喊出来,想要哭出来,然,她必须强烈的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悲伤逆流成河,不能让悲伤泛滥成灾。

有那么一瞬间,她是哭出来的,坐在桌前失声痛哭。然,泪水涌出的一刻,她就闭住了嘴巴,抬头仰望天花板,让眼泪倒流。

她不知今夜为什么那么想念他,那么的想要靠近他,想去往他身边。

痞子教她打个电话给他。她浅笑,眼角挂着泪痕的浅笑。打他电话?那是行不通的。搞不好,他会更加的烦她,觉得她纠缠不清,觉得她不够果断,觉得她拿不起放不下。

想通了就好了。痛久了,也就麻木了。痞子说。

她不是想不通,也并非没想通。她心里其实都明白的。只是,固执的太过离谱。执拗的太过倔强。往往,她说服自己狠下心来做自己,只是在烟花绽放的瞬间。而,大片的孤寂与悲情,却挤垮了她的决绝与片刻的果断。

蝶儿说,果断、拿得起、放得下的女子,是有魅力的。她,亦不否认这种说法。她,曾一度想要优雅的转身,想要洒脱的活出自己。却,至今未能真实而持久的做到。

时而,她会妒忌那些醉酒者,可借着酒疯,肆无忌惮的哭诉。可借着酒疯,勇敢的前往想要重逢的人面前。可面对着他,跟他说出她有多想他。

可她不能。她是清醒的。她是要保足颜面的。

纵使眼流泪、心滴血,她亦得避开人群,前往这个无熟人知晓的树洞。唯有这里,她可以肆无忌惮的宣泄。悲伤泛滥成灾时,她可以毫无保留的于这里倾吐。直至把所有的委屈、悲情倒尽,留着空虚有的躯壳,回归于众亲友面前,展现一个没心没肺、活泼开朗的干净女子形象。

让幼儿学会宣泄情绪 篇3

一、提高认识水平, 进行情绪疏导

幼儿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度,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触发情绪反应的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 而且对于同一情境或刺激, 不同的幼儿会产生不一样的情绪反应。

有一次, 刘思涵和汤时暻为争夺积木发生了争执, 汤时暻还动手打了刘思涵。他们虽然同样受到了我的“责备”, 但反应迥然不同:刘思涵只是默默地低下了头, 而汤时暻却面红耳赤地指着刘思涵的脸哭着说:“都是你, 让我被老师说, 这本来就是你的错, 呜……”汤时暻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 主要是因为他对自身的错误和老师的“责备”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此, 我采用“移情法”来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引导他做换位思考:“如果你被别人欺侮了会怎么想, 怎么做?”并让他明白老师的责备是善意的, 是为了让他改正错误以获得同伴的喜欢。通过多次交流后, 汤时暻逐渐掌握了正确宣泄情绪的方法。

二、培养广泛兴趣, 转移不良情绪

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 鼓励幼儿与他人积极交往, 是一种帮助幼儿宣泄情绪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引导幼儿运用转移法消除不良情绪, 真正让幼儿懂得在遇到挫折或冲突时, 不能让自己的思想陷入引起冲突或挫折的情绪之中, 而应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之中。

记得有一次, 我带孩子们玩“滚地雷”的游戏。在游戏的第一个回合许书杰输了, 他急得要哭。我却笑着对他说:“杰杰, 你最爱讲故事了, 待会儿游戏完了, 老师就请你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好吗?”他使劲地点点头。游戏结束后, 当我看到许书杰绘声绘色地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时, 我心里乐了。因为他不再为“输”生气了, 我的兴趣转移法“赢”了。

三、充分理解幼儿, 允许向“我”宣泄

在遭到冲突或挫折时, 幼儿往往会将事由或心中的不满感受告诉老师, 以寻求同情和安慰。如果教师处理得不好 (批评或不在意) , 那么以后幼儿就会不知不觉地借助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应付各种不良情绪, 如自我压抑、向他人投射等。

记得刚带班时我的教育经验不足, 经常对孩子的“投诉”、“报告”不予重视。一天, 张璇哭着说:“老师, 彭伟把我的画全撕了。”我生气地找彭伟问个究竟。他理直气壮地说:“上次张璇把我的纸撕了……”我这才想起上次我确实敷衍了事地解决过那件事。显然, 这使彭伟的情绪一直都未得到适当宣泄, 因而产生了这次不良后果。自此以后, 每当遇到幼儿的“告状”, 我都认真地了解幼儿“告状”的内容、状态以及情绪反应等, 力求做出公正的评价。目的是稳定“告状”幼儿的情绪, 传递“老师理解你”的信息, 从而营造一个老师支持你、“让你宣泄”的氛围。

四、设置冲突情境, 给予“补偿”教育

通过设置冲突的情境让幼儿自己感受并给予补偿性的教育, 是引导幼儿正确选择与社会行为规范相一致的宣泄方式的有效方法。在设置的“冲突情境”里, 教师可引导幼儿适当地表述自己的感受, 讨论出合理解决冲突的办法。通过多次对“冲突”的讨论, 幼儿可以学会怎样更好地宣泄情绪。

宣泄的宣泄初中作文 篇4

一直想找一种方式

来宣泄一种心情

当我们不知不觉长大,身边的一切、仿佛都不是原来的样子

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怎么找寻,也找不回当初的那一份感动

曾经,我们对父母的话唯命是从,仿似我们是为了父母的命令而活

现在,我们甚至连父母好心的天冷加衣的话,都不愿当成是关心

固执的伤害所有关心自己的心

然后,在一声声无奈的叹息后轰然倒下

嘴上固执的.说我们不屑

脸上随便的表现出我们不在乎

可谁又真正解读了我们内心的难过

一些情绪在莫名等待着,经过千百年的轮回、井然有序的升腾,沉淀。

也许小孩子不应该这样子“多愁善感”

可我们已不是小孩子了,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们会开心,会难过

当我们真正懂了的时候,那些曾经关心我们的人

你们在哪里

论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心理宣泄 篇5

一、心理宣泄

宣泄 (catharsis) 源于希腊语, 原意指净化。所谓心理宣泄法又称疏泄法, 主要是指心态失衡者把心中的苦闷或思想矛盾以科学的方法倾诉出来, 以减轻或消除个体的心理压力, 避免引起精神崩溃, 使之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宣泄疗法是医疗用语, 指的是医务人员引导病人把心中的积郁与痛苦倾吐出来。临床实践证明, 宣泄疗法有一定的功效。宣泄疗法, 有自动宣泄和引导宣泄, 自动宣泄的人, 个性多呈外向型, 是个体心理调节的积极措施;引导宣泄, 是指个体在不愿意讲述心中郁闷的情况下, 由咨询员、家人、朋友等及时地给予同情、关怀, 并以十分耐心的态度、技巧的语言, 引导其无所顾虑, 畅所欲言。接受引导宣泄的人, 个性多呈内向型、抑郁型。宣泄疗法主要包括:言语宣泄、行为宣泄、书写宣泄三种方法,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 心理宣泄不再局限于临床, 更加适用于在社会、工作压力剧增下的人们, 自我的心理疏导和调节。对于直播常态化的新闻节目主持人, 心理宣泄是必不可少的。

二、新闻节目主持人心理宣泄的必要性

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社会工作角色定位对心理宣泄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只有实现心理疏导与工作的有机融合, 才能实现工作和谐以及人自身的整体和谐, 进而增进社会和谐。

新闻节目主持人自身需要心理宣泄。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个体首先是一个人, 如果心理问题严重就会影响身心健康, 同样也会影响节目的质量。崔永元在其主持生涯如日中天时告别《实话实说》, 就和心理抑郁有很大关系。人的心理是由情感、意志、个性、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认知习惯、行为方式等诸多要素共同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是一个十分复杂多变的体系, 因此时而出现内部心理不和谐现象是正常的、不足为奇的。正是因为不和谐的客观性、现实性特征, 才要求通过心理疏导等科学的方式帮助人们不断地学习、调整和休养, 从而在生活、工作和交往过程中保持相对和谐、更具建设性的状态, 这就需要新闻节目主持人将自己的内心矛盾与痛苦情绪体验宣泄出来, 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减轻或消除紧张的情绪, 恢复平静的心情。新闻节目主持人是一个社会人, 在交往过程中, 他们的情绪会影响到家人、朋友及周围的人, 其在工作中的巨大压力需要在社会中得到宣泄和释放, 这需要社会关系的融洽和包容, 因此主持人通过合理的心理宣泄, 保持平静的心态, 才能保证其有个和谐的家庭、和谐的人际关系, 继而促进工作的和谐。2008年10月7日, 央视新闻主持人白岩松在酒后进行了日常新闻节目直播, 结果被受众发现, 引起很大的争议, 虽然没有造成播出事故, 但是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新闻播报或主持中, 要经常面对和处理现实中的事情或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必须保持一种智慧及理智、冷静、乐观的心态, 使事情或事件得到尽可能圆满的解决, 或使伤害减为最低, 使个体得到积极的促进和发展。在直播中, 主持人要凭着良好的自控力保持情绪平稳, 不因外界干扰而影响正常的心理秩序, 如果他们的情感垃圾堆积到一定程度而没有得到合理的调节和宣泄, 就会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特别是面对灾害性及负面性报道时, 新闻节目主持人会在内心形成一定的阴影, 这些阴影必须进行合理的疏导和宣泄, 才能继续冷静地面对节目。

三、新闻节目主持人心理宣泄的途径

新闻节目主持人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和单位疏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泄。我们需要用另一只眼睛看节目中的职业自我, 离开了节目, 节目主持人这个称谓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当职业自我和生活自我出现混乱的时候, 主持人要面临的心理调试会更加困难。

主持人宣泄的途径主要包括:首先, 要调整好心态, 尽量把工作和生活分开, 如下班后, 就不要再想工作中的事情, 同时自己也心理暗示, 那些发生的事情只是个案, 并不能代表所有人。其次, 平时多涉猎一些心理学知识, 做到很好地调整自己和他人的心态。再次, 做一些无声的运动。最后, 作为压力大的群体, 平日里一定要多发展一些兴趣爱好, 多和朋友在一起聊天交往, 而不要闭锁在家中, 有时间, 应尽量去户外放飞自己的心情, 那样会好很多, 还可以写写日记、写写微博。

新闻节目主持人要轻松面对直播工作过程中的失误。罗京能够26年播报无差错和其过硬的专业素质分不开, 后人望其项背, 在如今浮躁的社会当中, 能够在直播中做到不出差错实属不易, 不按照常理出牌, 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 赵普看到地震的惨状在直播中流下了眼泪, 这个眼泪在主持人新闻直播中带有极强的个人感情色彩, 是不允许的, 但是在灾难让举国悲痛的背景下, 这一眼泪引起了受众的共鸣, 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2012年5月7日, 央视新闻主持人何佳在《24小时》直播时, 出现了“大家知道, 菲律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菲律宾的主权归中国, 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的口误, 虽然这一口误在业务上属于重大事故, 但是在黄岩岛事件这一背景下, 主持人的错误被广大受众欣然接受。

新闻节目主持人由于其所处的位置具有大我和小我的合一性, 在进行心理宣泄时既要面对受众宣泄的疏导, 又要面对自身的心理宣泄, 这些都对节目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面对压力学会宣泄和调节至关重要, 和谐的心理总是由良好的心态相伴随。所谓心态, 实际上就是人们在工作、学习和交往过程中伴随的情绪和态度之综合状态。本能的情绪具有极大的原动力和冲动性, 无数的事实和无数人的切身感受证明, 试图用理智和顽强的意志去直接战胜不良情绪的做法, 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而宣泄或称疏导却可以达到人们不曾想到的效果。

语言宣泄法:在环境和对象都适宜时, 语言宣泄是很适当的方法。新闻直播的压力在于害怕出错, 主持人可以充分利用平时备稿或者休息的机会, 大声进行语言宣泄, 大声的语言宣泄可以宣泄不良情绪、缓解紧张。还可以多参加集体活动, 如用唱歌等方式宣泄。

巧用象征化:象征化是人们有意识地让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作用于无关对象, 以达到情绪疏泄目的的行为现象, 这种行为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如有人把并不曾惹其生气的饭桌掀翻、东西摔坏, 这同样是其怒气转移的一种形式。同样, 对于新闻节目主持人而言, 可以在直播后进行运动, 如打羽毛球、乒乓球等, 把压力通过运动得以宣泄。

适当地转移注意力, 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良情绪不仅使人感到精神痛苦, 持久的情绪压抑还可能发展为各种神经症或导致不同程度的躯体障碍和疾病, 特别是面对新闻中一些车祸、灾害等报道时, 会对自我情绪造成影响。消除情绪压抑的一个有效方法是, 在理智的作用下另选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目标, 在适当的时候和情境下用惩罚的方法使不良情绪宣泄出来。象征化在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和心理治疗机构被广泛运用, 如企业老板把象征自己的橡皮人置放在一个公共场地, 职工对工厂管理或其他方面有意见或生气时, 就对着这橡皮人怒骂一通甚或毒打一顿, 直到解气为止, 压抑的情绪缓解之后, 便能够心安理得地继续做好工作。同时避免了许多的冲突以及各种各样的身心障碍发生, 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 由于受到大我的限制, 不能随意表现个人意见, 但是可以在节目后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不良情绪的宣泄。

呐喊和倾诉:受到委屈、感到悲痛或心情忧郁时, 呐喊的效果既明显又快捷, 积聚于心底的委屈、悲伤、恨怨等不良情绪, 找一个合适的对象去倾诉, 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是这样做的。日本有个很具规模的呐喊节, 每年到了这个时节, 全国各地的参赛者或观众云集于大山深处, 有组织地按规则和程序呐喊, 人们通过呐喊而受益, 呐喊节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并积极参与。生活中人们采用自我对话 (自言自语) 、写日记等方式进行倾诉, 也都能达到积极的效果。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或写出来, 该爱的就表达爱、该恨的也只管恨, 觉得解气了、放松了就行。这种与自我对话的倾诉方法不仅效果好, 而且不受外在或自身条件所限制, 人人都能做到。新闻节目主持人可以结合自身业务训练进行练声及呐喊, 通过记录和书写进行心理宣泄。

恸哭一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人在十分悲伤时, 体内会产生亮氨酸脑非肽和促乳素两种有害物质, 它们溶解在眼泪中, 哭的时候随液体排出体外。人们都有过欲哭不能或强忍悲痛的体验, 那是极其痛苦的感受, 恸哭使极度压抑的悲伤犹如破堤突泄的洪水, 冲走了好似细菌病毒般的不良情绪, 顿觉轻松舒展, 受伤的心灵得以抚慰。由此可见, 从健康的需要考虑, “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当然, 悲情的表达过程要有认知或理智的参与, 应该有目的、有节制地进行。

情绪宣泄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 如听音乐、练书法、跳舞唱歌、情境转移等都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努力工作、体育锻炼、积极的人际交往、适度的抱怨等都能使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众多的主持人在工作间歇, 通过写作出书进行自我总结也不失为一种心理宣泄的方式, 白岩松、崔永元、柴静、徐莉、芮成钢等都有自己的个人自传或工作随笔。

媒体官方对于直播错误的淡化处理也代替了宣泄。2012年12月9日, 央视的官方微博为前一天《新闻联播》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官方道歉, 这一道歉得到了广大受众的理解, 使这一事故在公众中得到了淡化, 也使主持人巨大的压力得到了客观宣泄。心理宣泄是新闻节目主持人保持良好工作状态不可或缺的心理调节方式, 需要得到主持人及媒体和受众的共同关注。■

摘要:新闻节目主持人在直播过程中, 不仅面临着节目中突发事件带来未知性的压力, 还有为直播顺利所进行播报和操作时注意力分配的压力, 同样也有责任心的压力, 这些压力的存在, 为主持人的工作带来了心理负担,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 还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甚至健康问题, 为此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心理宣泄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闻节目主持人,心理宣泄

参考文献

[1]赵璟玥.《论写作的心理宣泄功能》.《丝绸之路》, 2009 (22)

[2]彭波赵雯.《浅谈播音主持新手适应工作的心理调试》.《新闻知识》, 2008 (2)

情感宣泄 篇6

郭沫若在1928年2月14日的日记里记载:“继修、民治复来, 为周刊事。未几, 仿吾、伯奇亦同来。周刊决定出, 我提议定名为《流沙》。这不单是包含沙漠的含义, 汕头附近有这样一个地名, 在我们是很可警惕的一个地方。”2从这里可以看出, 《流沙》的得名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部队最后在潮汕失败的那次战役, 即流沙突围。而“在我们是很可警惕的一个地方”说明郭沫若等人想以此为鉴, 一改大革命失败以来的负面情绪, 拨开云雾见天日, 重新拾起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因此, 阳翰笙、李一氓在《流沙》创刊号的《前言》中明确向读者宣告:“读者诸君, 你们在我们这里或者不能发现你们爱看的风花雪月的小说, 不能听见你们所爱听的情人的恋歌———而所有的只是粗暴的叫喊!但你们听, 霹雳一声何曾有什么节奏?卷地而来的狂风何曾有什么音阶?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暴风骤雨的时代, 我们的文学就应该是暴风骤雨的文学。”并且号召:“全国的爱好文艺的青年们, 想你们现在在抱着满腔的热忱无处宣泄罢。来, 我们大家一起举起鹤嘴斧打倒那些小资产阶级学术和老爷们的文学, 转过方向来, 开阔这文艺的荒土。”3让我们先看看这篇宣言里的词语吧———“粗暴的叫喊”、“霹雳”、“狂风”、“暴风骤雨”、“宣泄”、“打倒”。这些词语通常出自何人之口?只有那些失意、激进并且象发了疯一般的狂热份子才需要如此暴力的字眼, 也只有如此强劲的语气才能让自己、让别人、让这个世界听得进去。它就像一股龙卷风, 带着强大的力度, 所到之处皆面目全非。而我们的编辑们就是要这个世界面目全非, 就是要打倒已有的一切, 从而建立自己的秩序。这篇宣言不只是传达了政治信念和文学主张, 更多的是宣泄长久以来积攒的政治情绪。于是, 《流沙》就有了心光的攻击鲁迅的文章, 有了李一氓《我的答复》4里劝章乃器等资产阶级知识青年“不妨去读几本社会科学入门书籍”的建议, 有了阳翰笙《马林英》5、《活力》6刻画革命青年坚毅、执着的概念化小说。

《流沙》政治情绪的宣泄不仅体现为文人们形式上的造词弄句, 也体现为作家思想意识的政治化趋向。1928年, 《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正式张扬出旗帜, 理直气壮地宣告:无产阶级要做文艺的主人, 历史已经翻到了要建立无产阶级文学这一页。但是, 个别资产阶级文人学者却说文艺只有少数天才才能创造和鉴赏, 满身臭汗的无产阶级根本没有资格来谈文艺, 因为他们只不过是会生孩子的人群。针对这些言论, 为着普罗文艺理论建设的需要, 鲁迅、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等都进行了理论探讨, 阳翰笙也为此在《流沙》第2期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比较重要的论文《文艺思潮的社会背景》。在该文中, 他从分析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文艺与阶级的关系入手, 认为“文艺思潮的流变, 也不是全靠某几个天才出来做中心, 才能打翻乾坤改换世界, 而是因下层基础之动摇而文艺失了它社会的根据, 不得不被历史的狂潮把它淹没”, 并通过阐述欧洲近一两百年文艺思潮的发展演变, 热情地指出:“反映这新时代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文艺运动, 已经挟着排山倒海之势, 在世界的文坛上汹涌起来了!历史也将给予这新兴的文艺运动以必然的胜利!”这篇论文是阳翰笙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文艺问题的开始, 是他接受革命文学的表现。之后, 他又在《流沙》第4期上刊出政论文章《五一节谈农民问题》, 热情肯定了农民革命斗争的作用, 强调了结成工农联合战线的重要性。这两篇文章既表明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阳翰笙在大革命失败后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面前所具有的斗争胆略和勇气, 也展露了他用马列主义立场观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虽然《流沙》仅出版六期就停刊了, 但是, 它却折射出那个年代共同的时代特征———充满政治热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 文学不能脱离时代, 而革命就是1930年代前后的关键词。1927年, 中国革命经历了历史上最动荡的日日夜夜, 以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叛变, 使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此葬送。大革命的失败如一记闷棍, 顿时把许多人给打懵了。出路在哪?乌云蔽日的中国让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光明。此时, 正需要如《流沙》这般电闪雷鸣的刊物。《流沙》用耀眼的闪电划破黑暗的天空, 用振聋发聩的雷鸣激醒昏睡的人们。只有大喊大叫, 才能打破冷冷清清的局面, 给生活增添活力;只有热与火, 才能溶化冰霜;只有让人看到胜利, 看到光明, 憧憬未来, 才能获得站立起来、重新战斗的力量。这是时代的需要, 历史的需要。《流沙》在这段特定的历史时期扮演了属于自己的角色。

摘要:1927年阳翰笙从武人转为文人, 进入后期创造社。经历了大革命失败后的阳翰笙, 并没有因此消沉, 而是在后期创造社里, 积极编辑刊物《流沙》, 将政治情绪宣泄出来。《流沙》里面的政治热情不仅是阳翰笙的个人特色, 更是那个时代的总体风貌。

上一篇:商品推销课程论文下一篇:设计中的营销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