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务

2024-05-19

工作要务(共9篇)

工作要务 篇1

近几年, 关于汉字繁简的争论可谓纷纷扰扰。自1954年使用至今的简化字, 被指为“割断了历史, 中断了传承, 破坏了文字的美感, 颠覆了文字创制的科学系统”, 甚至有人大代表提出用十年的时间恢复使用繁体字。关于是否“复繁”, 众说纷纭。从汉字的使用现状来看, “复繁”既无必要也不可行。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要摒弃繁体字。繁体字是我们了解汉字发展历史, 认识汉字内涵的重要依据。加之台港澳使用繁体字的现状, 认识繁体字, 有其必要性及现实意义。对此, 识繁用简应该是较好的解决之道, 也是汉字圈用字规范化的一条途径。另外, 简化字虽然已经推行了几十年, 但用字不规范的现象仍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对于汉字的使用, 当前要务, 不是繁化还是简化的问题, 而是怎样将我们的文字规范化工作做得更好。

1 关于“繁简之争”的几点浅见

对于恢复繁体字的不合理性及不可行性, 学术界已经有了若干见解, 在此不再表述。针对争论本身, 谈几点思考。

1.1 有些观点过于偏激

有学者认为, 简化字运动是政治喧嚣, 是急功近利年代的畸形产物, 简化字是政治怪胎, 是政治高压的结果。这样的观点未免太极端。“现行简化字不是凭空创造的, 而是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 通过搜集、整理、筛选千百年来在民间通行的简体字,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简化字体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后确定的。”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不应掺入政治的偏见。

1.2“复繁”观点无视大众对简体字的情感

作为一直以来使用简体字的大多数人, 对简体字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长期的使用中, 它已经成为多数人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 从某种程度上说, 它已不是单纯记录语言的符号了。繁体字需要珍惜、存留, 合理使用, 而简体字也应该受到尊重。

2 解决之道:繁简共存, 识繁书简

从书写的角度说, 弃简就繁得不偿失;从了解汉字的发展和造字理据的角度说, 认识繁体字又是必要的。因此, 简体字要坚持使用, 繁体字要能读能识, , 对于汉字的使用, 这是一条既折中又两全其美的方法。

2.1 认识繁体字是了解汉字的由来及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2008年, 宋祖英等艺术家联名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 委员们在提案中有如下表述: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 知晓繁体字, 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 知晓另文化的由来……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进步, 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简化字是否真的造成了中国文化的隔断的说法过于武断, 但从了解汉字发展由来的角度而言, 认识繁体字确有其必要性。该提案最终未获通过, 并招致不少批评。我以为他们的观点颇有现实意义, 只是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的建议, 无疑会大大增加小学生本已繁重的课业负担, 现阶段还不具可行性。而且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值初识汉字阶段, 两套标准会让他们混淆不清, 给学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认为解决之道是在初中阶段增加繁体字的课外读本, 老师不用刻意教授, 结合上下文意, 大多数繁体字学生应该可以准确读出。这样既不用化专门的时间教授, 又能使学生认识并熟悉繁体字。

2.2 汉字圈不同地域间的交流需要我们认识繁体字

如今, 繁体字或许更可体现其造字的理据, 而且作为我们的祖先使用几千年的文字, 和我们如今使用的简化字血脉相联, 因此, 了解认识繁体字, 有其现实的意义。如今, 大陆与台湾以及港澳的交流日益频繁, 现实中接触繁体字的机会应该比以前增多了, 为了实现汉字圈不同地域间的交流, 认识繁体字是必要的。

2.3 繁简共存, 识繁书简

因为简体字书写上的方便快捷, 加上近些年来交流的频繁, 台湾、香港等地的一些民众在书写上有从简的趋势。简体字在大陆以外的地方的推广使用, 已成为一种自由选择的结果。2008年台湾政党轮替时最后投票夜, 繁体的“台”和简体的“台”并用。孟子说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如果把繁体字和简体字比作鱼和熊掌, 那么这里鱼和熊掌原是同族, 为何不可兼得呢?

3 汉字规范化工作的当务之急

对于汉字的使用, 当务之急不是在争论“废繁复简”的问题, 而是应该冷静下来看看我们当前的文字使用状况如何。如今, 用字不规范的现象还十分严重。根据教学体验和平时的观察, 汉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二简字的影响依然存在

本来, 二简字在1978年就已废止不用, 但三十多年过去了, 二简字依然“阴魂不散”。前些年包括街上、学校里都能见到二简字的踪影, 近几年因为电脑的广泛使用, 二简字在正规的标牌、招贴上很少见了, 但在日常的手写中, 二简字还有一定的市场, 甚至一些生于80年代末90十年代初的学生, 也会使用这些已经退出文字舞台三十年的字。要彻底消灭二简字, 还需要大力宣传并制定强制规范。

3.2 错别字现象尤为突出

如果说二简字还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出现, 那么错字、别字就是普遍存在的了, 比如将“陷阱”写作“陷井”, “毕竟”写作“必竟”, “褪色”写作“退色”的情形比比皆是。就连电视台的字幕, 街上的宣传语、标牌, 错别字也常常出现。在南昌八一广场的“解放战争”浮雕的文字说明里, 竟然有两处错别字, “冒着”作“昌起”, “沿途”作“沿关”。

3.3 广告词中谐音字的使用易造成文字使用的混乱, 应予规范

广告词中的谐音字尤为普遍, 比如“默默无蚊 (闻) ”“衣衣 (依依) 不舍”“乐在骑 (其) 中”“咳 (刻) 不容缓”, 等等。这些用语虽然从修辞的角度看有其特别之处, 但缺乏规范, 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很大, 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 语文老师课堂上的万般努力很可能敌不过电视或者街头的一个谐音广告词。

综上所述, 对于汉字的使用, “识繁用简”是大势所趋, 而汉字的规范化的真正落到实处, 需要恰当的方法和措施, 更需要所有汉字使用者的共同努力, 可谓任重而道远。所以繁简之争, 就先停一停吧。

参考文献

[1]一清.汉字最近有点儿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工作要务 篇2

一、要把促进发展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要务,自觉增强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意识

十六大报告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必须树立服从、服务于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把反腐倡廉放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扩大开放、保持稳定的大局中来把握。

(一)发展的根本也是反腐败。首先要正确认识反腐败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应当讲两句话,反腐败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定不移;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也是反腐败,必须毫不动摇。应当看到,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但不发展会潜伏危机,引发更为严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只讲发展,不反腐败,会导致党走向自我毁灭;只反腐败,不重视发展,同样会葬送党的前途。因而,在思想上必须明确认识到两个“生死存亡问题”:“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发展问题”同样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其次,发展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经济发展好了,我们手头的东西多了,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主动了。历史与现实都一再告诉我们,经济好不等于“一好百好”,但经济不好,“百好难好”。研究反腐败问题,切不可忽视从经济方面探寻原因,提出对策。近年来我们查办的大量案件都表明,消极腐败问题的发生大都直接、间接地与经济因素有关。大贪多是始于小贪,质变无一不是始于量变。不少人迈出违纪违法的第一步,就是从收受几百元钱的红包开始;之所以如此容易被收买,说到底,与薪水少、收入低不无关系。如果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增强到了能够实行以高薪养廉的地步,那么党政干部保持廉政就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二)要把反腐倡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到发展上来。反腐倡廉工作服务第一要务,必须正确把握第一要务的深刻内涵,始终做到围绕发展反腐败,惩治腐败促发展。要自觉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大局来把握,把反腐倡廉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步发展,相互促进;要始终坚持把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反腐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在任何情况下,纪检监察工作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第一要务,把促进发展作为最主要的任务,最优先的日程,努力为维护和促进改革稳定大局服务,为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为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服务,使每一个环节都着眼于发展,有利于发展。

二、要立足于纪检监察工作不断创新,促进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纪检监察工作只有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面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制定新对策,才能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结合基层实际,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

(一)要创新观念。面对加入WTO和改革、建设出现的新情况,纪检监察工作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全局观、发展观、法纪观、创新观,审时度势,更新观念,把“自身”放到党的中心工作中去把握、去考虑,把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作为重要标准,找准经济建设与纪检监察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开拓创新,才能在维护党的纪律和推进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大有作为。一是要树立新时期的纪检观。要把是否落实“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作为检验纪检监察工作的成败的根本标准,坚持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二是要从“就纪检抓纪检”转变为“围绕经济搞纪检,搞好纪检促经济”。这就要求部署工作时,不仅要站在纪委的角度,也要站在党委的角度去研究,去思考,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发展扶正祛邪。当前,要把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放在促进“三个转变”上,加大监督力度,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大力整治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严肃查处经营城市、发展民营经济中的违纪违法行为。三是要从教育、追缴、处理和侧重事后监督转变为建章立制,抓源头治本和对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方位监督,从根本上改变那种认为纪委就是找问题、整干部、摘帽子的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查处腐败分子是成绩,为党员干部澄清是非、撑腰壮胆也是成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是更大的成绩。四是要审时度势地把握工作时机、工作方式。当具体工作与大局发生矛盾时,首先要考虑大局,尽可能地避免对大局造成震动和影响,创造鼓励人干事业,支持人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营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良好环境。

(二)要创新思路。要立足全面履行四项职能,强化服务大局意识。发挥教育职能,要主动深入到经济工作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探索总结经济发展的新点子好经验,为经济工作摇旗宣传,鸣锣开道。发挥监督职能,要深入改革开放的第一线和市场经济领域,加强对各项改革举措和重大决策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建设和改革的问题,清除障碍,确保政令畅通,为经济发展清道排障。发挥惩处职能,要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对严重损害、侵占群众利益的、严重影响阻碍经济发展的要坚决从严查处,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发挥保护职能,为经济发展撑腰壮胆。面对当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客观实际,纪检监察机关要旗帜鲜明地支持、鼓励有能力的基层干部,在不违法违纪、不以权谋私的前提下,大胆参与流通,搞产业承包和项目开发。如案件检查工作,要从以往相对注重案件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更加注意发挥办案的综合社会政治效果,提高办案的综合社会政治效果,提高办案的“附加值”。在新的形势下,衡量一起案件查办质量“好”的具体标准至少应当把握八条:一看是否做到办案周期短,成本低;二看是否把重大涉案问题查深查透,不留“死角”;三看证据是否充分扎实,办成经得住历史检验的铁案;四看是否发挥了警示教育作用,做好办案的“后一半”工作;五看是否做到处理宽严适当,体现政策水平;六看是否服从服务大局,取得惩治腐败与促进发展的“双赢”效果;七看是否按规定程序办事,手续完备齐全;八看是否坚持“惩处与保护并重”,使被调查人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在处理违纪问题上,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新情况,用“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是非,保护创业者,帮助失误者,惩治腐败者,追究诬告者。正确处理好严肃执纪与保护干部的关系,坚持做到“三看”、“四重”、“四区分”,“三看”即:看动机、看手段、看后果;“四重”即:对严重侵害干部群众合法权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影响经济发展、屡查屡犯的进行严查重惩;“四区分”即:把决策失误与明知故犯、集体违纪与个人违纪、屡犯与初犯、党政干部与企事业干部、专业人才区别对待,宽严相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内外环境。

(三)要创新工作方法。在抓责任制落实上,首先,要把握好三个定位。一要把握好主角与配角的定位,在整个反腐败工作中,纪委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协调,纪委要打开工作局面,必须让反腐倡廉的千斤重担大家挑,做到人人肩上有责任,纪检监察机关不能代替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解决权、钱、人源头治本工作,只能组织协调;对于查办案件、纠风、执法监察等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当仁不让要唱主角。二要把握好参与和督促的定位,纪检监察机关对其他部门进行监督是应有的义务,在任务分工中,不论是牵头还是协办,都有积极参与和督促检查的职能。三要把握好整体与重点的定位,纪委的组织协调首先是协助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其次,要抓“一把手”责任制落实。进一步健全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对“一把手”定期开展公开评议,实行责任制报告制度,党政“一把手”和部门“一把手”每年要将责任制执行情况作为年终述职、民主生活会自查的内容之一纳入考核。在抓案件查处上,要注重研究发案规律,强化干部教育、保护与事前监督防范,特别要重视做好查办案件工作的后续工作,既发挥查案工作的治标作用,又及时把查办的成果转化为治本的资源,实现查处与预防的有机结合、治标与治本的高度统一,力争取得结案之后查漏洞、步步设防早监督、防患于未然的综合效果。要改进办案工作的方式方法,一要注意克服以往过分依赖口供突破案件的局限性。针对当前涉案人反查、防查能力日趋增强,“零口供问题”日渐突出的情形,要在调查取证上下功夫,把工作做到离开涉案人口供能以确凿证据证明其违纪违法事实,定性、定案的地步。二要针对“两规”、“两指”措施使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形,善于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在更大范围延伸纪检监察机关的办案手段,向非“两规”对象调查取证。三要针对群众民主法制观念日益增强的情形,切实解决办案靠牌子压人、随意性过大的问题,做到依法办案,文明办案,将办案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四要针对违纪违法人员作案日趋智能化、团伙化的情形,注意解决偏重使用“一张纸、一支笔”等传统方法调查取证、办案手段单一的问题,学会运用录音、录像、技侦等现代化手段,提高查办案件的科技含量。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上,要注意发挥道德和法纪两种力量,既抓教育引导又抓法纪规范,以德促廉,以法保廉。在执法监督上要发扬民主,完善制度,从决策、执行等环节和行政审批、财政改革和人事改革等方面加强对权力的约束,深化源头治腐工作。

(四)要创新队伍建设。纪检工作要与时俱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至关重要。纪检监察工作是一种业务,是一种政治,同时也是一种艺术。作为业务,它要求开展工作必须熟练掌握其一整套严密的法规和程序,具备全面管用的专业知识和本领;作为政治,它要求开展工作必须注意从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考虑问题,既坚持纪律标准,维护党规党法的严肃性,又注重社会效果,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穿其中;作为艺术,它要求开展工作必须讲究策略,注意方法,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因而新时期的纪检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当是专业型、政治型、智慧型多方面素质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最近,省纪委、省监察厅提出,要抓好四支骨干队伍,即:突破能力很强的办案人才队伍,综合研究能力很强的政策调研人才队伍,宣传水平很高的党风廉政教育人才队伍,服务能力很强的管理人才队伍。特别是对于战斗在反腐败一线的办案人员来说,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形势:既要在腐败与反腐败的激烈较量中经受考验,又要在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中经受考验,这就要求办案人员必须具备八方面的素质:大局意识、广博知识、斗争策略、突破能力、严谨作风、廉洁形象、法制观念、奉献精神。具备了这八个方面的素质,才能够做到像江泽民同志要求的那样,在感情上“可亲”,在能力上“可敬”,在言行上“可信”,成为招之即来,来之能战,靠得住、打得赢的反腐败尖兵。要积极探索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增强干部的忧患意识,勇于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要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严肃工作纪律;要加强对派驻机构的管理监督,加强社会监督,积极探索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公共关系的新思路、新途径,努力塑造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良好形象,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开创新局面。

三、要突出反腐倡廉工作重点,大力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

(一)加大查办案件和纠风力度。查办案件工作始终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头戏,通过查办案件,能够及时解决在党风、政风方面严重影响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利于促进各项改革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是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手段。要认真查处政令不畅、扰乱经济发展、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继续深入开展治乱纠风治理工作,切实纠正教育乱收费、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减轻农民负担、企业负担、治理公路“三乱”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县进一步加大治理经济软环境的力度,严肃惩处了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物资采购领域、治理“三乱”等方面的违纪案件,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全县机关干部作风集中教育整顿中,把惩治不正之风、加大案件查处作为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手段,对违反项目资金管理使用规定的12名领导干部、对加重农民负担、企业负担、中小学乱收费以及政令不畅的14名党员领导干部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二)继续深化三项制度的改革。一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砍”,取消所有的不应再进行审批的项目;二“转”,凡是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运作代替行政审批的,都要转由市场手段来处理;三“限”,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管理科学、程序规范、制约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四“建”,用制定制度和建立机制来规范行政审批的运行,如建立政务大厅。我县近年来,取消了79项行政审批事项,今年7月,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39个县级部门在中心设窗口常年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运行两个月来,受理审批事项1912件,提前办结率达94%,限时办结率达99.9%,收取预算外资金1603万元,大大的方便了群众办事。二是改革财政制度,强化资金管理。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全面实行部门预算;不断扩大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范围;逐步推行会计核算制度;继续清理银行帐户,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取消“小金库”,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作。近年来,我们狠抓乡镇消赤减债,实行村帐乡管、村级招待费“零”管理、乡镇接待费包干限额使用,县级部门推行部门预算,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我县建立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核算中心,113个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由核算中心集中办理,加强了财政监管,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采购范围,1-9月,实施政府采购31次,采购资金800余万元,节约资金近90万元。进一步完善机关小车定点维修管理,实行招标维修,1-9月,节约维修费70余万元。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建立由纪委、组织、监察、审计等部门参加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在参与干部考察工作中全方位的监督作用。要健全和完善干部评价、激励的科学机制,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制度。要建立科学的干部评价标准,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全面评价和考核干部。建立和实行领导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违规提拔干部的,一律追究责任。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如2000年,我们开展对全县“一把手”进行评议考察,评出“一把手”的事业心、责任感,评出了党政机关的效能。今年,我们又对“一把手”实行廉政上岗承诺,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增强了廉洁自律的意识。

银色市场开发的五大要务 篇3

一一、研究老年人消费心理

由于年龄、阅历、收入等方面的原因, 老年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 (1) 具有怀旧、求稳的消费心理。老年人在日常购买中, 往往趋向保守性的求恒性, 不愿意轻易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 或是为了节省思考和判断, 或是为了减轻风险和麻烦。 (2) 具有求舒适、轻便的消费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 血液循环减慢, 各器官功能减弱, 所以老年人在冬天特别怕冷, 夏天又特别怕热。因此, 老年消费者虽然对穿着的款式、颜色很少讲究, 但对穿着的性能却要求很高, 他们一般要求舒适、轻便的穿着。 (3) 有求健康、长寿的消费心理。人到了老年, 对生的欲望十分强烈。因此乐意在食用滋外、医疗保健上花费较多的支出。只要有益于健康, 有益于防病, 有益于长寿, 即使商品的价格贵些, 也愿意接受。 (4) 有补偿性消费的消费心理。在子女成人独立, 经济负担减轻之后, 部分老年消费者产生了强烈的补偿心理, 试图补偿过去因条件限制未能实现的消费愿望。他们在美容美发、穿着打扮、营养食品、健身娱乐、旅游观光等商品的消费方面, 同青年一样有着强烈的消费兴趣, 同时乐于大宗支出。

二二、分析老年市场

由于银色消费族是一个个性化、特殊化的消费群体, 即使是相同年龄层次的老年人, 因为所具有文化层次和水平不同, 其消费意向和购买力也就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 必须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一消费群体进行细分, 以进行准确地定位, 开发出有针对性的商品, 而不能用“大路货”来应付了事。当前, 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 可将老年消费市场大体分为二类:第一类是高龄老人市场, 其主要需求是满足生理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如护理服务、护理商品和方便使用的日常辅助品, 如假牙、轮椅、容易穿着的衣服等等。第二类是低龄老人市场。低龄老人更多地需要适合自身特点的消遣、休闲、娱乐产品。老年人都需要物质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但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收人水平的老人, 这三种需求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在城市地区, 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 突出的问题是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在农村地区, 老年需求的核心则是物质生活问题, 如何吃得好、穿得暖, 如何讲究营养搭配等。从收入上分, 既有收人颇丰、能够享受奢侈生活的老人, 也有不得温饱的老人, 另外, 晚年期间重大的生活事件对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重大的影响, 从而影响到其市场需求和对营销的反应。多样化的老年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商业机会。中国的老年市场又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 即使在同一个地区, 有的老人只是满足温饱而已, 没有更高的追求;有的老人则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和实现自身的价值。特别在城市地区, 受过良好教育的老人在不断地提高着自己, 为老年再教育用品和服务、老年娱乐用品等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三三、开发老年产品

企业开发老年市场的关键是, 在产品开发时以“方便、实用、保健”作为切入点, 在研究老年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合理创新。 (1) 突出实用性。老年消费者把商品的实用性作为购买商品的第一目的性, 他们强调质量可靠、方便实用、经济合理、舒适安全。至于商品的品牌、款式、颜色、包装装潢, 是放在第二位考虑的。 (2) 突出方便性。老年消费者由于生理机能逐步退化, 对商品消费的需求着重于易学易用、方便操作, 以减少体力和脑力的负担, 同时有益于健康。产品的功能应该可以减少消费者操作的难度、强度和重复操作的次数。包装要小而简便、易开易装等。 (3) 产品的保健性。产品应符合老年人防病治病的需要, 注重产品的保健功能, 要求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低盐、低油、低胆固醇、低脂肪。比如绿色食品、黑色食品等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 就受到老年消费者的青睐;各种医疗保健品和健身用品也会有很好的销路。具体的产品有:

1.老年旅游产品开发。老年人希望在有生之年享受生活的乐趣, 他们渴望享受宁静, 回归自然, 放松身心, 旅游正是满足老年人此种需要的绝好方式。老年人由于行动迟缓和身体健康状况欠佳, 往往老俩口或与邻居、老朋友随团而行, 对旅程中各种活动的安排, 要求以舒适、休闲和高质量服务为标准。这之中, 健全的医疗安全保障体系, 是老年旅游团完成旅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也是老年旅游团不同于一般旅游团的一个显著特点。老年旅游产品要考虑到适合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 把握老年人的特点。在线路安排上, 要“少走多看”, 游览节拍上, 要“缓行安全”;价格定位上, 要“物美价廉”;活动组织上, 则要“注重沟通与交流”, 使老年旅游真正成为一种休闲娱乐、健身养性的有益活动。

2.老年食品开发。出于对保健的需要, 老年人对食品和饮料的需求以保健卫生、医疗、方便为主, 喜欢低脂肪、低胆固醇、容易消化、含糖量少、植物纤维丰富、抗衰老、抗疲劳;防痴呆、防便秘的食品及各类营养滋补品。比如广州一家酒店专做起老年人的生意, 推出一系列在价格和口味上适合老年人的粥点、点心、面条等, 深受各消费阶层老人的欢迎。另外, 商家在推出食品时应注意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弱, 需要便于消化和科学营养的食品。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低糖、低脂类食品。为了方便老年人食用, 食品最好是可以开袋即食或直接烹饪, 包装要小, 以方便购买和携带。

3.老年用品开发。老年人的自身特点和健康状况决定了对日常用品需求的特殊性, 从而为日常生活用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老年生活用品主要包括特殊功能的床、药枕、小包装食品、特制餐具、假牙、坐式淋浴设备、可调的淋浴喷头、多功能手杖、老花镜、助听器、按摩器、暖脚器、自动服药定时器、老年手机等。对于家用电器和一般生活日用品要求既实用又方便。家用电器最好是附有遥控装置或自动运行、自动定时的装置等。美国一女士根据老年人的特点, 设计了脚踏式电冰箱、简易开拆包裹器、按钮式自动弹簧锁、自动配药服药定时器等, 都深受老年人青睐。老年人在家的闲暇时间较多, 所以很容易感到寂寞, 这时对娱乐产品的需求会很大。可以针对不同群体开发不同老年娱乐产品。如老年玩具、老年光盘等。

4.老年服装。如今老年人对服装的需求仍以实用为主, 但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改变,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注重服装的质量、款式、品味和品牌。一项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15.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市场上买到合意的衣服很难, 53.8%的人认为可以买到, 但不太容易, 两者共占总数的将近七成。对于老年服装市场存在的不足, 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能买到的地方少, 购买不方便”, 另有三成的人认为“款式单调”。所以服装企业要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专门设计产品。如服装一定要易穿易脱, 扣子最好都用粘扣或拉锁式的, 以减少老年人的操作。服装特别是冬装要求衣料耐用, 领口不能敞开等, 还要考虑一些老年人特殊的身材情况。最近流行的保暖内衣、防滑休闲鞋就非常受老年人的欢迎。

5.老年再教育服务。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许多老人不再只满足于吃饱穿暖后, 靠搓麻将、打扑克来打发时光, 他们渴望提高自己, 以赶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 不落伍于时代, 同时也圆自己少年时代的梦想。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要求老年人赶上时代的步伐, 闲暇时间的增多和收人水平的提高也为这个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因此, 活到老、学到老成了许多老人的人生哲学。许多老人报名学习琴棋书画, 学习舞蹈, 参加各种老年培训班。此外, 老年人对政治、社会、历史和经济信息的需求量极大, 对有关卫生保健、金融服务、旅游和娱乐等方面的知识也有较大的兴趣, 为老年人提供的媒介产品和劳务会有长足的发展。

四四、提供全面服务

老年人在消费特征上与其他人群最大的不同就是老年人对产品服务需求的方便性和求助性程度更高, 比如老年人腿脚不如年轻人灵便, 所以购货方式应有诸如送货上门、免费安装调试等服务形式。能够提供适合老年人消费特征的售后服务, 不仅能使老年人得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 还能在老年人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以形成稳定的老年消费群。为了达到这一市场营销效果, 老年市场的售后服务应扎根于尊老的文化中。市场应把优惠更多地给予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销渠道策略。要注意购物的方便, 老年商店的销售宜靠近公共交通工具和老年人容易到达的地方。在超市, 老年商品应设置在一层。大型超市可考虑开设“银色商品”专柜, 选派商品知识丰富、态度热情、乐于为老年顾客服务的售货员回答咨询, 帮助选购, 提供容易携带的包装。有条件的超市可以开辟电视直销、电话购物等。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 网上购物越来越受欢迎, 甚至有人认为是未来交易的主要手段。网上宣传将是老年市场的一个很有效的促销方式。因为, 老年人行动不便, 不能出户逛商场购物, 那么在家里点击鼠标即可购物正符合老年人购物方便性的要求。

2.提供优惠的送货、技术服务、安装、保养、保换等售后服务。老年人在购买产品和服务时, 还应得到比一般顾客更优惠的一系列售后服务。比如, 对一般顾客, 某些电器商品是短距离以内免费送货, 但对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应扩大地域服务范围。在技术服务方面, 应采取与老年人直接面谈、示范操作等方式, 特别是对一些科技新品, 比如计算机的顾客培训, 可为老年人的学习加长时间或单个教练。在安装、保养、保换等方面的服务, 应对老年人采用上门服务、定期安全检查等方式, 在保养的条件和保换的时间方面也应给予相应的优惠。

3.开展健身、养生等保健服务。健身、养生等保健服务的成本相对低廉使其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 得到普及。相对于保健品的火爆, 保健服务的提供相对缺乏。目前, 老年人的保健活动仍处于以自发的公园健身、参加免费的保健讲座等为主的初级阶段。建议将来由专门的企业提供更加深入细致的专业服务, 例如老年专业健身计划、老年养生生活规划、老年心理咨询等从生理到心理的全方位服务, 并以合适的价格吸引老年群体, 开拓处于真空状态的保健服务市场。

五五、加强老年产品的促销

促销是营销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将产品信息传达给消费者, 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使其产生购买行为的商业活动。老年商品成功促销的关键在于抓住老年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首先, 老年人的闲暇时间多, 大多老年人都有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的习惯, 因此, 在广告宣传上应以电视、广播和报纸作为主要传播媒介。其次, 老年人在心理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失落感, 更渴望得到社会、家人的关注, 因此, 老年用品的广告定位应该立足情感诉求与传递。常用的有以下具体促销策略: (1) 人员推销。老年人心理复杂, 自尊感较强, 所以, 推销人员尽量通过演示、解答、保证、劝说等方式, 使老年人能接受那些他们还不熟悉的产品, 从而消除他们的顾虑。 (2) 公共关系。企业可以通过媒介宣传、陈列展览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自己为老年人服务的迫切愿望。同时, 企业文化中应突出这一点, 树立良好的形象, 形成稳定关系。 (3) 广告。广告的主题应尽量体现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 维护老人的自尊。同时广告要抓住老年消费者的心理特点。老年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 形成了各种心理定势。因此, 他们对新产品和新品牌每每持怀疑态度, 而偏好于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店”的产品。他们还偏好于按自己的经验办事, 广告宣传想对他们产生影响难度很大。但广告只要侧重于宣传以传统方式制作, 就能与老年心理相符, 从而引起老年人的兴趣。

党执政第一要务 篇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变化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有其客观规律的。而客观规律又是由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构成的。从社会规律的存在范围、所要求的条件与具体作用来看,普遍规律是对人类社会全部历史过程及所有国家都起作用的规律,特殊规律则是对人类社会某些阶段和一定国家起作用的规律。

作为当代社会主义中国,既要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要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特殊规律。 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还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贯穿其中最基本、最本质、最核心的是“发展”。人类社会是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发展的涵义,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与转化。它既指经济发展,还包括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内容,也就是社会整体、协调、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第一要务”,是相对于其他各种要务而言的。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表明在我们党所面临的各种繁重任务中,处于首要地位和中心任务的是发展问题。

正是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间这种内在的有机统一出发,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本质揭示,是历史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战胜种种风险和经受住各种考验的迫切需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途径。

课堂引领——校长的第一要务 篇5

一、磨课引领:打造校本文化, 提高课堂预设能力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校长领导教师, 先得领导好教师的备课。关于备课, 只要是教师, 都知道它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实中, 备课环节往往是最薄弱的地方, 是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软肋。一方面, 从教师角度来分析, 课是要上的, 作业是要改的, 学生是要管理的,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工作, 似乎无从减轻。可是投入到备课上的时间与精力好像可多可少, 无法考查。另一方面, 随着规模办学的兴起, 同一年级班级数的扩张, 备课在有些学校也成了简单的工业化分工与操作, 打着“合作与集体备课”的旗号, 备课省事为一人只需备一课或一单元。备课弱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而, 充分调研学校教师备课, 成了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本质要求。校长如何引领呢?

一是要引领教师在个体备课上舍得投入。这既需要思想的引领, 更需要制度的保证。校长要智慧打造学校的备课文化, 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必要的整合, 从“有效与经济”的角度出发, 减轻作业负担, 减少无效活动, 让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对各科教材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对个体教学进行独特的预设。同时, 学校还应不断丰富备课的形式, 针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备课要求, 针对不同的学期提出新的举措, 尤其要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建立好各科备课的检查、考核、反馈机制, 让“三级课程”校本化、教师化, 让教师备课时代化、学生化、个性化。

二是要搭建真正的集体备课、合作研讨的平台。课堂上精彩的生成源自课前精心的预设。精心的预设, 离不开团队的“磨课”。校长要加强对“磨课”的领导, 将集体备课和合作研讨常态化、制度化。形式上可以是网络研讨、专题研讨、活动研讨、校内研讨、校际研讨;内容上可以是同课异构、异课同构;重点要围绕两个问题:“教什么”与“怎么教”, 特别是“教什么”的研讨。校长及其管理团队不但要在时间上、要求上、领导上充分保证, 还要亲自参与到集体备课、合作研讨中来, 引领教师共同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课程, 同时还要关注研讨机制的运行效率, 从而让教学的预设更加丰富些, 更加校本些, 更加有效些。

三是要让备课文化影响每一门学科、每一位教师。校长要关注每一门学科的建设, 特别是传统理念下“小学科”的备课研讨。

二、课堂引领:打造生命文化, 提高课堂生成能力

课堂是师生生命的一段历程, 是师生学校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有了高质量的预设, 不一定就有精彩的生成, 还需要教师高水平的施教与智慧的引导。校长要从提升师生生命品质的高度来引领课堂、关注课堂, 打造校本课堂文化, 让每一个生命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让每一个生命都有所发展。具体可这样去做:

一是要立足课堂, 主动实践。校长要对课堂有科学的引领, 首先必须立足课堂, 亲自上课, 参与课堂实践。对课堂有了深入的把握, 指挥才能行之有效。校长要有研究者、引领者的角色意识,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实施方案, 明确课程观念, 把握学科教学的主旨和精神,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动贯彻与落实。通过上课, 从自己教学实践的微观层面出发, 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策略的实施等才能拥有清晰的感性认识。有了感性认识才能深刻理解和正确解读课堂教学的理念和要求, 引领教师时才会符合校情, 才容易得到教师的认同。只有这样, 引领课堂才会与时俱进、得心应手;观课指导才会对症下药, 深入有效。

二是要深入课堂, 观课引领。校长观课, 既关注教师的教, 也关注学生的学, 还关注师生双边活动的开展。校长观课, 一方面要听得出名堂, 讲得出道道;另一方面, 校长观课, 不能仅限于本学科, 还需要面向所有学科, 面向每一个教师。因此, 这就要求校长平时要加强新课程理念学习, 关注各个学科的动态变化和有关信息, 尤其是对传统的教法学法与现代的教法学法的差异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从而在观课评课时可以胸有成竹地坦诚自己的观点, 为教师改善教学行为提供正确的指导。

三是要跳出课堂, 综合用力。首先校长要跳出课堂抓课堂, 对课堂的领导不能就课堂论课堂, 要在课堂之外, 加强校本培训, 强化教师的师德修养, 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其次要跳出教师抓课堂, 从学生的视野来研究课堂, 提升课堂, 激活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次要跳出考试抓课堂。不能考什么, 教什么, 抓什么。要树立科学的课程观,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让每一门课都精彩, 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洗课引领:打造反思文化, 提高课后升华能力

课堂实践完成之后, 也就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之后,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还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一是要强化“洗课”引领, 引导教师进行认真反思。课堂教学完成后, 要及时引导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清洗”:哪些环节是有效的、成功的、到位的, 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以发扬;哪些环节是无效的、非学科的, 是“种了别人的田, 荒了自己的园”的, 今后的教学中是必须要加以摒弃的;哪些环节是不够到位的、有缺陷的, 今后的教学中是必须要加以改进的。显然, 这样的“洗课”要求, 仅靠教师个体的自觉, 效果是有限的, 也是不能长久的。这就需要同伴的互助, 校长的引领, 更需要制度的规范。

二是要注重教学反馈, 关注学生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成功与否, 关键在学生的发展。因而, 需要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与目标达成反馈渠道。教学后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观察与评价不容忽视, 同时还应根据评价的结果引导教师进行必要的学习。

工作要务 篇6

那么, 作为教育工作者, 要使儿童的个性品质和智能在入学初期就得到健康、有效、踏实的发展, 笔者认为要开好两个培训会, 一是家长培训会, 二是教师培训会。前不久, 我国由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公室等七个部门联合编制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 (2011—2015年) 》的正式印发, 以及新疆克拉玛依市历经4年实施的“和谐家庭教育工程”的成功探索, 充分证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一位外国学者走了19个国家研究教育孩子的最佳途径, 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表明教育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密切的家校关系。另外, 家长是孩子入学前期个性品质和智能发展的主宰, 永远扮演着孩子的家庭教师的角色, 是影响孩子一生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人物。很多家长没有学过教育的相关知识, 所以召开家长培训会是必要的。教师虽有教育经验, 但小学幼儿园衔接的相关知识技能以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也是需要再学习才能提高和有效实施的。通过两个培训会, 让家长和教师充分认识到孩子在这个时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因势利导引导孩子, 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一、家长培训要点

1. 家长要学会投资

如果入学前家长没有关注过孩子的教育问题, 那么从孩子入学后, 就要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 共同进步。家长应多看些儿童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的书籍, 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儿童的方式方法;看些孩子喜欢看的儿童书籍, 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 创设与孩子交流的话题;听些教育讲座, 订购一些教育书刊, 增长教育交流能力, 帮助孩子成长。人们常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 家长的育儿起跑线比孩子更重要。另外, 对孩子的投资, 家长不但要花在增长孩子的知识技能上, 还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爱好, 如孩子喜欢画画、舞蹈、表演、动手操作、实践观察类的项目,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适当选择特长培养, 并引导孩子上好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课程, 以此入手引起他们对学校课程的兴趣。

2. 家长要懂得沟通

学生入学以后, 施教的主体是学校。而学校的教育要得到社会和家庭的积极支持。家长与教师勤沟通可以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学习动态, 有经验的家长可以主动调整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心态;缺少教育方法不自信的家长, 还可以通过沟通在教师那里讨教一些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后再施教, 配合学校教师更好地完成对孩子的教育任务。如果三者各一套, 互相矛盾, 互相抵消, 学校教育就很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 要求家长常与孩子的老师沟通, 与教师形成合力, 研究学生个体特征, 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方法, 让孩子处处受到积极的良好的统一的影响, 得到健康的发展。

3. 家长要永做绿叶

让自己永远是孩子的绿叶, 鼓励孩子上进, 引导孩子创新。卡尔威特和他的妻子在培养小卡尔时, 就十分重视在实践中引导孩子创造性思维。比如, 讲一段故事, 到高潮阶段, 就让孩子猜测, 下面应是怎样的情节, 猜对了, 表扬孩子聪明;猜错了, 鼓励孩子比作者有创意, 妈妈都想不出这样的情节———正是他们的适时鼓励, 致使出生时还是个智力残缺的孩子, 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称为神童。孩子的心理是积极的, 但也是脆弱的, 是经不起打击的。家长应以赞许的、鼓励的、超越自我的态度激励孩子, 才能使他不断进步, 开发他们的创造力。《被孩子教诲》一书, 告诉我们,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家长与孩子教学相长, 孩子的智慧很多时候是成年人始料不及的。只是他们所欠缺的是系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罢了。他们在漫不经心地涂鸦时、无所顾忌地玩耍时呈现的是儿童的智慧。家长要适时赞赏, 让孩子自然地认为他样样都能超过父母, 能创造出更多的惊喜。

二、教师培训要点

1. 让学生诚信做人

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 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一旦知道你是谁, 你与谁有关, 你就应该知道你该做什么, 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这是教孩子做事的最直接的办法。在家里, 是孩子, 百善孝为先, 要孝顺父母;在学校, 是学生, 尊重老师, 友爱同学;作为社会一成员, 要懂得帮助邻里和他人。这是孩子最应该做的。在这个过程中, 让孩子学会交往, 养成尊重别人的思想。交往的基础是诚信, 交往的深层就是担当, 首先学会做人做事, 才能成功与人交往。

2. 帮助学生确立目标

成功从选择目标开始。入学初期, 帮孩子确立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很重要。而这时的目标往往是他所熟悉的、具体的、表象的人或事, 教师可以此鼓励孩子进步。一是随时为自己鼓掌。实现目标的过程是漫长的, 应该让学生知道, 只要有进步, 要不断地为自己叫好, 还要喊出来, 为自己鼓劲, 这是学生确立目标的重要方式。二是耐力是成功的智慧。半途而废是达不到目标的, 只有坚持才有可能实现。在目标确立后, 学生就要学会坚持。

3. 让学生热忱执着

(1) 热爱学校。感性是这一时期孩子的重要心理特征。学校是孩子们汲取营养赖以生活学习的重要环境。一个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 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刚入校孩子能否很快进入学生的角色。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新生爱上学校的助推器。那么, 新生入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参观学校, 介绍亮点, 熟悉环境。宣传学校理念、校规等, 让孩子从表象上喜欢学校, 这是孩子起好步的基点。再让新生从感性上喜欢老师和同学, 因为他们也是学校的一部分, 母性的温柔、漂亮的着装、不厌其烦的对答将是他们爱上老师的理由。

(2) 保持童心。孩童时代, 对一切事物都很好奇, 什么事都喜欢问, 而聪明的孩子往往不断地向大人提出奇怪的问题。这颗好奇心正是孩子学习进取的表现。孩子的学习是积极的、自觉地、感兴趣的, 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孩子提问, 或指点迷津, 或者和孩子一起通过实践得出结论, 帮助孩子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创造力。

(3) 习惯训练。态度决定一切, 习惯成就未来。坏习惯一旦养成了很难改正, 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入学伊始, 学生就应建立起自己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时间观念。学生的入校一日常规的训练要从报到时日起严格训练, 而且细致入微, 如孩子坐姿、握笔方法、书写顺序等技能的训练, 孩子整理书桌、清扫班级、出入教室的规矩的训练, 孩子待人接物、公共场合礼节的训练等。

(4) 能力训练。汉语拼音的教学要将语感和模仿能力的训练作为首要任务。孩子学前主要通过视听知觉收集信息, 以形象思维为主接受新知。进入小学后, 教师应逐渐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空间感和逻辑推理能力, 从形象思维过渡到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上来, 以提升孩子的观察力、倾听能力和思考能力。

工作要务 篇7

但是笔者认为, 要在看重实物财产保护的同时, 我们是否更应该重视知识产权类无形财产的保护呢?笔者的观点是:在一定程度上, 这类无形资产的保护比实物类的财产保护更重要。此次颁布产权保护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成本, 降低维权成本, 从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 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

但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现实却是不容乐观。新乡某企业2010年开始投入近亿元研制新能源材料——锂电隔膜, 在中国科学院的协助下经过五年的努力, 终于国内首家成功研制出了新能源动力电池用干法隔膜生产工艺与技术, 并把配方及工艺技术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随着生产工艺技术掌控的成熟, 电池企业的订单纷至沓来, 三年时间就全部收回成本。但没想到掌管技术配方的工程师经不起金钱的诱惑, 将高度机密的配方工艺泄露给他人。于是乎, 国内同类的隔膜生产企业纷纷建立, 产品经过近几年激烈的杀价, 本是高技术含量的朝阳行业一片狼藉, 利润空间全部被压缩。该工程师最终由于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 没收违法所得, 但企业上亿元的损失和丢失的市场则难以弥补。

务“实”则稳, 但务“虚”则更强。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对产权保护的《意见》出台, 对大家的利益保护也算有了“尚方宝剑”, 笔者认为要真正让这务“虚”落地生根, 就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和创业活力的独特作用, 建立与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相协调的损害赔偿机制, 提高损害赔偿计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工作要务 篇8

从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为什么在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 国家富裕了, 蛋糕越做越大, 政府要更关注民生问题?

1.1 社会发展中的民生现状迫切需要政府改善。

这里从基础民生领域来讲。教育:在现代社会中, 教育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入场券, 是提高人未来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基本途径。教育公平属于机会公平, 属于最基本的公平范畴。就业方面:2011年民政部白皮书中失业率是9.2%。还有影响社会民生问题的其他因素, 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 不利于党在新的形式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 政府必须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上大做文章。

1.2 维护政治稳定的需要。

我国在经历了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 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改革成果巨大但也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一个是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公正性问题。改革已经不能像初期那样使社会每个人都获利, 反而有时是此消彼长。其次, 改革激发了人们追求利益的欲望, 这是合理的, 但是政府对于如何实现民众的利益诉求并没有相配套的制度措施, 二者的矛盾冲突势必影响到社会稳定, 而一个危机四伏的社会不可能带来长久的政治稳定。

1.3 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的需要———从权威主义行政方式到服务行政。

中国的现代化是依靠强大的国家启动和维护, 政府要在社会稳定的同时, 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聚集资源进行现代化建设, 特别是要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威来加速市场化改革, 这样就形成了权威主义的政府行政方式。但在国家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的行政方式已经不适合利益分化的时代, 权威不能有效缓解社会矛盾, 实现社会整合, 只会增加新的不稳定因素, 权威主义的政府职能模式必须改革。这时就需要政府调整治理方式, 而从民生问题人手无疑是我们能找到的一个最优方案。一方面, 这有益于老百姓实现利益表达, 释放社会压力, 增加政府的合法性资源;另一方面政府从百姓的角度出发关注民生问题, 能优化供给结构, 提高供给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的职能重心从单纯的经济建设转移到了关注社会公共性问题, 政府职能自然转变。

1.4 现代化背景下国家与社会关系深刻变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 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社会中不同利益冲突的结果。这就决定了社会高于国家、人民群众高于统治者的历史地位, 所以马克思所预见的无产阶级政府是在人民控制之下的服务型政府, 人民是权力的来源, 政府必须根据人民需要履行职责, 为人民服务。因此政府就必须把人民群众关心、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实现好, 解决好。而民生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 政府必须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民生的理念和价值

2.1 体现了我党的执政理念和宗旨。

我们政府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改变了过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的工作思路, 政府在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其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 这个利益问题就是民生问题。

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的宗旨, 是中国唯一的、长期执政的党, 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不是由于党派竞争的压力, 而是来自立党为公的先进性, 执政党只有把民生问题放在战略高度, 实实在在为人民排忧解难, 执政为民的宗旨才能真正落实。

2.2 维护了公民权利。

“权利”即国家对公民所保证的权利, 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公民的利益实现程度, 这个利益就是民生问题。我国改革开放的革命性意义就在于把承认和发展人们的利益作为思考问题的基点, 正是在这个基点之上, 才有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利益促生了人们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 大大提高了人们维护和发展自己利益的自觉性,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同时, 市场经济促进了利益分化, 也就使各种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 并且变得比过去要尖锐得多。面对这些矛盾和利益诉求, 执政党必须去关注和解决。近年来, 党和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充分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价值追求。

2.3 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民生问题实际是与困难群体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而公平应该具有普惠性, 应该让绝大多数人感受到。但是, 在多年的改革开放后, 中国已经从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成为世界上最不公平的社会之一, 不仅收入和财富不平等, 而且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也不平等, 这迫使人们深刻思考“公平正义”问题。我国政府高度关注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群体的利益需求, 力图实现分配正义, 缩小贫富差距。我国政府对教育、三农、就业等民生问题关注的受益对象就是社会中的农民、城市贫民、农民工等新贫困阶层这样的弱势群体。

3 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挑战及对策

今年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增加投入, 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来关注民生问题, 毫无疑问, 这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民生环境。

3.1 挑战。

社会民生需求与政府供给的矛盾。首先是民生需求与政府财政能力的矛盾。随着人民民生需求的增多、水平的提高, 政府的财政投入将受到重大考验。其次是不均衡的民生需求与政府均衡供给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是多样的、不同层次的, 而目前的国情决定了政府只能从基础方面人手。这样就出现了如何解决非弱势群体民生需求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解决不好同样影响着社会稳定。另一方面, 政府推行统一的民生政策, 能否适应全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值得我们追踪调查。

3.2 对策。加大政府对基础民生的投入, 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公共供给等。我认为我国政府应对民生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建立解决民生问题的公共治理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主体。

政府———因为民生问题是一个公共性问题, 解决社会的公共性问题是政府的天然职责。政府目前要解决的应是基本的、低水平的、普遍的民生问题。

非政府组织———这类组织具有非营利性, 可发挥其参与提供半公共物品, 如水、电、道路、社区服务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 就已经显示出政府对这类组织的承认和鼓励。

市场———提供高端的消费品, 因为民生需求是多层次的, 对于非基础需求民众可以通过市场获得。

转变政府职能, 使之尽快履行公共服务者的职能。民生问题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体现, 应该积极建立政府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模式,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政府不仅要加大对公共领域的财政投入, 还要从政策、制度、职能方式、公务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此外, 还应严格规范政府行为, 防止政府一些部门与民争利, 防止利于民生的政策走样变形。

工作要务 篇9

“慕课”起源于美国。所谓“慕课” (MOOC) , 顾名思义, “M”代表Massive (大规模) , 与传统课程不同, 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 最多达16万人 ;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 (开放) , 以兴趣导向, 凡是想学习的, 只需一个邮箱, 就可注册参与 ;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 (在线) , 学习在网上完成, 不受时空限制 ;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 就是课程的意思。

“慕课”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 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 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多家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 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 前两个已经进入中国。

“慕课”是一种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慕课”对于课堂的翻转, 其实是着眼于人的发展。学生在线学习的微课视频是基础的课程, 而在校的时间则是合作探究, 解决疑难, 提升能力。这种致力于人的发展的课程模式所倡导的理念, 和著名的心理学家弗雷伯格教授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弗雷伯格教授的“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是提升学生多元智能最核心的理念。这个“人”不仅仅指的是学生, 还应该指的是教师。“以人为中心”的课堂, 是有选择的课堂, 其关怀的情感、合作的意识、参与的行为和团队的支持,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内驱力, 让人的责任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这样, 人的多元智能就会得以互补, 人的智慧和能力就会大大提升。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首倡以活动为载体, 以合作互动为形式的课堂形态, 建立多元评价的机制, 尝试多元评价的方法, 让人成为课堂生命力的中心元素。让人得到更好的发展, 让学生的公民意识逐步形成。

那么, 翻转课堂翻转的是什么?笔者认为它应该是教育理念的翻转、教学观念的翻转、教学方法的翻转、学习和评价的翻转。而这些翻转的核心在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没有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一切成空。为此, 我们提出——聚焦教师成长 :校本研修的第一要务。

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四化”工程

(一) 教师培训分层化

教师分层化培训的原则是 :青年教师重在教学常规的入门, 要对教育充满理想, 充满热情, 有带头工作的干劲 ;中年教师重在教育理念上的创新、教育理论上的吸纳, 工作中多创业绩 ;老年教师重在教育经验上的总结, 教育理论上的创造和建树, 在工作作风上带好头。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六个一”入职新教师培训很宁波市受教育局和兄弟学校的青睐。即一次入职宣誓、一学期职能部门的见习、一封给入职教师的信、一本送给入职教师的书、一个入职教师自己的三年规划、一份一年后教师发展指导任务书等。

我们的教师分层培训规划是 : 以校本培训为抓手, 积极开展“八训”活动, 分层分类, 提升素质。

1. 水平测试 :每学年在第一学期师德培训期间举办一次, 六年教龄以下的青年教师参与 ;题型和难度与高考试题一致。

2. 技能培训 :每学年举行一次, 由新教师、青年教师及自愿者参与 ;内容包括语言表达 (普通话、英语口语) 、写字 (钢笔字书写、粉笔字书写、电脑文字录入) 、画图 (简笔画、素描、画场地、画地图) 、板书设计、课件制作、几何画板、实验操作、电子白板运用、一对一电子书包的运用等。

3. 主题发言 :在教研活动 (送教下乡、开放周、组公开课、主题教研) 中进行, 执行者为名优教师, 由参与活动的成员进行评价。

4. 学术讲座 :学术讲座为区名师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由教师、学生和专家进行打分评价。

5. 说课培训 :每学年举行一次, 职称晋级、荣誉评比对象及自愿者 ;比赛前1.5小时开始准备说课内容, 独立备课, 每人15~19分钟用时。

6. 试课培训 :每学年举行一次, 职称晋级、荣誉评比对象及自愿者 ;比赛前1.5小时开始准备说课内容, 独立备课, 每人15~19分钟用时。

7. 评课培训 :每学年举行一次, 观看录像课或现场观摩课例 ;现场评课稿撰写评比或现场演讲式评比, 准备30分钟, 评析10分钟。

8. 教育论坛 :每学年举行一次, 在教科研大会期间举办, 新教师、青年教师进行主题演讲, 老教师学术交流与探讨, 名师举行学术讲座活动。

教师成长影响最直接的“场”就是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室等。所以要想促进教师思考, 促进教师成长, 课题研究校本化是提升教师现场学习力的最好方式。

我们的举措是青蓝工程+立人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是指新老教师的结对, 立人名师工作室是学校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的老师担纲组建, 学校出台考核办法。

(二) 教师论坛系列化

利用教育论坛, 提炼教师的经验, 是促进教师反思、促进教师成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 我们的教师校本培训对此分专题、分系列进行论坛活动。我们举办过的论坛主题有小班化教育论坛、守护良心教育论坛、生本课堂变革论坛、教研组“理念·方法”论坛、任务型生本课堂任务单制作论坛、“爱读”联盟读书论坛。每一论坛我们也会再往下切分体系或者主题。例如“爱读”联盟读书论坛我们分了三次举办, 一是工作态度论坛, 读《做最好的自己》《你为谁工作》;二是工作方法论坛, 读《第56号教室奇迹》《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三是工作个性论坛, “2012,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演讲。例如我们的任务型生本课堂论坛, 我们分成三个年级, 不同主题, 聚焦学生的“学为中心”。2013年度我们确立年度校本研训的主题是“任务型生本课堂的行动研究”, 以此组织三次论坛。一是任务型生本课堂任务单的编制、使用和管理 (七年级) ;二是任务型生本课堂教师角色的转变 (八年级) ;三是任务型生本课堂小组互动学习的引领和学习成绩的提升 (九年级) 等。

(三) 课题研究校本化

教师成长有一个“场效应”, 而对于教师成长影响最直接的“场”就是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室等。所以要想促进教师思考, 促进教师成长, 课题研究校本化是提升教师现场学习力的最好方式。

我们每天的课堂就是我们自己的教学现场, 能否把自己的教学现场作为学习反思的对象, 让教学日日滋养着我们。其他教学同行的公开课、观摩课的课堂也是我们的学习现场, 能否从同行的身上汲取优点, 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克服它。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就是我们日常教研活动的现场, 是否每次都能积极参加, 踊跃互动, 是否清晰地梳理出每次的活动带给我们的收获。聆听专家的讲座和报告, 也是我们的学习现场, 我们是否消化了专家的精神, 用于自己的教学行动。

学校推行的课堂改革就是基于小班化情境下的任务型生本课堂的改革, 因此我们确立的校本培训方案就是“任务型生本课堂的行动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行动研究 :一是任务型生本课堂课堂任务单的编制、使用和管理 ;二是任务型生本课堂教师角色的转变 ;三是任务型生本课堂中小组互动学习的引领和学习成绩的提升。

我们在学校老师申报立项的两个区级课题和两个市级课题开题时提出要求, 要求课题责任人将自己的课题研究和学校的任务型生本课堂实践结合起来, 中期检查时, 重点从这个角度做好总结, 课题研究的落点在我们的任务型生本课堂。

(四) 读书活动常态化

新教育的创始人朱永新教授说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因此, 没有阅读的学校, 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为了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常态, 我们成立了“爱读”教师联盟, 在教师的爱读、悦读和思读上下功夫。

1. 爱读——让老师喜爱读书。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说 :“没有爱的阅读, 没有敬重的知识, 没有心的教养, 是戕害心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喜欢上读书, 才是真阅读, 爱上读书, 才会有收获。

其一是榜样引领, 让在读书上有作为的教师现身说法。在最近举办的“爱读”教师联盟成立仪式上, 我们就邀请了爱读书的教师作了题为《教师应成为真正的读者》的讲座。其二是制度激励。只要加入“爱读”教师联盟的青年教师, 每年可以报销四部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教育教学专著费用。读书心得每被转引二篇或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学校奖励购书二本, 以此类推。学校根据条件, 每学年组织“爱读”教师联盟会员去外校考察学习他人的读书经验, 或者每学年邀请一位读书名家作为学术外援来校作讲座, 指导会员的读书写作。“爱读”教师联盟每学年根据会员的阅读及写作情况, 评选星级“爱读”会员, 颁发证书、奖品。星级会员实行逐级奖励制度, 读书越多, 级别越高, 激励力度越大。

2. 悦读——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精神享受。托马斯说过 :“我到处寻找幸福, 但是除了带一本小小的书, 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阅读, 其他什么也找不到了。”如何让师生体会读书是一种精神愉悦, 诗意幸福地栖居在诗书里, 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美妙的思想分享。学校定期开展“立人之声”读书论坛, 让更多的人分享读书人的思想。例如学校举办了以“做更好的自我”为主题的立人之声读书论坛。论坛的教师围绕校长推荐、赠发的《做最好的自己》《人性的弱点》《没有理由不成功》等, 把自己所读书籍中的最精彩的篇章、感悟最深的片段和最精辟理念提炼出来, 和大家分享。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3. 思读——让教师在困惑时读书, 在读书中思考。发现问题是责任, 承认问题是勇气, 解决问题是智慧。我们的智慧从哪里来, 只能读书。一是让我们的教师“带着问题读”。例如我们的小班化教学怎么实施, 我们目前推进的任务型生本课堂课改, 如何有效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思考, 到教育经典中去探索答案 ;二是我们要求教师“跟着书籍走”, 也就是读到的东西应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实践和班主任工作中去。如果只读书而不实践, 只能是纸上谈兵, 正所谓“教不研则浅, 研不教则枯”。

摘要:校本研修的第一要务是聚焦教师成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于教师培训的分层化, 教育论坛的系列化, 课题研究校本化, 读书活动常态化。只有这样, 方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实现教师教育理念的翻转、教学观念的翻转、教学方法的翻转、学习和评价的翻转, 更好地为课改服务。

上一篇:大黄素和大黄酚下一篇: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