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机械

2024-07-19

轻工机械(共12篇)

轻工机械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在轻工机械生产中使用绿色设计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所谓绿色设计是一种新型的环保设计方法, 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实现绿色产品的生产。自从实现了轻工机械的绿色设计以后, 我们突破了该领域单向性不可逆的形式。文章主要阐述了关于轻工机械设计的相关内容,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绿色设计,轻工机械,机械设计研发,绿色产品

绿色设计主要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设计潮流, 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渴求, 也反映出人们对环境破坏的反思, 而且还能够体现出社会道德的发展。在轻工机械生产中使用绿色设计, 不仅能够促进轻工机械生产的发展, 还能够为国家建设资源型社会贡献力量。

1 关于绿色设计的概述

1.1 绿色设计的含义

绿色设计 (生态设计、环境设计) 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 要充分的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在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 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 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减到最小, 使得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1.2 绿色设计的特点

1.2.1 设计目标特征。

绿色设计的设计目标除了要考虑产品的功能、性能、质量、成本等因素, 还要考虑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之后对环境的影响, 运用环境评价准则约束制造、装配、拆卸、回收等设计过程, 使之拥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1.2.2 设计方法特征。

绿色设计的方法中除了传统常规的设计方法之外, 还有模块设计、可回收设计、拆卸设计等创新型的设计方法。

1.2.3 设计程序特征。

绿色设计的程序是系统化的并行闭环设计, 包括环境规章评价、环境污染鉴别、环境问题的提出、较少污染、满足用户要求的替代方案、替代方案的技术和商业评估等。

2 绿色设计的方法和关键技术

2.1 绿色设计的方法

2.1.1 并行工程设计。

并行工程设计就是充分利用并行工程的技术, 全面考虑产品在绿色设计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因素, 在设计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与反馈, 从而实现绿色设计的最终目标。

2.1.2 生命周期设计。

生命周期设计 (生态设计) 是从产品性能、环境保护、经济可行性的角度, 考虑产品开发全生命周期 (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的提取、产品的制造、包装、销售和使用、用后的回收与处置全过程) 的污染预防要求, 多级使用资源与能源, 以降低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确保满足产品的绿色属性要求。

2.1.3 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是指将产品的某些要素组合在一起, 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子系统, 将这个子系统作为通用性的模块与其他产品要素进行多种组合, 构成新的系统, 产生多种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的系列产品。

2.2 绿色设计的关键技术

2.2.1 绿色产品的结构设计。

科学的结构设计能够使轻工机械产品质量更好, 所以我们除了要考虑产品的基本功能, 还应该考虑产品结构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尽可能实现易回收性、易拆卸性等方面。在产品的拆卸过程中, 应该采用容易拆卸的连接方法, 这样能够更加方便对产品的回收利用, 回收式实现废物利用的基本途径。我们应该具体的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品的拆卸方法;二是不断完善拆卸的指标体系;三是零部件的分类编码和系统识别。

2.2.2 绿色产品的材料选择。

生产原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绿色产品的生产质量。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材料选择方面的管理, 首先应该区分有害材料和无害材料, 而且要分别存放, 然后对于已经达到使用期限的产品应该对能回收部分进行利用, 对于不能回收的部分应该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降解, 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为了减少生产对环境的破坏, 我们应该积极地创新可降解材料, 开发使用天然材料。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应该遵循几个原则, 一是材料是否对环境能造成影响;二是材料是否符合经济性原则;三是材料和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

2.2.3 绿色产品的工艺程序。

绿色产品的生产需要遵照一定的工艺程序。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应该重视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合理利用, 进而实现生产过程的零排放, 实现清洁生产。

2.2.4 绿色产品的资源性能。

在进行轻工机械生产时应该考虑产品对资源的影响。一方面, 不同的轻工机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 所以在设计的时候, 我们应该根据产品自身的特点, 找到和环境相适应的最佳生产方法。例如生产冰箱的时候, 不应该使用制冷剂, 尽量减少磷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对环境有影响的物质, 减少噪音的产生;另一方面, 我们应该研究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量, 这样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化分配。

2.2.5 绿色产品的环境成本。

轻工机械中的绿色设计所要进行的环境成本与社会成本的评估包括: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废弃物的回收成本、人体健康受到损坏的医疗成本。

2.2.6 绿色产品的数据库建立。

在绿色设计的整个过程中, 要注意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其包括材料的性能数据、能源利用利用和环境负荷数据、量化评级标准、计算机辅助工具等。

3 绿色设计技术在轻工机械中的发展前景

3.1 提升轻工机械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实力

所谓的绿色设计就是在保证产品生产质量、功能满足相关规定的技术上, 利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 进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使用绿色设计能够很大程度上实现对产品的回收再利用, 使环境不受污染, 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保证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

3.2 减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与压力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 建立资源型社会的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新目标。当前有很多轻工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我们必须对这些企业使用绿色设计。如果不采用这种技术, 就有可能导致这些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甚至被社会所淘汰, 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秩序。所以, 在轻工机械生产中使用绿色设计, 能够实现清洁生产, 进而创造一个健康、高效的生产环境。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在轻工机械生产中应用绿色设计, 不仅能够创新企业的生产工艺, 提高产品质量, 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为轻工机械企业的健康生产注入活力, 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轻工机械设计中广泛应用绿色设计, 这不仅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当前的人们已经认识到绿色产品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表现。对于生产企业来说, 在轻工机械生产中使用绿色设计, 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还能够降低噪声污染,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谢继红, 张秀锦.轻工机械的绿色设计分析[J].轻工机械, 2008, (2) .

[2]丁涛, 王芳.面向机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并行式绿色设计研究[J].轻工机械, 2009, (1) .

[3]刘光复, 刘学平, 刘志峰.绿色设计的体系结构及实施策略[J].中国机械工程, 2009, (9) .

[4]苏纯, 陈志伟.绿色设计在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8, (7) .

[5]梁向阳.机械产品绿色设计思想[J].科技致富向导, 2009, (4) .

轻工机械 篇2

《机械知识》并非机械地讲授知识-论《机械知识》的课程教学

<机械知识>课程涉及面较广、内容分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照本宣科、机械地讲授书本知识,而必须精通有关机械方面的知识,把握好教材的知识点,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讲好这门课.

作 者:付冬嫣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技工学校,广东,佛山,5281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7)分类号:G71关键词:《机械知识》 课程教学 方法

论机械基础教学怎样不“机械” 篇3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模块式教学

机械类专业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而职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而且缺乏实践经验,如果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则学生会感到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和不易理解,从而也不会取得很好的課堂效果。此外,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理论课和实习课两部分,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不能有机结合,造成学生在学习中的脱节现象,上理论课缺乏实践的验证,上实习课又缺乏理论的支撑,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那么,怎样在机械专业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本人在这里谈谈几点体会。

一、启发引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想学、乐学,学有所得。机械专业的课程既来源于实践又直接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如可以利用洗衣机讲解带传动的应用,为什么脱水的衣服会贴在滚筒壁,那是因为圆周运动的物体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所以带传动的带速不能过高,否则离心力会降低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从而导致带传动传动能力的降低。又比如可利用自行车讲解链传动的组成,以及滚子链的结构,此外,还可以利用学生骑自行车的体会讲解内啮合棘轮的超越。再比如可以利用饮水机讲解凸轮机构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学中充分联系实践,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勤动手勤思考,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优化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机械专业通常的课程结构是:先文化基础课,再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践课往往分开教学,习惯于先理论学习,再安排技能训练。在理论学习时,由于缺少感性认识,学生只能对枯燥的书本知识死记硬背,难以深入理解,更不会举一反三,学生有了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理论教学也由此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到了实习课时,学生有了实践的机会,也有了学习的兴趣,可是之前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大多都忘了。甚至有的在上实践课时,还没有学过相应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实践时,缺少理论的支撑,也只能是知其表而不知其里。学生实践课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新的教学模式提倡模块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完理论,学生能够及时实践,这样,学生既能及时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动手动脑,锻炼综合技能。如学习齿轮变速机构时,我们可以结合学生车工实习时为什么车床主轴可以输出多种转速,还有为什么手动档汽车挂不同的档位可以输出不同转速,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从中学习到车床和汽车的变速机构之所以能够变速是因为改变了齿轮的啮合方式。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时,可以鼓励学生边学习边动手制作教具,在制作四杆机构的过程中,体会杆长和取不同的杆作为机架对四杆机构运动形式的影响。自行车在我们的生活中太常见了,通过学生骑车的感受可以体会内啮合棘轮的超越作用,还可以看到链传动的原理,还可以通过拆装链条,看到链传动的组成以及滚子链的结构。机械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少一些抽象,多一点直观,感觉到学习并不是那么难的事。

三、教学手段多元化,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课堂教学要生动活泼,多给学生说和做的机会,不能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除了上述的鼓励学生自制教具以及拆装设备之外,在讲解轴和轴承的结构和种类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实物讲解。在缺乏教具和设备的情况下,我们多采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辅助教学,一些机构的运动,如四杆机构、棘轮机构以及凸轮等机构的运动通过动态演示都可以清晰直观的表达从而容易被学生接受。这种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使课堂教学有了艺术感,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教学可以不拘泥于课堂,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进行现场参观教学。参观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实物,使教学活动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参观齿轮的加工,可以使学生了解切削法加工齿轮的过程,参观牛头刨床、插床等往复工作的机械,学生可以看到进刀时慢,退刀时快,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急回特性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和意义。

四、结束语

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作为教师,让我们在教学中多以实践验证理论,帮助我们的学生快乐学习从而热爱学习,找到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

参考文献

[1]程益良.机械加工实习.机械工业车版社,1990.

[2]唐梓荣,陆翠英,张常有.机械加工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1.④数据查询修改。

机械美学与古典机械 篇4

相对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称为“第一次机械时代”的钢铁机械风格, 20世纪末的机械建筑倾向或可称作为是“第二次机械时代”。这个世纪末的机械建筑与上个世纪末在机械的形式与表达内涵上, 有许多的异同与分歧点, 但其理论基础却更丰富与复杂。“第一次机械时代”主要是强调阳刚的钢铁意象与巨兽般庞大的机械力量, 呈现出一种构造单纯、材料忠实、庞大有力的机械美感;这些机械建筑没有光滑晶亮的金属表皮, 反倒显露出锈黑且头角峥嵘的机械结构体, 在机械钢材表皮上则是布满一颗颗的铆钉。在电影“海底两万里”中可以看见这种19世纪末、20世纪初机械时期所想象的潜水造型, 电影中那艘骨架显露、峥嵘可怖又满身柳钉的“鹦鹉螺旋”潜水艇, 正是表达了一个世纪之前人类所崇敬赞美的机械美学观。

二、机械对观念的影响

在美国五大湖区, 早年因为船运交通的便利, 成为发展重工业最好的地方。沿湖岸几个城市, 例如芝加哥、底特律、特里多、克里夫兰等城市, 都有极庞大的工业基础, 二次大战期间, 这些地区成为盟军制造车辆、飞机的兵工厂, 火车的运送量在这时也达到巅峰。但在战后, 这些地区因为航运的式微, 加上日本汽车的倾销, 都市便慢慢走下坡, 从此不再繁华, 却留下许多充满古典机械美学的文明遗产, 也使得新一代的建筑设计者可以在其中寻宝, 获得设计灵感。事实上, 的确有许多美国的新建造师们开始到这些老旧的工业都市去寻找古老庞大的机械, 并拍摄许多照片, 希望这些巨兽般的大型机械, 可以为新世纪的建筑带来启示。这些属于古典机械时期风格的钢铁机械建筑, 给予建筑师们的启示以及对建筑观念的思考, 主要表现于四方面:

1. 机械的废墟感

这些庞大的古典机械不像高科技的机械般, 终日闪亮晶光、一尘不染, 反而呈现出一种混乱、颓败的废墟感。而对于世纪末的建造师而言, 在这个混乱的社会中, 旧社会的道德感以及价值观已被摧毁, 传统的历史次序以及单一的建筑形式已无法解释这个分裂的世界。废墟般繁杂却带着内在次序力量的古典机械, 似乎能反映出这个混乱与毁灭的世界, 而成为世纪末反映人类文化表现的建筑风格。

2. 机械的周期性

机械虽然有其可变性与各种运动方式, 但它却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与周期性, 罗伯·麦克卡特在其《逃离旋转门》一文中曾指出, 最能代表机械性格的事物, 一个是修道院, 另一个是时钟, 因为它们都蕴含了机械周而复始且准确无误的严谨规律性格。

其实机械、人体与大自然三者是息息相关的, 大自然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在充满变幻中, 却有其规律性与韵律感, 例如每天的日出到日落, 潮汐的起起伏伏, 以及人体血液输送的压缩与放松, 都显示了上帝创造大自然时所放入的次序感与规律性, 而人类生活在其中, 也早已成为这种规律的一部分。如果想要找个模式来表达这种规律, 机器的动态表现可能是最好的思考对象。勒·柯布西耶在提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这句名言时, 早已体会在机器中的规律性格, 因此他认为建筑的机能与本质应该有机器般的和谐与统一的次序性。

火车的机械建筑随着时刻表运作, 也表达出这种规律的性格。沿着铁路与建筑的机械壳仓建筑, 配合着火车周期性的移动, 操作着壳物的装载、储存以及卸货;克里夫兰市中河谷的巨型火车升降铁桥也以火车时刻表为准, 按着固定时间上下移动铁桥。世纪末的新建造师们也曾以火车为建筑形态, 按着固定时程, 在一定的轨道上, 做周期性的水平移动, 这种取自古典机械中的奇妙构想, 或将使未来的都市幻化成一个活泼动态的机械建筑城市。

3. 机械的可拆解性

机械是由许多零件组构而成, 这些零件具有随时可以拆解、维修以及替换零件的特性。水泥厂与矿场火车装卸站建筑, 也具有机械的可拆卸性质。以水泥厂为例, 水泥厂与预拌混凝土车在某个特定时间内成为一个整体, 预拌混凝土车进入预拌厂机器下, 承装水泥, 然后离去, 在固定周期内回来, 填装, 再离去。基本上预拌混凝土车可以说是整个水泥厂机械建筑的可拆解、活动的部分;而铁路矿场装卸站建筑也具有与货运火车结合或分离的不同可能性, 当火车与矿场建筑结合时, 矿场便由建筑输向货柜火车, 等到满载后, 火车便与矿场建筑脱离分开;建筑物若具备可拆解活动的部分, 则对于多变的环境与社会文化将有更大的应变能力。

4. 动态的建筑观

建造师们在充满古典机械美的废墟中, 替建筑提出了一连串前所未有的质疑:我们的建筑是不是只能立定根基, 就固定原地, 再也不能移动?是不是只能有固定的形态, 建造后便永远不能改变?建筑可不可以是活动的?是不是可以随时间、气候, 改变建筑的形态与地点?建筑是不是可以成为一只活动的机械兽, 而不是一块死寂的墓碑?

现代的建筑形态几乎不可能使建筑因地形、气候、文化、光线、光源、构造, 以及人类使用等经常改变而变化, 若要真正反映出这些变化, 建筑必须有能力可以活动、调整、变化, 甚至操作改变建筑的元素, 而机械正好具备了这些条件。

在老旧工业都市里的古典重型机械中, 最具动态感的要算是火车工业中的吊具、桥梁等建筑。在芝加哥美国火车公司机车头保养修复站中的巨型火车铁桥———宾夕凡尼亚铁路大桥, 为了利于运河中游艇的出入, 整座桥梁以两岸的铁塔为凭依, 做垂直式的升降, 桥梁上方监控人员的小屋, 随着铁桥做垂直的上下运动。这栋古典机械建筑同时反映了火车交通以及船只流通的不同改变因子, 呈现出一种对环境反映极为敏锐的动态建筑模式。火车调度站中另一座巨型抬臂式火车桥梁, 庞大令人畏惧的钢铁形体后方, 有两个巨大如建筑物般的混凝土块体, 用来平衡铁桥的起降, 这类庞大的机械很容易使人在联想上将机械与建筑画上等号, 但以机械的动态来解释建筑物动态的可能性, 大概是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耶当年说“建筑是居住的机器”时所想象不到的。

三、结语

古典机械对建筑形式及机械美学观念的影响是长足的, 也衍生了其他领域对建筑形式的思考。上世纪60年代英国的图案学派便发想了“行走的都市”与“插座式”建筑等动态建筑概念, 而日本代谢论者则以珊瑚等生物为灵感, 产生如生物般会增加繁衍、减少死亡的建筑形态。古典机械对建筑形式的影响不是一时的, 基于古典机械形式下的机械美学观念, 也随着时间的荏苒、社会的变迁而渐进发展。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倾注对机械美学及建筑形式的思考。

摘要:机械美学对建筑设计风格有着强有力的影响, 20世纪末的建筑形式就已明显地传达出强烈机械性格倾向。存在于生活中的古典机械, 给予建筑师们的启示以及对既存的建筑观念所带来的颠覆性思考, 是值得深思的。古典机械也对机械美学观念发展有长远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机械美学,古典,机械,建筑形式

参考文献

[1]李清志.机械建筑——机械美学与建筑形式[M].台北:创兴出版社, 1998.

[2]王兴彬.浅析机械美学[J].教育观察, 2011 (6) .

[3]王兴彬, 杨林.机械美学原则对建筑的影响[J].科技展望, 2016 (7) .

[4]王兴彬.机械美学与建筑的关系溯源[J].理论前沿, 2014 (2) .

轻工机械 篇5

UDC 621.71∶744机 械 制 图.4:621.824轴 测 图GB 4458.3-84Mechanical drawings代替GB 128-74Axonometric drawings本标准规定了绘制轴测图的基本方法,

机械制图标准-机械制图--轴测图

轻工机械 篇6

关键词: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 课程现状分析 课程教学改革

《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一般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些常规机械设计和处理一些常规机械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于机械类和机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面专业课的学习及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能力。

笔者先后承担了我校多届学生的《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课程的理论教学任务,依据多年的教学体会及我校多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本人觉得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无论从教材还是教法上均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课程现状分析

1.教材没有反映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特色:中专目前所采用的《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教材,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何元庚主编的教材为例,其内容基本上与原来执行学历教育时一样,只是对部分难度较大的内容做了删减或选用,但仍以讲授纯理论知识为主,并讲究知识的完整性、连贯性,内容不仅单调、抽象、而且缺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部分,既没有考虑到目前中专生的素质,针对性也不强,更无实践、实训的内容。其他教材也大多如此。

2.教学方法落后,难以反映职教特色:由于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及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条件的限制,教学上仍不能跳出以老师讲读为中心的旧模式,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参与动手的时候少,感性认识较差,而在目前中专生这个年龄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与感性认识有关,因此这样既影响了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理解,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一般的、机械方面的技能训练。

3.教学要求与就业市场对中专生的要求脱节:目前就业市场上对中职生的需求基本是定位在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的岗位上,因此对他们直觉思维的要求要远大于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基本技能的要求要远大于理论知识要求,而按照教学大刚的要求却更注重于逻辑思维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动手能力不强,不仅难以达到企业对技工的要求,同时也由于他们本身素质所限,他们中的大部分也难以成为工程设计人员。

二、《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国家目前对职业教育中基础理论教学提出的要求,即: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针对上述弊端,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下面是本人所作的一些尝试,以供探讨。

1、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用人机制越来越完善,就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已被确定为生产第一线劳动者,这样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要完全由原来学历教育上转到提高劳动力素质教育上,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都要围绕培养既懂一定理论又能动手操作的“应用型人才”这一中心而进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劳动者。

2、针对目前中职生的现状,从培养合格劳动者的目标出发,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随着高校的扩招,高中办学的火爆,中职生源素质是越来越差,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照搬现行教材及大纲进行教学,很难达到一定的效果;因此在使用现行教材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尽量做到学以致用。对原理性的内容,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可以多讲“是什么”及“如何应用”并讲述应查什么工具书、查什么表,有条件的话还应辅以演示实验,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是什么”。例如,在讲述凸轮机构时可以通过实物或模型对凸轮的运动过程进行演示,进而分析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可以少讲以数学方程式表达其运动规律及运动方程的推导过程。

3、围绕培养合格劳动者的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实践、实训环节,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在讲授机械原理理论的同时,可以辅以机械方面的基本操作训练,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增加感性认识,职业技能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如在讲授齿轮啮合知识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不同类型齿轮的啮合装配,并让他们观察啮合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齿轮的啮合条件及啮合齿轮的尺寸关系,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装配钳工的技能训练。

4、采用先进的、尽可能直观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成直接参与者,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轻工机械 篇7

1 轻工机械产品存在的问题

轻工机械作为我国装备工业的组成部分,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经济水平。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被广泛应用, 使得产品整机系统更具复杂性, 零部件数量越来越多, 导致产品的故障问题与失效机理越来越复杂, 因此, 提升整机系统的可靠性必须提高零部件的可靠性水平, 而且在设计产品时要引入可靠性策略, 对产品的寿命要进行有效管理。目前我国轻工机械产品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1 设计开发过程缺乏足够的可靠性

大多数产品在开发时, 由于设计人员只关注产品的功能, 往往忽略了其可靠性与质量, 导致一些产品在后期研发过程中被淘汰, 给产品的开发带来一定的影响。

1.2 产品的甄别筛选工作不到位

由于设计方法不完善或产品未经严格的可靠性考核就直接出厂, 致使无法排除故障隐患, 有可能给用户带来财产损失, 严重的还会危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由于源头疏于管理, 还可能导致生产企业与用户之间产生诸多矛盾, 对企业和用户双方都会造成影响。

1.3 缺乏产品使用过程的可靠性数据

产品使用者和制造商之间缺少积极的沟通与联系, 造成重要信息无法相互反馈。由于制造商不重视产品使用情况相关数据的收集, 导致产品无法达到可靠性设计标准, 从而会直接降低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

2 轻工机械工业的可靠性管理标准分析

轻工机械生产的产品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食品、日化、电器、造纸、塑料加工等领域) , 其可靠性尤其重要。但是, 可靠性标准化工作开展的过早, 会造成电工电子业在元器件基础上的可靠性分析失去作用, 因此, 制定标准前需对相应的产品进行大量特性研究, 从而使电工电子行业在可靠性标准化工作、数据累积上都取得应有成果。机械和装备制造业有着一定的可靠性标准化基础, 目前, 部分标准中已精确界定了智能仪表与一般仪器仪表的可靠性, 如:JB/T 10390—2014《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可行性设计》、JB/T 50123—1999《仪器仪表现场工作可靠性、有效性、维修性数据收集指南》, 进一步说明可靠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但是许多产品在设计、分析以及预计方面更加注重可靠性管理标准, 相关的规范标准与应用指南都是以国标与国军标为主。总之, 无论是装备制造业还是轻工机械工业的可靠性标准化工作, 相比较而言存在很多缺失。

2.1 缺乏完善的标准体系

可靠性工作作为一套全寿命周期的系统工程, 主要由分配、设计、试验以及失效分析组成, 其中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使得产品的可靠性下降。

2.2 缺乏明确的标准化结构

机械与装备制造业缺乏标准化结构体系, 是突出“伞顶”的结构体系, 还是突出分类、发散的结构体系, 尚未确定。

2.3 缺乏可靠性数据积累

可靠性工作不仅体现在产品的设计上, 更应注重产品的实际应用, 以及应当符合可靠性标准。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在成本与产量上的减少, 使得产品难以运用大量的可靠性试验进行验证, 在实际应用中, 又缺少可靠性的数据积累, 给可靠性标准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4 设备智能化面临的难题

普通机械装备产品的可靠性预计, 都是按照比较完善的电工电子行业的可靠性标准进行的。对于新型智能化设备, 一些网络通讯部件、传感部件并未进行可靠性标准化预计, 面对这些智能设备, 如何制定可靠性标准是未来可靠性标准化工作中面临的难题。

3 轻工机械工业可靠性管理与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轻工机械产品一旦出现故障或失效时, 可以通过零部件更换或维修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因此, 需对维修与可靠性标准加以明确。另外, 机械工业设备行业相对较稳定, 对产品的寿命要求更加严格, 该情况既是产品质量的有力保障, 同时也因其变动较小导致该行业整体技术和标准变化不大, 造成该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一直存在差距, 制约了机械工业的可靠性标准化发展。

3.1 针对行业特征建立可靠性标准化体系

以国军标、美军标、IEC等为参考对象, 并结合这些标准从文件结构与产品分类入手, 形成一套既保证标准的通用性、又适用于行业, 同时也能为与之相关行业所借鉴、使用的可靠性标准体系。

3.2 优化可靠性系统工程标准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可靠性标准主要体现在项目设计、分配与预计、试验、失效分析等环节。工程项目经验指出, 越早开展可靠性工作, 后期产品改进与维修的成本相对就会越少。可靠性工程系统的质量与可靠性工作的每个环节标准有关, 应制定相关标准规范, 促进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产品可靠性水平的提高。

3.3 注重产品系统与整机的可靠性研究

通用元器件的可靠性标准已较为具体、完善, 但由于产品设备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 降低了器件级可靠性预计的准确性, 因此, 对产品的系统性和整机的可靠性要进行重点研究。

3.4 注重新型智能化产品的可靠性

随着新型智能产品的广泛应用, 传统的可靠性分析计算方法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 应借鉴仿真分析结果, 获取可靠的部件数据, 进一步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另外, 对于综合性指标 (RAMS) 与寿命健康管理指标 (PHM) 也要重点关注。

4 结束语

标准化是轻工机械设计工作的首要前提, 必须加以重视。做好轻工机械设计标准化工作, 在降低机械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质量, 因此, 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制定与完善相关标准, 加强企业的标准化培训与宣传, 严格进行标准化审查, 使得设计人员能够获取更多的生产信息和产品样本, 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摘要:介绍了我国轻工机械产品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轻工机械工业可靠性管理标准存在的问题, 基于此, 从4个方面提出了轻工机械可靠性管理与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轻工机械,可靠性,管理标准化

参考文献

[1]田源.机械设计中配制配合的应用研究[J].农家科技, 2011 (4) .

[2]杨海荣.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方法研究[J].机电信息, 2011 (18) .

轻工机械 篇8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基础三门课程是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三门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培养机械类、近机械类工程技术人才中, 具有增强学生机械理论基础,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我校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教研室承担全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基础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通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 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门课程先后在2003年、2004年和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先后在2012年、2013年成为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 自2008年开始, 我们陆续编写出版了三门课程的教材和配套作业集, 现已出版《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原理作业集》《机械设计基础作业集》和《机械设计作业集》5本教材。

1 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我们遵循的指导思想是,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为主线, 紧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 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为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奠定良好基础。同时, 力求使教材体现我校办学特色, 结合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特点与需求, 遵循适用、够用的原则, 符合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特点。

2 教材的主要特点

在内容取舍方面, 注意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加强逻辑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共同培养, 特别加强结构设计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机械原理着重讲解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以传统的机构结构分析、机构运动分析、机器动力学及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为重点, 为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创新能力、机构选型、分析与设计的综合能力, 适当增加了有关机构变异创新、组合创新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内容;在机构分析与设计的方法上, 既保留了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且仍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图解法, 也介绍了解析法。在机构运动分析的章节中, 不仅介绍了解析法数学模型的建立, 而且介绍了程序设计的方法, 并给出了相应的程序框图和子程序, 这样利于学生熟悉解析法计算、上机的全过程, 真正让学生掌握学过的程序设计知识, 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图解法和解析法各自的优势。机械设计内容则重点介绍各种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及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为了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 特别增加了结构设计章节。

在内容的阐述方面, 我们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尽量讲解详细、分析透彻;而对于一些偏难、繁杂的数学推导, 则适当简化;对教学中学生难以掌握的难点、疑点,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重点论述, 使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材在各章首辅以内容提示, 在各章末增加学习要点, 对各章节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 突出重点, 便于学生自学。教材中的图形简洁、形象、直观, 在机械设计教材中, 还增加了机械零件实物图形。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增加了一些典型例题。在传统板书教学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多媒体教学特点, 我们将教材与多媒体教学课件协调配合, 以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作业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补充, 用以巩固课堂知识。学生通过作业掌握课程基本内容, 学会举一反三, 从而更灵活地应用知识。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 我们编写的作业集, 在题目的内容、覆盖知识点及难易程度等方面与教材一致, 重要的知识点都有对应的作业题, 而且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设计计算题和结构题等多种题型, 在难度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题目的数量有一定余量, 可供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学生在完成作业集的作业后, 即可掌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基础解题的基本方法, 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作业集采用活页形式, 既方便学生作业, 也有利于教师批改, 并使作业规范化。

3 教材的使用情况

《机械原理》等5本教材自出版以来, 面向全国发行, 累计印数达到32 000册, 并在20余所高校中使用或参考, 受到师生广泛好评。师生普遍认为:教材重点突出, 叙述详细, 取材精炼, 深入浅出, 较好地满足了当前高等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

4 体会

通过几年的努力,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基础三门课程的教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教师通过编写教材提高了教学水平。

4.1 教材编写应考虑学生特点与基础

我校是地方普通高等院校, 学生的层次、水平与重点院校不同, 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 对课程内容的叙述要更为详细, 过难、过繁的内容要适当简化。

4.2 教材编写应注重实用性

三门课程实践性强, 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 在教材编写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树立工程观念, 如在教材的例题中, 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对不合理的设计有不同的改进方案, 使学生真正理解设计不是千篇一律的, 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 提高设计能力。

4.3 编写教材应遵循教学规律

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根据课程的内在联系, 使教材各部分之间前后呼应、紧密配合。教材的内容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文字通俗易懂, 语言自然流畅, 便于组织教学。

5 结束语

轻工机械 篇9

1“轻工机械”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1.1 人才引进

每年除配合人事处招聘人才外, 本专业还要向海内外名牌大学的研究生院寄发吸收优秀毕业生的信函, 以扩大生源的选择范围。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等机会, 留意优秀人才的引进[1]。对有意来本专业工作的博士在注重考察其德、才及与人合作精神的情况下, 还与其共商本专业的学科建设发展大计, 力求引进志同道合者, 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对引进或吸纳的硕士、博士, 比较看重其本科经历, 力求有名牌院校本科学历背景。在学缘结构方面, 尽量从不同的名牌学校吸收人才, 以利交叉。

1.2 师资培养

对新进的专业教师安排指导教师, 加快他们的进岗步伐。学院规定为新进的硕士生指定导师, 时间为1年左右。新来的博士生安排到科研团队中, 边培养, 边使用, 加速他们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 以尽快发挥人才效益。

1.3 师资人才使用情况

专业教研室按照引导和自然形成相结合的方式, 逐步形成数个研究方向不同的研究梯队。大部分教师都纳入到研究团队中。学院为各研究梯队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 研究梯队则以承接的纵横向项目为支撑, 滚动发展。对吸纳的博士学位教师, 学院为其专门安排工作室。

本专业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统一调配使用。只要是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学位建设的, 鼓励大家使用相关仪器设备, 这样既改善了老师的研究条件, 又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1.4 管理

专业课教师基本上都是长期从事“轻工特色”专业教学和研究的一线人员, 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治学、教学经验。专业教研室现有教师15人, 教授4人, 副教授6人, 讲师5人, 高级职称占67%;博士5人, 硕士7人。现有校级骨干教师2名。

2 存在问题

“轻工特色”专业的新增教师中只有极少部分教师接受过轻工专业化教育。大部分师资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普通师范院校的本科或硕士毕业生, 他们具备教师的知识和能力, 但缺乏与该专业劳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二是非师范类专业 (主要是工科专业) 的博士毕业生或硕士研究生, 他们接受了高精尖的先进知识训练, 未接受过轻工专业技能的专业训练, 而和工程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尚有较大的差距;三是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 这些人虽然了解职业教育的现状, 掌握职业教育的理论, 并且在轻工专业方面知识和能力结构尚不能满足二本院校专业教师的要求;四是由其他行业招聘、调动或兼职担任轻院学校的教学工作, 尚不能完全胜特色专业的任职教师资的职责[2]。

3 需要加强的素质培养

为了挽救“轻工机械”专业, 作为该院校的一名老师, 结合自己的学术结构, 综合学校概况、专业特点、当前研究热点、学生素质、心态等, 在深入分析饮料、制药、灌装、包装机械等行业的基础上, 且研究且体会, 认为作为轻工类院校教师必须具备下面几点才可以挽救该专业, 提高学生的市场就业率和毕业前景, 同时提高自身素质, 为社会多做贡献。

3.1 加强道德修养, 注重专业特色, 踏实做人准则

首先, 作为“轻工机械”特色专业地方高校的一名普通教师, 要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 坚持理想信念, 提高思想品德, 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全面教育。温家宝总理说“让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成为教师的道德规范”, “道德乃教师之灵魂”, 师德不仅是工科院校教师的个人品质问题, 而且是关系到我们的未来接班人———大学生理想道德的建立, 关系到整个国民教育的素质问题。教师唯有运用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全面的科学知识, 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才能头脑清晰, 准确无误的进行行为判断, 做到自知自觉, 在工程实践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学术职业道德。多面性和丰富性的道德素养内容对于高校教师来讲, 其根本要求就是要求其要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甘于寂寞, “淡泊以明志”, 修身养性, 从内心了认识到上天赋予给教师的历史使命, 督促自己在工作中严谨治学、踏实做人准则, 勤于进取, 甘当人梯, 注意自己的正能量影响, 从积极向上的角度吸引学生, 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毕生才能和卓越智慧, 给学生铸造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利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和崇高品德, 为大学生的美好的心灵点亮一盏蜡烛, 善于做其行进路上的灯塔。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我们一辈子需要遵守的职业操守。参加社会实践, 多去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郑州金星啤酒集团、郑州太古可口可乐公司、格力电器 (郑州) 集团公司等轻工类企业实习, 注重专业特色, 在工程实践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 加强教师的个人道德修养。在修炼教师个人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的过程中, 切实注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教师道德认识的结合, 企业文化融合了先进的管理理念, 制造水平, 对员工的约束力、执行力、影响力直接影响着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个人习惯, 教师的道德情感、个人意念, 人生信仰, 在和名牌企业的工程实践中结合起来形成, 再在教育教学实施。每年的学生生产实习, 认识实习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带队教师都可以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各种关系和事务时, 才能充分认识到是与非, 对与错, 真与假, “木秀于林”, 才能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修养和良好品质, 树立其庞大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

3.2 求真务实教学, 严谨求是科研, 塑造“为则易, 不为则难”的学风

郑州轻院的校训是“为则易, 不为则难”。教师在大学教书, 学生在学校学习, 求真务实教学, 严谨求是科研, 塑造“为则易, 不为则难”的学风, 关键是要靠教师, 教师的教学风气至关重要。诸多成功人士的贴身经验启示我们, 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教师的处世态度、积极向上的心态、主动进取的信念更是其身心健康良好的驱动力量, 督促我们奋发向上, 积极进取。

注重“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 良好的心态可以促进学生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并最终达成学校要求的教学目标, 成为有用人才。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 要在教学方面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在工作方面开拓创新、忠于真理、求真务实的顽强作风, 在知识汲取和技术创新上把学术价值的体现和创新性研究作为衡量学术水平的标准。乐意学习新知识、精于学习新事物, 善于把握未来发展学科的脉搏, 敢于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在轻工专业的教学中, 整理加工自己的丰富个人经验和工程实践, 认真分析, 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规则, 对于已有成绩不骄不躁, 研究学术问题谦虚谨慎。长到老, 学到老, 养成学习终身, 一辈子学习的良好习惯。

努力完善“轻工机械”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功, 打铁先要自身硬, 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是过硬的教师职业修养的基本前提条件。韩愈老先生说“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作为轻工机械专业课的任课教师, 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同时要努力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专业业务水平和能力, 以便将正确的、先进的专业知识传授给求饥若渴的学生们;树立端正的教学观念、良好的教育信念和良好的专业态度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前提条件。

3.3 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特色培养, 增强创新能力

乔布斯说, 创造力和想象力定义了一个时代。笛卡尔说:“只有两种方法使人们获得真正的知识;清晰的直覚和必要的推理”。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特色培养, 增强创新能力, 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因为学生在大学阶段是接受的高等教育, “象牙塔”内正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不断进取, 向着目标一步步走去。老师创造的课堂环境、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性格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北京师范大学的李芒教授说“现在的学生是新人类”, 新人类不同于传统的学生, 他们有更活跃的思想、更独立的人格、更变异的个性,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不能以学业优劣、相貌、贫富、性格为标准而取舍, 不关心学生是否是富二代、管二代、高富帅而改变对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对学生一视同仁, 高等学府大家一路平等。注重以人为本, 学会宽容、包容、宽恕, 大爱无疆, 老师的爱对每一位学生都是同一个太阳, 平等的把阳光撒给他们, 温暖每一个学生。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说, “在线教育是一场大学功能的实现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革命, 正在触发大学传绕学习形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知识传授的模式、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教学形式的变化必将引发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的全面更新和调整”。教育部林蕙青部长助理2014年6月3日在清华“大规模在线教育论坛”讲话中指出, “从战略高度认识互联网催生的高等教育深刻变革”, 说明了互联网时代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在许多方面颠复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在信息万变、知识爆炸的年代, 我们高校专业教师, 尤其是日渐没落的轻工机械专业老师, 更要注重自己的专业能力, 要把新鲜实物加载在传统的轻工行业, 改进它, 使其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 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课堂教学时, 多做PPT, 多媒体技术, 将枯燥无味、抽象单调的内容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 让学生们乐于学习, 茅塞顿开,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的。

教书和育人, 两者互辅互成, 互为唇齿, 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而教书者必先为人师, 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立命根本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个人素质。教师身兼三家:著作家、剧作家、表演家。作为“轻工机械”特色专业的高校教师, 其具备的修养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关键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必须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传授能力、心理能力, 以全面的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人生的成长。

4 结语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 郑州轻院教师要积累工作经验, 前瞻思考, 做好准备, 注重“轻工机械”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抓住机遇, 占据主动, 赢得未来, 以加强学校“轻工机械”特色专业的地位, 并逐步发扬光, 提高个人在该专业方向的的科研水平和职业修养。在每一天的工作中都将注重自己从业素质的提高, 不断完善自我, 勇于奉献, 敢于探索, 把该传统专业发扬光大, 努力育人, 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吉彬, 崔国英, 李艳芹, 等.浅析如何在工科院校实施职教师资本科教育[J].山西科技, 2013, 28 (5) :71-74.

浅析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 篇10

1我国机械设计技术

1.1机械设计初期计划设计

机械设计的初期计划设计分析在某种程度上与计算机软件设计分析有相似之处, 机械设计进行前, 设计人员要整理和搜集机械的有关资料, 充分了解需要设计的机械性能和功能, 依据相关资料和数据对机械设计进行初期计划设计。

1.2机械设计的设计方案

机械设计的关键是设计方案, 其直接的影响机械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在机械设计的设计方案阶段, 很多问题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理。通常应着重处理理论和实践间的矛盾问题。机械设计的设计方案不仅需要符合机器本身的性能和功能需求, 还需要考虑测试人员自身的因素, 这包括测试人员对于机器开发、创新等方面的认识是否充分。设计方案的设计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机械运动方式、结构特点、工作原理、零件选择的正确性等。

1.3机械设计的主要技术设计

机械设计的主要技术设计时, 对于主要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对于机械设计的主要技术设计阶段, 首先需要核对设计图纸的信息, 认真的进行图纸数据的计算、分析总图与部分图, 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其次要对机械设计的技术设计部分进行仔细审核, 确保不出现问题, 如出现问题, 则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重新检查。

1.4机械设计的技术发展方向

现代机械产品对于性能和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给机械制造业中的机械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前, 机械设计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设计质量也不断提高。目前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机械产品所必须要具备的。机械产品的智能化需要使用高水平的设计软件对产品进行模拟与设计, 增强机械产品的结构和功能性, 提高设计水平。另外, 机械产品未来还需要具备系统化。现代的机械产品设计需要将产品的各个部分进行系统的有机结合, 使其功能发挥到最优的状态。现在机械产品的设计在未来还应更加模块化。模块化的优势是能够快速的将机械性能与功能进行结合, 大幅度提升产品的优势, 满足机械产品的设计方案需求。现代机械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1.4.1性能更优的现代机械产品。机械制造业需要设计出性能更好的产品, 这需要机械产品的设计人员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设计更加严谨。想要让机械产品的性能更加优越需要通过技术设计、防腐设计、控制设计等技术来共同实现。

1.4.2适应市场的现代机械产品的设计技术。在当前的竞争激烈的市场中, 想要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需要机械产品的设计人员开发出新的技术, 改变原有机械产品的使用功能, 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加大技术创新, 降低成本和提高智能化水平。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才能维持市场的竞争力。

1.4.3现代机械产品注重节能环保的设计。当前, 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目标, 环保保护的意识越来越高, 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 机械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将节能环保和绿色的理念融入到机械产品的设计中去。

2我国机械制造技术

2.1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机械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中起到了决定的作用, 应用于各行各业, 技术与设备的更新需要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 应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 满足市场越来越高的要求。另外, 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对于机械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提升上有较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先进的技术, 已取得较大的进步, 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对机械制造的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 开拓了市场。最后, 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还具有系统性技术综合的特点, 对于机械制造的范围进行扩展, 优化产品及后续生产加工的工序。

2.2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以下三点:

2.2.1机械制造的管理。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未来方向是严格规范计算机管理制度, 所以计算机管理的加强, 能有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2.2.2机械制造的设计。现在的机械产品设计注重智能化设计, 例如应用各种软件及模拟技术对机械产品进行设计, 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结构。

2.2.3机械制造的工艺分析。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向高精密加工和精细加工方向发展。

结束语

总之, 在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技术三者密切联系, 相关影响, 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作用, 依据两者的特点来说, 机械设计水平对机械制造技术水平影响较大, 机械制造的基础是机械设计, 为机械产品的质量提供保障, 促进机械制造的发展。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决定了制造业的未来发展, 有效的促进科技进步。当前我国市场发展形式和科技的发展水平上来说, 对于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所以需要在机械设计中, 确保机械制造的质量, 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

摘要:目前,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科学技术不断提高, 对于机械制造业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时机。在机械制造业中, 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之间密不可分, 同时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作用, 机械设计水平好坏与否直接影响机械制造技术, 而机械设计又要以机械制造技术为基础, 才能更好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在于, 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 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并带动科技的发展。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发展

参考文献

[1]辛长德.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应用及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8) .

[2]邰金华.机械设计工程数据类型及其管理技术分析[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10 (6) .

[3]陈静.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 (1) .

港口机械润滑与机械使用寿命分析 篇11

关键词:港口机械润滑管理设备使用寿命

中图分类号:TV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14-01

港口机械是保障港口正常生产和应付突发性生产任务骤增的装备基础,港机设备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港口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润滑管理是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保证港口机械正常运转、减少维护成本、延长港机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但港口机械设备的特殊工作环境是:环境恶劣,湿度大、粉尘多;装卸物料腐蚀性大;设备型号多,结构复杂,工况变化大;用油品种多等困难。要求润滑管理人员既要熟悉各型港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和技术状态又要了解国内外各厂家的润滑油产品的优缺点。

1 港口机械润滑的主要问题

对于港口机械进行科学的维护和保养,可以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中,一般对于各个润滑部位均有加注润滑油的详细要求。但实际使用状况却是,有些专业维修人员或专职润滑工作人员却往往忽视上述要求,随意性是常见问题。

1.1 加油时间和油品随意性较大

由于港口设备类型及特性差异较大,设备的各部位的工作方式及所处工作状态及环境的差异悬殊,因而对于各润滑点的加油周期、每次的加油量、油品种类和加注的方式等均有严格的要求,但多数情况是:驾驶、维修人员和专门的润滑人员不能严格执行,经常性问题是随意地加一点油了事,使得许多齿轮的齿面因油粘度不够或者加油量过少,加油周期过长,热量不能被油带走、散出热量,而产生油膜破坏导致严重的过热磨损或及早的疲劳点蚀,严重的影响重型起重机器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寿命。

1.2 刚加过油还缺润滑

港口機械的运动部位、工作方式及环境温度相差悬殊,对润滑剂的要求也不同,应按要求加注不同种类、不同牌号的润滑剂。只有使用含有必要添加剂的、具有所需理化指标的润滑剂,才能使设备得到良好的润滑,但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是不看准牌号随便加油。出现问题不能引以足够重视,经常是设备损坏、报修,恶习依旧,没人问责。

1.3 润滑油经常添不用换

经常检查润滑油是正确的,但许多情况是只补充不换油,认为弥补机油数量上的不足就能达到目的,事实上却无法完全补偿润滑油性能的损失。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污染、氧化等原因质量会逐渐下降,但对于油质变化是不能用直观和主关意识决定润滑状态的。

1.4 港口企业普遍对设备润滑工作管理弱化

港口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比较重视的是:设备机械维护、保养、维修,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但忽略了润滑在设备维护保养中的重要作用。润滑管理工作不完善、粗放式管理是不争的事实。没有把设备润滑管理作为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要部分,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港口企业,没有设置专业的专职润滑管理人员和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非专业的润滑管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学习中,没有总结和积累科学的润滑知识和经验,不能有效合理的选择润滑油,使设备处于不确定的、或随时改变的润滑状态,缺乏科学的保证生产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大多数港口企业,设备管理侧重设备维修,轻设备的润滑管理是普遍现象。润滑通常是兼职管理或由使用部门管理,这样造成润滑油使用混乱,不能够严格执行润滑工作的制度。同时由于缺乏润滑知识,认为润滑就是给设备加油,不懂由于使用油品不当,会增加肉眼看不到的非正常磨损,摩擦阻力增大,设备损耗加快;油量不当,会加速油品变质,缩短设备维修期,增加能耗。

在企业管理细则和设备管理细则中都很难找到润滑管理细则,也没有科学的管理办法,谁的责任,整改措施。

2 港口机械设备润滑管理的科学对策

港口机械设备润滑管理是港口特殊环境与特殊性质下机械设备润滑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港口机械设备在特殊工作状态下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将港口机械设备润滑工作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对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1 建立港口企业全员化的机械设备润滑管理组织体系

在设备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完善润滑管理全员化,配备必要的责任监督人员,责任细化到设备、到具体负责人,制定并完善各级、各项润滑管理规章制度。如润滑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细则;日常润滑管理工作的具体分工和责任;入厂油品的质量检验及油库管理;机械设备清洗换油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油料消耗定额的管理;废油回收与再生利用;润滑工具、器具和装置的供应与使用管理;治理设备漏油等等制度及具体责任人,问题等级划分,奖励与处罚具体办法。

2.2 编制润滑管理的各种基础技术资料和管理程序

编制各种型号设备的润滑图表及动态管理卡;油箱储油量定额;润滑油品消耗定额;设备换油周期;根据检测设备润滑油各项指标确定换油标准;清洗换油的操作工艺和具体流程;油品代用与掺配的技术资料等,以指导操作工人,润滑工人和维修工人等做好设备润滑工作。油的油品加以明确标识,避免误加油酿成大错。设定监督实施人及责任。

2.3 建立完善、有效、科学的港口机械设备润滑的状态监测体系

建立一个完善、科学、严密的润滑管理体系,有润滑研究人员、各岗位专兼职管理人员、监督人员,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使全体员工不仅仅是为企业形象负责,更要为企业形象内涵中的具体管理细则负责。对港口设备,特别是重大设备及单机设备的应急、保证长期100%能够应付突发紧急生产任务。配备合理的应急损坏的润滑零件、装置和工具,改进和完善润滑装置,治理设备漏油、渗油等常见问题,漏油与渗油就意味着隐患随时发生。

2.4 收集最新润滑油品新技术信息

现代社会,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大量的网络信息使技术和信息不在闭塞。在港口设备润滑管理工作方面,需要引入最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随时掌握最新技术,让最新技术为港机润滑服务,让最新技术为港机提供效益。在国产化方面,逐步做到引进设备用油国产化,做好短缺油品的代用和掺配工作,必须做到有充分的实验数据再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永纪.港口机械润滑管理存在的误区.设备管理与维修,2006,3.

[2]张家伟.港口机械润滑管理浅议.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6.

轻工机械 篇12

大会选举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俞琚出任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掘进机械分会会长、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宋振华出任秘书长,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为副会长单位,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为理事单位。会上,俞琚和宋振华分别做了分会筹备工作报告和分会《工作条例》报告。

近年来,作为隧道及非开挖施工主要装备的掘进机械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我国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械、水平定向钻、顶管机、悬臂式巷道掘进机械等主要掘进机械设备的产量及市场规模都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通过国家支持,科技部“863”计划、国家发改委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计划”等均将以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盾构机)为代表的掘进机械作为发展重点。现在,国内企业基本具备自己设计、制造、成套施工的盾构机体系。北方重工、上海隧道、中铁隧道等企业,都有自主研发能力和生产基地,能够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但是,从2009年年底开始,掘进机械、特别是我国盾构机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发出了诸如呼吁行业公平性竞争、成立相应的行业组织等声音。

长期以来,掘进机械行业缺乏统一的组织机构,早期是由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进行行业管理,后交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负责。同时,行业在准入机制、产品标准等方面又是长期缺失,市场的良性发展无法得到保障。以盾构机为例,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水利、市政工程等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下,本土盾构机企业曾一度失去竞争优势。为了更好地推动掘进机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和规范掘进机械行业的工作思路,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尽快成立掘进机械行业组织,以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行为,抓紧做好有关标准、市场准入等工作。经过两年多的筹划,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掘进机械分会终于成立。

上一篇:奥运营销成败下一篇:过渡段软基路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