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效益和水平

2024-06-16

办学效益和水平(共9篇)

办学效益和水平 篇1

众所周知,项目费用管理作为项目管理九个环节中的至为关键的一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现阶段我国建筑类企业的总体项目管理水平来看,尚存诸多的不足,必须加强和细化项目管理,特别是相关费用管理。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综合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等九大流程和方面。费用管理的内容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复杂,它包括了项目资源策划、项目费用估算、项目费用预算、项目费用控制四个方面的工作内容,紧密联系互相影响。费用控制虽然不是排在第一位,但由于其在经济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其在整个项目管理中有着扼喉切腕的作用。

一、招投标阶段的费用控制

本阶段对于各单位都非常关键,建设单位处于主导作用,而施工单位在其建立的框架和规则内进行活动。招标文件作为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其内容必须明确、全面,措辞严谨,考虑周详。需特别注意的是: (1) 设备费、材料费的控制。明确采购方式、范围及双方的职责分界,并对风险及采购计划有科学充分的评估。 (2) 选择合适的计价方式,恰当的合同类型。对于建设单位而言,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按照固定总价→固定单价→费率→成本加酬金的优先顺序。 (3) 约定合同价款调整方法,这是参建单位对有关工程变更和签证引起风险的相关事宜做出界定和防范的最佳时机。 (4) 在制定商务标评标细则时,建设单位应注意不仅要对投标总报价赋值评分,还要控制综合单价报价水平,防范投标人不平衡报价。 (5) 在定标之前应对投标人进行询标,排除可能存在的非实质性、欺骗性以及极端不合理的报价,保证投标报价的合理性。

二、合同阶段的费用控制

签订合同前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明确施工范围、内容和界线。

(2) 明确取费标准。

(3) 甲方对材料价格有限价的,应在合间中明确。

(4) 要慎重对待合同中标注的工程暂定额。

(5) 合同中确定的单价要格外慎重。投资人应该组建一个由工程技术人员和造价人员组成的管理班子,踏踏实实做好费用基础工作,为今后的施工过程控制打好基础。总而言之,一切可以预见到的分歧和争议争取都在此阶段就给予避免。

一旦合同最终签订,各方需立即着手对合同进行细致的解读,把有利和不利的条款进行细致分析、做好预案、保密工作,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交底。这个环节是我国现阶段工程管理较为忽视的部分,特别是对于建设单位而言,对合同的重要性和法律严肃和严谨性认识不够。

三、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设项目的投资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项目建设费用消耗最多的时期,浪费投资的可能性比较大。对施工单位而言,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1) 施工的前期准备。在合同分析和成本测控完成的前提下,预测项目达成目标的概率和困难程度,采取不同的准备工作。例如经过测算,标准合同执行后的结果就是亏损。这时就要详细审查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采取的施工方案的可修正和优化性,然后重新测算,如果实现盈利的话我们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来保障目标得以实现;如果还是亏损,就要比较与合同违约的损失的大小来做决定。而大部分时候我们只需要做正常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要熟悉设计图纸,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分析合同价构成因素,明确工程费用最易超出的环节,从而明确投资控制的重点。在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注意组织实施的措施是否合理,各工序劳动力安排、工种与施工进度是否匹配,选择的施工用具是否合理,杜绝任何浪费现象发生。

(2) 编制资金使用计划。通过资金使用计划的科学编制,可以对未来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和进度控制进行预测,消除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进度失控,也能够避免在今后工程中由于缺乏依据而进行草率判断所造成的损失,有效地控制造价,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

(3) 正确、及时地进行工程计量。计量不仅是控制项目投资支出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约束承包商履行合同义务的手段。通过按时计量,可以及时掌握工作的进展情况,当发现目标严重偏离计划目标时,可组织相关人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纠偏。

(4) 加强对现场工程量变更签证的管理。产生变更和签证的原因有很多,如设计深度不够、现场发生未预料到的情况、相关单位有特殊的新的要求等等,都会发生工程量变更而引起费用变化。工程变更必须要符合合同约定的程序,变更必须在合同条款的约束下进行。目前在我国工程建筑市场,现场变更签证管理存在诸多问题:a.工程变更签证多是引起造价增加,但不排除有些现场签证使得实际工程量比原设计要有所减少,建设单位相关工程管理人员对签证单等施工资料缺少管理,只是依靠乙方管理会造成工程结算时,施工单位只提供对自己有利的、增加费用的相应单据。b.应当签证的未签证。有一些签证,如零星工程,发生的时候就应当及时办理。有很多业主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性较强,施工中经常改动一些部位,既无设计变更,也不办现场签证,到结算时往往发生补签证困难,引起纠纷。还有一些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不清楚哪些费用需要签证,缺乏签证的相关知识,需要费用控制人员及时介入协助。c.不规范的签证。现场签证一般情况下需要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三方共同签字,盖章才能生效。缺少任何一方都属于不规范的签证,不能作为结算的依据。d.违反规定的签证。有些业主没有配备专业工程费用控制人员,不了解工程造价方面的有关规定;个别施工单位就采取欺骗的手段,获得一些违反规定的签证。这类的签证也是不能被认可的。e.分清签证与变更的联系与区别。图纸和设计变更能表达出的工作量及内容,以及根据合同相关定额或者清单涵盖的费用组成不需要签证,签证单的作用只是为了表达图纸和设计变更之外的工作内容。

(5) 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控制索赔。索赔控制必须严格以合同为依据,积累一切可能涉及索赔论证的资料,及时、合理地处理索赔。

四、工程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结算是确定工程造价的最后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核算工程量等审核工作是件很繁重、琐碎的工作,要求相关人员具有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这对各方都非常重要。双方都要注意平时工程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不要依赖他人。要掌握完整的、第一手的工程竣工资料。

五、注意事项

(一)增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经济意识,文件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技术人员,只重视技术管理,忽视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因而常常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支出。费用控制人员必须和施工技术人员互相配合,增强经济意识和理论,做到“从技术入手,不落经济”。文控管理是费用管理的一部分,对造价人员而言,合理的签章程序和过程管理文件是费用计价的依据,资料不规范会造成计价重复、计价漏项、计价不合理等错误。

(二)掌握相关政策文件的变化和市场变化趋势,费用控制管理信息化

我们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发适用的管理系统,从对企业内部的材料运转、采购、施工管理等实现更加高效的控制,达到成本节约、效率提高的目标。企业的管理人员互相协同工作以达到分级数据共享。项目管理层可以实时查询项目数据轻松直接地实现对项目费用的全过程管理。

(三)风险管理,工程款的支付

造价管理中还有一个常易被人忽视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工程风险管理。根据具体的工程风险环境和自身力量,选择工程风险处置方法,不同的工程风险处置方法所投入的费用也就不同,这是在工程造价管理和费用控制中必需考虑的内容。工程价款的支付必须全场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不超付,不拖欠,保证合同的严肃性。

(四)做好资料总结工作

专业工程数据条件的真实可靠性应依据专业条件资料的总结,建立工程资料库,在后期工程中参考成型数据,及时分析差异,以提高工程结算水平,防漏补缺。工程承包的关键在前期投标报价,前期数据的准确性来源就是我们数据资料的不断积累。历史资料虽不像定额指标那样具有法定性,但在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中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尤其对于设计、施工和咨询单位,它可以作为投资估算、概算、审查施工图预算的可靠性、确定标底和标价、结算和决算等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六、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广、专业性强,是对不同时期基本建设工作各个环节技术、经济、管理水平和建设经验教训的综合反映。在全球市场化大环境下我们要树立危机意识,重视费用管理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它不是孤立的,要正确处理好与其它管理因素的关系,来有效实现项目费用控制,为实现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优化资源整合 提升办学效益 篇2

摘 要:在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学校学科资源库的建设应以教育需求为前提,符合国家颁布的技术规范,在较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本文结合学校学科资源库建设的具体实践,从整体规划、硬件投入、资源开发、组织培训和激励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学科资源库;优化整合;提升效益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78-0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建立信息技术与新课程学科整合的学科资源库,是当前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及指导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的迫切需要,是有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校园网的硬件资源优势、实现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跨越式发展的强效措施。几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学科资源库建设,从整体规划入手,加大硬件投入,在资源开发、组织培训、共享共用、激励评价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在此与大家分享,以期进一步探讨中小学学科资源库建设的相应对策。

一、学科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正逐步实现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以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为主的转变。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是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与基础,同时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与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硬件建设的改进,我校教师自建学科资源空间达100多个,还有大量的博客,网络资源存在着重复建设、数量庞杂、脱离教学实际需求等问题。同时,我们的一线教师手中掌握着大量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如何把这些资源组织起来,构建学校学科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网上辅助教学与学习,使教育资源库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因此,充分发挥学校网络设备功能、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建设适合师生实际需要的教育资源库,是广大教师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现实选择。

二、学科资源库建设的策略

我校学科资源库的建设,以硬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依托,动员广大师生全员参与;以教材为中心,利用多种媒介手段,大力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科学管理为保证,将各学科资源通过校园网整合,为教育教学提供永无止境的资源和服务。

1.高度重视,整体规划

学校学科资源库的建设既要整体规划、考虑综合效益,又要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以保障资源库建设工作的有序协调进行。学校成立了以韩海建校长为组长的学科资源库建设领导小组,核心组成员主要包括校领导、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各学科教研组长以及部分骨干教师,下设多个子学科资源库建设小组,为分步骤、按计划地开展学科资源库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合作、全员参与、资源共享、建用结合的原则,我校各学科结合本学科特点制订了相应的学科资源库的发展规划,构建了系统的建设框架,以教学资源与教学管理信息为主要内容,注重信息资源的兼容性、空间可扩展性,注重信息资源的模块化和结构化,努力建立一套易于管理、方便查询的学科资源库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

2.硬件投入,提供保障

我校作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单位,近几年来,学校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建设,精心打造数字化校园:我校采用的是目前很先进的星形拓扑结构的千兆快速以太网,校园网络通畅,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为适应现代化办公需要,我校又安装了无线接入点,实现教学区、办公区、体育馆、阅览室、宿舍等区域内的无线上网;为每位教师购置了笔记本电脑,为教室安装了液晶投影设备。高标准达到“校校通”第三层次要求,为学科资源库建设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撑。

3.强化培训,专业引领

加强对各专业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与应用水平,是建好学科资源库的有力措施。我们本着“培训在先、学用结合”的原则,对教师进行多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为了不断开拓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和课程意识,学校先后邀请了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10多名知名专家来校讲学,进行新课程和信息技术培训,先后与南师大联合举办了两期研究生课程班,专门开设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课程,使得教师在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建设中拥有开阔的教育视野和较强的专业能力,为建设优质学科资源库奠定了人才基础。

4.资源开发,注重整合

资源开发、素材整合是目前学校资源库建设的重要环节,为解决好整合资源的问题,我校在投入硬件设备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软件的建设与使用,本着以资源为核心,“成熟优先”的原则,建设学校资源库平台。学校组织全体教师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将一体化教学案、单元测试卷、课件、教学素材分类整理上传到学校资源库,已形成了丰富的学科资源库。

资源主要通过两个渠道获得。第一是下载搜集,教师通过对Internet网络资源下载搜集、整理,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第二是教师自行开发,多年来,我校教师自行研制、开发、制作了大量音像、幻灯、投影教材、课件、论文、案例,并有一大批在省市获奖。特别是每年一次的信息技术活动周期间,举行全方位的对外多媒体公开课,积累了丰富的优质的教学资源。我们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对这些教育资源加以优选并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转化成适应网络环境的教学资源,并不断进行修改、更新、交流、共享。利用这两种渠道建设起来的资源库的质量和数量都是比较高的,教师可以在办公室、教室和家中通过FTP的形式上网下载适合自己需要的资源。

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我们还开发了校本课程选课系统,通过该系统,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教师可以进行编班管理,学分认定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省教育厅和省电教馆领导多次到我校调研,对我校的资源建设和利用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5.优化管理,评价激励

学科资源库类别众多,内容广泛,它的建设不是靠某一部门或某几个人所能承担的,需要所有学科的参与,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进行。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支专兼职的管理队伍参与资源库的开发、维护、管理工作。我校在信息技术中心下设技术保障组、教学资源整合组、信息网络组,保障资源库的正常运行,同时每个学科组都安排专人负责整理、上传、更新资源,每个教师每学期都有资源开发、上传的任务,并纳入学科组和教师个人考核指标。

此外,在资源库建设中注重引入评价激励机制。从学校层面,在每个教研组进行自评的基础上,每年组织专家进行资源库建设展评活动,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科资源库进行鉴定评价,并对学科资源库建设先进教研组、备课组予以表彰;从班级组织层面,电教班委对每个教师上课使用学科资源库的情况予以记录,学校在评教活动中把学科资源利用情况作为评价内容。结合评比和使用情况,对在学科资源利用方面比较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大家端正态度,提高认识。通过长期督促检查、支持激励,使利用学科资源逐步成为教师自觉的习惯和行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充实、提高、利用,学科资源库的建设就能形成规模,发挥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学科资源库的建设与维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学校的发展、信息的变化,需要随时更新、升级甚至换代,不断完善以适应教育教学的最新需要。几年来,学科资源库在发挥群体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教师们也从资源共享中尝到了甜头,共享共建学科资源库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但是,在学科资源库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如何提高学科资源库的使用率

学科资源库基本素材类资源的积累固然重要,但资源管理系统、运用资源库实施网络教学的技术系统,对于方便有效地开展网络教学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而我校学科资源库在这些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导致资源库利用率不高的深层原因在于:资源库缺乏对数据的分布存储和统一管理的理念,不利于资源的共享和交互操作;同时由于我校学科资源库采用FTP文件目录存储方式,缺乏快速、准确地查找资源的快捷方式。因此要加强研究,开发相关软件,强化学科资源库检索功能,方便教师迅速搜索资源。

2.如何提高素材更新率

学科资源库的持续发展依赖于库中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和及时更新,同时也依赖于所提供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在信息爆炸而经费有限的今天,如何做到入库速度与信息发生的速度匹配,如何保证入库资料的质量,是每个学科资源库建设者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我校学科资源库建设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部分教研组、备课组存在着素材更新速度慢、上传不及时的问题,而且仅仅靠一两个主力教师做,力量薄弱,各个教研组、备课组都要全员发动,尽可能及时、迅速地更新资源。

3.如何构建方便学生使用的学习平台

资源库建设最终要落实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落实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然而,在学科资源库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我们更多的是关注方便教师的使用,教学资源也更多是为教师设计的,而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使用。

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要有更多的资源方便学生检索、自学,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利用教学资源库开展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要从硬件保障方面进一步满足学生需求,为学生上网搜索资料提供方便。同时,也要依托学科资源库建设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平台,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学生多方位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4.如何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学科资源库能否发挥效益,只能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体现出来。因此,建设学科资源库不是学校的最终目的,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反复实践,不断完善,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的教学智慧来源于一线教师,来源于教学实践,学科资源库建设的核心理念应该落在如何挖掘学科教师的教学经验上,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促进他们之间互助行为的发生。这就需要进一步开阔教师视野,拓展资源库建设广度,激发教师使命感;挖掘资源库建设深度,促使教师在资源库建设中与时俱进,与时代社会同呼吸共命运,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走向深刻,走向成功。学科资源库建设要本着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坚持因校制宜,合理配置,构建学校资源库建设和发展的优良环境,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陈向华.构建教育资源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J].中国电化教育,2004,(1).

[2]刘晓中.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的过程与管理 [J].天津教育,2004,(4).

办学效益和水平 篇3

1凝析气田

凝析气田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 我国的这种宝贵资源现集中在新疆, 随着油气勘探深度的增加和工作的深入, 它将会更多。凝析气田经济价值高, 凝析油不仅是燃料, 而且是重要化工原料。凝析气田开发很复杂, 其重要特征是存在反凝析现象, 因此, 开发中存在提高凝析油采收率问题。国家和相关部门对此很重视, 连续组织“七五”到“十五”重大国家科技攻关, 开展大张坨和柯克亚两个凝析气田的注气矿场试验, 更为可贵的是深层高压、富含凝析油的牙哈水驱凝析气藏回注干气的成功实施, 具里程碑意义, 标志着中国凝析气田开发的新高度, 它带来了宝贵的开发实践经验。雅克拉-大涝坝气田经历一段衰竭开发后, 也准备注气开发, 必将带来新鲜的经验。

2水驱气藏

水驱气藏有补充能量的有利方面, 但与油藏相比, 气藏开发更“怕水”, 边底水侵入气藏后形成大量水封气, 水封气类型有空隙的水封 (水锁) , 气藏的水封和气井的水淹。要充分认识水患在气田开发过程中的严重危害性, 积极采取各种防、治水的措施。除此之外, 重视气田开发项目的验收制度。经过一系列的验收过程, 确定为一个合格的工程之后, 才是真正的结束了这个项目。强调对气田开发项目的的验收, 不仅仅是对气田开发的质量的严格把关, 更是为人民的负责。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将加强管理, 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严格执行相关的验收规范和标准, 才能确保气田开发质量。

3法律的观念

气田开发还需有法律的观念。在俄罗斯, 开发方案一经确定, 俄罗斯就把它视为法律, 具有权威性, 不会轻易改变, 尽量摆脱人为因素, 值得学习。中国气田地质情况复杂, 制订方案时往往有时达不到要求的储量级别和试采这两个基本要求, 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这是特殊性, 但是方案一经确定,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也应该不轻易改变它。以及管理科学化, 在气田开发过程中, 由于施工内容众多, 层次比较复杂, 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性的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去完成这项任务, 将施工内容进行统一的有顺序的安排, 同时要控制好各个环节, 让个环节都能稳定运行, 避免出现管理失衡的情况。只有运用好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才能真正切实有效的向着专业化与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一个气田开发技术的顺利进行, 需要多方面的管理引导, 不管是相关的技术人员的管理还是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宣传, 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作为引导, 惠及广大百姓。

除此之外, 提高复杂气田开发效益和水平, 加强图纸的审核管理, 其实就是需要做到图纸与实际工程相统一, 遵循整体性的原则, 做到设计的图纸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在各个方面保证万无一失, 从数据到设计信息, 最大限度的减少信息的缺失与失误。其次就是提高对重点区域的重视程度, 在主结构和主部位的设计上, 考量是否与国家的硬性规定是相互吻合。并且将设计效能发挥考量进去, 不仅仅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与人力的利用, 还能减少经济成本, 真正做到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还应该积极的采取一些建议, 例如:多孔介质相态研究有待继续下去, 在露点压力到最大凝析压力之间, 多孔介质对凝析油的采出程度降低可达31.2%, 值得重视。凝析油、气、地层水相渗曲线测试和研究工作值得重视。四川气田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功不可没。开放型水体、深层高温高压高矿化度水气藏的治水技术有待发展等等。

4结语

通过检测与研究, 提高复杂气田开发效益和水平, 复杂气田开发属于典型的资源消耗性项目。在成本的使用上, 本着经济节约化的理念, 科学地进行经济因素分析, 保证给出更加节约成本的方案, 做到既能不给资源带来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又能处理好建设项目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之间的关系, 深入贯彻每一个环节, 为相关单位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加强相关员工的职业素养, 加快知识的更新周期。定期对设备进行系统性维修, 将损失降到最低, 促进石油企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士伦, 王鸣华, 何江川, 等.气田与凝析气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4.

[2]李士伦.气田开发方案设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5.

[3]曲俊跃, 曲林.四川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的水封与解封[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

[4]方义生, 徐树宝, 李士伦.乌连戈伊气田开发实践和经验[J].天然气工业, 2014, 25 (6) :90-93.

办学效益和水平 篇4

关键词:课堂改革;扎实管理;初中学校

一、科学引领是实施课改的动力

2011年上半年,云峰中学开始尝试课堂教学改革。当时,各方面条件都很不成熟,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培训,还没有机会走出晋江观摩学习;家长传统意识比较强,对改革教学模式认同度不高。我们认为:“没有哪个成功的改革是在条件完全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的。”于是,下定课改决心,坚定课改方向,本着“先入轨后完善”的原则,摸着石头过河,从此走上了艰辛而又幸福的课改之路。

要让教师课改有动力,强有力的引领势在必行。三位校级干部主备第一份导学案,上第一堂研讨课,录拍第一堂主题教研课,主持第一场反思交流会,以实际行动影响教师,在全校掀起了说课改、行课改、真课改的热潮。

成立课改评价小组,专业指导,推进课改实施。评价组以校级领导、教务主任和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按照最新制定的课堂评价标准,随机听课、观课、评课,对教学工作进行适时评价反馈和研究指导。课改评价小组的成立,为课改实施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专业支撑。

示范引领和专业指导,让广大教师更加明确工作标准和努力目标,更加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更加主动进行课堂教学探索,学校的持续发展有了坚实保证。

二、扎实管理是课改质量的保障

加强教学常规的监控和评价。精心编制导学案,坚持提前两周备好导学案,每节课上完之后均要有较高质量的教学反思。严格作业设计及批改管理,学生作业做到“四精四必”,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提倡教师写“作业批改札记”。组织好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发挥各类数据的功能,重视质量分析。对师生的评价更加体现科学性和人文关怀,更加注重过程,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实施分类管理,提高工作实效。根据各年段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工作。每个年段三周之内必须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价,不同年段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评价方案,不同年段对评价结果可以有不同的展示形式。对不同年段的工作重点进行明确的要求:初一年级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导学案”的使用,防止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记忆,学会思考,学会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初二年级做前瞻性研究,同时继续抓好“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抓好基础教学。初三年级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总结借鉴历年来初三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注重不同类别学生的科学指导。

努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和观摩,研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的需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研究与各学科相适应的高效课堂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形成典范的案例;全面推行“导学案式”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保证质量。

三、各类活动是推动课改的抓手

开展读书活动,创建书香校园。提倡教师主动学习,弘扬学习之风,走近书籍,让读书成为习惯。开展教育名著、课改理论、课程标准的专题讲座和知识竞赛,提高老师课改的理论水平。精心组织外出培训活动。开展以关注教师成长为主题的各类竞赛,如优质课、撰写论文、案例、反思、演讲、教育叙事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等教学基本功竞赛,优秀者推荐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竞赛评选。

开展高质量的校本教研活动。重点抓主题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必须有明确的主题。大力扭转以往教研活动泛泛而谈、效率低下的教研风气。每一次公开课都围绕一个专题,每一次集体备课都要确定一个主题,有中心发言人,真正解决一个问题。把专题性听课议课落到实处,教师主动接受挑战,通过好课多磨、同课异构、主题研讨等形式让每个教师都参与到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中。

在培训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尽量让老师有出去交流的机会。要求老师“带着任务出去,带着收获回来”,通过回校开设观摩课、汇报讲座等形式的教研活动,达到“一人培训,众人受益”的效果。与江滨中学多次互派教师开展深度教研,每次均由校长或分管副校长带队,以教研组为单位分批次到校进课堂观课议课,交流分享经验或问诊探讨问题。与龙湖深沪片区教学联合体兄弟学校以及同为初中课改建模学校的罗山中学等学校就课堂教学改革等工作进行探讨交流。

四、分层教学是走向成功的台阶

2015年我们在初三下学期尝试数学、英语两科分层走班教学。在此基础上,2016年我们的物理、化学也开始实施分层走班教学。

根据学生某一学科的考试成绩,结合他们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兴趣,将其分成宏志、宏远、宏博三个层次,组成新的学科教学集体。其中宏志班为基础层次,宏远班为提升层次,宏博班为拔高层次。“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学习某些相关学科的时候,学生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教学班去上课。其特点是教师在课堂上只教授一到两个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以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尽可能地提高“学优生”的学科能力。分层走班制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教学目标界定要科学而明确。宏志班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基础知识掌握。学生能力要求: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按要求做好课堂笔记;每日在校完成作业的订正,课后能独立、认真地完成布置的作业。宏远班的教学目标:侧重于方法指导。学生能力要求:有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能自学教材,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有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维,踊跃答问,敢于质疑,能用规范、精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有良好的复习习惯,定期进行整理和归纳知识。宏博班的教学目标:侧重于能力发展。学生能力要求:有较强的数学自学能力。主动预习,并带着问题上课;课堂上多做、多思、多答、多问、多论,思维活跃。培养良好的学科素养,勇于挑战,自我超越。

分层走班的对策如何实施?一是科学控制教学班人数,便于管理。宏远、宏博班的学生学习比较认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强,人员可以多一些。而宏志层次教学班的学生基础差,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差,其规模尽量控制。二是配备好教学班班干部。每个教学班设班长一名、卫生委员一名、学习委员两名,组成班委,负责维持教学秩序、收交本子、清洁卫生等日常管理工作,直接与科任老师和年段反馈情况。另外,设立多名课代表,使教学班级中每个行政班的学生中均有一名学科代表,同时学科代表又是原行政班班主任的联络员,及时跟行政班班主任反馈本班学生在教学班的情况。确立固定学生座次,教学班上课仍然在原教室,只是学生有变动。因此有必要固定上课座次,并注明姓名、学号和所在的行政班级,以便管理。

办学效益和水平 篇5

1 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的经济活动之中。因此,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 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但目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企业财务管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由于历史的原因, 在我国企业中, 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 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还不规范, 不少企业缺乏财务管理的意识, 忽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 不具备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管理理念, 普遍存在着长于技术而拙于管理的现象, 不少企业的管理者, 总认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完全依靠过硬的生产技术和产品的推广与销售, 这些因素渐渐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造成财务管理混乱无序, 财务监控不严, 会计信息失真, 给财务工作埋下隐患,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1.2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历史的原因, 企业普遍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 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 致使不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不少财务管理人员只懂得简单的财务核算, 对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监督控制往往力不从心。不少企业由于财务管理的不力, 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内部控制薄弱, 财务控制不力,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1.3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环节, 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笔者认为, 在实际工作中,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违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财务管理工作岗位职责不清, 工作岗位交叉, 出纳人员同时兼管会计档案保管及账务处理工作;二是会计凭证不规范, 会计账目不清。如有的单位原始凭证虚假, 来源渠道不正规;会计账簿造假, 设两套会计账簿, 这些因素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 财务管理岗位职责不分,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能力差。

1.4 监督、控制、考核不力

一方面, 不少企业缺少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致使内部控制制度束之高阁。另一方面, 监督、考核不力。事前控制乏力, 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 社会审计受利益驱动不认真审计;对财务管理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 投资决策随意性大, 致使企业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体外循环严重。

2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2.1 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由于历史的原因, 在我国企业中, 不少企业缺乏财务管理的意识, 忽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 不具备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意识的淡薄, 造成了财务管理混乱的无序。因此, 企业要强化财务管理意识。笔者认为, 企业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一是要增强责任意识, 提高单位负责人决策能力;二是要增强继续教育意识,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要采用多种形式, 利用多种渠道, 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增强诚信意识,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 而且也关系到其他使用者的使用效果,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四是要增强守法意识, 提高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自觉性;五是增强创新意识,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2.2 强化资金管理, 加强财务控制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资金的使用、周转涉及到企业的各方面, 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因此, 加强资金管理与财务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 强化资金管理, 加强财务控制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优化资金结构。要加强对资金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编制出比较科学的资金需求量, 合理筹集和使用生产经营资金, 防止盲目和无效使用资金, 从而提高资金运营效率, 使企业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各项定额指标体系, 严格控制资金占用;三是增收节支、开源节流、节约资金、减少浪费, 提高资金利用率;四是苦练内功,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增强资金运营能力。

2.3 提高企业成本意识, 加强成本管理

笔者认为, 成本与经济效益密切相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降低成本, 才能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 占领更大的市场。由此可见, 降低成本, 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首先, 应提高企业成本意识, 树立经济效益观念, 使每个职工充分认识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其次, 要实现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大力推行责任成本制度, 客观评价成本中的业绩;第三, 建立可控费用跟踪制度, 杜绝不合理支出。

2.4 努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历史的原因, 企业普遍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 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 致使不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努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企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一是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互相协作、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 财务管理工作者要具备基本道德标准, 重视道德修养的培养。财务管理人员要讲正气、树正气、扬正气, 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拒腐蚀永不沾, 自觉地履行应该承担的道德素质, 自觉地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二是要精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会计核算质量需要会计监督作保证, 会计监督需在会计核算的同时进行;三是要抓好会计继续教育, 努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管理技能;四是做好财务管理人员的选配工作, 要选那些思想道德好, 具有较高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清正廉洁的人。

摘要:财务管理是指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预测、计划、监督和控制的管理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竞争激烈, 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对企业加强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 因此, 加强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通过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还可以提高企业筹资能力, 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主要对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财务管理,经济效益,对策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中级经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3]孙巍.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 2006, 3.

办学效益和水平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日龄Ross 308肉鸡鸡雏2 880羽, 由河北省保定市某肉种孵化场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2×3因子试验设计, 设2个氨基酸 (可消化赖基酸) 水平和3个代谢能水平, 具体见表1。高赖氨酸处理日粮中可消化赖氨酸水平根据Ross 308肉鸡饲养手册予以一定调整, 其他可消化氨基酸是根据表2中必需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例 (平衡蛋白模型) 进行计算。基础饲料是玉米、豆粕、膨化大豆、棉粕、酒糟蛋白饲料 (DDGS) 、豆油。制作配方时原料中的代谢能水平是根据2002年法国农业科学院 (INRA) 出版的饲料原料价值表计算, 其中玉米的代谢能水平是13.72 MJ/kg。

该试验共设6组, 每组6个重复, 每个重复80羽, 共计2 880羽。依据Ross饲养手册, 将试验肉鸡分为3个阶段饲养, 1~10日龄为育雏期, 11~24日龄为生长期, 25~35日龄为育肥期。

注:各处理组分别用2个大写字母表示 (“L、M、H”分别表示“低、中、高”水平) , 第1 个字母代表代谢能水平, 第2 个字母代表可消化赖氨酸水平。

1.3 饲养管理

试验肉鸡采用网上饲养, 自由采食和饮水。采用整舍育雏, 暖风炉水暖控温, 最初进雏时舍温为34 ℃, 以后每周降低2 ℃, 直至26 ℃为止。在0~3日龄24 h光照, 之后每天23 h光照, 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1.4 测定指标

每天观察鸡群的状况, 分别在饲养的11日龄、25日龄和36日龄8:00对整栏试验鸡群进行空腹称重, 并称余料, 以计算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和体重等指标。

1.5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AS 9.1统计软件中的GLM模型进行分析, 主效应F检验差异显著者则进行平均数间的多重比较, 采用Duncan’s多重比较。

2 结果和分析

2.1 日粮成本

采用Brill配方软件, 根据试验设计中配方营养模型 (除表1和表2所列营养指标外, 钙、磷、钠、氯等其他营养指标设置与6个处理日粮配方相同) , 根据2010年9月份河北保定原料综合价格, 得出6个试验组日粮的配方成本。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Brill配方模型中代谢能和可消化赖基酸的提高, 其日粮配方成本明显提高, 尤其是可消化赖基酸在25~35日龄阶段配方模拟中;代谢能的增减在前期育雏阶段对配方成本影响较小, 而对后期配方成本影响较大一些。

2.2 生长性能 (见表4) 和死亡率 (见表5)

对于0~10日龄肉鸡的生长性能, 日粮可消化赖氨酸显著影响料重比 (P<0.05) , 对平均日增重也有一定程度影响,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P=0.068 5) ;日粮代谢能无论对这个阶段的平均日增重还是料重比, 以及平均日采食量等均未产生显著影响 (P>0.05) 。这表明, 相对于日粮代谢能而言, 可消化赖氨酸的影响要更为明显一些。此外, 表4数据也表明, 提高0~10日龄阶段的代谢能或者可消化赖氨酸均对雏鸡的生长性能有益。

与0~10日龄阶段相似, 日粮代谢能和可消化氨基酸对11~24日龄阶段肉鸡生产性能也产生一定影响。对于日增重, 虽然日粮代谢能、可消化赖氨酸以及二者互作均未产生显著影响, 但可消化氨基酸的趋势较为明显。此阶段日粮代谢能、可消化氨基酸以及二者互作均未对平均日采食量产生任何影响;同样与对日增重的影响较为相似, 日粮可消化赖氨酸有提高料重比的趋势, 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P=0.056 4) , 而日粮代谢能以及可消化赖氨酸与其互作均无影响。

在肉鸡的后期阶段, 也就是25~35日龄阶段, 日粮可消化氨基酸改善肉鸡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的作用降低, 均未产生明显影响;日粮代谢能的影响虽然使此阶段生产性能 (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 增加, 但依然未达到显著水平。

由试验全程来看, 日粮可消化赖氨酸对料重比的影响较为明显, 尤其是前期育雏阶段, 而后期阶段作用降低;日粮代谢能对肉鸡生产性能的改善随着日龄增加, 有升高的趋势;但试验未发现日粮代谢能和可消化赖氨酸对任何一个饲喂阶段肉鸡的生产性能产生显著性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均LH组死亡率最低;HM组和HH组25~35 日龄死亡率均高于其他组。

2.3 经济效益分析 (见表6)

虽然0~10日龄阶段各组肉鸡的阶段耗料成本相近, 但由于日粮可消化赖氨酸改善了生产性能, 从而使高日粮可消化赖氨酸的3组 (HL、HM、HH组) 的造肉成本均低于低可消化赖氨酸3个处理, 尤其是HH组;但日粮代谢能对此阶段造肉成本影响并不大。

对于11~24日龄阶段, 日粮代谢能和可消化氨基酸对阶段耗料成本和造肉成本影响不大。

对于25~35日龄阶段, LH组和HL组的耗料成本最低, 且此2组的造肉成本也优于其他组。这说明日粮营养水平 (代谢能/可消化赖氨酸) 的提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产性能, 但其投入所产生的生产性能效益并不能弥补日粮配方成本的增加, 也就是投入产出比不佳。

对于全程而言, HL组的耗料成本在6组中最低, 为9.70元/羽, 其次为LL组以及LH组;考虑造肉成本指标, 依然是HL组的效益最为明显, 造肉成本 (4.35元/kg) 低于其他5个组, 最高的为HM组, 造肉成本为4.47元/kg。如果按照此阶段毛鸡2.0 kg予以计算, HL组每羽肉鸡收益较HM组高0.24元。

3 讨论和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日粮代谢能和可消化赖氨酸对肉鸡全期生产性能会产生影响, 这与赵丽红等[2]的研究结论相似。对于0~10日龄肉鸡, 甚至11~24日龄, 日粮可消化氨基酸对生产性能 (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 的影响较为显著, 之后影响降低;但日粮代谢能无论对于0~10, 11~24日龄, 还是25~35日龄肉鸡无显著影响, 这或许与试验设计有关。试验仅进行到35日龄, 对于目前改良的国外肉鸡品种而言, 出栏体重约为2.0 kg, 但目前北方诸多“一条龙”企业所生产肉鸡出栏体重均为2.6~2.8 kg。从理论上讲, 日粮代谢能对肉鸡后期生产性能, 尤其是料重比应该产生显著影响, 在试验中也发现此趋势, 具体作用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 试验还表明, 随着日粮代谢能和可消化氨基酸的提高, 肉鸡生产性能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当然日粮配方成本也一定程度增加。对于肉鸡“一条龙”企业而言, 考虑的是最佳的经济效益, 而非最佳的生产性能, 从这个角度来看, 高营养浓度的日粮配方并非是高收益的日粮配方, 也并非是“一条龙”企业所需要的日粮设计。基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考虑, 应考虑最佳经济收益的日粮设计, 也就是最低造肉成本的配方, 当然同时也需要考虑胴体品质。试验结果佐证了此观点, 经济效益最佳 (造肉成本最低) 的日粮并非高代谢能+高赖基酸, 亦或低代谢能+低赖基酸, 而是处于二者之间, 即低代谢能+高赖氨酸/高代谢能+低赖氨酸。蒋志荣等[3]的试验结果与此类似。

参考文献

[1]NAHASHON S N, ADEFOPE N, AMENYENUA, et al.Effects ofdietary metabolizable energy and crude protein concentrations ongrowth performance and carcass characteristics of French guineabroilers[J].Poult Sci, 2005, 84:337-344.

[2]赵丽红, 马秋刚, 陈旭东, 等.日粮代谢能和赖氨酸水平对AA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 2008, 44 (23) :35-40.

办学效益和水平 篇7

砥砺奋进,再踏征程——2015年是西宁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建设“群众更加满意·政府更加放心”的新型公交企业道路上不断前行;2016年,西宁公交人将会为提升公交出行保障能力和安全服务水平更加努力奋斗。在此,祝愿全国公交同仁;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近年来,为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积极打造多元、环保、舒适的绿色交通模式已成为西宁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的方向。西宁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导,深入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积极探索公交改革新路径,通过外部向政府申请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内部实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提高了公交出行保障能力和安全服务水平,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西宁市城市公交概况

西宁市城市公共交通筹建于1955年,经过60年的发展,截止2014年底,共有城市公交线路69条(其中公交集团65条),城市公交车辆共1846台(其中公交集团1764台),年行驶里程7300万公里(其中公交集团6820万公里),年客运量3.96亿人次(其中公交集团3.84亿人次)。

二、西宁公交集团公司介绍

西宁市公交公司成立于1955年,2001年以来经过三次改制,入股、并购,2014年12月改制为国有独资的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资产总额11.08亿元,在册职工4455人,拥有4个营运分公司,2个城乡客运公司,3个直属单位,7个三产单位,三产经营涉及车辆销售、修理、旅游、广告等业务。

三、深化公交改革的主要内容

改革前的西宁市公交公司经营管理观念陈旧,制约了企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交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只有推行深化改革,才能使企业脱胎换骨,发挥公交企业应有的社会职能。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国资委、交通局的指导下,公司成立以总经理王海洪为组长的公交内部改革领导小组,拉开了西宁公交集团公司深化公交改革的序幕。

(一)外部改革

1.完成了城市公交一体化改革。2014年5月,在西宁市国资委的牵头下,以资产置换方式,与西宁市运输公司签订了《资产置换协议》。同年10月,全面完成西宁市运输公司的接收工作,实现了西宁公交全面国有化。

2.《西宁市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实施意见》出台。2015年7月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西宁市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实施意见》(宁政[2015]120号),明确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等4个方面的优先发展目标;加大对公交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等7个方面的扶持;在一段时期内从政策上保证了西宁城市公交的优先发展。

3.优化公交线网,提升公交服务能力。针对西宁市公交线路运行效率低、覆盖率不足等的问题,集团公司结合实际情况,研究编制了《西宁公交线网优化方案》,拟调整现有线路形成线路构成合理、功能完善、换乘高效的城市公交线网,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

4.公交场站规划初步形成。集团公司现有公交场站95.7亩(不含租借用地),仅为所需要场站面积的24%,缺口达384亩。通过与政府规划等部门进行对接,新增规划场站280亩,研究编制城市公交场站3年建设投资规划,计划在2015年~2017年投资12.56亿元对场站进行建设和盘活。

5.完善公交智能系统建设。集团公司使用的公交智能系统技术落后,功能不足,拟在2015年~2017年3年内投资1.78亿元,完善车辆、场站视频监控功能和电子站牌系统,丰富公交动态出行信息服务内容,拓展手机APP的出行信息服务应用、完善自动化办公系统,建成公司各工作业务联动的企业ERP等。

6.加大公交运营车辆更新力度。根据西宁城市公交线路的需求以及集团公司现有运营车辆的使用年限等情况,制定出了2015年~2017年的车辆更新计划,3年内共计投资4.06亿元,购置更新774台公交车辆,其中新能源(电瓶车)公交车300台以上。

(二)内部改革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组建集团公司。改革前的西宁公交公司党委、经营班子职能混淆,未按照《公司法》的法人治理结构履职。现已依法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加强了经营班子建设,建立了党政联席会制度,党委委员和董事会成员交叉任职,保证了党委履行党章职能。通过近一年的筹备,2015年6月27日,西宁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

2.理顺组织机构,实现机构“瘦身”。根据内部改革需要,合理界定部门管理职责,集团公司机关、城市运营分公司及车队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编制精简和岗位精简。

3.整合资源,理顺盘活资产,实行主辅分离。对三产单位进行改革和改制,与主业分离,提高市场化程度;集团公司将原运营分公司的车辆租赁业务全部移交旅游公司统一管理,业务归并价格统一后,年租车收入增长近30%;对所属商铺进行租赁价格评估并公开拍卖,租赁总价增长43.16%。

4.科学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委托专业单位制定了《西宁公交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和《西宁公交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为西宁公交集团在未来5年内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5.稳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集团公司分别对劳动用工、人事管理、分配激励机制等3大项制度进行改革。

一是建立“能进能出”的劳动用工制度。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建立解除合同员工黑名单制度;对驾驶员采取增驾、驾校委培等多种灵活方式,建立驾驶员培养长效机制;对保修工采取学校委培的方式,建立技术工人培训机制。

二是建立“能上能下”的人事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建立引进人才机制,针对公司现状对外进行招录,对内进行竞争上岗和培训。

三是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激励机制。在工资结构中增加了年功工资和绩效工资,建立了员工工资稳定增长的机制。绩效工资占到工资总额的23%(业务主办)~50%(分公司经理)不等。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岗位说明,明确了各岗位绩效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

6.创新城市公交运营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集团公司使用5种全新的运营管理模式,来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一是实行公交区域化运营。运营分公司由6个缩减为4个,结合公交线网优化,增强运营服务功能,缓解市民“乘车难”的问题。

二是改革两权合一模式,推进“网运”分离。线路经营权与生产运营权分离,西宁公交集团管“网”,下属城市客运分公司管“运”。

三是整合车辆维修资源,推进“运修”分离。整合车辆维修业务,将成立客运服务后勤公司,对内由城市客运分公司模拟市场化购买车辆维修服务,对外实行市场化经营。

四是整合公交场站资源,推进“场运”分离。将组建公交场站公司,实现场站经营与线路运营分离,发挥场站公司融资平台功能,进行资本运作,实施场站综合利用,盘活场站资源,逐步实现建设与经营的良性循环。

五是拓展公交运营服务方式,满足群众多元出行需求。在实施公交线网优化的同时,根据群众出行需求,开展定制公交、夜班公交、旅游公交、微循环公交等个性化服务,满足群众不同的出行需求。

7.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规避经营风险。集团公司通过完善审计、规范财务管理、修订并完善相关流程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完善招标程序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规避经营风险。

8.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软实力”。集团公司确定LOGO标识,制作了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完善了企业愿景、企业精神、服务宗旨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拓展宣传工作的渠道,与西宁电视台等媒体签署3年战略宣传合作协议,还开通了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公交服务热线(400-100-9840)、企业微博、总经理信箱。建立总经理接待日制度,确保员工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在关爱职工方面,对29处公交调度室进行了修缮,设立爱心基金,扶贫救困。在日常工作中,还开展了各类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积极开展以“提素质、强本领、练硬功”为主题的全员岗位技能大赛,不断提升员工业务技能。2015年10月,配合全市开展的“我心中的文明西宁,我心中的文明城市”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举办了“中国梦·劳动美·公交情”西宁公交文化艺术周活动。集团公司通过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来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四、深化公交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积极深化公交改革,改善了公交发展的外部环境,优化了公交内部资源配置,集团公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公交出行保障能力和安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实现“职工幸福、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公交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各项经济指标稳步提升

在2015年1月~8月期间,城市公交行驶总里程4994.57万公里,运营总收入为1.63亿元;城市公交线路总客运量2.3亿人次,同比增加1940万人次;日均客运量94.83万人次,同比增加8.02万人次;城市公交出车率同比提高10.38%;行车立案事故同比下降27%,事故费用同比降低40%;服务违章次数下降57%,服务有责投诉同比下降47%;各类新闻媒体表扬或报道次数同比增加33%。

(二)公交服务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城市公交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西宁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2014年~2020年)确定,西宁市将在6年内加快建立以快速公交为骨架,以常规公交为主体,以城乡公交、城际公交、旅游公交、定制公交为补充的多模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构建具有西宁特色的畅达、绿色、便捷、智慧的公共交通系统。西宁市的城市交通形成以地面公交为主,轻轨交通为辅,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客运体系。

2.城市公交保障能力得以提升。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快了城市公共交通调度中心、停车站、加气(充电)站、首末站以及大修中心的建设,并力争将其纳入城市建设和改造计划,将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纳入新建居住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设施。采取定制公交、夜班公交,旅游公交,微循环公交等特色公共交通服务模式,发展直达、高品质的城市公交出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出行需求。通过升级改造智能公交,实现对公交运营车辆的实时监控和可视化调度,车辆的满载率和公交系统的运输能力得以提升。通过科学的调度管理,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同时“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让市民出行更方便快捷。

3.城市公交运营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员工培训、轮训等方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公交驾驶员秉承“公交优先,必须公交优秀”的发展理念,从“爱岗、奉献、安全、服务”四个方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使“遵章守纪、安全行车、文明服务”成为公交驾驶员的共识。同时,从日常管理入手,夯实优秀服务的基础,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全员绩效考核,促进了优质服务的软环境建设。“以人为本、乘客至上”的服务理念,烙印在每一名员工的心中。“行文明公交车、做文明公交人”成为广大公交驾驶员的一种自觉服务意识。

(三)职工共享改革成果

西宁公交集团通过深化内部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提高职工工资待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扶困难职工等方面实现了职工共享改革成果。

1.职工的工资待遇得到进一步提高。2015年1月~8月,职工月平均工资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18.25%,驾驶员月平均工资增长18.56%,二线人员月均工资增长11.16%。

2.构建了和谐劳动关系。规范职工劳动合同管理,建立了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机制,保护、调动、发挥出职工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做到互利、互爱、双赢,体现“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和谐劳动关系。

3.实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和谐统一。积极打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立和健全工会的各项工作制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完善工资、绩效考核集体协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和公开监督制度,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广大职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和谐统一。

五、公交发展任重道远,公交未来充满希望

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发展公交就是发展民生。2015年1月25日,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在谈到公共交通时强调,“要优先发展公交,优化公交线网、场站布局、换乘枢纽选址,推进快速公交线网和高峰区间公交建设”;2015年5月28日,西宁市委书记王晓调研全市缓堵保畅工作时,提出4项工作要求:“强化规划引领管控,科学制定交通发展规划;实施公交发展战略,保证公交首未站、回车场等用地需求,优化公交运行线路;深化交通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公交运营体制等改革;提高交通治理能力,建设智能交通。”

高职院校办学效益影响因素探讨 篇8

1影响高职院校办学效益的管理因素分析

在我们国家, 传统意义上, 还是非常重视技术, 而轻视相关管理的,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是一样, 社会上一些教训的根源还是由于管理不善或者管理失误造成的, 明确来讲就是管理思想观念问题。其实, 在新的管理理念支撑下, 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导者, 不但要管理好学院, 更要学会怎样经营好学院。学院虽然不会以营利作为其经营目的, 但应该在办学过程中进行成本的经济核算, 优化配置和使用相关的资源。

1.1高职院校组织结构因素分析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新的产物, 在近十年, 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壮大, 很多的高职院校是从原来的成人高校以及普通专科学校合并转制而来, 或者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组建, 在高职院校创建初期, 一般会采用本科院校的科层组织结构, 主要表现为“学院-系办-教研室” 或者“学院-分院-系办-教研室”两种形式。采用本科院校的科层制组织结构, 这样能够指挥权较集中, 都由学院领导指挥, 决策很迅速, 分工非常细密。这种科层组织结构的优点是只要高层制定了相关政策、决策, 就能直线传达, 能较好地组织学习, 教师也能迅速地且深入地在教研室领导下学习相关政策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目标, 这样资源利用率也会比较高, 但是这种科层组织结构由于是突出以行政权力为核心, 权利非常集中, 整体责任划分也不明确, 中下层没有自主权这样也不利于发挥基层相关教师的主动性、能动性;学院各系办之间也会形成相关的学术壁垒, 不利于各部门之间协商合作, 同样部门之间协调也很困难, 这样将会造成部门之间的的沟通成本很高, 部门之间利用效率却非常低, 各部门之间各行其事, 这些则就要求我们做出思考:减少行政管理层次, 突出专业建设团队和课程建设团队的作用。

1.2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因素分析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主要分为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 公办院校一般由政府投资办学, 也就是说政府办学占主体的地位, 办学资金主要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拨款加上学生学费所得, 而民办院校则由非政府部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面向社会举办, 而民办院校一般是股份制院校, 其投资主体多元化, 创建资金也是由各方投资主体参股来共同筹建。学院各项重大的事项一般都由学院董事会做出决定, 或者委托由董事会任命的校长负责。现一般推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也是现在的管理体制中的一种主流, 特别是公办院校一般都实行这一体制, 其实, 民办院校推行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将会有更大的推动及促进作用, 因为推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可以合理分离校长的决策权和执行权, 可以提高管理的民主性和学校管理效率, 从而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高职院校办学结构因素分析

近十年来的高职院校迅猛发展, 随之而来的就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结构问题也将引起关注, 它将会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探讨问题。总的来说, 办学结构会影响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办法质量的先进性与稳定性。而高职院校办学结构主要决定于学院的相关的目标结构, 而大家容易理解, 一旦学院有了明确的办学定位, 那么就有了相应的目标结构, 而学院其他相关的结构就需要接受目标结构的支配及统领, 同样其他结构也将会对目标结构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这样要求学院一定要确定科学、合理的学院办学定位, 必须要有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指导, 在确保高职院校基本职能充分发挥的前提下, 根据学院自己的办学传统、资源条件、特色、优势、及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对学校的期望等, 来确定学院应该在什么领域、什么的层次、什么的地域范围做出自己对社会的贡献。

1.4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对于学院是否能够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院专业设置应该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律, 满足区域产业化结构的变化, 学院应该根据市场的需要适时地调整学院相关的专业设置及专业结构, 不断拓宽专业口径, 真正为我们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相关人才, 也能为学生的就业渠道开辟阳光之道。所以, 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必须以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及其相关的变动趋势来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我们高职院校应顺应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需要, 来设置新的专业, 开拓新的专业, 对现有的相关专业根据需要及相关的要求进行调整变动, 且还要密切关注社会应用人才的需要、职业岗位的需要、相关的专业技能的需要, 真正能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行业、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型应用人才。

2影响高职院校办学效益的规模因素分析

如何确定合理的办学规模, 对于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教育投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主要是指学院在校生的数量, 而学院招生数量则需要考虑当地各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还需考虑当地教育中同类院校培养学生的相关数量, 更需结合学院的实际条件来合理确定。

2.1小规模办学的因素分析

学院小规模办学时, 指即在校生比较少, 也就是说招生数量少, 特别是同专业学生会更少, 这样会造成行政效益比较低, 因还是需要相应的行政人员进行服务, 生均管理成本相对来说就会比较高, 另外, 学校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实验设备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 如果专业规模较小必然会导致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负荷不足, 利用率就比较低, 同样, 教师的专业性又使得不同专业, 甚至相同专业的不同方向之间的专业教师也很难以进行相互替代, 这样就会造成教师这块资源学院不能地充分利用, 所以小规模办学会较大地提高办学成本。

2.2大规模办学的因素分析

大规模办学并不等于实力就很强, 学院过大的规模, 即在校生过多, 则得考虑是否师资缺乏、资金充足、教学设备满足, 否则, 将会导致学院教学质量的下降, 从而对学校造成长久的负面影响, 损害学校的办学声誉。这反过来又会影响生源和师资队伍建设, 也会让政府和社会降低或丧失对学校的信心, 从而阻滞办学资金的筹措和办学条件的改善, 影响学校的办学效益。

这样, 要求高职院校办法规模适当, 在确定学院办学规模中, 必须考虑学院的若干硬件指标, 比如占仪器设备数、生均占地、师生比等等。在适当的范围内, 规模和效益是成正比的, 膨胀规模是发展的要求,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 但我们还需考虑软件能否跟上, 办学质量能否保证, 未来的发展能否受制, 规模取决于质量, 取决于效益, 不讲质量的规模, 没有效益的速度不能去追求。从规模上看, 目前高院院校要适当控制数量, 把好审批关口, 立足当地的实际, 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创新上下功夫, 努力打造学校的品牌。讲效益, 必须搞好两个结合, 要树立教育是一个产业、学生是消费者、教学和管理都是服务的观念, 搞好近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结合,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 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无论是扩大规模还是改善条件, 都需要从实际出发, 量力而行, 两个效益一起考虑, 统筹兼顾。

3影响高职院校办学效益的质量因素分析

一个学校的发展也要讲究办学效益, 办学效益的重要保障就是教学质量, 只有建立健全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才能促进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益。教育的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命线, 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水平, 也同样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和生存。但办学必须面对效益问题, 没有效益, 就是严重的浪费和损失。质量与效益是密不可分的, 缺一不可的。对我们这样一批高职院校来说, 要讲质量与效益, 质量是生命, 效益是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要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促发展, 坚持质量与效益统一的综合发展目标, 走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前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包括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和直接为社会服务四项, 而其办学质量也应包括以上四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是指能否通过教学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这就要求学校要形成基于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又要统筹理论知识的学习, 要突出实践教学比重和实习实训效果, 不断强化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仿真环境, 不断加大校外实习实训的力度, 吸引社会力量, 促进校企合作, 在合作中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加大社会力量的引入, 从而形成特色办学的良性循环;衡量科研质量的指标和标准一般比较“硬”, 且有一套相对成熟的评价程序和奖励制度;学校招生就业是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面临生源质量比较差、新生入学报到率比较低等问题的困惑, 再加上生源减少、招生政策不稳定、招生市场紊乱, 对高职教育的发展都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这需要我们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规范市场秩序、稳定招生政策, 实现良性的竞争, 在高职教育中也积极推进质量工程, 使高职教育步入良性的发展之中, 扩大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影响, 使服务对象得到满意, 同样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也会对高职院校的声誉和回报率产生重要的深远影响。

以上从高职院校的管理、规模、质量三个大的方面系统地分析影响办学效益的主要因素, 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高职院校必须具有较好的管理体制, 适当的教学规模, 优良的教育质量, 这样才能培养造就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合格人才。否则, 就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效益。高职院校必须抓住目前的大好机遇, 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 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 提升高职教育的竞争实力, 增强高职毕业生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 整合全校的优势资源, 培养高素质的招生、教学、实践和就业指导老师, 提升学校的形象, 塑造学校的品牌, 使高职教育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创造出最大的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小军, 许详鹏.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效益的综合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 2011, (1) .

[2]吴凯, 梁子婧.高职院校办学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办学效益和水平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成本,办学效益

一、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投入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显著区别之一, 是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岗位或职业所要求的上岗前培训和训练, 使学生毕业就能顶岗操作。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建立和完善功能较为齐全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符合教学需要的实验实训基地和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意味着必须有较高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状况从总的趋势看, 个人、社会、地方的比例不断增加, 中央的投资逐步减少;各级部门对高职的投入极少, 投入渠道也不稳定, 总体上远远停滞后于高职的发展规模。

1、财政投入不足

世界银行在《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 发达国家为5.3%, 欠发达国家为4.1%, 转型国家为4.2%, 世界平均水平为4.5%。而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例极低, 直到2007年,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只有3.32%, 长期落后于国际教育投入的平均水平, 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而职业教育经费更低, 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也很低。正因为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发展。

2、个人成本过高

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的是动手操作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 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学生实训技能培养, 这导致高职院校比普通高等教育投入更大, 办学成本比普通高等院校高, 为此, 制定和实行了高收费政策。据有关统计3年高职院校教育学费加上住宿费累计近2万元, 如果连同3年生活费, 估计投资在3—4万元左右。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与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 负担不起这么高额的教育费用。

3、管理不规范

有的高等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不规范, 没有建立严格的投入产出机制, 只管投入, 不讲经济效益, 造成资金的“高投入, 低产出”。有的院校对学校剩余资金的管理混乱, 资金没有花在教学与科研的“刀刃”上, 用在一些与之无关的方面,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提高高职院校教育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1、拓宽筹资渠道

政府应逐年提高对高职院校教育的公共投资, 并且应该出台相关政策, 允许和鼓励高职院校通过多种市场资本运作手段多方筹资, 同时出台相关免税政策和鼓励政策, 吸引更多善款流向高校。高职院校应该是扩大视野, 加强研究, 突破传统以贷款为主的融资方式的局限, 采纳新的融资组合机制, 引入民间资本, 逐渐降低财务风险。为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提高社会和个人为高等教育事业投资的比例, 应建立激励模式, 如税收激励、名誉激励、技术服务激励等, 强化社会各界对高教的投入。

2、实行学分制收费

学分制收费是一种“自主点菜”式的高等教育消费方式。实行这种收费方式, 第一, 有利于缓解当前贫困生的学费难题。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如选择二年修完全部学分, 不但可以节省在校一年的生活、住宿费用, 而且能够提前就业, 实质上等于减少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总体费用。而对于部分家庭实在困难的学生来说, 则可以通过延长毕业期限的办法, 通过适当少修学分、半工半读的办法, 来分解学费负担。第二, 有利于推进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实行学分制收费后,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功课, 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好、学有所成, 从而达到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根本目的。

3、提高管理水平

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当人力、物力、财力的占用和消耗的动态过程符合高职院校教育办学规律、适应客观的需要时, 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体现为低投入、高产出, 否则就会造成浪费, 而这一切都依赖于管理水平的高低。从严格意义上来讲, 管理也是一种资源, 也能够带来效益和财富。因此, 要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投资效益, 就必须提高高职院校教育的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根据高职院校教育的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采取最有效的措施, 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结构的合理化, 以一定的教育资源的投入, 最大限度地多出成果, 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提高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水平的关键是要提高教职工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他们不仅应是教育家, 而且还应该是出色的管理工作者;提高管理水平的另一个重点是重视无形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三、结论

上一篇:科学嘉年华下一篇:振动加速度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