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明增长

2024-06-28

城市精明增长(共8篇)

城市精明增长 篇1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加快, 国内各地城市正面临着空间规模的扩展与空间结构的历史性转变, 严峻的城市空间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必然引起城市用地的扩展;另一方面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展和空间结构的迅速变化给城市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效应如环境污染、耕地锐减等。城市发展逐步向外围蔓延扩张和发展趋势难以控制。近几年城市中的"开发区热", 使大量土地出现了闲置和低密度蔓延的情况。因此, 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 如何合理扩展城市空间, 既不影响城市发展, 又有利于环境, 达到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 成为当今政府与学术界极为重视的问题。

1精明增长的产生

1988年, 洛杉矶市市议会候选人Snyder最早提出"精明增长"这个概念。"精明增长"是美国针对城市蔓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市问题, 从而提出的相关城市发展理念。精明增长最初是通过政府对城市开发做出指导, 使政府财政支出对城市发展起积极作用。"美国精明增长联盟"在2000年确定了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 即充分利用城市的空间存量, 减少盲目扩张行为;加强对现有需重建社区重新改造, 充分开发和利用废弃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城市建设相对集中, 尽量拉近生活和就业单位的距离, 降低基础设施、房屋建设的成本。

随着中国城市蔓延的发展态势, 我国也开始逐渐引进"精明增长"的理论。我国相关领域专家认为"精明增长"即城乡政府在基础设施的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作出决定, 以最低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去取得最高的土地开发收益。要达到这一最终目标就要利用这些基础设施对土地进行"最好最有效"的开发。

2河北省城市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 河北省经济迅猛发展, 河北省作为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省份, 11个地级市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唐山和石家庄经济水平排名居首;沧州和廊坊属于新兴城市, 经济总量水平虽低, 但发展速度较快,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邯郸属于资源型城市, 虽具有较好基础, 但发展速度慢;保定和秦皇岛高校较多, 政府重视对保定和秦皇岛市的科技和教育的投入, 两者第三产业较发达, 但经济总量发展缓慢:邢台是一个资源型城市, 以采掘业和重工业为主, 经济总量水平虽较高, 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城市环境一般, 由于市内高校较少, 缺乏专业技术型人才;承德、衡水和张家口竞争力相对较差, 三座城市都是发展较晚的经济落后的城市, 由于承德和张家口的经济基础薄弱, 虽对其投资大, 发展速度较快, 但还需一定的时间才能真正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 衡水市经济发展速度慢、缺乏后劲的重要因素是固定资产投资少。应支持优势地区率先发展, 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精明增长对河北省城市扩展的启示

(1) 改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

城市要实现精明增长, 关键在于对适应城市发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编制。现在施行的规划编制在某些程度上有些理想化, 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 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目前我国对规划的编制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政策很多方面尚不明晰, 国内各个省份规划编制情况各不相同。以河北省为例, 在编制总体规划时要考虑其作为农村居民点整治试点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试点等因素, 由此总体规划的编制应尽快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保留足够的弹性来应对千变万化的形势。同时, 应编制城市边缘区和沿海区土地利用的专项规划。目前, 我省高铁刚建成通车, 很多高铁站建在了偏离城市中心城区的周边县市内, 那么道路交通势必带动城市发展的方向, 最终导致城市用地向边缘区扩张, 可见, 地区的规划对城市建设尤为重要。而沿海区域因地理区域的优越性, 长期以来忽视对海岸线边缘建设的工业设施和建筑的重视和管理, 行业与行业间对岸边资源的竞争加大, 使居民最基本的用水出现了困难。由此可见, 对沿海地区的综合规划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 在衔接"两规"时, 统一制定城市增长边界

"两规"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着眼于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而城市总体规划则着重城市的发展和各项建设活动。做好"两规"的有效协调与衔接有利于城市科学、有序的发展。在国外土地利用规划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是一体, 虽然规划层次有所不同, 但属于同一空间规划体系, 因此不存在"两规"协调的问题。然而在我国要制定城市增长边界等"精明增长"的策略首要是要做好衔接"两规"的工作。

(3) 改变观念, 构建区域协调机制。

目前, 根据我国建设用地分布"遍地开花"的特点, 农村居民点在城市用地扩张的过程中被纳入到了城市中, 成为"城中村", 这使得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农村城镇与中心城区连成一片, 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这打破了行政区界线, 呈现多个行政区域集中在同一城市生活区。这种环境下势必要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构来改变这种松散的发展方式, 如区域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区域责任。这可以防止有关部门推卸责任,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目标, 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 推进城市精明增长。

(4)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保证交通可通达度。

根据我国城市发展出现的问题及国内外相关经验总结, 要解决城市中出现的"潮汐式"的交通流, 势必要加大发展公共交通建设的力度。国外"精明增长"理论着眼于公共交通, 尤其是公共交通的可达性, 同样这也是我国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公共交通分为公交、地铁等, 一般对小城市而言更加关注的是公交的发展, 而大中城市 (石家庄) 城市开始对轻轨等现代交通工具进行规划建设。针对公共交通建设的改进如下:首先, 规划分设公交专用道, 保证在人流高峰期的公交行驶路况:其次, 在城市规划中增加对周边县区和农村的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对轨道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建议, 首先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对省会级的城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可以进行规划, 而对地级市目前还不需要做这么大的投资;其次, 为了排除不安全隐患, 一定要在在城市规划前期做好规划设计;最后, 对城市外围的新城或周边城镇, 可以以"精明增长"理论作宏观指导, 通过轨道规划引导城市建设。

(5) 多方参与决策, 并建立监督组织。

由于城市边缘区的特殊地理位置, 政府起主导作用。长期以来, 民众参与度较低、话语权较弱。"精明增长"则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建立多方参与决策体系, 这样更公平、效率和正义。多方主体包括政府、村民、开发商和媒体。政府指市、区、镇 (村) 三级共同参与;村民包括利益相关和非利益相关的村民整体;媒体指对决策过程公开化的媒介。另外为了保证"精明增长"措施的有效实施, 可以由本市居民投票成立一个专门制定与管理措施执行的区域性机构, 可以独立制定涉及土地利用和交通设施配套等各项政策, 拥有区域司法管辖权和制定权。"精明增长"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规划理念。但这些理念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关静关于精明增长的研究述评[J].财经问题研究, 2013 (2) .

[2]饶传坤.韩卫敏我国城市蔓延研究进展与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 2011 (5) ,

[3]叶昌东.周春山城市新区开发的理论与实践[J].世界地理研究, 2010 (4) .

城市精明增长 篇2

张娟提出“精明增长”是一项涵盖了多个层面的城市发展综合策略,将城市发展融入区域整体生态体系和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目标中,提出“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发展模式及城市内部废弃地的再利用(Brownfield Redevelopment)等。

根据以上学者对“精明增长”思想内涵的诠释,笔者认为“精明增长”思想主要体现在:倡导土地的混合利用,以便在城市中通过自行车或步行能够便捷地到达任何商业、居住、娱乐、教育场所等;强调对现有社区的改建和对现有设施的利用,引导现有社区的发展与增强效用,提高已开发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降低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压力;强调减少交通、能源需求以及环境污染来保证生活品质,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保证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间的连通性,将这些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交通方式,是一种较为紧凑、集中、高效的发展模式;“精明增长”同时还强调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的共同发展。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的比较

3.1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新城市主义的起源先于精明增长,但两者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得到迅速发展。由于两者的研究内容有许多重叠之处,如土地的混合利用、追求多样化、创建宜步行社区、公交导向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等,所以这两种理论存在许多的关联和互补,两者既拥有共同的目标,又在实施、研究角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互补,在深层次上,二者之间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且互相补充:

在产生背景上,“新城市主义”运动的发起人是城市设计人员和建筑师;而“精明增长”概念的提出者首先为环境学者和城市规划师。

在实现途径上,新城市主义理念的实现主要通过市场运作,新城市主义实践从规划设计到实施都十分注重与市场的结合;精明增长则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引导性、限制性政策法规来实现。

在组织机构上,精明增长最有影响力的组织是“美国精明增长协会”(Smart Growth America);而新城市主义,最有影响力的组织是“新城市主义协会”(Congress for New Urbanism)。

综上所述,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一方面拥有共同的目标,即控制城市蔓延、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但另一方面,二者又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相同的问题(图1),具有互补性。

3.2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的共识

3.2.1 城市蔓延

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论所要解决的均是城市蔓延问题,二者在基本原则上大同小异,都反映了一种紧凑型的城市空间扩展和规划理念。从起源时间上看,新城市主义比精明增长要早一些,且二者不存在“亲缘关系”,应该是由两条线索分别发展而来的。它们不是纯粹的“主义”或“理念”,而是混合着理念、原则、方法和政策的理论。

3.2.2 紧凑式发展

“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注重社区、街区、邻里等中等尺度的设计和规划,这种中等尺度与人的需求尺度是相吻合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新城市主义的批判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的,但它选择的却是回归传统的对策,反对低密度蔓延,主张紧凑式发展,倡导传统的社区邻里模式。

3.2.3 公交导向发展模式

公交导向发展模式是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论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TOD最早由新城市主义代表人之一彼得·卡尔索普倡导,强调在区域层面上整合公共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一般来讲,TOD强调临近站点地区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混合的土地使用,较高的开发强度,便捷、友好的地区街道与步行导向发展(Pedestrian 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POD”的环境。TOD分为城市型TOD和邻里型TOD.3.2.4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简称“UGB”)

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论都涉及一个相同的内容,即“不断增长中的大都市地区范围的确定问题”。而设定“城市增长边界”作为一种日益流行和富有成效的方法,可将开发控制在指定的地区内。城市蔓延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城乡边界趋于模糊。因此,如何清晰区分城乡边界、保护自然景观和农业区域是控制城市蔓延的核心内容。

对“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论的评述及其中国化

继新城市主义在美国获得极大的成功进而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流派之后,其设计思想也逐渐受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视,并继续产生影响。尽管如此,它也遭到了一些诘难与攻击。如David Harvey公开指责新城市主义的立场为“空间决定论”。David Harvey说道:“新城市主义聚集了许多说辞与政治力量,将对社区的怀旧的魅力作为治疗我们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以及城市病的万能药„„听命于虚构的过去来承载今天的重担”。

美国南加州大学Peter Gordon和Harry W.Richardson也认为,打算通过物质形态去获得解决郊区的遍地开花式的无序建设、种族隔离的加剧、收入差距的增加、生存环境的退化等问题的办法,未免显得过于单纯。

质疑新城市主义之“新”几乎是所有对新城市主义批评的共同点。新城市主义的批评者认为,新城市主义理念不过是一种对传统的怀旧,而王慧认为新城市主义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或许将来自于“汽车”问题和交通模式方面。

目前,美国有三分之二的州选择了“精明增长”。但对于“精明增长”,也有学者持异议。Song Yan和Gerrit-Jan Knaap利用GIS及特征价格法分析了“精明增长”的一项重要原则——土地混合使用对独户住宅价格的影响,得出“土地混合使用并不精明”的结论,并提出“事实上,精明增长和开发应谨慎选择土地怎样混合使用,确保混合不会得不偿失”。Millera,John S.和Lester A.Hoelh表示并不认同“精明增长”的口号,认为“没有一项实践需要精明增长的标签”,并建议“通过阐述精明增长的具体内容来强化社区参与”。

诸大建认为精明增长在理论上的不足体现在精明增长的外延还需进一步理清,在实践上的不足体现在精明增长的具体操作方式还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测量和评估标准尚待统一,针对不同地区和城市人口、地理等特征应有区别地使用精明增长的管理工具。

对于“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中国化,唐相龙认为,植根于美国城市发展现状以及特定政治、规划背景下的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若将其直接用于指导中国现阶段的城市发展,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因此,我们要明确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理论背景和成长环境,避免望文生义、生搬硬套。

必须承认,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核心理念均不能简单地被“移植”到中国的“土壤”上。首先,应客观判定我国城市的发展现状。其次,应明确中西方城市成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背景差异。最后,应区分美国城市蔓延动力与我国城市空间扩展动力之间的差异。

因此,笔者提出“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中国化建议:

①强化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积极开展城市土地内涵挖潜。资源浪费、用地紧张是我国许多城市的现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适当提高容积率和紧凑度,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有效利用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而且还有利于建立各阶层混合居住的多样性社区,而这正是城市规划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体现。

②倡导生态设计,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区域都是存在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的。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每个城市建设都有各自的特性,当地的气候、植物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色都会影响城市居民的心情和情感。因此,城市规划与设计必须充分针对原始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特点,保护环境,倡导生态设计。

③将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系统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倡导“公交优先”。土地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决定了我国不可能效仿美国城市“在汽车轮子上”的发展模式。“新城市主义”所倡导的发展有机的公共快速交通系统,倡导“公交优先”,促进城市的紧凑发展恰恰适应了我国的国情——这在我国规划界已达成共识。

④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提倡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论都强调对城市原有历史文脉、特色和传统的延续,新与旧、现代与传统要有机结合,一脉相承,同时还要有所发展和创新。另外,新城市主义提倡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建立完善的规划决策体系,为公众参与提供多种渠道,保证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造成失误,享有公共利益,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应协调发展实现“精明增长” 篇3

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的新型城镇化,其“新”要求城镇化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改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城镇化的核心是较低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具有优质公共服务和生活品质的城镇,而不是简单地理解为建高楼、建广场。

城镇化布局面临新课题

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是市场主导型模式,其城市规模、城市布局、城市功能演进和城市产业分工多为市场选择和作用的结果,但这种模式产生了诸多问题。如过度的郊区化、城市不断向外低密度蔓延、城镇建设无序以及空间和社会结构性问题突出等。

这样的历史说明,城镇化需要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也需要通过政府法律规范进行调控。

城镇化是一个关系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这项工程需要制度保障。以英国为例,1795年至1865年,英国取消了以限制贫民迁移为目的的《定居法》,并不断放宽贫民迁移的限制,扩大了贫民的迁移区域范围和贫民的居住地范围,从而为保证乡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提供了法律保障。

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与推进,生态环境的可承载问题将成为城镇化面临的重大课题。城镇化的推进会带来能源的大量消耗,而各类废弃物排放的大量增加将对城镇化形成巨大的压力。以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为主旨的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精明增长”以及城市扩张中的“紧凑发展”理念,应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思想。

基于以上原因,不妨对未来中国城镇化的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做出一个预期:未来大城市会有很大发展,尤其是城市群将更具发展活力,小城市也会迎来良好机遇,小城镇发展则会为中小城市的发展奠定基础。在空间布局上,城镇化将从圈层式走向网络化、卫星式的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从分散到高度集中再到分散,而配套服务则将依托附近的大中型城市。

这样的城镇化需要加强城市群中不同规模城市、城镇之间的产业分工,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内部结构合理、空间组织有序、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区域产业体系,所以城镇化未来的产业投资重点应该放在民生工程上。

比如,以地铁和快速公交为代表的城市交通体系建设,预计至2020年,中国城市内部的轨道交通至少有3万亿元的投资需求。花费较长的平均上班时间,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建设滞后的表现。

2010年,英国一家咨询公司对全球主要国家的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作了调查,其中中国以42分钟居首位,高于主要的发达经济体,也高于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就各个省份而言,北京以人均52分钟位列全国首位,广州、上海、深圳的人均上班时间也都超过了45分钟,50个主要城市中有1/4的平均上班时间超过30分钟。

用民生状况衡量城镇化水平

研究表明,城市拥堵是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未跟上发展步伐所致。以北京为例,这样一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特大都市,其运营的地铁总长度仅为372公里,人均不到2厘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纽约市的公共交通占总交通量的53%,市区铁路共27条,长443公里,所有车站通宵服务。

一些不必要或效率低的财政支出也应终止。如家电下乡、摩托车购置税补贴等这类刺激国内消费的政策到期后可能不需要再执行,这类财政支出对消费的短期拉动效应比较明显,但长期来看,造成了产能过剩、低端重复建设等问题,并不能真正释放出居民的消费潜力。

民生工程投资还包括城市供水供气、垃圾处理等生活服务体系项目。

从国家相关部门的估算看,黑龙江、内蒙古最基本的用水普及率有待提高;河南、甘肃、云南、贵州需要优先解决城市燃气的供气体系;全国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都有待提高,特别是甘肃、黑龙江和吉林等省。

具体而言,当前中国城市居民的自来用水普及率达到97%,其中北京、天津、河北以及上海已达100%,但是黑龙江、内蒙古、贵州、四川以及西藏等地的自来用水普及率仍较低,尚不足92%。中国城市的用气普及率为92.4%,其中北京、天津达到了100%,但贵州、云南、甘肃等地的用气普及率尚不足75%。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方面,全国都处于较低水平,普及率仅为79%,甘肃、黑龙江、吉林三省的这一标准甚至未达到50%。

存量农民工的市民化带来教育、医疗以及文化等领域的均等化需求也应成为城镇化民生项目的重点。

在评估城镇化带来的基建投资需求时,存量流动人口的市民化以及新增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的转移带来的各方面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广义口径的城镇化率提高带动的是最基本的城市生活设施的建立,如供水、供气以及相关的交通、生活垃圾处理等等,但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现居城市的无城市户籍的各行业从业者将主要带来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的公共服务领域的均等化需求。

以目前的公共服务水平测算,对于现有流动人口,至少有1万所小学、400个剧场和50万张医院床位需要投资建设。假设要让各个省市“十二五”规划中计划吸纳落户的农民工(每年1837万人)全部达到现有公共服务的水平,以医院床位为例,现在全部城市市辖区拥有228.1万张医院床位,即每万人拥有59张,那么就还需要92.7万张新床位,这还仅仅是民生工程需要投资的一小部分。(支点杂志2014年1月刊)

城市精明增长 篇4

1 精明增长的含义

2000年,美国规划协会联合60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Smart Growth America),确定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空间紧凑,混合用地功能,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步行,保护开放空间和创造舒适的环境,通过鼓励、限制和保护措施,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

精明增长最直接的目标就是控制城市蔓延,其具体目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保护农地;二是保护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两个方面;三是繁荣城市经济;四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通过城市精明增长计划的实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城市增长的“精明”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增长的效益,有效的增长应该是服从市场经济规律、自然生态条件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增长,城市的发展不但能繁荣经济,还能保护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二是容纳城市增长的途径,按其优先考虑的顺序依次为:现有城区的再利用—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许可的区域内熟地开发—生态环境许可的其他区域内生地开发。通过土地开发的时空顺序控制,将城市边缘带农田的发展压力转移到城市或基础设施完善的近城市区域。因此,精明增长是一种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

精明增长从一个概念要延伸到能指导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需遵从几方面主要原则:1)促进紧凑发展;2)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3)提供并促进交通多元化发展;4)提供可支付住房;5)创造积极的财政影响。

但目前对于城市如何精明增长更多的仍停留在战略层面的讨论,缺乏对城市各方面具体策略的指导,尤其是城市精明增长与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的相互关系,缺乏案例研究。本文依据精明增长的原则,结合丽水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因地制宜的制定丽水精明增长的交通发展策略。

2 丽水市城市精明增长的必要性

2.1 丽水城市发展的约束条件

(1)城市发展空间约束与城市空间紧凑发展。

丽水属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地城市,城市的北城北靠白云山南依南明湖,城市发展空间受到很大局限,而南城尽管近几年通过大量投入利用低丘缓坡平整土地,增加了城市可开发用地,但土地开发成本依然偏高,因此丽水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地开发价值更需要通过城市紧凑发展得以体现。

(2)城市发展经济约束与务实高效的财政政策。

2013年丽水地方财政收入73.7亿元,排名全省倒数第二,仅略高于衢州。尽管丽水近几年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基础薄弱,能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相对有限,城市发展资金需要通过务实高效的财政政策得以充分利用和保障。

2.2 丽水城市发展的自身诉求与战略选择

新一轮的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丽水市城市性质为:浙西南中心城市、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产业示范区、国际生态旅游城市。新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对丽水城市发展战略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城市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城市生态和环境保护。

综合丽水中心城市发展的约束条件和自身诉求,无论是对城市紧凑发展的要求,还是采取务实高效的财政政策、注重城市生态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丽水的城市发展战略选择更加符合精明增长的特点和要求,采取精明增长的城市发展战略是丽水城市发展战略的自然要求和必然要求。

3 精明增长的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框架

3.1 丽水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对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影响

3.1.1 如何平衡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资源和财政投入资源

(1)交通空间资源的制约因素。

城市空间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交通空间资源的有限性,而城市交通需求的客观性决定了城市交通的发展模式应以集约型的交通运输方式为主导,提高交通空间资源的整体使用效率。

(2)城市交通相关投入的制约因素。

城市财政收入的限制使得城市交通应减少对于简单但粗放式交通运输方式的依赖,而应以高效集约的交通方式为导向,即减少粗放式交通方式所增加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每公里双向六车道城市道路的成本与公交运营管理投入、停车设施建设),同时减少粗放式交通方式所带来的交通规划和管理所增加的成本(停车管理、事故管理)。丽水市城市交通发展约束条件及战略见表1。

3.1.2 城市交通战略需处理好城市南北城交通一体化发展问题

(1)目前跨江交通结构难以适应未来跨江发展要求。

根据交通分析模型匡算,2030年丽水中心城市机动化跨江量预计达到5.9万人次,比2014年现状1.8万人次增加2倍多(表2),由此推算,如果未来跨江交通的出行结构依然按照现状小汽车与公交2:1的比例关系,未来机动车跨江交通量同样将增加2倍多,远大于既有规划过江通道可以承载的容量。

(2)如何加强跨江公交主导的交通方式结构。

丽水市中心城市交通体系一方面要支撑和满足未来丽水一江双城的空间拓展所带来的跨江交通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也要解决交通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则必须构建以公交主导的跨江交通走廊,同时约束跨江出行的小汽车使用,只有双管齐下,疏堵结合,才能建立和强化公交主导的跨江交通系统结构。表3为全天过江交通方式及出行量。

3.1.3 城市交通战略需综合考虑老城区交通问题以延缓交通秩序失衡的蔓延

(1)如何改变公交目前的弱势地位。

现状老城区公交分担率为6.9%(表4),未达到全市7.7%的公交分担率水平。

从表5和表6可以看出,老城区以短距离出行为主,3公里以下的短距离出行占83.8%。短距离出行是慢行交通的优势出行范围,尤其是现状公交在短距离的出行分担率甚至远低于小汽车的出行分担率,公交竞争优势不明显。

(2)老城区用地和道路条件难以满足公交优先发展要求。

现状老城区的道路建设标准偏低,同时道路资源的利用(路权分配)仍严重倾向于小汽车交通方式,难以满足设置公交专用路权的建设标准。

现状城市道路设施条件与其承担的功能不相适应。老城区区域面积为1.76km2,各级道路网密度分别为:主干路2.35km/km2,次干路2.35km/km2,支路2.78km/km2,总体来看,干路密度偏大,支路密度偏小(表7、表8)。支路网络密度低、建设标准低导致公交支线运行效率低。

(3)如何改善老城区道路交通运行环境。

目前丽水市老城区存在部分摩托车和三轮车,摩托车和三轮车因其没有专用路权,往往随意行驶,给本就杂乱的老城区交通带来更大麻烦,同时摩托车尾气也带来了污染。老城区存在一定量的穿越性交通,占用宝贵的老城区道路资源,不仅造成高峰时段交通拥堵,同时严重影响慢行环境。

(4)如何弥补基本停车需求缺口,优化停车结构。

目前老城区共有5249个规范停车位,其中配建停车位占73.6%,路内停车位占16%,路外公共停车位占10.4%。夜间居住基本停车需求缺口约1600个(图1)。从比例来看,路内停车位比例偏高,而配建停车泊位略有不足。由于历史原因而欠账的配建停车位都由路内停车位来补充,过高的路内停车位比例导致道路交通的压力增加,动静态交通不平衡也是造成丽水老城区偏堵的重要原因之一。

3.1.4 城市综合交通的发展结构如何优化转型

(1)有利于小汽车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倾向有待转变。

如何做到对个体机动车交通的“建管并举”,既要保证个体机动车交通适度合理的发展,又要对个体机动车交通的出行需求有所约束。

南京案例:如图2,南京在轨道交通未大量投入建设之前的道路建设投资效率使得小汽车分担率每年增长接近1个百分点,而同年公交投资的效率未带来公交分担率的增长。

(2)公交优先发展存在较多困境。

生态位是生物存在发展的客观位置,是各种生物因其各自独特的生存方式而各自占据特有的生态环境,也就是说,生态位是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性的总和。

对于城市交通来说,出行生态位即指各交通方式在出行时对城市交通环境的适应性,通俗来讲,就是居民出行时,更倾向选择的交通出行方式。如图3,根据现状居民出行调查,丽水市公共交通出行生态位趋近于0,短距离出行低于小汽车分担率而中长距离低于助动车分担率,公交分担率的提升既要加强中距离的出行竞争优势,同时需要争取短距离对小汽车和中长距离对助动车的竞争优势。对丽水市来说,短时间内提升公交分担率的难度较大。

同时由于用地条件的约束,公交建设用地与公交路权难以保障。现状公交停保场总量不足,公交车辆进场率低,服务水平难以保证。公交专用道存在“规模小而散、位置偏、管理弱”等弊端,无法保证公交路权优先。公交专用道的布局并不是分布在急需提高公交效率的道路上,效果不明显,且无法发挥网络效应。

此外由于资金条件的约束,相应的投入未带来相应分担率的提升(投入大,产出小),从2007年~2013年公交财政投入与道路建设投入看,相应的公交分担率停滞不前而小汽车分担率极速上升。丽水市莲都区近几年公交财政投入情况见表9。

3.2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选择

3.2.1 问题导向的战略选择

针对丽水市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选择相应的战略,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为城市交通服务(表10)。

3.2.2 目标导向的战略选择

无论是成为生态制造业基地还是成为休闲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保护城市,都需要丽水市城市交通走低碳绿色的交通发展道路,同时在城市空间不断拓展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满足城市机动化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城市自身发展诉求仍然需要我们坚持便捷、绿色、公平的交通导向,见表11。

4 精明增长的城市发展策略与目标

4.1 发展策略框架

4.1.1 构建以快速公交为核心的公共交通系统结构

(1)丽水建立快速公交系统的必要性。

城市出行距离加大,中长距离出行需求比例提高,城市居民平均出行距离预计由现状3.6km增加至远期2030年的4.6km,5km以上出行的比例由现状的13.2%增加至2030年的38.9%,在城市空间拓展过程中建立快速公交系统符合以公共交通导向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必然要求。在城市居民出行距离增长,中长距离出行需求比例提高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常规公交难以吸引公交客流,提升公交竞争优势,只有尽早构建快速公交系统,扭转公交在中长距离的出行劣势,才能更好地应对个体机动化交通的威胁。

(2)丽水不具备发展轻轨和地铁的基础条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明确了关于地铁和轻轨的建设标准:

地铁:财政一般预算100亿元,地区GDP1000亿元,城区人口300万人,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

轻轨:财政一般预算60亿元,地区GDP600亿元,城区人口150万人,单向高峰小时1万人以上。

按照目前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远景发展框架,丽水中心城市需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满足发展地铁或轻轨的基本要求:

a.城市空间尺度使得中心城市居民机动化平均出行距离大于7km,满足城市轻轨或地铁的基本运距要求。各城市地铁平均运距见表12。

b城市人口规模达到约300万,城市公交走廊高峰客流量大于6万人次,满足城市建设地铁的基本运量要求。

地铁或轻轨在出行距离10km以上相对于中运量快速公交才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根据预测丽水远期在10km以上的出行距离分担率仅为3%~4%,因此如果由高运量公交系统(轻轨或地铁)替代中运量快速公交,公交客流不会发生明显增幅。大中运量公共交通对比见表13。

因此,根据对丽水中心城市未来发展规模的判断,丽水中心城市不具备发展地铁的基本条件,丽水远景的城市框架和发展规模距离发展轻轨也有一定差距。

(3)丽水中心城市发展中运量快速公交的制式选择。

a.采取BRT制式更符合精明增长战略提出的务实高效的财政政策。BRT制式和有轨电车制式在运量和运输效率基本一致,但由于有轨电车的造价为BRT制式的3~4倍,因此采取BRT制式更符合丽水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有利于丽水城市采取精明增长战略提出的务实高效的财政政策。

b.采取有轨电车制式更符合城市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特色。有轨电车制式相对BRT制式的优势在于其更好的舒适性、景观性和环保性,采取有轨电车制式更有利于丽水中心城市推进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公交客流。

4.1.2 构建以公交主导的南北城交通一体化发展对策

(1)公交主导南北城跨区交通联系,强化公交走廊的带动作用。

积极研究推进快速公交系统建设,构建南北城中轴线快速公交走廊,弱化中轴线绿谷大道、东三路、括苍南路等重要干道的个体机动化交通组织功能,引导城市发展中轴线的跨区公交走廊带动作用。

(2)完善过江综合交通系统结构和通道层次,调节过江交通需求结构和空间分布。

加强过江公交走廊建设,转变个体交通主导的过江交通系统结构;充分预留过江交通通道容量,调节过江通道功能层次和过江通道流量的空间分布,减少部分过江通道交通流量的过度集聚。

4.1.3 建立公交+慢行的老城区综合协调发展对策

(1)强化公交主导的多模式交通,优化老城区出行结构。

积极引入支线公交或社区公交方式,大力推广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构建以“公交+慢行”为主体的交通系统,引导老城区转变个体机动化和电动自行车较为强势的交通出行结构。

研究和制定约束小汽车快速增长趋势的政策机制,提高小汽车使用成本,减少小汽车使用强度;逐步减少摩托车的使用,对摩托车的使用实行区域控制管理,引导摩托车出行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

(2)优化老城区道路网络结构,优化道路交通组织管理。

调整老城区道路网络结构和主要道路功能,强化老城区边缘框架性道路的交通疏解功能和主要道路的公交路权,弱化穿越老城区主要道路的个体机动车交通组织功能,减少老城区的穿越性交通流量。

完善交通组织管理,调整优化交通组织方案,适应老城区以支小路为主的道路交通网络特征。

(3)完善公交接驳的慢行交通系统,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

充分发挥老城区出行距离短,道路网络条件更加适宜慢行交通出行的特点,构建舒适、人性化的慢行交通网络,满足短距离出行要求。

建立更加便捷的行人、自行车与公交站点的接驳设施,严格按相关标准设置路段及交叉口过街设施,保障行人、自行车交通安全。

4.2 发展目标框架

4.2.1 南北城交通一体化发展目标

(1)公交主导南北城跨区交通联系,强化公交走廊的带动作用。

南北城跨区公交出行分担率50%以上,跨区公交机动化分担率60%以上。

(2)完善过江综合交通系统结构和通道层次,调节过江交通需求结构和空间分布。

跨江公交出行分担率50%以上,跨江公交机动化分担率60%以上;建立快速路、框架性主干路、一般主干路三级过江通道层次结构;过江通道平均饱和度小于0.8。

4.2.2 老城区交通综合协调发展目标

(1)强化公交主导的多模式交通,优化老城区出行结构。公交出行分担率大于25%;公共自行车分担率2%以上;小汽车分担率小于18%;禁止摩托车和三轮车。

(2)优化老城区道路网络结构,优化道路交通组织管理。穿越性交通流量比例小于10%;干路以上等级的道路中,公交专用道设置比例大于50%。

(3)完善公交接驳的慢行交通系统,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常规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100%;快速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90%以上;公共自行车租赁点200米覆盖率90%以上。

5 结束语

精明增长不仅仅是概念与口号,更要有与城市发展特质相适应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和实施路径,尤其是对于目前许多城市大力发展地铁或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系统,不仅需要分析是否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还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自身基础性条件,走务实高效、精明增长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鲁亚晨,冯伟,姚遥,王峰等.丽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在编)[R].杭州: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

[2]潘强,张敏等,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在编)[R].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

[3]鲁亚晨,冯伟,姚遥,王峰等.丽水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R].杭州: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

[4]金春玉,王建军.基于“精明增长“理念的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长安大学,2012.

精明增长研究综述 篇5

关键词:精明增长,城市蔓延

1“精明增长”的提出

“精明增长”的推动力来自人口的转变、环保的注重、地方财政的困难和对增长的复杂意义的新认识。

“精明增长”概念的提出者首先为环境学者和城市规划师。20世纪90年代最初提出的“精明增长”的对象是城乡政府。1996年,美国环保署组织多个机构成立了一个旨在促进城市精明增长的组织网络。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规划协会设立了一项精明增长项目,并在1997年发布了《精明增长立法指南》。同年,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与地面交通策略研究项目发表《精明增长方法》,旨在促进城市集约增长、土地混合利用及以大容量公交系统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同样在1997年,马里兰州通过《精明增长与邻里保护法案》,鼓励再开发工业弃置地,州政府凭借为改造区内的基础设施提供资金、减税等方法鼓励在工作地附近建房。

2“精明增长”的概念、原则、内容

美国规划协会对精明增长的定义是:“精明增长是旨在促进地方归属感、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成本和利益公平分布的社区规划、社区设计、社区开发和社区复兴。通过提供多种交通方式、多种就业、多样住宅,精明增长能够促进近期和远期的生态完整性、提高生活质量。”总的来说,精明增长是一种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发展模式。

“精明增长在线”(SGO)指出精明增长的10条原则:(1)混合式多功能的土地利用;(2)垂直而非水平的紧凑式建筑设计;(3)能在尺寸样式上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住房要求;(4)步行式社区;(5)创造有个性和富有吸引力的居住场所感觉;(6)增加交通工具种类选择;(7)保护空地、农田、风景区和生态敏感区;(8)加强利用和发展现有社区的开发;(9)作出可预测、公平和效益的发展决定;(10)鼓励公众参与。

2000年,“美国精明增长联盟”确定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

3 国外学者关于“精明增长”的观点

3.1 学者观点

Hare(2001):提出对于现有城市用地,包括那些有约束条件的土地,可以通过增加强度、填补空位和棕色地带加以开发;Barrett(2004):较高的居住密度与较低的交通量以及除小汽车之外的其他交通方式的利用率的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相关,而随居住密度的降低,汽油消耗的比率在不断增长,这样也就造成不应有的环境污染;Anthony Downs(1998):“如果19世纪的口号是以都市为家园的话,那么在泛郊区化的今天,则应该通过增长管理,即对必要的开发项目及其选址进行强制性指引来保护地区的自然资源;Nelson(1992):制约式的城市规划根据整体发展策略从预测未来土地使用的需求入手。制约规划的整体思路是实现城市土地的更有效利用;Geller(2003):精明增长是遏制环境破坏、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促进健康生活方式、通向宜居城市的一剂良好处方;Portney(2003):认为未加控制的经济增长是导致城市问题的根源,经济增长的城市与生活质量提高的城市是相符一致的,这就是精明增长;彼得.卡尔索普(Peter Calthorpe)在他的《区域城市———终结蔓延的规划》中指出:为了减少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形体设计政策需要由3组与社会和经济事务相关的政策有效地配合起来,分别是:公平的住宅和平均的分散;区域基础上的税收分配;城市学校和区域教育的协调。

总结如下:SGO;Downs;Hare:空间形态整合。关注领域是城市空间成长;核心目标是紧凑型城市,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施手段是适当高密度开发以及土地多功能组合;所针对的问题是低密度蔓延,绿色空间减少。

Bruce;Portney;Barrett:城市可持续发展。关注领域是城市环境资源保护;核心目标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优良、社会公平协调;实施手段是设置成长边界以及绿地和农田和敏感区保护;所针对的问题是环境恶化,资源匮乏。

Glenden:政府财政及基建。关注领域是城市经济良性运行;核心目标是解决财政困难,促进旧城活力;实施手段是减少对新建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对旧城区更新;所针对的问题是政府财政浪费。

Kahn;Bozeat:宜居性及生活质量。关注领域是城市人类发展;核心目标是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实施手段是高公共设施的可达性,公交导向发展;所针对的问题是生活品质下降。

3.2 对精明增长理论文献的评述

3.2.1 精明增长理论是一种管理城市协调成长的新型理论工具,它通过土地使用功能组合、限制城市成长边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保护空地、农田、自然景观和环境保护区、改变交通模式、加强现有社区改造等方式来解决城市蔓延中出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问题。

3.2.2 由于城市本身集自然、社会、技术、地理、经济、人文等诸多属性于一体,所以精明增长研究的内容便处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节点上。

3.2.3 精明增长的外延还需进一步理清。(1)精明增长主要立足空间形态的新型的综合型城市发展模式,虽然精明增长也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它只是在一定时间序列内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特定实践方式;(2)在研究如何利用精明增长理念协调城市成长的同时,也应对其弊端和困境作深入探讨并力图加以避免;(3)比较方法较少,跨国相关研究资料缺乏。

4“精明增长”理念的实践应用

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以其成功的城市规划体系为世人所熟知。波特兰大都市区人口1975年至今上升了50%,而消费土地仅增加了2%,源于精明增长的规划理念的运用。

4.1 成功控制城市蔓延

4.1.1“精明增长”及“城市增长边界”的运用“城市增长边界”作为一种有控制的城市增长的模式成为波特兰市首开先例的土地开发政策。“城市增长边界”是一个城市预期的增长边界,边界内是当前城市边界与满足城市未来增长需求而预留的土地,边界外是农耕地,禁止在此进行城市开发和建设小的新城镇。

4.1.2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波特兰有一个专门制定与管理“城市增长边界”的区域性机构———Metro,即地区政府和大都市规划组织,包含了三郡的城市区域,管辖460平方英里,130万人口,24座城市。

4.2 交通改革

4.2.1《地区规划2040》具体政策包括:(1)将城市用地需求集中在现有中心(商业中心和轨道交通中转集中处)和公交线路周围。(2)增加现有中心的居住密度,减少每户住宅的占地面积;(3)保护137.6km2的绿化带;(4)提高轨道交通系统和常规公交系统的服务能力。

4.2.2 交通规划法规1999年采用的《交通规划法规》强调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市政府作出了一系列有效可行的计划:在未来20年内减少20%的总行车里程,在未来30年内减少25%的总行车里程,减少10%的停车需求。

4.2.3 各种交通系统平衡发展波特兰认为在一个城市里,必须有一个相对平衡的交通系统:公共交通、自行车、人行道、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私人汽车。此外,波特兰还一直致力于改善步行环境,提供连续的步行网络,以达到提高短途步行的出行比例,提高到公交站网的可达性和安全性。

4.3 公众参与“千友会”是1975年建立起来的一个民间组织,

组织中的很多成员都是法律界人士,对政府起到监督的作用。此外波特兰市还制定了法律,规定必须民众听证,如果没有民众参与听证,政府规划决策就没有功效,同时波特兰政府还出资赞助“千友会”参与决策。

5 精明增长策略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精明增长”理念的核心是在“区域生态公平”的前提下倡导“科学与公平”的城市发展观,是对城市发展的3个关键问题,如空间结构、用地模式、交通体系的综合考虑,对于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精明增长”理念是城市发展观念上的变革,城市的空间扩展必须置于区域整体生态系统的大背景之下,必须将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系统的生存发展置于同等地位。其次,由以外延扩展为主的城市空间扩展趋势向内涵更新优化的方向演化。优先考虑将城市新增用地需求引导至已经开发建设的区域,尽量减少侵占非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的发展坚持“速度和质量”并重的原则。再次,城市的空间扩展不应采取道路扩张拉动的模式,必须将城市的外延扩展与大运量公共交通体系联系起来。最后,城市的用地模式应当坚持高密度、集约化、功能混合的原则,把依托于公共交通系统的“适合居住”的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

参考文献

[1]刘志玲,李江风.城市空间扩展与“精明增长”中国化[J].城市问题,2006,(5):17-20.

[2]诸大建,刘冬华.管理城市成长:精明增长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J].同济大学学报,2006,17(4):36-40.

[3]王丹,王士君.美国“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发展观解读[J].国际城市规划,2007,22(2):15-18.

[4]李强,刘安国,朱华晨.西方城市蔓延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10):25-28.

城市精明增长 篇6

关键词:精明增长,美丽乡村,村庄规划,清洁城乡,沙塘镇

1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赋予了村庄规划新的内涵与效能, 成为具有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同等地位、意义、效能的法定规划, 特别是近年来在“城乡一体化”和全国新农村建设浪潮的推动下, 村庄规划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然而, 反思当前村庄规划与建设不难发现, 宏观政策“催生”和营造了良好的村庄规划与建设氛围, 但在实践中的偏向及其由此形成的有关误区则凸显了村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相关规划理论的严重断层和缺失, 也显现出村庄建设“心态”的非正常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宏伟构想后, “美丽乡村”作为“美丽中国”的起点, 村庄规划与建设再次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被纳入新型城镇化战略框架中, 各地掀起了村庄规划的新高潮, 但因村庄规划指导理论的缺乏和“政绩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村庄规划普遍出现了盲目照搬城镇建设模式、大搞形象工程, 以及并村、圈地、拆房等做表面文章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 美国规划界为应对大规模郊区化发展特别是城市无序蔓延及其产生的侵占农田、交通阻塞、环境污染、传统社区文化丧失等严重问题, 提出了著名的精明增长理论。精明增长理论引入我国后在规划界引发了广泛讨论, 但由于中美国情的巨大差异性, 精明增长理论应用于学术讨论的较多, 付诸规划案例实践的应用研究则相对较少。基于对精明增长理论的研究和通过在村庄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工作中的经验, 笔者认为虽然中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社会经济背景差异较大, 但从解决城乡发展问题和创新发展思路的角度分析, 精明增长理论在我国构建“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拥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2 精明增长与美丽乡村

2.1 精明增长理论的内涵

据《世界英语词汇百科全书》的权威解释, 精明增长就是明智地或有意识地寻求避免浪费和损害环境与社区的经济发展。精明增长自产生后就引起了美国规划专家学者和各级政府的推崇, 许多州市纷纷开展精明增长的实践活动, 并对实践成效进行评估, 从而带动了世界范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精明增长的发展理念, 精明增长的组织也在逐渐发展壮大。2000年, 美国规划协会联合60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 (Smart Growth America) , 明确了精明增长的核心内涵:用足存量空间和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重 (改) 建, 推动存量用地开发, 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集中、紧凑、集约开发空间, 混合用地功能;鼓励步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保护开放空间和创造舒适的环境, 通过鼓励、限制和保护措施, 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

系统研究精明增长理论的兴起与演化可知, 其最直接的目标就是控制城镇蔓延, 其深层次的目标则重点体现在保护农地、保护环境 (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繁荣经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其基本内涵经过长期演进, 可概括为精明增长十大原理: (1) 土地的混合使用; (2) 设计紧凑的住宅; (3) 能满足各种收入水平人的符合质量标准的住宅; (4) 适合步行的社区; (5) 具有自身特色, 极具场所感和吸引力的社区; (6) 保护开敞空间、农田和自然景观以及重要的环境区域; (7) 强化已有社区; (8) 多种选择的交通方式; (9) 城市增长的可预知性、公平性和成本收益; (10) 公众参与。

2.2 美丽乡村与清洁城乡

美丽乡村是推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载体。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立足县情颁布实施《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 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 把安吉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 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安吉美丽乡村规划实施后立即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并被誉为全国新农村建设“安吉模式”、“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和创新的典范”。2010年后, 浙江省把美丽乡村升级为省级战略, 并专门制订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2011—2015) 》, 在全省全面推广安吉经验。近年来,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成绩斐然, 已成为全国践行“美丽中国”战略中美丽乡村建设领域的排头兵, 并带动安徽、广东、江苏、贵州、广西等省 (自治区) 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 为改善广西乡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 着力解决制约广西农村生态宜居和基础建设的突出问题, 并着眼长远, 进一步提升广西乡村规划建设、生态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水平。《“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方案》和《“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 (2013—2020) 提出, 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推进, 改善人居环境、改良田园生态、改造水源质量, 实现“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的总体目标。其中, 第一阶段, 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 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第二阶段, 开展“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 以“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个专项活动为主要任务, 实现天长蓝、树长绿、水长清、地长净;第三阶段, 开展“美丽广西·宜居乡村”活动, 以“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三个专项活动为主要任务, 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提升;第四阶段, 开展“美丽广西·幸福乡村”活动, 以“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三个专项活动为主要任务, 到2020年全面提升农村物质、精神、生态文明水平, 促进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人民生活幸福和谐目标的实现。

2.3 基于精明增长的美丽村庄规划策略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 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导致“空心村”现象普遍, 加之“运动式”、“快餐式”村庄规划的批量编制, 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新农村和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的异化, 也进一步导致村庄规划普遍忽视对村庄肌理、发展动力、演变趋势等方面的深入研究。缺少科学性、地域性、协调性的村庄规划常常实施效果不理想, 多数村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仅关注看得见的地方, 多项预定的目标难以达到和实现。如2013年7月22日, 习近平在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考察时提出, 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 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比如说“涂脂抹粉”, 房子外面刷层白灰, 一白遮百丑, 不能大拆大建, 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再如2012年广西农村居民点用地比2005年扩大了8.91万hm2, 不减反增, 节约集约用地实现困难。

通过对精明增长理论十大原理和美丽乡村与清洁城乡的主要目标、任务抓手等内容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 它们不仅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精明增长更提供了一个完备的村庄规划指导理论。根据精明增长理论的指导, 村庄规划的核心在于精准预测村庄人口增长, 确定村庄发展规模, 并根据科学理论和村民意愿合理规划出村庄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通过对村庄人口规模、建设用地置换、村民意愿、村民生产半径、住宅空置率等因子综合评判, 科学确定村庄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区域, 划定村庄增长边界, 并鼓励土地混合使用, 控制村庄建设用地无序蔓延, 提高村庄土地开发集约度;结合地域风格和自然文化特色, 塑造具有场所感和吸引力的公共空间,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农田、水域等自然景观和重要环境区域, 保护和营造高品质的开敞空间;注重公众 (村民) 参与, 加强与村民的沟通, 设计出能够满足不同收入水平村民的紧凑住宅, 规划建设多样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实现村庄的精明增长。

3 柳州市沙塘镇杨柳村杨柳屯规划实证研究

杨柳村是柳州市沙塘镇各方面发展较好的行政村。村庄位于柳州市的北面, 沙塘镇的东南部, 距209国道东面约1.5km, 柳州市北环高速公路从村庄南面穿过。村庄南、北、西三面环山, 西面有一条杨柳路直接与209国道相连, 对外交通便利, 自然景观环境优越。杨柳村目前共有8个自然屯, 2012年全村共565户, 户籍人口2750人, 户均人口约为4.8人/户, 农民人均年收入约5890元。近年来, 全村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规模, 提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方针, 现种植水稻96.67hm2, 旱地作物100hm2, 改造山林153.33hm2。有纸板厂、砖厂和家具厂等村办企业, 形成了养殖、水果和甘蔗等支柱产业。

3.1 规模预测和空间规划及其增长边界

3.1.1 规模综合预测

人口规模:采用自然增长率预测方法, 并结合现场实地调研和所在镇域镇村体系规划综合预测:至2015年人口规模约为2845人;至2030年人口规模约为3220人, 规划总户数约为791户。

用地规模:根据《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规划技术导则 (试行) 》、《镇规划标准》 (GB 50188—2007)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GB 50178—93) 等规范, 沙塘镇杨柳村杨柳屯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39.8m2, 结合人口规模预测, 可知村庄规划总建设用地45hm2。

3.1.2 空间规划构思

根据杨柳屯现状用地及基础设施等实际情况, 充分考虑地域和村庄发展的要求,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以进行改造、梳理、整治为主, 充分利用现状建设用地, 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实现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开发;按照“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科学合理布局用地、延续村庄空间肌理, 创造舒适人居环境”的总体构思, 以现状道路为轴向, 以村委会及文化活动中心为核心, 向周围发散, 形成“轴向引导、集中居住、公共设施为中心、人畜分离、集中养殖”的空间布局结构。

3.1.3 增长边界划定与空间形态规划

根据杨柳屯村庄地形地貌特征、空间肌理和公共设施布局, 并结合水体和绿地景观、院落建筑布局, 沿村庄最外围建筑边界向四周外扩20m~50m, 划定村庄增长边界 (见图1) 。所有新增建筑和宅基地分配, 必须严格控制在增长边界线范围内, 线内近期未开发土地可用于一般农田、绿化和非长久构筑物建设。

规划依据现状建设用地布局特征, 并充分结合低山丘陵地势和道路、水塘等自然环境条件, 形成“一心四片”的空间结构, 引导村庄形成与周边自然农耕环境有机融合共生的山林田野空间形态。其中, 一心为以现状村委会为基础的休闲娱乐中心, 布局戏台、球场、中心广场等, 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民新生活和农村新风貌;四片包括由村庄主要道路分隔而成的四个片区。西北片、中南片及南片现状建设比较集中, 未来发展应以维持现状为主, 在对现状道路进行梳理的基础上, 把拆旧建新和原址重建作为建设重点;北片现状建设比较分散, 为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和利用率, 应作为近期重点发展空间。

3.2 存量土地再开发与宅基地综合整治

杨柳屯产业发展重点为水果种植、甘蔗种植、禽畜养殖等, 规划过程中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合理引导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空间的合理分区与有机联动, 理清和科学规划村庄“三产”空间。规划应严格控制村庄规模的无序扩大, 以节约和集约用地为原则, 重新整合土地, 使之布局紧凑, 功能分区合理。集约化控制住宅建设, 减少土地浪费, 同时保护好耕地和山水景观资源。以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为目标,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在村屯的空闲用地内进行建设。不断完善村屯公共配套设施和公共绿地建设, 改善村庄形象, 提高农民生活品位, 改善居住条件。近远期需改建、扩建以及拆旧重建的村民可在原有的宅基地上进行建设, 建筑风格需与新建的住宅建筑风格和色彩相统一, 建筑层数不得超过3层 (见图2) 。同时在该屯的东北面空地处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进行建设的住宅, 以有效引导杨柳屯的村庄建设。

3.3 基本公共服务配套与公共空间塑造

结合现状村委会和文化活动中心的公共区域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和活动设施, 在西南部形成行政和文化活动为主的公共服务及村级休闲娱乐中心, 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展示新农村建设成果和风貌。利用村庄内部道路转折点、交叉口等空间组织绿化、休憩、运动、文化交流空间, 形成简约、开敞、清洁卫生的特色空间。 (见表1)

3.4 生态空间保护与景观风貌综合整治

保护和利用现有村庄良好的自然环境, 特别要保护村庄山岭林地和水系, 发挥其防洪、蓄洪、排涝、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作用 (见图3) 。绿化结合低山丘陵水系进行建设, 乔木、灌木, 用材树种、经济树种合理搭配, 绿化、美化有机结合。在村庄主要入口处布局小型的开放空间。采用铺地、种植绿化、布置坐椅、景观小品等设施, 不仅具有休闲、游憩等功能, 同时也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 采用牌楼标识等方式重点设计各自然屯的入口标识。村内主道及入口两边的绿化植物按照景观设计理念加以改造, 通过植物高低搭配及颜色上的暗绿与鲜艳的对比, 形成层次丰富、色彩多变、错落有致的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空间景观形态, 将周围的田园景观吸纳到规划景观体系中成为背景植物, 形成村庄丰富的视觉效果和景观。村屯以第一产业为主, 因此, 村屯规划住宅以低层联排为主, 在尊重村民的风俗、生活、生产习惯等特点的前提下, 规划尽可能设计南北朝向, 住宅间距满足日照、消防、通风、私密性要求。新建住宅建筑风格应适合村屯特色, 体现地方特色, 并与传统建筑及周边环境相协调。

4 结语

长期以来, 我国城市规划领域缺乏对农村规划特别是村屯规划的统筹考虑, 导致村庄规划与建设缺乏理论指导, 美丽村庄和清洁城乡运动并没能有效遏制村庄建设用地蔓延、生态环境恶化、空心村等现象的发生, 而精明增长理论中高效集约利用土地、重视生态和人文环境、关怀人居等发展理念恰对解决这类问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以沙塘镇杨柳村杨柳屯规划为例, 对以精明增长理论为指导的村庄规划进行了实证研究, 从规划评价和实施来看, 不仅取得了美丽乡村和清洁城乡的目标, 还取了更多规划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国爱, 李同升.“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进展与评述[J].规划师, 2009 (4) :67-71.

[2]朱江.探索精明增长理论在我国城市规划的应用之路[J].现代城市研究, 2009 (9) :26-31.

[3]葛丹东, 华晨.论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技术策略与过程模式[J].城市规划, 2010 (6) :55-59, 92.

[4]章凌志, 杨介榜.村庄规划可实施性的反思与对策[J].规划师, 2007 (2) :15-17.

[5]黄慧明, Sam Casella.Faicp.PP.美国“精明增长”的策略、案例及在中国应用的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 2007, (5) :19-28.

[6]李王鸣, 江勇.结构快速变动下村庄规划编制研究——以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为例[J].城市规划, 2012 (3) :90-96.

城市精明增长 篇7

澳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珠江口西岸, 东北距香港约60公里, 北面由一条宽约200米的狭长地带与广东省珠海市相连。总面积29.2平方公里, 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至于澳门此名, 则是因为从氹仔岛眺看澳门半岛, 她的左右各有一座山, 远远望去像是两扇开启的“门”, 半岛周围环绕着海水, 人称此种地形为“澳”。那么, 连在一起, 这方土地便称为“澳门”。

澳门是一个适宜徒步游览的城市。地方虽小, 却充满了万花筒般的诱惑, 众多的名胜古迹, 既有传统的中国文化色彩, 又有浓郁的葡国情调, 使其有“东方蒙特卡罗”的美誉, 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澳门国际机场投入运营以后, 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澳门已成为一个现代旅游城市。因此, 住宿便也成为旅游必不可少的选择, 无论是环境、服务还是舒适度, 相信这个移动的家都会在你的旅行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住在澳门

到澳门游览, 可随意选择入住设备一流的五星级酒店 (饭店) 或较经济的旅馆、别墅和公寓, 酒店中有的富丽堂皇, 有的年代久远, 有的外型古朴, 其风格不同各有意趣;另外在澳门也有不少精致的度假酒店。澳门的住宿设施, 由超豪华饭店到小巧雅致的公寓式宾馆不等, 可依个人喜好、品味选择。

逢周末、假期、节日如农历新年、复活节、圣诞节、大赛车期间和七、八月的旅游旺季, 澳门的酒店和旅馆经常客满, 因此在到澳门游览之前, 最好能先预订房间。虽然在香港也有澳门各饭店的预约代办处, 但是每逢周末或澳门的旅游旺季, 临时预约是比较困难的。一些酒店在旅游淡季时, 有房价折扣优惠。所有酒店的房间均安装有空调和私人浴室 (特别规定者除外) 。一般饭店都采行欧洲式的住宿制度, 即住宿费用不包括用餐的费用。

通常住宿费用方面:高级饭店的单人房为HKD1000元左右, 双人房为HKD1000—2500元;一般饭店的单人房为HKD300—500元, 双人房为HKD500—1000元。有些饭店除周六、日以外, 其他时间入住酒店的费用略有优惠, 约降低20%左右。而农历春节期间, 顾客拥挤时, 费用也略有增幅。

在澳门住宿, 各种娱乐服务齐全可以说是澳门酒店的共同特色, 许多酒店里设有桑拿浴室甚至夜总会, 使游客不用出门便可享受到周到的服务。最为著名的应该是葡京酒店的葡京娱乐场。

澳门的住宿条件与内地的大城市相约, 而且资讯充足。在澳门出入境大堂便设有官方旅游局的资讯中心和民营旅行社的服务柜位, 即使是背包客到澳门自助游, 也是很方便的。只要找一找, 一定能找到价廉物美的酒店。其实在氹仔漫游留意下路边的青年旅馆, 环境就很优美, 价钱也不会贵到哪里去。

精明贴士

——预约方法:澳门有很多称得上设备一流的星级酒店或较经济的旅馆、别墅和公寓, 四、五星级的占四成以上, 可随意选择入住。有的酒店富丽堂皇, 有的历史超过1世纪。

来澳旅游的客人, 可以透过网上预定, 或在内地的各大旅行社预定。港澳游的旅客, 如果想更便宜, 可以在香港上环的轮渡码头大厅购买酒店与渡船票套票, 又或在香港地铁站内经营票类服务的“地铁旅游服务中心”预定。

──拒绝非法住宿, 旅游安心舒服:由于非法旅馆缺乏监管, 住宿环境及卫生条件甚差, 对旅客安全沒有保障, 所以提醒旅客入住非法旅馆存在潜藏危险。旅客到澳住宿, 如果有任何疑问, 可致电旅客热线 (853) 28333000查询。

印象澳门

澳门在几百年前有过的繁华, 远比香港灿烂, 是中国最早与西方开展对外贸易的港口。当时可谓时尚、小资情调盛极一时, 第一架钢琴就是从这里送到京都紫禁城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被葡萄牙占领了几百年的小城, 因而保留了众多的欧陆风情。它习惯了葡萄牙海洋国家的蓝色情调, 喜欢像欧洲人那样慵懒地晒太阳, 住惯了颇有几分哥特风格的建筑。后来, 澳门涌入了众多的葡萄牙人和东南亚各国的人, 他们与中国人聚居, 吃中国菜, 说中国话, 唱中国戏, 将文化演绎出多元的色彩, 甚至缔造出更为别致的夜空。

提及澳门, 人们最先想到的, 也许是它金碧辉煌, 那个被人们称作“东方拉斯维加斯”的不夜城。然而, 澳门是多面的, 它有着被烈日晒得发烫的青石板路, 也有着老榕树下摇晃斑驳的树影, 那一桩桩的千年古事。自游澳门乘巴士最方便, 不用一天的时间, 好像已经将澳门绕了一圈。白天里的它, 虽没有香港那样珠光宝气, 艳丽动人, 却自守着一份小家碧玉的宁静与傲气。你没有理由不去这个城市逛逛。

城市精明增长 篇8

“耕地、人口、粮食”问题历来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流失严重,宜耕后备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基于这一国情,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要缓解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兼顾吃饭、建设和保护环境三重目标,必须重视土地整理活动,加强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合理性评价及验收,保证每一个土地整理项目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实施土地整理有利于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对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增产、农业增效具有重大意义。土地整理并非一时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工程[2]。

土地整理作为一项可以增加土地综合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已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从1998年广西土地整理中心成立以来,在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广西各地实施了大量土地整理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广西各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广西仍有一些地方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错误倾向。因此,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合理度分析,不仅可以衡量土地整理工作的成效,而且还可以为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一套评价体系,指导和改善土地整理工作。

1 精明增长理论基础

“精明增长”理论是为了应对“城市蔓延”问题而提出来的,在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马里兰州州长格兰邓宁提出。由于“城市蔓延”现象导致的负面影响不断涌现,为建立有序、高效的城市架构,具有集约、紧凑等特征的精明增长理论便应运而生[3]。精明增长是一项涵盖多个层面城市发展原则的综合策略[4]。精明增长的原则主要有土地的混合利用、引导和增强现有社区的发展与利用、鼓励公众参与等[5]。精明增长主要是通过政策来引导城市向循环利用的方向发展,比如旧城再发展、废弃地再利用、土地差别化等,加强对现有社区的使用和重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公平,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市精明增长调控机理如图1所示。

2 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方法

2.1 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指标的确定

在参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著作后,根据精明增长理论下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指标选取的依据和原则及项目区数据的可获取性,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构建了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土地整理本身是一个非静态的过程,因此需要对土地整理投入端、实施端、输出端进行有效控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衍生出的指标层评价指标予以择优选取,为了切合题意,选取土地整理项目投入、土地整理实施强度和土地整理效益输出3个方面的指标,具体指标及计算方法如下。

2.1.1 土地整理项目投入

纵向整治比例A1=纵向土地整理面积/项目实施面积×100%

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A 2=项目总投资/实施后新增耕地总面积

2.1.2 土地整理实施强度

新增耕地率B1=新增耕地/项目实施面积×100%

灌溉指数改善值B2=(项目完成后灌溉面积/耕地面积)-(项目实施前灌溉面积/原耕地面积)×100%

2.1.3 土地整理效益输出

每万元投资新增耕地量C1=项目新增耕地总面积/项目总投资

静态投资收益率C2=项目新增净产值/项目总投资×100%

土地利用率增量C3=(项目实施后已利用面积-项目实施前已利用面积)/项目建设规模×100%

作物产量水平改善值C4=(项目完成后项目区作物总产量/整治后耕地面积)-(项目实施前项目区作物总产量/整治前耕地面积)

绿色植被覆盖率增加值C5=(农作物面积+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2.2 确定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确定得科学、合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与正确性就高[6]。嫡值法在确定权重系数的过程中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各评价指标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7]。因此,本研究采用熵值法来确定指标权重,以都安县百旺镇、地苏镇、加贵乡3个土地整理项目为评价单元。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如下。

首先将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式中Pij表示第i个样本第j项指标标准值的比重:

Pij=xij′/∑xij′;

其次求出第j项指标的熵值ej:

令k=1/lnm,则有0≤ej≤1。

再次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gj。熵值越小,指标间的差异性越大,指标就越重要:

gj=1-ej

最后定义第i项指标的权重wj:

2.3 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方法的选择

土地整理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土地整理项目投入、土地整理实施强度、土地整理效益输出3个动态过程相互联系。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评价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领域,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文章采用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的主要思路就是将各项指标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最终得到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综合指数,具体方法如下。

第i个样本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综合指数Yi:

式中:Yi为总体评价分值,wj为i样本第j项指标的权重值,xij′为i样本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值。总体评价分值越高,说明项目区土地整理合理度越高。

3 实例研究

3.1 研究区概況

百旺镇坐落于广西都安县东面,距县中心约62 km,东与忻城县红渡镇相邻,西与那落林场、菁盛乡交界,南与马山县金钗镇相隔红水河,北与加贵乡毗邻。百旺镇人口约3.4万,地处半丘陵半山区,东西两侧为石山区,中部为丘陵地带,石、土山占85%,丘陵占10%。

地苏镇位于都安县西面,东与兰海高速公路相临,西毗邻大化县六也乡,南与马山县百龙滩镇相隔红水河,北接东庙乡。地苏镇人口约4.83万,地处岩溶谷地,西北部多石山,海拔为300~600 m,中间系河谷地带。

加贵乡位于都安县东北面,距离县城约54 km,东与宜州市福龙瑶族乡交界,西与兰海高速公路对望,南与百旺镇毗邻,北与宜州市北牙、北山两乡交界。加贵乡人口约2.11万,地属半石山地区,西南、北面为大石山区,多旱地;东部较平,多水田;中部呈峡谷地带,多平地。地势自西向南倾斜,属亚热带气候,全乡东西两面被卧龙山脉隔开,自然形成东西两部。

都安县百旺镇、地苏镇和加贵乡3个土地整理项目概况见表1。

3.2 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评价指标数据

文章的数据主要来源都安县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土地整理项目验收报告及都安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通过公式运算得到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其最终结果见表2。

3.3 土地整理合项目理度评价指标权重

根据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将上述9个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通过熵值法即可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具体评价指标权重见表3。

3.4 运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指数

在进行评价之前,必须对3个土地整理项目的指标进行量化处理,根据对项目区调查获取的数据及相关计算得到百旺镇、地苏镇和加贵乡3个土地整理项目的量化处理结果,结合各项指标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运算,得出的评价结果见表4。

3.5 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等级的确定

目前,我国在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上还没有确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本文在参考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土地整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相关要求,在精明增长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精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两大一小”原则,将土地整理合理度分为高度合理、中度合理、基本合理和欠合理4个等级(见表5)。评价合理度分值越高,越有利于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合理度分值越低,则说明土地整理项目合理性越低。

都安县百旺镇、地苏镇和加贵乡3个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量化分值分别为0.627 1、0.635 7、0.574 7,均属于中度合理。由于都安县地处大石山区,大部分是喀斯特地貌,土地自然生产能力较低,经济发展较慢,整治改造技术水平有限,因此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挖掘;此外,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从土地整理项目投入、实施强度及效益产出3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土地整理的各个过程都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因此相对常规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多数只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指数较低。

4 结论

本研究以都安县百旺镇、地苏镇和加贵乡3个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根据精明增长理论,从土地整理项目投入、土地整理实施强度和土地整理效益输出3个方面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运用熵值法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法对都安县百旺镇、地苏镇、加贵乡3个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进行评价。主要结论如下。

(1)提出基于精明增长的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方法。基于土地整理实践,借鉴城市精明增长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根据评价指标选取的依据和原则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客观分析法——熵值法确定权重,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定量计算土地整理合理度,以探索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模式和目标,从而为土地整理实践活动提供参考,有助于对申请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科学鉴别和选择。

(2)构建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评价指标体系。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土地整理项目投入、土地整理实施强度、土地整理效益输出3个动态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且土地整改项目是受到纵向整治比例、灌溉指数增加值、静态投资收益率、作物产量水平改善值、绿色植被覆盖率增加值等多个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准则层指标对项目合理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土地整理效益输出>土地整理实施强度>土地整理项目投入。

国外对于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评价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而我国关于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对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指标体系等研究不够深入。由于时间、理论知识水平、资料收集等条件的制约,本文对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评价只是初步地进行了研究,对于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评价仍然有待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比如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增加对项目区的实地调查等。

摘要:土地整理是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行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评价有助于改进今后的土地整理工作。文章基于精明增长理论,通过熵值法确定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出都安县百旺镇、地苏镇、加贵乡3个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结果表明:都安县3个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均属于中度合理,因此在今后的土地整理活动中,应该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

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精明增长理论,合理度评价,熵值法,综合评价法

参考文献

[1]张正峰.国外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发展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J].生态经济,2007,26(10):144-147.

[2]吴怀静,杨山.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6):61-64.

[3]武静.成都城市精明增长现状测评[D].成者:四川农业大学,2011.

[4]唐相龙.“精明增长”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9,98(8):98-102.

[5]曹伟.城乡统筹发展下区域土地精明利用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 1.

[6]黄国庆.效能评估中的改进熵值法赋权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28):245-248.

上一篇:石油化工企业思想政治下一篇:拖拉机的技术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