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控培训会议通知

2024-09-27

手足口病防控培训会议通知(共11篇)

手足口病防控培训会议通知 篇1

1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防控意识

1.1组织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由医务科和医院感染科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培训, 培训内容为《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版)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识别和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强化医务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提高诊断治疗能力, 掌握消毒隔离方法,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2组织保洁员进行基本知识培训, 提高保洁人员认识水平保洁员在手足口病医院感染控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针对我院保洁人员年龄偏大、知识欠缺、防控意识差的现状, 由医院感染科组织对全院保洁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消毒液的配制、各种物品及环境的消毒方法、患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方法、清洁工具的消毒保存方法、医疗废物处置、正确的洗手方法及个人防护知识等, 使保洁员充分认识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及自己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掌握消毒隔离方法, 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 减少院内交叉感染。

2从每个环节入手, 切实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

2.1加强预检分诊工作, 及时隔离传染源。在门诊楼入口处设立醒目的手足口病预检分诊流程图, 将预检分诊处从门诊大厅搬到大厅门外, 将预检分诊处的工作人员由1名增加为2名, 负责量体温和筛查疱疹患儿, 并进行登记, 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由工作人员引导经发热患者专用通道至发热门诊诊治。避免疑似患儿进入门诊大厅和儿科门诊及其他患儿接触, 有效隔离传染源, 杜绝门诊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2.2认真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2.2.1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收入隔离病房, 疑似患儿单间收治, 病房外悬挂隔离标识, 同一间病房内不允许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2.2.2根据发热患者的门诊量, 配备足够的体温表, 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消毒方法: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 清水冲净擦干备用;使用一次性压舌板;用后放入黄色塑料袋按医疗废物处理。

2.2.3保持病室空气清新, 根据需要增加通风换气次数, 每次通风时间在30 min以上;必要时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消毒。

2.2.4患者可接触到的物品表面, 留观室、病区的床头柜、床架, 每天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2次, 污染时随时消毒;小件物品浸泡15 min, 然后清水冲洗。

2.2.5保持诊室、病室地面整洁、干净, 患者流量较多时增加清洁次数;有粪便等排泄物污染地面时, 用1 000 mg/L有效氯覆盖, 作用60 min后清理;拖把、抹布等卫生洁具严格分区使用, 分开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做好病区灭蚊灭蝇工作, 确保无蚊蝇。

2.2.6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在诊疗、护理每一位患者后, 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给患者换尿片、处理患者粪便, 或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血液、口腔黏膜、皮肤疱疹等高危险操作时应戴手套, 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2.2.7诊疗、护理工作中尽量选用一次性用品, 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2.8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用1 000 mg/L有效氯作用120 min后倒掉。

2.2.9患儿所有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 直接放入黄色垃圾袋。

2.2.10工作人员工作服、患者被套、床单、枕套, 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 然后清洗;被芯、床褥、枕芯阳光曝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

3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3.1医务人员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3.2处置患者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应穿隔离衣。

3.3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做好健康宣教, 争取家长配合

教育家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掌握奶瓶、奶嘴、餐具、便器、玩具及其他用具的清洁、消毒方法, 自觉配合工作人员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手足口病患儿大部分来自农村, 父母在外打工, 陪侍人均为爷爷和奶奶, 年龄大, 卫生习惯差, 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差, 健康宣教的难度较大。针对这一现状, 我们专门印制了通俗易懂的宣传册, 并要求护士在宣教过程中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 反复讲解, 现场指导, 直到掌握。比如“84”消毒液的配制, 用矿泉水瓶, 一瓶水加一瓶盖的“84”液, 通俗易懂, 易于操作和掌握。

5讨论

浅谈手足口病的社区防控 篇2

关键词:手足口病 社区 防控 传染性

中图分类号:R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221-01

1 充分发挥管辖社区基层干部的作用

在疾病流行季节,各社区建立专班实行包保责任制,包保人员实行分片包干,经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培训合格后,方才开展排查工作。首先逐家逐户登记6岁以下儿童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家长姓名、儿童姓名、性别、年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等,确保辖区内儿童一个不漏,登记内容完整、项目齐全,造册登记率为100%,不留死角。对社区儿童进行逐个排查,并做好排查登记,每天向我社区卫生服务站报告排查情况,如发现可疑病例送至我站,作进一步排查。

2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作用

社区责任医生对辖区内的6岁以下儿童疫情防控实行包干责任制,包干责任人员做到“五包”。

(1)包宣传,做到防控知识家喻户晓。包干责任人要深入儿童家庭,发放宣传资料,广泛开展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告诫家长在疾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告诫家长应培养孩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用流动水洗手是预防许多传染性疾病的有效途径,当儿童能自己进食时,教会儿童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同时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做到每人一套生活用品,如:毛巾、手帕、碗勺、水杯等。经常洗澡。注意口腔卫生,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食以后要漱口。以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

(2)包发现,及时掌握疫情。包干责任人要及时掌握包干区内特别是3岁以下流动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加强对流动人口聚集点、托幼机构、有疫情区域等的主动监测,指导和督促托幼机构、小学落实晨检制度,落实因病缺勤儿童的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要主动排查,及时掌握动态发病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3)包送诊,如发现有可疑儿童主动护送至定点医院,确保及时救治和避免接触正常儿童,以避免引起疫情的扩散。

(4)包隔离,凡密切接触者、确诊未住院及住院治愈已出院患儿均应居家隔离,并发放《居家隔离儿童家长告知书》及进行家庭消毒: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等用84消毒液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用漂白粉消毒;将衣被放在阳光下暴晒消毒,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密切接触者隔离期限为7天,确诊患儿隔离期限为从确诊日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隔离期间避免外出接触正常儿童。

(5)包流调,对居家隔离的患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追溯传染源,判断主要途径,并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达到控制疫情蔓延的目的。

虽然,手足口病疫情在我市逐年上升,但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实施和落实,自2008年以来,我社区卫生服务站所辖社区的疫情在全市发病率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与我们的科学严谨的防控措施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手足口病防控培训会议通知 篇3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市卫生计生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督导检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督导检查内容

依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xx版)》和《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xx年版)》、《湖北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20xx年版)》(鄂卫办通[20xx]47号)文件要求,主要督查内容如下:

(一)卫生行政部门

手足口病防治相关文件落实情况和组织本辖区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情况。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情况,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应急响应情况;防治知识宣传情况;督导检查情况。

(二)疾控中心

1、病原学监测:实验室是否按照要求,对手足口病病例及时进行采样、送检及检测。

2、疫情报告及处置情况:疫情报告、审核、研判与管理情况;个案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情况;聚集病例的调查处置情况;重症和死亡病例的调查处置情况;标本收集保存及送检情况。

3、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培训情况。

(三)卫生监督机构

对医疗机构、学校托幼机构监督情况。

(四)医疗机构

手足口病:“村级巡诊、乡镇留观、县级收治、市级重症” 四级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手足口病快检情况,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诊治流程和分期情况;手足口病规范性治疗情况;评估手足口病散发疫情管理情况。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无截留病人情况及转诊情况;乡镇卫生院、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落实预检分诊情况;乡镇卫生院诊断治疗及转诊情况;定点医院诊断治疗情况、重症识别及转诊情况。培训情况;医疗设施配置情况。

二、督导检查对象

(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

(二)医疗机构:定点医院、二级以上医院各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1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各1家,个体诊所1家。

三、督导检查方式

本次督导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

四、督导检查时间及人员分组

(一)检查时间

20xx年6月11日-13日

(二)检查组共分三个小组,各组检查的县(市、区)及人员名单如下:

第一组:襄州区、宜城市、枣阳市

组 长:李少平

副组长:万永凌

成 员:朱小燕 张旺生 徐长军

第二组:老河口市、谷城县、保康县

组 长:齐和平

副组长:杨逢贵

成 员:黄少武 陈鹏 潘华庆

第三组:南漳县、襄城区、樊城区、高新区、鱼梁洲

组 长:赵云岩

副组长:任群

成 员:郭鲜贞 邱德志 刘秀红

五、其它事项

(一)到各地具体时间由各检查组自行安排,各县(市)区与副组长加强联系,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和卫计委各派一辆车。

(二)检查结束后,各检查组及时汇总检查情况,形成督导检查报告,于6月16日前将检查报告及检查表报市卫生计生委疾控科。

附件:

1、20xx年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手足口病防控情况督导检查表

2、20xx年疾控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情况督导检查表

3、20xx年卫生监督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情况督导检查表

4、20xx年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督导检查表

手足口病防控培训会议通知 篇4

关于印发《寮步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的通知

各村(居)委会,各有关单位:

《寮步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业经镇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寮步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四月八日

寮步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一般4-7月为发病高峰期。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转变为重症患儿,甚至可导致死亡。

今年以来,我省手足口病发病呈高发态势,我市为广东省手足口病高发地区之一,我镇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成呈显著上升趋势,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随着发病高峰季节的到来,在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将有可能出现聚集性疫情,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也可能会随之增多。

目前东莞市疾控中心经监测发现EV71病毒已经成为全市手足口病的绝对优势毒株,超过七成的构成比。为有效应对我镇可能出现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特别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疫情,进一步加强并规范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和《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等操作规范以及《寮步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寮步医院手足口病防控应急预案》等制定

本方案。

二、工作目的

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规范各项处臵工作,提高手足口病的防治能力,及时处臵散发的手足口病疫情,将我镇手足口病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一旦发生暴发疫情,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努力避免危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三、工作原则

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措施。

四、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督促,对我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名单如下:

组 长:黄镇源(镇委委员)副组长:梁玉冰(寮步医院院长)

陈月员(社卫办主任)成 员:尹进林(宣传科教办)

钟应芬(教育办)

刘淦辉(应急办)

黄意兰(妇联)

梁浩凡(寮步医院)汤松涛(社卫中心)杨 林(文广中心)何惠忠(财政分局)尹润发(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刘冠华(出租屋服务管理中心)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全镇开展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督促各部门落实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实施工作,指导宣传教育、卫生消毒、督促检查和疫情报告。办公室设在寮步医院,主任由梁浩凡副院长兼任。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手足口病病例的监测

1.监测范围:全镇各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均需开展监测。

2.监测对象: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无)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和(或)发热等症状的患儿。

3.报告方法:

(1)个案报告。各医疗机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2)聚集性病例报告。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

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寮步医院防保股报告,寮步医院防保股应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二)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寮步医院和宣传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方式普及群众卫生防病知识。如:晨检;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等症状的患儿,应及时就医并回家休息,休息期间不参加集体活动,不进入公共场所;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晒被褥、勤洗手等。

(三)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除“四害”和环境治理工作。

六、部门分工

(一)寮步医院:

1、对手足口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治疗和隔离,并根据文件精神做好重症病例转诊工作。

2、负责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和上报,一旦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要按有关指引及时组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包括手足口病病

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医学观察,相关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指导患儿家庭做好生活环境、物品的卫生学处理和手足口病疫情现场处臵人员的个人防护,防止疫情蔓延。

3、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进行防治培训和健康教育,指导及督促我镇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

4、开展各学校、托幼机构等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工作,指导及督促各学校、托幼机构和流动人口聚集地等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

5、大力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各科室特别是儿科、感染科、防保科要通过宣传栏、发放宣传小册子、播放宣传短片等各种形式,大力开展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

(二)教育办:

1、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防病制度,负责做好学校、托幼机构等单位的传染病预防管理工作,督促各学校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落实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组织实施学校和托幼机构学生(儿童)晨检及消毒工作。加强学生及家长及教师的健康教育,宣传正确的预防知识。

3、各学校、幼儿园做好本单位内手足口病病例统计和上报工作,并做好资料保存备案,发现聚集性病例应及时报告寮步医院防保股和教育办。

4、开展环境整治,改善校园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托幼机构教室、宿舍、食堂等处空气流通。

5、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必要时会同卫生部门决定对有关托幼机构采取放假措施。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一旦发现有手足口病病例立即送上级医院治疗,并将病例报告寮步医院防保股,做好病例登记及消毒,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四)财政分局:保证防控手足口病疫情所需的救治设备、相关药品及防控工作所需经费。

(五)应急办:协助做好有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和处臵工作。

(六)宣传科教办及文广中心: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活动,普及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和基本知识。

(七)妇联及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对妇女、散居儿童进行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手足口病疫情处理。

(八)公用事业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落实消毒措施、除“四害”,并以公共场所为重点,集中治理乱扔乱吐、乱堆乱放、乱泼乱倒等现象,有效清除散在垃圾和卫生死角,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

(九)各村(居)委会:负责做好辖区内卫生整治工作,配合卫生部门搞好消毒等疫情处理工作;充分利用村(居)委

会宣传栏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对辖区内有5岁以下小孩的家庭要加强联系和巡查,并派发相关宣传小册子,确保宣传资料派发到每户,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患儿,应立即劝导其家长带患儿尽早就医。

主题词:卫生

防疫疾病

方案 通知

手足口病防控精要 篇5

一、定义—河南省手足口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09年版)

1、聚集性病例

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2、暴发

根据我省流行水平及现阶段工作需要,将手足口病暴发定义为:以村、居委会、托幼机构、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7天内发现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作为手足口病暴发,并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二、处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1、个体:

传染源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2、集体单位:

(1)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

(2)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三、重症病例早期识别—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高血压。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手足口病防控方案 篇6

一、工作目标

及时发现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防止暴发流行。

建立预防手足口病明白纸发放登记明细表,确保发放到人。通过托幼机构、卫生室发放预防手足口病明白纸5万份,确保0—5岁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100%。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手足口病发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各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技术方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手足口病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二)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疫情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三)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手足口病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三、工作措施和要求

疫情报告

(一)责任报告人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时,要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报该病。实行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报告。托幼机构及各级各类学校有关人员发现可疑手足口病病例时,应及时向乡卫生院 报告。

(二)各村卫生室、托幼机构和学校发现聚集性的手足口病疫情、手足口病患者异常增多或者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时,要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医疗机构接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例的有关流行病学情况,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报告卡报告时要特别注意详细填写病例的居住地、学习(工作)地点、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

托幼机构

(一)要指定专人或校医负责本校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落实晨检制度,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建立手足口病疫情“零”病例报告制度。

(二)发现患有发热或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将其带至医疗机构就诊,直至病愈(退热,手口足的溃疡及水泡消退)方可返校。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三)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做好饮水、饮食和环境卫生。

(四)开展健康教育,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医疗机构

(一)开展预检分诊,防止混合就诊。各医疗机构切实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和首诊负责制,做好手足口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止手足口病与其他常见病混合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避免医源性感染。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专辟门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

(二)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医院门诊和病房要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制度,重点加强儿科和感染科等科室门诊和病房的消毒,对患者粪便排泄物及其污物等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医院感染管理要加强对门诊和病房的检查、指导,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及接触者人数,强化陪护和医护人员的洗手、消毒措施,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特别要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洪塘营瑶族乡卫生院

手足口病防控应急预案 篇7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出疹发热为主要特点的急性传染病,为控制疫情发生与蔓延,除低发病率,切实保护广大群众,尤其是儿童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1、依据和目的

本预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有效预防和快速应对,及时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疫情的发生和流行,切实保障公民特别是婴幼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工作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加强合作的原则。

3、适应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安民辖区内发生手足口病(EV71)的应急处理。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蔓延,大幅度降低发病率。

三、组织体系和职责

1、成立手足口病(EV71)防治领导组、技术指导组。领导小组: 组 长:朴青春 副组长:具雪花 马丹

成 员:李花 朴玉花 严今顺 许红梅 赵婉君

四、疫情监测和报告

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工作,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传真报告。

五、应急响应和终止

发现首例和集中发病疫情后,立即启动本预案。

六、处置措施

1、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严格管理传染源。

2、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

3、完善诊治程序,健全门诊住院日志。

4、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知识水平。

5、强化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龙井市安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8

针对当前手足口病高发的情况,我校高度重视,制订了鲁庄中心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防控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幼儿园负责人为成员的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建立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责任制,由专人负责手足口病的监控报告工作。

二、加强宣传:

(一)宣传工作要点:

通过晨间谈话、午间活动等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对广大的师幼开展有关手足口病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目的与任务。对于肠道传染多发季节,加强有关不饮生水、不吃过期变质食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防病从口入”的有关行为的强调至关重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我们还利用宣传栏、家长会、告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对每个幼儿家长各开展预防手足口病的卫生知识宣传健康教育,让家长知道该病可防、可控、可治,了解和掌握相关预防知识,让家长和我们幼儿园共同筑起一道安全保垒!

(二)、宣传主要内容:

1、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戒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4、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7、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三、做好环境整治、消毒工作:

1、做到“三清、三灭”:“三清”,即清垃圾、清污水、清厕所;“三灭”,即灭鼠、灭蚊、灭蝇。

2、活动室、午睡室保持良好的通风,无人环境下定期用紫外线灯消毒;教玩具每天消毒,在含氯25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15分钟或在阳光下暴晒4小时以上;幼儿个人用品(茶杯、毛巾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一次;被褥、床垫每周暴晒一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及时翻动,并且个人专用;被套、枕套、枕巾每周洗一次)按要求定期做好消毒工作;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板凳台面、水龙头、便器扶手以及其它可能触及的物体表面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加强园内食堂、饮用水管理,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饮用水传播途径。

四、加强幼儿晨检、午检及幼儿缺勤的追踪调查工作

1、每天进行晨检、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及时掌握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幼儿有手足口病等疑似症状或传染性疾病症状,要及时通知家长并送医院检查。

2、对缺勤的幼儿,老师要及时进行调查,摸清原因,并进行跟踪追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向园领导报告。

3、经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4、因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幼儿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资质的医疗单位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开具健康证明后方可入园进班复学。

五、信息报告

1、手足口病的报告责任

责任报告单位:

责任报告人:带班教师——联小负责人——园长

2、手足口病报告时限及程序

幼儿园发现手足口病后,应在第一时间向中心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初次报告,然后立即填写《学校手足口病有关情况统计表》通过电子邮件逐级上报。

小学防控手足口病工作方案 篇9

手足口病防控实施方案

2017年3月9日

刘庄小学防控手足口病工作方案

为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爆发,做好防控工作,根据《学校了卫生工作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学校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长效机制,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主,预防为主。

(二)班主任、科任教师相互配合,群防群控。

(三)集中检查与平时跟踪监督管理相结合。

三、工作目标

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采取有效地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尽最大可能防止或减少手足口病对学生造成的危害,维护校园稳定。

四、工作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指定专人或兼职负责本单位手足口病疫情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2、组织开展全体师生及监护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3、班主任每天晨检,对有疑似患者,立即要家长带学生上医院治,每天跟踪了解情况。

4、确诊为手足口病者,一定要治愈后凭医生能返校证明,方可上学。

五、工作措施

1、成立刘庄小学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金合

副组长:

张金山 沈敬峰

孙成长

成员:李慧 侯庆明

王洪来

王金峰

王宁

蔡兴发

薛欢 杨中宝

2、建立健全学校手足口病防控相关制度

(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席、跟踪调查制度疫情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确保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3、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工作要求

1、每天晨检,班主任对到校学生每天早晨个个检询问,发现学生有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报学校,并通知家长将学生带医院检查、治疗,还要对生病学生每天跟踪调查。

2、学校专人负责登记上报。

3、对不检查,不上报隔离措施不力的当事人,造成大范围传播的要查处。

4、对教室、厕所、厨房专人消毒。

刘庄小学

宾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10

为有效应对我县可能出现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特别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疫情,进一步加强并规范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9年版)》、《黑龙江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等操作规范和《宾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宾县重点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等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的

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规范各项处置工作,提高疾控、医疗、监督、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对手足口病的防治能力,及时处置散发的手足口病疫情。将我县手足口病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一旦发生暴发疫情,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全力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

三、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

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措施。

(二)依法防治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合理规范的处置手足口病疫情。在防治过程中,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因擅自脱岗、玩忽职守造成疫情扩散蔓延,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追究责任。

(三)属地管理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监督监测、疫情报告、疫情分析、医疗救治等工作实行属地管理。

四、组织领导

县卫生局已成立了“县级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专业工作组,加强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领导。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手足口病疫情绝不能麻痹大意,绝不能轻敌。要清醒认识到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4-9月份),现正值此季节,同时我县已有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发病率要比往年偏高,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到加强防控工作是维持当地经济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迫切需要,落实各项防控工作刻不容缓。一旦我县疫情因处置工作不力导致暴发流行,将严重影响卫生部门的形象和卫生事业发展全局。因此,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去认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加强对防控工作的领导,从科学的角度去规范各项防控措施,加强业务培训和监督指导。

(二)明确职责、落实措施 1.各医疗卫生单位职责

县卫生局全面负责全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明确各自职责,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

县疾病控制中心:制定手足口病疫情应急预案和处置技术方案,疾病防控应急小分队做好随时待命的准备。加强疫情监测,开展主动检索,及时了解、收集、汇总疫情趋势情况,随时掌握全市疫情动态,为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参谋。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教育、交通、旅游等部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业务指导,特别是医疗机构院内感染防控的业务指导。编印健康宣传资料,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一旦发现疫情要根据手足口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及时规范的开展处置工作。

县级医疗机构:成立由医院领导和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院各项防控工作及病人的救治;成立由内、儿、传染、ICU、护理、感染控制等科室专家组成的临床专家技术小组,全面负责对病人的会诊、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成立危重病人后备抢救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并实施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成立诊治督导组,全面负责对医护人员落实诊疗规范以及医院落实防控措施情况的督查和指导,严防死亡病例的发生。要按照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9版)》组织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早期发现和诊断水平以及自我防护能力。特别是内、儿、传染、ICU等重点科室的医护人员要全面掌握手足口病的诊疗知识。贯彻落实首诊负责制,避免病人多科室流动。规范发热预检分诊和呼吸道门诊,预检分诊和发热呼吸道门诊要能够真正起到使患有发热呼吸道疾病病人隔离诊断、隔离治疗的作用。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严格实行门诊预检分诊制,住院病人必须做到隔离治疗;要加强院内消毒工作,特别是门诊、输液室、产房、儿科病房等重要区域及病人污染物和排泄物的消毒处理,严防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同时不得压缩和减少传染病病房床位,根据需要及时增加传染病病房床位,以满足手足口病患者留院观察、治疗的需要。规范手足口病的报告,一旦发现临床确诊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及时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县卫生监督所:加强对公共场所、学校、托幼机构、生活饮用水单位的监督检查。对发生手足口病(EV71感染)的重点地区,督促供水单位严格按照制水工艺制水,确保出场水和末梢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同时加强饮水包括桶装水的监测。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公共卫生工作网底的作用,配合疾控、监督部门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加强对社区责任医生和防保医生的业务培训,尽快提高基层防控和救治能力。积极开展疫情检索,掌握服务区域内人群特别是流动人口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一旦发现有发热和疱疹症状的儿童要动员家长尽快诊治,严防疫情扩散,并及时报告县疾病预控控制中心。2.具体防控措施

(1)严格疫情诊断和报告:各医疗卫生单位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发现手足口病病人后,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病例的调查和治疗要提高敏感性,病例的诊断要提高准确性,防止误报现象发生。乡镇卫生院发现手足口病疑似病人要在第一时间报告县疾控中心,县级医院诊断手足口病病例需由医院临床专家技术小组会诊确认后再报告县疾控中心。

(2)加强应急值班,保证值班电话应24小时畅通,确保信息通畅,杜绝应急(值班)电话无人接听的现象发生。

(3)病人的管理和转送:对手足口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实行属地管理、就地治疗的原则。乡镇卫生院发现病人要立即转送县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要及早做好准备,腾出病房收治并隔离病人。

(4)做好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防控:重点单位是托幼机构、学校、医院、旅游景区和流动人口聚居地。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是五岁以下儿童、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流动人口。在防控工作中要抓住这两个重点,指导教育部门做好防控工作,开展晨检,发现患儿立即隔离治疗。指导交通部门做好公共交通工具的清洗消毒。指导旅游部门加强旅游人群的管理,一旦发现病人要立即就地隔离治疗。若发现托幼机构和学校内有疫情蔓延趋势要建议教育部门立即停课,停课时间不少于7天。要加强对病人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二代病例,防止继续蔓延。对辖区内的流动人口聚居地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一平台,做好主动搜索工作,及时发现输入性病人。

(5)加强健康教育、规范疫情报道: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利用各种大众媒体和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广泛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重点要在托幼机构、学校和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开展健康知识宣传,让家长、患者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和基本防护措施。

(三)加强督查、确保落实

要建立多层次的督查机制,县局近期将开展对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防控工作情况开展督查,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开展内部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六、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根据工作需要积极做好药品、消毒剂等应急物资准备,保证疫情防控所需。

(二)人员保障:必要时县局将在各医疗卫生单位抽调人员及时处置疫情和救治患者。

附件、宾县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一三年七月十一日

宾县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宋 伟 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冷寒冰 卫生局副局长 成 员:张佰玲

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11

一、工作目标

及时发现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重症、死亡病例,控制暴发和流行规模。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全面准备,依靠科学、依法管理,加强合作、统一领导,分类处置、有效应对。

三、组织领导与专家队伍

(一)领导小组。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成立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由岑秀忠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组 长:林正丰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

副组长:张明泽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

成 员:李敬芳 县人民医院院长

李 杰 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汤小规 县疾控中心主任

谭保林 县妇幼保健院院长

黄景祖 县卫生监督所所长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全县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工作。

(二)专家指导组。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成立由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专家指导组。

组 长:罗 恒 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副组长:潘祖旌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

成 员:韦昆成 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

骆炳锋 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

何延思 县疾控中心疾控科科长

负责对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出建议;制订防控预案和技术方案,指导手足口病疫情的处理及危重病例的救治,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现场处置机动队。县疾控中心成立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疫情现场处置机动队。负责全县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及现场处置等工作。

其余医疗单位要根据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工作需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院内专家组、疫情处置机动队(组)。

四、防治措施

根据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饭前便后不洗或少洗手、近一周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流动人口、与患者有接触史及家长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缺乏为本病流行高危因素。手足口病以粪--口途径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健。

(一)病例的早期发现

各级医疗单位应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年版)》、《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诊疗常规(20修订版)》和《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年版)》的有关规定,早期发现手足口病轻症病例和重症病例。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本辖区托幼机构及小学的检查和指导,要与教育部门通力合作,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落实晨午检制度,缺课登记制度,开展病例的主动搜索。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病例要及时送医院诊治。杜绝带病坚持上学的现象。

县疾控中心要安排专人及时浏览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网络,及时审核相关信息,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准确掌握疫情。疫情暴发时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二)疫情报告

1.各级医疗单位要严格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诊疗常规(2014年修订版)》和《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以及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的有关规定,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诊断和报告。

2.重症、死亡病例的报告:报告重症病例时,必须经县级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会诊,并由专家组组长同意方可进行网络直报。报告死亡病例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符合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标准;二是具有病毒核酸检测(PCR)的实验室确诊依据。

3.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报告:聚集性疫情指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暴发疫情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小学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依法及时向当地县疾控中心报告。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要依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确定事件级别,及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

(三)病例的救治和管理

1.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及《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版)》、《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诊疗常规(2014年修订版)》的技术要求,积极做好手足口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

2.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及其他非定点医院做好发热或皮疹患儿的排查和诊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手足口病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发现手足口病疑似病例要及时转诊到手足口病定点医院(县人民医院)。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一律不得留观收治5岁以下的发热儿童。

3.县人民医院为全县手足口病定点救治医院,要加强预检分诊,设立发热或皮疹病例专门诊室,成立手足口病临床救治专家组,负责对手足口病住院病例的救治和管理;同时要配备救治手足口病救治所需的必备药品(如丙种球蛋白)和儿童呼吸机等抢救设备,要做好重症病例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积极救治以及安全转诊工作,及时将重症病例转诊到市人民医院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救治。同时要根据需要及时增加传染病病房床位,以满足手足口病患者留院观察、治疗的需要。

4.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本单位感染性疾病管理工作,切实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避免病人多科室流动。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做好重点科室、重点病房的消毒及人员防护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保障医务人员及其他患者就医安全。重点科室和重点区域医院要配有含氯洗手液供医务人员、病人以及病人家属洗手消毒用。同时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发生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四)托幼机构/学校的管理

1.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指导托幼机构和学校严格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落实晨午检制度、缺课登记制度。发现有发热或疱疹的患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将其带至医疗机构就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需症状消失1周后返校。托幼机构和学校要定期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指导儿童及家长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同时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

2.要会同教育部门加强联防联控,做好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县疾控中心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手足口病防控业务的培训和指导。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做好托幼机构/学校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卫生、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开展执法监督检查。

(五)疫情监测与分析

1.县疾控中心要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版)》和《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的要求,做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工作,定期开展疫情分析、风险评估,掌握病原谱变化及疫情流行趋势,及时研判疫情发展态势。提交疫情风险评估报告给卫计局作为指导下一步防控工作的依据。

2. 县疾控中心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手足口病日常监测任务,最少每月采集5例首次就诊的普通手足口病病例标本在每月10日前送至市疾控中心,以及对所有暴发疫情、聚集性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均采集标本开展病原学监测,以便及时研判疫情。

3.要提前做好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准备工作,要通过监测及时发现聚集性疫情预警信号,并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处置,防止疫情蔓延发展。

(六)疫情控制

1.医疗单位要全面做好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科学救治、安全转诊、宣传教育和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协助疾控机构对重症、死亡病例开展流调和标本采集工作。

2.按照传染病属地管理原则,县疾控中心负责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的.重症、死亡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填写《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将检测结果向医疗机构进行反馈,并及时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将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及时上报县卫计局和市疾控中心;县疾控中心负责补充调查重症、死亡病例的诊疗情况及流行病学史,指导当地村卫生室开展病例的搜索、疫点消毒和健康教育等工作。村卫生室负责重症病例出院后的随访工作,以及疫点消毒、宣教工作。

3.聚集性/暴发疫情处置要求:出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暴发疫情时,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及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县疾控中心应依据《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版)》,在24小时内开展调查处置,同时将相关信息及时上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和市疾控中心。医疗单位负责病例报告、救治和管理,以及院内感染控制。若聚集性/暴发疫情发生在学校或托幼机构,则由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将相关信息通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与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之间的信息联动机制,指导学校或托幼机构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必要时可以建议托幼机构采取停课措施。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切实提高对当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要把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流行蔓延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务必加强对防控工作的领导,要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诊疗常规(2014年修订版)》、《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和《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等要求,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密切与教育、宣传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明确各医疗机构防控责任,加大防控与救治力度,定期组织开展工作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全民防病意识

每年的4~7月和9~11月是手足口病流行高峰季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短信平台、微信、新媒体等各种媒体播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重点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宣教力度。幼托机构要举办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家长告知书等,提高家长防病意识和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健康教育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重点针对5岁以下散居儿童家长开展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教育。

(三)严格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有效遏制疫情传播扩散

1.组织开展以洗手为主的干预行动。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县疾控中心、各乡镇卫生院要主动联系教育部门、托幼机构,协同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对幼托机构的技术指导,完善洗手设施,确实保证儿童餐前便后要洗手,衣被、尿布等日常用品要经常清洗消毒。二是督促保健医生和值班老师认真落实晨检和午检工作,确保及时发现发热、皮疹儿童。三是告诫家长一旦发现小孩出现发热、皮疹症状,要立即送到县人民医院进行诊疗,以免耽误病情。

2.加强对儿童游乐场所的消毒管理。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卫生监督所要主动加强对儿童游乐场所的监督指导,建议儿童游乐场所主管部门加大监管检查力度,督促儿童游乐场所开展常规消毒和卫生管理工作,定期落实环境、设施和玩具消毒措施,确保游乐场所卫生安全。

3.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防止院内感染。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要重点加强对儿科门诊、急诊、手足口病病区、儿科和新生儿病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区域的管理,强化医务人员卫生意识,切实落实消毒隔离等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医院要要求发热儿童及其家长在院诊疗期间全程带上口罩,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

(四)强化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的培训,重点加强对基层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手足口病发现意识和诊疗水平,切实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措施,特别是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救治。发现疑似重症手足口病病人,要尽快转送到上级定点重症救治医院(百色市人民医院和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同时向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和县疾控中心报告。如遇突发状况,必要时提请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就地进行救治,最大限度地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五)营造良好环境,提高卫生素养

1.加强城乡环境整治,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县爱卫办要组织做好社区爱国卫生运动,发动广大群众,以幼托机构、儿童游乐(活动)场所、商场等公共场所和家庭、居民区、流动人口聚集地为重点,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清理卫生死角,加强人畜粪便管理和无害化处理,确保环境整洁。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减少感染机会。健康教育要提醒家长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平时做好自我健康保护,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尽可能避免带幼儿去游乐场所和公共场所。加强对5岁以下儿童家属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到医院就诊及输液时一定要带上口罩,要勤洗手。

(六)加强督导和检查

上一篇:宝马发动机维修案例下一篇:员工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