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奖励管理制度

2024-07-19

科技创新奖励管理制度(共9篇)

科技创新奖励管理制度 篇1

企业创新激励奖励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结合公司工作开展实际,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各职能部门。第二章 技术创新类别和奖励范围

第三条 本制度所指创新为企业各部门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所进行的一切有价值的、能够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技术改进和创造活动,包括技术创新、发明专利和技术改造。

第四条 技术创新指为了研发新产品或提升现有产品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而做出的各项改进、改善与发明(专利)等:

1、研发新产品:根据市场需求,新研发的产品;

2、产品技术创新: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方,提高现有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节约原材料等;

3、工程技术创新:通过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工、夹、量具、试验方法、计算技术、运输及储藏等的改进改造,从而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

4、通过对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改进,提高安全水平,减少工伤事故;

5、其它创新: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引进技术(人才),使企业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等。第三章 创新评审和奖励机构

第五条 企业成立由分管副总领导,项目投资部、财务部、企管办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创新管理与评审委员会,领导企业创新管理和评审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一)根据企业生产和经营需要,公布创新需求,指导企业有关机构、人员的创新工作;(二)对企业创新项目进行评审;(三)对有关创新项目进行奖励。

第六条 企业项目投资部代表创新管理评审委员会,履行创新管理日常职责;项目投资部可召集有关部门对创新项目的奖励征集意见。第四章 项目的立项、批准和验收

第七条 提出项目设计方案者,要将设计方案提交到本部门负责人,由本部门负责人签属意见后报总工程师,经总工程师审核、总经理批准为正式立项;第八条 项目获得立项后,项目主要实施部门负责项目推进和阶段检查,若无法按原方案实施,则应提出项目终止申请报告或项目方案改进报告;第九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部门提出项目完成验收申请,由总工程师或责成某部门组织项目验收。第五章 奖励标准

第十条 企业采取多样化的创新奖励方式,包括奖金、实物、带薪休假、旅游等,管理制度

《企业技术创新奖励制度》

第十一条 企业职工根据生产或客户的需要,创新发明新产品或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生产或销售并取得授权专利的,自专利权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发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奖金;在随后的三至五年中再给予效益提成奖励。第十二条 发明专利每项奖励5000元;实用新型专利每项奖励2000 元;外

观设计专利每项奖励1000 元。

第十三条 专利产品实施后,从新增利润中再给予提成奖励;其中,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第一年提奖15%,第二年提奖12%,第三年提奖8%;第四年提奖5%;第五年提奖2%;外观设计专利,第一年提奖10%,第二年提奖5%,第三年提奖2.5%;专职外观设计人员按上述标准的50%计奖。

第十四条 非专利类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从项目实施后的新增利润中给予提成奖励;第一年提奖15%,第二年提奖10%,第三年提奖5%;第十五条 对本企业持有的专利技术或非专利技术,在转让或许可他人实施后收取转让或使用费用的,从税后的收益中提取15%作为项目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奖励。

第十六条 对职工的非职务创新和发明,如被企业采用并能产生效益的,参照上述标准给与奖励。第六章 技术创新奖励评审

第十七条 申报评审的创新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标准:(一)必须是已实施的;(二)经验证、核算产生实际经济价值的;(三)附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图纸资料和技术总结等;(四)创造的经济价值经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受益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第十八条 所属各企业、部门、子(分)企业每年自行组织1-2次内部创新发明初评;属于独立核算的企业,报企业分管领导和财务部、项目投资部备案后直接实施奖励;非独立核算的企业或部门将项目材料报送企业财务部和项目投资部进行初评;初评合格的创新项目提报集团企业评审委员会审定。

第十九条每季度项目投资部将经财务部审核后的创新项目资料进行整理和技术审核,并将结果提交创新评审委员会。第二十条企业创新评审委员会每年组织一次创新项目评审,并实施奖励。第二十一条 创新项目经审核通过后,涉及到工艺流程或标准的,纳入企业有关正式工艺流程、标准当中,由有关部门、子(分)企业负责推广落实,并考核 实施情况。

第二十二条 创新项目评审程序:

1、项目完成并正式进入生产或销售阶段验证三个月后(对时间跨度较长的大项目,可以分阶段申请),于每季后20日内由项目完成人(或项目完成部门)经部门经理(部长)提出申请,并附项目的论述报告、总结报告等相关书面材料,报企业项目投资部进行初步筛选和技术审核,由项目提出部门经理和企业项目投资部共同确定项目的保密等级。

2、企业项目投资部在收到申请后3个月内组织审核小组验收审核,并给出审核意见后向创新管理评审委员会提交申请;评审委员会每年可做两次评审,上半年提报的项目,于第三季度完成评审;下半年提报的项目于来年的第一季度完成评审工作。

3、审核实行回避制度,参加审核小组的成员不能审核自己或同部门人员的项目。

4、项目投资部及审核小组对申请人的以下资料进行审核并提供审核意见:

(1)项目的立项背景和理由。

(2)项目的创造性、实用性及应用范围。

(3)项目实施前后的效果对比;此项需有详细、具体的效益指标计算。

(4)项目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影响自我评价。

科技创新奖励管理制度 篇2

“总统科学奖”

“总统科学奖”是台湾层级最高的科技奖项, 目的是提升台湾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奖励数理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及应用科学在国际学术研究上具有创新性且贡献卓著的学者, 尤以对台湾社会有重大贡献的基础学术研究人才为优先奖励对象。从2001年开始, 每两年颁发一次, 每次最多获选4人。

评选方式系由台湾中研院院长、“国科会主委”、“总统府副秘书长”、“教育部长”、“国卫院”院长及5位岛内大学校长、5位卓越科学家代表共同组成“总统科学奖委员会”, 中研院院长担任召集人。候选人需要经过中研院院士或以往“总统科学奖”得主3人以上联名推荐, 也可以由“总统科学奖委员会”邀请岛内学术界、研发机构或团体推荐。

由“总统科学奖委员会”聘请专家学者组成数理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及应用科学4个小组负责审查, 之后再由“总统科学奖委员会”及4个小组的召集人组成联席会议, 决定得奖名单。由台湾地方领导人亲自向获奖者颁发新台币200万元奖金及奖状、奖座, 并将为获奖者举办演讲等活动。

2013年 (第7届) 共遴选出3位获奖者, 分别是中研院副院长彭旭明、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教授赖明诏及旺宏电子公司总经理卢志远。

“行政院杰出科技贡献奖”

在上世纪60年代, 台湾著名教授月薪不过四、五千元新台币, 普通教师月薪平均不到1000元。能获得“长科会”每月1600元的甲种研究补助费, 本身就是一种莫大奖励, 起码生活可以得到极大改善。

注:1.2009年度起“杰出研究奖”获奖人数修订为每年以93名为限。2.2010年起“杰出研究奖”获奖人数修订为每年以98名为限。3.2011年度起“杰出研究奖”获奖人数修订为每年以74名为限。4.“吴大猷先生纪念奖”自2007年起获奖名额每年以35名为原则, 2010年起提高为每年最多40人。资料来源:2013年台湾《“国科会”年报》

事实上, 当时的研究补助费确实有贴补生活的含义在里面, 让这些知识分子不必再为赚钱养家而四处奔波兼职。随着社会物价上涨幅度, 这笔费用也会屡予调整。那时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费的科技人员, 全台湾不超过四、五百人。

到70年代初, 能够获得研究补助的人逐年增多, 补助类别改为甲、乙、丙三种, 分别对应高低不同职称, 申请者几乎人人有份。直到后来将“补助费”改为“奖助费”, 拉开奖金数额差距, 才重新起到激励科研的作用。

1976年, 台湾“行政院”制定《表扬杰出科学与技术人才实施要点》, 首次对优秀科技人才予以表彰。自1977年起, 这项活动便由“国科会”负责承办。

评选方式为公开征求与公开选拔, 首先由各级政府部门、专科以上学校和学术机构、社会团体或海外侨社进行推荐。“国科会”聘请有关部门首脑及专家约30人, 组成“表扬杰出科学与技术人才审议委员会”, 负责评审业务, 并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分别组成自然、工程、生物、人文4个学科审查小组委员会。被推荐表扬者经审查小组委员会及审议委员会初审通过后, 再由三位评审委员负责评审, 最后入选, 然后进行无记名投票, 得票三分之二以上者获选, 由“行政院”每年定期公开表扬一次, 除发给定额奖金外, 还由“行政院长”亲自颁授科技荣誉奖奖牌一座。

该奖项原名“杰出科技荣誉奖”, 为达到鼓励科技研发的目的, 自2006年起改名为“杰出科技贡献奖”, 相关法规也配合修改为《“行政院杰出科技贡献奖”实施要点》、《“行政院杰出科技贡献奖”审议会设置要点》及《“国科会”办理“行政院杰出科技贡献奖”选拔作业要点》, 同时将奖金由原新台币60万元调高为100万元。奖励对象为台湾从事自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农或人文社会等科技工作, 其研发成果有特殊杰出发明或创新, 对于社会具有重大影响性、改革性及创造性的贡献者, 都可被推荐参加选拔。

2013年, 该奖项共有43个推荐项目参加评选, 最终由中正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兼工学院院长冯展华及中研院副院长陈建仁所带领的团队, 分别以高精度闭回路齿轮制造方法、慢性病毒肝炎病患发生末期肝病之长期风险预测成果而获选。

“杰出研究奖”

此奖系“国科会”为奖励长期从事学术或产学研究, 提升台湾学术研究水准及产业技术研发成果卓著的科技人才而设立, 自2011年起, 每年获奖人数最多可为74名, 获奖者除由“国科会”颁发一纸奖状外, 还发给连续3年的奖励金, 每年奖励新台币30万元, 并一次拨付。获奖者以获颁3次为限, 累获3次杰出研究奖者, 须依规定申请特约研究计划。2013年年获奖者共72人。其中学术研究类68人, 产学研究类4人。

“吴大猷先生纪念奖”

该奖是“国科会”于2002年为纪念台湾已故著名科学家吴大猷对发展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贡献而设立的奖项, 用以表彰长期投入学术研究的台湾青年科技人员。2007年, 为扩大奖励成效, “国科会”修订奖励方式及获奖人数, 获奖者除由“国科会”颁发奖牌一面外, 可连续3年在其执行的专题研究计划项下, 另外发放每年新台币50万元的研究相关经费及海外旅费, 获奖人数提高至每年最多35人。

2008年, “国科会”再次修订《吴大猷先生纪念奖遴选作业要点》, 将获奖人年龄修改为42岁以下。2009年将获奖人数提高至每年最多40名则, 2011年将奖励方式改为发给奖励金新台币20万元, 另鼓励获奖者依其学术生涯规划, 于公告获奖人名单后6个月内可以提出1项多年期研究计划, 提供其更充裕经费支持研究, 并自2012年起实施。2013年共有40人获奖。

“杰出技术转让贡献奖”

该奖系“国科会”为鼓励研发成果技术, 从计划执行机构技术转让授权金与衍生利益金总额超过新台币100万元者中, 遴选积极投入研发成果技术转让且绩效卓著的研究人员及团队予以表扬, 每个项目最多予以新台币15万元的奖励金, 并颁发研究人员每人奖牌一面。

为提升学术研发成果的技术转让及推广绩效, “国科会”于2011年6月修正《补助学术研发成果管理与推广作业要点》, 将技术转让奖励项目并入“杰出技术转让贡献奖”, 并修订绩优技术转让中心奖助机构上限数为7所, 鼓励学术研究机构加速建立研发成果的管理与推广机制。

“奖助绩优技转中心”

对于设有技术转让专责机构的岛内大专院校及学术研究机构, “国科会”每年办理评鉴作业时, 对表现优异且有具体绩效者予以表扬, 颁发获奖机构奖牌一座, 并择优遴定最多7个项目, 发放最多新台币200万元的奖助金。

其它各类奖项

以上为台湾最有名的及由官方颁发的科技奖项, 台当局各“部会”也大都设有一些与科技有关的奖项。例如台湾“经济部”便设有“国家产业创新奖”和“总统创新奖”, 表扬对象为岛内长期积极投身于产品、技术、管理、组织、营销、服务或文化等多元创新与价值创造, 促使台湾从“效率驱动”经济转变为“创新驱动”经济, 进而创造台湾经济发展竞争优势, 带动台湾整体经济发展与强化国际竞争力方面有卓越成就的企业、学校、研究机构及个人或团体, 每届获奖者为12名至19名 (团体7至14个) , 均被授予奖座及得奖证明, 并获得不同金额的奖金, 最高新台币200万元, 由台湾领导人亲自颁奖。

此外, “经济部”还设有“价值领航奖”、“研发服务卓越奖”、“技术成就奖”、“优良计划奖”、“传统产业加值贡献奖”、“科专贡献奖”、“产业知识服务领航奖”等名目繁多的其他小奖项, 主要奖励给在“科专计划”执行中取得优异成果的研究机构或个人。

其他如台湾“教育部”设有“学术奖”, 表扬对象为岛内从事学术研究有高深造诣, 具有重要著作或发明, 并对学术发展有卓著贡献者, 获奖者被授予荣誉证书及奖金新台币60万元。台湾“农委会”每年对农业发展有贡献的试验研究、产销、教育、经营管理、推广及政策推动人员, 每人颁给奖状及奖金新台币20万元。台湾“卫生署”对所属部门及机构发表优异研究论文者, 特优奖每篇奖助新台币5万元, 优等奖每篇奖励新台币4万元, 甲等奖每篇奖励新台币3万元。

台湾民间团体如各种协会、基金会及企业甚至个人颁发的各类科技奖、学术奖、发明奖、金质奖等名目就更多了。其中最有名、奖金数额也最高的当属“有庠科技奖”, 颁奖机构为“徐有庠先生纪念基金会”, 系台湾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为纪念其父徐有庠所创立, 目的是鼓励科技创新, 提升台湾竞争力。2013年第11届获奖者有19位, 包括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宋信文、交通大学教授张仲儒、台湾大学教授林峰辉等人, 因其在纳米科技、光电通讯、生技医药等方面的高水平科技论文获重要发明、成果贡献奖, 每人获奖金新台币100万元。

另一著名学术奖项为台湾著名企业家尹衍梁个人捐资新台币30亿元成立的“唐奖教育基金会”从2013年开始颁发的“唐奖”。其仿照瑞典诺贝尔奖的设立理念, 宣称与诺贝尔奖形成互补关系, 鼓励更多有利于地球与人类的重要研究, 发扬中华文化, 旨在打造成为一个兼具中华色彩和世界眼光的“东方诺贝尔奖”。

科技创新奖励管理制度 篇3

希望各市、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积极学习、推广、应用这些成果,并与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起来,力争创造出更多、更好、更实用的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活力,为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陕西经济腾飞做出贡献。

陕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审查委员会

科技创新奖励管理制度 篇4

(试行)

1.为鼓励职工队伍技术创新,积极推进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促进公司安全生产、技术革新和节能降耗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2.技术创新与合理化建议受理范围:

(1).在加强安全生产、企业管理、经营发展等方面的好思路、好手段;

(2).节能降耗、增收节支、降低成本、减少费用支出的好方法、好建议;

(3).促进市场经营开拓以及增加煤炭销量,提升销售效益的好点子、好办法;

(4).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技术创新项目,在加工制造、工艺流程、工程质量、技术设计等方面以“小发明、小改革、小创新、小设计、小建议”等为主要内容的“五小革新”成果;

(5).职工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创建、管理创新和其他有利于公司发展的金点子、好举措和合理化建议等。

3.以下范围的建议不予受理:夸夸其谈、无实质内容的;为完成任务而毫无新意的;公认的事实或正在改善的,已被采用过或前已有的重复建议等;针对个人及生活待遇的的;无署名的。

4.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司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办公室,负责建议和成果的征集、登记、整理、评审、总评和存档等日常工作。

5.定期进行论证评审,对各类上报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产生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创新成果和优秀合理化建议当月进行奖励。并于每年底组织对所有获奖创新成果与合理化建议进行“十佳创新成果”和“十佳合理化建议”评选表彰。特别优秀的,推荐参加上级评选活动。

6.职工各类技术革新成果和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应对当前存在存在问题加以分析,再具体说明革新项目、建议的具体应用效能或相关措施与步骤,最后还要有经济效益分析及预期目标等,必要时应附图纸、数据、专业资料等。

7.职工完成的各类技术革新成果和建议,应每月25前及时上报所在工区、科室或直接送党委办公室。

8.每月底,党委办公室对各类上报的技术革新成果和合理化建议进行汇总,公司领导小组及时召集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论证评审,对通过的各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产生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创新成果和优秀合理化建议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推广实施,并次月6日前对成果创作和合理化建议人员进行奖励。

9.奖励标准:

(1).对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和促进生产经营管理具有重大作用,对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有着很大隐性价值,影响长远,或为企业创造、节约价值200-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奖励金额20000-50000元。

(2).对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和促进生产经营管理具有重大作用,对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有着很大隐性价值,影响长远,或为企业创造、节约价值100-200万元以上的项目,奖励金额10000-20000元。

(3).技术难度相对较大,应用范围较广,对推动矿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项目,或通过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推广,有效提高了企业安全效益、生产效益、经济效益的,奖励金额2000-10000元。

(4).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应用范围较广,对推动矿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项目,或通过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推广,有效提高了企业安全效益、生产效益、经济效益的,奖励金额1000-2000元。

(5)小改革、小发明、小创作、小建议、小设计等“五小”革新和建议酌情给予200-1000元奖励。

(6)对获得市级以上的科技成果及论文根据成果大小给予适当奖励。

10.每年底公司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领导小组组织对所有获奖创新成果与合理化建议进行“十佳创新成果”和“十佳合理化建议”评选表彰。并推荐参加上级评选活动。

11.创新指标:对各单位以工区、处(科)室进行指标考核,每年至少完成一项创新项目;中层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各项创新和建议活动,每月至少提交一条合理化建议。公司将年底予以通报或进行公示。

12.对所有受奖的革新成果和合理化建议,每月或年底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评审结果列表,报董事长签字后组织发放。

13.本制度由公司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科技创新奖励基金项目实施办法 篇5

温州大学东海潮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基金项目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温州大学东海潮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基金”)的管理,确保基金运作、使用的规范和安全,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基金主要用于奖励我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取得重大成果的师生。

第三条 该基金评奖工作由校团委负责实施。

第四条 基金总额为校友王孝安捐赠的200万元人民币。

第二章 基金奖励范围

第五条 学生奖励:

(一)各类各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得奖励;

(二)发表高质量的学生科技论文或获得各类学术论文评比获奖;

(三)依托温州大学学生科技项目或学校实验室申报专利、发表著作;

(四)社会实践论文或实践调研报告得到相关部门的奖励或采纳;

(五)在学生学术科技组织中担任主要负责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活动,带领团队获各级表彰奖励。

第六条 教师奖励:

(一)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各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得奖励;

(二)指导学生发表高质量的学生科技论文或获得各类学术论文评比获奖;

(三)指导学生依托温州大学学生科技项目或学校实验室申报专利、发表著作等。

第三章 奖励金额及名额

第七条 每年《东海潮助学助教创新奖励基金》项目用于师生奖励经额,视该项目当年理财收益情况而定,学校和数学学院各占50%。第八条 学校每年评选温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和“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各10名。

第四章 附 则

第九条

科技奖励申报说明 篇6

一、奖励种别

辽宁省科技功勋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增设企业重大研发成果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

二、申报条件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 1.单位推荐或专家推荐。

(1)单位推荐。每个推荐单位推荐项目不超过限额推荐指标数。(2)专家推荐。如专家认为项目确实技术水平高、意义重大、已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按下列条件进行推荐,但须由所归口的推荐单位审核同意后一并推荐。

 省科技功勋奖获奖人,每人可推荐1项科技奖励项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以上,可共同 推荐1项省科技奖励项目。

每位推荐专家每年只能推荐1项本人所熟悉的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省科技奖励项目,同时应按申报书的要求独立撰写书面推荐意见并签名。在省科技奖评审过程中,所推荐项目存在异议时,推荐专家负有协助处理异议的责任。

2.推荐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须是辽宁省内独立法人单位;推荐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的项目须全部或部分在辽宁省内应用。

3.推荐项目(人选)须在本地区(本系统)、项目完成单位和项目前三名完成人所在单位公示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和主要完成单位等内容一周以上,不存在异议。

4.推荐项目如曾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支持的,应在2011年12月31日前通过任务下达单位组织的结题验收或鉴定;如获得知识产权和标准的(如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权、行业标准等),应在2011年12月31日前获得授权或审定通过;如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审批的(如新药、压力容器、农药等),应在2011年12月31日前获得批准;其他项目,需在2011年12月31日前通过市科技局等有关单位组织的鉴定。

5.不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和国家秘密。

6.已获得省级成果登记机构颁发的科技成果登记证明。7.同一项目不能同时推荐当年省科技奖中其他奖项;同一人同一只能在一个推荐项目中作为前三名完成人。

省科技奖励项目推荐材料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

为便于各推荐单位严格审查把关,现将我省2013奖励项目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予以公布,请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和推荐单位在填写和审查申报书时严格执行。形式审查不合格,不予提交评审。

一、自然科学奖

1.未提交代表性论文、专著及被引用证明或篇数各超过10篇的。

2.所列代表性论或文、专著有2012年1月1日之后发表(出版)的。所列代表性论文、专著在已获国家和省科技奖项目中使用过。

3.完成人不是10篇代表性论文、专著作者。4.10篇代表性论文中存在主体工作是在国外完成的。5.完成人员未签名,且无说明的。

6.推荐单位未填写具体的推荐意见,法人代表未签字、未加盖单位公章的。

7.列入市以上科技计划的,未在2011年12月31日前通过结题验收,或未在2011年12月31日前通过本单位学术委员会评价的。

8.未在省级成果登记机构进行科技成果登记的。

9.网上申报内容的6、7、8项之外没有隐去完成人、完成单位、推荐单位和推荐专家、评价专家的。

10.电子版材料与书面材料不一致。

11.其他不符合《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推荐条件的。

二、技术发明奖

1.未提交知识产权证明,或提交未授权知识产权,或提交已获国家和省科技奖项目中使用过知识产权证明的。

2.未提交项目在辽宁省内应用证明的,或应用单位主管领导未在应用证明上签字,未加盖单位公章的。

3.按照规定,有行政审批要求的,未提交相关部门审批证明的,或相关证明不是2011年12月31日前取得的。

4.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不是授权知识产权持有人等的。5.完成人员未签名,且无说明的。

6.推荐单位未填写具体的推荐意见,法人代表未签字、未加盖公章的。

7.列入市以上科技计划的,未在2011年12月31日前通过结题验收的。

8.未在省级成果登记机构进行科技成果登记;

9.网上申报内容的6、7、8项之外没有隐去完成人、完成单位、推荐单位和推荐专家、评价专家的。

10.电子版材料与书面材料不一致;

11.其他不符合《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推荐条件的。

三、科技进步奖

1.所列主要创新内容(含专利、论文和应用等证明材料)已获国家和省科技奖。2.未提交项目在辽宁省内应用证明的,或应用单位主管领导未在应用证明上签字,未加盖单位公章的。

3.未提交2011年12月31日前取得的评价证明。如列入市以上科技计划的,未在2011年12月31日前通过结题验收或鉴定,或计划外项目未提交2011年12月31日前市科技局等有关单位组织的成果鉴定证明。

4.完成人员未签名,且无说明的。

5.完成单位未加盖单位公章的,或名称与本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不一致的。

6.推荐单位未填写具体的推荐意见,法人代表未签字、未加盖公章的。

7.未在省级成果登记机构进行科技成果登记的。

8.网上申报内容的6、7、8项之外没有隐去完成人、完成单位、推荐单位和推荐专家、评价专家的。

9.电子版材料与书面材料不一致的。

10.其他不符合《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推荐条件的。

网络系统填写注意事项

一、学科评审组

1、医疗卫生评审一组(外科)

2、医疗卫生评审二组(内科)

3、医疗卫生评审三组(其他)

4、中医药生物评审组

二、中文项目名称 1、30字以内

2、项目名称的创新点要与结题、鉴定项目题目创新点一致

3、项目名称要体现应用。切忌避免“**********基础研究”或“**********分子机制研究”或“***********动物模型研究”等

三、应用情况

1、第三方评价 1)成果鉴定评价 2)查新报告结论 3)论文引用情况

2、推广情况 1)单位应用情况

2)学术会议(承办学会会议、参加学术会议大会发言等)3)社会培训 4)人才培养(博士、硕士等进修医生等)

四、主要完成人情况

1、完成人最多填写11人 省奖证书:省一等奖 11人

省二等奖 9人

省三等奖 7人

2、完成人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与封面项目起止时间要统一。

五、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1、附属一、二院填写本医院情况,其他二级学院填写学校情况

2、如有其他参与单位,纸质版需盖章

六、推荐单位意见

1、负责人:赵杰

2、只写推荐意见,不写推荐等级。

七、详细技术报告

至少9页以上 *

八、附件上传顺序

1)成果鉴定证书和/或项目结题证明(1个PDF)

成果鉴定证书(成果鉴定封面及函审专家意见。去掉完成单位及函审专家姓名),2011年12月31日前结题的项目可以把之后做的成果鉴定作为附件上传。

2)成果登记(1个PDF)

成果登记封面及同意登记栏(去掉完成单位与推荐单位)3)查新报告(1个PDF)查新封面、创新点及结论 4)应用证明

应用证明必须包括本单位应用证明,至少3份,应用证明必须体现项目已应用2年以上(起始时间为2010年12月之前,终止时间为至今),主管负责人签字,公章。应用证明内容不要相同。

5)论文检索证明,包括论文引用率(1个PDF)6)论文首页(去掉完成人及完成单位)

如:SIC-

1、SCI-2------中文核心

1、中文核心2----或论文

1、论文2--------------7)课题、专利、著作、奖励等成果(课题批件、专利证书、著作首页,奖励证书,同样去掉完成人及完成单位)

8)学术会议清单 9)其它证明材料

材料上报要求

1、上报截止日期2013年5月15日,原件与复印件各1份,同上交电子文档,申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1份。

2、与网络申报材料一致的纸质材料申报书与附件装订一册,一定不要隐去完成人、完成单位、推荐单位和推荐专家、评价专家。

3、从2013年起,经评审未获奖及进入评审阶段后自行申请撤回的项目,第二年不能再次推荐。

4、终审答辩前,奖励办将组织相关专家对终审一等奖的应用技术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请各推荐单位协助配合。

关于完善现行科技奖励体系的思考 篇7

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是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开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一次科技奖励活动。之后,科技奖励活动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标志着我国的科技奖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科技奖励制度实施以来,一大批科技成果和科研人员受到奖励,科技奖励制度对激发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发挥了积极作用[1,2]。

近年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和各省级科技奖励部门不断完善和改进科技奖励的申报、推荐、评审和奖励等环节的工作方式和流程设计,特别是国家科技奖励工作通过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不断改进优化推荐材料的体系、建立随机双盲遴选评审专家机制、实行网络评审工作封闭管理和随机确定网络评审组管理人员、缩短网评时间、评委封闭会议评审、异地电话答辩、会评专家以代码报到等形式[3],有效提高了科技奖励评审的科学性、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评选和奖励了一批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项目和个人,鼓舞了科技人员士气,发挥了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经济的发展,科技奖励制度也面临着各种新情况带来的挑战,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需要解决。

2 科技奖励制度面临的挑战

随着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科技奖励制度的不断推进,科技奖励工作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诸如:获奖成果社会贡献和经济社会效益的真实性问题、成果的实际水平问题、成果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获奖成果应用后产生的负面影响、推荐单位审查职责与推荐材料的真实性问题、由工作程序设计造成的不公正问题,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和克服,长此以往累积发展,对学术浮躁和学术诚信危机会起到发酵作用,将直接影响科技奖励的认同感和激励作用。

当前,科技奖励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职责,科技人员的职级升迁和待遇与此挂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科建设发展和评等定级与此挂钩,甚至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信誉、工程的质量也被与此关联。利用科技奖励的荣誉进行商业宣传的广告也屡见各种媒体,这容易给公众造成一种片面的认识和误导,即获得科技奖励的成果,其产业化后生产出的产品一定是好产品、一定是值得信赖的产品。殊不知,获得科技奖励的成果,仅仅是一项技术或工程(发明创造或者发现),其距离成为产品还有相当多的环节和距离。凡此种种原因,使得一些单位和个人开始打起了科技奖励的主意,使科技奖励出现了商业化、功利化的趋向,科技奖励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出现。另外,有些获奖成果受当时背景条件的限制,因应用不当或者被滥用造成各种损失,也给科技奖励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改革和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及相关环节显得日渐紧迫,了解和分析科技奖励制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完善制度和机制的基础。

3 科技奖励申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科技奖励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既有申报环节的问题,也有推荐和评审环节的问题,其中,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客观性是申报环节中非常关键的问题。问题的原因有多种,既有社会环境、体制机制等客观原因,也有申报者的主观原因;在主观因素中,诚信问题是根源。由申报者缺乏诚信造成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成果拼凑、过度包装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研发历史长(十年以上),涉及单位和研发人员较多的申报项目,这类项目中有些可能是临时拼凑、“炒剩饭”的项目,在对历史性项目整合打包过程中可能出现重复报奖的现象。如,原有的A、B、C和D成果均已通过成果鉴定或验收,并且,其中的一项、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的组合成果已经获得过同级别的科技奖励(这些成果存在某种延续或者改进关系),若干年后,几个单位又将其重新命名、改头换面打包成一个包括A、B、C和D等四个成果内容的成果申报奖励。这类项目除了个别数据指标有自然增长和变化外,核心的技术内容几乎没有变化和创新。这种现象应该是一种重复申报。

另外,一些申报科技奖励的项目所定义的主体不清、边界模糊,缺乏真正的创新。从目前的项目名称看,冠名“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集成”、和“创新”等词语的现象日渐频繁,成果名称用词夸大、覆盖面过宽、名不副实,若其侥幸获奖,有损科技奖励形象。

其次,一些申报者为了减少同行竞争者,在一定范围内将类似的成果整合包装在一起,形成打包的成果进行奖励申报,以达到所谓“化对手为同盟”的目的,使其在评审中处于有利地位,便于获奖。在材料包装过程中,由于受名额限制,各申报单位为了搞平衡、选代表,使真正的完成人可能成为无名英雄,这对完成人显失公平。

3.2 经济效益数值巨大,真实性值得推敲

一些申报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所填报的经济效益数据非常巨大,动辄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这些数据虽然得到了成果应用单位的确认,同时也有附件材料中用户证明支持佐证,但是,总觉得让人怀疑。试想,如果我们的科技成果都如其经济效益说明的那样,创造了如此巨大的效益,社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早已很高,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可能要比目前更好、更快。数字庞大的原因有:其一,一些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出具这些数据证明时缺乏充分的依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迎合申报者求大的需求。其二,填报推荐书时对其中所称的经济效益的定义认识不准确,特别是对直接经济效益、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认识不清。一般认为:直接经济效益是指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取得的经济效益;间接效益是指应用单位应用该成果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指成果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保护自然资源或者生态环境、提高国防能力、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全、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及健康水平、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人才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应用技术类推荐书填写说明》2011年版)。有的申报者将社会效益理解成该成果为社会创造的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混为一谈,将其一并算入经济效益中,使得经济效益的数据庞大。其三,一项产业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由各方面的因素促成,其中,既有科技方面的作用,也有产品质量、企业营销、市场环境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可是,在对科技成果创造的经济效益统计时,往往计算的是综合结果,将其它因素创造的效益也都计算在科技成果的贡献中,使得统计数据其实不仅是科技成果产生的效益,因此造成了成果经济效益巨大的现象。其四,可能存在个别的数据造假和“注水”现象,这是由诚信缺失导致的不真实。

3.3 成果的技术经济指标缺乏具体性

例如,在填写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的“主要科技创新”时,推荐书填写说明要求“以支持其创新成立的旁证材料为依据,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项目的立项背景、详细技术内容中具有创造性的关键技术,客观、详实地对比国内外同类技术的主要参数、效益及市场竞争力等,……”,但是,有些推荐材料中对比的主要参数、效益及市场竞争力等指标比较模糊,列举对比的数据未标注其依据和出处,对比的指标内容空泛而缺乏数据支持(诸如:高、低、强、弱、大、小等词),不易识别真正的优势和特色。对一些成果的水平评价,动辄使用国际先进、国际领先,但缺乏有效的佐证材料予以支持,或者结论以偏概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影响材料的真实性。

3.4 科技奖励中的知识产权隐患

近年来,随着科技奖励工作受关注程度的提高,以及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对在成果中的贡献、排名、利益分享等问题日益重视,由此引发的问题成为成果争议的焦点。在申报科技奖励过程中,申报人在处理涉及完成单位和人员的排名及贡献等知识产权问题时,有时重视不够,一些成果在申报时未按照当时成果鉴定或评价时的顺序进行排名,或者在项目整合打包申报时对核心成果的完成单位和人员排名进行了调整,项目公示甚至获奖后,成果的归属和人员贡献等问题被暴露出来,于是引发争议和纠纷,特别是一些隐性的、不易引起重视的知识产权问题,一旦忽略过去,而这类项目有机会参评甚至获奖,将有损科技奖励科学、公正、崇高、严肃的形象,影响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

4 对于完善科技奖励制度的建议

尽管目前科技奖励工作在机制或程序上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影响着科技奖励科学、公正的形象,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壮大,经历逐步完善、循序渐进的过程都是正常的。毋庸置疑,我国的科技奖励制度在调动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国家科技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科技成果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将来也会如此,因此,对待科技奖励制度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同样不可以因噎废食,积极和建设性的做法是,广泛吸纳有益于科技奖励事业健康发展的好建议、好做法,不断完善和丰富奖励制度的体制、机制和程序,使科技奖励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情况的不断变化而与时俱进,更加完善、更加科学严谨,发挥更大的作用。

4.1 重视和扩大对个人的奖励

目前,我国的科技奖励体系除了奖励科技成果外,还设立了对于个人的奖励,如在国家级奖励层面上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此奖项自2000年设立以来,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人;各省也基本设置了类似的针对个人的科技奖励。在我国科技奖励体系中,奖励项目和奖励个人相互补充的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就目前来看,奖励项目的比重明显大大高于奖励个人。显然,任何重大的科技创造和创新以及取得的成绩,均离不开人的贡献,特别是具有领军作用的带头人的贡献,因此,建议逐步转移奖励对象,除了对项目进行奖励外,逐步扩大对杰出人物个人的奖励,逐步由重点奖项目向重点奖个人转移。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对个人的奖励,弘扬和褒奖个人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贡献和作用,还可以发挥获奖者崇尚科学、奉献科技事业精神的激励带动作用;同时,通过严格的甄别、选拔和推荐,还可以避免由成果归属和贡献排名等问题引发的不必要的知识产权纠纷。这样有助于树立科技奖励的威信,提高科技奖励的荣誉感,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

4.2 培育和做强社会力量设奖

社会力量设奖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面向社会设立的经常性的科学技术奖(《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根据2006年2月5日科学技术部令第10号《关于修改〈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在我国现行的科技奖励体系中,政府设奖依然是主流,绝大部分的科技奖励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设立,社会力量设奖数量少、影响小,这应该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组织之实力的壮大和责任意识的提高,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设奖应该成为政府的职责。因为,各级政府大量科技投入所产生的创造性科技成就需要更多的科技奖励来褒奖,科技奖励也应该涉及更广泛和细致的领域,而仅靠政府设立的科技奖励是难以覆盖和实现的。在国外,政府设立的科技奖一般不多,大部分是社会力量设奖。在我国,社会力量设奖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经过几年的政府扶持和自身发展,我国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正在稳步发展。截至2009年11月,我国已登记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有190项,我国已经出现了初具规模,较有影响力的社会力量奖励,如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大北农科技奖等(见《经科学技术部登记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名录》2009.11)。

我们应该做强社会力量奖。首先,社会力量设奖可以弥补政府科技奖励存在的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的不足,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和发挥社会力量的资源和条件,释放社会组织或个人承担社会责任的能量;其次,通过大力发展社会力量设奖,可以逐步淡化政府奖励的权重,避免政府奖励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政府的责任风险。事实上,一项科技成果所创造的成就、为社会所带来的福祉和利益等情况,最权威的评判者是社会或者企业,因此,是否对其进行褒奖、褒奖的力度有多大,同样应该由社会组织或者受益者来决定和实施。再者,经过一个时期的培育和发展,我国若能产生国内知名、世界一流的社会力量奖励,对于提升我国科技奖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有积极意义。因此,将科技奖励由现行的主要依靠政府主办的模式,逐步向政府主管、社会力量主办的模式转变,由社会力量来办奖,应该成为科技奖励的发展趋势。

4.3 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

对科技成果的认定和评价是科技奖励工作的基础,科技成果的认定和评价为科技奖励的推荐提供了原材料。

科技成果评价是指按照委托者的要求,由评价机构聘请同行专家,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依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被评价科技成果进行审查与辨别,对其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等进行评价,并做出相应结论。对成果的知识产权不做评价(《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科技部(国科办奖[2009]63号))。

以前对于科技成果的认定和评价,以科技成果鉴定的形式为主,申报科技奖励的成果主要来源于鉴定成果;之后,随着科技成果形式的不断增加和丰富,发展为经过登记的鉴定成果和验收成果都可以申报科技奖励。近年来,成果鉴定由于在组织形式、专家遴选、评价指标体系、成果水平确认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使得经鉴定的成果在水平、应用前景和效果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上述问题的出现影响了成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而直接影响了报奖成果质量和真实性。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国家科技部已经开始试点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按照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的规定,远期目标到2015年,在全国范围基本实现科技成果评价从以满足政府管理需要为主向适应市场经济中多元主体的多种需求的转变,初步形成包括社会专业机构评价、市场评价和必要的政府评价在内的科技成果多元化评价新模式体系框架(《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科技部(国科办奖[2009]63号))。由此可见,政府部门可能会从科技成果评价主体逐渐退出,不再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将以社会力量为主体进行科技成果评价。

只有独立、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成果评价,才能产生经得起考核和检验的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只有高质量的科技成果,才能为科技奖励输送为社会普遍认同的获奖成果。因此,做好成果的评价和认定工作,使科技成果能够得到科学、真实、客观的评价,是避免和克服科技奖励过程中存在的成果真实性、成果水平、成果的应用效果和价值以及知识产权等问题的有效办法。成果评价是科技奖励工作的基础,是源头性的工作,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对于优化和完善科技奖励机制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曹健林.发展科技奖励,推动自主创新[J].中国科技奖励,2010(10):18-20

[2]唐衡,马理军,冯楚建.基于知识产权视角的科技奖励评价实证研究[J].科技与法律,2010(3):9-12

株洲高新区重金奖励创新 篇8

据了解,早在2005年,株洲高新区就制订了“二次创业”行动纲要,明确提出“1030335”目标,即从2003年算起,用10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实现年财政收入30亿元,“一区三园”实现年GDP335亿元。为此,区工委、区委决定着力打造创新引擎,以创新推动园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并于2007年出台了创新奖励办法。去年,又根据新的形势,加大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的奖励,还增加了对外观专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型试点企业以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企业的奖励。同时,增加对年销售收入首次过5亿元的中小企业、首次获得国家级产品直销牌照企业的奖励,并鼓励银行和担保公司对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和商标权)质押融资等。

重奖之下,至去年底,株洲高新区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4 600余件,拥有驰名商标10件、著名商标41件。同时,培育发展知识产权工作重点企业80家,拥有时代电气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3家,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9家。目前,全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52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8个、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74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27项。

创新激发活力,株洲新区综合实力快速增强。去年,完成GDP390亿元、财政总收入30.5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5%、26.6%,提前实现了“1030335”目标。

(来源:湖南日报)

专项科技奖励详细情况 篇9

名称

生活垃圾生物反应器填埋与资源能源回收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城镇总体规划对人居环境影响的总体评价技术研究*

温室气体减排及大气污染控制对电力发展影响研究*

采油废水与油泥污染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北京市域水环境与滨水区统筹规划* 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及应用*

国际化学品管理战略方针(SAICM)亚太区域会议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安全运营与节能减排技术集成及工程示范*

苏州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示范项目* 用集成技术

天津泰达自来水紫外线消毒工程 工厂化鱼类高密度养殖设施的工程优化技术*

“十二五”期间的北京市能源供应体系建设的目标思路及措施研究

深圳市布吉(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示范工程*

获奖人

获奖类别及等级

获奖年份

刘建国、岳东北、薛玉伟、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

陆文静、王洪涛、聂永丰、等奖

李睿、张媛媛 刘毅段雷 张鸿涛 贾海峰 李金惠、温宗国 李金惠 蒋建国 金宜英、聂永丰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 二等奖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国际化学品管理战略方针铜奖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国际紫外线协会2010年最佳工程奖

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

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政

汪诚文、杨波、赵雪峰 公用和建筑工程科技示

范工程

席劲瑛、施慧明、王志强)技术奖一等奖 傅 涛、常 杪、钟丽锦 张晓健、陈超 贾海峰 刘文君

2010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北京水务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第九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创新集体

2013

2013 2013 2013 2013 2012 2012 2012 2012 2011 2011 2010 2010

棉针织印染企业水污染物减排及废水回周律、汪诚文

李涛、杨海军 刘文君 李振瑜 许嘉钰

2010

城市污水处理氧化沟工艺技术、过程控施汉昌、胡洪营、刘艳臣、2010年度华夏建设科学制与设备成套化研究

城市供水行业绩效关键指标研究 饮用水水质保障污染物应急处理技术导则*

南沙河综合整治规划* 深圳笔架山水厂改扩建工程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彗星式纤维滤料及应用

应对水源突发性污染的城市供水应急处理技术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及填埋气体利用技术研究*

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试研究及工程应用

北京中心城地区湿地系统规划研究* 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水质及景观效果保障技术研究*

降低建筑水耗的综合关键技术研究 污水处理厂气味控制系统研究* 北京中心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再生利用总体规划研究*

城市水业管理体制与监管体系研究

李振瑜 张晓健、陈超 王伟

2009 2009 2009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7 2007 2006 2006 2006 2005 2006 2006 2006 2005 2004 2004 2004 2004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

蒋建国、王伟、张妍)

等奖 贾海峰 刘文君 周律 胡洪营 胡洪营、王灿 贾海峰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等奖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等奖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傅涛、常杪、钟丽锦、朱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凌云

填埋气体提纯制作车用压缩天然气技术 王伟、万晓 深圳河湾流域污水系统布局规划研究*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政策、标准和技术研究与示范*

基于腐殖酸提取的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法

利用垃圾焚烧飞灰制备轻质骨料 餐厨垃圾湿热水解处理系统

秦岭山系大熊猫种群对不同生境适应性的研究*

清华大学附小新校舍*

工厂化养鱼关键技术及设施的研究与开发*

北京市生态需水量预测研究* 北京市区污水处理厂合理规模研究*

陈吉宁、贾海峰、曾思育、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刘雪华、周律

陈吉宁、黄霞、胡洪营

2006年度第十六届全国聂永丰、许玉东、岳东北

发明展览会金奖 聂永丰、李润东、刘锋 聂永丰、任连海 刘雪华 马金 李振瑜 贾海峰、程声通 贾海峰

2006年度第十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 2006年度第十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 陕西林业科学技术进步奖

全国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项目金质奖 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

北京水利学会北京水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2003年度全国优秀规划设计

获奖项目三等奖

清华大学附小新校舍*

马金

建设部2003年度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第五届中国发明展览会

填埋场渗滤液的蒸发处理技术

聂永丰、岳东北、许玉东金奖、第五届中国国际发

明展览会发明创造奖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研究示范课题 北京市区污水处理厂合理规模研究*

建设部2003年全国十大陈吉宁、胡洪营、黄霞等

建设科技成就奖 贾海峰、程声通

建设部“中联重科杯”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北

北京市区污水处理厂合理规模研究*

贾海峰、程声通

京市规划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北京市区污水处理厂合理规模研究*

贾海峰、程声通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

北京市区污水处理厂合理规模研究*

贾海峰、程声通

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项目一等奖

清华大学附小新校舍*

马金

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建筑设计二等奖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全国

中关村西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张鸿涛

优秀规划设计获奖项目二等奖

酸雨控制国家方案研究

郝吉明等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 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

城市污水回用成套技术

卜城

家财政部: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奖

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

我国酸沉降及其生态获奖影响研究

郝吉明

家财政部: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奖

我国酸沉降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柳州地区酸沉降综合防治示范研究 染料工业废水综合治理技术与工艺

郝吉明等

国家环保局“八五”科技攻关优秀成果 攻关优秀成果 攻关优秀成果 攻关优秀示范工程

1996 1996 1996 1996 1996 1996 1996 2001 2001 1999 2003 2003 2003 2003 2003 2003 2003 2004 2004

典型城市汽车排放污染控制示范研究 贺克斌等 深圳市“8.5”爆炸事故应急处理及危险废物安全处置

俞珂、王伟、袁光钰

郝吉明、席德立、贺克斌国家环保局“八五”科技徐康富 余刚、李中和 余刚、李中和

蒋展鹏、杨志华、祝万鹏国家环保局“八五”科技

山东招远761厂吐式酸生产车间废水综蒋展鹏、杨志华、祝万鹏国家环保局“八五”科技合处理工程

染料工业废水综合治理技术与工艺

蒋展鹏、杨志华、祝万鹏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

余刚、李中和

氨氮法从电镀污泥和不锈钢酸洗废渣中回收重金属*

电镀污泥资源化示范技术研究

家财政部: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奖

杨志华

国家环保局“八五”科技攻关优秀成果

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

杨志华、祝万鹏

家财政部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奖

填埋场:防水防渗材料的筛选与研制 俞珂、袁光钰、白庆中 蚌埠市饮用水预处理工程 江苏省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排海工程可行性研究与环境影响评价 处理啤酒废水生产性试验研究 YHG系列水平轴转刷曝气机

程声通等

黄铭荣、何强、井文涌

国家环保局“八五”科技攻关优秀成果 国家建设部“八五”科技攻关优秀示范工程 江苏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二等奖

首届全国环保技术交易会金奖 会金奖 会金奖

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排海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

黄铭荣、何强、井文涌

院、国家教委: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集体荣誉奖

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

氧化塘综合技术

钱易等

政部: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集体荣誉奖 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钱易、胡纪萃

院、国家教委: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集体荣誉奖

冶金水处理用高速过滤器

王占生等

国务院重大技术装置成果三等奖

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

城市污水净化技术及水质指标评价

王占生等

政部: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集体荣誉奖

城市污水回用技术的试验研究 冷流式催化氧化反应器及其工艺

王占生等 徐康富等

大同市人民政府二等奖 北京发明协会铜牌奖 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

氧化塘水力特征、优化组合及综合研究

政部:国家“七五”科技攻关专题执行集体荣誉奖

纤维球(新型滤料)

全国环保科技长远规划情报研究

王占生等 井文涌

北京市首届发明展览会铜牌奖

国家科技情报成果二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二

1987 1986 1989 1991 1990 1991 1991 1991 1991 1991 1996 1996 1994 1994 1994 1994 1996 1996

常温升流式厌氧污泥层(UASB)反应器陆正禹、胡纪萃、钱易左首届全国环保技术交易

剑恶 纪萃、汪诚文

钱易、陈吕军、沈英鹏胡首届全国环保技术交易

上一篇:我要感谢那一记耳光下一篇:优秀医生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