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工具准则

2024-07-09

新金融工具准则(共8篇)

新金融工具准则 篇1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重点解读出炉啦!!小编呕心沥血的盘点不要错过,快快看过来!

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CAS22)、《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以下简称CAS24)等三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随后,于2017年5月2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以下简称“新CAS 37”),以反映上述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变化在列示和披露方面的相应更新。上述四项准则统称“新金融工具准则”究竟其中有何变化,又会带来什么影响,请听小编细细道来。

一、新准则出台背景

1.新问题亟待解决: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金融创新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化,有关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实务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现行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过于复杂,主观性强,影响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过于原则,对金融资产证券化等会计实务指导不够;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脱节等。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修订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来及时、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2.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及借鉴:据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谈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凸显,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金融工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并于2014年7月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拟于2018年1月1日生效。为切实解决我国企业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实务问题、实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财会〔2010〕10号)的要求,我们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需要,修订了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

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重点解读 表1 新CAS 22 与原CAS 22 的比较 新CAS22 分类根据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原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则

原CAS22

持有金融资产的意图和目的

分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类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结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果 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 计凡是权益工具均以公允价值计量。债务持有至到期投资及贷款和应收款项量工具分两种情况,对于即满足商业模式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其他类别以公基为收取合同现金流又满足金融资产合允价值计量,但是有一个例外,公允础 同现金流量特征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无标价权益工本计量;不同时满足两条件的以公允价具以成本计量 值计量 原CAS22中不允许主体在初始分类后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重企业改变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其他三类,而分时,三类金融资产之间可以进行重分类 在一定条件下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类

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两类之间进行重新分类 减预期损失法 值

(一)主要变化:

1、金融资产分类由现行“四分类”改为“三分类”

现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按照持有金融资产的意图和目的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类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新修订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以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作为金融资产分类的判断依据,将金融资产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三类,取消了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三个原有分类,减少了金融资产类别,提高了分类的客观性和会计处理的一致性。旧准则

新准则 已发生损失法

第七条 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其管理金融为下列四类:

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

三类:

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

(一)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益的金融资产;(二)持有至到期投资;(三)贷款和应收款项;(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指企业如何管理其金融资产以产生现金流量。业务模式决定企业所管理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来源是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出售金融资产还是两者兼有。

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是指金融工具合同约定的、反映相关金融资产经济特征的现金流量属性。即相关金融资产在特定日期产生的合同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其中,本金是指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本金金额可能因提前还款等原因在金融资产的存续期内发生变动;利息包括对货币时间价值、与特定时期未偿付本金金额相关的信用风险、以及其他基本借贷风险、成本和利润的对价。新准则下金融工具的分类:

2、强化金融工具减值要求 1)金融工具减值确认方法的改变

新CAS22就减值而言,考虑包括前瞻性信息在内的各种可获得信息,不再采用“已发生损失法”,而是根据“预期信用损失法”,使得损失更早得被确认。新CAS22第四十七条规定: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在估计现金流量时,企业应当考虑金融工具在整个预计存续期的所有合同条款(如提前还款、展期、看涨期权或其他类似期权等)。企业所考虑的现金流量应当包括出售所持担保品获得的现金流量,以及属于合同条款组成部分的其他信用增级所产生的现金流量。2)“三阶段”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推出

对于购入或源生的未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判断金融工具的违约风险自初始确认以来是否显著增加:第一,如果已显著增加,企业应当采用概率加权法计算确定该金融工具在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以此确认和计提减值准备。第二,如果未显著增加,企业应当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确认和计提减值准备,具体情形请见下图: 修订CAS22 “三阶段”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3)两大难题的思考 从上述三阶段信用风险的确认及预期信用损失的集体来看,无疑对企业带来两大难题:

第一、判断难题:即某项金融资产信用风险是否呈现显著恶化应当采取何种标准进行判断,目前国际上对金融资产期末的信用风险与期初信用风险的变化实行五级分类,属于绝对比较法,是站在期末看该时点应归属于哪个类别里,因此现行分类不够精细,有待与新准则要求更匹配的分类标准出台。

第二、计量难题:即某项金融资产预期损失应当如何准确计算,惯用的内评法也只要求计提未来12个月的预期损失,但要求的对整个存续期预期损失的计提的确没有成熟的模型加以参考,这将对企业预期损失建模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技术人员的培养、引进显得尤为重要。

(二)其他变化

简化嵌入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按照现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满足一定条件的嵌入衍生工具应当从混合合同中分拆,作为单独的衍生工具进行处理。如无法对嵌入衍生工具进行单独计量,应将混合合同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此规定涉及的专业判断较多,企业对其理解和把握口径存在差异。修订后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对嵌入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进行了简化:混合合同主合同为金融资产的,应将混合合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会计处理,不再分拆;混合合同不属于金融资产的,基本继续沿用现行准则关于分拆的规定。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是基于单项资产,而业务模式可能更多地在组合层面确定,因此基于客观事实和情况,同一种金融工具可能被分类为不同类别。

根据现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如果企业的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一组金融资产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则这些金融资产符合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分类条件,但是不强制采用此分类。在修订后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下,这些金融资产必须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调整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的会计处理。在现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下,许多企业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时,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额可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而在修订后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下,允许企业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进行处理,但该指定不可撤销,且在处置时不得将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额结转计入当期损益。

三、《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重点解读 套期会计方法:是指企业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在相同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以反映风险管理活动影响的专门性的会计方法。

问题的提出:现行的套期会计准则对套期会计规定了严格的适用条件,导致实务中企业开展的大量套期业务无法通过套期会计在财务报表中予以反映。新CAS24特征:新修订的套期会计准则更加强调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在拓宽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范围、以定性的套期有效性要求取代现行准则的定量要求、允许通过调整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数量实现套期关系的“再平衡”等方面实现诸多突破,从而有助于套期会计更好地反映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

1.明确套期关系有效性的要求:满足三条件+再平衡 新CAS24 第十六条

套期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认定套期关系符合套期有效性要求:

第七条 企业通常可将单项衍

(一)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之间存在经济关系。

生工具指定为对一种风险进行该经济关系使得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价值因

套期,但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面临相同的被套期风险而发生方向相反的变动。

可以指定单项衍生工具对一种

(二)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经济关系产生的价以上的风险进行套期: 值变动中,信用风险的影响不占主导地位。

(一)各项被套期风险可以清

(三)套期关系的套期比率,应当等于企业实际晰辨认; 套期的被套期项目数量与对其进行套期的套期工

(二)套期有效性可以证明

具实际数量之比,但不应当反映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相对权重的失衡,这种失衡会导致套期无

(三)可以确保该衍生工具与效,并可能产生与套期会计目标不一致的会计结

不同风险头寸之间存在具体指果……

定关系。第十八条

套期有效性,是指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能够套期关系由于套期比率的原因而不再符合套期有

抵销被套期风险引起的被套期效性要求,但指定该套期关系的风险管理目标没

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有改变的,企业应当进行套期关系再平衡。的程度。本准则所称套期关系再平衡,是指对已经存在的套期关系中被套期项目或套期工具的数量进行调整,以使套期比率重新符合套期有效性要求。基于其他目的对被套期项目或套期工具所指定的数

原CAS24 量进行变动,不构成本准则所称的套期关系再平衡。

企业在套期关系再平衡时,应当首先确认套期关系调整前的套期无效部分,并更新在套期剩余期限内预期将影响套期关系的套期无效部分产生原因的分析,同时相应更新套期关系的书面文件。2.调整符合被套期项目条件:取消部分限制

1)企业可以将符合被套期项目条件的风险敞口与衍生工具组合形成的汇总风险敞口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2)当企业出于风险管理目的对一组项目进行组合管理、且组合中的每一个项目(包括其组成部分)单独都属于符合条件的被套期项目时,可以将该项目组合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3)虽然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不会对损益产生影响,然而新CAS 24允许对这些权益工具应用套期会计方法,其因被套期风险敞口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3.增加套期会计中期权时间价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现行准则规定,当企业仅指定期权的内在价值为被套期项目时,剩余的未指定部分即期权的时间价值部分作为衍生工具的一部分,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造成了损益的潜在波动,不利于反映企业风险管理的成果。修订后的套期会计准则引入了新的会计处理方法,期权时间价值的公允价值变动应当首先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后续的会计处理根据被套期项目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法有利于更好地反映企业交易的经济实质,提供了与其他领域相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了会计结果的可比性,减少了企业损益的波动性。4.增加套期会计中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修订后的套期会计准则规定,符合一定条件时,企业可以在金融工具初始确认时、后续计量中或尚未确认时,将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敞口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当条件不再符合时,应当撤销指定。新规定允许企业对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敞口选择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方式来进行会计处理,以实现信用风险敞口和信用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在损益表中的自然对冲,而不需要采用套期会计,以此作为套期会计的一种替代,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管理信用风险活动的结果,提高企业管理信用风险的积极性。

四、新金融会计准则出台的影响

1、对企业利润及操纵利润的影响 1)相较于旧准则,在新准则规定下企业的利润波动性可能会变大。其原因在于:旧准则下企业会将大部分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而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但是在新准则下,由于其他综合收益不可转损益,那么企业在投资初期就得慎重考虑该资产的划分,则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可能会增加,从而企业的利润波动性会增大。

2)旧准则中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处置时将其原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转入到投资收益(其他综合收益属于所有者权益项目,投资收益属于利润表项目),由此一来企业通过控制其他综合收益向投资收益转回的时间来调控当期的利润表。现在新准则规定其他综合收益不再转入投资收益,而是直接影响留存收益(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的变动)。除此之外,旧准则中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类,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间在某些条件下可以重分类,这就给一些公司提供了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操纵利润表的条件,而新准则要求划分为三类且可相互重分类,看似利润操纵空间更大,但受前述其他综合收益不可转损益的限制实则相反,因此新准则的这两点改变将大大减少企业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3)资产减值模型由“已发生法”改为“预期损失法”,虽然有相应的列报披露要求,但我们不难揣测这或许会给企业操纵利润提供机会。我们知道企业可以在利润目标超过预期时通过多提取资产减值损失这一方法来适当的降低利润,而在经营状况不好利润目标没有达到预期时,通过将前期多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转回来增加当期的利润。由于资产减值损失影响利润,企业基于未来利润的内部要求在模型设定方面人为因素大,对利润的可操作性空间大。

2、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影响

1)业务模式对于金融工具的分类将有很大影响,因而管理层可能需要在准则实施日前重新梳理审视业务模式。实务中,企业管理其金融工具的业务模式可能不止一种,业务模式的评估会涉及大量的判断,管理层可能需要将投资组合进一步细分成子组合,以更好地反映业务模式。

2)新准则要求基于过去、现在和前瞻性信息,按照“预期损失法”计提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将推动企业建立以信用数据和评价为基础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应对信用风险事件和信用损失的能力。

3)新准则要求对相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可以及时预警和反映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面临的市场风险等金融风险,提高企业风险识别、计量、防范和控制能力。

3、对监管部门的影响

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高度重视企业信息披露,要求企业充分披露信用风险等相关信息,其基本理念和方法与新巴塞尔协议一脉相承。企业在实施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后将能够进一步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深度,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整体透明度,为监管部门强化金融监管、提升监管效能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监管部门还应当积极跟踪新准则在行业以及各企业的落实情况,针对新的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使得市场参与主体的经营管理更为合理。

小编的整理和解读到此告一段落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咱们下期再见!作者:西南财经大学保险会计研究生 吴亚楠、贺大芹

“中国保险会计研究中心”现面向全国业界学界诚征稿件。投稿邮箱:2284585413@qq.com

中国保险会计研究中心是西南财经大学在保监会和保险行业支持下设立的集研究、教学和咨询于一体的非营利学术机构,旨在推动保险会计在中国的发展,为保险行业会计、财务及相关领域提供学术、实务交流平台以及高水准的研究和教育资源

主办机构:中国保险会计研究中心

新金融工具准则 篇2

作为修订版IFRS 9的一部分, IASB同时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IAS 39) 中有关金融工具终止确认的指引及相关的实施指南。IFRS 9的发布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关于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的修订已经完成。替代计划的第二阶段———金融资产减值计量方法已于2009年11月初对外公布, 并向公众征求意见。而替代计划的第三阶段———套期保值会计, IASB于2010年12月9日发布了套期会计的征求意见稿, 该准则终稿也即将发布, 届时, IAS 39将完全被IFRS 9所取代。

一、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阶段性成果

(一) IFRS 9的改进

1. 金融资产的分类原则。

以主体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及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为依据, 将原先四分类金融工具简化成以公允价值计量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两类金融工具, 减少了相应的会计处理流程, 使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简明清晰, 便于投资者对企业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

2. 嵌入的衍生工具。

对于主合同是一项属于IFRS 9范围的金融资产的情况, IFRS 9没有保留IAS 39中混合合同的嵌入衍生工具的概念, 即混合合同将不再需要对主合同和嵌入工具部分进行分拆处理。取而代之的是以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作为整体进行评估, 并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或是摊余成本计量, 这就简化了嵌入式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 使其更加容易理解。

3. 权益投资。根据IFRS 9, 持有的所有权益投资均必须

以公允价值计量。现行IAS 39中无标价权益投资在不可充分可靠地计量公允价值时按成本减去减值计量的豁免规定将不再适用。但是, 对于无标价权益投资的公允价值因及时或相关信息较少或缺乏而难以估计的情况, IFRS 9里包含何时成本可能是公允价值最佳估计的指引。这也从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权益投资的会计处理。

4. 重分类。

对于未采用公允价值选择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债务工具, 如果主体有关金融资产的商业模式目标发生改变从而之前的模式不再适用, 则应当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类别与以摊余成本计量类别之间进行重分类。而IFRS 9预计重分类只会在极少情况下发生。所以, 公允价值的选用受到进一步的限制, 只有在公允价值可以消除或大大减少会计处理不匹配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

(二) 《金融工具:摊余成本与减值》 (征求意见稿) 和补充文件《金融工具:减值》

《金融工具:摊余成本与减值》 (征求意见稿) 的重大变化在于, 采用预期现金流量法来代替当前的减值损失模型, 即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 需要估计预计信用损失, 并将该预期信用损失包括在实际利率的计算中。在每个期间所确认的该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中进行相应的抵减, 并在后续的重新计算出的未来信用估计与之前的差异立即计入损益。一方面, 预期损失模型无需触发事件, 只要预期损失有变化就会被立即确认, 有效防止了经济泡沫破裂大幅减值损失对利润表的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考虑了每期相应的预期信用损失抵减, 从而避免了虚高的利息收入。企业将改为更具前瞻性的预期现金流量的方法, 基于当前的预期来确定未来的估计损失。但是该损失减值模型在应用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所以, 随后于2011年1月31日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联合发布了该征求意见稿的补充文件《金融工具:减值》。该补充文件指出: (1) 预计信用损失的估计。IASB和FASB明确指出, 存续期预计信用损失的估计应考虑所有可获得的内部和外部信息, 包括历史数据和当前经济状况, 以及对未来事件和未来经济指标的可靠预测。对未来状况的估计应与当前可获得的信息及管理层的内部预测相一致。预计信用损失的估计应至少在每个报告日进行更新。 (2) 列报与披露。补充文件的附录包括与补充文件中的建议相关的列报和披露要求。附录建议减值损失应作为单独的费用单列项目在损益中列报 (这是对IASB原建议的重大修订, 原建议规定信用损失应作为利息收入的扣减列报) 。

(三) 套期会计征求意见稿的新变化

1. 被套期项目。

该征求意见稿增加了符合套期会计条件的被套期项目的类型。风险敞口和衍生工具的组合 (实务中可运用一项衍生工具对包含另一项衍生工具的汇总或“合成”风险敞口) 、能够单独辨认及可靠计量的任何项目的风险组成部分, 以出于风险管理目的进行集中管理为前提, 单独而言均符合被套期项目条件的一组项目作为项目组的均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但对于包含提前偿还选择权的合同, 如果该选择权的公允价值受被套期风险变动的影响, 该合同中的层次成分不应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这些规定与主体的风险管理活动实践是一致的, 能够使套期会计更好地反映风险管理活动的影响, 符合套期会计修订的目标。

2. 套期工具。

该征求意见稿增加了对非衍生金融资产和非衍生金融负债作为套期工具的规定。而在IAS 39下, 只有在外汇风险套期中, 非衍生金融资产和非衍生金融负债才能作为套期工具, 而征求意见稿取消了这一限制。其包括应被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工具以及运用公允价值选择权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工具。此外, 对于外汇风险套期,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也可以是符合条件的套期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套期会计处理, 降低了套期会计的门槛, 使套期会计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3. 套期有效性评价。

该征求意见稿的最大变化是在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时, 取消了套期有效性80%至125%的量化标准, 代之以满足符合套期有效性评估的目标并且预期能够实现的非偶然抵销这两个条件, 增强了准则的原则导向性。取消量化标准将极大消除现有规定对经济上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适用套期会计的限制, 使套期会计更易于应用。但是对“非偶然抵销”概念以及如何运用, 该征求意见稿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

4. 权益工具投资。

在扩大套期会计应用范围的同时, 该征求意见稿仍然要求套期会计不应适用于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投资。

5. 套期会计重新平衡法。

该征求意见稿引入了套期会计重新平衡的方法, 要求在套期关系的风险管理目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套期关系不再满足套期有效性评价的目标, 主体应重新平衡套期关系。如果主体预期一项套期关系未来可能不再满足套期有效性评价的目标, 也可以提前重新平衡套期关系。但该征求意见稿没有对重新平衡进行解释说明。

6. 套期关系的终止。

该征求意见稿建议禁止主体自动终止仍然满足条件的套期关系, 要求仅当套期关系 (或其一部分) 不再满足适用标准, 并已无法进行重新平衡时, 主体才终止套期会计;对于仍然满足风险管理策略和目标并继续满足套期有效性评价目标的套期关系, 则不允许主体自动终止。

7. 强化了有关套期会计的列示和信息披露。

该征求意见稿中的披露要求集中关注下列信息的列报: (1) 主体的风险管理策略; (2) 主体的风险管理活动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影响; (3) 套期会计对主要财务报表的影响。

二、对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影响

1.金融工具分类原则的变化。IFRS 9与IAS 39相比, 以主体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及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为依据将过去金融资产的四种分类简化成两种。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金融工具会计处理, 也降低了管理层对金融工具分类主观判断的随意性, 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2.增加了企业的核算成本。我国于2007年生效的以国际会计准则为蓝本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到目前为止尚处于熟悉和适应阶段, 有的规定还未得到广泛的执行。我国对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如果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持续趋同国际会计准则, 那么势必会迫使我国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系统改造, 大大增加核算成本。以金融资产的分类为例, 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金融资产的分类从原来的四分类变为两分类, 即以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然而我国金融企业将绝大部分的金融资产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若取消原来的分类原则,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 除少数金融工具外, 其余均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这将对我国企业尤其是对境外上市的商业银行在财务状况、盈利状况方面造成很大影响。况且我国经济金融大环境与西方国家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会计准则的操作性也需要进一步商榷。

3.对我国公允价值估值能力提出了挑战。IFRS 9明确了IASB提出的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计量属性的理念, 并且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范围, 要求除少数金融工具外, 其余均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同时又允许企业选择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或直接计入权益。这就对公允价值估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简化了复杂的会计处理, 在更好地反映外部市场信息的同时, 加剧了企业利润的波动幅度。加上我国尚且不完善的金融市场、能力尚且不足的资产评估机构等以及掌握估值技术的专业人员, 这些都会影响公允价值估值的准确性, 进而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4.套期会计征求意见稿的影响。套期会计征求意见稿增加了套期项目的类型范围, 扩大了对非衍生金融资产和非衍生金融负债作为套期工具的规定, 简化了套期有效性评价, 加强了有关套期会计的列示与披露。该征求意见稿有利于增强我国对套期会计的应用性, 加强对套期会计的监督, 使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迅速被发现。

摘要:2010年12月9日I, ASB发布了有关套期会计的征求意见稿。本文介绍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的进展情况, 着重分析了套期会计征求意见稿的新变化, 探讨了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影响, 并就该影响提出了几点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金融工具,套期会计,金融资产减值,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新金融工具准则 篇3

(一)金融资产、负债重分类带来的影响

资产负债分类的不同及分类的变更直接影响损益的计算。比如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应以摊余成本计算,一旦该分类资产部分出售或重分类的金额较大,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结转,剩余部分的摊余成本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需计入资本公积,直至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或发生减值时转出才能计入当期损益。

(二)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价带来的影响

在利率和汇率波动日益加大的形势下,金融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波动对当期损益影响也增大。比如长期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减计至未来现金流的折现金额,由于近期债券市场利率的下降,银行可出售类债券价值也相应下降。

(三)金融资产风险确认带来的影响

银行业金融机构一般将所有信贷资产分为两类,分别采用不同的估值方法测算减值:单项金额重大的运用现金流折现模型单项评估,非重大的贷款运用迁徙模型,根据风险特征划分不同资产组合进行评估。在新准则下比较优质的资产采用折现法在报表中会表现得较为有利,而质量差的资产则必须提取更高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将对当年损益产生影响。

(四)金融资产减值确认带来的影响

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项目从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扩大到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如固定资产除按规定计提折旧外还应以预计可收回金额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对固定资产的装修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五)衍生金融工具表内核算带来的影响

衍生金融工具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可能给报表数据带来较大的波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较小,但可以预期,随着交易量的增加,衍生金融工具对损益的影响将不容忽视。

(六)会计信息披露程度加大带来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强调信息的全面性,特别注重对风险的披露,包括对金融工具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披露,规定要对金融资产、负债做期限分析,判断企业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明确银行应当披露所面临的各类市场风险的风险价值或敏感性分析及其选用的主要参数与假设,分析其对当期损益产生的影响,从而反映对损益的潜在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执行中的难点

(一)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波动性增大

新会计准则要求商业银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及时确认金融工具市场价值的变动,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权益,并且要求除交易性资产外其他各类金融资产均要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从而使财务报告波动性增大,为分析财务运行趋势带来难度。

(二)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可比性较差

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般方法有:市价法、估价技术法等。市价法要求具备成熟的市场,存在活跃、公平的交易市场。但我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交易市场还不完善,其价格信息也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公允价值。估价技术法需要在选择和运用估值技术的过程中使用相当比例的人为判断,而使用不同的假设会产生不同的公允价值估计结果,从而降低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不同企业间会计信息数据的可比性。

(三)商业银行的会计操作难度加大

在贷款、债券资产等业务核算中要频繁使用实际利率法。对于固定利率的贷款和债券资产,确定实际利率相对容易,但对于浮动利率的贷款和债券资产,频繁进行实际利率的计算和调整,需要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由于实际利率的计算要基于对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如何确保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也是一个难点。

(四)商业银行的职业道德风险增加

新会计准则基本是原则导向的,而且很多规定非常复杂,大量业务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在准备金计提、公允价值的使用等方面都赋予了商业银行较大的判断空间和自主权。损益波动的真实性或合理性上可能存在人为判断因素,增加了职业道德风险。

三、建议

(一)加强人员培训

要组织全方位、各层次的培训工作,强化对新准则的学习,保证财会部门及相关部门员工熟悉新准则,理解新准则与旧准则的差异以及对业务的实质影响,掌握新准则对业务操作的要求,提高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建立风险控制

要加强对银行的金融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核算,及时监测利率、汇率、价格等指标的影响因素,合理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真实反映经营风险。

(三)调整信息系统

要按照新准则要求调整信息管理系统,保证管理决策支持信息与会计报告信息之间的可比性,在对自身业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新准则的核算要求分别从确认、计量和披露环节结合具体业务内容加以明确界定,制定具体指引;建立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和系统,对于活跃市场的报价进行信息收集,如有必要,建立相关计量模型;收集列报和披露方面的信息。

(四)完善协调机制

实施新准则需要采集的信息量多,信息涉及的业务面也非常广,大部分信息需要业务部门提供,因此,需要将新准则的要求融入日常业务管理中,明确部门分工,加强部门协调。同时要坚持审慎的会计原则,按照财政部出台的新准则应用指南的要求,规范会计核算,从制度上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迎接新准则带来的挑战。

新金融工具准则 篇4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金融工具准则的主要修改方面,其次,选择某电子商务平台的小额贷款业务进行研究,分析金融工具准则对网络微贷的会计影响。

关键词:金融工具准则;网络微贷;会计处理

一、引言

在2015年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表明了政府对于互联网和其他产业大融合的支持。在政策倾向的环境下,互联网金融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更多个人和企业获得资金借贷,整个社会的资金流通效率得到提高。

(一)互?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持,实现资金投融资、支付等服务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是在传统金融业务基础上诞生的,业务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技术支持有所创新。业务发生于网络之中,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传播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这种新的金融模式正逐步挑战传统的金融格局。

互联网金融有几个明显的特征。首先,它具有高度信息化与低中间成本。相较于传统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高中间成本,互联网金融依靠网络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个高度信息化的虚拟市场,有着较低的信息成本。网络技术使金融信息化和虚拟化的特点得以更加突出,使资金配置效率提高,使交易成本降低。其次,服务范围更加广泛。传统金融对客户资质的要求非常高,基本上服务的客户多是信用良好的大企业。相反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更多的是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和个人。这部分客户单一需求资金的金额较小,但是总体数量众多,市场潜力巨大。若满足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资金管理需求,会着实提高整个社会的资金使用效率。最后,互联网技术使交易的发生更加便捷。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快捷地通过互联网进行业务交易,而且操作流程更加简化,信息更加透明。

(二)互联网金融在国内的主要形式

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是为保证交易活动安全、有效进行而建立在网络上的虚拟市场环境。典型性的电子商务平台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它们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交易平台,使其业务能够在互联网上顺利展开。

2.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指那些有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通过信息安全技术,与用户和银行建立结算联系的网络支付模式。典型性机构如支付宝、微信等。

3.网络融资。在这其中,又分为几种模式:第一种是网络微贷,就是小额贷款公司借助互联网,将自有资金借予有需求的小微企业或者个人;第二种是P2P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网络平台不真正参与交易,只是作为信息中介,提供借贷信息,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这种模式的目标客户也多是小微企业或个人;第三种业务模式是众筹,通常是创业公司在众筹平台上展示自己的项目,并承诺给予投资者一定的回报,只有在预定时间内成功筹得目标金额的投资,公司才能获得投资资金。

4.互联网理财。就像银行等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一样,非银行机构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出自己的理财产品,比如阿里巴巴的余额宝、京东的京东小金库等。

二、金融工具准则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其会计处理也需要进一步规范。这个行业在实质上仍属于金融业,应该遵从金融工具准则的处理要求。由于金融工具准则已经得到修订,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也发生了变化。

2017年3月底,财政部发布了修订后的三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分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其中,第22号准则涉及到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相比于旧准则,新准则主要有几点变化。

(一)金融资产由“四分类”改为“三分类”

按照持有目的划分,旧准则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等四类。分类较复杂,并且分类标准较主观,不利于会计信息间的比较。而新修订的准则按照“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三类。新方法减少了金融资产的分类,并且划分依据更加客观。“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指企业如何取得金融资产的现金流量:收取合同现金流或者出售金融资产,或者两者皆有。“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是指在约定期间发生的合同现金流是否仅为本金和利息。分类方法如图1所示。

(二)强化金融工具减值要求

新准则考虑到未来信用情况的变化,减值方法由“已发生损失法”变为“预期信用损失法”,使损失的确认更加充分。在新方法下,企业应当判断金融资产的违约风险自初始确认以来是否显著增加:如果显著增加,那么计提的减值就是在金融资产整个存续期间预计发生的损失;如果未显著增加,就以未来12个月金融资产预计发生的损失确认减值准备,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就预期信用损失法而言,存在两个判断难题:一个是判断金融资产信用风险是否显著恶化的标准不易确定,国际上对金融资产风险变化实行五级分类,而这种方法不够精细,而且和新准则要求并不匹配;另一个是如何精确预测未来的损失,目前只有针对未来一年计提损失的内部评级法,还未出现针对整个资产存续期计提损失的模型方法。

三、某电子商务平台小额贷款业务的会计处理探讨

由于准则的变化,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要随之调整。本文以某电子商务平台小额贷款业务为例,讲述互联网金融中的网络微贷业务模式的会计处理变化。

该电子商务平台的小额贷款业务面向的客户是平台中的电商卖家。业务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卖家以还未收款的订单为抵押进行的抵押贷款,另一种是卖家凭借良好的信用评价所获得的信用贷款。抵押贷款的还款期限不超过60天,而信用贷款周期最长为12个月。对比准则前后发生的变化,该贷款业务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点改变。

(一)贷款归类为按照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在旧准则的要求下,由于该业务是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所以在会计科目设置上使用“贷款”科目,二级科目根据业务类型是抵押贷款还是信用贷款分别设置。但是新准则取消了“贷款和应收账款”这一项。根据分类原则,该小额贷款的业务模式是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合同现金流量仅为发放的本金和产生的利息,因此,贷款应归类为按照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在发放贷款时,按照实际发放金额,借记“按照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按照摊余成本计量,借记“应收利息”,贷记“营业收入”。

(二)减值计提更加充分,平台的信息优势更加突出

金融资产计提减值方法由“已发生损失法”转变为“预期信用损失法”,计提减值更加充分,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判断风险显著提高,以及如何精确计算预期损失。对于订单贷款来说,还款期短,而且属于抵押贷款,偿还有保障,一般不会计提减值。而信用贷款需要根据客户的信用情况判断是否计提减值。由于该平台信用贷款的期限最长为一年,所以计提减值时只需要考虑整个资产存续期的预计损失。根据对未来期间损失的预测,会计分录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吕文??等曾(2012)总结,国内学者一般认为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违约风险。信用贷款面向的客户是该电商平台的卖家,评定卖家能否进行贷款以及贷款多少的标准是其店铺经营情况。申请贷款要符合最基本的一个条件:“店铺最近6个月持续有效经营,每个月都有有效交易量,且经营情况良好。”另外,系统会根据店铺好评率、退货率等指标对店铺进行评价。正是由于店铺是开在电商平台上的,平台能够非常清晰地了解店铺的交易和经营情况,并且能够对信用风险是否显著提高保持实时监控。因此,平台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信用风险所在的阶段,极大地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违约风险。

对于如何判断预期损失,商业银行普遍使用的是内部评级法,由于要考虑的指标过多,评级非常苛刻,对于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小微企业并不适用。周洁(2014)曾选取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研究影响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因素,发现大多数财务指标对违约概率不具有显著性,并同时指出这可能与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严、财务数据失真有关。而在非财务指标中,企业主的个人信用是影响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显著因素。但是和一般的小额贷款公司相比,无疑电商平台能够获得更为可靠的财务数据。由于电商平台的支付结算功能,平台能够获知店铺的收入数据,而通过调查市场同类企业以及上游企业可以估测店铺的成本费用数据,所以在判断预期损失时,电商平台能够考虑财务因素。而卖家的信用可以直接反映于店铺的日成交量、好评率等指标。这样,在财务和非财务两方面,平台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准确预测企业的预期损失。

总体来说,金融工具准则变化对于小额贷款的会计影响主要是资产分类发生变化、计提减值更加充分。尽管预期损失很难精确计算,但是电商的平台优势突显,庞大的数据库使其自身成为一个征信系统,对卖家的经营信息和信用情况保持了解和监控,使平台贷款的坏账率维持在很低的水平。根据2013年披露的数据,该电商平台贷款的坏账率只有0.9%。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正持续创新,其本质仍然是金融业务,应当遵循金融工具准则的会计处理要求,而这个行业在会计处理上还有很多需要规范的地方,比如对于小额贷款信用损失的预测。在预期信用损失的计算上,电商平台了解自己平台中店铺的经营和信用数据,能够对信用风险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而金融工具准则的修订使得电商平台的这种预测能力更加突出。这也说明,加强对小微企业的监管、完善小微企业经营者的征信信息,能够提高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使用,促进网络微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翟辉,陈霞.互联网金融企业小额贷款业务会计处理探讨――以阿里小微金融为例[J].财会通讯,2016(19).[2]吕文栋,肖杨,赵杨.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评估研究[J].科学决策,2012(08).[3]周洁.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4]桑琦.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5]王明亮.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重点解读[EB/OL].http://mt.sohu.com/business/d20170523/142934046_481633.shtml,2017-

新金融工具准则 篇5

感谢凯程郑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23、金融衍生工具

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UnderlyingAsserts)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由于许多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相应科目,因而也被称为.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简称表外交易).。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

24、掉期合约

掉期合约是一种内交易双方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合约。更为准确他 说,掉期合约是当事人之间签讨的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相等经济价值的现金

流(CashFlow)的合约。

25、期权合约

期权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权利金后,就获得这种权利,即拥有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 的价格(执行价格〕出售或购买一定数量的标的物(实物商品、证券或期货合约)的权利。

26、期货合约

期货合约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订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 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27、商品期货

商品期货是指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商品期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农副 产品、金属产品、能源产品等几大类。

28、金融期货

指以金融工具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金融期货作为期货交易中的一种,具有期货交易的一般 特点,但与商品期货相比较,其合约标的物不是实物商品,而是传统的金融商品。

29、利率期货 利率期货,指以利率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利率期货主要包括以长期国债为标的物的长期利 率期货和以二个月短期存款利率为标的物的短期利率期货。30、货币期货 货币期货,指以汇率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货币期货是适应各国从事对外贸易和金融业务的 需要而产生的,目的是借此规避汇率风险。

31、股票指数期货

股票指数期货指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股票指数期货不涉及股票本身的交割,其 价格根据股票指数计算,合约以现金清算形式进行交割。

32、看涨期权 看涨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买进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

33、看跌期权

看跌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卖出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 利。

34、欧式期权

欧式期权,是指只有在合约到期日才被允许执行的期权。

35、美式期权

美式期权,是指可以在成交后有效期内任何一大被执行的期权。

36、外汇按金交易

外汇按金交易,是指在金融机构之间及金融机构与投资者之间进行的一种远期外汇买卖方 式。在交易时,交易者只付出1%~10%的按金(保证金),就可进行100%额度的交易。

37、期货保证金 在期货市场上,交易者只需按期货合约价格的一定比率交纳少量资金作为履行期货合约的财 力担保,便可参与期货合约的买卖,这种资金就是期货保证金。

38、期货交易的逐日盯市制度

期货交易的逐日盯市制度,是指结算部门在每日闭市后计算、检查保证金账户余额,通过适 时发出追加保证金通知,使保证金余额维持在一定水平之上,防止负债现象发生的结算制度。其具体执行过程如下:在每一交易日结束之后,交易所结算部门根据全日成交情况计算出当日结算价,据此计算每个会员恃仓的浮动盈亏,调整会员保证金账户的可动用余额。若调整后的保证金余额小于维持保证金,交易所便发出通知,要求在下一交易日开市之前追加保证金,若会员单位不能按时追加保证金,交易所将有权强行平仓。

39、期货建仓、持仓和平仓

期货交易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建仓、持仓、平仓或实物交割。建仓也叫开仓,是指交易者新 买入或新卖出一定数量的期货合约。建仓之后尚没有平仓的合约,叫未平仓合约或者未平仓头寸,也叫持仓。在最后交易日结束之前择机将买入的期货合约卖出,或将卖出的期货合约买回,即通过一笔数量相等、方向相反的期货交易来冲销原有的期货合约,以此了结期货交易,解除到期进行实物交割的义务,这种买回已卖出合约,或卖出己买入合约的行为就叫平仓。

40、限仓制度 限仓制度,是期货交易所为了防止市场风险过度集中于少数交易者和防范操纵市场行为,对 会员和客户的持仓数量进行限制的制度。

41、大户报告制度 大户报告制度,是与限仓制度紧密相关的另外一个控制交易风险、防止大户操纵中场行为的 制度。期货交易所建立限仓制度后。当会员或客户投机头寸达到了交易所规定的数量时,必须向交易所申报。申报的内容包括客户的开户情况、交易情况、资金来源。交易动机等等,便于交易所审查大户是否有过度投机和操纵市场行为以及大户的交易风险情况。

42、期货实物交割

实物交割,是指期货合约的买卖双方于合约到期时,根据交易所制订的规则和程序,通过期 货合约标的物的所有权转移,将到期未平仓合约进行了结的行为。商品期货交易一般采用实物交割的方式。

43、期货现金交割

现金交割,是指到期末平仓期货合约进行交割时,用结算价格来计算未平仓合约的盈亏,以 现金支付的方式最终了结期货合约的交割方式。这种交割方式主要用于金融期货等期货标的物无法进行实物交割的期货合约,如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等。近年,国外一些交易所也探索将现金交割的方式用于商品期货。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不允许进行现金交割。

44、利率顶(interestratecaps)如果贷款利率超过了规定的上限(caprate),利率顶合约的提供者将向合约持有人补偿实际 利率与利率上限的差额,从而保证合约持有人实际支付的净利率不会超过合约规定的上限。

45、利率底(interestratefloors)

(floorrate),利率底合约的提供者将向合约持有人补偿实际利率 与利率下限的差额,从而保证合约持有人实际支付的净利率不会超过合约规定的下限。扬基债券(Yankee bonds)在美国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外国债券,即美国以外的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国际组织在 美国国内市场发行的、以美圆为计值货币的债券。扬基债券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期限长,数额大。

2、美国政府对其控制较严,申请手续远比一般债券繁琐。3、发行者以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为主。

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 篇6

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及其对现代会计的挑战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 财务会计改革 杠杠效应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金融衍生工具的飞速发展和**的迭起,给现代会计理论与方法出了许多难题,因此,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也必然带来现代化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新发展。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类型:

金融工具分为基本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基本金融工具是传统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基本金融工具之上产生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19号《衍生金融工具及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揭示》中衍生金融工具定义为:“一项价值由名义规定的衍生于所依据的资产或指数的业务或合约”。目前金融市场上主要有远期合约(forward contract),期货(futures),互换(swap),选择权(options)四种衍生金融工具,这些衍生工具在证券交易所中均有极大的成交量,衍生金融工具市场极其活跃。

1、远期合约:远期合约是最简单的一种衍生资产,买卖双方分别许诺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购买和提供某种商品,前者处于多方地位(long position),而后者处于空方地位(short position),远期合约的特征在于:虽然实物交割在未来进行,但交割价格(delivery price)已在合约签定时确定,并且,交割价格的决定遵循这样的原则:在合约签订的时刻,合约的价值对双方来说都为零,所以远期合约是免费进入的,虽然合约的空方存担了在合约到期日

向多方提供合约标的物的义务,但是,买方并不一定要目前就拥有这种商品,他可以在到期日从基础市场上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到该种商品来履行合约,或者,他可以于合约到期前就在二级市场上出售这份合约,从而免去实物交割的义务,然而,远期市场的缺点在于,它的二级市场很难发展起来,因为远期合约的条款是针对某一对具体的买方而定的,很难找到第三者正好愿意接受合约中的条款,或者说,二级市场的交易费用比较高。

2、期货:与远期合约一样,期货合约也是买卖双方就未来以某种价格交易某种商品或资产而签订的协议,然而,与远期交易不同的是,期货合约是一种标准化的远期交易方式。在期货合约中,交易的品种,规格,数量,期限,交割地点等都已经标准化了,并且,即使是对交易商品缺乏知识的非专家也可以参与其中,不过,远期和期货之间的区别并不是必然的,如果有些远期合约中的特殊条款与标准合约的差异很容易被量化并定价的话,这些合约也可以像标准期货合约一样,在到期前多次转手买卖,虽然合约双方分别承诺了在到期日供货和付款,但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点合约进行实物交割(go physical),大多数交易者在此之前就通过购买一份内容相同、方向相反发合约来对冲而避免实物交割,而在少数的实物交割中,仍可以对市场商品的质量,交割地等作出一些调整,例如:在美国的长期国库券期货市场上,交易的品种是一种根本不存在的“概念债券”,即一种人为制造出来的,年息票率8%,到期日在以后的政府债券。期货合约大多是交易所内进行交易的,世界上著名的大型期货交易所有芝加哥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等,期货交易的急促资产范围十分广泛,商品基础资产有活牛,猪肉,白糖,木材,有色金属,贵金属等,金融基础资产则包括股票指数,货

币,国库券等。

3、选择权:选择权指于未来一定时间(行使日)或一定期间(行使期间),依事先约定的价格(行使价格)有买卖看涨或看跌的权利,选择权是一种风险不对称的金融工具,有选择权的买方在支付权利金后,有买或否的权利,而卖方则在收取权利金后须负应卖的义务,所以权利与义务不对称。若买方有买或否的权利,而买房有应卖的义务称为买权(call option);若卖方有卖或否的权利,而买方有应买的义务则为卖权(put optio)。由于选择权有到期可决定履约或予以放弃等优点,比起或更有弹性,因而发展迅速,它有助于单方面规避风险吗因为期权持有者有权利但没有义务在未来以事先设定的价格――施权价买卖一定数量的金融产品。例如,一家将要对外支付一大笔美元的英国进口商为了避免英镑的大幅度贬值可能造成的损失,可在外汇期权市场上购买美元买入期权,这样一来,即使将来美元大幅度升值,该进口商也能以较低的施权价买入美元。相反,如果拥有美元的投资者预期美元可能贬值可他将狗买美元卖出期权,这样一来,在美元真的贬值时,他仍可以预先设定的较高价格卖出美元。

4、互换:互换交易的双方通过远期合约的形式约定在未来某一段时间内交换一系列的货币流量。被交换的货币流量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按照基础资产价格的波动而调整的。按基础资产的种类,互换交易可分为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商品互换,股权互换等。例如,在货币互换中,两家公司分别借入两种货币的贷款,在期初互换这两笔数额相当的贷款,并约定在期末再换回。产生这种交易的原因是两家公司分别在不同的货币市场上具有优势但有需要另一种货币,于是互换交易能给交易双方都带来好处。互换合约大多是

非标准化的,可以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的,因为个别客户要找到一个正好愿意接受本金大致相同,互换期相同,方向相反的互换对手是十分困难的。事实上,金融机构还常常承担互换资产“仓储”的功能,即金融机构在于某一客户达成互换协议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找到反方向互换的客户;或者,金融机构需要将一笔大额的互换拆成绩比小额的反响互换。

二、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的原因:

衍生竟金融工具不仅翻新的速度快,数量大,品种多,而应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石头也越来越高,其交易的数额也十分惊人。1994年巴塞尔委员会调查了美国,发过,日本,英国和瑞士主要银行和正确公司的金融衍生商品交易余额,其中,被调查的美国的20家银行和正确公司的余额为230,000亿美元;8加法国银行的余额为117,000亿美元;9加日本银行和证券公司的余额为99,000亿美元;8家英国银行的余额为67,000亿美元;3家瑞士银行的余额为53,000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关于全球金融衍生商品市场的调查表明,截至1995年3月底,全球金融衍生商品交易未清算余额超过573.000亿美元。按国际清算银行复式记账统计口径,其中266,000亿美元为利率衍生交易;132,000亿美元为外汇衍生交易;5,990亿美元为股票指数衍生交易;3,170亿美元为商品衍生交易。据预测,全球金融商品交易总量将呈现秩序增长的趋势。在当今全球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环境下,新金融衍生工具之所以具有强健的生命力,除了客观上为其繁衍,发育提供了一块成熟的金融土壤外,还在于它自身具备如下特点和优点:

1、具有以小博大的高杠杆效益。对投资者而言,衍生金融工具大都是一种保证金交易,只要操作得当,价格变化预测无误,便可以以较小的保证金

(投资成本)带来十倍甚至数十倍于保证金的巨额效益,优厚的投资报酬吸引着投资者。例如,90填远期英镑价格为1.5600美元,但投机者感觉90填后英镑的价格会超出这一水平,那么,他可以买入大量的英镑。如果事实证明他的感觉很正确,90填后英镑的价格高达1.5950美元,投资者每一英镑可赚0.0350美元。他可以在当前就购入英镑,待英镑价格上涨后抛出,但这样的投机需要大量的资本;相比之下,购买远期英镑当前毋须任何投入,购买英镑期货或期权也只需很小比例的保证金。因此,同样一笔投机资本,在衍生市场上可周转好几倍的金额,衍生市场给投机者“以小博大”的机会,这就是衍生市场更得投机者青睐的原因。

2、具有筹资(交易)成本低,多样化的融资手段。对资本需求者而言,由于诸多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对融资者提供了低成本的多中融资选择机会,使众多融资者积极参与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以达到其融资目的。如有两家异地公司,他们都可以在各自所在地取得一笔条件比较优越的贷款,甲公司能贷到美元,但他需要英镑;乙公司能贷到英镑但他需要一笔美元,若两家公司的贷款数额和期限大致相当,则,他们可以分别以优越条件贷到美元和英镑,然后交换,并订立合同,在到期时再交换过来,这样一来,对两家公司来说,他们的筹资成本都降低了。

3、具有防范,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机制。作为投资者有可能运用多种衍生金融工具,以分散和转移风险。保值者参与衍生市场的目的是降低甚至消除他们已经面临的风险。如果一家美国公司知道90天后要支付100万英镑给英国出口商,那么它就面临着英镑汇率上浮的危险。如果想避免这种风险,美国公司可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购入90天到期100万英镑,这样,就等于将

90天后支付英镑的实际汇率固定在目前的远期汇率上。购买外汇期货或期权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4、具有资产组合及时性和较高的流动性。一方面,“证券化”的兴起,通过债券工具,使原有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如政府债券期货交易,大大提高了资产组合的时间性,提高了金融市场交易的应运效率。另外,借助于衍生金融工具,易作空头,一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机会,令一方面也为套期保值提供了可能。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和组合是没有止境的,目前大多数派生交易是基于商品价格,股票指数,股价指数,利率,汇率等变量,但这一极限已被突破。例如,滑雪场可以发行一种收益率完全取决于今后一季降雪量的多少的债券,银行可以为球迷提供一种利率与当地球队业绩负相关的储蓄凭证,即如果当地球队惨败,球迷可从较高的存款利率中得到安慰。

三、会计核算难题

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如果操作得当,能够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并带来有人的投资报酬和优厚的利润;如果操作失误将给投资者带来巨额损失,而这种操作是否得当由于其表外交易,杠杆操作等特征,造成会计核算上的许多难题,以至于不能及时反映和核算,导致更大损失的发生而是企业失去承受能力,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日本大河银行被兼并事件,美国奥治郡时间,香港87清算危机,以及上海的327时间,均是有此而引起的。

1、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从操作过程和结果看是一种表外业务,无法在资产负债表内揭示,从而导致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公司无法直接真是反映衍生产品的风险和收益,也使股东及投资者无法正确评价公司从事金融衍生

产品交易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不符合有关资产,负债的定义而造成。

2、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是按金交易,是一种具有高杠杆原理的产品,因此投资者只需要少量的保证金,就可以将交易做到天文数字,使的表面的资金流动和潜在的资金亏损大相径庭。

3、金融衍生产品远离真实的资本和资本运行过程,在投机规模上和空间上没有制约(如股票指数期货,以股票指数为买卖的基础,是会计上无法核算,又如金融衍生产品在交易上跨越一国疆域,可以便携地进行24消失跨疆域衍生交易等),这种世界范围内的衍生交易合作趋势使得会计核算标准必须统一,但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市价每时每刻均在变化,盈亏无法把握,从而使会计核算难度加大。

4、金融衍生产品技术性强,操作复杂,因此,对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作为会计核算人员应首先掌握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特性及交易策略,但目前金融衍生产品多大1200多种以上,且几乎每个月都有一种新型的衍生产品的产生,大大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题。

5、金融衍生差评组合的随机性很强且不规范,因此很难确定其操作模式,也无法以统一的法规予以管理和界定。

基于上述原因,使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不但在国际金融领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是现代会计的理论,实务和观念面临巨大的挑战。

1、对会计要素确定的挑战: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它们是财务报表组成项目的基本分类。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员会把资产定义为“某一特定主题由于过去的交易事

项获得的或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将负债定义为“因过去的交易事项而发生的企业现有的义务,这种义务的结算将会引起含有经济利益的企业资源的流出。”金融衍生产品显然不能完全符合上述定义。因为金融衍生产品是以契约或合约为基础,其立足点在于合约在未来期间的收益,无论在时间上和金额上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不可能加以计量。

2、对历史成本的挑战:传统的财务会计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基础,辅以市价法或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并且在入账以后一般不予调整。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使得历史成本原则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金融衍生产品从契约的签订到发生交易有一段时间跨度,在这一时期中,其市场价格瞬息万变,这种价格的变化在历史成本计量中无法得到及时的反映,但交易者持有的金融衍生产品的真实价格或交易收益又正是这种变化的价格;另一方面,大多数金融衍生产品是一种预期合约,它往往只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而交易和事项尚未发生,自然无历史成本可循。同时,有些金融衍生产品是由金融机构根据客户的需求而设计的,在市场中很那找到相同或类似金融产品的市价作参考。

3、对权责发生制的挑战:权责发生制是以过去的交易事项为基础,对未来发生的交易事项不予确认,而金融衍生产品签订契约时,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虽基本确定,但交易并为发生。如果在进行期权与起或交易后,不仅于是这保证金户头(在起或交易中买卖双方都设立,在期权交易中仅卖方设立)上帐户增加随市价波动而不停的变动,还预示着将来必然会产生对冲,履约,交割和放弃履约(期权买方有此权利)行为等。利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无法反映金融衍生产品的未实现持有收益,也不能及时揭示金融衍生产品的潜

在风险。

4、对财务报表的挑战:提供财务报表的目的是决策有用性,即向企业在或潜在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而目前的财务报表,无法反映企业发生的特殊的经济业务,无法反映非货币化或非数量化会计信息,也无法反映报表数字处理的会计程序和方法方面的信息等。也就是说尽管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频繁,金额大,对一个主题未来现金流量影响重大,但由于不符合资产及要素定义而不能在有关财务报表中加以反映,只能在表外附注说明。

5、对会计职能的挑战:会计的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会计已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金融衍生产品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已如前所述,其对会计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如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要求会计管理方法必须相适应;金融衍生产品象一把双刃剑,一旦失手会招致无法估量的风险,加大了会计核算的难度;金融衍生产品操作的复杂性和信息量大,对会计管理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会计改革策略:

近几年来,伴随着一系列重大金融风险,各国相继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对策研究。会计作为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主要发达国家的会计朱泽机构相应颁布了一系列准则公告,提出了一些具体策略:

1、改进会计要素确认的标准: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第二32号准则中,对金融资产的定义是指一下资产中任何一项:(1)现金;(2)一项从别的企业收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约权利;(3)一项在潜在优势的条件下雨别的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合约权利;(4)另一个企业的权益性工具等。金融负债是指任何契约型义务:(1)影响其他企业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2)在可能

不利的情况下,鱼鳖的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责任。这些会计要素的重新定义,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适应了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

2、改变历史成本原则:作为会计计量应尽可能客观,公允地反映出被计量对象的价值,为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采用公允价价值来替代历史成本。1995年6余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金融衍生产品及其避险活动的会计处理》准则公告草案。在准则公告草案中,金融衍生产品公允价值的变动产生的损益应按期持有或发行的目的分别处理。有此可见,这些对金融工具计量的规定突破了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允许按公允价值计量在交易中和可供出售的两类证券的价值,也说明现代科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将张其并存。

3、改进现代财务报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105号《有表外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与有集中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1990年3月),第107号《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1991年10月)和119好《衍生金融家工具的批漏及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1994年10余额)。第105号公告对“金融工具”作出了较为科学,严格的定义并要求在财务报表或其附表中按其类别批漏有表外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和有集中使用风险的金融工具。但这一公告仅涉及未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某些表外业务,且要求批漏内的内容相当有限。如何也面值或名义本金,合约性质与条款以及表外业务的信用风险及反方措施等内容。相比之下,第107号公告的范围更广,根据该准则,所有金融工具(无论是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还是未确认的),只要能对其公允价值加以估计,都应批漏其公允价值,此外,该公告还较为科学,严格地定义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并对如何确定或估计公允价值给出了详细的指南。第

119号公告准则是对上述两项准则的修订。这项准则首次将衍生工具分为“用以交易的”和“用以非交易的”两类。并分别提出了批漏要求。尽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上述准则中涉及两个最为敏感的问题:确认和计量,但都对财务报表的一些现有项目展开了一系列大胆试验。在此期间发布的第110,114,118和115号准则公告,其内容表面上似乎与衍生金融工具无关,但实际上是整个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准则项目的组成部分。如果115号《公告对某些债务性与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1993年5月),除对证券投资提出了史无前例的分类方法之外,还要求按公允价值在财务报表中确认“交易中的”和“待销售的”证券投资,并就爱那个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未实现利得或损益计入损益。在具体操作中建议:(1)改进现有财务会计报表的结构,使之符合报表使用者直接取得有关金融衍生工具信息的要求(如将资产按金融性和非金融性分类而不按流动性分类);(2)增加报表的数量,贬值一些满足金融工具特殊需要的报表(如“金融头寸表”,“金融工具明细表”等)。目前较为实际的做法是重视会计信息的表外揭示,提高表外揭示的质量。如在财务报表批漏中,无法是以避险或非避险目的持有或发行的金融衍生产品,均应揭示如下内容:持有或发行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利于了解上述目的的背景资料及为达到该目的所采取的策略方法;金融衍生产品的面值或合约金额。

4、加强会计管理:首先,会计管理方法必须适应衍生金融产品的发展,而不能局限与传统的对资金的筹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集,耗费,收回和分配的管理;其次,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性,管理人员应该对未来资金运动及其特有金融衍生产品的情况进行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会计预测,然后按合理的财务目标并充分

考虑各项潜在的因素,以作出相关的资金决策,成本决策和风险决策;再次,金融衍生产品要求会计管理实行现代化,要动用现金的现代化会计科学,现代化管理科学和现代化计算技术进行会计管理工作,这当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另外,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也要求对权责发生制作出新的解释,重新修订“实现原则”等。

结束语:

我国作为衍生市场的后来者,在近几年里,从零点上飞速发展,商品期货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国债期货也在证券交易总量中占了最大的份额。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深入,企业将愈来愈需要面向市场作出决策,还有愈来愈多的企业,银行实现跨国经营,风险管理无疑将成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对金融衍生市场产生了新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事着一领域的研究十分迫切。

参考文献:(1)姜伟《金融衍生市场投资:理论与实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4月第一版。

(2)林万祥《经济学家》,19第2期。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之国际比较 篇7

1973年以来, 随着以固定汇率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 与此同时,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步放弃了对利率的管制。汇率、利率的双重浮动, 催生了衍生金融工具。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 国际金融越来越融合, 衍生工具的种类日益增多, 其运用也日益频繁。这种新的环境条件, 给会计实务提出了新的课题, 即如何规范核算衍生金融工具并在财务报表中规范披露。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在进行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有互换、期权及少量的外币远期合约。另外一些交易品种, 如股指期货、股票期权也正在考虑之中。在国内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呼声高涨的大气候下, 改革企业有关金融衍生品的会计核算制度显得日益紧迫。金融资产如何确认和计量?这关系到企业在利率或汇率变化的情况下财务费用如何确认的问题;同时, 在对不同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中采用不同的方法, 也会对未来的减值准备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 我国的会计学者一直在注意跟踪国际上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的最新进展, 针对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创新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进行了研究。为规范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会计处理, 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必须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确认。因此, 财政部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制定并出台了金融工具系列会计准则。

二、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主要突破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涉及的会计处理事项比较复杂, 我国制定了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以下统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这四个准则各有侧重、相互关联、逻辑一致, 形成一个整体。其主要特点及突破有:

1. 关于金融资产分类。

金融资产按持有意图分为四类: (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如交易性金融资产) ; (2) 持有至到期投资; (3) 贷款和应收款项; (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中第一类的表述虽与国际会计准则不一样, 但内容相同, 这样表述更为直观、通俗, 便于理解。

2. 关于衍生工具。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统一要求所有企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 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 改变了长期以来衍生金融工具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这样做, 将有利于及时、充分反映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隐含的风险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3. 关于金融资产减值。

除交易性金融资产之外, 其他金融资产均应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 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确认和计量。考虑到我国现行会计实务中仍存在较多的利用减值准备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已计提的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

三、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1. 金融工具的分类。

(1) 初次分类。国际会计准则将金融工具分为四类: (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2) 持有至到期的投资; (3) 贷款和应收账款; (4)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将金融工具分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两种, 其中金融资产如前所述也分为四类, 其中第一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其余三类与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基本相同。金融负债分为两类: (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2) 其他金融负债。

(2) 重分类。《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IAS39) 规定如果企业在本年度或前两个财务年度内, 于投资到期之前将超过可忽略金额的持有到期投资 (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总金额相比是不可忽略的) 出售或重分类, 则企业不应将任何金融资产归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我国会计准则考虑这方面的情况更为细致、周全一些。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将尚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本会计年度内出售或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 相对于该类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时, 应当将该类投资的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且在本会计年度及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该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除此之外,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还规定了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金融资产或某金融负债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后, 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其他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2. 终止确认。

(1) 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IAS39均认为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收取该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该金融资产已转移, 且符合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关于将金融资产从企业的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内予以转销的终止确认条件的规定。

(2) 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ISA39在对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上规定基本相同: (1) 金融负债的现时义务全部或部分已经解除的, 才能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 (2)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签订协议, 以承担新金融负债方式替换现存金融负债, 且新金融负债与现存金融负债的合同条款实质上不同的, 应当终止确认现存金融负债, 并同时确认新金融负债。企业对现存金融负债全部或部分的合同条款做出实质性修改的, 应当终止确认现存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 同时将修改条款后的金融负债确认为一项新金融负债。 (3) 金融负债全部或部分终止确认的, 企业应当将终止确认部分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对价 (包括转出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新金融负债) 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回购一部分金融负债的, 应当在回购日按照继续确认部分和终止确认部分的相对公允价值, 将该金融负债整体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分配给终止确认部分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对价 (包括转出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新金融负债) 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只是我国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强调了“企业将用于偿付金融负债的资产转入某个机构或设立信托, 偿付债务的现时义务仍存在的, 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 也不能终止确认转出的资产”。而IAS39仅在指南中提到“在不是法定给出的情况下, 付款给包括信托机构在内的第三方本身并不能解除债务人对债权人的主要义务”。相比较而言,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表达更为明确, 更具可操作性。

四、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面临的问题

1.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相对复杂。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较之其他具体准则来说相对复杂些。这种复杂性是由现代金融业的复杂性和会计准则本身的严密性与复杂性所决定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金融工具有较多的专业术语, 金融业、企业都比较难以掌握;&%现代金融业务, 尤其是新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对传统的会计原则、会计计价基础、会计报告以及会计要素等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提出了新的挑战;’%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涉及的一些理论问题尚在探讨中, 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解决。

2. 公允价值确认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计量最主要的困难就在于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以市场的估计代替人为的估计, 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防止和约束企业的操作行为, 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会计准则又规定“金融工具的交易价格应当作为其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的最好证据”。对于公允价值到底应在多大程度上实施还需跟随实践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3.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较为困难。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以转移风险或收益为目的, 以某些金融工具或金融变量为标的, 其价值随有关金融工具价格或金融变量变动而变动的跨期合约。衍生金融工具较为复杂, 风险较大, 我国商业银行对其运用极为有限, 大部分是代客理财业务和避险的自营业务。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会计计量:一是要计量交易金额, 即合同金额;二是要反映其价值变动。在财务管理上, 应注意分配经济资本以抵御风险, 并计提相应责任准备。

4. 现有会计科目和报表体系尚不能适应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要求。

现有会计科目根据产品类别和流动性而设置, 未能体现业务目的, 没有反映公允价值变动, 如贷款分本金、表内利息、表外利息核算, 如果按公允价值计量, 只需根据所有本息现金流的现值计量, 不必分表内利息和表外利息;现有报表体系缺少反映公允价值变动的相关报表。

五、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建议

1. 推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创新。

近年来,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步扩大和开放, 金融工具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政府主管部门和理论界加快了对金融工具的研究步伐, 初步建立了金融制度体系。但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对金融工具尤其是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还认识不透、把握不准, 因此, 我们必须继续努力, 创新我国的金融工具会计研究, 使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既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又充分考虑我国金融业务交易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实际情况, 本着重要性和有利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顺利实施的原则, 制定适合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会计准则, 这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将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

2. 改进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在其第48号征求意见稿中, 提出了具体确认标准, 包括初始计量、再确认、终止确认三个方面, 我们可以根据我国的国情予以借鉴。初始确认是指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账簿中所进行的记录;再确认是指对初始确认的项目是否列入财务报表、如何列入财务报表及列入财务报表之后发生变动的确认;终止确认是对已列入财务报表的项目何时从报表中予以消除的确认。当合同约定的未来交易发生时, 也即企业丧失了对衍生金融工具及其风险和报酬的控制权, 就要进行衍生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相应的, 金融工具的计量也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包括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和后续的再计量。

3. 健全资本市场, 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披露的充分性。

根据公允价值计量要求, 面对市场行情的变动, 要想准确核算有市价的资产和负债, 必须有相应的健全的资本市场, 保证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及时进行金融资产的计量。为此, 可参照基金的估值办法, 对于有市价的, 通过相关系统与市场交易机构进行连接, 实行自动计量;对于无市价的, 由系统设计相关模型, 输入现金流, 计算其公允价值。

六、小结

目前, 我国主要的金融工具还只是应收款项、股票、债券等基本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只有少量可转换债券、中国银行的6个月远期结售汇、各银行在国际市场上从事的一些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一些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国际市场上从事的一些带有套期保值目的的衍生交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国内监管机构将放宽中资金融机构、国内企业进行衍生交易的条件, 使其与外资享有同等的待遇, 这将有利于我国金融工具业务的发展。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和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的加快, 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外资雄厚实力的冲击下, 面临的金融风险将加大。在这种情况下, 迫切需要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完整的、统一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来规范各种金融工具业务, 以满足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需要。

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对我们现行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体系也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它打破了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 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区分开来, 将资产分为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 将负债分为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 这样就可以在财务报表中分别反映经营活动损益和金融活动损益, 有利于报表使用者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现行会计准则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外资对华投资和我国对外投资企业日渐增多、我国经济和国际接轨的必然结果, 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会计史上历史性的变革, 必将极大地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 使其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同时也会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

总之,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较好地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 突破了以往分行业企业会计制度的限制, 对金融企业和一般企业的金融工具业务采用统一的会计准则规范, 使得上市公司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上更加灵活、更能够根据持有的金融工具的不同性质来选择确认和计量方法, 从而能够提供更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摘要:财政部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并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 于2006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四个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通过比较国内外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可以发现我国现行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还存在一定缺陷, 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金融工具,准则,比较

参考文献

[1].翁壮伟, 张阳亮.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经济师, 2007;2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比较与启示 篇8

金融资产;摊余成本;公允价值;重分类

[中图分类号]F83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9-0055-02

一、IFRS9出台的背景

2007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在本次危机中,随着房贷违约率的不断上升,房贷抵押证券的价格持续下降,债权人银行对房贷抵押证券确认了巨额的公允价值损失,引发了市场恐慌,刺激了金融股票价格的狂跌,从而而引发了金融界对公允价值会计的严重不满。2008年10月3日,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并由布什总统签署的《2008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救市法案),授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有权暂停使用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出台IFRS9,以及对金融资产计量方法的改进,正是对有关政府和组织关于减少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加剧市场波动等要求的回应。

二、CAS22与IFRS9之比较

1.金融资产分类模式比较

CAS22根据持有目的和能力,并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在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四类: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②持有至到期投资;③贷款和应收款项;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CAS22从金融资产分类入手,首先认定每一类金融资产,然后以此为基础再确定其计量基础: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摊余成本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则按照成本计量。

IFRS9改变了金融资产分类模式,简化了判断程序。IFRS9从金融资产计量基础入手,把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两大类。分类的基础是主体管理金融资产的商业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除非企业改变其管理金融资产的商业模式,否则不允许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一项金融资产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可以按摊余成本计量:①该金融工具仅具有基本贷款特征,即具有本金和利息特征等合同条款;②该金融工具以合同收益为基础进行管理,即金融资产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而非到期前出售以获取公允价值变动为管理模式,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具有本金和利息的特征。如果主体管理金融资产的商业模式是在持有或发行金融工具时收付合同现金流的,则该项金融资产的商业管理模式可以认定为是以合同收益为基础的。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金融资产均以公允价值计量。可见,依据IFRS9,所有的权益性工具都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取消了IAS39对非上市金融工具的例外规定,即当某项金融工具属于非上市工具或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不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

2.金融资产重分类模式比较

分类决定计量基础,计量基础决定经济后果。所以,金融资产的分类是金融工具准则金融的核心。CAS22规定,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分类后不得随意变更,仅持有至到期投资因企业持有意图或能力的改变可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确认为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所以,依照CAS22的规定,金融资产重分类前后的当期损益都不受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但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后,原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的部分。可以重分类为当期损益,即由资本公积转为投资收益(或损失),仍然会对损益产生影响。

IFRS9优化了金融资产重分类,避免了损益波动。IFRS9放宽了金融资产重分类的标准,如果主体管理金融资产的商业模式发生改变,则应当在公允价值计量类别与以摊余成本计量类别之间进行重分类,重分类会影响当期损益。但是,为了减缓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时期),IFRS9又规定,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可以选择计入当期损益,也可以选择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但是一经选择,其后不得进行重分类,即把公允价值变动由资本公积重分类至损益,也就是说,金融处置资产后不得将利得或损失从资本公积转至当期损益。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避免利润波动是上市公司选择金融资产分类的主要出发点,当公司持有证券投资资产较多时,为规避风险,倾向于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划分为按照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3.分类标准的比较

CAS22分类依据是“持有意图”和“持有能力”,而这两种能力在实务中往往又被“量化”为短期持有和长期持有。同一项金融资产可以有多种意图可以选择,从而可以分为不同的金融资产,从而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例如,对于一项债券投资,可以选择短期持有,然后赋予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公允价值变动可以影响当期损益;同样是该项债券投资,也可以选择长期持有,从而采用摊余成本计量模式,其公允价值变动却不会影响当期损益。

IFRS9取消了“持有目的”的主观性标准,压缩了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金融资产是以摊余成本计量,还是以公允价值计量只取决于两个条件,即金融工具本身的特征和持有者管理该金融工具的商业模式,企业想通过分类和计量方法的会计政策选择来达到调整披露更符合自己意愿的财务结果明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例如,对于上述债券投资如果根据IFRS9“二分类法”的规定,因为该债券具有本金和利息的特征,则不管该金融资产持有目的如何,均应当按照摊余成本计量。

1.公允价值适用范围比较

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些金融机构利用历史成本计量金融资产,大良的不良贷款减值被历史成本计量所掩盖,致使数百家金融机构在没有任何财务预警的情况下破产。2006年9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构建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框架。可见,公允价值会计取代历史成本会计是会计进步的标志,在一个健康而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公允价值的确能够相对准确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和收益。

正上基于上述考虑,IFRS9坚持了公允价值是金融资产最相关计量基础的理念,并进一步扩大了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同时,保留了企业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或直接计入权益的选择权,此减少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企业盈利波动。因为,在IFRS9“二分类法”下,只有具有贷款行征的金融资产,才可以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所以,企业持有的权益性金融资产均应当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从而统一了权益性工具的计量基础;同时,对于权益性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可以选择计入当期损益或者选择计入资本公积,既防止了对大量持有该类金融资产的企业利润产生波动影响,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三、对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趋同的思考

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来看,公允价值计量范围的不断扩大是一个基本的趋势,IFRS9简化了金融资产分类方法,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范围,表明公允价值是金融相关计量基础的理念不仅没有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而削弱,而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资产已成为众多企业所拥有的一项重要资产,其分类模式及计量基础的选择对企业损益的影响越来越大。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总额的影响还不到1%,但是到了2008年即上升到4.5%,金融工具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优化我国金融资产分类标准和计量模式,实现CAS22与IFRS9趋同,对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孙蔓莉,蒋艳霞,毛珊珊.金融资产分类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管理者意图是否是真实且唯一标准[J].会计研究,2010,(7).

[2]李桂萍.IASB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准则问题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0,(4).

上一篇:1500运动会加油稿个人下一篇:学生志愿者活动策划书